作文一:《用心发掘属于自己的青春正能量》1800字
用心发掘属于自己的青春正能量
我们,被时代赋予了一个独特的称呼——青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年纪尚轻、意味着我们前路且长、意味着我们自身尚有无限待发掘的能量、意味着我们仍需加倍努力、用心生活、勤奋工作。近来周边学习氛围日渐浓烈,置身农行,俨然书香萦绕,不由得使我静下心来思考关于人生与青春正能量的哲学命题。近年来我行愈加重视青年员工的培养与教育,力求让青年员工遍布各个网点,目的其实很简单——农行需要青春活力、个性张扬、乐观积极的优秀青年,用青年人身上的乐观、活力与激情点燃全行所有职工追梦青春、筑梦农行的热情,让青春正能量在农行逐渐扩散蔓延。
关于“正能量”,其实并不像科学家们定义的“正向物质”那般晦涩难懂。很简单,正能量指的是一切能促使人积极向上、不断追求的动力,也是促使人们积极追求圆满幸福生活的不竭能量。只要善于发掘、合理利用深埋在内心的正能量,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能源,就能唤醒、激发内心的强大力量,继而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巨大转变,也会在事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一直以来,对于工作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必须尽全力做到爱岗敬业,做最积极进取的员工。因此,我总是刻意抬高对自身的要求,规章制度要求的我在做,规章制度没要求的,我也尽力去做,无论别人怎么看待,也无论别人是否也这么做,自己的努力自己知道,自己心中的目标自己也清楚。年轻,就该有点梦想、有点激情、有点闯劲。
近日阅读《做正能量员工》这本书,收获颇丰。全书字字珠玑,发人深省。作为员工,你可曾想过,你把工作当做什么?仅仅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每天得过且过?还是全心全意地发挥你的能力,展现你的才智?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员工反思,尤其是青年员工,更需时时自省。书上说:一般来说,一个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自己创业,二是为别人打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资本和能力去创业。那么,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只剩下为别人打工这条路可走。因此,认同自己的岗位,秉承敬业态度,带着正能量去工作,才能实现自身价值,逐步走向事业的巅峰。这是全书一个最基本的态度——带着正能量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想想也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怀揣梦想,面对现实,立足本职勤奋工作,步步稳扎稳打,总会有收获。
我喜欢这句话——“态度决定高度,爱岗更要敬业”。有好的态度才有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尽心尽力是一种工作态度,敷衍了事亦然。有的人选择安于现状,而另一部分人,积极进取、勤奋踏实,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异常贪婪、永不知足。只有调整好心态,带着爱去工作,怀着敬业的心去工作,才能在岗位中体会乐趣,在岗位中不断成长。权利和义务总是相对的,付出总会有回报,要勇于担当,认真负责,积极承担职业生涯赋予自己的责任,那么你一定可以比别人完成得更出色。用心发掘属于自身的青春正能量,源源不断的给自己提供打拼的动力,这样才能离既定目标越来越近。另一方面,这种阳光还能将正能
量扩散,带给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和朋友,要相信:在团结奋进这一方面,1+1绝对大于3。也许生命和生活有时候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理想很丰满,但现实着实很骨感。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与不公,我们唯有以一颗平常心置之,切莫强求,踏踏实实用心做自己便好,生活为你关上一扇门,总会留一扇窗给你。我常常在想:如果此刻我放弃这份工作,转身离开这里,也许会是另外一番境地。也许,我也只能说是也许,但是还有另外一个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清楚,那就是,也有可能更糟。有一句俗语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连现在这最基础的工作都做不好,何来的勇气去奢求更美丽的梦?工作生活没了正能量,敬业就完全成了空谈。如果总是怨天尤人,工作的活力与激情也会随之丧失,自此停止上进的步伐,归于平庸。因此积极发掘属于自己的正能量,彻底消除负能量,这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心情也会随之好了很多,对工作的热情也会随之不断提高,这是一个极好的良性循环。当我们抱着敬业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每一项工作,就会发现,每一件事情都对自己有着深刻的意义。当我们将敬业当成一种习惯时,能够从中领悟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做正能量员工,从自己做起。唤醒正能量,激发内心的强大力量,是支持我们不断前进的无穷动力。作为青年员工,我们任重道远,时刻牢记使命,不改初衷,一心一意向着既定目标奋斗,爱岗敬业、依法合规,拿出青年人的样子,让青春正能量遍及农行的每一个角落,唤起每位中年甚至老年员工的五彩青春梦。当青春永不退色,农行前
进的动力也将永不枯竭!
作文二:《发掘你的正能量-林正刚》15000字
发掘你的正能量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正、负两种能量。如今大多数人常在释放负能量,比如抱怨政府不好、经济压力大等,结果越说越无奈,越说心情越差。负能量会将身体的正能量全部耗尽,并且传播给周围的人,像病毒一样。
事实上,每个人的身体中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只不过我们没有重视它,反而让负能量占了上风。发掘自己的正能量,你准备好了吗?
能力=心态×沟通×知识
做了三十多年跨国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我发觉人的能力是由“心态”“沟通”与“知识”组成的一种混合力量,三个元素之间是相乘的关系,如果其中一个是零,那总数就是零。
心态第一
有的人学历很高,甚至经历也不错,但是来到公司之后心态没有摆正,觉得新公司不如旧公司,整天都在找新公司的缺点,不断提旧公司的好处,最后连他老板都受不了,就请他回去。在这种情况下,他在旧公司的能力在新公司就完全没有机会发挥出来,原因就是他自己的心态不正。
沟通第二
有的人具备很不错的心态,知识面也非常广,但缺乏沟通能力,结果与同事合作的成本特别高,因此,很多同事都不太愿意与他合作,这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表现。
知识第三
一个人的知识永远没有“够了”这一说,所以一定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有识之士”其实也是正确心态的结果。有一些稍有成就的职业经理人,觉得自己已经学够了,只爱听奉承的话,动不动就批评别人的不足,觉得任何反对他的话都是废话。这样的人总有一天会体会到“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相反,一些学历不怎么样的人,凭着良好的心态和终身学习的精神,以周围的人为自己的老师,最终成为“有识之士”。
心态:职业经理人的内功
2013年03月21日 09:03 文/ 主讲/林正刚 整理/刘姗姗 培训杂志 我们常说心态决定一切,那么究竟什么是心态呢?看看古人发明的这个“态”(態)字,心字上面一个能字,可以理解为心的能力。心的能力决定你的行为,你的行为决定你对社会的影响,这个影响决定你的成败。心的能力就是帮你描述现实的能力,每个人眼中的现实不一样,是因为心的能力不一样。有的人看世界灰暗一片,整天躲在角落里抱怨,有的人看世界阳光一片,整天精力充沛地做事。
心态是主动的,情绪则是被动的。因此,做人要争取主动。宇宙如果都在我们心里,外面的天气又怎能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呢?
心态就是思维习惯
多年前学打高尔夫,觉得特别难,虽然我是个爱运动的人,但高尔夫球的要求和别的球不太一样。有人跟我说:“对你来说,打高尔夫球是一种新动作,你的肌肉没有这种动作的记忆,所以特别不习惯。要想让肌肉记住新的动作,就要重复一个动作49天,肌肉记住了这个动作,打起球来动作就流畅了。” 我相信打球的道理同样可以用在心态上面。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套思维习惯,这套习惯一直指挥着我们的生活。比如有人骂我,我会很不舒服,一定要骂回去,这就是一种习惯。养成新的心态(思维习惯)跟学习一种新的运动一样,必须不断练习(打球是练习动作,心态是练习思维)。
心态是思维习惯的结果,要培养健康的心态,就要养成健康的思维习惯。一切从自己的思维习惯开始,如果我们的思维习惯是消极的,凡事从负面角度去想,行为也会表现得很消极,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觉得一切事情都没有希望;反过来,如果你是一个心态很积极的人,你的行为也一定充满活力,给人带来很阳光的感觉。
有一本书叫《看见成长的自己》(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作者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做了一个试验,观察人们是怎样面对失败的。她给参加试验的每个小孩一个十分困难的字谜,大部分小孩都愁眉苦脸的,很快就失去了兴趣。但其中少数几个小孩的反应就不一样,他们面对自己的“问题”会说“I love challenge”——我最喜欢挑战!
这个试验显示出两种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简称FM),另外一种是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简称GM)。根据试验结果,大部分人都是固定心态。固定心态的人相信三岁定八十,人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生出来聪明你就一定会成功,生出来不太聪明那你就没戏。
成长心态的人相信聪明才智是可以积累的,通过努力,人的能力是可以不断提升的。著名的高尔夫球星本·霍根(Ben Hogan) 小时候就是一个协调性很差的孩子,但是他通过后天的努力成为一代高尔夫球好手。这种例子还有很多。成长心态的典型表现就是,不因为自己有缺点而沮丧,而是关注怎样通过学习来改正缺点。所以面对同样的事情,这两种不同心态的人会有很不一样的反应。 你是哪一种心态呢?
性格不易改变,心态可以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看,心态就是一种自我暗示,如果你要改变它,就要通过一种行为不断地提醒自己,慢慢地,心态就会随着你的行为改变,然后新的心态就会主导你的行为。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有点儿困难,就好像明明想哭,却硬要站起来唱歌。这么说虽然有点儿夸张,但是每个人都要找到一个方法和一种行为来影响自己的心态。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心态是我们行为的主宰,而反过来,行为也可以影响心
态。
多年前,我的领导风格很“强势”。开会的时候,常常是我的一言堂,宣布完计划之后,就盯着每个人去执行。后来发觉这样不行,会累死自己,团队也没法成长。于是就决定要学着多听取大家的意见,要养成聆听的习惯。
我强逼自己开会的时候不发言,或尽量少发言。刚开始的时候真不容易,总是忍不住想说话,而且就算不说话的时候,我也没有好好地听别人说话,我只是在等机会开口而已。后来慢慢习惯了不发言之后,我才发觉我能“听”到别人说话了,还发现了很多新的想法。有了这个发现后,更进一步地,我连讨论都不参与,直接让下一级管理层去决定,有些会我干脆不参加。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下来,我发觉我开始看见其他的细节,开始做应该做的事。
改变的过程真不容易,面临的考验包括你的耐性、包容、信任、聆听和授权等。因为我不去开会(行为的改变),所以不得不信任下属的能力(心态的改变)。要改变心态,一定要找出相关的行为作为改变的目标,然后培养新的行为习惯,当行为养成了习惯,你的心态也就改变过来了。
心态是内功,修炼要有耐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与事在破坏我们的心态,所以就需要每天维护心态,不能放松,不能失控。健康的身体要靠健康的生活习惯来维持:吃有营养的食物,睡眠充足,坚持运动。健康的心态也需要有健康的精神生活:看健康的书,交心态好的朋友,不断提醒自己保持健康的心态。心态的改变固然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很多的努力,但一定会令你受益匪浅,有了健康积极的心态,我们就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不一定是坏事
一位退休的跨国公司总经理说自己是一个没文化的人,是跑堂小弟出身,能坐到总经理的位置是因为他一直遵循“垃圾桶哲理”。所有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都愿意接过来做,而且做得很开心。他的心态就是,将自己当做各种事情的“垃圾桶”。就是因为这种态度,他长期处理大大小小的“垃圾”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态与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带给别人很多快乐,这种做事方法让他多了很多学习和历练的机会。
事实上,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关键就是看你是不是有更多的机会历练自己,历练的时间是不是比别人多。如果态度很端正,每一份工作都会给你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有时候,做一些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坏事。所以在工作上不要嫌这个、嫌那个,做事不要怕吃亏,运用这种做事的方法,最后赢的是自己。
把“需要”的事变成“喜欢”的事
我们一生中会做两种事,一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一种是自己“需要”做的事。需要做的事是你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必须做的,比如工作、学习、做家
务、运动····做你喜欢做的事会令你开心,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需要做的事也是你喜欢做的事,如果是这样,那就恭喜你了。但很多人都没有那么幸运,通常你需要做的事却不是喜欢做的事。
在分配时间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先做喜欢做的事,需要做的事却会排到最后,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候才做。所以最后该做的事情都没做好,更加没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做喜欢的事一定会充满激情,用心去做,但对需要做的事就可能会敷衍了事。有些年轻人白天还在上班就等着下班去玩,一玩就不睡觉,结果第二天没有精神做事,又无精打采地等下班,这种生活状态的结果显而易见。
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需要做的事变成喜欢做的事,到最后就只剩下自己喜欢做的事了。我发现,如果一件事情你能做得很好,你就会喜欢做,有点像良性循环。但如果一件事你总是做不好,一定不会喜欢做。所以关键就是努力将你需要做的事做好,慢慢地你就会爱上需要做的事。
用喜欢的心态去做你需要做的事情,坚持一段时间,你一定能做好这件事,最后它就会变成你喜欢做的事。
摆正自己的位置
我曾参加过很多次经济论坛,大多数时候我只是参与讨论的嘉宾之一,所以感觉很轻松。有一次我被邀请做主持人,我发觉我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态。作为主持人,我自己的看法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关键是要让嘉宾发表他们的意见,让讨论热烈起来。
我也见过一些很不称职的主持人,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参加讨论的嘉宾却没有太多机会发言,这种论坛会让观众和嘉宾都很难受。
一个人需要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场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工作要求,但更重要的是要有不同的心态。
在企业里,许多员工调动岗位的时候,通常只是注意自己的能力是否能胜任,很少注意到心态上也需要改变。结果就出现许多与岗位不配套的行为,给企业增加了许多的内耗。此外,心态如果不摆正,就会影响你对事情的判断,导致行动上的偏差,最后没办法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你反而会怀疑自己的做事能力。 你的心态与你的工作岗位匹配吗?
心态决定职场环境
我做过很多不同的岗位,但无论是什么岗位,我第一件事就是搞清楚公司对我的要求,然后将这个要求转化成我自己的工作理想。这就解决了“我为什么要做”这个问题,因为是我自己的理想,所以就很有动力,很快就进入“怎样去做”的思考阶段,然后就去“执行”。
很多年轻人常常抱怨职场环境不好,其实我认为职场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这个世界上没有特别理想的企业,也没有特别理想的领导行为,
员工的行为也不见得很理想,关键是你要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一个不太理想的环境,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如果环境都那么理想,也就不需要什么健康心态,不需要发掘正能量了。
在同一个环境里,有人疑神疑鬼,整天在惶恐中过日子,也有人乐天知命,每天都笑嘻嘻地做事,这就是心态造成的差别。你可能改变不了客观环境,但心理的环境绝对是你可以操控的。
作为员工,不要对公司或者老板抱有太多期望,特别是那些不太现实的期望,否则你会整天专注于公司怎样对你、老板怎样对你,而忘了你应该为公司做些什么有价值的事情。专注于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是唯一的选择。
沟通:职业经理人的基本功
2013年03月21日 09:03 文/ 主讲/林正刚 整理/刘姗姗 培训杂志 潜能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说过:“沟通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我认为,一个沟通能力强的人应该有三种本领:1.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
2.能让对方感觉碰上了知音(会聆听);3.用的语言都是阳光的、积极的、鼓励式的,总的效果是让对方感觉很好,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
怎样将一个问题用正面的方式去沟通好,是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能力。职业经理人首先要有能力发现问题,但发现问题只是容易的10%,解决问题却是困难的90%,要靠大家的合作。找问题容易,让对方接受问题而且还愿意配合你解决才是真功夫。
将问题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当然容易,将问题包装好再沟通就困难多了。有的人的心态是:“反正将问题说出来我就算完成任务了,是否能解决就要看对方是否能接受了。”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办事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如果沟通方式不合适,大家的沟通就将都停留在情绪化层面上,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能力也没法发挥。
沟通不仅仅是说话
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常要坐飞机,也经常留心机场工作人员的服务细节。有一次下飞机时,看见一位地勤人员在指挥乘客转机,他站得歪歪斜斜的,手势也很不专业,脸上的表情就是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我看着他,突然想起“沟通大部分是情绪”这句话,这位地勤人员也是在与乘客沟通,但我相信他的肢体语言一定引起了乘客的反感,本来不错的用户体验可能就因为他的表现而打折扣了。 所以,沟通不仅仅是说话。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说法,一次完整的沟通当中,有70%是语气和肢体语言,实际的说话内容只占30%。换句话说,如果你的语气、肢体语言引起对方的反感,那你说话的内容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不论穿着也好,
动作也好,都是无声的语言,稍不注意就会沟通失败。
很多年轻人在交流时有个误区,以为说话的内容决定一切,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所以他们常常会纳闷:“我有那么好的想法,为什么对方不接受呢?”因为沟通不光是靠说话内容,如果对方不喜欢你,他在情绪层面上已经关了门,你的内容再精彩也没有用,甚至会因为负面的情绪将你的内容扭曲。
讲话不是艺术是沟通
我在加拿大工作的时候,有一位同事是从英国来的,我们是同一个部门的,所以彼此比较熟。有一次我们聊到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区别,他认为美国人是不会讲英式英语的。美式英语是为了沟通,所以要简单,英式英语则是用来表现语言水平的,如果听不懂,是因为你文化水平低。
但后来我发觉他的观点并不完全体现英国人的文化,英国女皇的讲话就简单易懂。
有一次讲完课后,有一位同学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回来后一直在思考。这位同学说:“至少有五六次,你说完上半句我就已经猜到你下半句要说什么了。”我当时愣了下,感觉到他的意思是说我水平太低了,要不然怎么总能让他猜到我要说什么呢?
我当时的回答是:“你这样说的话,那我就成功了,因为我的目标是沟通,就是要让你听懂。”后来经过再三思考,我更加肯定这个答案。如果我讲课总是让对方猜不到、听不懂,那我就是失败的。在我的“学习的四个阶段”里(见后文),听懂是第一步,关键还是实践,实践之后才能说是真的懂了,但如果连听懂都做不到,那讲这些课就真是在浪费生命了。
有一本书叫《一分钟经理人》(The One Minute Manager),里面的内容对我的管理风格有很大的影响。这本书很薄,内容很简单,用讲故事的形式来传达管理理念,读起来轻松有趣。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讲故事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技巧。光听理论很沉闷,但如果通过故事讲出来,接受程度就大大地提高了。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很多名人讲话都包含很多小故事,因为故事比理论好听、好懂。
乔布斯的创新秘诀中有一点就是“能讲动听的故事”。苹果的产品发布会就像一场震撼人心的流行音乐会,乔布斯讲话的过程中,台下不断掌声雷动,因为他讲故事的功力是世界一流的。他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好故事,再好的创新也没有用。
没意见才是最大的风险
要将企业内部的沟通扼杀掉很容易,只要不对任何事情提出反馈,沟通很快就会停顿下来。
有人给你提出相反意见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你一定要捍卫并且鼓励这种行为。也许你听完之后,还是会做出和之前一样的决定,
但是至少你鼓励了对方,下次他还是会给你提出许多意见。
一个公司如果没有人敢提出不同意见,其实是有很大风险的。所以,虽然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但是你多听了一两个意见,这对以后的决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给予反馈并不局限于用语言来表达,别忘了,沟通当中有70%是语气和肢体语言的沟通。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应该学着通过肢体语言来告诉对方你已经听到,而且有兴趣听下去,比如身体前倾、适时地点头和微笑,最关键是要让对方感觉到你在用心聆听。如果对方有很多话要说,你只需要用肢体语言来鼓励他,适当的时候用简单的语言总结一下,确保他不会跑题,但千万不要随意打断对方。
吵架是负能量的发泄
在公司开会时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大家讨论一个重要问题,形成了两种不同意见,双方互相攻击,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深入讨论之后,发现大家的观点其实是一致的,只不过一方在谈策略,另一方在谈执行,虽然大家有共同的目标,但讨论的内容层面不一样,结果就好像吵架一样,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事实上,吵架是一种负能量的发泄,是在用情绪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只是单方面的发泄,很难达到沟通的效果。
世界上很少有事情有绝对的错与对之分,全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事情。然而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吵架就是因为双方都要证明对方是错的、自己是对的,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毫无帮助,这种吵架有意义吗?
要避免吵架也很容易,先来一招“换位思考”(调整心态),再来一招“不怕丢脸”(诚心道歉),如此,对方就会失去攻击的动力,甚至会晕几秒钟,不信的话可以试试。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对年轻的夫妻,太太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说一些很难听的话,拿自己的丈夫出气,她觉得丈夫是自己最亲的人,心里不高兴只有跟他才能说出来。
从这位太太的角度来讲,她这么做好像很有道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你最亲近的人可能也是最容易受伤害的人,因为他最在乎你说的话。所以不要以为和亲近的人沟通就可以不太客气,与自己的下属沟通也是一样的道理。 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以将心里的不愉快说出来,但是不要骂别人、拿别人出气。最亲近的人不是你出气的对象,你可以跟他分享心里的郁闷,但不能用迁怒的方式来表达,直接说出心中的烦恼或许是更好的方式。 一次在清华大学讲课,有一位男同学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半开玩笑地说我娶了一位好太太,很多女同学听了笑得特别开心。那我太太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我说她是我信心的来源,她从来不批评我,我在家是从不会做错事的。她对我只有鼓励,没有批评,因为她知道我在外面工作,整天有人批评我,回家
了就不需要她再来批评。这时候男同学的笑声就特别响亮。
我一直很反对批评,因为我相信人需要鼓励才能成才,而不是批评。我认为成功应该是鼓励出来的而不是批评出来的,我不太赞同那种爱之深、责之切的做法。批评是一种效率很低的沟通手段,它只能做到:1.情绪化;2.通过批评别人来证明你高人一等;3.将一个很理性的讨论变为情绪的碰撞。
此外,批评对方做的事之前,要先问问自己,你批评的是这件事情不应该做,还是你对别人做事情的方法看不顺眼。如果是后者,那最好忍一忍,因为你做事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最好的。
沟通就是执行力
在一个论坛上,有人问我什么是执行力,我脱口而出:“沟通就是执行力。”在今天这个社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执行力通常都是指团队的执行力。一个团队要有很强的执行力,一定要有很清晰的目标,具备非零和博弈的心态,再加上一流的默契,而以上所说的每一项都离不开沟通。
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基础,而良好的沟通机制则是建立默契的关键。而且,要将沟通机制运用于从基层到高层的所有员工,建立开放而双向的沟通环境,才能使企业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力。
我认为管理就是沟通,一家沟通顺畅的企业一定是执行力很强的企业。我们甚至可以在沟通前面加上“简单”两个字,大家觉得有道理吗?不能用简单的语言让大家理解的理论永远都是理论,没有执行的可能性。
领导应该和员工谈什么
思科一直都有一个开放沟通的文化,就是说员工可以与任何层级的领导单独谈话。这种沟通方式在公司里面是受到鼓励的,但这种谈话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就是说应该有所谈有所不谈,否则就会给组织带来不必要的困扰与内耗。 我每次与员工谈话的时候都会坚持以下原则:
1.聆听员工对公司的正面与负面的意见;
2.当员工提出一些要求的时候,只能听,不能表态,但要鼓励员工将这些要求向他的直接上司表达;
3.利用这个机会分享一下公司最近的发展情况和趋势,达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4.指出员工最近做的一些值得表扬的事情(这个要预先准备),利用这个机会再次宣扬企业文化;
5.千万不要有帮助员工解决问题的心态,避免养成员工的依赖性,员工提出问题的时候,要引导他自己提出解决方案。
通常,一个部门里面我会跟数位员工沟通,将听到的情况做个总结,然后与部门的直接领导沟通,要求他对员工提出的意见做出一个判断,并做出一个行动计划来满足一部分合理要求,与员工沟通并执行到底。
和高管沟通的机会往往是把双刃剑,沟通得好是好事,但如果沟通不好就会变成坏事。一次沟通就好像给你拍了一张照片,这次的印象将长时间留在他们脑海里。
与高管沟通的要点
和高管沟通时,要说清楚三点:第一,你想和他沟通的问题是什么,要描述清楚,要具体;第二,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不要将问题扔过去,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最好提出一两个具体方案供他选择;第三,你需要他怎么帮忙。他听完了你的问题,也知道了你的想法,所以如果你能帮他很快做出一个决定,他会感谢你,会觉得这样的沟通是有效率的。
优质策略需要优质的沟通平台
我认为企业的策略层需要有一个沟通平台。很多公司的高管层会安排一些offsite meeting,也就是大家出去聊,但是基本上仅是做回顾,就看看公司情况怎么样,策略上必须要做何种调整。
如今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管理模型和工具,我认为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一定要将这些工具和模型变成管理机制的一部分。即变成管理层开会时必须要用到的一种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个工具的作用发挥出来,才能确保高管之间有一个沟通的平台。
知识:职业经理人的套路
2013年03月21日 09:03 文/ 主讲/林正刚 整理/刘姗姗 培训杂志 著名的社会学家本杰明·巴伯曾说:“我不认为世人有强者、弱者,抑或成功者与失败者之分。我只讲世人分为两者——学习者和不学习者。”很多人认为走出校园就不需要再学习了,实际上在现代社会,职业经理人一定要终身学习,这样才能避免被淘汰。企业也是一样,一定要建立一个学习机制,让自己能够不断更新、历久长青。
“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是一句值得我们记住的话:“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么”。但是我们一定要承认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多的是,所以要保持虚心、学习和包容的心态,才能在这个变化万千的社会里生存下来。 我坚持认为,能力=心态×沟通×知识,通过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我们能够拓展自己的事业,提升自己的能力。《让大脑自由》一书里说大脑是不断成长、发育的,这个过程在生命结束之前都不会停止。我们每天学习的东西都在提升脑力,我们大脑里面的很多智慧是IQ测验显示不出来的。大脑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能否充分利用这些天赋就要看我们自己了。
摆正学习的心态“雷达”
我有一个同事已经离开公司很久了,有一次我们聚会的时候,他跟我说,很感谢我多年来对他的帮助。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常常跟同事分析我经历
过的事情,把这作为培养下属的一种方式。
其实他真的不用太感谢我,因为我对所有人说的话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能否听进去,并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完全靠你自己,所以,实际上你自己的功劳最大。
一句话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关键要看如何听。你是否听得进去,如何判断这句话,以及如何反应,完全看你的“雷达”。“雷达”就是你怎么听,说到底就是你的心态。同样一句话,有些人能听出其中的好,觉得对自己有鼓励作用;有些人觉得对方是在作秀,在故意表现,心里不高兴,所以什么都学不到。 宁做学生,不做老师
过去几年与很多专家打过交道,对他们有一些了解。作为专家,一定要在某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这些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积累起来的,所以专家们珍惜自己的成就是很正常的。但这种珍惜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一种过分保护的心理,变成一种固步自封的力量,不能接受新的观念。
在现代社会做专家,首先一定要是学习者,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少批评、多了解,这样才能保持与时俱进。 我就很喜欢“无知”的感觉,无知让我们对很多事情产生兴趣、保持学习的欲望,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这又让我想起“虚心求教”这四个字。对我来说,“虚”在这里代表“空出来”,就是你心里需要腾出一些空间,才能接受其他人的想法与意见。换句话说,如果心的容量不够大,那心也“虚”不起来。另外,心的空间要有弹性,要能够不断容纳新的知识。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谦虚是唯一的态度。相反,自满是人生的一大悲剧,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不用再学习,不用再去讨教,那还有什么希望?只要我们闭上嘴,张开眼睛,打开耳朵,抱着空杯心态,那四周都是老师,每时每刻都可以学习。
我去讲课的时候,很多朋友都尊称我为“老师”(大概是占了年龄的优势吧),但我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当真,我怕失去享用“无知”的权利。我不怕自己有多少东西不懂,怕的是自己以为自己都懂,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会有网友问我是不是老师,我说不是,做老师太累,因为整天要背上“都懂”的压力,我宁愿做“学习者”,学习一生,这样反而潇洒一点。
“敢”思考比正确答案更重要
网上有很多人向我咨询一些事情的解决办法,我通常不能详细地、一步一步地回答应该怎么做,原因是问题本身可能不太具体。但就算描述得够具体,我也不可能给出详细的指导,因为我所在的环境和对方所在的环境差异很大,我能做到的,他不一定能做到;反过来,他能做到的,我也不可能做到。在这种情况之下,给他一步一步的解决方法是不现实的,很容易出现误导的情况。
所以,我通常都是分享一些经验,尽可能地给出一些方向性的指导。很多网友可能不太满意,总是希望得到一步一步的指导,希望我告诉他应该朝前走两
步,还是向左拐一步。
这实在是一个不好的习惯,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己将事情琢磨透,而且还要一边想一边做,一边做一边反馈。因为我绝对相信,也看到过很多实例,很多事情都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特别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你所处的环境、面对的人和身份不同,对同一件事情的处理方法就可能会完全不一样。
我设计课程的时候有个目标,就是希望学员养成“敢”思考的习惯。敢思考就是不要刻意追求“正确”答案,如果太在意答案是否正确,你就不敢去想,整天希望老师把答案说出来,结果就是墨守成规,老师的知识就变成你思考的限制,不会有什么创新的想法。所以,“敢”思考比听懂某些理论更重要,比正确答案更重要。
学习的四个阶段
忘了是什么时候看到一本书,里面提到学习有四个阶段,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四个阶段依次是:吸收—消化—实践—反馈。
吸收,就是当你看了一本书,或听了一堂课,你认为你听懂了,那就是吸收。
消化,就是能够将你听懂或看懂的东西与过去的人生经验联系起来,并有所启发。
实践,很明显,就是将你得到的新知识付诸行动。
反馈,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很多人的学习都只停留在第一个阶段,甚至有很多已经拿到很高学位的人还是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只有经过消化才能将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成为真正的知识。但这样得到的知识如果没有经过实践,还是不能用来提高你的智慧。最后的反馈阶段,就是你用别人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智慧的关键环节。学习并不容易,如果做不到第三与第四个阶段,那前面两个阶段就有点浪费时间,只是给自己增加一些精神上的快感而已。
没有实践等于零
有一次与一位大学教授吃午饭,他刚从国外开会回来,会议的内容都很有意思,我也很有兴趣去参加一下这些会议。但他后来说的一句话让我一直在思考,他说:“去开会的人都是做研究工作的,真正每天做执行工作的人却去得不多。”这就带出了一个问题——缺乏实践的理论有说服力吗?
我在这里分享给大家的都是自己的真实经历,想通过这些分享让大家少走一点弯路。但如果要达到“少走弯路”的目的,那首先就需要“走”起来,就是说要进入学习的第三个阶段“实践”。有些好学的年轻人很容易将别人说的道理听进去,整天听到的意见都好像很有道理,结果就在一堆很有“启发”的意见上面折腾,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因为始终没有根据某一个理念去实践。没有实践
就没有学习,听懂只是学习的开始,实践才能完成对一个理念的学习。
企业里最近开始流行一种培训方法叫行动学习(Action Learning),基本原理就是要通过一种行为将新观念传达给学员,而不是简单地灌输概念,因为概念不经过实践是很难真正理解的,就是理解了也记不住,忘记了就等于没有学过。我自己的体验就是:如果不自己动过手、动过脑,你永远都学不会。 讲十遍不如体验一遍
我发现,很多东西如果由别人告诉你,而你自己没有体验过的话,印象就不深。所以我常常在想,光说不做不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有一段时间我为一家公司做培训。培训中有一个概念,我已经跟学员们说了至少六个月,我一直以为他们已经听懂了。但是后来我发现他们在执行的时候还是走偏了。当时我很困惑,这个概念他们应该很清楚,为什么还是会走偏呢? 最后我决定重新再讲一次这个概念。但是这次我不是单纯地讲解,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应用这个概念,将概念与他们所做的事情结合起来理解。最后大家都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走偏了。
从这件事情中我发现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讲十遍不如体验一遍。你明明预见了某个学员会犯错,却不能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要让他犯一点小错,要让他有机会发现自己的错误,犯错之后你再指出来,他就会理解得更深刻。经过体验学到的东西,才会真正懂得怎么用、在什么时候用,以后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经过这样的学习,我相信大家一辈子都会记得。
感兴趣的书要立刻买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作者是香港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也写专栏和小说。他在书中描述自己有这样一个习惯:看到书,或其他什么材料时,如果感觉有意思,就会马上买下来。他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天会需要它。
我在买书方面也是这种心态。如果我觉得它的书名,或者内容是我可能感兴趣的,或者跟我的兴趣方向有点关系的,就算不是马上可以用得到,我也会将它买下来。因为我知道,如果到我想要看的时候再去找就很困难了。
我买书、看书都是这种习惯,遇到感兴趣的材料,先买下来,有机会再去读它。我备课的时候就会去我的小小图书馆找素材,这样效率很高。而且,由于之前看过几眼,就会对书中的内容有点印象。当需要讲一个课题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来哪本书里面提过这个问题,于是我就会马上将书找出来,这样来备课效率就比较高了。这些都得益于我平时买书的习惯,如果临时想到什么再回头去找一本书,恐怕连书名、作者都记不清了吧。
好书不一定从头读到尾
我在很多年前就看过一本书,叫做《公司进化论》(Dealing with Darwin)。这本书介绍了一些创新型的公司是如何成功的,分析得很透彻,认为创新是可以通过管理机制培养出来的。
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印象并不深,翻了两下就放下了。后来因为要为一个课程备课,准备讲关于创新的话题,突然间就想起这本书,拿出来一翻,感觉就和第一次完全不一样了。
第二次看的时候,我感觉这本书特别有趣味,有深度。碰巧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企业管理顾问,也曾经为思科服务很多年,对思科的情况比较了解,因此他写的很多关于创新的内容我都深有体会,就像在和一位老朋友交谈,感觉很亲切,而且受益匪浅。
从这件事情当中我感受到,不一定要一次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越是好书,越需要时间来消化。所以每次拿到一本书,我会随便翻一翻,翻到有用的、感兴趣的东西我就去看,如果没有就先放一边,等想看的时候再来看。
也就是说,看书也要讲究时机,如果时机不对,你逼着自己去看书也没有用。时机一到,你不用逼着自己,看书的动力自然就会存在。
有的时候,可能因为你暂时没有需要,或者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你当时所处的环境不太一样,因此看书的时候你可能并没有太多感觉。不妨把书放在一旁,有机会再拿出来翻一下,也许会有很多惊喜。
有目标的阅读
我在网上跟一些朋友聊起读书习惯,我说我看书是有目标的,很多人就说我这个叫“为阅读而阅读”。我觉得给阅读贴什么标签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所谓的“有目标”是什么意思,所以我要清楚地说明一下。
我买书的时候是没有目标的,但阅读一定是有目标的,就是说每一本书我都知道我为什么看它,看过之后可能会产生一些想法,然后我会想它能不能应用在一个具体的地方。有时我也会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这就是我所谓的“有目标的阅读”。
写在纸上的想法更有力量
有研究表明,如果要将一个概念清晰化,最好的方法是将你的想法形成文字,写剧本的人在这方面应该很有体会。
当我们搜集好所有的事实后,怎样去分析变得很关键,卡内基建议将事实写到纸上。写到纸上的好处是逼着自己将问题定义得更精确,有时候当我们将问题定义清楚之后,问题就已经不存在了。
要将问题清晰化,可以分为四个步骤:
1 . 将收集到的事实写下来;
2 . 分析事实,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3 . 根据清晰的问题定义来拟定解决方案;
4 . 选择最优解决方案,然后执行。
将想法写下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要写到纸上,你就会逼着自己用清晰的、准确的语言将事情描述出来,如果思路不清晰你是写不出来的。
根据过去写微博的经验,我深深体验到将想法写下来的好处。很多想法以前可能不是很清晰,经过文字表述这个过程后,我发觉自己的想法又有了进一步的升华,所以我鼓励很多只看不写的朋友也动动手,将脑中的想法写下来,你的收获会更大。
改变环境就能改变行为
过去我每天出门的时候,通常都会带上一大堆电子产品,其中一个就是iPad。iPad里面有很多应用,可以看书,可以玩游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养成一个习惯,一打开iPad就玩游戏,所以有一段时间基本上是把iPad当成了游戏机。
后来我就买了Kindle,Kindle只有一个功能,就是看书。现在我每次出去,不带iPad,只带Kindle,也就是我身上带的这个电子产品只能看书,不能玩游戏,所以我自然就会去看书。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改变,每天看半个小时,一个月30天,你可以算一下,我看书的时间就多了很多。
为什么我不在iPad上面看书呢?其实也可以,但是我看书的习惯不在iPad上面,一打开iPad,我就去玩游戏了。要改变这个习惯很难,所以我就选择改变环境,培养出不同的行为。因此,要想改变习惯,先要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之后,你的行为就跟着改变了,行为改变之后,慢慢地就会形成新的习惯。 Make it Simple
过去在公司做高管时,财务部的同事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地为我制作各种财务报表,但我发觉这一大堆报表对我管理业务并没有多大帮助,不只没有帮助,有时候甚至把我搞糊涂了。所以我后来就跟我的财务官提出一个“一张表”的要求,就是将所有信息都呈现在一张表上,做到一目了然。
这个一张表的要求给财务部带来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信息太多。将简单的事情做复杂很容易,但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就十分困难,从复杂到简单需要知道怎样取舍,怎样整合,如果对业务不是很懂就很难做到。所以简单真是不容易,所以有人说:“简单就是力量”。
有一次与一个进步很快的销售同事聊天,发现他做的事情都是很基本的,就是见客户、见合作伙伴,全面沟通,然后作出一个计划,最后就努力执行。整个过程当中没有花招,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他把这些事情都做得很好。 在今天这个信息泛滥的社会,企业和个人都要面对一个挑战,就是要在茫茫的信息海洋里找到你最需要的信息。
Make it Simple不是一个方法,而是做事的主导思想,每一件事情你都要想一想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去处理。就像制作PPT,每一张幻灯片你都要问:这张真的需要吗?
管好自己的时间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今天的“你”就是你过去怎样分配时间的结果。
常常花时间运动,那你的身体就会好;常常与朋友交际,你的朋友就会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容易,但我们没有选择,一定要做好。如果我们自己不控制自己的时间,那时间就会控制我们,整天都很被动地去过,时间花了也不知道究竟做了什么。
先要知道自己利用时间的习惯。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作业,从明天开始,你要将你一整天的活动做一个详细的记录。可以一个小时为一个时间段,记下每个小时段里做了哪些事情,如果你有用Calendar等时间管理工具的习惯,这个作业就已经做好了。
每天都这样记下来,两个星期后就可以做分析,看你利用时间的习惯是怎样的。根据你目前利用时间的习惯,你认为一年后会取得什么成果,这个成果是你要的吗?如果不是,那你想要取得什么成果?你要做出怎样的改变才能取得你想要的成果?你要问自己以下的题:哪些活动我以后不做?哪些活动以后少做?哪些活动以后多做?哪些从来没有做的活动以后要开始做?
经过这样一番思考,我相信你很快能将自己的时间控制起来,至少你开始了解你每天的时间是怎样利用的。我很强烈地建议大家使用一些Calendar之类的工具,对于管理时间绝对有帮助。
当然,发掘正能量还有很多种方式。在我从思科退休后,便决定以修炼正能量为毕生目标,向新一代的管理者“传递正能量”,将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带给更多的人。希望大家学会抑制负面情绪,拥抱正能量。
作文三:《发掘新闻的道德正能量》3000字
发掘新闻的道德正能量
赵子为
道德正能量就是通过媒体力量对价值理念的梳理,
弘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道德观引导人,形
成高尚道德行为。新闻实践告诉我们,道德正能量是巨
大的。
无论是文字或影像,打动人心的通常是情感类内容
多些,但比情感内容更能打动人心深入灵魂的是满足人
需要的内容—道德情感及道德行为,比如正义感。需
要是维持生存的心理现象,人的社会需要是高层次的心
理需要。任何层次需要满足与否关系到人的生存延续和
发展,不会有人不在意它的,这样的新闻故事也容易形
成关注中心。人有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有准
则和规范,这就是道德。高尚道德也可以引导人们实现
和满足自己或他人正常需要,抵制不合理需要。
我们在基层采访常会遇到这种现象:一个人做了善
事会影响带动一群人和他去做,被帮助者脱离了困境,
帮人者也心慰满足,同时让第三者看了更是内心温暖。
如鞍山有个郭明义,全国道德模范。他已经在他的单位 会新闻更需要思考,更需要方法和技巧。
1.以信息频次筑起道德正能量的“替代性强化” 及社会好多领域组成了一个个爱心团队,约有 4.6 万多
人。2011 年第 8 个献血日,他在微博一呼,全国各地 人的行为建立一是直接社会接触学习,再就是间接
3000多名志愿者献血 60 多万毫升。这是道德魅力。还有 通过媒体或其它渠道提供的学习,也叫替代性学习。媒
体正面报道频次密度大,这种强化可使学习及新行为形 一种现象是辽宁都市频道的一条社会新闻,讲的是一个
人的机动车被人划伤,没有人看见,在他正生气正要发 成过程缩短,受者会觉得我们身边好人好事其实很多,
火时发现车窗一个纸条留下划车的人电话号码,他试着 产生行为改变动机。
2.对当事人内心的挖掘以增强新闻说服力 打了过去,接听人正在外地,一再向他道歉,表示出差回
新闻应当从正义善良和信心角度提问挖掘,这样会 来一定给他赔偿。车主马上气消了,认为当今还是有诚
增强当事人行为的说服力。要注意减少对当事人情绪状 实人。看了这条电视新闻的人心里也很感动,这也是道
德力量。 态的询问:如“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回避条件反射式的 行
人们的道德观念形成是受后天生存环境和社会舆 为情境。因为有些应急反应多属偶然行为,缺乏说服
力和示范效应。 论的影响。今天的广播电视大众传媒是引导树立主流道
3.后续报道要挖掘深层认知和人的积极行为改变 德观念的重要担当者。我们看到,目前好多民生新闻栏
在每个或正或反的事件报道后追踪深度报道,挖掘 目很有收视率,它的确可以让观者为之喜,为之忧,有时
当事人或旁观者或专家等人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态度,讨 也为之惑,而据此得出对现实的认识和结论。这里面,有
论怎样客观认识这类事件。 关诚信、善良、关爱的民生新闻作好了会更吸引人。尤其
4对文化层次高的当事人道德行为要跟进深挖 .是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多种多样,关爱、诚信、善良是
这类人的示范影响较大。钱学森从系统论角度讲, 绝大多数人心底的呼唤。这是因为,这类新闻有其对人
性的揭示包括道德能量。 遇事处理方式“文化程度高的人遇事则思考,进行抉择,
运用运筹学的组合最优化;文化程度低的人遇事反应是 大众传媒有能力驾驭舆论,引导公众积极向上的价
条件反射式的,行为比较公式化”。这虽然是通常意义 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对媒体编辑记者来说,采制这类社
2013.03 10
纸媒转型新闻变中求“近”
?冯 彤
新媒体蓬勃发展,传统纸媒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有人情味的讲述,展示市井人物、生活故事、社会问题及
纸媒的读者在不断的减少,这一发展趋势让传统纸 其他生活中大家感兴趣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新闻报道反 媒感到紧张。 应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用选题和细节娱乐读者,用事
生存貌似进入倒计时。于是传统纸媒急于谋变,在 实和信息启迪读者,用经验和案例警示读者。从软新闻 开拓新媒体业务的同时,也在探索基础业务的转型。 中挖掘制造公共话题,吸引读者关注和参与意见。
就纸媒基础业务转型方面,笔者就日常工作中所思 当然软新闻也并不是没有时效性,一些题材也能和 所想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即时的热点、焦点事件结合起来,营造成又一个焦点。最
虽然新媒体在信息传递和丰富性上日益强大,但传 终想要达到的效果是,软新闻用强势的服务信息和人情 统纸媒新闻的缺失,并未被网络新闻完全补充和替代。 味把读者“黏合过来。”
传统媒体依然有着竞争的空间,通过加强新闻策划,营 挖掘软新闻是转型的一个着力点,但要注意典型 造卖点,用更有吸引力的报道来争取读者的目光。 性,不能过度的娱乐化,软新闻是丰富报道题材的需要,
第一,重大新闻的精耕细作仍是传统纸媒竞争优 需要注意量和题材搭配。
势。新闻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背景,人际良性交 第三,新闻的权威展示,尤其是本地新闻,也是传统 流的物质基础,不关心新闻的人,无法真正做到关爱自 纸媒竞争的主战场。传统纸媒衰弱是不争的事实,在一 己的生活。传统纸媒新闻编采业务方面,有着深厚的文 定程度上也表现出的传统纸媒社会功能的衰弱。支持这 化积淀深,丰富的经验和完整的价值体系,对信息角度 一观点的现实情况是,网上一些未经正规渠道发布、未 的分析和价值判断有着浓郁的群体氛围。 经严格程序认证的信息,“先入为主的影响着受众的认”
对于重大新闻事件,传统纸媒更善于精耕细作,多 知和信任程度,同一事件网络信息的差异性甚至是迥异 层面、多角度的挖掘其信息价值,做在内容和分量上区 性让先睹为快的受众感到纠结甚至是迷茫。网络时代一 别于网络信息的内容,做出影响力甚至推动社会进程。 方面让人更快的接触到信息,一方面也影响了传统纸媒 对于重大民生时政,传统纸媒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整合信 的社会功能。
息、分析价值,用平和浅显的语言提炼出贴近民生的新 比较而言,传统纸媒的公信力,依然是突出的竞争 闻点,并辅以特色的视觉化包装,做“豪雨”式的组合报 优势,而地方新闻(尤其是时政新闻)也是传统纸媒竞争 道,满足受众充分、深入了解重大信息的需求。 的主阵地,这种地方新闻量上的集束展示、这种密集的
重大题材的深度挖掘对讲求速度的网络信息来讲 地域贴近,也是网络难以顾及的空当。笔者比较认同业 勉为其难,重大题材关注度极高,精度率必然也高。就传 内一句话,“本地的,就是主流的”,强化重要信息挖掘、 统媒体而言,报道水平提高实际上也是给网上信息提高 强化独家采访,注重信息的先发性甚至垄断性,传统媒 了竞争门槛,彰显传统纸媒自己的优势。 体可利用渠道等多方优势,做好这块内容的竞争。 ?
(作者单位:华商晨报)第二,重视软新闻,重视新题材。以新颖的角度,富
的,但记者在选择新闻信息时遇到文化水平高的正面当 总之,这类或正或反的社会新闻应坚持正面多讲深 事人还是要抓住机会,把文章做深做透,产生更大的道 说,反面客观深掘,营造道德正能量场。正面的社会新闻 德影响力。 短小和不系统,但却是人们身边经常发生,常能看到的。
5.榜样选择不要忽略广泛性 正是这些纷繁的散图,构成了一副社会全景,构成巨大的
对不同职业、阶层、年龄、性别道德主角,相似相近 道德力量,影响改变着人们的认知行为。对此,大众传媒
在我们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今天,责任尤为重大。 ?的人更容易被认同,也更易改变人的认知,形成道德正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能量的放大。
2013.03 11
作文四:《发掘正能量》1000字
发掘正能量,提升领导力
在工作之余拜读了林正刚先生的《正能量》这本书,心中激起了波澜,不觉中对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着实进行了一番思考。所谓正能量(positive energy),我认为就是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能量。这样一种能量可以带给人愉悦的心情、把人的潜能最大化,让人受益终身。当然,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负能量,当你状态不佳时就很容易让负能量入侵。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大家聚在一起抱怨会让心态越来越糟,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那么,要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获取正能量,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明亮。
获取正能量首先要有健康的心态。心态是思维习惯的结果,要培养健康的心态,就要养成健康的思维习惯。一切从自己的思维习惯开始,如果我们的思维习惯是消极的,凡事从负面的角度去想,行为也会表现得很消极,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觉得一切事情都没有希望;反过来,如果你是一个心态很积极的人,你的行为也一定充满活力,给人带来很阳光的感觉。心态是内功,修炼就需要有耐心。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与事在破坏我们的心态,所以就需要每天维护心态,不能放松,不能失控。
其次,沟通能力的增强会给人带来正能量。沟通就是执行力。一个团队要有很强的执行力,一定要有很清晰的目标。具备非零和博弈的心态,再加上一流的默契,而这些都离不开沟通。一个沟通能力强的人,能将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能让对方感觉碰上了知音;用的语言都是阳光的、积极的、鼓励式的,最终的效果是让对方
感觉很好,对自己也充满信。与人沟通时,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动作、表情和穿着,因为别人能从中读出你的态度和情绪,这些无声的语言往往比说出的话更有力量。对于企业来说,沟通是提升生产力的很大一个机会,解决好沟通问题,执行力自然会上一个台阶。
第三,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给自己补充正能量。“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么。”这是一句值得我们记住的话。我们要承认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多的是,要终生学习才能避免被淘汰。学习有四个阶段:吸收、消化、实践、反馈。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只停留在第一阶段,只有经过消化才能将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但这样得到的知识如果没有经过实践,还是不能用来提高你的智慧。反馈阶段就是你用别人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智慧的关键环节。
在企业中,领导力不是岗位给予的权力,而是管理自己、影响别人的能力。管理就是做人,做好一个管理者先要做好人。修炼好心态,培养好沟通能力,学习需要的知识,让正能量激活管理者的魅力,从而提高领导力。
。
作文五:《银行员工演讲稿:用心发掘属于自己的青春正能量》1900字
银行员工演讲稿,用心发掘属于自己的青春
正能量
我们,被时代赋予了一个独特的称呼——青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年纪尚轻、意味着我们前路且长、意味着我们自身尚有无限待发掘的能量、意味着我们仍需加倍努力、用心生活、勤奋工作。近来周边学习氛围日渐浓烈,置身农行,俨然书香萦绕,不由得使我静下心来思考关于人生与青春正能量的哲学命题。近年来我行愈加重视青年员工的培养与教育,力求让青年员工遍布各个网点,目的其实很简单——农行需要青春活力、个性张扬、乐观积极的优秀青年,用青年人身上的乐观、活力与激情点燃全行所有职工追梦青春、筑梦农行的热情,让青春正能量在农行逐渐扩散蔓延。
关于“正能量”,其实并不像科学家们定义的“正向物质”那般晦涩难懂。很简单,正能量指的是一切能促使人积极向上、不断追求的动力,也是促使人们积极追求圆满幸福生活的不竭能量。只要善于发掘、合理利用深埋在内心的正能量,充分发挥自己潜在的能源,就能唤醒、激发内心的强大力量,继而实现自我突破、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巨大转变,也会在事业上取得丰硕的成果。一直以来,对于工作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必须尽全力做到爱岗敬业,做最积极进取的员工。因此,我总是刻意抬高对自身的要求,规章制度要求的我在做,规章制度没要求的,我也尽力去做,无论别人怎么看待,也无论别人是否也这么
1
做,自己的努力自己知道,自己心中的目标自己也清楚。年轻,就该有点梦想、有点激情、有点闯劲。
近日阅读《做正能量员工》这本书,收获颇丰。全书字字珠玑,发人深省。作为员工,你可曾想过,你把工作当做什么,仅仅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每天得过且过,还是全心全意地发挥你的能力,展现你的才智,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员工反思,尤其是青年员工,更需时时自省。书上说,一般来说,一个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自己创业,二是为别人打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没有资本和能力去创业。那么,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只剩下为别人打工这条路可走。因此,认同自己的岗位,秉承敬业态度,带着正能量去工作,才能实现自身价值,逐步走向事业的巅峰。这是全书一个最基本的态度——带着正能量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成功。想想也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怀揣梦想,面对现实,立足本职勤奋工作,步步稳扎稳打,总会有收获。
我喜欢这句话——“态度决定高度,爱岗更要敬业”。有好的态度才有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尽心尽力是一种工作态度,敷衍了事亦然。有的人选择安于现状,而另一部分人,积极进取、勤奋踏实,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异常贪婪、永不知足。只有调整好心态,带着爱去工作,怀着敬业的心去工作,才能在岗位中体会乐趣,在岗位中不断成长。权利和义务总是相对的,付出总会有回报,要勇于担当,认真负责,积极承担职业生涯赋予自己的责任,那么你一定可以比别人完成得更出色。用心
2
发掘属于自身的青春正能量,源源不断的给自己提供打拼的动力,这样才能离既定目标越来越近。另一方面,这种阳光还能将正能量扩散,带给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和朋友,要相信,在团结奋进这一方面,1+1绝对大于3。也许生命和生活有时候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理想很丰满,但现实着实很骨感。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与不公,我们唯有以一颗平常心置之,切莫强求,踏踏实实用心做自己便好,生活为你关上一扇门,总会留一扇窗给你。我常常在想,如果此刻我放弃这份工作,转身离开这里,也许会是另外一番境地。也许,我也只能说是也许,但是还有另外一个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清楚,那就是,也有可能更糟。有一句俗语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连现在这最基础的工作都做不好,何来的勇气去奢求更美丽的梦,工作生活没了正能量,敬业就完全成了空谈。如果总是怨天尤人,工作的活力与激情也会随之丧失,自此停止上进的步伐,归于平庸。因此积极发掘属于自己的正能量,彻底消除负能量,这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心情也会随之好了很多,对工作的热情也会随之不断提高,这是一个极好的良性循环。当我们抱着敬业的心态,去面对身边的每一项工作,就会发现,每一件事情都对自己有着深刻的意义。当我们将敬业当成一种习惯时,能够从中领悟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做正能量员工,从自己做起。唤醒正能量,激发内心的强大力量,是支持我们不断前进的无穷动力。作为青年员工,我们任重道远,时刻牢记使命,不改初衷,一心一意向着既定目标奋斗,爱岗敬业、依
3
法合规,拿出青年人的样子,让青春正能量遍及农行的每一个角落,唤起每位中年甚至老年员工的五彩青春梦。当青春永不退色,农行前进的动力也将永不枯竭,
4
作文六:《发掘正能量读后感》1500字
精品文档
发掘正能量读后感
导语:正能量的传染力就像磁场,可以向外辐射积极和乐观。以下是pincai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欢迎借鉴与阅读!
发掘正能量读后感
正能量是赋予在人身上的神奇力量,它并不神秘,且可以由自己掌控。使用正能量并获得成功的人不计其数,比如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比如比尔。盖茨、巴菲特、乔布斯等等。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凡人,我们在观察这个世界的同时,却常常忘记了自己的能量。其实,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被正能量支配着。而顺应自然规律,才是最爱惜生命的做法。每一个人都具有能量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耗能过程,如果不人为地加以调控,人的能量场就只会减弱而不会增强。所以,我们要被正能量支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代表光明与向上和一切美好的力量。你的存在会让人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意思的事情。
态度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充满信心、希望与信念,这样的人就像是一个正能量磁场,可以补充或改造四周较弱的负能量磁场。就好比是划着的火柴才能点燃蜡烛,同样只有充满正能量的人才会把自己的好情绪传染给别人,激发对方的快乐。每一个生命都有其能量,它是我们身上无形的精神符号,它不需要说话,也不需要特地说明,却掌管着你与
1 / 3
精品文档
人交往的第一扇大门。也就是说,你拥有怎样的能量,就有怎样的命运。当你感觉很好时,你生命磁场的力量会创造出一面盾牌,没有任何负面能量可以穿透。(.lz13.)所以,我们要了解自身的能量,并且学会引导这股能量。
小社区、大社会,我们工作的场所——社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如果我们每个社工能够潜心于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不仅为政府下移职能、规范行为、政策到位提供保障,也能够为加快和谐社区建设进程,破解和谐社区建设难题,进而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和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尽管,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工作不好做,工作琐碎、辛苦,得不到一些居民的理解。而有的居民还会觉得社区服务不及时,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要解决双方之间的认识差异,关键是作为社工的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只有俯下身子,以自身的正能量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自己在大家心里的位置才会越来越重要。这就是“有为换有位”的道理,也是我十年社工生涯的切身体会。与此同时,社区工作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社工尤其需要增强人脉能量。而能增强人脉能量的品质是:信赖和感情、礼貌、信用、了解、真诚、仁慈、助人等等。在社区工作中,人际能量需要爱心的浇灌,需要精心的梳理,需要细心的呵护,需要耐心的打理。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是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
2 / 3
精品文档
明。”诗人艾青曾经这样说过。我们每一个渺小的人,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但我们这每一粒微尘,与生俱来都有自身的能量场,只不过强弱不同,内容各异。所以,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能量所在的过程,而成功,就是充分挖掘自身能量的结果。
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3 / 3
作文七:《发掘正能量读后感》1200字
发掘正能量读后感
导语:正能量的传染力就像磁场,可以向外辐射积极和乐观。以下是pincai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欢迎借鉴与阅读!
发掘正能量读后感
正能量是赋予在人身上的神奇力量,它并不神秘,且可以由自己掌控。使用正能量并获得成功的人不计其数,比如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比如比尔。盖茨、巴菲特、乔布斯等等。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凡人,我们在观察这个世界的同时,却常常忘记了自己的能量。其实,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被正能量支配着。而顺应自然规律,才是最爱惜生命的做法。每一个人都具有能量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耗能过程,如果不人为地加以调控,人的能量场就只会减弱而不会增强。所以,我们要被正能量支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代表光明与向上和一切美好的力量。你的存在会让人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意思的事情。
态度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充满信心、希望与信念,这样的人就像是一个正能量磁场,可以补充或改造四周较弱的负能量磁场。就好比是划着的火柴才能点燃蜡烛,同样只有充满正能量的人才会把自己的好情绪传染给别人,激发对方的快乐。每一个生命都有其能量,它是我们身上无形的精神符号,它不需要说话,也不需要特地说明,却掌管着你与人交往的第一扇大门。也就是说,你拥有怎样的能量,
就有怎样的命运。当你感觉很好时,你生命磁场的力量会创造出一面盾牌,没有任何负面能量可以穿透。(.lz13.)所以,我们要了解自身的能量,并且学会引导这股能量。
小社区、大社会,我们工作的场所——社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如果我们每个社工能够潜心于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不仅为政府下移职能、规范行为、政策到位提供保障,也能够为加快和谐社区建设进程,破解和谐社区建设难题,进而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和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尽管,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工作不好做,工作琐碎、辛苦,得不到一些居民的理解。而有的居民还会觉得社区服务不及时,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要解决双方之间的认识差异,关键是作为社工的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只有俯下身子,以自身的正能量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自己在大家心里的位置才会越来越重要。这就是“有为换有位”的道理,也是我十年社工生涯的切身体会。与此同时,社区工作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社工尤其需要增强人脉能量。而能增强人脉能量的品质是:信赖和感情、礼貌、信用、了解、真诚、仁慈、助人等等。在社区工作中,人际能量需要爱心的浇灌,需要精心的梳理,需要细心的呵护,需要耐心的打理。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是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诗人艾青曾经这样说过。我们每一个渺小的人,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但我们这每一粒微尘,与生俱来都有自身的能量场,只不过强弱不同,内容各异。所以,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能量所在的过程,而成功,就是
充分挖掘自身能量的结果。
作文八:《发掘正能量读后感 》1200字
发掘正能量读后感
导语:正能量的传染力就像磁场,可以向外辐射积极和乐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欢迎借鉴与阅读!
发掘正能量读后感
正能量是赋予在人身上的神奇力量,它并不神秘,且可以由自己掌控。使用正能量并获得成功的人不计其数,比如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比如比尔。盖茨、巴菲特、乔布斯等等。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凡人,我们在观察这个世界的同时,却常常忘记了自己的能量。其实,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被正能量支配着。而顺应自然规律,才是最爱惜剖生命的做法。每一个人都具有能量场,人美的一生就是一个耗能过程,如果不人为地畀加以调控,人的能量场就只会减弱而不会伤增强。所以,我们要被正能量支配。因为囊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代表光明与向上和舒一切美好的力量。你的存在会让人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意思的菊事情。
态度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充 满信心、希望与信念,这样的人就像是一缁个正能量磁场,可以补充或改造四周较弱搔的负能量磁场。就好比是划着的火柴才能二点燃蜡烛,同样只有充满正能量的人才会 把自己的好情绪传染给别人,激发对方的铫快乐。每一个生命都有其能量,它是我们奘身上无形的精
神符号,它不需要说话,也沙不需要特地说明,却掌管着你与人交往的酡第一扇大门。也就是说,你拥有怎样的能蝼量,就有怎样的命运。当你感觉很好时,缈你生命磁场的力量会创造出一面盾牌,没蜜有任何负面能量可以穿透。()所以,我尖们要了解自身的能量,并且学会引导这股 能量。
小社区、大社会,我们工作的场 所——社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如?果我们每个社工能够潜心于推进社区服务狸标准化,不仅为政府下移职能、规范行为 、政策到位提供保障,也能够为加快和谐郑社区建设进程,破解和谐社区建设难题,澄进而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发展和服务质量水 平的提升。尽管,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工 作不好做,工作琐碎、辛苦,得不到一些傲居民的理解。而有的居民还会觉得社区服嗫务不及时,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要解 决双方之间的认识差异,关键是作为社工墁的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只有俯下身子,以 自身的正能量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矍,自己在大家心里的位置才会越来越重要韭。这就是“有为换有位”的道理,也是我酋十年社工生涯的切身体会。与此同时,社蛋区工作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社工尤其需 要增强人脉能量。而能增强人脉能量的品锥质是:信赖和感情、礼貌、信用、了解、 真诚、仁慈、助人等等。在社区工作中,黄人际能量需要爱心的浇灌,需要精心的梳竿理,需要细心的呵护,需要耐心的打理。票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是银河星烽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虱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诗醒人艾青曾经这样说过。我们每一个渺小的均人,都是宇宙中的微尘。但我们这每一粒笞微尘,与生俱来都有自身的能量场,只不藏过强弱不同,内容各异。所以,我们成长袍的过程就是发现自己能量所在的过程,而 成功,就是充分挖掘自身能量的结果。
作文九:《英语作文:让自己有正能量的做法》1800字
让自己有正能量的做法
1. Go outside.
1. 走出家门
Research proves that going outside helps reduce stress, increases your levels of serotonin and elevates your mood.
研究证明,走出家门有助于减少压力、产生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血清素,从而改善你的心情。
2. Log some time with your nephews (or nieces, siblings or neighbor's kids). 2. 多花点时间与你的外甥(外甥女、侄子、侄女或邻居家的孩子)相处。
Little kids can have the best outlooks on life.
小孩子拥有对生活最好的态度。
3. Meditate.
3. 冥想
Plenty of research shows that meditation can help promote positivity and happiness. Bonus: It can even lower your blood pressure.
大量研究表明,冥想有助于提高积极性和幸福感,它甚至有降低血压的额外功效。
4. Play with your pet.
4. 与你的宠物玩耍
Pet ownership has been proven to boost happiness and banish stress. Thanks, Fido! 有证据表明,养宠物可以增加幸福感,释放压力。
5. Unplug every once in a while.
5. 定期离开网络
Facebook, texting, Twitter, Snap Chat... we're bombarded with information daily -- and not all of it is goo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pending time on social media can actually make us feel lonely and bad about ourselves. Turn off that puter and let yourself be happy. 上脸谱网、发短信、刷微博、发送即时讯息……我们每天都在遭受信息轰炸,而这些并非对
我们都有好处。已有研究表明,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实际上会使我们觉得孤单难过。关掉
电脑,去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吧。
6. Say thank you.
6. 表达感谢
Gratitude can help you focus on the positive aspects in your life. Send a thank you note to someone you care about, just because. You'll feel happier for it.
向他人表达感谢可以使你关注生活中的积极面。给你关心的人送一张感谢卡吧,只是因为你
会为此感到开心的。
7. Read more books.
7. 多看书
Aside from their unconventional health benefits, good books can put your mind in another place -- perhaps, even, a positive place.
好的书籍不仅使你身体健康,还可以使你的思想超越现实进入另一处所在——或许甚至是一
处积极所在。
8. Dance (or sing) it out.
8. 跳起来(或者唱起来)
Ever notice how when you're grooving to your favorite tune or screaming lyrics as you drive down the road, your mood elevates? Turns out that's no coincidenc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inging
and dancing can be an instant, positive mood booster.
有没有注意到,当你开车的时候,你会随着播放最爱的音乐或者大声唱出歌词而开心起来,
事实证。
作文十:《年初工作报告:发掘正能量》1000字
年初工作报告,发掘正能量
元宵佳节伴随着春的气息,携机电人告别了XX年忙碌的日日夜夜。节日的假期带来合家欢乐之余,又为机电人积蓄了艰苦创业强劲动力。XX年事业上的攀登。会上,由朴院长回顾了XX年学院工作的辉煌成就,并与全体教职工一起分享了学院上一年度工作历程点滴细节,更提出了本年度对全体教职工在工作中的期望,“夯实基础”,“增强内涵”,创新发展”。
汇报总结过后,宋春林院长与全体教职工一起分享学习了“正能量”与“传承机电精神”。通过聆听长者前辈的殷殷嘱托,我获得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宋春林院长在共享学习的演讲中对我们年轻人嘱托和温厚教导,让我感受到了学院文化和机电精神的传承。我觉得我们年轻人,作为学院事业的继承者,事业火把的传递者,正在逐渐走向承上启下的位置。我们这代如果不发掘自身正面的能量与心态,传承发扬老一代人积极乐观的工作作风,做不好学院的工作,不但会辜负前辈们三十年的奋斗心血,还会耽误了下一代机电新教职工的生计前途。经过这次共享学习,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重重压在我心头。“自己在学院事业中是否秉持了正能状态,是否在日常工作中带给同事们正面的能量与心态,是不是无愧于
学院前辈三十年奋斗的心血?”这个声音在时刻警醒和责问着自己。
会后,回想学院发展的历史,学院创建于1976年6月,由百人的校办厂起步。XX年通过国家职教业整体的项目规划,入住到海河教育园区。通过学院几代机电人的不懈奋斗和努力,经过三十六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把我们的学院从一个校办工厂发展为占地500亩,教职员工500余人,在校学生5000余人,资产过亿元的国家级职业教育知名院校。通过朴院长台上动情的娓娓道来,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机电人的光荣与自豪,学院的荣誉就是每个机电人的生命与事业,并和我个人今后的生活息息相关。”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用心发掘属于自己的青春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