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首轻婉的曲子,在深夜。忽然想写一篇关于她的文章,或许我们都从不曾真正了解过她。在纷扰人世中,她是那样柔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
姹紫嫣红的春光,总怕光阴如白驹过隙,将青春抛得甚远。她是那个喜爱拾捡往事的人,也爱上了关于情感与语言的细腻。她细致对待自己的职业,将自己所得到的经验全盘无私地托付给了学子。她喜爱文人墨客的情史,能够花上近40分钟亦或是更多的时间来谈论关于由一首“四月天”引出的爱情故事。她骨子里该是浪漫的,所以在她的话题中,一朵飞絮都有了韵致,一粒微尘都成为向往,一个擦肩的路人都成为前世的约定。真正热爱文学的人,不仅要理性,也能够多愁善感啊!
或许很多人不喜欢她的“诗意”。因为她绝不轻易用粗躁厌烦的语气来大声训斥任何人,而是用婉转的语言给予警戒,所以这些教训来得更加铭心。或是突发奇想地引用某个话题来作个喻体,而那个本体便是她想要提醒的人。她不是想让任何人难堪,而是用心良苦地让你记住每一次教训,又或许你无意间伤害了她的尊严,只是出于每个人维护尊严的本能,而她来得更优雅。
或许很多人无法接受她天马行空的想象。而这一切也只是因为她太过成熟的心智与太过年轻的心态。
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随性更能怡情。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度日惊心。
在美丽的诗意梦境中缓来,她亦是人母。她不再是以仰望的姿势来企及那对人生奢望的高度。她只愿相夫教子,在人生路上继续行走着,岁岁年年,而如今,多了两人。这是她一生中除了父母最重要的两个人。她精心抚育她的孩子,不仅是物质,更是精神上的灌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她用细致与精心为她的孩子缝制了许许多多充盈母爱的衣裳,正如天下所有母亲的叮咛珍嘱,就像随身的包袱,不曾卸下。
她有林微因的诗情浪漫,也有张幼仪的理性、坚忍,尽心尽责。
走过春朝秋夕,谁还能一如既往,不改模样?走过岁月的人,总是会回头青春枝头的那一朵灿烂。回过神来,我的脑海中却只浮现一幅画面,那是去书城时,在路上见到的她,那时她牵着她儿子的小手,缓缓地在人群中行走,依旧是一头乱而有序的杂发,一身过膝的朴素长裙,一个不显眼的背影,加上爱,就成了一幅温馨安静的画面,在吵杂的人群中格外显眼。在我转身之际,她已离去——拥抱着她的往事,离开。
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初三:曾沛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