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汉朝不容易》是一本由侯虹斌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在汉朝不容易》读后感(一):历史深处的汉朝
历史形成现实,现实形成未来,而现实又是连接历史和未来的桥梁。尽管“中国人在汉朝统治期间取得的领土和确立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一直维持到20世纪,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自己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深感骄傲”(罗兹·墨菲《亚洲史》),但是,活在汉朝不容易。之所以这么说,不仅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诗句为证,知名专栏作家侯虹斌还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活在汉朝不容易”。
“活着”之艰,是当下普遍的状况。正如著名作家阎真在《活着之上》一书中所言,“活着”就是“具体的真实”,不能超越“感性地活着”。这大体也就是“活在××不容易”的另一种表述吧。尽管我们无法简单地去丈量历史的黑白对错,但在侯虹斌的《活在汉朝不容易》一书中,她不但彻底地颠覆了古代权贵非善即恶的刻板印象,还全面剖析了历史人物的人性和兽性,从中更看到了种类多样的人性。
反观历史,尽管“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瘐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但物资丰盈、百姓富足的“两汉”何以仅存短短的406年?所以,尽管《史记》被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但《史记》终究是史学名著与文学名著的“结合体”,其中恐难免融入太史公的好恶,所谓“丰赡的人性”和“相对多元的个体特性”还不是任由太史公和班固所呈现?而在侯虹斌的笔下,在《活在汉朝不容易》一书中,每一个人物不但存在着截然反向和矛盾的性格特征,制度的每一步试错、发展和成熟还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代表方的博弈和对抗。
历史在细节处,人性在细节处。不同于以往的史学作品,更不同于《史记》《汉书》等文献典籍,侯虹斌的《活在汉朝不容易》一书是在研读《史记》《汉书》的基础上,在对汉朝人物史迹的追寻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并在细微的历史端倪中重新建构对历史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和建构,对社会的价值判断,以及新的历史观,其中既有对历史人物人性的新审视,也有对历史人物的“历史性评价”的新辨析。比如,侯虹斌质疑汉文帝的节俭,颇有暧昧之处;否则,怎么会给宠臣邓通、“骗子”新垣平“金山银山”,甚至要耗尽一国的财产去搞什么封禅呢?
尽信史则不如无史。因为历史太久远了,我们没有更多确凿的文字去记载历史以及“两汉”的历史,抑或西汉政廷的历史及历史人物的是是非非。所以,《活在汉朝不容易》更多地是对历史的演绎。也正因如此,《活在汉朝不容易》少了些史学家写历史的“春秋笔法”,多了些率真,嬉笑怒骂皆在笔下。如,她眼中的吕后,性格是残暴扭曲的,政治水平是低劣的。“在一个现代的文明社会里本应该无情地批判”,但“还有人称她为一代明主;至于干掉戚姬、杀掉韩信、剁碎彭越,在他们看来都是情有可原、理所当然的,干得好,干得妙,干得呱呱叫”。当然,这种溢于言表的爱憎不是滥情,而是反思,“我不由掩卷长叹,难道这些人天生就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吗?”
原载于2015年12月12日《云南信息报》
http://www.ynxxb.com/Content/2015-12/13/N187535722825
《活在汉朝不容易》读后感(二):书是读完了,但是活着不容易
书是读完了,但是活着不容易,哈哈。
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汉朝王孙贵族或者达官显贵突的轶事,看的心惊肉跳,各种脑洞清奇,这本书后对汉朝的感受就是,皇帝都是要搞基的,还有不爱江山爱基友的哀帝更是创造了‘断袖’,惊叹。
1.生在高墙下,就注定了不是普通寻常百姓,想要有所进取,那就得用手段,要么自己实现了,要么后人实现了,但是不是掌权就是死,可那个位置,选择平庸也是一种选择,谁想
2.换个朝代也一样,那个朝代或者都不容易,哪有不勾心斗角的,毕竟权利这个东西,真是是满满的诱惑,即使你是高级学者,一旦有了为所欲为的能力,那么你也不在是之前的那个你,问题视角位置全都发生了变化,你保持当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3.皇家的诡异事情和八卦,当然更多人喜欢,毕竟害怕隐私泄露的大众们,无时无刻不窥探这其他人的隐私,尤其是名人或者是名人效应的
4.更苦逼的还当属的平头老百姓啊
吐槽下:我这一周才开六小时,这本书周二才开始看,现在看完了为啥显示阅读时长25小时呢?我有点蒙逼
《活在汉朝不容易》读后感(三):臆断与格物
经史子集,其他不论,读子须先读史,我觉得是非常具有指导性的论断,否则如庄子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无政府主义”高度自治的滥觞,我们便仅有概念性的认知,却不如读史之后能够在情感上有所共鸣,至少在捕捉一些历史上的人和事后,能够促进理解,虽然不一定能认同。
因此,我越发感到读史的重要。就《活在汉朝不容易》这类著述,我是从两层意义上来理解的:
一、了解历史的维度
从了解历史的维度来看,《活在汉朝不容易》犹如“快餐文化”,很形象快捷地向读者传达丰富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甚至不需要读者具有“句读、音韵、训诂”方面的“小学”功夫,更无需埋头《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这些大部头的史书里,是“经济型”的读史方法。
但是,这类著述在历史真相的辨析上,更偏向演义,从历史真相的维度来看是不够严谨,因此可以说作者的结论是建立在演义的人事之上的,这种读史方法有可能会导致更广泛更深入的“误读”,因此难免陷入庄子所说的“成心”,甚而有之,巩固了“成心”。
然而,在喧嚣浮躁的当下,既不能沉心于学问,那么是茫然无知好,还是轻信臆断好呢?我觉得像《活在汉朝不容易》这类著述,应该定义为“佐料”,在了解历史或具备理性判断的基础上,沟通现代人;若对历史一无所知,不读也无碍。
二、解读历史的维度
解读历史我认为有臆断和格物两种。早先习古文,不喜读注,自觉埋在陈旧迂阔的言论中,实在乏味犯困。现在想来,是浅薄的自是成心作怪。读注的过程,有助于思想的精进,格物的功夫就在不知觉中提升了。读史,甚至读书(当然要看哪种书了)不需要一目十行的效率,一句话,甚至一个词上有所体悟,也是很欢喜的事情。如果,一本书可以像“快餐”一样让你“饱腹”,那么“饥饿”的感觉也会紧随而来,但不可否认它所带来的痛快,只是这种痛快绝不能替代“正餐”的“润物细无声”。
《活在汉朝不容易》“好看”,其难度或许仅次于电视剧,属于大众文化消费的范畴。作者侯虹斌的身份——作家、编剧、资深媒体人,其身份与其著述是吻合的。什么是“好看”?首先,最基础的是没有语言障碍;其次情节跌宕起伏、悬疑重重、拨雾探真、引人入胜;最后论断或结局契合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我以为《活在汉朝不容易》在解读历史的维度更偏向于臆断,原因为:论据没有严谨的考证,对事实没有严格要求(或标准不高),结论导向偏于功利圆滑,诸如对“孝”的解读与政治利益的勾连,传达的信息偏于世态炎凉。若读《论语》“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或许可见出“孝以顺为先”的意念。
《活在汉朝不容易》读后感(四):一个“女权主义者”的汉朝
学者杨念群有本书叫《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侯虹斌新作《活在汉朝不容易》可以视为一种回答。侯虹斌此书以西汉为题材,体例上如正史的纪传体,将帝王将相后妃的身份,单篇分述,一一道来,将曾活跃在西汉历史的诸色人物作一番检视,唏嘘他们生活在彼时的艰难处境。
反观中国古代史,其实活在哪个朝代都不容易。汉朝号称盛世,在极盛时期甚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样一个物资丰盈、百姓富足的时代,比起东周乱战、暴秦苛政恐怕要好过很多。至于为何单单挑出这段历史来书写,侯虹斌认为这段历史“从中呈现出来丰赡的人性和相对多元的个体特性”。汉朝的历史已不能亲历,所谓“丰赡的人性”以及“多元的个体特性”具体是由《史记》与《汉书》呈现出来。司马迁、班固所撰述的这两部经典,以卓绝的史才刻画了人性的丰富,它们是侯虹斌写作《活在汉朝不容易》的底本。
在本书中,作者不以先入为主的观念去剖析史籍,而是在研读它们的基础上,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对社会的价值判断,对人性新的审视,并获得新的历史观。作者好似一位医学生,《史记》、《汉书》等经典史籍恰如老旧的病历,作者精进于对汉朝人物史迹的追寻,并且能在一些细微的症候中,有所发现。作者根据《史记·张耳列传》的细枝末节,分析刘邦的侠义情怀;又根据汉文帝在节俭与靡费间的相异表现,指出这位治世的明君的人格分裂……她仿佛手握显微镜,洞察隐匿于史迹中幽微复杂的人性。在作者的笔下,这些历史人物的人性得以丰富地展现,他们的形象也变得更加立体,而不是如教科书中那样片面单薄。但作者在追寻史迹时,又未免随着虚虚实实的蛛丝马迹不经意跑偏,比如在赵飞燕的事迹中认小说家言为史实,得出的结论就未免蹈虚。
当然,作者并无意于做一个中规中矩的学究,她有关历史的言说是活泼生动的,充满个性。在有些问题上,她的结论并不拘泥于有充分的证据,而是揆诸人情,从人性的角度给予合理的推衍。这种推衍往往能给人以启发,但有时又未免牵强,比如将杨得意举荐司马相如,非常肯定地视为被人买通的结果,就不免有点武断,可视为以人性论史的过度发挥。古人写史,讲究寓褒贬于曲折文笔中的春秋笔法,作者在写作此书时则相当直率,将好恶形于笔端。这种爱憎分明的态度,往往也充满个性。但这种爱憎,并不是感性的无端泛滥,而有相当的情由。侯虹斌在自媒体上多有“女权主义者”的表现,但是在提到“西汉后来那一群‘百事孝为先’的皇帝们,全都把老妈宠得不成样子,没有原则,没有是非,个个都让外戚干政,为所欲为,直至祸国殃民,直至谋权篡位”时,忍不住义愤填膺,表示“受不了”,读来相当可爱。
有种言论认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在侯虹斌的书中则以相当的篇幅,叙述失败者的事迹。他们有失位的王子、殉难的猛士、失意的将军、落难的文臣……这些失败者“不仅从肉体上被消灭,在声誉上也被踩一万只脚”。这些失败者身上,似乎表现出更复杂丰富的人性。侯虹斌说:“体味人性的丰富,你才可能对现实世界中的人抱理解之同情。”侯虹斌的这种“理解之同情”,同样施予这些失败者。她会因为杨恽的无辜而死,鄙夷“昭宣中兴”;她虽不屑于翟方进的为人,同时也要啐鸡贼、猥琐、极品的汉成帝一脸唾沫……作者并没有在失败者的声誉上踏上一万零一只脚,对他们的叙述充满人情味儿。
我们总是拿历史比做镜子,以其能映照世事的兴替,具有借鉴与训诲功能。吊诡的是,无论有多少前车之鉴,还是有人会在历史的辙痕中倾覆。无他,历史映照出的还有千年难变的人性。正如此书中讲述朱买臣在会稽郡邸的表演,活脱脱就是一个当今世界的凤凰男,侯虹斌每能跳脱一时的局限,将历史与当下做对比观照,发现世事屡经变换,但是人性却难以移易,所以历史的镜鉴功能往往成为虚谈。侯虹斌本书的意旨也不在借历史教训别人,只是启发读者在洞悉人性的丰富之后,对现世的人事抱以理解的同情,这是她研读史籍后的结论,也是通达世事人情的智慧。
:发表于2015年11月17日《北京青年报》,http://epaper.ynet.com/html/2015-11/17/content_165681.htm?div=-1
《活在汉朝不容易》读后感(五):西汉浮世绘
西汉浮世绘
文/米雪
历史发展的巨轮滚滚滚向前,在其之下,不知碾压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真相和史实。对于过去,繁华,沧桑已经湮没于茫茫尘埃,唯有未曾齑粉的龟甲、竹简等传递着几千年前的信息,从中,我们可能窥见几千年历史中的九牛一毛。
汉族人不会不知道我们的“族”从何而来,从一个地痞、私生子的血统中承载而来的大汉王朝,再到王朝中各种奇葩皇帝或脑残、或蛇精病的将王朝的气数折腾殆尽,这一历史经历已经被人大书特书。司马迁、班固等刀笔吏眼中的王朝,尤其是《史记》、《汉书》等伟大的史学巨著,是我们参详汉朝的一个历史依据。著名作家、编剧、资深媒体人侯虹斌在《活在汉朝不容易》中说,“对于我来说,帮助我建构世界的理解,对社会的价值判断,以及新的历史观的,就是对《汉书》、《史记》的研读。”侯虹斌正是以两部著作为母本,对历史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嫁接作者不同的观点,展现汉朝这一时期上层社会的真实生活本象,以现代的笔重新品评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与私生活。
作者写作思路清晰明了,本书按照先皇帝后臣子,先外廷后内宫的顺序,将西汉这一阶段的历史秘闻进行了全面的跟踪报道。在第一章《皇帝们都做过什么》中将汉朝所有有功有过的皇帝全都撸了一遍,无论是开国皇帝的亲生父亲的探讨,还是一边要好名声一边腹黑杀人杀的神不知鬼不觉的统治者,作者运用三百六十度无死角摄像机,将其隐匿在历史缝隙中的真相和内心独白一一展现,呈现出有血有肉、又爱又恨的全面立体的皇帝世家。如同鲁迅的《狂人日记》终于在书的缝隙中发现了社会的本质是吃人一般,侯虹斌笔下的皇帝不再是“尊严若神,可谓穆穆天子之荣”,他们或者骑在臣子的头顶上问自己是不是好皇帝,或者为了讨好自己的妃嫔匿杀子嗣,或者傻到不知“召致廷尉”为何意。谁说皇帝是神秘不可测的?这分明直白的如同邻家大哥,只是这“大哥”生在帝王家。
最近大热的《芈月传》又引发了宫廷剧、宅斗剧的新高潮。之前的《甄嬛传》俨然是一般全景式的宫心计。皇帝的后宫真的如此血雨腥风吗?不要忘了,艺术源于生活,一个少女的全盛时期,从十二三岁开始入宫,至死方休。元稹的《行宫》有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女人过剩的精力无处释放,自然为宫斗做了一大部分的贡献。
在书中,作者不但写了汉朝的后宫有女人,还有男人,每一个汉朝的皇帝,除却几个极小的皇帝,全都有一个或者几个男朋友。这些男朋友要么夹着尾巴做人,老老实实被皇帝宠幸,要么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他们可能富可敌国,如邓通,有的恃宠而骄,如韩焉,也有被棒打鸳鸯,如张放。这与汉朝的社会意识形态有关,在汉朝女子再嫁,崇信男宠,并不是多么隐秘难看的事情,王娡王皇后就是一个再嫁之人,在嫁入汉室之前,还有一位流落民间的女儿,还是被汉朝武帝刘彻不遗余力的寻回来的。这些女子贞洁和再嫁问题,反而是明清以后,被奉上道德的高台,沾衣裸袖、有失贞洁的变态规范时有发生。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同样是立幼不立长的皇帝,刘彻与朱元璋所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汉武帝立刘弗陵伊始,汉朝已经在开始走下坡路,如果刘弗陵多活几年,也许轮不到后来的光武中兴;朱元璋立孙不立朱棣,结果,明成祖自立为王,推翻侄儿的江山自己做皇帝,明朝自此辉煌。
历史只可借鉴,不可照搬。正如侯虹斌所说:“我们在历史里,可以看到制度的每一步试错、发展、成熟,看到对与错之间模糊的界限,看到不同利益代表方的博弈与对抗,看到社会总是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堕落,却又总是不可思议地复活重生;更看到错综复杂人性。”
明天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