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乡愁 作文》700字
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史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在意象的撷取和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而丰富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现,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所谓单纯,绝不是简单,而是明朗、集中、强烈,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它们又是丰富的,所谓丰富,也绝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在意象的组合方面,《乡愁》以时间的发展来综合意象,可称为意象递进。“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前面三节诗如同汹涌而进的波涛,到最后轰然而汇成了全诗的九级浪。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
作文二:《7 乡愁【苏教版】【同步素材】》2300字
全品中考网 zk.canpoint.
《乡愁》同步素材
全诗共4个诗节。
第1节:把乡愁化作“邮票”,表现对母亲的思念。“小时候”的“我”,外出求学,或做徒工,初涉人生,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一封封家书之中,而“那头”的母亲,也一定在焦急地等待着儿了的洲一封家书牵动着两头,而保证这封信能够从“这头”到“那头”的,就在一张邮票身上。当购买或粘贴一张邮票的时候,似乎这信就已飞过千里万里,来到母亲手上,因而这时候的心儿是怎样地激动啊。小时候的“我”,一定是久久地注视着这邮票,对它倾注着无限感情,似乎觉得,这邮票就是乡愁的体现了。
第2节:把乡愁化作“船票”,表现对妻子的不舍之意。
“长大后”的“我”,在外谋生,或许是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娶的妻子,自然留在家里。妻子是美丽的,妻子是温顺的,妻子是勤谨的。虽然婚前也许下不太熟悉,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但婚后的感情却与日俱增,可是由于在外谋生不易,也许还不断漂泊,无法把豆子接到自己身边,便只能不时乘船归来。第当买到一张船,便意味着很快会回到妻子的身边,心儿便先飞到了家乡的“那头”,而“那头”的新娘也正在焦急地等待呢。不由自主地久久注视这一张船票,似乎觉得,这船票就是乡愁的体现了。
第3节:把乡愁化作“坟墓”,表现自己的孝子之心。
“后来呵”,大概“我”已是中年人了,母亲去世了,每逢清明前后,总要回来祭扫母亲的坟墓。于是脑海里故乡的意象,不但有故乡的山川田野,昔日亲人的面容,还有那一抔黄土,黄土下安睡的母亲。这“一方矮矮的坟墓”是多么令人痛楚的啊,黄土的里外是两个决然不能沟通的世界,无家书可以达意,无舟船可以抵达,它牵动着自己的全部思绪,似乎成了乡愁的全部了~
第4节:把“乡愁”化作“海峡”,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而现在”“而”字的转折,意味着现地的乡愁与过去有了一个大的不同。是什么不同呢,“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原来,诗人所在的“这头”,与大陆隔海相对,所隔之海并不宽阔,只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大陆”一词,意味着隔海相对的“这头”与“那头”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是岛屿与大陆的关系;“一湾浅浅的海峡”,意味着宝岛与大陆本来应密切往来,但现实情况却是相互隔绝,与过去虽远离父母妻子,却可以借家书以达意,乘舟船而相会不同,既不能通邮,也不能通航(本诗写于1927年),更.canpoint. 010-58818067 58818068 全品中考网邮箱:canpointzk@188.
第 1 页 共 3 页
全品中考网 zk.canpoint.
是多么令人痛心~诗人伫立宝岛西岸,隔海远望大陆,思乡之情融进浩潮海水,不由觉得,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就是乡愁的体现了。诗篇的感情至此形成高潮,诗人思乡爱国,渴望两岸沟通、祖国统一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诗人的乡愁就是爱国,诗篇鸣奏的,是一曲爱国主义的强音。
这首诗抒发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
这首诗歌具有这样3个鲜明的特点:
1(化抽象感情为具体形象,感染力强。乡愁本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借助它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刻感人。这四个意象运用得十分典型而贴切,联想丰富而合理。如“邮票”让人联想到寄信、写信,联想到信上倾诉的思念,联想到诗人平日对母亲的思念,联想到母亲在家对儿子的惦念,母亲捧读儿子来信的情景,总之联想到母子天各一方彼此的思念头。
2(诗句简练,用语明白但意味深长。如“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中“浅浅”一词的运用:“浅浅”意味着台湾与大陆山水相连,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浅浅”意味着隔着的海峡再深也隔不断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思念;“浅浅”意味着造成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之间联系不上的不是这海峡,而是其他的原因;“浅浅的海峡”表达了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深深思念。
3(形式整齐,节奏感强,结构精巧。四个诗节句式完全一致,形成了诗歌的形式和节奏美。而从内在情感的角度看,四个诗节之间又有着时间的推进和情感的加深的变化,即四个意象按时间顺序来写,概括了一代华夏儿女的经历,并使个人的遭遇和祖国的命运相联系,思乡爱国之情逐步升华,颇具牵动读者心弦的艺术魅力;写过去的三种乡愁衬托了“现在”的乡愁,使“现在”的乡愁(思乡爱国之情)更为突出。
欣赏中要着重把握这样几点:
1(台湾同胞思念祖国的深情:乡愁“是我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这首诗抒发了台湾同胞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炎黄子孙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2(诗歌的形象性:乡愁本是一种能以捉摸的情绪,诗人却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借助它们把台湾同胞思念祖国的深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3(诗歌语言的凝练: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这首诗诗句异常简练,虽然运用了口语,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品中考网
.canpoint. 010-58818067 58818068 全品中考网邮箱:canpointzk@188.
第 2 页 共 3 页
全品中考网 zk.canpoint.
全品中考网
.canpoint. 010-58818067 58818068 全品中考网邮箱:canpointzk@188.
第 3 页 共 3 页
作文三:《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大数据岂能勾画出“乡愁地图”》2600字
大数据岂能勾画出“乡愁地图”?
【素材回放】
2017年距离阖家团圆的中秋节还有半个多月时间,网上一份关于“乡愁”的地图抢先 出炉了。 曾连续两年制作“中国孝心地图”的网友“年轻泰”再次发布 2017中国乡愁地图, 依次列出中国各省乡愁排名。其中,江苏、四川、安徽占据前三,东北三省排名靠后。“乡 愁地图”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 甚至出现了各地网友“互掐”的画面。 江苏省击败了北 上广高居“乡愁”排行榜第一位,四川、 安徽两省紧随其后, 后两者都是劳力输出大省,或
许也因此“乡愁”程度更浓。
【素材解读】
企业要想让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 非常有必要在营销工作中打一些情感牌, 利用 情感去说服消费者主动购买; 如果硬将产品和情感绑架在一起, 以情感甚至道德去裹挟消费 者, 就是恶俗甚至无德的行为。 尽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弘扬这 种正能量。 然而,尽孝的具体言行关键还是要靠每个家庭的成员去说、 去做,任何人和企业 都没有权利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指点点,用看似大义凛然的言辞去裹挟民众,其心何 在?这不过是想掩饰自己的利欲熏心罢了。 “乡愁地图” 绘制者以某产品近年来中秋销售数 据作为分析依据,可能有失偏颇,但是“乡愁”却真真切切存在于每个游子心中。 “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亘古不变的月亮,寄托了太多古今游子的思乡之情。中秋又要到来, 拜月、猜灯谜??最重要的是可以趁着节假日和家人团聚,幸福因而蔓延开来。
【适用话题】
不能将花钱当做衡量其是否孝顺的唯一标准
不能因为别人的眼光而影响自己做正确的事情
倡导孝心回归是善举,不因善小而不为之,不因外界舆论压力而不为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就是一张最好的乡愁地图,乡愁在心,何处不第一?
真正的乡愁是不会有名序的,也不会被谁替代,乡愁里只有爱,只有动力,只有珍惜
用本公司产品的销售数据当成孝心的衡量标准,还义正言辞将其伪装为 “正确的事情” ,真 是既荒唐又可笑
孝敬是不可能出现排行榜的, 任何有关孝心的排行榜都是不科学的, 我们对此不必认真, 但 对于随意发布“排行榜”的个人,却是需要进行监管,需要进行处罚的
让每一个外来者都能享受同等待遇、 福利及尊严, 让每一个异乡都能成为外来者喜爱并习惯 的“家乡”,让每一位“游子”都能感受到“谁不说俺家乡好”的自豪
【素材锐评 1】
读懂“乡愁地图”比纠结科学性更重要
“乡愁地图”引发了网友激烈讨论,甚至出现了各地网友“互掐”的画面。江苏省击败 了北上广高居 “乡愁” 排行榜第一位, 四川、 安徽两省紧随其后, 后两者都是劳力输出大省, 或许也因此“乡愁”程度更浓。但是,这个“乡愁地图”显然是存在瑕疵的。
这是因为“乡愁地图”的绘制者只是一名普通员工。绘制者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员工, 他是依据“购买保健品消费数据”和“外出人员情况”绘制的。也就是说,哪儿购买这款保 健品的人员多,就是“最乡愁”、“最孝心”的地方。由此来看,这样的“乡愁地图”是没 有说服力的。因此,很多人都在争议“乡愁地图”的科学性、合理性。
其实, 我们没有必须纠结于 “乡愁地图” 是不是科学的。 即使这只是心血来潮的闹着玩, 也不会影响“乡愁地图”的实际意义。回家看父母的是“回应乡愁”,不回家看父母的,也 不能就说人家没有乡愁。乡愁在心里,谁也看不见。人是有感情的生命,只要漂泊在外,就 难免会有乡愁。 这个乡愁不会因为你是北京人还是南京人, 不会因为你是湖北人还是湖南人 而不同。大家的乡愁都是一样的。谁不思念家乡,谁不思念老人,谁不思念妻儿?只不过, 不是每一个人的乡愁都能得到纾解。
“乡愁地图”不能只挂在百姓的心里,因为是不是能“常回家看看”,自己可能是身 不由己。 “乡愁地图”倒是应该让企业家们好好看看,只有让他们读懂“乡愁地图”的思念 之苦,“乡愁地图”的出现才是有意义的。
一到放假的时候, 各地用工单位都会想办法 “留住员工” 。 有的是强硬剥夺他们的假日,
要求必须加班生产。有的则是通融一下,可以休息半个假日,而不是全部。有的会“提高假 日费用”吸引职工不回故乡。有的地方甚至会用免费参观当地景区、免费看电影的办法,鼓 励职工“放假不回家”。更有甚者,会在开展优秀职工评选的时候,倾向于“放假不回家” 的职工。在这样的就业环境里,乡愁何处安放?不是不想回家,而是身不由己。
企业家必须有“乡愁情怀”,这样才能回应职工的“浓烈乡愁”。今年中秋节与往年最 大的不同是与国庆长假完美 “撞期” , 但愿这个节日, “乡愁地图” 能挂在企业家的心里。 【素材锐评 2】
乡愁,何时变成了一张营销地图?
乡愁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历久弥新的常见主题,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乡愁 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从马思聪的大提琴 《思乡曲》 到至今传唱的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 思乡的愁绪浓厚绵长。故而, “乡愁地图”一出,便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甚至出现了 各地网友“互掐”的画面。
江苏省击败了北上广高居“乡愁”排行榜第一位,四川、安徽两省紧随其后,后两者都 是劳力输出大省,或许也因此“乡愁”程度更浓?如果此说成立, 那么江苏省又为何高居榜 首呢?
据了解,网名为“年轻泰”的地图制作者泰先生,是某保健品公司一名大数据分析员。 此次制作乡愁地图, 泰先生表示其理论依据均来自于公司保健品近年中秋全国销售数据。 不 买这种保健品, 就代表不爱家乡,某个省份的销售数据低,就可以给其安上一个“思乡情绪 不浓” 的 “罪名” ?这种奇葩逻辑还戴上一个 “中国乡愁地图” 的高帽, 简直让人哑然失笑。 乡愁, 何时变成了一张营销地图?当孝敬爸妈、思乡爱家就买 “某某某” 广告语铺天盖 地, 当传统佳节成为大肆促销的营销工具,过度商业化冲淡了思乡情愫,弱化了优秀文化 传承, 商家的过度包装, 狂轰滥炸, 往往使得原本美好的情感逐渐变味,对这种披着传统文 化马甲的另类推销,我们实在不必当真。
然而,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离乡求学、务 工、经商、谋发展,已变得越来越寻常。让每一个外来者都能享受同等待遇、福利及尊严, 让每一个异乡都能成为外来者喜爱并习惯的“家乡”,让每一位“游子”都能感受到“谁不 说俺家乡好”的自豪,我们还须持续关注和不懈努力。这才是“乡愁地图”商业喧嚣背后给 予我们的无声启迪。
作文四:《故乡在远方——材料作文“乡愁的死与生”素材运用指导》3800字
故乡在远方——材料作文“乡愁的死与生”素材运用指导
【2017年高考作文备考热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不知道故乡有一个可爱的湖,常年总有半边青天浸在湖水里??
一一闻一多
请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题解】
充沛的感情和具体而新奇的想象是闻一多诗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要读懂材料,需要学生联系整首诗及作者的创作动机,这样才能透过文字去探究材料中“故乡”的深刻意蕴。本诗作于1925年7月,留学三年的闻一多从美国回到故乡湖北省浠水,回到了亲人身边。这里有青山绿水、娇妻幼子,对在美国游历了三年,亲眼目睹了畸形的、冷漠的工业文明的闻一多来说,故乡的美是新异而温存的。于是,诗人写下了《故乡》这首诗。 材料中诗句“你不知道故乡有一个可爱的湖,常年总有半边青天浸在湖水里”,读罢我们在赞叹故乡之美的同时不得不对作者的陈述感到疑惑,为何如此美景只有诗人看见,别人却不知道,那
是因为诗人闻一多笔下的故乡是那样的世俗和平凡,它是人间的、湖畔的、秧田中间的,听得见水车轰鸣、看得见竹子开花的故乡,却因弥漫着亲情而让人觉得如此的美好,这与畸形、冷漠的工业文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至此我们明白了,诗人笔下的“故乡”不再是单纯的地域,更多的是指“精神家园”,一个安放感情的地方。
历来的文人墨客都对故乡有着一种独有的情愫,“当城市繁华的顶峰带来的不再是狂喜而是惊惧的时候,故乡是我们唯一一个可以回归心灵宁静的地方”。如今,滚滚向前的城市化让乡愁无处安放,慢慢地只能存在于人的记忆中。所以,这不仅是一首歌颂故土的诗,它更是一首在城市发展中守望故土的诗。对故乡的坚守,便是对“精神家园”的保护和追寻。
【角度?素材】
角度一(偏题):学生审题时易被关键句“青天浸在湖水里”吸引,认为这是体现故乡的环境清新自然,由此联想到当下“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于是基本上围绕“环境保护问题”来选材,大谈破坏环境的危害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这一类习作只从诗句的字面上解读材料,把故乡的美,简单归结为其地理环境上的优势,忽略了诗人鲜活、生动的人生体验,消解了诗人的情感再创造的过程,显然是偏题。 角度二(常规):学生易选用生活中或书本中“抒写故乡美好风光”的故事素材,作为对闻一多笔下“精神家园”一一故乡的解
读,以表达故乡的美好。比如写自己的家乡山清水秀、乡亲淳朴热情等,这一类习作不能说偏题,但选材上客观描述,忽视了故乡的深层意蕴,很难有主题的升华。
角度三(进阶):学生把故乡定义为某一种文化、人的精神家园,或者重点突出故乡具体的地理坐标所代表的地域气质,从抽象层面立意,认识到其对于人精神皈依的作用,才是对材料解读进行了更加深层的思考。比如现代文明让人心变得浮躁,比如文化或情怀同样可以慰藉难以排遣的乡愁等。在传统意义范畴的“故乡”上,对其有了更进一步的定义和解读,体现了当代高中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只有打破传统,有深刻且独特的思想,文章才能更大气。
角度引导: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学会关注社会、感悟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及进取精神。乡愁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文化。中学生只有与现实生活有较多的接触,才能准确地把握故乡的本质,才能对乡愁有更深切的感情体验,进而更好地继承与坚守传统文化,如此一来,才能写出主旨高大、意义深刻的好文章。
推荐素材一:留下的都是梦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人们总能看到非常明显的文化融合。他不少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场景都有些西化,却用非常传统的水彩画来表现;而有些作品如《千与千寻》的场景是传统日本风格,却又似有油画的感觉。不论画法如何,总有一种情愫,让人怀旧思
乡。在过去数十年里,站在乡村与山林,宫崎骏抵抗工业的侵略,意图保留那些固有的东西一一传统价值观、生活方式、地理与生态,又随时准备接受这一切都将烟消云散的宿命。 在某种意义上,宫崎骏是反现代的:他反对现代文明对现实的强调、对技术手段的迷恋,政治对德性的垄断??宫崎骏大声反对这一切,却又身坠其中,忧心忡忡。
素材点拨:宫崎骏成长于传统的日本家庭,这使得他擅于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在计算机合成动画的年代,他仍然坚持采用手绘的方式制作动画,将东方绘画中的线条美与西方绘画中的色彩美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为日本动画大师,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和哲学思考,给当今的世界动画电影带来了猛烈的冲击。
推荐素材二: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日前,由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发起,中央电视台承制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二季,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完成首轮播出。
《记住乡愁》以传统村落为载体、乡愁为情感纽带,通过深入挖掘沉淀深厚的家族历史、祖训族约,来寻找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根源流脉。每个被镜头捕捉到的小小村落,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一脉文化基因,它把远方游子那份对故乡长长的牵挂、淡淡的忧愁,一点一滴地从记忆里聚拢,把那些尘封的美好开启,在心灵最深处荡漾出真善美的莲花。
素材点拨:“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乡愁中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它能紧密地连着天地,连着先祖,连着岁月,连着吉祥如意。它是生机、是春意、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那个“本”。
推荐素材三:竹香悠悠乡愁浓
16岁起,张松和就跟着爷爷学习竹器制作手艺。细细算来,今年是他从事竹器行当的第37个年头。张松和说,他要当好一辈子的竹匠,让人们记住还有这样一门老手艺,他用他粗糙却灵巧的双手打磨、编织着自己的平凡人生。经过“百岁竹器店”,很多人都会被悠悠的竹香吸引,向店里张望。那里,有琳琅满目的竹器,有渐渐老去的竹匠,有流传百年的手艺,还有挥之不去的乡愁。
素材点拨:在这个日新月异、推陈出新的时代,一些流传多年的老手艺,正渐行渐远。曾经,竹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竹匠,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手艺人。张松和接手了爷爷留下的竹器店,用自己的手艺将这个传承百年的老店经营得有声有色,也将浸润着竹香的乡愁留在了人们心中。
【素材演练】
只要灵魂得以安居
一考生
留学三年的闻一多从美国回到了有山水围绕、亲人相伴的故乡,
用笔写下了故乡的美好:“你不知道故乡有一个可爱的湖,常年总有半边青天浸在湖水里??”。故乡的一切对亲眼目睹了畸形、冷漠的工业文明的闻一多来说是那么的可爱可亲,故乡就像一个灵魂的寄居所,让诗人多年漂泊的灵魂于山水中寻到了皈依。守望故乡,让我们的灵魂不再流浪。
著名作家王朔曾说:“我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尽管这故乡其实可能是个贫困凋敝毫无诗意的僻壤,但只要他们乐意,便可以尽情地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故乡,从而自我原宥和自我慰藉。”在人类举步维艰时,乡愁是一厢情愿但又固执的寄托,它能给人情感的皈依和精神的护佑。如今,无数个乡村企图变成城市,而无数个城市又在不断的重建中变得面目一致。城市在发展,人们总是形色匆匆,在不停地赶路,总想快点到达目的地。就好像夜中航船,不知出发了多么久,还有多远能到达,不知道明日是晴是雨,却再回不到过去。我们在行走中渐失了故乡,仅抓着手中微弱的信念独自飘零在世间,灵魂变得无处皈依。
乡愁是情怀,是信念,是精神。庄子说“水静犹明,何况精神”。乡愁不仅仅是那淳朴清丽的自然风光,不仅仅是那可口可赞的家乡美肴,也不仅仅是那耳熟能详的乡土方言;乡愁是孩提时牵牛吃草的一脉青山,是夏日中供我们嬉闹的一方绿水,是夕阳里炊烟袅袅的一片屋瓦,是世代相传的共同记忆。不管你在哪里,她
都会使你魂牵梦绕,难以忘怀,温暖而敬畏。
现实有时让人们为了理想或是为了生活或激昂或无奈地“背井离乡”,对于现代人而言,“安土重迁”的恋家情结不再能牵绊人们追求幸福的脚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故乡在不断的拆迁与重建中沦陷,故乡亦在不同的介质中重生。张抗抗在《故乡在远方》中说道:“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故乡一个接一个变化着的??我走过太多地方,我已有太多故乡??我还会继续流浪,会处处无家处处家。”故乡在远方,这里的“故乡”不只是单纯的地域,更多的是指“精神的家园”,一个安放感情的地方,张抗抗用她的文字指给了我们一条通向精神家园的路,她告诉我们,不必紧紧追寻故乡那一方土地,我们更应思索如何找到精神世界的归属。
苏东坡说“吾心安处即吾乡”。只要灵魂得以安居,那么处处都是我们的故乡。
【素材运用指导】“故乡”,在从小到大的语文教材中,是一个常见的主题。正是因为它的普通与常见,可能更容易使人疏于审题或欠缺思考。本文作者站在一个更高的思维高度,将故乡定义在抽象层面立意上,把故乡定义为人的精神家园,联系现实生活,因面目一致的村庄变迁或城市建设而让人产生的无家感。 面对当代人存在的这种困境,例文选取了张抗抗及苏东坡的话语,虽然人物年代久远,但突破了论题的常规性,视角有创新,它作为对死去的乡愁的重生手段,启示人们在坚守中树立新的乡
愁,寻求一份精神的归属。这足以展示作者广阔的思维。所以在
选材作为事例论据时,不妨选取时新、独特典型的事例,打破常
规思维,寻求写作上的深刻蕴意。
作文五:《2018届高考语文 作文备考素材 大数据岂能勾画出“乡愁地图”》2500字
大数据岂能勾画出“乡愁地图”, 【素材回放】
2017年距离阖家团圆的中秋节还有半个多月时间,网上一份关于“乡愁”的地图抢先出炉了。曾连续两年制作“中国孝心地图”的网友“年轻泰”再次发布2017中国乡愁地图,依次列出中国各省乡愁排名。其中,江苏、四川、安徽占据前三,东北三省排名靠后。“乡愁地图”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甚至出现了各地网友“互掐”的画面。江苏省击败了北上广高居“乡愁”排行榜第一位,四川、安徽两省紧随其后,后两者都是劳力输出大省,或许也因此“乡愁”程度更浓。
【素材解读】
企业要想让产品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非常有必要在营销工作中打一些情感牌,利用情感去说服消费者主动购买;如果硬将产品和情感绑架在一起,以情感甚至道德去裹挟消费者,就是恶俗甚至无德的行为。尽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弘扬这种正能量。然而,尽孝的具体言行关键还是要靠每个家庭的成员去说、去做,任何人和企业都没有权利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指点点,用看似大义凛然的言辞去裹挟民众,其心何在,这不过是想掩饰自己的利欲熏心罢了。“乡愁地图”绘制者以某产品近年来中秋销售数据作为分析依据,可能有失偏颇,但是“乡愁”却真真切切存在于每个游子心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亘古不变的月亮,寄托了太多古今游子的思乡之情。中秋又要到来,拜月、猜灯谜??最重要的是可以趁着节假日和家人团聚,幸福因而蔓延开来。 【适用话题】
1
不能将花钱当做衡量其是否孝顺的唯一标准
不能因为别人的眼光而影响自己做正确的事情
倡导孝心回归是善举,不因善小而不为之,不因外界舆论压力而不为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就是一张最好的乡愁地图,乡愁在心,何处不第一, 真正的乡愁是不会有名序的,也不会被谁替代,乡愁里只有爱,只有动力,只有珍惜 用本公司产品的销售数据当成孝心的衡量标准,还义正言辞将其伪装为“正确的事情”,真是既荒唐又可笑
孝敬是不可能出现排行榜的,任何有关孝心的排行榜都是不科学的,我们对此不必认真,但对于随意发布“排行榜”的个人,却是需要进行监管,需要进行处罚的 让每一个外来者都能享受同等待遇、福利及尊严,让每一个异乡都能成为外来者喜爱并习惯的“家乡”,让每一位“游子”都能感受到“谁不说俺家乡好”的自豪 【素材锐评1】
读懂“乡愁地图”比纠结科学性更重要
“乡愁地图”引发了网友激烈讨论,甚至出现了各地网友“互掐”的画面。江苏省击败了北上广高居“乡愁”排行榜第一位,四川、安徽两省紧随其后,后两者都是劳力输出大省,或许也因此“乡愁”程度更浓。但是,这个“乡愁地图”显然是存在瑕疵的。
这是因为“乡愁地图”的绘制者只是一名普通员工。绘制者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员工,他是依据“购买保健品消费数据”和“外出人员情况”绘制的。也就是说,哪儿购买这款保健品的人员多,就是“最乡愁”、“最孝心”的地方。由此来看,这样的“乡愁地图”是没有说服力的。因此,很多人都在争议“乡愁地图”的科学性、合理性。
其实,我们没有必须纠结于“乡愁地图”是不是科学的。即使这只是心血来潮的闹着玩,也不会影响“乡愁地图”的实际意义。回家看父母的是“回应乡愁”,不回家看父母的,也不能就说人家没有乡愁。乡愁在心里,谁也看不见。人是有感情的生命,只要漂泊在外,就难免会有乡愁。这个乡愁不会因为你是北京人还是南京人,不会因为你是湖北人还是湖南人而不同。大家的乡愁都是一样的。谁不思念家乡,谁不思念老人,谁不思念妻儿,只不过,不是每一个人的乡愁都能得到纾解。
“乡愁地图”不能只挂在百姓的心里,因为是不是能“常回家看看”,自己可能是身不由己。“乡愁地图”倒是应该让企业家们好好看看,只有让他们读懂“乡愁地图”的思念之苦,“乡愁地图”的出现才是有意义的。
一到放假的时候,各地用工单位都会想办法“留住员工”。有的是强硬剥夺他们的假日,
2
要求必须加班生产。有的则是通融一下,可以休息半个假日,而不是全部。有的会“提高假日费用”吸引职工不回故乡。有的地方甚至会用免费参观当地景区、免费看电影的办法,鼓励职工“放假不回家”。更有甚者,会在开展优秀职工评选的时候,倾向于“放假不回家”的职工。在这样的就业环境里,乡愁何处安放,不是不想回家,而是身不由己。
企业家必须有“乡愁情怀”,这样才能回应职工的“浓烈乡愁”。今年中秋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与国庆长假完美“撞期”,但愿这个节日,“乡愁地图” 能挂在企业家的心里。 【素材锐评2】
乡愁,何时变成了一张营销地图,
乡愁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历久弥新的常见主题,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从马思聪的大提琴《思乡曲》到至今传唱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思乡的愁绪浓厚绵长。故而,“乡愁地图”一出,便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甚至出现了各地网友“互掐”的画面。
江苏省击败了北上广高居“乡愁”排行榜第一位,四川、安徽两省紧随其后,后两者都是劳力输出大省,或许也因此“乡愁”程度更浓,如果此说成立,那么江苏省又为何高居榜首呢,
据了解,网名为“年轻泰”的地图制作者泰先生,是某保健品公司一名大数据分析员。此次制作乡愁地图,泰先生表示其理论依据均来自于公司保健品近年中秋全国销售数据。不买这种保健品,就代表不爱家乡,某个省份的销售数据低,就可以给其安上一个“思乡情绪不浓”的“罪名”,这种奇葩逻辑还戴上一个“中国乡愁地图”的高帽,简直让人哑然失笑。
乡愁,何时变成了一张营销地图,当孝敬爸妈、思乡爱家就买“某某某”广告语铺天盖地, 当传统佳节成为大肆促销的营销工具,过度商业化冲淡了思乡情愫,弱化了优秀文化传承,商家的过度包装,狂轰滥炸,往往使得原本美好的情感逐渐变味,对这种披着传统文化马甲的另类推销,我们实在不必当真。
然而,“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离乡求学、务工、经商、谋发展,已变得越来越寻常。让每一个外来者都能享受同等待遇、福利及尊严,让每一个异乡都能成为外来者喜爱并习惯的“家乡”,让每一位“游子”都能感受到“谁不说俺家乡好”的自豪,我们还须持续关注和不懈努力。这才是“乡愁地图”商业喧嚣背后给予我们的无声启迪。
3
作文六:《2013高三作文素材:对接古典的别样乡愁( 2013高考)》2600字
对接古典的别样乡愁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这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写于1954年的经典之作《错误》。在看多了大陆先锋诗歌之后,当你读到这种类型的诗作,确实会有清新之感,尤其是那份惆怅的感伤情怀,那种古典的忧郁气质,会给人一种别样的诗意。
全诗就三节,第一句即抓住人心:一个人从江南走过,他要干什么呢,暂无交代,只是季节容颜的变化“如莲花的开落”,想象的画面次第登场。一幅江南春景图,此刻印在了我们脑海里,带着惬意和舒缓,也带着从容走过的欢畅。然而,诗人接下来话锋一转,人称由“我”换成了“你”。“你”又是谁,一个幽怨的等待者,等待另一个人的到来。东风拂来,柳絮飘飞,春天能让人看到希望。但是,偏偏是“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遭遇这般景致,人心就难免孤独了,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像傍晚铺满青石的街道,那是怎样一种凄凉。感伤随之而来,不用过多渲染,只要稍稍体验过,就知道这种等待是如何漫长。翘首以盼,可仍然听不到那走过的脚步声,“你”貌似在等待一个季节的到来,其实是在盼着心中的“他”。久等不现,孤独与寂寞又加深了一层,像“小小的窗扉紧掩”,为外界敞开的心思几近关闭,可总还存留一丝希望,否则,世间事也就难成诗了。“达达的马蹄”声终于响起来了,越来越近,但“她”出门一看,却不是归人,而是个过客:等来的只是个“美丽”的错误,就像与人生开了个玩笑。然而,这个玩笑让那等待之人情何以堪~全诗首尾呼应,从江南走过,走到最后,竟是个错误。这错误到底是什么,是“我”错走了,还是“你”错等了,或许二者皆有。第一节和第三节的契合,恰到好处,而第二节的气氛渲染,又为全诗的幽怨基调作了铺垫。从形式上看,这首《错误》在动与静、写实与虚构的交替转换中,更趋紧凑和庄重。
不少人在解读这首诗时,认为诗人是化用了古代闺怨诗题材,写出了等待之痛。但细细
品味,我们会发现诗人不只是在写两个人错误的路过和等待,而是在写乡愁。在这首富于闺怨气质的诗中,乡愁何来,诗人虽身在台岛,心却总在路上,这是他的现实状态,也是其精神处境。他一直往前走,可以在中途停下来,找一个归宿度过余生,然而,他不甘于此,终究要继续走下去。在台湾,诗人不断地寻找那乡愁的来源,想要打破乡愁的困扰,这才是他流浪的缘由,所以,郑愁予一度被称为“浪子诗人”。虽然成长在台湾,但他没有安于生活在这个小岛,而是大胆地走出去,为自己寻找更自由广阔的人生空间。他后来去美国进修,又留在美国大学任教,就是他不愿总被乡愁所羁的明证。
在郑愁予成长的那个时代,台湾社会处于严厉的管制之下,诗人们不可能公开去写政治搏弈,写个人遭遇,写现实境况,而只能将笔触移向与此无关的领域,或者是爱情的风花雪月,或者隐晦地写童年记忆,写对彼岸的寂寞乡愁。所以,这才有了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有了痖弦的《红玉米》,有了郑愁予的《错误》等。而相比于余光中和痖弦的直接、张扬,郑愁予的乡愁显得内敛、含蓄,通过借咏他物来寄托情思,这样,诗人就自觉地对接了古典诗词的传统,从而保持了台湾现代诗的一种雅致、素朴的独特韵味。除此之外,童年记忆对于郑愁予的写作,也至为关键。对于《错误》里的马蹄声,他曾回忆:“小时候,母亲和我走过一个小镇,那时还在抗战,我们忽然听到背后传来轰轰声响,后来就见到马匹拉着炮车飞奔而来。母亲和我站在路旁,看着战马与炮车擦身而过,这印象一直潜存在我的意识里。后来写《错误》这首诗时,这个意象自然而然就浮现在脑海中。”可见,童年记忆对诗人的影响有多重要。童年记忆和少年经历,往往能决定一个诗人的视野与眼界,也能决定他的旨趣和胸襟。郑愁予的很多诗作,甚至包括他之所以走上诗歌之路,或许都与他少年时期在大陆的人生经历有关。这些经历为他带来了探索的动力、思考的乐趣和写作的灵感。
从郑愁予那些乡愁诗和带着乡愁意味的作品里,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看似写了一种浪漫情愫,实则更多是悲情的流露。那无根的漂泊之感,那羁旅的苍桑之意,都不自觉地涌入笔端,所以,怀乡的追问才会顺理成章,寻找精神出路才显得真诚,这也是包括郑愁予在内的大部分台湾诗人会立足于婉约的生动,而没有过分追求激情豪放的原因。细腻、绵密、温润和知性的格调,是台湾诗人的写作之根。当然,细腻一直以来就是郑愁予诗歌的风格,也唯有细腻,才会让乡愁成为诗人理想主义精神的写照。“多想跨出去,一步即成乡愁/那美丽的乡愁,伸手可触即”(《边界酒店》)。读到《错误》这样的诗,会让人想起洛夫的《边界望乡》,同一种情怀,不同的笔调,却呈现出相异的诗歌美学。还有他的《乡音》《梦土上》《望乡人》等,皆因乡愁而起,因乡愁而去,思乡心切了,也难免会累,所以诗人会有如此感叹:“不再流浪了,我不愿做空间的歌者/宁愿是时间的石人”(《偈》);才会有这种心理:“飘泊得很久,我想归去了/仿佛,我不再属于这里的一切/我要摘下久悬的桅灯/摘下航程里最后的信号/我要归去了??”(《归航曲》)在路上的感觉过于疲乏,想停下来,寻找
精神还乡的入口,这是诗人的愿望。从大陆到台湾,从台湾到美国,再从美国回到台湾,诗人一生的漂泊,都是在各种追寻中度过,那是时代造就的命运,也是自我选择的人生。
与内地当代诗人相比,台湾诗人的话语风度显得隐忍、节制,他们不是靠想象力的极致书写取胜,而是在一种整体的意境描绘中把握诗歌之美。他们的写作总是趋于平和冲淡,讲究古典意象的运用,注重文化修养的渗透。因此,在他们的诗歌里,我们很少看到那种激情四溢的昂扬,也难见跌宕起伏的惊险,有的只是一种“我手写我口”的日常情感流露。心中作何想,笔端就怎样写,这样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极端书写的做作和刻意,从而将诗歌引向普适性和恒久性的美感。郑愁予这些年的诗歌写作,就是恪守此理念与原则的典范。他不追求先锋、前卫,也不过分强调现代意识,但他秉持人道主义立场,在形式上接通古典的含蓄、蕴藉,在内容上注重平实、生动,这正是他的诗作能被广泛传诵的缘由。尤其是他传承中国古典诗歌精神,并融合西方现代派的形式,在大陆诗人热衷于写政治抒情诗时,他却在台湾接续了五四以来的现代新诗精神,以他别样的乡愁之诗,为汉语的华美和典雅承担了一份责任,留驻了一种魅力。
.
作文七:《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智慧阅读第三辑 温一壶月光解乡愁》1400字
高考资源网(ks5u.)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温一壶月光解乡愁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初秋季节,风乍起,月微寒,凉凉的月光斜斜照进窗棂在墙上慢慢游移,暗淡的屋子里,因为月亮仙子的光临,因而有了些生气。
半床明月半床书,抱被拥书不亦乐乎,只是书里人生,关乎的都是他人苦乐。如水一样的音乐轻轻浅浅地漫上来,喝茶闻音不亦乐乎,只是乐里人生,有如闻禅悟道。清凉的月光下,淡淡的乡愁一阵阵袭来。
秋凉的季节听《二泉映月》,只觉得寒气冰骨,更加地冷了。二胡的音乐似一个人在耳畔低低细语,泉之冷,月之寒,泉月相互辉映,咿咿呀呀,呜呜咽咽,凄厉欲绝之音,勾画出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清醒与剔透,也借映月解读了对人生和命运的不满与抗争。
时光是一条河,所有的人事都是时光河流上漂移的小舟,不管是金戈铁马,铮铮铁蹄,沙场争战,战火烽烟;也不管是红颜柔情,千娇百媚,暗香萦绕,不朽传奇,穿越厚重的时光,都将成为一缕烟愁。
唯有月光,千年不变的月光,映照万里河山,烟笼花影婆娑,眷顾世间人情冷暖,幽幽地散发着一缕轻柔的亮光。那一抹清凉的诗意,勾引着多少离乡之人无尽的乡愁,勾引着多少文人墨客满怀的才情,最经典的当然是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羁旅之人,聚少离多,漂泊在外,想家的时候,温一壶月光当茶饮,对着月亮,千里解相思。
唐人于史良有句:“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语出《春山月夜》,与《二泉映月》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是一个深刻写实,淋漓尽致,把人事沧桑,心中波澜,借助泉水与月光宣泄出来。一个浪漫唯美,禅意犹存。静水映满月,波光潋滟,一阵微风掠过,月光碎落,在水上起舞,掬一捧水在掌心,月光其实在心里。这里讲究的是意会,并不是月光真的在掌心里,摘一朵花,衣袖盈香,竟几日不散。
宋代《嘉泰普灯录卷十八》有句偈语,也与月亮有关: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江不分大小,有水便有月;人不分贵贱,佛性在人心。月映百川,每一条江河里都有一个不尽相同的月亮,走到哪里,月亮便会出现在哪里。
阿炳的月光,喝下去,清冷,寒凉;于史良的月光,喝下去,小资,缠绵;佛家的月光,喝下去,温暖,通透。
山河万里,头上共一盏明月,清辉普照人间。可是对于思乡的游子来说,月亮还是家乡的那一盏最明,思而不见愈想见,以至于,相思成灾。
.ks5u.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再大的变化,想家的心却是不会变的,只会一日比一日更甚,漂泊之苦,思乡之痛,温一壶月光当茶饮,那是治愈思乡最好的药。
清玄的月光可以下酒,我的月光可以聊解乡愁。
.
.ks5u.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作文八:《描写乡愁作文》2000字
描写乡愁作文
旅愁思乡,需要我们忍耐、努力,需要我们铭记亲人的嘱托,也需要我们用文字、歌声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那么关于描写乡愁作文需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描写乡愁作文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描写乡愁作文范文1 乡愁是什么?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问姐姐,乡愁是什么?她淡淡一笑,是樱花。好特别的比喻。坐在她身边,看着她拿着画笔,在纸上画着。画室好静,我渐渐地睡着了,梦中有一片樱花林,我徜徉在铺满花瓣的小径上,静静地听着花朵绽放的声音,又偶见一片花瓣落下,在我的额头或鼻尖上跳跃着,轻轻的。夕阳的余晖懒懒地洒在我的身上,与这柔柔的画面谐和成一幅图画。当我醒来时,一片樱花林呈现于眼前,与梦中的景象惊人地相似,姐姐一边收拾画具,一边侧脸问,“什么样的感觉?”“快乐。”对,快乐就是樱花的花语,而快乐就是我的乡愁。“什么?”“故乡有我的亲人与朋友,那里洒下我多少欢笑,细品那些欢笑,从中不能体味出快乐吗?”
原来乡愁不是只有惆怅与悲苦,还有快乐。
1 / 4
我问母亲,乡愁是什么?她略忖一下说,是雨。“为什么?”我问。她说,“小时候,总爱打着那把小花伞去看雨,听雨,感受雨,一些小雨点总是出其不意地打在我的脸上,凉凉的。她们像小仙女似的,在我的伞上轻快地跳着华尔兹,我的心也随之不停地旋转。“好美啊!我叹道。因为我也出生在一个秋季的雨天,并且读过的有关雨的趣事、轶闻、诗、画,不胜枚举。“下雨天,留客天……”“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还有余光中的那首诗,“看看那冷雨,听听那冷雨,嗅嗅那冷雨,舔舔那冷雨。”写得多么生动。所以我爱雨,但从未去真正体味雨,体味她的那般柔情。“您感觉雨的柔情是乡愁吗?”不,我爱雨恣情席卷树上仅剩的枯叶时的果断。当在我落入尘世的喧嚣中,想想故乡清冷的雨,她会将我带出泥淖,清白做人。原来,乡愁不仅是快乐,还是警示。
我问外婆,乡愁是什么?是石磨。外婆看着我微笑。“小时候的记忆就是在那石磨边,用磨成的面粉做成一块块精巧的年糕,用它换回我的学费。”“您感觉忙碌是乡愁吗?”“不,乡愁是一种鞭策,它告诉我,只有自食其力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与祥和。”原来,乡愁不仅是警示,还是鼓舞。
如果问我乡愁是什么?我以为,乡愁既是惆怅,也是快乐,更是警示与鼓舞。乡愁是你用心中的一片净土小心翼翼保护起来的一颗璀璨的宝珠。那里有最真实的你、最柔情的你与最坚强的你。乡愁,永远都是你心灵的家园,从古至今
2 / 4
都是。古有王维的“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杜甫的“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游子们啊,回去看看吧,那里有你的根,那里有你魂牵梦萦的亲人。
记住,故乡永远在远方等你。
描写乡愁作文范文2 太阳给了小草温暖,于是小草便慢慢地充满绿意;亲人给了我温暖,于是我快乐地成长。
??题记
5岁,关爱藏在奶奶的毛衣里。“来,试试奶奶给你新织的毛衣!” 于是我便飞也似的跑了过去。“哇,好漂亮的毛衣,我真喜欢,谢谢奶奶!”穿上新毛衣,好暖和,好暖和。我看见奶奶的眼中笑出了一朵花,正在灿烂地对我开放。我每天都穿着这件毛衣,每天都能感到幸福的滋味,感受到被宠的滋味,于是我发现,我就是在奶奶的毛衣中慢慢地长大。
8岁,关爱藏在爷爷的招手里。每到放学,跟着队伍刚走到校门口时,我就开始急切地寻找爷爷,他在哪儿?突然我看见有人在招手,在那儿,那是爷爷!我连蹦带跳地跑了过去,爷爷一脸慈祥地对我笑着。以后每天放学,爷爷总在人群里向我招手,使我能很快找到他,在那挥舞的手臂里,我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爱意。于是我发现,我就是在爷爷的招手中慢慢地长大。
14岁,关爱藏在爸爸的鸡汤里。“来,尝尝这鸡汤怎么样,好不好喝?”说着,一股浓浓的香味钻进了我的鼻子里。
3 / 4
“嗯,真好喝!”止不住的赞美之情流露了出来。“是吗?那以后爸爸常熬给你喝!”爸爸乐得开心地笑着,又一头钻进厨房里忙碌起来。我分明从那鸡汤中喝出了温馨,喝出了关怀。于是,我发现,我就是在爸爸的鸡汤中慢慢地长大。
而今天,关爱藏在妈妈的叮嘱里。“要细心,不要紧张。”“要认真看清每一道题,先易后难”……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却道出了数不尽的关爱。妈妈送我到校门口,不再多说,但我分明感觉到身后有热切的目光。我知道,那是妈妈的目光,充满关切的目光,在这目光里,我感受到期待,感受到力量。于是我发现,我就是在妈妈的叮嘱中慢慢地长大。
因为有了太阳光和热的付出,小草才显得生机盎然;因为有了亲人的关心和爱护,我的心中才有了永不停息的动力。他们在我前进的人生旅途中,默默地为我加油,为我鼓励。
我快乐,我自豪,我就这样在亲人的关爱中慢慢地长大。
4 / 4
作文九:《乡愁高中作文大全》17200字
篇一:《乡愁》仿写
《乡愁》仿写
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二中九(一)班 王前保老师指导
友谊
廖政飞
小时候,
友谊是一辆小小的单车,
我在后边,
朋友在前边。
长大后,
友谊是一拨暖暖的电话,
我在这头,
朋友在那头。
而现在,
友谊是一张窄窄的相片,
拿在手头,
思念在心头。
亲情
1
曾丽
幼儿时,
亲情是一首甜美的儿歌,
唱在嘴里,
乐在心里。
长大后,
亲情是一件用爱织成的毛衣,
穿在身上,
暖在心里。
现在啊,
亲情是一根根如银丝般的细发,
看在眼里,
疼在心里。
亲情
卢宇
小时候,
亲情是一把小小的雨伞, 我在里头,
母亲在外头。
小学时,
亲情是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我在后头,
母亲在前头。
初中时,
2
亲情是一碗味美的鱼汤, 我吃着鱼肉,
母亲吃着鱼头。
而现在,
亲情是一沓用汗水换来的钞票, 母亲在挣着,
我在花着。
快乐
朱自勇
幼儿时,
快乐是在嘴里的糖果, 吃在嘴里,
甜在心里。
小学时,
快乐是一张张奖状, 捧在手头,
乐在心头。
初中时,
快乐是红红的录取通知书, 看在眼里,
暖在心里。
亲情
曾力
幼儿时,
亲情是一个漂亮的书包,
我背在肩头,
母亲喜在心头。
3
小学时,
亲情是一件暖暖的毛衣, 我穿在身上,
母亲暖在心上。
而现在,
亲情是一桌热乎乎的饭菜, 我吃在口头,
母亲乐在心头。
快乐
龚振宇
小时候,
快乐是一个红红的苹果, 吃在口头,
甜在心头,
而现在,
快乐是一篇优美的作文, 看在眼里,
美在心里。
未来啊,
快乐是一张烫金的录取通知书, 拿在手里,
乐在心里。
快乐
郭雅琴
幼儿时,
快乐是一颗甜甜的彩纸糖, 我吃在口里,
母亲甜在心里。
4
小学时,
快乐是一个红红的书包, 我背在肩头,
母亲乐在眉头。
中学时,
快乐是捧回一张张奖状, 我笑在脸上,
母亲喜在心里。
而现在,
快乐是冬天的一条金黄的围巾, 我围在颈上,
母亲暖在心上。
母爱
廖全伟
小时候,
母爱是一件贴身的棉袄, 我在玩耍,
母亲在欢笑。
初中时,
母爱是一声声叮嘱, 我在学习,
母亲在鼓励。
长大后,
母爱是一丝丝牵挂, 我在外工作,
母亲在祝福。
亲情
卢阳
5
上学时,
亲情是一辆轻快是自行车, 我在后头,
母亲在前头。
下雨时,
亲情是一把花雨伞, 我在里头,
母亲在外头。
学习时,
亲情是一杯暖和的牛奶, 我乐在口头,
母亲甜在心头。
亲情
李欣
幼儿时,
亲情是一件漂亮的花衣, 穿上它,
情意绵绵。
上学时,
亲情是一个红红的书包, 背上它,
信心满满。
而现在,
亲情是一张小小的纸船, 载着它,
祝福深深。
篇二: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满分14篇
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名师点评2015浙江高考作文
一、考察思辨,立意明确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不出意料还是考察思辨类型的题目,二元思辨似乎已经成为如今话题作文的主流形式。在命题形式上看,如今的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规避单一话题角度,越来越喜欢从二元关系的角度进行考察。
我们更应该知道,这样的变化还仅仅是开始,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灵活多变的新题型,套用老旧模板已经不再是临场的“万金油”。未来几届考生对于这样的形式一定要重视。想在考前临时抱佛脚的考生,一定要正视现实,看清趋势:如今的语文考试拼的的实打实的实力。谁要是在偷工减料上枉费心力,高考会还以最惨淡的现实。广大高中的同学要迅速调
7
整学习思路,抛弃所谓“答题公式”“必备素材”“作文模板”,拒绝生搬硬套的模式。
今年的浙江作文题目,体现了浙江卷一贯的求新求变,稳中有变的特点,堪称是花样迭出。今年考察思辨,但是本身重点,并不在思辨,所以立意的角度很明确。“文如其人,或者文不如其人”,只能从这二者中选择其一,要么写“文章能够反映作者的思想志趣”,要么反其道而行之。和去年的“门与路”,首重思辨是不同的,去年的题目立意可谓千变万化,今年的题目在立意上十分明确,故而考生不太容易出现立意的问题。
二、从比拼思路到比拼底蕴
考察思辨,但是本身重点不在思辨,那么重点在于什么呢,
今年的“文章与人品”和去年的“门与路”相比,如果说去年是比拼思路,那么今年就是比拼底蕴。今年的题目在立意上十分明确,考生在立意上不会存在太严重的问题。虽然立意明确,但是今年的作文题目在素材的要求上,难度倍增,一定要是文学家或者是艺术家的例子,而且考生要明确作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既要熟悉作家,更要熟悉作品的风格志趣。一言以蔽之,今年比拼的是底蕴,就是要和老师“秀文化”。
笔者认为,这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全国作文题的倾向于防止套作,要求考生在考场上写出真情实感(或者说真实水
8
平)。如果在立意上过分限制,考题势必会走向极端(偏、难、怪题盛行)。人为设置的障碍也不利于考生发挥,立意或者说想法灵活多变,无法用一个尺子去衡量,所以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不如考察考生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积累,见多方能识广。既然不能走万里路,至少要看万卷书。这是未来的趋势,
从强调传统文化,到语文考试重要性的逐步提高。未来的语文绝对不是“没什么好学的,最后大家分数都一样”,所以千万不要在高中的起点埋下一生的隐患。
三、文体限制
今年的题目要求是“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并同时要求:“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虽然没有明确要求文体,但是今年的题目并不适合写成散文或者是记叙文,最适合写成议论文。这也是这两年浙江卷的倾向,议论文文体在整体上占优势。当然,浙江卷本着求新求变的思路,未来也可能会在文体上大胆突破。从今年阅读继续考察小说可知,文体倾向性的突破也不是不可能的,极有可能会出现像“忧与爱”这样,特别适合写成散文或者记叙文的题目。
四、以不变应万变
面对千变万化高考作文题,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最根本的莫过于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写作功底的夯实。这两年的作文题目已经明确提出了对于考生思维品质的要求,不管怎样
9
的立意和理解,都要求考生们有严密清晰的思辨和扎实深厚的功底,浙江卷一直比较重视的文学底蕴和文字的美感,也会在思辨的过程中,成为文章制胜的关键。
操作篇:
一、关于立意
今年浙江卷的立意明确,不在立意上过分为难考生。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古人常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题目可以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文载道,诗言志。诗文应当直抒胸臆,发自肺腑,忠实地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二是文如其人,从作家的作品中可见其人品、志向、情趣。
或者同意第二个材料中所给出的立意: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並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见。
二、关于素材
今年的作文题目,是一个衡量阅读量的题目,那些平时有积累,善阅读,勤思考的学生,较容易写出文情俱佳,内容充实的作文,反之写文章时就会捉襟见肘。
今年的作文题,可供采用的例子非常多,比拼的就是学生的阅读量。首先,如果储备丰富,那么最好避开大家都写的素材。储备不够丰富,那么就要要在思路上下功夫。大家都写的素材,我角度新颖;大家都用的例子,我观点奇崛。
我们讲过的沈从文、史铁生、三毛、张爱玲、摩西奶奶、柴田丰、村上春树、顾城、伊丽莎白?毕肖普、木心、余秀
10
华、辛弃疾、纳兰容若等等素材,今年都能完美的写进作文,正面的文如其人的例子:柴田丰作品乐观积极,正像她孩童一般的心境。三毛的作品灵性自由,无牵无挂,不受拘束,正像他的人生浪迹天涯,四海为家。史铁生的作品《命若琴弦》、《务虚笔记》向人们昭示了他坦然面对生死,超脱生死,追问人生意义的生命历程。反面的例子,比如顾城,比如歌德,比如郭沫若。
笔者这里要稍微强调一下人物素材的美化,美化的方式用很多种,根据今年的题目,最好最合适的方法是“秀文化”,也就是,引用作家作品来进行美化。
例如写张爱玲:“文如其人,不论是《倾城之恋》中那一恋倾城的悲歌,还是《半生缘》里那一场水
月镜花的痴心,不论是《花凋》、《流言》还是《小团圆》,她的作品就是她的人生,她作品如同她的人,精致,市俗,哀伤,苍凉,但是美到极致。她是旧上海的一抹月影,满盛着苍凉的底色,倾诉着人生无尽的波折流转。张爱玲,一个众人眼里的传奇,一道时代转身的苍凉背影,一抹时光拂过的岁月迟暮,一缕昔人独憔悴的美丽芳魂??” 例如写沈从文:
“每当想起心中的《边城》,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家人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那是沈从文笔下如水流远的湘西,那是
11
沈从文笔下烟波微茫茶洞小城。那是一个如风般飘渺飞逝的梦。”直接引用边城的段落,既显得有文化感,又显示出考生积累丰富,但是我们都知道,课上我们就记住了这么一个语段。
或者用画面法。顾名思义,画面法就是先展现画面。孩子们可以从画面入手,将读者引入作者的作品当中去,让作品直接说话。其实事例也可以这样展开:
夕阳如血的撒哈拉沙漠,天际是一轮红日,远处是隐隐驼铃,黄沙漫卷的沙海中,一个清瘦的身影,像风中舞动的百合徐徐向我们走来。那是三毛,从她的书页中走来,从《撒哈拉的故事》走来,从《梦里花落知多少》走来,一个诗意灵动的女子,她手捧滚烫的黄沙,成就了那最美的乡愁,一个人万水千山走遍,看到了最美的风景,也找到了人生的道路??
三、关于结构布局
最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架构问题。关于很多老师强调过的:反复压中心词、首段引材料出论点、注意字迹等问题笔者在此不再赘述。笔者知道孩子们都可以做到,但笔者希望孩子们在结构上处理合理的分段外,可以做到漂亮的首尾呼应,这在判卷老师看来是代表着你思维的一个闭合性,完整性,是极容易加分的。那如何做到首尾呼应呢,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在第一段可以插入一个艺术化处理,也就是插入
12
一个情景。关系型的题目不容易引入意象,所以我们选用课上讲过的情景法,我给孩子们写过各种情景,只需要把作品和作家引入情景即可,比如星空,星夜,月下,然后在结尾点出即可做到首尾呼应。例如:“朦胧的月色,轻纱漫卷,轻轻的拂过窗前,灯下展纸,那些动人的句子像泉水,像细雨,像眼前的月色,悄然入怀,看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仿佛??”,孩子们在叙述完情景之最好直接阐述主题。然后在结尾再次呼应提及,“月光下,我看到那些作家从书页中走出来,向我微笑,向我倾诉,我我读着他们的作品,就像和他们在月夜谈心??文如其人,真的没错”
因为时间关系,仓促行文,难免错漏,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品?格(59,39,48—58—60)
人品之于格调,犹如花之于瓶。花美,自玉瓶相衬。而空得一只精致优雅之瓶,未必得一奇绝独美之花。
故有贞行高节之品,其文之格调必卓然清洁。而虚附格调之风雅,未可知其人品之高下。
抱朴子有言曰:“朱绿之藻,不秀于枯河。倾山之流,不发于涸源。资不厚,则其惠也不博。才不丰,则其辞也不赡。”没有高洁的人品,犹如干涸的河道,无源的山泉,怎么可有会有华丽的水藻,不尽的长河,古今中外,凡性情贞洁高尚之士,其文无不充满了生命的深邃。那是颜真卿的“政可守,
13
不可不守”的宽原磅礴,是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坚定追求,是谭嗣同的激昂鲜血,是鲁迅的辛
辣笔墨,这样卓然不群的格调,是铮铮风骨的再现,是人品操行的反映。
有不俗的人品,方可有不俗的格调。但竟有不凡自命风雅的斗方名士,以为有了不俗的格调便可逆推出自己“不俗”的人品。他们的可笑之处在于,格调的高雅与人品的清高之间,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等号。当年乾隆皇帝盛赞赵孟頫赵体之矫健流畅,认为其字“柔中自有镔铁骨”。郑板桥则不以为然,直言其字谄媚,“宋之降臣,何骨之有,”字且如此,人亦如是。那些投降失节的汉奸中,不乏有不同于俗的文章格调。他们纵有如此之格调,却依旧难觅半点不俗之人品。这份不称其人的反差,犹如明镜不幸遇嫫母,良砚不幸遇俗人,宝剑不幸遇庸将。实为格调之不幸也。
因此,格调与人品,用数学的推论方式来阐释,是单向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与其附庸风雅地渴求一份格调的虚无外表,不如坚定不挠地精炼一份不俗的人格。在那段对人格人品的追逐之中,哪怕前行之路充满困难,黄沙漫天,荆棘刺足,你依旧会发现那份不同于俗的格调,只不过一直陪伴于你。而当你放弃人格,放弃操行时,这份不俗的格调,却已自顾自地离你而去,反差之大,只会使你继续咬牙坚持。
而当我们坚持这份人品,追求这份人品时,与这同来的,
14
不仅仅是不俗的文章格调,还有更多更深邃的生命意义。那是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理解。这份格调不再拘束于锦心绣口的文辞,而外化为整个生命,渗透这拥有不俗人品的灵魂。
黄虫至秽,化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变为萤而耀彩于夏月。于人品,心既写之,定能使格调化腐朽为神奇,臻于一份生命的淳真。
雨落花蕊,甘苦各现(58—60)
写文如金圣叹先生曾说:雨落花蕊,甘苦各现;水入容器,方园自明。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忠实地表达着自己与内在世界的一致。
然而这种一致的自洽性是可以作伪的。古今中外,沽名钓誉者甚多,虚情假意者亦不乏,然而此高雅非真脱俗,只是扯着喉咙模仿他人。灼眼之下,东施之态,邯郸之姿,便一目了然了。
胡兰成与汪精卫,都是旧中国深负文才之士,前者惹张爱玲的青眼。后者也是留洋海外,为文直洌。然而在他们叛国之前,并非没有行为与文章中的表现,如同王维的辋川之作,看似清远超然,实则渴慕朝野,其高雅之真假,若与鲁迅的话、倪瞻的画相比便一目了然。可以说,作品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性格看似的背离,实则虚伪的矫饰,经不起推敲与比
15
较。
张中行先生在《负喧谈话》中评价朱自清先生性情敦厚,行事澄明慢条斯礼,这与我们在《背景》中所想见的那个朱自清,在《荷塘月色》想见的那个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独步踱步的朱自清是一致的。先生一直嫌自己行事拖沓,希望形成雷厉风行的性格,然终不果,这在他的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他始终是一个睿智的思想者,冷静的观察者,更非以奇诡辩论,波动跳跃的思维来让我们折服的斗士。这是每个人诚心正意行文行事必然的结果,如雨落心蕊,甘苦者观;水入容器,方圆自明。
世界如果显得凌乱不堪,是因为看他的眼睛凌乱不堪,因为读他的心凌乱不堪。这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爱默生所说的。一个人心中怀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的态度,世界就呈现出什么模样什么恣态,而再经过言语加工后的表达,自然就呈现怎样面貌与味道。
古之学也,入乎眼,著乎耳,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这便是说人的行为是与心里的观念学识互相协谐的。
林语堂先生在评价莎士比亚时说:对一个作家最高的评价,是他像大自然本身。他并不打扰世间一切事物的配置,他只是观察、感受、记录并最终离开了。这似乎反对了作品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一致的观点。因为“天地无情”,往深里说,这却是个论题最好的佐证,作家要作到绝对客观,首先是摒
16
弃了偏执与自我的偶然性的,尔后以绝对的冷静与疏离面对万物,才能做得到莎翁这样伟大。他是容器,却要以近乎无形,因此他的作品“豪华落尽见真淳”,他的性格是近似自然的公正与客观。如同一切美是无蔽的真理之显现,他的剧作便是他完整人格的映射,近几完美。
俗务,在诗人笔下便是诗,在哲人眼中即是思,在凡人看来仅是事。此间真意,真如才子金圣叹所言,“雨落花蕊,甘苦各现;水入容器,方园自明”罢。
我手写我心(58—60)
明代公安派作家有着这样的为文之风:“为文必独具一格,不拘性灵,非以自己的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在我看来,这便是对“言为心声”的最好诠释。
你心中汩汩然流淌着的是什么,你笔下流淌出的也应是什么。怪侠金圣叹有二十四个“不亦快哉”流传于世,那便是他的心中所想着的人间愉快。但现今社会或者说是古今社会上总有艺术家不能使其为人与作品相称的现象,究其根源,原因大致分为两种。
一类是作家在虚名浮利之中失去了自我,沦为了全为稻粱谋的“作家”。李绅因为写《悯农》而闻名内外,却不想他后来竟成了一个奢侈无度的豪绅,他的为人也就不能与诗中所云相称。另一种情况便是难言了,虽有“物不得其平则鸣”之说,但在一定的社会压力下,有时“鸣”却是极为困难的。李
17
贺诗中雄奇的想象,奇诡的诗风看似另类,却恰恰包含了他怀才不遇之悲愤。至于晚唐李商隐,其眼中的蜡烛泣泪也是他的胸中之苦闷,只是无法直接诉诸笔端。
曹丕《典论?论文》中有言,“大丈夫见意于篇籍,寄身于翰墨,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名声自附于后。”在科技发达言论自由的今天,我们应强调“我手写我心”,而不是无病呻吟或是穿蠹经史,一个现代公民应能够并且能够恰当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用文字指点江山。
现今社会已基本没有“难言”的限制,我们要做的便是守住一颗本真的心,不沉浸于蜗居虚名,而忘记文字本身所具有的唤醒人类良知的作用。作家陈远曾在访谈中这样说道,美的本质是真,倘若过分追求美以致失了真,便背离了写作的方向,先有真后有美,我手倘若写的不是我心,而是一些矫揉造作的故事,那么美就不会存在于这些文字之中。
先为真人,后为真文,此美之所源也。韩愈笔下的李愿便为一真人,他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于是他成就了隐士的美名。我想,真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而且,这种真实的灵气也会通过文字展现出来。
我手写我心。长杯芳草,喜木美竹,皆可入心,皆可入文。不必拘泥于外在而含真,穿过重重花径,自有云白山青。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59—60)
古言有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笔与文字都是人内心思
18
考的外在反映,思考从心中流转到笔上,思想的味道也从纸上盎然而生。在我眼中,拥有高雅格调的诗文,它的作者也是一位身着白衣、飘然空灵的人吧。
篇三:2015高考满分作文汇总30篇包含题目版
2015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感知自然(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着书本中神秘美丽的热带丛林,抬头却只见钢铁森林的冷漠荒凉;向往电视里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却不曾感觉过海风的凉爽。你是否也曾这样,感觉自然很近,但又似从未如此遥远?手机、电视、鼠标拉近了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但从
19
那冷冻的屏幕中,我们终究无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样。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而人们只看到了前半句,却视后半句为无物。的确,各种拍摄工具的推陈出新,令普罗大众都能从荧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们却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苏轼亲临了壮阔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亲临庐山,又怎能写出“疑似银河落九天”这般的千古绝句?如不是**亲临自然,又怎能抒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情壮志?可见,要想真正体会自然、感知自然,光是从影视、文字间领会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于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之间,才能于云卷云舒、花败花开寻得自然的真谛。
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即合理。电视、手机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避开自然灾害;通过影视节目,人们也可聆听鸟语、细看花开。然而依笔者之见,这些感知自然的途径并不是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映射出了人类控制甚至统治自然的野心。为了拍摄野生动物,人们干扰了正常的生态秩序;为了人类的利益,人们预测甚至妄想改变天气,这确是体现了人类科技进步之快,但同时也违背了自古时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则。当自然被装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躯”离我们很近,但自然
20
的“心”却离我们更远。
当下,人们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学技术满足,然而我们感知自然的期盼却是科技所无法满足的。那么,何不将“行万里路”当成我们的新准则,去体会黄山之奇、泰山之伟、长江之壮、大海之阔?要想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
【满分作文评析】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作者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入笔,开篇灵活运用命题材料,在对比之中提出“觉知自然要躬行”的观点,审题准确,立意鲜明且易“令普罗大众”接受。接着反向假设,运用排比反问句式,罗列苏轼、李白、**等事例,论据相对充实,论证较为有力。然后很有分寸地指出,光靠“影视、文字”感知自然是不够的,”唯有亲临自然,才能寻得自然的真谛”,归因分析合理到位。
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在辨证地肯定“电视、手机”对感知自然“有积极意义”的同时,努力探究感知自然的意义所在,揭示出人类妄想“控制自然的野心”及其导致了“自然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的后果,针砭时弊,引人思考。
另外本文标题和观点皆化用古诗,简洁典雅又略有变化。标题用“感知”,紧扣命题材料;论点用“觉知”,有些哲学意味,颇见匠心。结尾处,“要感知自然,诸君自请上路”,呼告亲切,嘱托殷殷。
尽管行文中有个别不当的用词和错别字,三个史料也有排
21
列顺序欠妥的嫌疑,但瑕不掩瑜,本文仍然不失为一篇优秀的考场急就章。
远近结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可通过无比便捷的信息技术来认识世界,感知自然,这固然是好,然而却少了对行云流水、鸟语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们只有对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认识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让我们合二者之利,淋漓尽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体验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李白能感受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险要;苏轼有对长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赞叹,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闲,古人对自然有着无比丰富的体验与感受,毕竟他们与天地伴,与日月行。然而,却缺
乏对自然的深刻认识,不能把握天地之属性,世界之本原,树木之纲属,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们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利用完备
22
的信息系统,获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质及规律,既可亲身自然,又能了解有关自然的一切,远近结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再看现代,不少人仅仅满足于“数字自然”,缺少对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受,难道“百度网上动物园”能体现鹰翔狼啸的气势么?难道一张张图片能尽显花木之美?更难道那一段段生硬的文字能描述出长江之气势如虹?珠峰之直入云霄?现代人也许能说出很多关于自然的一切,然而当被问及草木之气味,花鸟之姿态时,却哑口无言。那么,让我们放下手机,离开电脑,走进大自然,去亲自体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恬适,去感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
大自然离我们很近,也很远,但我们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与大自然的距离。人们创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体验,将二者相结合,我们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点评】
文章立意切合材料内容,中心观点明确,思路较清楚。但文章在论证自己的论点时,把两种感受自然的方式等同于古人与今人对自然的感受方式,且完全否定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等,太绝对化了。
张开双臂,拥抱自然
23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人们打开电视,便可知明日天气;轻点鼠标,便一览生物种类。但朋友,可不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手机,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呢?
“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约翰?唐尼在《沉思》中写道。人类从远古的人猿走来,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可以说,我们,便是大自然哺育的儿女,大自然精妙的艺术品。而工业革命以来,科技在人类与自然间筑起了一道墙,人与自然似乎很“远”,但其实不过一步之遥。
古人很早就开始拥抱自然,为现代人作出表率。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闲令人赞叹;苏子“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令人欣赏。即使是在现代,也有千万“驴友”身体力行,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村上春树通过日复一日的长跑从大自然中汲取写作的灵感。穿上跑鞋,不必带有过多烦虑,便可以跑步去拥抱自然;戴上耳机,不必在意世俗纷争,自己便是自己世界里的神。只要我们有亲近自然的心,那么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对于我们真的不是一件难事。
拥抱自然,为的是收获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看天光云影,测阴晴雨雪,也不必在乎难逾目力所及,因为目力所及之处,即为风光最美之地。登高远眺,一览纵山小的豪情,即为一种“小确幸”。这种小小的确定的幸福,又哪能是独坐家中所能感到的呢?
顾城有诗:“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草/我们静静地站着/
24
不说话/便十分美好。”其实我们拥抱自然,又何必知道花鸟之名呢?细听鸟鸣婉转,静闻花朵香气,这一切,不就已经很美好了吗?草长莺飞,云卷云舒,大自然自有其美妙之处;枝叶枯荣,四季更替,大自然自有其生长规律。只要有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何处不美?自然何时不美?诚然,自然虽美,但我们也要珍惜爱护,切勿让伸手可及的美变得可望而不可及。去年的“APEC蓝”也让我们看到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我相信,我们拥抱的,一定是一个纯净无瑕的自然。
“天人合一”一直是儒家提倡的境界。朋友,请暂时关掉电视,请慢下点击鼠标的速度。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吧。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却有散文的意趣。文章以散句为主,间以大量的骈偶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典雅。
2015云南高考作文题目:谁最有风采(材料作文)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小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为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时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位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
25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最风采的人
眼下,在网上流行着一种购物神器,通过他们的浏览器进去购物的人,会得到一定的返利。 在生活当中我们也会碰到有关返利的事情,但无论用何种方式的返利,都不能离不开我们辛勤的付出。
其实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每天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用心去做事情,和别人交流,也必定会得到一份心灵的返利——别人的信任与共鸣。
谁都希望自己一生中能遇到一个贵人,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美好向往。然这离不开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行善积德。何为行善积德?并不是盲目的去施舍别人,而是先从自己的心灵做起。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一颗心善待好了,美好便会不请自来。
心灵的舞姿构成了我们迈向成功的步伐,一个人的心是个怎样的状态,他的生活就是怎样的状态,这颗心就是他生命的状态。我们要给自己的心安放个位置,如同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信仰和宗教一样。以敬畏之心、慈悲之心、宽容之心待人,始终将她安放在祥和虔诚的位置,别人必定回报我们友善的目光。
26
男人的心灵要为人仁厚,凡事容让,具有海纳百川度量;女人的心灵一定要知书达理,聪慧贤淑,具有柔情似水的风范。
不能吃亏的人往往都很聪明,他们常常会保全眼前,这无形间的举动将给自己的人品大大折扣;而原意吃亏的人往往都很智慧,他们会常常着重长远,这无意间的行为便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四射。日久必然会换取别人心灵的赞许,也就是心灵的返利。
拥有颗感恩的心也会得到丰厚的心灵返利。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值得我们去感恩的人或事。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生命、感恩对手、感恩万物......
无论是在金钱上的返利,还是心灵上的返利,善良将是通往利益的必经之路。如果你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背叛了你的良心,那么无论你在做什么样的交易,必定长久不了,越走越远,越陷越深。善良它能洞穿黑暗,直抵灵魂。砸破狭隘的锁,开启心与心的信赖与共鸣。善良的心灵是灵魂的归宿 ,是人性的虔诚皈依。
慈悲为怀,消融积怨,普度众生,更是心灵的极品返利升华。《梵网经》也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世间上所有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以慈悲心来放生的话,这个功德极其广大,日后必有福报降临。心怀仁慈,如同一池湖水清澈柔软,折射出灵魂里佛性
27
的光芒。
心灵的返利是自己的真诚的奉献换取别人的一种诚恳地给予、信任、一种心灵的满足、一份福报、一丝祝福、一声问候......真真切切发自灵魂深处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去感知生活,善待万物,心灵必将会得到出其不意的心灵福报。
如果你喜欢上了我的文字,就寓意着你就是我心灵的那份返利;如果不喜欢,就意味着我的耕耘还不够辛苦。
真正的风采
眼下,在网上流行着一种购物神器,通过他们的浏览器进去购物的人,会得到一定的返利。 在生活当中我们也会碰到有关返利的事情,但无论用何种方式的返利,都不能离不开我们辛勤的付出。
其实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每天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用心去做事情,和别人交流,也必定会得到一份心灵的返利——别人的信任与共鸣。
谁都希望自己一生中能遇到一个贵人,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美好向往。然这离不开我们平时点点滴滴的行善积德。何为行善积德?并不是盲目的去施舍别人,而是先从自己的心灵做起。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一颗心善待好了,美好便会不请自来。
心灵的舞姿构成了我们迈向成功的步伐,一个人的心是个
28
怎样的状态,他的生活就是怎样的状态,这颗心就是他生命的状态。我们要给自己的心安放个位置,如同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信仰和宗教一样。以敬畏之心、慈悲之心、宽容之心待人,始终将她安放在祥和虔诚的位置,别人必定回报我们友善的目光。
男人的心灵要为人仁厚,凡事容让,具有海纳百川度量;女人的心灵一定要知书达理,聪慧贤淑,具有柔情似水的风范。
不能吃亏的人往往都很聪明,他们常常会保全眼前,这无形间的举动将给自己的人品大大折扣;而原意吃亏的人往往都很智慧,他们会常常着重长远,这无意间的行为便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四射。日久必然会换取别人心灵的赞许,也就是心灵的返利。
拥有颗感恩的心也会得到丰厚的心灵返利。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值得我们去感恩的人或事。感恩天地、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生命、感恩对手、感恩万物......
无论是在金钱上的返利,还是心灵上的返利,善良将是通往利益的必经之路。如果你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背叛了你的良心,那么无论你在做什么样的交易,必定长久不了,越走越远,越陷越深。善良它能洞穿黑暗,直抵灵魂。砸破狭隘的锁,开启心与心的信赖与共鸣。善良的心灵是灵魂的归宿,是人性的虔诚皈依。
29
慈悲为怀,消融积怨,普度众生,更是心灵的极品返利升华。《梵网经》也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
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世间上所有众生都当过我们的父母,以慈悲心来放生的话,这个功德极其广大,日后必有福报降临。心怀仁慈,如同一池湖水清澈柔软,折射出灵魂里佛性的光芒。
心灵的返利是自己的真诚的奉献换取别人的一种诚恳地给予、信任、一种心灵的满足、一份福报、一丝祝福、一声问候......真真切切发自灵魂深处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打开心灵的浏览器去感知生活,善待万物,心灵必将会得到出其不意的心灵福报。
如果你喜欢上了我的文字,就寓意着你就是我心灵的那份返利;如果不喜欢,就意味着我的耕耘还不够辛苦。
2015山东高考作文题目:丝瓜藤,肉豆须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确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问题特征鲜明。
30
藤蔓纠结,无须在意
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长在了一起,小孩执意要将它们分开,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为说菜是为了吃的。对于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的小孩来说分辨丝瓜与肉豆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想还事情一个真相。而对于只重结果的大人来说,能吃到瓜与豆才是最重要的。此处并非是想要讨论大人与小孩的问题,只是想借而表达大人与小孩思维的差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若视前者为形式而后者则可以视作是内涵。反复思索这个关于形式与内涵的问题之后,又回到“分辨”与“吃”的问题上来。 若将这个问题放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之中来说,我们便会由此想到其实形式并不重要,内涵才是一切的本源。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的报纸报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尔仙风道骨,长袍长须,加上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瘦竹春梅三友图,成绝世佳品。但是,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缺少这种“三友”。
“三友”是什么?“三友”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义;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超凡脱俗;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儒雅修养。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风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为俗人,因为这是流于形式的矫揉造作。
现今社会中,美人层出不穷,而样貌却越来越同一化,回
31
眸一笑,未曾千娇百媚;影视作品泛滥成灾,而主题却越来越趋向亚文化,回忆青春,未曾涤荡人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
时代》,泛滥的青春文艺片充斥我们的荧屏,仿佛青春只能是失去梦想。这种文艺片给青少年带去了什么?无非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及躁动不安。
我们总是在反思这个社会究竟失去了什么,为什么青春总是缺乏奋斗色彩?其实,正是人缺少了涤荡与砥砺心灵的精神食粮,一味地追寻形式与数量,造成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同一化,亚文化泛滥。
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三人所专不同,性格南辕北辙,但其感人之处却是一致的:精神气象让人爽朗。“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越来越执着于“业”,而忽视了“道”,而结果是,一个人即使是头戴金丝八宝攢珠髻,项戴璎珞圈,裙系豆绿宫绦,也掩盖不了身上的“铜臭味”。
正如国学大师饶宗颐所说:“人的生命如同蜡烛,烧得红红旺旺的,却很快熄灭,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长久地燃烧,来得经济。”我们的生活一旦被形式主义所左右,那么整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即将失控。
丝瓜与肉豆,何必执着于将其分开,只要内涵没有走偏,又何必纠结于无关紧要的形式呢?
2015上海高考作文:造就和谐自我
32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半夜沉思
夜半醒来,静静的思考下自己,感觉自己真难得需要静一静了。近年来,渐渐发现,自己的功利心是越来越重了。自己总希望凡事有个好的结果。没有“好结果”感觉没了做事的动力。在这烦躁、浮夸的世界里,发现自己真
的迷失了自我,没了“清心”,没了拂面而过的“清风”。有时,想写篇文章却也屡屡无疾而终。曾经怀疑自己是否是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小清新”,再也吟不出意境斐然的诗词了,只得叹曰:“吾才至此,尽矣!”
仔细回顾近年来的自己,发现自己真的很少能真正静下心来看完一本书,功利主义充斥了整个心扉。放下自己的心,慢慢发现,在前进的道路上,背负的不再是“奋斗”、”努力”这些加油剂,而是“功利”这沉重的石块。在前行的道路上,时刻被“功利”驱使着。偶尔,心中的“圣贤”之气,“士人”之风刮来,使内心很矛盾,很痛苦。发现自己不再是“读书人”,没有了浩然正气,赤子之心逐渐被灰尘所湮没。忽然发现自己成了沙滩上“捡贝壳”的孩子,随着捡的东西越来越多,身上的包裹也就越来越重,难以前行。当有一天自己真的走不
33
动了,便会狠狠地摔在地上,自己可能被摔得爬不起来,而千辛万苦捡的“东西”便会霍然消失。
婆罗门说,左边布袋,右边布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佛曰:“放下,勘破,自在。”人上之路,每个人都背负很多“ 布袋”,当自己的功利心越重(或贪心越重),身上的布袋就越多,而负担就越重,甚至有时难以前行。“功利”之人,当有一天“功利”消失,便发现没了“功利”自己也就没了前进的动力,逐渐地也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一个人有了广阔的胸襟,便不会被身边的“布袋”所缠绕,又何来烦恼;没了欲望,又怎能被其他的“东西”所羁绊。
人生百年,何其短暂,何须要让自己变得如此沉重。超然物外方为圣贤,品一杯清茗,翻一卷诗书,有何等悠闲!傲立于高山之巅,抚琴一曲,弄箫断玉,卧看云卷云舒,又何其自在。
2015安徽高考作文:蝴蝶翅膀颜色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
34
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我有翅膀,只等点亮
鱼备有两鳍,有了江河海洋,才能使其游得欢畅;鸟生有双翅,有了辽阔天空,才能任其自由翱翔。精彩的生活,其实就是你准备好了的“纸鸢”,只等东风起,放飞到山梁。
蝴蝶翅膀本没有色彩,但它准备了微观的特殊结构,有了这个特殊结构,它可以坦然的告诉世界:我有翅膀,只等点亮。
是的,在生活中,“我有翅膀”,就是一种实力,你具备了,就有一份气定神闲;“只等点亮”,是等待恰当的时机,一旦出现,自然美丽无边。因为当实力遇上机遇时,生活的状态就随之改变,如蛰伏的青蛙遇上春天,由缄默无声,到一路唱鸣;如雨后的天空碰到阳光,由清新淡云,到七色彩虹。
所有这一切,恰如庄子《逍遥游》里的大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只等“海运”来临,“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而享逍遥之游。试想,
35
鹏没有实力,或者有实力,但不能借力到九万里高空,就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生活像寓言,寓言即生活。程虹教授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系教授。她在上山下乡时,白天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晚上仍坚持看书学习。当恢复高考时,她凭实力跨进了大学之门。之后,当人们将眼光盯在眼前的功利和时髦上时,她又选择“甘于寂寞、心无旁骛、持之以恒,主动蹲下身子,打好扎实的学问功底”。当美国自然文学之风刮到东方之岸时,程教授已潜心十年研究,著作业以等身了。
机会是为准备者而准备的。程虹教授正因为注重打造一副有实力的“翅膀”,当机会来临时,就完全将自己的人生点亮。倘若没有实力,哪怕机会如绵绵春雨,对你来说,犹如浇在一截腐朽的木头桩上。
当然生活不一定都是好心情遇到好天气,有时机会潜行在深处,你寻觅不到它半点芳踪。如南宋的辛弃疾,他壮志凌云,实力雄厚,但时不与我,只能空发“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之叹。是啊!“东风不与周郎便”,怎能“铜雀春深锁二乔?”机遇的缺失,让多人英雄豪杰垂泪神伤,暗淡了一副翅膀。
可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必定给你开了一扇窗。尤其在如今这个时代,只要你真有那份实力,就会有相应的平台。如马云凭着灵敏的嗅觉和坚韧的品质,在互联网这个大好环境
36
中,创造了阿里巴巴的奇迹;如俞敏鸿凭着决绝的勇
相关热词搜索:作文 乡愁 高中 大全 有关乡愁的高中作文 关于乡愁的作文
37
作文十:《淡淡的乡愁作文》500字
淡淡的乡愁
远方小鸟的叫声轻轻的传来,远足的鸟儿原来早已归来,而我却还在流浪。
远方的家乡啊!生我养育我的家乡,我是多么的渴望回去看看,不知那路边的古槐树是否还在,不知家乡的桃树是否开的还是那么的美,不知……
记得在春天到来时,每家门前的桃树都争先恐后的开放着,当春风吹过时,那桃红的花瓣,在空中飞飞扬扬,下起了桃红的花瓣雨,如果人站在树下仰望着树,慢慢地会被这花瓣雨迷了眼。
站在自己门前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绿色,犹如绿色的海洋,人走在田野中,就犹如走入了绿色的世界般,除了那开着的花,入眼的全然是一片绿。
家乡的春天,都是在我们忙碌的生活中不紧不慢的消逝着。当我还在家乡时,这个季节的我早已随着父母开始劳作起来了,那是我们是很忙的,我们要种菜,在田里种哪个季节的作物,那是的我还小不用去做那些,但家中的家务活都落到了我的身上。
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我还记得那时家中的灶台比我还高,每当我烧水做饭时都必须站在小板凳上才行。
每每看到那些忙碌的身影,我都感到好熟悉好亲切,我亲爱的家乡啊!现在的你还是原来的那摸样么?
点评:
景色描写优美,从文中可以看出你对家乡的思恋之情,主旨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