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一个人的朝圣》1300字
一个人的朝圣
--121班 王嘉昕 57号
哈罗德,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来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在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他经过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这就是哈罗德千里跋涉的故事。从他脚步迈开的那一刻起,与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时光隧道的另一场旅行。这趟旅行穿过自我,走过现代社会百态,跨越时间和地理风景,用强有力的新声音讲了一个充满英式趣味的独特故事,优雅、细腻、感人。
这本书里有这几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
“你还以为走路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她继续说,“而吃,吃也是一样的。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
“他发现当一个人与熟悉的生活疏离,成为一个过客,陌生的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明白了这一点,保持真我,诚实地做一个哈罗德而不是扮演成其他任何人,就会变得更加重要。”
哈罗德的初衷不过是想走到一个邮筒给奎妮寄信,但他又一直觉得信上那简短的几句话不足以表达他的感情,于是哈罗德越走越远,之后萌生了要徒步走到贝里克郡的想法。我刚开始看这本书时,其实觉得这本书很无聊乏味,一度觉得自己看不下去了。但当一开始让我认为懦弱、平凡的哈罗德终于坚信了他的信念:只要他一直走到贝里克郡去,奎妮就会活着等着他。“走”,就是他的信仰,就是他灵魂的一部分。走路,不过是要把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的前面机械地移动,但是如果是要你成万上亿次地重复呢,如果是要你争分夺秒地不停重复呢,如果是要你在几乎什么装备也没有,脚上只有一双帆船鞋去重复87天呢?你可以吗?我想了想,自认为我是不能做到的。但是,哈罗德,一个60岁的老人,他却就着一个信念,完成了。他在路上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听了各种光怪陆离的故事,而他也一直沉浸在绵长的回忆里。他的母亲琼离开了他,他的父亲从此堕落,他在16岁那年的生日,穿着一件大衣被父亲赶出家门自己去独立生活。后来在一次他刻骨铭心的舞会上,他与莫琳相爱了。他们有了一个孩子,戴维。但木讷的哈罗德由于小时候家庭的因素,一直不懂得该如何向儿子戴维表达他的爱。他笨手笨脚地不敢碰儿子,很少抱儿子,他拼命地藏着、压抑着对妻子、儿子的爱。而戴维后来患上了抑郁症,最后上吊自杀。从此莫琳和哈罗德形同陌路。但哈罗德在徒步的途中一直和莫琳保持电话联系,他们彼此心中压着对彼此深如海底的思念和爱,每次通话都是那些无关痛痒的话。最终看到他们终于打破桎梏,又重新走到一起,我欣喜若狂。我一路就像一个旁观者,我倾听着哈罗德的独白和心声,我看着哈罗德伤痕累累的腿脚,我默默地给他加油鼓劲,生怕一旦他彻底放弃了他的信念,他就会这样颓了。我的心情一直随着他的回忆和情绪起伏着,哈罗德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一个主人公,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一位伟大的朝圣者。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也是本书最大的悬念所在:在他们夫妇俩刻骨铭心的那
次舞会上,到底是什么话让他们大笑无法停止?
两个身影就这样拉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在笑声中摇晃。
作文二:《一个人的朝圣》1900字
一个人的朝圣 《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资深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处女作,说起作者。首先想起来她是一位英国资深剧作家,写了二十年的广播剧本,也曾活跃于舞台剧界,拿过无数剧本奖。但《一个人的朝圣》作为处女作,已畅销三四十个国家,入围2012年“布克奖”, 2012年度英国最佳新人小说奖等多项大奖。 简介下小说大概的故事情节吧。哈罗德·弗莱,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但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告别。震惊、悲痛之下,哈罗德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
整本书是从第三视角,但主人公的内心却占据了绝大部分。主人公哈德罗在十六岁被赶出家门,从被父母遗弃,到后来找到自己爱的人,结婚,生子。后来,失去孩子,与爱人分崩离析。他依然真诚、有爱、尊重和关怀他人,正是由于这些,才让他踏上征程,去做出徒步这样疯狂的举动。主人公性格是脆弱的,敏感的,他从小就想当一个壁树,那样子最不需要情感付出。但他同时也是坚强的,世间的皮肉苦难于他根本只是毛毛细雨,内心的孤独在朝圣路途上也被他征服。周国平曾写到: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会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或许,这就是哈罗德的想法吧。
再来看看这本书中其他有血有肉的人物。 妻子莫琳年轻时候风情万种,最后选择和哈德罗终老,但一方面哈德罗的性格冷淡,另一方面儿子的早逝更是让两个人的心中蒙上阴影,两人之间的爱情之火熄灭,隔阂越来越重。但丈夫的出走,一系列奇妙的连锁反应在妻子莫琳的身上发生。从起初的惶惑、担忧、愤怒,到逐渐开始探寻,改变,适应,甚至成为他最大的支持者。她虽然没有上路,却同样经历了一场对内心的探索。
还有满嘴粗口的玛蒂娜,虽然必须承认她的粗俗,但她在救下哈罗德的时候,
连“你他妈在这种天气跑到外面干什么?”都充满关心。玛蒂娜之后回来,帮哈罗德的帆船鞋重新钉了底,还擦干净了,甚至给它们换了新鞋带,接着直接就走了,不让哈罗德有机会谢谢她。种种都表现出玛蒂娜内心的善良。
作者蕾秋·乔伊斯笔下文字似水流过,柔情地向我们倾诉着她心底的忧伤。当时作者刚刚失去了父亲,作者就想再借着主人公体会下父爱。哈罗德还有生命最后一次行走来拯救爱的机会,但是我们可能一生都不会有这样的契机。哈罗德还有机会重新牵起莫琳的手,可是作者蕾秋·乔伊斯,已经彻底失去了她的父亲。作者教会我们一个道理:生活终究会归于平淡,但是也别忘了,生命也终究会消散的无影无踪。那些陪伴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的爱。
小说还有很多地方牵扯着我们读者的心灵。 哈罗德说过“他发现当一个人与熟悉的生活疏离,成为一个过客,陌生的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就像当他离开跟莫琳之间没有任何情感的冰冷的家庭,就像他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他跟儿子戴维之间的历程,就像他离开之后,才发现曾经他跟妻子是多么得相爱。就像他离开之后,莫琳才发现哈罗德曾经也如此尝试过爱他们的儿子。那些朝昔相处,不可化解的矛盾与怨恨,都消散了。他们发现,他们都太执拗,甚至是走得太远了。我们也是一样吧,在我们与自己爱的人朝昔相处的时候,我们渐渐会疲倦、理所当然,我们更多的时候在厌倦和索取,只有当我们感到有失去他们的危机感的时候,我们才会想到要珍惜,珍惜每一次相逢,珍惜每一天的相处。有人说,“深情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可以,请给我们的生活与爱的人,更多的厚爱与深情。
生活的意义在哪儿?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在寻找着答案,作者给了我们她的答案。“不断地将一只脚迈到另一只脚前面”,这就是生活,不断面对未来并且走下去。在任何未来的每一段旅途中,品味它的艰辛,也品味它的甜美,直面狂风暴雨的凛冽,也直面鸟语花香的悠闲。用心体会每一段旅途也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但任何一段路都会有开始,有结束,正如我们有时平淡无奇有时波澜壮阔的人生。但同时无论成功或失败,哪一段旅途都不值得我们用整个人生去祭奠,哪怕经历过再多的苦,生活总要向前,无论什么时候,人都不应该失去重新上路的勇气。因为走在路上,本身就是一场,关乎心灵的朝圣。
最后,推荐一下另外一本书----《一个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歌》。作者蕾秋?
乔伊斯在书前写到:我写的不是《一个人的朝圣》的续集,也不是一部前传。我写的这一本书,它和哈罗德?弗莱比肩而坐。我会把这本书称为,一个伴儿。”
作文三:《一个人的朝圣》1200字
六十岁的哈罗德是酿酒厂的一名普通推销员,退休后和妻子居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日复一日。他以为他的一生就这么过去了。
一天早晨,哈罗德收到了曾经一起工作的老友奎妮写来的一封信,奎妮告诉哈罗德她患了癌症,所以特意写信来向哈罗德告别。
哈罗德给奎妮写了回信,并出门准备投递到离家最近的邮筒。在朝邮筒走去时,哈罗德想起了一些往事,并由往事想到了自己的人生----就这样,若有所思地哈罗德,手里抓着那封准备寄出的回信,不断地朝下一个邮筒走去。在一个加油站,哈罗德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对他说:“你一定要有信念。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小女孩随口说了这么几句话,就打着哈欠回头去干活了。但哈罗德的内心却澎湃起来。他小心翼翼地渡过了大半生,他的生命似乎也将很快被尘埃湮没,但现在他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去做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来借以清洗掉一些快要将自己湮没的尘埃,让自己回归一点本来面目。
哈罗德选择了步行。他原本只打算去离家最近的邮筒寄出一封信,但现在他走出了他所居住的城镇,穿越了森林,翻过了山岗,并将大海都抛到了身后----哈罗德一直走,一直走,最后横跨了整个英格兰,步行87天,全程627公里,终于仅靠双腿走到了老友奎妮的病榻前,与临终前的奎妮见了最后一面。
《一个人的朝圣》---由英国剧作家蕾秋·乔伊斯写的一本畅销小说。3月初,在厦门机场候机的时候,我在机场候机厅的书店无意中遇到这本书,于是作为乘机读物购入行囊之中。
作者蕾秋·乔伊斯不愧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并不像是读完了一本书,而像是看完了一场电影。随着每一枚书页的翻动,似乎都能看到主人公哈罗德一步又一步地就在自己的眼前不断朝前走。而往事,宛如绽放的花朵,它们曾经开败了,惨遭遗弃。但现在,它们在哈罗德流水般自然前行的脚步当中,忽然又回来了,仿佛像当年绽放时那样的鲜活,触手可及,令人心疼。
哈罗德在路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银发绅士、外科医生、著名演员……还有骑自行车的母亲。他们平静的外表之下,是喜怒哀乐各自不同却又彼此相同的人生。哈罗德一直为自己的懦弱感到沮丧,但旅途中的种种邂逅,令他发现这个世界上,缺乏勇气的人并不止他一个。
哈罗德在路上想到个各种各样的事:被遗弃的童年、自杀的儿子、怨恨的妻子,还有老友奎妮……。哈罗德和妻子莫琳曾经有过非常美好的时光,他们一见钟情,相爱并结婚。但现在他们甚至不再说话,成为彼此的陌生人。
哈罗德一步一步地不断朝前走,于是他发现:有许多事,他原以为很难,却其实是很容易的:例如徒步穿越英格兰这件事,他只是稍稍给内心追加了一点点信念,便成功办到了;而与此相反,有许多事,他原本以为不过是最简单的本能,但实际却很艰难:例如说话这件事,还例如爱。
哈罗德一步一步地朝前走,用高低不平的脚印,探求他曾经想成为的那个自己。尽管生命流逝,一切无法回头,但起码,那些在旅途中一点点复活的情绪和往事,带给了他尖锐的触痛,令他清晰地确认到自我的存在,令他生命的触角不再僵硬麻木。
作文四:《一个人的朝圣》2900字
我拿出日记本,在上面习惯性的写下今天的日期和天气,天气后面是一个晴字,其实我 根本不知道今天的天气会是怎样,也许是一个心情舒朗的晴天,也许会潜伏着一场久违的暴 风雨, 此时是凌晨 2点 31分。 决定不再躺在床上浪费时间之后, 我来客厅写日记。 喝完一杯 白水,蹑手蹑脚的回到卧室拿电脑,听着室友浅浅的有节律的呼吸,一时间为我这样不经意 的叨扰而感到惭愧。
在半睡半醒之间,我一直能看到那个走在路上的自己,看不清方向,只是在行走,静默 的如同一株绿色植物,淡淡的充斥着坚定的走着。沿途有各种喜欢的美景,蔚蓝的天空,温 暖的阳光,幽深的山谷,深邃的远方,夹杂着如指尖轻抚脸庞般的微风,这是怎样重叠的景 象,我竟不知。原来自我保护和自我实现意识已经深入梦境,在我被生活圈在一个地方,无 法随思想即刻行动的时候,大脑竟自动塑造了一个绝佳的场景,让我在里面去寻找那种身心 愉悦,静谧安然的体验。我感谢身体里面的另一个我对自己的慷慨馈赠,只是,有些路,可 以在心里独自走完,有些路,怎么可能容得下折扣和虚幻。
两小时四十分钟后,也许我又要开始新一天的晨练了,今天是坚持晨练的第七天,短期 习惯养成的最后一天,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周的时间里,计划表终于被我渐渐的填满, 每天看到最后一项任务完满的打上一个对勾的时候, 内心是欢喜坦然的, 无论如何, 这一天, 我终于又做到了心安。总觉得时间过的飞快,每一天都在做倒计时,一点点的将年轻清爽的 个体消耗的不再阳光向上,不再体态优美,不再奋起抗争,这是一种残忍的惩罚,它让一个 人亲眼目睹自己一步步的走上下坡路,由无奈恐慌变得麻木不仁,直到最后的熟视无睹。只 可惜, 我不想在我有限的生命内, 完成这种痛苦的死循环。 谈不上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只是, 我要岁月在我身上刻下的痕迹,要足够艺术,足够美丽,足够值得铭记,足够心甘情愿。
在晨起的微风中,我看到各种年龄阶段的人在操场上锻炼,场地中间抖动空竹的声音, 可以传到塑胶跑道的每个角落,那是一种有节律的旋转,我看着它们旋转着被抛向空中,又 带着满腔的期待缓慢坠落。我看到中年发福男人下坠的肥肉,堆积在腰间,随着步伐有节奏 的起伏,听到如同京腔一样韵味十足的练声吊嗓,看着自己以三分钟为标准的圆圈运动周而 复始,想着半小时后手机软件的达标提醒。这是一张带有希望的图画,在运动中完成一种积 累,夹杂着细小的微凉和嘈杂。
在繁华散去,不用备课,不用讲解各种应试考点做题方法之后,我发现了镜子里面的那 个陌生的自己。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瞬间,我嗅到了自己身体里那种裹挟着思想所散发出来 的若有若无的腐朽味道,如同晨练回来步入居室所感受到的那种扑面而来的过于浓重的生活 气息一般,让自己在片刻之间失去食欲。在滞留聊城赚取学费的这两个月里,我发现了很多 有趣的道理,同时也在不经意间窥探到了那么一点生活的秘密和夹杂其中的些许微不足道却 带有毒性的小伎俩,我在陷入沉思的片刻体会到生活对于每个人的公平,以及残忍。得知, 停留下来的时候,这种消耗所带有的毒性,它剂量有限,如同恰到好处的毒素积累,逐渐的 腐蚀掉一个人的坚强意志,伴随着理想,以及一些良好的品质,一并悄无声息的消化掉,让 那些高傲的心在不知不觉间变得屈服和麻木。我待在这个局限的地方,只能在将要睡着的时
候,敲一下脑袋里的那枚铜钟,告诉自己要保持警惕,不要就这样轻易的被生活俘获,渐趋 沉沦。不知道这种抗争里面,隐忍着怎样的坚毅和恐慌。
我在书写的时候,总是没有任何映射的看到当初的自己,那个大二时候独自背包游历京 城的少年,那个在泰山之上的拥挤人群中拒绝停留缓慢前行的少年,那个在白塔下面的寺庙 里虔诚跪拜祈求原谅的少年,那个在分界洲岛的沙滩上独自踩着水走了很久却静默无语的少 年,那个在飞机起飞和下落的瞬间体会血液回流思考死亡的少年,那个复试过后在失眠的凌 晨独自待在洗手间写上几个小时日记的少年,那个在返乡的高铁上哭到形象全无路人侧目的 少年,那个一遍遍的看着面前心爱的犬种步履维艰却一次次走开的少年,那个在拥有两千人 观众的舞台上手握话筒沉着应对的少年,那个在离别的车站内心波涛汹涌表面水平如镜的少 年,那个不甘平庸固执的想凭一己之力积蓄资本的少年,那个带着悲情忧郁带着阳光温暖的 少年。这是一种用怎样的经历,怎样的洗礼,一点一滴的交织起来的生命,我看着熟悉又陌 生的自己走在人群中,时而迷失,时而清晰,如此认真和固执。
总觉得不应该在最美好的年纪辜负自己,在每天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做的更多更好,在每 一件所发生的事情里面更加用力的吮吸营养,不想就这样不知不觉间又归于平庸。我看到身 边的朋友,一个个的步入正轨,开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那种奋进向上的旅程,欣喜之余,同 样感到羡慕,有目标的日子才算得上是生活。每一个拥有不甘之心又肯努力改变的灵魂都值 得敬佩,这样的人身上是发着光的,可以在晨起和日落的人群中轻易分辨。我每每都想写一 些能够让人安静下来的文字,让看到的人有所思有所想,可到了最后又开始步入了杂乱无章 的行列,这里面有无奈。我看着空间里逐渐堆积起来的日志,里面的每一篇都记录着我的成 长和反思,就如同刘同所写的,也是我所认同的那句话一样,一个懂得反思和总结的男人总 不会太差,我希望自己可以变得好一点,更好一点。当初毕业聚餐返校的路上,同学的一句 你其实没什么好骄傲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回响在脑袋里,直到最后,每完成一项值得 纪念的工作我就会告诉自己这就是我的骄傲,这样幼稚的游戏我竟然乐此不疲的做了一遍又 一遍。的确,从来都是我们在和自己对比,同样也是在完成自己内心的一种成长,这种成长 的过程就如同朝圣之路一样, 它需要纯粹的信仰和毅力, 也正是在这种孤独的心灵旅程之中, 才能真正的看到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以及那些潜藏在每个魂灵里面的智慧。它需要时间, 需要沉静,需要一杯咖啡所带来的无眠时光。
我不忍看着生活中的自己变得心宽体胖,毫无形象可言,所以开始以最平凡的努力与之 对抗,求得心安。这样的生活在我以后的日子里会不断的得到延展,也会不断的加以深化。 一直觉得,只要还能热血的活着,那就以百分百的热情去拼搏,永远不要屈服于生活,它以 恒久之力施加在我们身上的伎俩,我们同样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加以还击,正是这种此消彼长 的抗衡让生命真正的意义得以存留。一年,一月,甚至一周的时间,都太过长久,我们需要 在意的只是一朝一夕,以饱满的热情过好今天已然足够,当我们做完一天的工作,在安眠之 前可以做到心安便已足够,这里面没有对自己的苛责,没有对生活的怨怼,有的只是平静如 水的认真和对未来理想的诚挚向往,做到对自己坦然,谈何容易的同时又伴随着轻而易举, 决定权确实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十分敬重主观力量的作用,即便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可以平 静的看完一篇几千字的日志,就像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安静下来一样,所有的道理 都有着雷同的共性,相信到了最后我们都能体会到这种心静的力量以及它之于人生的必不可 少和举足轻重。
无论生活以怎样的方式相欺, 无论命运以怎样的手段相戏, 我们都应该暂时的停下脚步,
安抚好自己的灵魂,然后静默无言、内心坚定的走上一条一个人的朝圣之路。
作文五:《一个人的朝圣》3100字
1. 或许人就是这样,越害怕什么,就越容易被什么吸引。
2. 生活离平淡无奇有多遥远, 又可以在多短的一瞬间不 复从前。
3. 谁都可以做我做的事,但人一定要放手,要放开你离 不开的东西。
4. 你每次都是这样,一有人做一些你没做过的事,你就 忙不迭地说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5. 你一定会不断挣扎, 难以置信, 会被现实一次次打倒, 直到终于接受事实,尘埃落定。
6. 他怎么可能把一切说出来 ? 这些话积累了一辈子,他 可以试着寻找词汇,但它们听在她耳中的重量永远不可能和 它们在他心中的重量对称。
7. 走在通往码头的路上,真相如刺破黑暗的光线袭来。
8. 他了然于心的事实和这些人自以为了解的情况大相 径庭,这个发现让哈罗德一惊,也让他在回望身后这群人时 感觉即使站在人群当中,也没有一个人真正认识他,他依然
是孤身一人。 火焰在黑暗中传递光亮, 欢声笑语飘进他耳中, 却属于一群陌生人。
9. 遇到一个陌生人,对他表现出不是自己的那一面,或 者很久之前已经失去了的那一面,甚至是成为一个自己“可 能会成为的人” ---如果那些年前作的选择不一样的话。
10. 他明白了,在弥补自己错误的这段旅程中,他也在 接受着陌生人的不可思议。站在一个过客的位置上,不但脚 下的土地,连其他的一切都是对他开放的。
11. 你可以说任何东西,深知她会把你的话安全地存在 脑海里某个位置,而且不会妄加评判,或者在以后提起来对 付他。他想这就是友谊吧。他突然很后悔回避了这段友谊这 么多年。
12. 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 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13. 有些事情可以有好几个起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 开始。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展开了新的一页,实际上却可 能只是重复以前的步伐。
14. 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 另一只脚前面,日子久了,生活便显得平淡无奇。
15. 戴维拿自己身体冒过所有的险,仿佛都是为了反抗 父亲的平
16. 靠孩子维系的婚姻,在孩子离开后,就更加摇摇欲 坠了。
17. 或许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 念。
18. 他们都自觉和对方停留在最表面的交流,因为言语 之下是深不可测、永不可能逾越的鸿沟。
19. 她爱过,也失去过,这样应该就够了。她触碰过生 命的实质, 也曾经游戏人生, 终于有一天, 我们都将关上门, 把一切放下。
20. 也许当你走出车门真真切切用双腿走路的时候,绵 延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的事物。
21. 女人笑吟吟地看着他,手中一直把玩着一块苹果, 不断地在手指尖摆弄,仿佛那是她无意中捡到的什么有趣的
东西。“你还以为走路是 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 ? ”她终于开 口了,“只不过是把一只脚放到 另一只脚前面。但我一直 很惊讶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 来有多困难
22. 他走了十天,所有精力都用在不断地将一只脚迈到 另一只脚前面,现在时却发现信念低到了脚下,之前强压着 的担忧渐渐成了隐伏的事实。
23. 珍惜语言的真情实意,不要拿它们当弹药来使。 24. 平凡人也可以尝试不平凡的事。
25. 他明白了,在弥补自己错误的这段旅途中,他也在 接受着陌生人的各种不可思议。站在一个过客的位置,不但 脚下的土地,连其他一切也都是对他开放的。人们会畅所欲 言,他可以尽情倾听。一路走过去,他从每个人身上都吸收 了一些东西。他曾经忽略了那么多的东西,他欠奎妮和过去 的那一点点慷慨。
26. 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 气。 ]
一个人的朝圣,一个人的朝圣,一个人的朝圣,一个人的朝 圣,一个人的朝圣,一个人的朝圣
真相如刺破黑暗的光线袭来。她忍过这些年,是因为无论和 哈罗德在一起的日子有多孤独,没有他的世界只会更加孤 独。
历史就是历史,你无法逃离你的出身,就算你戴上领带也不 会改变。
我每时每刻都想着她。脑子里清楚她已经走了,却还是忍不 住张望。唯一的变化是我渐渐习惯了那种痛。就像在平地发 现了一个大坑,一开始你总是忘记有个坑,不停地掉进去。 过一段时间它还在那里,但你已经学会绕过它了。
戴维拿自己身体冒过所有的险,仿佛都是为了反抗父亲的平 凡。
靠孩子维系的婚姻,在孩子离开后,就更加摇摇欲坠了。
有些事情可以有好几个起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开始。有 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展开了新的一页,实际上却可能只是重 复以前的步伐。
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 脚前面,日子久了,生活便显得平淡无奇。
指甲缝里塞着泥土的感觉真好。重新养育一些东西的感觉, 真好。
哈罗德相信自己的旅程真正开始了。他还以为在决定向贝里 克进发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现在才发现当初的自己多么天 真。 有些事情可以有好几个起点, 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开始。 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展开了新的一页,实际上却可能只是 重复以前的步伐。
没有爱的生活不是生活。
你可以说任何东西,深知她会把你的话安全地存在脑海里某 个位置,而且不会妄加评判,或者在以后提起来对付他。他 想这就是友谊吧。他突然很后悔回避了这段友谊这么多年。
女人笑吟吟地看着他,手中一直把玩着一块苹果,不断地在 手指尖摆弄, 仿佛那是她无意中捡到的什么有趣的东西。 “你 还以为走路是 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 她终于开口了, “只
不过是把一只脚放到 另一只脚前面。但我一直很惊讶这些 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 来有多困难
他走了十天,所有精力都用在不断地将一只脚迈到另一只脚 前面,现在时却发现信念低到了脚下,之前强压着的担忧渐 渐成了隐伏的事实。
他明白了,在弥补自己错误的这段旅途中,他也在接受着陌 生人的各种不可思议。站在一个过客的位置,不但脚下的土 地,连其他一切也都是对他开放的。人们会畅所欲言,他可 以尽情倾听。一路走过去,他从每个人身上都吸收了一些东 西。他曾经忽略了那么多的东西,他欠奎妮和过去的那一点 点慷慨。
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
谢谢。 我想我们应该不会再见了, 但我很高兴今天遇见了你。 我很庆幸我们说了话。
原来只要知道寻找的是什么,就往往能从身边随手拈来。
他可以原谅自己的父母不想要自己,不教他怎么去爱,甚至 不教他表达出来。他可以原谅他的父母,还有父母的父母。 哈罗德只想把自己的孩子要回来。
或许人就是这样,越害怕什么,就越容易被什么吸引。
生活离平淡无奇有多遥远,又可以在多短的一瞬间不复从 前。
你每次都是这样,一有人做一些你没做过的事,你就忙不迭 地说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谁都可以做我做的事,但人一定要放手,要放开你离不开的 东西。
你一定会不断挣扎,难以置信,会被现实一次次打倒,直到 终于接受事实,尘埃落定。
他怎么可能把一切说出来?这些话积累了一辈子,他可以试 着寻找词汇,但它们听在她耳中的重量永远不可能和它们在 他心中的重量对称。
走在通往码头的路上,真相如刺破黑暗的光线袭来。
遇到一个陌生人,对他表现出不是自己的那一面,或者很久 之前已经失去了的那一面,甚至是成为一个自己“可能会成 为的人” ---如果那些年前作的选择不一样的话。
他明白了,在弥补自己错误的这段旅程中,他也在接受着陌 生人的不可思议。 站在一个过客的位置上, 不但脚下的土地, 连其他的一切都是对他开放的。
他了然于心的事实和这些人自以为了解的情况大相径庭,这 个发现让哈罗德一惊,也让他在回望身后这群人时感觉即使 站在人群当中,也没有一个人真正认识他,他依然是孤身一 人。火焰在黑暗中传递光亮,欢声笑语飘进他耳中,却属于 一群陌生人。
只要看一眼他 , 她就会被拉回到痛苦的过去, 还是三言两语的 交流最为安全。他们都自觉和对方停留在最表面的交流,因 为言语之下是深不可测、永不可能逾越的鸿沟。
作文六:《一个人的朝圣》900字
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
授信部韩婷婷
文章主要讲述了故事的主人公哈罗德,一个已经退休的老人,一直过着平淡而无趣的生活。忽然有一天,他收到一封来信,是前公司女同事奎妮寄来,告诉他,自己已经身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这封偶然的临别信却成为了改变哈罗德平淡生活的起点。怀揣着对多年未见的老友的歉疚,哈罗德在陌生人的鼓励下渐渐坚信自己可以通过虔诚的旅行让病中的老友重新获得健康,从而开始了他的未知之旅。老人行走的87天,穿越627里,从英格兰南端的布里奇走到了苏格兰东北的布里克。
在老人行走的一路上,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赋予了他的旅途许多别样的意义。他走过错路,也走了大段的回头路,甚至在距离终点很近的地方,几近崩溃的他完全的否定了自己这次旅行的意义,一度想要放弃。最终,他在陌生人帮助和家人的鼓励下完成了这段与其说是身体的旅行倒不如说是心灵的朝圣。
看完主人公哈罗德的经历让我感慨很多,但最触动我的不是主人公坚持不懈的精神,而是他在前行的道路上对生活的感悟。文中有段文字这样写道 "你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是最简单的事情呢?只不过是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而吃,吃也是一样的。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 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年轻的我,也曾一度意气飞扬,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为一切行动的前锋,但是渐渐地我却
领悟到无论什么事当它成为一种长久的坚持进而成为一项事业的时候,再简单的动作也富有深刻的意义。又如文中“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日子久了,生活便显得平淡无奇。他无法再否认其实一路上见过的每个陌生人虽然是独特的,却又是一样的,这就是人生的两难。”当工作趋于稳定,生活也就回归于平淡,我们总是想着是不是我就甘于这种平静,或许到老或许到死。当想要改变的念头悄然萌发,或许在某个时间就会迸发出来,几经折腾后会发现原来我们认为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或者想要过上的那种生活其实并不适合我。有的时候行动或许是个契机,让我们最终意识到平凡的生活并不是起点而是终点。
作为一名银行工作人员,我相信我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或许在未来的工作里我也会有来一场说走就走旅行的冲动,但是我相信在我回到岗位的时候,我将更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作文七:《一个人的朝圣》1100字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他以为人生就这么过去了 , 直到收到那封信。 拿着这本书时 , 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句话。 我 笑了笑, 大概又是什么, 一个人因为什么事而改变了一生的狗血剧情吧。 看了以后, 嗯, 对, 它真的就那么狗血。
文章讲的是主人翁哈罗德因为一封信得知了奎妮得了癌症即将离开这个世界。 他想为她 做点什么,带着一份救赎的信念一个人走了 87天, 627英里。因为他相信,他若能坚持不 懈地走下去,尽头就会有奎妮活着等待他。
瞧,多狗血,多美好。 忍不住嘲讽,这个世界真的会有那么理想化吗?一个宣布死期的 癌症患者会因为别人的信念活下来吗?能在不知未来的情况下坚定等待吗?一个什么都不 准备而上路的人真的能走下这漫漫长路吗?世上真的有那么多好心人帮助不知名的你吗? 才开始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太多这样的疑问。 我以为,这又是一个惑人心的童话。 但是 后来,我才发现,这篇文章不狗血,不理想化,他还怀揣着真实。哈罗德也会像个常人一样 迷茫,质疑,不知所措;书上的人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一副好心肠,他们有善有恶,有怀疑 有信任;跟随哈罗德的朝圣者也有虔诚的,有跟风的。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才能让人感 同身受。故事最后,奎妮也离开了,我却没有泪流,我相信奎妮是幸福而满足的。至少,比 起无人牵挂无所寄托的离去,这样有人为你坚持将你记在心中的逝去,带来了太多温暖。
我是羡慕哈罗德的, 因为有那么一封信, 让他拥有了一个不再碌碌无为的人生。 我和很 多人一样,太理性,没有信念。我就是那个没有信的哈罗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三点一 线的过着自以为是的平淡生活。 我不停的自我催眠,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哈罗德的信念只 是一个可笑的疯狂之举。 直到看到了一句话, “生活就是充满了令人恐惧的未知” , 把我从催 眠中惊醒。 把我内心的懦弱都血淋淋的拉扯出来, 我有些怯怯然。 我们因为恐惧了未知,所 以期待着平凡;因为恐惧着未知,所以安于现状;因为恐惧着未知,所以不敢对生活冒险。 我也是这样惧怕着, 我没有信念让自己无所畏惧, 我没有勇气面对这残酷无情的现实。 所以, 我羡慕着哈罗德, 我期待着有那样的一封信, 我希望我能有所改变, 然后像哈罗德一样无所 畏惧的踏上属于自己的漫漫征程。
加油站女孩说过, 那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做起来却十分困难。 比如走路, 只是把一只脚 放到另一脚前面。 为什么哈罗德最后感动了那么多人, 因为他把最困难的本能一步一步的用 心,用勇气诠释的淋漓尽致。人生也是这样,一步一步,或许迷茫,或许怀疑,或许再也无 法往前走,但是只要能坚持,哪怕不是最后,最好的结果,那也是最美,不留遗憾的风景。 到最后,也能笑着回忆。我或许也是感动的,但是更多的是羡慕。
我想, 现在的我, 或许是哈罗德在等待着那封信, 也或许是奎妮在等待着哈罗德的到来, 也或许是??
作文八:《一个人的朝圣》4500字
如果有人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大概不会有谁感到惊奇。准确的来说,是新的旅行,毕竟,人生和一次新的旅行有着太多的相似,在旅途中感受那种前所未有的惊奇和随之而来的闪念,以及可能带来的感悟。于是,旅行好像不仅仅是从“这里”到“那里”的无趣却又必然过程,旅行被赋予了更深的涵义,甚至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过程成为了从“这里”到“那里”的全部意义。旅行这个题材也成为是很多事件发生的基础。《一个人的朝圣》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旅途中的故事。这本书出自英国女作家瑞秋乔伊斯,这部书作为她的处女作,已经表现出了很强的文字功底,特别是当代女作家特有的文字风格。正是这种风格,使得这本书显得十分轻松,以至于在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甚至会感觉这是一本心灵鸡汤式的长篇小说。诚然,相比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欧洲小说,《一个人的朝圣》不论是内容还是内涵都会略显单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阅读,并体会这个故事。
先说说主人公
哈罗德弗莱自然就是书中主人公,也是这次朝圣旅行的发起者。作者为哈罗德设计了一个不幸福的童年,早年离开他的热爱幻想的文艺青年式的母亲,受到战争创伤又因妻子的离开而一蹶不振的父亲,哈罗德被迫在十六岁离开家里,并在二十岁成为了一个啤酒厂的销售代表。哈罗德的性格就像他的童年一样是分裂的,一方面他极力讨好别人,使得自己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这源于他早年与母亲的相处;另一方面,他的默默无闻极力隐藏自己则形成于后来与父亲的生活。在哈罗德之后的生活中,这两种性格交相出现,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哈罗德这个角色被人们解读为一个失败者的典型,他为一个酒厂工作了四十年了,在六十岁时退休,在他离开的时候没有欢送会,只有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和他道别。其实把哈罗德当做失败者可能过于苛刻,他为人谦和,虽然没什么朋友,倒也没什么敌人。他对这个世界表现出的态度也十分中庸:既无什么喜欢,也无什么讨厌。可是,请注意,这只是他的“表现”。这世界有他喜欢的人和东西,也有他厌恶的,只是,他将这些都隐藏起来了罢了。哈罗德会在某些时候表现出他极具个性的一面(比如第一次见到莫琳是的舞蹈或酒后砸坏老板的收藏),在大多数时间,他是一个畏畏缩缩并且犹犹豫豫的人。前面说哈罗德是一个谦和的老者,可能是过于谦和,就像他平时的状态一样,尽管他有很高的身材,他却总是弯着身躯,好像要躲避生活随时到来的困难一样。其实,这不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状态吗?我们带着一种中国人特有的“中庸式”思维,一方面希望远离所有麻烦,并接受了反复无趣的生活,另一方面却默默羡慕着其他“冒失”的人们。如果说失败,可能哈罗德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失败就和儿子戴维的关系,他觉得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好父亲,并将儿子在二十岁时的自杀归咎于自己,这也是他最大的心结。
再说说“朝圣”
本书的英文名为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直译为“哈罗德弗莱看似不可能的朝圣之路”。从翻译来看,从英文到中文,唯一直译的词就是“朝圣”。“朝圣”这么重要吗?是的,因为“朝圣”赋予了这次旅途唯一的意义。朝圣可以被理解为是目的,也可以被理解为是目的。换句话说,可能有些时候,一个旅途的意义就是它的目的。不论是玄奘法师的旅途,还是之后吴承恩笔下《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一行的旅途,甚至是托尔金在《哈比人》和《魔戒》中故事,都被打上了宗教式的烙印。这也正是为什么一次旅途可以被称作“朝圣”。只是,哈罗德的朝圣,不是从世界的东方到西方,也不是从中土大陆到魔多的末日火山,这只是从英国的南方走到北方,全程627英里,持续了87天的旅途,其中没有一路上的妖魔鬼怪,也没有蛊惑人心的魔物,甚至这一路上哈罗德没有遇到什么坏人,这次旅
途没有改变很多,只是在平静的海面上掀起一点点波澜。而这点点波澜,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为什么要走?
我十分怀疑作者的灵感来自于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一部分。电影中的阿甘在爱人珍妮出走之后,突然觉得自己“feel like running”(就是想跑一跑),于是开始了他三年两个月十四天又十六个小时的跑步旅程。书中的哈罗德的徒步“朝圣”就像阿甘的长跑一样,只是于一个闪念。当收到一位在远方的老朋友奎妮病重的消息,哈罗德的生活突然变得不那么平静了,好像一些曾经发生的,他不愿记起来的,不论好事或是坏事,都在慢慢浮现出来。他拿起笔,可能就像奎妮其他的朋友一样,希望告诉她多保重,希望一切可以好起来,可是他却觉得有什么东西阻止着他将那客套的信丢进邮筒。于是他便拿着那封信,一个人静静的在街上走着。对于脑袋不太灵光的阿甘来说,可能“想跑”的冲动就足以支撑他的行动(虽然阿甘找到奔跑的意义但似乎“寻找意义”就是他奔跑的意义),对于生活一成不变的哈罗德来说,他需要一些更实际的东西来支撑他的一次闪念,并将其保存下来。那就是他从与加油站女孩的对话中得到的一个信念——“只要他一直走着,奎妮就可以活下来”。其实,所谓的“伟大”的事业,往往都是源自一念之间,只是有些人感悟到了这一念的珍贵,并想方设法的将其保存,而其他人只是任其以一念的速度一闪而过罢了。
朝圣路上
我们可以简单的讲哈罗德的旅程分为五个阶段。这几个阶段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启示。
第一个阶段:从哈罗德踏出家门开始到遇到玛蒂娜为止,在这个阶段中,哈罗德的旅程是充满一种新鲜感的,哈罗德作为“自己”,一个畏首畏尾的老者在全新的路上前行,这时候的哈罗德并不清楚自己前行的目的,似乎对于他来说,越艰险的路程就越代表了他旅途的意义,但是这种心态只会使得他将自己搞得遍体鳞伤,这个时候哈罗德的磨难是身体上的,在他的身体终于承受不了这些痛苦时,他才领会到“其实这世上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很困难”,就像走路,呼吸,吃饭,说话,还是爱。正像一个人的青年时代,总想通过某种艰难的生活来证明自己,最后明白一些早就明白的道理,虽然这些自找的磨难并不一定十分有意义,但却是大部分人必经的路。
第二阶段:哈罗德听取了玛蒂娜的意见,从第十五章起,正如这章的名字“哈罗德与全新的开始”。这个时候的他“坚定稳当”,他自己也相信他的旅程正式开始了。文中写到“有些事情可以有好几个起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开始。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展开了新的一页,实际上却可能只是重复以前的步伐”。我们的生活就是由这样的一个个新的起点开始的,每当我们提高了自己,上一个“那里”就变成了“这里”,而现在的“这里”就是一个新的开始。在这里他实现了自我的第一次提高。
第三阶段:从第十八章开始,哈罗德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在他接触了作为世俗的代表的演员之后,他决定轻装上阵,他把信用卡和钱包寄回了家中,把所有装备都送给了他觉得更需要的人们。他拣来一个睡袋,于是就睡在大街上,他喝小溪里的水,烹饪野菜和果子,这时候的他不再腼腆,而是十分乐意的介绍其他人各种方式的帮助,作为回报,他愿意倾听他们的心声。在这时候的哈罗德发现,原来帮助别人不容易,大方的接受这种帮助更不容易。这时的哈罗德完成了自己与自然,其他人之间关系的升华。
第四阶段:从书的第二十一章开始到第二十五章,这是哈罗德的身边出现了追随者,或者说“模仿者”。这是哈罗德在旅途中与“世俗”最大的接触。哈罗德的追随者们都是世俗中的失败者,但是又不能心平气和的接受失败,于是便尽其所能希望在哈罗德的“朝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的追随者在《阿甘正传》也有了表现:媒体希望赋予阿甘的奔跑以意义,追随者们希望找到自己的价值,却不知道阿甘只是为了跑而跑。或许《阿甘正传》里的故事更加喜剧化,相比而言,《一个人的朝圣》中的追随者们的形象更具有现实意义。哈罗德众多的追随者中,有人跟着哈罗德一起旅行,有人把他当做偶像,甚至试图从哈罗德家的院子里拿走围墙上的石头。
作者重点描写了四位哈罗德的追随者:年轻人维尔夫,胖女人凯特,中年人里奇和一只小狗。我们从三个人开始说,维尔夫年轻浮躁,没吃过苦,又有许多生活上的陋习,比如喜欢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他与里奇合不来,后来的某一天,维尔夫就和朝圣者们的一切财产一起消失了。
凯特从文中看,是一个婚姻不幸福的女人,她心底善良,却不是十分的聪明人,在所有离开哈罗德的时候,她还是站在哈罗德一边,但是她却没有坚持下去的信念,于是又回到是世俗的生活中。
里奇是一个金融街里的失败者,可却总期待东山再起。他不喜欢维尔夫,处处和凯特合不来,他将世俗的想法带给哈罗德,提出区分“朝圣者”和“追随者”的想法(当然,他把自己算作朝圣者),甚至将这种区分用T血衫的形式表现出来;他找来记者,把自己推上新闻,在最后带领其他追随者离开哈罗德,在媒体的跟踪下完成了“朝圣”。里奇与这一阶段的哈罗德是完全相反的,他是功利的代表,永远走不出世俗的圈子。但请大家想想,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还少吗?我们整天在新闻报纸上看到的那些标榜着自己的成功理念,用东拼西凑来想法招摇撞骗的人们,不都被我们奉为“成功者”吗?
小狗在文中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一开始它不知从何处钻出来,哈罗德怎么样也赶不走。终于它成为了哈罗德最忠实的朋友。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在大家都离开了哈罗德之后,小狗就像一开始追随哈罗德时一样,义无反顾的离开了。书中写到“哈罗德对自己说那是小狗自己的选择,它选择了陪哈罗德走一段路,现在它决定停下来,陪那个女孩儿走一段了。生活就是这样。”就像有人说的,人生中每个离开的人都曾经陪伴你走过某短路,只是人们很少提起,在他们离开时,那种痛是撕心裂肺的。
第五阶段:哈罗德的第五阶段是最为痛苦的。他在不希望得道的时候得到了同伴,却又一个个的失去了他们。我想我们的日子好像和哈罗德一样,有些东西常常在你还没准备好的时候突然来临,却在你准备接受是悄然离去。这时候的哈罗德第一次因为痛苦而萌生了放弃的念头,不,应该说的决定放弃,他认为他已经不能再承受更多了。作者在这时候仁慈的使莫琳给了哈罗德鼓励,使他尽管不情愿,也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到了路的终点。只是,这种美好的结局并不是我们总能看到的,太多了在最后放弃了,或者被痛苦打败了,再也没能站起来。
终点
当哈罗德终于见到了老友奎妮,可是已经病入膏肓的奎妮却并不知道老友的到来,或许,哈罗德为奎妮发起的“朝圣”,奎妮从来都不知道。又一次,作者仁慈的使奎妮回光返照,在临死前想起了哈罗德,看到了他的礼物,安然而逝。毕竟,希望是留给生者的。哈罗德的朝圣影响了许多人,他自己不再如从前畏畏缩缩,他终于解开了与儿子的心结,也使得妻子莫琳理解了自己;而莫琳呢,她重新认识了哈罗德,她懂得了自己为什么曾经会爱上他,并发现自己仍然爱着他。还有邻居雷克斯,他们会与雷克斯成为挚友,使一个人生活的雷克斯不
再孤独......还有加油站的女孩,玛蒂娜,高明的医生和许许多多关注哈罗德的人们,当然,希望还有我们。
写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毕竟都是一家之言,只希望给读者带来少许思考。书中可挖掘绝不止我说的这些,在这篇文章中,我刻意的避开了哈罗德和儿子戴维,以及和老友奎妮的关系分析,可是书中却有很多这方面的描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从这方面阅读。
作文九:《一个人的朝圣》2500字
《一个人的朝圣》读书心得
凌晨,五点钟,走到窗前轻轻地拉开窗帘,窗外依旧是漆黑一片。冬天就要来了。整个校园依旧沉寂着,舍友的呼吸声和闹钟的 滴答声因此显得异常清晰。我从来没有认真听过这些声音,你不可能在乎的声音,单纯而美好。虽然仅仅花费 了一个夜晚的时间来读一本书,但我却陪着主人公哈罗 德度过了 87 天,徒步行走了 627 英里路,去看了一位得 了癌症的老朋友。仅仅是因为一封信就让这个老人奋不 顾身冒险出发吗?我想,不是的。一个人,无论在什么 时候都应该有对生活的信念,应该有一股说走就走的力 量;一个人更应该学会对待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在人生的旅途中做点什么;认真地珍惜身边的人,欣赏 生命中最简单而美丽的风景;发现没有注意过的事情, 思考自己过去的得失,岁月的变幻和时间的流逝中被忽 略的感情。
哈罗德从来没想过有谁会给自己寄信。在自己即将 走完的晚年,他以为人生就快要过去了,直到收到那封 信。四月的早晨,空气中飘着洗衣粉的香气和新鲜的草 腥味。坐在饭桌前的哈罗德·弗莱穿着干净的衬衫,系 着领带,静静地看着窗外的一切,他在想什么?我想他 在想着自己的儿子戴维小时候调皮的样子,我想他在想 着自己在酿酒厂工作的场景,我想他在呆呆地看着自己 的妻子莫琳拿着吸尘器的样子,也或许,他什么也没想, 就是一个人在发呆。 直到妻子把一封信来自” 陌生人 “的 信递给他。信中的内容让哈罗德感觉有点喘不过气来, 他努力压抑着即将喷薄而出复杂的情绪,因为这封信是 来自于一位二十年未曾相见的朋友奎妮·轩尼斯的,他 也没想到两个人竟然会以这种近乎诀别的形式相遇。哈 罗德一遍又一遍的写着回信,该如何去写呢?他写了一 封然后扔掉,写了一封又扔掉,就像我们小时候第一次 写信一样,总是为一句话的是否得当而犹豫不决,思考 再三。最终,哈罗德握着一封无法让他满意但却因为无 法写出更好的简短回信出门了,打算寄给老朋友。但走 到第一个邮筒,他突然为自己那几行软弱无力的字感到 羞愧不堪,于是,他走到第二个,第三个??他一步步 向前挪着步子。刚才错过那么多邮筒,还有两辆邮车和 一个骑着摩托的邮差,他想起自己错过的其他东西—— 那些人,那些机会,那个不愿与他对话的儿子,还有被 他辜负的妻子。他想起了疗养院里的父亲,想起门边上 放着的行李??
这个无可奈何的发现重重地压在他的心 上,让他再次喘不过气来。 “一封信太不够了,一定还要 再做点什么。 ” “是的,我不能让你在没见到我之前就这 样遗憾地过完一生。 “也许在这一刻,他才真正地迈开了 人生的脚步,发现到了生命中自己所遗失掉的东西;从 他迈开脚步的那一刻开始,与他长途并行的是他穿越时 空隧道回到过去的另一场心灵旅行。
在这个心灵旅行的过程中,我更愿相信这是一个内 心不断反思和成长的过程。主人公哈罗德的一生是平淡 无奇的,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五年的销售的代表, 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 送会都没开。他跟妻子住在英国的乡下,生活平静,夫 妻疏离,日复一日。小时候的哈罗德害怕被冷漠,所以 就扮着各种笑脸逗自己母亲开心,可是还是被现实所欺 骗,所抛弃。他只有将指甲扣在双臂中才能强忍着泪水 不哭泣,童年的生活让哈罗德对长大充满了期待,就像 我们一样,都有着最单纯和最相信而寄托希望得未来, 相信自己会在十八岁后可以成熟起来,会相信时间存在 着界线,渴望着跨越过这个界线好脱胎换骨,完全改变。 可是,事实往往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曾经我们希 望这的转换却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沉默,受挫 败,害怕被人注意依旧伴着长大着的哈罗德。自己的儿 子溺水,却停下来解鞋带,因为他会用尽自己的所有借 口也说不清自己的无能为力,甚至自己的新婚之夜,却 因为妻子太过漂亮而躲进厕所,餐馆里害怕自己说话的 声音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离 开旅馆要把床铺收拾干净,好觉得自己从来没有来过一 样。因为这样,他几乎什么也没留下。错过的邮筒,加油站女孩的话语,六百多英里外的 老友,从表层意义上来讲,好像是这些因素促使哈罗德 徒步行走。可是真正意义上的驱动力,却是他自己的内 心所给予的力量。正是这一步步的行走才让他自己逐渐 重新认识了自己,得到了自己所忽略掉的东西,看到了 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美景。所以,哈罗德继续走着, 继续去寻找,继续在发现。正如书上所说,也许当你走 出车门真真切切用双脚走路的时候,绵延不绝的土地并 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事物。“夕阳滑落到达特穆尔高原的边缘,天空中布满了 红褐色的云霞。山岭镀上了一层不透明的蓝色,山上吃 草的牛群在渐弱的日光里微微闪现出一种柔软的粉色。 哈罗德不禁希望让戴维知道自己走路的壮举。不知道莫 琳会不会告诉他,她会用什么话来形容呢?星星一颗接 一颗
在夜空中刺出亮点。 ”他感觉自己真真切切地活着 的,远处一台除草机突然启动的声音都让他大笑出来。 他觉得自己现在这种在别人眼中疯狂的举动,是自己做 到的最成功的和让自己自豪的事情,他现在不想将这个 想法告诉别人,他更愿把这个计划牢牢地装在脑子里, 就像他把奎妮的信牢牢地装在裤袋里一样。他已经不是 从金斯布里奇出发的那个男人,也不是小旅馆里的那个人了,更不是只会走到邮箱记寄信的那个人了。他正在 走路去看奎妮·轩尼斯的路上。他再次迈开脚步,对命 运心平气和的接受,了解真正的自我,哪怕就这么一次。 又一个深夜来临了,电脑主机箱的声音开始响了起 来,橘黄色的灯光照在书桌书桌上面,温暖而美好。幸 好我遇见了哈罗德,我不禁要去问问自己,到底有没有 真真实实地迈开脚步在大学里走过。怯懦,沉默,害怕 被别人注意,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秘密??哈罗德带着 我包括所有人在这六百多英里不断地审视着自己,得到 了心灵上的重生,我们呢,也许只是和他一起罢了,仅 仅是在一起。快速的列车把眼前的风景都忽略掉了,城 市高空中的脚手架上看不清行色匆匆的人们,落日的余 晖瘫坐在高楼上,疲弱无力。天很淡,酡红的太阳,便 升起在地平线,把十月飞过头顶。哈罗德,让我感受到了这份内心旅途中的纯真,前 行中的背影,美好而坚定。五朵新开的蒲公英成熟了,飞过水泥街道,飞过邮 筒,飞在天空,渐行渐远。
作文十:《一个人的朝圣》700字
一个人的朝圣
最近读了英国深剧作家乔伊斯·蕾秋的小说处女作《一个人的朝圣》。讲述了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的六十岁老哈罗德·弗莱,接到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后,给她写了回信,他思考了许久,决定徒步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期间,他也有过追随者,有过被否定,他依然坚持,一个人,一双帆布鞋,哪怕是磨破了双脚,也没有阻止他前进的脚步。就像这本书的宣传语:“有关自我发现、爱的回归、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万物之美”。哈罗德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的错误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可能会犯的错。在路的彼端,在时光的尽头,在人生的末尾,拂去岁月的蒙尘,那一点一滴的遗憾,正是普通人的渺小与孤独牵引我内心的温柔。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日子久了,生活显得暗淡无光,然而每个人的生活又是独特的,每个人都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追寻自己的圣地。
其实,学生学习的道路也是充满了艰辛与孤独,熬过去,成人成才:反之,荒废人生。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这种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真挚的爱”。“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会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其实,人活着,每个人都是独立又特殊的存在,我们不必去计较太多的得与失,也不必太在意他人的看法,虽然会有三两个好友陪伴,但我们只能靠自己走完自己的路,不论他人如何的评判,我们只需走好自己的路,哪怕会显得孤寂,也要学会适应,学会享受。
人生本是一场孤旅,享受孤独,明确目标,其实你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