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民,有着满头的银发,长着一副古铜色的脸,满脸的皱纹犹如门前的小溪一条深似一条,因为嘴里已经没有几颗牙了,嘴唇深深地瘪了进去,老人身上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一双手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上,那一双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总能经常发现他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他也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老人的耳朵已经很聋了,所以他平时很少说话。
老人的老伴很早就离开了他,本来俩老早就跟子女分开住了,老伴的过世让他更加沉默寡言了。望着他落寞的背影,老人显得更加的孤独。但这只是我们看到的表象,其实老人并不孤单,那颗乐于助人的心让他每天早晨当我们都还在睡意朦胧时,他就挨家挨户地送报纸了。只见他常常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大棉袄,胸前挂着一只绿布袋,袋子里装着的就是他一大早整理好的报纸,每天准时地送到每家门口,虽然步伐已不如十年前那样矫健了,但是他还是风雨无阻地每天坚持着免费为我们送报纸,无怨无悔,因为他装着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他常说,趁现在我还能动,能做点就做点吧,再过几年,有心也无力了。多么朴实无华的话呀,老人没有豪言壮语,但他的举动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忙碌完一个早晨后,老人就又来到老年活动室,因为这个时候,村里的老人都会陆陆续续地来到这里,这就意味着又一个忙碌开始了。他熟练地拿起扫把扫地,擦桌,烧水,泡茶,打开电视机,忙完这些差不多一个上午过去了,虽然累,但看着老人们一个一个在他经营的惬意的环境中,高谈阔论,他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然后静静地坐在旁边,听他们讲话,因为他耳朵很背了,所以他不怎么跟他们聊天了。但是他仍然觉得很满足很满足,生活过得很充实。
也许是好心有好报吧,老人的身体很健康,很少生病。这就是我们新建村的一个老人,他的名字叫——赵阿木,他几十年如一日,一个平凡的老人,虽然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他那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