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英语打了半辈子交道,这辈子还将继续,所以这次的寒假课外阅读拿起的还是与英语有关的书。读约翰?哈尼的《语言即力量》的确收获不少,给我最深刻的一个感悟是:语言的教学课程不应该限于语言学知识的传授,因为语言从来不是一个独立于社会与历史而存在的沟通工具;教授语言学的最终目的,是给予学生一枚体验另外一个不同文化的钥匙。
18世纪以来,英国的语言学家进行了关于英语语言教学方面的广泛讨论。18和19世纪早期的语言学和社会学家认为一个“好”的发音是社会地位的象征。20世纪的语言学著作开始逐渐深入细化此类言论。这段时期的语言学著作开始把发音的不同与教育程度相联系,并且开始注意到语言造成的人际交往之间的鸿沟。直至21世纪,英国社会对于不同种类的英语方言的态度逐渐趋于温和。学者们对于英语的不同发音、语法的态度从简单的好与不好、优秀与劣质转变为功能上的多样与单一性。约翰?哈尼的著作《语言即力量》总结了截至21世纪以来,英国对于英语的多样性的态度的转变,并结合语言学与教育学,为新式的语言教学提供了许多意见。在这本书中,约翰?哈尼总结并批判了20世纪的许多语言教育学的理论。他认为早期的语言教学过于看正确”与“错误”,而忽略了语言教学并不仅限于语言本身,更多的是体验语言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约翰?哈尼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语言的不同态度,正是源自于社会发展的变化。而学习、传授一门语言,更离不开了解、深入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
在书中,约翰?哈尼讨论了历史上著名的一个语言教育学界的实验。约翰?哈尼认为由威廉?拉博开展的这项实验,为当时社会的非洲裔美国儿童的语言能力进行了有效的辩护,反驳了早期“非洲裔儿童语言功能带有缺陷”此类言论,提出了“语言能力的不足来源于教育条件的缺失”的新观点。他认为这项实验展现了,非洲裔儿童在美国各类语言测试中的低分,恰恰来自于白人评分者与白人教师在考场对他们展现出来的“轻视、恐吓、不友好”的态度。换句话来说,教育界和社会各类人士对非洲裔人群带有的敌意,导致非洲裔儿童无法受到良好的、同等质量的教育,最终导致了英语语言能力的低弱。
与早期的着重批判与批评的语言学著作相比,约翰?哈尼的论点结合了教育学、社会学与语言学,认识到了改善这类情况的方法。他认为语言的多样性往往来源于社会的变化与种族的移动,而这类社会因素导致了语言的多样性是无法彻底消灭或统一的。因此语言教学不能以消灭多样性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求同存异为主要方式。因此,约翰?哈尼认为,语言教学者不应该抱着“纠正、纠错”的想法进行语言教学,不能一味地批评、看低学生自身带有的语言元素,应该在鼓励学生肯定自身文化的同时,接受权威度、影响力更大的另一门语言(口音),鼓励他们通过这门语言(口音),获得接近社会主流人群的阶梯。换句话来说,语言教学不能仅限于语言本身,例如语法、单词、书写等技能,应该从语言背后的文化入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语言的力量不仅仅是沟通,更是通往另一个文化、群体的钥匙。
约翰?哈尼认识到了语言学、教育学与社会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语言会影响社会阶层分立,而通过教育可以逐渐缩小语言上的差别,进而缩小社会阶层间的鸿沟。他认为语言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流工具,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因此语言的多样性应该受到鼓励而不是批判。
约翰?哈尼的言论有很大的进步性与启发性,然而他的言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无论是非洲裔人民使用的英语,还是所谓的“英式标准英语”或“美式标准英语”,语言本身并无优劣或者正确。某一类口音或语言能获得较大的社会权威,来源于使用该语言人群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而并非语言本身。所谓的官方语言,例如普通话,只是被冠以“官方”头衔的方言之一。语言或者口音本身并无优劣,一门语言或口音的地位也会随着使用者的地位而改变。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育者会纠结于英式、美式英语的选择,学生之间也经常会有美式与英式用法的疑惑,教育学界也曾讨论过该采取英式还是美式教材。约翰?哈尼的著作告诉了我们无论最终采取哪种,都没有优劣、对错之分。现在风靡全球的美式发音,曾几何时也是欧洲贵族,尤其是英国王室所看不起的下等口音。现在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英国,曾几何时也嫌弃自己国家的语言,而向往隔壁的法国口音。更比如,当今世界上有若干个国家都以英语为母语,他们也都认为自己讲的是“正确”的英语。但无论是英国与美国,美国与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与加拿大,或是任意两个英语国家之间作比较,都能发现从口音、语法、单词拼写、结构上有显著的不同。甚至在一个国家内,例如英国的苏格兰与爱尔兰口音,美国的黑人英语,都与我们想象中的英语有着巨大的差异。曾经有学生沉迷美国的饶舌说唱,没学出正式的美式播音腔,却学出了地道的黑人饶舌腔。家人曾经担忧这类口音过于年轻化,不够“正宗”。但学生最后在美国留学期间,发现这种口音反而使他更快得融入了当地的年轻人群体,打得一片火热。
因此语言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保持视野开阔,当遇到和“常理”不太相符的语言元素时,不用急着判断对错,也不用急着批评、压制,以开放的目光审视语言背后的社会变迁、文化发展,挖掘出这些不同因素背后的深层原因,如果符合时代的新发展,再选择鼓励,若是不合适,再引导至另一个暂时更为合适的方向。
现实的英语教学在语言自身的问题上已有很多让人感到棘手的问题,尤其像瓯北二中的生源不是一流的情况下问题更是存在不少,再加上这不可忽视的英语背后的各类文化现象,英语教学之路的确是一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