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吕蒙取荆州》1600字
吕蒙取荆州
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①中,使白衣 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遂到南 郡,士仁、麋芳②皆降。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③人家, 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 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④, 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 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 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 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注释】①舳舻 :舳:指船尾;舻:指船头 ②士仁、麋芳:蜀将,住公安,隶属关羽统辖,与羽有隙,吕蒙到南郡,士仁,糜芳皆叛迎孙权 ③干历:骚扰 ④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指六七十岁的老人。
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词
(1) 以覆官铠(2) 或手书示信(3) 咸知家门无恙(4) 众皆...
委羽而降 .
2、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使白衣 摇橹 ..
A 渔人甚异之 B劳其筋骨 C天雨墙坏 D北通巫峡 ....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为之怡然称快 ....
C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 D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4、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
(2)众皆委羽而降
5、吕蒙一开始是一介武夫,被人称为( ), 后来,他足智多谋,颇有才干,令人( )。(各用一个成语作答)
6、结合文章分析吕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答案参考】1、(1)盖 (2)有人 (3)都 (4)放弃 2、C(白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白衣;异: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异;劳: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3、B 4、
(1) 于是军中将士都畏惧他的严明,都不去侵扰百姓。(2)大家都背弃关羽投降了。5、吴下阿蒙 刮目相看 6、(1)有谋略:白衣渡江(2)严军纪:斩同乡 (3)轻财物:封藏关羽库藏 (4)爱民众:问所不足
【附译文】
吕蒙行进到寻阳后,把精兵都埋伏在舳舻中,让摇橹的人穿白衣服,装作商贾,昼夜兼程,到关羽所管辖的江边,把关羽留下警戒的人都捉了,所以关羽不知道自己的城池遭到袭击。吕蒙随后打到了南郡,士仁、麋芳都投降了。吕蒙占领了城池,把关羽及将士的家属都俘虏了,全部好好抚慰,严令自己军中将士不
得骚扰、掠夺。吕蒙麾下的一名将军,和他都是汝南人,在百姓家征用了一件蓑衣,当做铠甲的一部分,铠甲虽是公家的,吕蒙还是以为违犯军令,不能因为是同乡就无视法令,于是忍着悲痛斩了他。于是军中将士都畏惧他的严明,都不去侵扰百姓。吕蒙每天都去接触民间的老弱百姓,问他们有什么需要,有病的给治疗,饥寒交迫的赐衣服粮食。关羽府里积蓄的财宝,都封上等孙权亲自查看。关羽凯旋归来,在路上几次派人与吕蒙交涉,吕蒙每次都厚待使者,带他在城中巡视,家家都向使者致意,有的还把家书交给他捎带。关羽的使者回营后,私下里和他人谈论城里的情况,将士们都知道家里平按,待遇比以前还好,就全都没有斗志了。后来孙权打过来,关羽自知没有实力对抗,就撤退到麦城,向西走到漳乡,大家都背着关羽投降了。孙权派朱然、潘璋断了关羽的所有道路,把他们父子都俘虏了,荆州从此平定。
【苏茂新 山东省青州市职工子弟初级中学 电话15265608010 QQ644963788 邮箱q21f56@163. Q21f56@sina.
农行账号:6228480292752184716 山东青州 苏茂新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青州支行营业部】
作文二:《荆州三国传说之周瑜的传说》400字
周瑜求亲
东吴都督周瑜,不仅有勇有谋,而且文思敏捷,是一位文武全才的美男子。年轻的时候,他一心想找个和自己般配的女子。
江东有个乔公,膝下有两个姑娘,大的叫大桥,许配给了孙策;小的叫小乔,不光人长得标致,而且满腹诗文,找她求亲的人,把门槛都踏破了,可是一直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郎君。
一天,周瑜也去求婚,乔府早就坐着六个求婚的王孙公子。小乔一心想挑选个有真才实学的郎君,也就顾不得害羞,当着他们的面说:“谁能以奴家为题,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吟出一首诗来,奴家就将终身许配给他。”
那六个人想破脑壳,也吟不出来,只听周瑜吟道:
“一位二姐本姓乔,
三寸金链四寸腰,
买来五六七盒粉,
打扮八九十分娇。“
小乔一听,再抬头一看,周瑜相貌出众,文才惊人,就频频点头,乔公也在一旁说好。只是那六个人还不服,其中有一个说道:“这不算很行,你周瑜若能再把十个数字倒过来吟一首,我们就心服口服了。”
周瑜背着双手,只走了七步就吟道:
“十九月亮八分圆,
七个才秀六个闲,
五鼓四更鸡三唱,
二姐绣楼独思俺。”
那六个求婚的一听,都知趣地走了。
作文三:《周瑜谋荆州歇后语是什么》7300字
周瑜谋荆州歇后语是什么
篇一:歇后语大全
歇后语大全
周瑜谋荆州歇后语——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谋荆州歇后(转 载 于:wWW.botHwIN.COM 博威 范文网:周瑜谋荆州歇后语是什么)语--费力不讨好
周瑜打黄盖歇后语--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打黄盖--装样子
周瑜打黄盖歇后语--两相情愿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歇后语——气煞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歇后语——糊里糊涂
鲁肃宴请关云长歇后语--暗藏杀机
鲁肃讨荆州歇后语--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鲁肃服孔明歇后语——五体投地
黄忠交朋友歇后语--人老心不老
黄忠叫阵歇后语——不服老
黄忠射箭歇后语--百发百中
黄忠抡大锤歇后语--老当益壮
三国歇后语大全
关公面前舞大刀歇后语——献丑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关羽卖肉歇后语--没人敢来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喝酒歇后语--不怕脸红
关云长走麦城歇后语--大难临头
关公开凤眼歇后语--要杀人
关羽卖肉歇后语--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豆腐歇后语--人硬货不硬
关公射黄忠歇后语--手下留情
关胜战李遣歇后语--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歇后语--全无痛苦之色
关云长刮骨疗毒歇后语--若无其事
关公赴会歇后语--单刀直入
关公进曹营歇后语--单刀直入
关云长刮骨下棋歇后语--若无其事
关羽打喷嚏歇后语--自我吹嘘
关云长放屁歇后语—————不知脸红
关羽流鼻血歇后语—————红上加红
关羽看《春秋》歇后语—————一目了然
关公面前耍大刀歇后语————自不量力
关羽进皇宫歇后语—————单刀直入
关羽开刀铺歇后语—————货真价实
关羽守嫂嫂歇后语—————情谊为重
关羽走麦城歇后语—————末日来临
关羽做木匠歇后语—————大刀阔斧
关羽赴宴歇后语—————有胆有魄
关羽降曹操歇后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三国歇后语大全
诸葛亮隆中对策歇后语歇后语--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歇后语歇后语——化险为夷
诸葛亮吊孝歇后语--装模作样
诸葛亮吊孝歇后语--不是真心
草船借箭歇后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借箭歇后语--有借无还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有把握
诸葛亮用空城计歇后语--不得已
诸葛亮皱眉头歇后语——计上心来
诸葛亮唱空城计歇后语--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歇后语--办法多
诸葛亮征孟获歇后语--收收放放
诸葛亮弹琴歇后语--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歇后语--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歇后语--略施小技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歇后语--顾全大局
诸葛亮招亲歇后语--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兵歇后语--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羹歇后语--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歇后语--有先见之明
草船借箭歇后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歇后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歇后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用的是疑兵计
三国歇后语大全
诸葛亮吊孝歇后语歇后语--不是真心
诸葛亮当军师歇后语--名副其实
诸葛亮当军师歇后语--办法多
三个臭皮匠歇后语--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要丑妻歇后语--为事业着想
孔明练琴歇后语—————老生常谈
诸葛亮吊孝歇后语--装模作样
诸葛亮玩狗歇后语—————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隔门缝瞧诸葛亮歇后语———瞧扁了英雄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歇后语——化险为夷
孔明大摆空城计歇后语—————化险为夷
诸葛亮焚香操琴歇后语—————故弄玄虚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有把握
孔明草船借箭歇后语—————有借无还
诸葛亮吊孝歇后语—————假仁假义
孔明借东风歇后语—————巧用天时
孔明的锦囊歇后语—————用不完的计
诸葛亮的鹅毛扇歇后语————神妙莫测
草船借箭歇后语—————满载而归
孔明挥泪斩马谡歇后语————执法如山
孔明弹琴退仲达歇后语—————临危不乱
三国歇后语大全
曹操吃鸡肋歇后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作事歇后语--干干净净
曹操下江南歇后语--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遇蒋干歇后语--倒了大霉
曹操杀华佗歇后语--讳疾忌医
曹操败走华容道歇后语--走对了路子
曹操用计歇后语--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歇后语--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歇后语--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歇后语--不出所料
曹操下江南歇后语--来得凶,败得惨
煮豆燃豆萁歇后语————自家人整自家人猛曹操遇马超歇后语—————割须弃袍
曹操遇蒋干歇后语—————倒霉透了
曹操败走华容道歇后语—————兵荒马乱 曹操转胎歇后语—————疑心重
曹操用人歇后语—————唯才是举
曹操败走华容道歇后语—————果然不出所料 张飞扔鸡毛歇后语--有劲难使
张飞贩私盐歇后语--谁敢检查
篇二:陈翔宇的歇后语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 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 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 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 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 李嬷嬷 )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 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 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 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 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 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 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 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 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 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 猪八戒)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的后脊梁——无能之辈(悟能之背)
孙行者却是个贩古董的——识货~识货~
猪八戒戴口罩,,爱护那张老脸。
如来观音----假夫妇
六小零童----孙行者
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正宗的牛头马面
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正宗的牛头马面
花果山猴子------------无法无天
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
哮天犬过了独木桥就不会叫了——过目(木)不忘(汪) 猪八戒进女儿国——看花了眼
牛魔王和小白龙拍大头贴----牛头马面
八戒保媒把把成功——猪连必合(珠联壁合)
(三)水浒传的歇后语
001 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 周通)
002 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 刘高)
003 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 阎婆惜) 004
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潘金莲)
005 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 郓哥)
006 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 王婆) 007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作者) 008 披麻救火——惹焰烧身 (第21回 作者)
009 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 作者)
010 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 作者) 011 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 蔡福) 012 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军校)
013 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 作者) 014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015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016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017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018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019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020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021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022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老虎扑食——三股劲
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林冲上山—— 官逼民反
孙二娘开店—— 谋财害命
石迁偷鸡—— 不打自招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四)三国演义的歇后语
1、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4、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5、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6、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7、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8、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9、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10、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11、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12、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13、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14.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15.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篇三:三国人物歇后语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曹操败走华容道—————兵荒马乱 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关羽开凤眼—————要杀人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张飞讨债—————声势凶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曹操遇蒋干—————倒霉透了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阿斗的江山—————白送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曹操转胎—————疑心重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张飞战关羽—————忘了旧情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张飞战马超
—————不分胜负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赵子龙出兵—————**胜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 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关羽刮骨疗毒—————无痛苦之色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黄忠叫阵—————不服老
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张飞睡觉—————不闭眼
曹操败走华容道—————果然不出所料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刘备编草鞋—————内行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黄忠交朋友—————人老
心不老 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羽走麦城—————末日来临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刘备三顾茅庐—————好难请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作文四:《赤壁之战疑云:周瑜曾经打算割据荆州脱离孙权?》1900字
赤壁之战疑云:周瑜曾经打算割据荆州脱离孙权,
在赤壁之后,周瑜的名声如日中天,在江东甚至隐隐然有凌驾于孙权之上的势头。
曹操在退兵之后曾经给孙权写信,说:“赤壁之战,只不过是因为我军流行疾病,我自己烧掉战船撤退,却让周瑜小儿获得战胜的虚名。”曹操郑重表示:我曹某人对赤壁退兵并不感到羞耻~曹操写这封信用心大大的坏,一是告诉孙权,现在天下人都把赤壁之战胜利的功劳算在周瑜的头上,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二是说,天下人现在都认为保全江东,让你孙权能够继续偏安当老大的就是周瑜。你孙权是靠别人罩着才能坐江山的。曹操的话有真有假,说自己只是烧船撤退,就有点给自己脸上贴金了。当然,曹军瘟疫流行,导致战斗力下降那应该不假。
可以想象,年轻的孙权,看到这封信,心中当然会很不爽。可曹操还好,刘备就更直接,更狠毒。有一次,孙权和刘备单独聊天,刘备就感叹:“周公瑾这个人啊,那绝对不是一般人啊。文韬武略,是万中无一的人尖子。我看他气度恢宏,志向远大,恐怕不会甘心长久做一个臣子啊。”当时刘备和孙权是盟友,更是亲戚,孙权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两郎舅在一起说私房话。刘备此人是公认的枭雄,貌似厚道却极有权谋,这番谗言,完全一副为孙权考虑的样子。其实,当时的刘备刚刚拥有荆州,立足未稳,如果孙权、周瑜君臣之间内斗的话,刘备就可以趁机巩固地盘了。
曹操和刘备为了各自的利益,挑拨孙权和周瑜的关系。孙权虽然年轻,却也了得,当然不会轻易中招,周瑜依然是江东的军事统帅,直到去世。
那周瑜有没有自己的小算盘,甚至像刘备所说的,可能废掉孙权,在江东自立呢,
周瑜应该说没有,至少是没有明显表露出来。
周瑜的功劳很大,大到可以在江东自立。当年,孙策带领两三千人马来抢夺江东,人丹利伯,周瑜从自己叔父丹阳太守周尚处借的几千兵马,帮助孙策平定江东,有孙策的勇猛和周瑜的谋略,孙策节节胜利。在建立江东政权时,周瑜是当之无愧的功勋第一。看后来,孙策和周瑜分娶桥公二女,既是两人情谊的表现,更是孙策对周瑜功绩的认可。
当曹操大军压境时,江东名臣张昭、张纮等人一致认为,投降才是唯一之道,唯独周瑜和鲁肃主战。鲁肃在后堂告诉孙权,像鲁肃他们投降的话以后一样可以当个太守什么的,孙权要投降的话可就死路一条。周瑜在朝堂上,告诉群臣,曹操并不可怕,东吴可以胜利。鲁肃告诉孙权不能投降,周瑜告诉孙权可以一战。并且,周瑜在鲁肃、刘备等人的协助下,就真的击退了曹操,保住了江东。
可以说,建立江东,保全江东,周瑜都是第一人。即便是孙权自己,在多年之后称帝时也感叹:“没有周公瑾的话,我是不可能称帝的啦。”孙权说的是一句良心话。
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孙权在即位之初,地位相当不稳。在当时,孙权的职位不过是将军,其他的文臣武将和孙权之间只是上下级关系,周瑜作为全军二把手率先对年少的孙权执臣子拜见君主的礼节,从而稳定军心,使得孙权能够正常即位。
为了让周瑜辅佐孙权,不生二心。孙策做了一个安排,孙策交代孙权:
“行政方面的事情不了解的话问张昭,对外用兵的话有问题问周瑜。”孙策对周瑜很信任,这份信任也加重了周瑜对孙权的忠诚,以报答孙策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当曹操来临,江东是战是降难以决断的时候,江东的吴太夫人发话了:“周公瑾说的挺好,公瑾和你哥哥伯符(孙策)同岁,只是小一个月,我是一直把他看成自己儿子的,希望你要用兄长的礼节对待他啊。”吴太夫人的话,肯定让周瑜心里暖暖的。
并且在孙策死后,赤壁战前,曹操曾经派蒋干到江东游说周瑜,希望周瑜能够加入曹操的阵营。正史中的蒋干是独步江淮的大名士,并非是演义中的小丑。见到周瑜时,两人喝酒聊天,周瑜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
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周瑜表示自己现在遇到了明主,对外是君臣,对内是骨肉之亲,并且言听计从,福祸与共,无论你如何劝说,我都不可能背叛孙权,离开江东。
有自立之力,有自立之才,却没有自立之心,周瑜可谓忠心不二。
只是,周瑜对孙权没有二心,孙权对周瑜却有点不够意思。孙权是个聪明人,九岁时就敢独自到仇敌刘表处索还父亲孙坚的尸体,绝对不是一般人。对待周瑜,孙权的感情也很复杂,可以简单的说,一直是在信任和猜忌之间徘徊,有时候信任多一些,有时候猜忌多一些。 相关阅读推荐:解密:东吴史书是怎样丑化赤壁之战前后的刘备,赤壁之战的真相:孙刘联军五万对阵曹操的七万人解密赤壁之战:蒋干盗书事件背后的真实历史赤壁之战胜利谁的功劳最大,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揭秘:赤壁之战后曹操
为何主攻孙权而不打刘备,
孙权 周瑜 相关专题:
作文五:《周瑜》1500字
周瑜
堪称完美的一个人!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庐江舒县(今安徽六安舒城)人。汉族,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心胸宽阔。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袁术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正式投奔孙策,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我军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为三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历史上的周瑜胸襟广阔,气度宽宏。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地位却比自己高,对他不服,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感动得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和他成为好友。《三国演义》描写的心胸狭窄的周瑜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艺术处理,不可当真;“三气周瑜”当然就更是毫无历史根据,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
一. 周瑜的完美
翻开正史我们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好象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周瑜除了符合我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如说诸葛亮是高风亮节的话,周瑜在人品道德上也是无可挑剔的。 次说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吧,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万众瞩目了。“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就是时人对周瑜才智的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认没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至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谣言流传,非比那些凶凶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驰神往了。
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如果仅具德, 才, 风度,和诸葛亮也就没什么区别了。(诸葛是名士风度)但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
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我最羡慕的“英才天纵”了。但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他称不上完美又有谁能称得上呢?用一句话形容周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可谓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啊!
作文六:《周瑜》14100字
周瑜
周瑜,中国三国形成时期军事家。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出身士族,少时与孙策
友好。东汉兴平二年(195)起兵助孙策占据江东。建安三年(198)任建威中郎将,从孙策转战江淮,
为开拓东吴疆域建立了巨大战功。孙策死后,周瑜以中护军职辅佐孙权。
编辑摘要
目录
? 1 人物简介
? 2 生平简述
? 3 历史评价
? 4 名家赞诗
? 5 周郎顾曲
?
? 1 人物简介
? 2 生平简述
? 3 历史评价
? 4 名家赞诗
? 5 周郎顾曲
? 6 周瑜墓
? 7 参考资料
?
周瑜 - 人物简介 周瑜
字:公瑾
生卒:175 — 210(36岁) 终属:吴
籍贯:庐江舒人(安徽庐江西南)
容貌:长壮有姿貌
官至:偏将军、南郡太守 父亲:周异
母亲:未知
配偶:小乔
子女:周循、周胤、周氏
曾效力过的势力:吴、袁术
周瑜,中国三国形成时期军事家。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出身士族,少时与孙策友好。东汉兴平二年(195)起兵助孙策占据江东。建安三年(198)任建威中郎将,从孙策转战江淮,为开拓东吴疆域建立了巨大战功。孙策死后,周瑜以中护军职辅佐孙权。七年,曹操责令孙权送子为质称臣。孙权众臣犹豫不决,唯周瑜力主拒曹,并建议孙权占据江南,拥兵观变。十三年秋,曹操率军号称80万南下,并致书迫孙权投降。周瑜等分析局势,坚定了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决心,又自请为将,与刘备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见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周瑜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赤壁战后积极筹划进图中原。十五年,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阳)。
【历史概况】
周瑜
吴偏将军、南郡太守。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众皆欲降,唯瑜请战。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刘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瑜从黄盖计,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以火攻曹军,大败之。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演义概况】
吴偏将军、南郡太守。自幼与孙策交好,策离袁术讨江东,瑜引兵从之。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娶二乔。策临终,嘱弟权曰:“外事不决,可问周瑜”。瑜奔丧还吴,与张昭共佐权,并荐鲁肃等,
掌军政大事。赤壁战前,瑜自鄱阳归。力主战曹,后於群英会戏蒋干、怒打黄盖行诈降计、后火烧曹军,大败之。后下南郡与曹仁相持,中箭负伤,与诸葛亮较智斗,定假涂灭虢等计,皆为亮破,后气死於巴陵,年三十六岁。临终,上书荐鲁肃代其位,权为其素服吊丧。
周瑜 - 生平简述
周瑜是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其堂祖父周景和叔叔周忠均作过汉朝的太尉,父亲周异是洛阳令,叔父周尚是丹阳太守,从小便是世家子弟。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 孙坚参与讨伐董卓时,将家搬到了舒城。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年,两人关系非常好。周瑜好客,生性慷慨,在征得家中长辈的同意后,便把自己家城南的大房子让给孙策全家住。周瑜对孙策“升堂拜母”,二人遂以兄弟之礼相待。
周瑜
兴平二年(195年) 周瑜的叔父周尚是丹阳太守,周瑜前去看他,时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准备渡江时,写信给周瑜。周瑜奉叔父周尚之命,带部队和粮草迎接孙策。孙策高兴的说:“吾得卿,谐也。”
接着周瑜跟从孙策破横江(今天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当利(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接着渡江攻破秣陵(今江苏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和薛礼,转而攻占了湖孰(今江苏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刘繇逃走。这时,孙策的部队已经发展到了数万人。他对周瑜说:“以我现在的兵力,攻吴会、平山越已经够了。你还是回去镇守吾丹阳。”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了丹阳。 不久,袁术派他堂弟袁胤代替周尚成为了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回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 建安三年(198年) 袁术发现周瑜很有才能,便想要收周瑜为己将。但周瑜看出袁术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周瑜经过居巢回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孙策听说周瑜来了,亲自迎接周瑜,并授周瑜为建威中郎将,调了两千士兵,战马五十匹给周瑜。除此之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了住所,赏赐之厚,没有人能与之相比。而且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英隽异才,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像在丹阳的时候,他率领士兵,调发船粮助我成大事,论德酬功,现在的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候给我的支持。”
这年,周瑜二十四岁,吴郡的人都称他为周郎。因为庐江一带的百姓都信服周瑜的恩德信义,所以孙策令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
建安四年(199年) 不久之后,孙策想要攻取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今湖北新州西)太守(空衔),随军出征。孙策和周瑜攻破皖后,得到了桥公的两个国色天香的女儿。孙策自己纳大桥,周瑜纳了小桥。孙策对周瑜说:“桥公之女,虽然战乱流离之苦,但有我们两人作女婿,也足以高兴。孙策接着又进攻寻阳,击破刘勋,然后讨江夏,又回后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而周瑜则留下来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200年) 孙策遇刺身亡,临终之前把国家大事交给了孙权。周瑜带兵从外地回来奔丧,留在孙权身边做了中护军,与长史张昭一起掌管军政大事。
孙权
建安七年(202) 曹操自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兵威日盛。曹操下书责令孙权,让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许昌去做人质。孙权召集群臣会议,张昭、秦松等犹豫不决。孙权不想送儿子去当人质,于是他独自带着周瑜去母亲面前议定此事。周瑜说:“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之侧时,地方不满百里。但他的后辈都很贤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域,最终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杨之地,直到南海,子孙相传,延续了九百多年。现在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又统率又郡,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镜内富饶,人心安定,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可以说是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人为质,人质一到许昌,我们就不得不和曹操相呼应,相呼应则他让我们怎样,我们就得怎么样,也就必然会受制于曹操。而我们所能得到的,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几个仆人、几辆车、几匹马,怎么能跟我们在南方建功立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其变。如果曹操能率义而正天下,那个时候我们再归附也不晚。如果曹操图谋生岙,那么玩兵如玩火,玩火必自焚,将军你韬勇抗威,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人质给他呢,”孙权之母说:“公瑾所言是也。公瑾只比伯符小一个月,我一向把他当亲儿子看,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于是,孙权便没有送人质去许昌。
建安十一年(206年) 周瑜率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虏敌人万余。 建安十二年(207年) 江夏太守黄祖派邓龙率兵数千攻入柴桑,周瑜率军追击之,生俘邓龙押往吴郡。 建安十三年(208年) 孙权讨江夏,周瑜为前部大督都,打败了黄祖。
九月,曹操挥军入荆州,刘琮率部投降。曹操得到了荆州水军,拥有大军数十万。 这种情况下,东吴的谋士将士都十分惊恐。孙权召集他们商量对策,以张昭为首的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迎曹”。 该
张昭说:“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而鲁肃等少数却认为应该“拒曹”,但是却不足以扭转局势。于是他们建议孙权把周瑜从柴桑召回。果然,周瑜一回来就说:“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
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坚定了孙权主战的决心。
孙权对周瑜说:“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当夜,周瑜请见孙权说:“大臣们一见曹操的战书上写着有水陆兵八十万,心中恐怖,也不认真算算虚实,就提出迎曹的建议,这是没有道理的。现在我们来认真核实一下,曹操所带的中原士兵,最多不过十五六万,而且经过长途跋涉而来,肯定是疲惫不堪之众。投降得到的刘表水军,最多也就七八万,而且这些人肯定还心存怀疑。曹操带着这些疲惫病弱、狐疑观望的士兵,人数虽然多,但有什么可以畏惧的,我们只要精兵五万,就足以战胜他了。请将军不要担心。 ”
孙权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你的话真是大合我心。子布、文表等人,只顾着他们的妻小,为自己考虑,真是让我失望。只有你和子敬跟我看法一致,这是老天让你们俩人来辅助我啊~五万兵,一时难凑齐。但我已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和各种战具已经准备好,你和子敬、程普马上带兵出发。我会继续调发人众和粮草,做你的后援。如果你能一战破曹当然好,如果不能,就回来找我,我将与曹操决一死战~”
这时,刘备已经被曹操所打破,正想引兵渡江,与鲁肃在当阳相遇,共图计策。因此刘备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谒见权,孙权遂遣周瑜及程普与刘备一起共同抗曹。
赤壁之战示意图
孙刘联军与曹军在赤壁相遇。正值曹军新至江南,不服水土,疾病流行,士气低落,刚一交战,曹军便败退。只好驻扎江北,而周瑜等着驻扎在南岸。
周瑜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而我寡,难与持久。但我看曹操把战船都用铁索锁在了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火攻烧他。”周瑜认为黄盖说的对,便选了蒙冲斗舰数十艘,里面装满柴草,灌上油脂,外面用布包好,插上牙旗,准备火攻。
而黄盖则先派人送信给曹操,信中说:“我世受孙氏厚恩,地位待遇本不低卑,但是为人当识时务。孙氏要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与中原百万之众对抗,众寡悬殊,胜负已定。江东士吏,不分贤愚,均知此理。只有周瑜、鲁肃执意如此。”他还在信中表示:“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 周瑜选了一个刮东南风的日子,命令黄盖带着数千战船,向曹营进发。而曹军都以为黄盖是来投降的,毫不防备,只是指点观看。船队行到距离曹军水寨一里左右,黄盖下命各船同时点火。这时风中盛猛,很快就烧到岸上营寨。顷刻之,烟炎满天,曹军人马烧死溺死者很多,遂败退南郡。曹操合曹仁守江陵,自己则返回北方。周瑜又和程普进攻南郡,和曹仁隔江相对,两军并未交锋。周瑜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马去攻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吕蒙的庄重,留凌统守卫后方,自己和吕蒙去救甘宁。甘宁之围解后,周瑜变屯兵于北岸,与曹仁约定日期大战。周瑜亲自骑当督战,却不幸被流箭射中右胁,伤势很重,只得退兵营。曹仁听说周瑜卧病不起,便亲自领兵上阵攻击吴兵。周瑜奋身而起,巡视各营,激厉士兵,用兵杀敌,曹仁只好退走。
建安十四年(209年) 周瑜攻曹仁一年有余,曹仁死伤甚众,只好弃城逃走。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
而这时,刘备则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已攻占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驻在公安。刘备为了更进定步扩大地盘,去京口见孙权,请求他把南郡借给自己,使自己能得以控制荆州全境。曹操派九江蒋干前去说服周瑜。蒋干仪容出众,很有才气,善于辨论,江淮人士,无人能及。蒋干头戴葛巾,身着布衣,装作闲游去见周瑜。周瑜出来迎接,立刻就问蒋干:“子翼真是用心良苦,居然跑了那么远的路,来帮曹操做说客,”过了几天,周瑜带蒋干参观了军营,检视仓库和军资器仗,然后还置酒高会。席间,周瑜还展示了自己的侍者、服饰、珍玩,并对他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共生,能移其意乎,”蒋干只是微笑着无话可说。蒋干回来见曹操,对曹操说:”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说动的。”
建安十五年(210年) 周瑜上疏孙权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但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势力大太,现在应该广揽英雄;而刘备又绝非可以轻易制服的人,所以没有采用周瑜的意见。当时,刘璋为益州牧,而张鲁则不断生事滋扰。周瑜对孙权说:“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孙权当即表示同意。周瑜回江陵,准备出征事宜,但却不幸于巴丘(今湖南岳阳)病逝,享年三十六岁。
周瑜死后,孙权亲自穿上丧服为其兴哀,他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也仍然念念不忘周瑜,他对大臣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周瑜 - 历史评价
孙权:“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子明……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诸葛瑾、步骘:“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
时人:“曲有误,周郎顾。”
蒋干:“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闲。”
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孙策:“吾得卿,谐也”、“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
程普:“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王朗:“谋无不成,规无不细。”
陈寿:“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陆机:“饬法修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公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江东盖多士矣。”
萧常:“孙策征刘繇,济于横江,大破之于牛渚。周瑜从攻横江当利及东渡击枺陵,则知在江北。或曰:此功为大,每以语简而忽之,遂令乌林之役独传。”
卢弼:“公瑾生长江、淮,谙识险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涛,熟筹彼我,用能以寡击众,遁走阿瞒,一战而霸,克建大勋,玄德谓为本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者,岂虚语哉。或曰:“公瑾不死,操之忧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
**:“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了他,结果打了胜仗。 ”
周瑜
《三国名臣赞序》:“公瑾卓尔,逸志不群。总角料主,则素契於伯符;晚节曜奇,则叁分于赤壁。惜其龄促,志未可量…… 公瑾英达,朗心独见。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讬霸迹。志掩衡霍,恃战忘敌。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
《史论?酌古论?吕蒙》:“呜呼~使周公瑾而在,其智必及乎此矣。吾观其决谋以破曹操,拓荆州,因欲进取巴蜀,结援马超以断操之右臂,而还据襄阳以蹙之,此非识大略者不能为也。使斯人不死,当为操之大患,不幸其志未遂而天夺之矣。孙权之称号也,顾群臣曰:“周公瑾不在,孤不帝矣。”彼亦知吕蒙之徒止足以保据一方,而天下之奇才必也公瑾乎。”
《容斋随笔》:“说者谓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周瑜未必胜。此不善观人者也。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擒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服矣。”
《资治通鉴音注》:“此数语所谓相时而动也。然瑜之言不悖大义,鲁肃、吕蒙辈不及也。” 《三国志集解》:“规图荆、益,及制曹、刘之策,着着机先,真英物也”、“周瑜在则可,如无瑜者,权必不能独挡曹,无玄德则无吴耳,子敬之谋未为非也。”
《三国志?周瑜传》:“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周瑜 - 名家赞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苏轼-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咏赤壁】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周瑜宅】郑板桥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赤壁】戴复古
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
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周瑜 - 周郎顾曲
“周郎顾曲”现在已经演变成对音乐的欣赏赞美,典出《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字公瑾。生于公元175年,卒于公元210年,即建安十五年。他出身名门,少年与孙策结识,共谋大计,建安三年,周瑜重归孙策,孙策亲自出迎,于二十四岁时即封中郎将。 二年后孙策遇袭身亡,周瑜苦心辅佐孙权,三十三岁火烧赤壁大破曹军,成就一代名将。 周瑜又常被称为周郎,同样典出《三国志?周瑜传》,“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周瑜
《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生于公元233年,卒于297年,生于蜀国,蜀亡归晋,为西晋史学家。所著《魏书》、《吴书》、《蜀书》合称《三国志》,名列国学二十四史之一的断代史。 《三国志》用笔简墨严谨,少有冗言,也因过简后为南宋裴松之加注,是以为《裴注三国志》。 正是在这个用笔简约的《三国志》里,陈寿却给我们留下了除英雄争战指点江山外的别般风情。 陈寿处身西晋,晋承曹魏一脉,吴蜀是为对立敌方,但在三国志提及周瑜时,却不惜多处称颂。 论到周瑜才干时,陈寿多次以“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等词相称,这种英华才气明显别与诸葛亮的名士风度。周郎之才,更多为少年朝气,锐意进取自信飞扬的英霸之气。
周瑜死后,孙权曾与陆逊谈论周瑜,“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东吴的王图霸业,随周瑜猝死化为泡影,自此从欲染指天下转为偏安一方。 按《三国志》记载,周瑜除胆略兼人、雅量高致外,还气度恢宏,雍容恢廓。
孙策初亡,孙权 “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诸将礼简时,周瑜对比自己年幼的孙权极为恭敬,因此有性度恢廓评语,仅与程普不和,但他折节下交,终令程普折服赞叹,“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与人相交时如饮醇酒,最早就典出周瑜。
而陈寿在《周瑜志》中提到的“曲有误,周郎顾”,则成为文学作品中一个常用典故。 魏晋的建安时期是文学史上重要时代,正如李白所诗,“建安文章蓬莱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这一时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并出,诗风“慷惯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词逐貌,唯取昭晰之能。”
周瑜
这种风格被《文心雕龙》誉为“建安风骨”、“汉魏风骨”。具有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风清骨俊里又含政治理想的飞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以及浓郁的悲剧色彩。 除文学外,这也是音乐史上赫赫有名的时代,名曲《广陵散》就是失散在此时,此曲叙聂政刺韩王事,是琴曲中唯一有杀伐之气者,嵇康一死,无人能奏。
与《广陵散》并称当时的《长河吟》相传就是为周瑜所做,并传此曲周瑜称只为诸葛亮能闻弦歌而知雅意,听出曲中之音。
也有一说,《长河吟》为后人附会之作。
在《三国志》中,周瑜上疏孙权时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其中并未提及孔明。
仅是演义记载中有孔明吊孝时的祭文中的“从此天下,再无知音”。史册中,也找不到《长河吟》出于周瑜的正式记录,因此附会之说当是正解。
然而,《长河吟》是真是假且不提,周郎雅擅音乐造诣极高确证无疑。
三杯薄醉后,如果发现有人弹错了,就一定能听出来,听出来也罢了,还要一定回头看。至于回头相顾,是为责备之意还只是本能反应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趣致典故很快被引入到诗词中,并且不断赋予新的含义。
魏晋之后的南北朝,庾信就有诗,“悬知曲不误,无事畏周郎。”隋朝也有江总诗,“弦心艳卓女,曲误动周郎。”
这里诗里的顾曲周郎虽然出现的场合经常不对,但比较端正,一心一意想只要弹好曲,就不必怕周郎了。
但是到了唐朝不一样了,李端的《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从曲有误、周郎顾化作了误拂弦。
唐初释慧净与王绩则有相合诗,前者曰“ 早时歌扇薄,今日舞衫长。不应令曲误,持此试周郎。”,后者和“舞袖风前举。 歌声扇后骄。周郎不相顾。 今日管弦调。”
被动彻底成了主动,误拂弦原是为了试周郎。
刘禹锡也曾做《纥那曲》, “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与他竹枝词一脉相通的清新可亲,心平气和的喜悦。
东坡居士的一阙大江东去名垂千古,其中极赞英杰,被誉为豪放派词中之冠,“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他也不曾忘记这个典故。苏胡子的天生诙谐小小发作一次。周郎的音乐金耳朵成了是不是变聋的小试探。
《次韵王都尉偶得耳疾》, “君知六凿皆为赘,我有一言能决疣。病客巧闻床下蚁,痴人强觑棘端猴。聪明不在根尘里,药饵空为婢仆忧。但试周郎看聋否,曲音小误已回头。”
苏轼也做过《南歌子》,称“但得周郎一顾、胜珠珍。”
东坡以下,南宋豪放派词家的领军人物辛稼轩出名的爱用典,自然不会放过这般的风流俊赏。 《菩萨蛮》, “画楼影蘸清溪水。歌声响彻行云里。帘幕燕双双。绿杨低映窗。曲中特地误。要试周郎顾。醉里客魂消。春风大小乔。”
除此外,以梅子黄时雨著称的贺梅子贺铸也有名词《诉衷情》。 “乔家深闭郁金堂。朝镜事梅妆。云鬟翠钿浮动,微步拥钗梁。情尚秘,色犹庄。递瞻相。弄丝调管,时误新声,翻试周郎。” “时误新声,翻试周郎”,说不尽的妩媚风情,《诉衷情》的词牌从此又得别名《试周郎》 。 最别致潇洒,却是唐张祜的《觱篥》。
“ 一管妙清商,纤红玉指长。雪藤新换束,霞锦旋抽囊。 并揭声犹远,深含曲未央。坐中知密顾,微笑是周郎。”
原来曲误回顾,非冷视相责,仅只会心微笑也。且这个回顾是“密顾”,曲中有误,悄然回头,顾盼间微微一笑。
妩媚可爱当属吴梅英的《声声慢》, “曲中倚娇佯误,算只图、一顾周郎。花镇好,驻年华、长在琐窗。”非常的有邻家小妹娇憨态。
其实演变到这里,周郎顾曲早已不仅指对音乐的鉴赏,它即可能是男女间的思慕,甚至代指情郎,也可以惺惺相惜,知音间不以言喻而以音传的韵事。
如果不能赏音鉴乐,当然不会有顾曲一说。
明确将顾曲与知音相连的诗词,最早见于唐湛贲的《伏览吕侍郎丘员外旧题十三代祖历山草堂诗》,“桑田代已变,池草春犹碧。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
苏轼对此亦有跟和,《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中有“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的诗句,这个知音即指佳友,也许亦指数朝之后,他之欣赏周瑜“言论英发”的一文一武隔代知音。
范成大的《临江仙》则道,“周郎去后赏音稀。为君持酒听,那肯带春归。”
知音再往后演变,周郎顾曲也成了怀才不遇的代指,曲误若有人顾,欣逢知音,若无人顾,则是知音难觅了。
少年时有段飞扬岁月,其后却处处受制主和派,力主抗金的辛弃疾曾有《惜分飞》,“最是周郎顾。尊前几度歌声误。望断碧云空日暮。流水桃源何处。闻道春归去。更无人管飘红雨。 ”一派怅往伤怀。 元邵亨贞另有《贺新郎》,“顾曲周郎今已矣,满江南、谁是知音客。人世事,几圆缺。” 到此时,顾曲周郎早已全然成了诗词中的典故,不必对三国知道太多,对它的出处也无需溯本追源,不再是具体的人,具体的事,而是一种意象,一种表征,历史与文化彻底融合。 不过,在偶尔的时候,它也会还本来面目,而在那种时候,这个清丽明媚的典故总是会以比较忧伤的姿态出现。
王质的《八声甘州?事茫茫》。
“事茫茫、赤壁半帆风,四海忽三分。想苍烟金虎,碧云铜爵,恨满乾坤。郁郁秣陵王气,传到第三孙。风虎云龙会,自有其人。
朱颜二十有四,正锦帏秋梦,玉帐春声。望吴江楚汉,明月伴英魂。浥浥小桥红浪湿,抚虚弦、何处得郎闻。雪堂老,千年一瞬,再击空明。”
正是周郎已去,何人顾曲,
最伤感的则属郑板桥的《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 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即是君臣又是挚友,江东双杰,周郎与孙郎,总角相交,“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孙策与周瑜同龄,死时年仅二十六 。十年后,周瑜出征巴蜀时卒于巴丘,庞统扶灵回返。孙权素服举哀。迎之芜湖。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世音书漫寂寥。
千古江山,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不过,英雄之外,亦有佳话相传千古,顾曲的周郎以轻灵的姿态从历史走向文化,在一页页泛黄诗笺中永恒凝立。
周瑜 - 周瑜墓
【庐江周瑜墓】
年代:东汉
地址:庐江县 军二东路 横街 朝墓巷(大转盘)
庐江周瑜墓
周瑜,字公瑾,三国东吴名将,墓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墓地约5亩,北域高约8尺,有封无表,平地起坟,以3×6×12小车纹汉代大砖砌成,墓门向东,墓周围绕以石刻栏杆,旁建木质六角“谈笑亭”。历经千年,冢塌亭倒,石栏毁灭无存。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黄金兰重加修葺,并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碑碣。清咸丰年间,墓址又遭破坏。民国31年,国民党桂系驻庐部队一七六师五二六团团长覃振元掘墓,后又重新修建,筑墓成台,改圆形墓为凸型墓,分三层台阶,正方体,圆顶。底台阶边长10米,墓高约5米,墓四角配以4头石狮,墓正面竖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石碑,碑面两侧刻有对联,文曰:“君臣骨肉江东水;儿女英雄皖北坟。”二层台阶竖立国民党驻军团长覃振元、江防司令孙福安、县长谢殿栋3块石刻碑记。墓前两旁竖立一对高大的长方形砖柱,上书对联:“赤壁展鸿图,三十功名公已勋垂宇宙;佳城封,两千年后我来树此风声。”建国前柱已遭破坏,“**”期间,碑碎墓毁,仅留下衰草荒丘。
建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古迹的修复和保护工作,1987年,周瑜墓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募捐、划地;1993年,庐江县委、县政府决定,拆迁墓附近26户村民住房;2002年,庐江县文化旅游局对周瑜墓冢进行了重新修复,为利用有限空间,便于游人参观,根据省文物局专家建议,将墓冢改向朝南。2005年,重点对三国文物陈列馆展示、享堂、碑廊等附属仿古建筑进行投入建设,不久一代英豪周瑜墓园再现千年胜迹,成为人们瞻仰、游览胜地。 庐江的周瑜墓园的重新修建是从2007年初冬开始。由九华山的方丈出资修建庐江周瑜墓园。大概耗资2,3百万。预计在2008年5,6月份完工。
【岳阳周瑜墓】
岳阳周瑜墓
岳阳周瑜墓,位于市郊南湖畔的金鹗村张家汊花坟坡。花坟坡又名发坡,金鹗山麓伸向南湖的一个小山咀。花坟坡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地方,古时候当地百姓死了一般都葬在那里,故名花坟坡。周瑜就夹杂在众坟的中间,相当显目。墓由四柱三开间石构牌坊、石桌,石墩,拜台,墓碑,墓冢及精工雕镂的栏板式墓围组成,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十分雄伟,可见后人对他的无限敬仰。 1958年以前,周瑜墓除牌坊坍塌外,余皆基本完好,只是掩没在杂草丛中。1958年以后,周瑜墓不断遭到破坏。其墓围石料陆续被用来修水库,筑塘坝,甚至垫猪圈。1975年修机埠 时,将石料全部拆完,后来整个墓地被划到开发区,墓冢被夷为平地。据目击者回忆,墓被推平时,没有发现什么随葬器物,只有一些长38厘米,宽17厘米,厚6厘米,四档有水波浪花纹的墓砖。这种墓砖与我市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砖,大小,花纹,火色完全相似。现残存的花岗石栏柱20厘米见方,高160厘米,上部雕塑15厘米高的莲花柱顶。浮雕青石栏板每块80厘米见方,厚6厘米,上镌吉祥图案,龙凤花鸟,有的左下方还刻有“周瑜”二字,并有诗文题咏,精致讲究。据当地村民回忆,原来这些石柱有160多根,石板有80多块。
另在安徽、芜湖、巢湖市潘湾、江西南昌、以及江苏苏州等地都传有周瑜墓。
周瑜 - 参考资料
1、《三国志》 (晋)陈寿 撰,(宋)裴松之 注 中华书局 2006年09月
2、《三国演义》 罗惯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05月
3、《资治通鉴》 司马光 撰,柏杨 译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6年09月
三国十大名将
这里所说的名将,应该主持过至少一场大的战役,在战役中扮演总大将的角色,起到决定性因素。这场战役应该有特别的意义,或在军事上打破原来的力量对比,或从战略上改变了当时的力量格局。要完成这样的任务,一般都需要担任君主或军团长一级的身份,至少也应该是个太守。
关姜邓艾 张辽 羽 维
诸司曹陆葛亮 马懿 操 逊
赵云 周瑜
三国名将后代
更多三国百科知识,详见微百科001:三国百科。
刘备后代 刘禅 | 刘永 | 刘理
曹丕 | 曹昂 | 曹彰 | 曹植 | 曹熊 | 曹铄 | 曹冲 曹操后代 | 曹据 | 曹宇 | 曹林 | 曹衮 | 曹玹 | 曹彬 | 曹
峻 | 曹嵩
孙权后代 孙亮 | 孙坚 | 孙鲁班
周瑜后代 周循 | 周胤
关羽后代 关平
张飞后代 张苞 | 张绍
诸葛亮后代 诸葛瞻 | 诸葛尚
赵云后代 赵统 | 赵广
三国时代的文臣武将
更多三国百科知识,详见微百科001:三国百科。
文臣: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
刘晔、蒋济、司马懿(晚期)、陈群、华歆、钟繇、
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
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
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曹操帐下 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
圭、许攸、郭淮,等等。
武将:张辽、徐晃、夏侯敦、夏侯渊、庞德、张合、
李典、乐进、典韦、曹洪、曹仁、于禁、徐晃、许
褚、张颌,等等。
文臣:孙乾、简雍、糜竺、糜芳、庞统、法正、马
良、徐庶、陈震、诸葛亮,等等。 刘备帐下 武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关平、关
兴、张苞、陈到、李严、姜维,等等。
文臣:张昭、张泓、鲁肃、虞翻、顾雍、诸葛谨、
陆凯、骆统、周舫,等等。 孙权帐下 武将:周瑜、陆逊、吕蒙、徐盛、甘宁、太史慈、
周泰、程普、黄盖,等等。
为本词条添加视频和组图相关影像
?
周瑜27分钟战绩
?
江西九江市烟水亭...
被引用:周瑜已被如下媒体引用 我来补充
媒体:
标题:
URL:
作者:
日期:
保存取消开放分类:我来补充三国人物三国演义人物三国谋士东吴东吴人东吴政治人物中国人人物各
国人物各朝代中国人孙权帐下孙权武将电影角色虚拟人物开放分类:[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
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删除]同义词:周瑜(175,210)同义词:[删除]
详细全文:://.hudong./wiki/%E5%91%A8%E7%91%9C
作文七:《周瑜》3200字
千古第一“魅力男”——周瑜,其魅力的七个层次
为什么作为古人周瑜在今天仍拥有这么多粉丝,周瑜与其他历史人物相比,魅力究竟何在?窃以为,周瑜的魅力是一个分层级的金字塔型系统,每一层都是一次筛选,筛到顶点时,周瑜已成了历史上的独一无二。也许正因如此,死了一千八百年,又被《三国演义》大肆丑化的周瑜,却永葆不衰的魅力。
一、仪表。史书总是惜墨如金,很少相貌描写。《三国志.周瑜传》中;长壮有姿貌。几个字足以令周瑜的爱好者相信他有着英俊的容貌和健美的身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貌者的爱是人类的本能。异性爱恋,同性艳羡,有美好的外表是一个人引人注意的第一条件,也是一个人成为偶像人物的基础。但世间美貌者多,即便历史人物中,美貌者也不乏其人。所以,周瑜一定有更独特的魅力所在。
二、谋略:作为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的周瑜,以其谋略和战功久享称颂。即便大尽丑化周瑜之能事的《三国演义》,也将他作为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的陪衬,不敢小看他的智慧。而跟据正史的记载和分析,周瑜的眼光和谋略堪称孔明之上。刘备虽对诸葛亮极赏识,但终视其为人臣;而对周瑜的评价更高一层:“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历史学家指出,赤壁之战是周瑜一个人的功绩,这场中国历史上的双最战役(最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和最著名的火攻战役),使周瑜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一颗最耀眼的名星。
不仅如此,周瑜的战略思想体现出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就是韬勇抗威、不畏强敌、力占先机的进取精神。赤壁之战前,在敌人绝对优势和已方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他说:操自送死,劝孙权: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对此,著名华人历史学家黎东方激动地写道:“操自送死”四个字,是何等的雄壮!周瑜,你真不愧为周瑜!当时,整个江东,整个中国,有没有另一个人,敢说、能说,曹操是来送死的呢赤壁之后,在对待孙刘联盟的问题上,周瑜体现了高超的智慧。他向孙权建议软禁刘备于吴,自挟关、张征战,并谋划进占益州,由于早逝,此理想未能实现。通过对正史的分析,周瑜绝不是《三国演义》中孙刘联盟的反对者,而是联盟中潜在的危机有清醒的认识,所以积极为东吴争取在联盟中的主动地位,以进一步的共同战争行动化解矛盾。刘备认为他器量广大,文筹武略,万人之英;孙仅则感叹:公瑾雄烈,胆略兼人。近代史家曾这样评价周瑜的取蜀计划;向使周瑜不死,先主无处所也!总之,这种勇作国柱的不屈胆略、富有浪漫色彩的进取精神、以弱者而具有横行天下的气概,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绝无仅有。以至历史学家在评论周瑜时,都充满了感叹。《三国志》的作者是以严谨著称的陈寿,但短短一篇《周瑜传》仍从字里行间流露着鲜明的个性这样一个惊世绝伦的青年军事家,又加上英俊的仪表,足以令世人特别是女性迷恋不已、爱至疯狂了。但我认为,这仍然只是周瑜魅力的这个金字塔底层!(哇赛!周瑜的魅力太可怕了!)
三、小乔。提周瑜人们必然想到小乔,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东坡的词语,为人们勾勒出一段风流佳话。卓著战功配上才子佳人的人类永恒梦想,足以成就出周瑜这个男性一生得意的标本。但我认为,周瑜应该以其历史功绩而彪炳,小乔只是他光彩一生的一点点锦上添花而已,而不是主流。四、音乐《三国志》记载了周瑜音乐天才,周瑜自幼精研音乐,酒过三巡后,乐队演奏有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古来名将多,名将长得漂亮的也有那么一些,但且有这么高超艺术才华名将就不多见了;对音乐的迷恋可能也是周瑜军事谋略与众不同原因之一。浪漫艺术气质使他敢想敢做敢进取,也使他富于创造性思维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陈寿语)。一生好
曲的周瑜,赤壁之战的壮阔篇章,才是他的真正的绝唱异曲。
四、艺术。也使得周瑜与历史上绝大多数武将不同,赋予他儒雅的名士风范。中国封建时代是儒家士阶层为主导的社会,这样的周瑜比起一名将更得士阶层的青睐和重视。顾曲;成为赞扬他人欣赏音乐的常用词。清代俞樾的余莲村劝善杂剧序中说;谁谓周郎顾曲之场,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也许凭借顾曲之功,《演义》的极度摧残也不能改变历代士阶层中周瑜的儒雅形象。而且,《演义》对顾曲一个字也不敢提。
五、双星。绝世英才偏相逢,两位少年英才和明星相辉映。一个功勋大、风头足、地位高的历史上的重量级人物,外加美貌、风雅、韵事,已经是稀有动物了。偏偏这样的稀有动物还有一个,周瑜有个好兄弟——孙策。孙策也是三国时代一个鲜明人物,在群雄纷争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也是真正称得上白手起家的一个。孙策之父孙坚,是三国时代几个数得着的糊涂人之一,而孙策,则是有政治远见和领袖魅力的开国者。黎东方就称孙策是;三国第一英雄。可惜的是,这位天才领袖年仅二十五岁就去世了。白璧成双足以惊世,宝剑成双则使人闻之断魄。力与美的相加,是力的极致也是美的极致。两个同样绝美同样早逝的少年,合在一起,足以令人震惊大自然的力量!不仅如此,两人的友谊也是令人感动的。人类渴望真诚的友谊,也许孙策的早逝,使他们没能成为真正的君臣,使他们的友谊保持了完美。对孙策、周瑜开拓江东的时代,《三国志》曾记载:策时年少,虽有位号,而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诣军。每看这段话,常惊异这么浪漫的场面,居然出自古板的史书。对百姓这么有魅力的少年,只出现过一次,以后就再也没有了。
六、受伤。 对一个战争中的英雄来说,如果没有受伤的经历,从审美上说总显得有些缺憾。要知道,带伤成功的英雄是最令人爱怜的,人们对他们的迷恋,总胜过全身凯旋的勇者,也胜过杀身成仁的死士。老天已经把周瑜塑得绝丽惊艳了,可老天并不罢休,还要为他添加异彩,增长韵味。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进兵荆州。对于周瑜取南郡之后,军事史上分析的不多,实际上,周瑜在这次为时一年有余的;江陵会战中表现出的军事才能不亚于赤壁之战。曹操虽败,但在战斗力上仍保有绝对优势,曹操命曹仁、徐晃守江陵,另有乐进驻襄阳,满宠、文聘、李通等各驻在襄阳与江陵之间。面对敌军的大包围,周瑜的战略构想是:先取夷陵,驻兵江北。此举不但失江陵失犄角之援,也开通了吴军进蜀的通道,大大降低曹操对益州的影响力,并趁势使吴军势力扩展到江北。而后,逐步消灭荆州曹兵的有生力量,并积极与刘备配合,切断江陵与襄阳的联系,孤立了江陵城,最后将长江以荆州地区的曹兵全部驱到襄阳。正是这此期间,一次;克期大战,周瑜亲自跨马掠阵,被流矢中右胁,身负重伤,卧床不起。而曹仁趁机勒兵就陈。周瑜则不顾医嘱,强力自起,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这是胜利之前的紧张戏剧性场面,也诠释了周瑜的雄烈性格。如果周瑜从来没有受过伤,则显得太文弱,太平凡,太缺少戏剧英雄该有的磨难。如果他光荣牺牲了,又成了一个千篇一律的大将死绥、马革裹尸,而不是多智多谋的周瑜。受伤是对于周瑜的审美意义,是精彩之上的精彩。英雄必须受伤。本文既是谈魅力;,则要从审美的角度谈,所以,受伤高居金字塔的第二层。
七、早逝。写到这样一个周瑜,似乎只能以定格于青春做为必然的选择。唯美来自简练,早逝赋予唯美。古来名将如红颜,不教世间见白头。如周瑜者,何必活到老丑年?这第七个魅力,为前六条魅力的提纲携领。如果没有第七,前面后条会大大折扣,有了第七,面前六条
则简直是呈现几何积数的增长。
周瑜是中国历史上少年统帅的代名词。他的一切都那么早,他力助孙策,弱冠立基辅定江东,三十拥麾水军治国,赤壁之战时年仅三十三岁,病故于取蜀途中只有三十五岁(以上为实岁),从现代人的角度讲,那是青春与成熟的分界。受伤、疾病甚至死亡,都不能摧毁青春美貌,甚至使青春美貌更添异韵。能摧毁青春美貌的,只有衰老。用死拒绝衰老,于是他的生命灿烂如电又晶莹如露,青春美貌之上的一切进取、英霸、智略、风流,都变得美玉般无瑕无憾。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美的极致是毁灭。周瑜的死,把他那青春定格的壮丽,还有青春消陨的悲怆,空前绝后地交融在一起,留给后人去叹息。
作文八:《周瑜》2900字
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曹操军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而此时曹操军中又爆发瘟疫,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
完璧归赵
秦昭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璧献给秦昭王。秦昭王大喜,把宝璧给妻妾和左右侍从传看,左右都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昭王没有用城邑给赵国抵偿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红斑,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昭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站定,身体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昭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是不能得到的。?商议的结果不想把宝璧给秦国。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接见我,礼节非常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收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蔺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昭王怕他真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主管的官员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给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于是就对秦昭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昭王估量此事,毕竟不可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请蔺相如住在广成宾馆。蔺相如估计秦昭王虽然答应斋戒,但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5]
秦昭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大典,去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后,对秦昭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几位君主,从没有一个坚守盟约的。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惠文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从小路已到赵国了。况且秦强赵弱,大王派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把宝璧送来。如今凭您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之罪应被诛杀,我情愿下油
锅被烹,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此事。”秦昭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并有惊怪之声。侍从有人要把蔺相如拉下去,秦昭王趁机说:“如今杀了蔺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惠文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接见蔺相如,完成了大礼让他回国。[6]
蔺相如回国后,赵惠文王认为他是一位称职的大夫,身为使臣不受诸侯的欺辱,于是封蔺相如为上大夫。秦国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不给秦国和氏璧。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战胜燕军,任以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大梁和楚国,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葬于寿春。
唐德宗时将廉颇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廉颇为临城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1]
负荆请罪
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赵国得到和氏璧,秦国提出愿以十五城换之,赵国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蔺相如仅仅是宦官缪贤门下的“舍人”。经缪贤向惠文王荐举,身携“和氏璧”,充当赵使入秦。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璧归赵,取得了对秦外交的胜利。
其后秦伐赵,占领了石城。公元前280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杀了二万赵军。这时秦王欲与赵王在渑池会盟言和(今河南渑池县西),赵王非常害怕,不愿前往。廉颇和蔺相如商量认为赵王应该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而未达到低洼大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3] 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4]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
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5]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6]
作文九:《周瑜》1200字
30大活动助阵卧龙吟新服火爆开启
周瑜——名至实归的美男 资料来源:://wly.9iyoo./youxizatan/13487252231760.html (打开网址查看更新)
说周瑜是有原因的,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有很多美男被埋没了。比如孙策,如果不看三国志,还以为他是个头脑稍简单,四肢较发达的愣头青,其实人家是华丽丽的帅哥一枚;也有些美男是虚构的,大家传来传去都以为是美男,看看史书才发现根本外貌无记载,甚至年龄已经一大把了,比如赵云,即便赵云童鞋真的长得不错,那也是程普黄盖那样的老帅锅。但唯独有一个人不同,从正史汗青美到民间传说,几乎是三国时期唯一一个我们都以为他是帅锅,翻翻书,发现他还真是帅锅的人,所以我们就从这个名至实归的美男开始——周瑜。
那周瑜童鞋到底有多美呢,他从三国到现在美足了快2000年,已然说明问题了,历代的诗词曲赋不厌其烦的提及他系帅锅,列举一些:
周郎佳少年,定堪在一战。——北宋李吕
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南宋戴复古
志气周瑜俊,谋谟贾谊嘉。——南宋 王阮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南宋戴复古
朱颜二十有四,正锦帏秋梦,玉帐春声。——宋王质
应自笑,周郎少日,风流羽扇纶巾。——南宋赵以夫
周郎英发人间少。——宋 宋自逊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清郑板桥
周郎先自足风流,何须更拟秦箫咽。——宋李彭老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范石湖
……
周瑜童鞋不仅脸蛋漂亮,而且是个很有气质的人,这跟出身性格什么的有关系,单从上面的诗句中也能看出,他美得朝气蓬勃,英姿飞扬,风流倜傥(这是怎么个美人啊,YY中),正儿八经英姿美颜。
还有一点,因为那个颜控的时代,自己再长得很美貌的,基本都有天生帅锅难自弃的倾向,但是周瑜貌似没有,没有任何地方有记载他关注过自己那漂亮的小脸蛋,他在任命人才时也完全不以貌取人,比如任用庞统(喂,小凤凰只是帅的不明显好不好,有哪里说他丑吗),而且还不问出身,比如甘宁,看来周瑜还是个很有主见不随波逐流的帅锅哩。
30大活动助阵卧龙吟新服火爆开启
上图
图片解说,为啥选这张图呢,主要是因为新三国,黄嘟嘟被吊销兵符那集,喝闷酒,吕蒙劝酒,黄嘟嘟突然一抬头盯着吕蒙,就是这个表情,而且同是深色衣服啊;还有一个原因,周瑜作为横扫千军的大将,不会只是和善的一面,应该是儒雅中偶尔藏着狠绝吧,如图片上的赶脚。
就爱游?卧龙吟哪些活动最受玩家喜爱,
过关斩将33500金币等你瓜分 军团争霸10000金等你分享 百级送V3或1688金币
军团4卡到级就领 开服七天乐500金币祝福礼包
详情:://wly.9iyoo./news/
试练塔战报:://bbs.9iyoo./forum-57-1.html
副本征战战报:://bbs.9iyoo./forum-59-1.html
作文十:《周瑜》7600字
内容简介:
周瑜,是《三国演义》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他从第十五回出场亮相,到第五十七回病亡,留下了许多让读者如数家珍、脍炙人口的情节,一个风流儒雅、潇洒干练却又意气用事、头脑简单的周瑜形象跃然纸上。当然,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周瑜和诸葛亮两个人之间“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斗智斗勇。而作者罗贯中似乎成心与周瑜过不去,让他在诸葛亮面前栽了一个又一个大跟头。
从草船借箭、借东风到甘露寺招亲、讨还荆州,周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在诸葛亮面前总是技不如人,处处碰壁。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这当然是十分生动的艺术处理。但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周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统帅东吴大军的大都督,周瑜难道真的就那么才短智拙吗?
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讨伐东吴。为对抗曹操,孙权与刘备采取建立联盟、联合抗曹的战略,并采用离间计、苦肉计、连环计等计策,最终使得曹军火烧连营,大败而退,这就是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赤壁之战。《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可谓是浓墨重彩,而这场大战的首功也自然落在了诸葛亮的头上,周瑜作为东吴军队的实际指挥者,似乎只是顺水推舟式地坐享其成罢了。从艺术角度看,这样的处理确实让故事更加精彩,也为后面周瑜与诸葛亮两人的斗法埋下了伏笔。那么,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统帅东吴大军的大都督周瑜,难道真的只能笼罩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吗?
清代学者章学诚曾经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这当然是就小说的整体而言,具体到周瑜身上,这个比例可就严重失调了。罗贯中不只将周瑜变得才短智拙,并且剥夺了他赤壁之战的首功,还将周瑜描写成了一个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小人形象,以至于还让周瑜在临死前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怆感叹。罗贯中为什么要将周瑜的不白之冤进行到底?而历史上的周瑜真的会是这样吗?这一切的一切是真有其事还是历史的误会?
全文:
(用当代视角,审视三国分争。用史家眼光,论说是非成败。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正说三国人物。周瑜是《三国演义》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之一。他从第十五回出场亮相到第五十七回病亡,留下了许多让读者如数家珍、脍炙人口的情节。一个风流儒雅、潇洒干练,却用意气用事、头脑简单的周瑜形象跃然纸上。历史上的周瑜真的会是这样吗?为什么周瑜会在诸葛亮面前栽了一个又一个大跟头?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为您正说周瑜,
还周瑜一个真实面目。)
从史书《三国志》到小说《三国演义》,出现了好几个冤案,其中最大的冤案是周瑜。在《三国演义》当中周瑜有三大冤屈:
周瑜的第一冤才智之冤
第一,周瑜被描写为智知才拙,处处不如诸葛亮。诸葛亮当然是一个伟大的智者,但是周瑜也聪明过人。他跟诸葛亮比可以说略差那么一丁点儿。可是在《三国演义》当中,周瑜显得处处不如诸葛亮,那就不是差一点儿,是差得远了。他的计谋不是被诸葛亮识破,就是慢半拍,甚至是差一拍。周瑜和诸葛亮曾经多次较量,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我们在《三国演义》里面看到过好多次,唯一的打成平手只有一次,就是什么呢?就是怎么破曹操,说,得,咱们俩各人写一字。一个写一字,最后一看两人手上都是一个“火”字,打成一平手。除了这一次以外,周瑜是屡战屡败,没有一次胜诸葛亮的。
比如说在曹操大军压境,占领荆州,要迫使东吴投降的时候,当时张昭为首的文臣基本上都主降,武将大部分主战,孙权那时候拿不定主意,他就派人紧急召回在鄱阳湖训练水军的周瑜。周瑜当时因为面对诸葛亮,诸葛亮那时候已经被刘备派到东吴来说服孙权,周瑜他想试探一下,刘备到底有多大决心?诸葛亮到底有多大决心?他当时就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势大军猛,威不可挡,战则必败,降则易安。我,我意已决。他说我已经决定了,来是见主公,见孙权的话,我就要建议他,派遣一特使请降。事先鲁肃已经知道,刘备和诸葛亮是主战的,而且鲁肃一直是主战的,鲁肃也知道周瑜是主战的,突然怎么就一下变了?
鲁肃都非常吃惊。鲁肃说你这是懦夫之意,他批评周瑜是懦夫之意。结果俩人就争辩起来了,争辩起来,诸葛亮在旁边不说话,只冷笑,鲁肃就问他,说你笑什么?诸葛亮说,我笑子敬不识时务耳。(鲁肃说)先生何故反笑于我?(诸葛亮说)公瑾降曹的主意,甚为合理。(鲁肃说)哦?(诸葛亮说)将军决计降曹,一可以保妻子,二可以全富贵,我主系于天命,何足惜哉?然后诸葛亮就说其实没什么大问题,他说只要派个使者,驾一只小船,送上两名美女给曹操,这个仗就打不起来了。根本就用不着献上江东六郡的印信给曹操。他说曹操他百万大军南下,目的就是为了要这两个美女,因此他修了个铜雀台,让他小儿子曹植写了一篇《铜雀台赋》。这个赋里面写的,透露的意思就是说,他曹操命中注定能当天子,一定要得到二乔,姓乔的两个美女。
周瑜说,这赋,你记得吗?怎么写的?诸葛亮说,因为这个《铜雀
台赋》文辞华美,所以我就悄悄记下了,我背下来了。周瑜说,你给我念念,你给我念念。诸葛亮就念了,他就把整个《铜雀台赋》念了一遍: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休矣!美矣!。里面有关键性的这么几句,他说,立双台于左右兮,立两个高台在左右。
有玉龙与金凤,这两个台叫什么呢?一个叫玉龙台,一个是金凤台。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与之共。我朝朝夕夕、日日夜夜都和这二乔在一起欢乐,寻欢作乐。毛宗岗在《三国演义》当中,他评点,讲得非常有意思,他在四十四回总批里边说,他说铜雀台的这个赋,原来《铜雀台赋》那个赋,它不是这么写,让诸葛亮悄悄地改了几个关键的字,它原来怎么样呢?“连二桥于东西兮”,注意,现在“东西”变成“东南”了,东吴不是在曹操占领的北方的东南部吗?它本来是“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这个“蝃蝀”就是指的彩虹,这两座桥就好像彩虹一样,把这两个台连起来了。
它的意思就是说,东西有玉龙、金凤两个高台,而用桥把它连接起来。它下面那一句呀,诸葛亮就把它全改了,若长空之蝃蝀,就好像长空的彩虹,他现在是改成了,“乐朝夕与之共”,还改了一个字,它本来是“连二桥于东西兮”,现在是“揽二乔于东南”,把那个连字改成揽了,揽不就是搂抱吗?左手搂一大乔,右手搂一小乔,搂着俩乔,“朝夕与之共”,觉得乐,周瑜听了是勃然大怒,他当时就从座位上起来,面向北方指着,“老贼欺吾太甚”,欺人太甚了,诸葛亮说,大将军,你何必生那么大气呢?他说当年匈奴单于带领数十万骑兵进攻大汉,逼近长安,汉家天子以公主和亲,求得太平,现在不过是献上两个民女罢了。周瑜说,孔明,你有所不知啊,大乔是已故孙策孙将军的夫人,小乔是我的夫人啊!老贼欺人太甚!我誓与老贼,势不两立。
诸葛亮假装不知道,哎哟,我实在是不知道,我是死罪死罪,死罪死罪。周瑜说,我,其实我早就决定了,我早就决定要跟曹操打一仗,现在这样,这仗是非打不可了,他说我求孔明,助我一臂之力,我们知道孔明到东吴去之前,他跟刘备说“事急矣”,这个事情急得不得了了,“请求救于东吴”,正好鲁肃来吊丧,有这个机会,然后去,所以诸葛亮他本来到东吴去求救的,现在反过来了,现在成了东吴,成了东吴主战派的第一号人物大将军,大都督周瑜向孔明求救,整个形势
逆转了,周瑜整个被诸葛亮给蒙了。当然了,这个故事很生动,两个人物形象也很生动,可是周瑜这个智力差了点儿,而且那么容易就被诸葛亮的激将法一激就激起来了,诸葛亮的形象老成持重、足智多谋,周瑜呢?意气用事、头脑简单。这实际上是个冤案。这是他的第一冤。
(从草船借箭,借东风,到甘露寺招亲,讨还荆州,周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在诸葛亮面前,总是技不如人,处处碰壁。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这当然是十分生动的艺术处理。但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周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统帅东吴大军的大都督,周瑜难道真的就是那么才短智拙吗?)
历史上的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他非常聪明,从小就有大志,有远见。十四岁的时候,他碰到一个朋友,这人是谁呢?是孙权的哥哥孙策,孙策怎么会跑到北边去?他会跟周瑜碰到呢?当时十四岁的孙策跟着他的爸爸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战争。当时孙坚的部队就驻扎在周瑜住的那个地方,俩人就成了好朋友了。周瑜当时就自作主张把家里边的一所大宅子借给孙坚使用,而且他家里面比较有钱,在钱财上给予大力支持,孙策呢?因为他从小也非常聪明,有才干,在讨伐董卓的过程当中,袁术发现了这个小伙子很了不起,他非常喜欢他。所以孙坚死了以后,孙策就接替了他爸爸领那支就是后来成为东吴主力的那支军队。袁术当时想重用孙策,孙策看出袁术这个人,成不了大事,他就跑了,他就到江东去发展。那时候他很年轻只有二十岁左右。我就要讲周瑜,因为周瑜的后来的发展跟他十四岁认识孙策成为好朋友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袁术也看出周瑜是个人才,这个人能文能武,很有才干,想要重用他,周瑜也看出袁术这个人成不了气候,所以他想另谋出路,这个时候二十一岁的周瑜收到了孙策捎来的一封信,因为孙策那个时候,已经在江南立住了脚跟,所以他希望周瑜来帮助他成就霸业。这样一来,周瑜就找到了机会,过江投奔孙策,那个时候他二十四岁。周瑜投奔孙策以后,孙策马上任命他为中郎将。周瑜到了江东以后,先在孙策手下,后来在孙权手下,一直很到重用。他帮助孙策打了许多大仗,成为东吴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东吴许多重大问题,关键时刻,周瑜都起了重要作用,在有的事情上,他简直就是一锤定音。比如当时曹操派人给孙策送信,就是说你如果是效忠汉室,因为那时候是皇帝控制他手里,那你就派一个质子,就是你的儿子或者是你的兄弟到京师来作为人质。当时以张昭为首的文臣都诚惶诚恐,因为曹操势
力太大了,如果不答应他,曹操就要带兵来消灭东吴,所以呢,他们主张俯首称臣,送一个弟弟或者是他儿子,送到那儿去当人质。周瑜就坚决反对周瑜就说了,他还举了楚国当年的例子,就是你不能把人质送到强敌那儿去。
你如果送去以后,你就处处受制于人。到时候曹操就要你到京师去,你敢不去吗?你儿子在那儿压着呢?他说咱们如果投降了曹操,最多不过封一个侯,封一个侯爵,你有十几个仆从,哪像现在“南面称孤”啊!现在是等于是南面为王,江东这带是咱们说了算,是您孙将军说了算哪,所以孙策的母亲是深明大义,她非常同意周瑜的见解,也就坚定了孙策的决心。我跟你曹操也不彻底闹僵,但是我不送人质。我在江东发展,所以孙策后来临死的时候,他跟孙权交代,一定要重用周瑜,要听他的话。孙策的母亲也跟孙权说,你要“以兄事之”,你要把周瑜当做自己的亲哥哥,所以就不送人质了。那时候周瑜是二十八岁。
(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讨伐东吴。为对抗曹操,孙权和刘备采取建立联盟,联合抗曹的战略,并采用离间计、苦肉计、连环计等计策,最终使得曹军火烧连营大败而归。这就是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赤壁之战。《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可谓是浓墨重彩,而这场大战的首功也自然落在了诸葛亮的头上,周瑜作为东吴军队的实际指挥者似乎只是顺水推舟式地坐享其成罢了。从艺术角度看,这样的处理,确实让故事更加精彩,也为后面周瑜与诸葛亮两个人的斗法埋下了伏笔。那么,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统帅东吴大军的大都督周瑜,难道真的只能笼罩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吗?)
周瑜的第二冤功劳之冤
周瑜的第二冤是他在赤壁之战,当中的头功被剥夺了,我们现在看这个《三国演义》从这场大战的策划,战略的制定以及关键的一招借东风处处都是诸葛亮的功劳。那论功行赏,首功肯定是诸葛亮,实际上赤壁大战的首功应该是周瑜:第一,他是东吴主战派第一人,在说服孙权下决心打这一场大战当中,鲁肃固然起了作用。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周瑜。第二,他是东吴军队的实际指挥者,赤壁大战的孙刘联盟这一方的军队,主要是东吴的军队,尤其是周瑜常年训练的水军,起了决定性作用。另外,火攻这一招,这不是周瑜和诸葛亮俩人都写一个“火”字吗!实际上这“火”跟诸葛亮没关系,火攻之术由周瑜部将黄盖首先提出,现在这功劳,全都记在诸葛亮身上了。那么,这个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比较晚,唐代诗人杜牧的两句
诗,杜牧《赤壁怀古》里头,说得很清楚《赤壁诗》“东风不予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人家说得清清楚楚,这是东风帮了周郎的忙,不是诸葛帮了周朗的忙。
如果诸葛亮是头功的话,那应该“诸葛不予周朗便”可想而之,在唐代的时候,大家还认为赤壁大战之胜,周朗应立首功。不仅如此,到宋代,著名诗人大文豪苏轼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他里面不是说了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周郎赤壁”呀,不是“诸葛赤壁”。这就说明到北宋末年的时候,人们还普遍认为赤壁之战周郎第一功。(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在整个策划赤壁大战,包括火攻,包括水军、陆军,以及双方兵力如何配合的问题上周瑜都是起了主要作用。你比如说,对于曹军,我们知道知己知彼,你才能百战不殆,是不是?诸葛亮出于建立孙刘联盟的需要,他要虚张声势,要夸大曹军的实力,这样才能够迫使孙权最后下决心跟刘备联合,共同抗曹,所以他就夸大。
说曹军百万之众,孙权有点不信,有那么多吗?诸葛亮故意说,我都不敢多说,实际上一百五十万呢,我怕把你们吓着了,实际上没那么多,周瑜就很实事求是,他非常清楚,而且他这个判断,证明是正确的,他说曹军实际上没有那么多,他也就十五六万,另外还有几万刚刚新投降的,刘表的军队,他们很多人心里都还不服,是不可靠的(周瑜见曰,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所以周瑜讲,他说主公您给我五万精兵,我足以挡之。我五万精兵我就可以把他那十五六万,再加上刘表的加起来总共二十多万,打得溃不成军。
我保证打胜。他这个判断非常实事求是,孙权很高兴,就摸着他的后背,就跟咱们现在拍着后背一样,说你是跟我想的一样,不过他说,一下子就调集五万,我现在有困难,我已经给你准备了三万,你放心去打,赢了你回来,败了你也回来,意思就是我不怪你,你们如果失败的话,我亲自和曹操决一死战。所以周瑜实事求是的分析,和他的决心,和他正确的这种策略,大大坚定了孙权的决心和信心。所以周瑜死了以后,多年了,好几年以后,孙权当皇帝的时候,他讲了一句话,他说如果没有周瑜,我是当不上皇帝的,讲得很实事求是。实际上周瑜最大的功劳就是赤壁一战,为东吴后来的事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清代学者章学诚曾经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这当然是就小说的整体而言,具体到周瑜身上,这个
比例可就严重失调了,罗贯中不只将周瑜变得才短智拙,并且剥夺了他赤壁之战的首功,还将周瑜描写成了妒贤嫉能、心胸狭隘的小人形象,以至于还让周瑜在临死前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怆感叹!罗贯中为什么要将周瑜的不白之冤进行到底?而历史上的周瑜,真的会是这样吗?这一切的一切是真有其事?还是历史的误会呢?)
周瑜的第三冤品质之冤
周瑜的第三个冤屈那就更冤了,因为第一冤无非是智慧高下;第二冤无非是功劳大小;第三冤就是把周瑜写成是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多次想杀害诸葛亮而未遂的小人。你看诸葛亮到东吴,周瑜借口说弓箭不够,让他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用不了十天,三天就够了,周瑜心里就更高兴了,这个不赖我了。(子敬,此汝亲眼所见,他(诸葛亮)自送死,非我逼他,有此物(军令状)在,三日后,定叫他伏箭而亡。军需司,在十万支狼牙箭,清点亦需半日,我命尔等务必小心侍候,孔明所要造箭之物,均予他备齐,三日之后,定叫他无话可说。是。)
另外关键的这一招,借东风,东风起来了,火攻成功。东风一刮起来,周瑜马上派人,要杀掉诸葛亮。(诸葛亮有夺天地造化之法,神鬼难测之术,若留此人,日后必为东吴祸根哪。丁奉、徐盛。在。各带一百军兵,分水旱两路,直奔南屏山七星坛,见诸葛亮,休问长短,立即斩首,将首级拿来请功。是)那借东风诸葛亮是头功,你现在这样做是恩将仇报。这是品质恶劣。所以周瑜第三个冤屈,就是他这种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多次设计谋害诸葛亮,把他写成一个严重的品质恶劣的小人、阴谋家。实际上历史上的周瑜他根本就不是这样的,真实的周瑜虚怀若谷、胸怀博大,是一个谦谦君子。他接掌东吴兵权以后,善待同僚和部下,威信很高,只和一个人关系没搞好,这个人就是老将程普。程普有点摆老资格,心里可能也有点不平衡,凭什么你那么年轻你就当总参谋长,就相当于咱们现在说的总参谋长,国防部长,你就当大将军?而且程普多次当众顶撞,不尊重,甚至凌辱周瑜,让他下不了台,但是周瑜从来不跟他计较,非常地宽容。
结果程普彻底被感动了,程普后来跟别人说(普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他说跟周公瑾,跟公瑾交往,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喝美酒,最好的美酒,醇醪,就是在地窑里面搁了好多年的美酒,因为好喝,好喝就多喝,不知不觉地就醉了。就是你跟周公瑾交往,你不知不觉就被他感染了,被他感动了,你不服也服了,你想连程普都服了,所以大伙儿
都对周瑜非常地尊敬,《三国志》是史书,在这个基础上长期流传,出现了许多评话,就是说书的,稿本和戏曲,最后由罗贯中重新创作,成为小说《三国演义》。
它虽然基本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历史人物,都是历史上,主要人物形象都是历史上的真人,而且基本上也符合历史上的评价,但是有时候为了艺术需要,就难免要发生一些变化,你完全按照历史写,那小说那就没法写了,他这个虚构所涉及的不仅是一些次要人物,有时候某些重要人物的某些个性也不得不加以改变,周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知道长篇小说,小说必须有矛盾,矛盾有冲突,这样故事才好看。诸葛亮他的对手戏,主要矛盾方面都得有代表人物,诸葛亮前期的主要对手就是周瑜,这样一来,注意,周瑜可就吃亏了,你为了突出诸葛亮只能贬低周瑜。
但是《三国演义》成书,至今已经六百年,周瑜这样一个艺术形象已经深深地广泛地活在了人们的心中,所以还没法平反昭雪,因为他已经成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多才多艺,美男子,各方面都非常杰出,但是就有这毛病,所以他不能平反昭雪,也没有必要平反昭雪。因为他是个艺术形象,所以我们只要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和历史上的周瑜不一样就行了。何况我们通过比较《三国志》历史上的周瑜跟小说中的周瑜它的区别还能得到更多审美享受,这岂非一大快事乎?
(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名将,著名军事家。出身士族,仪表英俊,聪明过人。曾协助孙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孙策死后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公元208年,曹操率兵南下,他和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军于赤壁。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一生战功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