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并建立了延续了千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即君主专制制度,直到1912年。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30多个王朝的更替,而这些就是:“秦汉之后两魏晋,唐宋辽金元明清”。
在元代作家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有这么一句话:“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短短的一句话就说明了王朝更替是老百姓生活最痛苦的。那么,为什么历史上会出现如此多的王朝更替呢。
王朝的更替最主要的原因是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或者说是百姓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百姓起义。而在我看来,古代的刑法是必然造成二者矛盾的原因之一。说到古代的刑法,我们首先便会想到的就是斩首,但是除了斩首之外,还有许多的酷刑
《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一段有载:“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好女,人之紂。九侯女不熹(喜)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疆,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聞之。竊(qiè)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yǒu)里。西伯之臣閎(hóng)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馬以獻(xiàn)紂,紂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獻洛西之地,以清除炮格之刑。紂乃許之,賜弓矢斧鉞(yuè),使得征伐,爲西伯。而用費中(仲)爲政。費中善諛,好利,殷人弗親。紂又用惡來。惡來善毀讒,諸侯以此益疏”。
什么意思呢?(纣如此荒淫无道)百姓们怨恨他,有的诸侯也背叛了他。于是他加重了刑罚,设立了炮格之刑。纣任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王,(但是)她不喜淫荡,(于是)纣王大怒,杀了她,并用醢(hài)刑杀了九侯。鄂侯极力进谏,争辩激烈,结果也遭到了脯(fǔ,通“斧”)刑。西波长听见此事,暗暗叹息。崇侯虎得知,向纣王告发,纣就把西伯昌囚禁在羑(yǒu,通“有”)里。西伯昌的大臣闳(hóng通“宏”)夭等人,找来了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了纣王,纣才放了西伯。西伯(从狱里出来后),向纣王献出了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请求废除炮哥的酷刑。纣答允了他,并赐给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够征伐其他诸侯,这样他就成了西部地区的诸侯之长这就是西伯。纣任用费仲管理国家政事。费仲善于阿谀,贪图财利,因此殷国人(指商朝百姓)不来亲近了(指与纣王越来越疏远)。纣又善用恶来(大臣),恶来善于毁谤,喜进谗言,诸侯因此与他(指纣王)越发疏远。
从《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的这段看得出来,在先秦的商朝时期,就有像炮格、醢刑这样的酷刑。
那什么是炮格?炮格即是在铜柱上涂油,下面加火烧热,然后命罪犯在铜柱上走,之后坠入炭中烧死。醢刑呢?醢即肉酱,醢刑则是把尸体剁成肉酱,这个酷刑相传在商朝专用于对付九侯,但也有对活人用的时候。而孔子的学生——子路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480年,子路做官的地方——卫国发生内乱,有勇无谋,时62岁的子路一心想杀叛贼,没有逃走,最后被叛贼逮捕并受到醢刑,剁成了肉酱,消息传回鲁国孔子的耳朵里,孔子痛哭很久,命下人把家里的肉全部扔掉,永远不吃肉。
除了醢刑和炮格,古代还有许多残暴之酷刑。例如最特别的就是满清的十大酷刑,但是由于手段残暴,我就不一一叙述了。
在历史事件中,很少甚至不能找到因为酷刑的残暴而激起人民的反抗的故事。但在我看来,二者是有联系的,当然不是直接的,而夹在二者之间的便是刑法的实施者——统治者。统治者与人民的矛盾不在于统治者使用的刑法的种类,而在于统治着如何使用刑法,毕竟古时候并不太注重人的尊严与人身权力。那么最终便回到了统治者是否爱民,是否是个明君。
在古代,正确合理使用刑法,不仅是酷刑,只要不滥杀无辜,才能稳定社会秩序,如果用刑法视人命如猪狗,任意宰割,那么这个王朝必然会终结,走到尽头。
荀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