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来,脑海都被一种难以窒息的压抑和沉重的思绪萦绕着,至今都难以平静.凌乱的思绪让我无从下笔,思索着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辩不休的话题,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提及善恶,就如同讨论美丑一样,一千个观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目当中也许就会有一千个善恶标准.
对于人性,亦是如此.人本无‘性’,你生活在什么环境里决定着你的‘性’的善恶。正如进朱者赤,进墨者黑! 人性的善恶, 善与恶本来是一对意义相反的形容词, 对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积极作用的行为.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所以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而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他认为人性是好利多欲的,性中并无礼义道德,
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一切善的行为都是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
道家的老子和庄子则认为,人的本性无知无欲,无所作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保全人性的天然状态,主张人应回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中去,人应完全顺应自然。这就是所谓的无善无恶论.
近代也有很多人认为,人性本是有善有恶的.善出于性,而性中有情,情中有恶.
对于如此多的观点,我们无从去真正的辨别哪一个更合理,更贴切.因为我们生存环境和教育思维理念不同.就象看一部优秀的电影会让你有所触动,这种触动就来自于人本身,也就是你自己.而无论这部电影给你带来的是冲击,震撼,还是光明希望,亦或绝望,痛苦.它本身是没有那种力量的,它只是个引子,引发你的反应.所有一切感觉都源自于你自身,和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很多的人都在问,孔老夫子孜孜不倦的教诲是因为他是个勤于灌溉善根的人吗?如果人性本善,他又何必去诲人不倦?如果人性本恶,他的善端又从何而来,他的这种行为,又是处于什么动机呢?这个问题就象是我们讨论为什么有人喜欢红色,有人喜欢绿色一样的费解.
我们不可否认现代的社会有些堕落,于是我们身边多了很多阴暗的东西,随之而来的我们都被影响了,那究竟是环境影响了我们,还只是暴露了我们本来的面目呢。如果人性本善,那大可以说我们被环境荼毒;而如果人性本恶,就只能说我们不小心露出了本来面目了。
做为中国人,本身就有很多恶的方面,中国历史上,社会的堕落曾经一次次上演。可以说任何时代都有过堕落,千年的积淀,让很多堕落的成份深入我们这个民族的骨髓,从鲁迅到柏杨,从对民族劣根性隐喻的批判和讽刺,到《丑陋的中国人》里直述式的痛击。我们这个民族的恶从暗到明,暴露在我们面前。
当我们摘下带色的眼睛,看看我们的这个社会,我们又必须承认,整个社会是在进步的,这是善的表现形式,人们更多还是在超着善的方向去发展,即如此,我们又何必在乎人性本身的善恶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