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有感于诗人用字的凝练,短短数行便写出如此美丽又带些凄凉的意境。
几个生活中平淡得不能在平淡的名词累积起来就形成了他的容貌,他和平,宁静的脸上在眉心之间堆积着些许的悲哀。
“你”是谁,“风景”又是怎样的风景?我不知道。但是,在作者留下的广阔空间里,我看到了我的感受。
这是一首描写一种人生的悲哀的诗。
首先,有一个人孤独地站在桥上看风景。再后,另一个看风景的人站在楼上看着你。他没有下楼与你一起欣赏风景,而是把你也当作了风景。他紧掩的心房感受不到你的孤独,他只当你是这风景中的一角。悲哀,悲哀呀!难道仅是因为大家“萍水相逢”便无话可说了吗?不,不是的。面对滔滔洪水,“萍水相逢”的解放军战士把生命给了一个“萍水相逢”的老乡。当原本明亮的眼睛因失学而变得黯淡时,有多少“萍水相逢”的人解囊相助!可是,为什麽他不肯敞开心扉呢?大概是因为他也是孤独的吧。
美丽的月亮高悬于天空,在夜色的陪伴下“装饰”着你的窗子。你站在窗前,渴望对面的人打开窗子和你说说话。可他没有!他仍旧紧掩着心扉,宁愿用梦境去品尝你那边的美丽。悲哀,悲哀呀!难道一窗之隔,便隔开了心灵相通的道路吗?不,不是的。墙倒下了可以变成桥,窗户打开了便有了路。但如果两人之间互不勾通,互不了解,那扇紧闭的窗子便会永远地封印你的心灵。
美丽的《断章》只有四句话,可他所包含的内容绝不只是几幅惟美的画面。整首诗里没有一点声音,就好像人与人之间没有沟通一样。再美的风景少了与你分享的人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再甜蜜的糖果少了与你分享的人也不过如嚼蜡般没味。所以,请打破沉默吧,这样便有了与你分享的人。
以卞之琳的《断章》为材料的作文
赏析一
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显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这从他竟没有注意到“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的侧面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寻味的是,那个显然也是为“看风景”而来的楼上人,登临高楼,眼里所看的竟不是风景,而是那个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这楼上人为何不看风景专看“你”,是什么深深迷住了那双眼,是什么深深打动了那颗心?这耐思耐品的一“看”,真可谓是风流蕴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画面顿时春情荡漾、摇曳生姿,幻化出几多饶有情趣的戏剧性场面来:那忘情于景的“你”定是个俊逸潇洒、云游天下的少年郎,那钟情于人的楼上人定是个寂寞思春、知音难觅的多情女,一个耽于风光,憨态可掬,孰不知一举一动搅乱了几多情丝;一个含情脉脉、痴态可怜,可心中情眼中意羞言谁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这样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转瞬即逝而又经久难忘的一厢恋情啊!而诗人正是以这短短的两行诗给那电石火花般的难言之情、难绘之景留下了永恒的小照,引人回忆,激人遐想。
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曲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那忘情于景的桥上人能否会以同样的深情厚意,来回报那钟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对着生活中这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惋惜和不尽的怅惘回忆而告终的一幕,诗人在下节诗里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给我们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美妙回答。
时间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桥上人和楼上人都带着各自的满足与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可谁又能想到,在这一片静谧之中,白日里人们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资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回报。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这不就是自然之景对桥上人白日里忘情于景的知遇之恩的热情回报吗?从“你”的那扇被“明月装饰了”的窗口上,我们可以想见到,此刻展现于桥上人眼际的会是一幅多么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啊!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朦、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与白日艳阳照耀下的一切相比,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面对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让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无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强烈钟爱呢?你爱自然,自然也会同样地爱你--这就是诗的理趣所在吧!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呢?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象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宣泄。
这个被“装饰”了的梦对于它的主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灵奥秘的深切剖白,它再明白不过地显示了那被各种外部因素所压抑的单恋之情是多么地强烈灼人。而那桥上人之所以能由眼中人变为梦中人,不正因为他是意中人的缘故吗?诗里虽然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但这个玫瑰色的梦又把那没有表白的爱情表现得多么热烈、显豁,而由这个梦再来反思白日里的那一“看”,不是更觉得那质朴无华的一“看”缠裹了多少风情,又是多么激人遐思无尽吗?
如果仅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构图来表现单恋之情的奇妙迷人,那就显得太平庸一般,流于俗套了。诗的精妙新奇之处就在于,这个梦的主人不仅仅是梦的主角,而且还从这场爱情角逐的主动者位置上退居下来,而那个桥上人也已不再是毫无知觉的爱的承爱者,他是以主人的姿态在梦里扮演了一个爱的施予者的角色,他在尽其所能地“装饰”着这梦,而且,他也是在按着楼上人的心愿来“装饰”着这个梦的。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详尽地描绘出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梦境,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被“装饰”了的梦一定是无比甜蜜、无比美满、无比浪漫、无比美丽的。总之,楼上人那一片落花之意,终于得到了桥上人那流水之情的热烈的、远远超过希望值的丰盛回报。在这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句千百年来伴随人生长河,永远给人以惋惜、懊丧的格言也失去了它真理的意义。
但梦毕竟是梦,它代替不了现实;装饰也只是装饰,它总会露出虚幻的面目。当第二天红日高照,酣梦醒来,那楼上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时,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了呢?但相信,那已经尽情地领略了“落花若有意,流水亦含情”的甜蜜梦境的楼上人,定会从常人所有的那淡淡愁绪之中解脱出来,定会以更美好的憧憬,更深沉的爱心,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的。
当我们品评着这首小诗的不同凡响的题旨,流连于这首小诗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之中时,我们为什么还要作茧自缚,像诠释一道深奥的哲学命题那样去对它作枯燥乏味的理性分析呢?
赏析二
卞之琳的《断章》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该诗写于1935年10月, 《断章》全诗只有四句,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感悟到不同的审美意蕴。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你与“风景”的关系是互为对立的两端,但人物、景物在相对、互换中, 都悄悄发生了转变,因为“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又成了“风景”。你原先看到的“风景”,在注目于你的人中,又不是“风景”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此际, 没曾想在楼上赏景的“你”,又下意识地来到窗前,欣赏明月的万里清辉,不经意间却又成了一道令别人梦绕魂牵的“风景,“—在别人的梦境中,“你”是他的一轮皓月,前两句的意蕴从连环往复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升华,形成了一种无限繁富的多元开放系统。
“你”、“楼上人”,无数个“你”。无数个“楼上人”。共同组成这个世界。“你”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桥上看风景”;“楼上人”也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楼上看你”。在某一个偶然,或者必然,你们相逢,之后。或者离开,或者相交相知,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怀着自己的梦想,共同创造这个美好的世界。或者彼此相辅相成,相依相存,装饰着彼此的“窗子”与“梦”。
世界上许多人和事, 貌似彼此独立、无关, 犹如”断章” ,实际上却构成了一个互有关联、统一不分割 的系统,“断章”本身也是相对的,任何一个系统,既是”断章”,又是更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审美而言,或许惟有“断章”的风景,才具有欣赏性,如同断臂维纳斯。
正如作者所说,此诗是“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以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由此可见,诗人意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自然、社会、人生是一轴轴滚动的风景,人生风景, 层出不穷。
赏析三
节选四句精巧短小、明白如话,乍一看并不难懂,细思量却觉得意味无穷。诗人通过简单的几个对象:人、明月、窗子、梦,表达了世间万物相互关联、平衡相对、彼此依存的哲理。
断章写于1935年10月,原为诗人一首长诗中的片段,后将其独立成章,因此标题名之为《断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
李健吾先生曾经认为,这首诗“寓有无限的悲哀,着重在‘装饰'两个字”,而诗人自己则明确指出“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对于自己和诗人的分歧,李健吾先生又说:“我的解释并不妨害我首肯作者的自白。作者的自白也并不妨害我的解释。与其看做冲突,不如说做有相成之美”(李健吾《答〈鱼目集〉作者》)。实际上,无论是诗人所自陈的“相对”,还是李健吾所指出的互相“装饰”,都是对于“确定性”的消解。“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这里的“你”,无疑是在从确定的主体视角观看“风景”,有着一定的“确定性”或“主体性”;而在“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一诗句中,“明月”在“向你”或“为你”而存在,这里的“你”,无疑亦有着明确的“确定性”或“主体性”。很显然,该诗两节中的首句,都显示出某种确定性的“喜悦”。而每节中的第二句,却又是对“确定性”的消解。“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在首句所获得的“确定性”与“主体性”,却又被这两个诗句所“相对化”与“客体化”,“确定性”的“喜悦”演变为“相对性”的“悲哀”。如此种种,却又落入了“诗人”的“观看”之中,诗作以“你”这样的第二人称写成,又使前面的一切落入了另一重的“相对”。从这首诗中,我们无疑能够领略到悲哀、感伤、飘忽、空寂与凄清的复杂情绪。但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能从这首诗中领悟到宇宙万物包括现实人生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哲理性思考,却又能够获得某种人生的欣慰……。短短的四行诗句,给了我们相当丰富的感受与启示!
在艺术上,这首诗所表现的主要是抽象而又复杂的观念与意绪,但是诗人并未进行直接的陈述与抒情,而是通过客观形象和意象的呈现,将诗意间接地加以表现。诗作有着突出的画面感与空间感,意境深邃悠远,又有着西方诗歌的暗示性,使得诗歌含蓄深沉,颇具情调。(南京师范大学何言宏)
《断章》的主旨曾引起歧义的理解。刘西渭开始解释这首诗,着重“装饰”的意思,认为表现了一种人生的悲哀。诗人卞之琳自己撰文回答不是这样。他说:“‘装饰'的意思我不甚着重,正如在《断章》里的那一句‘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我的意思也是着重在‘相对'上。”看来,诗的“言外之旨”是不能*字面上一两句话完全捕捉到的。它的深层内涵往往隐藏在意象和文字的背后。诚然如作者说明的那样,表达形而上层面上“相对”的哲学观念,是这首《断章》的主旨。
这首短短的四行小诗,所以会在读者中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给人一种很强的美感,首先是因为诗人避去了抽象的说明,而创造了象征性的美的画面。画面的自然美与哲理的深邃美达到了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诗分两段独立的图景并列地展示或暗喻诗人的思想。第一幅是完整的图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当你被这单纯朴素的画面所吸引时,你不会忘记去追寻这图画背后的象征意义,这时才惊讶地发现作者怎样巧妙地传达了他的哲学沉思: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是啊,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时候,“你”理所当然的是看风景的主体,那些美丽的“风景”则是被看的“客体”;到了第二行诗里,就在同一个时间与空间里,人物与景物依旧,而他们的感知地位却发生了变化。同一时间里,另一个在楼上“看风景人”已经变成了“看”的主体,而“你”这个原是看风景的人物此时又变成被看的风景了,主体同时又变成了客体。为了强化这一哲学思想,诗人紧接着又推出第二节诗,这是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画面,但已不再是一个构架里,但就大的时间与空间还是一样的。两句诗里的“装饰”,只是诗歌的一种独特的修辞法,如果写成“照进”,“进入”,就不成为诗的句子了。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人,或许径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可以是“他”,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关重要。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第一句诗,“你”是这幅“窗边月色”图中的主体,照进窗子的“明月”是客体,殊不知就在此时此夜,你已进入哪一位朋友的好梦之中,成为他梦中的“装饰”了。那个梦见你的“别人”已成为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扮起客体的角色了。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传达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诗人情感的诗的经验: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千古;在玄学的领域里,如诗人布莱克(W·Blake)讲的“一粒砂石一个世界”,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诗人想说,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这首《断章》完全写的是常见物、眼前景,表达的人生哲学也并非诗人的独创,读了之后却有一种新奇感,除了象征诗的“意寓象外”这一点之外,秘密在哪里呢?我以为,关键在于诗人以现代意识对人们熟悉的材料(象征寓体),作了适当的巧妙安排。诗人说过:“旧材料,甚至用烂了的材料,不一定不可以用,只要你能自出心裁,安排得当。只要是新的、聪明的安排,破布头也可以造成白纸。”诗人所说的“新的、聪明的安排”也就是新颖的艺术构思和巧妙的语言调度。《断章》中的事物都是常见的,甚至是古典诗歌中咏得烂熟的:人物、小桥、风景、楼房、窗子、明月、梦……经过作者精心的选择、调度安排,组织在两幅图景中,就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关联性。两节诗分别通过“看”、“装饰”,把不相关的事物各自联在一起,内容与时序上,两节诗之间又是若即若离,可并可分,各自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充分发挥了现代艺术的意象迭加与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艺术功能。一首《断章》实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断章》中语言形式的安排与内容的暗示意义有一种协调的不可分离的关系。这使我们想起了一些古典诗歌名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李商隐《子夜郊墅》中有:“看山对酒君思我,听鼓离城我访君”。清人陆昆曾在评解后两句用了“对举中之互文”这个说法,这两个人的两行诗,都有这种“对举互文”的特征,即前后两句主宾语在内涵上相同而在功能上却发生了互换的倒置。卞之琳《断章》语言安排即用了这样的方法。“你站在桥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看”这一动词没有变,而看的主体与客体却发生了移位;“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和“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也是同样的句法。这样做的结果,不单句子的首尾相联,加强了语言的密度,主语和宾语、主体意象与客体意象的互换,增强了诗画意境的效果,在视觉与听觉上都产生了一种音义回旋的美感效果,隐喻的相对关联的哲理也得到了形象的深邃性和具体性。
卞之琳很喜欢晚唐五代诗人、词家李商隐、温庭筠、冯延巳等人的作品。他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性吸收与转化的能力。翻开俞平伯先生的《唐诗选释》,我们读到冯延巳的《蝶恋花》后半阙:“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不禁惊讶地发现,《断章》中的立桥眺望、月色透窗两幅图画的意境,与冯词的“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之间,有着多么神似的联系啊!但是,卞之琳毕竟是现代诗人,他的创造性吸收与转化达到了不露痕迹的程度。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断章》即是冯延巳《蝶恋花》中两句诗的现代口语的“稀释”,正如不能简单地认为戴望舒的《雨巷》就是李璟的“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口语的“稀释”一样。冯词《蝶恋花》写别情愁绪,没有更幽深的含义,《断章》拓展成意境相联的两幅图,画中的人物、桥头、楼上、风景、明月、以及想象中的梦境,不仅比原来两句词显得丰富多姿,且都在这些景物的状写之外寄托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自然景物与人物主体的构图,造成了一种象征暗示境界。每句诗或每个意象都是在整体的组织中才起到了象征作用,甚至“断章”这个题目本身都蕴有似断似联的相对性内涵。这种幽深的思考与追求,是现代诗人所特有的。其次,冯词“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还是以写情为主,友人别后(“平林新月”之时),一种无法排遣的忧愁含于诗句之中,而卞之琳的《断章》则以传智为主,诗人已将感情“淘洗”与“升华”结晶为诗的经验,虽然是抒情诗,却表现了极大的情感的“克制”,淡化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增添了诗的智性化倾向。诗并不去说明哲学观念,《断章》却于常见的图景中暗示了大的哲学。它包蕴了诗人对宇宙人生整体性思考的哲学命题,而“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精致、优美,却陷入了个人窄小的感情天地,不能与《断章》的意境与思想层次相比拟。第三,由于诗人“淘洗”了个人感情,即实践诗的“非个人化”,而增强了诗的普遍性。如作者说明的,由于“非个人化”,诗中的“你”可以代表或换成“我”或“他”(她),就与读者更为亲切,因为用了“你”,又使读者有一定的欣赏距离,诗人于是跳出了艺术境界的小我,诗本身的思想境界也具有了更大的开放性,为读者美丽的想象留下了更开阔的创造空间。一旦读懂了《断章》,哪一个富于想象的读者不会在自己的精神空间升起一座“灵魂的海市蜃楼”呢?
关于断章的作文题目
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却还是面对空白的纸张不知从何下笔。我
拿着笔呆呆着盯着本子,脑袋里思绪万千。
【关于题目】
不是不知道写什么,而是有了太多零碎的心情,却不知如何将
它组织成文,这是我第三次用“断章”作为题目,而前两篇被我写
成了流水账。每次构思作文找不准中心时,我就会忍不住想起这个
题目。贪心得想要什么都写却又自卑得发现自己无力驾驭自己天马
行空的思维。
断章,断了的章节。断了,却希望藕断丝连。
关于朋友
独处的时候,我常常行走在记忆中。这样的时刻,我总会变得
多愁善感起来。因为分班而将要面对的离别,让我忆起了许多以前
的事。朋友,认识即为朋友,而好朋友却总只有那么一两个。若我
认定你为好友,我必定会以诚相待,推心置腹。因为重感情,所以
对于朋友,我一直很执着。执著地对一个人好,执著地每天都担心
她的身体是否安好,心情是否明朗。因为太重感情,反而让它成了
我的负担。
会因为她不太高兴的样子而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会因
为念及以前朋友对自己的好而错失交到新朋友的机会。
终到头,感情之于我,不过是作茧自缚。
【关于写作】
大概我真正开始自己创作也不过两三年,应该算是起步比较晚
的了吧。开始创作也是因为朋友。当某天我拿着一篇不带任何抄袭
痕迹的作文给朋友看时,她表扬了我,还邀我和她一起参加“新概
念”,我竟不知天高地厚地寄了去,即使渺无音讯,却也满怀欣喜
。自那以后,我便开始了真正的写作。
最喜欢写的还是随笔。不同于考场作文或其他作文的约束,它
可以任由你挥洒笔墨,它是心的方向。我没有看过很多书,亦不会
运用华丽的词藻,记下的大多是名为“昨天”的记忆,写下的都是
我生命走过的痕迹。我总是告诉别人,我写作不是为了在考场上得
高分,我只是想要记录生活,记录我可能忘记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这样的理由听起来或许很傻,但我想它很纯粹。
【尾声】
朋友与写作,现在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即使我知道
朋友偶尔会令我伤心、失望;我的作文既没有文采,也没有深度,
甚至除了我自己几乎没有人愿意去看它。但我依旧执著地热爱着他
们,哪怕当执著变为偏执也无所谓。
因为他们,是我精神的支柱,是我坚定不移地活下去的勇气
根据对断章的主题写一篇作文
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却还是面对空白的纸张不知从何下笔。我
拿着笔呆呆着盯着本子,脑袋里思绪万千。
【关于题目】
不是不知道写什么,而是有了太多零碎的心情,却不知如何将
它组织成文,这是我第三次用“断章”作为题目,而前两篇被我写
成了流水账。每次构思作文找不准中心时,我就会忍不住想起这个
题目。贪心得想要什么都写却又自卑得发现自己无力驾驭自己天马
行空的思维。
断章,断了的章节。断了,却希望藕断丝连。
关于朋友
独处的时候,我常常行走在记忆中。这样的时刻,我总会变得
多愁善感起来。因为分班而将要面对的离别,让我忆起了许多以前
的事。朋友,认识即为朋友,而好朋友却总只有那么一两个。若我
认定你为好友,我必定会以诚相待,推心置腹。因为重感情,所以
对于朋友,我一直很执着。执著地对一个人好,执著地每天都担心
她的身体是否安好,心情是否明朗。因为太重感情,反而让它成了
我的负担。
会因为她不太高兴的样子而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会因
为念及以前朋友对自己的好而错失交到新朋友的机会。
终到头,感情之于我,不过是作茧自缚。
【关于写作】
大概我真正开始自己创作也不过两三年,应该算是起步比较晚
的了吧。开始创作也是因为朋友。当某天我拿着一篇不带任何抄袭
痕迹的作文给朋友看时,她表扬了我,还邀我和她一起参加“新概
念”,我竟不知天高地厚地寄了去,即使渺无音讯,却也满怀欣喜
。自那以后,我便开始了真正的写作。
最喜欢写的还是随笔。不同于考场作文或其他作文的约束,它
可以任由你挥洒笔墨,它是心的方向。我没有看过很多书,亦不会
运用华丽的词藻,记下的大多是名为“昨天”的记忆,写下的都是
我生命走过的痕迹。我总是告诉别人,我写作不是为了在考场上得
高分,我只是想要记录生活,记录我可能忘记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这样的理由听起来或许很傻,但我想它很纯粹。
【尾声】
朋友与写作,现在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即使我知道
朋友偶尔会令我伤心、失望;我的作文既没有文采,也没有深度,
甚至除了我自己几乎没有人愿意去看它。但我依旧执著地热爱着他
们,哪怕当执著变为偏执也无所谓。
因为他们,是我精神的支柱,是我坚定不移地活下去的勇气
以《断章》这首诗歌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方斗室囚禁了岁月,生命便因此与单程约会。细节不再是重要的,那只意味着凝滞,你关注于结局,我却在结界边缘、局外之局、笑看云气。执著是一种幸福,也是无可言喻的苦,不能从头勾画的,我们选择断章。再多未完,也只能待续。我不像你,有覆彻即填平而后行的勇气,一件毛衣,如果拆了在结,结出的必定是悲苦囚衣,而非我今日之羽翼。明白人世之取舍两难,再有锦衣夜行的傻气。
傻气也未必不是福气。人世愈久,愈有怀璧的勇气。浑俗和光,我不得不的下策。你亦然,你所坚持和付出的你未必懂得,可你有认同的胸襟,包容的气度。
我不如你,天生的乱臣,只配披发放逐,不知归途,却刻意预留了生前身后,只待缘定,必有千年的弦歌为我弹起,那时我纵尘寂,也该于九泉之下偷笑不止。不是美德,天生贪玩而已!你当喟然,训导:“女孩家,太要强不好——”我委屈:“只有一回,人世一场,下辈子忘川情了,谁还会把谁记得?”只有一回而已,你忍心禁我?你不忍!我和你,原本是不相交不平行的异面曲线,命运却为了莫明理由预设偶然,好在你有天生一种高明的交际手腕,而我,半矜持半疯癫,却也容易结得人缘。于是乐呵呵竟一见如故。
假设你我前缘未了,你可厉过忘川?莫勒莫休斯的瓢饮,原来抵不得人世执著!想来你我于是些时结了缘。我淡看!你的前情,她们为我做工,磨出珠圆玉润,而我贝她们嘱托,继续完成彼之未竟,再于后日缘散,完美于你宿命中终结之缘,我的缘分。我的缘,与你大化而然,缘灭,我还我绛珠本身。而你化身为佛门舍利!舍得、舍得、不舍、不得!于是我极为温婉。因只有一次。
生命种的任何历程,从头再走便如同嚼蜡,呕出无谓的妆点笑意。不是自罚,定是前世相欠,凭盟约,为前世之滴水而涌泉,一个人,到底有多少眼泪可流,还一辈子,可否圆满?无妨,总有尘定之日,纵无了时,便纠缠到下下世。有情下种,应地果生,世前缘便改坦然伸颈,赴刑之日,生杀有你!你世前生为我逃禅的佛门孽子吗?为何今世偏是我参透机缘?或许你曾经失败的,要经由我再证一遍。要不然今生便世我来度你,所有的缘起,于此生归于无常。
不是少华偏白头,只是天谴慧柳,催你我把机缘看透!你一定要明白,人世的道路,章法散乱,原不是为你我而设,当我为你而绾发,你要想像,哪掩藏泪眼,掩了寂寞的胭脂,世怎样调发,我不迁就,所以这一颦一语,能让我怎样?
执著世一种幸福也是无可言喻的苦,不不能从头勾画的,我们选择断章。再多未完,也只能待续........................
优美的断章作文
落日的余辉懒洋洋的爬过山那洁白而光滑的肌肤;暖暖地照在这片静谧的大地,天边的云儿飘过,像是在追随同伴的脚步;温蓝如玉般的湖水缓缓地流着,湖边横斜着几尾小舟,隐隐约约有几点渔火在闪耀.也许景色太寂寥时,心情便会唱歌,歌声伴着湖水,要将我带到那令人怀念的往昔岁月,带着点神伤,可是当我转头想要离开的时候,看到了山的另一头,那是太阳再次升起是地方啊,也许明天春天就会来临!温暖的阳光在湖面上闪动,山林里最后一批红叶还傲然挺立在枝头,鲜红和碧绿,这并不调和的色调,组成了别具一格的冬景。有时,一阵风吹来,没有了叶子的枝条,发出了一阵沙沙的声音,也会使人产生一种萧索悲凉的感觉。可是你再看看那些枝条,新生的嫩芽早已孕育起来了,这毛茸茸的不起眼的嫩芽,使你立刻又想到未来的春天,想到那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日子。
雪中漫步更是别有意趣的。天宇中只有一丝风似牵着风筝的线般牵着霏霏瑞雪,仰头望,这丝风主宰着粉蝶似的雪花,一忽儿斜跌下来,一忽儿打着旋飘飞,一忽儿悠悠荡荡扑向在地,落在行人的身上。雪花象一个顽皮的孩子永不厌倦地和人们嬉闹,拂着人们发热的脸庞,化成滴滴水珠流到眉毛胡子上,结成粒粒小冰碴儿。洁白的雪花悄然无声地落着,飘飘洒洒纷纷扬扬,不一刻,地上便有薄薄的一层了,当你的脚踏上去时,它会为你唱出欢快的足音“吱咯,吱咯、”。伴着这足音你尽可展开想象的羽翼,去追寻你最美好的回忆,去拥抱你心中的幸福!你不妨作一次深呼吸那凉浸浸甜丝丝的花香就会浸入你的心脾,你不由得想到一颗纯洁的心,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那样纯洁
早晨起来,冬雾弥漫.雾散之后,立即出现一幅奇景,那青松的针叶上,凝着厚厚的白霜,像是一树树洁白的秋菊;那落叶乔木的枝条上裹着雪,宛如一株株白玉雕的树;垂柳银丝飘荡,灌木丛都成了洁白的珊瑚丛,千姿百态,令人扑塑迷离,恍惚置身与童话世界中
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色,只能看见一片银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银子来装饰而成的。
雪后,那绵绵的白雪装饰着世界,琼枝玉叶,粉装玉砌,皓然一色,真是一派瑞雪丰年的喜人景象。
我爱白雪,我爱雪景,我更爱冬天。冬天是心灵的年轮。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它有着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季的来临,人们都换上了厚重的棉衣,隔离了寒冷的风霜。冬季的来临,也让万物进入了“死寂”期,留给人们的是满眼的疲惫……
那年冬天,我种的君子兰早在两个月前就病态泱泱。冬天一到,它就全没了绿色,成了一堆枯枝。我伤心极了,几个月的心血就这样化作了泡影。为了使自己稍稍安心一些,我既没有把它立即丢掉,也没有把它从花盆里马上移走,是什么样就什么样,没再去管它。
就这样,那一年的冬天我就在惋惜中度过,每一次摸到那冰冷的花盆,心头就涌出阵阵悲哀和无奈。现在想起,仍能感觉那冬的漫长。
第二年开春后,我痛下决心要将那枯枝除掉,腾出花盆种吊兰。于是,我用一个小铲子扒开土,准备将其连根拔走。
可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我刚用铲子插入干厚的泥土,扒了两下,就听到一阵清脆的破裂声,随之我看到瓷花盆的碎片散了一地。可是我仔细一看,被泥土层层包裹着的,浓密得如太白胡须般的是那去年冬天看似已枯死的君子兰的根,它不但没有坏死,反而愈加茂盛,分了一次又一次的杈。现在,它已经茂盛到充满了整个花盆,宛如一只只龙爪紧紧地贴在瓷花盆里,难怪一碰就碎。
看到这里,我赶紧将乱麻般的根须稍作修剪,分盆重新种下。结果一个月后,每个花盆都发出了君子兰可爱的小芽。
对于这一幕,我不得不惊叹。在整个冬季的酝酿中,它竟然可以再次生长,而且枝繁叶茂。我简直被这种冬季中的奇迹折服了。这种折服是全身心的,从眼中到心里,我不得不由衷感叹它顽强的生命力。
仔细想想,在冬季我如此草率地放弃新生的机会是多么愚蠢。那厚厚的棉衣,真的是隔绝了所有新生带来的欣喜和希望。但是我现在明白了,暂时的“死寂” 是为让我们更加真切的体味生命,体味人生。
植物在冬季,可以依靠对春的向往而在冬季的“死寂”后重生。那人呢?在冬季时,也一样可以向往春天,可以获得更大的新生与希望。生命的神奇叫我们不得不敬畏,那我们就更应该拿出勇气和行动,要像那茎叶枯萎的君子兰,在春光照耀大地时,你就会有西伯利亚蝴蝶般的美丽,然后破冰而出,找到更加鲜艳明亮的你。
雪,我喜爱你,喜爱你的无暇,你的洁白,喜爱你的淘气,
你是天空中一个小小的斑点,滋润着庄稼和田野,你是一块块
白布,给大地穿上白色的大衣,你是一股股快乐的气氛,让孩
子们感到快乐,感到欣慰。
当我正要上学时,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啊!下雪了,我高
兴极了,不再被刺骨的寒风而感到寒冷,因为我的心情战胜了
寒冷,雪越下越大,从一望无际的天空轻轻飘落下来,纷纷扬
扬,飘飘洒洒……一朵朵,一片片晶莹如玉,洁白无瑕,向天
上的仙女洒下的玉叶、银花,又像天宫派来的白色天使,是那
样的美丽,无私的把大地装扮成童话中的白色王国。
雪花的形状千姿百态,约有两万多种。他们有的像六角形
一般的瑰丽,有的像顽皮的小精灵,只往你的头发里、衣领里
钻。而雪粒在地上欢跳,好像在炫耀自己:“我有多漂亮
呀!”
白茫茫的天,白茫茫的地,白茫茫的雪花潇潇洒洒。面对
这样银装素裹的世界,我心里不由升起几分愉悦,于是便怀着
踏雪赏冬的心境,融入这洁白的世界。
雪下了很长时间,直到晚上,我向窗外望望,天已经黑了,但
雪仍然下着,地上白茫茫一片,没有一点被人踩,我心里一直
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雪为什么那么白?”“该睡觉了”妈妈
的叫声传入我的耳中,“噢,知道了!”看着那还在下着的
雪,我不知道,明天的学校会是什么样的?
雪下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放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
白茫茫的一片。定睛一看,沉甸甸的雪压弯了树枝,屋顶上盖
了一层棉被。雪花仿佛是个神奇的魔术师,给万物披上了洁白
的袍子。我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来到学校,看到雪后的校园,
那像一个雪做的童话学校,同学们堆雪人、打雪仗,到处充满
了欢乐的叫喊声。
房屋被披上了洁白的套装,树枝打扮得像美丽的白珊瑚,
地上也盖上了一条长长的白地毯,那么纯洁,那么晶莹,大学
把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不久,太阳出来了,雪融
化了,于是,房子,树枝和大地等都伤心地哭泣,留下了泪
水。更多
是你自己写的吗,你是初一的吗
不好意思,我是摘抄的。我是教小学和初中的老师。
thanks
求 断章 高考作文 立意
例文
静静地站着,浮尘飘落的花瓣掠过眼前,我聆听着花瓣内心的惆怅,我不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为什么要把败落的残花尘封落土?仅仅只是因为那飘零的灵魂吗?还是因为她害怕有一天自己会像这些残花一样飞落天空而无人理睬?迷茫的方向呀,是否还会找到新的出路?短暂的时光,又有几分在怜悯她?残酷的生命,又有几分疼惜她?黛玉啊,意已断,生命还有闪光点吗?那具空荡荡的躯壳你真的想要吗?
花,努力盛开在灿烂的阳光下,人们盛赞它的美丽,但时光吝啬,于是花朵安静地败落在血浓的夕阳下,没有人去看花凋落时的狼狈,因而,可怜的人们只记得它繁花似锦的模样,却忽略了惆怅也是一种美。我安静地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却又无法拒绝地接受自然循环安排的消失,我也是生命殉道品中的一个牺牲者,谁又为我怜惜为我悲伤?看那美丽的草地上,深深浅浅,你分得清哪是刚刚诞生的新生命吗?回忆过去,这短暂的一生,我遗失了多少又得到了多少?紧握着的东西你确定就一定会拥有它吗?它划过我的生命,沉默时只是一个挑衅的微笑。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是啊,梦很漫长,只是记忆短暂,千丝万缕化作心头一阵空。我的眼泪啊,为何只有你能体会这空间生死环的悲哀?
梦会延长,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消失在这个宇宙,血一样的朝阳还会依旧升起吗?炽热的灵魂还会惆怅徘徊吗?看那花雨飘落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芬芳,从前,现在,经历多少波折和磨难?是谁陪谁一起走过那重重风浪?见到彩虹的那一刻,又有谁猝然倒下了?尘封的心灵还会再次苏醒吗?斑斓的年华是乐曲的断章,悦耳的琴弦奏出美丽的声响。舒谨过,翱翔过,原来长大就是这样脉络清晰的痛,支离破碎的灵魂,独自飞舞的记忆又将要孤单飞往生命的天国。
哭泣的脸,绿叶的衬托下越加彷徨,我不执着,因为我曾默默哭泣,在终点前我也曾愕然倒下,我也曾面对磨难始乱终弃。我用泪水隐藏过错,我用疲惫掩盖懦弱,我逃避困难,逃避失败,但我坚强,因为我深深懂得:只有坚强的人才会流泪,也只有流过泪的人才会坚强。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断章作文 关于断章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