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豆蔻年华的诗句]豆蔻年华造句》700字
[豆蔻年华的诗句]豆蔻年华造句 篇一 : 豆蔻年华造句
豆蔻年华造句
1、这些孩子正值豆蔻年华,充满朝气。
2、孤单的人总说无所谓,总在豆蔻年华被孤独禁锢。
3、冬天没有损害他的容颜,也没有影响他的豆蔻年华。
4、她还只是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
5、你知道自己已不是豆蔻年华的女学生,适当的修饰不可或缺。
6、正当豆蔻年华的少女时代,在一个骚乱不安的夜里,她和父母避难途中失散了。
7、浑浊的咖啡色,老房子的沉重,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变成了一个长舌妇。
8、朋友,当你迎来豆蔻年华的生日时,愿你像一棵青青的翠竹,节节向上,而又处处虚心。
9、而正值豆蔻年华的我却渴望母女间有一种推心置腹的倾心交谈。
10、青葱岁月,豆蔻年华,流逝的青春在我们的经意与不经意中悄然离开~怀念少年时光,畅想美好未来~
11、在墓地旁边经常可以找到书信体诗,在便笺上潦草写下的
豆蔻年华的浪漫诗,还有亲切的献辞。
12、方方正值豆蔻年华,十分漂亮。
篇二 : 左馨忻的豆蔻年华
人家都说油性皮肤易长痘,刚开始祛痘没有经验又没有专人指导,听说DIY中药面膜能够帮助调理面部油脂分泌,而且考虑到自己的肌肤还挺敏感的,所以选择祛痘产品我一定要以温和做前提,自我觉得中药也是挺安全的,所以我就根据网上的制作面膜的Tips到药店买中药粉。(]
每天晚上睡觉前敷在脸上,我喜欢在有痘痘的地方稍微涂厚一点,刚敷上去的时候,感觉冰冰凉凉的,十分舒服。但是当我将脸上的面膜洗掉以后,说真的,到没有啥变化。坚持了一段时间,还是那副模样,呜呜,不行,我应该要找个有效的祛痘产品来治理一下才行~
作文二:《豆蔻年华的我》400字
我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豆蔻年华的我,可以随意挥霍,不用担心明天去哪儿:豆蔻年华的我,敢爱敢恨,不用想别人的看法:豆蔻年华的我,只有单纯的想法,不会哭,只会笑......
与同龄女孩相比,我自然幸福的多,天天沐浴在幸福与快乐之下,真像个活在蜜罐中的"小甜心",就这样铸造了我活泼开朗的性格.
随着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四日下午,医院中有了一声啼声,就这样的,我来到了着个七彩的世界.从医生把我抱给妈妈的那一刻起,世上有多了一条生命,也注定我要长到豆蔻年华.
我不会像其他女孩那样爱哭,动不动"金豆豆"便涌出眼眶,这也说明了我的泪水并不多.
豆蔻年华的我,喜欢在一个充满音乐的物资自由创作,也许我的音乐细胞并不发达,也许我的想法很幼稚,也许我这一辈字也只是个普通人,不会有什么大作为,也许我的一生不是那样的一帆风顺,也许......但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只要努力,呵,着就是豆蔻少女的冲劲吧,人,真的不可能十全十美,这便是豆蔻年华的少女......
作文三:《豆蔻年华的我》900字
作者:罗小奇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04年08期
放学钤一响,把书包往肩上一甩,绕着教室走一圈,在埋头收拾书包的女伴肩上重重一拍。“嘿,快点,回家喽!”于是,就哼着小调,满不在乎地荡到楼下,迈着大步,飞驰而去。穿过拥挤的人群,猛地刹住步,或许碰到哪个时髦女郎的脚后跟,或许擦过哪位拎着篮子的老太太的胳膊,惹来老太太摇头叹息:“现在的孩子……”未等她说完,连忙吐吐舌头,做个鬼脸表示歉意,又风般地走了。这个大大咧咧的冒失鬼就是我。
不知又看了哪部小说,就呆呆地坐在窗前,呆呆地遥望着那阴暗的天、飘拂的云、雾蒙蒙的远山、瑟瑟的枯叶,嘴里还不时吟着悲婉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悉更愁”之类的诗句,颇有点多愁善感的模样。这个多情善感的书痴就是我。
刚刚跺着脚跟妈妈耍脾气,似乎受了莫大的委屈,躲在房间里哭得“泪成汪洋”;一会儿却在院中又唱又跳,像蹦来蹦去的猴子一样,拍着手教邻居家小妹妹唱儿童歌谣。为小孩子咬不准的几个幼稚的童音而笑得前仰后合。这个总是把表情写在脸上的长不大的中学生就是我。
曾经好羡慕人家那种成熟的稳重、那种淡然的笑不露齿的端庄,也颇为欣赏那种无拘无束的疯狂、无忧无虑的洒脱,于是造就了一个矛盾的我。
有时会为和朋友打赌的一句话,浪费一整天光阴,在柏油路上飞似的疯跑,伸伸明明已酸痛不堪的腿,还做出那副潇洒的、一点儿也无所谓的样子;有时会在窗外同学们尽兴欢乐的尖叫声中坦然地咬着笔杆,独坐教室,对着一道难题苦苦思索,有时会颇不以为然地面对同桌充满天真的“小题大作”,露出一个长辈似的谅解的微笑;有时会为意外收到一位远方朋友片言只语的问候而雀跃欢呼,显得像小孩子一般的天真稚气。
失意的我,可以为一把风雨中遮挡头顶的小伞而感动得热泪盈眶;也曾几次握着收拢着的伞,在雨中独自漫步,享受融于绵绵细雨中的那种浪漫……
虽然还无法紧紧把握渐渐长大的自己,但我正在努力用心来编织属于我的世界,寻求我应该走的道路。虽然我不曾拥有苍鹰搏击长空的壮烈,但我有我的气质、我的魄力,我心中的希望鸟将永远不懈地扬起追寻的翅翼!
一半幼稚,一半成熟:一个善于编织美梦的头脑,一份追求探索的心,构成了这样一个豆蔻年华的我。
作者介绍:罗小奇 贵阳市开阳县四中初三
作文四:《我的豆蔻年华》1100字
我的豆蔻年华 ,
豆蔻年华
湖北松滋四中龚光敏
上天赐给我这样一副躯壳让我经历了十七年的悲欢.一些人,一些事就 这么明明灭灭地刻在沿途的风景中,而我的豆蔻年华带给我的一切便是这 人生旅途中最夺目的一道风景.
十三四岁的季节里,没有躁动,没有波澜,沉静得如一杯香茗,只有品过 之后方觉唇留余香.整Et与书为伴,用友情浇灌的生活的确有些平淡,但日 El感到充实.虽偶尔懵懂,日子却还是充满希望.
每天都会经过校园那一排挺拔的广玉兰,那是去教室的必经之路.每每
校园小道上便没有了奔跑的身影,没有了喧哗,只剩下一株株 上课的时候,
司冒
玉兰树在那里悄悄生长.到了春末夏初之
时.广玉兰盛开硕大的花朵,大片大片瓢状
的花瓣裹在一起,细腻洁白似一只只精美的
瓷器.这是一种桀傲的植物,往往只将花朵
盛开在枝尖.但清晨的时候在草地上会发
现一两片凋落的花瓣,瓢状的凹槽里盛满昨
夜的露水,像一汪小小的湖泊.
原来就算孤傲的心也会有寂寞的时
候.就像这玉兰花,无论曾经多么骄傲地怒
放在枝头,也终有与大地接近的时刻.而我
也因了这花的启示.向友情迈出了第一步,
认识了开朗自信和我一样喜爱玉兰花的她,
而且一直坚信我们的友情会天长地久.
一
迎春花修长的枝条总是最先触摸到
春的气息,蓄了一冬的热情喷薄而出,一朵
朵鹅黄的小花肆意开放,继而,光滑如绸子
般的叶子疯长起来,似乎没个止境,一直到
那醉人的绿色浓得化不开.
每次从那一坛迎春身边走过,总是不
自觉地用手轻轻拂过那些花和叶的脸庞,
凉丝丝的感觉便如同冰水从指尖一直渗到
心底.有时手上的皮肤会被枝条戳伤,我惊
讶于这看似柔弱的植物竟然也有刚强的一
面
数不清有多少个伤心的夜晚,怀着那
个季节里特有的忧伤,独自坐在迎春花茂盛的叶丛中,轻轻落泪.风儿拂过, 绿叶塞率.我侧耳静静听着它们带给我的优美旋律,恍惚间竞有了朋友似的 感觉
偌大的操场上,长长的跑道边,不知什么时候竞生出了一大片绿油油的 草.这种草在别的地方很少见,每株草都只长有三个圆片状的叶子,像极了 传说中的三叶草,据说谁要是找到有四片叶子的三叶草,谁就是最幸运 的人.
在那个充满幻想的年龄里,没有人会去考证传说,而操场边却多了不少 四叶草的寻找者,大部分都是些女孩子,一脸的天真与虔诚.那样的画面一 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但一直到毕业,似乎也没有听说谁找到四叶草,不过 关于四叶草的传说却被学弟学妹们传承下来.
真是一段美妙又易于满足的时光!那里曾经有我单纯又快乐的身影. El子在指缝间悄悄溜走.花开花又落,不知不觉就已步人十八岁的殿 堂.不会再优雅地穿过绿荫,不会再躲在花丛里偷偷落泪,不会再天真地憧 憬着拥有四叶草的幸福……只是在闲暇的日子里,重拾那些记忆的碎片,回 忆豆蔻年华的美好.
(指导老师禹卫东)
誊园?
作文五:《[优秀作文]豆蔻年华的忧愁》700字
我不知道我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我不知道你们在背后如何评判我的,我更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都变了。??????????????????????????????????????????????????????????????????????????????????????????????????????????????????????????????????????刚步入“初中”这个很神圣的学校里,我们,像从四面八方迎风飘来的蒲公英,没有烦恼,没有累赘,也没有,现在的沉默。后来,我们在这个大家庭中过了365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我怎会知在这期间,我们学会了抄作业,学会了上课说话,也学会了,不坦诚。
后来,我初任班长时,你们一脸的惊讶。后来,我管你们时,你们学会了在背后骂我来发泄你们的愤懑。再后来,我找你们谈话,你们都说知错了,可是,我知道,你那是敷衍。然后,你们周而复始的重复着哪些不好的毛病。直到有一天,我很生气的把情况汇报给了班主任,然后,你们,被请家长了。再然后,我看见你们踏进教室那仇视的目光,而我,一脸的无畏。为什么就不能换位思考一下呢?别人班,教室一尘不染,我们,垃圾遍地是。别人班纪律安静的针掉下来都能听见,我们,疯的忘乎所以……
我多希望我们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而不是整天风风火火打成一片;我多希望我们每周一听写能全对然后胸有成竹的去上音乐课;我多希望,我们可以再回到从前……那,天真的日子。
作文六:《作文:指尖上的豆蔻年华》700字
“砰”,震鸣的枪声像绚丽的烟火华丽散落后便戛然而止。
五月的骄阳包裹着青春洋溢的校园。温柔的阳光为妩媚的柳枝镶上绮丽的金边,五色的旗帜在打击乐的音符中激昂的舞动。操场中,看台上,他们用不同的声音编织着胜利的凯歌。
在那一浪高过一浪的呐喊激励下,在耳边那响彻云霄的运动员进行曲的鼓舞下,在裁判员老师阵阵哨声的敲击下。运动健儿们像离弦的长箭,争先恐后的在百米跑道上冲刺。在他们那如火球般炽热的脸颊上雕刻出艰难。在我们的眼前涌现出朝气蓬勃的画面。
一曲终了,哨声花落,豆大的泪珠顺着突起的颧骨滴落在已被汗水浸湿的运动衫上。在终点,他们紧紧相拥在一起。心底那嘶声力竭的狂叫早已被淹没,吞并了她们脸上不知名的湿润。
为青春喝彩。
湛蓝的天穹落下帷幕,点缀着微凉的繁星,在这漆黑经意的校园中,泛着白光的教学楼显的神秘莫测。他像一座无垠宽广的知识殿堂,高不可攀。又似一汪深不可量的智慧之泉,清澈却不见底。
在一间宽敞洁白的房间里回荡着清脆悦耳的年轻声音:“下面请某某同学为大家讲解这道题。”
在一双双求知的眼神的注视下,那位少年走上讲台。他紧锁的眉头。泛红的耳根,微颤的手指,混合出惧怕的味道。少年望了望一脸微笑的女老师,渐渐变得从容,挥动这那拿着粉笔的手,条理分明的解答过程见证了他的成长。
时间从他一张一合的嘴角流过,从哪密密麻麻的粉笔字间跨过,从所有人肯定的眼神间跃过。最后停留在他浅浅的笑容里。
教室里想起雷鸣般的掌声。
为自己喝彩。
时光静好,让我们为这无价的豆蔻年华而喝彩。
作文七:《站在豆蔻年华的尾巴上[散文欣赏]》1100字
如若没有别离,成长也就无所附丽!
——高、子君-
时间不知不觉,而我总是后知后觉、于是,一次次。时光抛下我,轰轰烈烈而去,留下我一人在原地张望。无法更改的结局,无力挽回的残局。这只是,无法逃离的宿命,而已。
旧时光的剪影
此刻,我已真正向初中告别,走向了高中。心中,五味杂陈。原本以为,可以毫无挂念的忘记他们。至少,不会牵念。原本以为,感情是淡漠的,新的事物会冲淡记忆。可是,我发现我错了。我忘了,我是一个念旧的人。我无法,忘记。记得有那么一句话,忘记,就是背叛。亲爱的你们,还好么?
那天,在大礼堂里开军民联欢晚会。坐在熟悉的位置,在这个同样的地方,却再也没有你们了。我们曾在这里举行,红歌会,朗诵会、我们曾在这里听讲座、这里,保留过我们的记忆。他们的淡漠疏离,让我忍不住的怀念你们。在这个无比熟悉此时却感到分外陌生的地方,我想哭泣,却找不到可以依靠的肩膀。也许,只有你们才会包容我的任性与倔强。想你们了,很想很想。
小时代的缩影
在这个竞争残酷的班级,他们的热情活泼与我实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不喜欢张扬,不喜欢喧嚣,不喜欢表现。我,一个人在暗自呢喃而已。没有人会理解,没有人会关怀,没有人会靠近。在十八班,我找不到自己的定向。他们的热烈讨论,我却无法加入。也许,生性如此,无法改变。其实,不想这样,真的不想。
我是一个慢热型的孩子,念旧,恋旧。讨厌被孤立,却又无时不刻的被孤立着。闲闷时,常以“古来圣贤皆寂寞”聊以自慰。其实,内心很孤单,同样渴望温暖。只是,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劳碌,哪里会想的到别人?又有谁会关注这个黯淡的我呢?皆是虚妄,谁真把谁当真?谁为谁真的心疼?涉世之初,饱含辛酸。
同窗情的倒影
有些事情也许只有经过时间的磨砺,才会逐渐清晰。以前就是不常说话的同学,现在见到也觉得分外亲切。那几天,我从南门进入学校。看到了老蒋,大春。他们和我打招呼,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便扑面而来。我尚是如此容易满足的孩子,一点点的温暖,一句问候就可以让我开心半天。朋友,也许只有经历过离别,才会让友谊愈加醇厚。那天,低头走着路,迈着碎碎的步子。突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回头一看,是小满。彼此没有太多的言语,但相视一笑,就足矣。所谓,朋友,莫过于此。不需要太多的华丽辞藻来修饰,仅仅是一个眼神,一抹微笑,就足矣。
有些人,一直未变,不离不弃。有些人,见异思迁,敷衍了事。谢谢哥,小洁和大姐的一路相伴,谢谢你们,真的很谢谢。在这所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学校里,有哥和大姐的照顾,应该会过的很快乐。每想至此,心中便会宽慰很多。还有傻丫头小洁,接连不断的电话,让我觉得自己是被人在乎的。谢谢你们,我的死党们。能遇到你们,是我此生莫大的幸福。
无论前方路有多折多远,我都将会带着自己的梦想,勇往直前。
站在豆蔻年华的尾巴上,放眼过去,展望未来。新的起点,崭新的未来。
作文八:《人生的几个阶段 豆蔻年华 而立之年……》200字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作文九:《豆蔻年华我写给你的故事》1000字
作文网 ://.66one.net/ 手机作文网 ://m.66one.net/
豆蔻年华我写给你的故事
缘散了是今世的碟与来世的茧相遇
梦断了是心的孤寂与魂的落魄重逢
情断了是你的不忍与我的不弃相斥
豆蔻年华写给你的故事
一缕春风一丝魂,纷飞的草絮诉说着这里的传奇,这里的光阴。来世的精灵,无穷无尽哀伤的灵魂夹杂幸福的味道游离在人世间,锁断奈何桥的路,他们害怕了,孟婆汤下肚了,情断楼空。你忘了我,我模糊了你,你说期待下一个永恒。我默语??????
在每个夜晚梦开始启程的时刻,我尝试着等待,等待花开的季节,花凋零的瞬间等着她在白雪纷飞的夜晚走进,等待着??????
我把这等待拉长,延续成一种习惯。
我知道漫长的等待最终成为虚无飘渺的梦,而你我的执着让心永远醒着,真正爱一个人,不一定占有,而是彼此相通相应,我把所有的思念折叠成爱的波浪捎给你,到了蓦然回首的季节,当所有的结局已写好,所有的日子都已定格,我想我们才会悟出人生的真味。
只要你不觉得
风起时陪你自己的是影子
心疼你自己的是清瘦
背着另一个背影走自己的路
梦见了吗,天那边那颗遥远的星辰是我们相遇的坐标,我跨越561亿年的路程找到你,在这里相遇相知,此时,我不愿说出你在你的星座抑或是我在天际那一方,不愿说出在我们心中同时降落的这场雪,正如错过了天空却仍在大地展开的飞翔。我不想在宿命的河流和你错过在某个角落,越飘越远,希望在某一天,我们能找到我们停靠的岸。
泪水没有骨头,从眼里流淌出来,但我想应该充满疼痛的硬度吧,远方是一个令人绝望的量词,将来亦是如此,我宁愿等待,期望你的背影,不要飘逸在遥作文网 ://.66one.net/ 手机作文网 ://m.66one.net/
作文网 ://.66one.net/ 手机作文网 ://m.66one.net/
远的遥远,将来的将来。因为空泛的等侯,在幻化成充满传奇浪漫的虚拟之时,就是希冀的未来。
豆蔻年华
相遇相知
偶然的故事
意外的芬芳
我把故事珍藏:
一天
一周
一月
一年
永恒??????
作文网 ://.66one.net/ 手机作文网 ://m.66one.net/
作文十:《迷惘在豆蔻年华的寂寞青春》8200字
迷惘在豆蔻年华的寂寞青春
——“80后文学”创作内容与心理研究
张海华 060411
“80后”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的一代人,“80后”创作的文学作品被称为“80后文学”。与前辈们相比,“80后”拥有良好的文学基础,在丰富的物质环境
和复杂的精神环境中成长。在探索自我和求证自我的过程中,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诉说欲望和
创作冲动,互联网的高效迅速为他们提供了写作的自由平台和交流空间,文学杂志的大量出
现,文化产业化机制的成熟,使他们的写作越来越呈现出群体性和轰动性。据北京开卷图书
市场研究所调查显示,2004年以“80后”为主题的青春文学图书约占据整个文学图书市场
的10%[1],这样的占有量和现当代所有作家作品的总和接近。由此“80后文学”迅速引起文学界和评论界的高度关注,但就目前来说,学术界对“80后文学”的关注与其在图书市场上创造的销售奇迹和在年轻读者中的受欢迎度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
除去市场化的营销策略,“80后文学”获得巨大的市场效益,与其独特的创作内容和创
作心理密切相关。本文的作者也是“80后”,鉴于同龄人的感悟更容易引起共鸣和理解,本
文试图通过对“80后文学”代表作家作品的文本解读,对这一类文学的创作内容和创作心
理进行全面而系统的阐释,使学术界对“80后文学”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心理有更深刻的
认识,以便做出及时、客观的评价。这既是对当下文坛新现象的一种正视,也是对当代中国
文学评论缺乏冲击力和创造力的一点弥补。
一、 青春爱情体验与奇幻故事
“80后文学”作为当下青春文学的主要代表,在内容和题材方面都以书写少男少女青
春期的孤独、迷惘体验为主,并以此为内核衍生出忧伤和叛逆两大主题。这表现在叙事内容
方面,主要以青春爱情体验和青春奇幻故事为主。在内心孤独感的笼罩下和外界人际关系的
冷漠中,“80后”与其作品中的人物一起渴望与寻求着理解和被理解。在友情、爱情的追寻
与动荡中,在家庭、学校、考试等外部环境的压迫下,他们的孤独情绪和迷惘感受得到前所
未有的张扬。
(一)青春爱情体验
与前辈们相比,“80后”受到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完善、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渠道也
更开阔,因而他们显得更早熟。现实的残酷、信息的围攻、自我的失落,时刻引起他们内心
的焦虑和思维的辨别。莫言对此评论说:“他们不会情愿过早堕落世俗,所以不会信奉金钱
与权势,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爱情”[2]。在封闭单调的生活环境和考试升学的重压下,爱情是
“80后文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青春期的爱情常常以开端的美妙、发展的艰辛、结局的悲惨为主线,呈现出一定的模式
化。集体专注于爱情悲剧的书写与青少年时期孤独迷惘的心理特征有很大关系。走向成人的
1
过程,需要切断从童年得来的早期经验,突然的断裂造成了他们世界观、人生观的悲观消极
情绪,这种情绪体现在创作中就外化为爱情悲剧。尽管这种集体叙写爱情悲剧的行为对于引
导青少年读者情感的健康发展有不利影响,但一些“80后”作家凭借着对人物的生动刻画和情感的准确把握以及自身的文学才华,通过“破碎、无望甚至死亡的爱情演绎,赢得了大
[3]批不懂爱情、渴望爱情又多愁善感的青年读者”。
由于生活环境的单一和内心寄托的稀少,“80后”这一代人常常把爱情当作伟大的信仰和梦想的依附,所以作品中通常会有主人公的初恋。《红X》中沈生铁与杨晓、《三重门》中林雨翔与Susan,《草样年华》中邱飞与周舟等都在恋爱的受挫与生活的波动中获得成长。
在爱情的经历中,他们学会了爱别人和爱自己,内心开始成熟和发展。虽然现实情境依旧让
他们感到前途渺茫,但至少爱情让他们的自我得到最终的归附。这既反映了“80后”创作
者对于爱情的美好愿望,也为读者提供了美好的爱情期待。
爱情的至真至纯是“80后”作家追求的最高点,但这样的爱情常常遭到无情的扼杀。
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最终以主人公自杀的结局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演绎得波澜
起伏。张悦然习惯以爱情的最终失落表达爱情的珍贵和不可得。在《十爱》中她讲述了十个
冷酷决绝的爱情故事。故事中女主人公为了爱人常常自虐般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男主人
公却在无知无觉的状态里冷漠自私地享受着一切奉献。她的作品传达出当下年轻人独特的爱
情观:一方面既不满于传统观念赋予女性在爱情中的被动麻木,另一方面却渴望以那种无私
无望的爱来诠释爱情的真谛,并以欣赏和玩味的姿态书写女性对爱情的固执、坚决。这种看
似矛盾的爱情观,正是“80后”这一代人独有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内容。
物质生活的丰盈与精神生活的空虚形成的鲜明对比激发了“80后”追求精神财富的坚
定信念,而爱情是他们追求的重点。他们竭力追求自由、平等、理想的爱情,但在追求的过
程中他们处处碰壁。作品中特有的悲剧式爱情书写方式既是对当下年轻人心灵成长的描摹,
也是他们对爱情渴望的真实再现。对“80后”来说,对于爱情的书写和追求,并不是要描绘爱情的伟大和崇高,而是将爱情作为情感的寄托和人生过度阶段的依靠。这也是“80后”
整整一代人的情感体验和心理特点的反映。
(二)青春奇幻故事
“文学是建立在想象力基础上的虚构空间”,“是现实生活的海市屡楼,是俗世庸俗压迫
生活渴求的内心世界和世外桃源”
[4],而想象、科幻类的文学更是一种对无可避免的俗世的
逃逸。“80后文学”中的青春奇幻题材作品,常常以作者的轻盈、空灵的想象力为基础,通
过巧妙的故事背景和情节,构思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情境相异的故事。这类作品通常具有高
度的浪漫主义色彩,以清新飘逸的文风和新奇的故事情节对日常生活经验形成陌生化的艺术
效果,并以此吸引读者。这类作品主要有郭敬明的《幻城》、韩寒的《长安乱》和张悦然的
部分短篇小说。
《幻城》“不是写世俗社会的蝇营狗苟,不是写风尘世界的芸芸众生,而是写梦幻城池,
写神圣之战”[5],而韩寒的《长安乱》是纯粹虚构的“不乱之城”,“长安”“并不是一个城
[6]市的名字”,而是指作者赋予故事的背景是一个不乱的朝代。《长安乱》借古代少林武当
等武术门派的空壳,装入作者虚构的人物和情节,例如武当派的掌门是因为被人围攻,活活
饿死在屋顶上的,对于“**钩”的“抄袭”问题的讨论又有影射现实之意。而张悦然的《葵
2
花走失在1890》、《白骨精》等更是以超幻的想象力,将“海的女儿”这一故事原型发挥到
了极致。
勿庸置疑,想象力是文学的灵魂。当《幻城》等一系列奇幻文学以清新的姿态在文坛上
横空出世,这无疑是一种探索,是对崇尚写实风格的当代小说是一种冲击。曹文轩力赞《幻
城》的奇幻空灵色彩:“《幻城》来自于幻想。而这种幻想是轻灵的,浪漫的,狂放不羁的,
是那种被我称之为‘大幻想’的幻想。??这种幻想,只能来自一颗没有遮挡、没有范式、
没有犹疑的自由心灵。”[7]在中国当代小说中,写实风格的作品很多,想象和虚构风格的作
品较少,并且少有飞翔的快意与美感。与前辈作家相比,在流行音乐、电影电视、日本动漫
熏陶下成长起来的“80后”具有对虚拟世界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和对想象、幻想天然的驾驭
能力。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情感在天马行空的思绪中遨游,他们运用想象建构自己的理想世
界,以此表达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这类文学的缺点。奇幻文学的创作要比写实的叙述更有张力,
也对创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小说内在逻辑把握尚缺火候的“80后”作家常常过度
描绘脱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场景,以细碎繁复的片段描写代替故事情节,甚至一些“80后”
作家把死亡、杀戮、血腥和野蛮等当成使故事富含人生哲理的元素。这种碎片化的创作方式
和过激式的创作理念对于保持文学的朴实深刻有很大弊端,对青少年读者形成健康向上生活
态度也有一定负面影响。
借助“奇幻”的外衣表现虚构的精神世界,这既是“80后文学”创作者们对自己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深刻的思想的主动规避,又是他们对于自我成长中的个体与实现之间激烈
冲撞的一种表达方式。创作者试图通过与现实相区别的奇幻世界来完成爱与回归的精神历
程,但过于飘忽的奇幻式叙述,也容易使一些作品成为架空的奇幻风景片段。
“80后文学”的叙事内容以青春爱情体验和青春奇幻故事为主,但无论是哪一类,其
内涵都是与青春期的个体成长密切相关。以此为内部秩序,我们可以发现暗含在作品中的属
于的青春时代特有的孤独体验和迷惘感受。
二、 青春的个体成长
与生理的成长相比,心灵的成长才是个体成长的主要标志。在“80后文学”中,无论
是青春爱情故事,还是青春奇幻文学,叙述的主题都离不开青春时代个体内心的成长。从少
年向青年、从学校向社会的过度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
为个体成长中的孤独、迷惘体验和由此引出的伤感、叛逆情绪。
由于“80后文学”的创作者大都是身处校园或刚踏上社会的青年,他们在思想行为和
价值观念上都呈现出情感细腻、思想敏锐、行为叛逆、处世偏激、渴望自由的特点,所以他
们笔下的人物也多带有这些特征。“80后文学”是创作者对自身和他者个体成长历程中的原
始生命体验和自我意识初步觉醒的体现,是失去童年时期精神家园的心理状态和迷惘过后的
心灵释然的再现。在成人化和社会化的过程中,他们不断突破旧有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感觉
到自动挣脱和被动剥离的疼痛。童年时期对社会怀有的美好理想被逐渐认识到的残酷现实所
代替,巨大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将他们包围。他们的文学在本质上是自我存在的扩张。他们的
3
成长疼痛最主要来自于精神与精神之间的冲突和个体间的不理解。
孤独是由个体内心感觉无所依靠而形成的不良情绪。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罗洛.梅说,所谓孤独,首先是一种与外界缺乏联系的感受,它呈现为一种自我排斥世界,同时又被外界排
斥的心理状态。处于青春期的“80后”们由于心理成长的不成熟和内心敏锐的察觉力,对
孤独有更深刻的体验,并且这种体验随着他们内心情绪的暗示作用而得到强化。不论是书写
青春期的忧伤、迷惘心态,还是表现情感世界的矛盾和挣扎,“80后文学”都有青春期特有的孤独感。这既是“80后”对自我生命体验的毫不掩饰的传达,也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和
青春情绪的生动写照。“摈弃当前图书市场上那些浮华做作的商业元素,这正是‘80后’文学能成为一种流行性品牌的资本所在”[8]。
作为以本色的青春书写为主要创作方式的“80后文学”常常在作品中抒发深重的孤独
意识。张悦然、郭敬明等人的作品里频繁出现的酒吧邂逅、网络相爱、长途旅行、深夜飙车、
沉迷音乐等正是他们身处喧嚣都市而内心孤寂的体现。李傻傻的《红X》中沈生铁流浪于学校和社会之间,在最落魄的时候感受最深的是孤独:“妈妈救不了我,李小蓝救不了我,杨
[9]晓救不了我,杨繁也救不了我。她们都是我爱的,可能也会给我饭吃,但是救不了我”。
春树的《北京娃娃》中那个不停地交朋友、寻找摇滚同盟的女孩春树,在一次次的寻找中经
受着一次次的失落,内心的孤独感让她在肉体的狂欢和心灵的沉沦中越陷越深。
孤独的心理特性基本有两类:对抗和反常;畏缩和不自信。这在“80后文学”中表现
得很明显。对抗和反常的心理常常表现为对社会的抵触和逆反心理,它的形成与成长过程中
的挫折经历有关。例如在《红X》中从小受到父亲专制管教的沈生铁、《三重门》中受到严
重家庭约束的林雨翔。而畏缩是一种躲避社会、不能参与社会,并在人际关系接触时感到负
担、忧虑和不安的心理倾向。张悦然、郭敬明的作品主人公常常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躲在
自己的小世界里独自咀嚼内心的悲伤和孤独,想冲破自己设定的“围城”但又害怕遭遇外界
的伤害。这是一种试图走近却抗拒得更远的矛盾心态。这也是青年人对儿童世界的留恋与告
别、对成人世界的向往与抗拒的双重心理状态的体现。
孤独的内心感受使青少年产生被关心的强烈渴望,而外界的冷落和内心不自觉的抗拒常
常造成他们希望的落空,所以失落的青少年们常常通过淘气叛逆的行为来引起外界的关注。
叛逆源于内心的孤独,而从他们开始叛逆起,他们就陷入了一种做“好孩子”还是“坏孩子”
迷惘中,越迷惘就越孤独,越孤独就越渴望理解,而叛逆的行为使他们更多地失去被理解的
机会。“孤独——迷惘——叛逆——迷惘——孤独”像轮回一样在他们身上不断演绎,甚至
导致了他们的自暴自弃、自我封闭和自甘堕落。旷课、污蔑老师、诋毁“好学生”是“80
后文学”中叛逆青年的基本行为。创作者在塑造这些孤独叛逆人物的同时,也是自我反叛情
绪的外化,通过自己笔下人物追求自由、标榜个性的行为与现实主流价值观的格格不入,作
者内心的叛逆因素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对传统观念形成一定的解构。
作品中表现出的叛逆情绪,是渴望理解与追求个性之间的矛盾,是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冲
突。这种反叛实际上只停留在一种肤浅的感性层面,是表层的、非思想性的反叛,所以并不
能使人真正摆脱孤独感。表层的放纵和解脱导致需要用更激烈的方式来与内心的孤独作斗
争,直至陷入内心的崩溃和行为的极端。《红X》中沈生铁最初的叛逆行为是不由自主地想
划破学校的玻璃,但由于屡次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开除后,他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最终走向了
4
杀人的境地。这是他听到内心孤独召唤却无法摆脱孤独的最终方式,最后他以隐姓埋名、抛
弃过去的方式获得了新生,重新回归循规蹈矩的校园生活。这也证明了这一点,企图以盲目
的叛逆行为对外界做出反抗并不能真正摆脱孤独。虽然在迷茫、失望、苦闷的情绪里,那些
叛逆者也曾幻想以逃离的方式逃离孤独,但他们没有主动出走的勇气,《三重门》中被学习
和生活压力所困的林雨翔,想以出走对抗学校和家庭,“听到远方的汽笛,突然萌发出走的
想法,又担心在路上饿死”,所以不得不重归自己曾经抵触过的生活轨道,做一个向生活低
头的良民。想逃离现实,又摆脱不了现实的尴尬处境其实是故事主人公与创作者共有的内心
境遇,这种内心的挣扎让“80后”叙事滑向了另一个方向,故事主人公多少表现出自嘲、
自虐和自我贬低的倾向。
在“80后文学”中,孤独除了激烈的叛逆外,更多地表现为小说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
对外界的畏缩和不自信。荣格曾经说过:“人多多少少都想固执那孩童时代的意识境界而不
放——表现出对生命之神的反叛,对周围一切想要吞灭我们的力量做反抗。”[10]而更多时候,
那些客观存在而又未必给人造成伤害的外界事物只是恐惧意识强化下的“假想敌”,其实这
是一种对自己成长的抗拒和逃避,是无法去拥抱人生的软弱和病态表现。青少年渴望爱与被
爱,但又由于内心的自卑和自恋,不愿真正走出小我的世界与人分享生活的苦乐。于是他们
的注意力由人与人之间的良性关系转移到对自我的过度关注和对物质的依赖上,造成不健康
的自恋心态和恋物心理。张悦然的小说常常描写与人心灵相通的小动物,这也可以看做她把
对外界的畏缩、失望情绪转化为动物的忠贞与纯洁的表现。
“80后文学”作品中孤独意识的生成,与“80后”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是一个强调个性独立和个性自由的时代,同时,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也日渐多元化,这
就使得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们难以像成年人一样在纷繁的现实社会中建立坚定的信念追求。他
们也往往忽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关心,彼此之间情感的纽带变得越来越脆弱。“80后”作者
正处于走向成熟期的特定时段,他们内心渴望沟通与理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
他们或者处于家庭的“核心”地位,有很强的优越感,自私的个性使他们难以找到真正的朋
友;或者是在家庭缺乏和谐氛围、特别是在父母感情破裂的特殊家庭背景下成长,那些仅仅
注重用金钱来作出的弥补行为让他们更加觉得孤独无依。家庭中平等交流的匮乏,情感的关
心与爱护的缺失,导致了正在发育中的年轻的心灵世界走向失衡和残缺。
家庭生活的不和谐是导致“80后”由孤独自怜向自恋过渡的首要原因,较之七八十年
代,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离婚率高速上升,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家庭成员间缺乏精神的理
解与关怀。童年时代的压抑感不断强化而无处释放,渐渐地形成了“80后”近乎病态的生
活与处世原则。卡伦?荷妮对此有过精妙的论断:“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由于过于执着于
自己的病态,因此不能热爱他的孩子??结果,儿童不能形成一种归属感,不能形成‘我们’
这样的同在感,而代之以深深的不安全感和莫名其妙的恐惧感”
[11],而这些“不安全感”
与“恐惧感”反映在“80后”的作品中,则表现为一种对“爱”的极度渴望而导致的畸形
占有与依赖心理。例如在《幻城》中,弟弟释为了实践“哥,我一定让你幸福”的许诺,不
惜背师弑父、血洗本族。这与其说是对“爱”的执迷,不如说是非人性、不理智的自欺欺人
的信仰。“80后”创作者们热衷于对这样的畸形、决绝的“爱”的叙述,反映出作者对“爱”
的看法:要获得真正的“爱”就必须要有彻底的牺牲,有时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这既体现出
5
他们对真实的“爱”怀有强烈的渴望,又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他们的悲观失望。
家庭的不和谐固然会带来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另外一点,“80后”是真正的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具体真实的可供参照的他者,这造成了
他们对存在意义的质疑和对个体的自足性的不自信。所以“80后”一方面偏执地迷恋“个
性”和“自我”,另一方面又急于寻找感情上的依附。实际上这种对“个性”和“自我”的
偏执性迷恋,正是怀疑和恐惧的心虚体现。张悦然曾在博客中说:“小时候我也做过班干部,
但是成年后最大的愿望就是,不对自己之外的任何人负责。因为你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可以把
大家捆绑在一起,那种凝聚力来自哪里”[12],从她的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独生子女一代巨
大的孤独感和怀疑感,正是因为对他者的怀疑让他们无法形成凝聚感。
“80后文学”常常用叛逆和忧伤两大主题表现青春期的孤独、迷惘心理,并以此为内
核展开个体成长过程的心灵蜕变。这种集体性的青春疼痛的“个性”书写,使作品在内容和
主题上呈现出单调重复的特点,在作品内涵方面也呈现出对历史厚度和思想力度表现不足的
弱点。当人们纷纷强调“孤独”的时候,“个性”就随之消失。
作为文学创作者,“80后”应该长于表述这种意味着成长的孤独,应该善于思辩和向人
们展示这种普遍情感的内在价值。因为孤独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而人生的本质即为
悲剧。只有体会到人生的本质,创作者才能描写出人类普遍的感情和心理。
文学要全面关注人的发展。我们通过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研究,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创作者
的心理,从而对作品形成更全面的把握。“80后文学”是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复杂语境
中成长起来的一种文学,它的出现和崛起,是年轻一代的心理状态和创作状态的高度再现。
孤独、迷惘的心理是每一代年轻人必经的心灵炼狱,不同时代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但只有那些真正触动心灵的语言才能够流传下去。作为一次集体性的书写活动,“80后文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80后”一代人自我确认、自我定位的精神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1]白烨、张萍.《崛起之后:关于“80后”的答问》[J].《南方文坛》,2004,第6期,第16页.
[2]莫言.《飞扬的想象与透明的忧伤——序》[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3]高楠、王纯菲.《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0页.
[4]周冰心.《想象力缺失:中国当代文学面临的窘境》[J]《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
代文学专辑》,2004,第2期.
[5][7]曹文轩.《喜悦与安慰——序》[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第2页.
[6]韩寒.《既不长安也不乱》,《那么红:青春作家的自白》[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8]吴专.《“80后”写作的孤独意识探析》[J].《理论学刊》,2005年,第12期,第120
6
页.
[9]李傻傻.《李傻傻三年文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版,第161页.
[10]荣格.《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M].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第7页.
[11]卡伦?荷妮.《神经症与人的成长》[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2页.
[12]张悦然.《对70一代的嫉妒》[Z].张悦然新浪博客,2008年11月9日. ://blog.sina../s/blog_3de20b180100bfk6.html.
7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豆蔻年华的诗句]豆蔻年华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