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关于陶渊明的作文 关于陶渊明》1700字
关于陶渊明的作文 关于陶渊明
关于陶渊明 陶渊明的飘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从几页文字中读出,一种隐逸之美。他就是隐士,在残破简陋的草庐里也能饮酒赋诗自得其乐的人。
很难想象,在一个无米无炊的境地怎么才能活得如此自在。没有大悲大怨,反而还透出几分乐的味道。也许这正是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的原因吧~东晋,一个遥远且陌生的年代,从容不迫地走出了中国文化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物,陶渊明首当其冲。《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无不是脍炙人口的佳文,而每一篇的内容虽不一样,但作者对美好的向往却始终如一。正因为这种追求,他才毫不犹豫地辞官隐居。
后来的中国文人仕途失意时首先想到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也曾说过“渊明吾师也”是否也是因此,恐怕更多程度上还是他的吧~陶渊明从来就是为自己而写,这在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因为隐居才可能这样,以此来舒展自己。读别人的时候,总觉得有一道门槛客客气气地把人挡在外面,而读陶渊明的,却就像在叩问自己的心灵,使得心灵深处无法表达的部分得以舒缓。正是这种心灵的共鸣,才让这千百年来无数的士大夫这么推崇陶渊明。陶渊明的就像是冷雨的街头永远温馨的客栈,暴雨狂风大海上的安宁港湾。
可以这样说,整部中国历史上像陶渊明这样的,仅此一人。上古隐士的残文断章古怪而深奥,竹林七贤又有一股反叛的情绪。论
隐士之文,陶渊明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当然,在西方还是找得出相似的,在千年后的美国,梭罗独自来到了瓦尔登湖旁住下,像极了当年的陶渊明。而他的《瓦尔登湖》也与陶渊明的意向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陶渊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这样的人现在却越来越少,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悲哀。
当看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是否听到了一个高亢嘹亮的声音在舒啸,“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关于陶渊明相关内容:那些孩子们 天,那么蓝,只是掺了些瘕疵.我们儿时的生活谈不上很富足,至少我们有一个舒适的家,一本启蒙的故事书,我们的童年常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然而,在我们的身边,是否都是象我们这般被呵护关爱的孩子?没有负担,不用忧愁.每到周末,爸爸载着我和弟弟去...
书里有花悄悄开 书里有花悄悄开胡集高中一(3)班李赫指导老师:张玉洪未曾乘兴游湖,却品味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景;未曾登高望远,却领会过“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旷达;未曾离家远行,却深味过“居人思客客思家。
问路 问路市胡集高中一(8)班陶威指导老师:张玉洪穿过历史的风尘,站在高岗上,俯视一道道风景,一道道风景通往一条路。我叹息,我迷茫,我吟哦......问问他们吧~寻找一条永恒的路。我想问问您——辛弃疾。
夜幕独思 一个人,一孤舟....空荡荡地漫步在人生的某个角落.夜,慢慢袭来.望窗外,风雪夹着缕缕尘哀姗姗落于天际....此时,已是冬至.把夜点亮,那盏暗然的烛火,渺如茫茫宇宙中的一颗繁星,在寒风中微微灼烧.仿佛这个世界只剩下我,呆呆的、空空的。
成长 成长张开双翅母亲期盼的眼神燕儿不舍的回眸一切那么无奈又那麽坚定没有可以永远依靠的大树我们必须建造自己的港湾我们已没有12岁的稚嫩与天真也没有20岁的成熟与潇洒16岁只有满腔激情与茫然回首猛然发现自己已比父母高出一截猛然发现曾...
再谈李斯 再谈李斯公元前208年,李斯父子被秦二世以“叛国罪”腰斩于咸阳闹市。刑前,李斯忆起发迹前平淡安适的生活追悔不已,与其子抱头痛哭。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史家品读李斯皆为他临终方晓“平淡是真”而叹息。
撞错了车,救对了人 人生,是一张考不完的试卷,在与人一起面对考试的同时,也在校对着自己的答案。它让我们先做选择题,在真与假、美与丑、好与坏之间,你应当选择什么,心中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寂寞的美丽 寂寞是心灵的慎独,若开放在高山之巅上的雪莲花,美丽、静肃~在独处的岁月流中,悄然绽放在自然界的天地间,孤寂,傲然!寂寞着的人细数着生命漫漫的风流,歌者便从此印象于心灵的颂扬之中,寂寂的风华于无限的意境和神往中,灿燃生发!寂...
作文二:《关于陶渊明的介绍》1200字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生活在东晋至南朝宋朝初期,是著名的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的祖上陶侃创立了辉煌的业绩,到陶渊明生活的时候,家境已经破落。少年的陶渊明生活贫苦,但是志向远大,学习勤奋。从二十九岁至四十一岁,陶渊明断断续续地奔走于仕途,最后在彭泽令任上,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田,从此不再出仕,并拒绝刘宋王朝的征召,直至六十三岁病逝。陶渊明的诗歌以及文章,主要创作于归田后的二十多年间,这些作品反映了他的人格思想、诗歌艺术,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海外各国也有巨大的影响。
陶渊明是一个伟大的思想者。他生活在东晋时期,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年轻时期,陶渊明渴望建功立业、大济苍生;但在乱世,他无从实现自己的理想,转而退守田园,在贫穷的生活中坚守自己的节操,以立德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这些都体现了儒家的积极影响。陶渊明也受到道家的深刻影响。他委运任化、顺从自然、追求人性的本真,这些都体现了道家的深刻影响。但是,陶渊明的伟大之处,更在于他超越了儒家与道家的局限,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塑造了体现这种理想的桃花源境界,体现了对人类生活的终极关怀,使他在儒家、道家之外,具有了独特的思想价值,也产生了独立的影响。
历史上习惯于把陶渊明称为隐士、田园诗人,也习惯于把他回归田园的行为看成是从现实中退却的消极行为。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陶渊明并非纯粹的隐士,他更是一个思想者,他为自己的理想生活付出了毕生的追求,因此他辞官归隐,决非是做一个现实的逃兵,而是积极地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田园生活,这种对理想的热烈追求,体现了与黑暗现实对抗的精神力量,对无数后人追求理想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事实上,作为田园诗人的开创者,他的思想一直为后代的田园诗人所继承;而层出不穷的田园诗在太平盛世作为理想生活的现实写照,在污浊乱世又成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精神写照。**说:“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就认为桃花源是太平繁荣的最好象征。
陶渊明给后代留下了一百多首诗歌、一二十篇文章。他在诗文里创造了桃花源境界,也创造了“采菊东篱下”的境界,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的水乳交融,也看到了人与人的高度和谐;陶渊明在诗文中塑造了菊花、松树等代表自己人格的意象,让我们看到了他在乱世中坚持自己的理想、在贫寒中坚守自己节操的伟大人格,同时也看到他在与当时社会发生冲突的时候,所产生的孤独、煎熬与痛苦。在历史上,他一直作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的开创者得到推崇,而他在思想、艺术方面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也令后来的景仰者感叹不已。
在历史上,陶渊明不断得到人们的赞美和研究。在唐朝时期,他的诗歌是山水田园诗人的模仿对象;在宋朝,他的人格为无数士人所尊崇。在日本,甚至有人把他誉为中国古代诗人之首。历经一千多年,人们对陶渊明的兴趣有增无减,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巨大价值,也促使我们突破各种思想的局限,对他做更加透彻的理解。
作文三:《关于陶渊明的散文》10100字
关于陶渊明的散文
篇一:论陶渊明散文的艺术
论陶渊明散文的艺术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钟文辉指导老师 :龙建春
引言
陶渊明生于江州浔阳,生活的时代主要为社会动乱的晋代,卒于宋元嘉四年。他的一生经历过社会的大分裂、大混战,深刻了解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生存状况,感受到了东晋朝廷的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矛盾纠缠。同时,这一时代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和思想史上一个大放异彩的时期。中国文化的悲剧就在于每一次社会的大动乱、大变革总能带来文化的大繁荣、思想的大解放,魏晋六朝也不例外。晋代以前经历过正始、建安,“文学的自觉时代”已经到来。到了东晋一代,思想领域的斗争依然十分尖锐,呈现出儒学、玄学、道教、佛教百家争鸣、相互驳难的精彩局面。由于社会长期处于动乱、分裂的状况,儒学开始衰落,产生了与儒学并存的门阀贵族的思想意识——玄学。道教和佛教也开始在社会上流行开来。东晋葛洪创立了新道教,佛教在东晋亦有很大的发展。还值得一提的是,老庄之学在魏晋之际也颇为流行,嵇康、阮籍等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陶渊明的文学创作与美学思想,与当时老庄之学的流行也不无关系。老子主张万物“复归于朴”,
庄子也是主张“天道无为而自然”,这一思想反映到文艺思想上来,就是主张自然美,反对雕琢文饰:“言隐于荣华”。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是老庄玄学兴盛的时代。可以说,士人的精神风貌无不受到老庄玄学思想的影响。他在艺术上追求真率自然的创作风格,使之成为建安之后,正唐之前,无论在诗歌还是散文创作上他都是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非凡的历史地位。
陶渊明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一时期,作为封建文人、知识分子,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要么出仕,要么归隐。一般文人厌恶和逃避现实的倾向大大增强,加上魏晋玄学超然物外思想的宣传,当时社会隐逸成风。陶渊明的艺术风格和隐逸思想,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思潮下产生的。他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杰出的辞赋家和散文家。由于他在诗歌方面的突出成就,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的辞赋和散文遭受了冷遇。其实他的辞赋和散文同他的诗歌一样,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思想面貌和人生理想,同样有着不同凡响的成就。明张溥就曾为他大鸣不平:“《感士》类子长之倜傥,《闲情》同宋玉之《好色》,《告子》似康成之《戒子》,《自祭》若右军之《誓墓》,孝赞补经,传记近史;陶文雅兼众体,岂独以诗绝哉。”尤其是他的散文,虽然篇目不多,但悉数珍品、精秀绝伦。他的作品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他都算是魏晋散文的集大成者,代表着这一时期散文的最高成就。散文和诗歌一样,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数量极其丰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都有相当高的成就。它们都追求意境的创造,可以
说意境是散文和诗歌的魂。诗歌和散文除了[2][1]
讲求审美意境外,对艺术性的追求也是相当重要的。陶渊明散文的艺术体现,实际上就体现在他散文的真情实趣,指的是散文在反映生活时所显示出来的富有感情色彩的艺术意趣。陶渊明散文的艺术性能够触动、感动或打动人心,深达人们的灵魂深处,其散文中的艺术性是对人、对事、对物的一份真淳,无论文中那份情,还是文中那份趣,都脱离不了一个真字。陶渊明散文的艺术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隽永,并且情文并茂,至情至性;他的散文,虚实相间、虚实结合的想象方式别具一格;他还善于在散文中塑造自我形象,亲切动人;他的散文用语明白干净,语言质朴而自然。这些都是陶渊明散文极具真情实趣艺术性的主要体现,下面就论文有关陶渊明散文的艺术性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亲切动人的自我形象
陶渊明散文善于刻画、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深刻的形象塑造,使作品更为生动丰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文章中有形象,尤其是作者自己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是陶渊明散文的又一艺术特征,这在他的多篇散文中都是清晰可见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这样写道:“闲静少言,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
据考证实为陶渊明本人自传,是一篇寄托着陶渊明个人理想志趣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地描写,展现出了一个淡泊名利、不慕功名的五柳先生。在文章开篇前两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树,因以为号焉。”这几笔就把一个深藏不露的五柳先生展现出来,语气平淡但味道醇厚,一种高气笼罩全篇;“好读书”四句写读书时的形象,“欣然忘食”四字把他那种求知若渴的情态、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性嗜酒”八句写喝酒,展现了他喝醉时的形象:他嗜酒如命,但因为贫困而不能常常喝酒,遇到亲朋好友招待他,他总是开怀畅饮直到喝醉,之后醉醺醺的向主人告别;“环堵萧然”五句写他贫困潦倒的形象:他家徒四壁,衣服常常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遮挡不了,单薄的粗布短衣还常常打满补钉,经常食不果腹,饮食短缺,而他却安于这种贫穷消闲的享受,怡然自得。全文简短明快,把一个穷苦潦倒却安贫乐道的封建文人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他那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超然品德为后人所称道。整篇文章不足两百字之间就勾勒出了一个形象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萧统《陶渊明传》曰:“尝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又曰:“时人谓之实录”。《五柳先生传》一文表现出了陶渊明洁身自好、乐天委分的高尚节操,因此后人多把此作为陶渊明的自我写照。清新明快的文风,叙述、描写自然而毫无做作夸张,加上对自我形象和理想的完满展现,使得此文影响极为深远,王绩曾模仿作有《五斗先生[3]
传》,唐代大诗人有《醉吟先生传》,欧阳修有《六一居士传》等,
由此足见陶渊明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记传、疏祭一类文章是陶渊明散文的主要内容,除《五柳先生传》外,还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自祭文》、《祭程氏妹文》、《祭兄弟敬远文》等,在这些文章中作者都生动刻画或再现了丰满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作者自己的形象。在《与子俨等疏》中有:“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短短的三句话,刻画出了作者青少年时的三种形象。“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一句描写自己少年时喜爱读书,常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形象;一句描写自己游玩时留恋山林、喜不胜言的形象;一句描写自己五六月在北窗纳凉的形象。这一段文字具体而形象,通过细腻的叙述、描写,极具画面感,读罢之后仿佛作者少年时的三幅图画就呈现在眼前,生动活泼地再现了自己青少年时的形象,既感亲切而又有趣。
纵观陶渊明的多篇散文以及很多诗序,他是善于在文章中塑造自己的形象的。他在《饮酒》二十首序言中表现了自己生活潦倒、百无聊赖的形象。在漫长的秋夜里,白露添愁,诗人万般惆怅,于是借酒浇愁。仅八个字“顾影独尽,忽焉复醉”就把诗人凄凉痛苦的形象写的格外分明。他一个人孤独的饮酒,越饮越愁,而且不止一次喝醉,一个借酒浇愁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这就是陶渊明晚年的形象,不禁令人有凄苦之感。陶渊明的散文,也正是
由于这些各个不同时期具有鲜明特点的形象的塑造,使得他的散文更加的亲切动人,更加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4]
二、淳朴真挚的艺术风格
魏晋散文继承了秦汉散文的优良传统,不仅出现了众多叙事、论理性的散文之外,还出现了丰富的抒情、写景散文。在题材、风格上更加丰呈多彩。陶渊明散文充分吸收了魏初文章的自由通脱,他发对很多文人华靡的文章风格。这就使得他的散文在风格上更加的清新、平和,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大大超越了在他之前正始、竹林时期的散文成就。昭明太子就称赞他:“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章,独超群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可见陶渊明在散文创作方面是有很高造诣的,昭明太子对他的这段评价也是极为中肯的,有助于我们理解评价他的散文作品。
陶渊明的散文,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隽永。他的作品,行文如行云流水,抑扬跌宕,无论叙事还是抒情,都以意尽而后快,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深得自然之妙,丝毫无雕琢斧饰的痕迹。他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都是这样优美的散文。陶渊明还常在一些诗赋前附有长短不一的序言,如《游斜川诗序》: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5]
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
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这则精美的山水小记,是一篇别放异彩的散文小品,词采精简,情文并茂,妙趣横生。这段话写景如此平淡通俗而又十分清新自然,确实是用“田家语”了;序言中长短句参差交织,偶用排偶,使人读起来犹如泉水叮咚,自然而轻快。这些都体现出了陶渊明行文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
其次,他的散文除了风格上朴素自然的特点之外,他的散文艺术魅力还在他笔锋常含情,他散文至情至性的情感流露往往摧人肺腑。如《祭程氏妹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白云掩晨,长风悲节。感惟崩号,兴言泣血。寻念平昔,觞事未远。书疏犹存,遗孤满眼。如何一往,终天不返。寂寂高堂,何时复践。藐藐孤女,曷依曷恃。茕茕游魂,谁主谁祀。”这篇文章叙述胞妹和自己幼时多灾多难的家庭环境,其妹死后凄凉的情景。骨肉同胞,情谊深甚,其妹离殁不久,作者的痛苦跃然纸上。这样郁结悲伤的深情形之笔端,又怎能不凄恻动人呢。
《祭程氏妹文》和《祭从弟敬远文》是陶渊明两篇很出色的祭吊文。两篇文中饱含哀伤,可谓以血泪写就的至情之文,可与韩退之《祭十二郎文》相媲美。《祭从弟敬远文》中作者追忆了自己与堂弟敬远之间的手足之情:“惟我与尔,匪但亲友。父则同生,母则从母。相及龆齿,并罹偏咎。斯情实深,斯爱实厚。念彼昔日,同房之欢。冬无 褐,夏渴瓢箪。相将以道,相开以颜。岂
不多乏,忽忘饥寒。余尝学仕,缠绵人事。流浪无成,惧负素志。敛策归来,尔知我意。常愿携手,置彼众意。每忆有秋,我将其刈。与汝偕行,舫舟同济。”这段话再现了他与堂弟自幼亲密相处的美好境况,行文自然通脱而又充满了真情实感,一片出自内心的至情,不需要任何辞藻的修饰,完全是陶渊明发自内心的对堂弟的逝去发自肺腑的哀痛之情,感人肺腑令人泪涕具下。情感是作品的生命,自然而又丰富的情感的情感流露,也是陶渊明散文具有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除《祭程氏妹文》和《祭从弟敬远文》外,他的名篇《自祭文》历来被视为陶渊明的绝笔,后人模仿很多。这篇《自祭文》写于陶渊明晚年,也是他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曲悲歌。这段话着重回顾了自己坎坷多舛的一生,自幼贫困,靠着自己辛勤的耕耘生活,他没有虚词夸张,也没有无病呻吟,对于自己的生平也没有丝毫的羞愧和懊悔。陶渊明面对生死大事依然心平气,他明白必须乐天委分,顺应自然,以一颗平常之心对待生死问题。整篇文章行文自然朴素,情感质朴,文风茂实,充分展现出了他崇高的形象和他心目中对待人生的那一份情、那一份真。 [8][7][6]
三、朴素自然的语言艺术
语言的朴素自然、亲切动人是陶渊明散文极具情趣的又一大艺术特点。陶渊明以其高远的思想意境、
丰富的生活感受和卓越的表现才能,苏轼说陶诗“癯而实腴”,陶文又何尝不是呢。陶渊明创作出的这些出之自然、归之自然的
精彩文章,极大地推动了了中国古典文学平淡清远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元好问在《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中称赞陶渊明“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天然对雕饰,真赝珠相悬”,说出了陶渊明诗文语言朴素自然的特点。陶渊明的散文和诗一样,语言明白如话,平易近人,多用轻笔点染,形象突出,形成了朴素自然的风格。如前文举出的《五柳先生传》一文,整篇文章语言通俗易懂,文字极其简练,多一字无用,少一字不可。言简意赅是先秦散文的优良传统,陶渊明继承和发展着这种传统,用极为简练质朴的文字创作了极为优美的散文作品。在《五柳先生传》前面一段中,陶渊明仅仅用了百余字,就把自己的志向、爱好和性格分明的展现出来,用语何其精炼明快,语言何其简朴自然。
陶渊明散文的质朴是显而易见,这是他散文作品用语的一大特点。如他在《与子俨等疏》中说“吾年过五十,而穷苦荼毒,每以家东西游走”,再如“余常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这样的文章语言仿佛闲话家常一般,妇孺儿童皆能轻易明白。他的散文语言也毫不讳饰,读起来总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质朴感,极大地增强了他散文的抒情效果。
其次,陶渊明的散文还善于巧妙地运用排偶和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铿锵有力,极富音乐美。《答庞参军一首并序》这首诗的小序中,语言清新流畅,句子长短参差、错落有致;段中多用排偶,富有诗的韵味和节奏感。他的这些成就与魏晋六朝很多文章华而不实、内容空虚、形式繁缛形成了明显的区别。当时文
坛,“作者芜音累句,云蒸泉涌。其为文也,大抵编字不隻,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陶渊明积极改变这种文风,他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散文简练质朴的优良文风并用于自己的散文创作中,为魏晋散文增添了一抹亮色。
陶渊明散文朴素自然之美还表现在文章中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他的散文抒情性很强,而且文章中所表达出的感情常“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是那样的自然。吴云在讲陶渊明时曾这样形象地概括他的抒情方式:“陶渊明表达感情的特点与屈原的奔放、爆发式特点迥然不同,陶渊明也是多情而才高的杰出诗人。但他在表达感情时,极其自然,有如泉水从发源处缓缓流出;也好像一位老人从容地、声调不高不低地给人们讲故事,让人感到是那样自然而亲切。”[10][9]例如《感士不遇赋序》: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闾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怀正志道之士,或潜玉于当年;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故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发“已矣”之哀。悲夫~寓形百年,且瞬息已尽;立行之难,而一城莫赏。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屡伸而不能已者也。夫导达意气,其惟文乎,抚卷踌躇,遂感而赋之。[11]怀才不遇是封建文人的共同命运,这段序言中知音不遇、明主难逢的悲哀情绪不时流露其中。对当时社会的浮华、市侩展开尖锐的批评,愤懑的情感犹如大河决堤,一泻千里,极其自然,可以说是“直写胸中天”。
魏晋散文是中国散文史上一个重要部分。陶渊明以自己不朽的
诸多散文作品做出了宝贵的贡献。他的
篇二:世人评价陶渊明美文
各界名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有哪些,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梁启超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这是名人对他的评价,陶渊明是大隐士,而我在陶渊明的归隐中看到了诗化的归隐,归隐如诗般有意境和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在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仕隐情结一直是很多古代文人难解并深为之扰的一个情结。作为他们中的一员,陶渊明自不例外,且体现在他身上的这种独特、鲜明又执着的仕隐观是后代文人所不可企及的。据说他最后一次从官场辞职时已经四十二岁了。这就是那一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著名行为。从此,他就彻底回到田园之中了。但陶渊明并没有从现实中抽身退出,从而成为一个虚无主义的隐士,相反,他更加真实的热爱着具体的生活,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没有遗忘他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陶渊明只是从仕途中退出,而不是从生活中退出,或者说,他从仕途之中退出,转身回到了自己更加个人化的生活之中。也正如木斋先生说的“出世但不离世”。这样,陶渊明才成为了陶渊明。只有我们置身于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之中
时,我们才有可能成为我们自己。
陶渊明归隐后在他的诗上赋予了鲜活的自然气息,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仿佛在告诉世界他的归隐像他的诗一般素雅而义无反顾。
也许说陶渊明是寂寞的,但寂寞也是一种美。他隐中恋仕,仕中恋隐,归依于隐。这也标志着他仕隐观的成熟。“真”可以说是陶渊明哲学思想的全部,没有矫饰,没有虚伪,没有违心。自然本真、生活本真、人性本真本来就是美。因为独具慧眼,对生活进行哲学思考,认识到真就是美,陶渊明才能将平凡生活艺术和美化。也正是“真”的显现。
陶渊明活在诗意里。作为一种生存方式,诗意成为一种人生哲学。陶渊明陶然期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实践着一种审美意义上的人生,这种美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是审美的至境,所以才会"欲辨已忘言"。
而除去陶渊明本人的品格操守不谈,除去陶诗的哲学佛理不谈,单单是他词句间独特的语言美,就让我钦慕不已。很难想像陶渊明是属于东晋那个朝代的人,当时的东晋文坛雕砌浮华之风盛行,而陶渊明的诗文风格完全与之相反,甚至比后世唐宋田园诗歌更为朴实自然。东晋时期产生的那些作品,早已经不住历史的考验
而消声匿迹,唯有陶渊明,在千年的文学长河里闪烁着耀人的光辉。他的诗歌辞赋早已超越时代的束缚,由他的思想驭驾着自由驰骋。
再读陶渊明,领悟着他让千百年来人们称颂的情操与文采,自己好像成了林语堂语中“自惭形秽”的人般自嘲。陶渊明在归隐的诗上施上了丰厚的肥料,长出了茂密的意境。他的归隐如诗,诗显归隐让他成为了独一无二的隐士,也让我们千年传颂。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喜欢他所创造的那种意境,五柳树下,八仙桌前,与无怀氏与葛天氏对饮,任酒杯中飘出一朵朵纯朴的菊花,高吟:“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然后则醉卧于菊花丛中,吟诗一曲,却给后世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飘然而至。各界名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有哪些,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篇三:有关陶渊明的作文素材
有关陶渊明的作文素材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
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评价:
1、鲁迅:“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2、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3、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4、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本文来自:Www.HnbOxu.coM 博 旭 范文 网:关于陶渊明的散文)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 “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
素材运用示例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
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一)高考作文优秀片段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2.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3.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4.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
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5.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
6.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7.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
8.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他好累。沉溺于过去,也必将让他丧失了现在和未来,于是,他选择了离开。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月光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他的衣袖随风飘摇,但此时,他却拥有几分坦然,几分欢喜。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
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这段小文为我们点染了陶渊明的远离官场的轻松、归途之乐和田园之致,在叙述中不乏精美、自然的语言点缀。)
9.小船在水面轻轻摇荡、漂浮着,微风飘飘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轻轻暧暧地爱抚我的面颊,踏着山雀的歌韵,我醉饮船前船后的山泉。青山回响着船桨的激水,将我所有的乡愁揉碎。眼前是一帧浓浓淡淡的黑白照片,两岸静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阳光斜洒,洒满我回家的路。远远的,能看见那个宁静而温馨的茅屋,笼罩在淡烟里,飘渺虚无??(这是一篇情景交融最好体现的作品。那种无忧的恬淡如闲适的中国
画,一缕一缕向我们走来,小船、微风、歌韵、阳光组合成了一幅似静又动的画面。陶渊明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们才知道,距离我们那么遥远的五柳先生竟是这样的洒脱、无羁。)
10.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陶渊明大约是很寂寞的,把他引为知己者应该已经很少。人们要关心收入、职称、住房,关心孩子的学习、就业、婚姻,关心上司的意图甚至神情,关心自己的仕途升迁??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哪里有闲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样去观松赏菊,引酒赋诗呢,特别是在某些以所谓弘道济世、气干青云自诩的人的心中,这“中国第一大隐”官场失意便避世无为的态度更让他们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来,那不啻有霄壤之别。
11.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且让我们想像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轻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
作文四:《关于陶渊明的名言》22200字
关于陶渊明的名言
欢迎来到招生考试网
://.chinazhaokao./励志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关于陶渊明的名言》,希望能帮助到你。
陶渊明名句
关于陶渊明的名言(一)
陶渊明名句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5、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6、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7、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9、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10、不为五斗米折腰。
1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2、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3、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1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5、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16、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7、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8、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19、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20、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1、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22、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关于陶渊明的名言】
23、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
24、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5、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26、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27、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30、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31、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2、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33、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35、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3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7、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38、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9、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40、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41、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2、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43、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44、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45、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46、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47、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48、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49、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50、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51、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5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4、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5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6、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57、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关于陶渊明的名言】
58、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59、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60、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 道德名言警句
有关道德修养的格言
每日箴言
陶渊明名言及其含义理解
关于陶渊明的名言(二)【关于陶渊明的名言】
陶渊明名言及其含义理解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兮辞》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戚戚:忧虑貌。汲汲:急于营求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不忧虑贫贱,不追求富贵。人首先要谋生,但不能为活着而生活。所以不该得来的富贵,不能热中于追求;置身于贫贱之中,也大可不必为此忧愁不休。这两句可用于表现安于清贫的清高人格。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 1
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欣欣:草木茂盛的样子。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草木葱茏,欣欣向荣;清泉涓涓,蜿蜒而下。这两句描写了作者辞官归隐后所见到的山村景象。草、木、清泉,这些本是极常见到的景物,但由于作者心情愉快,热爱自然风光,因而这些十分普通的景物,在诗人笔下都充满了生命力,给人以喜悦、明快之感。可用以描写山村风光。
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咏贫士》
见晋?陶渊明《咏贫士》。沥:液体的点滴。这两句大意是:倾倒酒壶没有一滴剩酒,看看炉灶没有一丝炊烟。此名句以记实的写作手法,通过生活中典型而微小的细节表现诗人无衣无食,难以为生的贫士生活与尴尬,冷落的现实处境。两个细节,一个空倒酒,一个空看灶,通过一个“绝”字传神。无论是字面上的“绝”字,还是字里含的“空”字,都是表现这种家中景况的绝好形式。一“倾”一“窥”两个动作,写出人物穷窘又无可奈何的心态,使人物形象如在目前。所以,我们说,陶诗看似随手拈来,淡而又淡,其实颇具匠心,意蕴极深。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见晋?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生:指生计。归:归趋。道:常理。固:固然。端:开始。这两句大意是:人的生计归结于一种不变的道理,衣和食固然是这种常道的发端。穿衣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起码的条件;无衣无食,生且不能,何论其它~所以古人认为“民以食为天”,“民以衣食为本”,陶渊明的这两句诗,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2
可用以说明丰衣足食是人生的合理要求,进而表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重要。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杂诗十二首》
见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掷:抛弃。获:能够,骋。指实现壮志。这两句大意是:日月飞速抛弃世人而去,即使有远大志向,也没有驰骋壮志的机会。陶渊明生逢“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时代,到处存在着欺骗与虚伪,面对着世界,他“欲言无予和”,只能“挥杯劝孤影”,在隐逸与饮酒的孤独生括中以沉默的方式来回答。联想到自己少学琴书,游好六经,希望大济苍生的志向,更感到日月飞逝,岁月蹉跎,发出“有志不获骋”的感叹,这是压
抑与不甘的心灵的躁动,是人的自我实现本能的流露。诗文质朴冲淡,感情十分强烈,别具一番风格。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十二首》
见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重(chōng虫):再。这两句大意是:年富力强的阶段一旦过去,就再也不会重来一次;早晨这段宝贵的时间,无论如何不会在当日再次重复。此句采用直言其事的手法阐述切莫蹉跎岁月的道理。“不重来”、“难再晨”直言相劝,试图通过最直接、最坦率的方式给人以警示,使人及时自勉,奋发努力,有所作为。这种表现手法,不仅使文风显得简洁、自然,而且给人以坦诚相见的强烈印象,反而比刻意雕琢修饰更能收到劝诫的效果。
3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三首》 见晋?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三。山阿:山陵。这两句大意是:死去有什么关系,无非寄身山陵与自然化为一体罢了。此条写诗人对生死的达观。诗人一生崇尚自然,纵浪其中,不畏不惧。在他看来,生是主观能动地与大自然交合,无论生死都在自然之中,所以死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这种轻松愉快地去迎接死亡的旷达人生观,与汉诗
所表现的畏惧死亡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我们也可看出诗句在旷达之中带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和正确认识人生的因素。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杂诗十二首》 见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无予和:无人与我相应和。这两句大意是:想交谈却无人与我应和,举杯劝酒却只有身影与我相伴。此名句用画描笔法勾勒出诗人孤独、寂寞的神态,形象鲜明突出,造型别致新颖,如特写镜头令人难忘,这种画面清晰单纯又传情无限的素描手法,是今天写作时的良好范例。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辞》
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形:身体。宇内:天地间。曷(he河):何。委心:任凭自己的心意。这两句大意是:人生在世,能有几时,为什么不按自己的心意欲进则进,欲止则止呢?此条表现诗人对人生的认识与追求,抒发了诗人委顺自然,超尘脱俗的情志。上句写生命短促之感叹,下句化用《琴赋》:“委性命兮任去留”,写顺乎自然之态 4
度。两句意超言外,情发心际,于嗟叹中露出旷达,在醒悟后表现超脱,是诗人“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人生态度的又一种表达形式。 倚南窗以寄傲,
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 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倚:靠,依。寄傲:寄托傲世之情。审:明白。容膝:只能容下双膝,形容住房极狭。这两句大意是:斜倚南窗,寄托傲世情怀,明白住房狭窄、简陋,却容易得到安适。此名句长于用动词表情达意,前句用一“倚”字刻画人物神态,后句用一“审”字表达人物心理。前者孤傲,后者旷达,两句合在一起,把人物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自满自足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拟挽歌辞三首》 见晋?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其一。早终:早死。促:短促。这两句大意是:人有生就必定有死,既然如此,那么早死也不算命短。人总是要死的,这是一个谁也逃脱不掉的规律。既然如此,晚死也是一死,早死也是一死,那就不必为“早终”而过于悲伤。当然这里有宽慰的意思,但也表现了作者能够正视人生,能够以淡泊的心情对待人生,对死亡无所畏惧的精神状态。这两句多用于表现达观恬淡的人生态度。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见晋?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
治中》。吁嗟:感叹词。这两句大意是:可叹死后留名这类事,在我看来就像飘浮不定的烟云。这是陶渊明晚年在“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的情况下所作的人生抉择,表 5
陶渊明简介及诗文名句集锦
关于陶渊明的名言(三)
陶渊明简介及诗文名句集锦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代表作品有《归
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桃花源诗》、《饮酒》、《归园田居》、
《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田园诗人的鼻祖。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
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渊明向往的社会是和平与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无身外之求的人生;喜爱的人生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之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大多数的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但其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身感无所感的焦虑。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道、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但后世历
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渊明诗文的精华所在。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一篇著名散文,作于东晋义熙元年(405),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
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后几十年里,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认。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的诗文相当重视,爱不释手。萧统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陶渊明集》是中国文学史上文人专集的第一部,意义十分重大。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
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李白那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把陶渊明引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中写道: “宽心应是酒,谴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陶潜有很高的评价:“渊明诗初看似散缓,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造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苏东坡更作109篇和陶诗,可见陶渊明对苏东坡影响之深。
陶渊明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美酒,一个是菊花,这两点都非常突出。 沿用陶渊明诗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黄发垂髫、落英缤纷、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与世隔绝。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出自:《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诗文名句欣赏: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归去来兮辞》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居》其一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四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死去何
所知,称心固为好。
——《饮酒》其十一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饮酒》其十四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饮酒》其十五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读山海经诗十三首》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杂诗十二首》其三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
——《杂诗十二首》其七
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
——《咏贫士诗七首》其七
陶渊明名言名句
关于陶渊明的名言(四)
1、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2、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3、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名言名句。
5、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7、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8、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0、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陶渊明名言名句。
11、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12、露凝无游氛,1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4、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15、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1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7、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8、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9、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0、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1、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22、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2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4、不为五斗米折腰。
25、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6、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27、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28、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2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0、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3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2、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33、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34、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35、宇宙一何愁,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也早已白。
36、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37、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38、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9、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40、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4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4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43、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4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
也。
45、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46、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7、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4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9、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51、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52、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
5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5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5、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5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8、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5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0、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61、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6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63、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64、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以上就是招生考试网
://.chinazhaokao./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励志。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陶渊明的名言》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招生考试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励志内容哦! 招生考试网,因你而精彩。
相关热词搜索:陶渊明名言名句 陶渊明的名言警句
12
作文五:《关于陶渊明的诗句》1100字
关于陶渊明的诗句
共找到157首相关诗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杂诗(十二首之第二首)(陶渊明)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杂诗(十二首之第一首)(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咏荆轲(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髮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後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拟挽歌辞其三(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其一(陶渊明)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拟挽歌辞其二(陶渊明)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陶渊明)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饮酒其九(陶渊明)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褛褴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命子其一(陶渊明)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作文六:《关于陶渊明的作文》700字
隐者陶渊明 王沧海 他从小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有着为民谋福的志向,为此他出仕做官,但不过只是参军,九品的小官。而后做官也是被生活所迫,便道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对仕途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使他写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在《饮酒》、《杂诗》中他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日厉,抚剑独行游。”说明他一开始就有隐居脱世的想法。 他过着安适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在这,为生活他也不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为此他无怨无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开垦的荒田使他的一家走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但好景不长,一场大火使他一贫如洗,几亩荒田,几间茅草屋就这样消失了。他曾说:“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而他又“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为此“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他虽说家贫,但仍保持“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他在去世前的两个月,写下相当于告别诗的《挽歌》其一、其二、其三,更是在《挽歌(其一)》中写下:“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为自己归天已经做好思想准备。而他又在《挽歌(其二)》和《挽歌(其三)》中抒发对死亡的感慨与虚想。 他死去之后首先是他的好友——颜延之,为了纪念他,写了《陶征士》。“靖节先生”的由来也就是他的好友给予他的称号,他的田园诗则更受梁朝太子萧统的推崇,可谓爱不释手。就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北宋的王安石、苏轼都是崇拜他的文豪,爱国诗人辛弃疾在《念奴娇》中:“须信采菊东篱,离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陶渊明最高的评价。 陶渊明,他永远是世人心中真正的隐者。
作文七:《关于陶渊明的作文》900字
作文网 ://.66one.net/
关于陶渊明的作文
关于陶渊明的作文
话说在东晋,有一奇人叫陶渊明,人们都认为他是一名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我却不这麽认为。。
主要依据就是这篇《五柳先生传》,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而这篇文章也就是揭露陶渊明真正身份的一篇代表作。
我初次读完这篇文章,就意识到一点,这篇文章的作者并不是陶渊明,而是他的学生为揭露他丑陋行为而写的一篇匿名信。由于文章写的是陶渊明,所以后人认为作者就是陶渊明。为什麽说是他的学生,文章第一段有解释“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在古代,先生都是称呼老师用的,所以是他的学生。因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给他留情面没直接写出他就是陶渊明。接下来就写出了他的种种不足。“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主要因为他学历不高,说话怕被别人笑话,所以干脆不说,对于荣华富贵更是不敢妄想。“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虽然他学历不高,但他好学,由于有许多字不认识,所以只读懂大意。(这可能是唯一夸他的地方,毕竟做人不能太绝吗~)而每当真正读动一句话时,就异常高兴,以至忘记吃饭。“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如果有一句话实在不能理解,就借酒消愁了,又由于他经常不理解句子的含义,所以养成了喝酒的毛病,最后把家都喝穷了。“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的邻居知道他爱喝酒,所以很少喝酒,但一喝酒他就闻到了。一喝就没完,还希望喝醉。最后赶紧走,不想让别人追到他管他要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紧接着,邻居们就把他的住所都拆了,用来抵债。就出现了“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景象,他也就认了。“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就是他的学生在咒他赶紧死。
文章最后一段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与我的学说不一样,我就不再多说。
作文网 ://.66one.net/
作文网 ://.66one.net/
这就是五柳先生陶渊明。
作文网 ://.66one.net/
作文八:《关于陶渊明的作文》700字
关于陶渊明的作文
话说在东晋,有一奇人叫陶渊明,人们都认为他是一名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我却不这麽认为。。
主要依据就是这篇《五柳先生传》,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而这篇文章也就是揭露陶渊明真正身份的一篇代表作。
我初次读完这篇文章,就意识到一点,这篇文章的作者并不是陶渊明,而是他的学生为揭露他丑陋行为而写的一篇匿名信。由于文章写的是陶渊明,所以后人认为作者就是陶渊明。为什麽说是他的学生,文章第一段有解释“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在古代,先生都是称呼老师用的,所以是他的学生。因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给他留情面没直接写出他就是陶渊明。接下来就写出了他的种种不足。“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主要因为他学历不高,说话怕被别人笑话,所以干脆不说,对于荣华富贵更是不敢妄想。“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虽然他学历不高,但他好学,由于有许多字不认识,所以只读懂大意。(这可能是唯一夸他的地方,毕竟做人不能太绝吗!)而每当真正读动一句话时,就异常高兴,以至忘记吃饭。“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如果有一句话实在不能理解,就借酒消愁了,又由于他经常不理解句子的含义,所以养成了喝酒的毛病,最后把家都喝穷了。“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的邻居知道他爱喝酒,所以很少喝酒,但一喝酒他就闻到了。一喝就没完,还希望喝醉。最后赶紧走,不想让别人追到他管他要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紧接着,邻居们就把他的住所都拆了,用来抵债。就出现了“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景象,他也就认了。“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就是他的学生在咒他赶紧死。
文章最后一段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与我的学说不一样,我就不再多说。
这就是五柳先生陶渊明。
作文九:《关于陶渊明的作文_写陶渊明的作文,我眼中的陶渊明作文,陶渊明作文素材》800字
关于陶渊明的作文_写陶渊明的作文,我
眼中的陶渊明作文,陶渊明作文素材
隐者陶渊明
王沧海
他从小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有着为民谋福的志向,为此他出仕做官,但不过只是参军,九品的小官。而后做官也是被生活所迫,便道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对仕途的厌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使他写出:“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而在《饮酒》、《杂诗》中他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日厉,抚剑独行游。”说明他一开始就有隐居脱世的想法。
他过着安适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在这,为生活他也不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为此他无怨无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他开垦的荒田使他的一家走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但好景不长,一场大火使他一贫如洗,几亩荒田,
几间茅草屋就这样消失了。他曾说:“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而他又“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为此“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他虽说家贫,但仍保持“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他在去世前的两个月,写下相当于告别诗的《挽歌》其一、其二、其三,更是在《挽歌(其一)》中写下:“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为自己归天已经做好思想准备。而他又在《挽歌(其二)》和《挽歌(其三)》中抒发对死亡的感慨与虚想。
他死去之后首先是他的好友——颜延之,为了纪念他,写了《陶征士》。“靖节先生”的由来也就是他的好友给予他的称号,他的田园诗则更受梁朝太子萧统的推崇,可谓爱不释手。就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北宋的王安石、苏轼都是崇拜他的文豪,爱国诗人辛弃疾在《念奴娇》中:“须信采菊东篱,离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陶渊明最高的评价。
陶渊明,他永远是世人心中真正的隐者。 《关于陶渊明的作文》
作文十:《关于陶渊明的片段——要求背诵》1200字
关于陶渊明的段落:
陶渊明尽管有“猛志逸四海”,有大济苍生之志,但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在那样的时代,他的才能还不足以在那条路上走通,所以就归隐田园,做他的诗,采他的菊,喝他的酒去了。陶渊明没有像这个题目中的乌鸦那样,行也要行,不行也要行——他没有因为渴望政治上的成就,就像屈原那样上路走到天黑,投汨罗江而死;也没有像杜甫那样,明明只有诗才,却偏偏自诩有能力“致君尧舜上”。这就是陶渊明明智、通达、可爱的地方。
陶渊明不善于写那种字句华丽的诗,与他那个时代崇尚藻饰的诗歌风格格格不入。他没有铺陈华藻的才能,但他却善于开掘题材,开创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田园诗风。他的诗风质朴醇厚,这是另一种才能。陶渊明很明智,他没有忘记自我而去盲目模仿别人,因了不求其同,反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价值。如果天空上飞翔的都是捕捉小羊的鹰群,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具有相同能力的一种生物,这个单一的世界将会非常可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人追求物质享受,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都是人之常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也曾出仕为官,幻想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抱负,这是人之常情,试想哪个读书人不想“学而优则仕”呢?哪一个有志之士不想为“帝王师”呢?名与利,功与禄,取之有方,用之无愧。人之常情,实不为过。但当他的人格尊严收到侮辱之时,他能坚守理想、信仰,当官场污秽不堪之时,他能毅然“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的可贵在于他突破了人之常情,面对浊世,多数人选择的是同流合污,这是人之常情嘛。而陶渊明一身傲骨,不低头,不苟且,做不合常情之举,做不违心之事,这是何等的潇洒,何等的洒脱。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思”与“恋”,“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反省,不都是陶渊明反躬自问而求得的领悟吗?“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为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不明明就是扣住了话题中的两个“问”吗?陶渊明的归隐,就是自问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答案,官可以不做,人格必须得到保全。至于他梦想的“桃花源”,就算比不上屈原玄奥的“天问”,也可算得上是一种对理想生存境界的求索和追问吧。
陶渊明与“担当”或“承担”有何关系?或许你觉得,陶渊明跑进田园,看起来是逃避。但换个角度思考,他实际上是为了获得人格的独立,不愿与当时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因而他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那些缺少道德担当的人,则可能与世浮沉。
陶渊明归隐田园,也许他对自己算是负责了,但他的肩膀似乎有些柔弱,挑起了自己的人生,却卸下了社会的责任。一个人去喝酒,去采菊,固然可以“悠然见南山”,“而无车马喧”;然而,这种悠然和寂静中,恐怕只是自私的人生态度,给弱者以精神空间,却无法呈现出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杰出人物有时也难免作出世之想,孔子就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类的话,但他最终还是觉得“鸟兽不可与同群”——他有使命感、责任感,不愿做退耕的“荷蓧丈人”,不愿躲进桃花源般的乌托邦。在孔子看来,任何时候,人都必须以自己的肩膀,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孔子比陶渊明更为伟大的的原因,就在这里。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关于陶渊明的作文关于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