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蜜蜂有毒的秘密》600字
一天,阳光明媚,我和顽皮的弟弟在树林中玩耍,我们在树林中你追我赶,奔跑的时候,弟弟不注意,撞到一颗树,突然,从树的顶端落下了一个黑东西。这时只听从黑东西里传来一阵嗡嗡声,成群的小蜜蜂向我们飞来。我们拼命地往回跑,好不容易才逃脱了。
这时,身后的弟弟说"平时听大人说,马蜂窝不好捅,我看蜜蜂窝也不好捅。看!我的手背现在疼得很."我一听,一把拉过弟弟的手,啊!肿起了一个好大的包,一定是被蛰了。我二话没说,就把弟弟送到了附近的医院。在回家的路上,弟弟无意中说了句“蜜蜂可真毒啊!”弟弟说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啊!蜜蜂的毒是从哪里来的了?不会啊!我天天喝蜂蜜水,也没中毒啊!带着心中的谜团,我马上飞奔回家,查找一 切关于蜜蜂的书籍。对了!可以去查 百科全书? 的 A本? 生物 ,我飞快的浏览了以便目录,找到了关于蜜蜂有毒的篇目。书中说蜜蜂的赌来自于它的粪便,因为蜜蜂在没有排泄器官,所以只能存在体内,当蜜蜂射出蜂针时,对蜜蜂来说何尝不是排毒了?但蜂针连接着它的肠子,当蜜蜂射出蜂针时就会去死。那蜜蜂的粪便又是怎样变得有毒的了?正在思索中,爸爸回来了,我急忙上前去问原因,爸爸告诉我"当蜂蜜的粪便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太长时,就会腐烂并转化为毒液体,存在毒囊中,当它蛰人时,毒液就会从毒囊中排出并通过毒囊管输送到蜂针上”看了书又听了爸爸的话,我恍然大悟。
在看似平常的事物种,其实也隐藏这不寻常的道理,只要你善于发现就一定有收获。
作文二:《蜜蜂的秘密》8500字
一些学者认为,通过机械浓缩而成“浓缩蜜”,远比不上自然成熟蜜的营养价值。但在另一些学者看来,采不成熟蜜,这也是人和蜜蜂的互利,蜂蜜真正的酿造过程其实在采蜜蜂将蜜传给内勤蜂之前已经完成,而内勤蜂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机械性地扇动翅膀以使得蜂蜜中的水分尽快挥发。
身体周刊记者 石毅
养蜂人说起蜜蜂来,无不流露出怜爱之情。福州北峰上的蜂农吕忠银将自己的一副好身子骨归功于常年的养蜂。他说:“我和蜜蜂住在这山里,所以一辈子都没怎么生病。”
天气晴朗的时候,吕忠银常常坐在自己的屋檐下,看着庭前蜜蜂们来去,虽然跟着爷爷从小养蜂,可是他觉得自己对这些忙碌的小家伙了解得并不深,为此他还曾经到福州农林大学里听课,学习蜜蜂和养蜂的专业技术。
和蜜蜂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吕忠银仍常常为它们生命中那些不为人所理解的东西感慨,“飞来飞去采蜜的都是工蜂,它们一辈子不停地工作,所以在夏天花蜜多的时候最辛苦,一般只能活40天,如果是冬天,差不多能活到120天吧。要是人把它们的蜜取走了,它们又老老实实地出去采蜜了。”
蜂巢里的蜜
吕忠银打开他的一个蜂箱,这是一个长宽高大约为40厘米的木质箱子,底部留有供蜜蜂出入的小“门”。将顶部的盖子取下后便看见了蜜蜂筑巢的地方——巢框。
巢框是一块块可以从蜂箱中取出来的框架,一个蜂箱里一般有8-10块巢框。吕忠银轻轻地、缓慢地抬出一块后,蜜蜂们正嗡嗡地爬来爬去,有一些受了惊的蜜蜂立即飞了起来,但它们并不会离开很远。
巢框上便是它们的“房间”——一个个大小相当的六角形蜂巢,那是它们繁衍生息和储存食物的地方,是它们用自身分泌的蜂蜡一点点筑成的。已经有太多的文学作品赞颂蜜蜂在“建筑”上所取得的惊人成就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比利时文学家梅特林克也曾是一位狂热的养蜂人,他用他那诗般的语言描写道:“从相对的准确度、胆识和跨度来说,没有哪一处人类的建筑堪与相比。构成蜂窝的蜡壁材料完美无缺,馥郁芬芳,透出处女一般清越的新鲜。”梅特林克将这样的建筑形容为“规模之庞大不亚于罗马圣彼得教堂的一个高高的穹顶”。
在这些“房间”里,储存着人们所需要的蜂蜜。吕忠银用一个手指轻轻将覆盖在蜂巢孔上的蜂蜡搓破,那淡琥珀色黏稠的蜂蜜就慢慢地溢了出来,放在嘴里尝一尝,带着丝丝清甜。
当这样一块巢框上的“房间”里都填满了蜜蜂的食物后,吕忠银便会抖动几下巢框,迫使蜜蜂们暂时赶离开家,之后他将巢框放进分蜜机里,这个设备能够将蜂蜜从蜜蜂的“房间”里分离出来,最后,吕忠银再将巢框放回原本的蜂箱,留给蜜蜂使用。
帮蜜蜂采蜜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蜜蜂是如何采蜜的。
采蜜蜂先将花蜜吸进自己的身体里去,把它们保存在一个被叫做“蜜胃”的器官里,在这个采食的过程中,蜜蜂将自身含有转氨酶的唾液也加入,促使花蜜在它的体内连续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酿蜜的过程便由此开始了。
这只采蜜蜂回到自己的蜂巢后,会吐出花蜜,口对口地将花蜜分给1只或几只负责内勤的蜜蜂。内勤蜂得到蜜后,重复地进行吸入、吐出蜜的动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它们不停地扇动自己的翅膀促使蜂蜜中的水分尽快蒸发。
等到这个过程完成,蜂蜜的含水量下降到20%之后,内勤蜂便寻找合适的蜂巢,将蜂蜜储存在其中,并用蜜蜡封住蜂巢孔,让蜂蜜能够被更好更长时间地保存下来。通常来说,这一过程会持续7天左右。那一只将自己采到的花蜜吐给内勤蜂的蜜蜂,此后则会再返回到花丛中,只要还有蜜,它就会不停地来来去去,和所有它的伙伴一样,一直工作到天黑。
这种由蜜蜂自己酿造的含水量低于20%的蜂蜜被叫做“成熟蜜”。制成成熟蜜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有时候,人们并不是那么耐心。在许多蜂场,人们不等到蜜蜂酿好成熟蜜便会用打蜜机把蜜打出来,这时候得到的蜂蜜就被视为不成熟蜜。
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院长缪晓青说:“过去中国人养中华蜜蜂都是采成熟蜜,后来西方的现代养蜂技术传入中国,随着现代养蜂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片面地追求产量而非质量,市场上就充斥着不成熟蜜,在20多年以前我就提出要采成熟蜜,却没有人听。不成熟蜜就是蜜蜂刚刚酿了一两天的蜜,含水量很高。不成熟蜜需要人工浓缩,过去的一些超真空脱水技术在浓缩的过程中不能保持蜂蜜的香味,蜂蜜活性成分也会损失。对于蜜蜂来说,给它们时间酿制成熟蜜,把巢房填满,也给它们充分的休息时间。可是在市场上,不成熟蜜和成熟蜜的价格差异却得不到体现,采成熟蜜的建议也就推广不开。”
研究者们进一步研究认为,取不成熟蜜的方式,虽然使蜂蜜产量提高,但其实却是一种低值、低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安徽科技学院的李位三在《传承我国生产成熟蜜的优良传统》一文中提出,1-2天取出来的蜜,实质上是花蜜或是花蜜向蜂蜜转化的“中间型”,浓度低。取得不成熟蜜后再通过机械浓缩而成“浓缩蜜”,实际上远比不上自然成熟蜜的营养价值和生理效应。
缪晓青说,前几年假蜜充斥市场,消费者开始追求原生态的蜜,这时候很多生产者才开始认识到成熟蜜的价值,“不过,我现在又提出要采不成熟蜜,这也是人和蜜蜂的互利,人家就觉得奇怪了。”缪晓青进一步解释,因为现在已经有这样的技术,在浓缩蜂蜜的基础上不损失它的香味和活性成分,“在这种时候,我们就不必要再让小蜜蜂用它们的小翅膀一点点地去把蜂蜜给酿干了。想象一下,这个活多么的累啊,我计算过蜜蜂依靠扇动翅膀浓缩蜂蜜所消耗的能量比它们去采集花蜜的耗能还要大。因此我说人类采不成熟蜜也是给蜜蜂福利。”
在缪晓青看来,蜂蜜真正的酿造过程其实在采蜜蜂将蜜传给内勤蜂之前已经完成,而内勤蜂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机械性地扇动翅膀以使得蜂蜜中的水分尽快挥发,“内勤蜂的咽腺还没有发育,所以它酿制蜂蜜的过程不会再给蜂蜜添加其他的成分。”当然,采不成熟蜜的前提是加工企业已经掌握了这样的浓缩技术。
蜂王的地位
人们想了各种方法从蜜蜂手中得到有用的东西,蜂花粉和蜂王浆便是。
花粉是蜜蜂和它的幼虫所需要的食物,为此工蜂一大早便会出去采集。在采集的过程中,工蜂用花蜜和自己的唾液使花粉凝结成团,之后便可以把它夹带在自己的后腿上带回巢。吕忠银说,蜂农可以在蜂箱的入口放一个取粉器,蜜蜂穿过取粉器回到蜂巢时,花粉便会从蜜蜂的后足上脱落下来。当然,为了保证蜜蜂自己有充足的粮食可以吃,人们不能够随心所欲地抢夺它采来的花粉,一般来说,需要等到植物花粉比较充足的时候。
我们想知道蜂农是如何取得蜂王浆的。在初级产品市场上,蜂农出售的蜂王浆1公斤能卖到约150元,是蜂蜜的十倍左右。之所以叫做蜂王浆,是因为这是蜂王一生的食物。对于其他的蜜蜂,工蜂只在它们出生的头3天里喂食蜂王浆,此后,工蜂便会在它们的食物中加入蜂蜜和蜂花粉。
吕忠银正在一个蜂箱内进行人工育王。在那个被叫做“王台”的小小的蜂巢里,住着将来会成为蜂王的蜜蜂的卵,工蜂们为了供养它们将来的王,已经在里面注入了蜂王浆,那是用它的舌腺和上颚腺分泌的浆状物质,呈乳白色或淡黄色。为了得到珍贵的蜂王浆,吕忠银会在蜂卵长到第三天时取走王台,并剔除掉其中的蜂卵。
工蜂的寿命极短,蜂王的寿命却可以达到三四年,更长的甚至能活到六七年。在一个蜂箱里,你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蜂王和其他蜜蜂区分开来,蜂王是蜂群中个头最大的那只,差不多是1只普通工蜂的3倍,工蜂们总是围绕在它身边,兢兢业业地守护着蜂王。研究者们认为,造成蜂王寿命和体型与其他蜜蜂如此大差别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蜂王浆。
工蜂们是如此爱自己的蜂王,这一点让蜜蜂的研究者们感叹不已。守护蜂王的蜜蜂总是对蜂王寸步不离,如果蜂王对整群的蜜蜂下达了弃巢而另筑新家的命令,那么所有的蜜蜂都会遵循着蜂王的意志随着它离开,因为失去了蜂王的工蜂几乎是必死无疑。
梅特林克对蜜蜂的这种特质做了声情并茂的描述:“它们对它(蜂王)的尊敬、对它的柔情是崇高而无边际的。最纯净的蜜,尤其是经过蒸馏和差不多可以完全消化的蜜,都专门留下来供它独自享用。它有一个护卫队,白天黑夜围在它身边守护着,帮助它完成做母亲的职责,并且把即将要产卵的小室清扫干净。”
“(如果失去了蜂王)年幼者失去呵护,城里的一部分居民会到处乱飞,寻找自己的母亲,此时,其他的蜜蜂也跟随而出。建造巢穴的职蜂(即工蜂)会彼此分离,四散逃走,搬运粮草者也不再造访花朵了,入口处的卫兵会放弃自己的岗位……不久之后,贫穷会一步步逼近这个城市,人口会锐减,可怜的居民很快就会因痛苦和绝望而死亡,哪怕夏日的朵朵鲜花照样在它们眼前绽放。”
营养和美味的困惑
既美味又健康,蜂蜜似乎满足了中西方对于食物味觉和营养的双重要求。不过,对于这样的常见营养品,其食用上仍存在误区。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指出,很多人以为吃蜂蜜能润肠通便,但长期服用后不但大便干燥,还可能因为蜂蜜含有的雌激素导致女性小叶增生。
台湾对蜂蜜
一般性状要求
形态:透明,流体状,黏稠状液体或部分以致完全结晶状物质
色泽:浅黄色,浅褐色,黄褐色,暗褐色
沉淀浮渣:在20摄氏度以上的气温中无沉淀与浮渣现象
气味:随蜜源植物不同,各具不同的风味,应无酸败或其他不良气味
杂质:不得含有人工转化糖或其他添加物,如防腐剂、色素、香料等
身体周刊记者
肖蓓 罗燕倩
蜂蜜甘甜怡人,食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宋代大词人苏辙《次韵王适元日并示曹焕二首》中写道:“井底屠酥浸旧方,床头冬酿压琼浆。”意思是,酒窖里按照传统方式炮制的屠苏酒,再加上点蜂蜜,滋味超过了神仙喝的美酒。词中的冬酿就特指蜂蜜。
既美味又健康,蜂蜜似乎满足了中西方对于食物味觉和营养的双重要求。据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主任朱国福介绍,中医认为蜂蜜性味甘平,归肺、脾和大肠经,主要功能是补脾益肺,缓急止痛,润燥,解毒,临床上常用于脘腹虚痛、肺燥干咳、肠燥便秘等病症的治疗。现代医学还证实,蜂蜜能解酒,抗疲劳,调整内分泌,滋润肌肤,延缓衰老,增强体质。
不过,对于这样的常见营养品,其食用上仍存在误区。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指出,很多人以为吃蜂蜜能润肠通便,但长期服用后不但大便干燥,还可能因为蜂蜜含有的雌激素导致女性小叶增生。
老人的牛奶
蜂蜜是由蜜蜂采集植物蜜腺分泌的汁液经充分酿造而成。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以稠如凝脂、味甜纯正、清洁无杂质、不发酵者为佳。蜂蜜主要作为营养滋补品、药用和加工蜜饯食品及酿造蜜酒之用,也可以替食糖作调味品。
从西医的角度来说,蜂蜜中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似的各种无机盐,如有益身心的钾,起镇静作用的镁,强筋健骨的钙,增补血液的铁、铜,健脑的磷,还含有多种有益身体的维生素和有机酸,因此蜂蜜被称为“血清之王”。
由于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其含有70%以上的转化糖,能够被人体肠壁细胞直接吸收利用,没有必要经人体消化,这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病后恢复者来说尤为重要,因而也被称为“老人的牛奶”。
同时,蜂蜜中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几种氨基酸,多种活性酶和一些丰富的常量、微量元素。朱国福称,“蜂蜜又不含脂肪,这对于老年人、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来说,是很好的天然食品。”
养肺合胃的误区
中医古籍历来推崇蜂蜜的疗效。《神农本草经》中说蜂蜜“安五脏,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本草纲目》中说:“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调脾胃。”
上海市名中医夏翔、施杞主编的《中国食疗大全》中认为,蜂蜜味甘、性平,有润肺、补中、缓急、解毒、滑肠通便的功效,可以用于肺燥咳嗽、肠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渊、口疮。
比如,对于老年人便秘,可以将黑芝麻炒熟捣泥,用蜂蜜适量开水冲服,每日两次,可起到滑肠通便的功效。
对于婴儿大便干结,可将蜂蜜用开水冲服,也起到润肠通便效果。
对于口疮患者,用蜂蜜浸大青叶,口含,可起到清热解毒,润燥功效。
对于慢性气管炎,可用蜂蜜35克,微炒加水适量,打入一个鸡蛋,早晚服用,可以润肺补中。
对于阴虚肺燥的久咳、咽干、手足心热者,可将蜂蜜填入大白梨内,蒸熟食之,起到润肺止咳的功效。
此外,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用甘草10克、陈皮6克煎汤去渣,冲入50克蜂蜜,每日分3次服用,可起到补中缓急的作用。
沈丕安指出,蜂蜜有养肺合胃、润肠解毒的功效。蜂蜜润肠通便的作用就像现代的“开塞路”一样,从肛门塞入,可以通大便。张仲景《伤寒论》中有一个蜂蜜栓通便的方子——蜜七合,“一味内铜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饴状搅之。勿令焦着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意思就是说:用纯蜂蜜在铜质器皿中小火长时间慢慢熬制,其间要不断地搅拌以防粘底,蜂蜜色变且黏稠时手抹猪油趁热搓成小拇指长短,一头要稍尖,欲大便时塞入肛门。蜂蜜栓是纯蜂蜜熬制的,而且无任何毒副作用,通宿便效果很快(短则几分钟,一般半小时,慢则两个小时左右)。
“而现在的误区是,以为口服蜂蜜可以润肠,其实,口服蜂蜜没有润肠作用,吃多了还会上火,大便干燥。我就碰到一个中年妇女,以为吃蜂蜜能润肠通便,后来不但大便干燥,长期服用有雌激素的蜂蜜,还导致小叶增生。”沈丕安说。
沈丕安说,蜂蜜还有养肺合胃的作用,多在秋季咳嗽的时候,用知贝母、生梨、冰糖(蜂蜜)来煎汤,有润肺止咳的功效。过去冰糖比较少,常用蜂蜜替代。但是,蜂蜜只是作为调味用的辅料,单独吃没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杀菌消毒的敷料
过去在伤科里,还能看到用蜂蜜与药物调和,外敷在伤口上,可以加速伤口愈合。蜂蜜具有一定的杀菌抗菌功效,因此经常食用蜂蜜,对口腔有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
朱国福介绍,将蜂蜜当作皮肤伤口敷料时,细菌无法生长,蜂蜜还能治疗中度的皮肤伤害,能有效洁净受细菌感染的伤口,防止伤口化脓;也能治疗皮肤溃烂,只需在伤口表面涂抹蜂蜜,加以包扎便行。蜂蜜对火伤、灼伤的功效也很好,在受伤后马上涂上蜂蜜敷治,蜂蜜能吸收伤口的水分,防止水肿。
但沈丕安指出,由于蜂蜜的糖分很高,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因此要天天换药,夏天因出汗多,更易引发感染,因此夏天不宜使用蜂蜜外敷伤口。
蜂蜜与雌激素
蜂蜜虽好但也并非人人都能吃。朱国福认为有三种情况不适合喝蜂蜜:未满1岁的婴儿、糖尿病人不宜吃蜂蜜,同时,感冒药最好不要和蜂蜜一起喝。
蜂蜜味甜,在使用中大部分是作为调味用的。如在膏方中都会用饴糖、蜂蜜调味。现在调味的东西很多,多用冰糖、白砂糖、麦芽糖,蜂蜜用得也少了。
由于蜂蜜含有微量的雌激素,沈丕安不赞同普通人长期服用蜂蜜,“蜂王浆就是因为雌激素的问题,已经淘汰了。临床上发现,长期服用蜂蜜的女孩会提早发育,所以不建议小孩长期吃蜂蜜。而且,蜂蜜的糖分非常高,长期服用也会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肯定不能吃蜂蜜的。”
蜂产品怎么吃?
身体周刊记者 罗燕倩
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各种蜂产品,大家往往无从下手,蜂胶、蜂王浆、蜂蜜、蜂花粉等究竟有何不同,普通人能不能天天吃?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主任朱国福表示,蜂产品并非灵丹妙药,绝不能替代药物去治病,而作为保健,食用后的效果可能在短期内不太明显,坚持服用才能感受到它的神奇效果。
此外,市场上还能看到各种新鲜蜜种,朱国福表示,如金银花蜜、芦荟蜜,可能是经过调配的,因为这些作物很少有大规模种植,“建议还是购买槐花蜜、枣花蜜等大众化的蜜,不要迷信功能性蜂蜜。”
蜂王浆须细选
蜂王浆,是蜂舌腺和上颚腺分泌的浆状物质,因主要用来饲喂蜂王而得名,呈乳白色至淡黄色,形似奶油,味酸涩略带辛辣。
据朱国福介绍,蜂王浆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因此有改善营养、补充脑力、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蜂王浆因其来自于大自然植物精华,含有70余种营养素,相当于动物的胚胎组织液,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价值。
食用蜂王浆一段时间后,患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几率可减少。同时,长期服用蜂王浆对三酯异常症、血管硬化、心律不齐、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均有较好疗效。而蜂王浆中含有铜、铁等合成血红蛋白的物质,有强壮造血系统、使骨髓造血功能兴奋等作用,临床上已用于辅助治疗贫血等疾病。其既是食品,又是良药。
但朱国福也提醒,市场上的蜂王浆质量良莠不齐,蜂王浆从蜂箱里取出后要迅速冷藏,如需长期食用,须冷冻保存,否则会损失很多营养物质。对于蜂王浆的服用,朱国福指出:“蜂王浆最好空腹服用,口中含化慢咽,早晚各一次,不能用热水冲服。”
蜂胶并不是药
蜂胶是蜜蜂将植物的嫩芽及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上颚腺分泌物和蜂蜡等混合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物质,颜色有黄绿色、深棕或者黑褐色,是蜜蜂用于堵塞蜂巢缝隙的物质,在蜂巢里起到填补缝隙、防腐、稳固和清洗巢房等作用。
朱国福介绍,蜂胶虽然具可改善血管的弹性和渗透性,净化血液、降低血脂、调节血压的作用,然而蜂胶类产品并非灵丹妙药。临床上蜂胶也不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一线药物,绝不能替代药物去治疗这些疾病,更不可能通过这一手段来根除这些疾病。
一些消费者会到蜂农那里买蜂胶原胶用来泡酒,朱国福提醒,原始蜂胶中含有铅、砷等重金属,以及许多对人体有害的杂质,必须经过高科技的提取设备来去除这些重金属才能食用,食用这种蜂胶酒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大家切勿模仿。此外,少年儿童、孕妇、乳母、对蜂产品过敏者不要使用蜂胶类产品。
蜂花粉防霉变
朱国福介绍说:“蜜蜂采集开花植物的‘精子’,再泌入腺体物质或花蜜,将花粉粘结成团,这就是蜂花粉。蜂花粉呈不规则扁圆形,上面带有蜂蜜后肢嵌夹痕迹的团状物。因粉源植物颜色不同,蜂花粉的颜色也各异。”
蜂花粉中含有200多种营养成分,这些都是人体营养不可缺少的,而且绝大多数都能为人体消化吸收,因此被称为“天然全营养库”。蜂花粉对调整肠胃、保肝护肝、调节血压血脂、保护心脑血管都有很好的作用,对治疗前列腺炎、糖尿病、便秘等也有一定的功效。
朱国福指出,由于蜜蜂制作蜂花粉的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市面上蜂花粉造假的不多。但蜂花粉容易霉变,霉变的蜂花粉无香味或有难闻的气味,而新鲜的蜂花粉有浓厚的天然辛香味。食用花粉的适宜时间是早晚空腹服用,或早、中、晚分次用温开水、牛奶或蜜水调服。蜂花粉应连续、长期服用,逐渐发挥其效果。
蜂针疗法
福建蜂疗医院,医生用蜂蜜提取的精油为病人刮痧。
身体周刊记者 石毅
蜂场上的养蜂人有时候在蜂群中走来走去却不做任何防护,他们时常开玩笑说,被蜜蜂蜇有什么关系,就当是做了一次蜂疗。这句话显然带着些玩笑成分,我们建议那些不了解蜜蜂习性和过敏体质的人切勿模仿,不过,蜂毒确实是一种治疗手段。
很久以来,蜂毒被认为是治疗关节炎、风湿症的天然药剂。许多养蜂人都说,即便在南方,他们不得不待在一些潮湿的地方,可是似乎从来没有谁患过风湿。
在临床上,蜂毒还被用来治疗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因各种病因引起的疼痛综合征等等。
用蜂毒推拿
在福州的蜂疗医院,我们见到了中医针灸、推拿与蜂毒治疗结合的实例。
针对一位时常感到下肢胀痛的病人,这里的医生们要用蜂针疗法缓解他的疼痛症状。在取来几只成年的工蜂后,医生先进行皮肤敏感试验,以判断病人是不是对蜂毒过敏。
医生用镊子夹起蜜蜂的翅膀,然后将蜜蜂的尾部轻轻靠近病人的小腿外侧皮肤,这时蜜蜂的螯器官自然地扎入皮肤,医生再迅速地将其拔出来,以防止更多的蜂毒进入人体内。主治医生戴景育说,一些病人可能会对蜂毒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在正式的治疗前就需要皮试来确定病人是否属于过敏体质。
通过皮试确定病人可以接受蜂针疗法后,医生再将蜂蜜螯器官扎入病人小腿上相应的穴位。与皮试不同的是,医生这一次并没有立即将蜂针拔出来,而是让它停留在病人的皮肤中,等待蜂毒慢慢地渗入体内。戴景育称,一般来说一些病人经过一疗程的治疗后症状便会有较大的改善。
这家医院的负责人、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院长缪晓青说,他本人也曾受益于蜂毒疗法,这促使他后来致力于蜂毒和蜜蜂研究。“1993年的时候,我的两腿因为车祸瘫痪了,我就用蜂毒来做按摩,十几天以后双腿就可以慢慢开始活动了,后来坚持治疗一段时间,一直到两腿慢慢地恢复。”
治病的成分
蜂针疗法的缺点之一是容易造成病人过敏。福建的这家蜂疗医院逐步采用蜂毒制剂来代替蜂针。一位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已经是这里的常客了。虽然中西医都尚未明确其病因,但这位病人说,疼痛难忍的时候,用蜂毒制剂来按摩确实能缓解他的痛苦。
据研究,蜜蜂的毒液平时储存在毒囊中,发射时便通过蜂针发射出去。被蜂蜇时,通常会感到痛痒、发红,并可引起结节性病变等症状。在受到许多蜂蜇时,还可能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引起休克,但总的来说,蜂毒对昆虫毒性大,对人类毒性小。
已知的蜜蜂毒含有40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抗凝血性肽蜂毒肽,它能够抗血凝、活血、扩张血管,使细胞器破损快速修复、抑菌抗炎等。
治疗艾滋病?
世界各国都有使用蜂毒的例子,比如1927年德国最早有蜂毒注射液问世。据公开资料,奥地利、法国、瑞士、英国、日本和中国也先后生产过蜂毒注射液。
国外还有研究者提出用蜂毒来防治艾滋病。德国诺海贝格卫生和环境研究中心的病毒学家巴拉克·维尔纳发现,艾滋病病毒的化学结构类似于蜂毒的结构,由此萌生出以毒攻毒、利用蜂毒治疗艾滋病的设想。
尽管蜂疗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蜂毒的成分复杂,其中的许多物质既有用于治疗的成分,又有引起过敏性反应的成分,因此任何人在尝试蜂毒疗法前,都应该听从医生的医嘱,了解到其可能面临的风险。
作文三:《蜜蜂的秘密》400字
蜜蜂的秘密
都江堰市光明团结小学三年级三班
陶曾金
去年夏天,我和家人一同去松潘范爷爷那里玩,范爷爷是一位从事养蜂职业的老人。我们到达时已经是晚上了,于是就在他那里住了一夜。
第二天,我随范爷爷去他的蜂园参观。一到目的地,范爷爷就给我戴上了手套和帽子,这顶帽子与众不同,上面竟有一层长长的纱网。看见我很好奇,范爷爷慈祥地说:“这样可以防止被蜜蜂蛰伤。”
我想去捉一只蜜蜂玩,结果满天飞的蜜蜂弄得我眼花缭乱。这时爸爸来了,当他准备给我讲怎么捉蜜蜂时,只听“哎哟”一声,爸爸的头上立刻出现了一个大青包。那只蜜蜂掉在了我的脚下,一动也不动,似乎已经死了。这时,范爷爷走过来对我说:“蜜蜂身体上有蛰针,内部和它的心脏连在一起。蛰针有吸盘,蛰人后,它的吸盘吸在人体上拔不下来,连同内脏一同扯下,它的生命就到尽头了。”
呀,多么可怜的蜜蜂!不过,我又知道了一个关于蜜蜂的秘密,那就是要和敌人“同归于尽”。
作文四:《蜜蜂的秘密》1300字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蜜蜂的秘密
蜜蜂的秘密
识别人脸本领强
在人的眼中,蜜蜂似乎都是一个模样。但在蜜蜂的眼中,人却不尽相同。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蜜蜂可以识别并记忆不同的人脸。辨识不同面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功能。此前研究发现,当我们注视另外一个人的脸时,大脑中一个特殊的区域――锤状回,会变得活跃。但对于不具备这种专门结构的动物来说,它们能辨识不同面孔吗,人们知道蜜蜂分辨不同花朵的本领超强,英国剑桥大学视觉科学家阿德里安?戴尔就设想,蜜蜂这种辨识天分会不会也适用于其他目标。于是他和同事们设计实验,将4张不同人的大头照钉在木板上,以蔗糖溶液为诱饵,不断重复诱使蜜蜂飞近某一目标面孔,有时还会变换大头照的位置以加强训练。研究人员在英国《实验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后来即使撤掉蔗糖水,蜜蜂还是会接近原先的目标面孔,其准确率高达90,。而且这张面孔在蜜蜂大脑中印象十分深刻,在接受训练后两天,蜜蜂仍能认出来。戴尔说,这一实验结果挑战了原有理论。原先观点认为,大脑中有一个专门区域对于辨识面孔必不可少。“人类也许是因为有一个复杂的、哺乳动物的大脑,但当我们在蜜蜂中实验之后,不得不承认简单的大脑也能行”。美国布朗大学神经学家迈克尔?塔尔评价说,这是一项极好的实验,它表明蜜蜂可能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聪明。但他认为,实验中蜜蜂完成的任务可能和人类辨识面孔并没有多少关联,“如果他们用的是土豆,也许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动物行为研究专家詹姆斯?古尔德对蜜蜂如何识别花朵进行过广泛研究,他认为,人类能够辨识不同面孔,有着特殊进化原因。而蜜蜂则是另外一个模式,“对蜜蜂来说,人脸可能就是一朵长相十分古怪的花”。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高速振翅不寻常
蜜蜂、苍蝇等昆虫飞行时伴随着嗡嗡声,而蜻蜓、蝴蝶等飞舞时则悄无声息,这是因为它们振翅频率不同所致。日本学者近日从分子层面揭示了蜜蜂等能如此高速振翅的奥秘。日本高辉度光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岩本裕之等人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通过实验证实蜜蜂、苍蝇等能够高速振动翅膀的关键在于它们翅膀的肌原纤维的蛋白质排列相当有规则。此前的研究显示,蜻蜓等从进化角度来说属于比较原始的昆虫,它们的神经信号每传递1次,翅膀肌肉收缩幅度超过10,,翅膀相应地振动1次。而蜜蜂、苍蝇等从进化角度来说属于比较高等的昆虫,翅膀肌肉只收缩3,,所以它们的翅膀才能小幅高频地振动。此次日本学者进一步从分子层面找到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岩本裕之等人研究了蜜蜂、蝴蝶等50种进化水平不同的昆虫,把它们的肌原纤维细胞快速冷冻起来,用,射线照射这些纤维并加以分析。结果发现,高等昆虫如蜜蜂、苍蝇、甲虫、椿象等,其肌原纤维的蛋白质排列非常整齐,纤维断面呈轮廓清晰的六角形;相比之下,较原始的蜻蜓、蝶类肌原纤维的蛋白质排列比较杂乱,从纤维断面图像看,呈轮廓模糊的圆形。研究人员认为,蜜蜂等昆虫肌原纤维的这种规则性,使它们能够高速振动翅膀。但是研究中也发现了例外:原始的天蛾科以及蜻蜓目束翅亚目的昆虫,它们的肌原纤维蛋白质排列也很规则。研究人员推测,这些昆虫可能是为适应某些需要而独立进化的分支,具体情况尚待更深入的研究。
【责任编辑】庞云
作文五:《蜜蜂的舞蹈秘密》4600字
蜜蜂有 “ 语言 ” 交流,并且有 “ 数学语言 ”
已经发现蜜蜂用一种 “ 舞蹈语言 ” 作为传递消息的方式, 而且 “ 语汇 ” 非常丰富。 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奥特鲁姆(O r-trum )揭示了蜜蜂 “ 舞蹈语言 ” 的秘密,是 该方面研究的开拓者。
花丛 (蜜源) 在何方向?距离蜂巢有多远?表达这两个问题, 在数学上要用 解析几何学的极坐标知识, 而蜜蜂却巧妙地解决了。 蜜蜂表达这些问题所用的跳 舞动作和聋哑人的手语具有相同的性质。
蜜蜂以太阳的方向作为参照系, 蜂巢相当于极坐标系的极点O, 由O指向太 阳的射线相当于极轴OX。 随着时间的变化, 极轴发生转动。 先看两种特殊的方 向。以巢作为跳舞的起始点,如果花丝在正对太阳的方向,则 “ 侦察峰 ” 舞蹈时头 朝上,从下往上跑直线;如果花丝在背对太阳的方向,则蜜蜂头朝下,从上往下 跑直线。 再看其他方向。 花丛位置记作P, 太阳、 蜂巢、 花丛三点构成角XOP, 称为 “ 太阳角 ” 。蜜蜂通过 “ 摆尾舞 ” 的路线走向指示OP的方向。例如, “ 摆尾舞 ” 的直飞方向在太阳垂直线的左 80度,则表示花丛位于太阳左边 80度。其他情 况依此类推。 表达方向是一个难题, 即太阳相对蜂巢的位置在转动。 太阳从东运 动到西,方位角每小时变化 15度。蜜蜂能巧妙地应对这种变化。它在舞蹈时的 直飞方向,相对于OP每小时也转动 15度。这说明蜜蜂总是以太阳方向作为极 坐标系的极轴。
对于距离的表达, 蜜蜂有一套复杂的动物, 有时还配合振翅发声的频率。 如 果侦察蜂在离巢 60米以内找到蜜源,它返巢后就在巢脾垂直面跳起 “ 圆舞 ” ,这 种舞蹈路线近似正圆形, 跳过一圈, 又沿同一圆周向反方向转弯。 花蜜越多越甜, 蜜蜂跳得越起劲。如果花蜜含糖量不超过 5%,则蜜蜂不屑为此跳舞。当蜜源距 蜂巢超过 84米时,侦察蜂改跳 “ 摆尾舞 ” 。它先是沿一直线左右摇摆腹部,蹒跚 扭动地飞行一小段距离, 然后往一边兜一半圆圈, 再加到起点, 继续直线摇摆一
段路程,又从另一边兜一半圆圈回来,成一 “ 8” 字形。花蜜越甜,蜜蜂在跳舞进 腹部摆动次数越多。蜜蜂用跳摆尾舞和飞 “ 8” 字形的快慢表示蜂巢到蜜源的距 离。
另外,蜜蜂振翅所发出的声音也属于 “ 语言 ” 的一种。这种声音持续时间的长 短也表示蜂巢与蜜源的距离。例如,声音持续0. 4秒,表示蜂巢与蜜源距离为 2000米。总之,蜜蜂跳摆尾舞有三种表达语言的方式:(1)单位时间内环绕跑 动的次数:(2)在舞蹈做直线跑部分的时间内,腹部摆动次数; (3)舞蹈时所 发声间的频率与持续的时间。
奥地利昆虫学家费利希(F risi )在实验中发现,蜜蜂找到蜜源时所跳的摆 尾舞与圆圈舞,并不完全一致。这说明,不同种类蜜蜂的语言有区别。有人称之 为 “ 方言 ” 。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蜜蜂之间有语言交流,并且懂得 “ 数学语言 ” 。现代生理学 (巴浦洛夫开创的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 认为, 人高级于其他动物或人与其了动 物根本区别之一, 是人可以借助语言形成第二信号系统, 这是人所特有的高级神 经系统。 它专门反映感官接收外中事物信号的信号, 即语言。 而语言这种为全体 社会成员共同理解的特殊信号, 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 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被 固定下来。不同民族、地域的人有不同的语言、方言。在语言描述中,最抽象又 是最明确的语言是数学语言。 因此现代心理学家普遍认为, 应用数学方法是揭示 心理学规律最重要的方法。 上述蜜蜂的四种表现, 说明蜜蜂具有数学语言, 具有 推理判断的思维能力,因此蜜蜂具有第二信号系统。
蜂舞
dance of honey bees
围有关。西方蜜蜂的飞行距离常为 2500米,最远可飞 到 1.1万米以上。东方蜜 蜂的飞行距离一般不到 l0()0米。
小蜜蜂的舞箱小蜜蜂在灌木的树枝上造一片巢 脾, 与树枝相连的巢脾上部较 宽, 用蜡包裹枝条, 形成一个平台。 小蜜蜂在与地面平行的平台上表演舞蹈。 在 蜂巢距食料来源 5米以内时作圆舞, 5米以上时作 摆尾舞。
大蜜蜂的舞瑙大蜜绮在高大树枝或岩壁造一大 片巢脾, 它们也是在与地面垂 直的巢脾上舞蹈。在蜂 巢与食料来源相距 3米以内时表演圆舞, 3米以上时表 演摆尾舞。 在垂直巢脾的表面进行摆尾舞,是将太阳的方向转换成与重力相对 应的方向。
圆舞是蜜蜂最原始最基本的通讯语言。 五种蜜蜂均以回舞、 摆尾舞指示食 料 的方位和距离,但蜜蜂种间及品种间还有一些差别。 研究蜜蜂舞蹈,可以帮助 人们更深人地了解蜜蜂的行为,更有效地‘, vl! 练” 、诱导蜜蜂去采集指定的作 物,更好地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以及使用驱避剂防止蜜蜂农药中毒。
今考书目 : K浑 on Frisch,及 es , the 示 v 台 ion , ch 尸 m 贫 als 尸 ns 尸 and 白”召“只 ge , Ihaea , New York, Cornell Univ.Press, 195(). M.Lidauer, Com 脚 unicat 必 na 从 ong the hon心少 be 亡 :and st峨 g 如 5 bees oflnd奴 Beeworld.38, No.l 一 2, 1957. (表雄东 ) 来 t 点 蜂箱 , . 门 . 图 4蜜蜂在水平方向上跳摆尾舞 所表示的 飞行方向与太阳位 ! 的角度 (仿 Friseh) 只有一两只蜂作“呼呼”舞, 约 1分钟后即扩大到几十只, 继而作“呼呼”舞的蜜蜂越来越多,直至整个蜂 群都吸动起来,蜂拥而出。分蜂群先在附近的树枝或建筑物 上结成分蜂团,渐 渐平静下来。侦察蜂又开始在分娜 团表面跳摆尾舞。侦察蜂们从诸多的选择目 标中 “选出” 一个最满意的营巢地点。 未来的地点愈好, 侦察蜂就 跳得愈活跃。
受舞蹈影响的蜜蜂可能去“察看”将要作 为新营巢的地点,归来后又通过舞蹈 ‘净取”到多数蜜 蜂的“认可” 。随后侦察蜂又跳起“呼呼”舞,促使分蜂 团 飞向新巢地点。 誉报舞当采集蜂在巢外遇到杀虫剂等有毒物质,回巢后会在巢 脾上沿着螺旋线或不规则的‘, z ”宇形奔 跑,腹部剧烈地左**动。随着警报 舞的出现, 蜜蜂的飞行活动可能完全停止。 当毒物扩散时, 会有更多的蜜蜂开始 舞蹈,发出普报,以阻止工蜂外出。
另外, 已观察到的蜂舞还有清洁舞、 背腹倾动舞和 按康舞等。 东方蜜蜂的 舞蹈 1954年英国 CG . 巴特勒访问 斯里兰卡时, 观察到东方右蜂工蜂也表演圆舞、 摆尾舞 . 其作用也表示食料来源的方向。
1957年 . 德国 M. 林道尔在印度研究了印度蜜蜂、小蜜蜂和大蜜蜂的通讯舞 蹈。 他观察到, 印度宜蜂常以同一方向作圆形爬行 4一 5次, 然后再转到另一方 向。 他发现印度蜜蜂常表演摆尾舞, 只有在将饲料碟移近到距蜂箱 5米以内时, 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圆舞。在蜂 箱距饲料碟 2一 5米时,经过新月舞的过渡,到 2米左右时才表演不指示方向的圆舞。东方蜜蜂和西方,蜂的摆尾舞所指示的方 向相同,但腹部摆动奔跑的同一频率所指的距离不同。西方蜜蜂在 15秒钟内摆 尾奔 跑 10次时指示的距离为 100米,在东方蜜蜂指示的距离仅为 20米。西方 蜜蜂在 15秒钟内樱尾奔跑 8次, 指示距离为 200米时, 东方蜜蜂指示的距离仅 为 80米。 (图 6) l《 ) -卡尼那拉蜂 意大利蜂 诬, J , 11自 睡肠秒钟摆尾奔跑次 数 图 5蜜蜂在立式集脾上按太阳位 t 跳摇尾舞, 以指示到采食点的飞行方向 (仿 Friseh) 许多因索能形响舞蹈蜂的兴奋程度,花蜜甜度 (含 箱 t) 即为一重要因 t 。 此外,各种不同的气味,按其浓度和性质,可能激发或压低蜂舞的活跃程度。从 蜂 巢到 t 料薄的距离也是一个重要因家,从较远处回来的蜜蜂舞蹈行为比较近 处回来的蜜蜂少。蜜脾少的蜂 群舞蹈行为比满脾蜂蜜的蜂群多,舞蹈的时间也 较长。
蜂娜是蜜蜂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达到一定水平时的产 物。兴奋程度降低时
对蜂舞起抑制作用,兴奋程度提 高时,则有激起舞蹈的作用。 “呼呼”舞分蜂群 飞出以前,侦察蜂振翅发出“呼 呼”声,并振动腹部作“之 . ’字形穿行于蜂群 中。开始时 、 、 、 ~一 、 ~~-.一一 ~劝 ! 硬, 3。 l 《 )(户 2()叹 13哎川 l 砚 1(13川 16呀川 7(城 l 指示即离‘ .11, 图 6五种蜜蜂摇尾舞指示距离的比较 印度蜜蜂 对较近距离的指示比较精确,而对较远 距离的指示则不够严格,这可能与它们 的飞行采集范 的远近。 (图 2、 3)
蜂舞 (danee of honey bees)蜜蜂利用不同 形式、不同摆动频率的“舞蹈”动 作,传递各种信息的一 种方式。自 1788年德国 E. 施皮茨纳首次描述蜜蜂的 舞 蹈以来,人们研究最深人,最重要的是指示方向和距 离的舞蹈,蜜蜂用这类舞 蹈“召唤”同伴采集食物,分出 群的侦察蜂也用舞蹈指示选定的蜂巢位置。 西方蜜蜂的开蹈主要有圆舞、摆尾舞、新月舞等。
圆舞这是德国 K.von 弗里希 1920年首先描述 的一种蜂舞, 在圆舞中, 蜜蜂 在巢脾上用快而短的步伐作范围狭小的圆圈跑步, 经常改变方向, 忽而转向左边 绕圈, 忽而转向右边绕圈。 跳舞时间连续几秒钟甚至 1分钟, 然后可能停下来或 又在巢脾的其他地方开始舞蹈。最后,急速地爬出巢门飞走。这种蜂舞“激发” 其他蜜蜂,随着该舞蹈蜂的舞蹈移动,用触角伸向它或接近它,以后,其中的一 些蜜蜂也出巢采集。 (图 l)
图 2蜜蜂的摆尾舞。 四只蜂在后边获取信息 (仿 Friseh) 15秒内摆尾次数 图 1蜜蜂的回舞。 后边有三只蜂在获取信息 (仿 Friseh) 摆尾舞当蜜源距离蜂巢 100米以上时, 蜜蜂用 摆尾舞传达信息, 舞蹈蜂在一边爬行一狭小的半圆, 然 后急 转弯呈直线向开始点爬去,再转向另一边爬另一 个半圆。随后又照直爬去,沿 着开始走过的直线回头直至最初起点。 在舞蹈过程中, 当它沿直线爬行时, 同 时 腹部向两边极力摆动,因此被称为“摆尾舞
点与蜂眼距离‘ kl:.’
图 3蜜蜂跳舞速度与蜜源距离的关系 (仿 Frisch) 蜜蜂在摆动中以 250赫兹 的低频率发出一连串的 短音, 其音量与食物来源的距离有高度相关性, 而且, 蜂 舞的形状,特别是摆尾舞中直跑部分的方向与地球 引力线形成的夹角和太阳方 位、 蜂巢巢门、 蜜源三点形 成的夹角一致, 可用以传达蜜源方向的信息 (图 4污 ) 。 不同品种蜜蜂以舞蹈表示蜜源的距离也有差异。 新月舞又称旅刀舞,当蜜源离 蜂巢 10米以外、 不足 100米时, 蜜蜂用新月舞的过渡型蜂舞传递信息。 蜜 源的方位是由新月形弯曲部分的中点和新月形两端 连线的中点所形成的一条想 象直线所指示,当蜜源距 离增加时,舞蹈蜂摆尾的次数相应增加,同时,新月 形 两端逐渐向彼此方面移近 ; 直至距离达到约 100米时, 新月舞便转变为典型 的摆尾舞。
在上述蜂舞中,蜂巢里舞蹈蜂的数量及舞蹈的频 率表示蜜源的数量。如花 蜜分泌丰富,采集蜂频繁回巢, 并表演更多的舞蹈 ; 如果蜜像泌蜜量减少,则巢 内舞蹈 行为相应减少,甚至停止。
作文六:《蜜蜂的秘密生活》1000字
《蜜蜂的秘密生活》读后感
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 宋立娟
寒假中读了《蜜蜂的秘密生活》这本书,作者是一位集经典与畅销于一身的美国著名女作家苏. 蒙克. 基德。 这是一本让母亲你读后,你会想留给自己女儿的书。
看这本书的书名,还以为是讲蜜蜂的,而实际上书中写蜜蜂的文字很少,《蜜蜂的秘密生活》讲述了人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在每个人的体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了解它,才能驾轻就熟地认识自身,融入周围的人群。主人公莉莉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但她却一直肩负着远非她这个年龄女孩所能承受的沉重负担。在她四岁时因为枪支走火失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从此噩梦就挥之不去。小小的年龄却沉浸在无穷的自卑和沉痛中,谁知后来她又遭到父亲的虐待。这一切都使她弱小的心灵伤痕累累,终于在十四岁时,她不堪忍受父亲对她的非人对待,带着黑人保姆罗萨林逃离了这个家庭。凭借她母亲的遗物——一个黑人圣母像离开了自己生活的地方,前去寻找她母亲前世的踪迹。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养蜂场,莉莉终于寻找到了母亲的足迹,这里的黑人姐妹曾经和母亲生活过,大姐八月更是从小把母亲带大的保姆。当爱已缺失,满心伤痕的莉莉在这里找到了温暖,善良开明慈爱的大姐八月,用母亲一般的爱支撑着全家,固执活泼喜欢音乐的二姐九月,在恋爱中成长,最终完美的结局虽平凡,但充满温馨,三姐五月,是个极度容易伤感的女孩,她善良无比,对任何的伤害都不能忘怀,三姐最终选择了死亡,在自己的“哭墙”边,但她用遗言告诉大家:这只不过是一种解脱,在那个奇特的粉红色的房子里,她被爱包围,被美好、希望、虔诚和甜蜜包围,最终她的生命被明灯点亮,她寻找到自我,学会了坚强,也懂得了宽容。
万千世界,我们不过如蜜蜂一般。面对大自然的力量,我们也并不会比一只蜜蜂坚强多少。而人生的世界实际上就是一个养蜂场。如八月教莉莉的那样:不要惧怕,要内心充满爱,默默向它们表达关怀和喜爱,因为每个小生命都需要被重视。这样,它们也会感受到你的爱意,自然不会攻击你。但是也别犯傻,与蜜蜂接触长裤长袖还是要穿的!
是啊!面对蜜蜂和面对社会其实是一样的道理:首先,我们的心中要充满爱,有了爱才不会去伤害蜜蜂,蜜蜂因为大多也是热爱生活的诚实劳动者,它们自然也不会去伤害你。但世界上没有完全的爱,一个不小心,或是碰到了那极小的机会,蜜蜂还是会蛰人,正如我们在社会上一样,对他人,要心中有爱,只要我们还相信爱的存在,并努力地去爱着生活。有这个内核在,生活平平淡淡地过,即使每天貌似单调往复,但也可有如蜜蜂每天劳作却依然快乐地唱歌。
作文七:《蜜蜂的秘密生活》5300字
托马斯?西利四十年的蜜蜂研究,不仅为他那蜜蜂找到了那因尼斯弗里湖岛,而且还发现了蜜蜂为作出智慧决定而遵循的几个原则。与此同时,西利将蜜蜂的群居行为与新英格兰的市政厅议会里的人们做了相似以及不同的比较。得出的结论就是,如果我们人类模仿蜜蜂而改变民主作风越多,那么我们将成为境况更好的人类。
蜜蜂的秘密生活
作者:卡尔?齐默
摄影:彼得?埃塞克/曙光(或奥罗拉)图片社
史密森学会杂志,2012年3月
译者:毛毛雨
生物学家托马斯?西利说,除了蜜蜂之外,各种动物运用蜂群智慧——有时,包括人类。
从事蜜蜂行为的世界顶级专家在一个蜂群里发现了蜜蜂决策的秘密
距离缅因州南部海岸七英里处的阿普尔多雷(Appledore)岛上的一个旧海岸警卫站的前廊上,我和托马斯?西利坐在六千只发出轻轻地嗡嗡声的蜜蜂边上。西利那米色棒球帽上戴着一对巨大银色耳机,蓬乱的刘海被海风吹向了后边,身旁是一台安装在三脚架上的摄像机,而右手边,西利则拿着一根末端捆扎了一个佩带式话筒的枝条。那时他正在录制几英寸远处钉在柱子上的木板上聚集在一起的蜜蜂蜂群。
西利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生物学家。他已在这块木板中间开了一个槽口,并插入了一个很小的叫做蜂后笼的保护盒。这个蜂后笼里住着一只单一的蜂后,还有几只蜜蜂侍从。这只蜂后的皇室气味对其蜂群就像一块磁铁一样起作用。
如果跨过我家后门而穿过这种蔓延的蜂群,那么我将会惊慌失措。但在这儿,坐在西利边上,我感到一种异常的平静。这些昆虫由于自己的事情而低沉地嗡嗡叫着。它们飞过我们的脸,钻进了头发里,又自己飞了出来,而后继续飞行。当西利轻轻地拂略过蜜蜂的顶层来观察下面的蜜蜂时,它们甚至也不介意。西利轻柔地吟诵着威廉?巴特勒?叶芝的一首诗歌:
此刻我将动身前去,去那因尼斯弗里湖岛,
在那儿建座小木屋,黏土和篱笆建成:
在那儿种上九畦豆,还有那蜜蜂巢穴,
我会孤独地居住在那蜜蜂嗡嗡地林间空地。
前廊栏杆上的一个对讲机尖声尖气地响了起来。
“带粉色标签的蜜蜂朝你的方向飞来了,”里弗塞德市的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昆虫学家柯克?维斯彻尔(Kirk Visscher)说道。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蜂群的西利用左手找到了对讲机,并将其拿近了嘴边。
“我们屏息以待,”他说。
“没听清楚?” 维斯彻尔说。
“呼吸。屏住。再次重复。” 西利把对讲机放回了栏杆上时一直盯着那些蜜蜂。
几分钟后,一只侦察蜂飞向了前廊并落在了这个蜂群上。她(所有的侦察蜂都是雌性的)背上带着一个粉色的小标签。
“啊,她来了。带粉色标签的蜜蜂已经到了,”西利说道。
带粉色标签的蜜蜂那时正在为寻找一个地方而实地勘察这个岛屿。这些蜜蜂可以在那儿筑新巢。春季,如果一个蜜蜂蜂群已增长到足够大的话,那么几千只蜜蜂的蜂群和新的蜂后会分裂而去寻找一个新巢。在一个蜂群最终飞往其新选的巢穴前,该蜂群需要几个小时到几天的时间来探查其周围的情况。那天早晨,当那只带粉色标签的蜜蜂飞离西利的蜂群时,她还没那个粉色标签。之后,她飞向该岛屿北边的一个岩石海湾,而且在那儿发现了一个木制箱子并飞了进去。维斯彻尔正坐在遮阳伞下的木箱前,嘴上叼着一只涂标签的画笔。当这只蜜蜂从木箱里钻出来时,维斯彻尔急速挥抖了下手腕,将其抓到了一个乒乓球拍大小的网内。他把网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并轻轻地拍了一个粉色标签在其背上。凭借着再次挥动手腕,他让这只蜜蜂飞走了。
维斯彻尔以其高超的技术而在蜜蜂界闻名。对蜜蜂们来讲,西利称这种技术为外星人绑架。
当那天过去时,更多的侦察蜂回到了那个前廊。一些侦察蜂标着粉色标签,另外一些则标着蓝色标签。这些蓝色标签是布里斯托尔大学的托马斯?施莱格尔在附近的第二个木箱子上贴的。返回的一些侦察蜂开始跳舞,而且朝着这个蜂群顶部爬了上去并转个不停,摇摆着其臀部。她们所摇摆的角度和时间告知同伴们哪儿可以找到这两个木箱。一些目睹了这个舞蹈的侦察蜂飞走了,而且自己去做调查了。
之后,一只带着蓝色标签的蜜蜂做了些异常的事情。她开始一次又一次的发出一种微小的短促而尖利的声音,并开始用头顶撞那些带着粉色标签的蜜蜂。西利是在2009年夏天第一次听到这样短促而尖利的声音。当时,他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或哪知蜜蜂在发出这种声音。“我尽全力地了解到这种声音的确存在,”他说。自那以后,西利及其同事们已发现那些短促而尖利的声音是那些用头顶撞的侦察蜂发出来的。现在,西利将那个麦克风靠近了那些侦察蜂。当那些侦察蜂弄出那短促而尖利的声音时,她们每次都会大声发出来。那声音听起来就像一句祷告文:“蓝色……蓝色……蓝色……蓝色……蓝色。”
在这种情况下,当你每次把一群蜜蜂当作一只蜜蜂时,起初看起来就像许多混乱一样。每只蜜蜂逛来逛去,并用微小的大脑完全感知其周围环境。然而,不知怎的,几千只蜜蜂能把它们的知识集中起来并作出一个共同决定,即关于它们将去哪儿择定新的栖息地,即使那个栖息地可能在很远的地方。
蜜蜂的决策权就是个最好的例证,科学家们称之为蜂群智慧。大群大群的飞蝗、成群成群的鱼类、一群一群的鸟类以及成群成群的白蚁也向人们展示了这种智慧。而在蜂群智慧领域,西利是个杰出人物。因为40年来,他一直想出各种实验来让他自己成功地发现那些蜜蜂用于其共同决策的原则。哈佛大学的爱德华?奥斯本?威尔逊说,“没人达到汤姆?西利的实验水平和深思熟虑。”
西利在纽约州北部伊萨卡南部的埃利斯霍洛社区长大。小时候,他总是骑自行车绕着他家附近的几个农场转悠;有一天,他发现了两只白箱子,而且每个白箱子里有个蜂巢。自此,西利被这两个蜂巢吸引了。他一天又一天地回来盯着那两个蜂巢。他不仅会朝着箱子里看,还看到那些蜜蜂腿上带着许多花粉进来。其它的蜜蜂则煽动翅膀来使蜂巢保持凉快。另外一些蜜蜂则在蜂巢开口处来来回回地踱步而充当警卫。
“如果躺在一个蜂巢前的草地里,你会看到这种巨大的蜜蜂流量嗡嗡地飞出蜂巢,并且向上盘旋,之后就朝着它们想去的方向飞走了,”西利说道。“就像看着流星雨一样。”
为了他那哈佛博士论文,西利讨论了一个长期的昆虫学问题:蜜蜂如何选择自己的栖息地?他不仅爬上树并将氰化物倒进了蜂巢,从而杀死了里面的蜜蜂。他还为了测量这些蜂穴而锯倒了那些树木。西利发现,蜜蜂的巢穴非常相像:其容量至少达到了十加仑,不仅坐落在至少离地面15英尺高的地方,而且还有一个很小的开口。
西利制造了252个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木箱子,并把它们扔在森林和田野里,以测试蜜蜂对这些木箱的质量有多特别。然而,各个蜂群却只迁移到那些西利在其树穴里找到的具有同样特征的木箱里。“让它们满意非常重要,”西利说道。
蜜蜂的建筑品味并非一时地心血来潮。如果生活在一个较小的巢穴里,那么这些蜜蜂就无法储存足够的蜂蜜越冬。如果开口太宽的话,那么这些蜜蜂就无法击退入侵者们。
他把研究带到了阿普尔多雷岛上,因为这儿没有土生的蜜蜂,而且岛上也没有这些蜜蜂可以成为其栖息地的大树。西利及其同事们可以把他们自己的蜜蜂和蜂箱带到这儿来。“这儿就是我们的实验室,”西利说。“我们可以在这儿得到控制。”
在一项实验中,西利精心设置了五个不同尺寸的木箱。按照蜜蜂的标准,其中四个木箱只是一般的标准,而剩下的那个箱子则是梦寐以求的栖息地标准。在80%的这些实验中,各个蜂群总是选择那个梦寐以求的栖息地。
经过多年的研究,西利及其同事们已经发现了蜜蜂用于作出这些智慧决定的几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热情。从一个理想的巢穴处飞回来的侦察蜂将会随着激情起舞,大约跳200圈或更多圈,并一直剧烈地摇摆。但,如果她视察到的只是一个一般地巢穴地,那么她跳的圈数会少些。
热情转变成了关注。一只热情的侦察蜂会激发更多的蜜蜂前去她的场所进行检查。而且当第二批侦察蜂返回时,她们会说服更多的侦察蜂前去调查更好的场所。
第二个原则就是灵活性。一旦一只侦察蜂找到了一个地方,她就从那个地方到巢穴处不停地来回飞行。当每次返回来,她都会跳舞来争取其它的侦察蜂们,但其舞蹈重复的次数不断下降,直到她完全停止了跳舞。西利及其同事们发现,找到了好地方的蜜蜂比那些找到一般地方的蜜蜂保持跳舞的次数更多些。
这种不断减少的跳舞会允许一个蜂群避免作出错误的决定。即使当一个一般场所已经吸引了很多侦察蜂,然而,从更好的地方返回来的一个单个侦察蜂就能引起这个蜂群改变其共同的想法。
“当你看到这种行为如何运作时,真是令人开心,”西利说道。“当个别的蜜蜂太过于固执时,各种事情不会停滞不前。事实上,所有的这些蜜蜂都非常谦虚。她们会说,“好吧,我找到了地方,并且我对这个地方非常感兴趣。我不知道这个地方是否是最好的,但我要报告我所发现的这个地方,而且会让最好的场所获胜。’”
在我拜访西利期间,他正处于发现一项新原则之中。他发现,当对一个新巢穴场所进行决策时,侦察蜂们故意用头顶撞对方。她们用头顶撞那些来自其它场所的侦察蜂——带粉色标签的侦察蜂们猛撞那些带蓝色标签的侦察蜂们,反之亦然——从而导致了这些用头顶撞的蜜蜂停止了跳舞。当更多的侦察蜂因一个受大家欢迎的场所而起舞时,她们也通过用头顶撞的方式而压低那些为其它场所而跳舞的蜜蜂数目。
而且,一旦那些侦察蜂达到了挑选出来的一组为同一场所跳舞的15只蜜蜂时,她们就开始用头撞击对方以使自己这一方安静下来,因此,这个蜂群可以准备飞行。
在对其蜂群值夜期间,西利一直在考虑其中的一件事情就是她们有多像我们人类的智慧。“我把一个蜂群看作一个敞开的,而且安静地悬挂在一个树枝上的大脑,”西利说道。
一个蜂群和某人的大脑均会做出各种决定。比如,为了弄明白我们所见到的东西并决定如何反应,我们人类的大脑不得不对我们眼睛的大量神经信号作出快速的判断。
各个蜂群和人类的大脑均能民主地作出它们的各种决定。尽管蜂后拥有王室头衔,但她并不对其蜂群做各种决定,而是其蜂群为她做出各种决定。而我们人类大脑里,没有单个神经细胞接受我们所有的感觉信息并作出决定,事实上是百万个神经细胞作出一个共同的选择。
“蜜蜂之于蜂群就如神经细胞之于人脑,” 范德堡大学的神经学家杰弗里?沙尔说道。各种神经细胞使用蜜蜂用于作决定的同样技巧。一个单一的视觉神经细胞就像一个单一的侦察蜂一样。这个单一的视觉神经细胞将我们所见到的一片微小的地方报告给我们,正如一个侦察蜂为一个单一的场所跳舞一样。对我们真正看到的东西,不同的神经细胞可能向我们提供各种冲突性的想法,但我们不得不在可供选择的办法之间作出快速选择。你眼角看到的红点可能是个停车标志,或可能是辆高速行驶在街道上的汽车。
为了作出正确的选择,我们的神经细胞进行了一次竞争,而且各个不同的联合吸收更多的神经细胞来对现实作出解释,就像侦察蜂吸引更多的蜜蜂一样。
我们人类的大脑需要一种避免陷入僵局的方式。就如蜜蜂那不断减少的跳舞一样,如果大脑得不到眼睛持续提供的信号,那么一次联合开始变得更加不牢靠。因此,大脑就不会早早地陷入错误的选择。正如蜜蜂运用挑选出的一组蜜蜂一样,我们人类的大脑一直得等到一次联合达到一个临界点,然后再作出决定。
西利认为,蜜蜂和人类大脑之间的趋同性可以教人们如何作出各种团体决定。“生活在各个群体里,就能为其成员们找到一种比作为个人更好地作出各种共同决定的方式,”他说。
最近,西利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作了演讲。他解释了各个蜂群和以船长统治的各艘大船作各种决定之间的基本不同。“他们意识到整条船上的信息是非常分散的,”西利说。“拥有如此集中的权力是否合情合理?有时,你需要一个快速决定,但快速与准确决定之间需要取得平衡。”
西利说,根据他的经验,相对各个蜜蜂群来说,那些新英格兰市政厅会议就是最接近的人类群体。“他们之间有些不同,但他们也有些基本的相似性,”他说。正如那些侦察蜂们一样,允许单个居民与整个会议分享不同的想法。其他的居民则根据事实真相作出判断,之后,他们自己还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当这种方式合适运作的话,那么各种好的想法就会浮现出来,而那些不好的想法就会沉淀下去,”西利说。
他认为,如果那些领导人的权利减小的话,那么各个团体就会有效地运作。一个团体里的人们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想法——事实上,想法越多越好。但如果听众们化时间来根据事实真相作出判断的话,那么那些想法将只能得出一个好的决定,正如那些侦察蜂们自己出去检查可能的栖息地一样。
如果各个团体作决定灵活的话,那么他们也会做得非常不错。因为即使这些好的想法在讨论中出现的比较迟,但他们也能确保那些好的想法不会简简单单地输掉。而且,直到一个团体中的每个人同意时,千万不要尝试对一个问题进行辩论。西利建议运用蜜蜂式的挑选出一组人来做各种决定。否则的话,这种辩论会长期拖延下去。
蜜蜂们的优势之一就是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找到一个新的栖息地。然而,那些以民主作风走到一起的人们却可能有着竞争利益。西利建议,人们应该要让自己感觉成为作决策团体的一部分,因此他们的辩论就不会变成涉及破坏敌人,而是为每个人找到一种解决方案。“那种归属感是可以培育的,”西利说。西利认为,如果我们模仿蜜蜂而改变民主作风越多,那么我们将成为境况更好的人类。
卡尔·齐默的最新著作为《科学墨画:困扰科学的各种文身》。
作文八:《蜜蜂的秘密》500字
“真好!小表妹这次受伤没白受。”我自言自语着。你看到这句话一定会很惊讶或觉得我很傻吧!怎么会有人这样说自己的好朋友呢?如果你想知道怎么了,就请听我慢慢道来吧!
前天中午放学后,我和小表妹走在路上,忽然耳边传来一阵急促的“嗡嗡”声。这时,只见一辆大卡车缓缓开来,眼前的一幕把我惊呆了,一大群蜜蜂像一片乌云向我们袭来。“妈呀!”我慌忙用手中的衣服罩住了脑袋和双手,才算躲过了这一劫。可小表妹就没有我这么幸运了,我从衣服的缝隙中看到了一个可怕的画面:只见小表妹正在奋力用棍子驱赶这些迎面袭来的不速之客。说时迟,那时快,一只蜜蜂朝她的鼻子狠狠地蜇了一下,她简直吓坏了,边哭边往家里跑。我却没有走,而是一直盯着那只蜇了小表妹的小蜜蜂。谁知没过一会儿,那只蜜蜂跌落在地上,死去了。这使我百思不得其解。
下午一放学,我便忙着查找有关蜜蜂的资料,终于让我找到了答案。书上是这样写道的:“蜜蜂之所以会死去,是因为蜜蜂用腹部末端的刺针蜇人,刺针由一根背刺针和两根腹刺针组成,后面接着内脏,腹刺针尖端有几个倒挂钩,当蜜蜂蜇入人体后再出时,小钩钩住了皮肤,致使刺针和内脏脱落,所以它在蜇完人后会死去。“现在你该明白了吧!开始我为什么会说那么一句没头脑的话。
作文九:《蜜蜂的秘密》1300字
识别人脸本领强
在人的眼中,蜜蜂似乎都是一个模样。但在蜜蜂的眼中,人却不尽相同。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蜜蜂可以识别并记忆不同的人脸。辨识不同面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功能。此前研究发现,当我们注视另外一个人的脸时,大脑中一个特殊的区域――锤状回,会变得活跃。但对于不具备这种专门结构的动物来说,它们能辨识不同面孔吗?人们知道蜜蜂分辨不同花朵的本领超强,英国剑桥大学视觉科学家阿德里安?戴尔就设想,蜜蜂这种辨识天分会不会也适用于其他目标。于是他和同事们设计实验,将4张不同人的大头照钉在木板上,以蔗糖溶液为诱饵,不断重复诱使蜜蜂飞近某一目标面孔,有时还会变换大头照的位置以加强训练。研究人员在英国《实验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后来即使撤掉蔗糖水,蜜蜂还是会接近原先的目标面孔,其准确率高达90%。而且这张面孔在蜜蜂大脑中印象十分深刻,在接受训练后两天,蜜蜂仍能认出来。戴尔说,这一实验结果挑战了原有理论。原先观点认为,大脑中有一个专门区域对于辨识面孔必不可少。“人类也许是因为有一个复杂的、哺乳动物的大脑,但当我们在蜜蜂中实验之后,不得不承认简单的大脑也能行”。美国布朗大学神经学家迈克尔?塔尔评价说,这是一项极好的实验,它表明蜜蜂可能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聪明。但他认为,实验中蜜蜂完成的任务可能和人类辨识面孔并没有多少关联,“如果他们用的是土豆,也许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动物行为研究专家詹姆斯?古尔德对蜜蜂如何识别花朵进行过广泛研究,他认为,人类能够辨识不同面孔,有着特殊进化原因。而蜜蜂则是另外一个模式,“对蜜蜂来说,人脸可能就是一朵长相十分古怪的花”。
高速振翅不寻常
蜜蜂、苍蝇等昆虫飞行时伴随着嗡嗡声,而蜻蜓、蝴蝶等飞舞时则悄无声息,这是因为它们振翅频率不同所致。日本学者近日从分子层面揭示了蜜蜂等能如此高速振翅的奥秘。日本高辉度光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岩本裕之等人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通过实验证实蜜蜂、苍蝇等能够高速振动翅膀的关键在于它们翅膀的肌原纤维的蛋白质排列相当有规则。此前的研究显示,蜻蜓等从进化角度来说属于比较原始的昆虫,它们的神经信号每传递1次,翅膀肌肉收缩幅度超过10%,翅膀相应地振动1次。而蜜蜂、苍蝇等从进化角度来说属于比较高等的昆虫,翅膀肌肉只收缩3%,所以它们的翅膀才能小幅高频地振动。此次日本学者进一步从分子层面找到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岩本裕之等人研究了蜜蜂、蝴蝶等50种进化水平不同的昆虫,把它们的肌原纤维细胞快速冷冻起来,用X射线照射这些纤维并加以分析。结果发现,高等昆虫如蜜蜂、苍蝇、甲虫、椿象等,其肌原纤维的蛋白质排列非常整齐,纤维断面呈轮廓清晰的六角形;相比之下,较原始的蜻蜓、蝶类肌原纤维的蛋白质排列比较杂乱,从纤维断面图像看,呈轮廓模糊的圆形。研究人员认为,蜜蜂等昆虫肌原纤维的这种规则性,使它们能够高速振动翅膀。但是研究中也发现了例外:原始的天蛾科以及蜻蜓目束翅亚目的昆虫,它们的肌原纤维蛋白质排列也很规则。研究人员推测,这些昆虫可能是为适应某些需要而独立进化的分支,具体情况尚待更深入的研究。
【责任编辑】庞云
作文十:《蜜蜂的秘密》1000字
你能想象全身爬满蜜蜂的感觉吗?2004年9月26日在河南东安路就有个男子王俊成的头上、脸上、耳朵上、脖子里、肩上、胸前密密麻麻地爬满了蜜蜂,还有一群的蜜蜂在他身子周围飞舞打转,不肯离去。五万多只蜜蜂为什么会被牢牢吸引到王俊成的身上呢?
为了解开心中的谜团我决定亲自出马,观察蜜蜂。
这是一个傍晚,看见一只蜜峰嗡嗡地往一间旧屋里飞。我悄悄地跑了过去了。蜜蜂钻进了花里,过了好一会儿蜜蜂从花里飞了出来,我一无所获,于是我翻遍书架上的书。终于了解一些有关蜜蜂的知识:蜜蜂所进行的酿蜜、采粉、饲喂幼虫、造睥、调节巢温、防卫蜂巢、清除死蜂等工作都是本能行为。另外还有螯针刺敌、蜂胶堵塞箱缝,蜂嗅招伴等等,是对环境适应之故,也是一种本能。而蜜峰表达行为的方式是“侦察蜂”发现蜜源回巢,以园圈舞、8字舞和摇摆舞等来表示蜜粉源的方向、远近等。另还用蜂嗅来招引同伴和攻击来敌或招引蜂王回巢。
了解了这些知识,我对蜜蜂更感兴趣了。我从《少年百科》上了解到,蜜蜂飞行时的“嗡嗡”声,是翅膀振动时发出的。但在观察中我却发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翅膀没动,仍然“嗡嗡”地叫个不停,好象正在开演唱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少儿百科》所说的是不正确的吗?这一连串的问题都在我的脑海里旋来转去。
为了寻求正确的答案,我就开始认真观察,并进行实验。首先,我把蜜峰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不让它振动,结果仍然听到“嗡嗡”的叫声,这说明蜜蜂的“嗡嗡”声与翅膀的振动无关。不过,我不敢肯定我的想法,于是又进行第二个实验。这次,我剪去蜜蜂身上的所有翅膀,但仍然听到蜜蜂的“嗡嗡”叫声。此时,我仍然不敢肯定我的推测,于是,我又捉了许多蜜蜂,反复做上面的两个实验,结果表明:蜜蜂的“嗡嗡”声与翅膀振动无关。
蜜蜂到底靠什么发出“嗡嗡”的叫声呢?
于是,我就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蜜蜂的身体。过了很长时间,我终于发现:在蜜蜂的双翅根部,有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小黑点。蜜蜂叫时,小黑点上下鼓动。我想:蜜蜂的“嗡嗡”声可能是从小黑点里发出来的吧。接着,我又捉来一些蜜蜂,不损伤它们的翅膀,只刺破小黑点,把它们放在蚊帐里。结果,蜜蜂飞来飞去,再也没有“嗡嗡”声了。此时,我高兴极了,因为我终于知道:蜜蜂的发音器官就是翅膀下面的两个小黑点。
我的发现真是太有趣了。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去想,就能破译能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