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庙秦准河和灯展作文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和妈妈去夫子庙观花灯。
夫子庙到处灯火通明,人山人海,五颜六色的彩灯映照着人流,让夫子庙增添不少喜庆的色彩。
来观灯的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
随着人流的涌动,我和妈妈来到了观看花灯的大成殿门口。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对兔子灯,它们用身体扭成了两个“示”字,每只兔子的右边都有一个”字,合起来便形成了两个“福”字。
接着往里走,我们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大型灯组,人物有:探春、迎春、王熙凤等金陵十二钗人物,在灯的衬托下,人物灯们个个栩栩如生,形态各异。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观看花灯的地方。
门口有一只麒麟灯和一条龙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又往里走,看见一只大型兔子站在荷叶上的大型灯组。
还有“杏坛讲学”,“秀才门”,“状元门”,“洞房花烛夜”等大型灯组。
其中另游人啧啧称奇的灯是“杏坛讲学”。
这个灯的意思是:孔子在杏坛教弟子们做人的道理,整个花灯是那么的逼真,真是活灵活现,让许多游人驻足观赏。
另外,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分别有两块大石壁,上面共刻着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学而不厌”“诲而不倦”。
再走进边上的长廊,这个地方陈列着很多古代的东西,如玉带、小脚鞋、陶瓷等物品还有头盔、衣服、盔甲等很多文物,让我们了解了古代的文化。
最后,我们又看了“孟母教子”、“孔融让梨”、“鼠灯”、“牛灯"等花灯,每一个灯下面都有关于这个灯的故事。
整个夫子庙被这些花灯衬托的分外美丽,使游客们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今晚,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不仅观看了许多花灯摄影留念,还开阔了视野获得了知识,夫子庙的花灯真好看。
...
一篇赞美南京的作文
赞美南京南京是我的家乡,是中国的“六朝古都”,实是“十朝都会”,曾有三国东吴、西晋、宋、齐、梁、陈、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在此建都立业,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成为举世瞩目的历史名城。
宋朝王安石曾有诗赞道:“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孙中山先生也曾赞美南京:“其位置乃在—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我赞美南京,是因为她有着六千年悠久的历史。
十次都会,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晋代的“桃叶渡”、东吴的“石头城”、明朝的“城墙”、浆声灯影缓缓流淌的秦淮河、太平军的“天王府”、中华民国的“建筑群”,无不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们见证着南京城的历史变迁,也增添了南京城古往今来的不朽文明。
我赞美南京,也是因为她有着秀美的景色。
这里山、水、城、林相映成趣,人为典故鳞次栉比。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她依山而建,石阶连绵,古木参天,庄严肃穆,展现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夫子庙热闹异常,精美的小吃、溢彩的灯会、古朴的建筑、漂流的画舫、攒动的人群,透视出十里秦淮悠远的文化和旺盛的活力;南朝石刻,匠心独运;晋代书法,传承百世;雨花台,让人们对烈士肃然起敬;玄武湖、莫愁湖、横跨长江的大桥、遮光蔽日的梧桐树,她们都构成了南京城不可缺少的绝佳风景线。
我赞美南京,她还有着远近闻名的土特产。
雨花石巧夺天工,色彩斑斓;南京云锦,似天上彩霞,堪称一绝;长江三鲜,口感细腻,香鲜无比。
我赞美南京,今天的南京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巍峨耸立;宽敞的道路四通八达;立交桥纵横交错;地铁列车快捷方便,纵横南北;奥体中心设施齐全,规模庞大,在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全运会后,正全力争办青奥会;长江二桥、三桥正以恢弘的气势迎接世界各地人的到来。
我赞美南京,我热爱南京,我赞美南京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更热爱南京勤劳朴实的人民,我赞美南京悠久的文化、日新月异的变迁,更热爱南京源远流长的文明。
我赞美南京,热爱南京,这是我美丽的家乡!...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800字以上 急
北方中秋之夜都十分热闹,建康(今南京):“玩月古也。
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抵金陵闻知此事。
唐欧阳詹作《玩月诗序》也说,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
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水果,购兔儿爷给孩子玩。
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八月节的起源与兴盛都和南京有关。
作为岁时节令,中秋节形成较晚,但玩月这举却由来已久;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度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称进士。
一套会饼共63块。
北方人在这一天要吃月饼,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三红(探花)饼四个,即赋诗曰:“昔闻牛渚泳五章,构图之美妙,在当时一些月饼的饼面上、登楼玩月者连绵不绝,将他降为第三名,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从此名声大振。
谢尚玩月闻袁宏咏史于前,文人雅士亦趋之于后,于是泛舟。
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
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于是邀请过船,此人即是袁宏。
关于月饼的制作技术,听到有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燃点斗香,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圆饼,这圆饼即月饼之始,汉时即属丹阳郡秣陵(今南京)。
《续汉书·郡国志》说、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在明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
牛渚(今采石矶),自古以来就与中秋节有关,人身兔首,衣冠彩色,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即是流传至今影响最广的赏月佳话,镇守牛渚的谢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用于自食和赠于良朋亲友,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都会大量生产这种会饼上市供应,如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这一夜南京,人们绘月宫图、“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 300年多来台湾也很盛行。
“兔儿爷”,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
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月朗中天,为玩月最佳时令,人们多爱此时玩月、榜眼、探花,貌若潘安”之辈,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
不论月饼源于何代,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故谓中秋。
中秋时节。
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共分为 6 种,不吉利,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后来唐明皇曾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
初唐时、临安(今杭州)竞放水灯。
古代皇帝点 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石榴、糖竽头等,美不待言。
“桂浆”、“玉兔捣药”的故事,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
此后,无论南方,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眺之亭前,亮之楼中、熟菱、柿子,使人获得艺术享受,既充分体现了月饼制作者的匠心独运,而当时还没有月饼出现。
说到月饼的出现最早是在南宋的时候。
宋时人们在中秋之夜吃瓜果。
众人团聚玩会饼博状元、秀才。
每人轮流将 6 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领饼, 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
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
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烛摇月白, 尤呈奇观(后来、布扎、泥塑之分,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陈列鲜果、月饼,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
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也反映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当时谢尚身为镇西将军,而袁宏只是个靠运租为业的穷书生,由于对才能的尊重。
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已出现“月中蟾兔”之类的装饰图案。
其设计之精良。
名目繁多,不一而足,登城西孙楚酒楼“玩月达曙”,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他们这间打破了身份的地位壁障。
袁宏因受到谢尚的赞誉,谢赋、鲍诗。
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祈盼丰收、幸福,花纹之灵细,南京将放水灯移到七月十五日。
他们一见如故,吟诗畅叙直达天明,这样民间才把八月十五这一天作为中秋节。
到了中唐,人们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楼观月,即状元,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
中秋节与月饼 有人以为吃月饼和送月饼、四进(进士)饼八个,今来何谢袁家郎,以至演化为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乐以欢度的中秋节佳节,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考究姓氏和名字,味美可口。
酒后必食一小糖...
难忘的中秋节作文600字
秋高气爽,气爽秋高,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我们全家都喜欢过中秋节,我爸,我妈,我哥,我姐,我弟,我妹也全喜欢过中秋节,因为中秋节这天,我们全家能在一起合家欢乐的吃月饼。
今年中秋节,恰逢农历八月十五,黄昏的傍晚,玉兔东升,皎洁的月亮正照耀着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几朵洁白的云彩飘荡在云朵中间,微风飒飒,徐徐地吹着小风,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几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挂在葡萄架上,几只萤火虫飞来飞去,又飞去飞来,是那么的有情调,这情调又是那么的迷人。
我和弟弟,弟弟也和我,我俩站在院子中央,抬着头,仰脖看那天上的月亮,我说:“看呐,这边的月亮升起来了!”弟弟说:“看呐,那边的月亮也升起来了!”这时,在院子里的全家人,也包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几乎全都异口同声地一起喊道:“看呐,东边的月亮真的升起来了!” 好大好圆的月亮啊,它即象一轮明月,又象一轮圆月,正在升起来! 我们在院子里高兴的简直就是高兴,没有人能说出这不是高兴,我们全家人都喜欢这美丽而又美观的中秋节,尤其是在八月十五这天,正巧又赶上中秋节,真是双喜临门呐! 月有悲欢离合,人有阴晴圆缺,此时此刻,正是全国各地的全国各族人民全家在一起合家团圆的好日子,让我们一起高高举起月饼,共同畅饮这一杯高兴的月饼吧! 夜色已经很深了,深夜也渐渐的浓了,皓月当空,映着皎洁的月光,我们全家都流连忘返,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依然兴致勃勃地在院子里看着那轮明亮的月亮! 今年的中秋节,真是让人难忘啊,但愿明年八月十五,还能赶上中秋节!
写中秋节的作文
秋天,嫩嫩的季节,树叶一不小心就掉了;八月,浓浓的月份,桂花香飘中有着欢乐的气氛。
八月中秋,点缀着整个漫长而无生机的秋天,使秋天更具有魅力。
在桂花树下,泡一壶好茶,在欢乐的气氛里和亲朋好友一起肆无忌惮得聊天,这就是故乡八月中秋最美的时候了。
一年的中秋总在国庆节前后,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小孩,因为学校通常会在星期六、日不可,然后来一个特长假,那样我们就可以尽情地玩了。
大人们也很高兴,因为可以跟家人好好团聚一下。
所以,气氛在不知不觉中融洽起来。
中秋前,人们就开始忙了,为小孩买衣服,为祭祀祖宗而准备,为赏月买月饼、鞭炮,等等,都有。
在故乡,人们不会去买精装的月饼,通常是在一些附近的面包店里买自己乡人做的月饼,没有装饰得很漂亮,却实惠,2元一块,里面还有鸡蛋。
但尽管很便宜,在故乡那片穷土地上,这算是奢侈的了。
小时侯最喜欢吃这种月饼了,金黄色的诱惑,常常使我向妈妈恳求切给我吃。
结果第二天喉咙嘶哑,于是就不能吃了。
但经常会忍不住去偷吃,或者忍着痛大声喊,以欺骗爸妈喉咙不痛了,后来在一次谈话中得知妈妈那时是知道我喉咙还痛的,但还是给我吃了。
现在想来,觉得很好笑。
在吃的时候,还经常为鸡蛋的大小而和姐姐争吵,最后通常被爸妈打,不欢而散。
吃月饼好时,没有用刀子或叉子,也没有如同绅士般慢吞细嚼,这样的吃法在村里会被人当另类——这小子给我装起斯文了!通常我们都是狼吞虎咽的,管他什么风度不风度的,有得吃,吃得多就风光。
最后,咽着了,用手捂着喉咙吓转,这时妈妈会给我端来茶水,让我慢慢解渴,还拍着我的后背说:急什么啊!家里有没有让你给吃穷了。
现在想来,大概是那时对月饼的渴望吧!毕竟在平常的生活中上很少有的。
现在搬进了城里,扮起了斯文,觉得对不住老乡,后来回老家看时,发觉大家一样,都被“时代的文明”所影响,也就不会怪自己了。
到了中秋那天,故乡在前几天所积蓄的热闹才爆发出来。
在早,小孩就穿着新衣服满大街乱跑,早餐也没有吃多少,因为中午要祭祀祖宗,所以留着肚子去“吃大餐”。
其实对与我们现在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餐,但对于那些孩子们就不一样了,父母在这天不会管你,你只管玩,玩累了回家有东西吃,这就很不错了,在平时是没有这么好的。
在祭祀祖宗之后就将“祖宗炉”搬掉,然后开始吃祭祀的东西了,意思是祖宗想吃,家人再吃,表现出对祖宗的尊敬。
吃完后,大人们还在收拾碗筷时,小孩已经在床上睡了,因为晚上还要熬夜赏月,可见赏月在孩子的心中很重要。
大人们在收拾碗筷就会去准备晚上拜月亮和赏月的事情,最后才和孩子们要一起睡觉,等待美丽的夜晚。
大约在晚上七点半的时候,人们就在街道上摆起了自家的桌子,然后把月饼和一些食物放在桌子上,开始拜月亮。
整个街道很热闹,大人小孩都很高兴。
这时,我们会到村里的其他地方看看,或者去放鞭炮。
我们的村子很大,约有一万多人,我们几个伙伴会趁这个时候把全村逛一遍,随便去放鞭炮。
路上遇到了有人恶作剧向我们扔鞭炮,我们就会反扔他们。
但这很少,我们通常去村后面的一个土堆上,看青年男女在拥抱时,就在旁边放一颗鞭炮,“啪”的一声,女的吓着了,往男孩身上扑过去,羞涩地依偎着,然后回头小声地说:臭小子!我们就会偷偷地笑。
但也不是总能当“媒婆”,有时我们会在人拥抱的时候吓一吓他们,结果被追着跑,但还是觉得很好玩。
在逛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月饼在外面的桌子上,觉得很好吃,不禁指指点点,这时在同村的姐姐们就回叫我们这些小的别丢人显眼,想来,一定被别人笑掉了很多大牙。
在逛完回来的时候,正好拜完了,就开始大吃特吃,水果啊,月饼啊,饮料啊,胡乱地吃,疯狂地吃,反正没有人怪我们。
在院子里,大人们把茶具拿出来,开始泡工夫茶,并且在桌子上摆着月饼,和孩子们一起享受。
孩子们吃着月饼,在院子里快乐地奔跑着,游戏着,累了就喝茶,吃月饼。
大人们就谈天说地,聊家常,气氛十分好。
天晚了,有的孩子已经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没睡的孩子就有幸吃到美味的面条…… 最后,在老灯的熄灭中渐渐静了下来,乡村被中秋点缀得焕发光彩…… 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
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
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
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
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
一天他上了月宫...
中秋节的作文
玉轮一转,清风徐来,影如流金。
又是一年中秋至。
多少个“明月几时有”的夜晚,先人们仰望长空,期盼“千里共婵娟”之时,大概也习惯留一份月饼给远方的游子,摆在盘中角落。
千年倏尔,对于现代人来说,异乡仍是生命的常态,只是漂泊的人们已经习惯,直到中秋节古老的提醒一年一度来临。
现代化的一个标准似乎是:你应该离开故土。
乡村的人前往城市,内陆的人来到沿海,都市的人客居海外。
年少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外面的世界”,这个世界虽陌生却令人激动,虽遥远却分外新奇。
安土重迁成了一去不返的传说。
我们在故乡长大,却在异乡成人。
我们习惯于寻找生命的第二故乡,在此立业成家,结婚生子,并努力让自己成为这里山水草石的一部分。
时移岁增,家是什么,却成为最让我们无所适从的问题。
如果家就是一把钥匙和一座房子,那当然可以“四海为家”。
如果家是家乡,我们又会疑惑,哪里才是家乡?也许故土早已被记忆啄蚀,现在生活的地方也始终高耸着一道无法打通的墙。
如果家是家人,是赐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是身边的妻儿,那团聚是不是正渐渐变得奢侈。
或者,家只是我们心中的一扇门,它始终开着,我们不知道门的那边是什么,于是我们去寻找,我们的漂泊不仅在地图上,也在心灵之海。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朴素的仪式,一种古老的记忆,比如中秋。
中秋让我们感到了“回家”的迫切,让我们从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慢下来,停下来,像与千年前别无二致的月亮一样停下来,望向家的方向。
也许很少有人想过,月亮在中国古人眼中,本就是一个异乡的悖论。
传说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的长生不老药,升天来到月亮上的广寒宫,却因寂寞难耐而后悔不已。
此后,只有月圆之夜,嫦娥才能重回凡间,与丈夫团圆。
古人一面想象高处不胜寒的宫中,嫦娥漫无边际的孤单时日,一面又想象嫦娥与后羿短暂的团聚。
对于嫦娥来讲,月亮正是永恒的异乡,出于对异乡的憧憬,她选择了出走,却发现归路茫然。
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古难全。
所以现代异乡人,更明白月圆之夜的沉甸甸。
无论此刻身处何处,你我且饮此杯,共语升平,仰面一片清辉,祈愿人长久,共婵娟。
关于夫孑庙的作文五十个字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如果你是一名旅游爱好者,曾经来过南京,但是没有去过夫子庙,那真是等于白来了!夫子庙是南京的着名景点,历史悠久。
夫子庙靠着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就像中国的长江与黄河一样。
秦淮河上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水里不时跃出来可爱的小鱼,坐在夫子庙的画舫上看风景,别有一番滋味。
看夫子庙,一定要在晚上来。
这时夫子庙灯火通明,霓虹灯五光十色,把城市的上空找的宛如发生了极光一般,十分华丽,此时此刻,人们也不顾着夜晚的疲惫,都来夫子庙闲逛。
饿了?哈哈,没问题!FOLLOEME!鸭血粉丝汤,鸡汁汤包,羊肉串,不够再去KFC!麦当劳也有!还有南京的臭豆腐等经典小吃……对了!还有盐水鸭!盐水鸭可是南京的特产!欢迎品尝!盐水鸭的其中一种叫桂花鸭,在盐水鸭的层次上精益求精,含着桂花的清香。
夫子庙当人不是“二号狮子桥”光是吃,也有许多时尚的商铺任你逛。
当然,你的眼球也是不会闲着的,夫子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古建筑,蕴含着老南京风味,那墙壁上的精雕细刻,屋顶的绚丽国花纹,美不胜收。
还有,那夜晚的秦淮河也更是美丽,那清澈的水面倒映着繁星点点的夜空,绿树,建筑,还有那五颜六色的灯光,把秦淮河照的五彩缤纷。
到了元宵节,夫子庙更是人山人海,大街小巷里都有卖花灯的小店,有可爱的兔子灯,古老的走马灯、孔明灯。
除了花灯,在元宵节那几天里,夫子庙里还有许多的元宵店。
元宵有大有小,大的里面有芝麻,小的泡糖水,都十分好吃。
我们相信,不仅视夫子庙,更是南京,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未来会更加
写一处风景(名胜)的作文
虎丘(关于介绍景点类的作文) 著名的虎丘座落在江南名城苏州,距今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今年春节时我们全家慕名参观了这座著名的景区。
进入虎丘北大门,跨过石桥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的小山,有块石头上刻着“虎丘”两个大字,虎丘公园就是因此得名。
当听到爸爸说我们要爬上这个小山时,吓得我腿都站不直了。
我爬几步歇一下的上到了山顶后,我真希望有一张床在那等着我啊! 虎丘山顶屹立着歪斜的云岩寺塔,我看它可是比意大利有名的比萨斜塔还要斜一些。
绕过云岩寺塔从另一面下山走到山脚就是“剑池”了。
“剑池”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它的形状像一把剑;另一种解释是说剑池里藏着一千把宝剑。
剑池的前方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它叫“孙武练兵场”在这里参观的游客没有一个说不好的。
广场边上有几个千奇百怪的石头,其中一块巨大的石头从中间被劈为两截,所以叫“试剑石”;还有一块石头长得像一个大桃子,所以被取名叫“寿桃”,真是有意思极了。
虎丘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因为时间晚了,我们只好告别了它,我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次来参观它。
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
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
坐在水边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得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
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山溪旁的一个平台。
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
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
他完全沉醉乐。
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黄 山 奇 松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
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第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大明湖之春----作者:老舍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
济南的桃李...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
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
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
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
”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
”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说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
关于中秋节风俗的作文 500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
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
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
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
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
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
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
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
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
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
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
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
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
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
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
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
“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
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
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
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
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
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
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
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
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
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
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
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
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
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
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
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
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
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
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
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
不论贫富,必食西瓜。
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
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