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没有定论
——纪念一代宗师南怀瑾
2012年9月29日,一代宗师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百度词条对南怀瑾先生的身份的确认是:国学大师、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实业家。该词条“人物评价”中还特意提及:王黛林回忆说南怀瑾的言谈生动有趣、博大精深,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实际上,戴在南先生头上的众多帽子,都确有其背景,实际上今人乃至后人能够引起普遍关注的可能是他最突出的一两点。
比如,就在先生去世的翌日,各大网站多以“国学大师”贯其名,近日,也有不少对“国学大师”的身份存在异议,并列举先生生前讲演时的一些错例为证。当然,也有人认为先生的最大贡献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尤其是他的新的解释。
南怀瑾先生走了,虽已盖棺,但个人认为,先生的一生我们今人还不能草草定论。尤其是对于一个在社会有着极大影响力的人物更应该慎重。笔者在得知先生离世噩耗之后,正值个人情感的低迷期,可以说,是先生的离世让我重新思考我个人的人生际遇中多面对的种种欢喜与悲凉。也是此前多年读先生的书,让我对似知非知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并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态度。准备动手写此文,应该在离开故乡准备到北京之前,但是前几日一直忙于生活和情感的琐碎事务,一直到现在准备离开北京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份文债不能久拖不决了,似乎应该留下点什么,一是对先生的缅怀,二是对再生的体认。
诚如南先生的子女评价一样,南先生的一生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南先生不拘于一家一派,融儒、道、释等多家思想于一体,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前人对古籍文献的理解有了现代的阐释,并通过通俗有趣的语言告诉给当代人,并且他的很多解释与认识是独到的,因此,我们怀念南先生,怀念他的不从古人,也怀念他治学的独立品格。南先生生前,不囿于某一家、某一派的思想,他认为,人生修炼当如让儒为其表,道为其骨,佛为其心。尤其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先生提出的个人见解对我们当代人有莫大的启示。尽管先生在儒释道等多家思想有较为深入透彻的理解,但是先生晚年专注于佛学和佛教,是显而易见的,从先生一生的著述来看,(据百度词条不完全统计,先生一生著述52部,其中书名直接与佛学、佛教有关的有二十多部)可见先生对佛学和佛教的传承与传播的专注程度与精进态度。
当代人们对南先生的认识用“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以及实业家等等称呼,其实都不能算错,南先生的一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一生讲学、著述、办实业,可以说穷其一生,立功、立德、立言,不偏不废,且取得了令当代人仰止的成就。宋代有一大儒名邵雍,一生修炼信奉四个勿,即心无妄思、足无妄去、人无妄交、物无妄受。2011年在读《邵康节说易全书》时笔者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无妄
——读《邵康节说易全书》偶成之四
心无妄思定精神,足无妄去留心魂。
人无妄交去贪嗔,物无妄受自清净。
相对渔樵羞情仇,吉凶悔吝递相生。
人间丑态多妄出,惭言和光且同尘。
南先生在修身治学处世为人等方面无不有形象的写照。南先生重实业,是对故土的深情回报;南先生重教化,是对当代社会人们焦灼慌乱无所适从的引航;南先生重著述,是对后人重新审视、继承、光大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的鞭策和鼓舞。虽然,笔者和众多平凡人一样,无法与先生齐项背,但是,透过先生的著述、讲学教化以及实业,我们依然能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年代有一丝生活下去的曙光,毕竟,文化、思想的力量更为久远,我相信先生的一生探求,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也会激励我们有更美好的生活、理想向往,并为之实践。
本来想写几幅挽联,看了先生的诗文著述,笔者羞于为之。仅以此文纪念一代宗师南怀瑾先生!
深切缅怀一代宗师南怀瑾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