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了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有人会如此友善地考虑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而且,进一步说,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因为你对其他人的所有行为,以及你对其他人的思想,都经由自我暗示的原则,而全部记录在你的潜意识中,这些行为和思想的性质会修正你自己的个性,而你的个性相当于是一个磁场,把和你个性相同的人或情况吸引到你身边.
确切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一个人真正成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为这是很高很难做到的要求,所以我们目前的社会总是在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和「己达达人」的崇高典范.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之后,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谣: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
实地观测搞调查,团结勤快听意见.
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沥肝胆.
河道疏通水患灭,灌溉农田万民欢.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故事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中国有句俗语:「人和万事兴」.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实现「人和」的润滑剂.愿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能时时处处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灿烂文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芳香.这一点推广开来,对于整个社会,意义是很了不得的,那样就经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实现了全球的和谐、共荣.
2 .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说:因为你有钱后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富人仔细体味着这句平淡无奇的话,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远是不受欢迎的.世界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
只有拥抱着才能飞翔,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与其他人沟通.要能够沟通,就必须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在许多人就如前面那个富人,一有些钱就目中无人,说话也变了味,这样的人浑身尽是铜臭味,他只愿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记了“达者兼济天下”这句话,别人在他眼里都是穷光蛋,说话不客气,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是要吃大亏的.
陈世美一心只想荣华富贵,他攀龙附凤,杀妻灭子,终究是人才两空,死在包大人铡刀之下.唐明皇宠信杨贵妃,不顾百姓劳顿,岭南快马送荔枝往长安,终究弄得众叛亲离,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则知道这个道理,他采纳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国泰民安,历史上才有贞观之治的美誉.
孟子进言齐威王,以“齐桓晋文之事”晓之以理,阐述了要体谅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则天下可运于掌上,民之归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更加和平.想想那些医疗事故,那些残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战俘,那些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头、熊掌,难道动物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这些太可怕了,可这却是一些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行为将被人们唾弃,他们终有受到惩罚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得更加和谐,充满快乐.
评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儒家的信条之一,以此作为文章的标题,略嫌“迂腐”,倒也无可厚非.
话题内容不正是“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吗?
何其相似乃尔!无论是拟题还是立论,这位考生都显示了比较丰富的文史知识.文中列举了孟子、齐威王、唐太宗、魏征、唐明皇、陈世美等历史人物的行迹,不仅充实了论点,而且使文章摇曳多姿,充满趣味性.不惟如此,作者还十分关注生活和时事.文中如“医疗事故”、“虐待战俘”、“难民问题”、“动物保护”等等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都被一一提及,体现出当代学子的广阔视野和强烈的人文情怀.
求一篇关于推己及人的议论文。
或助人为乐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花朵因为有春天的信任,才绽放得争奇斗艳;高山因为有大地的信任,才屹立得巍峨壮观;小溪因为有大海的信任,才获得更广阔的生命。
信任,是架设在人心的桥梁,是沟通人心的纽带,是震荡情感之波的琴弦。
信任不是一厢情愿,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座桥,作为我们获得真情的通行证,信任需要付出者与接受者的共同努力,才会使我们的身边响起友好的掌声。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劳改犯人在外出修路时,捡到了1000元钱,不假思索的交给了警察。
可是,警察却轻蔑地对他说:“你别来这一套,用自己的钱变着花样贿赂我,想换资本减刑,你们这号人就是不老实!”囚犯心想这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他了。
晚上,他越狱了。
亡命途中,他大肆的抢劫钱财,准备外逃。
在抢得足够的钱财后,他乘上开往边境的火车。
火车上很挤,他只好站在厕所旁。
这时,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走进厕所,关门时却发现门扣坏了。
她走出来,轻声对他说:“先生,你能为我把门吗?”他一愣,看着姑娘纯洁无邪的眼神,点点头。
姑娘红着脸进了厕所。
而他像一位忠诚的卫士一样,严严把守着门。
在这一刹那间,他突然改变了主意,投案自首了。
信任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它来自灵魂深处,可以在任何人心中掀起喧然大波,促使他悬崖勒马,胜过金钱和武力,洗涤人的灵魂,给人以自信。
前几天,我又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军官在执行一项重要任务时一败涂地,但出乎所有人(包括他自己)意料之外,上校又给了他一项同样重要而危险的任务。
这一次,他英勇而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且得到了奖赏。
别人向他道贺时,他几乎生气地喊到:“我还有别的选择吗?我辜负了他,而他却仍然信任我。
”是啊,就是因为上级对他的信任,使他在后面的工作中,心存感激,竭尽全力,从而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可见信任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呀,它可以在人的心中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人的内在的潜能,勇往直前。
信任,是一种弥足尊贵的东西,没有人可以用金钱买得到,也没有人可以用诱惑或武力争取得到,它来自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是活在灵魂里的清泉,它可以拯救灵魂,滋养灵魂,让心灵充满纯洁和自信。
愿我们都伸出自己诚恳的手,把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写一篇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3000字作文
展开全部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
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
你所有的思想,最后都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了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住,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为什么有人会如此友善地考虑到其他人呢? 真正的原因是: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你会收到一个善果;播种一个恶行,你会收到一个恶果。
你有权利非公平地对待其他人,但你这种非公平的态度,将会使你「自食其果」。
而且,进一步说,你所释放出来的每一种思想的后果,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
因为你对其他人的所有行为,以及你对其他人的思想,都经由自我暗示的原则,而全部记录在你的潜意识中,这些行为和思想的性质会修正你自己的个性,而你的个性相当于是一个磁场,把和你个性相同的人或情况吸引到你身边。
确切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
一个人真正成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因为这是很高很难做到的要求,所以我们目前的社会总是在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立立人」和「己达达人」的崇高典范。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
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
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之后,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谣: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
实地观测搞调查,团结勤快听意见。
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沥肝胆。
河道疏通水患灭,灌溉农田万民欢。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
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
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故事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
大禹治水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
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钦佩和效法。
「推己及人」这种替别人着想的道德情怀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据说国际红十字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中国有句俗语:「人和万事兴」。
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实现「人和」的润滑剂。
愿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能时时处处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灿烂文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芳香。
这一点推广开来,对于整个社会,意义是很了不得的,那样就经由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实现了全球的和谐、共荣。
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
孔子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教导为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
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都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具体内容和表现。
这也是孔子从人的内在心灵的需求中所揭示出来的人本主义哲学的关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命题。
这些命题表现了孔子对人的本质以及人与人相互关系认识的深刻性,也是孔子哲学之所以具有永恒生命力的秘密之所在。
孔子在《论语》中两处讲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是在回答仲弓问仁时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二是在回答子贡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时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即在孔子回答什么是“仁”和“恕”的时候提出来的这个命题。
“仁”的基本意思就是“爱人”,包含亲亲、泛爱众、仁民爱物。
按照程颢、程颐的说法“仁”是“全体”,它“涵义、礼、智、信”,他称为“四支...
求一篇以承受为题的800字作文
四、优秀作文展示人生,贵在承受鸟,以一双翅膀迎接风雨,人,以一对肩膀挑起天地。
不管是瘦弱的,还是强壮的,都在默默地承受着天地间的重重压力。
(题记能为文章增添艺术魅力,但要语言精练到位,不可随意为之)——题记透过窗户,远远的望着高山,我为一棵树而感动。
这是一棵普通却不平凡的榕树。
它,满目葱茏,枝桠横斜,树冠极大,像是一座磅礴浩大的宫殿。
它好像(改为“似乎”较好,避免词语重复)被树冠压弯了腰,不能再笔直地向上生长。
可是,尽管如此,它并未低下头颅,还在向岁月和生命柔韧的抗争。
(长短句搭配,具有较强的感情冲击力)它是在力之所及的范围内创造了另一番生命的辉煌。
(好大一棵树,“绿色”的承受!)造物主真是神奇,在这平凡的一棵榕树身上孕育着万物孜孜以求的承受能力。
这棵树是痛苦的,但绝对是幸福的、伟大的,因为它承受了生命之重,将生命之美演绎到了极致!人生何尝不是一种承受?生活本身何尝不是一种承受?(设问和反问能加强语势,如能恰当运用,能给文章增辉)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坎坷,太多的痛苦。
在理想的王国里,我们承受亲人故人寄予的热望和要求;在生活路途上,我们承受着来自世俗的各种恶意与善待,承受平淡或幸福;在情感的海洋里,我们承受着人生变故中的各种打击和煎熬,承受着孤独或欢乐。
(诗情画意的语言是美,朴实、自然简洁的语言也是一种美。
文章写得朴实、自然,没有刀斧之痕,能显出作者的艺术造诣。
语言是心灵的使者,感人的心灵必然产生感人的语言。
考场上写作时,我们一定要自然流露真实的感情,以鲜活的个性摒弃华丽的空洞,复归朴素的真实;在朴素的叙述中富含丰厚的生活底蕴和文化底蕴)承受是一种力度,它是上帝赐予人类处理困难的通行证。
在承受中,如将意志与生命一起在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磨刀石上打磨,将韧性与心灵一起在挫折痛楚的火炉中锻造,人生就有了厚度和力度,便能够风雨无惧。
(紧扣话题,立意高远)司马迁遭宫刑后,在写给好友的信中,提到了先贤们在困境中柔韧地承受后毅然崛起的情景:仲尼困厄,屈原受逐,左丘失明,孙子膑脚……(善用课文素材,课文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这是司马迁为完成远大志向的一次坚定心灵独白,更是他对苦难命运的一次勇敢的承受和抗争。
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他默默承受着屈辱和痛苦。
他卧薪尝胆,以苦行激励自己;他不忘国耻,暗中积蓄力量,苦思复仇。
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吞并了吴国。
他诠释了“承受”的精神实质:努力地自求上进,决不停息,决不懈怠。
(材料丰富,善用材料,全文联系四个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深掘材料例证,使道理阐发的通俗易懂,明晰透彻)承受是一种品质,宣泄和张扬着深厚博大的人格魅力。
(立意新奇,开拓出“承受”的新境界)霍金是个全身瘫痪的人,只有一个手指可以活动,其命运无比悲惨。
但他却说:“我没有悲哀。
我却很庆幸,因为上帝虽然把我固定在这轮椅上,却给了我足以想像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实,上帝对人都是很公平的。
”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转动着轮椅建议大家来跳舞;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他战胜了厄运,战胜了自己,不愧是“人生的斗志”!(一个善于承受、能够承受的人,人生的步履也许沉重,但人生却因此丰富和深厚) 巴金老人就是一棵在漆黑的夜中默默承受生命之重的大树。
他生在风雨如磐的岁月,社会的黑暗犹如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他的身上,他弯曲的背屈向深重的地母,使他看到了人民所承受的生活之苦。
后来,爱尔克的灯光照亮了他的路,他用手中的笔描画出他滴血的心。
渐渐地,巴金老人在这重负中直起身来,因为承受着生命之重,就一定要起来。
他看到了远方美丽的朝霞,也看到了身后文字铺就的路,《家》《春》《秋》搁在手中,沉甸甸的。
(从巴老身上可以看出:人的肩膀一如鸟的翅膀,是为承受压力而生的,承受的结果,是一种对灵魂的提升,道德的修炼,能量的聚集)(这一段似乎是借鉴了别人的文章,在时间有限的考场上,也算一“下策”)记得一位作家这样说过:对人生的幸福和苦难而言,没有超越自我的气概,内视自守的精神品质,就不会在苦难的胁迫下,保持一个谈笑自如的我;没有对世情的彻悟,洒脱的生命情怀,也就不会在幸福的裹挟下,保持一个恬淡平和的心境。
(引用贴切,拓展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题)是啊,一个真正能够迎接和承受各种人生际遇和挑战的人,绝不是气量狭小的平庸之徒,他可能会忧郁,但灵魂的天空不会黑云压城;他也许会兴奋,但热泪盈盈中他不会因此迷失方向。
因为他能承受住自己。
(收放自如,结尾结题,体现了“起承转合”的结构美)简评:本文紧扣“人生贵在承受”这一中心展开,由“树”及“人”,结合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深掘材料例证,见解卓然,立意不群,立论大度,文章有一种宏观大度的气质和思辨的逻辑。
本文语言词语贴切,句式灵活,文句有表现力,整句与散句的交错使用,使文章节奏感强,言辞优美,情景...
写有关风流人物的作文!(600字)
展开全部 风流人物之曹操 在我们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里,有这麽一个人,他既机智过人又愚不可及,既坦率真诚有狡猾奸诈,既心胸豁达有小肚鸡肠,既是菩萨心肠又是小人嘴脸,没错,如此自相矛盾的人,正是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千古风流人物——曹操。
曹操出身于官宦之家,年轻时便当上了官,他厌恶官场的阴险狡诈,憎恨那些贪官污吏,年轻气盛的他,有着鸿鹄之志,所以他不愿意与那些人同流合污。
执政为民。
见义勇为,为名除害,两袖清风。
是老百姓心目中的清官。
东汉年间,天下大乱,烽火连天,民不聊生。
他亲眼目睹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统一天下,并且已经牢牢的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深根。
从此,他为了这个梦想开始在这条漫漫之路上艰苦跋涉…… 可是,他的人格却发生了巨变。
竟忘恩负义的杀死了救他多次的项羽,残忍的杀害了神医华佗,而且对自己的手下的人疑心重重,消灭了大量军队,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这足以说明他是何等的奸,但是,在更多的时候,他表现的是雄。
因为,就连亲刘贬曹的罗贯中,都无不赞叹他独特的智慧和英勇的胆魄! 有的人一生挥毫泼墨,也有的人一生与刀枪为伴。
而曹操呢,却是文武双全。
一生征战于沙场,却懂得广开言路,开张圣听,重视人才,而且满腹珠玑,难得一个全能之才。
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足以可见他的狼子野心,他曾只身行刺暴君董卓,可见他那非凡的胆魄。
他还大胆的使用空城计虚张声势并打败吕布,而且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这是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可见他拥有多么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然而,一想做事严密的他,却在赤壁之战大败,这是他败得最惨的一回。
面对人生最大的失败,刘备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最终因病崩逝。
周瑜心胸狭隘被诸葛亮活活气死。
杨仪也是畏罪自杀。
然而,此时年近花甲的他,面对茫茫大海,发出强有力的感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然后又积极的投入到沙场,英勇作战。
如果他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强键的体魄,在如此大年龄又怎能会作出那麽惊人的举动!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孙权的江山是继承下来的,只有曹操的江山是靠自己打出来的!”我想,这句话对于曹操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论语让我明白了做人作文 600字 速度
展开全部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
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免了灾祸。
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免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
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孔子还认为,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
”(《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量。
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颜渊》)也就是说,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就是仁德了。
一旦做到言行符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
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
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即刚强、果断、质朴、语言谦虚的人接近于仁德。
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
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
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
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
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
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
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
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即: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这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即:诗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礼节可以坚定人的情操,音乐可以促进人们事业的成功。
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高中作文,以《让我们传递正能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与800字作文
展开全部 一件小事,但它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反映的是爱的传递,它才以加速度发酵,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温暖,因为它传递的是正能量,是一种强大的正能量。
犹太作家威塞尔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 曾经一度,因“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极端事件,让我们有过道德下降的担忧和焦虑。
同时,每一个善良而正直的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种渴望,渴望我们这个社会少点冷漠多点温暖,渴望人与人之间少点戒备多点相助。
任由世事变迁,爱与善终是社会的主流、时代的潮流。
从这件小事的加速度发酵、传播,不难看到它带给人们内心的触动和产生的共鸣。
大家对这种爱心产生温暖的感觉,源于人与人之间那种最为宝贵的理解和对善的认同。
正是这种理解和认同,穿透了世间的冷漠与轻视,用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心理,获得一种感同身受的情怀。
爱心,被看作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最高尚的情操,是人类良知的生动展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乏善心和爱心,只是在等待一个被触发的机会。
当一个人被感动之时,也是他的爱心和善心被触发之时。
让人“一看就暖和”的温柔,这是激发了我们内心柔软与善意的温情。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深刻铭记。
央视主持人张泉灵评论,“总希望自己是这温暖链条上的一分子,让这样善的传递不在我身上断掉”。
正如有人认为,此事释放的是“正能量”,自己看到了,有责任传递下去。
在现实中,“正能量”带来的正效应确实不少。
我们身边有阿里木带给我们的感动,他靠卖烤肉资助贫寒学子,而不少人专程去“捧场”,这里面有感动,也有“正能量”的传递。
社会需要爱,时代呼唤爱。
对善行、对爱心的感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但很多人缺乏的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显示感动的勇气,一种传递感动的行动。
传递感动,就是“正能量”的传递。
爱心无价,不分大小,“正能量”也没有强弱之分。
爱心是春风,可以温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间;是火炬,可以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爱心是担当,是奉献,也意味着收获。
爱心照亮四周,同时也温暖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完美自己,升华自己,幸福自己。
送人玫瑰手留香,那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给予、共同的追求。
我们不盲目伟大,我们只做伟大的一个分子,我们的社会就会伟大,我们的民族就会伟大,我们的国家就会伟大,让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
...
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作文。
快快快!!!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联系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理解:很早的时候孔老夫子的弟子在他们记录的的论语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把它作为致理名言,并切身实行。
今日,即将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时候,我再次回味了这句“致理名言”。
突然间有种被愚弄的感觉。
难到自己做不到的就一定不能去要求别人做吗?老师不会的东西就不能要求学生做吗?我们知道我们的老师,他们那时不能很方便的接触电脑,他们那时不怎么要求英语考试,难道,他们就不能要求自己的学生去做这些事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育领域就象是一颗恶性肿瘤,每当我听到有学生,用这句话来回应老师的教诲的时候,我就想老夫子又错了。
我们老师也错了。
大家还可以再往深层想一下,如果我们所有的家庭,老子教育儿子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我们的儿子就甭想有大的进步了,因为他们老子不会的东西,不知道的事情就不要求他的儿子。
在学校亦是如此,我们的国家将是“一蟹不如一蟹”,江河日下也!!!!!!!我不是痛恨老夫子说过的每一句话,但此句于教育,我深恶痛绝,总想痛打踩于脚下也!!!当然,此语作为一个人修身养性之道,还是有其生存之地的。
推己及人这个成语还可以写什么
展开全部 推己及人( 注释: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将心比心( 注释: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设身处地( 注释:设:设想。
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
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身临其境( 注释:临:到;境:境界,地方。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
推己及人是什么意思?
展开全部 推己及人”,是处理人和人的关系,待人处事的最一般、最根本原则。
这一思想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两句话。
一句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两句话都见于《论语》,意思非常简单明白,几乎不需要作什么解释。
自己所不希望要的,就不要加给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立足,就帮助别人也能立足;自己希望办事都能通达顺利,就也帮助别人通达顺利。
概括起来讲就是推己及人,或者像民间讲的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就是说你为人处事心里要想到别人,不要只想到自己;要把别人看作与自己是一样的人,自己有什么要求别人也会有什么要求,自己不希望有的别人也会不希望有。
这是一种平等待人,对人表示尊重,表示关心和帮助的态度。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意义很大。
从儒学来说,可以说,这是实行孔子仁学思想的出发点。
在《论语》里面有一段,孔子的弟子问孔子,说有什么话是可以终生行之,一辈子照着去做的?孔子回答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还有一段是他弟子讲的,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就是说孔子的思想就是忠恕而已。
而忠恕也就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前一句是恕,后一句的忠。
孔子的思想是仁学。
仁的最基本的一个内涵是爱人。
那么如何爱人, 爱人的起点在哪里呢?爱人的起点就在推己及人,就在你心里要有别人。
如果你连这点都做不到,你心里只有你自己,你又怎么谈得到爱别人呢?孔子的仁学,可以讲很多的道理,也可以讲得很高深。
但是简单地讲,从推己及人做起就可以了。
这是人人能懂,人人能做的。
这也是儒学的一个特点。
讲高深它有很高深的道理,花多大的工夫也不一定能全都掌握;讲简单它又很简单,就是最普通的人,没有读过儒家的经典,听一听也就可以做。
许多人日常生活中都在用、都在做,只是自己并不知道而已。
这是儒学的一个特点,叫做极高明而道中庸。
从现实社会生活来讲。
推己及人是一切社会公德的基础。
要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就要遵守社会公德。
文明愈发展,社会公德就愈重要。
而社会公德要得到遵守,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推己及人的思想。
大家都能替别人想一想,干一件事能想一想我这样做对别人会有什么影响,想一想别人是不是也有这种要求,想一想我这样做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很多问题就解决了。
现在有一个新名词,叫换位思考。
要求公交职工想一想假如我是乘客,商业职工想一想假如我是顾客等等;还有一个宣传词说“你也会老的”,其中也都是推己及人的意思。
非典期间,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很怕别人不注意公共卫生传染到自己,就都自觉地注意从自己做起,遵守公共卫生习惯。
所以说推己及人是社会公德的基础。
再推广开来讲,推己及人也可以并且应该成为全人类人们普遍遵行的社会生活准则。
近一些年来,世界上有一批人提出一个问题,想寻求一种全球的普遍的伦理,寻求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伦理原则。
为此开过一些国际会议,这些会议的成果之一就是大家得出一个一致的认识,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各种宗教各种民族各种文化都可以接受的,可以成为全人类普遍遵行的一个社会生活准则 所以,推己及人这一点,道理简单,意义重大。
但做起来又很不容易。
在我们周围,以及我们自己生活中,就常见一些与推己及人相反的情形。
一些事情,别人这样做自己很反感,觉得伤害了自己,自己却也那样去做。
所以这道理是很简单的,做起来不简单。
但我们正是要从最简单的道理、最简单的地方做起。
痕迹作文600字
痕迹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这声、这名,便是痕迹。
其实万物皆如是。
——题记春蚕死了,却留下了华丽的羽裳;那羽裳便是蚕的痕迹。
夏荷残了,却留下了溢清的芬芳;那芬芳便是荷的痕迹。
秋菊谢了,却留下了“人比黄花瘦”的感伤;那感伤便是菊的痕迹。
冬梅落了,却留下了“玉雪为骨冰为魂”的风骨,这风骨便是梅的痕迹。
当雪花满天飞舞;当空中云卷云舒;当大海潮起潮平;当庭前花开花落;大自然用昼夜四季向我们诠释更替,又让万物都留下它们自身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痕迹。
这其中,最醒目的还应数人类的痕迹。
说起人类的痕迹,自然而然地便会想起一连串光辉的名字,一连串辉煌的成就,宛若碧天里的星星,夺目,绚丽。
屈原“怀白壁自投汨罗以死”;那忧愁幽思的《离骚》是他的痕迹。
那“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愤慨亦是他的痕迹。
他文学的痕迹,更是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痕迹。
杜甫穷死在湘江上的一条小船里,那悲天悯人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是他的痕迹,那推己及人的关照:“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亦是他的痕迹。
他诗赋的痕迹,更是他关心人民、忠君爱国的痕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痕迹;《红楼梦》是曹雪芹的痕迹;《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痕迹;戈壁中的绿洲是席宝力皋的痕迹……高楼大厦是建筑师的痕迹;华冠丽服是服装师的痕迹;救死扶伤是白衣天使的痕迹……不禁要思考,什么才是我的痕迹?与这茫茫大千世界相比,顿感自身甚是渺小、微不足道。
但是我相信,我也是有痕迹的,属于我的痕迹。
掉下的第一颗牙齿,那是成长的痕迹;第一次在年龄一栏填18岁,那是成人的痕迹;迈出象牙塔的第一步,那是成材的痕迹。
当我走上工作岗位,我还会留下新的痕迹。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写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推己及人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