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高山流水》读后感》800字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演尽各种变幻,内心深处,一直在渴望着一片掌声,这是对我们所作所为的最大奖赏。掌声,是人生必备的元素,是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很明显,这就是中国那个有名的成语“对牛弹琴”的典故。琴师的琴技再高,没有掌声的认证,他何从知道自己的水平高低,这位琴师想必是受多了人类观众的赞赏,竟打起了牛蹄子的主意,想从中获得超出理性生物范畴的掌声。这种想法固然可笑,但也证明了人的内心深处是多么期盼掌声。但渴望掌声并不是“汲汲于功名”,而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对前途的憧憬,而有了这些,我们就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彩,更有意义。所以,掌声是衡量我们人生价值的砝码,是人生的重要组成元素。
当年,俞伯牙轻奏《高山流水》时,钟子期为之高声喝彩,于是钟子期便成了俞老先生的知音。高山流水不断,流传着一曲千载称颂的金兰之交的赞歌。然而,水已去,人也亡,弦断有谁听。人生中的喝彩者走了,生命也就枯萎了。可见,掌声是连通彼此心灵的桥梁,会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新的风景,会使我们的生命更加生机勃发。
华语乐坛小天王周杰伦,在他的《外婆》中,曾用音乐讲述过这样一件事,他带着家人兴致勃勃地去参加一次颁奖典礼,结果却拿不到半个奖,只是对着镜头傻笑,却不知自己到底该不该笑。当周遭的人都在为获奖者鼓掌时,唯独白发苍苍的外婆为他而鼓掌,正是这一声声略显单薄的掌声,使周董意识到:“他是正确的,没有什么好可惜的。”于是,他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终于为自己创造出一片崭新的音乐天地。是这逆境中的掌声使他坚持了自己音乐的风格,人生的方向,使他勇于面对这些挫折与挑战,所以,人生存在逆境,而逆境中的掌声则尤为珍贵。
但是,再好的东西也有它负面的影响,即便是掌声也不例外,过度的掌声只会造成虚
荣心的过度膨胀,就像“对牛弹琴”中的那位琴师,但不要因此就使你的手心就此沉寂,多为
他人鼓一次掌,对你来说并没有什么,但对他人来说,也许就是一次重要的转折……
作文二:《《高山流水》读后感》900字
《高山流水》读后感
我读了《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故事,使我知道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琴弹得特
别好。一天晚上,他在汉阳江边弹琴,突然,琴弦断了一根。原来,有一个叫钟子期的樵夫
一直在他旁边听琴,钟子期说:“真好听啊!您的琴声有时像那高耸入云的苍山,有时像那
潺潺的流水。”俞伯牙高兴地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从此,两人就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读了《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故事,使我懂得了这个成语多用于表示知音或知己,也可以
用于比喻乐曲的高雅美妙。还有许多琴家或曲子也像那高山流水的声音一样,如:贝多芬的
《月光曲》、大音乐家师襄、5岁的张世安,等等。日常生活里我们不能做下里巴人,也不
能对牛弹琴。
《北风和太阳》读后感
我读了《北风和太阳》这篇寓言故事,使我懂得了北风和太阳各有各自的长处,太阳看
到自己的长处能将过路的人脱衣服,北风看到自己的长处能将江上的帆船行得更快。我们不
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我还想起一篇课文叫《骆驼和羊》,它们也是
看到自己的长处,没有看到自己的短处,骆驼看到自己高的长处,他抬头就吃到树叶了,山
羊看到自己矮的长处,它通过小门时,大模大样地走进去,吃院子里的草。所以我们应该“取
长补短”。
我还想起**在战场上用兵如神,他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也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才会胜利。因此,我要努力学习,学到一技之长。
《桌子·驴子·棍子》读后感
我读了《桌子·驴子·棍子》这篇童话故事,知道了有一个裁缝,他有三个孩子,全家
人靠羊奶生活,要把羊养得很好,三个儿子轮流喂养,把羊喂得连一片叶子都吃不下了,羊
回到家却跟老裁缝说没饱,老裁缝气得把三个儿子都赶走了。最后裁缝自己去喂羊,羊还是
跟以前一样,裁缝这才知道,三个儿子都被自己的无辜给赶走了。他把这只羊也给赶走,他
后悔自己赶走自己的儿子。
后来,三个儿子都学了一门艺术是:木匠、磨坊、车工,他们也得了件宝贝,桌子·驴
子·棍子,桌子会做饭,驴子会吐钱,棍子会打人,他们在回家路上宝贝被骗走了,最后是
老三把宝贝夺回来了,才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读了《桌子·驴子·棍子》这篇童话故事,使我懂得了做事不能只用耳朵听,要自己证
实一下。
作文三:《高山流水读后感_读高山流水有感》1200字
高山流水读后感_读高山流水有感
篇一:听《高山流水》有感
今日喜逢此曲,与古筝拂于耳听之,其优游感慨,不胜再数。古云:嵇康之广陵散尤万古之奇曲,惜三fwJiAfwJiAfwJiA更多相关范文 今日喜逢此曲,与古筝拂于耳听之,其优游感慨,不胜再数。 古云:嵇康之广陵散尤万古之奇曲,惜三千太学无一会此,世之大痛矣。吾言:夫子之琴意意在厌而无知亦没存其琴其行之理,何顾于此苍苍,乃不同与高山流水,浑然一体,无西月秋之气凉山河,悲悯欲绝,无广陵散之绝恨,厌世咄咄,惟次临南楼,别有情意番在心头。 激浪之中,石台滑阶,参参其青,玉水澹澹,斯斯逝流,余化青石,顺之而下,翻转腾离,两岸群山,峭壁逢生,凌绝万里,芳草萋萋,竹影摇曳,空谷无云,故思,何以不为之奏筝一曲,垂鬓长箫。 昭昭乾坤,吾欲言曰,不见亭台,若有其音,不见小流,若有其声。此虽有百川长江,却无雅颂闲情,固使赏之,乐此不疲。
篇二:《高山流水》听后感
《高山流水》听后感
高山流水,自古至今;悠悠扬扬,情深意长;乐声袅袅,韵味十足。闭上双眼静静的倾听,乐声中一点点露出了中国古典乐器——古筝的魅力。
我听说过《高山流水》的典故,也知道这首曲子抒发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境。但或我还悟不到这般境界,只想到了
一幅美好的图画。
“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这是愉悦之情。再是“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后又“轻舟已过,势就徜徉,时而余波击石,时而旋洑微沤??”旋律跌宕起伏,让人心潮澎湃。这是先人们想到的画面。水从高山上流下来,时而轻轻如烟,时而又如大雨,时而又如珠帘。渐渐的大雨般过去又小雨淅沥了,进而似乎余震般又大了些,但很快又恢复。水儿们一下激起了水雾,烟雾缭绕,似飘渺仙境??
突然声音重得不得了,似乎在怒吼,不那么温柔了,激起心中千层水花,可重中似乎有水儿敲石的悦耳。慢慢的,慢慢的,又静了下来,小了,小了??一首乐曲结束了。
曲落,睁开眼睛,耳畔无声,我又听到了城市的喧哗。多想再一次闭上眼睛,远离城市,穿越时空,再次来到那远古的山水之间,又多想我是那个伯牙的知音??
石家庄市谈南路小学六二班六年级:czzfly10
篇三:听《高山流水》有感
听《高山流水》有感
今日喜逢此曲,与古筝拂于耳听之,其优游感慨,不胜再数。
古云:嵇康之广陵散尤万古之奇曲,惜三千太学无一会此,世之大痛矣。吾言:夫子之琴意意在厌而无知亦没存其琴其行之理,何顾于此苍苍,乃不同与高山流水,浑然一体,无西月秋之气凉山河,悲悯欲绝,无广陵散之绝恨,厌世咄咄,惟次临南楼,别
有情意番在心头。
激浪之中,石台滑阶,参参其青,玉水澹澹,斯斯逝流,余化青石,顺之而下,翻转腾离,两岸群山,峭壁逢生,凌绝万里,芳草萋萋,竹影摇曳,空谷无云,故思,何以不为之奏筝一曲,垂鬓长箫。
昭昭乾坤,吾欲言曰,不见亭台,若有其音,不见小流,若有其声。此虽有百川长江,却无雅颂闲情,固使赏之,乐此不疲。
悦哉~
作文四:《《高山流水》听后感_四年级_读后感作文》500字
《高山流水》听后感_四年级_读后感作文
高山流水,自古至今;悠悠扬扬,情深意长;乐声袅袅,韵味十足。闭上双眼静静的倾听,乐声中一点点露出了中国古典乐器——古筝的魅力。
我听说过《高山流水》的典故,也知道这首曲子抒发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意境。但或我还悟不到这般境界,只想到了一幅美好的图画。
“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这是愉悦之情。再是“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后又“轻舟已过,势就徜徉,时而余波击石,时而旋洑微沤??”旋律跌宕起伏,让人心潮澎湃。这是先人们想到的画面。
水从高山上流下来,时而轻轻如烟,时而又如大雨,时而又如珠帘。渐渐的大雨般过去又小雨淅沥了,进而似乎余震般又大了些,但很快又恢复。水儿们一下激起了水雾,烟雾缭绕,似飘渺仙境?? 突然声音重得不得了,似乎在怒吼,不那么温柔了,激起心中千层水花,可重中似乎有水儿敲石的悦耳。慢慢的,慢慢的,又静了下来,小了,小了??一首乐曲结束了。
曲落,睁开眼睛,耳畔无声,我又听到了城市的喧哗。多想再一次闭上眼睛,远离城市,穿越时空,再次来到那远古的山水之间,又多想
我是那个伯牙的知音??
作文五:《高山流水》600字
高山流水遇知音
A 老师们
B 同学们
合 大家好。我们是二(2)班团队,今天,我们为大家展示的悦纳金典的主题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A 第一篇章《高山流水永相传》
高山流水
俞伯牙是楚国人,琴艺高超。但真正能听懂他演奏的人很少。 有一次,俞伯牙遇到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当他弹奏《高山》时,钟子期就看着远山,说:“巍巍乎,意在高山”。当他弹奏《流水》时,钟子期就俯身看着江水,说:“荡荡乎,已在流水”。遇到能听懂自己演奏的人,俞伯牙激动万分,对钟子期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 ”不久,钟子期去世了,俞伯牙悲痛欲绝,在钟子期墓前弹奏了一曲。弹罢,将琴摔了个粉碎,说;”知音已不在人世,留着琴还有什么用?”从此,他再也没有谈过琴。
B 第二篇章 知音诗词人人诵
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 赋得古草原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 达尔文说;“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有
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
A 朋友的存在让我们的心灵充满阳光
B 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温暖
合 敞开我们的胸怀,让我们认识更多的朋友吧!
作文六:《高山流水志家国》1600字
关闭
高山流水志家国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古琴曲《流水》,感受古琴的音色、古琴的文雅深邃 等风格特征。 (二)通过自学探究,使学生了解古琴的历史、有关古琴的典故等古 琴方面的知识。拓展学生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通过《流水》的欣赏,通过伯牙、钟子期的感人故事,使学生 感受到古琴的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瑰宝——古琴的热爱。 (二)古琴深邃的历史文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动 设计意图
1.山高水远,琴声袅袅,叙述着一 学生配乐讲述 学生的讲述更 个动人的故事 伯牙钟子期的 能感染学生, 培 动人故事。 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 2.欣赏音乐故事《流水》(课件资 在琴声中感受 音乐故事气氛 料),同时第一次欣赏到《流水》 故事。 的升华。 情景中 感受音乐更加 深刻、更加难 忘。 3.一曲《高山流水》、一个感人至 在这种气氛中 让学生被这种 深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古代 进入课题。 气氛所感染, 进 音乐、走近古琴,来感受中华文人情 致、感受——高山流水志家国。(出 示课题) 入到主题就不 会感到枯燥, 而 是追求一种意
境! (二)正课 1.欣赏由演奏家演奏的《流水》全 学生在这种气 这一时刻从意 曲。(视频课件资料)。其实是第二 氛中直接进入 境中过渡到直 次欣赏《流水》。 音乐。 观的看演奏家 演奏古琴, 从而 从故事中过渡 到知识——古 琴上来。 2.古琴(视频课件资料) 顺其自然的了 不产生任何枯 解古琴 燥感觉。
3.在《流水》的音乐中让学生展示 畅谈古琴文化 用《流水》音乐 他们搜集到的关于古琴的知识与图 片。 作陪衬, 了解古 琴文化始终音 乐不断, 气氛不 变,既加深了 《流水》的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象, 又使了解古 琴文化不显枯 燥乏味, 反而增 加了这种文人 情致的气氛。 4.古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是 中国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 聆听 这一段总结性 言语其实是对
术形式。在中国传统乐坛乐坛上,琴 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 大雅之尊”。千百年来,琴以其独特 的艺术魅力、 深邃的哲学意境和丰富 厚重的文史底蕴, 诠释着中华民族文 化的精髓,成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 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琴是我 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化身。 是一座无尽 的宝藏。2003 年 11 月 7 日,古琴艺 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 物质和口述文化遗产名录。 而 《流水》 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 1977 年 8 月 20 日,美国发射了两艘“航行者” 太空船,
科学家们希望它有一天能遇 到地球以外的“人类”。太空船上带有 一张喷金的铜唱片,它即便过十亿年 也仍锃亮如新。唱片上录有 27 段世 界名著的音乐作品,其中就有中国的 琴曲《流水》。 (三)拓展与探究 1. 欣赏第 3 题中 《梅花三弄》 、 , 《十 欣赏、发言 面埋伏》谈听后感。 2.第 4 题中有关编钟和埙的资料搜 集, 欣赏编钟音乐及埙的视频音乐资 料。 讨论、欣赏
学生们发言的 一个概况性总 结, 这段文字特 别的精湛, 能激 发学生们的爱 国热情及热爱 本民族音乐的 情绪,最后和 《流水》 的总结 性文字相连, 是 为了点题。 对本 节课的正课做 一个小结。
这一环节其实 就是让学生拓 展知识面, 更重 要的是传扬中 国传统音乐文
化, 激发学生的 爱国热情, 增强 他们的民族自 豪感。 (四)总结 一曲《流水》让我们结识了俞伯牙和 钟子期、一曲《流水》让我们了解到 了中华古琴的渊源文化, 从而又进一 步了解到了一些中华传统音乐的精 髓作品,中华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希 望在今后的道路上同学们能够更多 的去了解,去传扬,中华民族的源远 流长的音乐要靠你们来发扬光大! 激发学生进一 步了解中国传 统音乐文化的 信心, 增强学生 们的责任感!
作文七:《高山流水》2300字
《高山流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厚谊。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动画片、课件、乐曲。
学生:搜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就一起来看动画片吧!
2.通过动画片我们学到了一个成语——高山流水,知道这个成语中还隐藏着
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高山流水)。
二、题目设疑,初读课文
(一)想象画面,导入课文。
1.看到题目(课件),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2.其实呀,高山流水也是一曲古筝曲,那就让我们在高山流水这首曲子的
感染下去了解本课的重要内容。请孩子们打开课本,翻到97页,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俞伯牙通过一曲《高山流水》
遇到了知音钟子期。)
2.师:课文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板书:俞伯牙、钟子期)
3.俞伯牙通过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钟子期。(板书:知音)谁知
道“知音”本来的意思是什么(懂音乐的人、好朋友)。那课文里的“知音”又是什
么意思呢,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我们运用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来
解决这些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俞伯牙是怎样一个人,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第1段)。抽生读。 课文里还有一个词语也告诉了我们他在音乐上成绩卓著,找找。(琴艺高超)
1.作为音乐家要找到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为什么这样说——课文
是怎样说的?)
2.课文哪一段写俞伯牙知音难寻。(第2段)
3.抽生读。
4.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一直都没找到知音)
5.在第2段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音乐家知音难寻。(琴艺高超,始终)
6.师引读:虽然伯牙琴艺高超,但是
(二)是呀,任凭你技艺再精湛,可惜无人能真正懂你,这怎能不是人生一
件憾事呢?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伯牙在做官出使的途中,只能面江对月,
借曲抒情,弹奏起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曲子《高山流水》。
1.齐读课文3、4段,想一想哪些句子描绘了伯牙弹奏曲子时的景象。 勾一勾描写傍晚美景的句子。
2..抽生汇报。谁能把这个句子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美景和
琴声相伴的那个傍晚,孩子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画面。
3.抽生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三)正在伯牙抚琴而奏时,子期来到伯牙的身边,他听到《高山流水》又
会看到些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学习5~7段。
1.自读5~7段,勾画出写听了乐曲后钟子期的神态和语言的句子。
2.交流,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引导梳理。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1)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2)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啧啧赞叹,真妙)
(3)“啧啧赞叹”是什么意思?(不停地赞叹)
(4)赞的是什么?(伯牙的音乐美妙。)(5)他是怎么赞叹的?读一读。
(6)“真妙”,妙在哪里?(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再来读一读子期的
赞叹,读出气势磅礴的语气。
3.再来看看子期的第二句赞叹。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1)读一读。(2)伯牙弹奏的是什么?子期赞的是什么?
4.区别体会两句。抽生读这两句。(谁来道出子期那发自内心的赞叹)
评价,从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感受到了子期在肯定伯牙的琴声,
谁再来再试试。
5.齐读。
6.听了子期的赞赏,伯牙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当伯牙抚琴而奏“志在高山”时,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
挺拔雄伟的泰山!” 伯牙是什么表情? (惊讶,只是看了一眼子期。)是什么
原因? 当子期第二次赞叹时,伯牙是什么表情?齐读伯牙的语言。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
此时伯牙的心情怎样?(激动万分)
从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他此时激动不已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猛地站
起来)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伯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是呀!伯牙和子期就这样成为知音。此时也许伯牙还会激动万分地说:“你
真是我的知音那!”
7.齐读,读出伯牙此时激动不已的心情。(抽生读。)
(四)学习凭吊知音部分
子期和伯牙一见如故,于是有了来年的约定,第二年伯牙如期来到江边,盼
望着子期的到来,而等来的却是子期的死讯。
1.自读课文8~12段,说一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2.生汇报。品读遗言。讨论交流: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体会?(子期
临终前对伯牙的思恋。)
3.伯牙十分伤心,来到子期的坟前失声痛哭。(出示图片,再听《高山流
水》。)
4.听到子期的死讯,伯牙的心情怎样?(痛苦、伤心)找出书中描写伯牙
神态的语言。(噙着泪水)他做了什么?他说了什么?抽生读,齐读。用读体会。
四、创设情景,强化感悟
1.自读理解。
这样的偶遇让人激动,这样的离别更让人心碎不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流传至今,碎琴山、古琴台也因此得名,成了他们友谊的见证。
自读13、14段
2.回顾总结。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通过边读边想知道了伯牙和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同时对“知音”这个词语也有了新的理解,知音也成了……(生答)“高山流水”就成了 (友谊的象征)
3.拓展延伸。
是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音是多么的可遇不可求。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己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了友谊的真正含义。孩子们,珍惜你的朋友,珍惜你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吧!(板书:珍惜友谊)
作文八:《高山流水-教案》2100字
高山流水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能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想象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琴的情景,学习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4、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一、提纲导学
1、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9课《高山流水》,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想到了什么?高山流水指的不仅是一种美景,也指一曲古筝名曲,这首曲子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动人的故事。给大家2-3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显示导纲
1.朗读课文,积累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么成为知己的?
3.知道俞伯牙为什么把琴砸碎,体会他们的深厚情谊。
3、自学设疑
学生自学,提出问题
二、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解决导纲
2展示评价
学习生字词
遗憾晋国抒情气势磅礴烟波浩渺按捺不住
心急如焚坟墓友谊啧啧赞叹催人泪下
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
烟波浩渺:水波渺茫,像烟雾笼罩。
按捺不住: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控制。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啧啧赞叹:不停的赞叹。
催人泪下:形容事迹十分感人,使人忍不住流下眼泪。
一、 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问题一: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俞伯牙和钟子期
认识俞伯牙和钟子期,填空:俞伯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伯牙琴艺高超,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碰过过能听懂他音乐的人。(琴艺高超是伯牙在音乐上的成就,“始终”二字表明他的遗憾知音难寻) -----请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传达出伯牙这种“知音难觅”的心境。
钟子期:相传是一个樵夫(ppt)
问题二:围绕他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讲述俞伯牙和钟子期因为高山流水成为知音的故事。
问题三:作为一位琴艺高超的音乐家,优美的乐曲无人欣赏,该是多大的遗憾。因此他只能面对秋江圆月、借曲抒情。阅读3、4自然段,找出伯牙弹琴前描写景象的句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聆听音乐《高山流水》。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伯牙琴艺高超但是无人懂得聆听,因此在江边借曲抒情。就在他借曲抒情的时候,机缘巧合,他的知音钟子期出现了。
二、 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5、6自然段
1、勾画并分析描写钟子期语言和神态的句子。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子期又意味深长的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明确:两个妙字,可以看出子期对伯牙音乐的欣赏,只有听懂了,才能衷心的赞叹,说明子期确实是伯牙的“知音”。两个妙字,也说明伯牙琴艺的精湛,曲中有画,方能令子期联想到泰山和江河流水。
2、两次的赞叹有什么区别,并且有区别的朗读。
明确:第一次是啧啧赞叹,不停的赞叹,第二次意味深长,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第一次是直接的赞美,第二次是深沉的赞美,赞美更进一步。
3、听了子期的赞赏,伯牙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明确:①弹完“志在高山”时:伯牙很觉惊讶,看了一眼子期。②弹完“志在流水”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一位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分析:惊讶:钟子期是一个樵夫,即砍柴人,所以会觉得惊讶。激动:当然是因为遇到知音啦。)
1、 有感情的朗读以上句子。
伯牙终于如常所愿,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知音”。因此两个人一见如故,成为了好朋友。(解释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初次相见就情投意合。)于是也就有了来年之约。那么,他们的来年之约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8-12自然段
可以想象,伯牙再次来到汉阳江口,心中定是无比的喜悦。但是,最后他并没有见到他的“知音”钟子期,而是钟子期的父亲。仔细阅读8-12自然段,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1、去世以后,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好听先生的琴声??
钟子期的遗言饱含着对伯牙的思念,人虽不能到,但聆听伯牙歌曲的心意到了。证明两人一见如故,友谊深厚。
2、面对子期的去世,伯牙可谓十分伤心,在他的坟前失声痛哭。
直接写伯牙的伤心,表明失去知音之痛,也表明友谊之深。
3、伯牙噙着泪水,弹起那首《高山流水》。琴声呜咽,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子期在的时候,《高山流水》这首曲子可谓大气磅礴,而随着子期的离开,这曲子充满着生离死别的伤感。伯牙把满腔的悲痛寄托在这琴声里,感人至深。
4、伯牙弹着弹着,忽然站起来,接着长叹一声,把瑶琴朝地上一块青石摔去,顿时琴被摔
得粉碎。
动作描写(弹、站、叹、摔),表现伯牙的伤痛。
5、唯一的知音已经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
语言描写,仍然是表现失去知音的孤独和悲伤。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2、教师归纳:钟子期和伯牙的相遇,让伯牙激动不已;而这一次的分别,又让伯牙心碎不已。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也才有了碎琴山。
四、拓展运用
1、拓展训练
如果有一天,你站在碎琴山上,你会对伯牙、子期或者你最好的朋友说什么呢?
作文九:《高山流水》15600字
高山流水
伯牙子①鼓琴,其友钟子期②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③,钟子期曰:“善哉乎鼓
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④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
汤汤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
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⑥尽忠哉!
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注释】 ①伯牙子:春秋时精于琴艺的音乐家。 ②钟子期:春秋时精通音律的
音乐鉴赏大师。③方鼓而志在太山: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鼓,动词,
弹奏。太山,指泰山。 ④少选:一会儿。 ⑤汤汤(shāng shāng):形容大水急
流的样子。 ⑥奚由:“由奚”的倒装,即“由何”,从何。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伯牙子鼓琴 2.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3.伯牙破琴绝弦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三、文中的“骥”是比喻 ,“伯乐”是比喻 。
四、对下列句子中的语气助词“哉”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贤者奚由尽忠哉!
A.(1)表示感叹,(2)表示反问。 B.(1)表示感叹,(2)表示设问。
C.(1)表示设问,(2)表示感叹。 D.(1)表示设问,(2)表示反问。
1.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19题。(14分)(2007 年陕西省试验区)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
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
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
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
“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 皎然
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姑置之( ) (2)方敢示人( ) ..
(3)无处濯尘缨( ) (4)某怒而去( ) ..
16.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18.【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
19.【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2分)
2.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0~14题。(16分)(2007年福建省漳州市)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
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
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选自《四知》)
【乙】公仪休①相鲁②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鱼
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④。有下人之色,
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
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⑤夫恃人⑥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
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初潭集》)
【注释】①公仪休:人名,复姓公仪,名休。②相鲁:做鲁国宰相③下人:迁就别人
④色:神色⑤ 明:明白⑥恃人:依赖别人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举茂才( )(2)故人知君( )(3)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 (4)虽不受鱼( ) ....
1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其贤而辟之 一国争买鱼而献之 ..
B. 君不知故人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
C.当之郡 必有下人之色 ..
D.明于人之为己者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2)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13.联系甲段的内容,说说杨震为什么被称为“四知”先生?你还知道与杨震具有相同品质
的人吗?请列举一个。
14.读完这两则故事,请谈谈你的感悟。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至4题。(2007年广东省汕头市)
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
③谏者。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
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
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
④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
也。”(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具:备办。 ③香居:齐国
大夫。 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香 子 止 寡 人 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
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2分)
A.放下,放弃B.消融,融化 C.排解,解除 D.指佛教或僧人E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分)
答: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分)
答:
4. 孙叔敖纳言(2007年湖北省黄冈市)
①②③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
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
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
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
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
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
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
将自己看低。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
(1)
(2)
(3)
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①②
5.文言一则(2007年湖北省黄石市)
顺治间,滕、峄之区,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受抚,邑宰别①之为“盗户”。凡值
与良民争,则曲意左袒②之,盖恐其复叛也。后讼者辄冒称盗户,而怨家则力攻其伪,每两
造具陈,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盗之真伪,反复相苦,烦有司稽籍③焉。适官署多狐,宰有女为所惑,聘术士来,符捉入瓶,将炽以火,狐在瓶内大呼曰:“我盗户也!” 闻者无不
匿笑。(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别:另立户头的意思。②曲意左袒:有意袒护。③稽籍:查看户籍。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盖恐其复叛也 盖: ② 后讼者辄冒称盗户 辄: ..
③适官署多狐 适 : ④而怨家则力攻其伪劣 力: ..
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邑宰别之为“盗户”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B.而先以盗之真伪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
C.反复相苦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
D.宰有女为所惑国 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
9.请将文中划线的言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10.作者巧用曲笔,用“狐”事妙接“盗户”事,深具讽意,既体现了志怪的特点,又
含蓄地表现了主题。文中使“狐”事和“盗户”事有机结合的关键语句是哪一句?请找出。
(2分)
6. 文言一则(2007年湖北省随州市)
黔之驴(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
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 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 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③遁(d
ùn):逃走。 ④噬(shì):咬。 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⑥荡倚冲冒:形容虎
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⑦跳踉(liàng):跳跃。 ⑧ (hǎn):虎怒吼。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异: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技止此耳!译文:
1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
7. 文言一则(2007年吉林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六一居士传 (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
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
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
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
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注释】
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3.“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1分)
14.“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2分)
15.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2
分)
8. 文言一则(2007年吉林省长春市)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5分)
李存审①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
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②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③生于膏梁
④,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①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②镞(zú):箭头。③尔曹:你们。④膏梁:膏,
肥肉。梁,精米。表示精美的膳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少提一剑去乡里位极将相 15.李存审“位极将相”之前有怎样的经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
16.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
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
9.文言一则(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5分)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①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
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韩借师
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
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③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
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予,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
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旦盟羞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主
宣直l—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适:到??去 ②罢:了结,③讲:和解
20.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②皆朝于魏( )③二国皆怒而去( ) ④使乐羊伐中山( ) ....
21.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君将安之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B.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2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3.读了上文以后,你觉得魏文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4分)
10. 文言一则(2007年江苏省常州市)
阅读韩愈《进学解》选文,完成文后题目。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④。占小善者率以录⑤,名一艺者无不庸⑥。爬罗剔抉⑦,刮垢磨光⑧,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⑨?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⑩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注释:①嬉:游戏,马虎。②圣贤:圣君贤臣。③治具毕张:治国策略都具备了。④登崇畯(jùn)良:重用贤能。⑤占小善者率以录:有小特长的人都被录用。⑥庸:用。⑦爬罗剔抉(ju?):认真鉴别筛选。⑧刮垢磨光:细心培养锻炼。⑨不扬:不被重视宣扬。⑩有司:主管部门。
(1)韩愈认为学业发展、品行修炼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原文回答。(2分)
(2)当学业遭遇挫折时,总有同学把责任推给客观因素,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和《进学解》两个片段,谈谈你的看法。(3分)
11.文言一则(2007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8~12题。(15分)
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的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 (选自《新唐书》)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何惧而匿 (2)浩然再拜
(3)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 (4)欲荐诸朝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卒不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维以实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朝宗怒,辞行/停数日,辞上 D.君与韩公有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黑质而白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B.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D.先帝刨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①②③
(2)会故人至,剧饮欢甚。
12.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3分)
12.文言一则(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
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
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
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ai):车轴头。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 败: ②期年不克 克: .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去: ④南面而王耳 王: ..
9.下列句中的“之”与“或谗之于燕昭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何陋之有 B.将军宜枉驾顾之 C.辍耕之垄上 D.怅恨久之 ....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 译:
②汝何敢言若此!译:
11.文中的燕昭王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
13.文言一则(2007年江苏省扬州市)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l2~l5题。(14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日:“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日:“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选自《晏子春秋》)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坐盗( ) (2)其实味不同( )(3)生于淮北则为枳( )(4)使者反( ) .....
1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齐人固善盗乎?译文:
(2)景公使使者至。译文:
1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4分)
14.文言一则(2007年江西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4题。(12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以咸阳内史王猛为侍中、.
⑤⑥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财货、子女,
为百姓患。猛下车收⑦德,奏未及报⑧,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⑨,疾..
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馀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选自《资治通鉴》第22卷)
[注释:①秦王坚:指前秦世祖符坚。河东:郡名。②邓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职名。下文的“侍中”“中书令”“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均指官职名。④王猛:人名。⑤太后:符坚的伯母。⑥豪横:恃强横暴。⑦收:拘捕。⑧报:答复。⑨同志:志趣相同。⑩纠案:举发其罪,考问其实。⑾刑免:判罪免官。]
9.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秦王坚自河东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为( ) (2)患( ) (3)市( )
11.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12.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2分)
13.王猛严惩违法官员取得了什么成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4.读了选文,你对王猛有何评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15.文言一则(2007年辽宁省大连市)
自新①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②,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③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④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掠无宗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⑤,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弱冠,授徒他所。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往返,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节选自归有光《张自新传》)
注释:①自新:人名。②方简:刚直简朴。③檠(qíng):灯架。④里长:明代以邻近的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负责人即里长。⑤意气:神色,精神。⑥弱冠: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因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
9.下面与文中“岁归省三四”一句中的“归”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B.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塞翁失马》)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10.将文中画直接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⑥⑩⑾①②③④
译句:
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12.文中自新“性方简,无文饰”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答:
16.文言一则(2007年山东省德州市)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③簟[dià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⑥长:旧读zhànɡ,多余,剩余。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可以一领及我 ②后大闻之
14.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的品德。(2分)
17.文言一则(2007年山东省滨州市)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12~13题。(4分)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分)
公约之饭(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 ..
1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层)。(1分)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1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2分)
18.文言一则(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
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者,名平,楚①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②.博闻强志③,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④,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③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⑥忧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注释:①〔楚]指楚国王室。②[左徒]楚国官名,是一种官阶较高的职官,次于令尹,相当于上大夫.③〔志〕同“记”。④〔造为宪令〕制定国家的法令。⑤〔伐〕自我夸耀。⑥〔离〕同“罹”,遭遇,糟受(灾难或疾病)。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因谗之曰( )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5.通读选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屈原遭受上官大夫谗言的原因有哪些。(3分)
19.文言一则(2007年上海市)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
鲍君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问其故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
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 (3分)
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分)
20.文言一则(2007年四川省成都市)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国国君。 ②霁:天放晴。 ③陛:皇宫的台阶。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2分)
其实味不同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1)吏二缚一人诣王( ) (2)晏子避席对曰( )
(3)叶徒相似( ) (4)公被狐白之裘( )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译文: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译文:
6.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答:
7.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
答:
21.文言一则(2007年四川省安岳县)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
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
(1)是以善为国者( )(2)民富则安乡重家( ) ..
(3)奚以知其然也( ) .
1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答:
(2)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答:
20.在短短百十字的文字中,直接体现了管仲“”这一远见卓识。(3分)
22.文言一则(2007年四川省乐山市)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山静日长([宋]罗大经)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吸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②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③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⑤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⑥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⑦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⑧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如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
注释:①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②,麛,音mi,小鹿,也泛指幼兽。
③山妻:隐士之妻。常用作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④笋蕨:竹笋和蕨菜。 ⑤玉露:作者有笔记《鹤林玉露》。⑥剧谈:畅谈。⑦交褒:尘雾迷漫的样子。 ⑧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余家深山之中家:_______________②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汲:________________ ..
③邂逅园翁溪叟邂逅:_____________④而月印前溪矣印:___________________ ...
9.与文中"归而倚杖柴门之下"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B.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C.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D.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
10.翻译下面这个句子(4分)
苍藓盈价,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文章第1段描写作者闲雅有致的生活,展现了多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第2段则为作者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B.文中的《国风》即《诗经》,《太史公书》即《史记》,“陶杜”指陶渊明和杜甫,“韩苏”指韩愈和苏轼。
c.“匆匆驹隙影耳”中“驹隙影”即成语“白驹过隙”,意思是日影如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
D.“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不仅借助了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诗句的意像,而且说的是也像苏轼一样的爱好打猎游玩的当权者。
23.文言一则(2007年深圳市)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2题。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注释:①质:做人质。②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
12.你从“三人成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3分)
24.文言一则(2007年浙江省义乌市)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馔(zhuàn):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⑦啖:吃。 ③④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因谒( )公 (2)觉饥甚而不敢去( ) ..
(3)旁置( )菜羹而已 (4)公取自食( )之 ..
2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
A.方命坐(才) B.萧氏子颇骄纵(很、非常) ..
C.惟啖胡饼中间少许(只) D.其人愧甚而退(但是)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25.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25.文言一则(2007年浙江省丽水市)
①金壶丹书《晏子春秋》
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④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注解】①《晏子春秋》: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散文著作。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国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②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国君。③纪:原是一个诸侯国,后为齐国兼并。④鳋(sāo):鱼腥味。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勿乘驽马 (2)则恶其鳋也 (3)何以亡也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3分)
君子有道,悬于闾。
21.写出这则故事所蕴含的一个道理。(4分)
26.文言一则(2007年浙江省绍兴)
窃槽(刘基)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选自《郁离子》)
【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②驾:驾驭、统摄。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④方:酒方。⑤仕:做官。
8.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3处)。(3分)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
A.主酒家(主持,掌管) B.以鲁酒渍之(浸泡) ..
C.索而饮之(索取) D.今子以佛夸予(夸奖) ..
1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意思:
11.本文讽刺了怎样一类人?(2分)
27.文言一则(2007年浙江省温州市)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朕少好弓矢 (2)皆非良材 ..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4)数延见 ..
22.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 D.咨臣以当世之事
2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3分)
28.文言一则(2007年浙江省金华市)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③何??为:干什么。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意欲借而不敢言 ?借者无不皆给
?阮后闻之 ?遂焚之
25.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26.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3分)
25.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
26.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29.文言一则(2007年浙江省衢州)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wěi)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奚:何,什么
2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 ....
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 ..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 ...
2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25.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2分)
26.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作文十:《高山流水》1800字
19、高山流水
教材简析:
《高山流水》为我们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音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友谊的真谛。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要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寻。
学习目标:
。
2.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俞伯牙和钟子期是
怎样成为知音的,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
可贵,知音的难寻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的课件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课文回顾: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课题“高山流水”
指的不是自然景观,它指的是一首乐曲的曲名,关于这曲《高山流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更进一步去了解这个动人的传说故事!
2、质疑、梳理问题,出示自探提示:
①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
②“知音”为什么会成为知己、知心朋友的代名词?
3、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用笔画出
相关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的空白处。
4、生自主探究。师巡视,点拨。
二、解疑合探
1.小组合探交流(出示小组讨论及要求)。
2.全班合探交流:
(一) 出示“伯牙琴艺高超,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碰见过能听懂他音乐的人。”
A:从“遗憾”“始终”你能品悟到什么?(引导学生感悟知音难觅)
B:师相机板书:知音难觅
2.面对秋江圆月,伯牙抚琴而奏。当他抚琴奏起“志在高山”时,子期?? 出示: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A: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重点词语体会到的?(通过钟子期恰如其分的赞美和欣赏,引导学生感悟两人琴心相印的美妙状态)
B: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你会怎么说?
C:指生朗读,评价补充。
3.当他抚琴奏起“志在流水”时,子期??
出示: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A: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重点词语体会到的?
(总结:是啊,两个人琴心相印、相互欣赏的情景是多么美妙)
B:教师创景朗读,师生接读,感悟拥有知音的美好。
4、知音难寻,乐曲无人赏识的伯牙终于遇到了他的知音子期,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出示: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一位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A: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他此时激动不已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猛地站起来) 这些词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激动,难以抑止。)
总结:可遇而不可求的知音竟被自己遇见了,俞伯牙多么幸运,难怪如此激动万分。两人一见如故????师相机板书:高山流水觅知音
B:教师引读,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通过朗读来体会伯牙激动不已的心情,感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妙与欣喜!
(二) 过渡:正因为知音难觅、幸遇知音,两人才会“一见如故”,有了
来年的约定。第二年伯牙如期来到江边,盼望着子期的到来,而等来的是子期的死讯。然学生接读9——12段
伯牙噙着泪水......顿时琴被摔得粉碎。
A:说一说这一部分让你最感动的地方。师相机板书:高山流水悼知音
B:知音难遇,知音已故,此时的伯牙该多么的伤心呀!让我们通过品读来感悟伯牙的伤心难过!
C:指生读,评价,感悟。
(三)读最后一段感悟知音由来
师:钟子期和俞伯牙的相遇,让伯牙激动万分,而这一次的离别,又让伯牙心碎不已,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碎琴山,古琴台也因此而得名,知音就成了知己、知心朋友的代名词。
三、审视文本,质疑再探
1、想一想,课前的问题你弄明白了吗?
2、浏览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
3、回顾全文,说说故事是围绕什么展开,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
四、拓展运用
1、自编题:结合本课内容,给同桌设计一道作业题,小组交流,推荐好的题目全班交流。
2、教师补充:搜集歌颂友谊的诗句
3、小结
是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音是多么的可遇不可求。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己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了友谊的真正含义。孩子们,珍惜你的朋友,珍惜你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吧!
板书设计:
高山流水
知音难觅
伯牙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
高山流水悼知音
高山流水:知己、 知 心 朋 友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