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折线统计图》1300字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并回答问题。
3.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调查、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正确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之间各有什么特点。 一、引入
1. 师: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从表格中你
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二、探究
1.师:用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 2.学生尝试解决。
(1)生:用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2)引导:从小胖画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每月平均气温值, 并能直观地
比较每月平均气温的大小,但不能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
(3)提问:用什么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每月之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3.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交流: (1)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2)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
(3)2000年3月上海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4)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5)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6)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
总结: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一、根据这张折线统计图,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学生的人数是多少? (2)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一共有多少人?
(3)小淘气所在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排在第3位,小淘气是哪个年级的?
(4)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之间?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病人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
(3)病人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4)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5)从体温上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好转?
三、某地区1991年~2003年每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如下图:
(1)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多?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少? (2)13年来沙尘暴总天数的整体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3)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某地区1997~2003年每百户家庭彩电平均拥有量如下图:
(1)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多少台? (2)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小? (3)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大?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以温度变化图为例):
1. 横轴
等间隔地标上时间,并在()中标注单位。 2. 纵轴
标注气温的刻度,使得最大刻度能表示这天的最高气温,并在()中标注单位。
3. 画点
根据统计表,在统计图相应的位置点上点,并按顺序将点连接。 4标题
在图表上方写出标题。
2、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3、根据下面的统计表,画出反映小丁丁数学成绩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4、据下面的统计表,画出反映小丁丁体重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小丁丁的体重变化情况
(每月15日测)
5、画出表示向日葵高度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6、根据下表,画出反映澳大利亚悉尼某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折线图。
澳大利亚悉尼某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作文二:《折线统计图说课》2400字
折线统计图说课
毗卢镇学校:钟法素芳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会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也曾学习过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描述数据的一些方法,增强数据处理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本课教材的编排具有如下特点:
1、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凸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教材在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先分别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呈现两组相关的数据,激活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并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组数据的差异。当学生感受到比较的困难时,及时指出:“如果把两幅统计图合在一起就能看得很清楚”,并呈现复式折线统计图。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利于学生自主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也能使学生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达更为丰富的信息,而且还有利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初步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重视利用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材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教材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从而使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
3、恰当控制教学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制图操作。学生学习统计主要是为学会用统计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因此,不宜让相对繁琐的制图操作干扰学习的重点。
二、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设计意图:鉴于本课内容比较单调,本着以教材教,不死教教材的原则,我拟以奥运会奖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辅以图片加深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的认识,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进而通过问题自然地引入统计,在学生旧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消除距离感。在新课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的合理展示,让学生对复式统计图的形成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借助中美两国历届奥运会金牌统计图使学生认识统计图的各要素,借助问题使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充分分析、思考、发言,体验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这是这堂课的一个升华点,能迅速引爆学生的热情,使整堂课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思维活跃的状态,既达成了基本的知识目标,又达成了体验统计过程,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目标;借助中美两国历届奥运会奖牌总数统计图的练习使学生对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有进一步
的认识。当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点、作用有进一步认识后,通过中国历届奥运会金银铜牌统计图,进一步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是两条折线的组合,也可以是更多折线的组合。通过适当过度引入动手操作,进一步深化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白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用在奥运会的统计中,还可以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体验角色转换(商场经理),学生身高统计图,股票行情统计图,心电图等等。最后让学生看看并练练书上的例题和练习,对全课有个整体的认识。整堂课以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为主,教师引导揭示为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流程设计:
1、情境导入,激发深思
从奥运会奖牌切入,辅以激动人心的图片介绍,激发学生对北京奥运会的关切,初得感受祖国的强大,话锋一转:在历届奥运会中,你用什么方法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我们国家取得成绩的发展变化情况呢,顺势揭题:是靠调查统计完成的。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复习以前所学有关统计的知识。顺利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自我探究
媒体出示单式统计图,观察并产生认知矛盾,即不能很快地比较出两个国家历届奥运会金牌数最接近或相差最多。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教师因势利导,用媒体演示合并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打下伏笔。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交流,教师介绍统计图各要素的名称和作用。特别强调图例的用线和线的颜色差别用意何在。
在解决三个问题时,要提纲挈领,其中,第一个问题,抓住复式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最基本的区别,让学生明白图中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的是哪一组数据,认识图例;第二个问题突出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相机板书:特点:直观性,表达更为丰富的信息;作用:有利于两组相关数据的比较);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统计图,从中寻找其他的信息,进一步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充分分析、思考、发言,感受民族的进步,体验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3、巩固提高,激发热情。
本组练习题从关注中美两国历届奥运会奖牌统总数计图(看到中美两国体育实力的差距)到中国历届奥运会金银铜牌统计图(感受中国体育成绩进步的历程及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组成不仅限于两条折线,还可以是多条折线),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统计数据中感受统计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统计的信心。整个过程学生自由发言,做到畅所欲言。
做完上述分析理解感受为主的题目后,转入画图练习(练习十三第1题),媒体同步演示,学生协作完成,并交流讨论汇报题目所涉及问题,教师适当展示部分学生的作业,稍作点评。 完成该练习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看统计表还是统计图,并谈谈选择的理由,教师顺势进行小结,完成本课知识目标。
让学生看看书上的例题和练习,对全课有个整体的认识
4、总结全课,情感升华
最后以奥运总结,呼唤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完成本课情感目标。
作文三:《折线统计图-说课稿》1500字
《单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单式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P104-105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节内容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节《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 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 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本节的教学重点设计为: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还有日常中遇到的一些数据,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
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五、说学法
教学时,我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说教学程序
本课分成情境导入,出示目标,明确方向——展示交流, 探究新知——新知检测——联系生活——学后反思五环节。
新知识教学分三步教学:第一步整体感知,看懂折线统计图,理解特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例1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人数引入教学,复习条形统计图,从脑海中提取与本节课相关的认知信息,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以条形统计图为基础引出折线统计图,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根据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概括,明确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进一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第二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通过小组讨论明确制图步骤和要注意的问题,进而独立制图,然后由多媒体课件演示制图过程,使学生掌握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前面的教学要求一样,我们不要求学生会绘制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了。
第三步实践应用环节。在教学中,选取一些日常数据,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是让学生运用到刚才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
作文四:《复式折线统计图》3500字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第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74、75页的统计。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教材在设计中,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1)合并。为了方便比较青岛市、昆明市两个城市各月的降水量,把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画在同一幅图上,变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出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其带来的好处。(2)区别。让学生比较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引入和克服教学重难点。(3)读图。通过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升降的分析,对数据进行合理的预测,这也是课标的要求。
3.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是今后学习更多其他统计图的重要基础。
二、说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想象、讨论、迁移等一系列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比较发现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目标:
基于这样的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2、技能目标——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进行简单的制作,学会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对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进行准确地分析、比较和判断 。
接下来说说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六、教学程序: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1.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书中例题只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出示一张我国各省市的行政区域图,然后我在图上指出,青岛市在山东省,昆明市在云南省,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有2080千米。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水情况。然后
分别出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让学生分别说出青岛市和昆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多,哪个月降水量最少,引起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经验,应该很快就能找到相应的数据。我这样设计的依据是: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
2.第二个环节是:设置疑问,主动探索。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古人也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原动力,“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为3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个步骤: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我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放到一起,再提出疑问: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吗?由于强调了很快,让学生感受到观察这两幅图很快回答这两个问题的确很困难,使学生在以前学习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想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利用更好的方法,把两幅图合并成一幅图,那么合并成的统计图应该叫什么统计图呢?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接着,我出示青岛市、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比较两条折线,并回答以下3个问题: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在第2个问题中,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很快看出的?学生可能说是通过比较各个月中,哪两个点的距离最近,哪两个点的距离最远。在第3个问题中,根据我的预设,学生可能获得的信息有:这两个城市都是6、7、8月的降水量比较多,还可能比较某个月中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多少,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比青岛市的幅度大??学生也有可能有新的生成,这正是学生思维发散的训练点,也是提高学生读懂统计图中所包含信息的好机会,这样,我结合学生的生成,再进一步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第二个步骤:比较。让学生对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我让学生对课本74、75页中的三幅图进行比较,小组讨论: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使学生在比较中得出,相同点有:(板书)它们都有标题、单位、制图日期、制图内容。不同点有: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变了、增加了图例(板书)、折线有两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但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还能方便地对图中的两个量进行分析和比较。
第三个步骤:经历制作过程。日常生活中手工绘制统计图表的需要越来越少。新课标从实际出发,降低了对学生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要求,只让学生在已经确定了纵轴、横轴并画好格线的图中画不同的折线表示相关的数据,这样既突出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又能使学生更加关注统计的过程,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统计方法。
因此,我先出示画好的格线,并启发学生思考:是先把表示两个城市平均气温所有的数据点都描出来以后再连线好,还是先把其中一个城市平均气温的数据点描出来连线,再把第二个城市平均气温的数据点描出来连线好?为什么?再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标题的变化、日期的填
写、图例的位置及表示不同城市的线型:一条用实线,一条用虚线,也可用不同颜色的线来表示。
至此,新授部分告一段落。
3.第三个环节是:巩固深化,应用新知。首先让学生完成课本76页练习十三的第一题。主要是检验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的掌握情况,并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练习时,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再说一说制图的正确步骤,我用多媒体演示,并提醒学生注意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对应的折线各用什么表示,还要写上数据和制图日期,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下,两条折线上的数据怎样写就不混淆了?最后让学生看图回答题中的问题,这里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温差”的含义,另外,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看统计图”,我就重点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看统计图?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直观、形象的优越性 接着出示课本75页的“练一练”,在学生弄清图意后,小组讨论、汇报以下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预测一下我国13岁小学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吗?培养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大胆预测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最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的身高和我国同龄小学生的平均身高比一比,将统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生活中的统计还有很多。商场里面也要对商品销售情况进行统计,以便及时调整销售计划。请看某家电商场A 、B 两种品牌彩电销售量统计图。通过这个练习,一方面增强学生读图、分析、比较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一方面让学生体验经理的角色,对下个月的彩电购进进行筛选、预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欣赏一组折线统计图,将课堂内容向课外延伸,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折线图的欲望。
4.最后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 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按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七、板书设计:
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及作用 复式折线统计图
相同点有:它们都有标题、单位、制图日期、制图内容。
不同点有: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变了、增加了图例、折线有两条。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但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还能方便地对图中的两个量进行分析和比较。
作文五:《复式折线统计图》1300字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 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 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 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2、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 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一幅单式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还记得这个叫什么统计图吗?这种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呢?
预设:
生 1:这种统计图叫折线统计图
生 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
2、教师评价并揭题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如某个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 某个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如果我想同时表示出两个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 或 两个城市的气温变化情况,这种单式折线统计图能表示出来吗?
所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用这种统 计图来解决同时表示两组数据变化的问题。
二、新课教授
1、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中国最南端的位置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北的位置在漠河县, 课件出示, 给出了两地 2011年 4月 7— 10日的最高气温,你看懂了吗?
从折线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1)两条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走势。在统计图的 右上角,这个叫图例。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南北两地的最高气温情况,从图中就可以找出来。 让学生找并说一说。
(3)对比:两条折线中,曾母暗沙每天的最高气温都高于漠河的最高气温。
(4)小结:当我们要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时,通常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来 表示。
2、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根据图中的气温走向, 你能预测一下随着日期的推移, 气温会怎 样变化吗?从图中找出以下问题?
两地哪天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相差多少?
两地最高气温相差 25℃的是哪天?
曾母暗沙和漠河的最高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从总体上看,两地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从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曾母暗沙的最高气温变化比较平稳, 而漠河的 最高气温变化波动性较大。
3、深入拓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正上方写统计图的标题。
(2)右下方标明制图的日期。
(3)根据两组数据的多少和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水平射线 为横轴,竖直射线为纵轴。
(4)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 2℃。
(5)设计图例。用实线图例表示 _______,用虚线图例表示 _______。
(6)根据数据的大小,分别描出两组数据的对应点,再根据图例连接各点。 三、巩固练习
1、 85页试一试,独立完成。
2、 85页练一练,独立完成,同伴之间相互交流。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显示数量的多少和进行数量的对比。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以显示出事物的变化发展趋势。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便于看出事物 发展的变化趋势。 同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 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作文六:《折线统计图说课稿》800字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威宁二小 张家满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提升对统计知识的认识。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进而做出一定的推测和判断。
3、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根据以上分析
我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进行这节课的教学的
(1) 合理运用迁移规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
知识。
通过对两个城市降水量的比较,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通过创设“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那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吗?”这一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心理需求。
(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中,精心地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如奥运金牌、月降水量的统计、病人的体温记录等。使学生在了解生活常识
的同时,充分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
此外,与前面的教学要求一样,我们不要求学生会绘制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了。
在本课中,我努力尝试和谐的教学环境,师生的和谐,生生的和谐,以及课堂中动静的和谐。学生在小组交流前,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些时间,使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去进行交流、讨论,避免为了形式而讨论,真正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不过,这也是尝试而已,在实际教学当中肯定很多的不足,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教。
作文七:《折线统计图说课稿》6100字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篇一:折线统计图 说课稿
单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授课教师:XXX
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折线统计图》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统计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的社会中,数据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我们不得不重视它的发展趋势。现今数据已成为重要的一种信息,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已成为每个人应有的基本素养。为此,教材在研制过程中,将统计与概率作为数学教育的四个领域之一,在我国历次的教材中出现这样的编排体系,这足以说明其教育价值。统计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绘制图表,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通过数据的整理培养学生的归类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小学阶段学习统计的目的主要有:初步掌握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统计的观念。通过统计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人、自然和社会,在面对大量数据时能作出较合理的决策,形成数学分析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和(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本课再此基础上又认识一种新
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之外,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课内容能为中学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起到一种铺垫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 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能正确读懂折线统计图。
2、能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数据的变化特征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渗透分析、推理的知识。
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使抽象的折线统计图更直观的被学生所接受,在教学中我运用比较法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点,找
到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总结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够表示数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更能表现出数据的变化。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根据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和认知水平,出示大量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图片,让学生深刻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同学们在结合折线统计图中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发现实际上数学就在学生身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指导学生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回过来再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素材的选取:
学习素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本课中的四个素材:参观海洋馆统计图、气温统计图、体温变化图及商商店品销售情况统计图,这些素材要多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是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
教学设计:
本课分成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实践应用、全班总结、知识拓展五块内容
一、创设情境:
1.通过展示海洋馆参观图片,引入某小学(2005~2010年度)假期参观海洋馆人数条形统计图来复习条形统计图,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并介绍条形统计图。(如:这副条形统计图统计了什么内容,统计图中横、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单位各是什么,)
2.师提问: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会发现,类似以下几种信息:
a:2005年的时候有3万人,2006年的时候有4 万人,2007年的时候有6万人,2008年和2009年的时候都是8万人,2010年的时候是10万人。
b:2005年参观的人数最少,2010年参观的人数最多。
c:2008年和2009年参观的人数一样多。
d:2006年到2008年每隔一年增加2万人,2009年到2010年也是增加2万人。
? ? 等等诸如此类的信息。
3.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能直观清楚的数据的多少。
生:能观察并计算得出相隔的两年间,人数相差多少。
师板书: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知道数据的多少。
4. 用你的手势,试着比划一下从2005年到2010年,参观人数的变化情况。(教师手指条形统计图,从2005年开始)
5. 师:如果把大家手势运动的路线画下来,想像一下会是什么呢, (生想象:弯曲的线,一段一段的线)。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师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比(本文来自:Www.JIaoShIlm. 教 师 联 盟网:折线统计图说课稿)较分析,感受两者的相同。
师:首先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重点引导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预设:(2-3)人说。
a.横轴、纵轴、标题、单位和日期都相同。
b.图中所表示的数量的多少都相同。 总结:也是说这两副统计图都能看出数据的多少。说明他们的相同点是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2、深入讨论,认识特征。
师:那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预设:一个是用条形来表示的,一个是用点和折线来表示的,或它们的方式不一样。(对,一个是用直条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一个是用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从2008年到2009年的参观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折线统计图总08-09年的线段是向上斜的,说明人数增加。
师:那一年人数的增长最多,怎样能看出来,
生:线段越倾斜,增长速度越快。
归纳: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哪,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折线统计图能够表示出数据的变化,条形统计图不能直观的体现数据的变化情况。
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既能表示数据的多少,又能表示出数据的变化。
(师板书: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据的多少,又能表示出数据的变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篇二: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舒坪中心校熊小利
第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折线统计图》选自西师版小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学习本节课,一方面是对以前学习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具有巩固和深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为我们后面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以及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合作交流等方法,学习折线统计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密切关系,进一步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从而热爱生活。增强学习的信心。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为:
(1)认识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2)根据折线统计图发展的趋势,能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为: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雄鹰奖章、智多星奖章、音乐、红色丝带、不同长度的木棍(每根木棍的一头套上一个小气球)。 第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
(二)说学法
1、自主观察思考
2、小组合作学习
3、学习归纳
第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标,我将本节课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动画背景,引出新知(5分钟)
小朋友们,今天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大家想和里面的小羊们一起来学习本节课吗,这是沸羊羊把去年羊村割草情况制成的一个统计表。
根据这个统计表喜羊羊说;“我可以做出它的条形统计图”。
而村长又说;“现在我要将这个条形统计图变魔术,先让一个个的长条隐去,只剩下最上面的一横,后来索性缩成一个小点。最后再将这些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就变成了一幅新的统计图。”
给出这个新的统计图后我进行提问;“同学们,你能对这个新的统计图起个名字吗,”等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过后,我再陈述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二)巧设问题,探究新知(20分钟)
这是老师从网上下载的03年“非典”的一些信息。
活动一、观察分析,认识特点
根据这个统计表,我们能做出它的条形统计图,那怎样才能使我们更清晰的看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呢,这时我告诉同学们可以做出它的折线统计图。然后再提问:你能从这张
折线统计图中看懂些什么呢,
然后鼓励学生能踊跃的说出自己的认识,在学生的回答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
(1)理解这些点是怎么确定的,具有什么意义;
(2)学会观察并用语言来表述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的变化趋势与幅度;
(3)观察折线统计图的组成要素。
(横纵轴、点、数据、线、单位、标题、制表日期)
当学生对新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我将通过“快速抢答”的游戏来刺激学生的思维,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
“快速抢答”——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新增病人在( )月( )日最多,达到( )人,以后人数在逐渐( )。
(2)新增病人数减少最快的时间是在( )月( )日到( )月( )日,减少了( )人。
(3)根据变化趋势,预计6月初的新增病人数会这样变化, 活动二、对比归纳,得出特征
提问: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得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既能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用线条(折线)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 。(请同学们打开书120页,
把第二自然段用红色的笔画上)
活动三、动手绘画,形成方法
既然折线统计图有这么多的优点,那我们应该怎样来绘制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先同桌之间讨论,再起来说一说,接着我再通过课件,展示出整个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画出横轴和纵轴?确定数据间隔,画网格线?描点?连线?标数据?标题名称、制图日期等信息。在这之后,我让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回忆并记忆刚刚的整个过程,然后再让他们一起来复述一遍)。
在这一环节中呢,我会对勇敢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小雄鹰奖章,对于回答得非常好的同学给予智多星奖章。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0分钟)
为了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为此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
这是我前段时间收集到我们班上一位小朋友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身高变化情况,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呢,(通过这个练习,再次让学生能够准确的分析折线统计图所呈现的所有信息)
2、形成性练习:
同学们,你们去过九寨沟吗,那里的环境非常美,并且气温又很舒适,因此亮亮一家正在计划去九寨沟旅游,了解到去年该景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如下表。(见课件)
提问:那你能根据这个统计表做出它的折线统计图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画一画吧。当同学们画好了过后,我们再一起订正。
在订正的过程中再次强调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接下来议一议:根据画出的折线统计图,
(1)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是多少,
(2)月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的月份有哪些,
(3)月平均气温下降最快的月份又是哪些,
(4)你能给亮亮的旅行提一个好的建议吗,
3、拓展性练习:(也是我们的游戏环节)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耍龙灯吗,今天啊我们也来举行一次“耍龙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篇三:折线统计图评课稿 文档
《单式折线统计图》评课稿
今天听了吴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折线统计图》,本课是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优点、特点和制作方法。整节课看下来,觉得吴老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明确,教态从容不迫,很亲切自然,让孩子能够很顺利的融入到良好的课堂的学习气氛之中。在引入阶段时引用了学生熟悉的条形统计图,接着通过手的比划再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过渡的很自然,有层次。有几点值的我学习
1(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现在我们的数学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本节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李老师把生活中的数学有效地引入教学设计中。在课上列举的数张折线统计图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些生活中的学习素材是学生在生
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也是对他们的生活有意思的。所以学习起来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这就是一直在提倡的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是在数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
2.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吴老师在学生解读完温度变化的统计图后,请学生预测20时的气温并让学生阐明预测的理由。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对比。知识的迁移也叫学习的迁移,心理学上把已获得得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本节课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把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异同,使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学会读折线统计图,明确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在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把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在观察、比较中,体会到了折线统计图的优势:不仅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更好地看出数据增减变化地情况,培养了学生地统计意识。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学生“悟”的太少,自主性体现不足。本节课教师引导的多,不敢放手。统计图的优点应是学生在读图、比较中感悟到的,而不是老师硬生生强加给的。在学生细读第一幅折线统计图时老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这一特点体会不够。2.读图时缺
少整体性的指导。在练习中老师只注重于问题的解决而忽略了统计的意义,在学生完成问题后应从统计图的整体来感知事件的变化,体现出统计给我们带来的作用。3.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的要求在本节课的过程中似乎体现的不够明确,大多还是学生根据统计图说出结论,并没有提出什么问题,。
作文八:《折线统计图教案》1200字
折线统计图
景洪市一小:李倩莲
一、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以及练习十九第1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六、教学方法: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习。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什么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技馆吗?多去参观科技展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想了解1998~2003年昆明市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
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1)、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出示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请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最后师再带领学生小结。
4、生活中很多方面都会用到折线统计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过什么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起来说。
(三)、巩固应用
练习十九第1题
先观察折线统计图,再说一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最后完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作业
课本115页第6题
九、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点 数量的多少
线 数量的增减变化
上升——增加
十、课后反思:
水平——不变 下降——减少
作文九:《单式折线统计图》4000字
: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4—106页。
:
1、在读统计图,分析及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有关统计
图回答有关问题。
3、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多媒体和课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师: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非常关注每天
由当地一年中的的天气,那谁知道咱们这在一年中哪个月气
1、师生谈话,气温引出教材中温最高,哪个月气温最低? 让学生说一说当的气温统计图, 说的合理就给予肯定。 地一年中哪个月激发学生的学习 师:老师这有一幅正定2006年月平均气气温最低,哪个兴趣,使学生感温统计图,大家请看。 月气温最高,然受到数学与生活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后出示2006年的联系。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说一说
月平均气温统计 他是什么统计图,你从中获得了那些信息? 图。 观察交流统计图学生可能回答:
2、让学生读图,中的信息,培养 这是一幅单式条形统计图。 交流从中获得的学生的读图能力 2006年每个月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数学信息。 以及收集数学信 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是9.7?。8月份的平
息的能力。 均气温最高是34.4?。
5月与10月的平均气温一样都是34.4?
2006年的月平均气温从1—8月份逐月上
升,从8—1月份开始逐月下降。
??
教师直接出示并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从中获得了
1、2006年的月介绍折线统计很多的内容。2006年的月平均气温除了能
平均气温除了能图,再让学生观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
用条形统计图表察折线统计图,统计图表示,大家请看。 示以外,还可以使于学生尽快的课件出示104页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用另外一种统计认识折线统计像这种统计图叫折线统计图。 图表示。出示 图。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折线统计图,并 师: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
介绍“这种统计 么?
图叫折线统计 学生可能会说:
图”。然后让学生 这幅图中有许多横格,许多竖格。每个横
观察折线统计 格都相等,每个竖格也都相等。 图,了解图的特 横格下面月份,纵格左边是温度。 点。 每个月份的平均气温用一个圆点表示,并
标出他的旁边标出数据。
用一条折线把每个月的平均气温连起来。
2、提出“议一议”使学生在分析比师:现在请大家先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
的第(1)个问题,较统计图特征的图,再分小组讨论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
鼓励学生充分发过程中,认识单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表自己的意见。式折线统计图。 学生有可能回答: 使学生了解两个体验学习折线统相同的地方:
统计图的不同地计图的价值。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表示的是2006方。 年正定的月平均气温。
图的下边是月份,左边是温度。
不相同的地方:
条形统计图是用长条直观反映一年中每个
月的平均气温,折线统计图是用一条折线不
但直观反映出了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气温,
而且直观反映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变
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直观反映数
据的变化情况。
3、提出“议一议”
的第2个问题,通过交流讨论让师:现在我们看折线统计图,说一说折线
让学生进一步认学生了解折线统统计图中的圆点表示什么? 识折线统计图。计图的特点。 生:折线统计图中的“圆点”表示每个月
使学生了解折线 的平均气温。
统计图中的圆点 横格、竖格各起什么作用呢? 表示每个月的平 横格、竖格的作用为了更准确的标出每个
均气温。横格和 月的平均气温。
竖格的作用为了 师:观察折线统计图,谁能说说正定2006更准确的标出每 年的平均气温谁怎样变化的? 个月的平均气 生:2006年1月到8月的平均气温是上温。 使学生体会折线升的,从8月到12月是下降的。 4、提出“议一议”统计图在表示气 师:哪两个月间的平均气温升的最快?哪两
的第3个问题, 个月的平均气温下降的最快。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引导学生用自己温变化情况方面生:3月到4月的平均气温上升的最快,上
的语言描述的作用,进一步升了5.2?。
2006年月平均认识单式折线统生:10月到11月的平均气温下降的最快,气温的变化情计图的意义和特下降了5.9?。
况。 征。
给学生提供充分同学们说的都很对。你们知道吗?我国每年
读图中信息的时的7、8月份既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又是
1、让学生读间,经历自主读降雨量多最频繁的时候,很容易发生洪水或
2005年水位变图的过程。体会地质灾害,所以我们进入雨季时要随时关注
化内容和折线统折线统计图在描降雨量和河流水位的变化。 计图 述和交流数据中这是2005年某市水文站公布的汛情公告和
的作用,激发学水位变化统计图。。
习新知识的兴课件出示汛情公告和水位变化统计图。
趣。
师:通过读汛情公告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读图得到交流读图得到的学生可能会说:
的信息。给学生信息,使学生获这是8月1日到8月6日的水位变化。 充分表达不同意得自主学习的积警戒水位是32米,历史最高水位是
见的机会。要关极体验,考察学32.6米。
注学生是否发现生能否解答读懂8月1日的水位是32米,8月2日的水了折线统计图的统计图。 位是32.9米,8月3日的水位是32.4米, 特点。 8月4日的水位是32.6米,8月5日的水位
是32.2米,8月6日的水位是31.8米。
8月2日的水位最高。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统计图中第一格表示0到30米,后面5
个格表示1米,一个格也就是0.2米。
8月1日到8月2日的水位上升的最快,
上升了0.9米,8月2日到8月3日水位下
降的最快,下降了0.5米。
8月2日的水位最高,8月6日的水位最
低。
8月2、3、4、5日的水位都超过了警戒
水位,大坝比较危险,其中8月2日超过了
历史最高水位,大坝特别危险。
统计图中有两条虚线。
??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当同学们观察到有两条虚线时,教师引
导提问:
你知道这两条虚线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吗?观察一边的数据。
生:下面一条虚线表示这条河流的警戒水
位,上面的一条虚线表示历史最高水位。 3、提出书中的第给每个学生回答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认真。同桌互相说一
(2)个问题。先问题的机会,体说,哪天的水位超过了历史的最高水位,水
让同桌互相说一会用折线统计图位从哪一天开始回落。
说,再指名回答。 表示数据的直观 同学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性的价值。 8月2日的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水位
从8月4日开始回落。
4.出书中第(3)给学生创造对统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该地区8月个问题给学生充计数据进行描述1日到8月6日汛情的变化情况? 分表达自己意见和分析、表达的学生可能有的不同表达方式: 的机会。 空间。 (1)8月1日河流水位是32米,2日水位
快速上涨,3日水位下降,4日水位继续上
涨,5日水位下降,6日水位最低。
(2)8月1日河流水位已经达到警戒水
位,2日水位快速上涨,突破历史最高水位
32.6米,达到32.9,3日水位下降至32.4
米,4日继续上涨达到历史最高水位32.6
米,5日开始回落,6日水位31.8米下降至
警戒水位之下。
??
只要学生表示的有道理就给予表扬。
5、提出书中的第 使学生体会数师:气象台预报该地区8月7、8、94个问题。鼓励据统计的意义,日将有大雨,你认水位会怎样变化?大胆说
学生大胆发表自学会根据统计数一说自己的看法。
己的意见。 据进行合理的判学生可能会说:
断和预测。 我估计水位会上涨,因为天气预报7、
8、9三天将会有大雨,河水也许会突破警
戒线。
我认为河水不会上涨多少。因为6日河
流水位已经下降到了最低,而且在警戒水位
之下,即使下3天的雨,水位也不会上涨多
少。
我认为水位不仅会上涨,而且9日会超
过历史最高水位,再创历史新高。连着下3
天大雨,水位会涨很多。??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预测结果,只要说
的有道理就值得表扬。 兔博士提问题,丰富学生的经大家说的不错,说明都很善于思考,你
给学生表达自己验,学会思考问们还能想到那些问题呢? 想法的机会。 题、解决问题。学生可能会想到:
进行保护环境教水位涨到历史最高水位,我们 做好防
育。 范工作。
我预测虽然不会涨多少,但也要做好防
汛工作。
我想到要保护环境,多植树种草,保护
水土不流失,才可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06页的“练一四:课堂练习 考察学生读折线练”,这是某地2006年每个月的降水量统计1、课本第106统计图和分析问图。观察统计图,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页“练一练”。先题的能力。 可以小组交流。
让学生读统计 师:我们看第2题,该地的降水主要集图,然后交流 中在那几个月份?什么是“集中” (1)、(2)两个 生:集中就是降水比较多的时候。 问题。让学生先 集中就是降雨量比较多的月份,主要集
明白“集中”是 中在7月份、8月份。 什么意思,再回
答问题。
利用图中的信息师:第(3)、(4)题,请同学们自己读2、第(3)(4)解决实际问题。 题,自己完成。
题学生自己完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进行针
成。 对性指导。交流时注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
考察学生根据信的,怎么做的。
3、学生自己提出息提问题、解决师:你能根据统计图自己提出问题并解
问题,自己解答。 问题的能力。 答吗?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一人提问,全班
回答。
一个小组提问其他小组回答。
同桌相互提问。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
作文十:《折线统计图ppt》2000字
折线统计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折线统计图
许昌市健康路小学 李艳霞
2005年西湖公园游玩人数是15万人 , 2006年西湖公园游玩人数是17万人 , 2007年西
湖公园游玩人数是21万人, 2008年西湖公园游玩人数是30万人, 2009年西湖公园游玩人
数是27万人, 2010年西湖公园游玩人数是27万人, 2011年西湖公园游玩人数是19万人.
西湖公园2005—2011年游玩人数统计表
年份 旅游人数/万人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15
17
21
30
27
27
19
西湖公园2005—2011年游玩人数统计图
单位/ 万人 ,,,1年1,月
33 30 27 24 21
17 21
30 27 27
19
18
15
15
12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份
西湖公园2005—2011年游玩人数统计图
单位/ 万人 ,,,1年,,月
33 30 27 24 21 18
17 15 21
30 27 27
19
15
12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份
西湖公园2005—2011年游玩人数统计图
单位/ 万人 ,,,1年,,月
33 30
30 27 27
27
24 21
21 19 17 15
18
15 12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年份
西湖公园2005—2011年游玩人数统计图
单位、万人 2011年12月
30 21 30 15 17
27
27
19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 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的表示出 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的表示 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某病人的体温记录折线统计图
单位/摄氏度
40 39 38 37 36
0
6
12
18
0
6
12
18
0
6
12
18
单位:时
4月7日
4月8日
4月9日
4、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他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5、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 是在恶化还是好转, 3、他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最快, 哪 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1)请你简单描述一下这半年中,两种衣服销售量的变化 情况。 (2)你知道哪幅是毛衣销售量统计图,哪幅是衬衣销售 量统计图吗, (3)如果你是销售经理,在进货方面有什么考虑,如果你是 消费者,又有什么打算,
欢欢一周六天一分钟跳绳次数统计图
跳绳次数/下
乐乐一周六天一分钟跳绳次数统计图
跳绳次数/下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星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星期
欢欢一周六天一分钟跳绳次数统计图
跳绳次数/下 120 100 90 80 70 60 50 0 周一 周二 周三周四 周五 周六
乐乐一周六天一分钟跳绳次数统计图
跳绳次数/下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星期
周一 周二 周三周四 周五 周六 星期
股票分时走势图
心电图
明明数学第八册前6次的考试成绩统计图
分数/分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0 85 61 58 75 67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次数/次
北京2003年4月26日至5月31日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 图
人数(人) 2003年6月1日
122
140
120
113
? ?
100 80 60 40 20
? ?
70 42
?
28
?
8
0
26 1 6 11 16
?
5
1
?
日期(日)
21 26
31
某电脑公司门市部上缴利润情况统计图
(2004年——2010年) 单位:万元
2011年1月
152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90 46
40
2004
2006
2009 2010
扇形统计图有什 么特点,
扇形统计图有什 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