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3700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检测
复习目标:1、积累实词“见”“负”“引”“顾”的用法。 2、关注句式 ,翻译文中重要句子。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二、1.臣等不肖.( ) 2.刎.颈之交( ) 3.左右皆靡.( ) 4.礼节甚倨.( ) 5.佯.为( ) 6.相如虽驽.( ) 7.臣语.曰( ) 8.使人遗.赵王书( ) 9.睨.柱( ) 10.秦王不怿.( ) 11.汤镬.( ) 12.渑.( )池 13.盆缻.
( ) 二.历年高考中涉及到的本课虚词及名句。 1.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2.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3.秦亦不以.
城予赵 4.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6.以.勇气闻于.诸侯 7.今君与.廉颇同列 8.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 9.秦王恐其.
破壁 10.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1.故燕王欲结于.
君 12.于是秦王不怿,为.
一击缶 1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词的用法并解释。
1.秦璧西.入秦 ( ) 2.秦御史前.
书曰( ) 3.且庸人尚羞.之 ( )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5.归.璧于赵 ( ) 6.怒发上.冲冠 ( ) 7.舍.相如广成传舍。( ) 8.左右欲刃.相如。( ) 9.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0.毕礼而归.之。 ( ) 11.而相如廷.斥之 ( )12.间.至赵矣 ( ) 13.大王必欲急.臣( ) 14.臣请完.璧归赵( ) 15.吾羞.,不忍为之下( ) 16.乃使其从者衣.褐( ) 17.召有司案.图( ) 四、解释划线的词的古今义。
1、请指示王 指示: 古义 今义:为指导工作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亲戚: 古义 今义:跟自己有家庭关系或血缘关系的成员
3、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 古义 今义:方位词
4、相如前进缶 前进: 古义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 5、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 古义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五、请指出下列各句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 )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 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4.大王见臣列观 ( ) 5.徒见欺 ( ) 6.以勇气闻于诸侯( ) 7.何以知之? ( ) 8.而君幸于赵王 ( ) 9.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10.会于西河外渑池( ) 11.君何以知燕王( )
六、下列词有多种解释,根据句子的内容,将其意义分别填入括号。 1.见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欺。 (2)秦王坐章台见( )相如。 (3)才美不外见( )。
2.因 (1)不如因( )而厚遇之。 (2)相如因( )持璧却立
(3)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蒙故业,因( )遗策。
3.负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 )秦曲。 八、翻译下列语句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 )约不偿城。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赵。 (5)廉颇闻之,肉坦负( )荆 (6)胜负( )未定。 (7)秦贪,负( )其强
4.引 (1)引( )赵使者蔺相如 (2)左右或欲引( )相如去 (3)相如引( )车避匿 5.顾 (1)相如顾召赵御使 ( )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 七、掌握虚词“因”的用法。
(1)不如因而厚遇之。( ) (2)因击沛公于坐。 ( )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4)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 (5)相如因持璧却立 。 ( (6)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 (7)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 (8)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9)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史记》) ( (10)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 ) ) ) )) )
③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 ⑤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译文: ⑦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文: 九、虚词巩固
因(1) 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2) 旧制,此乃
曹操成大业之因(3 )。其常因(4) 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5) 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 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7) 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8)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 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十、链接高考: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余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
作文二:《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2700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1、知识与能力: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 易 幸 负 谢 请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见 于 而 乃 因 以 且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⑤刻画人物的手法
⑥对廉蔺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自主积累,练习巩固,课堂评读,揣摩人物形象,体会文本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蔺、廉二人顾全大局、以国事为重的优良品质。
文言知识积累。
学习刻画人物手法与叙事技巧。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注意字词积累
1、作者、《史记》与课文背景介绍:系统集成P52。
2、自读课文及注释,并完成系统集成P52页“心有千千结”中的练习。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就字词句解释质疑,师生释疑。 2、填空: 本文的叙述模式可以归纳为“三二二”。
① 即三个故事: , , 。
② 两个人物:廉颇与蔺相如。 ③ 两个矛盾: , 。
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完璧归赵, , 。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第一、二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四、课堂检测:
(一)一词多义
1.孰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B.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逆上而下狱,孰之过邪? ( )
②唯公孰度之。 ( )
2.素
A.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崤之战》)
C.十三能织素,十四学栽衣。(《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①迁素怀汉业。 ( )
②其素车白马。 ( )
⑧着裘曳素,意气扬扬。 ( )
3.传
A.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列传》)
B.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①有司解之传舍。 ( )
②徒以知其贤,志于经传。 ( )
4. 案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
B.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子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与诫书于案几。 ( ) ②周乃案迁狱者。 ( )
5.徒
A.欲子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①我等不肖,故无以救,徒见诟于人。 ( )
②家徒四壁,何钱之有?
③其后伐匈奴恐有效之之徒。 ( )
6.逆
A.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B.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①迁逆之,前怒目。 ( )
②逆上而下狱,孰之过邪? ( )
③不逆今特以李陵坐罪。 ( )
(二)翻译
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粟者,民之所种。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2、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郑人有欲买履者。
3、 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五、课堂小结: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 梳理课文第17~21段文言知识,扩充预习内容。
翻译下面句子
1、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二、合作探究:
(一)速读课文(第17段到第21段),思考:这一部分表现了蔺相如与廉颇怎
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两个形象的?
(二)廉颇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结合课文(第13段到第16段)谈谈
你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希望是 , , 。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悲观者说,风是 , 。
四、课堂小结:我的收获 。
第三课时
一、 梳理课文第3~12段文言知识。
二、 合作探究:
1、在第3~12段中,表现了蔺相如的智慧与勇敢。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2、蔺相如的“智”与“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廉颇蔺相如列传》又叫做《将相和》,探究文本中“和“的丰富内涵。
三、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四、知识迁移
1、在原文行间空白处解释加点词。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3、找出文中的被动句。
4、司马迁被治罪的直接原因是 ;表明司马迁受腐刑是冤案的一句为 (皆用原文回答)。
司马迁衔冤
天汉二年,迁被腐刑。有司解之传舍,与诫书于案几。迁妻睨有司,泣曰: ..
“迁素怀汉业,就汤镬亦不辞,不逆今特以李陵坐罪,冤冲霄汉!”有司不怿, ....
引车而去。
明年,迁衣褐之市,间邂杜周,周乃案迁狱者,其素车白马,着裘曳素, ......
意气扬扬。周佯未见。迁逆之,前怒目。周为之所迫,乃辞谢曰:“公,天下奇 ..
才。我等不肖,故无以救,徒下声,徒见诟于人。公倨,为他人固请,逆上而下 ...
狱,孰之过邪?独周之过与?唯公孰度之,且夫以汉律,公之死罪或以五十万赎 ...
之,或以腐刑易之,均二者,盍遗五十万以脱矣? ”迁仰天而笑:“予宦,上不
负朝廷,下不负百姓。家徒四壁,何钱之有?顾以冤记于史,唯后人戒之。”言 ...
讫,悻而去。
移日,武帝听政列观,诏问迁宣言衔冤事。诸大臣惧,拜,皆奏未之闻,宦 ...
者亦然之。其后太后召帝,武帝曰:“皇儿所以拜迁为太史令,厚遇之,徒以知 ......
其贤,志于经传。然迁为降将辩,有负朝廷。皇儿虽驽,亦知利害。今诛陵族, ..
治迁罪,以严朝纲之威。不者,其后伐匈奴恐有效之之徒,大汉基业必毁于是矣! ..
况母后宜知天下孰与贤才重?”
太后默然,叹息良久。
作文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16900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
人教社中语室 熊江平
[作者介绍]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父亲任太史令多年,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天文、历法、诸子等无所不通,司马迁少年时代在父亲的指导下专心学习,后来又向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向董仲舒学习《春秋》,受到良好的教育。20岁以后,司马迁遍游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寻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写《史记》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担任太史令,4年之后开始撰写《史记》。公元前98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辨解,触怒了汉武帝,被下狱,受宫刑。他极度愤懑,但为了著史,忍辱生活。出狱后曾任中书令(皇帝身边掌握机要的宦官),仍努力写史。公元前92年左右,司马迁完成了526,500字,130篇的不朽巨著《史记》。《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先生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他留下的著作,除《史记》外,还有《报任安书》和《悲士不遇赋》。
[解题]
本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lìn)相如列传》。原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这是原传的第一大部分。战国后期是封建割据,诸侯纷争最严重的时期。赵国处在四战之地,尤其是西邻强秦的威胁最大。本篇记叙廉颇、蔺相如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全和尊严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写了他们二人为维护赵国的利益,彼此搞好团结的事迹。列传,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例,用来记叙帝王、诸侯以外的历史人物的事迹。
[注评]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文言里判断旬的典型格式,“者”用在主语后边表提顿,“也”用在谓语后边表判断。○先介绍廉颇。 赵惠文王十六年, 即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战国后期赵国的国君。 廉颇为赵将,伐齐, 为:做,担任。伐:攻打。大破之,取阳晋,阳晋:本卫邑,后属齐,在今山东省郓(yùn)城县西。○战功显赫。 拜为上卿, 拜:古时授予官职叫“拜”。这里用于被动意义,是“被任命”的意思。上卿:战国时代最高的官阶。○地位极尊。 以勇气闻于诸侯。 以:介词,凭,靠。闻:闻名,出名。○威名远扬。
蔺相如者,赵人也。 ○次介绍相如。平凡得很。“赵人”与“良将刀相对,一贵一贱,对比鲜明。 为赵宦(huàn)者令缪(miào)贤舍人。 宦者令:官名,
宦官的头领。令,长官。舍人:门客。战国时,贵族家里常养着一些门客。○地位低微。“舍人”与“上卿”相对,一尊一卑,十分鲜明。
概略介绍廉、蔺身世。即点明题意,引出人物,总领全文,天为后文写廉、蔺矛盾伏下引线。
赵惠文王时, ○点明时间。 得楚和氏璧(bì)。 和氏璧:楚国人卞(biàn)和发现的一块宝玉,经雕琢而成璧。壁,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 秦昭王闻之,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公元前30年~前251年在位。之:代词,指代赵惠文王得楚和氏壁一事。 使人遗(wèi)赵王书, 遗:送给。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以:介词,用。易:交换。○以城易壁,纯属骗局。交代故事起因。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诸:各位,众。谋:计议,商量。 欲予秦, 予:给。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白白地受骗。徒:副词,白白地。见:助动词,用于动词前表被动。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即:就。患:担忧。秦兵之来:主谓短语作“患力的宾语,“之”用在短语的主谓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得。求:寻找。可使报秦者: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使。派遣。报,答复。○进退两难,一筹莫展,揭示秦赵矛盾尖锐及赵之大臣畏秦之甚。为相如出场铺垫。
宦者令缪贤日:“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臣。古人表示卑谦的自称。○“可使”二字,如奇峰突起。 王问:“何以知之?” 何以:凭什么。介宾短语作状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以“问黟带出下文,补叙前情,从侧面勾画蔺的轮廓。 对曰: 对: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臣尝有罪, 尝:副词,曾经。 窃计欲亡走燕。 窃计:私下打算。窃,表示谦敬的副词。亡:逃亡。走:跑,此处有投奔之意。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止:阻止。 ‘君何以知燕王?’ 君:对人的敬称。知:了解。○发问令人深思。 臣语(yǔ)日, 语:告诉。 臣尝从大(dài)王与燕王会境上, 大王:对国君的尊称。
燕王私握臣手曰, 私:秘密地,暗暗地‘愿结友’,结友:交朋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只看现象。 相如谓臣日:‘夫(fú)赵强而蒸弱, 夫:助词,用在全旬之首,表示要阐发议论的语气。而: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而君幸于赵王, 而:表顺承。幸于赵王:被赵王宠爱。 故燕王欲结于君。 故。连词,因此,所以。结于君:同您结交。○透过现象,视其实质。 今君乃亡赵走燕, 乃:副词,却。亡赵。从赵国逃亡。走燕:跑到燕国去。“赵”和“燕”都是补语。○与“幸于赵王”对照,处境迥异。 燕畏赵,其势必不
敢留君, 其势。作状语,照那种形势看来。 而束君归赵矣。 束:捆绑。归:送回。○看发展,预见后果,不堪设想。 君不如肉袒(tǎn)伏斧质请罪, 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服罪请求就刑。肉袒,脱去上衣,露出肩膊。斧质:古代一种腰斩的刑具。斧,铡刀。质,同“锧”,铁砧(zhēn),刑具的底座。则幸得脱矣。则:连词,就。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幸,副词,侥幸。脱,免罪,免祸。○与“欲亡走燕”对比鲜明。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幸:这个“幸”是表敬副词,不需对译。○果是好计,预见何其正确。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 以为:认为。其人:那个人。其,指示代词,那。“其人勇士”是个判断旬形式的主谓短语。○“勇”、“智”二字,贯彻全篇。 宜可使。” 宜:应该。○极力推荐,可担重任。
以上一段插叙,先声夺人,初显其智勇双全,才识不凡。下分三个场面对蔺相如进行正面刻画。
于是王召见, ○紧承上文“可使”。 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寡人:意谓寡德之人,为古代帝王、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可予不(fǒu)?” 不:同“否”。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许:答应。○审时度势,结论明确肯定。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nài)何?” 奈何:怎么办。 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曲:理曲,理亏。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 比较这两个对策。均,权衡,比较。之,这,代词。 宁许以负秦曲。 宁:宁可,宁肯,副词。负秦曲:使秦负曲。负,担负,承担。○权衡利弊,明快决断。与上文群臣谋而不决,形成鲜明对照。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 必:副词,果真。○与前文“未得”相应。 臣愿奉璧往使。 奉:两手捧着。往使:前往出使。○自告奋勇,挺身而出,敢担重任,胆识过人。与前文群臣畏秦之甚亦对照鲜明。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请:表敬副词。完璧归赵:把璧完整地送回赵国。完,完整,此处有原封不动的意思。○果敢坚决,显示蔺相如的智勇,也暗示其入秦必有一场激烈斗争,并为“完璧归赵”的结局设伏。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于是:承接连词。遂:副词就。西: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奉璧使秦。过渡,收结上文,开启下文。
以上写相如对策和接受出使。是“完璧归赵”故事的第一个场面。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章台:台观名,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故城西南角。章台不是正式接见外宾的地方。在此接见相如,表示对
赵国使者的轻视。 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进献,呈献。○献璧过程一笔带过。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以:连词,连接“传”和“示”两个动词,表顺接,可不译。示:给……看。美人:指妃嫔。左右:指身边的侍从人员。 左右皆呼万岁。 万岁:永远存在之意,臣下对君主的祝贺之辞。○自以为骗局得逞,故如此得意忘形。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偿:酬报。“赵城”是双宾语。 乃前曰: 乃:副词,就,表动作先后相承。前:上前,动词。 “璧有瑕xiá), 瑕:玉上的斑点,疵病。 请指示王。” 指示王:指出来给王看。“指”、“示”是两个词,和现代汉语里作为一个词的“指示”不同。 王授璧。 授:交给。○当机立断,巧设托辞,从容收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 因:连词,于是,表承接上文。却:后退。倚柱,怒发上冲冠,因愤怒而竖起的头发向上冲动了帽子。○如山洪暴发,飓风骤起,以极度夸张之笔,将蔺相如大义凛然、怒不可遏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xī)召群臣议, 悉:全部。 皆曰:‘秦贪,负其强 负:凭借,倚仗。其:它的。 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托辞委婉,揭暴其奸诈阴谋。 议不欲予秦璧。 予:给予。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布衣之交: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布衣,平民,古代平民只穿麻布、葛布,因以代指平民。尚:副词,尚且。 况大国乎? 况:连词,何况。○旁敲侧击,刺其言而无信。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且:连词,而且。表意思上的更进一层。逆强秦之欢:触伤强大秦国对我们的感情。逆,违背,触犯。欢,欢心。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乃:副词,就。斋戒:古人在祭祀或举行隆重典礼之前,必须沐浴更衣,独宿,清心洁身,以表示虔诚庄敬,称为斋戒。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拜送书:叩头跪拜,送出国书。书,指答复秦国的信。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陈说赵王送璧礼仪之隆重,态度之友好,心意之真诚,娓娓动听。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修敬:表示敬意。修:整饰,此处有“加强”之意。○为下文指责秦的轻慢无礼作反衬,也为设缓兵之计做好准备。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guàn), 列观:一般的宫殿(不是正殿),指章台。观,建筑物的一种。礼节甚倨(jù),倨:傲慢。 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之:代词,指代璧。以:连词,可译为“来”。○处处与赵的“敬重”对照,慨然以严词相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yì), 邑:泛指一般城市。 故臣复取璧。 复:副
词,又。○直截了当戳穿骗局,明收回宝璧有理。 大王必欲急臣, 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急臣”,使臣急,可译为“逼迫我”。 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俱:一同,一起。○表示决心同归于尽,严正不可侵凌。
相如持其璧睨(nì)柱, 其:他的。睨:斜视。欲以击柱。以:介词,把。后省宾语“之”。○看穿秦王贪璧而恐璧破之心,故作破璧之态,进行胁迫,智勇可见。“睨”字颇传其神。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其:他,指代蔺相如。乃:副词,就。辞谢:婉言道歉。 固请, 坚决请求相如不要以璧击柱。固:副词,坚决。○见其窘迫之状,果为相如智勇所屈。 召有司案图,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案图:察看地图。案,同“按”,审察。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从此以往:从这里(数)过去。都:城。○装模作样,图上偿城,仍是骗局。
相如度(duó)秦王特以诈佯(yáng)为予赵城, 度:估计。特:副词,仅仅,只不过。以诈:用欺骗手段。佯:假装。实不可得。○心有成算,不存侥幸之心,不为假相所骗。 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共传:共同传诵,即公认之意。 赵王恐,不敢不献。 ○迎合其“大国之威”的虚荣心理。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以此作为进逼秦王之由。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宜:副词,应该。 设九宾于廷, 九宾:也称九仪,古时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依次传呼,接引来宾上殿。宾:同“傧”,赞礼官。 臣乃敢上壁。” 乃:才。○回应前文,极似郑重其事,实为争取时间,智设缓兵之计。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终:副词,终究,到底。强:使用强力,作状语。 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zhuán)舍。 遂:副词,便,就。舍:安置住宿,动词。广成传舍:宾馆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即宾馆。○秦王强忍一时之气,想再行哄骗。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决:副词,必定。负:违背。 乃使其从者衣(yì)褐(hè), 衣褐:穿着粗布衣服。意思是说化装成老百姓。衣:穿,动词。 怀其鐾, 怀:怀藏,动词。其:那。 从径道亡, 径道:便道,小路。亡:逃跑。 归璧于赵。 归璧:使璧归,把璧送回。归,使动用法。○思虑细致,施计周密,智勇亦见。照应前文“臣请完璧归赵”旬。
以上写相如一上秦廷,获得初步胜利,是他同秦王展开激烈斗争的第一个回合。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接引,延请。○前倨后恭,希望得璧。 相如至, ○璧已归赵,空手前
来。 谓秦王日:“秦自缪(mù)公以来二十余君,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五霸之一。缪:同“穆”。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坚明约束者:坚守信约的人。“坚”、“明”都作动词用,坚守、恪守之意。约束:盟约,誓约,名词。○先发制人,数落其历代祖宗言而无信——确凿的历史依据。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诚:副词,实在。见欺于王:被大王所欺骗。见……于……,表被动的格式。负:辜负,对不起。○揭露其欺骗阴谋——充足的现实理由。 故令人持璧归,间(jiàn)至赵矣。 间:问道,偏僻的小路。名词用作状语,从小路。○持璧而归有理。 且秦强而赵弱, ○“且”字一转,另作文章。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一介之使:一个使者。介:相当于“个”,含有轻贱、微小的意味。 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以:介词,凭。岂:副词,难道,哪里。○相激之辞,在情在理;反诘之旬,理直气壮。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当诛:应当处死。臣请就汤镬(huó)。就汤镬:受汤镬之刑。汤镬:烹刑,古代酷刑之一,用滚汤(开水)烹煮犯死罪的人。就:接近赴。镬:无足大鼎(大锅)。○视死如归,不畏强暴。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唯:语气助词,用在句首,表示希望的语气。孰:同“熟”,仔细。○提议秦王深思,暗示杀使者并非上策。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xī)。 嘻:苦笑声,这里用作动词,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大出意料,啼笑皆非,其狼狈窘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且对描绘相如形象收反衬之效。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或:有的人,代词。引相如去:拉着相如离开朝堂去处死。引,牵,拉。去:离开。 秦王因曰: 因:连词,于是,就。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介词,后省宾语“此”。趁此,就此。厚遇之:优厚地款待他。遇,招待。 使归赵。 使(之)归赵。兼语省。○权衡利弊,只好顺水推舟。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yé)?” 岂:难道,哪里。以:介词,因。邪:同“耶”,吗。 卒廷见相如, 卒:终于。廷见:在朝廷上接见。廷,名词用作状语。 毕礼而归之。 毕礼:完成接见的礼节。归之:让他回去,“归”属使动用法。○貌似宽怀大度,实有难言苦衷。点明相如出使秦国胜利而归。
以上写相如二上秦廷,面斥秦王,全胜而归,是他同秦国君臣展开激烈斗争的第二个回合。
相如既归, 既:副词,已经。 赵王以为贤大夫, 以为:以(之)为,认为(他)是。以,动词,认为。兼语省。贤大夫:贤明的大夫。 使不辱于诸
侯, 使:出使。不辱于诸侯:不蒙受诸侯国的侮辱。 拜相如为上大夫。 上大夫:官名,大夫中的最高官阶,地位仅次子卿。
秦亦不以城予赵, ○以城易璧,本是骗局。 赵亦终不予秦壁。 ○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打击了强秦的气焰。回应前夕“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句。
以上。是“完璧归赵”故事的结局。
写相如出使至秦,不辱使命,完璧归赵的故事。表现了他智勇双全,不畏强暴的性格和卓越的外交才能。
其后秦伐赵, 其后:那以后,指完璧归赵之后,即赵惠文王十八年,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前281)。 拔石城。 拔:攻下。石城:在今河南省林县西南。○“其后”二字,承上启下,点明时间,揭示前后两件事的内在联系。行文紧凑。 明年复攻赵, 明年:第二年。复:副词,又。杀二万人。○杀人掠地,连续进攻,骄横一时,不可一世。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使使者:派遣使者。 欲与王为好, 为好:联欢。 会于西河外渑(miǎn)池。 西河:在今陕西省渭南地区一带,地处黄河以西,这一段黄河古称“西河”,地因此得名。西河在函谷关以西,也就是关中。渑池在函谷关以东,所以称为“西河外”。渑池,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居心叵测,名为“为好”,实是借武力开畏外交攻势,乘两次伐赵获胜之余威,以胁迫其投降,不从战而胜之。赵要与会抗争,委实相当困难。以上写渑池会的特定历史背景及其实质。下分会前、会上、会后三个层次展开故事,情节。 赵王畏秦,欲毋(wù)行。 毋:否定副词,不。○处于战败国地位,不敢赴会,足见形势险恶之极。 廉颇蔺相如计曰: 计:商量,谋划。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示:表示,显得。且:连词,表并列关系,而且。○互相团结,共商国策,维护国家尊严,决不屈服示弱,见识卓越。 赵王遂行。 遂:副词,于是,就。相如从。 廉颤送至境, ○从者是外交老手,与会准备殊死斗争;送者是坚强军事后盾,严阵以待,做好战斗准备。二人思虑周密,安排妥善。 与王诀(jué)曰: 诀:告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此处有准备不再相见的彦味,因为赵王与会,很可能会遭到秦王的暗算。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道里:路程。会遇之礼:指秦赵两君见面会谈的礼节。 还,不过三十日。 过:超过。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则:连词,那么,就。请:表敬副词,相当于“请允许我”。 以绝秦望。 绝秦望:断绝秦国以扣留赵王进行要挟的念头。○从最坏处着想,做好充分准备,以粉碎秦“挟王图赵”的阴谋,见二人公忠体国,深谋远虑。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
池。 过渡。收上文,启下文。以上写会前计议。
秦王饮酒酣(hān), 酣:酣畅,痛决。○面对战败者,得意之情油然而生。一个“酣”字,用得精妙无比,将其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描摹毕肖。 曰:“寡人窃闻赵王好(hào)音, 好音:喜欢音乐。 请奏瑟。” 奏瑟(sè):弹瑟。奏:弹奏。瑟,形状象琴,身较琴长大,通常配用25弦。○倚仗强势,乘着酒兴,蓄意进行侮辱。 赵王鼓瑟。 鼓:弹奏,动词。 秦御史前书曰: 御史:战国时掌管图籍、记载国家大事的史官。前:用作动词,上前。书:写。 “某年月日, 某:此处指代失传或不明确说出的时间。 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故意写入史册,还用一“令”字,俨然以征服者自居,侮辱更为明目张胆。“为好”之实质,昭然若揭。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善为秦声:擅长演奏秦地的乐曲。 请奉盆缻(fǒu)秦王, 意谓请允许我献盆缻给秦王。亦即请秦王击盆缻为乐。奉:献。缻:同“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歌唱时,常敲盆缻作为节拍。以相娱乐。”○以牙还牙,进行反击。 秦王怒,不许。 ○恃强而怒。 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前:上前。进:进献。因:介词,趁(势)。请:请求。○不畏其怒,进一步相逼。 秦王不肯击缻。 ○有恃无恐。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请:表敬副词,无需对译。得:助动词,可以,能够。以颈血溅大王:拿我头颈里的血溅在大王的身上,意谓要同秦王拼命。发出严重警告,态度强硬,勇不可挡,威势慑人。再逼进一步。 左右欲刃相如, 刃:刀锋,用如动词,用刀杀。 相如张目叱(chī)之, 张目:瞪大眼睛。叱:大声呵斥。○舍生忘死,威武不屈,睥睨强权,气概豪迈。 左右皆靡(mí)。 靡:倒退。○反衬相如之勇。 于是秦王不怿(yì), 怿:高兴。 为一击缻。 替赵王敲了一下缻。为:介词,后省宾语“之”。○紧紧相逼之下,不得不“一击”,终为相如大勇所屈。赵反击胜利。至此,秦王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而又无可奈何之情状,灼然可见。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顾:回头。○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长弱赵之志气,大灭强秦之威风。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为秦王寿:给秦王献礼祝寿。寿,向人进酒或献礼,同时表示祝人长寿。○恃强讹诈,无理挑衅,波澜又起,声势吓人。 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成阳为赵王寿。” 咸阳:秦国的都城,故址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大智大勇,力挽
狂澜。以上写赴会时的斗争。
秦王竟酒, 竟酒:终席,酒筵完毕。竟,本义为奏乐完毕,引申为完,此处为结束、终止之意。 终不能加胜于赵。 加胜于赵:直译是“把胜利加在赵国身上”,即胜过赵国,占赵国的上风。○秦恃强胁迫,不战而胜的如意算盘,被蔺彻底挫败。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盛设兵:大规模部署军队。盛,多。作状语。○一面在外交上作殊死斗争,一面以武力作坚强后盾;与前文廉颇送赵王至境相呼应。 秦不敢动。 ○秦会后不敢出兵犯赵,揭示廉、蔺团结合作的胜利,突出了中心思想,又为后文“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作了伏笔。以上写斗争胜利,会后结局。
写渑池之会,相如迫使秦王击缻的故事,挫败了秦王恃强胁赵的阴谋,表现了他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勇敢。
既罢, 指渑池之会结束以后。既:已经。罢,完毕。 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以:因为,连词,连接分句。拜为上卿:拜(他)为上卿。兼语省略。右: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论功行赏,官阶再次擢升,由卑而尊,由贱而贵,地位大变,并特别点明“位在廉颇之右”,以此交代了矛盾的根由和故事的起因。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野战:在原野作战。野,名词作状语,而:表转折,可是。徒以口舌为劳:只凭言辞立下功劳。口舌,指言辞。徒:副词,只。以:介词,凭。 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 而:表转折,却,可是。且:连词,表进一层,而且,再说。素贱人:本来是卑贱的人,指相如出身于宦者令的舍人。素,副词,向来,本来。 吾羞,不忍为之下!” 忍:容忍,甘心。为之下:替他当下手。这是双宾语结构。○居功自骄,唯我独尊,计较名位,气量狭窄,因忌恨而愤愤不平。 宣言曰: 宣言:扬言。 “我见相如,必辱之。” ○意气争胜,不顾一切,使关系紧张,团结垂危,矛盾尖锐,一触即发。 相如闻,不肯与会。 与会:即与之会,同他会面。介词“与”后省宾语。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称病:推托有病。 不欲与廉颇争列。 争列:争位次的上下。列,位次。 已而相如出, 已而:副词,过了些时候。 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nì)。 引车避匿:调转车子,回避不见。避匿,躲避,此指避道,别路。○一再避让,同与秦之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恰成鲜明对比,见其识大体、顾大局、克己宽人的高怀雅量。以上写廉颇争胜,相如退让。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jiàn): 相与:一齐,共同。谏:下对上的直言劝说。 “臣所以去
亲戚而事君者, 所以……者:“所”字短语,……的原因。去:离开。亲戚:秦汉以前指父母,兄弟等:事:侍奉。 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副词,只,不过。高义:高尚的品德。 今君与廉颇同列, 同列:同位,职位相同。廉、蔺同为上卿,所以称“同列”。 廉君宣恶言,而看畏匿之,恐惧殊甚。 宣:宣扬,散布。殊甚:太过分。殊,很,极。甚,过分。 且庸人尚羞之, 且:助词,与下面的“况”相应。庸人尚羞之:平庸的人尚且对这种情况感到羞耻。羞之,以之为羞。羞,属意动用法。之,指相如竭力躲避廉颇的做法。 况于将相乎! 况于:用法同“况”。臣等不肖(xiào),不肖:无能,不才,不中用。 请辞去。” ○以“庸人”与“将相”对举,更显其“高义”;以舍人之一般见识,烘衬出相如胸怀之博大。 蔺相如固止之, 固:副词,坚决。 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公:对人的敬称。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强调谓语的作用。孰与秦王: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孰与:动词性结构,相当于“与……相比哪个……”、“与……比起来怎么样”。○明知故问,循循善诱。 曰:“不若也。” 不若:不如,不及。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夫:句首语助词。廷,名词用作状语,在朝廷上。相如虽驽(nú),驽:劣马,比喻才能低劣。 独畏廉将军哉? 独:岂,难道,副词,表示反诘语气。○可见忍让不是由于畏惧。反诘有力,令人深思。 顾吾念之, 顾:连词,只是,不过。表示轻微的转折。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加兵:施加武力,即进攻。于:对。○“顾”。字意转一面,揭示“两人”团结合作之重要。与前文“秦不敢动”句相应。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其势:作状语,在那种形势下。不俱生:不能都活下来,是说必有一死。○互相火并,后果不堪设想,揭示“两人”分裂内讧之危害。设喻切贴,寓意深刻。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为此:作这样的退让。以:由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把国家的急事放在前头,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头。先、后,都用如动词。○结语点出其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的襟怀,直接说明了避让的原因,也揭示出斗胆斗秦、大智大勇的思想基础?以及后来廉颇能勇于改过的根本原因,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思想。以上写相如深明大义,劝说舍人。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意谓解衣露膊,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负,背着。荆,灌木名,古代常用它的枝条做成刑杖。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介词,
通过,经由。宾客:指门客。谢:道歉,请罪。○翻然醒悟,公开认错,勇于改过,老将憨厚坦率的本色,委实可爱。 曰:“鄙贱之人, 鄙贱:鄙陋卑贱。鄙,粗俗,见识浅薄。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将军:当时的上卿职兼将相,故对相如也称将军。宽之:宽容我。“之”在对话中指代说话者自己。至此:到这样的地步。○一是自谦自责,一是赞美备至;短短数语,情真意切。
卒相与欢,为刎(wǔn)颈之交。 卒:副词,终于。为:成为。刎颈之交:誓同生死的朋友。刎颈:割。脖子。指彼此为对方牺牲。○前隙尽释,言归于好。作者不胜庆幸和赞颂之情,寄寓于字里行间。以上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交欢。
写廉颇争胜,相如退让,最后促成将相交欢的故事,表现了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译文】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带兵攻打齐国,把齐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凭着勇气在各诸侯国中出了名。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领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到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和大将军廉颇等众大臣商议:想把璧给秦国,秦国的城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受欺骗;想要不给,又担心秦兵来攻打。对策没有确定,想找个能派遣去答复秦国的人,也还没有得到。
宦官头领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凭什么知道他可以?”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了罪,私下打算逃亡投奔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劝阻我说:‘您凭什么了解燕王?’我告诉他说,我曾跟大王隹边境上同燕王相会,燕王背地里握着我的手说,‘希望我们交个朋友’。因此了解他,所以想到那里去。相如对我说:‘赵国强大,燕国弱小,而您又被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同您结交。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奔到燕国去,燕国害怕赵国,在这种形势下必然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啦。您不如赤膊伏在斧质上请求治罪,就侥幸能够免罪了’。我听从了他的计策,大王也就赦免了我。因此,我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
于是赵王召见,问蔺相如说:“秦王用十五座城请求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相如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不可不答应。”赵王说:“如果拿了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相如说:“秦国拿城来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把城给赵国,理
亏在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说:“可以派谁去秦国呢?”相如说:“大王如果硬是没有适当的人,我愿意捧着璧前往出使,城划入了赵国。璧就留在秦国;城没有划入赵国,我一定把璧完整地送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相如捧着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相如,相如捧着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璧传递给嫔妃和身边侍从们观看,大家都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意思把城酬报赵国;于是上前说:“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还绐他,相如于是拿着璧后退几步站着,靠着廷柱,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动了帽子,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璧,派人送信到赵王那里,赵王把众大臣全都召来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婪,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来求璧,酬报的城恐怕不能得到。’大家商议不打算把璧给秦国。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交往,尚且互不欺骗,何况大国之间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触伤强大秦国的感情,不可以。于是赵王就斋戒了五天,叫我捧着璧,在朝堂上行叩拜大礼,送出国书。为什么这样呢?为的是尊重你们大国的威望,表示我们的敬意啊。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了璧,把它传递给嫔妃来戏弄我。我看到大王没有意思酬报赵王城邑,所以我又取回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同璧一齐在柱子上撞碎!”
相如拿着他的璧,斜视着柱子,要把璧向柱子上撞。秦王担心他撞破了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这样,并召来管版图的官员察看地图,指明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给与赵国。
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是使用欺诈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上不能得到,于是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该斋戒五天,在朝堂上设九宾的礼仪,我才敢献上璧。”秦王估计情况,终究不能强抢,便答应斋戒五天,安排相如住在广成宾馆。
相如估计秦王即使斋戒了,也必定会违背信约,不把城酬报赵国,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布便衣,怀里藏着那块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引见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缪公以来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一个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因此派人拿着璧回去,已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者到赵国,赵国就立刻捧着璧送来了。
现在凭着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敢留着璧来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滚汤烹煮的极刑。希望大王与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事!”
秦王和众大臣面面相觑地苦笑着。左右的侍从有的要拉相如离开(去处死),秦王于是就说:“现在杀了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会断绝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负我们秦国吗?”终于,在朝堂上接见相如,完成了接见的礼节,送他回国去。
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能不被诸侯侮辱,便任命相如做上大夫。
秦国也不把城给赵国,赵国也终归不给秦国和氏璧。
那以后,秦国攻打赵国,攻下了石城。第二年又进攻赵国,杀了两万人。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要与赵王联欢,在西河之外的渑池会见。赵王害怕秦国,打算不去。廉颇与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就显得赵国软弱而且怯懦。”赵王于是就走了,相如跟从着。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告别说:“大王这一去,估计路上的行程以及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过了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了他,就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秦王喝酒喝到高兴的时候,说:“我私下听说赵王喜爱音乐,请弹弹瑟吧。”赵王弹了瑟。秦国的御史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相会饮酒,命令赵王弹瑟。”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上盆缶给秦王,以此来互相娱乐。”秦王很生气,不答应,于是相如走上前去献上缶,就势跪下请求秦王敲打。秦王不肯敲缶。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相如能够把脖颈里的鲜血溅在大王身上!刀秦王的侍从想要用刀杀相如,相如瞪着眼睛呵斥左右侍从们倒退下去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给他敲了一下缶。相如回头召唤赵国的御史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给赵王敲缶。”秦国的众大臣嚷道:“请让我们拿赵国的十五座城给秦王献礼祝寿!”蔺相如也说:“请让我拿秦国的咸阳给赵王献礼祝寿!”
秦王直到酒宴完毕,始终不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大规模地部署军队来防备秦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之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因为相如功劳大,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可是蔺相如只凭口舌立了点功,位次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替他做下手!”
他扬言说:“我碰见相如,一定要海辱他一番!”相如听了,不肯同他会面。每当上朝时,常常推托有病,不想同廉颇争位次的上下。过了些时候,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调转车头回避。
于是相如的门客一齐劝谏说:“我们之所以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只是由于仰慕您的崇高品德啊。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恶言恶语,您却害怕他躲着他,恐惧得太过分了。即使平庸的人,尚且对此感到羞耻,何况将相呢?我们不中用,请让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道:“你们看廉将军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都说:“廉将军不如秦王。”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可我相如却在朝堂上呵斥他,侮辱他的群臣。相如虽然愚劣无能,难道单怕廉将军吗?只是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出兵攻打赵国,只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两个人在啊。现在如果两只老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把私人的仇怨放在后头啊。”
廉颇听到这话,便打着赤膊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府上赔罪,说:“我这个鄙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竟到这等地步啊!”
终于彼此和好,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简析】
本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个历史故事,着力刻画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和他深明大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忠于赵国,勇于改过的可贵精神。赵国由于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关系和睦,内部团结紧密,在很长一段时期,秦国始终不黧出兵侵吞赵国。这说明内部的团结,对于一个国家的巩固和安全是多么重要。
本文节选的是廉颇、蔺相如的合传,但主要是在写蔺相如,对廉颇则写得比较简路。作者在写蔺相如这个主要人物时,则以高屋建瓴之势,从其一生的全部经历中,精心选择最具有代表性、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三个典型事件,即“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从不同侧面集中笔力着意加以描述,无论写他出使前在是否予秦璧的决策上,和在出使时与秦国君臣激烈斗争而又能完壁归赵的事情上,或者写他在主张赵王赴渑池之会而又能在赴会时辱秦君臣,维护赵国的尊严上,无处不表现出他的大智大勇,尤其是写他在处理与廉颇的矛盾中,能忍辱退让,维护团结,更表现了他“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德和远见卓识。作者写蔺相如在这三大事件中,无处不施以浓墨重彩,进行精心细致地刻画,使其形象鲜明,个性十分突出。然而在写蔺相如时
,却又无处不有廉颇这个人物的影子,处处都显示出他的作用,这样就既能做到主次分明,又能全面兼顾。如写蔺相如在秦廷上的斗争,他使人怀璧归赵,秦国君臣因中计而盛怒,却不敢加害于蔺相如,这是因为赵国有“以勇气闻于诸侯”的廉颇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之所以敢于侮辱秦国君臣,针锋相对地斗争,秦国做为战胜国而不能在会上加胜于战败的赵国,它的恃强胁迫赵王的如意算盘被蔺相如挫败之后,也不敢轻举妄动,这主要是因为有廉颇送赵王和相如于边境,并盛设兵以待秦,来作为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的强大军事后盾。在廉、蔺矛盾中,虽然主要是写蔺相如识大体,顾大局,有远见的高贵品德,但对廉颇能勇于改过,深明大义的美德也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写廉颇,在全篇中文字虽然不多,但由于选材典型,处理得当,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
另外,本文对材料的选择与组织也颇具特色。作者所选写的这三个事件,它们又各具首尾,各具中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秦、赵矛盾与廉、蔺地位的变化及其冲突的发生、解决为线索,以廉、蔺交欢为落脚点,依次写来,环环相套,丝丝入扣,互为因果,又组合成一个大故事,完整而统一,没有半点斧凿的痕迹,由此可见文章结构紧密严谨,和作者巧妙组织材料的匠心。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请
请,基本的意思是“请求”。如: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②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请”作“请求”讲时,具体的用法和表达的意思有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请”后面带动词时,表达的意思有两种:
一种意思是请人做某事,可译为“请求”。这和现代汉语里的用法相同。如:
③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另一种意思是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可译为“请允许我”、“请让我”。这种用法是文言里所特有的,现代汉语里已不这么用,要多加注意。如: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⑤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
⑥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请让我奉献盆缻给秦王)
“请”后面带名词时,除了“请求”的基本意思外,有时还包含着某种具体的动作行为,表示“请求……”,译成现代汉语时可根据它和所带名词宾语的意义上的联系补充另一动词。如:
⑦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请罪:请求惩治罪过。)
⑧为民请命。(请命:请求保全生命)
“请”又虚化为表敬副词,表示说话人对对方的敬意。可不译出,或仍用“请”字。如
:
⑨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⑩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引
引,会意字。《说文》:“引,开弓也,从弓|(gǔn)。”“引”字由“弓”和“|”组成,“|”指箭。箭在弦上,“开弓”是它的本义。本文中“引”出现三次,用的都是它的引申义。开弓一定要拉弦,由此引申为“牵引”、“拉”,“左右或欲引相如去”一句,“引”用这一引申义。开弓要把箭导向前方。由此引申为“导引”,“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一句,“引”用这一引申义,意思是由赞礼官导引与秦王会见,可译为“引见”。开弓要把弦向后拉,由此引申为“后退”,“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一句,“引”用这一弓|串义,“引车”,把车子凋转过来往后退,可译为“调转车子”。
因
“因”用作虚词时,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本文中出现的用法有以下各例。
1.连词,承上旬表顺承,可译为“就”、“于是”、“因此”等。如:
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忽立,……(相如于是拿着璧退后几步站着。)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日:……(秦王就说)
③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就跪下来请求秦王。)
2.介词。(一)表经由,可译为“通过”。(例④)(二)表依凭,可译为“趁着”。(例⑤)
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宾客:通过宾客的引进。)
⑤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因:趁此机会。“因”用作介词时其宾语有时省略,这句是“因”省宾语的例子。)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①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②
这两句中都有“拜为上卿”,但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句①,主语是“廉颇”,“拜”用于被动意义。句意是“廉颇被拜为上卿”。这是个被动句。但句中没有用表被动的词,古汉语语法上称“拜”的这种被动意义叫傲“意念上的被动”。句②,主语没有出现,从文意看,“拜为上卿”的主语是“赵王”。因此这句的意思是“(赵王)拜(相如)为上卿”。这是个兼语式的句子,兼语“相如”(或代词“之”)省略。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这是一个复句,它的两个分旬都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前一分句:“之”是指示代词,意思是“这”,作“二策”的定语。句意是“衡量这两种对策”。
后一分句:“负秦曲”是双宾语结构,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双宾语。对动词和近宾与远宾的关系分别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出,动词和远宾之间是一般的动宾关系,“负曲
”,意思是“承担理亏的责任”。而动词和近宾之间则是使动关系,“负秦”,意思是“使秦负”,即“使秦国承担”。因此,这一分旬译出来是“宁可答应来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这种包含使动关系的双宾语结构,叫做“使动双宾语”。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这个复旬包含三个分句。三个分句都有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
第一分句:这是一个判断句。文言里的判断句不用判断词,它的谓语是由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的。这一分句由名词短语“贱人”充当谓语。名词或名词短语既然充当了判断旬的谓语,它们就也可以受副词的修饰。“素”是副词,作状语修饰谓语“贱人”。这一分句译出来是:而且相如本来是个卑贱的人。
第二分句:“羞”是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在“吾羞”这一分句中,宾语省略了,补充上宾语就是“吾羞之”,“之”指代上文所说“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这种情况。“羞之”,以之为羞,认为自己位次低于蔺相如是羞耻。这一分句译得简捷些,就是“我感到羞耻”,译文的“感到”是根据意动用法译出来的。
第三分句:先明词义。“为”,动词,做。“下”,用为名词,下级,下手。对“为之下”有两种分析法。
第一种分析法;把“为之下”看成双宾语结构。“为”和远宾“下”之间是一般的动宾关系,“为下”,做下手。“为”和近宾“之”之间是为动关系。“为之”,为(wéi)
之为(wéi),给他做。整个分句译出来是“不甘心给他做下手”。这种包含为动关系的双宾语结构,叫做“为动双宾语”。
第二种分析法:不看成双宾语。把“之”看成物主代词,解为“他的”,作“下”的定语。整个分旬译出来是“不甘心做他的下手”。
作文四:《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1200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
1、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可与不: 。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
⑶拜书送于庭: 。
⑷如有司案图: 。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⑵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⑶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
⑷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⑸幸
①而君幸赦臣
②而君幸于赵王
⑹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⑺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②顾吾念之----只不过
⑻因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②因跪请秦王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④相如因持璧却立
⑼请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②臣请完璧归赵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
3、指出下列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
⑴拜为上卿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⑸请指示王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
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
⑻布衣之交
4、词类活用
⑴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左右欲刃相如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④于是相如前进缶
⑵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③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⑶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
②秦王恐其破璧
③宁许以负秦曲
④毕礼而归之
⑷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⑸形容词作动词
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②大王必欲急臣
5、文言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
⑴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⑵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⑶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⑷省略句
①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②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
6、填写记忆文学常识。
1、《史记》的作者字 。时期人。《史记》共130篇,包括、、 、、 五个部分。记载了上起 ,下迄 ,约1300多年的历史。是第一部以 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和文学著作。鲁迅称它为“ ”,突出了它的史学价值和文学抒情性。
7、翻译下列句子。
1、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2、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是廉将军孰与秦王?”
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作文五:《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3200字
廉颇是赵国的一名杰出的将军。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将领,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攻占了阳晋,于是被封为上卿,凭借勇猛善战在各诸侯国闻名。 蔺相如是赵国人。他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知道这件事以后,就派人给赵王送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邑请求交换和氏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以及各位大臣商议:如果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得不到,只能是白白地受骗;如果不给秦国和氏璧,则担心秦国会出兵攻打赵国。拿不定主意,寻求一个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呢,’我告诉他,我曾跟从大王在赵国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你交个朋友’,我就凭这个知道他了,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要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反而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赤身伏在砧板上请罪,那么也许侥幸能够免罪。’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幸好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他。”赵王说:“得了我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王请求用城换璧,(如果)赵国不答应,赵国理亏;(如果)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的话,那就是秦国理亏。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他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相如说:“如果大王实在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和氏璧出使秦国。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璧留给秦国;城邑不给赵国,请让我把璧完好无缺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左右侍从看,群臣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要把城邑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说:“和氏璧上有瑕疵,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手持璧退后几步站定,背靠着柱子,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婪,倚仗他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和氏璧,恐怕得不到给我们的城邑。’打算不将和氏璧给秦国。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触犯强大秦国的欢心,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修饰礼仪表示敬意呀。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邑,所以又把璧取回来。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向柱子上撞去。秦王怕他真把璧撞碎,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用和氏璧撞柱子,并召来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明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这些城邑的,他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
“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量此事,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馆舍里住宿。
相如估计秦王即使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给赵国城邑,就派他的随从穿着粗麻布衣服,怀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不曾有一个是坚守约定的。我实在是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秘密地已经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下和氏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考虑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侍从中有人想要拉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置。秦王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还是得不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相如,完成礼节后,让他回赵国去了。
相如回国之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欺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秦国也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璧给秦国。
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了石城。第二年秦军再次攻赵,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如果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胆小。”赵王于是前往赴会,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辞别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的念头。”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秦王喝酒喝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不好推辞,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让赵王弹瑟。”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相如向前递上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演奏。秦王不肯击缶。相如说:“在五步距离之内,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杀相如,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退却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只好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相如回头召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众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给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献礼。”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秦军也不敢有什么举动。
渑池之会结束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凭言词立下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之下~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碰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过了些时候,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于是相如的门客就一齐规谏说:“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口出恶言,您却害怕他躲避他,怕得太过分了。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也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相如说:“以秦王那样的威势,我蔺相如却敢在秦国的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只是因为害怕廉将军(才躲避他)吗,只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两人终于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朋友。
作文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4800字
梦远书城 > 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原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彊而燕弱,而君幸於赵王,故燕王欲结於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於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彊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柰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原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驩,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彊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後,乃设九宾礼於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於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彊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於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後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於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鲊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於是相如前进鲊,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鲊。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怿,为一击鲊。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鲊"。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於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於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於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後私雠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驩,为刎颈之交。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後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後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赵奢破秦军阏与下。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於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彊,国彊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於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於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譟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今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後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後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後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
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於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後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於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赵前後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於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於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於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於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
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彊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原一战。於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後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後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於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於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清梠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和璧聘返,渑池好通。负荆知惧,屈节推工。安边定策,颇、牧之功。
========================
梦远书城(my285.)制作
下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作文七:《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5900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2016-10-14浏览:分享人:金琦舒手机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
廉颇是赵国的杰出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任赵国的大将~领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凭着他的勇气闻名于诸侯。
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领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知道了这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表示愿意拿十五座城请求换这块璧。赵王同大将军廉颇等大臣商议:想把璧给秦国~恐怕不能得到秦国的城~白白地受骗;想不给~就担忧秦国发兵打来。计策定不下~想找一个能够出使答复秦国的人~也没找到。
宦官头领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能够胜任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燕国。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说:‘您怎么知道燕王会收容您呢?’我告诉他说:‘我曾跟随大王同燕王在边境上会过面。燕王背地里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你交个朋友。凭此而晓得他~所以打算前往。’蔺相如对我说:‘那时赵国强而燕国弱~而且您又受赵王宠爱~所以燕王要同你
1 / 11
结友。现在您是要背叛赵国去投奔燕国~燕国畏怕赵国~势必不敢收留您~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露身体伏在刑具上请求恕罪~或许能得到舎免。’我听从了他的计策。幸运得很~大王也舎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个勇士~有智谋~适宜担任这个差使。?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相如说:?秦王要拿十五座城来换我的和氏璧~可不可给??相如说:?秦国强而赵国弱~不可不答应。?赵王说:?要是拿了我的璧~不给我们城怎么办??相如说:?秦国用城来换璧~要是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璧~要是秦国不给赵国城~理亏在秦国。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他~而让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谁可出使呢??相如说:?大王果真没有合适的人~我愿意捧璧前往出使。等城给了赵国~我就把璧留给秦国;如果城不给~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璧送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捧护宝璧西行到秦国去。
秦王高坐在章台宫里接见蔺相如。相如捧护宝璧进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递给姬妾和左右侍臣观赏~左右的人都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诚意把城交付给赵国~就上前说:?这璧上有点小斑疵~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递给相如~相如趁此拿过璧~倒退几步站住~靠着殿柱~怒发冲冠地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把所有的大臣全都召集起来商议~都说:‘秦国
2 / 11
向来贪婪~倚仗自己势力大~想拿空话来赚取璧~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商议的结果都不愿把璧给秦国。我却认为普通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秦是个大国呢?而且为了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不值得。赵王听了我的话~于是斋戒五天~才派我捧璧出使~在朝廷上拜送了国书。为什么这样呢?是为了尊重大国的威严而表示恭敬啊。现在我来此~大王只在普通的殿堂里接见我~礼节甚为傲慢;拿到璧~又递给嫔妃们传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没有诚意把城偿付给赵国~所以我又重取回了璧。如果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颅今天就跟这块璧一起撞碎在殿柱上了!?
相如举着璧~斜瞅着殿柱~准备向殿柱撞去。秦王害怕他撞碎宝璧~于是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这样。召唤主管版图的官吏来察看地图~指划着从这里到那里十五座城划给赵国。
相如料想秦王只不过是用欺诈的手段假装作要给赵国城邑~其实是不会得到的~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害怕你们~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您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设九宾大礼~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估计这事~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安置相如住在广成宾馆。
相如预料秦王虽然斋戒了~必定不守信用~不愿把城给
3 / 11
赵国。于是就派他的一个随从穿着粗布便衣~怀揣着那块璧~从小路逃走~把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以后~就在大殿上设下九宾大礼~招请赵国的使臣蔺相如。相如到来~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二十多位国君~未曾有过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辜负了赵国~所以叫人把璧送回去了。如今抄小路已到赵国了。好在秦国强而赵国弱~大王只要派一个小小使者到赵国~赵国立刻就会把璧送来。现在凭秦国这样的强大~要是先把十五座城割给赵国~赵国怎敢留下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该受惩罚~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只是希望大王您和各位大臣仔细考虑这件事!?
秦王和群臣们听后~面面相觑~?嘻?地都发出惊怪声。左右侍卫有的想把相如拉出去处死~秦王忙说:?现在杀了相如~终究得不到宝璧~却断绝了秦国和赵国的友好关系。倒不如趁此机会好好款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相如~仪式完毕之后就送他回了赵国。
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奉命出使不受诸侯国的欺侮~就任命他作上大夫。结果秦国也没割城给赵国~赵国也始终没有把璧给秦国。
在这以后~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又攻打赵国~杀了二万人。
4 / 11
秦王派遣使臣告诉赵王~想同赵王和好~约他在黄河以西的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议后对赵王说:?大王不去~就显得赵国太软弱而胆怯了。?赵王于是决定赴会。由蔺相如随从。廉颇送到边境~与赵王拜别说:?大王此行~估计全部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到回来~不过三十天。三十天不回来~那就请允许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王要挟的念头。?赵王答应了他。于是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秦王喝酒喝到畅快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弹弹瑟吧。?赵王只好为他弹瑟。秦国的史官上前记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相会饮酒~令赵王弹瑟。?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说:?我们赵王也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国乐曲~请允许我献上瓦盆给秦王敲~以此相互娱乐。?秦王大怒~不答应。于是相如上前献上瓦盆~接着跪下请求秦王。秦王不肯敲瓦盆。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请让我把头颈里的血溅到大王身上!?秦王左右侍卫要杀相如~相如瞪着眼怒视他们~侍从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盆。相如回头召呼赵国的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给赵王敲瓦盆。?秦国的大臣们说:?请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福。?蔺相如也反击道:?请用秦国的国都咸阳为赵王祝福。?秦王直到酒宴完毕~始终没有在赵国头上占到上风。赵国这期间也大规模地部置军队来防备秦国进
5 / 11
攻~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之会结束后~赵王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封他为上卿~位次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身为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仅凭着口舌立了点功~位次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微贱之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并公开扬言说:?我见了蔺相如~定要羞辱他。?相如听说了这话~不肯和他见面。相如每逢上朝时~常常推托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先后~后来相如出门~望见廉颇~他就调转车绕道回避。
于是~相如的门客们都劝相如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眷家人来侍奉您~只是仰慕您的高尚德行啊。现在您和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公然说一些无礼的话~您却害怕而躲避他~恐惧得太过分了。平常的人对此尚且会感到羞耻~何况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用~请让我们走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诸位看廉将军的威风比秦王怎么样??门客们回答说:?自然不如秦王。?相如说:?凭着秦王那样的威风~可是我蔺相如公开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大臣们。我虽然无能~难道会单怕廉将军吗?但我想到~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施加武力~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假如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同存。我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头啊。?
6 / 11
后来廉颇听到这话~就光着膀子背上荆条~由门客引导着到相如府上赔罪~说:?我这粗野鄙贱的人~不知道将军您竟宽容我到了这种地步啊!?
两人终于彼此和好~成了同生共死的朋友。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1)~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2)~拜为上卿(3)~以勇气闻于诸侯(4)。相如者(5)~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6)。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7)。秦昭王闻之(8)~使人遗赵王书(9)~愿以十五城请易璧(10)。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1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12)~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13)。臣舍人相如止臣(14)~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15)~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16)~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17)~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18)。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19)~则幸得脱矣(20)。’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舎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1)??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
7 / 11
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22);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23)~宁许以负秦曲(24)。?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25)~臣愿奉璧往使(26)。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27)~相如奉璧奏秦王(28)。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29)~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30)~倚柱~怒发上冲冠(31)~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32)~赵王悉召群臣议(33)~皆曰:‘秦贪~负其强(34)~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35)~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36)~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37)~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38)。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39)。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40)~礼节甚倨(41);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42)~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譬睨柱(43)~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44)~召有司案图(45)~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46)。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47)~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48)。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
8 / 11
于廷(49)~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50)。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5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52)~从径道亡(53)~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54)~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5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56)。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57)~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58)。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59)!?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60)。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61)~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62)~毕礼而归之(63)。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64)~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5)。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66)。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67)~欲与王为好(68)~会于西河外渑池(69)。赵王畏秦~欲毋行(70)。廉颇、蔺相如计(71)~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72):?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73)~还~
9 / 11
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74)。?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75)~请奏瑟(76)。?赵王鼓瑟(77)。秦御史前(78)~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79)~请奏盆缻秦王(80)~以相
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81)!?左右欲刃相如(82)~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83)。于是秦王不怿(84)~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85)~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86)。?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87)。?秦王竟酒(88)~终不能加胜于赵(89)。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90)。
既罢(91)~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92)。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93)~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94)~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95):?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96)。已而相如出(97)~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9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99)~
10 / 11
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100)~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101)~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102)~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03)??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104)~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10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10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10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08)~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09)!?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110)。
11 / 11
作文八:《《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5000字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预习导读
一、本课知识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不肖 (2)睨柱 (3)汤镬 (4)衣褐 (5)盆缶 .....
(6)刎颈之交 (7)礼节甚倨 (8)临文嗟悼 (9)秦王不怿 (10)见臣列观 .....
(11)遗赵王书 (12)渑池相会 ..
2.填空。
(1)司马迁,字子长, 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左冯翊夏阳人(今陕西韩城西南)。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8书,10表,12本纪,30世家,70列传。记载了从传说中的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以及帝王、将相、侠士、名人雅士的事迹。
(3)《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既是一部辉煌的历史著作,又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鲁迅称其为“ , 。”
(4)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
3.《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如何紧紧围绕矛盾塑造人物形象的?
二、背景资料
《廉颇蔺相如列传》写的是公元前283年—前279年所发生的事件,其时,秦经过商鞅变法后已经发展了百余年,随着国富兵强,其扩张之心也与日俱增,在七雄纷争,战乱频仍的时期,秦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不断向六国发起进攻。
前283年,秦军伐魏,燕赵救之,迫使秦军撤退,秦国虽然一直想攻打赵国,但当时秦正全力进攻楚国,一时攻克不下,没有更多的力量进攻赵国,而赵国本身又很强大,所以秦暂时不敢轻举妄动大举攻赵。
课堂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jiàn) B.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nú) ..
C.度道里会遇之礼毕(duó)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jìng)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怒发冲冠 刎胫之交 鄙见之人 B.完壁归赵 引车避匿 绳池之会
C.负荆请罪 坚明约束 态度倨傲 D.亡赵走燕 左右皆糜 张目斥之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报告,回报) .
C.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后退) .
D.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前往(双手捧着) .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决负约不偿城 ..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 ....
C.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D.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B.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C.秦王恐其破璧,召有司案图 D.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B.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
C.臣所以去亲戚而视君者 D.璧有瑕,请指示于王 ....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全属于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②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③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廷 ....④大王必欲急臣 ⑤度道里会见之礼毕 ⑥秦御史前书曰 ...
⑦左右欲刃相如 ⑧秦王恐其破璧 ⑨且庸人尚羞之 ...
A.① ④ ③ ⑦ B.② ⑤ ⑥ ⑧ C.① ② ⑥ ⑨ D. ④ ⑤ ⑦ ⑧
8.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E介词结构后置句等,请在下列句子的后面括号内填写上相应的句式代号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④大王见臣列观( )
⑤会于西河外渑池( ) ⑥而君幸于赵王( )
⑦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 ⑧以勇气闻于诸侯( )
⑨何以知之 ( ) ⑩使不辱于诸侯(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习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
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
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原文是“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
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
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为上卿(任命,授官) 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
C.且相如素贱人(未吃过荤腥) D.相如引车避匿(调转) ..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相如廷斥之 卒廷见相如 ..
B.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相如因持璧却立 ..
C.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D.而位居我上 怒发上冲冠 ..
3.下列句子中的“之”作为代词,其指代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羞,不忍为之下(他,指代蔺相如)
B.而相如廷叱之(他,指代秦王)
C.且庸人尚羞之(他,指代廉颇)
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指代廉颇)
4.下列全是表现蔺相如宽宏大量、重友为国的一组句子是
①相如闻,不肯与会 ②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③相如引车避匿 ④蔺相如固止之
⑤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5.下列对文章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以非凡的胆识和忠勇的行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所以回国后
被赵王重用,官位居廉颇之上。
B.廉颇认为自己作为将军,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战功,蔺相如凭借个人的口才获得赵王
的提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C.蔺相如原本是宦官头的舍人,心生嫉妒的廉颇就以此来挖苦攻击蔺相如,称之为“贱人”,表现出心理的很大不平衡。
D.蔺相如对廉颇的谦让之举,引起了门客不满,而他善于作比,委婉劝解,他的话传至廉颇耳中,深深地打动了廉颇。
6.翻译文章中画横线的三句话。
(1)臣所以去亲戚而侍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三、课文问题。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塑造蔺相如形象的?
2.对于廉颇你如何认识,他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吗?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练习答案
本课知识积累
一、1.(1)xìào (2) nì (3) huò (4)yì (5)fǒu (6)wěn (7)jù (8)jiē (9)yì
(10)guàn (11)wèi (12)miǎn 2.(1)西汉 (2)纪传 黄帝(3)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在矛盾的发展变化中进行的。文章开篇,就介绍了廉颇和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的悬殊,为下文二人矛盾的产生埋下伏笔。在行文中,作者选取了三个充满矛盾斗争的典型故事来刻画人物。写蔺相如与秦王的两次尖锐的冲突,声情并茂、让人如临其境,充分展示了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威武不屈、不畏强暴的形象;在与廉颇的冲突中,着力表现了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尚品德,同时凸显了廉颇的忠于国家、勇于改错的优秀品格。 课堂基础自测
一、1.D (应为jǐng) 2.C(A项中“刎胫之交”应为“刎颈之交”,“鄙贱之人”应为“鄙见之人”;B项中“完壁归赵”应为“完璧归赵”; D项中“左右皆糜”应为“左右皆靡”,“张目斥之”应为“张目叱之”) 3.B(报:答复,回复) 4.B(都是表原因;A项中分别为:辜负、对不起/背弃、违背;C项中分别为:仔细/谁;D项中分别为:用/来) 5.D(A项中“庭”通“廷”,而“奉”按照王力古汉语词典和课下注释,这里不把“奉”当作通假字;B项中“不”通“否”;C项中“案”通“按”。) 6.B(“以为”作“认为”讲;A项中“前进”是两个词,作“走向前献(递)上”;C项中“亲戚”包括本家族的人在内,范围比现在意义大;D项中“指示”的意思为“指给------看”。) 7. C(其中③⑤两句中的加点字不是词类活用,利用排除法很快就得出答案。相关解说:“舍”是名词用作动词,“安置住宿”;“廷”是名词做状语;“归”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的意思;“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向前;“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急”,根据现代语法习惯翻译为“逼迫”;“刃”后跟宾语“相如”,作“用刀杀”讲;“破”动词使动用法,作“使------破碎”讲;“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8.①( D )②( A )③( B )④( E )⑤( E )⑥( B )⑦( A )⑧( E )⑨( C )⑩( B )
二、1.C(素:向来、本来) 2.A(A项“廷”都是名词做状语。B项中的“因”前者是介词,作“经由”或“通过”讲;后者是副词,作“于是”讲,一言“因”作“趁机”讲。C项中的“之”前者是助词,译为“的”,后者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中的“上”,前者是名词,译为“上面”;后者是方位名词做状语,译为“向上”。)
3.C(这句中的“之”指代“蔺相如竭力躲避廉颇的做法。)4.(④是写蔺相如阻止门人离开;⑤仅能见出蔺相如的勇气非凡,不畏惧秦王,因为这句是断句,不可以做过多的推测性联系。)5.B(错在“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上。廉颇的意思是蔺相如仅仅凭借“口舌”立功的,没有自己攻城野战的功劳大,并不是一点都不承认蔺相如的功劳。)
6.(1)我等远离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的崇高品德。(2)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呢?(3)因为把国家的急事放在前面,而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边呀!或者译为: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三、1、在蔺相如出场前先让缪贤介绍此人有“智谋”而进行侧面描写;接着将其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着力刻画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中,与秦王的激烈对抗,显示其有勇有谋、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品格和风貌;在“廉蔺交欢”中又通过廉颇的气量狭小来陪衬蔺相如的心胸开阔、气度恢宏。另外,在“渑池之会”中,秦王“不怿”而又迫不得已地“为一击缶”与其群臣的“皆靡”,也是对蔺相如进行很好地衬托。
2、廉颇出身高贵,是赵国的著名将领,曾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在与秦王的斗争中,也曾与蔺相如一度合作,但他有等级观念,容不得“贫贱“出身的蔺相如在官位上高过他,颇有一些虚荣,气量不够大,加上居功自傲,就难免作出偏激的事情来。但他毕竟忠于国家,知错能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作文九:《《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5000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战国末,强秦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赵国实力比秦稍弱。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作者简介】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 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字词
缪公(mù ) 避匿 ( nì ) 缪贤 ( miào)
汤镬(huò) 虽驽 (nú ) 肉袒 ( tǎn )
盆缶 (fǒu ) 案图 (àn ) 可予不 (fǒu )
渑池(miǎn) 诈 佯 (yáng ) 列观 (guàn )
皆靡(mǐ ) 传舍 (zhuàn ) 甚倨 ( jù )
不怿(yì ) 衣褐 (yì hè ) 睨柱 (nì )
二、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
1—2 节: 廉蔺简介
3—13 节: 完璧归赵。
14—16 节: 渑池相会。
17—21 节 负荆请罪
三、集中学习1—13节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
3、落实文句翻译。
4、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A、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
B、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C、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
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D、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E、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①义责秦王
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坚明约束
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
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
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
F、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
G、概括: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表现方法:
①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②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5、学生诵读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下)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 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一、集中学习14—16节。
1、学生对照注释,试翻译。
2、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
3、研读、讨论“渑池之会”。
(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破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①秦军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
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
②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
酣 “秦王饮酒酣”中的 “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
令 “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
且要写进史册。
寿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斗争
A逼秦击缶首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B扬献秦都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
④“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
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二、集中学习17—21节。
1、学生朗读,翻译。
2、品读讨论:
①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
②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
③作者写蔺相如舍人的谏言用意是什么?
④怎样看待廉颇的形象?你喜欢他吗?
3、诵读,增强语感,接受古文化的熏陶。
三、从小说鉴赏的角度分析写作技巧。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
人物分析
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1有智谋
A相如从得害观点分析,指出繏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
B从决定要奉壁及秦和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
C当相如看顾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壁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
D渑池之会上,相如凭急智 胁秦王击缶地,又以秦献咸阳作为赵的献礼
2勇敢,机智
A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壁出使秦国,并保证能够完成任务
B在秦廷上,相如持壁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与壁玉同归于尽.
C璧玉送回赼国,相如一人独对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
D渑池会上,相如以死胁近秦王击岳,当秦臣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色过人
3爱国,忠心
A两次以死相胁,甘心为国牺牲性命
B深 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私人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
廉颇的性格
1鲁莽善妒,心胸狭窄
只知自已立下很多战功,看顾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扬言要侮辱相如,完全没考虑国家安危,狂妄自大胸襟狭窄。
2善于谋略,
在渑池,之会,一事中,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軍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3勇于改过,
当知道 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感动,立即耳负荆请罪,表现出勇天认错的精祌
秦昭王的性格
1贪婪狡诈,性喜侵略,
他恃着自已国力强大,逼 使赵国献璧,根本没有用城交换的诚意,两次攻打赵国,杀伤过万,都显示他的狡诈及侵 略野心
2重利忘义,手段圆滑,
他受相如愚弄,但考虑到杀相如亦终不能得璧,反将与赵交恶,所以完成礼节,送相如返国,凡事着重,利益
刻画人物方法
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
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
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
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
细节描写 语言
刻画人物 动作
矛盾冲突 廉——秦(璧 会)
廉——蔺
四、归纳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进一步进行考点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⑴可与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
⑴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⑵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⑸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⑹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3、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⑸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4、词类活用
⑴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⑶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⑷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5、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⑵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⑶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五、布置作业。
【更多内容精彩推荐】
作文十:《《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600字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2、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
4、’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5、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7、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8、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10、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1、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2、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13、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1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