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五年级教案》700字
单元(章)教学设计 (试用)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试用)
课时教学流程 (试用) 补 充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试用)
检测的目标点 与用时
预设 ; 反馈 、 矫 正方法
预设与达标效 果补充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试用)
☆补充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试用)
课时教学流程 (试用) 补 充
课时教学流程 (试用) 补 充
课时教学流程 (试用) 补 充
课时教学流程 (试用) 补 充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试用)
检测的目标点 与用时
预设 ; 反馈 、 矫 正方法
预设与达标效 果补充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试用)
☆补充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试用)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试用)
检测的目标点 与用时
预设 ; 反馈 、 矫 正方法
预设与达标效 果补充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试用)
☆补充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试用)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试用)
检测的目标点 与用时
预设 ; 反馈 、 矫 正方法
预设与达标效 果补充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试用)
☆补充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试用)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试用)
检测的目标点 与用时
预设 ; 反馈 、 矫 正方法
预设与达标效 果补充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试用)
☆补充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试用)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试用)
检测的目标点 与用时
预设 ; 反馈 、 矫 正方法
预设与达标效 果补充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试用)
☆补充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试用)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试用)
检测的目标点 与用时
预设 ; 反馈 、 矫 正方法
预设与达标效 果补充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试用)
☆补充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试用)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试用)
检测的目标点 与用时
预设 ; 反馈 、 矫 正方法
预设与达标效 果补充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试用)
☆补充设计☆
作文二:《五年级教案》8300字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学内容:1. 向后转走 (齐步 )
2.迎面接力跑 `
教学任务:1、学会向后转走 (齐步 ) 动作,培养学生遵守组织纪律和集体行动的能力。
2.发展速度和奔跑 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
1. 开课式。
2. 队列练习:立正、看齐、稍息。
3. 准备活动:慢跑 200米,第八套广播操 (8*2)
二、基本部分:(28’)
1. 向后转 (齐步 )
(1)动作:听到口令后,动令落在右脚上,左脚向前半步,脚尖稍向右,以两脚掌为轴,向右后转 180度,出左脚向新方向行进。转时,两臂自然摆动,不得外张。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学生集体练习。
(4)注意事项:1. 教学时应把动作要领讲清楚,示范要正确,可将动作分解教学。 2. 口令要准确,力求 做到规范清楚、宏亮。
2. 迎面接力跑
(1)方法:接棒人站在起跑线后,右手前伸准备接棒,传棒人以右遥将棒竖起,传给接棒人,接棒人握 棒后,迅速跑向对面。
(2)组织教学:学生分成四组进行,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 25米的并行线作起跑线。成纵队相对站立在 两端的起跑线后。
(3)要求:1. 传递 棒时不准抛,传棒失落由传棒人拾起继续进行。 2. 严格遵守纪律,遵守规则。 三、结束部分:
1. 整理放松。
2. 小结、讲评。
3. 宣布下次课内容;
4. 下课。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学内容:1. 臂交叉跳绳
2.游戏:截住空中球
教学任务:1. 掌握臂交叉跳绳的方法,发展弹跳力、灵敏性、协调性。
2. 通过截住空中球游戏,培养机智、反应和传接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
1. 开课式。
2. 队列练习:四面转法,横队齐步走。
3. 准备活动:慢跑 200米;绳操 6节。
(1)伸展运动:预备姿势:立正两手握绳 两端 (将绳对折成短绳 ) ,同时下垂于体前。 1横绳前平举。同时左脚侧出一步。
2横绳上举挺胸。
3还原成 1的姿势。
4还原成预备姿势。
5678同 4,但方向相反。
(2)下蹲运动:预备姿势:双脚 开立,横绳垂于体前。
1横绳前平举。
2. 下蹲。
3. 还原成 1的姿势。
4. 还原成预备姿势。
5678同 4
(3)体转运动:预备姿势,横绳下垂于体前。
1. 横绳前平举。
2. 左臂向左侧摆,同时右臂胸前平屈,头械转,眼看左手。
3. 还原成 1的姿势。
4. 还原成预备姿势。
5678同 4,但方向相反。
(5)体前屈运动:预备姿势:方正,横绳下垂于体前。
1. 屈肘横绳于胸前,同时左脚侧出一步。
2. 上体前屈横绳下垂。
3. 还原成预备的姿势。
4. 还原成预备姿势。
5678同 4,但方向相反
(6)全身运动:预备姿势:立正,横绳下垂于体前。
1. 左脚向左前迈出弓步,同时横绳上举, (抬头挺胸 ) 。
2. 上体前屈,横绳下垂,置左脚前。
3. 还原成 1的姿势。
4. 还原成预备姿势。
5678同 4,方向相反。
二、基本部分:(28')
1. 臂交叉跳绳
(1)向前摇绳臂交叉跳绳 (并脚跳 )
动作:两手握绳的两端,绳由体后前摇,当绳摇到前上方时,两臂迅速体前交叉,同时向后快速抖腕 (前臂外旋 ) ,两脚立即跳起,绳通过再摇至头上方时交叉两臂还原,用同样方法连续跳。
(2)向后摇绳臂交叉跳绳 (并脚跳 )
动作:两手握绳的两端 ,绳由体前向后摇,两脚立即跳起,两臂由下向上在体前交叉,同时快速抖腕 (前臂内旋 ) ,两脚立即跳起,绳 通过两脚,交叉臂还原,用同样方法连续跳。
(3)讲解示范。
(4)练习方法:分组练习。
(5)注意事项:教师应掌握学生练习的次数、速度、时间,每次练习后要有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做放松活 动。
2. 游戏:截住空中球
(1)方法:将参加游戏的分成几组,各组指定两人先站在圈内,其余的人均匀的站在圆圈外,游戏开始, 圈外的人相互传接小球,圈内的人积极抢截。截住球后,与传球失误的人交换位置,游戏继续进行。
(2)规则:传球不得进圈,不得递球。
(3)注意事项:1. 课前在场上画 2-4个直径 5-6米的圆圈,把学生分成 2-4组进行练习。 2. 游戏前,教 师应讲解示范抢断的动作要领,并组织练习。 3. 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提高密度和效果。 4. 对体弱的 学生适当照顾,及时换人,男女生 可分组比赛。
三、结束部分:(4')
1. 整理放松。
2. 小结、讲评。
3. 宣布下次课内容。
4. 下课。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学内容:1. 互射
2.4-5分钟定时跑
教学任务:1. 通过互射游戏,培养学生灵敏、反应和掷准能力
2. 发展学生耐力素质,提高耐久中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
1. 开课式。
2. 队列练习:横队、纵队齐步走。
3. 准备活动:慢跑两圈,徒手操 6节。
二、基本部分:(28')
1. 游戏:互射
(1)方法:将参加游戏的分为人数相等垢甲,乙两队各队分散站在本队的场地内。游戏开始,先由甲队 用沙包向乙队投击,乙 队接住或沙包回击。击中对方身体得 1 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分多的队为 胜。
(2)规则:1. 投击和躲闪必须在场内进行。 2. 只准投击头以下部分。
(3)注意事项:1. 在场上画几似排球场地,视人数多少分成双数组进行比赛。 2. 教师要启发学生互相配 合巧妙用沙包击中对方,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善于判断及时躲闪。 3. 根据情况可以增加沙包 数目, 提高学生积极性。
2.4-5分钟定时跑
(1)动作:4-5分钟定时跑上一种规定时间的耐力跑。开始练习时,可用中等以下速度匀速跑动,坚持 跑完 4-5分钟。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变速跑,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跑完的距离越长越好。跑时,用全脚 掌着地,然后过渡到前脚掌后蹬离地,动作要轻快,步幅要均匀,呼吸要有节奏。
(2)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成纵队集体练习。
(4)注意事项:教师随时观察学生情况,对体弱学生要区别对待。
三、结束部分:(4')
1. 整理放松。
2. 小结、讲评。
3. 宣布下次课内容。
4. 下课。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学内容:1. 上两步掷垒球或沙包
2. 游戏:拉绳比跳
教学任务:
1. 初步掌握上两步掷垒球或沙包技术,提高投掷能力。
2. 通过拉绳比跳游戏,发展灵敏、力量等素质。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
1. 开课式。
2. 队列练习。
3. 准备活动:慢跑 200米,徒手操 6节
二、基本部分(28’)
1. 上两步掷垒球或沙包(一)
(1)动作:略
(2)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 :成纵队,四人一组依次进行练习。
(4)注意事项 :1、先让学生徒手挥臂练习几次,随后听教师口令统一投掷。 2、要求投掷时注意蹬腿、 转体、挥臂的动作。 2、在场地上划两条 15米长的并行线距离 2米,一条线为投掷线,另一条为预 备线。 3、听到老师喊
2·拉绳比跳
(1)方法 :参加游戏的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均成一列横队相对站在两条线后,两队排头分别站在两 个圆圈内,各握绳的一端。游戏开始,两人同时做连续单脚跳,并用力拉绳,能把对方拉出圈外或迫 使对方提起的脚着地,得一分,然后两队依次换人进行。最后以得分多的队为胜。
(2)规则 :1、互拉绳时,绳脱手,脚踩线,换脚跳均为失败。 2、双方同时失败均不得份,两队各换 下一人进行。 (3)注意事项 :1、要进行安全教育,严禁开玩笑或在用力拉时松手。 2、分组时注意体 力强弱调配要适当,男女生可分组进行比赛。
三、结束部分 : (4')
1·整理放松 ;
2·小结、讲评 ;
3·宣布下次课内容,
4·下课。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学内容:1. 俯撑成分腿立撑
2. 放松跑
教学任务 :
1·掌握俯撑成分腿立撑动作,发展学生的灵敏和柔韧素质。
2. 培养学生跑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准备部分 : (8')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 :列队法。
3·准备活动,慢跑两圈;韵律操 6节。
二、基本部分, (28')
1·俯撑成分腿立撑
(1)动作 :由俯撑开始,两脚用力蹬地。同时弓身收腹,提臀成分腿屈体立撑。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 :分组练习,教师分别辅导。
(4)注意事项 :1、学生做俯撑时,首先强调身体姿势的正确,同时动作有节奏。 2、教师要随时纠正 学生的塌腰、撅臀等错误动作。 3、严格要求、区别对待。
2·放松跑
(1)动作 :用中等或中等以上速度跑。跑时要保持正确的跑动姿势,后蹬时,蹬地腿要伸直,后蹬 后大腿向前上方摆动。落地时用前脚掌地。两臂屈肘有力地前后摆动。跑的动作要自然,放松、协调。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 :1、先练习两组原地摆臂。练习时,以肩为辅,两臂前后摆动要自然放松。 2、两人一
组或四人一组,听口令按顺序练习,教师注意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三、结束部分 : (4')
1.整理放松;
2. 小结、讲评;
3宣布下次课内容;
4. 下课。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学内容:1. 上两步掷垒球或沙包 (二 )
2. 跳背
教学任务:
一、准备部分:(8')
1. 学习上两步掷垒球或沙包技术。提高投掷能力。
z. 初步掌握支撑跳背的动作,培养勇敢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准备部分 :(8')
1. 开课式。
2. 队列练习 :齐步走一跑步一立定。
3、准备活动,慢跑 200米,儿童广播韵律操 6节。
二、基本部分 : (28')
1·上两步掷垒球或沙包 (二 )
(1)动作 :迅速,连贯地完成上两步和向后引球的动作,再按蹬右腿、向左转体、挥臂经肩上的顺序 迅速、有力地把球掷出。掷出的球必须从前面的两条横绳中间穿过。
(2)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参看第 10课。
2。跳背
(1)动作 :两人一组。一人两脚左右开立站稳,上体前屈,低头,两手支撑在两膝上,另一人做 3一 一 5步助跑,双脚起跳。两手支撑于他的背部和臀部 (用力不宜过大 ) ,同时两腿伸直向左右分开,腾 空越过人背。落地成半蹲,两臂斜上举。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 :分组练习。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 4队,分别排成一列横队,按顺序依次进行练习。
(4)注意事项 :1、一人做上体前屈,低头,不得突然降低和升高。 2、练习时严格课堂纪律,注意安 全。
三、结束部分 : (4')
1.整理放松 ;
2。小结、讲评 ;
3. 宣布下次课内容;
4. 下课。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学内容:1.·分腿腾越 (山羊 ) (一 )
2.上两步掷垒球或沙包 (三 )
教学任务 :
1.初步掌握分腿腾越的动作要领,发展灵敏、协调性,增养勇敢顽强精神。
2.进一步提高上两步掷垒技术,发展投掷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准备部分 : (8')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 :分队法练习。动作要领 :二 (四 ) 路纵队行进间听到
二、基本部分 : (28')
1·分腿腾越 (山羊 )(一)
(1)动作:助跑、起跳,两臂前伸支撑器械,含胸、提腰背、屈髋,两腿向左右分开,然后两手迅 速推离器械,使身体向前上方腾起,走过越过器械。落地成半蹲,两臂斜上举。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分组练习。 1、分解动作练习:蹬地、屈髋成分腿立撑、推手成分腿站立、两臂斜上 举。 2、几步助跑、起跳、两手支撑器械、提腰、屈髋、分腿、推手回落。 3、完整动作练习。
(4)注意事项 :1、重点掌握双脚起跳,推手及时有力。
2、保护与帮助,站在器械斜前方。学生越过器械后,扶上臂 或落地后扶臂、腹。
2·上两步掷垒球或沙包 (三 )
(1)动作 :面对投掷方向站立。两腿前后分开,左脚在前支撑身体,右腿在后并提起脚跟,右手持球 于胸前。掷时,右腿先迅速向前迈出一步。左腿紧接着再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右臂自前向下经体侧向 后引球。上体向右转动,使左肩对着投掷方向,当左脚刚一着地,即按原地侧向掷垒球的要求,将球 用力向前上方掷出。并从前面的两条横绳中间穿过。
(2)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参看第 10课。
三、结束部分 : (4)
1.整理放松;
2. 小结、讲评;
3. 宣布下次课内容;
4. 下课。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学内容:
1·分腿腾越 (山羊 ) (二 )
2. 游戏 :夺 球 战
教学任务,
1·进一步学习掌握分腿腾越技术动作。
2. 通过夺球战游戏,发展学生的对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8')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分队法。
3.准备活动 :慢跑 4oo 米 ; 徒手操 6节。
二、基本部分 : (28')
1.分腿腾越 (出羊 )(二 )
(1)动作 :助跑。起跳,两臂前伸支撑器械,含胸、稍提臀屈髋,两腿伸直向左右分开。同时两手用 力迅速推离器械,身体向前上方腾起。越过器械。落地成半蹲,两臂斜上举。
(2) 讲解示范。
(3) 练习方法,参看第 13课。
(4)注意事项:强调安全。防止发生事故。
游戏:夺球战 (1)方法 :参加游戏的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各队成一列横队面对圆圈站立。 两队各派一人在圈内互抱一个小篮球。游戏开始,双方尽力夺球或把对方拉出圈外。先夺到球或把对 方拉出圈外的就得 1分。然后各队换人最后进行以积分多的队为胜。
(2)规则 :夺球时不得故意松手,不得推人。 2. 脚踩线就算失败。
(3)注意事项 :1.在场上画两条相距 8一一 10米的并行线,中间画 5一一 10个直径 2米的圆圈,每 个圈内放一个篮球。 2. 分队要注意双方力量大体均衡。男女生应分组比赛, 3. 比赛可采用三局两胜制。 三、结束部分 : (4,
1·整理放松,
2·小结、讲评;
3·宣布下次课内容 ;
4·下课。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木动作 (一 )
2.50米快速跑
教学任务 :
1·学会武术基本动作弹踢冲拳动作,发展学生柔韧、灵敏、协调性。
z·掌握快速跑技术,培养跑的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准备部分 : (8'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 :并队法、分队法
3·准备活动 :慢跑两圈 ; 徒手操。
二、基本部分 : (28
1。武术基本动作 (一 )
弹踢冲拳
(1)动作 :
预备姿势 :劫弓步冲拳。身体前移,左腿直立支撑,右腿屈膝向前弹踢,脚面绷直,高于胯平,同 时左拳向前冲击,拳心向下,高与肩平,右拳收抱于右腰间,眼看前方。左、右交替练习。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 :教师统一口令,学生集体练习。
(4)注意事项:略
2.50米快速跑
(1)动作:用站立式姿势起跑。跑时要正确地运用后蹬技术有力地进行后蹬。着地时摆动腿积极下压, 用前脚掌着地跑,跑成直线。上体正直稍向前上。两臂屈肘有力地前后摆动,迅速向前跑动。
(2)教师分解示范。
(3)练习方法 :在场地上画 2一 4条 50米跑道,成两列横队分别站在跑道两侧,教师讲解示范后。 把学生分成 a 一一 4人一组,教师发令,按顺序一个组一个组进行练习。
(4)注意事项,要求腿的动作正确、轻松、自然、协调。
三、结束部分 : (4')
1·整理放松,
2·小结、讲评,
3·宣布下次课内容,
4·下课。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学内容:1·武术基本动作 (二 )
2. 跨越式跳高 (一 )
教学任务 :
1。学会武术基本动作马步架打,发展灵敏、协调性。
z。初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发展学生的弹跳力。
教学过程 :
一、准备部分 : (8')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 :并队、分队法。
3。准备活动 :慢跑 200米 ; 双人操 6节。
二、基本部分 : (28’)
1·武术基本动作 (二 )
马步架打
(1)动作 :预备姿势 :
直立抱拳。左脚向左跨一步,两腿下蹲成马步,同时右拳变掌,前臂内旋,由左向右上方架起 ; 左 拳向左冲出,拳心向下, 眼看左拳前方。左、右交替练习。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与注意事项,参看第 15课。
跨越式跳高 (一 )
(1)动作 :跨越式跳高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跳高方法。
(2)讲解示范
(4)注意事项 :略
三、结束部分 : (4')
1·整理放松,
2。小结、讲评,
3·宣布下次课内容
4. 下课。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木动作 (三 )
2.游戏 :
教学任务 :
I,学会武术基本动作歇步盖打,发展协调性。
3·通过
教学过程 :
一、准备部分, (铲 )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 :错肩行进。要领 :两个一 (二 ) 路纵队迎面相遇靠右 (左 ) 边错肩走过,相互之间的距离为一 步。口令,
3·准备活动:慢跑 200米。徒手操 6节。
二、基本部分, (98,)
1,武术基本动作 (三 )
歇步盖打
(1)动作,预备姿势,马步架打。 1. 左脚向右脚后插一步,同时右拳变掌经头上向左前下方盖掌, 掌外沿向前,劈体左转 90度,左掌变拳收抱于左腰间,眼看右掌。 2. 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成歇 步,同时左拳向前冲击,拳心向下,右掌变拳收抱于右腰间,眼看左拳前方。
(2) 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与注意事项,参看第 15课。
2。游戏
(1)方法 :参加游戏的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各组成一路纵队站在起跑线后。游戏开始,排头跑向预 先放有小足球的停球点运球前进,按规定的
到停球点,再用同样方法运球。各组依次进行,按全组做完的先后顺序排列名次。 (2)规则 :1.人和 球不得进入圈内。 2. 停球时,必须将球停稳在停球点上。
(3)注意事项 :0在畅地上画一条起点线。在起点线画 4一一 8个直径一米的小圆圈,把学生分成 2一一 4组进行练习。 0教师随时观察纠正错误动作。 0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规则,严格遵守纪律。 三、结束部分 : (y)
1·整理放松 ;
2,小结、讲评,
3。宣布下次课内容
4. 下课。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木动作 (四 )
2. 跨越式跳高 (二 )
教学任务:
1·学会武术基本动作提膝仆步穿掌,发展灵敏素质。
2. 进 --步改进跨越式跳高技术,发展弹跳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
1. 开课式。
2. 队列练习:错肩行进走。
3.准备活动,慢跑 200米。儿宽广播韵体操 6节。
二、基本部分 : (28')
l·武术基本动作(四 )
提膝仆步穿掌
1.动作:预备姿势 :歇步冲拳。 1两腿起立,身体左转间肘左拳变掌,掌心向下,右拳变掌,掌心 向上,左腿提膝,右掌从左手背上向右斜上方穿出,左手爪势收至右腋下,眼看右掌 2. 随即左腿向左 铲出成仆步,左手成立掌,沿左腿内侧向前穿出后成侧掌,眼看左掌。
(2)教师讲解示范。
(3)练习方法与注意事项参看第 15课。
2·跨越式跳高 (二 )
动作:略
三·结束部分
1·整理放松,
2. 小结、讲评,
3. 宣布下次课内容
4. 下课·
小学五年级体育课教案
教学内容:1. 武术基本动作 (五 )
2. 游戏 :改换目标
教学任务,
1·学会武术基本动作虚步挑掌,发展协调性。
z·通过改换目标游戏,发展学生的反应和灵敏素质。
教学过程 :
一、准备部分, (8')
1·开课式。
2。队列练习,错肩行进走。
3·准备活动,慢跑 200米 ; 徒手操 6节。
二、基本部分, (28')
1·武术基本动作 (五 )
虚步挑掌
(1)动作,预备姿势 :仆步穿撑。左腿
(2)教师讲解示范。
(3) 练习方法与注意事项 :见第 15课。
2.游戏,改换目标
(1)方法参加游戏的人分成几组,每组围成一个圆圈,铸人间隔 1米面向圆心站立,指定二人站在 圆圈内,一人为追者,一个人为逃者。游戏开始,追者追拍逃者,逃者被拍到时,两人互换,继续迫 逐。追逐时,逃者可以跑到圈上任何人面前对面站立,这时,面对逃者的人就变成新的逃者,并迅速 躲闪跑开,引走追者。
(2)规则, 0追者只能拍逃者,不得推人或拉人。 0若逃者已站到圈上人的面前,这时追拍到无效。
(3)注意事项 :0在场地上画 Z 一一 4个直径 8一一 10米圆圈,学生分成 2一一 4组,各圃绕一个 圆圈站立,每组选一人为追者,另一人为逃者。 0各组第一个追者,可选体力较好的学生担任。对于 担任追者的钵弱同学,要适当控制运动量,及时换人。
三,结束部分 : (
1·整理放松,
2. 小结、讲评。
3. 宣布下次课内容,
4·下课。
作文三:《五年级教案》3200字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 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 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1. 教师精读文本,多了解关天德国的风情民俗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
2. 使用现代化教学设施,使学生更直观感知文本,为品味文本而服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德国给在此留学十年的季羡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德国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汇报。)
师:(多媒体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板书:奇丽!奇特! )
二、、品读解疑,精读课文。
(一)学习要求
1、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季老先生眼中不变的美丽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又是
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民族的奇特?你们可以圈点、标画、批注,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了感受之后再和同桌交流交流,然后把你的感受说出来。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二)感受景色的奇丽
1、师:我们首先一起来交流,你们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请一个同学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2、生汇报,师相机点拨:
预设情景:
(幻灯片出示句子):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 请你找出最能概括景色奇丽的词语。(花的海洋)
2)“花的海洋”有什么特点?(多、美)(相机板书)
3)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多、美”景色特点?找出最能体现花多的词语。(生汇报)
多:(任何、家家户户、都、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指导读。
预设:你找的很准,这样美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我怎么听不出花多呀?再读读。谁来帮帮他?听出来了吗?他强调了哪些词?你再读读)
师:找出最能体现花美的词语。(生汇报)
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想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出示图片)
师解说:
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真多啊!这就叫“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态;
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它侧重写花的色彩。作者用词多么讲究呀。
4)师:你还可以用什么词语赞美这美丽的景色。(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繁花似锦、鲜花怒放、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花的王国、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5)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啊!想看吗?(出示图片)
师:下面请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看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请你描述一下。
(师放背景音乐,生闭眼想象后谈自己想象的画面,师简要评析。)
6)情境朗读:
(1)假如你放学回家走在这美丽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读出你们的感受来。指名读
(2)假如你们的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走在这样美丽的街道上,他们的感觉如何?读出你们的轻松来。指名读
(3)假如你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香,你的心情会怎样?指名读
(三)、感受民族的奇特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
(生汇报):
1、课件出示: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 出示问题:
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2)师引导:出示,从三个“都”,你体会到什么?(生谈)
师:是的,德国人都不约而同地做同样的一件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请带着赞美的语气读——
3)情境朗读:(出示课件)
过渡:德国人人爱花,却都将花最美的一面给别人看,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
2、(课件出示):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1)师:联系上下文,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肯定 快乐 平常)
2)情境朗读:
(1)从两个感叹号,我们感受到女主人说话的语气是——肯定的。请你带着肯定的语气读,男生读。
(2)从“莞尔一笑”这词语中,我们感受到女主人的心情是——快乐的。请你带着快乐的语气读,女生读。
(3)在德国,自己的花都是让别人看的,我们感受到女主人认为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请你带着平常的语气读,全班齐读。
3、 你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到民族的奇特?
课件出示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师:这种境界指什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这里的“人人为我”是指______,“我为人人”又是指______?
(人人为我——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我为人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3)师:你是怎样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请根据你的理解填上最恰当的关联词。 出示:“( )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 )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
只有……才……
(师:这不但指是养花,更是对生活的态度,也是为人处世的态度,所以说,这是一种“境界”)
4)联系实际:
师引:读到这,你想到哪些语句?(预设: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生联系实际谈理解)
(如:值日,献血,塞车,捐款等)…”
5)小结:
师:德国的风景真奇丽,德国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让我们带着欣赏和赞美的心情夸一夸德国这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 、师:正是因为所有德国人拥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品质,才创造了一幅奇丽的景色,一个奇特的民族,一个和谐的家园。这一切都让季先生魂牵梦绕,终生难忘。四五十年后,当作者再度踏上德国这片深爱着的土地时,他又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多媒体出示句子。)
2、师:“美丽并没有改变”,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汇报)
3、出示:写话练习
四五十年过去了
美丽
依然没有改变
家家户户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接我们的女主人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街的窗子前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境界
依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师归纳
师:正所谓“桃花依旧,人面全非”,随着时光的流逝,世界无时不在发生变化,但德国——
(美丽的花没变,奇丽的景色没变,习惯没变,爱花之心没变:也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没变)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季先生发出这样由衷的赞叹:
(男生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此时此刻,我们的心里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
(全班深情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四、解梦,课堂小结
1、师:美的风景,美的心灵,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让人永远追寻!季先生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一起来读。
(课件出示)“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猜一猜,作者的“梦”是什么?(小练笔: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就让我们绽放成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里,在别人的眼里。
五、作业
1 背诵第三自然段。
2 抄写课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
3 阅读有关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如:《留德十年》《清华园日记》《季羡林谈读书治学》
六、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花美、多 人人为我
奇特 自己种花让别人看 我为人人
作文四:《五年级教案》400字
五年级语文教案
☆ 第一课时:
1、教学内容:①完成第一课“窃读记”的教学。
②叫他们规范拼写出每个生字,并组词。
③完成课后练习,并进行讲解。
④课后综合性学习的探讨。
⑤布置回家作业,抄写生字并组词。
2、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第一课的内容,了解课文所蕴含的韵味;并且掌握 第一课的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
3、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生字的读写。
4、教学难点:注重图文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 第二课时:
1、教学内容:①阅读训练。
② 结合教材,进行阅读方法点拨。
③进行阅读达标训练“猩猩”的分析讲解。
④让学生独立完成阅读拓展训练“最后一滴水”,并结合方法 重点进行讲解。
⑤写作训练
⑥结合教材,进行写作方法的点拨。
⑦写作基础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解。
⑧布置回家作业,完成阅读提高训练的“古怪食品馆”和写作 提高训练的练习。
2、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增强做该类题型的感觉。
3、教学重点:阅读训练和作文训练。
4、教学难点:阅读技巧的理解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作文五:《五年级教案》13300字
《山雨》教案
执行时间:课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 “ 神奇、优 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 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 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 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读熟课文, 勾画好词佳句, 旁批写感受。 收集写 “ 雨 ” 的优美词 语,语段或写 “ 雨 ” 的诗文。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情感
1.启发谈话: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心观察,它准会让 你一饱眼福。朗读 “ 导读 ” 。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留心观察后为我们描 绘的美丽的自然景观。
(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 词(课件)
水淋淋(lín )啼啭(zhuàn )倾吐(tù)神奇、优雅、辨认、清新、 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再分组竞赛朗读,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 确、读通顺。
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3提出疑难之处。
三、 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 “ 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 这一 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 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
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 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 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保 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赏析语言、体味情感 都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落实。
(l )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 “ 沙啦啦,沙啦啦 ……” 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 “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 ” 和 “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 这是由雨声而 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 “ 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 ,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 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 “ 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 ,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 舒畅的感觉。
② “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 流进我的眼睛, 流进我的心胸 ” 。 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 讲 “ 流进我的心胸 ” 。
③ (课件) :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印证课文中作 者的感受。
④ “ 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 在纸上化开,化开 ”
点拨: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 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而具有灵性。
(2)感情朗读,加深理解。谁能把优美动听的雨声、雨色变成朗 读声来告诉大家? A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 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 B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 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 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C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 流进我的眼睛, 流进我的心胸。 ① 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 抽生配乐朗读声, 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然后描述自己的想象 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试背赛背课文。
2.交流学生教师收集的其他写 “ 写雨 ” 的词语,语段或诗文。
(1)小组交流学生收集的材料。
(2)集体欣赏: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用心去 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音都会是优
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朱自清眼里的雨 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
雨下个不停,紧张而又舒缓 …… .我们在雨水的弹奏中攀缘于茫 茫山谷,感觉着上天赐予的无边旋律,它一会儿如小提琴空旷轻 灵,一会儿铁骑突出,一会儿春江花月,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 接。雨滴,在伞上清晰地弹奏着,又顺着伞缘滴入泥中,有着鸣 筝般的乐声,仔细听去,耳中似乎并没有声音,再听,又分明翁 翁地,遥远而飘忽,如身边的雾 ……
3.写话: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可 以用自己的话写,也可以摘抄课文中和课外你收集的语句
教学后记:
《草虫的村落》
执行时间:课型: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 “ 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 ”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 与大自然为友, 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 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与大自然进行 “ 心灵对话 ” 。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 特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 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 “ 心灵对话 ” 。
课前准备 :
关于重点句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 “ 草虫的村落 ” 吗? “ 草虫 的村落 ” 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 顺。思考:“ 草虫的村落 ”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草虫的村落 ” 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 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 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 很多的黑甲虫村民, 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 “ 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 。 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 过放大构成的。
② 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 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一只小虫,
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 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 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 “ 草虫的村 落 ” 。 )
③ 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 “ 草虫的村落 ” 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 终于走出一条路。 ”
“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 …… 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 “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 …… 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 奏出来的! ”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 “ 村落 ” :有建筑, 有形形色色 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 “ 草虫的村落 ” 的? ① 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 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理解 “ 追随 ” ) ②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 己。
“ 静谧 ” 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 静谧 ” 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 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 己,才会发现这 “ 草虫的村落 ” ,才会发现 ── (生齐读)
“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
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 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为什么说这是 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 天地。 作者认为 “ 草虫的村落 ” 是个 “ 快乐天地 ” ?你是从哪儿体会到 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 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 “ 归来的游侠 ” 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它 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 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 “ 游侠 ”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 悦,他是快乐的。
② 云游四方, 回到家乡, 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你感受到它们 的快乐了吗?
(2)从 “ 村民的和谐生活 ” 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抓住 “ 驻足 痴望 ” 、 “ 攀谈地很投机 ” 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 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 其乐融融。 )
(3)从 “ 音乐演奏会 ” 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 聚在两棵大树下面 ── 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 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 “ 天然 ” 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 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 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 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①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 “ 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 ” ,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 么?
抓住 “ 音韵 ” 、 “ 灵泉 ”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 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读好这句话。
4)从 “ 村民的劳动 ” 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 行色匆匆地赶着路。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生活的快 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 时,它们也快乐着。 )
小结: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 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悟作者对田野、 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 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 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 动。
(4)交流反馈
教学后记 :
3詹天佑
执行时间:课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学习他身先士卒、为国 争光、勇于创新的精神。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 容。
过程与方法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创造性地寻求解决生活中 实际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詹天佑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在读、思、议、画中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种种困 难,从而体会詹天佑的 “ 杰出 ” 与 “ 爱国 ” 这一中心。
教学难点
本堂课要解决的难点就是学生课前质疑的问题。
教具准备:小黑板
预设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写题、读题、检查搜集处理信息情况
2、出示课题,补充介绍詹天佑的资料
3、教师鼓励、激趣
二、自主读书,畅谈感受
1、组织学生分小组出声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读完之后你的心情 怎样?想说点什么?
2、待学生读过之后,有欲说不可的愿望时再倾听。
3、指导学生找出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展开讨论:课文具体写了哪 几件事?组织学生设计板书。
三、依据学生自读、发现,灵活组织教学(以下环节不分先后, 学生说到哪儿,师生就互动到哪儿)
1引导学生圈画令人气愤的语句抓住 “ 阻挠 ” 、 “ 要挟 ” 、 “ 嘲笑 ” 去读 去谈。
2理清第 4自然段的写作思路,从詹天佑怎样说、想、做去体会他
身先士卒、为国争光的精神。
3探究开凿遂道和 “ 人 ” 字形线路的原理。
① 组织学生讨论文中两种开凿遂道的方法,并动手画出示意图。 ② 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这两种方法开凿遂道?你还能想出什么 开凿方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③ 出示问题,讨论 “ 人 ” 字形线路的原理。谁能用不同的方法阐 述?你还能想出什么方法解决火车爬坡难的问题?
4组织学生读第 3、 7自然段,并发挥想象
1、当初外国人是怎样嘲笑我们的?詹天佑怎样用行动回击他们 的?
2、如今外宾们是怎样赞叹不已的?
四、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课前的疑问都弄懂了吗?
五、学了这一课,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师表扬激励。 1、集体推 荐个别板书课题
2、读题,并阐明要读出自豪、赞美的语气
3、各自展示自己查找的有关詹天佑的资料。
学生口头小结。
1、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组合时可下位找合作者,可同桌一起读 议,还可找老师交流,形式不限。
2、畅谈自读后的心情(或气愤、或佩服、或赞叹) 。
3、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启发、补充,设计板书。
感情朗读第 2、 3自然段,谈感受。
读句,画下关键词,并在头脑中再现詹天佑在狂风怒号、黄沙满 天的环境中如何勘测线路的。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读一读、议一议相关问题,留给他们创造性想 象的空间。
再结合课文第 6自然段去读、去想,激活创新思维(学生或手势、 或画图、或语言表达等) 。
1、分角色有感情地读关于 “ 嘲笑 ”“ 回击 ” 句。
2、同桌相互扮演外国人、
中国人,用语言相互 “ 攻击 ”“ 回击 ” 。
3、扮演外宾深有感触地赞叹。
板书:
勘测线路:说、想、做
詹天佑 开凿遂道:>拉 穷人教案
知识与技能
在独立思考、 合作学习中感受西蒙、 桑娜一家的贫穷, 体会桑娜的善良 及忐忑不安的原因,体会渔夫的善良和坚强。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善良、 乐于助人的美德的向往之情,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 育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
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中有更深刻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板书 “ 穷 ” ,有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从这个字可以联想到这么多的内 容?为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 我们要用 “ 读进去, 想开去 ” 的学习方法。 我们共同学习《穷人》 。
二、上节课我们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你肯定有不少的收获吧
1、检查生字词。
2、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收获的知识。
3、全班交流,提出目标和要求。 (表达要清楚,不能说重复的,当同
学在说的时候,要认真倾听。 )
三、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我也有,你想知道吗?
1、 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 为什么还要把邻 居的两个孩子抱过来?
2、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后,心里为什么忐忑不安?
3、渔夫身上的担子那么重,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从加红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⑴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是觉得非 这样做不可。
⑵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四、 这些都体现了桑娜的善良品质, 我们去看看桑娜抱回孩子后, 她在想什 么?要读进去,在想开去
出示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 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 是他来啦? …… 不, 还没来! …… 为什么把他们抱回 来啊? ……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 …… 嗯, 揍我一顿也好! ”
穷人
收养两个孩子
穷更穷
宁可自己受苦
也要帮助别人
六、随文练笔
桑娜和渔夫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续编《穷人》
唯一的听众教案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老教授对 “ 我 ” 的鼓励、 给 “ 我 ” 带来的变化, 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教 学 过 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 “ 唯一的听众 ” 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 “ 唯一 ” 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 “ 我 ” 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 (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
(1)第一次 “ 平静地望着我 ” 。
① 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 “ 平静地望着我 ” ?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 并画出描写 “ 我 ” 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读一读, 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沮丧 ── 充满了神圣感 ── 沮丧 ── 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 动。 )
② 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
“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 吧。 ”
“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
a . 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 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 她在消除 “ 我 ” 的心理障碍。
b .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 出示 “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 。
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 的勇气)
(2)第二次 “ 平静地望着我 ” 。
① 出示 “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 ,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 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感谢、称赞)
③ 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 “ 我 ” 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 人的称赞和鼓励使 “ 我 ” 发生了什么变化? (信心倍增, 行动、心理均发生变 化)
(3)第三次 “ 平静地望着我 ” 。
① 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 “ 平静地望着我 ” 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 “ 手指悄悄打着节奏 ” 等隐含的信息。 (琴艺长进)
② 出示 “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 像深深的潭水 ……” 为什么说老人的眼 神平静地望着我,像 “ 深深 ” 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 态, 特别是每天早晨作 “ 我 ” 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 就是无声的激励, 从而 使 “ 我 ” 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 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 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 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 老人与海鸥教案
这是一篇读后颇令人感慨和感动的文章。 感慨的是老人十几年如一日, 步行 二十余里, 给海鸥送餐; 老人和每一只海鸥都是知心朋友, 熟悉它们的样子, 懂得它们的语言, 了解它们的情感。感动的是, 老人去世, 海鸥为他举行特 殊的葬礼。
一、激情导入
教师:你们听说过人十几年如一日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为动物送餐直至告 别人世吗?你们看见过动物为人举行奇异非凡的葬礼吗?让我们走进 《老人 与海鸥》的故事里,去感受一位老人与海鸥之间浓浓的情谊吧。
二、整体感悟课文
先要理清文思。
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围绕着 “ 老人与海鸥 ” ,课文写了哪几方 面的内容?
讨论明确: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老人为海鸥做了什么;二是写海鸥 对老人怎样。 )
你们很会读书。我们先跟随作者去了解老人为海鸥做了什么。
三、分层阅读理解
(一)理解第一部分 ── 老人对海鸥
目标:读出形象,读出画面,读懂感情。
指名读。思考:课文讲了老人哪几个事例?
(1)老人给海鸥喂食;
2)老人与海鸥交流;
(3)老人讲海鸥故事。
学习方式:分组选读。 分三个组各选读一个方面的内容。 (一、二组重点学 习 “ 喂食 ” 部分;三、四组重点学习 “ 交流 ” 部分;五、六组重点学习 “ 讲述 ” 部 分。 )
读书建议:先在小组里读读议议,从哪些词句中感悟出什么,再设计一种 读书方式呈现感悟。
1.在第一组汇报的基础上,加深感悟,在读中浮现老人喂食图 ──
(1)填补动词,品味读,感受老人爱鸥如爱子。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在湖边的栏杆上, ()一步, ()起嘴向鸥群呼 唤。老人()着栏杆() 。
要求:把空着的词语补出来。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栏杆上, (退开)一步, (撮)起嘴 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 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 (顺) 着栏杆(边走边放) ,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 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教师:补出的是哪些词语,从中你体会出什么?
(2)分扮角色 “ 呼应读 ” ,感受人鸥相亲相爱相依相随。
男生读描写老人喂食的语句,女生读描写海鸥吃食的语句。
2.在第二组汇报的基础上,加深感悟,在读中浮现人鸥亲昵图 ──
(1)同桌分角色读。
(2)换角色再读。
3.在第三组汇报的基础上,加深感悟,在读中浮现老人深情讲述图 ──
教师:这是我们跟随作者看到了 “ 老人喂食图 ” 、 “ 人鸥亲昵图 ” 、 “ 老人深情 讲述图 ” 。再听听作者的朋友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文字篇 :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般。 (十几年如一日多么可贵,二十多里多么不易。真是人鸥情义重。 )
4.合作读。
方式:男女生合作读老人给海鸥喂食 — 一对男生合作读对话部分 — 教师读老 人讲述部分。
读中思考:
从老人给海鸥喂食中, 感受到什么?从老人与海鸥交流中, 又感受到什么? 从老人的故事中,还感受到什么?
(相知、相亲、相爱;人鸥情谊深重。 )
(二)理解第二部分 ── 海鸥对老人
教师:“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 当你们得知这 样一位老人永远地走了,你的心情怎样?
教师:当海鸥知道老人离去,它们是怎样的表现呢? “ 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 喂海鸥的照片放大, 带到了翠湖边。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 (学生接读)
1.整体感悟读
你们读懂了海鸥为老人做了什么吗?
交流后,学生板书:为老人哀鸣、为老人追悼、为老人守灵。
小结:对逝去的所敬爱的人哀悼、 守灵, 是人才有的行为, 发生在动物身上, 是多么令人惊异和震撼啊
2.自由体会读
我们好好读一读这部分课文, 你对哪些词语有感悟, 就谈谈你的感悟, 读出 你的感悟。
分三个画面品读,即哀鸣、追悼、守灵。伴随学生的理解,点红重点语句。
(1) 理解 “ 往常的 ”── 往常的鸣叫是怎样的, 表示什么?现在的鸣叫是怎样 的,表示什么?
(2) 用补读法理解 “ 竟 ”── 补读的词语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出什么? (没有 想到海鸥也有人一样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
3.提炼总结读
教师:从海鸥为老人哀鸣、为老人追悼、为老人守灵中,你感受到海鸥对老 人有着怎样的感情。
(爱戴、怀念、悲痛。 )
小结:为老人对它们所做的一切而深怀敬意,为老人离开它们而深感悲痛, 为老人对它们的情义而深深怀念。
四、以感悟带动表达,以表达促进感悟
教师:读完课文,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写下可以表达你心情的词语。再用 上这些词语表达你的心情。
板书
老人与海鸥
老人 海鸥
给海鸥喂食 为老人哀鸣
和海鸥交流 为老人追悼
讲海鸥故事 为老人守灵
对联:人爱鸥如爱儿女 鸥敬人如敬亲人 人鸥情义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 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 老师说一个 “ 杨柳依依 ” ,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 词。 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 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 累, 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易于教学的展开。 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 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
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 令人吟诵至今, 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 。
[设计意图 : 导入部分将词语积累的环节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 学生的距离 ]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 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
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 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 法? (借助课后的注释; 联系上下文理解; 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 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 拨、 指导,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 并继续强化、 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 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 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 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最能明 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 )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 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 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 )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 )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
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 “ 善 ” 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前面的两个 “ 善 ” 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 “ 善 ” 可以怎么说?
(好啊! )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 “ 好啊 ” 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 )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 “ 善哉 ” 表示赞 叹。
齐读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 。老师赞叹 “ 善哉 ” ,理解 “ 善哉 ” 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 我们能理解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的含义 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句子和重点 词语,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
四、品味知音之情
1.伯牙琴艺高操, 所奏乐曲悠扬动人, 如果你是子期,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
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 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 想象一下, 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 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 徐徐清风、 袅袅炊烟、 潇潇春雨等。
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 “ 伯牙鼓琴,志 在清风 ” , 透过伯牙的琴声, 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 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 )当 “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 ,透过伯牙的琴声, 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 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 )
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 在杨柳、 志在春雨、 志在云雾、 志在炊烟 …… 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 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
5.这正是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 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 ── 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 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 正的知音!
6.感情诵读 2──4句。
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 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 他渴望得到什么? (可能是称赞) 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 (琴艺高超、 琴 艺炉火纯青)
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 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 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 他的心里会想些 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
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 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 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 “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 学生读。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 伯牙当时的心情?
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子期死了, 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 无人理解的日子, 他不能忍受无 人倾诉的痛苦, 无边的孤独寂寞, 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伯牙 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 )
11.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1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 人生知己。 ]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 个动人的故事。 在子期墓前, 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 来追悼自己的知音 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 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 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 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 生再次感情朗读课 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 (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 情, 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 理解千古知音最难 觅, 如果遇到了知音, 我们应该珍惜, 也许一无所获, 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 而在于追求。 ]
六、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教学思考:本课设计时主要抓住重点句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体会知 己含义,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再围绕 “ 绝 弦 ” ,让我们感受到不仅仅是伯牙、子期心灵相通的情义,最后设计了《高 山流水》 的音乐欣赏, 让从教者与学生一起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教学时要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读、思、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理,读出 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
作文六:《五年级教案》400字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
设计时间: 2015 年 9 月 5 日
设计时间: 2015 年 9 月 5 日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设计时间: 2015 年 9 月 13 日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设计时间:2015 年 9 月 20日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设计时间: 年 月 日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设计时间: 2015 年 10 月 10 日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设计时间: 2015 年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设计时间: 2015 年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设计时间:2015 年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设计时间:2015 年
广州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作文七:《教案五年级》6400字
优优第三阶梯作文教案
第四讲 情感魔方之亲情坊
教学目的:学会通过细致观察、刻画形象来写亲情
学会在生活细微处发现真挚亲情
教学重点:学会通过细致观察、刻画形象来写亲情
教学难点:学会在生活细微处发现真挚亲情
教学准备:白纸、笔
教学步骤:
开课语:(1分钟)
同学们,欢迎你们走进优优的课堂。我们的口号是:在快乐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享受快乐。下面我们开始快乐之旅的第一站:手提桔灯——转转转
一 手提桔灯——转转转(5分钟)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首先请同学们把作文本翻到最后一页,把这页空白当成你们自己的内心,然后拿起笔,听好老师的问题:请在空白纸上写下在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五个亲人,不能多写,不能少写。他们是你最爱的人,你想到他们时应该有种温暖的感觉,你应工工整整地写下他们,让他们的音容笑貌都呈现在你的眼前(要求:学生在写的时候要有足够的思考时间,等待学生写完)。
现在你选择了五个亲人,而且这五个都是你最爱的,那么再请大家拿起笔,在你最爱的五个人当中划掉一个,并且想象这是他或她突然因为什么事情需要去国外出差好几年,这几年中你们不能有任何的联系了。 (学生在划的时候教师可随机观察提问)
为什么你会首先划去他/她呢?(学生讲出理由)但是那是你最爱的亲人,一开始写他/她的名字一定是有理由的,对不对?(学生确认)
(请学生再依次划去3个名字,最后纸上只剩下一个)
请大家假设一下,如果现在这最后一位亲人也要去出差,你舍得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舍得。并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回忆起亲人带给自己的温暖) 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越到后面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那么你们在划去最后一个亲人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感觉划去的仅仅只是一个名字吗? (学生回答:不是)
那么是什么? (明确:亲情)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回忆起了自己最珍贵的亲情,回忆起了生活中关于亲情温暖的点点滴滴。纸上的五个名字,是大家生活在爱的环境中的证明。但是如果有一天这些温暖要离开了,哪怕是暂时的离开,大家也不舍得。所以我们要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点滴时光,并且用自己的心去体会这些生活的片段。
我们现在进入快乐之旅的第二站:点亮桔灯——闪闪闪
二 点亮桔灯——闪闪闪
1 :导入主题(结合本讲四篇文章内容,以及教学目的来设置)(1分钟) 通过上一节的游戏我们体会到,亲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缺少了一角的亲情就像是少了一角的魔方,再也无法恢复原样。同学们,让我们学会珍惜,一起在亲情坊将这情感的魔方拼出我们最弥足珍贵的心灵拼图吧!
(板书:情感魔方之亲情坊 )
2 :鉴赏导航:B册P69《雨中的伞》(关于母爱的文章)
第一遍读:看到这一课的题目,你会想到怎样的一幅雨中图景呢?带着自己的问题来一起阅读这篇文章(教师引导到”亲情如伞”的主题上)(3分钟) ⑴亮点赏析——妙又妙:(18分钟)板书:亮点赏析
① 文章中令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幕?怎么写的?
(描写亲情感悟的关键:抓住特点,用心观察)
分析: 母亲和我共一把伞回家,本是平凡小事,却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特别是在共伞时对母亲的细致观察,更充满了真挚之情。
②第二遍读:学生默读 ,问题“文中哪些细节描写体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教师明确:伞下发现母亲的白发和细小的皱纹,被雨淋湿了却仍然微笑) (描写亲情感悟的诀窍:发现生活中不易觉察的感动细节,加以表现) 发现生活,表现细节(板书)
第三遍读:学生默读,“让我们再一次沉浸在这篇感人的文章里,体会文章中浓浓的亲情”
⑵以文为镜——照又照:(12分钟)
同学们,文章好比是一面镜子,展开联想,你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或心思,大家对照这篇文章,回忆亲情给你带来的感动瞬间,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老师引导讨论,着重于学生的细节描述和对亲情的内心感悟。) (以上为第一节课)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继续优优的快乐之旅的第二站:点亮桔灯——闪闪闪 ⑶心灵鸡汤——尝又尝(10分钟) 板书:心灵鸡汤:在细微处发现真挚亲情 研读教案附录心灵鸡汤参考2,引导学生思考在寻常处发现生活,并请学生发言讲述自己平时留意到的亲情细节。
我们现在进入快乐之旅的第三站:桔灯引路——碰碰碰
三 桔灯引路——碰碰碰
阅读快车:学生自读B册p61《谁与我同行》,完成文后练习。(15分钟)
① 教师参考文后习题设置问题,作阅读提示;
② 教师巡视,了解阅读练习情况,保障阅读练习顺利完成; ③ 教师总结,总结阅读练习情况,讲解难点习题。(5分钟)
板书:《谁与我同行》
我们现在进入快乐之旅的第四站:桔园飘香——乐乐乐
四 桔园飘香——乐乐乐
1:口吐莲花——说一说(10分钟)(板书)
主题:《爸爸不在家的日子》、《____的背》(空白处填上亲人的称谓)
(以上为第二节课)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继续优优的快乐之旅的第四站:桔园飘香——乐乐乐 2:妙笔生辉——写一写:(40分钟)(板书)
(1)总结:今天大家说得都很不错,能将自己心中记忆的碎片一块快拼成完整的图案,让魔方变得更加丰富,让亲情坊里暖意融融。现在就请大家拿起笔,将这些瞬间带给大家一同分享和体会!
(2) 作文: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结合自己的经历, 快速作文。
①《亲情奏鸣曲》 ②《谢谢你》 ③《润物细无声》(板书)
要求:1.叙述具体,抓住重点写。 2.注意写出事情的抒情性。3。字数400字以上。
(教师巡视,了解整体情况,心中确定当堂点评的两篇学生习作,习作要求具有代表性。)
(以上为第三节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进入快乐之旅的第五站:摘桔收果——笑笑笑
五 摘桔收果——笑笑笑
1:金玉良言——谦受益
①教师点评一篇学生习作,主要从细节描写、特点突出两方面点评,以鼓励赞扬为主;(10分钟)
②交叉分发作文本,学生模仿老师对其他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10分钟) ③学生推荐佳作,让小作者朗读。(3分钟)
2:蚕蛹化蝶——换新颜(15分钟)
① 修改;
② 誊写;
③ 上交。
3: 布置作业:(2分钟)
1〉阅读B册p65《祖母的葵花》,完成文后练习;
2〉回家观察并写下五年来父母面容或手掌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感触。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优优快乐作文情感魔方的亲情坊,今天就进行到这里。亲情坊温暖无限,让我们在这温暖中再次喊出我们的口号:我们的口号是:在快乐中——学会作文,在作文中——享受快乐。
附录:
板书参考: 情感魔方之亲情坊
亮点赏析参考: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
(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笔头”。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会使观察到的材料付之东去,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也会白白浪费掉。
(三)观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别犯“脑热病”,三分钟的热度对与写好作文是没有益处的,你要将观察生活、思索生活贯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这样你才会写出妙文佳作来。
学会观察对于写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离开了观察,你往往会感到难以下笔。愿你学会观察,不断培养,提高赞成的观察能力,在写作实践中取得得大的进步。
心灵鸡汤参考:
《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她站在那边,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面。”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炖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到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的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檫着泪水,对面摊主说:“我们又不认识,你就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炖给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再也不要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一碗馄炖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女孩愣住了,匆匆吃完馄炖,就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子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
这时,她的眼泪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的一辈子恩情“视而不见”。
妈妈的泪水为我而流
妈妈的泪水为我而流
我的妈妈没有张惠妹的美丽,也没有冰心那样的文笔,更没有撒切尔夫人那样的权利。但是在我的眼里,她却是全世界最好的妈妈。
听妈妈说,刚进我们家门时,奶奶就反对爸爸和妈妈的婚姻。所以后来,奶奶也就经常的刁难妈妈。而我的妈妈却任劳任怨。不久,奶奶病了,吃喝拉都得在床上。有一次,奶奶不小心把吃的东西全吐到了床单上。妈妈拿来新床单给奶奶换上了。不一会,奶奶又吐了,这次床单没得换了。妈妈就拿来了自己的新床单给换上了。奶奶说:“我不要,弄脏了你的新床单,还得洗,多麻烦。”而妈妈却说:“您的身体不好,不铺床单多凉呀!”说着就给奶奶换上了。那时我已
经八岁了,把这些全都看在了眼里。我对妈妈说:“妈妈,奶奶是铁石心肠,不要管她了!”妈妈却瞪了我一眼说:“咋能这样说你的奶奶呢。就算奶奶是铁石心肠,我们也要用心来感化她。”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奶奶的病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痊愈了。奶奶也不是象以前那样的刁难妈妈了。我看到妈妈从此就笑的也灿烂了。
爸爸工作在外,家里的所有重任都落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肩上。妈妈每天早晨会很早的起来给我们烙好大饼,炒好土豆。望着忙碌的妈妈,我不仅怜惜起来。就说:“妈妈不用做了,有点吃的就行了。”妈妈却说:“那哪行啊,你们正长身体的时候,不增加点营养可不行。”可妈妈常常是忙活完了,只吃两口就上班去了。中午12点多,妈妈又风风火火的骑着自行车回到家,先是做饭,接着就是洗衣服。我们吃完了饭,妈妈还是接着洗衣服。望着忙碌的妈妈,我就想应该为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早晨起来吃完饭,我可以帮妈妈洗碗唰锅。妈妈看见我干活,就说,我的女儿真的长大了。由于妈妈太过于的操劳,终于病倒了。我似乎一下子懂事了许多。家务活都是我来干。妈妈要下床帮我,我说:“你都病了,还是我来吧。”妈妈欣慰的笑着。我也多么的希望让这时光停住,让我的妈妈永远灿烂的去笑。可过了没两天,妈妈的病刚好,就又要上班去。我说:“您在歇两天吧!”妈妈却说:“我的病已经好了,没事了。”
一个星期后,妈妈的工厂放假了。我高兴极了,因为妈妈能够休息一阵子了。谁知,妈妈又找了一份更累的活,去地里拾棉花。风吹日晒的。妈妈变的更加忙碌了。我有时就想。要是老天下雨就好了,妈妈不就不用去干活了吗。于是我向老天祈祷。可又想,明天我还要去上学,那不就得淋的回不了家了吗?算了,为了妈妈,我是可以豁出去的。老天真的就下起了雨。我多么希望时光能在这一天停住。妈妈在家休息,而我却回到家落汤鸡似的,拿着手巾擦脸上的雨水。我见妈妈睡着了,就掂起脚尖,小心的坐到妈妈的床边,看着妈妈脸上的皱纹,就又落下了泪来。是妈妈的泪珠落到了我的手背上的。妈妈哭了,我从妈妈的泪珠中,又似乎看到了爸爸的脸颊。我记得,春节的时候,工作在外的爸爸回来的了,妈妈也是这样伤心的哭过。我知道这不是伤心的泪水,那是开心的泪水,高兴的泪水。今天妈妈的泪水为我而流,也应该是开心的眼泪了。所以我就笑了,为了我的妈妈笑了。
试 卷 拿 回 家 后
考试成绩出来了,一个鲜红的89分耷拉着脑袋向我走来。茫然、思想已达到空白,一种从未有过的心慌越来越快、越来越强烈??
回家的路上,同学们如小鸟一般快乐地飞奔回家,而我却走一步停一步,如一只慢腾腾的乌龟,向家里走去。鸟儿不再歌唱,秋风“呼呼”地刮着,几片落叶纷纷扬扬地落到了地上,我的心早已跌倒了谷底,一种苦涩的滋味在心中久久不能消退。
回到家,屋子里显得那么宁静,爸爸、妈妈不在家,奶奶已经进入了香甜的梦乡,我“啪”的一声关上房间门,拿出试卷,躺在床上呆呆地望着它,久久不能离开??虽然这次考试成绩是全班前几名,但分数却不理想,离爸爸订的要求整整差了几分呀!爸爸回来一定会好好K我一顿,这该怎么办呀!我左思右想,终于拿定主意——撒谎。
“啪”的一声开门声,爸爸妈妈回来了,“晶晶,做什么呢?”我一听,赶忙将试卷塞进荷包,“没什么!”我面不改色,心不慌,搬出了准备已久的“台词”:
“考试成绩出来了,我得了全班前几名,高分嗫!”
“快把试卷给我看看,考得还可以嘛!”妈妈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眯着眼,兴奋地看着我。
我一下子慌了,这句话我忘了准备呀!“没??对!没发呢!”“没发?那你怎么知道成绩呢,考了多少分?”爸爸质问起来。我无言以对,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只得坦白“招认”“8??89分,第四名。”说完,我迅速拿出作业本,装出一幅认真写作业的样子,可心里却如沸腾的开水一般快要溢了出来。我用余光扫了一眼爸爸,只见他弯下腰捡起一张89分的卷子。我摸摸荷包,啊呀!怎么没卷子呢?难道是爸爸捡的那张?完了,我有好多题都是由于粗心错的,爸爸还不会狠狠地教训我一顿吗?
忽然,爸爸的一只手向我轻轻地拍了过来,我以为爸爸会打我,赶忙闭紧眼睛。爸爸沉重地说:“好好分析一下出错的原因吧!”而那只手轻轻地拍在我的肩上,我顿时觉得很沉很沉??
温暖的灯光下,爸爸陪着我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帮我渡过一道道难关,89分的试卷在灯光的映衬下不再沮丧,绽放出鲜红而亮丽的色泽??
奶奶的背
在我的眼里,奶奶是了不起的,是我最亲近的人。
儿时,多少次奶奶背着我在田间,在灶前、在泥泞的小路上颠簸。记得那时,我用手摸着奶奶的头发:“奶奶的头发上有一根白线。”慢慢地我长高了,奶奶头上的“白线”也由一根变成了两根、三根......奶奶老了,只是那时我并不懂得。6岁时,我上了小学(那时我们还住在农村,学校离家较远,爸妈又在城里上班),奶奶每天早早起来做饭,无论刮风下雨,都按时接送我。每当过村口的那条河时,奶奶总是背上我。河水不深,但时值初冬,想来一定很凉。我趴在奶奶的背上,啊,好暖和,好舒服。奶奶走得比以前慢了,我用手拍着奶奶的背:“奶奶快走,奶奶加油。”现在回想起来,我真后悔。我想起那冰冷的水、刺骨的风,还有奶奶缓缓移动的脚步,我的心不有颤抖,啊,奶奶...... 奶奶的背是摇篮,也是课堂。有一次奶奶背着我,从李伯伯家的葡萄架下走过,我顺手摘了一粒葡萄,放在嘴里:“伯伯家的葡萄真甜。”奶奶重重地将我放在了地上,我眼里那慈祥和蔼的奶奶不见了.奶奶生气,发怒了,狠狠地把我说了一顿.我哭了,觉得很委屈.仅仅因为我摘了人家一粒葡萄,奶奶就不喜欢我了吗?奶奶俯下身子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有背上了我,叹了口气说:
暑假时,我和奶奶回到了故乡,回到了我儿时所熟悉的地方.当来到那条小河边,昔日的一幕有2浮现在眼前.看看身旁的奶奶:头发都已全白,脸上也深深地刻下那时的艰辛和劳苦的印痕,刻下了对我的关怀和无限的啊.我的眼睛模糊了,坚决要背奶奶过河.
还是这条河,河水还是那么恬静,那么清澈,那么缓缓地流着.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变,只是今天是我背奶奶过河,我高兴极了,兴奋极了.奶奶在我的背上,显得也很激动,我感到奶奶的胸口在急速地起伏,呼吸比当初背着我时还紧张.奶
奶在我的饿背上喃喃自语道:“真没想到,还会有这一天,让孙女背奶奶过这条河.”我是在奶奶的背上长大的,奶奶背我的次数是无法计算的,可我只背奶奶这一次,奶奶就心满意足了.啊,奶奶......
优优第三阶梯作文教案
作文八:《五年级教案》8400字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2、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窃读记》。
3、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测: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边认真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自学生词新词。
三、检测学情
1、 认读生字与写字: 2、 体会词语的含义:
3、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线索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你们就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让学生概括地说说课文是怎么记叙“我”窃读的经历与感受的。 (4)、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4、品读课文,体会走进书店的经历
(1) 、默读第3自然段:
画出“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指名学生朗读,说说体会到
了什么?
(2)、想像当时“我”找书的样子。表演体会。
(3)、她这样去窃读,你们有什么感受?
(4)、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四、置留问题,当堂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回顾课文内容。
3、过渡: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为了读到自己喜欢的那本书,费劲了力气才找到。那么,她是怎样阅读呢?有什么感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自学提示:
1 、认真阅读课文。
2 、用--画出“我”窃读时的样子;用﹏﹏画出“我”窃读的方法。并同桌交流体会。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同学们谈各自的体会。
2、重点指名读第3自然段,体会我读书的样子与内心:
⑴ 体会“我像一匹恶狼,贪婪地读着。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⑵ 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① 快乐的是什么?恐惧的是什么?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⑶ 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复杂的内心。
3、默读5~10自然段: 体会“我”窃读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动:
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动,然后,自主交流,师生对话,联系生活,关注体验。
⑴ “害怕书店老板发现”是什么滋味?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不注意她的时候窃读,因为是窃读,所以当人少了,她就会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这种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隐藏起来”是什么滋味? ⑶ “赶上天下雨”是什么滋味? ⑷ “饿得饥肠辘辘”是什么滋味? ⑸ “日光灯亮起来”是什么滋味? ⑹ “我走出书店时”是什么滋味?
3、联系生活实践说说“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三、感悟写法
1、引导: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2、小结:这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
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五、当堂训练:
1、填空:
课文以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贪婪 害怕
开心 朴实而又生动感人
饥饿 依依不舍
麻木 轻松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学习了《窃读记》,我们认识了一位热爱阅读的同龄人,和她一起体会了窃读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这堂课,我们又将结识一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接下来,请大家随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爷爷的家,静心聆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生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作者的?
二、自学指导
1、认真阅读课文,用--画出生字生词。
2、思考:苗苗与季老先生讨论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三、检测学情
1、指名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出示下列词语:季羡林 水浒传 彭公传 三侠五义 绿林好汉 一百单八将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滚瓜烂熟 偏科
3、师:看来读通课文不是难题,谁能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生回答。(师板书:苗苗 季羡林)
师:对于季羡林爷爷,昨天老师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
4、在对话中,苗苗同季爷爷交流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见解?你的感受又怎样?
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 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生小组合作并讨论交流。
5、深入浅出,辩论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做个鉴定(屏幕出示):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理由。再比较一下,这两个书虫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同学们能从两个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对我们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有人说“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屏幕出示)
阅读,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是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味题目寓意。
比较:“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想一想,课文为什么要以“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为题?
(课题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四、写作结构剖析
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你觉得采访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了解这是一篇访谈录,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一般的访谈录在课文前一般都要标明时间、地点以及采访的对象等等。
五、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诚如《窃读记》中那位老师说的一样:“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板书设计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访谈录)
闲书 多看书
偏科 三贯通
学习外语 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读书名言,回顾自己曾经读过的一本书,想想自己阅读经历与方法。
2、教师整理部分读书名言与读书方法,课件出示生字,一些重点句子及训练的句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
二、释题明意,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
2、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句。
1、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把生字新词画下来,标下段落序号。
2、认字读词。
①教师呈现词语,学生自由拼读;去掉拼音,指名领读;读对了大家跟读。 ②教师呈现文中带有生字新词的重点句子,请学生读句。
③指导写字。 师:你们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两个字最难写?谁来教老师写。 ④读通课文。
师:大家已经有了较强的识字能力,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同桌之间合作读书,每人一段轮流读,互相听评,帮助对方把书读得更通顺,更好。
四、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整体感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2、自读自悟。
师: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书为自己旅行的伴侣呢?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能否把我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弄懂。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板书:常读常新)
3、感悟方法,拓展小练笔。
①感悟方法。 师: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她在读书过程中是怎样
读的?(生读第7自然段。)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方法吗? (板书:思考、品味、小结??)
师:你认为作者读书有一定顺序吗?(体会“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②关注练笔。
师:读了文中作者的读书方法,一定对我们有所启发,我们平时也读了许多书,你是怎样读书的呢?请大家拿出习作本,写一写,注意用上“首先??然后??还??最后”的句式。
③展示练笔。选择几篇学生习作,请学生上台朗读交流。
④小结。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知道了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读书的方法。参照作者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一定有不少启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阅读中去实践、去体验阅读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感知情感。
1、了解上节课所学内容:了解了作者带一本书旅行的理由和作者的读书方法。 (板书:以书为侣:原因方法)
2、了解了作者的选择,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印象?(作者特别爱书,而且很会阅读。)
3、既然作者如此热爱书,爱读书,我们应该怎么读课题?(齐读)
二、体悟方法,品味情感。
1、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爱书、爱读书的深厚情感,画上记号,想一想作者怎样具体地表达这种情感呢?可以在一旁写上批注。
2、检查自读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师:你发现了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深爱书籍?说说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指名读相应的句子、段落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根据学情安排教学,下面为预设顺序,注意体会以比喻的表达方式为主。)
(1)假设。(第一、四、七自然段)
①学生谈体会。(作者怎么表达自己爱书的情感的?怎么调动读者的阅读热情的?)
②指导朗读。(如:第一自然段中,可供选择的事物应读出疑问的语气,以突出作者对书的钟爱。)
(2)比喻。(重点研读。)
a.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c.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①引导学生体会把书当作朋友时的珍爱与亲密;把书比作家时的温馨和留恋;把书比作故地时的方便与依恋。
②把这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用比喻对表达爱书之情的妙处。
③拓展练习。
师:根据你自己的读书感受,填一填,读一读,尊重学生个性化见解。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
(3)设问(第三自然段) ①理解“毫不犹豫”。 ②体会朗读,体会回答果断、爱书之切的情感。
(4)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①学生交流体会。(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作者爱书的情感更进一层。) ②体会朗读,体会反问、质问的语气。
(5)列举交流学生自己搜集到的读书的名言资料。
(6)朗读全文,回归整体。(可指名接读。)
师:让我们带着对书的热爱,再次体会作者假设、比喻、反问的表达方法!(完善板书:热爱读书) 理由:常读常新 以书为侣热爱读书
方法:思考、品味、小结??
三、阅读链接,升华情感
师:请大家放声朗读《神奇的书》 1、画出书神奇的地方。 2、想一想作者怎么表达的。 3、学习了课文,读了这首诗,谈谈你对书、对读书的感受,诵读这首诗歌。
四、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内容思考
品味欣赏
寻找新知
总结收获
产生共鸣
4、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习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板书课题)
2、板题:我的“长生果”
二、出示自学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通过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理解课文。
3、摘抄文中优美词句。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1)我的“长生果”指的是什么?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4、找出文中的优美词句,同桌讨论其中的含义。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3、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
(1)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如醉如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读书的体会和方法学习作者写读书笔记:记书中优美的词句,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并在自己的作文中借鉴运用。
(2)作者在作文中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3)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说书是“我的“长生果”。
(4)引导学生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品读课文,积累词句
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和比喻的生动。
七、板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津津有味→废寝忘食→不求甚解→如醉如痴
阅读:博览群书如情入境写读书笔记
作文:构思别出心裁写真情实感借鉴模仿
口语交际 习作一
学习目标 :
①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②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重难点:交际与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②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其发言。
③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④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三、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①提示互动内容:
②全班互动。
四、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③师总结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课时目标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②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①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③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④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②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回顾拓展一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课外的综合性学习,交流对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
(1)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你感受到乐趣了吗?哪些乐趣?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把你读书的乐趣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3)你是如何获得乐趣和体会的?把你读书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注意: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或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他人的读书例子来谈体会。
2.请学生把搜集的其他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使所有人得到激励。
3.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句,当作座佑铭。
4.请学生在名言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
三、展示台
1、 组织学生成立读书兴趣小组,开展读书讨论活动。
说说自己在假期读了哪些书?介绍其中一本书的梗概,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出示阅读记录卡,请学生观察,说怎样做阅读记录卡。
3.鼓励学生在班里建立图书角,给图书归类,并制定借阅规则。
作文九:《五年级教案》22400字
3 走遍天下书为侣(3篇)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三
江西南昌市船山路小学 郑广南
学习目标
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一块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3.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 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让我们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②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②请8位同学读课文,正音。
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做上批注。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①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做上记号。
②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③课件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是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让大家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④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⑤有表情地朗读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
第二课时
↘激趣课文,深入感悟
①配上课件,朗读课文1—6自然段。
②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③联系实际,同学们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④自己试着背背第7自然段。
⑤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⑥有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
↘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①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
谈自己的感受。
②合作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自己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③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拓展活动
①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②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
↘布置作业
①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②抄写生字词。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二
江西南昌西湖区羊子巷小学 黄俐文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可是有一个人却很坚定地说出他的选择,想知道他选择的是什么吗?
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并理解“侣”的意思。
③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
③你发现了哪个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④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⑤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指导朗读 感悟课文
①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②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探究答案,品味语言
①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②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探究答案,品味语言
①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过渡语: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③汇报交流怎样一遍又一遍的读?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诵读语言,积累语言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阅读链接
①课件出示:课后的《神奇的书》
②自由朗读,把书比作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学读书故事 习读书方法──《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一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李怀源 孟祥芹 王明明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
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板书课题)
二、释题明意
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
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
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神奇岛
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
1.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留音库: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藏书殿: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1)假设
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在假设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与人交流,把自己对书的独特情感以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2)设问
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4)比喻
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作者把书比喻为家。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②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作者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③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拓展练习: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④作者将书比作人。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有情。作者读书,就如与人在交谈一样。
⑤作者将书比作伴侣。这正是与题目相呼应,《走遍天下书为侣》。书,也就是在生命中时刻陪伴,能够共担风雨,分享喜怒哀乐,特别亲密的伴侣。这个比喻就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
补充积累:
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收集的资料。
(5)列举
作者将自己读书的方式方法详尽地叙述下来,给我们以启发指导,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复读一本书,不断体会新的收获。
以上几种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机教学,不必面面俱到。
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对书独特浓厚的情感贴切地表现给我们的。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
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阅读链接
朗读补充诗歌《神奇的书》。
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2.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3.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4.背一背这首诗歌。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充满感情的接读课文。
2.说说自己对书的感受。
六、漂流谷
现在,你的小船来到了惊险的漂流谷,要找对途经才可以顺利通过哟,准备好了吗?
1.拿出勇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平静心态: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补充能量: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
4.奋力向前:继续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读书,注意及时记录。
编辑短评:这几篇教案较好的理解了编者的编写意图,突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最突出之处是把活动穿插到课文的学习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不致使活动落空。不足之处是课文的讲解仍是太多太细,加上活动时间,学生的负担较重。(王林)
4* 我的“长生果”(2篇)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二
江西南昌西湖区羊子巷小学 黄俐文
学习目标
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
③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
◆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
◆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
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
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
◆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
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一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李怀源 孟祥芹 王明明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学习准备
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积累释放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
3.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编辑短评:这几篇教案较好的理解了编者的编写意图,突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最突出之处是把活动穿插到课文的学习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不致使活动落空。不足之处是课文的讲解仍是太多太细,加上活动时间,学生的负担较重。(王林)
口语交际·习作一(2篇)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二
江西南昌市金盘路小学 林昕
学习目标
①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②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②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让其发言。
③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④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①提示互动内容:
◆《窃读记》中的小女孩,在书店里品味了“窃读”的快乐,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如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全班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①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③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②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①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③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④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①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②整理习作和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汇报与展示──《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一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李怀源 孟祥芹 王明明
口语交际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读书一定有了新的见解和认识。组织三个小活动交流读书收获,检验学习效果。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一个角度开展。
一、谈体会
“我爱阅读”是我们这个单元的活动主题,通过这些活动,你对阅读有哪些新认识?有哪些读书感受?获得了哪些读书乐趣?获得了哪些有效的读书方法?
大家就感兴趣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讲故事
通过同学们自己设计的活动,有的自己按照计划去读书,有的采访了爱读书的人,有的搜集了一些名人读书的事情。同学们肯定有不少动人的故事,那就把最有趣,最有价值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辩论会
根据学生前面两个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辩论话题。“开卷是否有益?”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加上典型的例子,进行辩论。
1.明确辩题。正方:开卷有益。反方:开卷未必益。
2.选择辩题,确定辩论方。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然后划定双方;也可以在教室中间划开,然后用抛硬币的方法选择辩题;可以群体间相互辩论,也可以选出几位辩手作为代表。
3.进行辩论。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表明自己的观点要做到有理有据,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不进行人身攻击,就话题展开辩论。
4.辩论总结。教师指出本次辩论的优点,提出今后辩论的注意事项。
习 作
1.提出习作要求
以“记一次“为题写一篇文章。
2.确定习作范围,补充题目
在本单元活动中,学生有很多经历,读书、采访、交流、辩论、讲故事??相信在这些经历中一定有学生觉得印象深刻的。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描写。
3.交流
说说想写什么内容。
4.动笔
5.讲评
很多活动都是学生亲身参与的,可以有不同的感受。
讲评中注意对活动过程的描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参与评价;注意对语言的评价,抓住学生用的准确的语句进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独特的感受进行积极评价。
成果交流会
组织一次成果展示,包括“展示台”中提示的读书记录卡、图书推荐卡、读书目录、习作、访谈记录、读书心得体会、积累的读书名言等??
对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名言书签”“图书推荐卡”“读书笔记集锦”等,给予充分的表扬与肯定。
通过学习和交流,在今后的阅读中有意识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让读书成为习惯。
编辑短评:这几篇教案较好的理解了编者的编写意图,突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最突出之处是把活动穿插到课文的学习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而不致使活动落空。不足之处是课文的讲解仍是太多太细,加上活动时间,学生的负担较重。(王林)
(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李怀源 孟祥芹 王明明)
《长相思》教学设计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王崧舟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一)导入
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二)读准《长相思》
结合诵读穿插讨论:
──“更”为什么要读平声?
──什么人听得到打更的声音?更声对这些人意味着什么?
──“风一更,雪一更”是不是“先刮了一更的风,再下了一更的雪”的意思?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三)读懂《长相思》
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作者的“心”又在哪里?(板书: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师: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四)小结
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想象上阕的情境
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
(二)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师: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播放音乐、画面)
师: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
(三)对比引读
师: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
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师: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
(指名学生朗读词)
(四)小结
师: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同学们,什么碎了?
(学生自由发言)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一)质疑问难
师:词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从军呢?
──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不早点回去呢?
──你离开家乡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你在行军途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
(二)互文印证
师: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还有谁也想这样问一问诗人?
在回答中穿插情境诵读: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三)回归课文
师: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四)小结
师: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中。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设计思路】
一、语文课程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课程具有情感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在情感上下工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咀嚼品味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互文参读中升情。
三、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努力做到引领价值、传承文化。古诗词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其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本课教学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而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点评】
教师的设计思路虽寥寥几条,却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体现了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深度,不愧是居高临下,站在语文课程最本质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更为可贵的是,这全新的理念就像一篇文章的“魂”,紧紧地系住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教学目标抓住了古诗文的情和味,又从小学生实际出发,以移情想象、质疑、情景诵读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悟、入境动情。
教学过程扎扎实实,步步为营。第一个环节,通过借助注释、观看插图、穿插诵读、静心默读和教师精辟的点拨,引领学生走进作者所处的征程,初步感受作者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之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空间,精心设计,通过声情同构出征程中的艰辛和故园其乐融融的安逸生活,引发学生对作者此刻矛盾心情的进一步感受。再通过教师诗一般的语言和情调,用鲜明对比而又层层递进的引读,使学生和作者思乡到几近破碎的心灵碰撞,使学生自然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以至心心
相印、感悟极深。
充满诗情画意的、字字荡漾激情的、敲击学生心灵的互文印证环节的设计,使课堂教学令学生陶醉。再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自然使学生对诗文认识的高度陡然提升,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孰重孰轻就自在言内了。这不仅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也充分展示了教师深厚的文学底蕴和教学艺术的才华。
(点评人: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张光璎)
《梅花魂》教学设计
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启平小学 王 华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节课上,我将积极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带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紧扣一个“魂”字,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设计特色:本文教学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按“质疑——释疑——升华”这样的主线展开学习,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
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一、引题质疑
1、师生谈话,引导学生交流咏梅的古诗,名句,名画,歌曲等。
2、揭题,读题。引导学生紧扣课题中的“魂”质疑。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新课前,让学生通过交流有关梅花的相关知识,和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读文质疑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交流,读完课文后,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谈一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2、讨论课文围绕外祖父写了哪几件事情?
3、围绕这五件事情,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问题呢?结合学生的问题,老师适时在事情后加上问号。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个初步的体会。这里的质疑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为完成下面的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三、逐步释疑
(一)解读“梅花魂”
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自己的疑惑这很好,但是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自己解决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归结在课题中的一个字——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读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解释梅花魂的话。
反馈,出示句子:
“是啊,莺儿,??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bǐng)性才好!”
层次一: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
1、简单地说,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秉性”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
2、这段话中哪几句是介绍的梅花的精神?(出示句子)读了这几句话,你想到了什么?能引导学生说出古人描写梅花的诗句更好。
3、那该怎么读出梅花的精神呢?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原来外公喜欢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精神)
学到这里,你认为梅花魂是指什么呢?——梅花的精神
层次二:梅花魂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
1、难道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再找句子读。
(出示句子)
2、看梅花凌寒独自开了——
播放课件:歌曲《红梅赞》
告诉学生:这首歌是电影《江姐》的主题曲,影片中江姐为了追求革命信仰和崇高理想,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毫不动摇,大义凛然,最后含笑走上刑场,倒在一片梅花灿烂的地方。
歌曲唱的是梅花,实是赞美江姐。
那么在你的记忆中像江姐那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还有吗?(方志敏,王二小,**,**?? )
3、是啊,他们就像这昂首怒放的梅花一样,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自己再好好读读。
自由练读——指名读
4、原来外公赞颂梅花,就是赞颂——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而他们具有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板书:民族魂
层次三,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是啊,外公不但赞美梅花,他更希望莺儿做一个有梅花品质的人。引读——“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老师小结:其实,这段话不仅仅是外公对莺儿说的,这更是他老人家自己心灵的独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就像他深爱的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
板书:爱国心
这个环节的设计,绕开旁枝,直奔重点段落,对外公的话展开研读,这样使整节课的教学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整个过程紧扣一个“魂”字,引导学生通过对“魂”的三个层面展开个性化阅读,,感悟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
(二)剖析“爱国心”
1、外公对梅花的喜爱,对祖国的眷念,成年后的作者终于明白了。同学们,你们能明白吗?请你细细读文体会,准备交流。
2、全班交流,老师相机指导,并擦去相应的问号。
(A)正是这眷恋祖国的心才使外祖父在吟诗诵词的时候黯然泪下。
我们来看看,外祖父吟诵的都是一些什么诗啊?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外祖父在异国他乡每逢佳节更加思念的是——)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介绍诗句的出处和诗句的意思;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介绍诗句的出处和诗句的意思。
问:外祖父夜里梦到的是什么啊?他心里千缕万缕的愁又是什么呢?。
是啊,外公教我读诗,不仅仅是想使“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借读这些诗词,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引读)所以,每当我读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sāi)边、手背。
(B)由此,我们也不难解释,在我弄脏梅花图时,外公为什么会拉下脸来,训斥我妈。(出示句子)
问:外公说的玷污,玷污的仅仅是梅花图吗?玷污的还是什么?
(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梅花代表的就是祖国,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外公不允许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一丝一毫的玷污!不允许我们的祖国受到一丝一毫的玷污!)
引读:所以他拉下脸,有生以来第一次训斥我妈——训罢,便用??
外公做这些事时是那样的——小心翼翼!
你能读出这份小心这份珍惜吗?
外公小心翼翼珍惜的是——自己深深眷恋祖国的心
教师小结:是啊,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是外公还一直深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深深眷恋
着自己的祖国,他把自己的一腔爱国情寄托在这梅花图上,这梅花魂还包含着一个久居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
(C)外公因自己不能回国而失声痛哭是因为他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因为他实在是想念自己的祖国。
是啊,这里包含着外祖父多么深切的思念祖国的情感啊!这是一颗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啊。
(D)外公之所以临别前要将他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是因为在外祖父的心中,梅花已不仅仅是梅花,它更是祖国的化身,是时时萦绕于外祖父心头的爱国情啊!
是啊,正如作者写道(出示句子)(齐读):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这一环节的设计,注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阅读,奏响情感教学的最强音。让学生在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并在阅读比较中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从而很巧妙地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四、升华主题
1、想象写话,延伸“爱国心”
当我们回国的大客轮越行越远,泪眼朦胧的,显得越发衰老的、满头银发的外公望着远去的船儿,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在想些什么,心里默默念叨着什么呢?拿出笔,写下这位爱国老华侨的心声。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
交流
2、倾听歌曲,升华“爱国心”
是啊,洋装虽然穿在身,可心里深深牵挂着的依然是祖国,不仅仅是外公,多少漂泊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心中割舍不去的就是这颗爱国之心!香港著名歌星张明敏的一首深情的《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感受海外游子的那颗真挚的中国心吧!
最后这一步的教学,意在激发学生共鸣,让学生在更加深入了解了人物内心的基础上,体会到激荡在任何一位中国人心中的那份爱国情,从而唤起自己的那份爱国心,民族情。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中心小学 戴妍红
教材简析:
《泊船瓜洲》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开篇诗,为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从字面上看,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整首诗写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而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心中涌动着浓浓乡愁,尤其是末句,还带着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的感慨,古诗通篇立意含蓄悠远,蕴涵着浓浓的乡情和仕意,
教学目标:
1.通过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能正确朗读“泊、间、重、还”等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通过反复诵读,丰富语言积累。 并能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4.联系诗人背景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5.感受到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尝试着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6.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逐步扩展知识面和阅读面,
教学重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感受蕴涵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
1.变序教学法 在课堂伊始,就提出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后续的学习中,再去学习它是怎样表达的,表达效果如何等等, 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集中,
2.读诗感悟法 “读”是学习古诗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本课时安排了朗读, 配乐读等,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配乐读,是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
3.自主学习法 课前和课堂中都设计了自学环节,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还能增强自学能力,
课前准备: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时间:4分钟)
问题:①放学后,你们都回哪儿?有没有人回不了家的?为什么?
②离家远而回不了家,你是什么感受?
你们年少也许没有离家千里的经历,但你们肯定有过和父母亲分别多日的时候吧?那种感觉是~~
(学生:思念对方)
将来同学们长大了,有一天那么不能回故乡了,这种感情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思念故乡)[板书:思乡]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
这一单元,我们将学到不同的人的思乡之情,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王安石是怎么来表书这种思乡之情的,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时间:13分钟)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并揭示课题(时间:5分钟)
① 王安石是谁?让学生回答,若回答让人满意,就进入下一步,若回答不甚理想,就作简单介绍
他写过哪些诗?今天,要学的就是~~(泊船瓜洲)
②学习课题:谁来读读题目?怎么样?其他同学评
(预设:学生读正确了)教师可强调:泊既可以读作Po(第一声)
[板书课题]学生自己跟着老师书空,写完,齐读。
谁来说说这“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解释瓜洲在什么地方?
(预设:学生说出“瓜洲”现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学生:看注释 )
对,看注释对于我们学习古诗词很有帮助,
2.扫除阅读障碍,初读古诗(时间:7分钟)
泊(bo第二声)是个多音字,看来那么预习工作做得不错,除了泊是多音字外,这首诗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多音字?请学生回答,
(预设,除了“间”字有争议,其他都回答正确)
“间”在这首诗中是第一声还是第四声,要看什么?(或者:“间”字的读音,我们怎么来判断?)
学生小组讨论,说说理由,(时间:2分钟)
诗歌中的字已不是难题了,那现在你能读读这首诗吗?
提示: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读第一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第二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
检查自由读的情况,指名读,小组读,最后齐读,若学生读不好的地方,教师作范读,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或几句,视学生学习情况而定,
读完了,你感受到思念故乡的感情了吗?
(预设:有部分学生说有,有部分说没有,)
两方争辩,说从哪儿你读出了思乡情,没读出思乡情的同学,请问你读出了什么?学生
可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尽量不加干预,
(三)重读古诗,加深理解(时间:13分钟)
1.自由读诗,联想诗歌中表现的地理位置
辩论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古诗,现在我们要不要换种方式来学习?你们想怎样?{设计意图:从上一环节的学习,“间”的读法和有没有表达思乡情 这两个问题的呈现,学生对这首诗的学习欲望更加强了,而且这种感情是发自内心,有再读古诗的欲望,相信学生会说,让我们自己读读古诗,}
再读古诗,自主读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或者: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读诗)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时间:3分钟)
脑海里有画面了吗?推荐一位擅长画画的同学上台画,
画毕,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他认为古诗描绘出的是这样一幅画,请同学给这幅画作简单介绍,
你们现在知道“间”是读第几声了?
其实这就是古诗的哪两句?它表现出诗歌中的地理位置,
2.学习重点诗句,体会思乡情
①而后两句还能用画面来表现吗?有点难度,那我们又该怎么来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跟老师一样,你们也来读读,学生齐读,
②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句诗吗?指名回答,这样能说明什么吗?(回答是否定的)
③看来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理解,把它放在整首诗中,联系诗人的写诗背景,再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诗人下了工夫的,反复读,你们体会到这句诗的妙处了吗?
学习课本24页中的资料袋
最后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写的是什么?(明月)我们还学过哪些古诗是写明月的?(床前明月光)
“明月”在古诗中常常表现的就是思乡情,这是诗人借景抒情的手法
⑤现在你体会到什么了吗?诗人的思乡情不言而喻,
(四)美读全诗,当堂背诵(时间:5分钟)
1.学了那么多,现在你们想再来读读整首诗吗?指名读,齐读,
你们的水平都可以当配音员了,现在我们就来当一次配音员,[播放视频]
2.你能不看书本也不看屏幕,把这首诗背出来了吗?老师先背一次,背的时候,可以联想古诗描绘的画面,若能体会到诗中的感情,那是最好,
3.课堂小结:你今天收获了什么?请学生说说
《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什么呢?我们下次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21页 课文注释:①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②京口:今江苏镇江
③钟山:今
南京市紫今山
《桂花雨》教学设计
漳州市南靖县草坂小学 张淑梅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略读课文粗知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揭题释题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文,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2.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雨》这篇文章又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3.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雨是什么样的?(结合预习指名回答)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谁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情况(开火车、小组、齐读)
指名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根据板书,找出文章的相应段落并分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深入学文,品析感悟
爱桂花──香
A、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香)
B、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C、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D、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
摇桂花──乐
A、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乐)
B、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
C、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动作、语言)
D、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来。
E、仿写句子: , 纷纷落下来, 都是。我高兴地喊着:“ !”
体会桂花雨的多、美、香
思桂花──情
1.作者到杭州赏桂花时,总忘不了给母亲带上一大袋,可是母亲却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母亲为什么这样子说呢?到底是杭州的桂花香还是家张的桂花香呢?
3.比较: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体会桂花已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以及母亲的思乡之情
5.是啊,触景生情的何止母亲一人呢?作者每每看到桂花也想起了故乡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回味“摇花乐”,体验“思乡情”
摇桂花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哪些乐趣呢?
课外拓展
故乡的一景一物我们是如此的熟悉,试想故乡哪个景物或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或者是家乡的特产等。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爱桂花──香
摇桂花──乐
思桂花──情
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作文十:《五年级教案》5200字
五年级教案
第一讲: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认识负数的感念,读法,计算及能熟练的掌握负数的应用 负数的概念:负数是数学术语,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负数与正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负数都比零小,则负数都比正数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则-a<0<(+)a。去除负数前的负号等于这个负数的绝对值。负数中没有最小的数,也没有最大的数。
通过温度、海拔引出负数。负数是正数的相反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夏天武汉气温高达42°C,你会想到武汉的确像火炉,冬天哈尔滨气温-32°C一个负号让你感到北方冬天的寒冷。 负数加法法则:
负数1+负数2=-(负数1+负数2)=负数
负数+正数=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数值取“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的所得值
负数减法法则:
负数1-负数2=负数1+(负数2)=负数1加上负数2的相反数,再按负数加正数的方法算
负数-正数=-(正数+负数)=负数 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 负数乘法法则:
负数1×负数2=(负数1×负数2) =正数
负数×正数=-(正数×负数)=负数
负数除法法则:
负数1÷负数2=(负数1÷负数2) =正数
负数÷正数=-(负数÷正数) =负数
总得来说,就是同号相除等于正数,异号相除等于负数。
多边形的面积
第二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属于平面图形。
2. 平行四边形属于四边形。
3. 平行四边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性质: (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2] )
(2)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2] )
(3)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
(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的高相等。(简述为“平行线间的高距离处处相等”)
(5)如果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 (简述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 )
(6)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推论)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和高的积。(可视为矩形。)
(8)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图形。
(9)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
(10)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但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矩形和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注:正方形,矩形以及菱形也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三者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2)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则各四边的平方和等于对角线的平方和。
(13)平行四边形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分成四等份。
(14)平行四边形中,两条在不同对边上的高所组成的夹角,较小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小的角,较大的角等于平行四边形中较大的角。
(1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相邻两边与其夹角正弦的乘积
判定:
1.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判定法);
2.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判定);
5.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补充:条件3仅在平面四边形时成立,如果不是平面四边形,即使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也不是平行四边形。
计算公式:面积=底*高 运用割补法推导
周长=2*(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
面积公式=1/2(底*高)
定义: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指使用算式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同一平面内,且不在同一直线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符号为△。常见的三角形按边分有等腰三角形(腰与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腰与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按角分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其中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统称斜三角形。(根据长方形面积推导)
第三讲:梯形的面积 定义:梯形是指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较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另外两边叫腰;
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等腰梯形是一种特殊的梯形,其判定方法与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类似。 性质:
1. 梯形的上下两底平行;
2.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3. 等腰梯形对角线相等。
判定方法:
1.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 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常用辅助线:
特殊的梯形:
等腰梯形
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性质:1.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
2.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底角相等。
3.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4.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上下底中点的连线所在直线
(过两底中点的直线)。
判定方法:
①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③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定义: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性质:1. 直角梯形其中1个角是直角。
2. 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弱于非直角梯形。
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周长面积:
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腰+腰(上底+下底+腰x2),用字母表示:
等腰梯形的周长公式:上底+下底+2腰,用字母表示:a+c+2b。
梯形面积:①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
②梯形的面积公式: 中位线×高,用字母表示:L·h 。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面积为:对角线×对角线÷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中位线定理是几何学的一个定理,是指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
梯形的中位线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再除以二,用符号表示是L. L=(a+b)÷2
梯形中位线定理证明
如图,四边形ABCD 是梯形,AD ∥BC ,E 、F 分别是AB 、CD 边上的中点,求证:EF ∥AD ,且EF=(AD+BC)/2
证明:
连接AF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G 。
∵AD ∥BC
∴∠ADF=∠GCF
∵F 是CD 的中点
∴DF=FC
∵∠AFD=∠CFG
∴△ADF ≌△GCF(ASA)
∴AF=FG,AD=CG
∴F 是AG 的中点
∵E 是AB 的中点
∴EF 是△ABG的中位线
∴EF ∥BG,EF=BG/2=(BC+CG)/2
∴EF=(AD+BC)/2
∵AD ∥BC
∴EF ∥AD ∥BC
第四讲:认识公顷
定义:公顷为面积的公制单位(国际单位)。一块面积一公顷的土地为10000平方米,比一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稍大。表示符号:hm2。其中表示百米,
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英文为square hectometer),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平方千米
定义:平方千米是面积的公制单位。其定义是“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也是计量土地的单位,符号为km2。 “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一般用“平方
千米”做单位。例如,我国的陆地面积 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km2)=1,000,000m2=10,000,000,000cm2=100公顷
第五讲:组合图形的面积
1. 分割法
2. 添补法
3. 割补法
第六讲: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 大减小
2. 补
3. 移
4. 割
第七讲: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定义: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 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无理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根据十进制的位值原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整
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例如0.3是纯小数,3.1是带小数.小数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
意义:可从分数的意义着手,分数的意义可从子分割及合成活动来解释,当一个整体(指基准量)被等分后,在集聚其中一部份的量称为「分量」,而「分数」就是用来表示或记录这个「分量」。例如:2/5是指一个整数被分成五等分后,集聚其中二分的「分量」。当整体被分成十等分、百等分、千等分……等时,此时的分量,就使用另外一种纪录的方法-小数。例如1/10记成0.1、2/100记成0.02、5/1000记成0.005……等。其中的「. 」称之为小数点,用以分隔整数部分与无法构成整数的小数部分。整数非0者称为带小数,若为0则称纯小数。由此可知,小数的意义是分数意义的一环。
写法: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读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例如: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另一种读法,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例如: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类型定义: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如0.1,绝对值一定小于1。 如:0.12;0.945;0.403等
带小数:整数部分是1或1以上的小数如1.1,绝对值一定大于等于1。 如:1.2345;9.45;1.43等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个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0.33 ……循环节是“3” 例如: 2.14242……循环节是“42”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例如:0.666……)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例如:0.566……) 写循环小数时,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就在这个数字上加一个圆点, 如果循环节有一个以上的数字,就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的数字上各加一个圆点。
第八讲:小数的性质、大小比较
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比较: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即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因此,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因为小数是十进分数,所以有下列性质:①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例如;2.4=2.400,0.060=0.06.②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 位,则小数的值分别扩大10倍、 100倍、 1000倍……例如:把7.4扩大10倍是74,扩大100倍是740……
如果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 则小数的值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百分之一、 千分之一…... .例如:把7.4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1是0.74,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是0.074……
第九讲: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及小数的近似数 小数的近似数:保留小数:按要求在舍去部分最高位进行四舍五入运算。 无限不循环小数只能用小数表示不能用分数表示,而所有的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均能用分数表示,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有限小数如1/5,无限小数包括无限不循环小数(如0.010010001……)和无限循环小数(如1/3 ) (有理数(rational number):能精确地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 如3,-98.11,5.72727272……,7/22都是有理数.
整数和通常所说的分数都是有理数.有理数还可以划分为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
在数的十进制小数表示系统中,有理数就是可表示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数.这一定义在其他进位制下(如二进制)也适用因此,不矛盾。 第十讲: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笔算
1. 小数点对齐
2. 数位对齐
3.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把0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