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由来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扩展资料:
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踏青、扫墓之外,还有禁火、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
。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就是到了当今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1、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
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又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
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1965年开始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3、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远在先秦时已形成。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中国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 。
4、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
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
5、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6、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
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
清明节的作文 清明节作文400字500字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
今天是4月2日,离清明节4月5日还有2天的时间,但奶奶就和爸爸妈妈说:“干脆今天去扫扫掉吧!”爸爸妈妈都答应了,并说吃完午饭去。
吃了午饭,奶奶准备好了要用的东西。
我一看,准备得可真周到呀:除了天地银行的钱和金银财宝,连衣服、裤子、袜子、鞋子都考虑到了。
我就和爸爸妈妈、奶奶、小姑妈乘上了爸爸的车出发了。
在车上,奶奶告诉我:“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清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奶奶便向我说起了寒食节的故事。
来到了我们永康的花街那儿的一座山上,那里树木成群,山路歪七扭八,偶尔也能听见几声清脆的鸟鸣声,因为今天早上刚刚下过雨,所以地上的泥土有些变得泥泞起来了。
我们找到了太公、太婆的合墓,我便开始帮起忙来了。
奶奶把准备好的饭菜摆在了墓前,敬上了酒,点上蜡烛。
接着,就让爸爸妈妈把清明纸标起来,妈妈告诉我:“用清明纸插起来或者放在上面用石头压上,就表示这家人已经来过了。
”标好了以后,奶奶让小姑妈拿出12支香给她,奶奶点燃了香,只见往上一冲,火就灭了。
奶奶把12支香分别发给我们4个人每人3支,便让大家拜起来。
当时,我在心中默默地说道:“太公、太婆,今天我们来看你们,给你们带来了好吃的、好穿的、好花的,你也要给我们一点吗!我希望全家人身体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每一家人都生意兴隆,让家里的孩子都学习优秀,特别是今年就要考大学的表哥,让他一次性就考上重点线,上一所好学校。
你们能答应我吗?太公、太婆?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答应我的。
给你们的东西你们尽管用吧!”说完,奶奶收了香,把它插在一边,让我去敬一次酒,还嘱咐爸爸把带来的鞭炮放起来,爸爸便听了奶奶的话,乖乖地把鞭炮放了起来。
放完了鞭炮,妈妈有敬起了酒来。
除了爸爸,我们就烧起了带来的东西,烧了差不多有一半了,奶奶嘴中便说道:“东西太多了,拿个带子给他们装一下吧!”说罢,便把手中的塑料带丢进了火堆中。
干完了,奶奶把把一个托盘拿了回来,其余的就放在了那儿。
快要走了,我对太公、太婆说:“太公、太婆,再见了,明年的今天,也就是明年的清明节,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
”说完,我们就走了,在回去的路上,我还在想着太公、太婆。
“太公、太婆,你们安息吧!”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500字左右
清明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家家蒸清明果互赠外,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踏青。
又叫探春、寻春、郊游。
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 一项重要内容。
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比男人玩的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其习俗由来已久。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
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
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
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
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
亦做主牌用。
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
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
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
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
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
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
祭拜,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
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
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
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
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
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
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
有关清明节的作文500字
怀念清明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
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
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
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也习惯了在清明节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个大睛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
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吧!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
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
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
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清明节的作文大全500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当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的这首诗的时候,就想到清明节快要到了,只剩下了一步之遥。
清明节的那一天,爸爸一大早就对我说:“清明节到了,该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传统风俗。
”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就你一个人知道,那还不赶紧去祭祖啊。
”妈妈也说:“你不说,我们也知道啊,今天是清明节啊。
”我跟妈妈这样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什么也不敢说了。
经过十几分的步行,我们终于到了老爷爷的墓前。
我拿出水果和糕点放好,点燃香,拿在手上,深深的向老爷爷鞠了一躬,拜了几拜,接着我就拿出纸钱,在老爷爷的墓前点了起来。
爸爸在对老爷爷行完了中国礼仪之后,就拿出鞭炮点了起来,一会儿天空中就传来了“劈劈啪啪”的响声,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
后来我又在老爷爷的墓前默默许愿:“希望老爷爷保佑我学习更上一层楼,全家快乐幸福,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啊,我觉得那么的有意义。
...
清明节的作文500字要写爬山的景色秀丽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
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忧愁和悲伤。
我和爸爸妈妈因为思念家乡,便一起到美丽的乡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
让我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色。
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我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
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惊叹。
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
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
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今天,清明踏青让我体会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有关清明节的借代排比句作文500字百度知道
有关清明节作文开头和结尾的范文:★清明节的作文——《清明踏青》“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忧愁和悲伤.我和爸爸妈妈因为思念家乡,便一起到美丽的乡村踏青.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让我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色.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啊!我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中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我们走进农家的花园,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惊叹.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我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今天,清明踏青让我体会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清明节的作文——《清明扫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诗杜牧写的诗大家一定都会背吧?清明节了,应该去坟前向各位前辈去祭拜,这都是我们晚辈的礼节嘛.星期六下午就出发向.妈妈、爸爸和我一家子,一起买好了祭拜的食物准备上山去.很快,到了山下.这座山说它陡峭,也不是很是很陡,说他平坦可是一眼望去这一座山看起来斜面很斜.虽然说每年来这里一次,但是感觉上并不是很陌生.我们在路途中,看到很多的坟墓,仔细一看,有一些的墓碑上面有一个五角心,上面的颜色已经淡化了.后来我问奶奶才清楚了,原来这代表曾经为国家捐躯过的.我真有想要上去祭拜一下,可是因为时间有限,没有许多的时间在这里耗,所以这个梦想只好作为泡影.到了,终于到了.我们摆好了祭拜的仪式,开始烧黄纸等扫墓必备的.我拜好之后就开始在附近逗留,这附近有好多的茶叶,嫩嫩的,绿绿的,虽然说旁边有许多的坟墓不景气,可是,加上这春天的鸟叫声很茶叶的清香,好象旁边是隐身的.我只顾自己差一点被他们落下.到了最后的一站的时候,大家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我们来的目标也渐渐好象不是在扫墓,而是在采茶叶(希望在天堂的前辈们不要生气.),我们采了满满的一戴子茶叶,看这茶叶,我似乎可以看到这茶叶被我们处理过的味道了.清明是缅怀和祭奠先辈的时节,也是探春踏青亲近大自然的好时光,这次去扫墓,我真是受益非深浅.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又一年清明节,你在缅怀着谁? 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中国植树节。
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其习俗由来已久。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
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
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
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
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
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
亦做主牌用。
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酆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 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
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
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
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
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
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
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
怎样过清明节作文50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又到了清明节,使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
每年的清明节。
天空总会下起雨来,仿佛雨点儿也在哭泣。
而这样的景象,更让路上行人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不过今年的清明节却没有下雨,但天气还是比较凉。
天空中似乎也没有往常那么蓝,好像有那么一丝悲凉。
太阳也没有这么火辣,只是散下着它那微微的光,那么微弱,却又不失它那独有的美。
树上的鸟儿也似乎不像以往这么吵闹了,安安静静的,是小鸟也去吊念自己的亲人了吗?这让我感觉有点清淡。
来到奶奶家,我们立即出发打算一起去扫墓。
踏着脚下的尘土,穿过一丛丛的杂草丛,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
终于,我们到了我外曾祖母的墓地。
大家都放下整理自己手中拿的一些花篮,锄头之类的东西。
我也想帮忙却被一口回绝。
于是我坐在坟前,喘了几口气,望着外曾祖母的坟。
想起了往事。
“在外曾祖母还未过世时,我才上幼儿园,那时外曾祖母时不时的就会来看我或者去幼儿园接我回家,因此我也习惯了,现在回想起,却又是如此的怀念。
记得我还有一张她的照片,一头短短的白发,一件蓝色的碎花衣,一张带有许多皱纹的脸,还有一个美丽灿烂的笑脸。
后来,她的身子渐渐变的不像以往那样健康了。
然后她永久的闭上了眼睛,再也不能看见她那张美丽的笑脸了。
”我坐在坟边,眼里含着泪水。
我立刻望了望她的坟,对她笑了笑,去旁边的草丛中摘了一朵美丽的花,放在她的坟前。
风吹着我的眼,手,仿佛是外曾祖母的手在牵着我,那么温暖,舒服。
好像在安抚我“不要哭,要坚强”旁边的亲人们有的在为外曾祖母烧纸钱,有的在摆花篮,有的也和我一样在哭泣。
“外曾祖母,看到了吧,大家是有多么想念你啊”虽然清明节很悲伤,凄凉,但对我来说,清明节是最美的,因为那可以让我去探望我那让我思念的外曾祖母。
...
清明寻根问祖的作文500字。
急要
寻根问祖,感恩思源纵使世态炎凉,但却总有一种感动存在你我的心中;纵使淡漠无边,但却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泪流满面。
因为人间不仅仅只有坚冰和火焰,还有你我的那颗热情的心,所以我们要懂得感谢;因为人间不仅仅只有冷漠和笑颜,还有你我的那颗真挚的心,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感恩不是只有两个字的‘谢谢’。
难道你没有发现过吗?感恩这两个字的下面都是两个‘心’字,因此只有是用心却感谢他人这才是真正的感恩和感谢。
感恩是在心底锲刻下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是用爱与信念,接受与传承。
感恩不是激动的涕泪连连,而是用生命记录的一种真切,为这世间拥有真诚、无私和奉献。
这一生中帮助过我的人不少,值得我感谢的人也不少。
有和蔼的外公,亲切的外婆,高大的爸爸,真诚的朋友......但是今天我要感谢的却是我那伟大的妈妈。
母亲的爱博大的像蓝天,而我就是挂在母亲心头的星星;母亲的爱又像海洋,我就是海洋里的小鱼,沐浴在灿烂的柔波里。
妈妈对我的付出是我们所有的人都难以想向的。
毕竟它多的犹如天上的繁星,它既平凡,又伟大。
最令我感到难忘的还是,那个骄阳似火的盛夏。
那天是那么的热,可是妈妈偏要教我学骑自行车。
没帮法,母命不可违,自好服从了。
首先,妈妈帮我搬出了自行车,接着妈妈就要我自己学骑自行车。
是这样的:我们就在家门前的小操场上学,妈妈要我先学怎样踏,可是我总是踏不好。
才踏了三次,每次都跌了下来。
我想妈妈投去了渴望的目光,可是没想到妈妈竟然对我自制不理。
没帮法此时我能做的只有更加的努力。
终于,我踏了上去,我很兴奋。
感觉这已经就是真正的成功了。
我开始学骑自行车,可是我总是不断地从车上跌下。
这一次,我重重的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幸好手没有被压在下面。
我哭了。
我对妈妈嚷嚷到:“我不要学骑自行车了!好难学哦!”这次,妈妈没有再视而不理。
妈妈走了过来对我说道:“成功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成功的背后的艰辛的历程和辛苦的奋斗。
你不知道吗?不经历过脱茧的蚕永远都成不了真正的蝴蝶!你是希望成为真正的蝴蝶,还只是......”妈妈的话还没有说完,我就急着说:“我愿意成为真正的蝴蝶。
”妈妈看着我欣慰地笑了。
接着,我推起自行车,学了起来。
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又过去了......就这样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
我头上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帘从头上接二连三的往下滴,汗水淋湿了我的衣衫,但我却没有时间擦去它。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我笑了,妈妈也笑了!妈妈给予了我多少,是数不胜数的。
因此,此时此刻我最想感谢的就是我妈妈。
我会用我所有的一切去爱我的妈妈,我想一定不会少于妈妈对我的爱的!感恩如水,如水般清澈。
让感恩走进我们的心田吧!因为,感恩可以消除内心所有的恩怨;感恩可以荡涤世间的一切尘埃;感恩是一种歌唱他人的方式;感恩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每个人都会边的拥有无边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