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一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礼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这里我不想过多地举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文明礼仪只是伟人、名人才具备,那么我们将无需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认为即使践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为伟人、名人。我们不但要有讲道德的大人物,我们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众。
一个社会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会影响自身形象,大的会影响国家声誉。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一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之上。试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养,他会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吗?不会!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便有了推进社会公共文明的基础。
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亦有莫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讲呢?相信有的同学去过欧洲或日本,就很有亲身体会。大的不说,只看看过马路这样的小事。只要亮起红灯,纵使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外国人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试问,在如此的氛围中,有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呢?这就是社会氛围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们不是从自身做起,这社会氛围又从何而来呢?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请以《素质》为题写一篇作文
如今这个科技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可人类的素质却一日不如一日,我之所以怎么说那是有原因的,口说无凭那我现在就给你讲一个十分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走上街头,不时看见有人乱扔垃圾,随处可见乱停的车辆,横闯马路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上公交车时很少能见到排队有序的,能主动让座的更是不多见,即便自己身边站着年迈的老人和稚嫩的孩子.其实,人人都知道这些不文明的习惯和行为有损自己的形象,但因为有人这么做了,所以"我"也就这么做,如果自己不这样,就好像吃了大亏似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试想,人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我们还何谈构建和谐社会?
奇怪的是,在一些管理比较规范的场所,上述现象就很少发生.你吐一口痰,罚你十元,看你下次还吐不?乱停一次车,也罚得你呲牙咧嘴,你下次还会再乱停吗?在一些居民区内的巷子墙上,你甚至能看到这样的话:"此处严禁停车,违者车会被砸、被划、掀翻",结果,此处再无人停车.这些反常的举措足以说明,一些人的素质的提高是需要外部环境或制度来加以约束的.而一个真正有素质的人,时时都会规范自己的言行,处处都能为他人着想,并不需要外部环境或制度的约束.
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有素质的人,但我可以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说粗话脏话,更不会在业余时间去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很多时候,素质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举手之劳的行动.所以,要成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其实并不难,难的是你是否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而不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一个真正有素质的人,不但能在各方面严于律己,处处为别人着想,还会努力用自己的素质去积极地影响他人.
一个缺乏基本素质的人,很难想象他会有所作为.一个一点素质都没有的人,给人的感觉只能是厌恶,人们避之唯恐不及.许多犯了法的人,就是因为缺乏应有的素质而追悔莫及.而一个高素质的人,不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就是一个事业上有所作为的人,无疑这样的人给别人的感觉是亲切友善,令人敬仰.
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并进而做一个高素质的人,何乐而不为!
以 素质 为话题的作文
素质其本源为沟通的层次和传达的印象品位,分专业素质和社会素质.。
人与人沟通又分同层次沟通、跨层次沟通;单向交流、单对群交流;发展性交流、倾盖之交、利益之交;泛泛而谈,群起攻之;鸿儒之口、威逼利诱等更多 。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学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素质是心理活动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谈不上心理发展。各门学科对素质的解释不同,但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也就是说,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对人的素质的理解要以人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为前提。人的素质包括重量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与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动是在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相结合中发展起来的。而人的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内在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所以,人的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
分类
三类八种
三类素质是指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
八种素质是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 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教育要避免纳入应试教育的轨道,我们就必须认识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诸多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
在教育目的上,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素质即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旨在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
在教育对象上,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则把学校工作放在少数所谓优秀的即有升学前途的学生身上。
在教育内容上,素质教育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全面开花”,把几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应试教育则只重智育,片面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教学生学习如何做人。
在教育方法上,素质教育注意在一定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应试教育则只是对少数学生提出“升学”的统一要求,并没有实现因材施教。
在教育评价上素质教育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则把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方法,将分数作为惟一的评价标准。
在教育结果上,素质教育“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或者每个学生“及格+特长”模式;应试教育则只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从上述两种教育的“对立”中我们不难看出,正是由于应试教育存在着如此众多的负面消极因素,所以才激发、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以《细节体现素质》为题目的作文,不少于800字,高二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古往今来,细节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个团体,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在生活中,一点细节也可以决定着你的品性和习惯。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人,也是第一位从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加加林之所以能成为航天第一人,是因为他每次入舱前都脱掉自己的鞋子,而其他宇航员却忽略了这个细节。可见,一个小小的细节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成也细节,败也细节”。在生活中,我也常常忽略细节,这些细节虽然没有酿成大祸,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昨天家里新买了一款生态鱼缸,我急于观赏鱼缸里的水草生长状况,在写作业时不禁加快了速度,在完成“抄写生字”这项作业时,因没看清书上“鼎”字的笔画,错把“鼎”字头上的“目”写成了“日”,导致作业得了一个“良”,并受到通报批评,如果我当时能细心一点、注意细节,我今天的作业蛮可以得个“优+”,那么我的名字就不会出现在“通报批评”的黑名单里。
曾经有一位英国国王理查三世在和自己的对手里奇伯爵亨利决一死战时,因为几颗小小的钉子,让他丢失了自己的王位。在决战前一天的早上,如果理查三世能嘱咐自己的马夫认真对待每一颗马钉;在决战前检查,如果理查三世能亲自检查马钉是否钉好,就不会酿成如此惨重的后果。可见,一个小小的细节不但决定着个人的命运,往往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在我的班级里也出现过这样的事情:自学校开展“卫生流动红旗”评比以来,我班几乎每星期都能得到“卫星之星”的荣誉称号。然而有一天,由于在打扫大卫生区时,忽略了草坪里的一张废纸片,“卫生流动红旗”与我们班失之交臂。1%的疏忽,可能会导致100%的失败。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是成功中必不可少的,文章会因为一个字、一个词语而改变意思;高大的建筑会因为一段钢筋而导致整幢楼房坍塌;飞船会因为一个零件而机毁人亡;科学家会因为一个小数点而导致飞船偏离轨道……细节!细节!细节!让我们永远铭记“细节成就大事!”
以心理素质为话题作文
我就是练习专业射击运动的,你说的题目和专业射击中的“平常心”有关系。下面就是射击训练教材中所提到的“平常心”。
感悟“平常心”
在射击界,“平常心”一词可以说是人人皆知,每当比赛来临,很多人都会说出“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俗话说:持平常心处世,永立不败之地。
何谓平常心,笔者认为:平常心即运动员在以往的训练、比赛等经历中经常出现的对于所发生的各种情况的一种心态。平常心具有以下三个特性:一是常态性。平常心是在有了一定的训练或比赛经历,具备了一定的射击运动修养才可以经常持有,它是维系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处世哲学”。不是什么样的心态都属于平常心,也不是任何人都可具备平常心。二是超脱性。平常心说到底不过是“无争、无为、不贪、知足、不骄、不该、不急、不躁”等观念的汇合而且。平常心作进一步解释可为:淡薄名利之心,重在参与之心,享受其乐之心等等。完全超脱了比赛胜负之本身。三是感悟性。作为一种心态,平常心不可能完全成为一种定式。由于运动员的竞赛实力,训练比赛经历不同,对平常心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一致,所谓“感悟”,只是凭借运动员各自的心得去感受、领悟。因此,本文所谈及的平常心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平常心,也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
一、运动员参加比赛全过程中的平常心
平常心在不同的时机,不同的阶段有其不同的表现内容。
赛前平常心。即对“未来”保持一颗平常心。无论是新老运动员参加何种性质的比赛,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想法和准备。实践中,有些运动员在赛前所表现担忧、不安、兴奋等情绪以及身体不适等现象,大多数都是没有保持一颗平常心。因此,平常心在比赛准备阶段运动员就应该持有。第一,要有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科学态度。步枪项目的比赛相对注重于实力。对于实力较强的运动员来讲,要有战胜自已超越自我之心、淡薄名利不计得失之心。而对于实力一般的运动员来说,则要有重在参与、勇于锻炼、积极进取、尽享其乐之心。第二,要有直面失败的心理准备。从某种意义上讲,竞技体育是一种胜负论英雄的运动形式。这已是再平常不过的认识了。“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成功总伴随着失败而生”“跌倒后能爬起来就是成功”,这些都是每一个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常识。第三,要有乐观主义的精神。运动员在赛前预想情况,准备方案时,要有“车到山前必有路”的顺其自然心,“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面包会有的”必胜心,“万一出了困难,还有教练在”的现实态度。持有这些乐观主义精神,就能在赛前保持一颗平常心。
赛中平常心。即对“现实’紧持一颗平常心。步枪项目比赛时间较长,发射时机由自己选择,快慢节奏靠自己把握,发发结果明了,运动员的心态容易随比赛中的意外情况和结果发生变化。古人说:“顺其自然,即可宁静。宁静而致远”。运动员在一个项目的比赛中,如果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过于计较利害得失,不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不论事态如何演变,都能平心静气地对待。当比赛超水平发挥时,应把它视之为自己刻苦训练,诚至追求的必然回报和理应所得;当发挥正常时,应该淡薄得失、顺其自然,但求发展;当发挥不正常时,应该淡泊自尊、庆幸所得、泰然处置。
赛后平常心。即对“过去”保持一颗平常心。比赛结束,胜败已成定局,其结果必然会给运动员带来一些情绪反应,特别是在外部环境影响下,这些情绪会表现得更加激烈。因此,赛后保持一颗平常心,对于运动员理智对待成败,冷静作思考,客观做总结将起到积极作用。当取得优异成绩时,要善于接受称赞,要把赞扬回报给领导和教练,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自我吹嘘和贬低他人。当取得一般成绩时,要善于平衡自己,知足常乐,不过分苛求自己。要善意对待获胜者,不嫉妒、不中伤,要热情帮助成绩不佳者,不倭过、不疏远。当比赛发挥失常时,要善于自我安慰,学会自我欣赏和自我激励,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来日方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健康的情绪。
二、运动员完成比赛技术动作时的平常心
平常心表现在具体的技术动作上,也有其具体的内容。
1.在比赛程序上要有“习以为常”之心。比赛中要做哪些工作,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种姿势、每项工作大约需要多长时间。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已养成了一定的习惯。比赛时,要保持“习以为常”之心,不要认为比赛和平时有什么不同,不要轻易改变习惯,以免出现乱了阵脚的现象。
2.在动作感觉上要有“自由自在”之心。由于运动员比赛时精力高度集中,精神格外兴奋,打10环的动作感觉有时会与平时不同,因此,不要被平时的动作感觉所束缚,更不要因此而紧张、担心和害怕起来。其实你的动作并没有改变,只是你的意识感觉在变。要保持“自由自在”之心,充分运用你的基本技术和平时练就的基本功,抓住新的10环动作感觉,自由自在地发挥。
3.在瞄准精度上要有“勿究细致”之心。不能因为是比赛、是记分射就要瞄得细致一点,因为构成打10环的不光是瞄准,更主要的还有瞄扣配合、适时击发、力量保持等动作。只重视瞄准就是抓“标”不抓“本”。切记:你平时打10环的正确瞄准也是“勿究细致”。
4.在击发信心上要有“平心静气’”之心。信心的正面表现为沉着、冷静、准确和果断,反而则表现为急躁、激动、粗糙与松懈。信心的正面是建立在“平心静心’基础上的。因此,比赛中运动员完成击发动作时要在平心静心的心境上建立信心。
5.在发射节奏上要有“顺其自然”之心。有规律的发射节奏有利于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提高总成绩,但节奏不是构成打10环的要素。赛场情况多变,主客观因素都可能影响发射节奏。因此,运动员不能被平时节奏所束缚,特别是在不顺利的情况下,更不能追求节奏,而是应该细致地体验打10环的感觉。对于发射节奏要有顺其自然之心。
6.在弹着结果上要有“知足庆幸”之心。比赛总想枪抢都是10环,有的运动员一出现远弹就恼火、急躁或灰心丧气。其实,我们平时也常常连续打不到10环,也经常出远弹,只是平时不太在乎罢了。比赛中,如果能保持“知足庆幸”之心,就能消除不良情绪。“8总比7环好”,“5环总比脱靶强”。
三、运动员适应步枪项目发展中的平常心
近年来,我国步枪项目特别是男子步枪项目的成绩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距世界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要赶上和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就必须从分析我国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现状人手,研究和探索各种姿势训练、比赛中运动员心态的形成规律和特点,提高平常心的境界,适应步枪项目的发展。
卧射要有“连打60个10环不为过”的心态。卧射姿势支撑点多,整体动作构成相对复杂,心肺和躯体长时间处在被压迫状态,造成局部缺氧和麻木,受力敏感性下降,10环动作感觉易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致使成绩发挥难以稳定。不少人形成了“卧射比赛靠蒙”的心理。影响了卧射训练的积极性。另外,平时训练子弹保障跟不上,三角弹难以进行要求射击,平时考核少,强度上不去,形成不了高水平的境界。全国高水平的选手寥寥无几,比赛形成不了“水涨船高”的竞争之势。卧射项目要超越世界水平,必须消除主客观因素的困扰和束缚,树立高境界、高水平的心态,打60O环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并不是做不到,国外已有人打过,我国也有只差1环的纪录。“连打60个10不为过”这是卧射平常心应该持有的一种心态。
立射要有“10环必须多于9环”的心态。立射姿势结构简单,心肺处在常态状况,姿便于恢复,训练感觉较为舒服,运动员也比较喜欢练立射应训练效果反馈上,平时训练三角弹也能基本保证在9环之内,与比赛相近。近几年我国3X40项目所取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立射上,从当前的形势看仍有上升之势。立射要适应发展,在平时训练的』动理要求上,就是要多打10环,少打9环,比赛时要有“10环必须多于9环”的心态。
跪射要有“当作卧射打”的心态。应该说跪射是我国与世界水平差距最大的姿势。其主要原因是训练少,跪射在卧、立之后,平时训练往往是有时间就多练,没时间就不练,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目前,跪射世界水平已渐近E吻,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加强跪姿的训练和研究,在训练境界上就是要当作卧射来要求,以适应其发展。
气枪要有“只能打10环”的心态。气枪项目从训练保障条件上来说,相对于口径应该是“幸运”得多,平时训练枪、弹的质量和精度完全可以保证枪枪都是10环的要求,就看运动员技术水平和发挥能力了。平时训练就是要瞄着枪弹等物质条件已具备的满环的目标,充分挖掘人的身体和心理潜能,练就在比赛中“只能打10环”的平常心态。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以素质为题的作文 及需一篇以素质为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