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东里,最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就是“游神赛会”。你听……
农历正月二十八是东里的游神赛会日,用潮汕话就“营老爷”啦!那天,大街小巷挂满了鞭炮,像一条条长长的巨龙,小孩子跑来跑去,整个东里沸腾起来。
我们选择了一个地方,停下来。“来了!来了!”不知道是谁的一声令下,四面八方的人立刻围了过来。在还没听到锣鼓的响声,长长的鞭炮却第一个打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过了很长时间,弥漫中隐约传来“咚-咚-锵!”的声音,真的来了!
锣鼓队首先上阵,一声声锣鼓声铿锵有力。接着是三王爷,三夫人,福德老爷……你们一定会问为什么不是大王爷在前呢?那是因为有一个故事:“传说以前的今天,几个王爷出来巡游,正好前面既是陡坡又是鬼出没的坟地。文的大王爷说:“我来吧!”于是他使尽了吃奶的力气也不能把鬼赶走。二王爷也无能为力。武的三王爷拔出大刀,杀死了鬼。从那以后,三王爷就作为先锋在前面开路。”听完了有趣的传说,接下来的就是闻名天下的潮汕英歌舞了!二十多人穿着各色各样的梁山泊,跳了起来。可爱调皮的大头弟跟在了后面。军乐队也奏起了军歌,那乐曲还有锣鼓声配在一起,你们一定还是头次听说的吧!这些执镖旗的人在游神赛会上,会经过精心的打扮,大多数会跟戏子一样穿上古袍,扮成武将或文士,也有一样扮成绅士,也有女的穿上旗袍。总之游神的时候都是打扮得花枝招展,所执的镖旗一般都是绣上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美好愿望的语句,在这其中会有一个走在这些人最前面的称为头镖。除此还有俗称是“担鞭炮担子”……最后,又是长长的鞭炮声,结束了这条街道的热闹场面,走向下一站……
夜晚,游神赛会也有一部分,即为游灯,一个村子的人都可以参加,一般每户人家最少会有一人,每人手执一个灯笼随着白天走过的路线夜游一番。五颜六色的烟花陆续走上天空,真美!
你们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也动心了呀!那就在明年的今天,东里不见不散!
潮汕民风民俗
潮汕端午节习俗是潮汕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又可以为潮汕民俗文化的顺利传承提供一种有效途径和模式。
潮汕端午节习俗实质上是一个高度浓缩的具有特色潮汕文化的有效载体,它体现了潮人的精神、心态、民俗等的潮汕文化的各个层面。
受到潮汕先民的精心呵护和拱卫,同时,它又肩负起凝聚智慧,引领文化承继的历史使命。
潮汕文化中强调家庭亲情,对先贤的怀念与崇拜,对一切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营造的普天同庆以及竞争、激情、欢乐的气氛,在端午节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得潮人的这些情感既合情合理又淋漓尽致地表达和宣泄。
虽然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很多,但潮人普遍接受的是“纪念屈原说”,因此,纪念屈原成了端午节一切活动的恒定主题。
每逢端午节,人们就会自然而然想起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行吟汩罗江畔的情景。
这是一种道德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
通过某些活动来缅怀先贤,是一种再好不过的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途径,从而达到传承先人的优良道德品质。
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包括端午节在内的潮汕民间节庆习俗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潮汕端午节习俗,充分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潮汕风俗习惯,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并有独特的时代意义——有营造喜庆、激情、欢乐的气氛及有娱乐性的社会功能;体现潮人驱邪、祷求平安的心理,也能起到凝聚族群民心、传承传统文化与道德继承的重要作用;推进潮汕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把恢复、弘扬、发展包括端午节在内的潮汕传统年节习俗作为一个汕头文化事件来大张旗鼓地规划、推行,以推进汕头文化大市建设。
写中秋节日风俗的作文420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赏月的风俗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拜月民间拜月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
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月光马儿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
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
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
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
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
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
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
广东汕头语日常问候速成文章
这个很难的,没有速成的。
因为潮汕方言很像闽南语但却有所不同。
其实你可以讲普通话 陆候==你好 恰闻嘢==请问下 通街市夺无==社会上没有 渣亩==女人.. 食酒==喝酒.. 拍字=打字 楚汤===鱼露 够市=恐怖 咯抽=乱叫 来椅哦=睡觉 够硬=厉害 卖想=不懂事 示油=酱油 烧骂=吵架 亚=辩解,争论 东施头=厕所 亿房=冲凉房 头熊=头晕 唔晓=不知道(不懂) 铁桃=游玩 歌历==包菜 迈哩=不要 好食=好吃 臭相=不讲信用 胶记=自己 外呈=院子 煮食=做饭 地块=那里 地个=什么 胶那=橄榄 北人==别人 厚稳、寒穷==蚯蚓 牙工 = 蜈蚣 胶抓 = 蟑螂 眠床 = 床 床 = 桌子 帝政 = 该死的 豹脚 = 厉害 讨债仔 = 醉已忘归 卖好仔==扬扬 楼顶==楼上 志衰吕啊 = 呸!呸!呸! 呸诺==吐痰! 小到堆===疯子一群 生莫====长得很丑 翁科===拍拖 (揭阳) 我领父===我是你父亲(澄海) 宰头公=大母指 宰尾仔=尾指 烫裤===脱裤 散哭父=乱说话 番割=地瓜 莲果=荔枝 候溜=泥鳅 臭脚惜 = 香港脚 唔珍对=不正常 雷同天熄=雷电交加 修-游泳 味-潜水 胶罗=还要很久 喉搭=口渴 烧真=亲亲 姿娘=女士 走仔=女儿 祷仔=儿子 老公=曾主父 地甜=谁 讨探===赚钱 食笨===吃饭 孔灯-白痴 糖卡头==糖丸 钱龙-壁虎 草猴=螳螂 心底裤===内裤 胶仓=屁股! 莲果=荔枝 鸡母皮===鸡皮疙瘩 四散担===乱说 猛猛**===快** 紫船=现在 日暗=天黑 池块=哪里 地个=什么 烟仔蒂===烟头 丢紫屁=说大话 逃地块--在那里 欢唔灾--还不知道. 行=走 悦着伊=爱上他 市=丑 欢有=还有 勿=不要 妻哥=色狼 猎街=逛街 出日=出太阳 卤=恨 卤面=讨厌 胶迹=背 迈哭父=不要吵 玩==耍 蛋眉=笨蛋 烧拍==打架 溜溜==猛猛!`` 甩=芒果 目镜=眼镜 分碟=烟灰缸 肉矮===龙眼 鸡翠=吹牛 怪浪=希奇 放屎=大便 滴嗒=逝世 试流===流氓 哌仔=流氓 假矮=多事 剪罗=该死 搭埔===男人 短帐==倒闭 力出生叨仔=硬邦邦 老马==多事 小==神经病 猪肉斤尿钱?===猪肉一斤多少钱? 飞龙=菠菜 吊瓜=黄瓜 过衰=很倒霉 无影无迹=不可能 安=老公 亩=老婆 在你=随你 爱作泥=什么事 脑莫=脑袋坏掉 知预==小心 唔北=不懂 茶米===茶叶 欠死=真行 南洋=莲上莲下!` 电涂===电池 无变轮=受不了 土话=俗话 落雨===下雨 滚水=开水 在地块=在哪里 圆头卵===光头 山耕=仙居 开去==走开 冲茶===泡茶 除人=顽皮 池个=什么 激血===淤血 歇工=下班 找讨赚=找工作 抽讨死===笑死人 艰苦=生病 江爱凤===只要吃 迷=不是 迈=不要 爱=要 散物=乱来 铁桃=玩 烧护=帮忙 着脉=要命 倒返=回来 东西头=厕所 钓妮=泡妞 鸟来===山楂 地豆===花生 胶己=自己 欢未=还没有 散抽=胡说八道 排回=以前 散哭父===胡说八道 锯弦=拍拖 孚景=谈恋爱 咸涩===小气 弯=转 薄壳=海瓜子 硬虎--一定 四散担===乱说 迈担=不要说 康课=工作 薄壳枪===小手枪 奴仔===小孩 小姿娘--疯婆子 鞋拖===拖鞋 虾姑=濑尿虾 康同==土豆 胶村=屁股 雅姿娘--靓妞 庵庶=夫妻 胶刀===剪刀 头家===老板 甲枝=自己 池江=痰盂 洗亿=洗澡 大哦===牡蛎 塞怕===笨蛋 手扶=拖拉机 赢老爷===游神 罗哩=汽车 食水=喝水 涩啤===便秘 宫招=香蕉 无变=没办法 裤月===底裤 地个--什么 姿娘===女生 番葛=地瓜 割猪肉==买猪肉 吾知=不知道 鹤然-很像 碎消--吹水 觅=不是 使车=开车 迈=不要 目涩===眼困 肚困===肚子饿 脚车=自行车 面布=毛巾 月娘====月亮 厚稳===蚯蚓 侯溜=善鱼 姿娘=女士 走仔=女儿 祷仔=儿子 老公=曾主父 飞龙=波菜 尼帕=奶罩 痴膏===好色 莲厚=莲藕 白仁=白痴 塔埠=男人 走起==起床 吐血凉=胡说八道 木仔=巴乐 嘀嗒==逝世 乌哑==逝世 猴生孬==有够丑 无变敌吕==受不了你 灌心肝头==捶胸口 死奔吕睇==死给你看 你最好还是找个会说汕头话的人教你.光看字的话还蛮难学的.我是汕头人.有时候我自己看那些话都还蛮难理解的.因为都是靠音然后译过来的.而且每个人的译法都不大一样.
作文:向你介绍我家乡的风俗(我是福建的..)
福建饮酒习俗 在福建,每遇喜庆或宾客临门,主人总要沽酒庆迎,闽北古谚有“无客不提壶”(清·嘉庆《南平县志》卷8《风俗》)的说法。
现时各地仍有“吃酒不讲饮”的流俗,意即饮酒必须尽兴,纵有“宿怨积恨,亦可杯酒言消”(清·道光《厦门志》卷15《风俗记》)。
各地均有好客传统,在酒具上也可见豪气。
闽北、闽东及闽西山区农民饮酒好用“海碗”(即大碗),沿海农民,即所谓的“讨海人”也很好酒,每有客至,往往以大碗盛酒款待。
永泰人称上酒肆买一大碗酒当场饮尽为“柜台拼”。
类似的饮酒粗放风格在其他地区也有所见。
福建人喝米酒,称“吃酒”,往往喜欢将酒置壶中在沸水或热水中温热,尤其在冬季温酒祛寒,添人酒兴。
各地均有在酒桌上“劝酒”习俗,饮乐时好猜拳行令,以增强气氛。
酒令行猜与全国各地相仿,以数字令为多,再配以方言和地方小调,更见情趣。
山区人喜为客人斟满酒,口称“满上”,表示敬酒者诚心诚意,饮者也须尽心尽意。
而闽南一带则有“七分茶,八分酒”之说,即喝酒时只倒八分,留有余地。
与人干杯,不能“留空”必须见底。
否则将被视为失礼。
旧时福建有树酒旗以揽客。
30年代,福州酒店外都有大书“酒库”二字,称发卖为“发扛”。
酒肆里跑堂们“酒来!”的吆喝声不绝于耳。
这些如今已不多见。
在一些地方,人们饮酒时,还不忘劳苦的耕牛。
农忙或节庆时,为耕牛进糍耙,灌米酒,以滋补牛身。
永泰人平素劳作后喝米酒称“打辛苦”,春耕大忙时给牛灌酒,也含有为牛“打辛苦”之意。
漳州百花村,节庆时,村民要给水牛喂糯米酒,还要把盛开的水仙挂在牛犄角上以贺节喜。
这种以酒为契、人牛共庆的场景,可称福建酒俗中的奇观。
中秋节的作文(写事,观景)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
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
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
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
”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说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
关于中秋节风俗的作文 500字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说起中秋节,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蛾奔月,嫦蛾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许多说法。
在较早的记载中,嫦蛾偷吃了仙丹,变成了癞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后,嫦蛾住在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
求作文:中秋趣闻
嫦娥奔月算吗? 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望采纳~
求别样的春节作文600字
盼望着、盼望着,新年的脚步近了,我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哥哥在大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和福字,妈妈挂起了红红的灯笼,爸爸和我买来了“年”最怕的鞭炮。
夜幕刚刚降临,妈妈就为我们全家精心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香气扑鼻,色泽明亮,馋得我直流口水。
我正要用筷子夹鱼吃时,爸爸的厉害武器---筷子压住了我的筷子,使我这个小兵不得不退回去。
然后爸爸耐心的(地)对我讲:“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与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听完爸爸的一番话以后,我恍然大悟。
心想: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啊,看来我以后要好好研究研究呀!这顿年夜饭,我不仅吃出了快乐,也吃出了知识,可谓是“处处有语文”啊! 吃过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围坐在茶(几)旁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包饺子。
爸爸擀皮,我和妈妈包饺子,包进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包进了一年的收获,包进了我一年的快乐,也包进了我新年的新希望! 看完春节联欢晚会,爸爸妈妈给我准备了压岁的红包,希望我快快乐乐的成长,步步登高。
我给爸爸妈妈磕头,祝他们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窗外不时传来阵阵鞭炮声和礼炮声,我们也赶紧出去放爆竹,胆大的爸爸竟敢放高升,“咚——”我吓得直往妈妈怀里钻,不敢看。
两只手还紧紧捂着耳朵,这时的我心还砰砰地跳。
胆小的哥哥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小心翼翼点炮,点着了就赶紧跑,我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半天才噼里啪啦响了起来。
爸爸给了我几根手执花让我放,我学着“小燕子”的样子,拿着手执花边放,边跳舞。
十一点半后,噼里啪啦的响声此起彼伏,你看天空中盛开了朵朵五彩缤纷的礼花,有红的、黄的、紫的、绿的、橙的……哥哥说那是天上五彩的星星,我说那是春送来的祝福,她用神奇的魔法棒把幸福洒满人间,把欢声笑语洒满人间…… 这次有趣的除夕夜,不仅使我获得了快乐,也让我了解了除夕夜的习俗,比如说:守岁;压岁;踩岁;吃万万顺……这一切都说明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其实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能在快乐中获取知识。
俗话说的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嘛”! 爆竹声中一岁除”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我们共同庆祝春天的节日,庆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祝福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写游神节的作文,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