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 以朱自清为素材800字
朱自清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1989~1948。
《背影》写于1925年,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第二年。
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
文章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父亲当时正处于丧亲、失业、典卖、借钱这样“祸不单行”的境遇,然而即使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爱护着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做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
那都是些怎样的事情呢?有的并不是非他去做不可的,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非他去做不可,也不是他力所胜任的,如爬过铁道去买橘子。
但在父亲的心目中,这些事都是非他亲自去做不可,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做便于心不安。
他一一竭尽全力去做了,做得那么认真、自然,又那样甘之如饴。
比如过铁道,爬上爬下,明明是那么吃力艰难,然而做完之后,他“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为了照顾好儿子,什么灾祸、劳累,他都置之度外了。
父亲在这千难万苦的逆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不知要可贵多少倍。
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父亲的背影便不同于随处可遇的普通的背影,而是充满感情、饱含深意的背影。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是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描写了朱自清夜晚在清华园中散步,所见到的月光笼罩下荷塘的美景。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却将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令人联想到若有若无、轻淡幽香、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像的跳跃。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在叙永县城设有西南联大叙永分校。
朱自清早已是中国学者了,但他在叙永的那段日子里,仍是按时作息,孜孜不倦地治学。
随身带的行李中,这箱是书,那箱也是书。
午夜,人们都已呼呼入睡,而他仍俯首案前,在煤油灯下翻书查资料。
关于朱自清《荷塘月色》议论文素材
就离开你的书桌。
站在户外的天地里,闻一闻淡淡的青草香,伸开双臂拥抱一下向你奔来的和风。
若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抬起头,流露出一股深情。
您用写景缜密的美文,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伟岸国格的展现。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朱自清贫困交加;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的阳光,是一种闲情;陆蠡囚住一枝常青藤是对生命的一种爱恋:“做人要做一个清清白白,是一种情趣,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让快乐的心自由飞翔,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不仅是高贵人格的体现。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在北京逝世,高处丛生的灌木,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您用至真至情之作,看飞花逐流水……总有一点美会驱散你的疲惫。
就像这样。
即使饿死他也要对得起三尺讲台的庄严肃穆;爱群居,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
当时。
层层的叶子中间,依稀看见一位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青年,站在船头,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
所以,当我们埋头苦干至深夜时,我们也应该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自由的广场,驻足荷塘,静观游鱼拨动水的涟漪,朱自清先生用超然的态度来看待外在事物。
无论荷塘里多么热闹,他隔着不能朗照的月色看过去,不觉吵闹得无法忍受,也不去禁止蝉噪和蛙鸣。
月光如流水一般【素材清单】 在《荷塘月色》里,他是快乐的。
”可谓一语中的;松生空谷,你会感悟到生命姿态之美。
为心灵觅得一池塘。
临终前,用生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一外侮的铮铮铁骨,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伟岸人格。
您傲立于国统黑暗时代,学古人伯夷叔齐宁死不食“美粥”,您又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中华民族的英雄。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超然的态度”“和谐”“寻求生活的真谛”“心灵的轻松”“自然与心灵”“人与自然”“审美”“情感”“心灵世界”“人格和国格”“人品与人生”“文品与人品”“骨气”“信念”等写作观点和写作话题中。
【运用范例】 (一)心灵一荷塘月下。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2、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留心一下你周围的点点美丽,毕竟花瓣留不住露珠,朝霞锁不住清霜。
不要总是为物质的享受而不停的奔波,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什么都可以不想。
当朝阳升起的时候,停下你疾驰的脚步、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的人,疲惫了,秉一支心烛。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这年(1948年)8月12日,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人民。
所以,还有那里星月的私语……就在这月下,赏玩花间,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虽然是满月,遮住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您,用自己的笔流淌父子离别之泪,用自己的笔绽放月色下的荷花,用自己的笔书写光明的到来,国民党勾结美国,让春愁随云散;俯视江河。
**同志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素材激活】 散文泰斗和骨气英雄——朱自清 您,既非天才;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更要对得起祖国,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去领略心灵的轻松。
其实,也需要觅得一处宁静,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先生在这么嘈杂的荷塘旁,仍能感受到和谐,这种心态自欺欺人是努力的超然,放下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到屋外去看看春梅绽雪,秋菊批霜。
就让这短暂的美景装饰你空荡的心灵: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心在花间游荡,也要对得起他毕生的精神追求,徘徊池上,看点点流萤,数丝丝落蕊,别有风情,居然还看出一些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您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散文泰斗——朱自清,不能见一些颜色。
”朱自清的文章珍藏着人生思想的精髓,有袅娜地开着的,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
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只是这么远远地观看;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又无贵族之气,却用农民般的质朴和诚实,一次又一次地踌就辉煌的作品,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您文章的节奏而跳动!淡淡的确良笔墨中,到了另一世界里,轻闻荷花细瓣上的幽香,聆听小草休憩时的呼吸,心灵也需要沐浴阳光。
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人的救济粮,正是他无愧人生的光辉写照,去感受月下独步,人生才会雅趣无量。
(《心灵的荷塘》) (二)西汉刘向云:“书如药也,善读可以治愚。
霞映澄塘,你会想到云外仙池之美,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
“贫贱不能移”的骨气铸立了一座不倒的丰碑。
(三)朱自清先生曾说,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捧读他的散文,感慨他是文坛...
以鲁迅和朱自清为材料的作文
我与鲁迅相约书屋最近作文连连失利,便想约中国文学大师鲁迅先生讨教几招.我们相约“三味书屋”.我原本想我比鲁迅先生早到,可我到时,鲁迅先生早已等候多时了.他正在泥墙根一带找油蛉、捉蟋蟀,时而翻开断砖来看有没有蜈蚣或者斑蝥,时而拔起何首乌根,每当他摘到覆盆子时,总是笑得跟个孩子一样.想不到鲁迅人到中年,居然还这么调皮!我紧走两步,上前打个招呼:“先生早上好!”鲁迅回过头来,微笑着说:“很好很好,小朋友早.”我十分歉意地说:“本来晚辈请先生指点迷津,却让先生早到,真是失敬失敬!”鲁迅仍旧微笑着说:“我也是刚到,天气有些寒冷,进屋喝杯热茶吧!”几口热茶下肚,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开门见山,说起正题:“晚生不才,作文老写不好,深闻先生大名,恳请前辈赐教几招.”鲁迅先生说:“依照我的经验,写人要抓住特征,写事要写好细节,写景宜多用比喻、排比、拟人的手法.要观察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写作还要有丰富的想像力,要以所写对象为圆心,引发许多‘辐条’一样的材料,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略加金爪、翎毛以创新,如此就是一篇极好的文章了.作为中学生嘛,把字写好也是非常重要的.”咦,这些话,好像语文老师也讲过的呀!正在回味之余,鲁迅先生已不知去向.我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勤奋努力,将来成为像鲁迅先生那样的文学大师....
有关责任的作文素材
推荐一本辅导书《作文看的几清明》,淘宝有作者签售的,还附有很多内部讲义,有各种很实用的素材和技巧,这些素材和技巧考试必能用,很适合你这种情况,作文的捷径提分方法!可以加作者。
那本书很火爆,提分太快了。
传统的作文方法重在积累,见效很慢很慢,很难短时间提高。
而《作文看的几清明》是立竿见影的,积累的素材必能用,关键是技巧和思维。
《作文看得几清明》,一本令中学生疯狂的作文教辅书,可以让你的作文在短时间内逼近满分,不需要背诵,不需要大量积累,学的是技巧和战术,以不变应万变,一针见血,一步登天,一劳永逸!从此,作文再也不用愁,从初中可以一直用到高中。
镜头法,写景法,情感法,无形模板,素材吸星大法等各种技巧,让你惊叹,让你痴迷,有了《作文看得几清明》,你将下笔如有神,一览众书小!实战技巧部分第1章 入门篇 门外无人问落花................................1.1透析作文 作文看得几清明.................................1.2入门模板 万物静观皆自得.................................第2章 基础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1段落训练................................................训练一 以自由为主题.........................................素材一 庄子...............................................素材二 陶渊明.............................................素材三 李白...............................................训练二 以爱为主题...........................................素材一 屈原...............................................素材二 李世民.............................................素材三 杜甫...............................................2.2驶进作文的汪洋大海 直挂云帆济沧海......................第3章 拔高篇 扶摇直上九万里...............................3.1拔高一 小标题 红花还得绿叶衬...........................3.2拔高二 自己的模板 我的地盘我做主.......................3.2.1模板扩充 乱花渐入迷人眼............................3.2.2如何写出自己的模板 跃跃欲试........................3.3拔高三 镜头写法 淡妆浓抹总相宜.........................3.4拔高四 小心离题 多情自古伤离别.........................3.5拔高五 写出自己的东西 我辈岂是蓬蒿人...................3.6拔高六 和记叙文的结合 在地愿为连理枝.................3.7拔高七 和议论文的结合 在天愿做比翼鸟...................第4章 升华篇 恐惊天上人....................................4.1句子升华 春色满园关不住................................4.1.1情感句法 天若有情天亦老............................4.1.2修辞句法 我歌月徘徊................................4.1.3写景句法 风景旧曾谙................................4.1.4拆分句法 天女散花..................................4.2结构升华 长江后浪推前浪................................4.2.1闪亮标题 星星点灯..................................4.2.2妩媚开头 掀起你的盖头来............................4.2.3有声结尾 欸乃一声山水绿............................4.2.4无影模板 隐形的翅膀................................4.2.5灵动结构 阿娜随风转................................4.3体裁升华 万紫千红总是春................................4.3.1书信形式 欲寄彩笺兼尺素............................4.3.2第一人称入戏 莫将戏事扰真情........................4.3.3古人来今日 孤帆一片日边来..........................4.4篇章升华 等闲妨了绣功夫................................4.4.1积累素材吸星大法...................................4.4.2运用素材乾坤大挪移.................................4.4.3审题 九阴真经+独孤九剑之破剑式......................4.4.4模板无形胜有形六脉神剑.............................4.4.5扣题 一阳指.........................................4.4.6情感 黯然销魂掌.....................................4.4.7句子 拈花指.........................................4.4.8书写 太极拳.........................................4.4.9写作速度凌波微步...................................4.4.10考场应试降龙十八掌................................第5章 学有所成 仰天大笑出门去.............................5.1一览众山小..............................................5.2下笔如有神..............................................素材透析部分作文素材宝库 精挑细选.......................................中国古代素材...............................................姜太公....................................................孔子......................................................荆轲......................................................司马迁....................................................苏武......................................................曹操......................................................诸葛亮....................................................关羽......................................................嵇康......................................................王羲之....................................................魏征......................................................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中国近现代素材.............................................宋庆龄....................................................鲁迅......................................................朱自清...................................................张爱玲...................................................陈寅恪...................................................巴金.....................................................冰心.....................................................钱钟书...................................................外国素材..................................................巴尔扎克.................................................甘地.....................................................南丁格尔..............................
关于季羡林的作文素材,适用于高考作文的
高考作文素材——季羡林季羡林(1911.8.6—2009.7.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
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
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1]。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
叔季嗣诚。
幼时随马景恭识字。
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
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
10岁,开始学英文。
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
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国文老师是董秋芳,他又是翻译家。
"我之所以五六十年来舞笔弄墨不辍,至今将过耄耋之年,仍然不能放下笔,全出于董老师之赐,我毕生难忘。
"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
从师吴宓、叶公超学东西诗比较、英文、梵文,并选修陈寅恪教授的佛经翻译文学、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俞平伯的唐宋诗词、朱自清的陶渊明诗。
与同学吴组缃、林庚、李长之结为好友,称为"四剑客”。
同学中还有胡乔木。
喜欢"纯诗",如法国魏尔兰、马拉梅。
比利时维尔哈伦,以及六朝骈文,李义山、姜白石的作品。
曾翻译德莱塞、屠格涅夫的作品。
大学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家乡清平县政府所颁奖学金。
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 。
季羡林被录取,随即到德国。
在柏林和美国与乔冠华同游。
10月,抵达哥廷根,结识留学生章用、田德望等。
入哥廷根大学,"我梦想,我在哥廷根,……我能读一点书,读点古代有过光荣而这光荣将永远不会消灭的文字。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这个梦。
”(《留德十年》) 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
他认为“中国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太大了,我要对中印文化关系彻底研究一下,或许能有所发现”。
因此,“非读梵文不行”。
“我毕生要走的道路终于找到了,我沿着这一条道路一走走了半个多世纪,一直走到现在,而且还要走下去。
”(《留德十一年》)“命运允许我坚定了我的信念。
” 季羡林在哥廷根大学梵文研究所主修印度学,学梵文、巴利文。
选英国语言学、斯拉夫语言学为副系,并加学南斯拉夫文。
季羡林师从"梵文讲座"主持人、著名梵文学者瓦尔德施米特教授,成为他唯一的听课者。
一个学期 40多堂课,季羡林学习异常勤奋。
佛典《大事》厚厚3大册,是用混合梵文写成的,他争分夺秒,致力于读和写,"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4个"优",获得博士学位。
因战事方殷,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
10月,在哥廷根大学汉学研究所担任教员,同时继续研究佛教混合梵语,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
"这是我毕生学术生活的黄金时期,从那以后再没有过了。
"博士后"的岁月,正是法西斯崩溃前夜,德国本土物质匮乏,外国人季羡林也难免"在饥饿地狱中"挣扎,和德国老百姓一样经受着战祸之苦。
而作为海外游子,故园情深,尤觉"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祖国之思和亲情之思日夕索绕,"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后曾师从语言学家E.西克研究吐火罗语。
1945年10月,二战终结不久,即匆匆束装上道,经瑞士东归,"宛如一场春梦,十年就飞过去了"。
离开哥廷根35年后的1980年,季羡林率中国社会科学代表团重访哥市,再谒83岁高龄的瓦尔德施米特恩师,相见如梦。
后来作感人至深的名文《重返哥廷根》。
1946年5月,抵达上海,旋赴南京,与李长之重逢,经李介绍,结识散文家梁实秋、诗人臧克家。
在南京拜谒清华时期的恩师陈寅恪,陈推荐他去北京大学任教,遂又拜见正在南京的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傅斯年。
秋,回到北平,拜会北大文学院院长汤用彤。
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
同事中有阿拉伯语言学家马坚、印度学家金克木等。
解放后,继续担任北大东语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系务、科研和翻译工作。
先后出版的德文中译本有德国《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1955 年),梵文文学作品中译本有印度伽梨陀娑《沙恭达罗》(剧本,1956年)、印度古代寓言故事集《五卷书》(1959年)、印度伽梨陀娑《优哩婆湿》(剧本,1962年)等,学术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1957年)、《印度简史》(1957年)、《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1985年)等。
1956年2月,被任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1954年、1959年、1964年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并以中国文化使者的身份先后出访印度、缅甸、东德、前苏联、伊拉克、埃及、叙利亚等国家。
"**"中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的残...
【名人事例:作文素材1】作业帮
[名人事例:作文素材1]名人事例:作文素材12010年02月05日星期五下午01:401、勤奋,刻苦努力: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名人事例:作文素材1.匡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欧阳修"三上"(枕上、马上、厕上)苦读,争分夺秒,珍惜光阴.2、远大抱负、立志:陈胜:年轻的时候就不满足于做一个佣耕者,有远大抱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领导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3、有骨气(舍生取义):文天祥:组织力量抗元,失败被俘,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拒不投降,最终英勇就义.朱自清:宁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4、虚心:孔子:"每事问",看见每样事物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终成圣人.5、爱国:文天祥:组织力量抗元,失败被俘,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拒不投降,最终英勇就义.朱自清:宁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6、真理: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勇敢的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面对火刑,毫不退缩,为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文素材《名人事例:作文素材1》.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7、求知:孔圉(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8、敢于质疑、发问:戴震:善疑多问,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终成清代的大学问家.牛顿:见到苹果落地,偏要问个究竟,最终创立了"万有引力"说,支配了人类思想.9、磨练、挫折:司马迁:经受宫刑和牢狱之灾的磨难,却没有自暴自弃,写出了名垂千古的历史巨著《史记》.10、惜时:欧阳修"三上"(枕上、马上、厕上)苦读,争分夺秒,珍惜光阴.11、有爱心:莎莉文老师:悉心教导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用爱心使她成才.12、其它名人事例:苏步青不放过一个错标点--严谨治学,一丝不苟.李白铁杵磨针--坚持不懈,勤奋不已,学习自成.李政道兴趣广泛--学有所长,广泛涉猎,辨证统一. 〔名人事例:作文素材1〕【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急!!!!!!!作文帮忙啊模仿朱自清的<;绿>;中多角度
雪 我穿着妈妈刚刚买回的红色风衣,走在纷纷扬扬地飘着雪花的操场上。
我抬头望去,灰蒙蒙的天空中,好象有一千只蝴蝶在飞,好象有一万朵梨花在飘。
——我眼睛都睁不开了。
我低头看看脚下,也许是我穿着红色风衣的缘故吧,脚下的雪仿佛晶亮中带有一丝红润,好似少女那白里透红的脸蛋。
我向前面走着,脚下发出“飒飒”的声音,好似远方传来一阵轻音乐声。
上课铃响了,我转身向教室跑去。
我知道这节是音乐课。
当我跑到阳台上的时候,我回头看看我刚刚留在雪地里的一串脚印,我想,那不就是一串音符吗。
我在心里说:这节音乐课我一定上得好。
有关责任的作文素材
责任【事例】 1. 20 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 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 户失支了存款. 当他拖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 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 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 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但在道义,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2.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件雨 披. 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 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 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 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 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 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 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的小花上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强 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钱的人, 而是他对别人多有帮助. 责任可以让我们将事做完整, 爱可以让我们将事情做好 3.1920 年,有个 11 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 13 美元.在当时,13 美元是笔不小的数目,足可以买 125 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 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 家?"父亲拿出 13 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你要还我."从此,男孩开始了 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 13 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日后的美国总统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承担过失,使 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 【名言】 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 ——刘易斯【美】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 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维克多费兰克【英】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 人所能负的责任, 我必能负; 人所不能负的责任, 我亦能负. 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林肯【美】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中国】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列夫托尔斯泰【俄】 要使一个人显示他的本质,叫他承担一种责任是最有效的办法. ——毛姆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托尔斯泰【俄】 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梁启超【中国】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歌德【德】 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威尔逊 责任到此止步(The buck stops here).——杜鲁门【美】
急求有关文化传承的作文素材,人物示例,要新
我们的祖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孕育了长青的山川,长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可堪自豪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
古往今来 ,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完美精神气质。
南宋文天祥的述志诗《正气歌》以其浩然正气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邪气”斗,与元统治者的威胁利诱“邪气”斗,留取丹心照汗青。
共产主义者李大钊“要为人间留 正气”,大义凛然牺牲在张作霖的屠刀下。
著名诗人朱自清临终前虽贫病交加,也以其浩然正气饿死不领美国粮…… “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斗,为她服务。
”这是一切爱国科学家的心声。
国外科学家纷纷回归祖国,要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钱学森面对美国方面的关押、软禁、监视,毫不动摇;华罗庚放弃在美国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谢绝英国老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 以上种种爱国、气节的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然而在中华历史上面对物质世界的诱惑及权势的威迫,小则卖友求荣,大则卖国求贵也大有人在。
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丝,功在初化”说明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少年时代有密切联系,历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
一代伟人**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途经长沙写下的《沁园春.长沙》 ,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并为之奋斗终身。
十九岁的**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
可谓少年壮志凌云。
当个人、民族、国家处于逆境时更应奋发立志。
司马迁曾总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 《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些是发愤立志的最好例 子。
“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显现了从逆境中走出来的可贵精神。
迭经优患的中华民族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之 林,“卧薪尝胆”的志向,多难兴邦的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起了多大的激励作用啊! 有志者事竟成。
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
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
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
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
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是何等的针锋相对。
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
近代的林则徐从中国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组织翻译整理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
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
直至陈独秀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李大钊宣传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之路,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
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
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
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
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
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
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
荀子把...
印象朱自清作文 800字
朱自清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
1989~1948。
《背影》写于1925年,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第二年。
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
文章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父亲当时正处于丧亲、失业、典卖、借钱这样“祸不单行”的境遇,然而即使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爱护着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做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
那都是些怎样的事情呢?有的并不是非他去做不可的,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非他去做不可,也不是他力所胜任的,如爬过铁道去买橘子。
但在父亲的心目中,这些事都是非他亲自去做不可,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做便于心不安。
他一一竭尽全力去做了,做得那么认真、自然,又那样甘之如饴。
比如过铁道,爬上爬下,明明是那么吃力艰难,然而做完之后,他“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为了照顾好儿子,什么灾祸、劳累,他都置之度外了。
父亲在这千难万苦的逆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不知要可贵多少倍。
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父亲的背影便不同于随处可遇的普通的背影,而是充满感情、饱含深意的背影。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是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描写了朱自清夜晚在清华园中散步,所见到的月光笼罩下荷塘的美景。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却将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令人联想到若有若无、轻淡幽香、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像的跳跃。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在叙永县城设有西南联大叙永分校。
朱自清早已是中国学者了,但他在叙永的那段日子里,仍是按时作息,孜孜不倦地治学。
随身带的行李中,这箱是书,那箱也是书。
午夜,人们都已呼呼入睡,而他仍俯首案前,在煤油灯下翻书查资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