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资料》1300字
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资料
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资料2016-11-22浏览:分享人:任怡馨
手机版
国学经典古诗 绝句漫兴 (唐)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卖痴呆词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咏早梅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1 / 3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国学经典故事 遗子孙以清白
徐勉虽然官位显要~但无心经营产业~家中没有什么积蓄。所得的薪俸实物~都分送赡养亲族中穷困贫乏人家。他的弟子和老友曾善意地劝说他要为家人考虑~徐勉回答说:“别人给子孙留下的是财物~我给子孙留下的是清白。子孙们有才干~那么他们自己会创造出财富;如果他们没有一点本领~即使留给他们一大笔财产最后还是归于别人。”徐勉写信告诫他儿子徐崧说:“我家祖辈清廉~所以家境一直贫寒~至于家产这类的事情~从来都不曾提过~不只是不经营而已。我的底子薄没有背景~只是机遇好。慢慢有了今日的尊官厚禄~可以说是什么都有了……古人所说的'以清白留给子孙~不也是很丰厚的吗?’又说:'给子孙留下满箱的黄金~倒不如给他们留下一部经书。’细细地琢磨古人说的这些话~确实都不是空话。我虽然没有多大才能~实有一定主见~只要能够做到古人所说的话~我是不会有一点放松的……”
智慧小语:徐勉留给子孙清白~这是一笔最为富足、也是最为宝贵的财产。他之所以这样做~有三点非常中肯的理由:一、留下一大笔家产给子孙~如果子孙只会花费~不知管理~结果还是归于别人~白费一场安排。二、子孙有才
2 / 3
学~即使没有一点家产留给他们~凭他们的学识和本领~也能富裕起来。三、最重要的是~给子孙满箱满箱的黄金~不如培养他们长知识长技能~懂得为人正道~不贪不占。
心无挂碍
古时有位将军~骁(xiāo)勇善战~万夫莫敌。平时~他有一个爱好~喜欢陶器~有不少收集品~一有空就拿出来把玩欣赏。
一天~他把一个心爱的杯子拿在手中欣赏~心里正高兴~忽然手一松~杯子差点滑落在地~还好他动作快~又把杯子捧住。当时不觉竟吓出一身汗。事后他想:为什么我平时身经百战~刀、枪都不怕~竟为了这个杯子而吓出一身汗?他一直在心里自问:为什么?
忽然有个念头在他脑海里闪动??这都是因为“贪爱”~有这份贪爱~就会有恐惧!于是他毅然把手中最爱的杯子重重地摔破了。当下觉得一身轻松~不必再为了这个杯子的圆缺而挂心了。
智慧小语:心中无一物~其大浩然无涯。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寒暑~何苦让物欲束缚心灵的脚步。有时拥有不一定带来快乐~放下反而是智慧的选择。当我们不再执着于一朵云时~却已在无意间收获了整片晴空。
3 / 3
作文二:《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资料》4900字
精品文档
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资料 国学经典手抄报小学生
国学经典手抄报小学生
【国学经典手抄报:国学重要性】
国学,是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对于中国来讲,就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究竟有哪些?这个命题范围很大,一般认为是指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儒家文化。
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的经典著作渐渐淡出学界和教育界,尤其是**期间,更是将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打成罪人,他的学说成了反动学说,接触得人就更少了。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世界逐渐被国人认识和接受,西方文化也如洪水猛兽般涌入中国,中国固有的文化和学术逐渐被和平演变,现在的人们喜欢过西方的节日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虽然这种说法比较片面,但是国人对国学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根本不了解。就是正在上学的大学生,对于中国固有的特色文化了解的有多少?笔者看过许多大学生在考试中对于国学内容答非所问的报道,实在有些寒心,同时也说明了国学出现
1 / 14
精品文档
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那么,新文化运动错了吗?新文化运动没有错。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他是针对文言文来讲的。我们知道,清朝以前,人们写文章都是用文言文来进行的,那么,有人问了,清朝有的小说是用白话文写的呀,但那时小说是不上大雅之堂的,不能算文章。这就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清朝以前,人们说话和写文章是不一样的。那时侯,人们平时是用白话文来日常交流的,而教育学生、政府公文、传世的典籍是用文言文的,这样做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知识不能普及。新文化运动有一种主张,就是文言误国,而用白话文写出来得文章,只要识字的人都能看得懂,这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也是文化救国的主张,所以新文化运动没有错。
现在返回来说国学,也就是国学中的重要部分----儒家学术及文化的重要性。儒家文化是统治了中国人二千多年的正统文化,他的思想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国人,是国学中的精粹。国学读起来有些艰涩,理解起来很费脑筋,因为他的载体是文言文,但是他其中优秀的朴素思想,比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确实应该得到继承与发展。孔子的儒家学说,虽然有糟粕,比如愚忠于皇帝,但皇帝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用皇帝的"朕即国家"来说,那也是爱国,忠君
2 / 14
精品文档
是糟粕,爱国却是永远对的。他所提倡的和谐,也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当然,我们现在学习儒家文化,要有所学,有所不学,而不是全盘接受,对于国学的其他门类,也应该持此态度。更重要的是,不重视国学教育,中华固有的学术文化将有失传的危险,此话虽然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
【国学经典手抄报:国学常识大全】
1、【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武夷岩茶
3、【四大名绣】
苏绣、湘绣、蜀绣、广绣
3 / 14
精品文档
4、【四大名扇】
檀香扇、火画扇、竹丝扇、绫绢扇
5、【四大名花】
牡丹、水仙、菊花、山茶
6、【四大发明】
造纸、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7、【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4 / 14
精品文档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8、【四书】
5 / 14
精品文档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9、【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0、【八股文】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11、【六子全书】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12、【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3、【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
6 / 14
精品文档
横鳞竖勒
14、【竹林七贤】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5、【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16、【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17、【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18、【北宋四大家】
7 / 14
精品文档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19、【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0、【十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21、【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22、【四大文化遗产】
《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8 / 14
精品文档
23、【元代四大杂剧】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2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5、【五彩】
青、黄、赤、白、黑
26、【五音】
宫、商、角、址、羽
27、【七宝】
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9 / 14
精品文档
28、【九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29、【七大艺术】
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30、【四大名瓷窑】
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31、【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32、【六礼】
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10 / 14
精品文档
33、【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34、【六义】
风、赋、比、兴、雅、颂
35、【八旗】
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36、【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7、【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11 / 14
精品文档
38、【三山】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39、【五岭】
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40、【五岳】
河南嵩山、山东泰山、陕西华山、湖南衡山、山西恒山
41、【五湖】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42、【四海】
【如何学好国学】
【国学经典手抄报:国学名言】
12 / 14
精品文档
国学经典名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7、满招损,谦受益。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9、多行不义必自毙。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13 / 14
精品文档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 / 14
作文三:《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7400字
精品文档
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
【国学经典简介】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它主要包括经、史、子、集四个部分。
经部--儒学经典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
1 / 19
精品文档
《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国学经典名句】
2 / 19
精品文档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7、满招损,谦受益。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9、多行不义必自毙。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 / 19
精品文档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 / 19
精品文档
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2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5 / 19
精品文档
34、尽信书,不如无书。
3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6 / 19
精品文档
45、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4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5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5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5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5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 / 19
精品文档
5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5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5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5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6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6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6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8 / 19
精品文档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6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9、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7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7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7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77、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7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9 / 19
精品文档
7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8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8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8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8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8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8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10 / 19
精品文档
9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92、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9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9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95、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96、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97、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9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0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1 / 19
精品文档
10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0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10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0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10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08、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109、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11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2 / 19
精品文档
1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1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15、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116、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1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1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12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3 / 19
精品文档
12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2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2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2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28、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12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3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3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13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3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
14 / 19
精品文档
林壁)
13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3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13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3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4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4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4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4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4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5 / 19
精品文档
1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4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14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4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
学习经典的目的是单单为了修心养性、完善人格、和谐社会吗?怎么才是完善的人格?怎么才能和谐社会?我们来看一段《易经》的文字,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干,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什么叫富有?很多人说,精神充实就是富有。这正是近千年知识份子的误区。近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学四书,认为精神充实就是富有,其实大错特错。精神要不要充实?当然要。但是不要忘了,你首先要解决的,是安身立命。所以《孝经》上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之终也。"如果只是精神充实,自以为是,如何能够做到立身行道?千百
16 / 19
精品文档
年来,知识分子满足于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上乃至于穷困潦倒,不以为忧,反以为喜。《易经》上说:"举而错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你一个人精神充实,哪里算事业?!举天下皆精神充实,庶可谓之事业。
而要实现举诸天下,没有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你做得到吗?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大业未举,先明大义。而所谓义者,《易经》上说:"井以辩义。"为什么是井,而不是杯呢?因为杯水车薪,不足道也。而往来井井,则可以无穷也。所以真正的义,不是一个人的义,乃是天下人的义。
什么是德,什么是大德?日新之谓盛德。日新,《尚书》中有"日新其德"。《大学》里也有云:"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什么叫"新"?我们好好看一看太阳,每天出来一次,就叫新。日日都新,久成盛德,这不就是累积法吗?太阳也不是每天都能见到,因为会有乌云,也会偶尔挡住太阳。每一件事皆如此,读经也是,日日都读,就是新,日新其德,日积月累,乃成盛德。
什么是"生生之谓易"呢?易就是变化的,是自然万物的必然规律。第一个生,是动词,变化出,实现。第二个生,是名词,新的,新鲜的东西,事物,包括思想。我们每天提
17 / 19
精品文档
出新的思想,新的思考,也每天不断地努力,编写新的教材,录制新的录音,这就是生生不息。太阳,她的阳光,是生生不息的,是万物生长的动力,是成就万物的源泉,所以"成像之谓乾",成就万物,就是乾,"效法之谓坤",坤是效法,不是生生,如同月亮,她是把太阳光反射过来,不是自身生发的,太阳的生生不息,与井水的源源不断,是真正的大义,是利万物而不绝的大义。
回到千百年来的读书人,自己都养不活,还自我安慰,说是精神满足?这样是自欺欺人的大话。真正的读书人,是能够做到大义,生生不息,善利万物,富有天下,这才是大业,而不是小家子气。读的书都停留在嘴上,不能实现生产力,不能做到自强不息,那个不是大义,乃是小义,甚至是伪义。这个就是我们学习经典,要学到的基本智能。如果我们的孩子通过学习经典,将来一贫如洗,我相信没有人愿意我们的孩子读经典,读出这么个状态。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富有天下,但不为物质所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善利天下,自身不绝,才是真正的大义!
具体国学经典手抄报推荐阅读:
国学经典手抄报花边
18 / 19
精品文档
国学经典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诗海拾贝手抄报图片:国学经典
19 / 19
作文四:《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2300字
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
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 国学~是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对于中国来讲~就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究竟有哪些?这个命题范围很大~一般认为是指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儒家文化。
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的经典著作渐渐淡出学界和教育界~尤其是**期间~更是将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打成罪人~他的学说成了反动学说~接触得人就更少了。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世界逐渐被国人认识和接受~西方文化也如洪水猛兽般涌入中国~中国固有的文化和学术逐渐被和平演变~现在的人们喜欢过西方的节日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虽然这种说法比较片面~但是国人对国学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根本不了解。就是正在上学的大学生~对于中国固有的特色文化了解的有多少?笔者看过许多大学生在考试中对于国学内容答非所问的报道~实在有些寒心~同时也说明了国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那么~新文化运动错了吗?新文化运动没有错。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他是针对文言文来讲的。我们知道~清朝以前~人们写文章都是用文言文来进行的~那么~有人问了~清朝有的小说是用白话文写的呀~但那时小说是不上大
1 / 5
雅之堂的~不能算文章。这就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清朝以前~人们说话和写文章是不一样的。那时侯~人们平时是用白话文来日常交流的~而教育学生、政府公文、传世的典籍是用文言文的~这样做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知识不能普及。新文化运动有一种主张~就是文言误国~而用白话文写出来得文章~只要识字的人都能看得懂~这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也是文化救国的主张~所以新文化运动没有错。
现在返回来说国学~也就是国学中的重要部分----儒家学术及文化的重要性。儒家文化是统治了中国人二千多年的正统文化~他的思想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国人~是国学中的精粹。国学读起来有些艰涩~理解起来很费脑筋~因为他的载体是文言文~但是他其中优秀的朴素思想~比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确实应该得到继承与发展。孔子的儒家学说~虽然有糟粕~比如愚忠于皇帝~但皇帝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用皇帝的“朕即国家”来说~那也是爱国~忠君是糟粕~爱国却是永远对的。他所提倡的和谐~也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当然~我们现在学习儒家文化~要有所学~有所不学~而不是全盘接受~对于国学的其他门类~也应该持此态度。更重要的是~不重视国学教育~中华固有的学术文化将有失传的危险~此话虽然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2 / 5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两个人一条心~就能买得起黄金。如果一个人一个心眼儿~在一起连一根针也买不起。
兄弟折箭
宋朝时~吐谷浑的国王阿柴得了重病~他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们会为了争权而自相残杀~就把他们召集到一起。阿柴说:“你们都从箭袋里拿出一支箭来给我。()儿子们各自抽出一支箭交给父亲。阿柴拿起一支箭给大儿子~说:“你能折断这支箭吗?”大儿子很容易就折断了箭。阿柴又让大儿子把剩下的箭一起折断~但大儿子无论如何都折不断哪些
3 / 5
箭了。阿柴对儿子们说:“折断一支箭容易~想一起折断许多支箭就很难。你们明白吗?”儿子们都心领神会。阿柴去世后~他的儿子们团结一心~吐谷浑王国渐渐强大起来。
团结就是力量~小朋友们一定要向阿柴的儿子们学习~和同学们团结友爱~这样大家才能一起进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1、【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
4 / 5
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3、【四大名绣】
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4、【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5、【四大名花】
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6、【四大发明】
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
5 / 5
作文五:《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 国学手抄报内容和图片》800字
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 国学手抄报内容和图
片
国学手抄报内容和图片:
国学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国学又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学习国学,让我们领悟其中的精髓,并学以致用。
记得《论语》中有一句话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就在几天前的一个傍晚,我写完作业在院子里玩。这时,邮递员送来了我们家订的报纸,我拿起报纸跑回家,开始翻看。翻着翻着,我被一则文章吸引住了,文章的大体内容这样的:一对母子在逛商场出来的时候,母亲很不经意的把一个矿泉水瓶扔到了路上,孩子看了看母亲说:“妈妈你把那个瓶子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吧!”妈妈听了,不以为然地说扔小瓶子没事的。”而那个孩子 却不这么认为,他跑过去,捡起瓶子扔进了一个离那里很远的垃圾箱里。读完这篇文章,我合上报纸,思绪万千:“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就有如此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而一个大人却没有。”“五城连创,人人有责”你看,我们的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一天天起早贪黑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城市清洁。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她们的劳动,另一方面,城市的卫生也要我们所有人都 来保持。我们都应该有文中孩子那样的思想品
德,要从自我做起,从细节做起,贵在坚持。
《三字经》里有一句话“香九龄能温席”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黄香九岁里的冬天,每天晚上都用自己弱小的身体替父亲把那冰凉的被褥温暖过来之后,自己才去睡觉。而我们这些新世纪的“小皇帝”们,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生活。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想让别人替自己做,而自己不想动手,更不用说去帮助别人了。学习了黄香温席以后,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做法,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关心体贴别人,多给别人一点爱,因为爱是信任,爱是承担,爱是分享,爱是荣耀。
学习国学,我们学会了怎样做人处事,懂得了感恩,我爱国学,更爱中华文化。
国学经典手抄报国学名言名句国学经典手抄报图片大全最简单的国学经典手抄报图片关于国学经典的手抄报内容
作文六:《国学经典手抄报-关于国学经典手抄报图片内容》900字
精品文档
国学经典手抄报-关于国学经典手抄报图片内容
其实“子曰”在古代是各家学生对老师的尊称,并非专指孔子。《论语》中,满篇“子曰”,除了个别章节有“孔子曰”出现,孔子之言,皆以“子曰”标明,好像孔门弟子以为天下人都该知道他们的老师是谁。 这是有点奇怪的事情。春秋之时,百家争鸣,诸子层出不穷,数量众多。诸子之书,无论自著,还是弟子记述,都是“某子曰”。那时的儒家学派,远没后世影响巨大。孔老先生生前只是一位失意人士,虽有些“出名”,但多被大家当作笑话传诵,不像今天这样德高望重,名扬海外。所以最早的子曰指某一学派的先生之言,不是特指孔子,欧阳修就明确的指出‘子曰’为‘讲师之言’或讲《易》师之言。后专指孔老夫子。国学经典手抄报
子曰典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1 / 2
精品文档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国学经典手抄报回也不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我们每个人都会说,都能说出足以影响他人的“名言”,“子曰”出自于古文,但在同样可以焕发新的生机。
关于国学经典手抄报图片内容
2 / 2
作文七:《关于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资料》4500字
关于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资料
;
【国学经典手抄报:国学重要性】
国学,是指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对于中国来讲,就是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究竟有哪些?这个命题范围很大,一般认为是指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儒家文化。
自从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的经典著作渐渐淡出学界和教育界,尤其是**期间,更是将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打成罪人,他的学说成了反动学说,接触得人就更少了。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世界逐渐被国人认识和接受,西方文化也如洪水猛兽般涌入中国,中国固有的文化和学术逐渐被和平演变,现在的人们喜欢过西方的节日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虽然这种说法比较片面,但是国人对国学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根本不了解。就是正在上学的大学生,对于中国固有的特色文化了解的有多少?笔者看过许多大学生在考试中对于国学内容答非所问的报道,实在有些寒心,同时也说明了国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那么,新文化运动错了吗?新文化运动没有错。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他是针对文言文来讲的。我们知道,清朝以前,人们写文章都是用文言文来进行的,那么,有人问了,清朝有的小说是用白话文写的呀,但那时小说是不上大雅之堂的,不能算文章。这就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清朝以前,人们说话和写文章是不一样的。那时侯,人们平时是用白话文来日常交流的,而教育学生、政府公文、传世的典籍是用文言文的,这样做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知识不能普及。新文化运动有一种主张,就是文言误国,而用白话文写出来得文章,只要识字的人都能看得懂,这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也是文化救国的主张,所以新文化运动没有错。
现在返回来说国学,也就是国学中的重要部分----儒家学术及文化的重要性。儒家文化是统治了中国人二千多年的正统文化,他的思想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国人,是国学中的精粹。国学读起来有些艰涩,理解起来很费脑筋,因为他的载体是文言文,但是他其中优秀的朴素思想,比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确实应该得到继承与发展。孔子的儒家学说,虽然有糟粕,比如愚忠于皇帝,但皇帝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用皇帝的朕即国家来说,那也是爱国,忠君是糟粕,爱国却是永远对的。他所提倡的和谐,也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当然,我们现在学习儒家文化,要有所学,有所不学,而不是全盘接受,对于国学的其他门类,也应该
持此态度。更重要的是,不重视国学教育,中华固有的学术文化将有失传的危险,此话虽然危言耸听,但不无道理。
【国学经典手抄报:国学常识大全】
1、【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
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3、【四大名绣】
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4、【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5、【四大名花】
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6、【四大发明】
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
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
7、【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8、【四书】
《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9、【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0、【八股文】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11、【六子全书】
《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12、【汉字六书】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3、【书法九势】
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
勒
14、【竹林七贤】
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5、【饮中八仙】
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16、【蜀之八仙】
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17、【扬州八怪】
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18、【北宋四大家】
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19、【唐宋古文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0、【十三经】
《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
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21、【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22、【四大文化遗产】
《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23、【元代四大杂剧】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2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
《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5、【五彩】
青、黄、赤、白、黑
26、【五音】
宫、商、角、址、羽
27、【七宝】
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28、【九宫】
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29、【七大艺术】
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30、【四大名瓷窑】
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31、【四大名旦】
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32、【六礼】
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33、【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34、【六义】
风、赋、比、兴、雅、颂
35、【八旗】
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36、【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7、【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8、【三山】
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39、【五岭】
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40、【五岳】
(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
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41、【五湖】
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42、【四海】
【如何学好国学】
【国学经典手抄报:国学名言】
国学经典名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9、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liuxue86.
1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1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作文八:《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资料[权威资料]》3100字
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演讲稿
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资料
1、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道经第十四章》)
【译文】老子说:“持守‘道’,就能治理好万事万物,就能统御好家国天下。据其‘有’而察其‘无’,得以知晓远古及其初始情况,这样就明了了‘道’的整个体系。”
2、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3、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4、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译文】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保全它。”
5、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
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幼稚而不老实,无能而不讲信用,这种人我是不知道其所以然的。”
7、子曰:“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我观察人,(不只)听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8、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在兄长面前,就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一点没有四种毛病,能够做到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
10、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译文】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培养仁德。”
11、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依据个人的利益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
1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译文】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13、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说:“君子认为义是最可贵的,君子只有勇没有义,就会捣乱造反;小人只有勇没有义,就会做土匪强盗。”
14、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子张问政时)说:“在位的时候不要疲倦怠惰,执行政令时要保持忠心。”
15、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道经第二章》)
【译文】老子说:“明道之君总是无欲无为,顺乎自然。总是依顺事物自身的客观规律去行政施教而不以个人的欲望好恶而妄为兴废。”
16、老子曰:“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德经第四十四章》)
【译文】老子说:“如果君王无私无欲,知足而不贪,就不会遭到百姓的唾弃和羞辱,凡事适可而止,与世无争,就能得到百姓的爱戴,国家自然能长治久安了。”
17、老子曰:“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道德经?德经第三十三章》)
【译文】老子说:“能过透彻了解别人思想行为的人确实聪慧,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长短优劣的人确实最为明智。”
18、老子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德经第三十三章》)
【译文】老子说:“能够战胜敌手的人确有力量,而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
19、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长保。金玉盈室,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德经第九章》)
【译文】老子说:“手中已然握持其物仍然贪多而抓握不止,倒不如及早罢手为有得。手中已然握执尖利之器还要锤砸不止必欲使之锋锐无比,那绝不可能使其保持长久。大肆聚敛而使得金玉满堂、珍宝无数,这世上没有谁能够守护得住。富有尊贵而骄奢淫逸,那只能给自己招致灾祸。事成功遂便隐身退后,这事上天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20、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道德经?德经第十二章》)
【译文】老子说:“缤纷的色彩看就了就会让人两眼昏花,歌乐欢动,喧哗不已,听久了就会使人耳聋失聪。山珍海味吃多了反而使人胃口病伤而厌恶饮食。驱马奔驰,围捕田猎,时间久了会让人心智狂乱而纵情放荡。贪求宝物而不知满足,时间久了就会使人行为乖戾而举动失常。”
21、老子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德经?德经第四十三章》)
【译文】老子说:“施无为之政所获得的功效之大,行不言之教所获得的收益之多 ,天下万物是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的。”
22、老子曰:“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道德经?德经第六十六章》)
【译文】老子说:“故而君王虽然位居于民众之上,但民众并不因此感到有负担;虽然身居于民众之前,而民众并不因此感到有所妨碍。天下之人全都乐意推举他成为君王而并不厌烦其在上位,不就是因为他谦卑处下,无欲不争,因此天下也就没有谁能够同他相争吗?”
23、老子曰:“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道德经?德经第三十八章》)
【译文】老子说:“所以堂堂正正的士子总是持守质朴醇厚之‘道’,而绝不实行虚华无用之‘礼’;他的居处行为总是那么忠厚朴实,而摒弃那些浮华浅薄之事。”
24、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译文】子说:“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资料》相关文章:
阅读相关文档:宪法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学长征精神手抄报设计图片 党史国史手抄报内容 世界遗产手抄报图片大全 创建文明城市手抄报内容 感恩手抄报图片大全 低碳生活学生手抄报图片大全 森林防火手抄报内容资料 学生冬季安全知识手抄报 学生冬季消防安全手抄报资料 学生冬季安全知识手抄报图片资料 手抄报关于安全的 学生感恩老师手抄报 学生日
行一善手抄报资料 学生日行一善手抄报设计模板 水浒传手抄报资料 水浒传手抄报内容:水浒传的作者是谁 安全教育知识手抄报图片 预防艾滋病手抄报:艾滋病基本知识 世界艾滋病日手抄报:预防艾滋病知识 艾滋病手抄报资料:艾滋病预防知识 小学足球手抄报
最新最全【办公文献】【心理学】【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
作文九:《国学手抄报内容》1300字
国学内容很浩瀚,值得我们学习,下面小编整理了国学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国学手抄报内容
扩展阅读: 【学习国学经典的意义】
学习经典的目的是单单为了修心养性、完善人格、和谐社会吗?怎么才是完善的人格?怎么才能和谐社会?我们来看一段《易经》的文字,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干,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什么叫富有?很多人说,精神充实就是富有。这正是近千年知识份子的误区。近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学四书,认为精神充实就是富有,其实大错特错。精神要不要充实?当然要。但是不要忘了,你首先要解决的,是安身立命。所
1
以《孝经》上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之终也。”如果只是精神充实,自以为是,如何能够做到立身行道?千百年来,知识分子满足于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上乃至于穷困潦倒,不以为忧,反以为喜。《易经》上说:“举而错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你一个人精神充实,哪里算事业?!举天下皆精神充实,庶可谓之事业。
而要实现举诸天下,没有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你做得到吗?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大业未举,先明大义。而所谓义者,《易经》上说:“井以辩义。”为什么是井,而不是杯呢?因为杯水车薪,不足道也。而往来井井,则可以无穷也。所以真正的义,不是一个人的义,乃是天下人的义。
什么是德,什么是大德?日新之谓盛德。日新,《尚书》中有“日新其德”。《大学》里也有云:“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什么叫“新”?我们好好看一看太阳,每天出来一次,就叫新。日日都新,久成盛德,这不就是累积法吗?太阳也不是每天都能见到,因为会有乌云,也会偶尔挡住太阳。每一件事皆如此,读经也是,日日都读,就是新,日新其德,日积月累,乃成盛德。
什么是“生生之谓易”呢?易就是变化的,是自然万物的必然规律。第一个生,是动词,变化出,实现。第二个生,是名词,新的,新鲜的东西,事物,包括思想。我们每天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思考,也每天不断地努力,编写新的教材,
2
录制新的录音,这就是生生不息。太阳,她的阳光,是生生不息的,是万物生长的动力,是成就万物的源泉,所以“成像之谓乾”,成就万物,就是乾,“效法之谓坤”,坤是效法,不是生生,如同月亮,她是把太阳光反射过来,不是自身生发的,太阳的生生不息,与井水的源源不断,是真正的大义,是利万物而不绝的大义。
回到千百年来的读书人,自己都养不活,还自我安慰,说是精神满足?这样是自欺欺人的大话。真正的读书人,是能够做到大义,生生不息,善利万物,富有天下,这才是大业,而不是小家子气。读的书都停留在嘴上,不能实现生产力,不能做到自强不息,那个不是大义,乃是小义,甚至是伪义。这个就是我们学习经典,要学到的基本智能。如果我们的孩子通过学习经典,将来一贫如洗,我相信没有人愿意我们的孩子读经典,读出这么个状态。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富有天下,但不为物质所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善利天下,自身不绝,才是真正的大义!
3
作文十:《国学论语手抄报【图片内容】》11000字
精品文档
国学论语手抄报【图片内容】
画论语手抄报应考虑整张作品的布局,在选好主题和材料后,才动笔而不是想到那做到哪。下面是由出国留学整理的关于论语的手抄报,欢迎阅读。更多相关手抄报文章,请关注本栏目。
国学论语手抄报(一)
国学论语手抄报(二)
国学论语手抄报(三)
冉求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前文中我们已经多次和他打过照面:他和备受夫子鼓励的冉雍同宗;他曾力荐樊须担当重任,在抗击齐军侵鲁的战斗中大获全胜;他曾和仲由、公西赤、曾点一起,在夫子面前谈论治国安邦的理想;当公西赤出使齐国时,他多次为大使的母亲申请粮食补贴;当鲁大夫孟武伯视察夫子的人才库时,他和仲由、公西赤同学一起得到了孔老师的极力举荐。现在,就让我们正式认识一下这位在“孔门十哲”中排名第七,位列大名鼎鼎的子路之前
1 / 17
精品文档
的重量级人物。
冉求,字子有,亦称冉有。鲁国人,和孔老师同乡,比孔老师小二十九岁。他在《论语》中出镜16次,是个戏份较足的角色。在学生时代,他很受老师的器重,是老师眼里的长于政事且多才多艺的优等生。《论语》中曾四次记录了孔老师对他政治才干的肯定。
第一次是在《公冶长》篇中。当时鲁大夫孟武伯造访孔子学院,他想招募德才兼备的贤人。可能来访之前已经做过一些初步调研,所以他点名要了解仲由、冉求、公西赤三位同学的思想品德和政治才干。孔老师对冉有的推荐词是“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这里,老师明确地指出冉有同学完全可以为国家管理一个拥有一千户人家的县城,或者去做一个拥有百辆兵车的卿大夫封地的总管。至于“不知其仁也”,并不是老师不看好他的品德,而是在老师的眼里,仁德不是轻易可以达到的的境界,所以孔老师很委婉地对孟先生说,至于冉有是否仁德我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回出现在《雍也》篇里。这次来的是季康子,他是鲁国政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后来在鲁哀公时官居正卿,也就是宰相。和孟武伯一样,他也事先掌握了一些表现突出的学生的基本信息,所以见到夫子后,他直截了当地地连发三问,仲由这个人,能不能够让他管理政事(“仲由可
2 / 17
精品文档
使从政也与”)? 端木赐(子贡)这个人,能不能够让他管理政事(“赐也可使政也与”)?冉求这个人,能不能够让他管理政事(“求也可使从政也与”)?与孟武伯的用人强调德才兼备的标准不同,季康子根本不问所用之人的思想品德,他关注的是他们的管理才干。对学生了如指掌的孔老师,非常自信地回答季康子,“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意思是这几个学生各有所长,他们从政何难之有?仔细揣摩孔老师连续选用三个反问句式来回答季康子的问题,似乎可以看出孔老师性情中人的那一面:对学生政治才干不加掩饰的喜悦,对季康子不讲仁德之政的隐隐的不满。这隐隐的不满后来发展成严厉的批评,这实际上是他们政治理想大相径庭的必然结果,这是后话。回到这次谈话本身,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夫子对冉求的赏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多才多艺,一是他的政治才干。在孔夫子看来,让多才多艺的冉求去从政会有什么困难呢?那不是小菜一碟吗?
第三次是在冉求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孔老师间接地肯定了他的政治才干。这一段记载在《论语 先进》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节,我们已在公西赤一文中引述过。冉求认为如果自己去管理一个方liuxue86.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可以在三年之内使那里的百姓富足。但是对于礼乐教化的问题,自己就不擅长了,必须有
3 / 17
精品文档
待君子相助(“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孔老师的点评是,哪里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这儿话里套着话,意思是冉求说话太过谨慎,他所言之事不正是治国的大事吗?这里,夫子不仅肯定了冉求的出语谦虚,也肯定了他可以治国安邦的政治才能。不过,细细琢磨冉求的话,我们还可以得出另一个信息,那就是这位同学好实务超过了好礼乐。
夫子对冉求的这三次肯定,从内容上判断很可能都发生在冉求求学孔门的学生时代,而下面这一次则是在他担任季氏总管以后。这一次来访者是一个叫做季子然的人,他是季氏的子弟,他已经知道仲由和冉求在季氏任职,所以他有目的地问道:“仲由和冉求可以说是大臣吗?”(“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夫子答曰:“我还以为你问别的人呢,原来你是问仲由和冉求啊。所谓大臣,是指那些懂得以正道侍奉君主,如果不行就宁可辞职不干的人。现在仲由和冉求,可以说是已经有了做大臣的才能了(“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季子然又穷追不舍:“那他们会不会事事顺从季氏呢?”(“然则从之者与?”)孔夫子毫不迟疑地答道:“像弑父弑君、以下犯上那样大逆不道的事,他们是绝不会
4 / 17
精品文档
顺从的。”(“弑父与君,亦不从也。”《论语 先进》)这里说话的双方都心照不宣,他们都知道季康子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现在仲由和冉求在那里任职,不能不说要面临很大的考验。可是夫子对他们有坚定的信心,他不仅认为这两位弟子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政治才能,也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在行政的道路上坚守住道德的底线。
除了赞赏冉求的政治才干,孔老师也对他的多才多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论语 宪问》篇中,记录了“子路问成人”的故事。子路问老师,怎样做才可以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完人呢?孔老师说,一个人如果像臧武仲那样明智,像孟公绰那样不贪心,像卞庄子那样勇敢,像冉求那样有才艺,再用礼乐去装点修饰,那这个人就完美无缺了。(“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孔老师把冉求与其他三位鲁国的名人相提并论,足可见冉求在老师心里的地位。臧武仲是鲁国大夫,善于预见又懂得取舍,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所记载的一件事可以佐证。那一年(公元前550年)他因不容于鲁国权臣而出逃到齐国,齐庄公很器重他想送他田邑,他却设法拒绝了,原因是他预料到庄公之位不可长久。所以孔夫子对这位先贤的明智之举十分称赏。孟公绰也是鲁国大夫,虽然才能平平,但是廉洁自律,孔夫子很敬重他的德行。卞庄子则是一个有虎虎生机的鲁大
5 / 17
精品文档
夫,他勇武过人,可以独力缚虎。这三人的智、廉、勇合成一体已经可以打造出一个相当优秀的人了,可是夫子还觉得不够,还得加上冉求的才艺,并且还要和礼乐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够全方位地打造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人。这个标准太高,也许夫子也觉察到了对问话的子路同学来说,要实现这个标准难度太大,可行性太小,所以他话锋一转,安慰着眼前这个看上去有点失望的学生说,现在我们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到也不用如此费劲,只要做到见到财利能够想到道义,做到国家有难甘愿献身,做到久居贫困而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人了(“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实际上夫子这个降格以求的标准也不低,他是针对当时的世风日下有感而发,在他眼里,见利忘义者、临危苟生者、无诚无信者比比皆是,在当时来看,能够超越世风之人就已经可以归为完人之列了。在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标准仍然被使用着,讲合法经营,讲廉洁奉公,讲爱国,讲责任,讲诚信,讲公开,讲透明,正是对夫子这个标准的新应用。这段关于“子路问成人”的故事,透露了夫子教育思想中的人才培养观,他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上限和下限,对我们今天很有启发意义。回到冉求这个语境之下,这一段话至少提供了三个信息,一是冉求已经具备了成为完人的才艺,一是没有
6 / 17
精品文档
哪个同窗能够与他的才艺媲美,另一个就是冉求在孔老师心中占有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把“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论语 雍也》)也并处一处,我们就可以明白“艺”在孔老师眼里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成为完人的一项指标,也是可以从政的一个依据。
可是引得夫子如此赞赏的冉求之艺究竟所指为何,实在难以定论,孔老师从来没有明言。对照《周礼?保氏》所言:“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我们知道艺有六种,所谓“六艺”者,乃礼、乐、射、御、书、数也。可是《论语》中除了反映冉求善于言辞,善于交友,可以率兵,可以为政之外,与这“六艺”可以连得上的就只有冉求的驾车技术了。《论语 子路》篇里曾记载过他给孔老师当司机跑长途,送老师去卫国的事。我们可以据此推测他的驾驶技术不错,因为他可以在轻松驾车的同时,和老师自如地交谈,并且谈的还是比较重要的话题。(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里夫子所感叹的“庶矣哉”是指卫国人口众多。冉求是个很善于思考并对为政之道很有兴趣的学生,听到夫子的这声感叹,他接口就问,人多了下一步怎么办?夫子说,要使他们富足起来。那富足之后又怎么办呢?冉求边驾着车边请教着治国之道。孔老师自然
7 / 17
精品文档
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教书育人的机会,他很有耐心地回答前面的司机师傅,那就要办教育,施行礼乐教化的工作了。当然,仅凭这一种驾驶技术肯定得不到孔老师那么高的赞许,冉求一定还有很多过人的才艺,只是没有被记录下来罢了。
夫子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他在对冉求大加夸赞的同时,也一分为二地指出了冉求身上存在的缺点。他觉得冉求个性谨慎,做事畏缩,所以要求他“闻斯行诸”,也就是凡事听到了就要采取行动,不要犹豫不决(“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论语 先进》)。夫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子罕》),智仁勇三结合是完美人格的体现,而智、廉、勇、艺、礼乐相融合则可以达到完人的境界。这理想的人格和人生境界都离不开“勇”这个要素,所以冉求个性中缺乏果决和刚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因此,夫子要促使他遇事果断,大胆向前(“求也退,故进之。”《论语 先进》)。
在《论语 雍也》篇中,孔老师批评了冉求学道的畏难情绪。夫子之道高远精妙,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有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崇敬与迷茫,也都容易生出一种想学却摸不着门路的感叹(“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颜回和子贡都曾有过同感,在他们看来,老师的学说和老师的人格一样高不可攀。自然,对于重实务甚于重礼乐的冉求来说,学习夫子之道更是一件难上加
8 / 17
精品文档
难的事。他可能是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可能是对治国方略更有兴趣,所以有一天他对老师说:我不是不喜欢您的道,而是我的力量有限,实在学不了(“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孔老师火眼金睛,立刻甩给冉求两句话:“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意思是,你根本没动步,你怎么知道你的力量不够呢?你现在的行为是画地自限、画地为牢。如果拿冉求与颜回一比,那可就真是比不上了哦!夫子曾经夸说颜回好学:“吾见其进也,吾未见其止也!”(《子罕》)现在冉求如此画地自限,受到孔老师的批评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在《论语 雍也》篇中,孔老师还批评了冉求同学的处事无度。事情很可能发生在夫子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因为这个时候他主管司法,并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所以公西赤可能受夫子派遣出使齐国。原文如下: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公西赤为国效力,冉求为同学的母亲求得国家的粮食补贴,是情在理中。所以夫子听了冉求的请求后,没有任何犹豫就对他说:给她一釜。这“釜”(fǔ)是古代容量单位,一釜合当时的六斗四升,大约是一个人一个月的口粮。冉求觉得太少,要求再加一点,夫子说,那就再加一庾(yǔ)吧。一庾约合一釜的三分之一。冉求还是觉得不足,最后自作主张
9 / 17
精品文档
给了公西赤母亲五秉(bǐng)米,也就是八百斗米!这实在有点不靠谱,所以孔老师适时地敲打了他, 告诉他公西赤此次出访国家已经提供给了他很好的条件,他有能力照顾到家里。君子应该雪中送炭,不必锦上添花。这一次,冉求不知何故,一改往昔的谨小慎微,宁肯为这位比自己小了十多岁的公西赤老弟去挨先生的教训。
以上叙述所涉及的内容基本发生在冉求的学生时代,包括在鲁求学和追随夫子周游列国两个阶段,孔夫子对他的态度也基本可以归纳为赏识二字,尽管也有批评,但并不影响对他的整体评价。可是后来发生的事却彻底改变了夫子的看法,以致于要和他断绝师生关系。导致这个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冉求不能“事君以道”,实际上的原因是师徒二人政治理想的差距越来越大。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从季康子任用冉求说起。
鲁哀公3年(公元前492年)宰相季桓子病逝,临终前他告诉嗣子季康子说,我死以后你一定会接掌鲁国的政权辅佐国君;辅君之后,务必要召回孔子。(“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史记 孔子世家》)他说这话事出有因,当年正是因为他接受了别有用心的齐国送来的女色和音乐,使鲁君疏于朝政,他自己也沉湎其中,完全听不进孔夫子的劝谏,使夫子在无法实现自己政治主张的情况下愤然离鲁,把个几近兴旺的鲁国生生地耽误了下来。现在人之将死,其
10 / 17
精品文档
言也善,他怀着深深的忏悔希望儿子能够弥补自己的过失。几天后,心事重重的季桓子离去了,儿子继承了他的职位。办完了父亲的丧事,季康子着手实现父亲的遗言。可是有一个叫公之鱼的大夫出来阻拦,他认为当年鲁定公任用孔子没能善始善终而被天下耻笑,如果这一次任用孔子再不得善终,那将又将使鲁国蒙羞。所以他建议召回冉求。这季康子也知道孔夫子与自己的政见多有不同,且德高望重,如果按父亲的意思召回他来,自然难以领导,而以自己对冉求的了解,他的个性和资历,指挥起他来应该顺手得多,况且冉求的政治才干也是有目共睹,所以他决定采纳公之鱼的建议起用冉求。一个人的命运、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在这样的一瞬间,在这样的偶然中被改变了!此时的冉求正和夫子一行周游于陈国,当特使来到时,孔夫子明白这个学生将要在鲁国受到重要了(“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史记 孔子世家》)。子贡深知夫子对故乡的思念,所以在和冉求依依惜别时一再叮咛,如果在鲁国受到重用,一定要把老师请回去(“即用,以孔子为招。”《史记 孔子世家》)。这一年,夫子60岁,周游列国已近5年。而冉求30岁刚出头,他踏上了自己的人生新里程。
回到国内,冉求开始了他在执掌鲁国政权的正卿季康子手下的仕途生涯。可是我们缺乏详细的资料来勾描他的这段经历。只有到了公元前484年,也就是回国7年多以后,《左
11 / 17
精品文档
传 哀公十一年》才清晰地记载了他已经官至季氏家宰。并且在这一年,还记载了他荐樊迟、率鲁军,为抗击入侵的齐军,立下了赫赫战功。也就是这一次大捷为迎回老师奠定了基础。因为大获全胜,季康子心情大悦,他问冉求:您的指挥才能,是学的呢?还是天生的呢?(“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史记 孔子世家》)忠实于老师的冉求回答说,我是从我的老师孔子那里学来的。并且告诉季康子:任用我的老师要符合名分;他的学说不论是传播到百姓中,还是对质于鬼神前,都是没有遗憾的。我虽然立军功、得犒赏,封地有千社(一社,为25户人家)之多,可是我的老师绝不会对此动心。(“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无憾。求之至于此道,虽累千社,夫子不利也。”《史记 孔子世家》)冉求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劝说季康子别受小人的干扰迎回孔夫子。在冉求的努力下,季康子最终下定决心,派特使带着礼品赶到了卫国。其时,夫子正在为卫国的内乱发出“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的感叹,所以,离卫返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自此,夫子终于结束了14年的漂泊生涯,以68岁高龄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土。
可是,师徒的团聚并没有加深彼此的感情,相反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政治分歧,夫子对冉求的态度也慢慢发生了变化。《论语 八佾》篇里已经可以看出夫子对冉求的不满: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
12 / 17
精品文档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这里的“旅”是指祭祀山川。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祀天下的名山大川。季康子祭祀泰山,是一种越礼的行为。他感叹说:哎呀,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鲁国人林放懂得礼吗?它居然还接受季氏的祭祀呢!此时冉求为季氏的家臣而未能阻拦此事,夫子心有不悦,他说林放懂礼,也就是委婉地批评冉求不懂礼,或者说不坚守礼。
礼治和德政是夫子政治理想的核心,当这些最圣洁的理想都被现实践踏的时候,夫子的血就涌动起来了。据《国语.鲁语下》记载,在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季康子欲“以田赋”,实行田赋制度。鲁国原本是按“丘”来征收军赋,现在季康子改为按每户的田亩数来征收后,就大大增加了赋税收入,这与夫子主张的“敛从其薄”背道而驰,他认为这是一种搜括百姓的“聚敛”行为,是一种暴政的表现。而弟子冉求不仅不加制止,反而参与其中,为已经富比周公的季氏增加财富,这实在使孔老师无法忍受,所以他先是要和冉求断绝师生关系,次而鼓动门人敲着鼓去挞伐这个不义之徒(“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 先进》)这一次,夫子真得动了怒,也许是爱之深,责之切,在他眼里,昔日那个多才多艺、政治才干突出曾经多次被他赞赏的年轻后生,现如今为了维护当权者的利益,为了保住自己的既有地
13 / 17
精品文档
位,已经在政治上妥协,已经与自己的政治理想大相径庭。
老师的愤怒使冉求变得小心翼翼,甚至不敢和老师说真话。一日退朝,他又去看望夫子。老师说为什么今天下班这么晚哪?冉求答,有政务要处理。孔老师根本不信他的话,说道:我看你只是有事务要处理罢了!如果有政务,虽不用我,我也会知道的。(“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论语 子路》)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对师徒关系已经比较紧张,虽然表面上还实行着师生之间的礼节,实际上,彼此的内心已经开始生分,那份昔日的真情再也看不到了。
在《论语 季氏》篇中有一段关于“季氏将伐颛臾”的记载。这段文字非常精彩,是《论语》的名篇,被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它也是夫子对冉求的最严厉的批评,不过这次还有个陪斩者,这也许能让冉求的感觉稍微好一点儿。为评析方便,引全文如下: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14 / 17
精品文档
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于於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这里所言的“颛臾”(zhuān yú)是附属于鲁国的一个小国,季康子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想去讨伐它。征讨之前,冉有和子路作为季氏的家臣来将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老师一听,马上批评冉求,他说,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孔老师知道冉求是总管,他在季氏的权力集团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他要点名批评这个不称职的官员。批评完毕,孔老师阐明了三点不应该讨伐颛臾的理由,第一,它是先王所封,不可伐;第二,它在邦域之中,不必伐;第三,它是社稷之臣,不当伐。三点理由环环相扣,掷地有声。面对老师的严词冉求无话可说,他只好辩解这是我们主家的想法,我俩都不主张这么做。孔老师立即反驳道:冉求!此话差也!周任说能施展其才的就担任其位,做不到的就该辞职(“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你在其位不谋其政,所当何罪?这就好比盲人遇险你不去扶他,跌倒了你不去搀他,那还要你何用?如果那些老虎、犀牛从笼中逃出,那些珍贵的玉器在木匣子里被损
15 / 17
精品文档
坏了,不是管理者的过错又是谁之过呢?老师的批评火力太猛,句句击中要害,所以学生难辞其咎,只得实话实说,冉求把自己的观点亮了出来:如今的颛臾日渐强大,又靠近季氏的采邑费城,对季氏的领地构成威胁,如果现在不消灭它,今后必将成为大患!原来老师火眼金睛,一点也没冤枉冉求,他是知情者之一,也是策划人之一!接着,夫子毫不留情地指责冉求,君子最讨厌那些嘴上不说想得到而实际上总想找借口得到的人。这以上夫子的话里都透出锋利,肯定句句都令两个学生汗颜,尤其是令冉求紧张。
不过老师毕竟是老师,批评的目的不是逞弄口才,不是把学生批倒批臭,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所以接下来夫子就复归教书育人的师道,开始循循善诱起眼前这两个被骂得晕头转向的学生了。他说,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来讲,他们要担心的不是财富不足,而是分配不均;担心的不是人少,而是社会不安定。财富平均,就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就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统治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远方的人还无意归附,那就提倡仁义礼乐的教化来吸引他们。远方的人已经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心地住下来。现在你们二人辅佐季氏,远方之人不来归服,你们也不能吸引来他们;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够保全它;反而打算在国境之内使用武力,我就怕季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我们国君的门屏之内哦!意思是你们的主子这么瞎折腾,
16 / 17
精品文档
早晚要被鲁君收拾。因为鲁哀公名义上在位,实际上国家的政权被季康子把持着,这样的越位行为早晚会引起内乱而颠覆季氏现有的权位。那到头来,季氏想讨伐颛臾扩大地盘,以削弱鲁君的实力、最终篡夺鲁国的政权的做法就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好戏了。孔老师这种高度的政治敏感和高超的政治见地,一定给那两个学生上了生动又深刻的一课。冉求一定大梦初醒,他肯定没有夫子这样的洞察力,可以看清季康子讨伐颛臾背后的深层用意。对于夫子来说,冉求即使走得再远,也绝不会做出弑父弑君那样大逆不道的事。所以上半段的批评是严厉的,但是这后半段就散尽了硝烟,还原了师徒的角色。
尽管我们知道在夫子与冉求之间,因为政治理想的差异已经使他们无法回到从前那种情感状态,可是就凭着他们之间曾经的那份真情,无论是谁,也不愿看到对方处于人生的窘境。在他们心灵的深处,一定还留存着他们自己才能够体会到的温暖。
17 / 17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国学经典手抄报内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