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们共同的心愿。但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又会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小失才能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体之得。人生亦然。
失去了春天的葱绿,却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失去了青春岁月,它使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
失恋,首先是一种幸运,其次才是一种不幸。失恋,为了爱是必要的,因为你如此伤心,可见你心中还是有爱的;既然你心中有爱,那对方就必定无爱,不然你们又何必分手呢?而爱在你这边,你并没有失去爱,在人生的旅途上你已经赢得了值得羡慕的一分,你的人生由此变得丰富,气质也因此而成熟。
人在得意中常会遭遇到小的失败,后者与前者比起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人们往往会怨叹那小小的失,而不去想想既有的得。
譬如一位千万富翁,很可能因为失去了两百万元的账而郁郁不乐;一位经理可能因为遭受总经理的白眼而心萌去意。他们计较眼前的小不如意,却不想想自己已经是非常得意的人,正因如此,许多得意者反不如一般人活得快乐;甚至千万富翕自杀了,经理辞职了,到头来这些得意的人由于自己的看不开,终于成了真正的失意者。
人生没有绝对的事。在某些时候,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而且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要多。英国的伟大诗人弥耳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他们被称为世界文史上三大怪杰,居然是一个是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巴!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不计较利害得失。科学家贝佛里奇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其实,“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正视现实。不要感叹命运多舛不公。命运向来都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小伙子,还是穿开裆裤时,也记不得是哪一天,发现门前那堵墙上有一个闪光点,在阳光下耀耀生辉,艳丽无比。从此,朝思暮想,流连仰望。终于有一天,渐渐长高的小伙子决定爬上去看个仔细,百年危墙,高不可攀。近了,近了。最后,那只颤抖的手一把抓住了它。原来是一支破牙刷。他好失望,心情懊丧得很。事物的转换总是这样,小伙子在此之前,拥有一份好心情;一旦得到了那柄牙刷时,却又失去了昔日的那份特好的心情。这正如佛经上所说的:“失就是得,得就是失。”
得与失在我们心中,真是只有一线之隔,我们意以为得,就是得意;意以为失,就是失意,所以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统一六国,兼并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间。大约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增加,也不觉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苦,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如此说来,得意何尝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尝不是得意之由呢?
更深一层想,我们人生最大的得意或失败,都无法由我们自己来左右。人生最大的得应该是“生”,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吗?因为没有这个得,就没有以后的得,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应该是“死”,当这一刻来临,我们便抛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不是最大的失吗?这最大的得与失,我们尚且无法掌握,又还有什么得失好计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