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朝鲜族民风民俗》600字
日期:2012-11-23 10:19? 作者:? 来源:吉林农网
点击:391
朝鲜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世界六大语系中,朝鲜语的语系尚未确定。朝鲜族的居室内过门槛就是平地炕,房子用木板间隔成几个单间。中间是厨房,面积较大,一面是炕,一面是地,锅灶就安在炕边。朝鲜族特别爱清洁、讲卫生、屋内布置干净、美观。朝鲜族崇尚白色,素有“白衣民族”之称。 朝鲜族的饮食具有独特风格,制作方法多种多样。主食以大米为主,最具民族特色的打糕和冷面。打糕是朝鲜族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招待宾客的主食,就像汉族人吃饺子一样重要。朝鲜族冷面更是别具一格,朝鲜族有正月初四吃冷面的习俗,认为这一天吃了长长的冷面能“长命百岁”,故又称“长寿面”。朝鲜族喜欢吃狗肉,特别是三伏天喝狗肉汤已成习俗,他们烹调的狗肉和狗肉汤,独具风味,味道鲜美,冬可驱寒,夏可消暑。辣白菜是朝鲜族喜欢食用的泡菜,其特点是色泽鲜艳、味道鲜美,白菜白、辣椒红、姜丝黄、大蒜丝微绿,看上去赏心悦目,诱人食欲;吃一口是酸辣甜咸,越嚼越有滋味,深受各族人民欢迎。朝鲜族素以讲究礼仪著称,有“东方礼仪之邦”的美誉。 头顶搬运,是朝鲜族妇女的一种独特的劳动习惯。她们从小就学习用头顶东西,长大成人后,便都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能。不论是水罐、粮袋、包袱,还是其它什么东西,她们都不用肩挑、背扛或手提,而是放在头上顶着,行走自如。朝鲜族性格开朗,能歌善舞,生活丰富多彩,每当节日来临,到处都能听到古老的伽耶琴、长鼓和洞箫的优美声音,人们穿上艳丽的衣裙压跳板、荡秋千、摔跤等,气氛十分热烈。
作文二:《朝鲜族民俗》1000字
朝鲜族民俗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多数地区居民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则实行火葬。
朝鲜族比较喜爱素白服装。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叫“则高利”和“契玛”。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朝鲜族一向认为彩虹是光明和美丽的象征,因此,喜用七色绸缎给儿童做衣服,意在让儿童美丽幸福。
朝鲜族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小米,京渍是不可缺少的菜。喜爱吃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现在不少人学习汉族烹饪技术。
朝鲜族的村落,多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村内房屋的建筑面向东南、南和西南。有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多刷白色。房内一般分寝室、客室、厨房和仓库等。室内有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近年来家庭中的陈设日渐讲究。朝鲜族人民非常讲究礼节,注重卫生,尤忌随地吐痰。房子、餐具、衣被等都很整洁。
朝鲜族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清明上坟添土,中秋除草,并进行祭祀,以示对故人的哀思。此外还有3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60大寿) ,“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每逢后两个喜庆日,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寿、祝福。
朝鲜族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信教者有的信佛教,有的信基督教或天主教。佛教在朝鲜族中有悠久的历史,佛教的某些礼仪和习俗早已渗透于朝鲜族人民生活之中,成为民族风俗。但是,现在佛教在朝鲜族中影响不多。近年来,因为受到韩国的影响,在我国朝鲜族中,信仰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朝鲜族没有全民性的统一宗教。
朝鲜族人一般不怎么打民事纠纷方面的官司。翻开各级法庭、法院的卷宗,朝鲜族当事人的民事案件确实十分稀少。当然,刑事案件另当别论。不打民事官司,并不说明这个民族缺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意识,而是他们民族内部有一种自我化解矛盾和纠纷的隐性机制。朝鲜族是一个性格直率、性情急火的民族,日常生活中,磕磕碰碰自然不少,也有打得头破血流的情况。但他们很少告到官府去解决这类事。今天打完了,明天双方到一块,喝一顿酒,往往也就烟消云散了。
摔跤是朝鲜族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每逢端阳节或州庆日“9.3”进行。每到那时,摔跤强手争标夺魁,竞争非常激烈。人们常选一头肥壮的黄牛作为奖品奖给优胜者。
作文三:《朝鲜族民俗》6000字
(1)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女子穿船形胶鞋。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2)饮食
朝鲜族的饮食主要以米饭为主食,以汤、酱、咸菜和其他泡菜为副食,具有自己独特的饮食风俗。米饭多为大米饭,也有大米和小米混做的二米饭,还有五谷饭等。
朝鲜族喜欢食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一锅一次可以做出质地不同的双层米饭,或多层米饭。
各种用大米面做成的片糕、散状糕、发糕、打糕、冷面等也是朝鲜族的日常主食。
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
“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桔梗、蕨菜、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
汤是家常便饭必不可少的,素有"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而其中最受青睐的是大酱素菜汤。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
用大豆酿制而成的大酱,是朝鲜族的主要传统食品,用它可熬制酱油,还可以把它加工成辣椒酱。辣椒不仅是菜肴的主要原料之一,也是主要调味品。
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如酱腌小辣椒、酱腌紫苏叶、辣酱南沙参、咸辣桔梗,酱牛肉萝卜块等。多以桔梗、蕨菜、白菜、萝卜、黄瓜、匠菜等为原料,洗净后切成段、块、丝,用盐囟上,然后再拌以芝麻、蒜泥、姜丝、辣椒面等多种调味品,吃起来清脆爽口,咸淡适中,辣呼呼,麻酥酥,别有一番滋味儿。它以原料充足、制作简单、可伴酒、可下饭、价廉物美等特点而十分走俏,已成为风靡东北、打入关内的风味小吃。
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泡菜也叫辣白菜,朝鲜语叫"吉木其",是朝鲜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和大酱汤一样,朝鲜族人民顿顿餐餐几乎离不了它。泡菜味道的好坏,也是主妇烹调手艺高低的标志。萝卜、辣椒、黄瓜、豆芽等也都可以腌成美味可口的泡菜。
朝鲜族菜肴食用后大都有一定的滋补和医疗作用。如春天食用的“参芪补身汤”、伏天食用的“三伏狗肉汤”、冬天食用的野味肉和野味汤等。
朝鲜族节日菜肴品种繁多,并备时令名菜。在节日或招待客人时的特制饮食主要有冷面、打糕、松饼等主食。朝鲜族名菜名点很多,主要有神仙炉、补身炉(又称补身汤、狗肉火锅)、冷面、打糕、朝鲜泡菜等。另外还有:酱牛肉萝卜块;铁锅里脊;生拌鱼等朝鲜族风味菜肴。
朝鲜族冷面以它独特的风味闻名中外。这种冷面把荞麦粉、面粉和淀粉等掺和压制成面条,加以牛肉汤或鸡肉汤,然后在面条上放一些胡椒、辣椒、牛肉片、鸡蛋、苹果片、香油等调料。过去,朝鲜族有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面的习惯,说是这一天吃了冷面,就会长命百岁,因而又得名为"长寿面"。
打糕是把糯米蒸熟后捶打而成的,食用时切成块,沾上豆面或蜂蜜等,吃起来筋道、味香。因此,朝鲜族历来把打糕当作上等美味,每逢年过节或婚姻佳日及迎待贵宾时,都要做上打糕摆上餐桌。
松饼是用蒸熟的米面擀出小面片,然后把小豆、豌豆、芝麻、枣、糖等馅象包饺子一样包制而成,吃起来也别有风味。
在肉食品中,朝鲜族最喜欢吃牛肉和狗肉。狗肉汤不仅是香辣可口的"诱人汤",而且是滋补身体的"营养汤"。每当贵客来临或喜庆的日子(婚丧不杀狗),朝鲜族都要在家里摆"狗肉宴"。
(3)居住
朝鲜族的文化受汉族影响较深,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处,不过为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朝鲜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住房的平面多数为矩形,也有L形的,有的设外廊。内部布局,主房间为居室,牛棚和储存柴草杂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间与居室隔开。居室多少、大小可视需要,由推拉门分隔,比较灵活方便。居室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内显得宽敞雅致。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门口,以保持室内清洁。
朝鲜族住房的构造,主要是木构架承重。地基用土垫起30厘米高的台基,周边再砌上石块。外墙也是先立起木框架,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外抹泥浆,白灰罩面,中间充填沙土;也有不填沙土,做成空心墙的。内隔墙多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门窗为推拉式,门窗口的尺寸相同,往往是门窗不分,都可做出入口,窗棂竖向排列密,横格间隔远,再加门窗口狭长,使得本来低矮的房身给人以挺拔秀丽之感。屋顶多作成四坡式,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上面抹泥,再覆盖30—50厘米厚的稻草,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将整个屋顶包住,或用草帘逐层相搭接,将屋顶盖满,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在城镇中,住宅多用青灰色陶瓦屋顶。瓦顶坡面略有曲线,檐头四角和屋脊两端向上翘起,瓦当和脊头加简单花饰,形成活泼明快的风格
(4)丧葬
先将尸体头向西抬到七星板上,放在屋里摆上供品,这时赶制寿衣。家人与近亲穿好丧服,男子戴麻制丧帽,女戴麻制丧圈。灵柩放三天、五天、七天、九天不等。吊丧者向遗体三叩首,同时带去礼物。出殡前给死者擦身换衣,并把尸体用麻布捆三处入棺。
下葬时家属抬着死者的灵柩,放在挖好的墓穴里掩埋,直系亲属对死者要连祭三年。 近年移风易俗,也出现了深葬,火化等。
(5)礼仪
朝鲜族人非常尊重老人,并将8月15日定为“老人节”。朝鲜族有古老的“花甲”祝寿仪式。 “花甲”是庆60周岁,“进甲”是庆61周岁。祝寿仪式隆重而独具风格。
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
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
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
婚丧、佳节期间不杀狗、不食狗肉。忌讳人称“鲜族”。
(运动)
爱好体育运动是朝鲜族的特征,男子喜欢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欢压跳板和荡秋千。每逢年节,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族运动会,其中最精彩的要数秋千、跳板和摔跤等项目。其中,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传统活动。每当节日,人们在村头或打谷场上,竖起高高的秋千架,姑娘们身穿色彩艳丽的彩裙,围在秋千旁,争试高低。欢快的笑语四处荡漾,使人十分惬意。
摔跤
摔跤是朝鲜族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每逢端阳节或“9.3”进行。每到那时,摔跤强手争标夺魁,竟争非常激烈。人们常选一匹肥壮的黄牛作为奖品奖给优胜者。
摔跤的方式较独特 。
一种摔法是双方的右腿各套一条布带,布带的一端系在对方的手腕上,摔跤手互搂对方腰部,以摔倒对方数多少计胜负。
另一种摔法是,摔跤手各备一条3米左右的布带,将其9 0厘米围系在腰间,其余部
分宽松地缠在右大腿上,腰间再系一条5米长的带子。比赛时右膝脆地,左膝弯曲,各用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用左手抓 住对方的腿绳(缠在右腿的那段带圈)。听到开赛的信号,双方站起来决斗,一般是三战两胜。不论是不是选手,都可以登场献技。运动会上,摔跤冠军的奖品是一头披红戴花的大黄牛,夺魁者骑在牛背,由当地负责人牵牛绕场一周,以显荣耀。
秋千
秋千是朝鲜族妇女的运动项目。一到端阳节或农闲时期,朝鲜族妇女们便穿着节日的盛装去参加秋千比赛。比赛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比荡起的高度,另一种是比踢铃的次数,即比耐力。她们荡秋千的特点是:高、飘、悠、巧、柔、美、欢。秋千绳一般都拴在高大树木上结实的横枝上,在秋千前方的上空悬有彩带或铃铛,荡起的秋千板能触及这个标志才能赢得欢呼与赞扬。
跳板 Springoard exercises
跳板也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比赛时,两个人分别在一条五米长跳板的两端,其一端的人先跳起后,凭借下降的力量猛踩跳板,将另一端的人反弹起来,被弹起的人下落时又将对方弹起。强手弹起时有两三米高,还能做多种精彩动作。
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因此,跳板运动很受重视与喜爱。
关于跳跳板的起源,有种传说:封建时代, 女孩足不出户,为了能看到院墙外的世界,便在院子里 架起了压板(俗称跷跷板),起先让孩子一头坐一个,一上一下压着玩,后来孩子们觉得站在板上看得远,跳起来看得更远,于是便产生了跳板。
民间跳板长5.5米,宽4 0厘米左右,厚5至6厘米。跳板中间的下面立板垫,高3 0厘米。比赛时有专人守护板垫,防止跳板掉下来。站在跳板两端上的姑娘轮番连续起跳,逐渐将对方弹送得更高。在身体腾空时能表演出惊险动作者最受欢迎,如剪式跳、旋转跳、空翻跳,甚至跳藤圈,做造型,舞花环、挥彩带等。灵巧优美、五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惊叹赞赏。
顶坛竞走
顶坛竞走是直接来源于劳动生活的体育项目,坛或罐中都装有水或米,规定一定的距离,参赛者甩开双手潇洒走一回,先到终点而滴水不洒者为胜。
(6)婚姻
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订亲后,选吉日。由男方携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亲友共同饮酒。至夜幕降临,方撤下酒席,奏乐。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唯女方父母告退归家,以表不忍女儿即将离家外嫁。
朝鲜族人无女方向男方索取财物的陋习,只由男方买些服装和姑娘所爱之物相赠,以表订亲之意。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各备丰盛酒席。男方先备牛车,车上铺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傧相,身穿礼服胸佩红花,去女家接新娘。至女家,新郎先被推进一无人的房间——室内摆放一桌丰盛酒席,女方给新郎连斟三杯酒。其后,新郎将酒菜各选一点,用一张白纸包上,带上一瓶白酒,请人送回自家,表示婚事惬意,女家招待甚丰。接着女家又给新郎送上一碗大米饭,里面埋上三个鸡蛋。新郎要剩半碗饭一个鸡蛋给新娘,象征此后共吃一锅饭,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永成鸾凤之好。 傧相于席间也选一点菜肴,带回家中,以示同喜。
此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向老人行跪拜礼,以谢玉成。然后新娘带妆奁上车与新郎回家。
回归途中,赶车人故意把车赶进横垄地里任其簸簸,同车人欢笑一团,乐不可支。车进村边,村人穿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迎接新娘。此时由男家向赶车人献出一小桌酒菜。宴罢,赶车在村中转几圈,再乘兴将车赶到新郎家。新郎新娘下车后,步入屋内举行婚礼,仪式与在女方家相似。仪式后,在场男女老幼同歌共舞。此时,新郎新娘“三问三答”,其内容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幼辈的爱抚及双方海誓山盟之类的话语。宴罢,客归,新郎新娘入洞房。婚事完毕。
8月15日定为“老人节”。此外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 (六十大寿)、 “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
朝鲜族一向崇尚礼仪,注重节令。每逢年节和喜庆的日子,饮食更加讲究,所有的菜肴和糕饼,都要用辣椒丝、鸡蛋片、紫菜丝、绿葱丝或松仁米、胡桃仁等加以点缀。 除了传统节日外,小儿周岁、结婚、老人六十大寿,都要大摆筵席,宴请宾客。届时要先在餐桌上摆一只煮熟的大公鸡,公鸡的嘴里还要叼一只红辣椒。筵席的传统菜点不仅花样繁多,造型也要优美华丽,好多食品都要做成鸟兽形。所有礼仪筵席,以祝贺老人六十大寿的“花甲”席最为讲究和隆重。
花甲宴席
每个家庭都很重视老人的花甲寿辰,操办“花甲宴席”。寿星老人身穿新衣,坐于上席正中,两旁有邻里老人作陪。祝寿开始,从长子夫妇起,到孙子止,依次斟酒向老人跪拜祝福,感谢老人的辛苦操劳及养育之恩。
归婚节
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称“归婚节”,即结婚6 0周年纪念日。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扶着入席,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九.三节
1952年9月3日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之日,每年这一天,延边各族人民都有庆祝活动,久而久之已成为全民的一个节日。
老人节
老人节是在龙井市东盛涌乡一个老人协会的倡议下诞生的。盛涌乡座落在帽儿山下的东盛涌盆地,人口中朝鲜族占85%,老年人近2000人1982年,东盛 涌乡的老年人在乡党委的关怀下成立了老年人协会。1984 年,老年人想给自己定个节日,经大家商讨,因8月15日,是一年的成熟期,又是抗~日胜利纪念日, 于是便把这一天定为他们的节日。这样1984年8月15日,老人节就在东~盛涌乡 诞生了。1986年,延边州委向全州推广,遂成为全州老年人的节日。
六.一节
“六一”节是国际儿童节,但在延边已演化成新的全民节日。在延边,人们把“六一”儿童节活动当成一项重大的爱幼活动。“六一”这一天,往往万人空巷,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涌向公园进行游园活动。
周岁之庆
朝鲜族小孩周岁生日庆祝活动也很隆重。小孩周岁生日举家欢庆,亲朋好友也都参加。在饭桌上往往还摆上打糕、铅笔、书、算盘、玩具和钱,让孩子自己去抓,名曰: “抓周”。 朝鲜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关于朝鲜语的系属问题,中国学术界尚未定论,但多数倾向属阿尔泰语系。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
朝鲜族的歌舞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延吉歌舞,享有盛名。唱歌跳舞不仅是青年人的爱好,连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充满稚气 的孩童也常常加入歌舞的行列。在家庭之中,每逢喜事全家老小便会翩翩起舞,形成极为有趣的“家庭舞会”。
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刚柔相兼,或抒情潇洒,或热情奔放,充分表现了朝鲜族柔中带刚,文而不弱,雅而不俗的民族性格。著名的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剑舞等。农乐舞由古代庆祝狩猎丰收的舞蹈发展演变而来,因而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尤其是男子用力甩动头部,使“象帽”顶上3米长的“象尾 ”绕身体旋转飞舞,更是独具风采,充满活力。
朝鲜族歌曲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 力与表现力。一人放歌,众人随合,不是“善歌者有人继其声”,而是“心中的歌,最能起共鸣”。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
朗》、《诺多尔江边》,几乎人人会唱,家喻户晓。
民间有“不论生活多困难,也要孩子把书念”的俗谚。这确实是种具有深远意义的爱。因而在朝鲜族中涌现出一大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人才。朝鲜族非常重视对儿童的美育,从小便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和教育,因此许多孩子都会演奏长鼓、手鼓、手风琴等乐器。
作文四:《朝鲜族民俗简述》3200字
朝鲜族民俗文化简论
一、中国朝鲜族概况
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最早迁入定居的一批,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朝鲜族现有19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辽宁省现有朝鲜族人口共23多万,主要分布在沈阳、抚顺、铁岭、丹东等十个市。
二、朝鲜族饮食文化
(1)饮食
首先,朝鲜族的主食主要有饭、糕、面条等。由于朝鲜族是种植水稻的民族,食用大米自然最多,玉米、小米、高粱米、黄米等次之。米饭由铁锅煮成,这种锅堪称“土高压锅”,具有良好的保气性能,焖出饭来格外肉头、可口。大米通常还和小米或玉米混合而煮成二米饭,味道极佳,营养丰富,别有风味。农历正月十五日吃由米、麦、谷、豆、黍五谷混合煮成的五谷饭,祈望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
糕也是朝鲜族喜欢吃的主食之一。糕主要用米和米磨成的米粉制作。根据风俗和材料不同,品种有五十多个,制作方法有蒸、煮、打等多种。糕中最受欢迎的是打糕和松饼。打糕是将糯米洗净淘好后蒸熟,然后在打糕槽里用木锤打制,打到不见整颗米粒为止,故名打糕。然后,切成块蘸上豆面、小豆面、绿豆、蜂蜜等食用。松饼先是用开水把大米面和好,再将米面蒸熟。然后擀出小片将小豆、芝麻、栗子、枣、糖等做馅包成半月形等各种形状后放在铺上松针的锅里蒸熟,使之散发出很浓的松香味,故名松饼。此外,朝鲜族的主食还有面条。面条有冷面、热面、拌面等。主要制作材料有荞麦面、白面、玉米面、淀粉等。其中朝鲜族最喜爱吃的就是冷面。冷面多于夏季食用,一般用小麦粉、荞麦粉和甘薯淀粉混合制成面条,以牛骨煮汤,食用时汤中加辣椒、酱牛肉片、苹果片及其它调料。面条筋道,汤味香辣,入口凉爽,回味长久。
其次,朝鲜族的副食主要有汤和泡菜。朝鲜族喜欢喝汤,汤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素有“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其种类多达三十余种。其中,大酱汤和狗肉汤最受青睐。大酱汤是用大酱、蔬菜、肉、鱼、豆油等作为主要原料,通常在早饭和晚饭时喝,一般喝热汤,三伏天则多喝凉汤。狗肉汤也称狗酱汤、补身汤,能滋补身体,去热防暑。朝鲜族喜欢吃狗肉,但有一条禁忌:操办婚、丧事或搬家、逢年过节时,不杀狗、也不吃狗肉。
泡菜在朝鲜族菜肴中占有一席之地。她不仅最为普及,而且最富民族特色。朝鲜族吃泡菜有悠久的历史,有“男人可以没老婆,但不可以没泡菜”的俗谚。泡菜是一种发酵食品,大致可分为过冬的泡菜和春夏秋冬随腌随吃的泡菜,其种类也繁多。根据原料、制法、用法的不同,其口味也各异。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朝鲜酸辣白菜,它是将洗净的白菜用淡盐水腌过之后,再配以辣椒面、蒜、葱等作料搅拌成的底料,装在坛罐里发酵而成的。此外,朝鲜族拌小菜,风味独特,鲜美爽口,酸辣多味,健脾开胃,制作简单,经济实惠,深受欢迎。
最后,朝鲜族还有饮酒的习惯,自古以来就有无酒不成礼的文化传统。酒类除白酒外,还有民间酿造的米酒、浊酒、清酒等。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接待亲朋好友时都不能缺酒。饮酒时,大家往往即席唱歌或跳舞。浊酒是用粮食酿造,朝鲜语称“麻克里”,酿造简便,酒精度不高,在乡村仍然流行,多作为清凉饮料。
(2)饮食礼仪
朝鲜族将朝鲜族将尊敬老人当作家庭和整个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礼节和美德,老年人在家庭内和社会中普遍受到尊敬。因此,吃饭时给老人摆上单人桌用餐,等老人先动筷勺之后,其他人才开始吃饭,离席时也要等长辈先离席。晚辈更不得与老人同席喝
酒、吸烟,如同席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喝酒时也要举杯转过身背席而饮,以示对同席老
人的尊重。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
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
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其它的就餐规矩还有:要讲礼节、分餐就食、口嚼时不能弄
出声音、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喋喋不休地说话等。
三、朝鲜族语言文化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于阿尔泰语系。朝鲜文创于15世纪,是一种字母音
节文字,以音节为单位进行标记。朝鲜语共有40个字母,其中有元音21个,辅音19
个。在朝鲜语,元音是音节的中心,辅音只有和元音结合才能构成文字。朝鲜语的辅音
不仅可以在音节开头与元音相拼,还可以在元音作为韵尾发音。
四、朝鲜族服饰文化
(1)服饰特点
白色是朝鲜族最喜爱的服装颜色,象征着纯洁、善良、高尚、神圣。朝鲜族一向喜
欢穿素白衣服,着装整齐、干净,并认为这是一种道德,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
之称,自称白衣同胞对白色的偏爱,反映了朝鲜族酷爱洁净的特点。
朝鲜族服装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其结构自成一格,上衣自肩至
袖头的笔直线条同领子、下摆、袖肚的曲线,构成曲线与直线的组合,没有多余的装饰,
体现了“白衣民族”古老袍服的特点。
(2)服装款式
1、传统男装
朝鲜族传统男装一般是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的裤子。外出时,多穿以
布带打结的长袍。男子短衣朝鲜语也叫“则高利”;成年男子的上衣衣长较短,斜襟、
宽袖、左衽、无纽扣,前襟两侧各钉有一飘带,穿衣时系结在右襟上方。传统男裤形状
似灯笼。这种“灯笼裤”裤长腰宽,且白色居多。“巴基”是指传统的朝鲜族“裤子”,
其裤裆、裤腿肥大,裤脚收口。
2、传统女装
朝鲜族妇女的短衣长裙,是朝鲜族服饰中最具传统的服装,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装
的一大特色。传统的女装分内外衣,上穿"则高里","则高里"外结带,多用花色绸缎做
成长带,垂于胸前,鲜艳、漂亮,裤外穿裙子。青年妇女常穿筒裙,中老年妇女常穿开
衩缠裙冬季在"则高里"外套棉坎肩。
3、传统童装
朝鲜族的童装,不论男女,以颜色绚丽为特色。童装的款式与大人的基本相同。童
装的面料多用粉、绿、黄、蓝等色彩的锦缎。幼儿上衣的袖筒多用“七色缎”作料子,
穿在身上好像身披彩虹一般,因此这种衣服被称做“彩虹袄”。朝鲜族一向认为彩虹是
光明和美丽的象征,用“七色缎”给幼儿做衣服,意在让幼儿们更加美丽和幸福。
4、婚礼服
朝鲜族女子婚前穿鲜红的裙子和黄色的上衣,衣袖上有色彩缤纷的条纹;婚后则穿
红裙子和绿上衣。男子的服装仍然以穿“灯笼裤”为主要特点,女子脚穿“船形鞋”,
“船形鞋”是朝鲜族独有的鞋,鞋样像小船,鞋尖向上微翘,用人造革或橡胶制成,柔
软舒适。男鞋一般是黑色,女鞋多为白色、天蓝色、绿色。
五、朝鲜族游艺文化
(1)体育项目
?荡秋千:
秋千绳一般拴在高大树木上结实的横枝上,在秋千前方上空悬有彩带或铃铛,荡起的秋
千板能触及这个标志才能赢得欢呼与赞扬。常常是一人荡起,众人瞩目,场边喝彩连连。 ?跳板:
跳板运动历来很受朝鲜族人民的喜爱与欢迎,甚至有“姑娘不跳跳板,将来难生产”的说法。民间跳板长5(5米,宽40厘米左右,厚5厘米。比赛时,站在跳板两端上的姑娘轮番连续起跳,逐渐将对方弹送得更高,并在身体腾空时,表演出各种各样惊险动作,如剪式跳、旋转跳、空翻跳,甚至跳藤圈,舞花环、挥彩带等,灵巧优美、五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惊叹赞赏。
(2)歌舞
农乐舞就是表现朝鲜族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为悠久的舞蹈。随着时代的演进,农乐舞从早期自娱自乐的单一形式发展为情节表演和技巧表演两种形式。农乐舞表演手段极为丰富而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从情节上看舞者的角色化鲜明,例如舞中有官人、猎手、农妇、舞童等的扮演栩栩如生,故事颇有情趣。从表演技巧方面看,农乐舞常有多种刀具以此构成多彩多姿的舞蹈语汇,例如对唢呐、太平斧、剑、各种鼓运用;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象帽”技巧,可称一绝。所谓“象帽”是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一种特制的斗笠,表演者手击单鼓头部自如旋转飘带,场面火暴。农乐舞的音乐伴奏也很讲究,一般由12段曲调组成,欢快热烈。
朝鲜族扇舞又是该族舞蹈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它是持扇表演的女性道具舞,源于古代时期女巫活动和民俗活动,分单扇和双扇舞,这种舞蹈动作细腻,节奏多变,它以朝鲜族女性舞蹈的活泼、优美的特点表现淳朴善良的民族精神。
我国朝鲜族舞蹈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除上述农乐舞、扇舞之外,还有拍打舞、长鼓舞、扁鼓舞、剑舞、假面舞等等。
作文五:《中国朝鲜族民俗》13100字
天下未乱边先乱, 天下已定边未定。 边疆治理关乎国家的领土和主权, 边 境地区的兴衰影响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我国长达 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中 有 1.9万多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全国 135个边境县 (旗、市、市辖区 ) 中,少 数民族自治地方有 107个,占 79%,在 2100多万的边境总人口中,少数民族 人口占 48%。 “观边疆治乱兴衰,便可知国家统一还是分裂,国力强盛还是贫 弱,民族和睦还是纷争,这些都与边防有着密切的联系。 ” ① 由此可见,对于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 边境民族地区的安定是关系到民族团结、 边防巩固、 国 家稳定的大事。
西藏地区民族成分单一,藏族为主体民族,占 95%以上,兼有门巴、珞巴 等族。 而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身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它是民族特征的重要 组成部分, 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 各民族都十分重视本 民族的风俗习惯, 通常都把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或者歧视看作是对本民族 的尊重或者歧视。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民族政策。 所以, 要搞好边防工作, 维护边境的安全与稳定, 就必须了解驻地少数民族的 风俗习惯,正确认识,认真对待和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在边防工作中的地位
(一)民族风俗习惯及其特征
民族风俗习惯, 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由其所处的自然环境、 生 产力水平、 生产方式、 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文化传统以及宗教的影响逐 渐形成的。它是民族生存环境的一种反映,由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政治条件、 经济发展条件等不同, 各民族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风俗习惯, 这 些风俗习惯往往通过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活动体现出来。如 服饰的式样、饮食的种类、房屋的形式、生产的方式等等。
民族风俗习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是各民族经济、 政治和文化等方面 的反映,一般认为民族风俗习惯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第一民族性,不同的民族 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这既符合民族形成的特征, 也符合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特 征,它处处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历史传统、心理素 质、 宗教信仰等物质与文化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差异。 风俗习惯是构成民族特征
① 费孝通语
的一个基本内涵, 也突出显现了特定的民族性。 第二群众性, 风俗习惯是一定 地域中社会群体的风尚和习俗, 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 生活实践中逐步 形成并自然流传下来的, 它不属于个人或阶层的特权, 而是一定时期中社会普 遍传承的内容。 风俗习惯的群众性决定了它使用范围广泛的特性。 从这一角度 出发, 党和政府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 实为明 智之举,具有深刻的意义。第三传承性,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 所能完成的,它承载了许多历史传统,无论范围上、形式上抑或内容上,都体 现了相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第四变异性,自然和社会的因素,如自然灾害、 战争、 迁徙等等, 会使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传承和发展在内容和形式上产生 某种程度的变异。 这种变异, 有的是短时期内可以体察出来的, 有的则是渐变 式的, 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第五复杂性, 民族的风俗习惯所具有的复 杂性是指风俗习惯的内容而言的,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受自然环境、 人文环 境及其他方面的影响, 风俗习惯所具有的良莠不齐的状态, 确实使它本身带有 了很多复杂的充分。
(二)民族风俗习惯在边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边防是国家为维护边境的安全与稳定在边境地区实施的建设、防卫与管 理,而边境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防工作无论是建设、防卫还是管理, 都离不开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支持和参与。 边境少数民族在边防建设、 边防斗 争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有边境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边防工 作就寸步难行, 边境安全就没有保障。 对此, **同志有一段著名论断:“西 南的国境线从西藏到云南、广西,有几千公里,在这么长的边境上,居住的绝 大多数是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得不好, 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 因 此从西南的情况来说, 单就国防问题考虑, 也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 位置。 ” ② 由此可见, 民族问题是关系祖国统一、 边防巩固、 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没有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 没有各民族的和谐发展就没有 国家的繁荣富强、没有各民族的和衷共济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兴旺昌盛。因此, 边防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边防无小事,民族无小事”的观念。
民族风俗习惯是少数民族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下, 在各种生产生活 的 实践中 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式,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感情。 一个民
② 《**文选》第一卷 , 第 135页。
族在处理同其他民族的关系时, 尤其是与汉族的关系, 常常是以自己的风俗习 惯是否被尊重来衡量的。 如果在处理民族问题时, 不能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作为一个因素考虑进去, 将会使我们的边防工作陷于极大的被动。 所以, 边防 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民族风俗习惯在边防工作中的作用,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驻地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民族心理, 才能开展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 只有对少数 民族的风俗习惯予以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尊重,少数民族群众才可能将心比 心, 全力支持边防工作, 从而在祖国的边陲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尊 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即是尊重广大的少数民族,也是做好边防工作的基础, 同时对于推动民族团结、促进边疆稳定和发展均有明显效果。
二、藏族风俗习惯及其对边防工作的影响
西藏是藏族高度聚居的区域,民族成分单一,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95%, 高度聚居的民族有着更强的凝聚力和民族意识 , 一旦被境外敌对势力和内部分 裂势力所利用, 就会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带来巨大的威胁。 而且西藏民众几乎 全民信仰藏传佛教, 宗教感情和民族感情融为一体, 在宗教旗帜的感召有着更 为强大的凝聚力。 因此 , 在该区开展边防工作必须更加谨慎 , 边防工作者在民族 风俗习惯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触发民族情绪、 引发民族矛盾, 所以, 边防工作 者在工作中必须充分认清藏族风俗习惯及其对边防工作的影响。
(一)藏族风俗习惯及其特点
藏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 由于独特的地域、 文化背景, 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风俗习惯,表现在饮食、服饰、婚姻、丧葬、禁忌等诸方面,归纳起来有以 下几个特点。
1.藏族风俗习惯带有浓郁的高原特色
青藏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使得藏族的传统风俗具有显著的民族地方特色。 在平均海拔 4000米上下的青藏高原上高寒缺氧,必须要有耐寒的青稞等粮食 和特有的牦牛、犏牛、绵羊、山羊等耐寒的肉食,才能适应这种特殊的自然环 境,因此藏族同胞多以此为食,藏僧也不例外,不吃肉食,就难以生存。藏族 的茶饮习惯也体现出浓郁的高原文化特色, 为了御寒和抗干燥, 藏族全民嗜茶,
特别是耐寒而且耐燥力极强的酥油茶, 是他们终日不离的茶饮。 高原地区天气 寒冷、变幻莫测,昼夜温差较大 ,使这里少数民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服饰 , 为 适应高寒及游牧生活 , 他们身穿绵羊皮缝制的藏袍 , 白天束带为衣 , 夜间解带当 被。在居住方面 , 农区均住房屋 , 牧区一般都住帐篷 , 而现在随着生活的稳定定 居的人则越来越多。
2.藏族风俗习惯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藏传佛教是藏族文化的核心和主体。 西藏几乎全民信教, 藏族群众的价值 取向、道德规范、心理素质、思维模式都受到藏传佛教的深刻影响。在佛家思 想的影响下,人们虔心礼佛、诵经修法,以追求精神解脱,企盼来世的欢乐。 譬如藏传佛教提倡“善”与“行善” ,二者是藏族社会的最高道德标准,也是 价值判断的核心。 “善”除乐于布施外,就是遵守十善法,多造善业,以求来 世善报。 “行善”以利他为主,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帮助他人、孝敬长者、修 路架桥、传授弟子、虔心颂经为众生祈祷、行医救死扶伤、建造佛塔、刻印经 书、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等等,皆是行善的表现。
西藏在欢庆的日子里, 宗教亦是不可或缺的色彩, 无论是原始的苯教, 还 是后来居上的藏传佛教, 即使是那些越来越世俗化的节日, 也仍然少不了宗教 特色。宗教仪式在其中已成为固定的格式,诸如调牛节、牛王会、拉也合、祭 山节、 迎神节等若干节日, 每个节日都有一套比较固定的宗教仪式, 目的都是 祭祀神灵,为幸福的生活祈祷。
3.藏族风俗习惯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由于西藏和平解放前,长期处于“政教合一”的农奴制社会,统治阶级为 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愚弄和麻痹广大人民群众, 有意夸大、 渲染藏传佛教的神 秘性, 又将藏传佛教的神秘莫测推衍到社会政治、 经济、 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 从而就使藏族风俗习惯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藏族人除了到寺院去参加各种宗 教活动外 , 在家里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宗教活动 , 主要是念嘛呢、 磕头、 转经轮; 除此外 , 藏族群众大小事情都要占卜 , 民间还有许多的祭神活动 , 诸如祭山神、 祭家神、祭林神等 , 这一系列的活动 , 不仅是藏族人神秘心理的外在表现 , 而且 又使这种神秘心理更深化为万物有灵 , 灵魂转世 , 时时处处相信征兆 , 一切都具 有神秘色彩。
而最能体现这种神秘色彩的就是在藏族同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禁忌 习俗。 藏族人重礼节, 但更讲究禁忌, 边防工作者在开展边防工作时绝不能忽 视其作用。比如,盛饭时,饭勺不能向外倒;倒酒时,不能从罐子背面倒出, 否则认为会把财产冲散; 吃饭时不能外出小便, 也不能放屁, 否则被认为对别 人不尊敬;遇到寺院、嘛呢堆、宝塔等宗教设施时,必须从左往右绕行,如果 走反了,不仅无功德,还会有罪过;翻山顶时,禁止发声,否则会招致风雪冰 雹等。 禁忌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 对少数民族禁忌的了解和尊重, 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 也是创建和谐边防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尊重这些禁 忌是保持人际关系和谐、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条件,边防工作者绝不可小视。 4.藏族风俗习惯具有很强的礼节性
藏族群众在节日或重大场合见面 , 要互敬哈达 , 以示尊敬。 献哈达是藏族最 普通也是最尊贵的礼节, 哈达越宽越长, 敬情越深厚。 献哈达时的动作因人因 地因事而异,通常对长辈、尊者,献哈达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受献 者也要双手捧接, 且要以自己的哈达回赠, 否则为失礼; 对平辈或下属则可搭 在其颈上; 普通藏民向活佛献哈达, 不能直接递到活佛的手里, 只能放在活佛 面前的桌子或受礼者脚下。 所以, 开展边防工作要入乡随俗, 只有学会尊重藏 族群众的礼节习俗,才能顺利开展边防工作。
(二)藏族风俗习惯对边防工作的影响
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藏族也不例 外, 作为边防工作者, 必须克服大汉族主义, 并清楚地认识到藏族与其他民族 共存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部, 是中国的历史事实和现实国情; 各民族共 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实现伟大复兴的客观条件 和现实基础。 作为一个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多民族国家, 祖国的统一是各民族 的根本利益所在; 汉族离不开藏族、 藏族也离不开汉族, 是多民族中国得以统 一的重要基石之一。 基于此西藏边防工作者应尤为重视藏族风俗习惯对边防工 作的影响, 我们按照是否有利于民族内部的团结; 是否有利于民族社会的发展; 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边防的巩固 , 将藏族风俗习惯对边防工作的影响分为 积极、消极和中性三方面。
1.积极影响
良好的风俗习惯, 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积累, 是藏族生活中不可
或缺的内容, 譬如遵守法规、 救死扶伤等, 这是边防工作中必须重点关注和提 携的, 对于促进汉藏民族间的交往和团结、 推动西藏地区边防工作的开展、 巩 固西南边境的稳定、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起着积极的作用。
2.消极影响
一个民族中消极、 有害的风俗习惯, 对民族的发展起到滞后作用, 对民族 自身和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发展起到阻碍和破坏作用。 在西藏地区开展边防工作 克服不良风俗习惯带来的消极影响是边防工作者经常性的工作。 创造风俗习惯 的主体是民族群众,执行风俗习惯的主体也是民族群众,由于时代的局限性、 生产力的滞后难免会产生消极、 愚昧的风俗习惯, 譬如相信占卜、 笃信巫术等, 它们对边防工作在西藏的开展势必造成死角, 甚至对国家政策、 法规的推行造 成阻碍,所以,边防工作者应积极引导藏族群众废除消极、愚昧的风俗习惯, 将其对边防工作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
3.中性影响
民族风俗习惯中对民族生活不起明显的进步或阻碍作用, 或者在不同的时 期和不同的地域发生的效果不同, 这些应视为中性作用。 在一定时期内并没有 明显具体的意义和作用, 但在特殊时期和场合, 其则是一个民族强烈感情的流 露,譬如藏族禁忌、丧葬习俗等,它代表了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点, 因此,对它的任何不尊重,都会极大地伤害民族感情。另外,有的风俗习惯良 莠杂糅,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如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则积 极作用会更加明显;如果听之任之,其消极性也会更加明显。因此,西藏边防 工作者在利用积极影响、 消除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更应该充分挖掘中性影响的作 用,确保边防工作在西藏稳定开展。
三、在西藏地区如何开展边防工作
在西藏地区开展边防工作, 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西藏的战略地位, 才能搞清 尊重藏族风俗习惯在边防工作中的意义。进而围绕尊重藏族风俗习惯从宏观、 微观两方面谈如何开展边防工作。
(一)在西藏地区尊重藏族风俗习惯的意义
在西藏地区开展边防工作 , 首先应对该区的复杂性有所了解 , 那么西藏地 区有何复杂性 ? 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六点:一是战略地位重要,西藏地处我国西
南边陲,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为邻,边境线长 4千多公里,是我 国西北、 西南的天然屏障和通向南亚的门户。 二是达赖集团在国际**势力的 支持下,利用国际形势的变化,煽动所谓“西藏问题” ,加紧进行“藏独”活 动,破坏西藏稳定,阻碍西藏发展。三是西藏基本上是单一民族生活区,占总 人口 95%以上的藏族人民生活于藏传佛教文化的特殊环境中,有独特的人文 环境, 风俗习惯。 四是西藏社会发展滞后, 人民曾长期生活于政教合一的封建 农奴制度下,既有浓重的宗教气氛,社会生产力又十分低下,工业、交通运输 业等发展缓慢。 五是一百多年以来, 帝国主义插手西藏事务, 西藏既在文化上 被无数人当作“香格里拉”,又在政治上成为世界关注的敏感地区。六是由于 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欺骗、 压迫, 藏汉等民族之间存在民族隔阂和不信任。 针对 这样一个藏族高度聚居地区,开展边防工作必须尊重其自身特点,摸出规律, 找到办法。 具体来说就是从尊重藏族风俗习惯这些点滴细节做起, 赢得藏族群 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进而有效的开展边防工作。
“风吹沙跑氧气少, 六月阴天下冰雹, 天无飞鸟地无草, 一年四季穿棉袄” 是人称“生命禁区”的帕里高原的真实写照。海拔 4360米的世界最高镇帕里 镇就座落于此, 多年来, 驻守在帕里的边防官兵牢固树立尊重藏族风俗习惯的 观念,一言一行始终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执 法为民,帮民助民,积极帮助藏族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为辖区藏 族群众做了数不清的好事、 实事, 增进了民族团结, 建立起了水乳交融的警民 关系。帕里自然环境艰苦,执勤环境复杂,如果没有藏族群众的信任、支持和 帮助是根本不可能一次又一次出色完成各项保卫任务的。 1995年秋,派出所 得到群众提供的民族分裂分子企图从境外偷运武器入境的情报, 官兵们迅速布 下天罗地网, 一举击碎了犯罪分子的偷运美梦。 帕里边防派出所一个突出的特 点,就是警民关系和谐,群众基础扎实。在帕里,群众只要得到情报,不管刮 风下雪,山高路遥,是昼是夜,都会骑马甚至步行几十公里到派出所报案。自 1995年以来,该所官兵为群众做好事 620件,参加抢险救灾 20多次,抢救群 众 120多人,为国家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 300多万元,为群众捐款 3.2万元, 帮助 8户群众脱贫,为长期患病群众建立档案 112份,义务为群众治病 3000多人次,无偿提供药品折合人民币 9500元。警爱民,民拥警,形成了警民团 结,共建边疆的喜人局面,官兵执行任务,不论经过那个村庄,藏乡人总是备 好香喷喷的手抓饭, 打好热腾腾的酥油茶, 热情招待子弟兵。 这些成绩的取得,
无不是建立在对藏乡人民族习惯的理解和充分尊重的基础之上。
从帕里边防派出所的例子可以看出, 只要边防工作者重心下沉, 真正走到 群众当中去, 真心为群众办事, 势必可以换来群众对边防工作的支持, 对边防 工作者的信任,从而形成军民共守边疆的可喜局面。
试想, 如果边防工作连自己驻地群众的风俗习惯都不能了解, 甚至做出一 些亵渎驻地群众风俗习惯的事来, 那么何谈开展工作, 更别说达到军民一家亲 的程度。 当你踏进一个你所不熟悉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如果不了解当地民族的 风俗习惯, 便会寸步难行, 可能还会闹出许多误会, 甚至会给边防工作造成不 可挽回的损失。所以说,尊重藏族风俗习惯是拉进与藏族群众距离的第一步, 也是开展边防工作的前提条件。 边防工作者只有首先对藏族群众表现出足够的 尊重, 藏族群众才可能敞开心扉与边防工作者坦诚相待。 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 记在心上,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积极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才 能构筑起军警民联防的牢固战线。
(二)贯彻与落实尊重藏族风俗习惯的措施
1.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政策制定、实施各项措施,大力宣传国家的民 族政策。国家的法律对中华民族统一大家庭的方方面面都有指导作用,因此, 制定和实施各项措施应在国家法律的范围中, 遵循藏族实际, 既突出特色, 又 强调与国家法律保持一致, 不能随意违背国家的大政方针。 利用一切机会, 对 广大藏族人民进行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 使他们了解党和国家对他 们的关心, 积极投身到爱国家、 爱共产党、 爱社会主义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洪流 中。
2.深入了解西藏地区的藏族风俗习惯,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边防工作 者所处地域不同, 所遇到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会各异, 即使同一民族, 不同地区 也会呈现出不同的习俗。 因此, 在实际的工作中, 所使用的方法也要因地制宜。 边防工作者需要根据不同的风俗习惯确定不同的工作思路和方针, 熟悉当地民 族的语言、文化、习惯等,以利于当地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
3.帮助藏族群众发展经济,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能力。发展民族 经济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 新中国建立后, 我们党和国家采取了 一系列的措施, 促进各民族的经济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西藏地区的经 济呈现了蒸蒸日上的景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
点。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要或快或慢地发生变化。 ” ③ 风俗习惯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也受经济基础的制约。因此,尊重藏族的风 俗习惯,必须发展当地的社会生产力,使边境地区广大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虽然西藏地区地域广袤, 资源丰富, 但是, 在发展经济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不 利因素,如人力资源奇缺,劳动者素质偏低,科技、文化教育水平低下,思想 观念落后, 自然条件恶劣等, 这些因素制约了西藏地区的发展, 也是尊重藏族 风俗习惯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也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 4.严厉打击破坏和蓄意诋毁藏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我国现阶段,各民族 人民的关系融洽, 出现了民族团结的良好势头。 但是, 破坏和侮辱少数民族风 俗习惯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其中缘由很多, 有的是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不甚 了解造成的, 有的是恶意诋毁, 有的是受历史上不良习惯的影响所致等等。 对 于大多数无意破坏民族风俗习惯者, 要加以教育和引导, 启发他们进一步学习。 而对于破坏和蓄意诋毁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 则应坚决打击, 以期有一个良好 的社会环境。 1997年修订的 《刑法》 第 250条中规定:“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 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 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 ” 第 251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 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情节严重的, 处两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 ”国家民委多次下发“关于慎重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的 通知” 、 “关于宣传报道和文艺创作要正确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的通知” 等文件, 这体现了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 和破坏民族团结进步、 心怀叵 测者的打击力度。 边防工作者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时, 要及时发现对于民族风 俗习惯不利的言行、出版物和事件,利用所处的直接、前沿的位置,及时将其 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出现了,坚决打击,决不姑息。
5.为藏族风俗习惯的保持和改革提供适宜的舞台。国家已经制定了多种 措施来保持藏族的风俗习惯, 使藏族的风俗习惯得到自由的演化和发展。 但是, 对于落后于时代的某些风俗习惯和不利于本民族发展的内容, 就需要在合适的 时机进行改革。 然而, 这种改革必须尊重藏族广大人民的愿望, 由他们自己解 决, 改与不改, 何时改和如何改, 均由藏族群众自己决定, 别人不能越俎代庖, 更不能强迫命令。
藏族风俗习惯的改革既有其自身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社会改革的需要。 ③ 《马克思恩格思选集》第 3卷,第 83页。
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看, 适应社会变革, 就需要不断完善自己, 僵滞静止的事 物是不存在的。 风俗习惯同样如此,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自觉或不自觉地产 生变异性,融入更多新鲜的内容。再者,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藏族的风俗习 惯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旧的观念、 传统和习俗被逐渐淘汰, 新的思想观念和 风俗习惯又顺应时代步伐逐渐确立。 藏族风俗习惯的改革也是西藏现代化进程 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改革藏族的风俗习惯中, 必须尊重藏族发展的客观规律, 坚持自愿的原则, 按照循序渐进的方针, 在国家法律政策的基础上, 经过缜密 的调查研究才最后决定, 使改革服务和藏族的发展与进步, 服务于国家的整体 建设。
(三)在西藏地区开展边防工作的具体做法
1.利用民族节日开展边防工作
民族节日是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内容, 也是民族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 边 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少数民族节日在边防工作中的作用。每当民族节日来临 时,应积极主动地慰问、祝贺、参与其中,与少数民族群众打成一片。
藏族节日众多,如传统的赛马节。赛马是藏族群众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 它不仅是农牧民闲暇之余的集会, 交流农牧业生产经验的场所, 而且是藏族群 众精神的展示。 在所有的民间传承的藏族节日中, 几乎都少不了赛马活动, 影 响比较大的有:藏北赛马节,江孜达玛节和康定赛马节,主要内容有:角力、 跳神、赛马、抱石头等。但时至今日已经增添了许多时代的新内容,诸如产销 会、物资交流会等,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服务当地经济的重要形式。 边防工作者一定要把发展边境经济作为强边固防的重要措施, 正确处理经济建 设与边防建设的关系, 积极发挥自身优势, 参加边境地区的经济建设, 真正把 “兴边”与“固边”结合起来,以边境经济振兴促进边防建设的发展。
边防工作者利用藏族节日开展边防工作必须不折不扣坚持群众路线, 一是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 提高藏族群众的爱国热情, 增强国防意识; 二 是宣传党的方针和民族政策, 使之牢牢树立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自觉同境外民 族分裂分子划清界限; 三是进行边防法规、 政策的教育, 使藏族民族群众明白 边防工作者是为谁巡逻、 为谁站岗, 从而自觉维护边境地区的社会秩序。 边防 工作只有因地制宜,灵活多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取得“双赢” 的效果,打开边防工作的局面。民族节日是向群众宣传边防法规、民族政策,
开展边防工作的好契机。 西藏地区大多风光秀丽或者有重点文物, 抑或曾产生 过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 边防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名胜古迹、 秀丽河山以及历史 人物的宣传,弘扬其优秀文化和历史贡献,使藏族群众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民族和伟大的祖国, 从而形成民族团结的可喜局面, 为边防工作在西藏的进一 步展开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2.正确对待藏族风俗习惯的精华和糟粕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长期传承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心理, 得到民族成员 的认可, 是民族成员所遵守的行为意识与行为模式。 但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水平 的限制, 其中必定存在着精华和糟粕。 正确认识和对待民族习惯中的精华和糟 粕,对于边防工作者相当重要。对于精华,即优秀的民族风尚、习俗,必须大 力发扬并加以提携, 因为它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有利于精神文明 建设, 有利于边防群众工作的开展。 譬如赛马节、 望果节等, 已成为欢庆丰收, 民族交往, 开展文体活动和物资交流的富有民族特点的节日。 对于糟粕, 即消 极的、 不健康的风俗习惯, 对之必须废除, 因为它不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 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危害。如占卜吉凶、巫术治病等, 就必须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加以废除。 但这种废除和革新, 不能由外力强 制进行,而要根据民族政策、宗教政策,趁机发挥藏族群众的主观因素,引导 其自愿进行。作为边防工作者,应该在工作中,多宣传、多教育,因势利导, 为藏族风俗习惯的发扬或改革出谋划策。
3.以“爱民固边”为契机,结合“三访四见” ,为西藏发展保驾护航
2005年 7月以来,公安边防部队开展了“三访四见”活动。 “三访”即:访贫问苦,访疾问难,访外问弱; “四见”即:看见,敢见,愿见,想见。该 活动对解决边防工作和队伍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创建新型警民关系, 促进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 构建和谐边防具有普遍而长远的指导意义。 通过 “三 访四见”活动,了解群众在干什么、想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积极为他们想 办法、出主意、谋福利、创便利。 “三访四见”访的是人民群众的贫苦、疾难、 外弱,其核心是为群众办事、替群众说话、帮群众解难,只有扎实把人民群众 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看见、敢见、愿见、想 见” 的目光, 尤其是在西藏地区, 只有把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
才能最广泛、 最充分地调动群众, 维护边境稳定, 同达赖集团和西方敌对势力 斗争到底。 2006年,公安部党委针对公安边防部队性质,又启动了“爱民固 边”战略,这一战略可以说是“三访四见”活动的深入和延续,它凸现了公安 边防部队维护沿海沿边地区安全稳定这一主业,是更高的追求、更严的要求, 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边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向。边防工作者要通过访民、 知民、亲民、助民、安民、富民去爱民,努力做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 群众、 团结群众、 赢得群众, 这一点作为工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西藏的边防工 作者就显得更为重要。 没有群众的信任、 支持、 帮助, 边防工作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根本无从展开, 所以深入了解并尊重藏族风俗习惯, 对其进行耐心 细致的法制教育、国防教育、边防法规教育,深入村寨、牧场,与藏族群众同 吃同住同劳动, 谈心交流, 赢得藏族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才能使使他们在思想 上形成反分裂、反偷渡、反渗透的牢固防线,成为强边固防的坚强后盾。
边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 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党政军警民的密切协作与 配合,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充分认识做好西藏边防工作的重要意义,以高 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准确洞察局势的变化, 及时调整边防工作的思 路,统筹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打牢强边固防的基础,加大边 境管控力度,确保边境稳定,确保社会主义西藏和谐发展。
四、结束语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传承的行为心理和行为方 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感情。对民族风俗习惯的态度关系到民族自尊、 民族关系,任何对它的歧视或侵害都会触发民族情绪、导致民族矛盾。尤其是在 西藏这一藏族高度聚居的地区,任何侵害到藏族风俗习惯的言行,都会影响到民 族团结、祖国安定。所以,在西藏地区开展边防工作必须从尊重藏族风俗习惯着 手,打牢群众基础,把边防工作的根基深植在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只有如此, 边防工作在西藏地区才能行之有效的开展。当然,工作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盲目尊 重藏族风俗习惯,需要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精华即优秀、良好的风俗习惯, 边防工作者应该大力发扬并加以提携;反之,糟粕即消极、不健康的风俗习惯, 对之应予以坚决废除,因为这些风俗习惯不仅对边防工作的开展产生消极影响, 甚至还对国家法律、政策的推广造成阻碍。本文从尊重藏族风俗习惯入手,分析 了其特点、对边防工作的影响、以及今后在西藏地区开展边防工作需要注意的几
个方面和改进措施,对西藏地区以及其他民族地区边防工作的开展都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耀华 . 民族学通论 [M].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7:3— 15.
[2] 毛振发 . 边防论 [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6:1— 12.
[3] 金炳镐 . 民族理论政策概论 [M].北京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1:23— 58. [4] 王铁志 . 新时期民族政策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 民族出版社, 1994:120— 143.
[5] 李星 . 边防学 [M].北京 :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4:189— 192.
[6] 陶立璠 . 民俗学 [M].北京 : 学苑出版社, 2005:337— 338.
[7] 吴仕民 . 中国民族政策读本 [M].北京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8:132— 143. [8] 宋蜀华,满都尔图 . 中国民族学五十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00— 107.
[9] 张植荣 . 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21— 253. [10] 金炳镐,龚学增 . 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学习纲要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209— 216.
[11] 坂本是忠 . 「民族と国家」の諸问题 [M].神奈川 : 神奈川新聞社出版局, 1991:113— 121.
[12] 王柯 . 東トルキスタン共和国研究 :中国のィスラムと民族問題 [M]東京 : 東京大学出版会, 1995:167— 171.
[13] 富田正史 . 多民族社会 [M]. 東京 : 晃洋書房, 1992:129— 132.
致 谢
本文从拟定题目到定稿,历时数月,一路走来,几番周折。在论文落笔之际, 首先要向我的辅导老师金楠致以诚挚的谢意。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金老师给了 我方方面面的帮助和关怀。金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在金老师的 悉心指导下,我不仅学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在怎样为人处事等方面收益颇多; 同时金老师对工作积极热情、认真负责、有条不紊、实事求是的态度,给我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在此我谨向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同时,我还要感谢学院给我们授课的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传道、授业、解 惑,让我学到了广博的专业知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为人、 处事。我更要感谢我的母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是她提供的良好学习环 境和生活环境,让我的军校生活丰富多姿,为我今后的人生留下了一段宝贵的回 忆。 另外,衷心感谢我四载相伴,共同战斗、学习、生活的战友们,在我毕业论 文的写作过程中,他们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同时,也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 和支持,在此我深表谢意。
最后,向我亲爱的家人和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他们给予我的关爱、理解、支 持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大学生活即将划上圆满的句号,论文撰写过程中学习到 的一切将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
作文六:《浅谈中国朝鲜族民俗民风旅游业中的作用》1200字
浅谈中国朝鲜族民俗民风旅游业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若延边旅游是一盘饺子,“这盘饺子”当以中国朝鲜族民俗为“主料”,做到以中国朝鲜族民俗定位来“选料”;以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来“配料”;以民俗音乐来“调味”;以中国朝鲜族民俗观光来“品味”。
1.以中国朝鲜族民俗定位来“选料”
延边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关键在于准确的形象定位。观望全球,在当今世界上普遍通行的旅游形象定位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领先定位。例如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凯旋门,中国的长城、兵马俑等等,举世无双,独一无二。这种定位在延边显然不具备条件。
二是逆向定位。譬如深圳的野生动物园,别处是人看关在笼子里的动物,而他们是把人关在笼车里看外面的猛兽。这就是特点,但这种定位在延边也是用不上。
三是比附定位。延边拥有图们江源头,满族发原地,渤海国旧都等。表面上看应大上特上满族民俗风情,但实质上国内到处都有满族节目,大到电影,小至会场、景区随地可见。就是全盘仿效,亦是“人家嚼过的馍——没味儿”。
四是空隙定位。指填补空白,形成惟一。全天下论其原滋原味、含金量最高的朝鲜族民俗风情在中国;中国朝鲜族自治州又在延边;世界朝鲜族心目中的圣山——长白山也在延边境内。一句话,中国朝鲜族的民俗就是振兴延边旅游业的最大优势,最大空间。这就是惟一符合延边实际的旅游形象定位——空隙定位。延边旅游业要大发展,必须选择这一定位,建一个全国乃至全球内无人能竞争的、集中国朝鲜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旅游大环线,填补世界上最大的空白,形成惟一。笔者认为,延边有其强大的实力基础。
从区位实力来看——延边位于吉林省的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东邻俄罗斯、南隔朝鲜、西邻吉林,北接黑龙江省。在全省约占四分之一的延边白山黑水中,居住着汉、朝、满、回等二十多个民族。其中,朝鲜族占百分之三十
八。拥有两条国际铁路线,数十条航线和通向朝鲜、韩国、日本、美国等地的水上通道。
从旅游实力来看——延边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拥有长白山自然景观,三国交界的边境风光以及帽儿山、仙景台、满天星、小和龙、雁鸣湖、正觉寺、博物馆、美术馆、红旗村、国门等上百个大小不同的旅游景点。州内现有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等六十多家,拥有庞大的导游员队伍。
2.以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来“配料”
笔者在广泛实践和深入调研中切身体会到,人们不仅要把传统民俗与现代民俗在生活上“嫁接”起来,更应把其尽“嫁接”到政府主导的最热门行业——旅游文化产业上。因为,旅游业的名牌是民俗,灵魂是文化。只有把中国朝鲜族的民俗文化,同旅游资源有机地融会贯通起来,方能打造出一整套独具延边特色之声名远播、魅力无穷、经久不衰的旅游产品。论其民俗风情,主要有如下两点:
2.1朝鲜族的衣食住礼
2.1.1衣
服饰是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折射出来的是一个民族的社会和历史。传统的朝鲜族服装中,男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肥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女装为线条柔和、色彩艳丽的短衣还有长裙和长袍;童装为最具民
作文七:《朝鲜族民俗文化》9100字
Music
Main : Music of Korea
Pansori
Traditional Korean music is characterized by improvisation and the lack of breaks between movements. A pansori performance can last for over eight hours during which a single singer performs continuously.
清唱
朝鲜族传统音乐的特点是即兴创作和不间断的演唱,一个歌手可以连续清唱八个小时。 Rather than contrasting different speeds as it is mon in Western music, most traditional Korean music begins with the slowest movement and then accelerates as the performance continues.
与西方音乐中常见的节奏不同,传统朝鲜族音乐开始时节奏很慢,之后不断加速
Korean court music, called jeongak,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terate upper-class, and has a strong intellectual emphasis. Jeongak is played at a very slow pace, with single beats taking as long as three seconds. The beat matches the speed of breathing rather than the heartbeat as in most Western music, and feels static and meditative.
朝鲜族宫廷音乐, 称为 jeongak , 与有文化的上层阶级密切相关, 具有很强的知识。 Jeongak 发挥在一个非常缓慢的步伐, 只要三秒钟的单节拍。 和大多数西方音乐节拍不同, 传统朝鲜 族音乐节拍与呼吸速度相匹配,而不是心跳,给人感觉静态和冥想。
The tone of Jeongak is soft and tranquil because the traditional instruments are mad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s. String instruments have strings made of silk rather than wire. Almost all wind instruments are made of bamboo.
演奏 Jeongak 的乐器的声音是软的,安静的,因为是传统的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工具。弦乐 器的琴弦是丝绸,而不是电线。几乎所有管乐器都由竹子制成的。
Pungmul is Korea's folk music and is full of expressions and emotions. This kind of traditional music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ives of mon people. As with the Jeongak, improvisation is mon in Minsogak.
Pungmul 是朝鲜族的民间音乐, 充满感情和情绪。 这种传统音乐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与 Jeongak 一样,以即兴表演为主
[edit] Dance
Main : Korean dance
There is a distinction between court dances and folk dances. Common court dances are jeongjaemu performed at banquets, and ilmu, performed at Confucian rituals. Jeongjaemu is divided into native dances (hyangakjeongjae) and forms imported from China (dangakjeongjae). Ilmu are divided into civil dance (munmu) and military dance (mumu).
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之间是有区别的。常见的宫廷舞蹈进行于 jeongjaemu 宴会,以儒家礼 仪进行的。 分为本土舞蹈 (hyangakjeongjae ) 和从中国传来的舞蹈 (dangakjeongjae ) 。 Ilmu 分为民间舞蹈(文武)和军事舞蹈(MUMU ) 。
Religious dances include all the performances at shamanistic rites (gut). Secular dances include both group dances and individual performances.Traditional choreography of court dances is reflected in many contemporary productions.
包括萨满教的仪式的所有宗教舞蹈表演、 世俗的舞蹈包括群舞和个人表演、 传统宫廷舞蹈编 排都体现在许多当代的作品中
[edit] Painting
Main : Korean painting
A scenery on Dano dayThe earliest paintings found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are petroglyphs of prehistoric times. With the arrival of Buddhism from China, different techniques were introduced. These techniques quickly established themselves as the mainstream techniques, but indigenous techniques still survived.
当前在朝鲜半岛发现的最早的绘画是史前时代的岩画——端午节的风景。 随着中国传教士的 到来, 不同的绘画技术传入。 这些绘画技术迅速确立了自己的风格, 但仍保存着朝鲜族自己 的特色
There is a tendency towards naturalism with subjects such as realistic landscapes, flowers and birds being particularly popular. Ink is the most mon material used, and it is painted on mulberry paper or silk.In the 18th century indigenous techniques were advanced, particularly in calligraphy and seal engraving.
有一种对自然与现实的风景的偏爱, 花鸟是特别受欢迎绘画对象。 墨水是最普遍使用的材料, 在桑树纸或绢上作画。在 18世纪朝鲜族祖传的一些技术是先进的,特别是在书法和印章雕 刻等领域。
[edit] Crafts手工艺
Lacquer drawer with mother-of-pearl inlay,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Korea in Seoul.There is a unique set of handicrafts produced in Korea. Most of the handicrafts are created for a particular everyday use, often giving priority to the practical use rather than aesthetics. Traditionally, metal, wood, fabric, and earthenware were the main materials used, but later glass, leather or paper have sporadically been used.
在首尔的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漆器抽屉与珍珠母镶嵌。 在朝鲜族产生了一套独特的手工艺 品。 大多数手工艺品为日常生活生产使用而创造, 往往优先考虑的实际使用价值, 而不是美 学。传统上,金属,木材,织物,陶器都是主要用料,之后零星使用玻璃,皮革或纸张。
Ancient handicrafts, such as red and black pottery, share similarities with pottery of Chinese culture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The relics found of the Bronze Age, however, are distinctive and more elaborate.Many sophisticated and elaborate handicrafts have been excavated, including gilt crowns, patterned pottery, pots or ornaments. During the Goryeo period the use of bronze was advanced. Brass, that is copper with one third zinc, has been a particularly popular material. The dynasty, however, is renowned for its use of celadon ware.
古代工艺品, 如红色和黑色的陶器, 与中国黄河文化的陶器都有相似之处。 青铜时代的遗物 中发现, 然而更有特色, 更精致。 已发掘的许多复杂和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 包括鎏金冠冕, 带图案的陶器,盆或装饰品。在高丽时期使用青铜作为主要材料。黄铜是铜加三分之一锌, 一直特别受欢迎的材料。最名贵的材料是青瓷。
During the Joseon period popular handicrafts were made of porcelain and decorated with blue painting. Woodcraft was also advanced during that period. This led to more sophisticated pieces of furniture, including wardrobes, chests, tables or drawers.
在朝鲜期间流行用蓝色画装饰瓷器和工艺品。 木工也被在此期间发展。 这导致了更复杂的家 具出现,包括衣柜,床头柜,桌子或抽屉。
[edit] Ceramics
Main : Korean pottery and porcelain
[编辑 ]陶瓷
主要文章:韩国陶器和瓷器
A celadon incense burner from the Goryeo Dynasty with Korean kingfisher glaze.The use of earthenwar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goes back to the Neolithic. The history of Korean Ceramics is long and includes both Korean pottery a later development after the traditional use of coils and hammered clay to create early votive and sculptural artifacts.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pottery was advanced in Silla. The pottery was fired using a deoxidizing flame, which caused the distinctive blue grey celadon color. The surface was embossed with various geometrical patterns. 翠鸟的釉与韩国高丽青瓷香炉, 在朝鲜半岛使用的陶器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韩国陶瓷的历 史很长, 既包括韩国陶器传统使用的线圈后期, 也包括敲定粘土以后发展的初期。 在三国时 期,新罗陶器发展。 使用脱氧火焰, 造成独特的蓝灰色色青瓷陶器。表面是各种几何图案的 浮雕。
In the Goryeo period jade green celadon ware became more popular. In the 12th century sophisticated methods of inlaying were invented, allowing more elaborate decorations in different colours.
在高丽时代青瓷翠绿变得更受欢迎。在 12世纪复杂的镶嵌方法的发明,让更多不同颜色的 精美的装饰。
White porcelain became popular in the 15th century. It soon overtook celadon ware. White porcelain was monly painted or decorated with copper.
白瓷很快就追上了青瓷,在 15世纪流行。白瓷通常油漆或用铜装饰
With the Japanese invasions of Korea in the 16th century, many potters were kidnapped to Japan where they profoundly influenced Japanese ceramics.[4] [5] [6] Many leading Japanese pottery families today can trace their art and ancestry to these Korean potters whom the Japanese kidnapped by the thousands, such as during the Japanese Assault on Korea of 1592.[6][7][8] 在 16世纪,随着日本入侵朝鲜,许多陶艺家被绑架到日本,他们深刻地影响了日本陶瓷。 In the mid Joseon period (late 17th century) blue-and-white porcelain became popular. Designs were painted in cobalt blue on white porcelain. With the growth of Japan's hegemony on the peninsula towards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tradition of porcelain largely declined in
favour of Japanese imports. However, the fact that Japan's relocating whole cities of Korean potters by force to boost pottery culture in Japan annuls the misconception that the Japanese pottery culture flourished at the time.
在朝鲜时代中期(17世纪后期) ,蓝色和白色的瓷走红。流行设计画在钴蓝色在白色的瓷 器。日本的霸权半岛上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赞成日本陶瓷进口下降。然而,事实上,日本 的韩国陶艺家以武力推动陶文化以终止在日本的误解, 这个误解就是认为日本的陶瓷文化蓬 勃发展的时候。
[edit] architecture
Main : Korean
编辑 ]建筑
主要文章:韩国建筑
Traditional farmer's house; Folk Village, SeoulSites of residence are traditionally selected using geomancy. It is believed that any topographical configuration generates invisible forces of good or ill (gi). The negative and positive energies (yin and yang) must be brought into balance.
传统农民的房子,民俗村,地点的选择都要讲究传统风水。据认为,任何地形的配置产生取 决于或好或坏的无形的力量。必须做到阴阳平衡。
A house should be built against a hill and face south to receive as much sunlight as possible. This orientation is still preferred in modern Korea. Geomancy also influences the shape of the building, the direction it faces and the material it is built of.
房子应建在一座小山上, 面南接收尽可能多的阳光。在现在, 这种倾向仍然是首选。风水也 影响了建筑的结构和面积。
Traditional Korean houses can be structured into an inner wing (anchae) and an outer wing (sarangchae). The individual layout largely depends on the region and the wealth of the family. Whereas aristocrats used the outer wing for receptions, poorer people kept cattle in the sarangchae. The wealthier a family, the larger the house. However, it was forbidden to any family except for the king to have a residence of more than 99 kan. A kan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pillars used in traditional houses.
韩国传统房屋的结构可以称为内翼和外翼(厢房) 。而贵族使用的外翼招待宾客。个别的布 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区和家庭的财富。富裕的家庭,房子越大。然而,除了国王,禁止 任何家庭居住面积超过 99kan 。 1kan 是传统民居中使用的两个支柱之间的距离。
The inner wing normally consisted of a living room, a kitchen and a wooden-floored central hall. More rooms may be attached to this. Poorer farmers would not have any outer wing. Floor heating (ondol) has been used in Korea for centuries. The main building materials are wood, clay, tile, stone, and thatch. Because wood and clay were the most mon materials used in the past not many old buildings have survived into present times. Japan's kidnapping of an entire city known for its castle building skills built Japan's most famous castles and palaces, an act which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formally accepted and apologized for.But now days, people live in apartments and more modernized houses.
內翼通常包括一个客厅, 一个厨房和一个铺有木地板的中央大厅。 贫穷的农民不会有任何外 翼。 地板采暖 (炕) 在韩国已经使用了几百年。 主要建筑材料是木材, 粘土, 砖, 石, 茅草。 由于木材和粘土在过去是最常的材料,所以很多老建筑已经不能延续到当今时代。
作文八:《9民族民俗教案-朝鲜族》3200字
大庆外事服务职业高级中学2008—2009第二学期中国旅游地理工科教案
10旅游高职、技能
4.25-4.29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班 学 科 中国民族民俗
授课课题 朝鲜族、哈萨克族
知识目标 1、朝鲜族与哈萨克族的概况与风俗习惯。
2、让学生讲解朝鲜族与哈萨克族的民俗,提高专业技能目标 教学目的 讲解能力
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
目标 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朝鲜族与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解决方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
教学难点 记忆重点知识点
解决方法 教师让学生分析,突破难点 教 具 多媒体 课型与课时 理论2学时 授课方法 互动教学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与分析
1.满族概况
复 习
2.回族的风俗习惯
- 1 -
大庆外事服务职业高级中学2008—2009第二学期中国旅游地理工科教案
该族注重礼节,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能歌善舞著称导 语 于世,跳跳板和荡秋千是该族妇女喜爱的传统运动,请问这
是哪个民族,
朝鲜族、哈萨克族
理论知识与教学设计 技能能力与教学设计
第一学时
一、概况
1.人口:192.38万
2.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3.语言:朝鲜语
4.舞蹈: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
5.体育:跳跳板、荡秋千、摔跤、踢足球。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讲解这部分
重点知识,教给学生掌握朝鲜族概况。
二、民俗风情 练习题:
(一 )民居饮食
,(朝鲜族人口 万( 1.居住习俗
朝鲜族房屋呈大屋顶形状,屋脊外观是
中间平、两头翘立,中间平如行舟,两头翘
,(朝鲜族人口分布 立如飞鹤。组成大屋顶所有的线和面,均为
舒缓的曲线和曲面,屋脊等主要轮廓线均涂
为白线、缓慢、稳重、优美的曲线和曲面以
?(朝鲜族体育项目是 及椽子以外的大白轮廓线条,正是朝鲜族大
屋顶区别于汉族、日本大屋顶的差异点。
2(饮食习俗
朝鲜族的饮食主要以米饭为主食,以,(朝鲜族人的房屋呈 形状。屋汤、酱、咸菜和其他泡菜为副食,具有自己
脊外观是 ( 独特的饮食风俗。米饭多为大米饭,也有大
- 2 -
大庆外事服务职业高级中学2008—2009第二学期中国旅游地理工科教案
米和小米混做的二米饭,还有五谷饭等。
,(以 为主食~以 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
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为副食。 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泡菜也叫
,( 是朝鲜族服装最喜欢的颜色。 辣白菜,朝鲜语叫"吉木其",是朝鲜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读书找出知识点进行总结,全班分成四组进行讨论总结,派,(朝鲜族人死后行 葬(
代表回答,教师进行纠正。
(二)服饰冠履
白色是朝鲜族的服装最喜欢的颜色,象
征着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故
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
通过典型练习题的设置~教师启发引衣同胞”。朝鲜民族服饰可分为官服、民
导学生运所学知识~交给学生分析问题服等,这些服装的结构自成一格,上衣自
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肩至袖头的笔直线条同领子、下摆、袖肚
的曲线,构成曲线与直线的组合,没有多
余的装饰,体现了“白衣民族”的古老袍
服的特点。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讲解这部分知识,教给朝鲜族服饰特点及与其他民族的 不同。
(三)婚丧节庆
婚俗,是朝鲜族家庭礼仪最重要的组成 部分。过去,婚俗复杂,礼仪繁多,而今随
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得以简化,但其内容和程序并无太大的变化。有纳彩、纳币、迎亲 三个程序。
- 3 -
大庆外事服务职业高级中学2008—2009第二学期中国旅游地理工科教案
朝鲜族自古以来,将孝道视为万行首,
因而在丧礼与祭礼中,比其他礼仪更彻底的
体现了崇拜祖先的观念,逐步形成了丧礼,
祭礼程序。
主要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
中秋节等。此外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
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
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等。
教师通过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四)宗教信仰、禁忌 通过对民俗风情的学习~了解朝鲜族
朝鲜族没有全民族性的统一的宗教朝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讲解能力。
鲜族喜食狗肉,但婚丧与佳节不吃。朝鲜族
人非常尊重老人,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
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
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
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
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
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
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
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
语。忌讳人称“鲜族”。
教师利用与其他少数民族禁忌对比讲
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 4 -
大庆外事服务职业高级中学2008—2009第二学期中国旅游地理工科教案
第二学时
一、概况
1.人口:125.5
2.分布:新疆、哈萨克自治县
3.文学:《英雄塔尔根》
4.舞蹈:黑走马
5.职业:主要从事畜牧业
教师板书5个基本问题,让学生看书回
答,教师一问答的方式找同学回答。
二、民俗风情
(一 )民居饮食
1.居住习俗 ,(哈萨克族的毡房~由 和
哈萨克族的毡房,由顶和圆栅组成。毡
组成。 房的骨架一般是用红柳树杆,顶的木杆
稍微弯曲,呈辐射形,上端要绑在天窗,(哈萨克族人口有 万(
上,下端接木栅,骨架搭成后,在木栅
?(哈萨克分布 外用芨芨草和红柳织成篱笆,然后在外
面包上毡幕,毡房成形。 ,(饮料是 2(饮食习俗
哈萨克族的饮食与其畜牧业生产有着密,(哈萨克族服饰以 为原料~以 切的关系,他们善于用马、牛、羊、驼的肉主(
和奶制作各种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哈萨克
,(婚姻实行 制~实行 族的饮食主要有奶类、肉类、面类食品等。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读书找出知识点葬(
进行总结,全班分成四组进行讨论总结,派
,(信仰 教 代表回答,教师进行纠正。
(二)服饰冠履 教学设计:通过典型练习题的设置~
男子内穿套头式高领衬衣,青年人的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运所学知识~交给学衣领上多刺绣有彩色图案,套西式背心,
外穿布面或毛皮大衣,腰束皮带,上系小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刀,便于饮食,下穿便于骑马的大裆皮裤,
- 5 -
大庆外事服务职业高级中学2008—2009第二学期中国旅游地理工科教案 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两种。 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重点知识~提高专哈萨克族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她们
业技能。 喜用白、红、绿、淡蓝色的绸缎、花布、
毛纺织品等为原料制作连衣裙,年轻姑娘
和少妇一般穿袖上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
叶边的连衣裙
教师利重点讲解这部分知识,教给哈萨
克族服饰特点及与其他民族的不同。
(三)婚丧节庆
婚俗 :在过去,哈萨克人的婚姻大
多数是由父母包办的,属明显的买卖婚
姻。缔结婚姻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财礼
的多少,在过去的哈萨克民间有这样一句
俗话“美丽的姑娘值八十匹骏马,一个人学生练习: 生下几个女儿,就可以成为一个大巴依指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讲解朝(即大地主、大富豪)亲不能通婚 鲜族和哈沙克族的有关民俗。锻炼学生
教师通过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记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导游讲解能力。 忆。
(四)宗教信仰、禁忌
哈萨克族先民奉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
拜,信仰过萨满教、佛教、景教等。改信伊
斯兰教后,仍保留了一些原始信仰的习俗。
教师利用与其他少数民族禁忌对比讲
解~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总结:
一、朝鲜族的民俗风情
二、哈萨克族的民俗风情
作业:
1. 比较哈萨克族与朝鲜族有何异同
2. 朝鲜族的概况
反馈:
- 6 -
作文九:《观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有感》5000字
观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有感
观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有感
姓名:马芳 2011级新生 应用数学
参观时间:2011年11月12日
参观地点:朝鲜族民俗博物馆
参观目的:了解朝鲜族灿烂的民族文化
参观成员:2011级应用数学专业全体学生
【摘要】:通过参观朝鲜族民俗博物馆,看到了朝鲜族居民早先使用的农耕用具和各种礼器、文化作品、陶瓷制品、青铜器用具等.这些物品为我们展现了朝鲜族人民的伟大智慧和朴素勤劳的优秀品德,同时,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朝鲜族人民对待生活的态度———— 一丝不苟。此次参观,我们收获颇多,不仅看到了朝鲜族不同于汉族的优秀文化,也使我们对朝鲜族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总而言之,收获颇丰
【关键词】:
由来、发展、精髓、未来 【中国朝鲜族的由来】:朝鲜族是迁入民族,非中国本土少数民族。朝鲜人移民中国是近100年来的事。
19世纪中后期,朝鲜大饥荒,大批朝鲜流民进入中国东北今延边地区为生。其后不断有朝鲜流民窜入东北垦荒殖民。日韩合并后,日本开始推动以鲜人殖民中国东北的策略,妄图使东北“鲜化”。“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陷入了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以后,采取了极其险恶的“以鲜治华”策略,制
订出“朝鲜人移民计划”,将大批朝鲜人移居东北各地。1936年8月,伪满政府和朝鲜总督府共同制订《在满朝鲜人指导纲要》,议定每年从朝鲜移民一万户,并决定把朝鲜移民作为满洲国国民的“构成分子”。仅在1937年至1941年的五年间,就有24468户朝鲜移民迁入东北各地。据琼斯《1931年以后的东北》中所载:“到1945年东北光复前,居住在中国东北的朝鲜人共有三百万人之多,超过了(当时)东北总人口的5%。”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一部分居住在中国的朝鲜人又迁回朝鲜半岛,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朝鲜人留在了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出于人道考虑给予了这些在华朝鲜人中国国籍和少数民族的身份。
【中国朝鲜族的发展】:朝鲜族聚居的地区,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林区之一。在长白山下,朝鲜族人民开拓了这块富饶的疆土。朝鲜族在东北边疆开发荒地初期,粮食缺乏,以野果、野菜充饥;住的是极简陋的茅草屋;用的是木犁,没有耕畜便靠人力垦拓。到1881年在延边地区先后垦拓的土地达5300多公顷。1884年在朝鲜族专垦地区开垦的土地已达12000多公顷。长期以来,他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部分人从事林、副业。19世纪70年代,他们在吉林省通化县大甸子等地,试种水稻获得成功,后相继在临江、怀仁、兴京、柳河、海龙等地和延边部分地区扩种。1906年朝鲜族农民在和龙县勇智乡大教洞开掘渠道,引水灌溉,使稻谷产量提高,从此延边地区的稻田面积逐年增加,成为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水稻产区。用此地水稻加工的米白而油性大,营养丰富,与京津的“小站稻”齐名于世。但少数持有特殊权势的满族、汉族“占山户”用各种手段强占农民用血汗开拓的大片土地,使农民
变成自己的佃户或雇工。同时,在朝鲜族中也分化出极少数地主。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朝鲜族地区处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并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租佃关系有“活租”和“定租”两种。“活租”租率达50%。此外,还有各种名目的超经济剥削。民国时,仅延边地区地方官府征收的税目就有30种以上。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朝鲜族地区先后解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1946年进行了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朝鲜族人民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1952年9月3日成立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58年成立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杂居在各地的朝鲜族也先后建立了几十个民族乡。
现在,朝鲜族拥有自己的生活区域,拥有自己的文化,经济、文化、政治、各方各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换,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1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精髓】:?
善舞
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
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家庭中遇有喜事,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家庭歌舞晚会”。伽椰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如柳枝拂水;或刚劲跌岩,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与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朝鲜族歌曲具有旋律流畅、婉转、明朗的特点。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之歌》等,著名的民歌有《桔梗谣》、《阿里朗》、《诺多尔江边》等,人人会唱。
朝鲜族的体育活动也有特点。摔跤是他们的古老的体育和娱乐活动。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从乡到村一般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一般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即组织踢足球。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女子足球队。每逢节、假日,常举办以足球为中心的多种体育比赛。
由于足球运动普及,延边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足球之乡”。荡秋千和跳板是妇女最喜爱的娱乐和体育活动。
朝鲜族人民特别重视教育,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兴办了不少学校。有“宁肯啃树皮,也要让儿女上学”的好传统。解放后,各地纷纷建立“家长会”、“董事会”等民间办学组织,自筹资金、材料,办起了几百所中小学。早在1949年在延吉就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少数民族综合大学——延边大学。后来陆续创办了延边医学院、延边农学院、延边教育学校等高等院校和延边艺术学校等十几所中等专业学校和1000多所中小学校。各级教育网已经形成。各类院校已造就出的一代代朝鲜族的高、中级知识分子,遍布中央、省和朝鲜族地区的各条战线。在延边地区还建立了各种成人教育学校。农业、林业、文、史、教育等各种科研团体,为延边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的,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著名的朝鲜族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等。
农乐舞:朝鲜族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演两种。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 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其中有唢呐、太平釜、上剑、副剑、从剑、首长鼓、无杖鼓、首鼓、副鼓、首法鼓、副法鼓及官吏、猎人 、执事、农妪、假女、舞童等。舞蹈中“象帽”(戴一种斗笠)的表演别具一格,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特制斗笠,边击小鼓边转动飘带起舞,同时将舞蹈表演引向高潮。农乐舞的伴奏音乐,由12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热烈,舞蹈风趣活泼。
巫舞:对整个朝鲜民族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在巫舞中,有“神游
舞”、“请神舞”、“送神舞”、“娱神舞”、“逐鬼舞”等种类。巫舞又分“降神舞”、“世袭舞”两大类,有多种表演形式,如,纸钱舞、神剑舞、花舞、扇舞、铃舞等。
长鼓舞:朝鲜族民间舞蹈。流传于朝鲜族,历史悠久,在敦煌北魏(公元386—534年)壁画中,已有类似长鼓的击鼓舞乐图。长鼓舞源于农乐舞中的个人表演,最早以男性独舞为主,后来,舞台上的即兴对唱表演对长鼓舞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使长鼓舞有了男、女长鼓舞、双人长鼓舞及长鼓群舞等多种形式。长鼓舞在朝鲜族广泛流传。朝鲜族长鼓为两面鼓,两端鼓面分别为高、低不同,舞者两手同时击打出各种不同节奏的鼓点。
现代长鼓舞有两种击打法:一为女舞者用鼓鞭(一尺许细长的竹鞭)兼用鼓槌(一端圆粗,长约尺许的木槌);一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开头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边击边舞,鼓插在长鼓上,舞至高潮时,方抽出鼓槌进行技巧表演。后者春持鼓鞭随乐起舞。
扇舞:持花扇表演的女性舞蹈。源于古代巫女活动及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后发展成为单扇舞、双扇舞两种形式。扇舞有持一把或两把扇具的不同形式,它具有朝鲜族特有的节奏、含而不露的内在情绪、曲线性的律动和自由自在的表演,随着队形的不断变化,舞者将手中的扇具可组合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和造型。
扁鼓舞:持扁形鼓表演的舞蹈。扁鼓原为朝鲜族古老的打击乐器,后发展成为男女舞者胸前系鼓而舞的舞蹈。扁鼓舞伴随着激动人心的鼓声,给人以欢快、热烈而跃动的情绪感受。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快乐,以及现代人的欢快情绪等,都是扁鼓表现的内容。扁鼓舞不仅能表现朝鲜族妇女细腻的内在感情,还可以表现男性爽朗乐观的性格特征。
剑舞:又称剑器舞,是手持短剑表演的女性舞蹈。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舞蹈节奏为“打令”
。剑舞原为男性舞蹈,经长期流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缓慢、典雅的女性舞蹈。其种类较多,一般为4人舞。还有一种由流浪艺人流传下来的少年剑舞,其风格似武术,具有战斗性。剑舞的音乐基本上以“打铃”节奏的曲调贯串始终,并与剑声相谐。
2 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一种普遍习俗。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求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多数地区居民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则实行火葬。
朝鲜族比较喜爱素白服装。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叫“则高利”和“契玛”。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朝鲜族的主要食粮一般是大米、小米,京渍(即辣泡菜)是不可缺少的菜。喜爱吃打糕、冷面、大酱汤、辣椒和狗肉。现在不少人学习汉族烹饪技术。 朝鲜族的村落,多位于山坡下的平地上。村内房屋的建筑面向东南、南和西南。有瓦房与草房,房墙外多刷白色。房内一般分寝室、客室、厨房和仓库等。室内有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近年来家庭中的陈设日渐讲究。朝鲜族人民非常讲究礼节,注重卫生,尤忌随地吐痰。房子、餐具、衣被等都很整洁。 朝鲜族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清明上坟添土,中秋除草,并进行祭祀,以示对故人的哀思。此外还有3个家庭节日,即:婴儿诞生一周年,“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后两个喜庆日,子女、
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寿、祝福
。 朝鲜族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信教者有的信佛教,有的信基督教或天主教。佛教在朝鲜族中有悠久的历史,佛教的某些礼仪和习俗早已渗透于朝鲜族人民生活之中,成为民族风俗。但是,现在佛教在朝鲜族中影响不多。近年来,因为受到韩国的影响,在我国朝鲜族中,信仰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朝鲜族没有全民
性的统一宗
【未来】:中国朝鲜族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幸福
【总结】:通过这次参观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我看到了很多关于中国朝鲜族的东西,也学到了很多,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朝鲜族的重视下一代的教育,他们让自己的孩子努力的学习各种知识,在现在这个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是很重要的,他们很有预见性,能够看到将来是知识掌握命运,知识改变命运,同时,他们的各种文化也深深的吸引我,那一支支优美的舞蹈展现了朝鲜族美女的能歌善舞,她们动作轻盈,欢快,让人无法不被感染,那一幅幅书法,字字珠玑,苍劲有力,笔法雄浑,让人不经叹服。那古老的农具,虽说有一点破旧,但体现的是朝鲜族人民的伟大智慧,通过此次的游览,我对朝鲜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这个民族更加的热爱,期待能有更多像这样的机会去了解中国朝鲜族,我爱中国朝
鲜族
作文十:《朝鲜族民俗村实践报告》1600字
朝鲜族民俗村实践报告
三道河子朝鲜族民俗度假村位于辽宁省丹东宽甸县下露河朝鲜乡,在六月末,我们朝鲜语专业的学生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宽甸下露河朝鲜族三道河村(韩朝学院实训实践基地)进行了语言实训活动,在这期间,同学们参观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博物馆,了解和体验朝鲜族的民风民俗,并对村落形成的历史和村民生产生活等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此次交流活动,我们既加深了对朝鲜族风土民情的感性认识和了解,同时也也锻炼和提升了韩国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参观游览了朝鲜民俗博物馆,这里有历史悠久,有新石器、辽金时期的文化遗址尚存,馆长还向我们介绍了再抗战时期,这里也曾经经历了风霜雨雪,至今流传着民族英雄抗日的故事。
考察两省三县交汇处,其东北边与本溪市的桓仁满族自治县、吉林省的集安市隔江相望,居住在朝鲜族民房,其中朝鲜族人口1100多人,且居住集中,完整地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从下露河朝鲜族人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朝鲜族人们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崇尚知识、举孝爱幼的朝鲜族民族风情;朝鲜族的苦难历史造就了朝鲜族坚定、不屈的精神。
品尝并亲身体验做朝鲜族饮食,原来用于胡口的朝鲜族饮食,用最简单的原料,可以做出最营养、色香味俱全的饮食,在今天成为别具特色、备受推崇的一种饮食文化,朝鲜族的传统风味食品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打糕、冷面、泡菜。打糕是用蒸熟的糯米打成团、切块、撒上豆面并加稀蜜、白糖 制成。冷面是在荞麦面中加淀
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等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泡菜是将大白菜浸泡几天,漂净,用辣椒等作料拌好,放进大缸密封制成。腌制时间越长,味道越可口。不管学做的怎样,但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学做朝鲜族饮食的乐趣。朝鲜族的“汤文化”堪称世界一绝,他们都对汤情有独钟,须臾不能离开。狗肉汤、牛肉汤、猪肉汤、河鱼汤、海菜汤、豆腐汤、饼汤、冷面汤、酱汤??仅仅是酱汤,又可以因所用酱的品种不同而分为若干种,“狗肉汤”是朝鲜族“汤文化”的集大成之代表性作品。经过品尝,真的很可口。
朝鲜族特有文化娱乐健身活动也据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朝鲜族妇女活动项目荡秋千、踩跳板,长鼓舞、顶罐舞等等诸多的朝鲜族民风民俗,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都体验不到的,感受到了朝鲜族文化的浓厚氛围。
还有朝鲜族的乐观开朗的性格也让我记忆犹新,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旁边有朝鲜族的人也在吃饭,他们边吃还边唱边跳,可以看出他们活泼的性格。
阅读古朝鲜文献,穿上朝鲜民族服装,体验朝鲜族风情。朝鲜族新村观光游,朝鲜族风情园旅游,在那里,有秋千,大家斗争着荡秋千的同时有人向我们介绍,荡秋千是朝鲜族妇女的运动项目。一到端阳节或农闲时期,朝鲜族妇女们便穿着节日的盛装去参加秋千比赛。比赛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比荡起的高度,另一种是比踢铃的次数,即比耐力。在游乐园内还有跳板,这种跳板跟我们日常生活中得不一样,
玩的时候是需要技巧的,跳板也是朝鲜族妇女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比赛时,两个人分别站在一条五米长跳板的两端,一端的人先跳起后,凭借下降的力量猛踩跳板,将另一端的人反弹起来,被弹起的人下落时又将对方弹起。强手弹起时能有两三米高,还能做多种精彩动作。跳板是有难度的,不好好掌握技巧的话容易受伤。
还游览了朝鲜族人家庭院游,千亩水田设施观光农业游,劳动体验游,浑江大漂流,特色农业观光游(绿色无公害水稻、万亩中药材基地、中华蜂养殖),自然风光游,红色旅游,缅怀革命先烈,体验艰苦环境,感悟珍惜美好生活(双联村左子元抗联遗址、连江村梁荷山牺牲地、马架子村万人坑)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重新踏上行程,大家还在为领略到的朝鲜族风情和自己的亲自体验兴奋不已,热议不断。
社会实践报告
学 生 姓 名:
学 院: 韩朝经济与文化学院 专 业: 朝鲜语 班 级: 学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