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入党的思想转变》3300字
入党的思想转变
申请入党后思想认识的变化
申请入党后思想认识的变化
回想自己申请入党后的思想认识历程,我认为我的入党动机端正,一开始 对共产党员的认识是模糊而不具体的,仅仅是简单的崇拜,通过三年的学习和体会,我对共产党员有了全面的了解。我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应做到以下三点:一要有明确政治方向。在我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搞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所在。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首先要用这一标准去衡量、去辨别、去判断。绝不能被一些事物的假象所迷惑,必须加强学习,认真实践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辨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二要先做人、后做事。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有着底蕴深厚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社会公认的做人的标准和道德水准。我们要以社会公认的做人的标准和道德水准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党始终做到了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准则,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政治本色。三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
理解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即人的一生是怎么来的,人生为的是什么,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的价值的看法,即人活着或者死去,如何做才有价值,得到些什么就算是有价值,世界观是一个人对世界(宇宙)的看法,即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是有其内在规律的,还是世界是精神的,即由上帝或别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所主宰的。在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意识无意识地有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人生看作是由父母创造的留给我们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人生只有一次,因此,要特别的珍惜和爱护。人生虽然是宝贵的,但它的价值绝不仅仅是为了吃喝玩乐,人生的价值紧紧地与人民与社会联系在了一起,人的一生为人民为社会做得贡献越多,价值就越大,我们认为世界是物质组成的,因而是可知的。因此,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认识世界、尊重客观、有益有利地改造世界的信心和决心,而不是消极地等待命运的安排。
篇二:入党前后思想变化思想汇报
入党前后思想变化思想汇报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工人家庭,父亲在当兵的时候就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年纪小,起初对于入党这件事没有什么概念,只是单纯的知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很光荣。
进入警校学习后,上了学校的党课,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初步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在警队工作二年后,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进一步学习了党的一些理论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创立了**理论,**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转载于:.xiElw.coM 写论文 网:入党的思想转变)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受身边的党员的影响,虽然我现在只是一个预备党员,但我对党怀着一种纯朴的崇敬,对党员很钦佩,坚定了入党的决心。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在我们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我做为一名中层干部,就应该全心全意的为集体服务。
我认为,做为一个预备党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党员的
标准要求自己的行动。同时,我们还需要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有了理论知识的指导,行为上才能得到长久的保证。理论的指导使我认清方向、看清前方的道路,这样我们才能走的更快~更远~更稳~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工作定要加倍认真负责,努力向先进党员同志看齐,逐步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世纪人才。我将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用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和责任鞭策自己,努力不辍,奋斗不息使自己成为一名坚持不懈、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执着耕耘者,使自己成为一名宽仁博爱、自信乐观、意志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以上就是我入党前后的思想变化,请党组织检验。
篇三:入党思想报告:努力做到“两个转变”
敬爱的党组织: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但此时我的心情很复杂。复杂在即惭愧又荣幸。惭愧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直到大四我才开始上党课,身边有些同学很早就接受了这种培训。荣幸的是终于有了这次学习党课的机会,感谢党给予了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自豪,也很感激和激动。记得一位老师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我向来很信奉这位老师的这句话。因为与我心目中一直以来认为的死板说教、枯燥无聊的党课相比,现在真正上了,才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地幼稚可笑。于是我才真正对于党课
学习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首先上课方式方法上,让我对党课培训班多了更多的喜爱之情。在党诸多讲授中,我不仅从理论上领略到中国***的魅力,而且在活生生的故事以及老师们的旁征博引中触及到党的风采,原来理论的党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和乏味了。
这两节课下来,我都被老师们的精彩讲演所吸引,全神贯注地倾听,并作了详细的笔录。在课后,我还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自己关于郎老师讲演的感想和体会。我想这期党课培训,对于我而言,将会是收获比较大的。
再从党课的内容上来说,因为党课的内容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的有关入党动机、党的发展历史等诸多方面的理论讲演为主,多的是老师对于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一名合格党员应具备的条件和素质等与我国社会建设及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联的生动演讲。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节课老师提到了我们作为一个党员应当承担的责任,他提到了我们身边真实的生活细节,让我很受感动。讲到有些同学在学校因为失恋就作出对自己身心造成伤害的事情来,这对于父母来说真的是很心痛。于是我联想到前不久的武汉市一位高中生因为学业压力过大而在江汉一桥跳江一事。不禁感叹,我们有时候是为父母想得太少了,在自己郁闷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就选择极端行为,这对于人在中年的父母将会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可以毫不过分地说,他们这一辈子辛辛苦苦的奋斗就这样付之一炬了,他们也许会再没有生活下去的希望和信心了。
还有就是党课的形式,心理学院学生进行的课前展示对我记忆犹新,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除了激动和兴奋,我想收获更大的则是和同学的心灵的交流。
听了这开始的两节课,使我对原来对党课的印象完全改变了,也使我对今后的课程有了一定的憧憬。所以我决心按党章的规定严苛要求自己,努力在党课的学习过程中,做到两个转变: 一是角色的转变。从普通同学向入党积极分子身份的转变,高标准,严要求自己,高度重视党课的培训学习。每一次的培训或者活动我都积极准时参加,不迟到或者早退,并且作详细而认真的听课笔录,并在课余时间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自己对于党课学习的心得体。
二是思想的转变。大部分同学包括自己,对党的认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的感性认识上,我想通过这次党课的培训与学习,我们能够对党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上来,从而对于党的认识更加的全面和生动。我很喜欢这次党课培训的方式和各种活动,谢谢学校党委给予我们的这次生动而有意义的培训。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培训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和提高,并争取早日加入党的大家庭。
作文二:《思想的转变》1000字
思想的转变,心灵的洗涤
——读《教育新理念》带给我的启示
“教育是技艺,更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抱。”这是《教育新理念》一书前言里的一段话,它引发了我的思考,也引起了我的共鸣。
是啊,教育已不单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理念上的转变也在警醒我:教师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做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特殊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更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自己在思想及行为上跟上新理念,才能去适应及胜任自己的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因此,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是我奋斗的目标之一!
“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这一节读罢,我忍俊不止,笑出了声。这里面有太多的地方让我深有同感。上课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的是我们大多数教师上课的模式,我们这些教师已经习惯了课前精心准备问题,课上解决问题这些形式了,要谈改变真的很难,很多时候是只有上公开课的时候才运用新理念,日常上课则还是用旧模式。但在这一点上,我也算有所改变,在语文课上,聋生由于先天失去语言基础,对字词的理解是他们的一大难题。为激发学生
的学习主动性,我经常让他们先读课文,读文后合作学习理解不懂的字词,再把不理解的字词写在黑板上,集体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这一环节帮助学生们学会了生字外的许多词,学生在解惑的同时,因知识的增加而欣喜,学习兴趣也提高了。现在,我看了这一节,在理念上有了新的转变,我会把问问题交还给学生。
“化结果为过程”这一节让我更清楚:智慧比知识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所以,做为教师,要注重过程教学。
袁振国教授的这本书带给我太多的启示,那么,教育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在文中,袁教授给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学会判断知识和信息,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本身是多变的,不断更新的。其二:现代文明的成果并不能通过传授内化成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
做为一名老教师,我体会到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的过程。教育是变化的,那些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站在教育改革的潮头,努力调整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
行为,主动地去适应、参与教育实践,将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体现自己的教育价值。
作文三:《思想的转变》1100字
思想的转变,由过程走向结果
每当有比赛或者在生活中我总是被一种思想贯彻着:“结果是什 么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结果中学到了什么! ”然而, 《请给我 结果》好似开启了脑中对做事的另一扇门,那就是结果更加重要! “做事情的底线是因为你做事的结果,而不是因为你付出了什 么。你如何辛苦并不重要,但你提供了什么价值却很重要! ”
翻开书这句话着实震惊了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一闪而 过,好似瞬间被颠覆了。而转念一想,每个人看到的都是结果,有很 多的过程只有自己清楚,我们可以把过程在历练中缩短或转变。但, 结果却是展现在众人之前的, 也是给予人所希望看到的。 考虑到自己 做事的结果可以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并不是要忽略过程, 而是更重视 过程,对自己更负责。没有对结果负责的态度,也不会仔细研究过程 的问题,为了开发出更好的结果;没有对结果珍视的态度,也不会有 扬长避短,完善自己,为了设计出效益更好的结果。所以说,之前的 态度并没有因为“结果”的提出而否定,相反,是负责的体现。 “执行三要素:信守承诺,结果导向,永不言败”
不知什么原因, 看到这三要素, 我倒吸一口凉气——这正是我做 事经常缺乏的精神。信守承诺,虽然诚信被众人常常挂在嘴边,然而 多少人真正将它放在心里。 无论是书中提到的生意或者我们在校园里 的工作,无不需要信任。信任架起心间的桥梁不为所过,一次真诚的 交流也许就会换来一生的朋友。 在执行时也是如此, 下属信任你正是 因为你信任他们, 对他们所承诺的他们可以期盼, 这会是一个公平的
交易,也会是值得的做法。结果导向,做事如果有目标,一是会有动 力二是会有方向。 好比一个盲人在昏黑的世界, 若是有一个即使轻微 的声音导向也会指引他走向目的地。 所以有时即使最初的结果是模糊 的, 但是在长这个方向努力的同时, 会逐渐清晰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 系导出相应的结果。 这使我受益, 在未来学习、 工作的时候, 有目标, 在起点时就不要迷茫, 比别人也同样赢在了起跑线——赢得了他们徘 徊的时间。永不言败,这是一种坚持。多少次,我的想法都被我扼杀 在雏形之中;多少次,做了一半发现困难重重,撒手一推,将之抛在 脑后;多少次, 我后悔在没有坚持那么一下而取得成功,只能羡慕的 看着别人露出胜利的微笑。 永不言败, 我现在并不能说我会做得很好, 只能对于心灵的触动应经起了微妙的化学反应, 让我在未来的工作中 有这样一种意识,坚持努力,做出令结果满意的结果。
从此时开始,对结果持一份尊重,不要找过多的借口,朝此方向 努力,对未来充满希望,就可以主宰自己的路,若一旦找到了放弃希 望的理由,也就是开始放纵自己的生命。请给我结果!不论是对别人 说或是对自己说,要记得这句话,做满意的结果,即使它不完美,在 进步就是我要的结果!
作文四:《学习思想转变的经历》1200字
学习转变体会
一转眼自己就要研究生毕业了,即将告别校园,心中有许多的不舍。回顾自己自大学四年到研究生这7年来的时光,自己真的成长了很多。在这里很想对那些仍处在大学最灿烂时光的学弟学妹们说一声,珍惜时光,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因为,每一寸流逝的光阴都将无法复制,做个对自己诚实的人,别辜负大学这段时光。
至今,我依然无法忘记18岁的自己。牛仔裤,一双帆布鞋,没有发型也不懂任何化妆的技巧,却常常能笑得无所顾忌不知所以。自己算是典型的学习型学生,尽管从未成为过学霸,但我一直对学习充满热情。刚刚开始大学的课程,我就被一堆的数学逻辑词汇搞得晕头转向。大学的数学和高中的数学有很大的不同,在学习上更注重逻辑性和推理,但是高中的数学却往往侧重于解题的技巧。而我偏偏就是那种逻辑性比较差的人,很多知识即使我强制性的记住了却无法理解,所以整个大一我学的相当痛苦,每次期末备考都要“拼命”。我甚至一度以为自己不适合学数学还想过换专业。这种情况得到好转源于后来大二开始,《点集拓扑》、《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的后续课程的学习,由于涉及到从前的知识点,所以我常常会翻看大一的《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两门基础课。结果,在来来回回翻看复习的过程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先怎么都不理解的东西居然懂了,仿佛瞬间“开窍了”,我之所以将这些写下来,是想告诉那些处于跟我有相似经历的人,别轻易的放弃,有些知识尽管你现在可能还不能完全领悟,但是坚持时不时地回顾翻看,或许在不久之后的某一天,在你有了足够的后续知识储备之后就能理解了。其实这也不止是针对知识的学习,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事情也是这样,当下令困扰你的事情,也会在某一天突然领悟。
另外,其实现在有很多学生的大学生活过的很浮躁,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社团、恋爱、兼职,还有许多诸如乐队、极限运动等诸多我们称为“非主流”的东西,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这些东西比学习更有吸引力甚至更加有用。而其实我要说的是,书本上的知识也是有用的,当你们为了自己的梦想和爱好绽放青春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学生,自己的首要职责是好好学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初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四年之后,自己该怎样出大学?自己留了四年的时光在在大学,离开的时候又能带走些什么呢?每一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好奇和疑问,会有迷茫的时候,缺乏动力去学习。刘同的书里写道:成长中所有遇到的问题,都是为你量身定做的。解决了,你就成为这类人当中的幸存者。不解决,你就永远也自己能成为谁。所以,作为学生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的位置,主动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你会体会到更多的乐趣,要知道青春只有这一遭,学习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那么珍惜青春也就意味着这珍惜这其中的学习机会。所以,一定要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就好比敲门,使用再大的外力敲门或许最终只能开启一条门缝儿,能看到的风景始终有限。相反,主动打开门,那么外面的世界就能全部展现在眼前。就好比我,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让我获益匪浅,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一些正面的引导。
作文五:《我思想上的转变》900字
我思想上的转变
我思想上的转变(The Change of My Thought)
How time flies! This semester our practice teaching in Jinshang Primary School is near the end.So far I have realized deeply that practice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And I have learnt many things from the practice which I didn't know before ,expecially the details which I always ignore and don'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ough our practice isn't long enough,we learn much valueable experience which we can't get from our clas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ractice,I did't like to be a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Frankly,I also didn't like the pupils who were very noisy,I thought.As the time goes by,I have more chances to get along with them,gradually I found them very lovely and pure.From them I recalled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which happened in my childhood.
Now,I am proud of being a futur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I must prepare fully for my future career from now on.
作文六:《需要转变的是思想》4800字
需要转变的是思想——读《近代中国社会
的新陈代谢有感》
摘要:漫长的封建社会留给中国人民巨大的思想禁锢,以至于整个近代,在内外不息的游说中,足足80年后才使国人之思想改变。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每一次改变后面,是一场场战争,一场场侵略战争,一场场唇枪舌战。若是人们提前意识到自己思想之局限,是否又能减少这些战争?又能减少多少人间惨剧?历史不能改变,但我们能从中吸取经验。放眼世界,又有多少征服与压迫?多少不平等?若是征服者从思想的高度停下压迫,被压迫者从思想的高度以求自强,世间的苦痛是否又会减少?
再从远处说,若是我们能有那样的思想高度,是否又能减少通往大同世界时所遇的阻碍?物质基础固然重要,然而真正重要的,是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思想禁锢思想转变通往大同
一、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的思想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漫长的,自秦始,前后长达两千余年。在这两千余年间,封建社会足以创建出一套完整的制度。统治阶级利用这套制度来压迫被统治阶级。然而一套制度的设立,必须要有人遵守才有作用。那么是什么东西使被压迫者接受这套制度的呢?
也许有人说靠武力。确实,武力是维持制度的一种方式,然而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压迫。
在古代,统治阶级发展有利于其的思想,抑制有损于其统治的思想。当一种思想融入了人们的观念之中,人们便会不问对错地去按照这种思想执行。甚至于谁质疑这种思想,谁就是在挑战权威,顽固者则群起而攻之。这种思想上的进攻,有时比肉体上的大得多。
正是士人所倡,书生所吟的被曲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1”的思想,让皇帝名正言顺地向天下人收租。正是儒家文化中被曲解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的思想,将人们限制。正是“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藉外籍货物以通有无3”的自大思想,导致了闭关锁国,对外界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臵若罔闻。
正是从思想上的禁锢,让这套吃人的制度得以实行。而又因为新思想的匮乏,使得人民推翻一个统治者后,迎来的不过是另一个统治者。使得中国的封建社会步入了一个循环圈。
这套封建统治下的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扎根在人们的骨中。现代社会的我们也许可以看清其不合情理,其迫害之重,荼毒之深。而在古代社会,处于其中之人却奉之为真理,并将这压迫人的思想一代代传下去。这便是古代中国留给近代中国的思想。
二.近代中国思想的转变
1.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思想。
历史的洪流浩荡前行,到得近代,封建统治制度更是到达了顶点,其思想烙印也已深深地打入了中华民族的骨子中。
近代历史以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暴发拉开帷幕,古老而庞大的中国的敌人是先进的英国。战争开始之前,中国人根本不知英国为何物,只知其贩卖鸦片,是落后的夷族。然而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取得了胜利。“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初胜利。从此,中国同周围国家的传统关系日渐改变了4”。
战争后顽固派的思想:
咸丰——“据理开导,以绝其觊觎之心,逐层指驳,以杜其无厌之数5”咸丰之话,把英国人当作尚未开化、爱贪小便宜的夷人。 叶名琛——不愿与西方人打交道,“凡遇外交涉事,驭外人尤严,每接文书,辄略书数字答之,或竟不答。顾其术仅止于此,既不屑讲交邻知道6”。叶名琛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缩影,从他的话语可以看出,此时的国人之自大,思想之迂腐。
战后改革派的思想
出现《海国图志》、《瀛环略至》等,中国人开始从地理等方面理解西方。
结果
“中国社会因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7”,先进思想并未引起反响,社会亦未作革新,中国人还是妄自自大。依旧处于落后的局面,被英国拉得越来越远。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思想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依旧以强国自居,根本不屑于去了解英国,不了解先进思想,思想依旧闭塞。耻于与西方平等外交。最终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依旧以中国的惨败告终。
改革派的思想
开始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
顽固派的思想
“奕訢”排行第六,又力倡洋务,于是被目为鬼子六;洋务能手丁日昌则有丁鬼奴之称;李鸿章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清议攻讦,晚年曾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被谤8”。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顽固派还是不思进取,甚至于公开诋毁革新派。强力组织洋务运动。
结果
洋务运动虽有所成绩,但力倡洋务者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却是坚决反对的。另外,主张中体西用,不过是东施效颦。以中国的政体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过是只改其面罢了。人们还是没有打破骨子中的封建思想,虽形式上有所成就,但仍禁不起接下来的打击。这时候,“顽固派对于洋务派的憎恶,有时候真有点儿切齿腐心的味道。但是,复杂的问题在于,守卫祖宗之法是常常同民族主义,同爱国之情连在一起的。不合理的东西被合理的东西掩盖着,于是而能成为清议,成为公论9”。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封建守旧思想之顽固。纵使是第二次失败,中国还是没有确切
的改革。
3.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思想
从鸦片战争起,日本人就满心忧虑地注视着中国的遭遇。19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被美国的大炮轰开国门。然而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不久就进行了明治维新,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载道:“汉唐遗风,间有传者,一变而趋欧俗。上至官府,下及学校,凡制度、器物、语言、文字,糜然以泰西为师10。”由此可见,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真改革。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失败,正说明了中国改革之不彻底,切中洋务运动时“中体西用”以新卫旧之弊。而其中更深层次的是中国人思想之弊,正是闭塞的思想,使得中国无法与日本抗衡。
改革派的思想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约》。它对中国社会所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这次更是,直接引起了公车上书,紧接而来的,便是百日维新。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顽固派的思想
顽固派依旧泥古不化诋变法为“影附西方,潜移圣教”,并且说“变夷之议,始于言技,继之以言政,益之以言教,而君臣父子
夫妇之纲,荡然尽矣”。顽固派依旧不支持学习西方,守护着自己心目中正道。满嘴仁义道德,明知失败却不知进取,抱残守缺。当然,在洋枪洋炮的打击下,顽固派不敢再似以前般,骂得改革派头都抬不起。至少这也是一种进步。然而仅限于此。 结果
“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顽固派所能剿灭的11”。在事实面前,人们开始正视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多的开明之士开始学习日本学习西方,开始倡导先进思想。但,对于多数人来说“中体西用”仍是一道不可跨过的界河。
4. 义和团运动中可看到的广大人民的思想
“19世纪20世纪之交,义和团运动轰然起于名族矛盾的激化之中。它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包含着旧式小农和手工业因自然经济分解而蒙受的痛苦;并与百日维新失败后的政局变动牵连相结。12”义和团的主体,是那些因“洋货”低价大量销售而失去生计的小生产者。所以他们对泊来物有着发自本能的憎恶。《天津一月记》载,义和团“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磁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13”正倾泻了小生产者对于抢他们生路的洋人的痛恨。但义和团运动的领导思想却是迷信的,他们坚信洋枪洋炮打不进有神仙庇佑的自己,并用长刀与洋人作战。以神道为武器,显示了群体的愚昧。实乃可怜可恨。
从义和团运动中,可以看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依旧处于中世纪的思想之中。其思想禁锢之深,甚至比顽固派还要严重。其实,这才是中国变法改革屡次不成的真正原因。当浓雾笼罩着国人时,纵使少数几人手执明火,摇臂呐喊,依旧唤醒不了浓雾中的人。这一方面是中国受封建思想禁锢之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之大、人口之众。离开了广大人民,一切都是虚谈。
5. 八国联军侵华后的思想
义和团运动严重地破坏了列强在华利益,列强借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虽殊死抵抗,却毫无作用,在洋枪大炮的实力面前,迷信是没用的。于是而有“一日一夜之间,十万团民踪迹全无。14”清政府再次签订不平等条约。
改革派的思想
开始有人认识到,要想改革,清政府是必须推翻之物。于是而有了革命派,各种先进团体涌现,要求立宪者、要求革命者如云般四方涌起。
顽固派思想
在事实面前,顽固派再也不敢骂人。推行清末新政,清末新政虽有其进步之处。然就其本质而言,不过是一个末世王朝的自救,“清末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革为敌的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15”顽固派不愿放弃自己的既有利益,反倒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结果
辛亥革命暴发,清王朝被推翻。
三、总结
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一步步走来。就似看到逆流中一个个革新斗士振臂大呼却无人回头。翻开《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就似看到近代中国的血泪史。让人触动扼腕。 然而更加让人痛惜的,是清政府及广大人民的顽固不化。其保守封建思想之深,竟在内外不息的游说中,经过了近80年才改变。若是放大视角,广大人民受封建迫害之久,又何止80年。 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西艺西政、欧风美雨。曾依次为中国人概括外来之物的用语。这个次序反映了认识的逐层深化,人们思想日渐开放。当然,不能忘记的是,每一次改变之后的一场场战争。人民思想禁锢之深,实乃世界未有。
试想,若中国的思想变革似日本般来得快,又可以少多少哀怨之辞,少多少乱世之象。正是思想的泥古不化,让这片大陆徒增多少战乱,多少妻离子散,多少人间惨剧。
放眼于世界,又不知有多少征服,多少压迫,多少之不平等。若人人思想皆可变化,乃至于高层次,世界尚有国界,尚有战争,尚有不平等呼?
思虑及此,乃想象到共产主义之难成,共产主义之美好。世界过度到共产主义的过程必然是漫长而艰巨的。我们当满怀信心尔!
若是人人皆意识到自己之思想之该改变,其进程又是否会加快?又可减少多少战乱?亟当改变的是思想。
最后附上一篇《大道之行也》,此文产生于春秋战国年间,当时战乱不休,人民困苦,故有此文。又想起社会主义之萌芽,亦产生于资本阶级压迫严重之时。皆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在最黑暗之社会却生出最美好之幻想。难道此便为物极必反吗?则在共产主义的最高阶段,在最美好的社会是否又会生出最丑恶的思想呢?
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16
1. 《孟子》卷九〃万章上〃第四章
2. 《论语/颜渊》
3.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52页
4.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52页
5.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8页
6.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7页
7.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3页
8.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2页
9.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版第122页
10.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58页
11.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9页
12.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82页
13.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88页
14.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01页
15.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51页
16. 《礼记?礼运篇》
作文七:《西方管理思想的转变》3000字
管理思想的转变与未来发展
专业:财务管理11-01 姓名:李文庆 学号:541106070121
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管理思想,西方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不断发展的结晶,管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的地位。考察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有利于我们从中正确地吸收和消化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我国管理科学的跨越式发展。
管理思想的出现要追溯到很久以前,可以说人类需要分配劳务资源,这时管理思想随之产生。此后,管理思想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直到1911年,被西方管理学界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诞生。因此,管理思想的发展也得到很多人得关注。管理思想的发展,可从古代的管理思想和近代的管理思想分析,他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早期的管理思想;第二阶段为近代管理思想;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由于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在管理上带来了一系列难题,人们对于管理思想从各种角度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产生了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其中最具代表的有亚当·斯密和罗伯特·欧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更加复杂,近代管理思想应运而生,泰勒、法约尔、韦伯等的管理理论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当时世界经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二战后管理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丛林》一文,充分描述了这种盘根错节,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也指出了各学派思想交错的利弊如语义混乱,曲解式抛弃前人的理论,各理论家相互抨击,造成了理论学界的混乱状况。
在自然科学中,科学家们经常会做出假设,对于管理学这样的社会科学来说,基本假设的重要性比自然科学大得多,因为无论声称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说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和地球都不会受到影响。但是社会科学不存在这种“自然规律”,它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这就意味昨天还有可能站得住脚的假设,今天就有可能不再有效,甚至瞬间就变成完全错误的理论。因此,在像管理学这样的社会科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其发生的变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真正的管理学研究真正始于20世纪30年代,自那时起,大多数学者、作家和管理实践者都认同两套假设,第一套假设构成管理原则的基础:1. 管理是企业的管理。2. 企业应该具有或必须具有一种恰当的组织方式。3. 企业应该采取或必须采取一种管理人的恰当方式。第二套假设奠定了管理实践的基础:1. 技术和最终用户是一成不变的和已知的。2. 管理的范围是由法律决定的。3. 管理是内部的管理。4按国家边界划分的经济体式企业和管理依托的“生态环境”。大部分时间里,除了第一个假设外,其余假设,无论在研究上还是著书等方面,都与事实非常接近,具有可操作性。但如今所有假设都已经不再有效。它们几乎成为了被讽刺的对象。因此,现在正是重新审视这些假设、提出和向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注入全新假设的最佳时机。
自美国大萧条时期起,人们就认为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管理,而当时人们对企业充满敌意。然而在二战后,风向开始转向了,到1950年,由于美国的企业管理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管理就变成了“非常时髦的词汇”,但是尽管如此认为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管理的假设仍然没有改变。当然,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管理方式,毕竟,使命决定战略,战略决定组织结构。无论是营利性机构还是非营利性的机构,这些都是当今最需要管理的部门,通过实施有系统、有原则和以理论为指导的管理,这些部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产生最大的能量。因此,管理是所有组织所特有的和独具特色的工具。“企业应该具有或必须具有一种恰当的组织方式”的观点与“管理是企业的管理”的错误的观点,通过对比会发现,不同性质的任务使得不同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巨大的反差。组织实际上也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守如透明度,权利的行使等,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千变万化,而社会有机体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组织,而组织形式要随着任务的不同而改变,成为适合有关任务的组织形式。组织工作人才是核心,无论主体
还是客体,在今天管理中的上下级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已不再是那种命令式,而是需要采用管理志愿者的方式来管理越来越多的专职雇员。当然是要支付他们工资的,管理者与雇员之间是合作关系,所有合作者都是平等的,以平等的关系来激发出他们最大的效率,因此,管理不是“管理”人。管理是领导人。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和利用每个人的优势和知识。
“技术和最终用户是一成不变的和已知的”这一观点的错误性在于,在当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科学技术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并不一定造成大的影响,优秀的管理在于,在技术水平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善于发现其他新的技术,再加以利用,依然会发挥出强大的力量。而至于客户,无论是在企业、政府还是大学中,非客户或没有成为客户的人群尽管没有客户重要,但他们越来越显得与客户一样重要。然而对非客户有一星半点了解的企业非常少。知道他们存在的企业就更少了,更不用说知道他们是谁了,。知道他们为什么没有成为客户的企业少之又少。但是,非客户始终都是变革的原动力。技术和最终用途都不是政策赖以存在的基础,它们存在着局限性。管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法律上承认的实体即单独的企业,包括营利法人、大学等。因此管理的范围所遵循的是有法律决定的。它过去是,现在仍旧是一条几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假设,但是,在将来,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日益需要以新的假设为存在的基础。跨国公司的出现打破了“管理的国家边界”的说法,管理和国家疆界不再重叠,国家疆界主要作为约束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管理实践的不是政治,而是经营方式。管理存在的目的是帮助组织取得成效。太多的出发点应该是预期的成效,他的责任是协调组织的资源取得这些成效。它是帮助组织在取得成效的工具,无论这个组织是企业,还是大学或者医院。
在21世纪,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我们正处在一个爱你所未有的巨变时代,产生了很多挑战,管理需要考虑考虑到更多的战略性问题,如果组织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到这些新的现实,那么组织的根本战略就算不上战略,同时也不会做好相应的准备,应对今后几年或者几十年必将面对的挑战。除非企业能够成功化解这些挑战,否则在一个混沌和结构性调整的年代,在一个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都面临转型的时期,任何企业都无法取得成功,更不用说兴旺发达了。管理者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管理的方式与理念都要适合时代的背景,善于紧跟时代的步伐,巧妙地融入进去。应对多变的形势。同时,新时期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将是知识工作者及其生产率。在管理工作中,重点要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由于我们的工作年限越来越长,有可能超过组织的寿命,因此知识工作者需要学会自我管理。他们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处的位置、能做出什么贡献,还需要为自己的下半生做好规划。
新时期,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更多的着眼于世界的形式,做好详细的战略准备,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控制局势,应对挑战,应该不断的去发掘,去创新。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叫《苹果真正卖什么》,不禁叹服苹果公司,文章说明其实苹果真正卖的不是手机本身,而是赚取电信公司的利润,把手机的主要价值变成了剩余价值,反而就赚到了更大的利润。这就是苹果的创新——把利益的眼光放远,而这也正是中国企业的未来出路,就像**总理说的企业的发展第一管理,第二是管理,第三还是管理,中国企业现在就需要有优秀的管理者去思考,去实践。
管理思想不管有多么先进,关键还是看人怎么运用,用的好,借鉴有益经验,会使我们少走弯路,收益更多。
作文八:《孙中山的思想转变》1900字
孙中山的思想转变
一、 从“改良社会”到“彻底革命”的转变
1882年,当孙中山带着三年的国外生活和所受的资本主义教育回国后,清王朝的腐朽现状明显与他的政治意识有着天壤之别。孙中山的心里点燃反抗与抗争的火种。而此时孙中山的思想,还只是停留在资产阶级地方自治的基础上,甚至可以说这种思想仅仅处于萌芽状态。
1894年年初,孙中山突然决定求见李鸿章,并上万言书。他欲借机进入清政权核心,以实施改良主义,从而达到改良社会、改良国家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而这期间又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面对如此无能的清政府和人民痛苦不堪的生活状态,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不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失败后,孙中山怀着极大的爱国热情及对清政府的彻底失望坚决地走上了推翻满清统治,创立国民政府的革命道路。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招募会员、筹集资金、训练军事、广泛宣传革命思想,并积极筹划组织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兴中会”的成立可以说是孙中山一生开始革命生涯的起点。
“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就积极筹备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武装起义。1895年10月,孙中山策划了广州起义,但因事前已走漏消息,使得这次起义还没有开始就宣告失败。虽然起义流产,但是这次起义却为这个200多岁的大清朝敲响了丧钟,觉醒了更多的中国同胞。这次失败的起义的结果是孙中山被迫开始了他16年的海外漂泊的革命流亡者生活,但就是在这16年中,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不断发展和完善,革命目标不断完整和清晰。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清政府他的行为为革命为革命让他意识到自己是革命者。后来孙中山从纽约到了伦敦。1895年10月10日或者是11日,孙中山被清政府驻英使馆拘留,中国驻英使馆属于中国领土,这等同于孙中山已被清王朝抓获。在英国民主制度的保护下,民众包围了使馆,要求释放被拘留的孙中山。至10月23日下午4时30分,迫于英政府外交压力和民众的抗议,孙中山在被拘留12天后得到释放。
十二天的囚禁最终带来的意义显然是历史性的。这次囚禁,使孙中山从一个不那么重要的广州造反者,变为受到公众注意的、极为自信的清政权的敌人。在世人的心目中,清政权代表着罪恶、奸诈,这一事件再一次将他推到了革命的风口浪尖,确立了他中国革命领导者的地位。
自孙中山为推翻清王朝而奔走呼号至其伦敦蒙难,这段时间是孙中山思想巨变的期间,也是其革命意识得到升华的过程。
综上所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形成于兴中会建立至广州起义时期,因广州起义失败后于“伦敦蒙难”时孙中山彻底坚定了革命决心。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终于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二、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
“伦敦蒙难”期间,他在英国感受社会文明,使他的革命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其改造中国的思想也渐趋系统化,形成了他的“三民主义”思想的雏形。
“三民主义”真正第一次公开提出是在1905年成立了中华同盟会后,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的创刊号的《发刊词》中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概念,一年后又系统地阐述和解释了“三民”。“民族”主要是要反对满清贵族的专制统治,即同盟会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就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和国民政府。关于如何实现“民权”,孙中山提出了“五权分立”。“民生”是指社会问题,就是要改良经济组织,防止日后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他当时认为解决民生问起最重要的就是要“平均地权”,主张采取“定地价法”,即“核定地价,增价归公”。
当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要是效仿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的,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是指导他领导的革命组织进行革命斗争,推翻封建帝制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民国后,并未就此走上建设共和政府的坦途。后来遇到的无穷尽的新矛盾,捍卫民主共和的屡遭失败,促使他重新思考了中国的前途命运,探索中国革命症结所在。后来,受到了共产国际思想的启发,在来自苏俄的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帮助下,孙中山重新审视并补充完善了其“旧三民主义”,使其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晚年思想:与时俱进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的革命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政治上:鲜明的反帝立场,与中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政策上:改组国民党同意中国共产党一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孙中山之所以最终没有选择社会主义作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主要是因为他认为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指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
作文九:《一人观念思想的转变》800字
一个思想观念的转变
雏鹰展翅,改变了它观察事物的高度与看待事物的态度;蝌蚪化蛙,改变了它观察世界的角度与看待事物的宽度;蚕儿化蝶,坚定了它的使命,回答了它为何要作茧自缚直到破蛹化蝶的原因。那我们呢?我们军训五天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想那五天是让我们从一个只为自己着想的自私鬼慢慢学会为他人考虑的过程吧。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一晃距我第一次参加军训已经过去了四年了,柏泉,一个叫我听到便浑身发毛的地方,四年后我又回来了。
那天,当教官进入教室,一开口说话我便感受到一股很莫名的威压与不适,说实话直至今日我仍未弄明白教官们为何不能与我们心平气和的交流,而是要表现出一种我是你们大哥大的感觉,令人不快。我想如果教官换一个与我们交流的方式的话,我们可能表现得更乖一些。
其实,每当我们训练态度差,觉得太累,不想训练时,这其实就是一种过于自私的表现,我并不是说我们要只为别人着想而不为自己着想,我认为我们应更多的为他人考虑而不是一味地为自己着想,这便是军训带给我的转变。
回想着我们军训的这五天,教官一直拉着我们出去练,我们也便一直抱怨着,抱怨天气之热,训练强度之大,教官之
凶,可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真的是教官吃饱了撑的,其实不然,教官也是人,是人便都是有惰性,他们也不愿去晒太阳,也没有对空调过敏,这只是他们的工作,他们只是以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好他们的工作,而我们只是在那无尽的抱怨,这便是我们的自私。
时到今日,我还记得教官说的一句话,五天时间,我虽然不能把你们变成什么,却总能让你们改变些什么。现在我知道我改变了什么,是对人的一种态度,一种更为他人着想的态度。
每个人,一路走来,总是在跌跌撞撞里,才有眼下的这个自己。也许经历一些事,更换了看待问题的角度。或者经历了一些人和物,会对自己的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这些遇见和这些经历里,我们一层层的丢失年幼的那个自己,一点一滴地长成了我们此刻的模样。
已改的错别字:
关念(观念)陌明(莫名)一唯(一味)付责(负责) 考虚(考虑)
一次军训,转变了我的思想观念——多为他人着想。
作文十:《转变学生的思想初探》1300字
在班级管理中,我觉得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爱这个班,愿为这个班争光、增光,为这个班骄傲、自豪,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一点,各种规章制度才能遵守好,各项工作才能做好。
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首先要摆正师生关系,要有一种服务意识,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甚至以学生为师,为学生服好务,能不能服好务,也关系到这个班能否搞好。
要想服好务,就要以学生为本,研究学生,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小弟弟妹妹,甚至当一个大众情人,有句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什么情人眼里能够出西施,是因为心中充满了爱,心中有了对学生的爱,才愿意接近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愿意无私地为学生奉献自己的心血、精力、时间。
农民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理学里讲作用和反作用,文学里讲没有耕耘,没有收获,没有付出,没有回报。这些都说明有什么样的播种,有什么样的付出,就有什么样的收获,我们播下的是爱心,收获的是爱的果实,是同学们对班集体的爱,对班里一切活动的爱,对班主任的爱。反之,则相反。可能有人说,我批评学生也是对学生的爱,但收获的却不是爱的果实,这就涉及到教育的方法问题,作为老师,自己也不愿意整天挨批评,别人表扬几句,也挺高兴,将心比心,学生也是一样,所以鼓励比批评更见效。当然和儒家思想一样,鼓励并不是没有原则,而是外圆内方,外儒内法。刚柔相济,恩威并施。
下面举个例子:投其所好,以柔克刚
小明同学是班级中学习成绩较好的一个平时喜欢问问题,并且一问到底,在课堂上,当所授内容是副科或其认为已经掌握,就容易思想开小差、说话,搞小动作,特别是自习课,搞小动作,说话现象更多,甚至在自习课上自我中心意识太强,纪律观念,集体观念比较淡泊,对值日工作不认真负责,应付了事。犯错误批评他,他还私下还对同学说:“我学习成绩好,看你能把我怎样”,这是一种典型的一好摭百丑的思想,以为学习成绩好了,就一切都好。认为老师对他的管教是有意为难他,认为侵犯了他的自由,他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和集体,自私自利思想严重。
一天自习课上,他用文曲星玩电子游戏,我从后面走到他的身旁,他却浑然不觉,我没收了文曲星并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他一副莫然的神态站在那里,似乎对此已司空见惯,无非是一通臭骂,然而,我并没有骂他,我搬了一张椅子叫他坐下,他不情愿地坐下了,我就电子和他聊了起来,问他是否很喜欢玩电子游戏,从什么时候喜欢的,班上喜欢电子游戏的人多不多,他们都用什么时间去玩等等,问他现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理想和目标,最后我抓住他喜欢来问问题这一点说,你是来问问题最多的一个学生,给我的印象是,你是十分好学而要求上进的学生,因此对你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但你的行为与你好问这点特别矛盾,这是为什么呢,他低下了头,沉默了。最后说了一句,我错了,从他的表情里,我感到了他是诚恳的,我鼓励他说,知道自己错了,就应下决心改过来,我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的一个佼佼者,本来你的成绩就不错,我坚信这点,知道了吗,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针对他特别喜欢足球的特点,在世界杯期间,我让他专门组织了一次关于足球的班会,他准备的非常充分,讲的非常精彩,同学们掌声不断,气氛热烈。从那以后,他彻底变了,心态积极,学习更勤奋,热情地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各方面的表现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