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路旁的蚂蚁小诗 蚂蚁寻路》1700字
路旁的蚂蚁小诗 蚂蚁寻路
蚂蚁寻路
星期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做一些小实验,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道理。我便想到了蚂蚁,想知道蚂蚁是怎么识别方向,向前寻路的。
爸爸建议我带一片樟脑丸或者一粒胶囊药,做个实验,就可以发现蚂蚁是怎么寻路的了。于是我拿着樟脑丸,和爸爸一起跑到了楼下。天还不够热,蚂蚁们很少出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两只蚂蚁。
我先用樟脑丸在一只蚂蚁前面画了一条横线,挡住了它的去路,没想到这只蚂蚁很快从旁边绕了过去。继续往前走,爸爸又建议我在另一只蚂蚁周围,用樟脑丸画了一个圆圈,把这只蚂蚁圈在了里面。结果,这只蚂蚁在里面左冲右撞,就是绕不出去。这时,爸爸提醒说:“你给它一个缺口,看它能不能从这个缺口出去。”我便用手指抹去一点樟脑丸的粉末,让圆圈露出了一个小口子,蚂蚁很快就找到了这个缺口,从这里跑了出去,然后在圆圈外转了一会儿,又往前直走了。
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就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说:“蚂蚁是通过同伴或者自己原先留下的气味来寻找路线的,一旦有东西的气味超过了它们留下的气味,它们就会迷路了。因为你用樟脑丸画的圆圈散发出很重的气味,把蚂蚁的所有路线都堵死了,它就找不到原来的路线啦。”
我感叹了一声:“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刚才画直线的时候,它能绕过去找到原来的路线呢。”正在这时候,有个小朋友看我一直趴在那里,跑过来问我:“小哥哥,你在干什么啊,”我把蚂蚁找出路的前因后果和道理讲给他听,而且又把一只蚂蚁圈在了中间,给他演示了一遍,小朋友兴奋地说:“真有趣~”
通过这个小实验,我觉得蚂蚁虽然很小,但是它们非常聪明,我也知道了它们原来是通过气味来识别路线的。爸爸说,生活在于发现。我要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科学道理。
【点评:生活在于发现,善于发现、爱发现的孩子最美。小作者怀着一颗探究的心,一边做着实验,一边细心地观察、思考、询问,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蚂蚁寻路相关内容:读《在人间》有感 《在人间》的作者是前苏联的高尔基,这本书写了阿廖莎流落到人间的生活经历。流落到人间阿廖莎在一家鞋店工作,挑柴、烧饭、洗衣样样活都干。他在辛苦劳动的同时,也不忘记读书。...
读书感想 读了小狗钱钱这本书以后我觉得爸爸也可以读一读。于是我就推荐他去读一读这本书。小狗钱钱他是个很好的理财高手,因此我推荐大家要爱学数学和经济学,我觉得钱钱的主人吉娅很可爱,钱钱是一场车祸中被吉娅捡到的,因此钱钱这个名字就是吉...
微笑背后的我很不开心 微笑背后的我很不开心大家好,我叫张子玥,我以前很不爱读书,但是,这次通过读书节征文活动的
一事,使我懂得读书的重要性。记得有一次,爸爸问我:你知道不知道世界上什么的眼睛最多,想了半天,我摇摇头。
参观中华恐龙园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妈妈来到了中华恐龙园,今天天气格外的晴朗。我们首先来到了恐龙馆,恐龙馆的墙上嵌着一层画上面有好多恐龙像真的一样,还有很多恐龙的化石,真让我佩服研究者的聪明~还有许多的恐龙小资料长度高度上面都有。
妈妈的节日 妇女节那天,我一早就起床了,我说:妈妈我爱您~妈妈听到了响声就起床了。我感觉妈妈没有听到我又喊了一声,妈妈听到了,就说宝贝让妈妈太感动了我说:妈妈您哪边疼我帮你揉一揉好吗,好的。
橘子作文 橘子作文(1)橘子大家好,我是一个橘子,我住在水果王国里,那里有许多的兄弟姐妹,他们有的像一个小灯笼,有的像一个大皮球,有的是橙色的,有的红色的,还有绿色的你剥开我,我就像一朵莲花闻一闻有淡淡的香味,也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我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人人都有姓和名,姓和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身份的代表。人一生下来,他的父母就会帮他起名字。孩子一般都随爸爸的姓。我的爸爸姓唐所以我姓唐名文萱。
踢足球作文 踢足球作文(1)踢足球星期天,我和几个朋友约好去足球场踢足球。我刚到足球场,他们早就已经摩拳插掌,跃跃欲试了。我看见队友们个个生龙活虎的样子,我马上镇定下
来,可上半场快要结束时,球一蹦一跳的过来了,我正要去抱球,
可对方...
作文二:《8路旁的橡树》3000字
8* 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和字典,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 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 联系生活实际为 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作的行动中受到启示, 增强自学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 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第 7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村庄的人 们靠着一把斧头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也就是这把斧头毁掉了他们的一 切。因为不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人类遭受了大自然的惩罚,这是多么 可悲的事情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讲述的也是人与树的故事——路 旁的橡树。(板书)
过渡:先来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来读一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 么事?
2.我能从筑路工人的行为中受到一些启发。
三、感悟“橡树的美丽形象”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着它, 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 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介绍橡树:这就是橡树,平时我们不容易看到橡树, 老师搜集了 一些有关橡树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橡树仪态雄伟、 气势磅礴、 高大伟岸。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开花植 物; 生命期比较长, 高寿的可以达到 400岁。 橡树是一种极其聪明的 树种,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具有完善而强劲的自我保护体系, 有 一整套对付天敌的本事。
它的外皮非常坚韧, 既可抗拒动物的啃食, 也能防止机械的伤害; 它还会分泌出单宁酸, 用来对付频繁骚扰的昆虫幼虫; 它会把自己的
种子用坚硬的外壳包裹起来, 一般吃硬果的动物还真啃它不动哩。 它 的一切特性保证了树性的强健, 若非人力故意摧毁, 普通的自然灾难 都不能将其毁灭??所以,人们将橡树看作壮悍强大的象征。
过渡:刚才我们对橡树进行了初步了解, 课文中也有专门描写橡 树的语句,下面我们来看自学指导一。
出示自学指导一: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找出文中描写橡树的语句, 用横线 画出来读一读, 思考: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完成 下面的填空。
5分钟后,比一比谁找的句子准确,填的恰当。
起因:筑路工人在修建一条()的公路时被一棵 ()橡树挡住,
经过:为了保护这棵橡树, 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把路修 成了(),
结果: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的心。
1.自学
2. 检测句子
1)指名学生读、齐读。(你们找的很准确)
屏幕出示: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 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 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老师把这句话变一变,瞧:(出示)
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 (读一读,这样变好吗?为什么? 说说把橡树比作“哨兵”,能说明什么?路旁的这棵橡树就像军人一 样威武、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
小结:把橡树比作草原上的哨兵,告诉我们树和我们人类一样, 也是活生生的一个生命啊。
3)现在请你们把刚才我们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放入其中,再练习 读一读这句话。
谁愿意来读一读?(你们读出橡树的高大美丽,让我感受到了 充满生命的活力。)
3. 填空
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填一填?填空: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修建一条(宽阔、平坦、漂亮)的公路时被 一棵 (高高的、 粗壮、 结实、 挺拔的) 橡树挡住, 为了保护这棵橡树, 人们把路修成了 (马蹄形) , 为橡树让路, 他们有一颗 (高尚) 的心。 四、奖章该颁给谁
橡树被保护下来, 它很感动, 决定为给保护它作出贡献的人颁一 块奖章,可是该把奖章颁给谁呢?它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 边读边替橡树动动脑筋:这块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呢? 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划出来读一读。
3分钟后,比比谁的理由最充分。
1. 自学
2. 交流:你认为这块奖章应该颁给谁呢?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人们”,还有谁也认为奖章该 颁给工人,你还有补充吗?
课件相机出示:“突然, 工人们停了下来, 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 “工人们也沉默无语。”、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橡树也不 可以砍。”工人们说。
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程师”
课件相机出示:“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 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 说。”、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 口气。”、“‘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工程师拿出 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 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现在谁 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过渡:你们现在是各有各的理由啊! 看来是需要再来一个自学指 导了。
自学指导三
小组四人中, 想法相同的人一起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 子? 共同练习读一读。汇报时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读好的一个句子。 3分钟后,比比谁读的最有感情。
1. 自由练习
2. 指导朗读:
品读“工人们”
①“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们被它的生命力和美所震撼,不愿砍掉它,停了下来;在读 这句话时,要声音响亮、有气势,读出赞美之情。
② “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和 “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时,要 引导学生体会工人们内心的那种不知如何是好、 为橡树的命运担忧的 内心,读的时候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
③ “橡树也不可砍。 ” 的朗读虽不要高昂, 但要语气坚决、 果断。 品读“工程师”
①“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把 脸转向橡树,叹了口气”以及他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体悟 到他内心的矛盾、为难,读的时候语速应较慢,语调要低沉特别是在
读工程师说的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时, 要把握好分寸, 读出无奈、 为难的语气。
②“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要读出问题得到 解决后的轻松的语气。
这里的 “他” 是指谁?他做出了什么决定, 不会有人责备我们了? (改变修路计划,没有把树砍掉。) “谁”可以是哪些人,为什么不 责备“我们”了。
3.完整出示课文第 2至 7段内容
谁愿意读一读这一部分, 读后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时理解的朗 读要求评价,评价后再指名读。
4.合作探究,形成共识
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认真读书, 你们的看法有没有改变?奖章 到底该颁给谁?四人为一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 意见不同的还可以辩 一辩。 奖章既要颁给工人们,也要颁给工程师。说说理由?
工程师和筑路工人 都能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五、体会高尚的心
人们设想的路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可修好后的 公路却是:它像箭一样笔直,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这条修好的公路漂亮吗? (公路的缺憾, 恰恰体现了人们保护橡 树,爱护环境的 高尚的心灵 。 (板书)而那路旁的橡树,更粗壮更结 实的挺立于蓝天白云之下,是人与自然携手共处的最美好的宣告!) 所以——
出示:坐车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 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完成板书)
在你的身边, 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 (当你看到 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 一颗高尚的心。)
六、小练笔
联系第 7课 《小村庄的故事》 , 假如小村庄里有三个人逃生到此, 看到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象之后 写一段话。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工 人 工程师
一颗高尚的心
作文三:《路旁的橡树》1400字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学会自己预习,主动学习新字词,但对文章所蕴含的道理的思考还不具备。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工人高尚的心。
3、德育: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表现出的高尚的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解释课题,以“路旁的橡树”为题,点明了课文的内容与“路”和“橡树”有关。
2、出示橡树的图片,让学生整体感知橡树的形象。
3、指名找出文中有关橡树的句子,感受其高大、粗壮、挺拔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课文围绕橡树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认读下列词语。
橡树 延伸 挺拔 楔子
沥青 马蹄形 高尚
3、指名回答:课文围绕橡树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深入理解课文。
1、这条路是要修一条什么样的路?
2、师:这条路是要修一条什么样的路?
生:笔直的路。
师:修笔直的路,那橡树就要——
生:砍掉。
师:橡树不砍,那笔直的路还能修吗?
生:不能。
师:你印象中的橡树是怎样的? 粗壮、结实、挺拔的树你舍得砍吗?像哨兵
一样的树你舍得砍吗?
师:那就在这取舍之间,为难了。工程师和工人遇到这个难题,怎么办呢?再读课文4、5、6、7自然段。
3、默读第四至第七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工程师和工人们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然后找一两个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上你的感想。
生动手画词句,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喜欢的词语 和句子
⑴ 沉默不语
⑵ 长久
(3)句子:“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对话,体会工人们的坚定。
4、读第八、九自然段。
⑴ “只在一个地方”指的是哪里?
⑵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3)马蹄形的路和笔直的路相比,哪个好看?
(4) 虽然不好看,但对筑路工人的做法你怎么看?
(5)看看书中来往过路的人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伤的心。)
(6)筑这条路的人是指那些人?高尚是什么意思?
(7) 为什么人么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假如你是小导游,带着游客来到这里,该怎样想游客介绍这课橡树呢?
四、复习旧知,加深本课的理解。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他写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在我们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人们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过渡拓展延伸部分:爱护环境,保护树木,不分国界,苏霍姆林斯基这一教育理念在我们济宁得到传扬。
五、拓展延伸:感受济宁人爱树的精神。
1、出示济宁的古槐图,感受济宁人爱树精神。
2、在心愿卡上写出几条环保建议
3、总结: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六、布置作业
调查家乡环境保护和破坏的现象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工程师高尚的心
工人们
作文四:《8.路旁的橡树》1100字
备课时间:2016.3.16 授课时间:2016.3.17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理解“高尚”的意思,知道为什么这种保护橡树的行为是“高尚”的。
教具准备
词语、橡树图片、重点语段
预习提纲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查词典,解决词语疑难。搜集橡树和描写树木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课件出示)
公路 宽阔 平坦 漂亮 马蹄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拨 高尚
2交流。文章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3)其他同学有什么疑问和想法?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 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
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 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联系第七课《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作文五:《路旁的橡树说课稿》700字
《路旁的橡树》说课稿
作者:李潘
一、说教材
《路旁的橡树》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明确略读要求,根据略读提示有目的的去朗读课文,然后我将一个大问题分化成几个小问题,利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去思考感悟,通过同桌讨论,集体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感悟人们的高贵品质,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通过多种方式读、体会句子,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四、说重、难点:
重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难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第7课引入第8课。
2、揭示课题。
(二)、明确略读要求
(三)、明确橡树的特点,知道文中围绕橡树讲了一件什么事。
1、图文结合体会橡树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它的喜爱之情。 2、利用填空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3、让学生简要说说文中围绕橡树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集体讨论句子,感悟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 心
1、学生分别在文中找出工程师与筑路工人看到橡树后的做法、想法。
2、讨论你从哪句可看出人们对橡树的爱护?有什么理由?
(五)、体会筑路工人高尚的心
在前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后两段 ,再利用问题的引入让学生体会筑路工人高尚的心。
(六)、课后拓展:让学生也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出份力。
(七)、板书: 8
工人 工程师
作文六:《8、路旁的橡树》700字
1
尚”。
E、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读书,找依据,讨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方 面讲:
第一:遇到橡树,停止埋排水管。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 想象工人停下来看到了什想什么呢,(“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么,想到了什么,全班交流。 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这棵橡树“是那么粗壮、 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充满了生命 的活力,同时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又是 一个“美”的象征。面对这个结合着生命与美感的 高大的橡树,他们或者是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 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 们停了下来。)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 练习感情朗读。 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 第二:工程师沉默,工人也不语,都叹气,他 们深恐伤害了橡树,可又想不出办法保护它。
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 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第三:“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 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第四:想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 形。
“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
理解“笔直”和“弯曲”
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证明,自然是“宽阔、平坦、在这句话里的作用。 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 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 高尚品质;“只在一个地方”则突出地强调了人们 的良苦用心,只有一个弯儿,这个弯儿还是为橡树 特别没置的。因此,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 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听老师总结课文。
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
2
2、抄写下面词词。
宽阔 平坦 漂亮 笔直 粗壮 结实 沉重 赞叹 高尚
板书设计:
3
教学反思:
4
作文七:《8、路旁的橡树》700字
8.路旁的橡树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2.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3.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略读课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课文写人们在两座大城市间要修一条路。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把路弯曲成马蹄形。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本文内容简洁,行文时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们心里想的话。因此本课的教学以自学为主,利用教材,激发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感情。在教学中我自认为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1、以旧导新,激发兴趣;2、自学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4、以读促悟,升华情感。教学中我始终将一个“读”字贯穿课堂始终:读通——读懂——读活,步步落实,层层提升。
作文八:《路旁的桂树》400字
路旁的桂树
孙兴化
2013年2月4日,农历 腊月 廿四。俗称小年。上午9点左右,阳光很好,暖洋洋的。
我牵着两周多的女儿,到路上随便走走,一路上她欢蹦乱跳,有一种如鱼得水的快乐。本想转悠一会儿就回去,但是女儿反抗了,美好的阳光让女儿激动不已,我无法拒绝他这种近乎本能的需求。
我们走到一条水泥路,旁边种着桂树,虽然天气还很寒冷,但是,桂树的枝头上却冒出了许多淡红色的芽,有的已经长出了极小极小的嫩叶。吸引人我们驻足观看,不是他的美丽,不是因为他的柔嫩,更不是因为他的独特。而是他的吐出嫩芽的时间,让人惊讶,只要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哪怕冬天,他也要迎着寒冷舒展枝叶。
寒风吹得它不断地抖动着,但阳光照得它很灿烂,好像在说:“就算现在立刻被冻成枯芽,我也已经把自己的魅力展示给大地,就算没人欣赏,悄无声息地离开,我也绝不后悔,因为我的美丽,我的身姿并不因着谁,只要条件充足,只要得到自然的召唤,我不顾一切奉献自己。
桂树并不理会我的自言自语,更不会猜测我在想些什么,因为,它的默默无闻,它的顽强,它的坚韧,无法用其它语言来表达。站立着,努力地冒,冒,冒,长,长,长,就是最好的诠释。
作文九:《路旁的橡树教案》4000字
28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一、揭题存疑
1、出示橡树的图片
问: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高大、粗壮、挺拔)这棵橡树就生长在路旁。
2、直接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3、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它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人们是怎样对待它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橡树呢??)
(“疑”是“研”之源。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来开展阅读研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阅读研究更有意义,也更有情趣。)
二、初读课文释疑
1、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难理解的词语。
2、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先自己试着划划找找答案。
3、交流:
(1)提出难懂的词语,互相交流理解。(如:平坦,延伸、沉重、楔子、责备、不约而同等
(2)交流读文后对刚才所提问题的思考,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环节的设计是第一层次的质疑和解疑,其实已经实现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从整体上解读了课文的脉络和主要元素。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来说,粗知是自主深入阅读的基础。)
三、引发质疑
1、人们打算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城市之间修一条怎样的公路?
(平坦、宽阔又漂亮)
2、后来这条公路修好了,修成了什么样子?为什么 “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为什么修成的路与起初设计的有这么大的差别?究竟在修路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这一环节,抓课文解读的“矛盾点”切入,用问题推进学生的阅读思辨,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以便更多角度开拓学生的认知空间)
四、自主研读,提示文旨,分六步设计:
1、确定研读目标。
为什么“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它像箭一样笔直,但中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交流研读体会
(1)为什么工人们突然停了下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2)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这个句子是个什么句?(比喻句)
(3)你喜欢这棵树吗?有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3、片断品读4-7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品味语感。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活也没对工人们说。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1)你看到他们的表情了吗?什么是沉默不语?
(2)为什么都沉默不语?虽然他们沉默不语,但是此刻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正波澜起伏,你猜想一下他们此刻正在想些什么?
说话训练:此时此刻,工程师左右为难:砍吧,( );不砍吧,( )。
(3)工程师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又为什么叹气?(因为没有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4)朗读指导:工程师看看筑路计划,看看橡树,想不出两全的办法,心里好着急好无奈啊!(生读)
4、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1)出示楔子:什么是楔子?干什么用的?
(2)工程师的行动其实给工人们一个什么样的决定?(保护橡树,把公路弯曲成马蹄形)这样做好吗?(既保护了橡树,又不改变计划)
(3)工程师为什么要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打进去呢?(不影响橡树的成长,让橡树的根部都不受到伤害)
五、感悟筑路人的高尚之心
1、引读:几年过去了,公路建成了,这是一条怎样的公路呢?看插图,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是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找一对反义词:(笔直——弯曲)
2、行驶在这条宽阔的公路上,看到这道亮丽的风景线,难怪——课件再次出示最后一段话:
想象说话训练:
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 )它像箭一样( ),因为这里挺立着( ),( )过往这里的人看到( ),( )地赞叹:( )。
现在,你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赞叹吗?筑路人的高尚表现在哪些地方?
3、倾诉:现在,这棵挺立在路旁的高高的橡树,成了这条宽阔的公路旁一道特别的风景线,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地响,它似乎在说些什么??
4、小练笔:你听到橡树说的话了吗?让我们写下来吧。
(这一环节着力于激活表态的文本,促进师生的创造和拓展,从切入点引出“空白点”,发展点,在比较品味、想像、朗读中实现,从解读文本到超越文本,实现语言文字情怀的共同构建。)
“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引导从这些表情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工程师保护橡树的坚决和义无反顾。
4、创设情境,换位体验
导入:工程师明明知道计划是不可修改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他那么做?他想到了些什么呢?你能来真实这个“空白”吗?
出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1)、讨论铺垫(想到了橡树的作用,橡树的生命力,想到了??)
2)、交流:工人们看到工程师的做法,他们的心情会怎样?表现得怎样?
5、有感情地朗读4-7自然段。
6、小结:作者这样写:“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突出强调了人们的良苦用心,赞扬了人们为树让路的决心。
(这一环节着力于激活表态的文本,促进师生的创造和拓展,从切入点引出“空白点”,发展点,在比较品味、想象,朗读中实现,从解读文本到超越文本,实现语言文字情怀的共同构建。)
六、总结升华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希望我们也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让大自然更加和谐,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1、情地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2、以歌曲《美丽的心灵》结束本课。
板书: 8、路旁的橡树
工程师 修路橡树
工人们 保树马蹄形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一、留足空间实现多元解读
一开始,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不太理解,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在平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地出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这种环保意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
二、人文性与工具性并举
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习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联系生活拓展语文外延
还存在着的不足:在理解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
路旁的橡树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用具及课前准备
1、课件《路旁的橡树》,橡树图片;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背诵:第七单元:爱护周围环境
1、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吕氏春秋》
2、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黄帝内经》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老师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橡树就是栎树,结有果实。介绍橡树:这就是橡树,平时我们不容易看到橡树,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橡树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橡树仪态雄伟、气势磅礴、高大伟岸。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开花植物;生命期比较长,高寿的可以达到400岁。橡树是一种极其聪明的树种,为什么
这么说呢?因为它具有完善而强劲的自我保护体系,有一整套对付天敌的本事。
它的外皮非常坚韧,既可抗拒动物的啃食,也能防止机械的伤害;它还会分泌出单宁酸,用来对付频繁骚扰的昆虫幼虫;它会把自己的种子用坚硬的外壳包裹起来,一般吃硬果的动物还真啃它不动哩。它的一切特性保证了树性的强健,若非人力故意摧毁,普通的自然灾难都不能将其毁灭??所以,人们将橡树看作壮悍强大的象征。
)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初读全文,读准字音。
听课件中的范读部分,正音同时思考下面第2项的内容。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1)、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 2)、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会叹气?
(3)、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 4)、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会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平坦”(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保证公路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学习五——七自然段。
(1)你能把“责备”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2)“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4、学习八——九自然段。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四、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五、小练笔: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
作文十:《路旁的橡树》4100字
《路旁的橡树》教学实录
一、开课谈话,导入课文
师:刚刚听了对老师的介绍,你们对老师现在有些什么了解?
生:老师已经从教28年了。
生:老师是徽师毕业的。
生:老师以前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很好,学会倾听也是一种本领。刚才我们聊了一会儿,现在我想听一听你们朗读的声音。
生读第二组课文单元提示。
师: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摇头晃脑的,我知道你们带入感情去读了。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生:保护环境。
生: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
生:人与自然。
师:对,本单元说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四课。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是橡树,而不是花,不是草,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橡树。
指名读课题,突出“橡树”。
师:是路旁的橡树,而不是河边的,山上的,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路旁。
指名读课题,突出“路旁”。
师: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谁和谁之间有联系呢?
生:路旁和橡树。
师:对,是路和树之间有联系。其实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以后预习课文或是看课外书,从课题入手,就会明白得更多。我们再齐读课题。
赏析:“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被程兰老师奉为教育格言。但程老师并不为教方法而教方法,“学会倾听是一种本领”,“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多好的学习方法啊,就在师生自然的谈话交流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进去,当真是润物细无声。着眼文题,让学生明确“路”与“树”有联系,导入环节提纲挈领,简洁高效。
二、初读课文,了解路旁的橡树
师课件展示:这就是路旁的橡树。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出了这棵橡树的特点,把它画出来。
生: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师:同学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师:很显然,这个橡树的特点是?
生:粗壮、结实、挺拔。
师:请说完整。
生:这棵橡树的特点是粗壮、结实、挺拔。
师:说得很好。这里把橡树比作了什么?
生:草原的哨兵。
师:哨兵是干什么的呀?
生:站岗。
师:为谁站岗啊?
生:为草原站岗。
生:为大自然站岗。
师:哨兵也是解放军战士,战士要为我们做些什么?
生:打仗。
生:保卫家园。
师: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人类的家园。说得真好,大家给他鼓掌! 师:再请大家齐声读描写橡树的这一句。
生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师: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同时还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是什么样不平凡的经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生自由读文。
初读后,师指名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赏析: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逐段教学,直奔“橡树”,提高课堂效率。由“哨兵”一词引申,让学生体会树对人们的重要,足见程老师提炼文本的功力,同时也为下一环节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研读课文,体会路旁的橡树
师: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很开心。可是这棵橡树伤心得快要哭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工程师修的路要经过橡树,橡树不能砍,计划也不能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橡树很难过。
师:你都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了,真了不起。谁再来复述一下?
生:根据筑路的计划,未来的树要经过橡树这里,橡树不能砍,而计划也不能改变。
师:这条路是要修一条什么样的路?
生:笔直的路。
师:修笔直的路,那橡树就要——
生:砍掉。
师:橡树不砍,那笔直的路还能修吗?
生:不能。
师:那就在这取舍之间,为难了。工程师和工人遇到这个难题,怎么办呢?再读课文4、5、6、7自然段。
生齐读片段。
师:请四个同学分段来读一读。
生分段朗读。
师:在这几段话中,工程师和工人表现出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拿出笔画一画描写他们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生动手画词句)然后找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呢?
生:我喜欢“沉默不语”?
师:这是谁表现出来的?
生:工人们。从“沉默不语”中我读出工人们进退两难,橡树不能砍,筑路计划又不能改。(掌声)
师:哦,这时候就沉默不语了,你找到了工人的内心感受。
生:我喜欢 “长久”。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师:如果你是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这是你在想什么?
生:我会想,我要改这个筑路计划,该怎么改呢?
师:该怎么改呢?橡树不能砍,笔直的路又不能筑,内心怎么样?
生:很着急!
师:着急、无奈,所以他——
生: “长久”地看。(掌声)
生:我喜欢这两句话:“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师:工人们怎么说的?
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工程师是怎么说的?
生: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师:下面我当工程师,你们当工人,我们来试着读一读。
师: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齐: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加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齐加强: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我强调的是——
生:计划。
师:你们强调的是——
生:橡树。
师:我为什么强调计划?
生:因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计划不能改,改了老板会骂你的。(众笑)
生:因为筑路计划不是工程师说改就能改的。
师: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此时此刻,工人的态度怎么样?
生:很坚定的。
生:坚定地保住橡树。
师:而工程师的态度怎么样?
生:左右徘徊。
生:为难。
师:又想保住橡树,又想不改变计划,真是左右为难。
师轻读: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你们很坚定。此时此刻,工程师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生: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元的地方,把楔子打进地里。
师:找一找工程师表现出来的动作,从中体会他慢慢发生的变化。
生:拿出、走到、打进。
师拿起一支粉笔:这是什么?
生:粉笔。
师:楔子。现在它成了楔子。
师在黑板上动作演示楔子打进地里。
师:楔子打进地里,说明计划已经——
生:改变了。
师:现在笔直的马路没有了,它成了什么形状?
生:马蹄形。
生:在橡树那儿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
师:你知道马蹄形是什么形状吗?
生:不知道。
生:我知道,是半圆的。
师:请你上黑板来画一画。
生上前绘画马蹄形马路。
师:马蹄形的路和笔直的路相比,好不好看?
生:不好看。
师:可是来往过路的人却是这么说的。(课件出示: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生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高尚,什么意思?
生:纯洁。
生:品质优秀。
师:字典上高尚有这两个解释。(课件出示:1、道德水平高2、有意义的,不低级趣味)你们认为是哪一个?
生:第一个。
师:高尚的人就是——
生:道德水平高的人。
师: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
生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在这篇文章中,高尚指的是什么呢?
生:文中高尚指的是保护大自然的精神。(掌声)
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师:下面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假如你是小导游,带着游客来到这里,该怎么向游客介绍这棵橡树呢?这可有点难度哦,谁来试一试。
生:筑这条路的工程师和工人为了保住这棵橡树,就把计划在这里修改成马蹄形。 师:概括得真好。
师:这棵橡树在两座大城市之间,原计划是?
生:要把这条路修得笔直笔直的。
师:计划怎么改变的?
生:在一棵橡树那儿弯曲成马蹄形。
生:这条路笔直笔直的,但是到了橡树这里,为了保住橡树,就弯曲成了马蹄形。 师:一篇长文章用一两句话说出主要的意思来,这叫做概括。我们以后要学会把长长的文章进行概括。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生: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
师课件展示苏霍姆林斯基照片:他为什么对这棵橡树感兴趣呢?他写这棵橡树,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他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
生:他认为,这棵橡树虽然在地球上并不起眼,但是它有着我们爱护它的心。 师: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写这棵橡树,告诉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会怎么样?
生:受到惩罚。
师:谁的惩罚。
生:大自然。
师: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人们是怎么做的?
生:因为那儿的人们不爱护树木,所以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师:村庄和人们一起——
生:毁灭了。
生:如果人们不爱护自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就像《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一样,村子和人们最后统统消失了。
生:如果不爱护环境的话,会造成土地荒漠化,那么各种灾难都会向你袭来。 师:善待自然,就是——
生:善待自己。
赏析:研读课文,带着学生咀嚼文章字里行间的味道,课堂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从“沉默不语”中感受到了工人们的为难,从“长久”中体验到工程师的无奈。工人和工程师的简单对话在程老师的演绎下,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学生透过人物语言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读文本,挖掘文本,程老师在这里为我们做了精彩生动的示范。
四、联系生活,感悟路旁的橡树
师:爱护环境,没有国界。苏霍姆林斯基这一教育理念,在我们歙县已经得到传扬。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师播放自摄歙县徽杭高速路旁的大樟树和马蹄形高速路的视频,并配乐解说:在离歙县县城8公里的南乡,有一棵大樟树。这儿也有一条徽杭高速路通向远方,这棵大樟树有着和路旁的橡树一样的命运,在这儿的马路也成了马蹄形。这棵大樟树有着500年的历史,它的保护级别是国家一级,现在被列为黄山市重点保护林木。如此粗壮的树干,如粗硕大的树冠,古朴中透着苍劲,它是徽文化的象征,它是文明古城历史的见证。如今,大樟树上,许多小鸟依旧在这婉转,树下,许多儿童的欢笑声依旧在这回荡。这棵大樟树矗立在这蓝天白云下,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面对这棵大樟树,我们不禁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更
要感谢那一颗颗高尚的心灵!
师 :看完这段视频,我想你们对高尚有了更深的理解。当你们的老师说徽文化的重要,古迹需要传承时,你们会由衷地赞叹:
生: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当你们的爸爸妈妈驾着车从徽杭公路经过,看着这棵古老的大樟树,你会情不自禁地说:
生: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高尚不能只挂在嘴边,我们要付诸行动。要从你做起,从我做起,从我们大家做起。(课件出示)
生齐:为了美好的家园,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师:这堂课就上到这,下课!
赏析:当程老师伴着优美的音乐解说徽杭高速路旁的大樟树视频时,我们突然感到:语文和生活竟是如此贴近。课文中的“橡树”似乎一下子跳出了书本,生气勃勃地挺立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学习要联系生活,缺忽略了给学生搭建沟通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桥梁。这段精心准备的视频,让学生的思维在课文中自由飞翔后,稳稳地着陆在实际的生活上,使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路旁的蚂蚁小诗蚂蚁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