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工程经济学读书笔记》2400字
工程经济学读书笔记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与经济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工程技术实践活动经济效果的学科,下面是工程经济学读书笔记,请看,
工程经济学读书笔记 关键概念,
1、 投资,狭义的投资是指为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购买和储备流动资产而事先垫付的资金及其经济行为。广义的投资是指一切为了将来的所得而事先垫付的资金及其经济行为。
投资活动是诸多要素的统一,投资主体、投资环境、资金投入、投资产出、投资目的。
2、 投资主体,是指各种从事投资活动的法人和自然人。在我国实践中,具体表现为从事投资的各级政府、企业、个人及外商等。
3、 经营性投资,是指所形成的资产主要用于物质生产和营利性服务。主要特征为,投资资金所转换的资产在运转中进行经济核算,以其收入弥补其支出,计算和考核盈亏。正常情况下,所投资金能够完成周转过程。
4、 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共同构成总成本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费用中,能够和一定产品对象相联系的支
1 / 5
出,包括费用发生时能够确定产品成本对象的直接费用和需要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间接费用。具体包括四部分内容,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
5、 经营成本,是指项目总成本费用扣除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后的成本费用。
计算公式,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费-维简费-摊销费-流动资金贷款利息。
6、 固定成本,凡是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加减少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但就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而言,则与业务量的增减成反比例变动。
7、 变动成本,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总数成正比例增减变动关系的成本。但就单位产品的成本而言,则是固定不变的。
8、 固定资产折旧,指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损耗而使其价值逐渐减少的现象。固定资产由于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价值,在实际工作中称为折旧额或折旧费。我国现行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平均年限法/Nd,,、余额递减法、年数和折旧法。
9、 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典型的加速折旧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固定资产使用前提取的折旧较多,随着时间的推
2 / 5
移,计提折旧的数额越来越少。其意图在于鼓励企业家大设备和建筑物的更新速度,促进技术进步。余额递减法适用于近代突飞猛进的新技术项目,政府只对某些确有特殊原因的企业,才准许采用加速折旧,项目的有效寿命至少为3年以上。
计算公式,
1, 折旧率,d=a/Nd 1?a?2,当a=1时为直线折旧法,当a=2时为双倍余额法。
2,资产第M年的折旧额Dm=BVm-1*d=P*dm-1
3,对于第m年年末的资产帐面价值BV m-1=P*m=P*m
其中P为固定资产的原值。
10、 年数和折旧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作为计提折旧的基础,按照逐年递减的折旧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按照年数和折旧法,资产的大部分价值在其寿命的前1/3时间内会被划销掉。
计算公式,1,、第m年年末的折旧费Dm为Dm=*/Sn
2,、第m年年末年数和Sn=ND*/2 ND为资产折旧寿命。
3,、第m年折旧率为,dm=Dm/P*100%=2*/
4,、第m年年末帐面价值为BVm=P-,t 之和
3 / 5
11、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财务成果。它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情况。:计算公式‘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12、 税收,是国家向纳税义务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作为经济范畴,它是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态,但税收与其他分配形态,如工资、利润等分配形态不同,其他分配形态是以生产资料占有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为前提,而税收则是以国家政治权利为前提,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特点,这三个特征互相联系、不可分离,构成一种特殊的分配范畴。
小 结
实物资产投资是人类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投资市投资主体、投资环境、投资成果、投资目的等诸多因素的统一。成功的投资活动必须经过首尾相连的四个阶段,才能完成自己的一次循环,即投资的形成与筹集阶段、投资的分配阶段、投资的运用阶段、投资的回收与增值阶段。
资本形成以后就要投入生产和经营,生产与经营过程中形成成本费用。
企业总成本费用是指工程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它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企业经营成本是指项目总成本费用减去折旧费、维简费、摊
4 / 5
销费和利息支出后的成本费用,能准确反映企业经营水平,是工程经济分析的重要指标。根据企业产品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把总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一划分的牡目的是为了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
折旧与摊销的估算涉及到成本费用、企业利润的大小。我国先行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有三种方法,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额与资产使用年限成正比,余额递减法,年数和折旧法。
企业完成产品销售以后,需要对销售收入、利润与税金进行核算。企业的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额总和,销售收入扣除总成本费用就是纯收入。企业利润由销售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所构成。税收是国家向纳税义务人无偿征收财物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企业缴纳的税金主要有流转税类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类的企业所得税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投资企业所得税等。
5 / 5
作文二:《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8500字
制度经济学读书笔记
1、概述引言:
制度经济学共识:制度是重要的
分歧:什么是制度~及其理解。
主流经济学:既有的经济理论和发展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无涉与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首先必须用制度因素来解释。
东欧巨变和转轨10年的结果:华盛顿共识逐渐失去吸引力~经济发展中出现新的变数。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这些变数应该用各国的制度质量的差异来解释。
2、理论内容:
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新的意义在于区别与传统的制度主义
旧制度主义的缺陷:非理性和描述性~对德国李斯特历史学派的偏爱导致其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裂。
新制度经济学的两种理论思路:1。侧重于特定制度下私人部门的治理结构不同选择。试图解决的问题:何时市场交易成本最低?何时企业内部交易会替代市常2.制度是可变
1 / 18
的~不同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效果~以及制度变动的内部因素。
新制度经济学的问题:是继承了主流的范式~还是只是在研究主流所忽视的问题~并采用了全新的范式?
前者观点的主张者:假设制度既定~以及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的理性行为~把制度作为经济学的主题。
后者的主张者:新制度经济学必须完全否定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基本假设
共同的假设:个人主义假设
不同的假设:主流:完全理性零交易成本
新制度经济学:有限理性正交易成本
制度
现实的经济行为在主体多于2时~不确定性的存在就是客观的~如果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则交易者会采取短期行为。
制度作为一种行为规则~可以减少经济行为中的不确定性、延长投资期限~引导人们专业化和对劳动进行更多的分工~并改善每个人的处境。
制度是如何起作用的?
制度的出现:个人动机产生的个人行为促使了制度的出
2 / 18
现。
制度定义的两种分歧:
制度是博弈的结果
Schotter:由社会所有成员同意的社会行为的规则~是在特定情况下反复发生的特殊行为~这些行为要么是自我监督~要么是通过有些外部机构来监督。
制度是博弈的规则
North:制度是社会中博弈的规则~或者更基本的说~是人类设计的决定人类相互影响的限制~于是它构成了人类政治交易行为或经济交易行为的激励机制。
对制度定义的修正:
制度应当区分为两个部分:规则部分和执行、制裁部分。新定义:构造人们反复互动的情况下~并被人们普遍所知的规则~以确保对违反这些规则进行制裁的执行机制。
如果区别国家和社会的概念~会出现国家的处罚——外在制度社会的处罚——内在制度。
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的分类表
规则的种类执行的种类制度的种类
1.惯例自我约束第一种内在
2.伦理规则行动者的自我承诺第二种内在
3.习俗通过信息的社会控制第三种内在
4.私人规则由私人执行组织第四种内在
3 / 18
5.国家法律由国家执行组织外在
研究的核心主题
福利经济学认为:如果以市场的方式来配臵字眼不能带来有效率的产出~那么通常会由政府来替代市场配臵资源。由此~福利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带有明显的"资源配臵范式"特征
资源配臵范式的假设:
有实际意义的社会效用最大化是可以实现和实施的;政府的经济职能部门处理信息的能力要由于市场参与者和通过市场机制处理市场信息的能力;政府的经济职能部门可以能动的利用他们的信息优势~来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新制度经济学的批评和怀疑:
从根本上来说~试图在一定产出水平上使社会资源实现最优化配臵的企图是一种谬误。经济整体不可能总是可以实现最大化的有机整体~应该关心的是个人的行为~以及他们是如何协调的~从而形成社会秩序和增加社会财富的。
协调范式:
协调不是由对社会产出的合理配臵形成的~而是通过建立一种能使人产生良好稳定预期的制度~不是来自中央计划~和政府指令~却可以使人们合理成功的完成他们的不同目标。协调范式主要关注的是对促进或者阻碍交易的制度的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的几个核心问题:
4 / 18
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协调的重视包括两个层次:
假定制度是外生的给定的~个人对制度的重要作用十分关心。各种制度可以相互比较~也会导致不同的绩效。制度是导致各国经济发展和增长差距的重要因素~主流经济学对此的忽视是导致其缺乏解释力的重要原因。制度被假定为不同参与者之间的行为互动的产物~要了解这种制度不同导致的不同绩效~需要理解导致此结果的初始条件。
制度变迁的竞争性需求如何满足相应的供给的途径???
政治交易成本的问题~不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专利~公共选择理论的贡献似乎更大。政治交易成本的存在限制了政治改革的可行性~但是如果在政治交易成本被清楚的考虑了之后~政治的改革才是可行的。
三个核心假设
假设一、制度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诺斯的解释:用制度差别以及执行能力的差别解释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更具有说服力。奥尔森:国家之间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资源禀赋和技术因素~而是在于他们之间的制度和经济政策质量的差异造成的。
假设二、内在制度通常比外在制度更加稳定。
与内生决定的内生制度相比~外在制度更重要的特征是深思熟虑的集体行动。由于不受深思熟虑的集体行动约束~内在制度通常更加具有稳定性。对于二者的考虑必须是兼顾
5 / 18
的~因为他们同时作用于经济的发展~二者的关系的一个可参考的描述是:外在制度的可执行能力要取决于他们对内部制度的兼容性。
二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和互不关系~这两种关系具有可转换性。其根本在于:制度应该利于形成一种稳定的经济预期。
假设三、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概念的提出~最早是为了解释竞争性技术的传播现象。诺斯认为可以因此来解释制度变迁。
诺斯认为其含义在于: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没有好处的缺乏效率的制度也能够产生和保存下来的。假如我们希望解释当今世界制度的多样性~我们必须要密切关注引起这些制度出现的初始条件。展望未来~制度路径依赖意味着有效的制度变迁范围是受到严格的限制的。
3.制度与变迁
制度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是重要的。
转型经济的特殊形态为制度理论提供了难得素材和案例~理论上不难理解这样一种假定:制度转变的局限性和可能性在转型国家比西方国家更有明显的可观察性。
核心问题:制度在转型中起什么作用???
转型被认为是一个涉及政治、社会和经济范围的复杂的过程。
6 / 18
一般认为:从计划到市场经济的转型、经济框架的构造和民-主化是非常困难的。
制度转型一般被看作经济转型的先决条件~而不是目的或任务。
转型危机:指转型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急剧的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并且萧条带有明显的深度和持续性。
传统经济转型理论家曾假设在转型危机后会出现强烈的经济复苏~即所谓GDP的U型或j型发展观~但只有部分国家的转型过程支持这一观点。
制度目前已经成为转型问题讨论的焦点。在研究外在制度规范化的同时~对内在制度的研究也是非常必要的:如私人组织或网络是否发展了他们自己的规则和执行机制来补充或者替代新生的外在制度。而这一现象目前已经出现~研究需要尽快跟上。
制度与变迁:传统的观点
新制度经济下目前尚未形成关于转型研究的完整理论~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都带有明显的多样性~而对象和方法之间彼此的替代性和互补性特征明显~而这也是导致新制度经济学对转型解释有成功有失败的根本原因。
A.早期的改革计划:制度可以迅速改变
转型国家是在背负着早期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问题走向转轨的~一种在个别国家成功的改革策略不能不加修正就
7 / 18
应用到转型国家。
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型要求经济制度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是为什么要对转型国家进行特殊的研究和设计特殊的改革计划的根本原因。
第一步: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体制的特征来确定转型的主要问题。这一比较直接产生了私有化和自由化的改革建议。
当时的理论研究并未对国家角色的转变作出详尽的理论解释。
初期研究曾提出经济类型分类的两个指标:经济稳定性和政治集权度。按照两个指标的高低~由此组合成四类转型经济类型。
制度转变和市场游戏规则的建立被视为转型经济的先决条件~而非中心任务。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制度改变可以迅速实现~即认为制度是可移植的。他们曾列举了制度移植的大量好处~但遗憾的是~转型的复杂性揭示了他们对制度可把握性的错误估计。
制度的含义是模糊的。制度是指法律、法律基础设施以及各种组织比如中央银行、税收部门和各类专门机构。
B.转型路径:制度转变是缓慢的。
转型初期对经济发展的看法被转型实践所否认:多数转型国家GDP并没有出现U型或j型增长~相反却是产量和投资大幅下跌~失业和通涨并存。结果甚至表明:不论转型国
8 / 18
家采取激进还是渐进都出现了这一现象。这一定程度上暗示了~转型危机与所实施的改革计划不是直接相关的。
一种解释:对于这种现象~经济学家认为~转型经济所带有的计划遗留问题~与转型试图解决的结构问题相比~制度问题不是一个短期问题。针对这类遗留问题的"制度真空"需要尽快被填充起来。
实践研究证明:私有化并没有实现人们赋予它的希望。这是困扰转型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转型的经验告诉我们:制度不能在一夜之间被改变~它注定一个缓慢的过程。改革的计划总是倾向于尽快改变制度~但制度的效用发生具有明显的时滞性。单纯依靠外在制度的改变~不可能实现转型目标。新制度的建立更需要注意它与内在制度本身的兼容性~如果引起抵触~那么转型的进程注定要被延缓~转型的方向也可能被改变。
私有化与制度变迁:转型经济特别强调私有化~即将国有资产向私人部门转移。某种程度上私有化被视为一种减少国家影响和干预的有效手段~被视为产权明晰的唯一有效途径。几乎所有的转型国家~都积极通过现代公司制度改革国有企业~通过分散持股来实现经济分权~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转型的进程。但新的问题在于转型国家的私有化范围仅限于国内~而没有外来的竞争~这使得私有化价格非常低。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私有化初期转型国家内部社会分层导
9 / 18
致的。多数转型国家在转型之前都存在严重的利益集团问题~他们利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优势~控制了大量转型时需要处理的资源~其中主要是国有资源~使得私有化并不是一种通过正常的市场价格机制来实现~相反~市场这一外在制度被计划遗留的行政权利介入交易获取资源的内部规则所替代~私有化实际成了权贵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
c.转型的结果:制度导致的东西方差异
制度与变迁: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观点一、转型的初始条件、路径和结果:制度是重要的。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转型之初的制度会影响转型国家的改革起点~会影响转型国家的改革计划的选择以及单个国家的转型路径。
新制度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分歧:
历史是否重要?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历史是重要的。因此分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本质差别对于转型改革是必要的。例如新制度经济学指出~计划经济的交易成本是正的~并且信息不完全。而传统经济学则假设了零交易成本和完全信息。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高昂的交易成本和委托-代理问题导致了计划经济的崩溃。
计划到市场的转轨是转轨国家所有经济主体一致同意的~这一过程由于要改变所有主体的利益分配~所以必然伴
10 / 18
随着所有主体的强烈关注。安装个人主义假定~每个人在明显感到改善时都会表示支持~当发现利益减少时必然会反对~即使这在市场之下是不合理的。转型经济由于涉及利益集团和政治势力~必然的要遭遇极大的阻力~他们主要反对的内容包括:产权私有化;进入自由化;价格自由化。
这三方面的阻力主要来自:私有化;阻力主要来自国有企业中的利益集团。进入自由化;主要来自那些在计划体制下享有垄断特权的集团。价格自由化。来自削减补贴后个人负担成本的上升引起的抵触。
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转型博弈注定不会在合作的气氛中进行!!!
市场经济的定语有必要吗?
市场经济是否存在不同种类?传统意识形态观念中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是否存在差别???转型经济需要引入的市场经济是带有特定形容词的市场经济~还是没有形容词的市场经济??
制度改革是否可以在一夜之间实现?
新制度经济学否定了制度速变的假设~但他们既不支持渐进改革~也不完全否定传统的改革计划。他们仍然认为:私有化和自由化是从计划转型到市场经济的必要步骤。新制度经济学更加强调内部制度的影响力~而且认为内部制度的改变会更加缓慢。他们建议:转型国家只要建立最重要的法
11 / 18
律制度~并为了稳定预期而避免频繁的改变法律~在这种环境下~内在制度会更可能适应于外在制度。
观点二、外在和内在制度:相关性和关系
转型的特征之一是:经济转型与政治民-主化同时进行。这意味着在试图建立一种经济秩序的同时也要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向契合的政治游戏规则。转型经济中政治不稳定的因素~是转型最大的陷阱。规则的建立可以是迅速的~但执行必须严格~否则会出现广泛的"信用失范"问题。
转型国家的制度现象和分类
规则的种类执行的种类现象制度的种类
惯例自我约束第一种:内在
伦理规则行动者的自我承诺担心个人信任的腐蚀第二种:内在
习俗通过信息的社会控制担心名誉的腐蚀/交易第三种:内在
私人规则由私人执行组织私人仲裁;私人保护机构第四种:内在
国家法律由国家执行组织仲裁法庭外在
新制度经济学假定:制度是在以下三个领域中起作用的~他们可以区分为:
准则和网络;
建立自身的规则和执行机制。
12 / 18
国家仲裁法庭和私人仲裁法庭;
法庭的公众接受程度和法庭的共同运作问题
合法或非法的私人保护。
私人主体为了自我保护通过合法或者非法的手段所采取的行动。
——准则与系统
个人由于面对集体和国家是的弱小~必须采取网络机制。他们可以选择依赖任何一种法庭~或者依赖某种私人保护~区别仅在于成本高低。
如果有约必守~那么企业则完全不必要建立自身机制来履行契约~但如果有约不守~而由无法求助于法庭仲裁时~一种自身履约机制就十分必要。
契约关系时转型经济中最常用的执行机制~如果契约当事双方的规制无效~那么第三方法庭的仲裁就十分必要~如果法庭仲裁无法实施~那么自我履约机制必然会出现。
政治的稳定性和法律的严肃性有助于形成稳定预期~利于保证契约的履行和规制~并降低转型过程的交易风险。
缺乏稳定性的转型环境是导致人际网络化、私人保护和私人仲裁出现的重要原因。改善的唯一途径就在于建立法律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并且要令行禁止~禁止特权~决无例外。
——私人仲裁与国家仲裁
13 / 18
私人仲裁法庭是通过工业或贸易组织比如商会而建立的。在第四种内在规则中~他们代表实施的权威。
转型时期改类私人仲裁或被取消~或被转为国家法庭仲裁。
转型时期~几乎在所有领域私人仲裁所能发挥的作用都是极为有限的~商会类的私人仲裁尤其如此~因为商会本身在转型过程中也必须重组。但由于商会重组中权利和利益格局的变化~很容易出现混乱:企业不信任私人仲裁法庭~采取自身履约机制。
——合法的私人保护和腐-败
私人保护被归入第四种内在制度。包括合法保护和非法的保护。前者如合法的保安公司~是除了国家提供的保护之外的一种合法替代品~个人可以雇佣此类保安公司保护其财产;而后者则如黑-社-会社团势力。他们依靠强制性收费来保障安全~非法保护通常是国家无力保护私有财产的产物。
与非法保护组织~腐-败通常被定义为私人和政府机构之间的非法行为。然而~在转型国家~试图区分非法保护和腐-败是非常困难的。在那里~私人和国家部门之间是纠缠不清的。因此~对非法活动的评价通常不区分非法私人保护和腐-败。
事实表明~转型经济中合法的私人保护多半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单位~目的在于为企业自身提供"安全服务"~对外性
14 / 18
很弱。这一点和前面提到的低稳定性导致社会履约风险较高~企业需要建立自身的履约机制和安全服务。非法的私人保护产生于国家秩序混乱导致的对私人财产的无力保护~其特征为:强制收取保护费用~带有掠夺性武装暴-力~保护和内部规则带有势力范围的特征~只在内部有效~对外不执行;非法私人保护具有不履约的隐性动机~常见的"黑吃黑"就是明证。
由于转型国家中的非法私人保护和腐-败是及其普遍的现象~但对其评价却困难重重。据俄罗斯政府估计~大城市70%-80%的私人企业会受到勒索保护费的黑-社-会组织和贿赂的影响。根据其他的研究估计~企业被-迫花费其收入的10%-30%以应付犯罪组织的服务。企业甚至会考虑利用这种被-迫的安全服务取追讨债务~但由于非法保护中的"通吃"潜规则~该类非法保护组织在契约履行中的作用并不大。由此~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仲裁来强迫履约。这在一定长度上说明~非法保护和犯罪组织并不能代替国家仲裁。
对制度与变迁的评价
在转型经济中~外在制度的变迁必最初预想的要缓慢。一种可行的建议是:在转型初期要尽快建立和制定并执行一些重要和完善的法律~并保持法规的稳定性以此推动转型进程。
但转型实际表明:转型国家没有持续的追求无条件引入
15 / 18
市场经济这个长期的抽象目标~利益集团和政治家具有明显的短期目标。他们利用手中控制的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积极的滥用和影响国家权力的实施~并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反映出建立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的目标可能会与其他经济目标冲突~比如政府短期财政收入。但理论认为:此时时间范围的延伸应该给予优先考虑。
转型期~对私人仲裁和非法保护的取缔应当通过增加法律执行力度~提高透明度和改进信息流动状况来改善。以稳定的政策引导企业信赖国家仲裁~并树立法律权威。
4.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与变迁的政策建议
政策建议一、不要仅仅关注物质资本的增加~相反应该尽快建立正确的制度。
制度的功能在于使得参与者能够形成某种稳定的预期~从而使得这种预期很有可能会实现。
政策建议二、修改制度应该成为例外二不是规则。
如果改变制度预示着净收益~那就应该尽可能透明的实施~这样有利于参与者形成合理的预期~从而增加预期实现的可能性。
政策建议三、政府只应该批准那些能作出令人信赖的承诺的制度变迁。
助长权利上的或实际上的制度分歧的制度变迁只会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必然适得其反。这一状况的改善取决于
16 / 18
外在制度和内部制度之间的相容性。如果二者不兼容~那么:
政策建议四、外在制度的改革应该明确考虑主要的内部制度。使得外在制度大体上与内部制度兼容。
诺斯认为:当正式规则从根本上发生改变从而使得它们与现行的非正式约束不一致时~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之间会产生无法解决的紧张关系~从而导致政治处于长期的不稳定状态。要试图实现二者直接的良好契合~需要进一步作出的努力是:
政策建议五、尽量挖掘内在制度的生产潜力和未知能力~对私人参与者实现这些潜能起催化帮助作用。
同时引入多种改革会提高改革的持续能力和效应~但由此导致的某些部门因为减少补贴承担的福利损失应当在未来的改革中得到补充。因此:
政策建议六、当目标是进行违反常规的制度变迁时~应该尽量在同一时间推出一揽子计划来完成它~这个一揽子计划应当包括这样的可能性~即在本部门改革中受到损失的人们可能在其他部门的改革中收益。
5.结论与展望
以为新制度经济学只是对传统经济学原理的一种理论挑战~而尚未形成有效的政策建议是一种不合理的评价。
马休斯的评论:制度变迁具有复杂性和结果的不可预知性~这些特征导致它具有最终目标的随机性。就单个组织的
17 / 18
制度实验是可行的~因为即使不成功~它随整个经济的影响也无关紧要。而就整体经济进行制度实验~则要十分谨慎。沿着这一思路很容易导致胆小的保守主义。。
但对转型国家的改革进程的研究表明:新制度经济学在理论和政策上都验证了自身的有效性。
18 / 18
作文三:《旅游经济学读书笔记》1700字
旅游经济学读书笔记
因为自己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所以我也时时关注着宁夏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借本次旅游经济学作业,我阅读了很多关于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实例,也对我的家乡宁夏,这个旅游市场潜力极大地方,做了一定的思考。
一、以“国际旅游”为发展目标
近年来,我们宁夏的旅游经济总量和增幅都在不断刷新纪录,游客接待量连续5年保持100万人次的增长速度。为了加快旅游业发展,近年来宁夏采取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做法,包括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定位,在“培育旅游主导产业,打造西部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目标基础上,结合在宁夏举行的中阿经贸论坛,针对中东穆斯林国家,提出了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和中东穆斯林地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一发展目标,把工作重点转到大产业的培育和推进上来。
显而易见,当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名望创造出来之时,宁夏将获得很高的关注度,这是创造旅游经济利益最好的宣传方式,同时,国际旅游也能给宁夏带来更多的创新性发展,弥补了地处大西北的不利方面,也创造了一定的外汇收入。
(出自“宁夏日报”《宁夏:培育推进旅游大产业》记者冯颖)
二、政府的宏观调控
宁夏的各涉旅部门已经形成了旅游发展合力,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把重点旅游项目和红色旅游作为争取国家投入的重点,连续3年把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的经费增加到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每年达到1亿元;自治区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把旅游纳入重点支持领域,结合各自行业特点与旅游工作对接。宁夏的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旅游工作的支持力度,5个地级市全部成立了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开展旅游专题调研,把旅游列入“一把手工程”,出台含金量较高的促进旅游发展政策,基本形成了以旅游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有了政府的重视、关注与扶持,宁夏的旅游业发展也有了一定的保障,从旅游经济方面来考虑,政府的重视也就意味着政府能够出资对宁夏各个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景点进行大规模的、专业的开发和建设,这是初期的投资,也为未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创造更好的物质基础。
(出自国家旅游网特约评论员杨劲松)
三、获利显著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宁夏旅游业的就业规模日益扩大,对促进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也愈加明显,“一个旅游点致富一个村”、“一个旅游区繁荣一个县”已经成为宁夏一大特色。
就我了解到,宁夏正在重点建设的黄河金岸工程,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沿黄各城市结合自身特点,规划建设了不同的乡村旅游度假汽车营地群和标志性建筑、景点,如华夏河图石刻艺术林、银川黄河小镇、灵武黄河书院、中宁枸杞博物馆等地标性建筑,黄河人家、枸杞人家、枣园人家、西夏城堡、艾伊生态园等乡村旅游度假营地等。在开发和建设一系列新产品的同时,宁夏积极改造和提升老产品,以沙湖、沙坡头两个国家5A级景区为基础,全力打造‘宁夏归来不看沙’品牌,把沙漠旅游变成自治区的拳头产品。”
不同层级、不同方面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形成,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要,吸引到不同年龄阶段、各个社会层面的旅游者前来。
四、特色旅游
中阿经贸论坛和中阿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对接会在宁夏成功举办,宁夏适时提出了打造“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目标,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现在,国家已确定中阿经贸论坛每年均安排在宁夏举行,这对不靠海、不沿边、相对闭塞的宁夏来说,打开了一个通向世界的窗口,宁夏将积极利用好这个平台。
“旅游业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以后会越来越重要。‘十二五’期间,宁夏将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大力整合与提升旅游业各产业要素,积极发展沙漠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红色旅游,建设以‘黄河金岸’为龙头的系列旅游产品,塑造更加美好的‘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主题形象。预计到2015年,宁夏旅游业年总收入将相当于当年全区GDP的5%,旅游收入比‘十一五’翻一番。”项宗西说。
(出自专题《访问“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项宗西”》) 可见,旅游业作为一大新兴产业,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旅游业的大力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与对城市现代化的进一步建设。
所以我认为,我们宁夏的旅游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自己好好学习,毕业后回家,为自己家乡的旅游事业出谋划策。
作文四:《经济学读书笔记》1100字
经济学读书笔记
经济学读书笔记几则
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的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假设都是似是而非的. 随着历史学民俗学统计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假设被推翻. 我们不禁要感叹经济学的基础发生了动摇. 博兰尼说土地劳力金钱都是虚构商品永远不会彻底实现. 历史上从不存在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 不存在一个独立于社群文化生活纯粹以市场供求最大化物质欲望和利润等逻辑来运作甚至能够自我调节的经济体.
1" 以物易物与交易" 等个人行为仅偶尔出现在原始社会. 经济学是最强调个人行为的不过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从来不是以单个人的身份出现的. 马克思对物物交换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可惜他把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阶段割裂了开来. 这样的情况几乎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2贸易并非出现在社区内部它是不同社群之间的外部事物是从群体之间的交易扩展到个人之间的交易.
3贸易并不依赖于市场它起源于单向的运送无论是籍着和平或者不和平的手段. 市场是所有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第一课但市场并不是从来就有的. 市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古希腊市场功能主要是通过海盗等非和平手段实现的. 4市场存在与否并不是本质上的特征地区性的市场并没有扩张的趋势. 古典贸易理论认为若交易效率高到使一国有限人口不足以容纳很高的最优分工水平时国际贸易就会产生. 这不符合民俗学的实证研究.
5分工并非起源于贸易而是起源于地理的生物的和其他非经济的事实. 斯密认为人类独自具有要求相互交换的倾向因为这对个人更有利因此形成了分工. 分工程度的高低受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 但在资本主义兴起以前分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性别地理因素等原因劳动生产率不同造成了分工.
6金钱并非是一项决定性的发明金钱存在与否并不必然造成经济类型在本质上的差异. 金钱并不是所有社会必然的产物很多发展到相当高程度的社会群体排斥使用货币.
7中古时代乡村与贸易无缘. 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贸易也从来不是公平的. 贸易的
差异是地方实力的体现.
8重商主义迫使国界之内的城镇和省份的贸易更为自由并将自治市镇的制度扩展到全国. 重商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一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促进了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
9 15世纪以前从来未曾有过国家保护政策.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是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形成的. 在此之前并没有很明确的国家概念更没有对外封闭的国家保护政策. 如日本中国.
10垄断是资本主义的常态竞争是特殊和少见的. 资本主义的成就是限制市场的产物. 积累大量资本的能力依赖于创造垄断的能力而每一次伟大的技术进步都为垄断部门创造了新的生命力." 大资本家总是试图做一切事贸易生产和金融. 只有染指所有部门他们才有望获得垄断优势. 只有二流的货色才会去专攻一门才会是商人或工业家.(布罗代尔)
作文五:《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11200字
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
篇一:《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笔记
《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笔记
网院学号: 批次:_201310___辅修专业:__金融学__ 姓名:__ ___
一、学习内容(30分)
1.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了解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整体经济如何运行、掌握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学会像一个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了解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掌握供给和需求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及了解市场与竞争、影响购买者需求的因素、影响卖着供给的因素,掌握供给曲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原理。了解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及其影响因素和计算,掌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及其相关运用。了解政府调节供需的政策及其相关影响,价格上限或下限,税收政策等。掌握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生产者的供给曲线,以及供需平衡时的市场效率。了解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及贸易政策,了解市场的外部性及其相关政策。掌握公共物品及公共资源。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及其总成本之间的联系,了解平均总成本和边际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关,考虑典型企业成本曲线的形状,考虑短期和
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了解竞争企业如何采取措施,争取有利优势,了解企业的行为如何决定长期或短期市场供给曲线。了解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说明垄断决策如何影响经济福利,考虑各种目的在于解决垄断问题的公共政策。考察工资报酬如何会由于工作特点不同而不同,了解并比较人力资本与教育信号理论,了解把同工同酬作为一种确定工资制度的争论。了解我们社会收入不平等和贫困的现状,了解政治哲学家如何看待政府在收入在分配中的作用,考虑旨在帮助贫困家庭脱贫的各种政策。掌握GDP的概念、组成,明确实际GDP与名义GDP的区分,了解GDP是否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好的指标。掌握消费物价指数的概念,学会计算消费物价指数,明确消费物价指数在衡量生活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了解GDP平减指数与物价指数的区别。了解金融体系的含义,掌握金融机构的类别,掌握过没收入账户中储蓄与投资的核算关系,了解金融市场如何协调储蓄与投资。掌握失业及自然失业率不为零的原因。掌握货币的定义、职能、及种类,明确货币存量及其构成,了解银行系统创造货币,掌握政府如何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掌握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了解通货膨胀理论和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掌握总供给曲线及其移动和总需求曲线及其移动,明确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了解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了解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了解关于政府稳定政策的争
论。掌握菲利普斯曲线,了解预期的作用和供给冲击的作用对菲
利普斯曲线的移动的影响。
2(章节重点及关键词
第一章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第二章
科学方法:观察、理论和进一步观察
假设的作用 经济模型 循环流量图 生产可能性边界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科学判断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感觉与现实。
第三章
现代经济寓言:生产可能性、专业化与贸易
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绝对优势、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与贸易、贸易的价格。
第四章
需求(需求量、需求定理、需求表、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 需求曲线的移动(正常物品、低档物品、替代品、互补品、收入、相关物品价格、预期、买者数量、嗜好)
供给:供给曲线(供给量、供给定理、供给表)
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 供给曲线的移动(价格、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卖者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结合: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过剩、短缺、供求定理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使二者都移动。确定曲线移动方向。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第五章
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与奢侈品、市场的定义、时间框架)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需求曲线(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完全无弹性、完全有弹性)
供给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卖者改变他们所生产的物品量的灵活性、所考虑的时间长短)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供给曲线(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完全无弹性、完全有弹性) 第六、七章
价格控制、税收、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市场效率
第八章
赋税的无谓损失、税收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无谓损失与贸易的好处
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税收变动时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
决定贸易的因素、世界价格和比较优势
出口国的得失、进口国的得失、关税的影响、国际贸易的其他利益
限制贸易的观点
第九章
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管制;矫正性税收与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科斯定理
第十章
不同类型的物品:排他性、消费中的竞争性、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 公共物品:搭便车者、国防、基础研究、反贫困
公共资源:公地悲剧、清洁的空气和水、拥挤的道路、野生动物
产权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总收益、总成本、利润
生产函数、边际产量、边际产量递减
成本的衡量指标: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成本曲线及其形状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短期与长期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规模收益不变
第十二、十三章
竞争与垄断
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及其特点
竞争企业的收益: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和企业的供给决策
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沉默成本
企业退出或进入一个市场的长期决策
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短期有固定数量企业的市场供给、长期又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供给。短期与长期的需求移动。
垄断企业产生的原因:进入壁垒(垄断资源、政府管制、生产流程)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者的收益(产量效应、价格效应)
垄断者的利润、利润最大化
垄断的福利代价:无谓损失、垄断的无效率
价格歧视、定价寓言的寓意、价格歧视分析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反托拉斯法、管制、公有制、不作为
第十四章
生产要素
劳动的需求: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 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劳动的边际产量、边际产量递减、边际产量值)
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产品价格、技术变革、其他要素的供给
劳动的供给:工作与闲暇的权衡取舍
引起劳动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嗜好变动、可供选择的机会改变、移民
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调整使劳动的供求平衡、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的移动土地和资本要素:土地和资本的市场均衡
第十五章
决定均衡工资的因素:补偿性工资差别、人力资本、能力、努力和机遇、信号、超级明星现象
第十六章
衡量不平等时的问题:实物转移支付、经济生命周期、暂时收入与持久收入 经济流动性
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功利主义(效用)、自由主义(最大最小准则、社会保险)、自由至上主义
减少贫困的政策:最低工资法、福利、负所得税、实物转移支付、反贫困计划和工作激励
第十七章
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
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GDP的组成部分:消费、投资、净出口、政府购买;真实GDP与名义GDP、GDP平减指数。
第十八章
消费物价指数及其计算方法、生产物价指数
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 指数化、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
第十九章
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情况 生产率的作用
生产率的决定因素:人均物质资本、人均人力资本、人均自然资源、技术知识 经济增长和公共政策:储蓄和投资、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来自国外的投资、教育、健康和营养、产权和政治稳定、自由贸易、研究与研发、人口增长
第二十章
金融体系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
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预算盈余、预算赤字);可贷资金市场: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储蓄激励、投资激励、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
第二十一章
自然失业率、周期性失业及失业的确认
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的原因、公共政策和寻找工作、失业保险、最低工资法 工会和集体谈判:工会经济学(集体谈判、罢工)
工会对经济的影响
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工人健康、工人流动率、工人素质、工人努力程度 第二十二章
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储藏手段、流动性
货币的种类:商品货币、法定货币、 通货、活期存款
篇二:《西方经济学概论》学习笔记
西方经济学概论 课程学习笔记
一、学习内容(30分)
1.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哪些方面的学习内容。
第一章: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生产可能性边界
第三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相对优势 绝对优势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弹性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征税的效果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 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税收的代价
第九章:应用:国际贸易
第十章:外部性
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第十二章:税制的设计
第十三章:生产成本
边际 平均
第十四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企业进入与退出的原因
第十五章:垄断
第十六章:垄断竞争
第十七章:寡头
第十八章:生产要素市场
第十九章 收入与歧视
第二十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第二十一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
预算约束
第二十二章 微观经济学前沿
第二十三章 一国收入的衡量
GDP
第二十四章 生活费用的衡量
CPI
第二十五章 生产与增长
第二十六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2(章节重点及关键词
总结归纳出本课程你认为应该掌握的重点章节的关键词汇及知识点,如名词解释、相关概念、公式等,词条内容不限,要求字数不高于4000字。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是:人们面临不同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任何一种行为的成本可以用其所放弃的机会来衡量;理性人通过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做出决策;人们根据他们所面临的激励改变自己的行为。
2、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基本结论是:贸易可以是互利的;市场通常是协调人们之间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通过纠正市场失灵或提高经济中的平等程度,政府可以潜在地改善市场结果。
3、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是: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最终根源;货币量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根源;社会面临着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生产可能性边界 (PPF):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当人们(或国家之间)能专门生产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时,经济“蛋糕”会变大,通过贸易也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1)买者的数量。买者数量的增加会增加每一种价格水平下需求量,并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收入。正常物品的需求与收入成正比:收入增加会增加每种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并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3)相关物品的价格。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4)嗜好。对一种物品嗜好的增加会使那种物品的需求增加,并使它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5)预期。
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1)投入品价格。
2)技术。技术决定生产一单位的产出品需要多少投入品。一个
节约成本的技术改进与投入品价格下降一样有相同的作用,使供给曲线向外移动。
3)卖者。卖者数量的增加使供给数量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都会增加,并使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4)预期。
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
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简单的说,它衡量卖者需求的价格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是有弹性的,那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需求量减少使收益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使收益增加的幅度,总收益减少。
如果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量减少使收益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上升使收益增加的幅度,总收益增加。
如果某种物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市场范围大,或者是在短期内,那么,这种物品就更倾向于缺乏弹性。供给价格弹性衡量的是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弹性小于1,供给缺乏弹性。如果弹性大于1,供给富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在长期中比在短期中更富有弹性。
支付意愿:一个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是他愿意为这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支付意愿衡量买者对于物品的评价。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消费者剩余 = 支付意愿–市场价格。
生产者剩余 (PS):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无谓损失与供给弹性
当征税减少了卖者得到的价格时,供给缺乏弹性的企业更难以离开市场。因此税收只降低一点交易量,无谓损失很小;当征税减少了卖者得到的价格时,供给富有弹性的企业更容易离开市场。因此税收减少了更多的交易量,无谓损失更大;当征税增加了买者支付的价格,需求缺乏弹性的消费者更难以离开市场,因此税收只降低一点交易量,无谓损失很小;当税收增加了买者支付的价格,需求富有弹性的消费者更容易离开市场,因此税收减少了更多的交易量,无谓损失更大。拉弗曲线:揭示了税收规模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关系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外部性有负外部性或正外部性之分,这取决于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由于自利的买者与卖者忽略了他们行为的的外部成本或收益,因此市场结果没有效率。
科斯定理: 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结论: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私人市场最后能达到有效率的结果。
搭便车者: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如果物品具有非排他性,人们就会有激励成为搭便车者
公共物品难以在私人市场上提供,这是因为搭便车者问题。
受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努力使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似。
支付能力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投入的边际产量:在其他投入量不变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其他条件不变)。
短期市场供给曲线。只要 P ? AVC, 每个企业都将生产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也就是在 MR = MC 时的产量。
MC 曲线在 ATC 曲线的最低点与ATC 曲线相交,因此,在长期,P = 最小的 ATC。 垄断:一个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价格歧视: 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的经营做法。
垄断竞争: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
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寡
头的策略行为:一个企业关于价格与产量的决策会影响其他企业,并使他们做出反应。
预算约束: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偏好:消费者想要什么。
无差异曲线: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四个特征:1.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2. 消费者对较高无差异曲线的偏好大于较低无差异曲线。3. 无差异曲线不相交。4.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边际替代率 (MRS):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沿着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MRS不断减少。
完全替代品: 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有不变的 MRS,
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
收入效应:由于价格降低使消费者状况变好而引起的消费变动,它反映在从较低无差异曲线向较高无差异曲线的移动上。
替代效应:由于价格变动鼓励更多地消费变得相对便宜的物(本文来自:.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西方经济学读书笔记)品而引起的消费变动,它表现为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向有不同斜率的点的变动上
消费者通过选择既在预算约束线上又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来实现最优化。在这一点上,边际替代率等于两个物品的相对价格。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时,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可以分解为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不对称信息: 两个或者更多参与者获得相关知识的差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 是总支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 (C)、投资 (I)、政府购买 (G)、净出口(NX)。这四个组成部分的总和等于GDP(用Y表示):Y = C + I + G +
NX。
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是对总体价格水平的衡量。定义:GDP平减指数= 100 x 名义 GDP/真实 GDP。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描述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关系的图表或等式: Y = A F(L, K, H, N)
二、知识掌握程度(30分)
对本课程疑难问题的理解和对课程学习知识掌握程度的自我评定,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
1.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对比:1、进口消费物品:包含在CPI内,不包含在GDP平减指数内。资本商品:不包含在CPI内,包含在GDP平减指数内 (如果是在国内生产)。2、篮子:CPI用固定的篮子,GDP平减指数用一篮子现期生产的物品和劳务。如果不同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变动量不同,我们对各种价格加权的方法对于整个通货膨胀率就是至关重要的。
2.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绝对优势并不意味着比较优势~
当人们(或国家之间)能专门生产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时,经济“蛋糕”会变大,通过贸易也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3.完全竞争 垄断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垄断:一个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垄断竞争: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
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寡头的策略行为:一个企业关于价格与产量的决策会影响其他企业,并使他们做出反应。
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厂家有不同的经营对策,政府也有不同的对应政策
完全竞争:看不见的手
垄断 垄断竞争:反托拉斯法
寡头:博弈论分析
4.自由贸易是效率最高的,但是往往政府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制止自由贸易。原因是很多:
1. 工作岗位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消灭了国内的一些工作岗位。
2. 国家安全论:当一个行业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威胁时,自由贸易的反对者往往会争辩说,该行业对国家安全是至关重要
的,对防止战争期间进口物品的依赖是重要的。
3. 幼稚产业论:新兴产业有时认为,应实行暂时性贸易限制,以有助于该行业的成长。等到这些行业成熟了,它们也就能与外国企业竞争了。
4. 不公平竞争论:生产者认为其他国家的竞争者具有不公平的优势,比如政府补贴。
5. 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
事实上,当我们分析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利益,还要考虑生产者的利益,从整个世界来说,我们不仅要考虑自己国内的利益,与此同时我们要考虑的是整个世界所有国家,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利益。
5.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当一种物品价格下降时,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是由于价格降低使消费者状况变好而引起的消费变动,它反映在从较低无差异曲线向较高无差异曲线的移动上。替代效应是由于价格变动鼓励更多地消费变得相对便宜的物品而引起的消费变动,它表现为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向有不同斜率的点的变动上。
也因此,我们不能确定净效应是什么样的。
同时,还有一种特殊的商品,吉芬商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知识掌握情况自我评定:这门课程的内容很多,所以要好好梳理。我认为主要还是分为微观、宏观两个部分。兼有一些财政学(公共物品、税收)与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的内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各部分的特点。比如微观要注意把握供给和需求,宏观要注意把握某一个政策对于整体的影响。
三、思考题(40分)
请仔细浏览课程第三阶段导学重点,对材料中所列本课程的综合思考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独立完成,字数不少于500字。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年或一个季度),在本国领土范围之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它是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也就是说,GDP不考虑是谁生产的最终产品,只要是在本国的国境线之内生产的,都是本国的GDP。在通常情况下,GDP是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经济规模、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价格总水平变化的一个基础性指标,因而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考察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工具,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仅凭GDP这一指标来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不能得出全面
篇三:《西方经济学史》读后感
贸易的前世今生
——《西方经济学史》读后感
上海自由贸易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世界自由贸易联
合会、世界贸易组织??当今世界,各种促进贸易的组织已有千千万万,贸易已经成为人与人、团体与团体和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贸易的由来与发展却有不得不说的故事。
古代世界的主流是自给自足和孤立的交易。社会不依赖市场关系,而是靠财富的分配来建立等级制度。财富来自于赠礼、偷盗、竞赛的奖励、战利品、战败的城邦给予征服者的贡品。虽然有贸易商和手工艺者的存在,例如希腊士兵们用战利品交换粮食,手工艺者被带到某处地产上从事某项工作,可在当时的迈西尼社会,人们大都认为与农业或军事掠夺手段相比,贸易被视为低等的致富手段。同时代的赫西俄德的理想是农业的自给自足,没有战争来破坏农民创造的产品,有土地才有保障。梭伦执政雅典时,进行了各项改革。雅典人出口物品,特别是橄榄油,来换取粮食,专业的农业得到了发展,自给自足的的旧理想开始瓦解。人们已普遍相信,良好的组织可以产生双倍的生产力,但同样认为行政当局才是有效配置资源和实现效率最大化的方式,而市场机制则不是。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贸易也起到一定作用,但市场的作用极其有限。金钱是亚里士多德的根本,但他仍相信商业活动的常规作用的局限性是非常显著的。通过交换获得财富,一方所得
必然是另一方所失。罗马帝国时代,虽然贸易得到许可,但和来自地产的财富比起来,从贸易获得的财富依然更有争议。尽管那时候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但商业活动依然发达而显著。
中世纪,人们对新的商业制度的发展给予了关注。早起的基督
教教会的《旧约》通篇写的是,增加个人财富总是和不诚实的商业活动以及剥削穷人相联系。北非的希波主教圣奥古斯丁认为贸易本身没有错,因为它可能使本来得不到物品的人得到需要的物品,因而有利于人类,可贸易也容易被误用。罪恶存在于贸易商身上,不在贸易本身。伊本?赫勒敦的作品显示,在十四世纪的伊斯兰世界里,贸易与科学共同繁荣。托马斯把商人放在与工匠平起平坐的位置,而在当时,工匠是深受欢迎的职业。当时,人们对货币、价格、商品价值等与贸易有关的元素进行了研究与谈论,分析了经济运行方式。
十六世纪,重商主义开始兴起。部分国家开始利用重商主义政策来实现一些目标:1.利用全国保护性的关税和国内自由贸易制度统一国家;2.通过发展经济,为国家提供充足的收入;3.通过鼓励贸易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实现高就业;4.利用贸易政策积累财富。这些政策都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罗杰?诺斯认为,任何有利于个人的贸易也有利于公众,因此管制贸易永远是有害的。同时期,贸易平衡、贸易差额论、贸易收支理论、利率与自由贸易等重要理论都得到发展。
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在一段时期是此起彼伏。十八世纪中期,
皮埃尔?德?布瓦吉贝尔在《法国详情》和以后二十年中的一系列其他出版物中,对路易十四的重商主义政策提出了批评。重农主义思想在1756年到1763年间得到发展。重农主义者认为贸易是重要的,因为贸易提供了维持生计的可靠手段,可农业仍是根
本大计。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才获得净收益,也就是获得超过生产必需成本的盈余。杜尔哥却认为政府应该给一切商业部门恢复自由——除去贸易壁垒,简化税收,给予每个人工作权。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都作了批评,他总结道,市场可以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样运作,甚至在人们无意为他人服务的情况下,也能促使他们生产其他社会成员需要的物品。这就是自利能够制造有利于社会的成果,即使人们并不相亲相爱,商业社会也能繁荣的原因所在。
随着贸易的扩大,自由贸易主义也得到了发展。亚当?斯密倡导他所谓的“天赋自由”制度,自由制度导致资源被转移到最需要的活动中。古典经济学家基本都是自由贸易主义者,他们指出保护主义为腐败提供了机会,使国内工业发生了有利于强势集团的扭曲。同时,亚当?斯密并未否定政府在贸易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十九世纪以后,人们更加深入而广泛地研究货币、利率、税收、经济周期等贸易元素,促进了贸易的飞速发展。如英国的杰文斯最富有创新的成就或许当属他的贸易周期研究,他利用统计级数确定了经济活动每10年有一次波动;凯恩斯利用数学方法
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所著《通论》像一把利刃刺向正统的“古典的”理论??
贸易仍在不断的发展中。贸易使人们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获益。我们也要积极地参与贸易,
改善贸易方式,提高贸易利益。
作文六:《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3000字
宏观经济学 MICHAEL PARKIN 第一章 什么是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人与企业做出的选择, 这些选择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对作出这些选择 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研究国家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运 行。 产品和服务(goods and services)是人们认为有价值并为满 足人们的需要而生产出来的所有东西 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分为四类:土地 动 和建筑物 劳 资本 (是指用来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工具、设备、机器 注意:金融资本不是生产性的,其不属于资本) 企业 家才能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我们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最 有价值的其他事情(它是无处不在,一种比率,同时是递增的) 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增加一个单位的该种产品或服务 所带来的收益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增加一个单位的该种产品的机会成 本。 第1页
宏观经济学 MICHAEL PARKIN 第二章 经济问题 生产可能性边界 (Pp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 ) 当 所有资源都用到其极限时可能达到生产水平与不能达到的 生产水平之间的分界限。 如果一个人可以以低于其他任何人的机会完成某项活动, 那么她在这种活动中就具有比较优势(parative advantage) 比较优势 干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是指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时间点, 现有的资源和技术决定了个人和国家具有的比较优势,如 果只是重复的生产某一特定的产品和服务,人们在该项活 动中变动更具有生产力。 动态比较优势 (dynamic parative advantage)是指由于一个 人获国家在某个领域的专业化分工, 并由于干中学的作用, 成为具有最小机会成本比较优势的生产者。 企业(firm)是指一个利用生产要素并组织这些要素来进行 生产和销售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单元。 市场(market)是指任何一种能是买卖双方获取信息并相互 交易的安排。 产权(property rights)是指人们对支配的有价值的所有东西的 第2页
宏观经济学 MICHAEL PARKIN 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的社会安排。 货币(money)是指作为一般支付手段的任何产品或符号。 第三章 需求与供给 (petitive market) 一个有许多买方和许多卖方, 竞争性市场 并且没有一个买方或卖方能够影响价格的市场。 相对价格(relative price)是一个价格与另一种价格的比率。 : 需求定律(law of demand)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产品的价格越高,需求量 。相反一种产品的价格越低,需 越小(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求量越大。 (demand) 是指一种产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全部关系。 需求 替代品(substitute plement) 互补品(plement) 一种产品或服务的供给量 供给量 (quantity supplied) 是生产者在某一 既定时期内,在某种价格水平上计划出售的数量。 供给定律: 供给定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产品的价格越高,供给量 就越多;一种产品的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少。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是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价格。 第3页
宏观经济学 MICHAEL PARKIN 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是在均衡价格时交易的数量。 p 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 P=a-b*QD P=c+dQs 供曲 需曲 Qd/Qs 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market balance) ) Q*= a ?c b+d p*=a-b( a ?c ad + bc )= b+d b+d 第四章 宏观经济学概览 经济增长 ( economic growth ) 是经济的生产可能性的扩张, 可用图表示为生产可能性边界(ppf)的向右移动。 衰退(recession)通常被定义为这样一个时期:连续两个季 度实际 GDP 的下降,或者出现负增长。 扩张(expansion)就是实际 GDP 增长的时期。 卢卡斯楔形 随着人均 GDP 增长率的下降所形成的累计产 出的损失。 (out put 奥肯缺口 实际 GDP 减去潜在 GDP 就是产出缺口 gap)当这个产出缺口是负值是就叫奥肯缺口。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就是失业人口数占全体就业和正 第4页
宏观经济学 MICHAEL PARKIN 在寻找工作人口数的百分比。 ,常用衡量价格水平的指标是消费 价格水平(price level) 价格水平 者价格指数 CPI。 我们 用价格水平 的每年 变动百分 比来衡量 通货 膨胀率 (inflation rate) 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是指一个月通货膨胀率超 恶性通货膨胀 过了%50 第五章 GDP 和经济增长的测量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生产 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或服务( 最终产品或服务(final good) 是指在某一定时期最终 ) 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其中中间产品如汽车轮胎 电脑芯 片,金融债券股票,二手货都不属于 GDP 范围之内) 中间产品或服务( 中间产品或服务 ( intermediate good)是由某企业生产, ) 被另一企业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并且被用作最终产品或服务 的组成部分的产品或服务 第5页
宏观经济学 MICHAEL PARKIN Y=C 消费支出+I 投资+G 政府支出+X 出口额-M 进口额 Y 表示获得家庭从企业得到收入 consumption C 表示消费支出 G表
expenditure I 表示投资 investment expenditure 示 政 府 支 出 government M 表示进口额 税收 net taxes X 表示出口额 T 表示净 X-M 为净出口 net export S 表示储蓄 Y=C 消费支出+S 储蓄+T 净税收 GDP 等于支出等于收入: 等于支出等于收入: 支出等于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通过两种方式 测量:为购买产品和服务而支付的总支出,或者销售产品 和服务的总收入 C 消费+S 储蓄+T 净税收=Y=C 消费支出+I 投资+G 政府支出+X 出口 额 -M 进口额 I=S+(T-G)+(M-X) ( ( M-X 表示从世界 变形得 其中 T-G 表示政府预算盈余也表示政府储蓄 其他国家的借款 价格的平均水平被称为价格水平 price 衡量价格水平的方法之一是 GDP level 平减指数( 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 GDP 平减指数 (名义 GDP?实际 GDP)*100 平减指数=( ? 第6页
宏观经济学 MICHAEL PARKIN 名义( 指的是:特定时期内以当期价格 名义
(normal gdp)GDP 指的是 ) 衡量的最终产品
作文七:《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3500字
读 书 笔 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
2007-11-20 22:57
前言
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我就拜读了曼昆的这本著作《经济学原理》,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当时我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这本书看完了,里面的内容简单易懂,对一位初次接触经济学的学生来说,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当时我买的是这本书的第四版,在当时也是最新的中文版,刚出来不久.单是那本书的封面就足够吸引人了,里面的内容更是让人受益菲浅.
在这本著作的开端,N.格里高利.曼昆教授就给出了作为一个21世纪初的学生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
一、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二、它将使你更清明地参与经济。
三、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作为一名财经院校的学生就要对国内和国外的市场有所了解,而学习经济学的理论知识便是帮你更好地去了解国内外市场的第一步。
这本著作共13篇36章,基本上从各个方面介绍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以经济学的十大原理贯穿全书。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2
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原理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原理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原理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市场如何运行
1、在竞争市场中,供应和需求共同作用,影响最终的市场结果 此时,调节供应和需求平衡的是价格
供应和需求平衡时,获得最大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2、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它的边际收益等于市场价格。在长期均衡中,市场 价 格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
3、在垄断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制订者。它的物品价格大于边际收益。所以它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使整个社会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下降。 4、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中,其产量大于垄断的结果,小于自由竞争的结果。由于囚犯两难处境的原因,寡头即使在合作符合共同利益时也无法维持合作。所以,
随着寡头市场的企业数量增多,产量和价格也越接近竞争市场的结果。
市场与福利
1、税收是建立文明社会的代价
税收由买卖双方共同承担。卖者以低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出售物品,买者以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购买物品。中间的差价由政府获得。
买卖双方较缺少弹性的一方,将承担更多的税收压力。
税收使整个社会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减少。
2、由于比较优势的存在,自由贸易使得每个国家专注于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生产,从而使参与贸易的每个国家受益。
、通过比较没有国际贸易时的国内价格和世界价格,可以确定自由贸易的影响。3
国内价格低表明,该国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将成为出口者。国内价格高表明,世界其它国家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比较优势,而且该国将成为进口者。
4、有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保护工作岗位、保卫国家安全、帮助幼稚产业、防止不公平竞争以及对外国的贸易限制做出反应。
5、共有物品是那些没有排他性但有竞争性的资源
政府的一个职责就是防止共有物品被滥用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1、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
2、企业的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在企业改变产量时不变的成本。可变成本是在企业改变产量时改变的成本。
3、博弈论与合作经济学。
囚徒困境表明,利己使人们人们即使在合作符合他们共同利益时也无法维持合作。囚徒困境的逻辑适用于许多情况,包括军备竞赛、公有资源问题和寡头。
劳动市场经济学
1、经济的收入是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分配的。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土地和资本。
2、收入分配数据表明了我们社会中存在的巨大不平等。最富的1/5家庭的收入是最穷的1/5家庭的收入的十倍左右。
3、有许多旨在帮助穷人的不同政策:最低工资法、福利、负所得税以及实物转移支付。虽然这些政策都帮助了一些家庭脱贫,但它们也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由于经济资助随着收入增加而减少,所以,穷人往往面临很高的有效边际税率。这种高有效税率不鼓励贫困家庭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
深入研究的论题
1、消费者预算约束线表示在其收入与物品价格为既定时,他可以购买的不同物品的可能组合。预算约束线的这些物品的相对价格。
2、消费者通过选择既在预算约束线上又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来实现最优化。在这一点上,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
3、在许多经济交易中,信息是不对称的。私人市场有时用发信号和筛选来应对不对称信息。
4、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决策比传统经济理论所假设的要复杂。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1、国民生产总值和消费者物价指数
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消费包括家庭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购买住房;投资包括新设备和新厂房的购买,也包括居民住房购买。我们通常讨论的都是实际GDP
CPI表示相对于基年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CPI一般不包括住房购买价格,但包括住房使用费用。该指数用于衡量经济的物价总水平。其变动的百分比率衡量通货膨胀率。
、对于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国民储蓄等于投资 2
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
国民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加公共储蓄。
政府财政赤字减少公共储蓄,降低了投资的数量。最终会影响生产率和GDP的增长
长期中的真实经济
1、通常多数成为失业者的人在短期内能够找到工作。然而,在任何一个时间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是由于少数人长期是失业者
2、一个经济的生活水平取决于该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生产率又取决于工人所得到的物质资本量、人力资本量、自然资源量和技术知识。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1、货币这个词指人们经常用来购买物品与劳务的资产。
2、货币有三种职能:作为交换媒介,它提供用于进行交易的东西;作为计价单位,它提供记录价格和其他经济价值的手段;作为价值储藏,它提供把购买力从现在转移到未来的方式。
3、通货膨胀
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引起物价水平上升。长期的货币供给量增长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政府对所有货币持有者征收的税收。当政府主要靠这种方式支出货款时,引起超速通货膨胀。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 、净出口与国外净投资
一个经济体的净出口必然等于国外净投资
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的国民储蓄等于国内投资加国外净资产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任何一个单位的某国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购买等量的物品。固名义汇率应该反应两国的物价水平。较高通货膨胀的国家,其货币应该贬值
2、需要分析两个市场——可贷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
在可贷资金市场,利率调整使供给(国民储蓄)与需求(国内投资和国外净投资)
平衡
在外汇市场,实际汇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国外净投资)和货币需求(净出口)平衡
国外净投资是联系这两个市场的纽带
减少国民储蓄的政策(例如财政赤字),减少了可贷资金,提高了利率,减少了国外净投资。从而提高了汇率。进而减少了出口;
限制性贸易措施,刺激了净出口,从而提高了外汇汇率,进而又遏制了净出口。固这种政策不一定会奏效。 投资者撤离资金时,增加了可贷资金市场的需求,提高了实际利率。增加了国外净投资,引起汇率下降,从而导致当地货币的通货贬值
短期经济波动
、求与总供给模型被用来分析短期的经济波动。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向1
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现了物价水平与需求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长期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2、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这种影响取决于时间长短。在长期中,产量只由要素供给和技术决定。
、普斯曲线说明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负关系。但这种负关系只在短期内有意3
义。长期的菲力普斯曲线是自然失业率处的一条垂线
最后的思考
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
1、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
2、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
3、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
4、 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
5、 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
作文八:《经济学读书笔记》4500字
第一 问章题
一、中心点 论
书本中心的点论有效率的经是组济是织经增长的济键;一关个有效率经的组织在西济的发欧正展西是方兴起的原因在。所效率有经济组的织能够个人使的 经济努力私的收人益接率社会近益收率,从而提最有供的效激。励市场制能机发够配置挥源资作用的关键还参与是场的市行为人得了激励,从到而实现资的最优 源置配提,经济效高率。
、经二济增长标指
本书 中将人收均入长的期增长作经济为增的长外在指。标正的真经济增意长味着会社收入总然必比人口长增得更快。另一面,方停状态则滞致人均导收 入非的持的续长增虽然,均收平入在间时相当的周期中长能可升有降有。人收入均的持久长增一方面,自于人来要均数量的素加,再有增就制度和是技创术所导新 致要的利用素效的提高率
。 三 、有理论现回顾
原 的先济经长理论强调增了技变革、人术力资本资投市、信场息成本降等因下对素经济长的增促作用。上述原进(因创、新规经模济教、育资、本积 等累)并是不经增济长的因原;们它乃是长。增新和创力人资投资本取都决其个于收人是否益够超能必须投过的入本成当,人在这个方些面的投收益入别人被享时个分人 就没进行有佳最投量的入励激,从导致而社会的创新人和资本力投资不。足有所权确的和保立正护最是大限内化度新创外的收部,从益而创对行为新提供有效的最激励 另外,有效。的度制也降是低场交市费用易重要的素,因由可此见度因素制是高于述三种上响影济经长因增的素种一本根性定决因素 。
、无效制四度在存原的因
既有然效制度的安排如重此要我,们想知道史历上所有为权么不曾什进到使个演收益与人会收益相等的社地步。原有二因(1):能可乏技缺阻术止 “搭车白或”强迫第方承三他担交易成对本份的额。了为决解这一技术障,保密碍、酬、报奖、版金和权利法在不专同的代被发明出来;时但使局外不得人受益的 术直到今技仍天—是代直很价高不和完善。的2()任何对体团和个人来说,创造实和施所有的权用可能超过费益收德姆塞茨。北美印对安人土地所有第确权的研立究是 一个好很的子例。当地价值较土低时的候,创造实和土施地所有的权本超过成了收益。随着北美易贸的发,毛展皮格价幅大涨上,从而提高土了上地捕的猎益收 ,潜在的益利超过实了所施有权的成本,地所有土得以确立。权另还有外海上易中贿赂贸海的盗子。例3()府承政对所有担的权保护实施具有和规经模,济因为为它此付 出成本的低私人于自愿团所体付的成
本。不过,政府的财政要可能求导致对些某不是进促增而是长碍阻长增所有权的保护;的因此我不能担们一保会定出现产生 的性制度排安
。五、小结
如果 品产长比增口人长增快,会则出经济增现。长人的在行方为的式述描假性为设既定情的下况如果,有所使从事权社会生性活动产为成算合,的会便 现经出增济长这。所种权的创有立、定规实和是施有代的价在,定一程上受技度术和织状况组的响影当私。收益人的潜增在长过交超费用易时,便为会立这建种有所权 进行种种尝试导。制致创度这新一西社会方起兴因原主要的参数动乃变是人增长。口
第章二 述概
中 纪世期的庄园初是个个一孤立小的落村,自自足,给我自御防。社会当稳定,时个在土人上地产出的多于其费消人口,有加的增势趋。随人口的着 加增,动的边际劳产出断不降下从,而导致劳动和土力相地价对的变格,化土地对于相动劳更昂贵力了对单。家个庭说,来于增加人由数量口的人私本成要低于会成 社本,而从使们他为认增加子的数量是孩有的,导利致人数口的量进步一加,增加也了相对剧格价变的趋势化由于。庄传园习惯法统限制的缔和新结约契高额的成, 本主领和农奴关农产品于分的配议短协内不会变化期但,领是主可通以征过遗产税收、婚税或者通嫁过获磨取、烘房等炉资本垄断的利润来间调整接品产分。
配 另一方面, 人的增加口导致向缘边地殖民区、垦开地和荒更约的利集现用土有地。由此致了导原庄园区地边与缘区不同的人口密度和劳动生地产率, 时同地各的资禀源差赋也扩大了异这些,外生比较优势件的条现出加了不同增地区商品间交换收益。另的一方,由于面园间庄原的大有荒片由于地庄扩园而被填张充, 盗强土、匪暴徒等藏的之身大地大小缩了降低了,距离长品商交的风险。外生易比较势优的提高交易和本的成下催降了地生间的贸区易随着,贸的发易展,分工和专 化业断加不深提高,农业了的产生率
。
市场的出现货和经币济发展使的变现实改中建契约封的在收益潜增了,加就是也说高了现存提园契庄协定的约施实成,最本导致终了新的制安度的出 排现新的。度安排主制要现为表封的庄建中领主与农园奴间劳务的契租约形逐式渐变为转地与雇主农者佃或之间的农租、地资契工形约式。事军机构的持制维也度生发了 改变,的骑旧制士和度战急时的招农奴队都军经已不适在现应实的外部环境大领。以往乐意要臣主属年每服役四军十,现天他们更在意收愿货取报酬,币以雇佣 便支一业专队军维持或支常备
一
军。土地价值的高也增加了更提加有地专利用地土收的益从,导致一些有利于而地专土有保护权的度制协定
。 到十七 纪世新大陆向移的民市场和规模扩大所带的来产生率提都高农业对酬递减有报所和。十六缓纪同样是商世扩业的时张代商业的发,展催生了系一 列付资应筹集和金险的风制安度排,最型的典子例属资本当市的建场,立从导致资而价本即格率利的下,降利资用本的成本下降了,进一导步在工农致部门资本投业入 量增加,的从提而了高产率生另。个一要变动是重场市经扩济大起引发展的民族国中的家式。军形事术技的发展贸易范围的和扩使最大效的有事政军单治位的适 最模扩大,规世纪中分的散各个小公国逐整合为一渐个同共、体一个家。国此在程中过,新兴的商阶人逐步掌握了层家国权。政些这国首脑家了得到税为鼓收扩大励 贸易并提供护。政府保造和创实施有权所的模经规济降也了保低所护有权的成本,为种高各效制度安排的的施实演和创造进外了部环境荷。的兰人寡商制和头国英对王权 限的制治结政造构了就一适宜种所权演进的有境,环而较早实从现了经增长。济
第三 到章 中世纪五盛世经济的形和制势度排 安
一、心的转中移及其解释
在中世纪 世这—重盛的历要史时(代元一公OOO年至三—OO),年方社西会发中心展一永劳逸从古地典的中地地区转海移到欧平原北为什。北欧么 在中世纪世能发展盛具有持成久的势? 优雷皮指出内欧北兴的来自起对外刺部的激直接应—反其—居对民地与中以外地海区贸的所提易的利供机益的反应。马克思会主的义观认为技点变术革打破平衡了、派生 出其它的量力。行流观点的周把性的期经增长归因济于新明发新制和的度积累作用,这些新发明和新制性度更多使畜力的水力、风和力得利用,到使投入合更加组有 效。区迅速发展的地原被因认为农是业生产率的改进而不是地中海业商长增带来外的刺部。 激
二 农、奴制度封建制与
度
欧洲 中纪基世是本园庄农制奴制度结果,农的奴忍受他不能改变的地位要但农;奴度却得到制了效率,需要多少实施和不督,监因为农奴领主为服一 数定的量役来劳成完自自给足的庄园经的各种活济,动而为交换他作以可利用余其的时间自为生己。产确农实奴领在主土上地劳时作不想尽,这种责况至情部分少受 着园习俗的制庄,约习或俗或明地在暗契协约中议规了定小每有时一定产出的额违,课者以金。罚土地按照庄园共同体要就何时犁地、种和收栽作获出的决来定协耕作 耘,即公耕。庄制由园个或不止一个一
村庄构,首成为领园主即庄土领,他看作被是园里所有庄人的官法保护、者和领,袖负保有村庄卫执和习行法惯之。责中纪 初期世庄,园之间没或很有有社少经济联会系
。
在 某种程度封建制度上以可解被为释一种公以或开隐蔽契的为基础约社的协定会封建。度是与制地土利权结紧密构关的。相君在主农与奴间之三有承类 人租主:承要租人次、承人和中间租承人租土。转授地有种不同的地产持四类型有以服:役军条为件租佃,只交租的不但服军的役租佃军,事警卫员人租佃的和职神 人的租员佃第五。种佃租(大多数居以民这种方占有他们的土地)式是自由的,称不奴农租佃。土地最的终须必足实际满有拥土的领地主的租佃务义,必须满足也 占劳有役的领的主佃租务义此。罗时马国时帝期立的建要政治制度主早已消失,而之以代建封制。度
三制度安排的、内原在因
在 当时的会社制条度下件领,与主农奴间有之四种以可采的制度形式取,实物即固地租定实、物定固工、实物资产分出和成换交劳务约。契实固物地定租协议下, 农民承担全要部风险的和管理用,费实物固工定资件条下,领主要担承部的风全和管险费理用这无疑都,不是有最率效的这,种协定都两无法对应发的 天突灾人。祸
实 产物出成和交分换务契约都可以看劳是一种分作成,传统理制论为认成分制是没效率有的原,在于因动劳者投的入所得一部分被有领分主享从,导 致而土地的上劳投入动不足但,是生在产方式比较始原情况下的,对相备完契的能够约规避这一会机义行为主。那么实物分与成务交换劳究孰竟优孰劣?劳呢交务契换约的有效之处在于 下以三面方。1在、定一度上减少农奴程的会主义行为。机在务交劳契约换下劳,动在自己者的土地上动时是全劳心入的投这,减少就了存机在会 义主为的行土地量。数、2降低了监费督。用领在的土主地农与奴土地的质量相不大的情差形下农,在奴领土主地的机会主义行为上必然致两地导产的巨大差出, 从异为领而主所别。识、3降低了判谈用费。着人口变动随,劳和动土的地相对格价直一发生化变,在实物分成契下,约领主农奴始和要就终实物租的率、比产种品 类、质等量行谈判进,判费用高谈昂 。
外,劳另交换务约契在中世的广泛纪用应有还度制迁变过中程路径赖依缘的故。当人口量数相还对较少时的,候地土身本经济价值不,高地的土有利效 用求要用“”犁重耕作。农民个人来份额的初取决最于对他组所犁作的贡,献在状地条上标,即在出一里天用犁敞地在能上耕出土地的。这数些状条
地逐渐被作当传统 或习惯的的民权农而得到利承认其家,庭有享有权块那一地的年产品。
当时有在的产品市场和要限素市场的况下情,格机价制远有没成,形农奴制劳务交的契约换式不形能说不是一种最效的有组安织了排封。建度则节省制 了谈判费用足,以消这抵分散的政治制度所需种的高昂要的实费施。用封建度制本就是来一不稳种定的度制,度的实施费制本来就用便是证高明只要封。建社会质实 仍然是非市场上济经,这种治政经的济型形典式便一会有效直地运行。当适合封建既度制适合又庄制园度的外部环发生境化变时实施,两种这度的制成本升上了, 换话说,变革句这制度的种在潜收益高了提,两这种度制的性便会发质重生的改大。 变
常通口人长增导致市场模扩大的规增益并足不以消土地边际抵收递益的效应减从而,致导下阶段一规大的战争模饥、荒和瘟疫使人,口量大幅数降, 下土和劳动的地相对值完价同上一阶全颠倒了过来。劳段力动稀的改善缺了农民谈判的位地,他使的处们境变好从而经济增。进长入另了一个尔萨斯循马。环十六世纪 的农品产价上格涨和际工资的下降已实经是方面的第这三次重复十
。
作文九:《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13300字
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
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篇一: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魔鬼经济学》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史蒂芬?列维特所编写的一本从日常“细屑”的诸多事项以罕见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以经济学原理进行考察的经济学书籍,其中内容生动语言诙谐,为并不具有较多经济学知识的读者带来了一种阅读的享受。
在我对经济学有所了解之前,我想象中的经济学应该是枯燥无味、堆砌数字和符号、对于现实生活没有意义的(至少对我来说是的)。正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其实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还不如说是一种哲学,这个学科的价值能普遍存在于现在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每个经济实体、甚至于每个国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我认为经济学的价值对于我们这些非经济学家的普通人来讲有两个方面:
1. 我们可以直接应用现代经济学的成果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简单说就是帮我们获得更多的金钱,经济学最关键的领域是经济领域,比如:当铁矿石进口价格上升时,钢铁企业的股票走势是怎
样的,钢铁的下游企业股票走势怎样,;当利率上升时,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国家要做出这样的决策?这样的决策影响是什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应对,诸如此类。
2(经济学的方法论:书中涉及到的经济学方法论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石:以数据说话。书中分析问题都有数据和事实为基础,这也是经济学本身对经济学家最基本的要求。要养成凡事以数据作为分析问题和得出结论的基石。知易行难,比如现在生活中很多问题很难直接拿出数据分析,从而现在有些所谓的“传统智慧”(书中解释为:通常指哪些没有确凿的证据,但却因为人普遍使用,结果就为公众所接受为真理的说法)就非常值得质疑:“金钱并不能帮助人赢得选举”,“每天喝8杯水不能对健康有帮助”,“一根香烟折寿11分钟”,要是现实中的例子就太多了:随便翻出一个电视台就会发现大把的白痴广告:论据和结论完全没有关系,逻辑似是而非,仔细分析这些广告完全可以当成是笑话集锦来看。(这也侧面说明为什么看电视多的人智商都不高)。
第二个层次是甄别数据:每天我们面对的数据都是海量的,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么,我们怎样使用。这就涉及到书中的另一个层次的观点:专家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来为自己谋取利益。我们怎样甄别这些专家的数据和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书中也提出
了一种利器就是“动机分析”,书中认为:动机是现代社会的基石,理解动机或者是找出人们真正的动机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有些数据明显就是有问题的,比如前段时间的工资被增长的事件(那明显是统计局要和谐局面)。有些数据就不是那么容易发现,比如房地产中介提供的房屋成交参考价格。书中认为现代社会的专家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利,那么他们提供的数据和服务就难免带有利益的烙印,仔细进行动机分析,我们是能够甄别这些数据和信息。
第三个层次:基于正确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部分的内容是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书中提出了若干“非主流”命题:名字对孩子的未来有影响么,学校老师和相扑运动员有什么相似之处,父母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成功,作者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对这些有趣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这其中使用的方法和智慧真是让人拍案叫绝。我的建议是看到每一章的讨论命题后想想:如果我来研究这些课题,我会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怎样获得这些数据,怎样甄别数据,从哪里着手分析数据。
《魔鬼经济学》下面这些命题作者都用一些数据和方法进行了实证。
1、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好的结论就是不要完全相信那些专家的话,因为当你读足够多的专家的话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大部分观点是完全相反的。父母对孩子确实有影响,这种影响直接决定于做父母本身的人品问题,至于父母对孩子做
了什么则是次要的。
2、3K党的人和房地产经纪人一样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利益最大化。所谓专家经常滥用一些数据来恐吓大众以达到目的,其实我们大可以放心的对他们的研究数据进行怀疑。
3、毒贩的地位和收入都是极其低的,他们的危险也是很高的,但是因为在贫民窟里面贩毒并不被当成是一件可耻的事,加之生活贫困,和很多有明星梦的人去好莱坞,所以他们也希望自己有一天做到贩毒集团的高端,所以不愁没有人贩毒,所以贩毒的人待遇很差。
4、美国的犯罪率为什么在前几十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犯罪分子的
减少作者把这个归于“堕胎合法”案的通过。因为想堕胎的母亲大都是来自贫穷没有受到很好教育的未婚群体,如果他们将孩子生下来,对孩子的教育肯定不是很足,这就增加了潜在犯罪的数目,但是堕胎合法就降低了潜在的犯罪人数,这个影响当然是由在法案通过后的几年、十几年的数据得到的。
除此之外本书中还讨论了美国部分中学里教师的欺骗问题。由于学生得高分会为他们带来更多收入这样一种激励存在,一些教师倾向于以各种方式帮助学生作弊以取得较高的分数,这带来了教育质量的降低。作者将日本相扑运动员们为了取得更高的收入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放水的情况与此进行类比。然而我认为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相扑运动员们相当于进行了一种谈判
(似乎不是科斯谈判),这种谈判可使二者的总收益增加,而我认为这种总收益增加并不带来任何负外部性。因为就算有一个人故意放水,他们也会尽量将比赛比的逼真,因而不会影响观众们观看比赛所能得到的享受,因而他们的谈判是一种实现资源配置有效的方式。而美国的教师通过帮助学生们作弊虽然为自己获得更多收入,并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分数,但是这会导致学生的受教育程度降低,对社会有一种负外部性,并且社会成本较大,因而我认为这种协助作弊行为时不能容忍的,而相扑运动员的作为是可以接受的。
这本神奇的著作中甚至还涉及到了为何毒品贩子喜欢与母亲住在一起。我在这个问题上对作者的分析持认同态度,而这一点又令我想起曾经一位英国某银行职员找出恐怖分子的方法:他通过分析恐怖
分子(尤其是伊斯兰教恐怖分子)所通常具有的特征而从诸多银行客户中筛选出较小部分人数,而其中果然被调查出有极高的恐怖分子出现率。
如何消除犯罪一直是一个长久以来困扰许多执政者的问题,增加警力的成本总是不低,而最终收效又常常并不明显,因而高科技设备已成为一种崛起的考虑。本书中作者提出的政府允许堕胎使得犯罪分子数目减少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这种方法恐怕只能在犯罪极为严重的带有“遗传性问题”的地区进行应用,而可能在一些犯罪率处于中等水平的地区并不很大收效。
客观来看《魔鬼经济学》。它的高评价的来源在于——“它以另类眼光看问题揭露表象下真实作者为2003年美国克拉克奖获得者被誉为当今美国40岁以下最负盛名经济学家虽为经济学却无公式虽为经济学却不谈经济当认真读完这些故事时便有醍醐罐顶感觉”书中关于老师和相朴作弊动机关于毒犯世界揭秘关于父母给孩子取名背后意义甚至是关于堕胎和犯罪之间关系等等问题作者列维特一一揭秘而且令人一看就懂他利用经济学常用一些研究方法将社会学里看起来毫无关联事物联系起来做比较和关联借此讨论“人”行为和动机而他所研讨一些主题所具备跨度也令人觉得匪夷所思并且随之浮想联翩这就如同博士生在写一篇小学作业一样信手拈来例子更是令我折服书中“人们总会不自觉地选择在付出较少代价以取得更多利益”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这句话轻易解释出为何现在吃肉是那么不新鲜充满激素为到处充斥着打假为会被不公平对待这也能用来解释为近年
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篇二:《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揭开真实世界的伪装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当我看完了一下出版编辑们对此书的推荐语时,我想我是选对了书。同时也非常同意这些编辑们对这位拥有美国史上最有趣头脑的伟人所写的这本经济学书籍的评价。《克科斯评论》说:“本书让你从一种最为有趣的角度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在本书中,列维特和都伯纳取材日常生活,以经济学
的方式来探索日常事物背后的世界:念书给婴儿听会不会使他日后成为一个好学生,游泳池比枪支还危险,贩毒集团的结构其实和麦当劳的组织很像,而且基层员工和小弟都没赚头,钱都进了总裁和大哥的口袋;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对孩子影响不大等。
《魔鬼经济学》中确立了一个有悖于传统智慧的观点: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著名的书评人兰兹〃伯格把《魔鬼经济学》比喻成一部侦探小说,说自己在阅读读书的过程中一直都“屏住呼吸”,生怕一呼一吸之间,吹跑书中的那股灵气。在他看来,《魔鬼经济学》的每一个章节都包含了一本一流侦探小说的所有元素。只不过列维特所要侦破的最终目标不是“找到凶手”,而是“揭开真实世界的伪装”。《魔鬼经济学》书中的几乎每一个字都是对传统智慧的颠覆,他的许多发现被认为是惊世骇俗的,有些甚至会为他引来杀身之祸。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本会让人眼界一新的书。
本书主要探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五个问题:(1)欺骗;(2)掌握信息力量的可怕;(3)比如贩毒之类高风险的职业吸引人的原因;(4)后天教育和先天遗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同作用;(5)名字的演变。
列维特在这五个方面列出与传统智慧不一致的结论却能让人觉得可信的原因在于其用大量的调查数据说话,通过对这写数据进行分析,作者发现,如果一项政策能够很好的激发人们的经济动
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便能够很好的抑止人们进行欺骗,在这种情况下,人民要表现的比想象中的诚实。另外列维特还给我们描述了3K党和房地产商之间的共同点都在于其掌握了一班人所不容易掌握的信息,从而使得人人惧怕3K党,普通人被房地产商忽悠;因此诸位要买房子的同志们大家应该联合起来,打破房地产商所拥有的信息优势,这样才能(出自:WwW.HNNscy.Com 博 文学习 网: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在与其打交道的过程中占据优势,这个和买卖东西时候讨价还价是一个道理,得让他们觉得你是内行才好,当然这点得需要大多数同志的一致努力,一个人努力没啥用,毕竟卖方市场啊。同样通过数据发现,普通的贩毒分子拿到到的收入根本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高,至少和自己所要承担的风险想必是如此,可为什么那么多人同志还热衷此道,原因就在于尽管普通贩毒分子待遇不是那么好,但一旦混到了小头目,那可就不一样,白花花的银子啊,而且还不用自己去冒生命危险,因此人人都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到那种程度,可惜大多数人永远也到不了,这就是诱惑的力量。非法传销和此类似。孩子的成长则对每个人父母来说,非常重要,可惜列维特通过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告诉我们,孩子的成功与否,孩子的聪明程度和父母正相关,而且后天培养的效果及其有限。下面就把书中的例子给列举出来。
本书中的第三章: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
本章探讨传统智慧是如何被捏造的。为什么专家们经常虚报统计数据,——因为记者需要它他们来制造新闻,制造传统智慧。
每年在游泳池溺死的孩子比受到枪击的孩子多很多倍,然而枪击事件会大肆报道,而溺死由于太平常而不被报道,所以,其实,你家后院的游泳池比你抽屉里的手枪要危险数十倍;每年出车
祸死亡的人数比飞机事故死亡人数多很多倍,但飞机事故会被大肆报道,人们也觉得飞机更危险,因为他们能控制汽车而不能控制飞机;然而事实是,我们在汽车里呆的时间同样会比在飞机里呆的时间长很多,因此计算出事故的概率,飞机和汽车实际上是相当的。为什么妓女的收入比建筑师高,薪资水平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职位的竞争者的多少;技能高低;舒服程度;工作本身要求从业人员的付出水平。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难道他们没有像传统智慧所说的那样,拥有巨大财富吗,显然由于他们的职业与影视圈有着共同之处:出人头地的概率低,但回报高;竞争者多;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注定贫穷。
另外第五章中:怎样才能成为完美的父母。
大量的实验告诉我们,先天的基因因素对后来的影响是50%。那么非先天的50%影响是来自父母的教育,还是小伙伴,答案是小伙伴及其他外界环境。使用回归方法研究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得到如下结果:8个跟学生分数高度相关的因素:1、学生的父母受过良好教。2、学生的父母有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3、学生的母亲是在30岁或之后生下第一个孩子的。4、学生出生时体重较轻---消极影响。5、学生的父母在家说英语。6、学生是领养的——消极影响7、学生的父母参加PTA 。8、学生家里有很多藏书。
8个跟学生分数没有任何关系的因素。
1、学生的家庭很和谐。2、学生的父母搬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社区。3、学生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到上幼儿园之间的时间没有工作。4、学生的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5、学生经常被打屁股。6、学生参加了儿童发展起步计划。7、学生经常看电视。8、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前面的8个因素实际上表明了父母本身的点;后面8个因素是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显然,我们对于那些所谓的家庭教育技巧过于高估了。
但这并不是说父母并不重要。毫无疑问,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是,大多数父母都是在孩子出生之后开始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的,这时已经为时过晚了。如果父母聪明、勤奋、受过良好教育、有着不错的收入、能组织良好家庭的话,他们的孩子也很可能会取得成功。但父母对孩子做些什么其实没那么重要,承认经常打孩子屁股的家长有可能是相对诚实开放的家长;关键是父母本身具有怎样的特点,他们是怎样的人。从这个角度说,今天的许多父母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政治家们一样,他们之所以会拼命地募集选举资金,是因为他们相信金钱可以帮助他们赢得选举,可事实上,真正能够帮助他们赢得选举的是他们本身的特质,如果选民们不喜欢一个人,无论他投入了多少资金都无济于事。
关于领养的研究同样证实了这个问题:被领养的孩子的父母通常比较贫穷、能力有限,因此即使领养父母很成功,很聪明,很
注重教育,被领养的孩子往往成绩一般偏下。但是,当那些被领养的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们的命运似乎不像他们的智商所注定的那样。与没有被领养的孩子相比,被领养的孩子更可能考上大学,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建立良好的家庭。所以结论是,真正改变这些孩子命运的,正是那些领养他们的父母。
正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其实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还不如说是一种哲学,这个学科的价值能普遍存在于现在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每个经济实体、甚至于每个国家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经济学的价值对于我们这些非经济学家的普通人来讲有两个方面:
1、我们可以直接应用现代经济学的成果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简单说就是帮我们获得更多的金钱,经济学最关键的领域是经济领域,比如:当铁矿石进口价
格上升时,钢铁企业的股票走势是怎样的,钢铁的下游企业股票走势怎样,当利率上升时,我们要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国家要做出这样的决策?这样的决策影响是什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当出口市场受挫时,我们为什么要促进消费,为了促进消费国家有什么手段?
具体发展什么行业,发展什么区域,怎样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经济学的方法论:书中涉及到的经济学方法论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层次是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石;第二个层次是甄别数据;第
三个层次:基于正确的数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魔鬼经济学》一书可以开发你对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得到再认识,也会启发你一些思考,而且会让你感受到这种思考的快乐,能达到这点的,我想我非常认同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魔鬼经济学读书笔记篇三:超爆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超爆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很早以前,就在亚马逊和当当网的畅销书排行榜上看到了魔鬼经济学一书,但一直没有时间认真品读.真正空闲下来之后,魔鬼经济学的续篇超爆魔鬼经济学却在不经意间深深的吸引了我.的确,仅凭这是比尔-盖茨新建的个人网站上重点推荐阅读的唯一一本书,也足以说明这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迫不及待的读完全书之后,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我对全书的感受:构思新颖,妙趣横生.可谓处处闪现着智慧的光芒.作为一个刚刚接触经济学两年时间左右的大学生, 超爆魔鬼经济学对我的思维方式的冲击是颠覆性的.完全改变了自己以往所认识的经济学,体会到了经济学除了貌似高深的理论和复杂的数学推导之外,竟然可以如此的精彩,竟然和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息息相关.它不仅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思维中的很多缺陷,同时也让我知道了独立思考和用打破常规思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一.首先介绍一下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全书可分为序言和五个章节:
(1)在序言中,作者主要提到了以下几个话题:
话题一:酒后步行比酒后驾车危险。
话题二:电视提高了印度女性的人权平等意识。
话题三:从环境污染和危险性上看,马车的危害大大超过汽车。
话题四:鲨鱼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致命。
序言以看似简单的四个问题的提出及回答,奠定了全书的写作模式.即在每章开篇时提出一个令人震惊或古怪的论断,乍看之下,似乎有违情理.随后,随着文章内容的展开,作者就会给读者提供很多基础统计数据,使得作者先前提出的论断显得合情合理.
通过四个问题,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不要完全相信一直在培养你常识的媒体;
二、在大部分问题上,统计学的数字并不能说明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主观臆断往往是不准确的,尤其是当你试图比较两种因时间或空间的原因而无法同时存在的事物时;四、要学会发现事物的相互联系(印度妇女通过电视接触到了国外的自由思想)。
(2)第一章:这一章的题目很长,而且还颇具吸引力:“遏制气候变暖:火山爆发,用烟囱捅破天,还是架一根18英里长的管子,”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本章讨论的问题和作者将要提出的超出常规的解决方法了.首先,认识了一个很牛的人--内森梅尔沃德.这个孩子被火山和地壳的各种神奇现象点燃后,14岁高中毕业,经过一阵子学习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深造,23岁时拿了一个学士学位和两个硕士学位,之后又晃悠到剑桥去从事量子力学研究。在普林
斯顿读研究生时,圣海伦火山(位于华盛顿附近)爆发了,由于威力巨大,使得3000英里外的他的大学宿舍窗子上都有火山灰,于是这个家伙开始迷恋上了地球工程学,并从此在心中埋下了要玩转地球的种子。之后,虽然他很长一段时间在微软当CEO,不过等到赚够了钱以后(上了《福布斯》富豪榜),他终于退出微软,自己捣鼓起自己儿时的梦想来。
于是,我了解到一个公司:由Nathan Myhrvold创办的名叫“高智发明”的公司。这个公司很牛,不仅是因为有一个牛老板,而且其成员个个是异想天开又
富于实践精神的。激光射蚊子、温控海洋阻止飓风形成、送人造卫星上天以及帮国家搞国防都不在话下。现在,这么个很牛的公司盯上了二十一世纪最牛的环境问题——气候变暖上。于是,才有了本章后面那些奇思妙想。
第一章起始,作者并未开门见山,而是爆料:20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关心的反而是全球变冷问题。从这一信息入手,文章逐渐过渡到正轨。作者此时引用了一个经济学用语:外部效应(通过汽车防盗装置来解释)。原来,全球变暖的主因正是人们现代化生活中无意识产生的各种负外部效应所致:使用空调导致发电,发电需要燃煤导致温室气体增多;或是吃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肉导致该类动物被农场大规模放养,而其排泄物含有远大于汽车排放的温室气体??从这些并非危言耸听的例子出发,作者回顾了一下至今为止人们采取的或常识中应该要采取的,控制气候变暖的措
施:少吃牛羊肉,每周拿一天时间不吃汉堡,使用太阳能发电,推动限时禁车法律发展,少开空调,通过高额税费来抑制消费和提供补偿(将征税所得在因环境变化而利益受损害的人们中间分配),以及杜绝碳排放??但是,这些措施真如人们认为的那样“有效”吗,前面出现的那个Nathan Myhrvold以及他的那帮子天才团队成员发现:一、地球是个球,所以即使一个国家完全没有碳排放,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它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影响;二、已经意识到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要求时底气不足;
三、太阳能电池吸收的太阳能只有12%能顺利转换成电能,其它部分则再次以热能形式辐射,太阳能电池实际上加剧了全球变暖;四、二氧化碳并非主要的温室气体,水蒸气才是~五、想用征税来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外部效应何其困难~;
六、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天天吃袋鼠肉,当然,也有科学家在试着把袋鼠体内的消化细菌移植到牛胃里??总之,高智公司的天才们认为:现在的环保工作太小、太迟,而且太乐观了,而且光靠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更糟的一点是:经济学家们关心的并非改善环境的方法,而是怎样用最少的成本赢得最好的未来。如果没有把握,人们一般都不愿为了应对未来问题而花费大量的钱财,尤其当这种未来问题发生的概率如此之低时。我们也可以静观其变。
面对这样的情形,最优的解法似乎是:找出一种既廉价又有效
的方法来解决全球变暖。作者的伏笔没有白埋,Myhrvold还真就从火山喷发里得到了启示:剧烈的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这些气体并非如同普通烟囱排放般只达到对流层,而是被高高冲到了同温层。在那里,二氧化硫如同一块裹住地表的毯子,有效防止阳关到达地面,从而降低了地球的温度。为了使这个抽象的原理具体化,作者引用了1991年菲律宾吕宋岛上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引起地球降温0.5摄氏度的例子。Myhrvold突发奇思妙想:不如我们也来模仿火山,造一根又细又长的管子直通同温层,时不时送点二氧化硫上去怎样,老外和我们的差距正在于:他们竟然真的建立起模型开始有模有样地分析起这点子的可行性来。一分析吓一跳:如果真能实现此方案,总共只用投入2.5亿美元。这一数字同另一个叫阿尔戈尔的家伙提出的普及环保知识的方案相比,还少了5000万美元。而且这里的二氧化硫并不需要额外生产,而是直接引自全球各个大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看上去经济又实惠。
后来这个“管子问题”有了升级版,就是索性直接将排放二氧化硫的工厂烟囱加高,高到同温层,直接送二氧化硫——当然,学过初中物理的人都知道,这么个高度肯定不是靠转头垒上去的了。高智公司试图使用一种特殊的管状热气球来送气。
最终,终极版本的解决方案被一个叫John Latham的人提出,他也是高智一员。这个方案叫“雾气腾腾的镜子”。说白了就是制造大量的云来反射太阳光,制造方法是通过装有涡轮机的玻璃纤维
船从大洋上将飞沫直接弹射到天上??这一招的成本比之前两个版本来得更低,也就受到了更多的质疑。但是,用作者的话说,在经济学家看来,高智公司的这些想法反而更加可行,因为其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回馈比起传统方法来都更有优势。
本章里作者花了很大篇幅介绍Nathan Myhrvold其人以及高智公司,最后描述了他们关于遏制气候变暖所提出的这几个奇思妙想。最终结果如何却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似乎高智公司的天才们“还在努力中”。本章最后,作者笔锋一转,开始讲述一个貌似无关的问题:医生不洗手的习惯问题。读完之后方知作者之苦心:医生本应是受到良好教育且深知不洗手就出诊的危害的,但习惯改不了,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尤其当这个习惯看上去并不直接危害到自身时)相当困难。这和环保一样,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大量负外部效应的人们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过失,所以要通过纠正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行环保是不切实际难以达到目的的。这从侧面说明了高智公司那些方案的必要性。这一点也体现出经济学家看问题和环保人士的不同,经济学家不仅关注环境,更在乎合理的方案,当方案不当时,即使是有益于环境的措施仍然不予采纳。
读完第一章,感觉上了一堂环保大课,至少以后在高喊环保口号的时候我会先冷静地思考一下:自己将要做的事是不是真的有利于环保,节约用水、使用清洁能源、改变饮食或少开电灯??哪些更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哪些只是人们长久以来的科学迷信,
还学到的一点是:外国的学者通常是想到就说,说完就做。其
实架个烟囱伸个管子到大气层顶上遮阳并非只有高智公司那帮人想过吧,也许你我也有过如此奇想,关键是我们的想法只是想法罢了,而外国的学者却真正开始动起手来实践。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现在要模拟建模也很方便了,以后有了想法一定要先做做模型,看结果如何,实在不行再放手不迟。
(3)第二章,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有什么特点?围绕恐怖袭击事件展开.
本章一开头,作者便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一个人的一生,可能因为出生时的意外事件而受到巨大的影响,无论这种意外事件涉及什么时间,地点,或者特定的事故.接着,作者以3岁的雄驹机灵琼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和姓氏的首字母对一个人的成就的影响为例,说明了意外事件对人的巨大影响.接着,作者还发现,大多数的优秀足球运动员出生于1--3月,另一半则出现在其他月份.这是为什么呢?当你为了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作者给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答案:因为青年运动赛事是按照年龄来组织的,而年龄的计算采用12月31日作为出生日的截止日期.这样一年,同一年龄的出生在1--3月份的男孩,就会比同一年龄的出生在10--12月的男孩大8--9个月,从而使得身体发育更好的他们会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出场机会.这种相对年龄效应,在体育运动中发挥着极为重大的影响.接下来,作者介绍了一名急诊医学家克雷格-费德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使得急诊医生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的故事.另外,作者通过数据统计告诉我们,治疗效果在很
大程度上和治理费用没有多大关系.这与人们普遍认为的,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越多,治疗效果就会越理想的观念相左.在本章的最后,作者集中讨论了有关恐怖分子的话题.他首先告诉我们,恐怖分子并非如人们想像的那样,出身于贫困家庭,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相反,一般出生在比较富裕的家庭,受到相对良好的教育.接着,作者告诉我们,一个出色的银
行数据分析师霍斯利,如何打破常规思维,刻苦钻研,使得通过对用户的银行账户等其他重要变量特征进行分析,从而精确的确定可疑的恐怖分子成为可能的故事.
(4)第三章.难以置信:犯罪率升高是因为电视看多了?.作者一开始,便引用了纽约时报的一篇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报道:一个妇女在30分钟内受到凶手的连续袭击而致死.而附近的38位邻居却眼睁睁看着她被杀,无动于衷.由此引发了专家对旁观者效应的集中探讨,并成为多种畅销的社会心理学教材的经典案例.然后,作者通过深入论证和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了电视的普及对一些城市的犯罪率产生明显影响的结论.再一次颠覆了我的常规思维.接着,作者以较长的篇幅,对近年来甚嚣尘上的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进行了探讨.并通过论证和数据分析,驳斥了行为经济学中的人类有利他主义倾向的假定.告诉人们:由于在实验中存在着选择性偏差,以及在认真观察环境下参与实验的人会主动的配合实验者,因此那些标准的实验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很不靠谱的,所谓的利他主义行为也是一种纯粹的乐观想象.从而更加坚定的论证了传统
经济学中利己主义假定的合理性.
(5)第四章.疫苗,安全带和飓风:不一样的事情,一样的逻辑.本章的内容主要是想说明两件事情,一件是非常著名的非预期后果准则,另一件是最困难的问题,往往是用极其简单的方法解决的.一开始,作者告诉我们,19世纪40年代著名的匈牙利医生塞梅尔维斯,通过制定一个非常简单的命令,即所有医生和学生,作完尸体解剖手术后必须洗手,使得困扰医学界很长时间的产褥热病得到有效遏制的故事.接着,通过对劳动法也会损害劳动者,从捕鲸到石油开采,疫苗的使用,安全带及儿童安全座椅的问题的讨论,揭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最困难的问题,往往是用极其简单的方法解决的.相信市场,相信人们从收益-成本比较出发而做出的选择更加有力,是本章的重点.
(6)第五章.街头妓女与百货商店圣诞老人有何相似?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命题.然而,作者要说的主题却是劳动力市场如何运行,以及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有用性.首先,作者引入了一个非常敏感问题:女人的收入通常比男人低.并通过分析表明,大多数女人的收入低,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存在社会歧视的缘故,而是因为她们追求高薪的愿望不够强烈.然后,作者对卖淫行为,以及街头妓女的服务价格越来越低等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引入了对委托-代理关系的讨论.在我看来,作者对卖淫行为进行分析是有深意的.体现了作者温馨的人文情怀.作者认为,经济学不应该成为一个曲高和寡,束之高阁的学科,而应该是关于一切社
会生活和一切人的学问.
二.书中的经典论点摘录:
1.一个实施起来繁琐复杂,成本高昂的项目,最终会走向失败.
2.当一个无关紧要的谎言不会造成任何损失时,我们就要考虑到上述结论可能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失实成分.
3.面对亟待解决的某个具体问题,如果以我们现有的条件无法给出方案,世人就会很容易的据此认为,这个问题根本就无法解决.但历史的发展一次又一次的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4.历史上所有的进步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5.只要有关人类行为的问题提得恰当,再加上可靠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解释人类行为.
6.在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中,人们都有各自独特的行为方式,因此,找出一个参照对象就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这时,较好的切入点便是考察一般个体的行为特征.以这种方式进行研究,我们就能避免将思维过程根植于例外或反常情况,相反,而是以常理为基础进行考察.
7.如果你能理解中小学教师或相扑选手作弊背后的动机,那么你也可以弄清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委了.
8.大多数事情都属于以下两类中的一种:你一直认为你了解但实际不然的事,你从不知道你原本想了解但实际想弄清的事.
9.我们通常所谓的天资特质被严重夸大了.几乎没有任何强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取得优秀成绩的任何人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
实践,去追求,就能成功.
10.刻意自觉的练习要具备3个关键要素:设定具体目标;立即获得反馈;既要专心提高技能,又要关注结果.
11.在某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人,并不是在小时候就显示出极富天分的那些人.
12.恐怖主义之所以具有这样的效应,这是因为除了受害者,我们每个人都会因之而遭受损失(付出成本).
13.科研需要执著的付出.
14.医术更高的医生治疗的病人,其死亡率甚至更高.
15.大家普遍认为,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越多,治疗效果就会越理想.而事实却与日下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相左,这值得深思.
16.大多数的给与行为,按照经济学家的说法,是不纯的利他主义或温情式利他主义.
17.数千年来,出于好意实施的法律,总会产生有违初衷的结果.
三.个人的思考:
毫无疑问,超爆魔鬼经济学确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作者严谨而科学的写作态度,广阔的学术视野,以及不走寻常路的研究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作者改变了我们一贯所遵守的,利用传统知识和道德准则来分析问题的固定模式.并通过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案例分析,告诉我们,原来经济学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下面几点是我从本书中得到的最大启示:
1)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要.作为一名中国的大学生,由于特定的教
育体制,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缺乏.很多学生只会背诵课本上和老师传授的知识,极度缺乏质疑和批判精神.而这一点正是科研上的大忌.要想在科研上做出突破前人的成果,在学术上做出一定的成就,我们就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对现有的知识进行质疑和批判.
2)不走寻常路.即以打破常规思维,另辟蹊径的方式来思考所遇到的问题.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的固定模式,在解决人类遭遇的诸如温室效应,飓风等问题时,遇到了不可跨越的障碍.这时,我们必须放开视野,努力尝试各种非常规的,不寻常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3)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毫无疑问,作者的叙事风格是平易近人,并且幽默风趣的.但作者对待经济学科的态度,却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几乎文中提到的每个案例,得到的每个结论,都是作者在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之后得到的.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也是我们日后从事科学研究,所必须恪守的原则.
4)学会利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经济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除了供需法则,可能就是成本--收益法则了.人们在即将开始任何行为时,都会衡量该行为的收益和成本.如果一项计划的成本太大,而且过程繁琐复杂,那么
作文十:《《走进经济学》读书笔记》15200字
《走进经济学》读书笔记
《走进经济学》 ,识字就能看得懂的通俗经济学读物,作者熊秉元是两岸三地著名的法 律经济学家, 曾获得经济学 “ 金鼎奖 ” , 人称 “ 熊巨侠 ” 。 当今华人经济学界, 有四位公认的武 林中人:行笔如飞的 “ 飞侠 ” 林行止;神出鬼没的 “ 顶侠 ” 张五常;笑声震天的 “ 大侠 ” 黄有光; 年纪最轻的 “ 巨侠 ” ,则是熊秉元。
第 9章 SARS和中华文化——文化的经济观察之二
义和团现象
道德,是一种工具,而且有两项特质。一方面,道德有很强的地域性, “入境问俗” (入 乡随俗)的说法,一语道尽。
另一方面,道德有浓厚的主观性,由人来界定阐释。法律,也是由人来解释;但是,和 法律相比,道德的客观性显然要低得多。
中国历史上,一向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人治,往往就有强烈的道德色彩。既然没有法 律这种工具,只好依恃道德这种工具。 P166
五伦之外
传统文化里,有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表面上看,伦常关系是礼仪 风俗的展现。
其实, 伦常关系是一种工具,有功能性的内涵。遇有纷争,或者平时处理各种事项均可 依伦常而定。
因为,五伦关系隐含高下尊卑,而这表示主导地位的先后。传统(农业)社会,五伦足 以处理大部分的问题。
但是,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五伦之外的关系。
物理学家李国鼎认为,第六伦所界定的, 就是五伦之外的 “群己关系” ——一个人和不 认识的第三者之间,如何交往互动。
因为彼此处于平等的地位, 所以没有尊卑高下的伦常可以依恃。 五伦和六伦的差别, 就 如同“同乡会”和“律师协会”的差别。 P171
大象的容颜
柏杨的酱缸、李国鼎的第六伦,以及处理 SABS 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表面上是不同的 材料,底层之下其实是相通的。具体而言,关于中华文化的特质,这些现象指向两点特质。 第一,传统历史形成的大一统思想、行政权独大、没有制衡机制、缺乏分层负责、缺少 专业伦理支持的价值体系,是一个彼此支持、共存共荣的生态 (eco-system)。
如果有制衡机制,就不会行政权独大。而且, 制衡不只是水平之间的约制, 同时是上下 之间的节制;上下节制,就是分层负责。 P172
第二,就主导社会运作的机制而言,传统文化偏重人治,而不是法治。人治,强调主观 价值,排斥客观价值;
人治, 也同时意味着依恃道德, 而排除中立的法律。人治,可以在各个小因子里发挥作 用,解决问题;
法治, 则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 上下呼应。 人治和传统的五伦, 刚好能被此配合; 法治, 则需要第六伦的支撑。 P173
针对人治而非法治的问题,过去已经有许多呼吁;强调分层负责的建议,也所在多有。 也许,换个着力点,以“第六伦”和“专业伦理”为焦点,可以有一些新意。
第六伦,指的是非血缘、非人情、被此平等的人际交往。
经济活动里,买卖正不折不扣的符合这些特质。
因此,容许经济活动的更大空间,就可以扩充“平等交往”的网络;
经济活动, 可以成为改变人际伦常的驱动力。 而且,这是经济活动的副产品,毋需规划 设计,自然产生。
经济活动越丰富, 就越有助于雕塑各种衍生而出的专业伦理。 相形之下, 要借着其他活 动来发展第六伦,事倍而功半。 P173
另一方面,先进的社会里,专业伦理已经雕塑成形;
因此, 只要加强国际化, 和国际接轨,就可以借着其他社会的经验,加速培养华人社会 本身的专业伦理,以及对应的价值体系。
国际化的程度越高, 就越不容易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和国际接轨,会迫使各个专业面 对国际的竞争,提升各个专业的水平。 P173
第六伦和专业伦理, 都是传统文化中所欠缺的;不过,现代社会里,第六伦和专业伦理 都是不可缺的支柱。 P174
第 10章 司法女神的容颜——经济学对法律的刻画
法学摸象
了解法律,可以从三个环节着眼:性质、目的和手段。
在性质上,法律 (规则 ) 是一种工具;
在目的上,法律是在追求某种价值,而公平正义只是其中之一;
在手段上, 法律的运作依赖配合的条件, 包括一般人的道德以及警察、 法官等专业司法 人员。 P181
滥觞 [làn shāng] 指江河发源处水很小, 仅可浮起酒杯。 现用来比喻事物的起源、 发端。 经济分析
英国的经济学者皮古 (A.C.Pigou),以“外部性” (externality)这个概念来描述诸如工厂排 放“三废”危害周围民众正常生活此类的现象。
外部性,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造成了或好或坏的影响。若带来正面影响, 则称 为正外部性,若是负面影响,则称为负外部性。 P183
科斯 1960年的文章,正式搭起经济学和法学之间的桥梁。在诸多经济学的概念里,对 法律学者最重要的,应该就是“成本” (cost)这个概念。成本,直接的意义就是代价,即所 谓的会计成本; 其隐含的另一层含义是机会成本, 即放弃了机会, 就意味着要承担损失该机 会所隐含的价值。 P184
首先,既然规则(法律)只是工具,那么就应当选择成本低效益高的好工具。因此,在 选择工具时,值得有成本效益的斟酌。其次,法律 (规则 ) 所追求的目的,公平正义只是其中 之一。 既然公平正义只是目的之一, 所以当然可以考虑其他可能的目的;其他的可能, 就隐 含了其他的机会。在诸多机会里,当然最好是追求成本低效益高的机会。最后,是操作法律 (规则 ) 的手段。乱世用重典,就隐含成本效益的考虑。乱世时,采用严刑峻法,效益高成本 低。但采取严刑峻法,日子一久,容易有上下其手的空间;而且,一旦“民不畏死,奈何以 死惧之” 。 所以, 操作法律 (规则 ) , 要选择手段; 而在琢磨手段时, 不能忽略隐含的利弊得失、 成本效益。 P186
上下其手: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罹患 [lí huàn], 属于中国汉语词语, 有遭受不幸、 患病的含义。 [suffer from a disease;fall ill]法学的智慧 P187
造成人际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双方认知不同;对于同一件事,双方有不同的解释。 譬如,保姆帮别人带小孩,小孩在客厅玩,保姆到厨房里准备餐点;小孩拿玩具去逗猫,猫
双爪一挥,划伤了小孩的眼球。 P187
对于这种意外,法学的见解,对于这种意外,法学的见解,是以“合理注意原则” , (the reasonable person rule)来处理——根据常情常理,受委托的人可以注意或应该注意,可 以防范或应该防范的意外。
如果是可以 (应该 ) 注意或防范的意外,保姆就要承担责任;否则,意外就是意外。 P187不过,关键就在于, “可以注意”和“可以防范”要如何界定。这些概念的实质内涵, 是由法庭来阐释;
因此, 法学里的重要工作之一, 就是对各种概念厘清、 抽丝剥茧和赋予内涵。 因为有相 当的裁量空间,所以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P187
刀笔之吏, 就是形容法官的笔像刀刃一样,可以在生死之间游走舞弄。 抽象来看, 为概 念充填内涵,其实就是在界定权利 (rights)。
合理注意原则, 就是厘清被委托者的责任和权利。 但是, 因为相关的因素非常多, 诠释 的空间也就异常宽广。 P187
经济学里,权利通常已经界定得很清楚 (买方有钱、卖方有货 ) ;
可是,法学里,权利的界定本身,通常就是关键所在。而权利的界定,确实是一种谈释 的艺术。 P187
当法律学者面对一件官司时, 当然希望能面面俱到; 从各个相关的角度, 掌握问题的全 貌。然而,这只是第一步。
下一步, 是要把各种因素, 联结到官司本身。 这时候, 各种考虑因素, 都要转换成同一 个维度(责任)上的轻重。
不同的考虑,像是在天平的两边上,加减砝码;换一种描述,就是像拔河般的拉锯,或 是像用锯子一样的来回拉扯 (see-saw approach)。 P188
法学和医学,这两个领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明确的最高指导原则,一以贯之。 在司法里, 追求和实现公平正义, 是不二法门; 在医学里, 救人一命. 胜造七级浮屠。 P189
可是, 如果救人一命的目的, 是救活之后, 这个人就可以被处死; 那么, 面对这种情形, 医学界人士怎么想 ?
对医学界人士而言, 这的确是个难题。 不过, 无论医学上怎么看, 态度如何; 在司法上, 已经做出取舍! (救活以就死,以死刑犯查尔斯 . 星格顿为例) P189
由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 美国上诉法院的判决,也有相当的启示。 在经济活动里, 通常 是片断、独立、单一的交易;由许许多多个别的经济活动,再累积成整个经济体系的状态。 经济分析强调的效率, 是界定在个别的交易上, 而不是直接处理最后的整体。 原因很简 单,处理个别的交易,多半涉及小利小害,得失非常清楚。
一旦范围扩大,要衡量和评估大利大害,就越来越难。所以,容易做的事,成本低效益 高,值得多做;
不容易做的事,成本高效益模糊,就值得仔细斟酌。 P191
这种体会, 当然可以做一般性的衍生, 无论是在医学领域或司法领域, 还是在其他任何 的领城里,
在追求各自的价值时,都值得有意识的斟酌利弊得失,也就是成本效益的考虑。 P192“如果”让星格顿服药恢复神智的,就是最后为他注射行刑的人,那么医学、法学、经 济学、心理学……会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P192
由经济学看法学,最重要的两个概念,分别是外部性和成本。
外部性, 是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 法律所处理的, 通常是负的、 大的外部 性。
利用外部性这个概念,可以贯穿各个法学领域,一以贯之。
另一方面, 成本的概念, 隐含机会或是其他的可能性;当一个人弃此取彼时,就表示放 弃了其他机会和可能性。
因此,在选择工具、目的,以及手段上,都值得仔细斟酌,比较各种利弊得失。 P193最后,对经济学而言,法学里的某些特质,也有相当的启示。
一个现象, 通常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可以做很多的阐释;如何做适当的诠释,显 然不是简单的成本效益可以概括。
而且,法学里对官司的分析,此起彼落、一上一下、一拉一回的斟酌,呈现了一种有趣 的思维论述方式。 P193
第 11章 知难行易的社会行为——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对话
犹如鸡肋
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通常是指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这几个领域。 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政治。虽然一般人都不是政治人物,和一般人有一段距离, 但是 大家都感受得到政治,也觉得研究政治的学科很重要。
经济学,探讨的重点是经济活动。现代社会里,举目所见就是经济活动,经济学自然不 可等闲视之。
法学, 分析的核心是司法案件。 一般人对司法多半是敬而远之,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对 于政治和经济,也许有人会觉得是庸俗市侩;但是,对于法学,没有人敢轻侮怠慢。
相形之下,社会学的地位,却有点尴尬;这个领域曾被描述成是“剩余之学” (the left-over discipline)。其他学科不想、不愿、不屑研究的课题,通通归人社会学;社会科学里,社 会学似乎有点像是弃婴、厨余、鸡肋的味道。
为什么是弃婴?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之间的差别,其实很明显。
政治学里,选举、投票行为、议会结构等,是很具体的研究课题。
经济学里,买卖、生产、消费、货币、贸易等等经济活动,也非常具体。
法学里,官司、判决、法庭结构等等,同样的具体无比。
相形之下.如果要问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似乎没有很清楚、直接的答案。
和政治经济法律等学科相比,社会学这个学科的身影,显然要模相得多。因此,当其他 学科都心有所属、各有专精;其余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被纳入社会学的领域。这是学科发 展使然,没有特别的好坏高下可言。
在经济活动和司法案件里,主要的关系都是一对一(买家与卖家,原告与被告) ;彼此 的利益,明确、直接、对立。
相形之下,社会学所探讨的“社会人” (the social man) ,则涉及许多角色;每种角色隐 含的“利益” (“福祉”是较缓和的字眼 ) ,多样、复杂,又不容易明确地界定。
原本社会学问题涉及的层面多样而复杂,而利益又难界定时,研究上当然要困难得多。 而且,因为涉及的因素很复杂,要以简御繁,归纳出通则、发展理论,自然也就不太容易。 是众口铄金吗?
一般人生活里,政治、法律、经济占去的时间,相对有限。大部分的时间,一般人的角 色其实是“社会人” 。
由此可见,社会学潜在的重要性。事实上,社会学强调的“社会人” ,就是一个值得着 力的重点。
有人譬喻,如果把人类历史分成 24个小时,工业革命之前,已经过了 23个小时半; 但是,工业革命之后半小时里发生的事,却远远超过前面所有时间的总和。在诸多变 化里,和一般人最接近的,就是“人”自己的变化。
现代都市里,无论男女, 单身贵族越来越多。 主要是因为,都市男女都有很多机会接触 不同的朋友;
慢慢地,他们发展出不同的“功能组合” (functional binations)。考试,有考友互通 有无;工作,有同事彼此交流;吃喝玩乐,有另一群臭味相投的朋友共度快乐时光。 不同范围的活动,有不同的伴侣;都市的条件,让“伴侣” 的意义大异于过去,呈现了 高度的专业化 (specialization)和精细的分工 (division of labor)。
人类发展的轨迹,大致上是由穴居,到渔猎,到游牧,最后是农作。无论是渔猎、游牧 或农作,人手越多,表示劳动力越多,当然越好。
还有, 在和大自然搏斗的过程里, 除了生产、 消费和储蓄之外, 还必须面对天灾人祸; 因此,为了发挥保险的功能,最好是数世同堂。
由农业社会发展为工商社会, 经济活动的性质改变, 所运用的工具当然也改弦更张。 家 庭里的伦常关系,也与时俱进。子女的意义,也迥异于往昔。
农业社会里,小犬像是“资本财” (capital goods);平时帮助生产,老时随待在侧。 而商业社会,大部分的人受雇于人,工作上和子女无关。而且,平时有公保、农保、劳 保,老时有退休养老金。
大家庭所发挥保险的功能,大幅萎缩;三代同堂式撤,核心家庭变成常轨。
小犬的性质,也由“资本财”逐渐变为“消费品” (consumption goods)。
两代一起,度过一段共同成长的快乐时光:然后,彼此分道扬镳,各奔东西。 面对这些触手可及、 每个人都身历其境的变化, 经济学者、 政治学者、 法律学者能置喙 的,似乎都很有限。
社会学者,如果能在众多表象之下,归纳出一些共同的道理;那么,对于一般民众,他 们当然可以扮演智者和先知的角色。
社会学的智慧
研究社会问题时,社会学者常用的方法之一, 是实地访谈、个案研究; 这和经济学者以 及法律学者,又是明显的差别。
经济学者常用模型 (model), 也常利用统计数字; 法律学者, 则是常查档案、 法规、 法学 论著。
无论是法律学者或经济学者,都很少到真实世界里,接触第一手的资料。
无怪乎,在某些问题上,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要深入而有说服力得多——“找工作”这 个主题,就是典型的例子。
根据简单的经济理论,想找工作的人,会去“就业市场” ;观念上,就业市场似乎明确 具体;可是,在真实世界里,各个行业的“市场”在哪里 ?
社会学者葛诺维特 (Make Granovertter),做了一系列的访谈,然后于 1974年发表论著 《找工作》 (Getting a Job);这本书已经成为经典,一再被经济学者和社会学者引用,也引发 很多后续的研究。
葛诺维特的独具慧眼, 在于他提出 “镶嵌” (embeddedness)的概念。 他认为, 每一个人, 就像是被镶嵌在一张人际网络上。
彼此平时交往, 未必有特别的目的 , 而只是人情往还而已。 交往的过程里, 不知不觉地累 积了很多琐碎的信息。
一旦要找工作, 就会利用人际网络, 咨询洽问;人际网络上的点, 也自然而然地提供信 息和建议。他发现,根据访谈资料,很多人的工作机会,是透过这种人际网络而促成,而不
是经由正式的求职或介绍。
“镶嵌” ,是由实证研究里得出的智慧结晶,精致传神又有相当的解释力。在分析其他 问题时,也可以抽象化,再类推适用。
因为, 人是被镶嵌在一张网络之中, 要探讨某一个焦点时, 就可以以这个焦点为核心; 然后,往外扩张,去辨认出网络上的各个环节,以及环节和焦点之间的关联。
后续的研究, 把葛氏的慧见进一步发扬光大。 两位社会学者发现, 一般银行在帮公司客 户募集资金时,往往向熟识的同业求助,而很少向不熟的同业接触。
可是, 熟识的同业, 意味着彼此业务相近, 掌握的信息也相近; 不熟的同业. 重叠性小, 帮助可能反而更大。
这种违反直觉的现象,显示了“熟稔关系的弱点” (weakness of strong ties),也反映了 “生疏关系的优点” (strength of weak ties)。
这还是实证研究,也还是探讨“镶嵌”和“网络” ,而且更加深了社会学者对真实世界 的认知和体会。
熟稔 [shú rěn] ,指十分熟悉的意思。
社会学方法
在社会学的论著里, 着重对真实世界和具体问题的探讨; 发展理论架构, 希望成一家之 言的作品,相对稀少。
寇尔门 (James Coleman)的《社会理论的基础》 (Found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1990) ,是 极少数的例外。
图 11-2的最左边,标示出两个层级:总体 (macro)和个体 (micro)。个体,是个别的行为 者,譬如消费者、乘客、观众等;总体,是由个别行为者加总,汇集而成的整体。整体有大 有小:家庭,是一个小的整体;华人社会,则是一个大的整体。
图形的上面, 标示出时间, 分成三个时点:第 t 期、 第 t+1期、 第 t+2期。 时间的长短, 依情况而定。分出时间,是为了捕捉群体和社会现象在时光中蜕变 (evolve)的特质。
图中的三个框框和箭头, 加上左边的层级和上面的时间, 就可以反映寇尔门的理论:在 第 t 期之前的情节,暂且不论。
第 t 期,总体层次上,呈现了某种状态;这种状态会在第 t+1期里影响个体的行为。然 后,个体行为加总之后,就形成总体在第 t+2期的状态。依此类推,整体和个体之间,彼此 影响,循环往前。
这个图形和对应的解释,简单明白,似乎卑之无甚高论;其实,不然。
1960年,社会学者杜森贝瑞 (James Duesenberry)曾经留下一句名言,传颂至今:“经济
学是关于人如何做选择,社会学是关于人如何不做选择
(Economics is all about how people make choices;
sociology is all about how they don't have any choices to make.)。 ”
经济学和社会学之间有诸多差异,而这句话很传神地指出其中重要的一点。寇尔门的 理论结构,刚好完整地囊括了两个学科的歧异。
社会学所着重的,是图形的左半部:由第 t 期到第 t+1期,总体影响了个体;在某种程 度和意义上,这意味着个体没有自主权,没有选择的权利。
经济学所着重的,是图形的右半部:由第 t+1期到第 t+2期,个体选择之后,加总而形 成总体。
因此, 这个 “总体—个体—总体” 的结构, 既反映了个人所受到的影响、 所面对的限制, 也反映了个人行为上的自主,对整体结果的影响。
如果只针对左边两个框框,就局限在社会学的范畴:人, 往往受到风俗习惯、 角色期待 等的束缚,几乎无选择可言。
如果只针对右边两个框框, 就偏狭于经济学的领域:人, 似乎没有过去、 没有文化熏陶, 只面对眼前的各种价格,然后做出自以为是的选择。
寇尔门的架构, 具体而微地勾勒出人类社会的特性:这是一个多回合、 穿越时空、 持续 进行的剧目。人受到支配,但是本身也是主角。
挥洒寇尔门
寇尔门的心血结晶,可以运用在具体的事例上。这个演练 (exercise),就以前面简要描述 “伴侣”的变迁为材料。
一方面试着呈现出, 如何运用 “理论” 来解释现实; 一方面试着烘托出, 社会学对经济 学 (者 ) 乃至于一般社会大众的启示。
首先,在第 t 期里,都市里有一些特色:信息充沛、活动和娱乐的场所很多、结识朋友 的机会也很多;同年龄层里,结婚的人比例不高,大部分是单身;房价高昂,结婚马上要面 临购置房产的考验;而保持单身,容易解决住的问题;对女性而言,自己有工作,有收入, 经济独立,自主性很高。
其次,第 t 期的总体状态,对个体产生影响。在第 t+1期里,无论男女,由求学和工作 的过程里,逐渐发展出一些活动上的死党。事业上,有互相支持的伙伴,交流职场信息,彼 此援引;关于考试证照,另有一群互通有无的朋友;吃喝玩乐,又是另一群玩家。这些不同 功能的活动伙伴 (functional partners), 可能彼此重叠, 但也可能是各有所属。 既然衣食住行、 工作娱乐,都有一起活动的伙伴;那么找一个终身伴侣的需要,自然而然地降低。而且,一 旦结婚,自由度减少;年纪轻轻,何必自绑手脚。
然后,第 t+1期个体的选择,在第 t+2期汇集成总体的现象:现代都市里,适婚年龄的 男女里,单身的比例可能又上升一点;餐饮娱乐的场所,持续扩张;传统的住宅式大厦,可 能翻修为单身出租公寓; 男女结婚年龄延后, 当子女出生时, 父母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因 此,童装玩具店里,有一些专走高价、昂贵精品的路线。
第 t+2期的状态,会影响个体下一个回合的取舍。这个流程,延续下去。如果整个体系 趋于稳定,总体上会呈现重复、同样的状态;
大部分的时候, 体系是缓慢演进,逐渐变化。 关于“功能性伴侣”的刻画,可能适用于 地球上很多都市。这是一种趋势,反映了社会现象的共同性,跨越了国度和文化的界限。 番外篇
功能性伴侣,不可避免地涉及人类最古老的活动之一——性。
2004年底,贝克 (Gary Becker)和波斯纳 (Richard Posner)连手,设立了一个“贝克—波斯 纳博客” (The Becker-Posner Blog)。
这两位重量级人物,一位是诺贝尔奖得主,专长是经济和社会学;另一位是著名法官, 专长是经济和法律。两人定期撰述评论,并且响应网友们的意见。
2005年的一篇评论, 就涉及美国青少年的性。 贝克表示:人类历史上, 性和婚姻、 生儿 育女、传宗接代、生产活动的人手等等,往往纠结掺杂在一起。而且,为了避免血统混淆、 责任不明, 对性行为逐渐形成诸多规范; 法律和道德里, 有许多戒律都与约束和限制性行为 有关。
然而,今非昔比矣。 21世纪初,各种避孕的方法都普及而安全; 性和婚姻、 生产力、 道 德规范等, 已经逐渐脱钩。 性行为, 慢慢变成单纯的一种 “娱乐性活动” (recreational activity), 就像打篮球或唱卡拉 OK 一样!
在课堂上,我曾引述贝克的见解 (应该说,是他的“观察” ) 。一位学生举手表示,他觉 得很受震撼;难道下了课,就可以约几个同学一起去“打篮球”吗 ?
对很多人来说, 贝克的描绘确实令人心惊。 比较敏感的人, 甚至会衍生出道德沦丧、 物 欲横流、人性堕落的感叹。不过,贝克描述的,只是美国社会千万个面向中的一环,毋需做 过度的引申。
美国,依然是世界超级强权;在科学、文化、艺术方面,即使不是引领风骚,至少一直 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值得玩味的, 是贝克对于观察到的现象, 提出合情合理而且有启发性的解释。 他的 解释,既符合社会学的传统 (人,活在社会网络之中,身兼许多角色 ) ,也呼应经济分析的精 髓 (人,基于自利心,会自求多福 ) 。而且,他纯粹是针对“现象” ,提出“解释” ,而没有做 任何“价值判断” 。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 生活里大部分时间, 不是经济人、 法律人, 或政治人, 而是不折不 扣的“社会人” 。对于解释社会现象,社会学显然责任重大;对于指引社会大众,社会学者 显然责无旁贷。
第 12章 政府于我何有哉?
政府存在的理由
在政治理论里, 有一种观点认为, 政府的存在是为了实现 “国家利益” , 是为了追求 “民 众福祉” 。
覆巢之下,无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哪有家。因此,政府的存在,有绝 对的价值。
另外一种观点,是以个人为出发点: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
个人的需要很具体:需要衣服、面包,就到一个叫做“市场”的地方去买衣服和面包。 因此,如果在市场里也能买到“国防” 、 “治安” 、 “交通设施” ,就不需要政府。
亦即政府的存在, 并没有绝对的价值; 人们需要一个工具, 帮助解决一些和众人有关的 共同事务,才创造出一个叫“政府”的东西来。
这两种观点,可以分别称为“绝对价值说”和“需要论” 。两种观点之间,哪一种比较 正确、比较有说服力呢 ?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想像游牧民族或边疆地区的屯垦:如果大家各得其所, 相安无事,似乎没有理由会出现“政府” 。
然而,如果游牧区、屯垦区发生争议,或有其他部落侵犯掠夺,就可能产生共同的“需 要” ,
最好成立仲裁纠纷或防御外伤的组织。 这种组织, 就是政府的雏型。 因此, 政府的存在, 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可以琢磨一下“绝对价值说”和“需要论”的差别。如果政府是为了实现
国家利益而存在,那么政府有本身的意识和目标。
为了追求这些目标,实现国家利益,个人必须配合政府的措施。因此,政府是“主” , 人民是“客” 。
可是,由谁来阐释“国家利益”是什么呢 ? 是由哪一个政党 ? 还是哪一群精英 ? 还是哪一 位圣哲 ?
如果哪一天因缘际会, 某个独裁者取得了某个国家的政权, 然后以他的意旨为意旨。 他 认为什么是国家利益,什么就是国家利益;
他认为社会里某些人是草芥而须祛除, 这些人就会在 “实现国家利益” 的伟大目标下牺 牲;怎么办 ? 因此,绝对价值说其实隐含为独裁合理化的成分。
与之相反, “需要论”的基础,是从个人需要出发。政府,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产 生,政府是仆人。
也就是,人民是“主” ,政府是“客” 。人民需要什么,政府就为人民提供什么服务。 政府, 不能以一些虚无缥缈的理由 (国家利益、 历史使命之类 ) 为借口, 侵害人民的权利。 在一个现代的民主社会, “政府是为满足人民需要而产生”的说法,为政府的存在提供了有 说服力的说词,而这个说词是以个人的价值、自由、尊严为依归。
当政府不存在时,考虑政府会不会出现。 如果政府已经存在, 问题的性质又不一样。科 技快速进展,如果人们可以在家里按按钮,决定公共事务;或者, 社会发展能使得大家和平 共处;不需要再有军队或警察。这时候,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不再要有政府,是不是可以 把政府解散掉 ? 根据“需要论” ,既然没有这种需要,把政府解散或缩减规模是理所当然; 可是,根据“绝对价值说” ,政府的存在有绝对的价值,当然不能妄言解散政府。 想一想,哪一种观点比较合理呢 ? 如果接受“需要论” ,认为政府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 要而存在,至少有两点涵义值得重视。
第一, 既然一切以人民的需要为主, 政府的组织形式也就依需要而定, 并没有客观的标 准,可以决定什么安排才是“最好的” 。
能满足人民需要、为人民所接受的安排, 就是 “最好的” 安排。亦即,政府组织的形式 本身,是由社会的成员来决定。
联邦制或国家制, 总统制或内阁制, 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 四级政府或三级政府, 都可 能。
此外,除了宪法所界定的基本原则之外,政府的组织可以 (而且应该 ) 与时俱进、有所兴 革。即使是立国根本的宪法,也可以经由适当的程序加以调整。
第二, 民众对自己的需要最清楚。 地方性的事务, 当地民众有切肤之感; 中央政府鞭长 莫及,也不应插手过问。
因此, 不同层级的政府, 就可以满足人民不同层级的需要。 中央和地方权责的划分, 也 就值得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为最终目标。
简而言之, 政府存在的理由, 政府的组织形式, 都是一种 “工具性的安排” (functional arrangement) ,希望其能发挥作用,满足民众的需求。
政府是真的是仆人吗?
仔细想一想,政府的措施未尽人意, 并不足为奇。 即使一件事的出发点良善,并不表示 过程和结果也一定圆满。
人民因为需要,组织了政府;政府代为处理一些事务,当然也就可能产生一些问题。 人们该关心的是了解问题的症结,然后有所响应。 民主社会里,政治过程的特性, 值得 仔细琢磨。
民主政治的特性之一:决策过程
决策过程实行代议制,一般采取的表决方式,少数服从多数。
表决通过的议案, 是多数代议士所支持的, 而不是所有代议士所支持的, 更不是全体人 民所支持的。
因此, 即使在最理想的情形下, 政府的每一项措施都由议会表决通过, 还是会有一部分 人不赞成,甚至是强烈反对。
民主政治, 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反对政府这个措施的一群人、 和反对政府那个措施 的一群人,不一定会是同一群人。
长远来说,在这个连续绵延的过程里,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享受到好处加上承担坏处的 总和,如果是正值而不是负值,社会的成员就会支持这个政治过程,
社会成员支持的,是民主政治的这个“过程” ,而不是某一个特定的政府。
民主政治特性之二:参与者本身的利害关系
代议制度里,除了选民之外,还有代议士和政府官员这两种成员。
一般人追求的目标, 是事业成功、 家庭美满; 将心比心, 代议士和政府官员追求的也是 如此。
他们在追求自己事业成功时, 不一定会念兹在兹、 以民众的福祉为主要的考虑。 他们在 意的,是下次能连任,或得到更高的职位,享有更大的影响力。因此,代议士和行政官员所 做的选择, 是基于自身利害的考虑; 对大多数民众而言, 不一定是有利的。 这是民主社会代 议制度的缺陷,毋庸讳言。但是,有了这种认知之后,才能进一步地采取对策,使这种缺陷 范围减小,而不至于动摇了民主政治的根本。
传统的财政学就是探讨政府的“税收”和“支出” 。
政府收税的时候,要考虑公平和效率;一只牛最好只剥一层皮,而有钱的人最好多缴 税。另外,政府用钱的时候,要考虑到成本效益,也要注意经济稳定和经济成长。还有,公 共支出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要缩小贫富差距,也要促进繁荣富庶。
对于这些传统智慧, 布坎南却指出关键性的盲点。 无论是税收或支出, 都不是凭空出现, 而是透过政府来运作;除非先了解政府本身的特性,否则公平效率、正义平等式的论述,将 只是想当然耳的呼呼而已。 因此, 要了解财政问题, 值得先探讨 “政治过程” (political process)。 而且, 政府所维持的法治, 提供了一切经济活动的环境; 了解政府的作为和政治过程的 性质,才能真正掌握经济活动的意义以及政府收支的来龙去脉。
布坎南对政治过程的分析, 不但让财政学改头换面, 更彻底改变了大家对政治过程的认 知。布坎南:“官僚不是天使 ! (Bureaucrats are not angels)” ,这句话,和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 弗里德曼的名言“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一样有名。
政治过程与市场机能的差异
市场机能的特色
消费者每花一块钱, 就像投了一张选票一样; 有多少钱就像有多少张选票, 可以随心所 欲投给自己喜欢的商品。
市场竞争的结果,贫富差距可能很悬殊。 “富者华厦百栋.贫者无立锥之地“,这种结 果,并不令人意外。市场里讲求的是,每个人各尽所能,然后各取所获。
市场里, 个人是消费单位, 既能享受自己决策带来的喜乐, 也要承担自己一念之失的后 果。
无论如何,每个人只是市场里众多消费者之一而已,个人决定所影响的范围很有限。 市场里的交易,还有另外一种特色:买卖时,双方的相对关系很清楚。买卖达成,是在 双方都愿意(即各蒙其利)的情形下才完成。
政治过程的特色
市场里交易的媒介是金钱, 政治过程里交易的媒介是选票。 市场里, 每一块钱就像一张 选票。
政治过程里, 每一个人有且只有一张选票。 市场里, 一切向钱看, 差别待遇是常态; 政 治过程里,王子和庶民无异,一视同仁是目标。
市场里,每个人是一个小的决策单位,透过市场的活动追求自己的福祉。
同样的,政治过程里,每个人参与不同层次的政治组织,并透过这些政治组织的结构, 试着追寻自己的福祉。
市场里的交易, 通常只影响买卖双方;政治过程里的决定,各个政治组织里的成员,都 受到影响。
法律一旦通过,全民皆兵,你就不能置身事外。因此,市场里,你可以选择要不要参与 某一个特定的市场;
政治过程里, 除非你以脚投票, 参加另外的政治组织, 否则政治过程里的决定, 你无法 事不关己。
民主社会里,选举是整个政治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全国上下,大小选举定期举行。因 为是定期改选,所以和市场交易的持续进行不同。
质量不好的商品, 一夜之间, 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选民如果选错了行政首长或是代议士, 要承受好几年无能或是低能的服务。 因此, 政治过程里, 选民投票的质量很重要, 影响深远。 可是, 对个别的选民而言, 却并没有太大的意愿去搜集资料、 仔细比较候选人, 事后再 追踪观察。
结果,选民普遍变成“理性的无知” (rational ignorance)。这和消费者在市场交易里精 打细算、斟酌再三,显然大不相同。
“整批交易” ,是选举的另外一种特色。市场里,你可以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选 择购买不同品牌的商品。
而选举,则多是选出一个行政首长身兼数职,如同市场里捆绑销售的商品。 “整批交 易”的结果,是选民可能只注意候选人的某些特质,然后以偏概全,像是为了追求性价比, 购买捆绑销售的商品组合。
不论选出的是代议士或行政首长, 他们都是选民的代理人, 替选民讨论、 协议和执行各 种决定。这又和消费者在市场里直接参与,大不相同。
更深一层的考虑,是参与者权利上的差别。市场里,买卖双方的权利界定是很清楚的。 政治过程里,每一个选民参与的权利是一样的;但是,政治过程本身, 却不断地调整原 有的权利,或是赋予选民新的权利。
通过政治过程, 可以调整或是创造权利, 而且受影响的不一定是所有的成员, 利益也不 一定均沾,甚至会造成一些受害者。
在市场里, 就每一笔交易而言, 买卖双方都是互蒙其利; 两相对照. 显然又是大不相同。 然而,政治过程能稳定运转,一定不能有永远的受益者,也不能有永远的受害者。 此时此地受到不利影响的成员, 必定是其他时空下的受益者。 每一个成员都期望在绵延 不断的政治过程里,正负相抵之后自己是受益者。
政治过程能够长此以往, 这是必备的条件。 否则, 如果有人持续受委曲, 终会彼此倾轧, 或是分崩离析。
政治过程与市场机能的结合
市场机能和政治过程相对比,有这么多、 这么大的差异; 可是,这并不表示他们所提供 的“商品”或“服务” ,是截然不同的。
事实上, 现代国家里, 消费者往往就长补短; 在市场机能里求而不可得的, 可以在政治 过程里追寻。
相反的, 在政治过程里不能完全满足的, 可以在市场里补充。 因此, 市场机能和政治过 程之间,其实有交集。
不同性质的社会
现代国家里, 因为有不同的历史因素和文化背景, 市场机能和政治过程各占有不同的比 重。
比较这些性质不同的国家,有助于了解自己社会的定位和可能的发展。
无政府状态,指的是没有政治过程的社会。每个人是行为单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 看彼此所持的态度。
另一种情形,政府是守夜人;这是指政府的责任,只在于维持社会基本的法律和秩序。 除此之外,政府不提供任何设施或服务。
对古代边疆地区的游牧民族而言, “无政府状态”可能很合适;
对生产和契约关系单纯的社会, “政府是守夜人”也许行得通。
但是, 现代社会里, 专业化的结果, 每一个人专心作自己擅长的事; 生活里大部分的事, 都是由其他的专业人员代劳。
同样的道理,道路设施和治安国防,也由专业的“政府”来负责。因此,市场机能发展 和扩充的结果,政治过程也日益重要。
现代民主社会里, 政府不再只是守夜人, 而是积极配合市场机能, 希望弥补市场机能的 缺失。
“市场机能”和“政治过程”这两种机制,调和而成为“混合式的经济结构” 。 和“无政府状态”相对,处于另外一个极端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
因为市场竞争的结果,贫富差距可能很悬殊;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唯有通过政治过程。 在这种经济结构之下, 关于生产哪些东西、 怎么分配等等的决定, 都是由行政系统规划 决定;市场机能无从发挥作用,因为根本不存在。
理论上,政治过程是追求全民的福祉,但事实上民众生存、工作、居住的条件,却得不 到应有的保障。
由行政体系规划的生产活动,效率不高,也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
经过历史的检验, 现在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已经逐渐式微, 市场机能日益重要是大势 所趋。
混合式的经济结构,是现代国家发展的方向;可是, “市场机能”和“政治过程” ,各应 该占多少的比例呢 ?
教育全部由市场提供好不好 ? 政府有权禁止堕胎吗 ? 这些问题, 显然不断地考验各个现代 民主社会。
每一世代的人,都像参与了连续剧中的一集;承续前面的故事,添增材料,然后下台, 把剧情交给登场的下一世代。
既然是连续剧, 既然只参与其中的一集, 就毋需太过急切, 而可以从容务实一些。 当然, 在参与的这一集里,最好能添增一些有意义、有增值效果的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