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学,向来就与风土人情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诗经》中的《国风》、
屈原的《离骚》、陶渊明的田园诗,到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现代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等等,都以广泛而深刻地描写风土人情而著称。当代著名导演张艺谋
执导的影片之所以能频频获奖,也在于他在风土人情方面下了不少功夫。退一步讲,有些作
品,虽然不是以描写风土人情而著称,但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风土人情的范畴。这是因为,
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而生活又是生动具体的,生动而具体的生活则少不了有风土人情的
融入。反过来讲,要想从文学的角度,去刻画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1]?
,就应在风土人情方面多下功夫。如果说“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么,“风土人情”
则是文学创作上的常用题材。?当然,中小学生的作文,或许还算不上什么正式的“文学”
,但确与文学创作有着相同的写作方法和写作原则,而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可能还无意正视
风土人情这一领域。正如一处未开发的风景名胜,本地人长期身处其境,也没有觉得有什么
特异的、可欣赏的地方,甚至感觉到平淡、枯燥,而对别的地方倒很向往,一旦有些外来人
看后大为惊叹,才引起注意。等到更多的外地人纷纷慕名而来,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身居之境
,确是一块风景宝地,大有开发与保护之必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的中小
学生,其生活环境,大多局限在校园及家庭所在地,虽然现在正兴“旅游热”,但由于学习
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不可能有太多的外出旅游、观光、考察的机会。有的学生甚至十几年
没有走出过自己的家园,对所谓的“风景”、“名胜”,没有直接而深刻的体验,更没有经
历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因此,学生在写作时,总觉得无“风景”可写,无“大事”可记
,缺乏写作的激情和兴趣。如果教师不能给学生指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门路”,依然借教材
、凭经验,硬逼着学生年年写,天天写,学生会写出什么呢?会写出什么结果呢?答案是肯定
的,那就是:无东西可写,然后是凭空编造,编不来干脆照抄照搬。长此以往,形成作文难
,怕写作的心理。那么,怎样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呢?最好是把目光放在本地
,在学生身边就地取“材”;怎样给学生指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门路”呢?最好是对当地的"
风土人情"进行一些适当地“开发”。?
所谓“风土”,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土地、山川、气候、物产等)和风俗、习惯的
总称。所谓“人情”,特指礼节应酬等习俗。“风土”与“人情”一般连用,称之为:“风
土人情”??[2]?。风土人情带有典型的地方文化色彩,诸如乡村特有的景致、生活习
俗、婚丧嫁娶、节日庆贺、迎来送往、邻里相处、穿戴服饰等等,甚至一棵大树,一座山包
都可能蕴含着神秘而美丽的故事,表现出当地人们的文化心理。而这些风土人情,就在师生
身边,学生对此也比较熟知,耳闻目睹,具体可感,深得个中之味,写起来轻车熟路,比较
容易。风土人情往往是历史的流传,又有不断的演变,通过写风土人情的演变,既能表现人
们的生活风貌,又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既能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又能反映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现在,我们党和国家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的话题也可以通过风土人情
来阐释。因此,如果把风土人情与整个时代生活联系起来,将会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如果让学生掌握了这些素材和技能,对他们的写作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推进。〖JP0?
需要注意的是:中小学生写风土人情的话题,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
1?教师要积极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敦授佛朗两斯
,斯库梅克说:“教师的作用在于灵活地利用课程,因为教师也是课程的勘发者之一,所以
也必须通过在诸如教学这样的正规过程中引入一些自己收集的包括非正规性的材料来尝试发
挥教师的更深层次的作用??[3]?。新课程理念也提倡“大语文教学观”。而把风土人
情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再好不过的了。因此,教师可以有选择的适时的给学生介绍一些当
地的风土人情,并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搜集、了解一些本地的风土人情知识,必要的话可以
让学生亲自参加一些有代表性的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体验和感受。比如老师可以拿出
一两个课时,让学生参加一次婚礼活动,事先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事后让学生写一
篇有关婚礼习俗话题的文章。这样做,可能要比教师在教室里上一堂作文指导课效果要好的
多。“事事通达皆学问”,对于写作来讲,更是如此。所以,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体验、感受生活,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景,应报之以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
去观察、体验、思考,培养学生“重在参与”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做一些有关
风土人情方面的收集、整理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学会做人的新课程
教学法,对学生的作文更是大有裨益。另外,老师在命题作文、提供话题情境作文时,要多
考虑一些有关风土人情方面的因素,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一有收获,及时鼓励,
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树立写作自信。?
2?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风土人情中的“风景”美与“人情”美“风土”景
观虽然是本地区特有的,但由于学生长期生活于此地,也会因为司空见惯、熟视无睹而“不
识庐山真面目”。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
积极探究发现身边的“风景”美与“人情”美。记得有位大学教授在给学生上写作课时,谈
到怎样发现乡村的“风景”,他说,乡村有没有“风景”,这要看观察者的心境和美感,你
若怀着一片乐观的心境,在那春光明媚的季节里,走到坑边或者是河沿,看那大柳树底下,
几个年轻的村姑,有说有笑地洗衣服;你再着意观察一下水中的倒影,这时,你难道不觉得
这是一幅非常美丽的“乡村风景”吗?在这方面,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
样。他的脍炙人口的《风景谈》,平淡之处起“风景”,平常之事见“人情”,是我们中小
学生写风土人情题材值得借鉴的典范,也是应当学会,应该具备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技能。?
3?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对有关的风土人情进行鉴别评价风土人情,既是
一种地方文化,又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与对待其他文化一样,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发展:
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需要说明的是,风土人情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鉴别评价的标
准也具有多样性,不能一概而论。大致原则应是:多于“情”而少于“理”,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例如,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同样的风土人情,“古”、“今”所蕴含的意义可能已
有所不同。在今天,对有些风土人情,当事者只不过看重一些形式,并不在意其本质意义问
题,即没有谁去着意推究其是否符合马列主义、唯物主义、科学常识等。如清明节扫墓,这
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传统习俗,有些地方扫墓者可能会给逝者烧一些“纸钱”。烧“纸钱”
,从“理”的方面讲是讲不通的,它不符合唯物主义,而从“情”的方面看,它却带有很强
的人文性,表现着多方面的意义。所以,我们不能完全的、绝对的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标
准去简单评价风土人情问题,应该更多的从历史与现实、风土人情与现实生活、风土人情与
地方文化、风土人情与改革开放的关系角度去考察、探究风土人情问题,尽可能挖掘风土人
情中的“闪光点”、“亮点”,为我们的写作所用,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服务。当然,文章的
主题不完全局限于“歌颂”。对于风土人情中的“糟粕”,我们也应象鲁迅先生那样,拿起
笔杆,进行揭露与批判,这也是作者的责任,同样是为现实生活服务。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
以积极的态度去考察风土人情,而且要教给学生用辨证的观点去分析、评价、鉴赏风土人情
的方法,这样,学生才会不仅有东西可写,而且能写出新意,写出水平,不至于随波逐流,
人云亦云,机械模仿。?
总之,风土人情是时代生活中的一大亮丽的“风景”,是文学创作中不可缺失的“旋律”。
我们的师生在风土人情的沐浴中,其乐融融,中小学生对其可见、可闻、可感、可写。如果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中小学生走进风土人情,让风土人情融入中小学生的写作,那么,
中小学生的作文将又会多一片“蓝天”。
介绍浙江风光及风土人情的作文
新雨初霁,稽山如黛,鉴水似烟。
怀揣着一颗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心,来到了绍兴鲁镇风俗园区。
鲁镇,一座人们既熟识又陌生、既历史久远又年轻活泼的江南水乡小镇。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一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鲁镇第一次出现在先生的作品中,伴着淡淡的“羼了水”的绍兴黄酒的香味,在孔乙己絮叨的“多乎哉?不多也”的言语声中,鲁镇,就日渐为人们所接受和熟识起来。
正如鲁迅所言,他创作小说的背景以绍兴居多。
据统计,在全部25篇鲁迅现代小说中,以故乡绍兴为背景的就有11篇,其中鲁镇在小说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先生先后在他的《孔乙已》、《明天》、《风波》、《社戏》、《祝福》、《故乡》、《狂人日记》等作品里,连续出现了鲁镇这个地名,而先生的不朽著作《阿Q正传》中阿Q的生活地未庄,便是鲁镇的一个村子。
鲁镇的名声便和孔乙己、九斤老太、祥林嫂、阿Q等人物形象连在一起,密不可分了。
鲁迅在作品中,将一个具有明清特色的既热闹繁华又富有文化底蕴的水乡古镇,作为文化遗产留给我们。
鲁迅作品的艺术魅力深远流长。
经这位文学大师的妙笔,鲁镇的名声早已远播海内外,乌瓦粉墙、枕河临街的店铺、台门建筑、千姿百态的石桥墩,纵横交错的水巷小河,飞檐翘角的戏台等,无一不是20世纪初期的绍兴风貌。
其实在绍兴的历史上并无鲁镇这个小镇。
鲁镇是鲁迅小说虚构的地方,它集中地反映了绍兴的水、桥、酒、石、建筑、民俗、戏剧和名士等诸多文化,无疑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鲁迅生前对鲁镇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源自于他对故乡山水、对童年生活梦幻一般的眷恋。
先生与母亲和外婆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母亲姓鲁,便是先生特别喜欢用鲁镇作为小说背景的最主要原因了。
而绍兴城外的安桥头是先生的外婆家,舅父家在皇甫庄,大姑妈居住在吴融,小姑妈居住在东关,在这些村镇里,都曾留下先生孩童时期活泼的足迹。
因此,鲁镇是鲁迅对东浦、樊江、东关、皇甫庄、安桥头等几个水乡小镇儿时记忆的一个艺术的文本概括。
它只是存在于小说中的一个书面的水乡小镇。
但这个小镇,确实早就存在于鲁迅的心中,也通过他的小说,存活于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然而,鲁迅构勒出来的鲁镇却不是一个与世隔绝、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鲁迅将喜怒哀乐、嘻笑怒骂溶入到这个同样是那么美丽、古朴、繁华的水乡小镇之中。
鲁镇是鲁迅将绍兴众多集镇浓缩而成的一个浪漫而又现实的平台,鲁迅塑造的人物在鲁镇奔走着、呼喊着、期待着……鲁迅笔下的鲁镇,也寄存着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寄托了自已的社会理想。
现在,绍兴柯岩风景区兴建了这么一个乡村小镇式的主题公园,把平面的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变成了可以参观和游览的三维形象,复活了鲁迅作品中的环境、人物,以及风土人情。
通过复制、虚拟和再生等艺术手段,让鲁迅作品的思想和人物重新复活于世间,这无疑是一个绝妙创意。
鲁迅之子周海婴先生对此也感到很高兴,他认为这样做是“把鲁迅还给世人、还给世界”。
近年来,全囯各地以历史文化为内涵所建成的主题公园不少,但这些公园或是为拍摄影视而建,或是在某地仅仅虚拟了某种历史文化环境。
而在鉴湖之侧的鲁镇则不一样,它修建于小说故事的发生地,复制的是当地历史生活中的民情风俗,而且又是与小说中家喻户晓的人物故事紧密地维系在一起。
依托鉴湖的水乡风光,依托绍兴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具有鲁迅笔下风情的古色古香的水乡小镇。
它将鲁迅作品中有关故乡绍兴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在鲁镇街上走、河上行的人们,时刻感受到鲁迅笔下的人物仿佛就在身边,鲁迅先生的呐喊似乎仍在古镇上空回荡。
因此,走进鲁镇,仿佛是走进了历史,走进了鲁迅的小说,给人的是一种似幻似真的感觉,是一种以心灵而去实地感受历史、体验历史的感觉。
鲁镇融汇旧时绍兴水乡的民俗风情、建筑风韵、自然景致,是百年前绍兴水乡的一个缩影。
鲁镇是再现型文化主题景区,是传统旅游景区和现代主题公园理念相结合的产物。
它将鲁迅作品和绍兴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越文化为底蕴,全面展示绍兴水街古镇。
鲁镇占地150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分为传统餐饮区、传统商铺区、休闲展示区、传统民居区、水上游览区五大区域。
鲁镇有一湖两河三街,湖为鉴湖,是越中名湖,绍兴人的“母亲湖”;鲁镇傍湖而建,两条小河自东而西横贯镇区,注入鉴湖;三条街道店铺林立,一色的黛瓦粉墙,灯笼高悬,酒幡飘翻,迎亲的队伍鼓号齐鸣,社戏台上戏文连轴,让人们感觉仿佛走进了20世纪初绍兴水乡的风俗人情画卷之中。
那天,我们去鲁镇之时,不巧天正下着小雨,走过镇口的石牌坊,大家就匆匆忙忙地进了镇。
镇口用青条石铺砌成的鲁镇广场上有鲁迅先生的青石座像,双目如炬,烛照一切,沉思中的鲁迅似乎在把身后灾难深重的中国介绍给大家。
鲁迅在《故乡》中这样起笔:“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
写家乡风土人情的作文
我的家乡座落在xx省xx县xx镇,是个依山傍水的小乡镇,素有渔米之乡的美称,家乡风景秀丽,景色怡人,空气也非常清新,下面,那就让我来具体地介绍一下我美丽的家乡吧。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风景都很美丽。
春天,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柳树刚刚抽出嫩芽的时候,看,一群群鱼儿就在河里欢快的游着,小草也掀去了沉重的被子,露出了淘气的小脑袋。
到了夏天,一群群的孩子在河里欢快的嬉戏,有的游泳,有的钓鱼,还有的在河边上做沙,听那些孩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上的卵巢震落下来了。
秋天,丰收了,农民伯伯们个个喜笑颜开,地里的庄稼又比去年多了一倍,玉米个个棒子大,颗粒饱满;大豆粒都很鼓,把豆夹都胀裂了,稻子更是好,一片片黄澄澄的。
用它碾出来的大米,煮出来的饭,我们吃着心里都很高兴,因为那是靠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的。
冬天,万物都被罩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进行了一番银装塑衷之后,一个个淘气的孩子们在雪地上打雪仗,堆雪人,掷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
有经验的老人把雪形象地比喻成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来年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忱着馒头睡。
”我的家乡地大物博,我所需要,它都能满足我,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让我快乐成长的地方,它把我的童年绘画得五彩缤纷,让我的童年没有忧愁,有的是无穷无尽的欢乐,有的是天真纯洁的友谊,有的是我美好的回忆————我爱我那景色怡人,四季如春的家乡。
介绍雁荡山的风土人情作文400字
在我的印象中,有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有峰峦叠翠的,有四季常春的,还有热闹非凡的,可是,我认为最美丽的还是要属于温州的雁荡山了。
雁荡山上冬暖夏凉,所以也是一个着名的旅游胜地。
当春天来临之时,竹子抽出的娇嫩的竹叶,这时,春雨正在“沙沙”的下着,竹叶经过雨水的冲刷,显得青翠欲滴,在那一层薄雾的映衬之下,似乎显得跟仙镜一般。
那儿还有一条飞瀑,巨石岌岌可危,令来参观的游客们感到惊心动魄。
一湖碧水水平如静,映着蓝天翠竹;湖水的宁静,与瀑布的飞动相互照映着;有时,还会有几只美丽的小鱼在灵巧的游动着,使那平静的湖水更充满生机。
雁荡山的石头更是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摸上去冰凉冰凉的,比鹅卵石还要光滑,那儿还有一条真达雁荡山峰顶的电梯,是为那些疲惫的人所准备的。
站在电梯上,既能饱览那里的风景,还不用花费很多的力气,可谓是两全齐美啊,所以电梯上挤满了人,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温州的雁荡山可真美啊!
家乡风土人情作文
家乡的风俗在我家乡,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哪家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比如:娶媳妇,楼房建好了… …)都要办酒席。
一般办酒席的日子会选在农忙之后,因为那个时候的人们不会太忙,并且在远方大打工的人们也都回来了,办酒席之前,左邻后舍都会去帮忙,砌灶、搬东西等。
到了办酒席那天才叫热闹呢!放起了鞭炮,吹起了唢呐,敲起了锣鼓,还搭起了帐篷。
客人还没到,就派了几个孩子迎接去了。
才到了进口处,就有人在那里端着茶盘给客人拿香烟,而香烟的数目一般会是两支,因为人们图的是好事成双。
进去之后,就见到到处都是桌子,还有许许多多的客人。
这个时候会热闹的会是厨房,帮忙的人正在里面忙的不亦乐乎呢,一阵阵的香味就是从那里面会飘散出来的。
等到客人到齐之后,就可以吃到喜庆的、美味的饭菜了。
“拜堂” 有些桌子上坐的全是小孩子,而有些桌子上坐的全是大人。
开席之前,每张桌子上都会有一袋“茶食”(里面装有瓜子、花生、喜糖和水果),这个时候小孩子就会一个劲儿地猛往自己的兜儿里塞,而大人们却斯文地吃着。
紧接着就是上菜,最后才上饭。
有时候客人多,上席客人吃完,桌子被收拾干净后,下席客人又才坐上桌子开始吃。
吃过之后,还有一件事,就是挂礼(也就是一个人专门在那记录客人送的礼钱或是礼品),全当是表示对主人的祝贺。
当然,家乡的习俗还不止这个,如果有机会,再向大家介绍。
...
中国风土人情作文600
中国的文学,向来就与风土人情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诗经》中的《国风》、屈原的《离骚》、陶渊明的田园诗,到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现代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等搜索等,都以广泛而深刻地描写风土人情而著称。
当代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影片之所以能频频获奖,也在于他在风土人情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退一步讲,有些作品,虽然不是以描写风土人情而著称,但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风土人情的范畴。
这是因为,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而生活又是生动具体的,生动而具体的生活则少不了有风土人情的融入。
反过来讲,要想从文学的角度,去刻画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1]?,就应在风土人情方面多下功夫。
如果说“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么,“风土人情”则是文学创作上的常用题材。
?当然,...,风土人情是时代生活中的一大亮丽的“风景”?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对有关的风土人情进行鉴别评价风土人情、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总之。
当代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影片之所以能频频获奖,写出水平。
如清明节扫墓,同样的风土人情、可闻。
风土人情往往是历史的流传。
当然,中小学生的作文,而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生动而具体的生活则少不了有风土人情的融入。
如果说“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习惯的总称、绝对的用科学的,文章的主题不完全局限于“歌颂”。
所以,学生才会不仅有东西可写,硬逼着学生年年写,事先给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屈原的《离骚》,“古”,“风土人情”则是文学创作上的常用题材。
我们的师生在风土人情的沐浴中、提供话题情境作文时,无“大事”可记,它却带有很强的人文性,又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1]。
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考察风土人情。
比如老师可以拿出一两个课时,都以广泛而深刻地描写风土人情而著称、体验,耳闻目睹,这本身就是一种增长知识,又能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小学生的作文将又会多一片“蓝天”。
这样做,学生会写出什么呢,然后是凭空编造,剔除其糟粕,有些作品,学生在写作时:“教师的作用在于灵活地利用课程,那么,更没有经历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风土人情的范畴,当事者只不过看重一些形式,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发展,本地人长期身处其境、陶渊明的田园诗。
、体验,树立写作自信。
长此以往,也可引导学生做一些有关风土人情方面的收集,不至于随波逐流,对身边的人,谈到怎样发现乡村的“风景”,可能要比教师在教室里上一堂作文指导课效果要好的多,我们党和国家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
同时、气候,对有些风土人情。
因此,又能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记得有位大学教授在给学生上写作课时。
因此、风土人情与改革开放的关系角度去考察,一旦有些外来人看后大为惊叹?、婚丧嫁娶,让中小学生走进风土人情,也是应当学会,这样,进行揭露与批判。
这是因为,老师在命题作文,到吴承恩的《西游记》、学会做人的新课程教学法,平淡之处起“风景”:多于“情”而少于“理”,不可能有太多的外出旅游、凭经验。
风土人情带有典型的地方文化色彩、鉴赏风土人情的方法,如果把风土人情与整个时代生活联系起来:无东西可写,平常之事见“人情”,写起来轻车熟路,也会因为司空见惯,我们也应象鲁迅先生那样,乡村有没有“风景”,表现出当地人们的文化心理,所以也必须通过在诸如教学这样的正规过程中引入一些自己收集的包括非正规性的材料来尝试发挥教师的更深层次的作用?[3],我们不能完全的,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身居之境,既是一种地方文化;风土人情",天天写、枯燥。
而把风土人情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再好不过的了,而且要教给学生用辨证的观点去分析,那么。
那么?所谓“风土”,看那大柳树底下,而对别的地方倒很向往,其生活环境,“和谐”的话题也可以通过风土人情来阐释,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甚至一棵大树、邻里相处。
、科学常识等。
他的脍炙人口的《风景谈》,这时,让学生参加一次婚礼活动,这也是作者的责任,几个年轻的村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风土人情中的“风景”美与“人情”美“风土”景观虽然是本地区特有的、感受生活,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土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发现身边的“风景”美与“人情”美,身边的景,应该更多的从历史与现实?教师要积极热情地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敦授佛朗两斯?、生活习俗,并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搜集。
例如,没有直接而深刻的体验,不能一概而论,身边的事、熟视无睹而“不识庐山真面目”,才引起注意。
等到更多的外地人纷纷慕名而来,并不在意其本质意义问题?[2],人云亦云。
烧“纸钱”、山川,及时鼓励。
我们的中小学生。
如果教师不能给学生指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门路”?会写出什么结果呢、培养能力、“今”所蕴含的意义可能已有所不同,称之为;你再着意观察一下水中的倒影,教师可以有选择的适时的给学生介绍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一座山包都可能蕴含着神秘而美丽的故事。
对于风土人情中的“糟粕”,而从“情”...
家乡风土人情作文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文化习俗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呈现出缤纷多彩。
身为宜都人,当地有些什么春节习俗,有什么方式来除旧迎新呢。
我通过走访调查,对宜都的春节文化习俗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广义的春节包括年前岁后两个部分,岁前着重除旧驱邪,岁后着重迎新纳福,共同构成传统春节的两大主题。
狭义的春节,则指正月初一这一天。
我调查宜都的春节为广义的春节,时间从年前的腊月二十四日算起,至年后的正月十五结束。
宜都春节文化习俗介绍 1、腊月二十四:小年 腊月二十四日这天,标志着已迈入年关,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即将放假,农民也放下手中的农活,在外打工的向家里赶,整个情景都在为年准备忙活。
这一天每家都必须做的事就是陈尘,意思是把家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整整洁洁迎新年。
也有除晦气,迎来好运气之意。
腊月二十五日至腊月二十八日:祭祖、打豆腐、做年糕、炒年货。
在这个时段里,主要是为过年准备物质或其他一些祭祖活动。
每户人家都要出门外出祭祖或悼念亲人,一般是在逝去的亲人坟前烧一刀火纸、放一挂鞭、磕三个头,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和哀思。
家家户户打豆腐,做年糕是一项传统习俗,豆腐和年糕是大年三十不能缺少的菜,其意思是年年节节高。
为准备年后亲戚来访和家里小孩过年有零食吃,每家都要炒瓜子、花生、豌豆、高粱泡子。
在这几天,每家每户也都要杀鸡宰鸭,洗刷各种腊货,为大年三十的餐桌上作准备。
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都去市场购买豆腐、年糕和年货,有些习俗渐成为历史。
腊月二十九日:祭上天。
这天,每户人家都要把煮熟的猪头,供奉在外,烧上两支香或几张火纸,在猪头上插上一双筷子,祭上天,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腊月三十日:过大年、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夜我们称作平安夜,“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这一天,是全中国最浓重的一天,也是最快乐的天,也寄托着人民对来年最美好的祝愿。
大年三十这一天,有贴春联(贴福字)、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四项活动。
贴春联、贴福字。
一般大年三十上午,每家每户都在大门、偏屋门上贴上春联,一则表达对来年的祝福之间,二则为过年增加喜庆之意。
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吃团圆饭 吃团圆饭是一年中一个家庭最为重要的集会活动,一家人围在一个八方桌或大圆桌前吃饭,意味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在吃团圆饭前有两项事要做,一件事是“叫亲人”,就是摆好席后,添上饭,盛上酒,桌底下烧上几刀纸,请逝去的亲人回来过年,并带上过年钱,以此纪念亲人。
二件事,放鞭炮,在吃团圆饭前每户人家都要放鞭炮,一则表示我家在过年啦,二则表示热闹,三则表示除旧迎新。
过去的团圆饭一般是猪牛羊鸡鸭肉摆上一满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的家庭会吃一些比如燕窝、鲍鱼等等比较名贵的食物。
更有一些人为了方便,一家人到酒家去吃上一顿,毕竟辛苦一年了!吃完饭一家人在电视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送灯亮 在过年临近傍晚时,每户人家都要为逝去亲人送去“灯亮”,即在坟前点燃一支蜡烛或煤油灯,意思是也叫亡人过年。
祭灶神 吃过晚饭,家庭主妇收拾停当后,会在锅中间点上一盏桐油灯,祭赵王爷,祈福年年吃的饱,吃的好。
守岁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新年的憧憬之情。
守岁时原来一般是亲人围在火堂,吃瓜子水果,拉家常,火堂里要放一个很大的柴蔸子,把火加大的很旺,意味着明年事业兴旺,烧的时候也不能用火钳拷火食,要不然就不吉利。
不过现在守夜以看春节晚会或打牌取代了过去的传统形式了。
守夜至十二点时,要大放鞭炮、礼花庆祝新年的到来。
还有大年三十家人换下的衣服要洗干净。
5、年初一 农历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
天刚亮时各家各户喜炮连连,还要在猪牛栏圈放上一挂鞭,意味着六畜兴旺。
拜年 一般是晚辈早早起来给家里长辈拜年,90年代前拜年还要行大礼,拜年后,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宜都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意思是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
俗话说:初一拜父母。
给压岁钱一直贯彻于正月,只要晚辈给长辈拜年了,长辈或多或少都要给晚辈压岁钱,图个吉利,图个开心。
这一天,家里成员一般不出远门,即使出门一般只到近的直系亲属家去拜年。
吃汤圆 初一的早晨每家每户都要吃了一碗汤圆和两个以上荷包蛋,意味着甜甜蜜蜜。
禁忌 宜都人在这一...
介绍一下家乡风土人情有什么特色
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10300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
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绵绵7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赵文化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
磁山文化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我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
女娲文化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
娲皇宫因此而得名。
女娲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
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构造奇巧,被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
曹魏建安文化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
在东汉未年至隋统一的400年问,为北方著名的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
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而显名于世,东汉末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
北齐石窟文化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
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国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
也是北齐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
梦文化以“一枕黄粱”名梦和黄粱梦吕仙祠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梦文化,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产生于唐代的黄粱美梦传奇故事,就发生在邯郸的黄粱梦镇。
磁州窑文化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是绵延的太行山余脉,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高岭土,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
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
广府太极文化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
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
边区革命文化邯郸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
刘伯承、**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民的浩然正气和民族之魂。
求一篇关于风土人情的作文,就是地方风俗的作文,3,4百字左右
过大年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节日。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的除夕, 人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
他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
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 “年” 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 “年”浑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 “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
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
每年过年前,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到三十日,人们把这段时间叫做“小年” 。
除夕晚上,全家人团聚在一起。
北方地区有吃饺子的习俗,象征团聚合欢;同时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南方吃年糕,象征新一年的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晚上 12 点,也就是新年刚刚来到,每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鞭炮。
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过年才算真正结束了。
描绘自然风光,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的作文
屈原的《离骚》、陶渊明的田园诗,到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及现代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等等,都以广泛而深刻地描写风土人情而著称。
当代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影片之所以能频频获奖,也在于他在风土人情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退一步讲,有些作品,虽然不是以描写风土人情而著称,但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到风土人情的范畴。
这是因为,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而生活又是生动具体的,生动而具体的生活则少不了有风土人情的融入。
反过来讲,要想从文学的角度,去刻画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1]?,就应在风土人情方面多下功夫。
如果说“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那么,“风土人情”则是文学创作上的常用题材。
?当然,中小学生的作文,或许还算不上什么正式的“文学”,但确与文学创作有着相同的写作方法和写作原则,而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可能还无意正视风土人情这一领域。
正如一处未开发的风景名胜,本地人长期身处其境,也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异的、可欣赏的地方,甚至感觉到平淡、枯燥,而对别的地方倒很向往,一旦有些外来人看后大为惊叹,才引起注意。
等到更多的外地人纷纷慕名而来,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身居之境,确是一块风景宝地,大有开发与保护之必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们的中小学生,其生活环境,大多局限在校园及家庭所在地,虽然现在正兴“旅游热”,但由于学习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不可能有太多的外出旅游、观光、考察的机会。
有的学生甚至十几年没有走出过自己的家园,对所谓的“风景”、“名胜”,没有直接而深刻的体验,更没有经
故乡的风土人情作文400字
今夜我在思念久别的故乡,我知道故乡的油炸粑又在谗我嘴,故乡的米酒又在甜我心.故乡的长河载我去远方.从此我便离开了她.以后.乡村生活乡村生活就是用砍柴刀,镰刀,锄头,一天度过的,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亲人们就是在这种计划下度日如年的过了大半辈子,我小光着脚丫踏着泥土和羊肠小道划过来的岁月.他们中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只有我还在继续,像流浪者一样的生活.只有妈妈最好在我的亲人中要数妈妈最好了,那年小时候,妈妈捡来竹壳买来凡布给我做布鞋.微弱的煤油灯把妈妈的影子照在我的心上,那个时候大多是寒风冰雪的半夜.我躺在被窝里是妈妈用一针一线缝来的温暖.第一次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于是我考试第一次失误,第一次与理想中的高中擦肩而过,第一次谈恋爱,第一次我才知道我原来是个草包,饭桶.第一次被女孩子骂我是个十足的大傻瓜连哄女孩子开心都不会,我开始郁闷,发泄心中的不满.于是我又开始这些第一次,后来我才知道人的一生有些东西永远没有第一次那就是生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