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题记
不知何时听到李煜这个名字,只是感觉有点淡淡的忧伤,心头的颤动,就这样我被吸引了,或许是因为那似有似无飘渺的伤感。
如同那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不知有一种光芒可以那样耀眼;不知有一种生命可以那样纯萃;不知有一种情结可以那样缠绵,让我不敢忘怀。无数次,我低吟着他的词,便宛如看到了那夜色下的孤独。凄凉绝美的背影。晚风徐徐,灌满那及地的长袍,清秀俊丽的脸庞,总有抚不平的眉,大概是种绝望吧!
李后主的词内容博大,因为他不是从外延来理解认识世界的,他是从自己内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的,他坦率地表达出来,毫不遮掩,这是他作品的风格,也是他命运中止的地方。
战火纷飞的代,杀戮成性的五代,李煜过于柔弱了。我们在他的词里面尽管会看到泪水,会看到思念,但看不到恐惧,看不到卑微。柔弱而包容,有水性,有水的灵性,特殊的经历往往会造就这样的人。李煜,他拥有一种魅力---凄楚。他有更多的细腻,哀愁,伤感还有绵绵的情丝。
李煜归宋以后,虽然宋太祖用高宅大院供其休憩,但并没有多少人身自由,只能终日里待在这精致的大院里,以泪洗面。庭芜绿,但是绿的惨淡,绿的无奈。因为与江南的绿相比,这里太狭小,太局促 ,大自然的生机在这里也是有限的。江南永远是绿的代表,春的代表,而自己却守着这小小的一庭之绿。他反复的说,想要说服别人,也想说服自己,这里面藏着一个落寞的视角。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一句句的荡气回肠,不知所终,有点西楚霸王项羽的意思,只是霸王是沙场上征伐的气魄,而李煜是文学里高远的气氛,这里包含了人类共同的一种悲哀,都包括在里边了----就是宇宙的无尽与人生的无常。宇宙的无尽永远与人生的短暂无常,年年春来,年年花开,年年秋到,年年月圆,可词却要日日囚禁于这里,内心的悲凉,忧伤便一触即发,这是种无奈,“往事知多少。”而那些走过的路,自己又知道多少是对,多少是错呢?
“小楼”“昨夜”“东风”“故国”“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与“人面朱颜”,这三组对比不断的切换,让人有种置身于画中一样,有不断的炫转,当站在那“雕阑玉砌”的阁楼上时,望着故国,那里的月会更圆,一切如旧,“只是朱颜改”读起来让人感到惆怅,而李煜心中的落魄恐怕也如同月光一般流泻吧?最后一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头顶的星空是宇宙的神秘,内心的法则是心灵的追溯,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就一个位置,但这个位置让你能体会到让人“赞叹与敬畏”的东西,最后他却答非所问“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没人知道。那尘积了多年的恨,悲,愁是否能流走,那逝去的,只在历史中留下记忆。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的灿烂,一花凋落,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人生要尽力度过每道阻碍,不轻言放弃,我想当他面对圆月与星空时就已经释然了。别样的经历,让他更赋有一种沧桑感和非同一般的洞悉力。柔弱而赤诚,所以隔着战火硝烟的历史,我们还是能够为李后主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而感动,这不仅有生命的感发,还有生命透过历史的领会。这种赤诚而简单的理解,没有什么能够阻碍,人类凭着这个成为宇宙中最简单而可贵的存在。尽管李煜恨别吞声,但你听他的哭声何曾嘶哑过?这就是赤子之音,饱满深宏。
喜欢他的词,是因为那份孤寂和凄清感;喜欢他的词是那种诗境背后的忧愁;喜欢他的词是因为那种永不卑下的情怀;喜欢他的词,是因为他特有的风格,和其中那份品之愈浓,查之即散的焦愁。读他的词,就如同梦境般,清新却又小心翼翼,全神贯注,生怕漏掉些不易察觉的画面。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夏柳春花画满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夜未央,长恨泪,诗心一片,未见春晓拂亮,就已人去楼空。夜未央,尽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