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建设在朱元璋死前进行十几年,朱元璋对其极为用心,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惊人的。这一切既是为了马皇后,当然也是为了自己。他对马皇后感情至深,在她去世后再没册立皇后,朱元璋一定会与其合葬。
朱棣继位后还特意为父亲在明孝陵竖立‘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此后,每年年底皇帝都要到孝陵祭扫,皇族中有人犯事还被罚到孝陵守陵悔过。后来的明朝皇帝一直以南京的紫金山为明朝龙脉所在,对其甚为关注,嘉靖皇帝曾将紫金山改名为‘神烈山’,崇祯皇帝还竖立禁止在紫金山采伐、动土的‘禁约碑’。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会副会长、东南大学建筑学教授刘叙杰说:“明孝陵代表着明初皇家建筑的艺术成就,是中国陵墓建筑和陵墓文化的缩影。”明孝陵从起点下马坊至地宫所在地的宝顶,纵深达2600多米,沿途分布着30多处不同风格、用途各异的建筑物和石雕艺术品,整体布局宏大有序,单体建筑厚重雄伟,细部装饰工艺精湛,凝聚了当时政治家、艺术家和建筑师们的才智。
明孝陵的开创性地位还体现在其依山势地形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国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线,而是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形似北斗七星。由卫岗的下马坊至文武方门的神道长达2400米左右。
明孝陵首开了第一代皇帝陵寝的神道作为后世子孙陵寝共用神道的制度。神道两边分布的12对石像生和4对石人,石刻风格多样,造型厚重简朴,融整体宏大与局部精细为一体,也代表了中国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明孝陵改变了唐宋帝陵方上、陵台、方垣、上下宫制度和十字轴线的陵墓布局,首次按皇宫布局建立“前朝后寝”三进院落制,开创了陵寝建筑平面呈“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并一直规范着此后明清两朝500多年20多座帝陵的建设规制。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
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背依钟山环境优美而著名于世,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明清易代被称之为“天崩地坼”的大事,之所以如此,绝不仅是因为政权的嬗替。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可能只有宋元之际和明清鼎革相类似,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异族的入主中原。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王夫之说:“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夷狄者,歼之不为不仁,夺之不为不义,诱之不为不信,非我族类,不入我论。”从中人们不难读出其对入主中原的清朝统治者的切齿之恨。清初的“薙发令”以及“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系列暴政,更是激起了江南士民的强烈反抗。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清帝在全国局势基本稳定之后,到士风最为浓厚、遗民最为集中的江南拜谒孝陵,其谋求满汉认同、消弭民族矛盾的诉求,就不言自明了。“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南北中外所得私。舜东夷,文王西夷,岂可以东西别之乎?”
乾隆就曾在其《历代帝王庙礼成恭纪》中,愤愤不平地辩解道。消弭民族矛盾,首先就要消除文化隔阂,相对于强势的中原儒家传统文化,清朝统治者所能做的主要就是接纳并吸收儒家文化。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康熙南巡归途中经过山东曲阜,亲诣孔庙参谒。《清史稿》记之甚详:“戊寅,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人大成门,行九叩礼。至诗礼堂,讲易经。上大成殿,瞻先圣像,观礼器。至圣迹殿,览图书。至杏坛,观植桧。入承圣门,汲孔井水尝之。顾问鲁壁遗迹,博士孔毓圻占对甚详,赐官助教。诣孔林墓前酹酒。书‘万世师表’额。留曲柄黄盖。赐衍圣公孔毓埏以次日讲诸经各一。免曲阜明年租赋。”孔庙的“九叩礼”,让人不由联想到半个月前康熙在明孝陵前的“三跪九叩”,由此亦可见康熙皇帝的良苦用心。论及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明太祖可能无法与孔子相提并论。但康熙帝在南巡途中对二者的拜祭,相似的决不仅是形式上的“三跪九叩”,更是实质上的对满汉文化认同的诉求。一个是“万世师表”的孔圣人,代表着对千年儒家文化的传承;一个是开创有明一代基业的明太祖,代表着对前朝君主的优渥;正所谓殊途而同归。
在清帝历次谒陵的祭文中,不厌其烦的阐述其“继统”而非夺位的身份。顺治元年,摄政王多尔衮遣大学士冯铨祭告孝陵的祭文中,就说道“兹者流寇李自成,颠覆明室,国祚已终。予驱除逆寇,定鼎燕都。惟明乘一代之运以有天下,历数转移,如四时递禅,非独有明为然,乃天地之定数也。”首先,强调明代的灭亡是“国祚已终”、气数已尽;其次,申明清军入关击败李白成的农民军,是“驱除逆寇”,既为明代报了深仇大恨,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由此推之,则明清易代是理所当然、合情合理的了。康熙帝在其谒陵后所作《过金陵论》中说:“闯贼以乌合之众,唾手燕京,宗社不守。马阮以嚣伪之徒,托名恢复,仅快私仇,使有明艰难创造之基业,未三百年而为丘墟。”不仅再次强调农民军才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而且强调南明政权的无能与非法。因此清代才会“受天眷命,绍缵丕基”。乾隆帝在其拜谒明孝陵时所作的诗中,说得更为直接:“嬗谢都关天运乘,攘除非自本朝兴。代为翦逆当方革,岂是困危致允升。”一言以蔽之,阐述清朝的正统与继承的合法,是清帝谒陵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个时候,祭文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宣讲书;而明孝陵,则成为一个绝佳的宣传平台。而事实也证明,这种委婉而巧妙的政治表述,比之前的军事杀戮更行之有效。
对于清初那批数量庞大的明代遗民来说,明孝陵确实有着异乎寻常的象征意义。对孝陵的拜祭,其实就代表了对故国的追思。所以,在清初,自然会有那么的人前去“哭陵”。所谓“孤忠遗老,于社稷沦胥之后,既倮然亡奈何矣。独往往歌哭陵上,摅其志士之悲。”顺治八年,顾炎武初谒孝陵,从此寓居在钟山之下,自名“蒋山佣”,表明了自己要做明太祖守陵人的心志。此后的十余年间,顾炎武一共七谒孝陵。“薄海哀思结,遗臣涕泪稠”,其谒陵时心境之悲凉,是后人难以真正体会的。在当时有相似心境的,又岂止顾亭林一人,他代表了那一整代的明遗民。“孤臣二十余年泪,忍到今秋洒孝陵”,孝陵已经成为那一代人寄托哀思和发泄情感的场所,也是已经灭亡的大明王朝的最后象征。
在这样的前提下,再来审视清帝的谒陵,就会发现其行为本身的针对性是相当强的,其所指向的,正是那些谒陵的遗民们。清帝的谒陵,尤其是前期康熙帝的祭拜,据说上至“垂白之叟”,下至“含哺之氓”,“父老从者数万人”,观者如堵,声势浩大;而其恭敬谦卑的做法,更被誉为“足超轶百代”。由此,不难想象清帝谒陵在江南社会起到的轰动效果。于是在热闹喧嚣的背后,一些事情似乎已经无声无息地发生了转变。那些明遗民会发现,他们那片最后的“精神家园”似乎也不复存在了,因为它已经成为了新朝君主礼贤前代的场所。谒陵的主角也不再是他们这些“歌哭陵上”的“孤忠遗老”,而变成了前呼后拥、风光无限的新朝君主。不经意间,人们似乎已将自己的注意力由孝陵本身转移到了谒陵的人身上。而对孝陵的拜谒,似乎也没有了那种“长歌当哭”的悲情氛围。“涕泗遗民在,悲歌隔世同”,明遗民的心境,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似乎已经很遥远了。
游明孝陵作文
今天,爸爸妈妈到我带明孝陵景区去游玩。
明孝陵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所在地。
这里不但景色优美,而且还能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所以,每年节假日,都会聚集许多游客。
进入明孝陵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条神道,一条是东西方向的石像路神到,长615米,沿途依次排列狮、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六种石兽;另一条是南北方向的翁冲路神道,长250米,依次排列的两对文武和两对文臣对望石柱。
柱顶是圆柱形,柱身雕满了龙的花纹。
文臣武将威严端庄,是陵墓的忠实守护者。
神道两旁是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每棵树下都有一颗红艳艳的美人蕉。
树梢枝叶缠绕,行成了一条绿阴大道。
在明孝陵博物馆,我参观了一些明代的出土文物,有玉器、陶瓷制品······,还知道明朝有16个皇帝,其中有三代皇帝在南京定都共计53年。
一只石龟背上驮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治隆唐宋”这就是有名的碑殿。
这是康熙皇帝赞扬朱元璋,把国家治理的超过唐、宋。
倍的两侧是乾隆皇帝体术的御碑。
享殿是明孝陵主要建筑之一,是用来供奉朱元璋及皇后、嫔妃的排位。
共有三层,每层的四个角落都有石龙。
回家的路上,明孝陵那美丽的景色令我难以忘怀。
描写明孝陵的景物的作文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它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珠峰下,陵垣周长达斡尔22.5公里。
文字概述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它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陵垣周长达斡尔22.5公里。
明孝陵布局呈“北斗星”图。
孝陵的神道以弯曲幽长有别于历代帝王的宽阔直接,一直使人们百思不得其解,并由此附会出很多传说。
这一新发现解释了这一离奇现象:古代帝王陵墓中有采用天宫、天象、星宿图的情况,意在“天人合一”、“魂归北斗”的效果,而朱元璋尤其对天象崇仰,因而在生前就把自己的陵墓设计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勺头”为绕梅花山而环行的导引神道部分,“勺柄”为正北方向直线排列的陵寝建筑部分,“勺头”、“勺柄”上的“七星”依次为四方城、神道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文武坊门、享殿、宝城。
从平面图上看,孝陵的“七星”排列走向与南北朝、辽代、唐代所绘制的“北斗七星”图是相同的。
考古人员还发现,孝陵的地下玄宫也呈勺子状,而且朱元璋的安葬地确切在明孝陵,而非民间传说中的其它地方。
这一说法遭到有关人士的质疑,其直接证据是弯曲的神道是明成祖朱棣所建,而非其父朱元璋亲为“北斗七星”一说是巧合。
还有学者提出朱元璋葬在明孝陵和灵谷寺中间。
一时间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1999年8月,考古工作又取得一个重大成果,一个六朝都城的建筑遗迹--祭坛,在紫金山南坡被发现。
祭坛位于紫金山海拔277米处,结构为4层,坛体背靠主峰,东、南、西三面以巨石垒墙,面积达8000平方米, 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面积最大的的封建国家祭祀礼仪建筑,对研究六朝文化和我国古代礼仪制度演变及其历 史作用有着重要价值。
祭坛主墙体所用石材硕大,最重的将近2吨,多层墙体及台面高低错落,最上层与最下层高差超过10米,整个坛体体积超过15000立方米。
祭坛南面正中顺山坡砌造石阶道路直通山下。
扰土层中还出土了大量六朝时代的砖瓦遗存。
千禧年前夕,一座沉睡了六百多年的石龟,抖掉覆盖在身上的泥土,以中华第一巨龟的雄姿,破土而出。
石龟是在美龄宫东侧的树林里被发现的,当时石龟与石碑身处二处,相隔数米,几乎被泥土与灌木丛湮没
明孝陵游记作文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的地方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也是古都南京的第一处世界遗产。
建成30余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我们从大金门进,大金门是明孝陵外郭城的正门,也是近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
我们第一个要游览的地方是碑亭。
碑亭由砖石砌筑,平面呈正方形,但现在亭子的顶部已荡然无存,只有四面墙壁,每面墙壁各有一个宽5米的拱形门洞,所以俗称“四方城”。
里面有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这块石碑高8.78米,碑文是由朱棣亲自撰写的,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
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1800米。
中段为石像路,长约250米,俗称翁仲路。
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石兽狮,獬豸,骆驼,麒麟,马和象6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
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
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文臣武将,武将身穿盔甲,威风凛凛;文臣头戴朝冠,神情肃穆,他们都是陵墓忠实的守护者。
明孝陵神道石刻代表了中国明初石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明楼在方城之上,原为重檐黄瓦大屋顶建筑,屋顶早已毁,仅存四壁砖墙,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
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
宝顶近似圆形,原名独龙阜玩珠峰,周围砌有砖墙。
明孝陵代表着明初皇家建筑的艺术成就,是中国陵墓建筑和陵墓文化的缩影。
日记秋游明孝陵作文
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
深秋时节,爸爸妈妈带我到明孝陵游玩。
一进明孝陵的石像道,我就有一种新奇的感觉。
石像道寂静无声,道旁一棵棵参天古树枝叶繁茂,四周鸟鹊啼啾。
石道两旁和砖缝中长着各种各样的小花小草,为古朴的石像道作了最美的点缀。
最显眼的就是那高大耸立的银杏树了,它们满“身”披金,一片片树叶像一把把金色的小扇子,把它挺拔的枝干装扮得更加漂亮。
阳光透过叶子照在石道上,树影斑驳。
还有那美丽的枫树,叶片红里透橙,橙中泛黄,和金黄的银杏树枝杈交错,叶影重叠。
石道两边排立着一座座神兽石像,它们并不栩栩如生,但由于历史的沉淀,呈现出一种苍厚、浑朴之美。
这些神兽石像排列的顺序依次是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每种神兽都有两对,前一对蹲跪,后一对站立,神态各异,是明孝陵石像道中的著名景观。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走到了神兽石像道的尽头。
这时,一对高大雄伟的望柱挡住了我的视线,它的线条简练刚劲,透出大气的皇家风范。
望柱后面就是翁仲道了,分别是两对文官和武将,雕刻得大巧若拙,神情生动。
最有趣的是,前面两对长着长长胡须的文、武石像,代表年老的文官、武将;后面两对则没有长长的胡须,代表年轻的文官、武将。
之后,我们继续前行,穿过棂星门,跨过金水桥,参观了明孝陵的主体建筑:碑殿、方城、明楼、宝顶……我站在方城的城楼上远眺,明孝陵在落日的余晖下,显得更加恢宏壮丽。
求一篇作文 题目《游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
明朝历经十六帝,为什么叫十三陵呢?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历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
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之意)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
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
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
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
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他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
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
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
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
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
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
因此被明王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
该陵园建于1409~1644年,距今已有300~500多年历史。
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十三陵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与陵区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一处风景优美文化内涵深刻的旅游胜地。
明十三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处。
而且建筑雄伟,体系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
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
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
观明显陵有感作文
[观明显陵有感作文]观明显陵有感作文1.明显陵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观明显陵有感作文.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壁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 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显陵的墓主朱佑?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16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嗣皇帝位.年号为嘉靖,后朱厚?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 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此后嘉靖皇帝朱厚?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显陵以其独特的环境风貌、精巧的布局构思、宏大的建筑规模、丰富的地下宝藏及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而受到国家文物专家的高度重视,八八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九年三月国家文物局又将其作为明代唯一的一座帝陵,向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已投票通过,将我国湖北钟祥县的明显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联合国专家让.路易.卢森先生视察显陵后感到十分惊讶,将显陵称之为“神奇的明显陵”,对至今已历时115年仍保持完好的外逻城感到“简直不可思议”,观后感《观明显陵有感作文》.同时对显陵的保护维修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明祖陵游记滴滴,清脆的汽笛声向明祖陵传来.我梦寐已久的明祖陵终于呈现在我的眼前.红墙黄瓦、金壁辉煌.用这句话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虽然正值正午,骄阳似火,可是一点儿也没能影响我们游玩的心情.进入城门,南红门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南红门也有三个城门,中间的门是给皇上祭祀走的,可我今天也要做一回皇上,从正门进入.进入南红门,踏过金水桥便可以看到明祖陵的镇陵之宝--明朝石刻.二十一对高达数丈、单体重达数十吨的大型石刻,整齐地屹立在神道两侧,那气势宛如君王临朝时文武排班一样,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再往前走,便是至今还沉于水下的地下玄宫.地下玄宫里面并排有六口棺木,中间是朱元璋的父母,两旁是朱元璋的曾祖、高祖.六口棺木装的都是蟒袍、玉带、凤冠、霞披.这是衣冠冢.而朱元璋的父母尸体葬在离此不远的高埂上.当年修建陵墓时,朱元璋不敢移动其祖尸骨,怕挑断龙脉、坏了风水,因此在旁边修造了衣冠冢.再往前走,就是洪泽湖了,古四洲城和明祖陵的一些城墙就淹没在这片湖底,坐上小船漂游在湖面上,偶尔还能看到时隐时现的古城墙.回到展览馆,阅读了关于明朝的一些资料,让我学习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明朝统治了二百七十六年,其中光中帝朱常乐在位仅仅一个月.共有十七个皇帝,除了北京的十三陵,还有南京的明孝陵、明东陵、安徽的明皇陵、盱眙的明祖陵、湖北的明显陵.今天的游玩没能向其它的景点欢呼雀跃,却让我沉浸在深深地自豪之中,过去我们拥有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现在我们生活在美丽富强的新中国.今天,我们自豪、歌唱;明天,我们奋斗、翱翔.
写一篇南京景观的作文
南京是“山、水、城、林”一体的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存。
南京文化古迹遍布,从中可以探寻历史的源头:中山陵依山而建,结构严整,观之而生一 股浩然之气;夫子庙建筑群古色古香,漫步其间,让你体味明清时代的市井繁荣;中华门气势宏伟,设计巧妙,置身城内,壁垒森然,耳边似有战马嘶鸣;此外还有 灵谷寺、石象路、三国东吴所筑石头城遗址、明代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以及口口纪念地雨花台等,引人遐思无限。
金陵四十八景石城霁雪——清凉山石头城上 的雪景;钟阜晴云——紫金山上的云景;鹭洲二水——江东门外白鹭村一带的古白鹭洲,李白诗“二水中分白鹭洲”;凤凰三山——城西南露岗凤凰台 遗址上远眺江边的三山,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龙江夜雨——下关龙江边夜听雨声;虎洞明曦——东南郊高桥门外黄龙山附近的虎中观看黎明时的阳光;东山秋月——中秋节在江宁东山镇的土山上赏 月;北湖烟柳——玄武湖畔台城上的垂柳和烟景,唐韦庄诗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秦淮渔唱——在秦淮河上聆听渔歌;天印樵歌——在方 山郊游时听到樵歌;青溪九曲——城东的青溪很多河湾,夹岸均垂杨亭馆;赤石片矶——城东南今雨花门外的由红色砂岩构成的秦淮河畔小岗;楼怀孙 楚——李白在金陵时常饮酒的“孙楚酒楼”,遗址约在今水西门水关一带的秦淮河畔台想昭明——钟山北高峰上的梁代昭明太子读书台,一说在江宁湖熟的梁 台;杏村沽酒—— 今城西南花露岗下的古杏花村,相传是唐代诗人杜牧买酒处;桃渡临流——夫子庙利涉桥畔古桃叶渡,相传是东晋王献之妾桃叶渡秦淮处;祖堂振锡——唐 代法融祖师在祖堂山得道,成为佛教南宗第一祖师;天界招提——中华门外的天界寺,原名龙翔寺,与灵谷寺、报恩寺并称为明代金陵三大寺;清凉问佛——清凉山的清凉寺; 嘉善闻经——幕府山东南铁石岗石佛阁的嘉善寺;鸡笼云树——鸡笼山的景色;牛首烟岚——牛首山的景色;栖霞胜景——栖霞山的景色;达摩古洞——幕府山东北麓的达摩洞,传梁代达摩法师渡江前曾在此休息;燕矶夕照——在燕子矶观夕阳;狮岭雄观——狮子山上的卢龙观;来燕 名堂——今夫子庙对岸乌衣巷内东晋王谢大族故居的“来燕堂”;报恩寺塔——中华门外报恩寺的九级琉璃宝塔;永济江流——在燕子矶的永济寺观音阁俯 视江流;莫愁烟雨——莫愁湖“荷亭消暑,柳岸追风”之景观;珍珠浪涌——今鸡鸣寺至浮桥的古珍珠河;长干故里——中华门外古长干里;甘露 佳亭——雨花台高座寺甘露井旁的亭台,另一说在小九华山;雨花说法——相传梁代云光法师在雨花台上讲经,天上落花如雨,雨花台即因此得名;星岗落石——约在今鼓楼岗一带的古“落星岗”;长桥选妓——今夫子庙对岸一带明清妓院的集中地;幕府登高——登幕府山眺望长江;谢公古墩 ——五台山永庆寺前东晋谢安登临过的高墩;三宿名岩——下关静海寺附近南宋名将虞允文曾休息三夜的三宿岩;神乐仙都——光华门外的道观神乐观;灵谷深松——灵谷寺周围的上万株古松;献花清兴——祖堂山北峰献花岩的景色;木末风高——雨花台永宁寺侧的木末亭,一说在方孝孺祠内;凭虚 远眺——在鸡笼山最高处的凭虚阁远望市区及玄武湖;冶城西峙——朝天宫所在的冶城山峙立于城西;商飙别馆——钟山南麓梅花山前的南朝离宫商飙馆遗 址;祈泽池深——南郊高桥门外祈泽寺的泉水,传说宋时东海龙女来此听法师口口华经后所开;化龙丽地——幕府山北麓临江的“五马渡”,相传西晋末年 时琅琊王司马睿与彭城王等皇族分乘五马来此地,琅琊王所乘之马忽然化龙飞去,成为司马睿称帝前的吉兆。
55
潞王陵作文
潞王陵坐落于新乡市凤凰山下,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的、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
听妈妈说潞王的真身是一条大蟒蛇,由于它专做坏事因此被少林高手除掉了。
在安葬潞王时突然狂风大作,有泉水从地下涌出。
人们传说这是蟒蛇的口水,泉水涌出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老龙潭。
听了妈妈的介绍我非常好奇,于是爸爸妈妈就决定带我去凤凰山探个究竟。
来到潞王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潞王佳城”石牌坊,神道两旁的神兽雕琢精细、栩栩如生。
通过一座汉白条石砌成的御河桥便到了巍峨壮观的“潞蕃”石城门。
进了大院,所有的建筑几乎全用青石垒成或雕琢而成。
城门依次建有“棱恩门”、“棱恩殿”、“宝城”和地下墓城,四周是高大的青石围墙神秘而威严、细腻严谨,尽显皇家风范。
特别是春天,这里的牡丹盛开,更是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人。
听导游说,到老龙潭去还得翻过一座大山,天已经中午了我们只好作罢。
这次出行虽然没有看到真正的老龙潭,但我已经被这里的美景陶醉了。
中山陵一日游作文300字三年级小学作文怎么写
素闻南京是六朝古都,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心生向往了很久,终于可以一睹它的风采了。
今年十一假期,妈妈带我来到了南京。
俗话说:“来到南京,如果不去中山陵,就等于白来南京了。
”于是我们的第一站便来到了南京著名的风景区——中山陵。
中山陵,顾名思义就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它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东边毗邻灵谷寺,西邻明孝陵。
一进入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是由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大字。
沿墓道继续前行,便到达了陵门,“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再次吸引我的注意力。
据说,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392级台阶,站在山脚下,不禁望而生畏,看着如同潮水般的人流,我退怯了,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小心思,笑着问道:“怎么了?害怕了吗?不想去参拜下孙中山先生的灵堂?”我犹豫了下答道:“当然去,来都来了。
” 于是,我和妈妈开始了“漫漫征途”刚开始精力充沛,一连爬了一百多个台阶后,我累得气喘吁吁,抬头望向孙中山的灵堂,是那么的遥远,休息了一下,继续往上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从顶端往下看,不禁感慨道,这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啊,随后,我跟妈妈参观了孙中山的灵堂,灵堂中的“天地正气”四个字也正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真实的写照。
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虽然很累,但我很开心,因为我终于参观了向往已久的中山陵。
...
描写古建筑的作文
南京的新建筑 曾被誉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曾经辉煌一时,这里的古建筑非常多。
如:夫子庙、中山陵、明孝陵、鸡鸣寺、紫金山天文台,等等。
可是,在这里,我不描写这些古建筑,我要写写南京这几年刚刚崛起的新建筑。
南京的新建筑不少,例如:南京最高的金鹰、鼓楼广场、汉中门广场、红泥大厦以及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长江二桥等等。
这里我要描写的不是金鹰,也不是长江二桥,而是我最熟悉不过的爸爸工作所在的大楼——华泰证券这所大楼。
这幢大楼位于南京最繁华的地区——新街口。
这幢大楼是欧美风格,楼的外表贴着一层咖啡色的大理石,我听了心想,人们在造这幢造型别致的大楼的时候,一定动了一番脑筋吧!这幢楼的顶端是尖的,好似一幢钟楼,远远望去,就象一个大吊钟耸立在市中心,随时随地地告诉人们时间,不过,这也挺相似,因为这里面的叔叔阿姨都是从事金融方面工作的,人们不是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吗?” 走进大楼,明亮的灯光照得我的眼睛,有点儿花,大厅里装潢得富丽堂皇,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台电脑,你可以通过电脑了解华泰证券的一切,左斜角是服务台,你可以在那里咨询,再往里,你可以发现一组沙发,沙发中间摆着一些报纸,继续走,你便到了电梯间,那里有6个电梯,供你登上任意层楼。
电梯来了,我坐上了电梯,按了23,电梯飞快地向上行驶,23楼到了,我向左拐,那里是一个大办公室,我爸爸在这里面的一个小办公室工作,这里的叔叔阿姨都专注地看着自己桌子上的电脑,观察着股票行情。
整幢大楼都体现了现代建筑的风格,蕴涵了现代气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都已经迈进了21世纪,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高,高科技的东西在不断的涌现,电脑已经不算什么。
如果说克隆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代表,那么,建筑业的日新月异、蓬勃发展,不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