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鸦
我读初中那几年,学校有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总会引起我和同学们的注意。那时候学校每天下午放学后都会有篮球比赛,由学校一些爱好体育的老师跟高中部的学生打。
我每天下午照例都跟几个同学坐在篮球场上面的石栏杆上看球。后来,我发现我们都不太专心看球,而是注意观球的一位老人DD我写这篇文章要专门讲述的人。
这位老人每天下午都会看球,只是他看球很特别。我记得那是个炎热的夏天,但他却穿着厚厚的棉裤,并在棉裤外面套上一条黑色内裤。上身也穿着棉衣,外面套着背心,腰上用一根布条紧紧系住。头上戴着一顶淡紫色的鸭舌帽。
最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他的手里居然拿着一把手电筒,随着球员在场上抢球运球投球的移动,他的手电筒就跟着他们移动。我仔细注意过,他的电筒的确是开着的,但我没有看到发出来的光,只是看到电筒前面的凹面镜中心有点近似太阳颜色的点。
我们照例天天下午去看球,他也天天都在,他一般都是站在篮球场外,而我们喜欢趴在上面升旗的地方的栏杆上面看。他照常穿棉裤外套内裤,穿棉衣套背心系布条,戴淡紫色鸭舌帽,大白天打着手电筒。
后来,我们又专注于看球了,对他的行为我们都习以为常了,更多是我们对他的不了解,我们看到的仅此而已。直到后来我读初三,跟几个本校的高中生住在一起,才听他们说,这位老师以前是教英语的,现在已经退休,没有子女。
他们还告诉我说,他在上课的时候也很奇特,他从来不跟学生交流,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听得懂。他只顾自己讲,上课铃敲响才走进教室,下课铃一响立即停止,走出教室。他上课从来都不带教科书,甚至什么都不带。他的英语好得出奇,学校被公认为最好的英语老师在他面前都得敬他三分,因为无人可以跟他用英语正常交流。
上高中之后,教我的英语老师是刚从海南打工回来的,他以前在这所学校教过三年书,下海打工是因为觉得学校薪水太低。回来是因为外边也不好混。当时我的英语很不错,自然跟他走得很近。一次偶然机会,我在他面前提起那位老人,我记得我是带着偏见提起的,并且语言过激。
我的英语老师立即打断了我,并劈头盖脸地教训了我一顿。等平息下来之后,他才告诉我那位老人以前教过他,顺便提一句,我的英语老师以前也是从这所学校走进大学的。我的英语老师告诉我说,其实那位老人下课之后很好相处,你要是向他请教有关英语方面的东西,他会认真仔细地给你讲解。
但我没有这样的勇气或者说机会去应证老师说的,因此无法判断其真实与否。后来我逐渐明白,我的英语老师不但尊重那位老人,甚至从他谈话中得知,他把这位老人当成了自己的精神导师。我从英语老师那里知道的也就这些。其它的是从班主任那里听来的。
那是上高二的时候,我记得那天我去领成绩单,走进校园就听到一阵哀乐,一打听才知道是那位白天打电筒夏天穿棉裤的老人去世了。当时还有班上其他几位同学,我们就在办公室跟班主任谈起自己对这位老师的一些见闻。班主任听后笑着对我们讲述了一点他的过往,真实与否至今仍无法得到应证,也没有必要去应证。我在这里写他也不是为了写他,而是写我自己。
那位老人在中国志愿军浩浩荡荡跨过鸭绿江支持朝鲜抗击美国期间是一位中央电台的对外播音员,能够流利地讲六国外语。他的妻子超级漂亮,是一位战地记者,随同抗美援朝大军一同赶赴朝鲜战场。当时他曾向上级领导申请,要求上级不要派他妻子去朝鲜战场,但上级没有批准,结果是他的妻子牺牲在了异国。
从此以后,他变得怪异起来,后来离开了广播台。接下来几十年,他被下放到全国各地,但无论分配到哪里,他的行为都无法被人接受,几经颠簸终于被分配了我就读的那所中学,直至终老一生。
我对那位老人的了解全都在这里了,况且还有些无法确定。对了,我当年还知道他的名字,可现在也给忘记了。不过他穿着棉裤打着手电筒看球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更替在我的记忆中却越发清晰了。
我现在在想,在我所追忆的那位老师眼里是否真正存在白天?也许在他看来,根本就没有白天和黑夜这回事。他无法看到任何东西,无法感受到温情,所以才会白天打手电筒,夏天穿棉裤。
其他的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说得多了这篇文章便会自然而然的沦为说教。因为要讲述的东西已经讲完,这个故事也就不属于我而属于读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