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9800字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学院名称: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实践地点: 江苏省无锡惠山泥人厂
实践主题:传统民间工艺的生存现状调查
实践时间:2009 年8月9日 至 2009 年8月15日
队 长: 马悦
队 员: 倪郁佳 蔡添华 曹智丽 邵洁 吕华荣 倪佳 陈璞阳 朱煜
周建玮
传统民间工艺
——人未亡艺将绝
背景:近年来,随着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生态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新的生产力与传统文化差异,城市化、全球化迅猛推进,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价值取向的变化,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
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保护,许多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面临艺绝人亡的窘境,有的甚至濒临失传。
实践目的:此次活动将围绕“无锡传统工艺”为主题,主要调查研究无锡传统工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以及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还有各种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更加深入的了解无锡传统文化的内涵建设。透过社会调查的方式找出民间工艺陷入“人未亡,艺将绝”尴尬境地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民间工艺现状调查
之惠山泥人篇
惠山泥人
软件工程(动画)1班 邵洁
蜚声中外的惠山泥人,始于南朝,盛于明代,无锡是著名的泥人之乡,自明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无数艺术大师倾其精力和心血,精心探索,使这一传统民间工艺得到传承和弘扬。清代开始出现专业化的惠山泥人手工作坊,五里长街、上下河塘开设了数十家泥人店、两百多家泥人作坊,形成有名的
惠山泥人是用惠山地区一米以下的土为材料,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分
从清代中叶开始,惠山泥人已进入了兴盛时期,其艺术发展也渐趋成熟。
无锡泥塑以独特的艺术造型、鲜明的民族民间色彩和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而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被誉为
但是目前,无锡手捏泥人面临着知识产权受侵害、手工制作成本飙升、人才大量流失、惠山泥日益稀少等严重的问题,亟待抢救性的保护措施。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遇到这么一位热心的先生。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的他还是相当的年轻,原本有份稳定的工作,工资也不低,但是他却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学习泥人的制作,然而他们从事泥人的制作的工资并不多,而他这么做纯粹是兴趣使然。结合当下的形势,人才的流失无疑是造成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一重要原因。但就这一方面,我们的实践小组得出结论就是要培养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传统工艺的兴趣,同时要适当的提高工资,从另一方面来诱惑人才的流入。
当然在采访中也有长辈给我们分析,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是因为政府部门不够关心,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必要的宣传作用。所以我们呼吁当地政府要尽到自己的职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寻找工艺的足迹
软件工程(动画)1班 蔡添华
随着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对工艺品越来越忽视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前往惠山泥人厂进行了一场寻找工艺品足迹的社会实践活动。
惠山泥人产生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惠山有“江南第一山”美誉,无锡人把惠山看作是无锡人的福气,在惠山寺的山门口,就是惠山的两条主要街道;直街和横街。这里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种泥人店。传说,从宋代开始,惠山就有泥人了。
惠山泥人是用惠山脚下的泥土制成的,早在北宋年间,大诗人苏东坡途经无锡时,留下了“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诗句,据说真正的惠山泥仅有十八亩半的面积,泥质细腻柔软,可塑性强,而且干而不裂,弯而不断,被称为“磁泥”。
在采访惠山泥人厂是得知惠山泥人一直在慢慢的发展。早期的惠山泥人,以儿童玩具为主,统称为“耍货”。春季,江苏地区有不少地方要举行迎神赛会活动。庙会上,艺人们用盘子托着泥玩具在人群中叫卖。这时的泥玩具大都是用模具生产的。它以质朴的彩塑语言、活泼的表现手法、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多彩的题材,生动地反映了无锡地区的民俗民风和老百姓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清代晚期,惠山泥人的生产日趋专业化,涌现出大批技艺精湛的专职艺人。惠山泥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产品开始转入高档。随着市场的需求,艺人们开始强化手捏工艺的特点,着力刻画人物,形成了惠山泥人“细货”——手捏戏文。
惠山泥人厂的师傅说惠山泥人在制作上有“粗货”和“细货”之分,“粗货”就是用模具生产的一些像《大阿福》、《蚕猫》这类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的泥玩具。而“细货”则是以手捏为主的方法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由于内容大多是以戏曲为主,因为又被自然数为“手捏戏文”。 手捏泥人是随着戏曲在江南流行而兴盛起来的,它塑造戏曲人物为主,也表现市民生活、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手捏泥人,不用模具,由艺人直接捏塑而成,造型设计以突出人物为主,特别注意把握人物的神态、动态,做到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现在的惠山泥人已经没有粗货和细货之分了,在制作上采用了许多新的工艺和技术,作品不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地方特色,而且创作出了具有现代风格的泥人作品。
在惠山泥人厂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泥人作品,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清明上河图》,那座泥人作品规模庞大,非常的有气势,而且把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惟妙惟肖,连细小的树叶都十分的逼真,这不禁让我对这门艺术产生了崇敬感。
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了一位从南艺毕业的陈师傅,他年纪轻轻,当我们问之他为什么要从事这项工作时,他的答案出乎了我们的意料,陈师傅说他当年毕业后其实有一份很好的工作,薪水也很高,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那份工作来到了他热爱的泥人制作行业,虽然现在的工资不如以前,但他还是很快乐,因为从事泥人制作一直是他的梦想。陈师傅说现在愿意从事泥人制作行业的人并不多了,因为从事泥人制作的钱不多,所以这门艺术有可能会渐渐的消亡,这是人未亡而艺将绝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泥人历史悠久,怎么能让它消亡在一个优秀进步的社会中呢。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重视起这门艺术,拨一些资金让热爱这门艺术的人更好的从事这项工作,让它继续发展壮大下去。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让我看到了艺术的强大魅力,我们一定要杜绝人未亡而艺将绝这种现象,让惠山泥人为21世纪再添上光辉的一笔。
民间工艺现状调查
之无锡刺绣篇
无锡精微绣
软件工程(动画)1班 曹智丽
在这一个炎热的暑假,我们参观了无锡市的惠山泥人厂。走过热闹的站前商贸城,穿过拥挤的闹市区,我们来到了相对安静的惠山山脚下。不同于市中心的的繁华,在这里,入目的皆是像小镇上才有的一长串的矮矮的小平房,破旧、萧索,甚至有的上写了大大的“拆”字。由于是中午,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样的大热天出来闲逛,只看到公园前还未完成的新建的壁墙,孤零零的暴晒在太阳底下。看样子,这里大概会有一次大整修。让我们安心的是,
惠山泥人厂的老旧的门依然静静的矗立在这一同样老旧的街道上。
惠山泥人厂里有很多无锡传统的工艺美术,而泥人厂不过是一个总称而已。我在小队里,主要是参观无锡的精微绣。在这个安静的艺术坊里,精微绣只有占了一个小小的角落,比起苏绣,精微绣确实只是米粒之光,但就在这里,出了一个现代最有名的锡绣伊人——赵红育。
赵红育,女,生于1958年4月,汉族,江苏省无锡人,刺绣艺术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无锡市民间艺术博物馆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学会理事、无锡市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1996年江苏省政府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刺绣)。
1973年,赵红育师从无锡著名刺绣老艺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华慧贞学习刺绣,1979年调入无锡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刺绣研究和创作工作。在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在继承锡绣传统的基础上,整理创作出戳纱针法一套87种,又有许多创新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切马鬃绣”的基础上创新品种“马鬃绣”,作品入选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特别是首创成功的双面精微绣,作品卷幅微小,内容丰富,构图精巧,绣技精湛,与一般双面绣相比,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在用针用线用料用色上更严谨讲究,尤其在绣刺细部时,须将一根丝线分成七十至八十分之一,局部细微之处,无法用笔勾勒,全凭手眼与心灵相通方能绣成。
在全国刺绣行业中独树一帜。作品曾多次在全国、省市重大的工艺美术评比、展览中获金奖银奖。
作品双面精微绣《丝绸之路》被国家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 作品,《百鸟朝凤》、《饮中八仙》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作品《百寿图》获全国旅游产品一等奖,
发绣长卷作品《古运河梁溪风情图》获“中国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并获江苏省大阿福金奖。
许多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著名人士收藏。许多作品曾多次在美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巴西、斯里兰卡、新加坡、新西兰、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览,得到高度评价和赞赏,并为海内外收藏家所追捧。
赵红育端坐在木制的专用刺绣工作台边,一针一针,像母亲温柔的抚摸着自己的孩子一般,绣出祖国的大好江山、嫔女的一颦一笑。但可惜的是,她这一手神迹却没有后继者,其实这也是所有传统工艺师的担忧。刺绣工作需要耐心与深厚的美术功底,而现在对此有兴趣的人已经不多了。
离开泥人厂时,街上人已经多起来了,吆喝的、叫卖的、打牌的,热闹又祥和。但是中国神奇的传统工艺,能否想这街道一样,繁荣昌盛?
民间工艺现状调查
之留青竹刻篇
无锡竹刻期盼柳暗花明
软件工程(动画)1班 倪郁佳
暑假期间,我们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赴无锡复兴传统文化调查小分队十人前往无锡进行无锡传统工艺的考察。
在无锡泥人厂的参观中,我们见到了著名的无锡泥人制作工艺和成品,看到了无锡另外一些不太出名的民间工艺,例如无锡刺绣、无锡竹刻。我们还遇到了竹刻大师许炎,亲眼观看了竹刻的制作工程,并对他进行了一些关于竹刻现状与将来的访问。
生于1961年的许焱,自1978年高中毕业进市工艺品厂跟师傅乔锦洪学艺至今,从事竹刻艺术创作已有27年。现在,在无锡,竹刻工艺师屈指可数,除了76岁的胡瑞康、58岁的乔锦洪外,44岁的许焱是无锡竹刻的中流砥柱。他的作品有《滕王阁》、《兰亭序》、《心经》??他的作品曾获得工艺美术百花奖等多种奖项,被多位名人和法国、日本等地的博物馆收藏。
据许炎大师介绍留青竹刻是利用只有零点几毫米厚的竹筠进行雕刻,所以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除了在材料的准备上有采竹、蒸煮、开料、打磨等多道工序之外,刻制工序也必须有条不紊。制作时须先选定底稿,然后将底稿或描或印地复制到竹面上,再用刀沿底稿的图画或书法的边框进行勾勒圈边,将周围大块无用之皮刮去之后,底稿的细节部分再须用刀小心翼翼地修整,待修整完毕,将竹地刮平,擦拭干净,一件作品就算完成了。由于自古以来的竹刻作品多是文房用品,留青竹刻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它的题材多取自古人或名家的书画作品,而为了表现这些风格各异的书画,在刻制过程中又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手法。 制作完成的无锡竹刻的确非常精致典雅,但现如今能掌握竹刻技术的人却寥寥无几,许炎大师说可能在他之后无锡竹刻将后继无人。是的,在如今这个功利的社会,还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花几个月的时间去雕刻一个不是非常值钱的竹刻工艺品呢? 吃苦不赚钱的事大家想必都不会干。就算有人不在乎名利去从事这个事业,但竹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首先竹刻师必须身强体壮,不然哪有力气去在寒冬腊月里进山里挑竹龄2-3年的毛竹,在砍下时又不能碰坏青皮,运回后,竹节要锯好,然后放进大锅煮,再趁烫把竹油擦掉,煮完后还要连续晒上半年,然后才开始绘稿、雕刻。此外,你还得有绘画的底子。最重要的当然是你对竹刻的热爱和天赋。所以,有多少人能集齐这些条件呢?这也是许炎大师迟迟不收徒弟的原因吧!遇不到好对象,怎能随随便便就收下?
虽然无锡的民间工艺到了即将衰败的程度,但其实在社会上还是有一部分人关心着这些没落的工艺,在我们小分队去惠山泥人厂的时候,厂内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之前已经有三批大学生去那里参观实践。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很重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了解,他们还在崇安寺附近进行了宣传活动,目的是提醒现代人注意这些工艺,防止这些文化消失。另外,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不时会看到有人来买泥人工艺品,经过询问,他们买泥人大多是为了送给外国友人,可见在国内不是很受重视的工艺品,在外国人眼中却是价值连城。前几年,无锡竹刻申报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也开始关注这些民间工艺文化,即将在惠山泥人厂附近建一个惠山古镇,将无锡一些工艺搬进去。
我相信只要有社会的支持和政府的关注,无锡竹刻会“柳暗花明”。
竹刻的艺术
08环境工程 陈璞阳
8月8日下午,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人来到了惠山泥人厂,观摩无锡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
与想象中的不同,惠山泥人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规模宏大,修葺一新。相反的,厂房周围到处是写着大大拆字的旧式楼房,充斥着一种颓废和怀念,仿佛揭示着传统渐渐消失的宿命。而在惠山泥人厂中,门房的破旧电扇喘息着转动着,碧绿的爬山虎早已爬满了灰暗的水泥墙面,周围一片寂静,空无一人。我们于是直接进了泥人博物馆,很凑巧,碰上了泥人厂的厂长,他很热情介绍了泥人厂的情况,并引领我们参观了无锡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关于泥人同刺绣的制作,已经有其他队员在文章中讲述,在此我不再赘述。基于个人对竹文化的喜爱,就简单介绍下无锡竹刻的情况。
竹刻中,以刀法的特殊和精良最负盛名,其传统技艺为:“以刀代笔,以画法刻竹”,流传江南各地。竹刻艺术最早见于《南齐书》的记载,齐太祖曾赐隐士明僧绍“竹根如意”。大约最初是用来制作杖头、如意、笔斗、拂柄、抓背之类。
上世纪初,“嘉定”派的竹刻家继承和光大了“嘉定竹刻”,更多地将书画艺术结合到了竹刻中,在技法上崇尚以“浅刻”来表现韵味。50年代后,他们的后人与学生分散到了苏南的苏州、常州、无锡等城市,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留青浅刻为主要艺术特征的现代竹刻流派,世称“江南竹刻”。无锡竹刻大抵在这个时间形成。
竹子的青筠油亮滋润,经过阳光曝晒后呈黄白色。”留青“就是在雕刻的过程中根据图稿留下的青皮上刻划具有各种质感的艺术形象。通过青筠与竹肌的色泽对比、掩映烘托,中国人钟爱的植物——竹,便脱胎换骨,在艺人的手中成了竹刻,具有了一种古朴典雅、清秀素淡的特殊美感。
很有幸,我们遇到了无锡竹刻唯一传人:许焱。这是个睿智而幽默的大师,我们找到他的工作室时,他正在刮着竹板,做着后期工作,在他的工作室中,到处是雕刻精美的竹刻。在我们的先期调查工作中,我了解到许大师的作品以留青浅刻为主,擅长书法、梅兰竹菊、花鸟等,尤以蝇头小楷为其特色。他采用留青与阴刻相结合,在表现“兰”、“竹”等题材方面别具一格。
在调查中,许大师将自己的经历侃侃道来。他十五岁拜师,过了五年才学全最基本的技术,经过27年的全心钻研,经历了辛苦同寂寞,终于达到了现在的艺术成就。回忆往事的时候,许大师很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太过浮躁,没办法静心体会竹刻艺术的精华。在这种艺术中,学会在竹子上雕刻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这并不是单纯的重复劳动,而需要很高的艺术修养。雕刻者不仅手要巧,对书画,乃至于天文地理都要有所研究,竹刻是艺术创作,不是木匠活。
当我们问及竹刻的传承问题时,许大师微微一笑,说他已经是最后一个会竹刻的人了。我们很惊讶,询问他是否着急时,他无奈的说,他无能为力,需要政府的帮助。他的儿子今年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并不想学习竹刻,至于竹刻自他之后从此湮灭,他也没办法了。
一番热烈的探讨后,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离开的时候了,我看着满室的竹刻艺术品,只觉的久久不愿意离去,竹刻同许多传统工艺一样,面临着上吐下泻的尴尬。上一辈人才凋零,下一辈后继无人,也许这是历史的必然,但当我们面对逝去的艺术时,总是有种深深的依恋,也许是天性使然。我们不顾一切的想留住它,很多事情都是等到失去时才悔恨,衷心希望政府能更重视对文化的传承,当然,在这个功利的时代确实很困难,但我们希望有人能站出来,守住清贫,耐住寂寞,传承传统工艺。
离开惠山泥人厂时,已经傍晚,夕阳的掩映下,泥人厂显的更外沧桑,而大大的拆字也被夕阳照的格外刺眼,我忽然有种感觉,也许这一切并非历史的终结,在另一片新的土地上,古老的传统工艺将适时而变,顽强的传承下去,新的希望在酝酿!
民间工艺现状调查
之队员感想与小结篇
暑期社会实践小结
软件工程(动画)1班倪佳
大一结束的这个暑假,我头一次接触到了社会实践。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很多的锻炼,通过亲身实践,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有助于我今后更快的融入社会生活中 。
今年8月11号至16号, 我们计软院暑期实践小组在无锡市崇安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以“无锡传统工艺”为主题。重点关注无锡传统工艺的现状,艺人的工作前景,以及其传统工艺的未来发展前景,以此达到宣传,保护民间传统工艺的目的。这些不仅是使我们亲身体验了一些社会最真实的形态,在我个人看来,最重要的是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在无锡许许多多的传统工艺中,最有名的算是宜兴紫砂壶和惠山泥人了,我们无锡小分队选择了惠山当地的惠山泥人厂作为我们的参观对象。刚进入这座厂房,我们就感觉到了一种出奇的静谧,与当年的喧嚣繁华先比,现在的泥人厂的确是落寞了,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平时没有机会见到的大大小小的泥人工艺品,各式各样的泥人像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感叹工艺师们的鬼斧神工般的技艺,艺术感染力之强,之大是言语无法形容的。在无数的工艺品中,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大阿福》是我们最为金惊叹的,这件获奖多次的作品誉为最富有东方色彩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我们能近距离的感受它实在是我们的荣幸。我们还参观了泥人生产车间并且与一些传统工艺艺术家惊醒了交流,他们也非常友好的接待了我们,耐心的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惠山泥人的历史,我们受益匪浅!
可是现在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惠山泥人近于消亡失传的窘境。由于工艺师的工资都很低,加上现在年轻一代价值观的改变直接导致泥人学徒越来越少。 并且如今手工技艺的手工制作成本高昂。 导致学徒急剧短缺,大师们的一言一语让我们对传统工艺的现状心寒. 而采访结束后泥人厂厂长让我们多多宣传泥人艺术的话语更加增强了我们的社会使命感!
相信只要政府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减轻传统艺人压力,传统工艺定会走出困境!而我们也会继续宣传下去!,为无锡乃至中国传统工艺的复兴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通过暑期实践,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大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认识不仅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我希望暑期实践作为一个跳板,将我们这样的服务延伸到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去。
当然我们还在活动中作了一些相关的调查,时间过得很快。实践的第一天我曾对自己说我们不一定做得好好的,但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做,我们一定要有所收获。事实证明,我收获良多。我们参加实践的十余人在实践过程中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并且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我也更加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在炎炎的夏日中,我们没有胆怯,没有退缩,
能够参加这次“无锡传统工艺”实践活动,我自豪,我骄傲。这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
暑期社会实践思想总结
软件工程(动画)1班 吕华荣
8月11号到8月16号, 我们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暑期实践团在无锡市崇安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以“无锡传统工艺”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关注传统文化, 研究无锡传统工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情况,以及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还有各种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更加深入的了解无锡传统文化的内涵建设。此行我们收获了许许多多在课堂上所学不到
的东西,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一生珍藏和思量的。
我们无锡小分队选择了惠山当地知名的惠山泥人厂作为我们的参观对象。惠山泥人厂位于无锡市惠钱路强巷20号,四周幽谧寂静,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件件做工精致的艺术品在这里诞生,向全世界展现惠山、无锡独特的艺术魅力。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大阿福》多次获得民间艺术博览奖。“大阿福”的传说差不多无锡人家喻户晓,但由于年代较久,加上人们“锦上添花”,越传越神奇,越传情节越丰富,有的甚至加入了现代的文化内容,这次我们也有幸近距离欣赏到了这件被誉为最富有东方色彩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在惠山泥人厂,我们参观了泥人生产车间,拜访了一些可能是当世传统工艺唯一传人的民间艺术家,他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惠山泥人的发展历程,我们也感受到了民间工艺大师不凡的风采。
然而,在采访中我们发现:蜚声中外的惠山泥人竟面临着“人未亡,艺将绝”的窘境。无锡手捏泥人面临着知识产权受侵害、手工制作成本飙升、人才大量流失、惠山泥日益稀少等严重的问题,而且如今工艺师的工资都很低,每月只能拿到1000元左右,学徒更少。 “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像基础学科一样有章可循,它必须以人为载体、以言传身教的独特方式传承的。可是目前的情况是大师们的生存都自身难保,徒弟又如何维持基本生活呢?”采访气氛是愉悦的,大师的一席话却让我们每名队员感到了一阵阵辛酸. 只有让现代的市场接受古老的手工艺术的文化元素,才能从根本上拯救濒亡的民间工艺。采访结束后泥人厂厂长亲自送我们到门口,“希望你们多多宣传,以使更多人了解惠山泥人,了解无锡传统文化。”刹那间我们有了一种深深的使命感。每个人的眼中都写满了坚定。
走出惠山泥人厂,夕阳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仿佛一瞬间感受到了一种美丽,我们会义不容辞的将她传承下去。
附录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
无锡民间工艺现状调查问卷题目及分析
1.你对民间工艺感兴趣吗?( )
A.感兴趣 B.不感兴趣
分析:大多数人,至少是当地的无锡人对无锡的民间工艺还是很感兴趣的。
2.你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工艺品的?( )
A.朋友介绍 B.网站 C.广告宣传 D.自己主动
分析:由图可以看出,自己主动的了解和通过朋友介绍和广告渠道所占的比重差不多。可见人们了解工艺品的渠道还是很多样的。
3.(多选)对于无锡手工艺,你知道哪些( )。
A .惠山泥人 B.宜兴紫砂 C.无锡刺绣 D.无锡纸马 E.留青竹刻 F.其他 请补充:
分析:无锡的刺绣,泥人和紫砂是最为人们熟知的无锡民间工艺。
4. 你知道惠山泥人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
A.100多年 B .200多年 C.300多年 D.400多年 E.不清楚
分析:一般的无锡当地人还是对惠山泥人的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但还是有一大部分的人不清楚。
5. (多选)你知道无锡手捏泥人面临的问题吗?( )
A.知识产权受侵害 B.手工制作成本飙升 C.人才缺乏和流失 D.惠山泥日益稀少 E.其他 请补充:
分析:人才的流失是无锡泥人面临人未亡艺将绝处境的最突出的一个原因。经过本社会实践小组在无锡的考察了解到,政府的政策因素和经济的原因是造成民间工艺如此现状的主要原因。
6.(多选)你觉得民间艺术濒临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
A.对其价值缺乏认识 B.经费不足 C.后继无人 D.缺乏文化保护 E.其他 请补充:
7.(多选)你觉得如何能够使无锡的手工艺继续传承下去( )
A.国家颁布法律保护 B.政府提供资助 C.培养相关的专业人员 D.加大对手工艺的宣传 E.其他 请补充:
8.你对无锡民间工艺的现状担忧吗或者说你关心无锡传统工艺的未来发展情况吗?( )
A.是 B.不是
C.无所谓 D.没兴趣
分析:有一大部分的人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是抱着无所谓的心态的,这也间接导致了民间工艺的渐渐消亡。
9.对于无锡民间工艺难以传承的现状,下列有哪些你愿意做?( )
A.愿意以后多留意这方面的信息 B.愿意在适当的时候购买以支持它在市场的发展 C. 愿意培养自己、孩子在这方面的兴趣 D.自己有意愿在民间工艺方面发展 E.其他 请补充:
10.你认为有必要保护民间工艺吗?为什么?
在这方面的兴趣
艺方面发展
作文二:《作文,看了民间工艺之后的感触》5100字
作文,看了民间工艺之后的感触
篇一:民间工艺品的作文
民间工艺品的作文
中国的民间工艺品—面人中国的民间工艺品——面人我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民间传统工艺品非常多,有布老虎、剪纸、皮影戏、刻葫芦??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那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面人了。春节的一天,爸爸带我去隍庙逛庙会,一进隍庙的大门,眼前就呈现出了一片五彩缤纷的古玩世界。大门两边有卖古币、**纪念章的小贩,还有一些叔叔、阿姨用娴熟的手艺展示着他们的绝活——剪纸、刻葫芦等,看得我眼花瞭乱,目不暇接。这时,我发现前面围着好多人,大多是小朋友,我也十分好奇,便凑了过去。我挤进人群一看,原来是一位叔叔正在捏面人呢~那多彩的面人惟妙惟肖。有孙悟空、猪八戒、花仙子、哪吒??捏面人的叔叔热情地问我要个什么样的,我精心地选了喜羊羊,想让叔叔给我捏一个最漂亮的。叔叔用他那灵巧的双手拿出了五颜六色的面团,他一边选料,一边给我们讲述捏面人的来历:?捏面人的这种手艺流传至今有两三百年了,传说它和刘墉还有点关系呢。刘墉在北京当官,但并不是老北京人,他的老家是山东省,自从他父亲做官后才在北京安了家,因此家里的管家、差人大多数是从山东老家带来的。在他的厨房里有个山东来的王
师傅专门负责揉馒头,老王的手真够巧的。一疙瘩面在手里揉揉捏捏,有的就成了仙桃,有的成了朵花,然后上锅一蒸形状一点都不变,往桌上一端,引得刘府的家眷们连声称赞???叔叔的精彩讲述并未让他手中的活停下来。只见他动作娴熟,两手合拢,轻轻揉捏,不一会儿,喜羊羊的头就捏好了,他又在羊头上镶了尖尖的羊角,再把五官和身体捏好,把铃铛和四肢捏好,最后把它们组合起来插在一根竹棍上。哇~一个活灵活现的‘喜羊羊’便呈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里乐滋滋的,别提多高兴啦~我爱不释手地将喜羊羊拿回了家,发现它是那么的精致,那么的逼真~我爱我的祖国,爱她那既古老又有趣的传统文化。
篇二:2013高考语文 材料作文“莫言与民间文化”导写素材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材料作文“莫言与民间文化”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生于山东高密,他对自己的家乡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莫言说:“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艺术风格。”
要求: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通读这则材料,可以梳理出两个重要元素:“民间艺术”、“文学创作”,继而理清两者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逻辑关系,从而明确这是个关系型材料,在立意与写作时,不可只写一面,而要二者兼顾。
“民间艺术”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比较容易理清,但如此浅尝辄止的论述,就显得浅陋。结合文题“你有什么感悟”的要求,就应该在“感悟”上下功夫。为什么莫言这么重视家乡的民间艺术,高密的民间艺术究竟对他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们的社会都像莫言一样重视民间艺术了吗,现状如何,原因是什么,我们该从莫言的创作中得到什么启示,如此发问、探究、深挖,写出材料的外延,将写作面延伸,力求抓住一点,将文章写深写透写实,披露现状,理性分析,方能起到“以小见大”的写作效果,写出文章力透纸背的思维力度,展现立意的高远~
例文
根深叶茂
?黄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银剪翻飞,一张张剪纸张扬生命的活力;手指灵动,一尊尊泥塑凝固时光的瞬间。斑斓多彩的民间艺术就这样陪伴着莫言成长,滋润着他的笔尖。
莫言爱家乡的民间艺术,家乡的艺术精灵般飞扬在他的文学世
界里。家乡丰厚的艺术土壤中,更长出了莫言这个中国至今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参天大树~
唯有根深方有叶茂,人与艺术就是如此的血脉相连,唇齿相依~莫言的作品具有如此浓厚的中国文化和民族风情。
遗憾的是:很多质朴而绚烂的民间艺术已难觅芳踪。
北京的古城墙、四合院,广州的西关大屋、骑楼已渐渐化为历史的尘埃。我们为圆明园捶胸顿足,却忘了挖土机下挣扎呻吟的胡同;我们为敦煌莫高窟被毁的佛像壁画叹息,却不曾想到石湾公仔将要湮没;我们在哀叹端午竟被韩国占为己有,却忘了乞巧、登高、灯会已离我们远去。翻开历史,我似乎听见那些已逝去或行将消逝的民间文化在嘤嘤哭泣。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厚重、朴实的民间艺术文化,曾哺育了无数的艺术家、文学家,孕育了妍媸并放的中华艺术奇葩。从古典江西诗派里的临川气韵,看近代沈从文书牍里的湘西风情,从汪曾祺笔下的端午节,到梁实秋笔下的快手刘,其风土人情,就如冯骥才笔下流淌出的天津卫俗俚,激荡着我们的心灵;而河南豫剧、山东快板、陕西秦腔、北京京剧??无不浸渍着各自地域的民间文化因子,汇成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大家,在民间文化的怀抱里长大,吸吮着民间艺术的乳汁,他们笔下跳跃出的带有深深民间文化烙印
的文字,饱含了浓烈、虔诚的情意,带着悠久文化发酵而来的醇香,这样的艺术篇章,才堪称天籁~
可是,现如今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取代了流水人家、青砖黛瓦;
水泥森林侵蚀了我们的草长莺飞、层林尽染。在这样相似的环境下成长的新生代作家,相近的空虚内容,相类的情爱纠缠、是白开水的索然无味,再也没能从土地里长成参天大树。是我们自己,亲手斩断了民间文化与我们之间的根系缠结、枝叶交通。贫瘠的土地上长不出参天大树,失去了民间文化的哺育,我们的文学创作就没有了根,只剩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空有无病呻吟的文字堆积。
巴西年年狂欢节,尽情舞动桑巴热情;日本的京都至今仍保留昔年风貌,每年都开展定期的民俗节活动。他们保护民间文化,保持他们民族的独特性。但我们呢,尤其是城市之间,除地名外,其他的均有雷同,像是无根浮萍,只有虚浮的叶子在漂,文化的脉动与余韵,断绝如缕。
因为惊醒,方有大悟。所幸的是,我们社会已经迈出了拯救文化的步履:开平碉楼与村落、剪纸、昆曲??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文化被发掘、保护并得到传承。
可能,多年以后,我们能重建与民间文化联系的渠道,保护民间艺术,薪火相传。 在梦中,我似乎能够看见城市这片民间文化荒漠,也变得绿草葱茏,树木葳蕤?? 评点
这篇文章内涵丰盈,文笔典雅,立意高远。作者紧扣主旨,列举北京古城墙、广州西关大屋、莫高窟、端午、江西诗派、湘西风情、北京胡同、巴西狂欢节、日本京都、开平碉楼与村落、剪纸、昆曲等文化材料,如数家珍,正反对照,体现作者宽广的素
材视野;描写时形象逼真,议论时入木三分,抒情时情真意切;立意上,以莫言与高密文化为例,延伸到对目前民间艺术与创作现状的呐喊,含蓄婉转的画面卒章显志,以点带面,升华了文章主题。
篇三:作文教案
第一篇习作
【教学内容分析】
本组习作,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内容进行习作。
第一: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
第二:选择你有感触的事物写一写。
第三:《假文盲》。
【教学目标】
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围
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述,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教学重点】
让学生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最好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教学难点】
能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习作的不足之处并学会修改,做到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教学过程】
习作指导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营造交际氛围
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请大家打开记忆的闸门,让过去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请你用“第一次??”为题告诉大家。
二、激发兴趣,拓宽学生思路
是呀,从我们记事开始,就有了“第一次”的经历:第一次背上书包踏进校门;在学校里,第一次带上鲜艳的红领巾、第一次参加比赛、第一次受批评??在家里,第一次敢自己睡觉了、第一次给妈妈过生日、第一次挨打??在生活中,第一次交朋友、第一次去了向往已久的地方、第一次看到了新奇的事物??但有一次是最难忘的、最想和大家聊一聊的,老师请同学把你的第一次写在黑板上,重复的不写。
三、自由诉说,回顾难忘经历
看,同学们的第一次真是太有意义了,我真想听你们说一说,谁先说说?
指三至四名学生简要说说自己的第一次,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说。
四、小组互动,详细诉说经历
刚才几位同学说了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但他们谈得比较简略,
你们听得也不过瘾,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机会说,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分享你难忘的第一次,请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请你们详细讲一讲事情的经过,和组里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五、集体互动,分享难忘经历
同学们聊得真热烈,谁愿意把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和大家分享?请同学们认真听,他有没有讲清事情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受,有不清楚的地方大家可以向他提问。
六、读写结合,明确习作要求
1(听了同学们难忘的第一次,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很不平静,你们把老师也带到了那难忘的少年时期。这些难忘的第一次都是我们成长的足迹,在这些难忘的第一次中,我们懂事了,我们长大了,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这难忘的第一次记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好吗?请打开书看习作要求,看看要我们做到哪几点?(生答师板书)
2(谁能结合我们刚刚学过的《桃花心木》一课说说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悟?
3(对,把事情写清楚就是要按事情发生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可以借助人物的神情、动(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叶帆文摘:作文,看了民间工艺之后的感触)作、语言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合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作文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二、习作欣赏
1、自主朗读自己的习作,大家参与评议。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互相交流中寻找习作的精彩之处。
三、习作修改
1、自主修改
2、同桌互改
3、小组修改
四、誊写作文
批改记录
习作评讲
一、明确讲评标准
这一节课我们来讲评习作《第一次??》。谁来读一读习作要求?要求做到几点?这几点也是评价这篇习作的标准。
二、教师评选材
(一)从题目“丰”评
老师认真看了每个同学的习作,一下子被大家的习作题目吸引住了,从题目上看,大家的习作选材十分广泛。
有关成功的:《第一次得奖》、《第一次发表作文》、《第一次当三好学生》??
有关学本领的:《第一次学做饭》、《第一次学骑车》??
有关意外惊喜的:《第一次得到礼物》、《第一次见到远方的亲
人》??有关独特经历的:《第一次当小老师》、《第一次当大队干部》、《第一次自己坐车》、《第一次受挫折》??
有关吸取教训的:很多同学选择高兴的、光荣的第一次来写,而这些同学更让老师佩服,他们选择了《第一次做错事》、《第一次迟到》、《第一次受到严厉批评》、《第一次说谎》??他们对待自己不足的真诚态度让老师为他们感到高兴。
(二)从写法“巧”评
同学们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有的在习作的开头,有的在事情的叙述过程中,有的在习作的结尾,写出了自己的启示,流露了真
挚的感悟,还有的同学把自己的感悟和受到的启示巧妙地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人物的对话写出来,从表达方法的运用上更胜一筹,让我们共同来欣赏。
三、小老师评
请习作批改小老师逐一汇报有关字、词、句的批改情况,对没有出现错别字、不合适词、不通顺句的同学教师给予表扬,同时肯定小老师的辛苦劳动,并提出要求,激励小老师继续认真批改,提高效率。
四、师生共评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要求我们把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悟,我们大部分同学做到了这两点,老师为你们高兴。下面我们一起讲评几篇习作。
1(出示一篇在两方面都表现突出的习作,引导学生讲评。同时再次读写结合,鼓励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用于自己习作的表达。
2(出示一篇能把事情写清楚而没有写出自己感受的习作,引导学生评出优点与不足,提出建议。
3(出示一篇能较好写出自己感受而事情写得不够清楚的习作,引导学生评出优点与不足,提出建议。
五、总结讲评
鼓励学生继续用自己的笔描写多彩难忘的生活。
【教学反思】
作文三:《中国的民间工艺》500字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京剧、国画等。但我最喜爱的民间艺术就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亭桥风景等都可以剪出来。这些人们熟悉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剪纸的素材。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眼睛滴溜溜地搜寻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它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地舔着地上的灯油,惟妙惟肖。那滑稽的样子真惹人喜爱!
剪纸艺人剪的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儿地夸赞。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剪纸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指导教师:李成勇)
作文四:《精美的民间工艺》1500字
精美的民间工艺
一、竹编
竹编是指竹丝篾片的挑压交织~一般称被挑压的篾为“经”~而编织的篾为“纬”。由经与纬的挑压可以编织出千变万化的图案~从而制作出千姿百态的竹编产品。如斗笠、砻、纸糊灯笼、油纸伞、笊篱、谷笪、谷箩。根据编织工艺的不同~竹编可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混合竹编。竹编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古老而悠久~远古人类用竹搭棚遮风避雨~用竹篱笆圈养剩余的猎物和幼禽~李冰用竹笼装卵石修筑都江堰~人民群众用竹编制成各种农具、日常用品~能工巧匠~民间艺人用竹篾编制成有形有态的艺术品~赋予了文化的内涵。
二、剪纸
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匹、皮革等片状材料。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工艺。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古老的民族艺术
一、客家木偶戏
客家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指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客家木偶戏由木偶、操纵演员、配音演员和乐队四部分组成~主要乐器有胡琴、月琴、笛子、唢呐、锣、鼓~唱念采用说书加唱的形式~唱词多为7字句~有的用对话或歌舞表演。客家木偶戏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演出剧目多是取材杨家将、岳家军和三国、水浒等演义小说中的故事~也有民间传说的《粱山伯与祝英台》、《陈世美不认妻》等。一般没有固定的戏文曲本~只靠艺人口授意传。据载~客家木偶戏鼎盛于清中叶~昔时上杭县共有108个木偶戏班~上杭县因此享有“木偶之乡”的美誉。
二、客家十番音乐
十番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十件乐器演奏而得名。客家十番乐队无论乐手的人数还是使用的乐器都没有严格的规定~一支十番乐队一般少则五到七人~多则十到几十人不等~最基本的乐器有曲笛、芦管、琵琶、三弦、二胡、小胖壶、大胖壶、夹板等~笛子为其领奏乐器。客家十番音乐的演奏形式分坐奏和行奏两种~掌板者为指挥。客家十番音乐是历代客家民间艺人传承的民间器乐曲~其乐曲标题多描绘大自然及客家人生活习俗情趣~如《碧水山涯》、《湖光柳色》、《好花圆月》、《梅兰菊竹》、《莺歌燕舞》等。
独特的风俗习惯
一、客家取亲
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新娘出门站在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娘家
财气,~到婆家去重创业。接着背出家门~上车,古时用轿,的活土,
时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此时~新娘放声恸哭。到达男家后~在一福命妇手捧盛着柑橘,寓甘甜~吉祥的园盘,的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碳炉~以示“兴旺”。入门时~新娘跨鸡而过~称“拦门鸡”。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婚宴开始。深夜闹洞房~酣乐为止。
二、客家迎春
是在农历立春日~州官县尹亲赴郊外举行迎春牛仪式~由官员亲自扮春官鞭打纸扎春牛或真牛下田犁田~以示重农勤桑。农村则在神前祭祀~家家户户采摘冬青树枝和桃李花~扎在竹竿上~制成“春把”~从天井伸向高空~堂前摆上供品~“立春”时辰一至~焚香烛、放鞭炮~称“迎春接福”~祈求全家安居乐业~稻菽丰收。有的地方~用土捏成春牛或纸扎春牛~分送各户~置于灶君之旁~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三、客家祝寿
客家祝寿~是指客家人从父母50岁寿辰开始为父母做生日。这时~做子女的大都获得独立生活的本领~有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能力。此后~凡是逢十的大寿~都要热热闹闹地庆贺一番。为老人家祝寿~一定要由出嫁的女儿来倡议~这意思是~女儿不管嫁到多远~时刻都在祝愿父母长寿~借祝寿日~“报得三春晖”。
作文五:《失落的民间工艺_关于四川挑花工艺文化再生的可行性分析》6000字
失落的民间工艺
——关于四川挑花工艺文化再生的可行性分析 —
贺小叶?
四川挑花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社会的进 。据相关资料记载,1958 年 郫县挑花刺绣产品均由民间生产步,科技的发展,机械化替代了手工活,这种传统的挑花工艺 郫县县城始建刺绣生产合作社,后来发展成为刺绣厂。再后来 們遗忘甚至抛弃。如今的挑花 因此也受到很大冲击,逐渐被人由于刺绣机器的出现,逐步导致了手工挑刺市场的不景气。大 工艺被当作一种文化遗产,就像是被保存在博物馆中,完全失 部分手工挑刺的产品都是供应给外商,中国内地基本上没有 去了应有的色彩。怎样才能使这种传统手工很好的与现代中 什么市场。 国社会相结合。这个问题便是我们这些艺术工作者所面对的, 也是我们需要去解决的。文章将对四川民间挑花工艺的现状 进行思考,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研究在当前环境下,四 川民间挑花工艺的传承问题,另一个是对民间挑花工艺与现 代生活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一、当前环境下四川民间挑花工艺的生存状态 经过对拥 有“挑花故乡”之称的郫县进行的深入走访与调 查,笔者基本了解了现目前四川民间挑花在川西的生存状态。 民国时期,郫县从事挑花生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临近成 都的安婧、合作、犀浦、太和场等四个乡镇。据 年统计,仅 1946 郫县城区从事挑花刺绣的便达 户,本世纪 年代中期,750 50
图一 安靖镇
- 110 -
艺术与设计
二、传统民间手工艺的传承 根据对郫县安靖地区的实地考察发现了以下情况80, 年
民间手工艺的传承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且细致的问题。 代末,由于中央的要求,安靖的几十个绣女一起为人民大会堂
虽然我国各民族具有丰富多彩和非常重要的民间手工艺遗 四川厅加工制作过一批由民间艺术家邓欤设计的挑花工艺沙
产,但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手工艺遗产已经发生了变异,有 发披巾,由于当时传统织布机的缺失,导致传统挑花的材料很
些正在日益受到损害和破坏,有些已濒临灭绝,大量民间传统 难被准备齐全,为了制作出传统挑花产品,中央竟然下达了赶
手工艺无人通晓,许多民间工艺传承出现断脉。这个时代是 “制传统织布机的命令,硬是提供了传统挑花所需要的全部材
整个手艺人的黄昏,人们的生活已不再需要手艺人。……惟有 料,这样绣女们便如期的完成了挑花作品。现在提起这件事
在诗里我们得以重返那个手艺人的世界。”因此,保护及传承 情,会让人觉得非常的忧心,想想吧,幅员如此辽阔的中华人 ,
民共和国在 年代末,全国上上下下竟然找不出一架完整的 传统民间手工艺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80
可以直接进行生产的传统织布机~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首先做的是要提高人们对传统民间手工艺的认识,使人 也多么的令人沮丧啊~而且,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安靖的绣女 明白传统手工艺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民族 们就再也没有为中国的某某单位或政府挑制过任何传统挑花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传 的装饰品了。现在,你走在安靖的大街上,很难发现有手工挑 承中华文明、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和确立我国文化身份的重 绣店,只有当你走到偏僻的小路或是靠近农田的道路上时,你 要措施,也是与国际接轨和创新民族文化品牌的重要内容。一 才会零散的看到几个小店的门口有涂料歪歪扭扭地写着手 方面传统文化被重新发现而成为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资 “
工绣花、手工串珠等字样。据了解,从事手工挑绣的大批绣 源,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复兴的过程中需要政府有意 ”“”
女早就自动“瓦解”掉了。老绣女退休,年轻的绣女下岗的下 识加以引导和重视。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应的保护和传承民间 岗,罢工的罢工。叶姐是笔者到安靖实地考察时所认识的 手工艺的一些具体条例,切实采取一些扶持和传承措施,不能 “”“”
一位绣女,她早先是专职的绣女,在刺绣厂工作,据她 让这些手工艺自生自灭。要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完善的投入机 回忆,刺绣厂所制作的挑花或刺绣作品大都提供给外商,她们 制。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民间的文化和 厂就主要为韩国人加工服装或装饰品。由于在刺绣厂工作非 仪式活动已经基本上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招牌下叙述着 常的机械化,劳动强度极大,休息时间也很少,同时工价又不 演变为一种政府行为和地方文化之间的共谋。” 合理,所以 年叶姐便辞去了这份工作,回到家里单干,长期 要学习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先进经验。从国外来看,特别要 98
学习韩国和日本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进经验,比 与一位成都服装商人合作。由于中国的整个服装市场对手工
如制定有助于传统文化复兴的法律和法规。日本于昭和 49 年 刺绣的服装需求量较小,因此叶姐时而工作时而停工,生活也
就十分不稳定。所以去年年初,叶姐干脆直接放弃了绣女这个 (年)月,颁布了旨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关于振兴传统工 5 1974
职业,做起了家政钟点工。问及有关四川传统民间挑花工艺的 艺品产业的法律》,简称《振兴法》规定:一、和人民生活密切相
结合,主要供人民日常生活之用,包括祭祀和年节用品,木偶 情况时,身为绣女的叶姐也搞不太清楚,她说传统挑花只有五
六十岁的老绣女们做过,像她这样的年轻绣女们只做市场上 以及陈设装饰品;二、主要制作工序为手工业,不是工业制品,
但允许不损害手工艺特色的辅助机械化工序;三、根据传统技 需要的东西,其他的她们很少能有机会做。了解到这样的局
术或技法制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四、在江户年代末期,即 面,实在是很让人难过的。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知道十字绣,有
的也亲自动手绣过,市面上的十字绣店由如雨后春笋般活跃 年以前的手工艺品确定为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传统手 1967
而起。大家都以为这种针法是从欧洲流行起来再传到中国的, 工艺品;五、使用传统的天然材料,而不是人工合成材料;六、
在一定地域内有 个以上企业,人以上从事制作。该法充 可笑的是,中国人自己却不知道这种针法在中国的历史上已 10 30
经被中国的妇女们运用在服装,室内软装饰等等一系列物品 分肯定了传统技术或技法制作的手工艺品及其在人们生活中
的地位和作用。同期,美国也掀起了“手工艺复兴运动”。面对 上将近一千年了,所谓的欧洲十字绣只是中国传统挑花针 “”
这样的潮流趋势,我们不得不思考传统手工艺和现代生活之 法中的一种而已。 间的关系,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发展而忽视了传统技艺的 本质特性,其实,我们应该运用当代文明成果,来不断提高我
们传统技艺水平。通过继承传统技艺,来实现其特有的功能和
价值。为此,国家和政府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我国政府于 年 月发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明确了保护对 1997 5
象、范围和保护的具体手段。从国内来看,要学习一些做得好 的地方的先进经验。对一些民间老艺人,完全可以仿照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护民间文艺大师的做法,给予一定 的经济待遇,使他们基本衣食无忧,能够一心一意带徒弟,为 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贡献余生。 其实传承民间手工艺的目的,不是将它束之高阁起来,而
是要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下去,最成功的就是将它融入到当下
图二 安靖镇的秀女叶姐 的社会环境中去,让它可以重新“活”起来。可以将这些传统手
111 - -
艺术与设计
工艺和市场的其他 商品结合起来,也可以扶持博物馆对一些 重要的民间文化实 物进行收集、整理和陈列,以供广大人民群 众参观、 学习和传承。 高等学校可以 作为传承民间手工艺的重要媒介。民间手 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流动的,它自己并不能 工艺这样的非物质 自我保存,其传承载体必然是人。因此,高等学校应该义不容 辞地肩负起保护和传承民间手工艺的历史使命,特别是艺术 类院校。作为这样的高等学校来说,它的宗旨就是培养高级人
才,研究高深学问,从事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样的高等艺术 学校可以以某个专业(比如工艺美术专业)为平台,以某些课 程为载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和教学。这样就可 以为我们的民族培养出更多的可以传承并振兴民间手工艺的 具有高学历的文化人材,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把民族传统与
现代时尚沟通起来,联系起来,从而为继承民族文化,振兴民 族文化作出贡献。 三、民间挑花工艺文化再生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民间传统 手工艺的传承问题,笔者认为最重要不是 将这些民间传统手工艺束之高阁起来,而是要给它提供重新 焕发青春的环境,并且使其在各个方面有所创新,可以与现代
生活相结合,让这些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中“活”起来。对于
图四 民间挑花工艺来说,也同样如此。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在当前传 统手工艺普遍衰落的情况下,作为传统手工艺之一的四川民 间挑花应该如何应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挑战,怎样才能使得
挑花得以文化再生。在这里,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方法来讨论, 以便为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工作尽一点力量。 (一)政府的保护和对手工艺人的重视 郫县政府需要一 以贯之地支持、保护和发展具有本地文 化特色挑花工艺的文化传统,应该研究出适合郫县地区的民
图五
间传统文化保护办法。要迅速组织人力、财力,对民间挑花手
工艺进行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和保护。建议在郫县等相关的
地方建立民间挑花手工艺博物馆,或者在城市中心的、重要的
街道上标注有关挑花工艺的历史说明文字和挑花作品。另外,
社会应该提高对手工艺人特别是对绣女的重视。挑花是一种
传承的文化,传统上看,挑花是家庭妇女的一项手工劳动,是
依靠母女家庭传承的一种手工技艺,离不开妇女一针一线的
创造性劳动,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绣女的巧手创造。但是,一个
112 - -
艺术与设计
令人担忧的问题是,郫县的绣女根本不希望自己的后代从事 第一,将四川民间挑花工艺与其他商品结合起来,比如像 手工艺制作。因为他们认为,这种职业是又累又苦又不赚钱 本文所讨论的将它运用在室内软装饰上,也可以运用在现代 的。根据笔者走访绣乡安靖的情况,许多绣女宁愿从事家政工 ,或者运用在其他的手工 流行的服装上,比如牛仔裤、体恤等 作也不愿继续绣女的职业,这是一个非常可悲的现象。由于绣 艺品上,比如手工布包、手工布艺玩具以及手工装饰品等。 女们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于诸如挑花这样的手工技艺的 第二,可以借用国外 DIY(个人手工制作)小物品店的运 掌握绝大部分停留在祖传或相互讨论的基础上,缺乏专业化 作经验,在中国也可以发展拥有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 DIY 工 和系统化的训练,对于与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有关的美学知识
作坊。这样的话,普通的人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民间手工艺的相 懂的甚少,所以,需要政府加强她们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 关知识背景,还可以自己亲自动手制作。 (二)在市场化中所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民间工艺以两种
第三,政府或对此感兴趣的产业人士出资,把分散的绣女 形式存在:一种是原生态的民间 们组织起来,也可以和民间艺术家连手,成立地方民间挑花手 工艺,这主要是指仍以原生态的形式存留于偏远、落后的乡村 工艺工作室,设计出生产出与时俱进的挑花作品。 民间生活中的那一类民间工艺。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滋养民
间艺术的原生态逐渐遭到破坏,这类民间工艺正处于消失过
程中,而且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越快,其消亡的速度也越快。二 参考文献:
是市场经济中的民间工艺,如城乡旅游市场的各类手工艺品, [1]郫县地方志办公室.郫县志[M].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 这是文化工业的产品,本质上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间 [2]朵渔.手艺人的黄昏, 散文[M].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 工艺品,只是保留了传统民间手工艺的原有形态,部分在城市 [3]刘晓春.民间文化视野中的文化批评, 文化研究[M].天 化进程中蜕变为一种文化工业的生产,使传统民间手工艺以 津社科院出版社, 2001. [4]李砚祖.作为文化工业的当代民间美一种市场化形式存在。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原生 术, 有形与无形:
态的四川民间挑花被卷入了现代社会和市场化的大潮中,市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论集[M].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 [5]杭场化是二十世纪社会和文化变革对传统民间艺术最深刻的改 间.手艺的思想[M].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1. [6](日)柳宗造。市场化使当代传统形式的民间艺术生产改变为某种意义 悦.工艺文化[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1. [7]张耀荣. 上的文化工业生产。像挑花这样的民间手工艺由原生态走向 ”刺绣[M]. 天津美术出版社, 1997. 市场化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当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以商
品形式出现时,意味着它的功用和适销优先于品质和艺术性。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艺术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手工艺品的质量品质大大的下滑,很多
人为了挣钱大量生产劣质的手工艺品,完全丧失了原来民间
手工艺品的艺术特点。正如布尔迪厄在《文化生产的场域》中
指出:符号(文化)商品是一个双面的现实,它既是商品又是符
号的载体,其特殊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依然是相对对立的,
虽然经济的支持可能会强化其文化的资格获取。一方面文化
消费公众和经济的手段会侵入文化的生产,另一方面文化的
内在价值会拒斥文化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实际上,市场化没有
完全抹去符号产品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区别。因此,将挑花
工艺与市场相结合的同时,怎样保持它原有的艺术品质和文
化底蕴这就是相当重要的问题。
三、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传统手工艺
品,都需要随着社会生活
的变化不断的注入新鲜活力,不断的进行自我调整来适应新
时代的要求,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传统手工艺要生存下来就
必须找到发挥自身功能和价值的新途径。以前,四川民间挑花
主要是农村妇女干农活以外的手活,自产自销,一般生产的挑
花手工作品主要用做帐沿、床单、床帏、枕巾、门帘、手巾、腰
带、衣服领口袖口、裤管口、小孩的围兜、小孩的衣服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以前所需要的生活用品逐渐被另外的
更形式的东西所取代,可以用挑花工艺来装饰的物品越来越
少,比如现在很少人会在室内环境中使用门帘、枕巾等纺织 ,
品,小孩也很少会用围兜、手巾这类东西,因此在很长一段时
间里四川民间挑花几乎消失了。所以,想要使民间挑花工艺重
新活起来,真的需要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
113 - -
作文六:《走进民间工艺的“家”》5000字
-------参观石家庄民间工艺博物馆,感受河北最炫民族风。
河北省会石家庄,面临着三年大变样,很多旧建筑都会拆迁和改造。其中的市人民影院经过四年多的改建,如今被建设成为了石家庄民间工艺博物馆,这是在人民影院原址建设的。新的博物馆集挖掘、收藏、传承、展销为一体,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民间艺术博物馆。
这里荟萃了石家庄和全省各地三十多类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并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民间艺术精品,代表了河北省民间工艺的最高水准,也反映了河北省深厚的文化根基。这个民俗博物馆是民间艺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集中展现。博物馆把散落在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间艺术精品集中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平台”,满足了人们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对不同艺术品的大量游览、欣赏、选购等多种需求。
里面的展厅精选了无极剪纸、晋州紫铜浮雕、藁城宫灯、深泽面塑、矿区根雕、铁板浮雕画、烙画、邯郸磁州窑、曲阳石雕、易水砚、蔚县剪纸、唐山皮影、承德布糊画、武强年画等全省近三十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市场开发潜力的民间工艺品。
博物馆的开放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让更多的人把中国文化传承下去。”博物馆开放以后,吸引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广大民间艺术爱好者,到这里参观和学习,使这些中国民间传统工艺能更好的传承。那么就让我带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些经典的民间工艺吧。
【图.一 ▲ 】
【图.二 ▲ 】
博物馆很大,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参观这里所有的展览是完全免费的。
【图.三 ▲ 】
【图.四 ▲ 】
【图.五 ▲ 】
【图.六 ▲ 】
“唐山皮影”,是一种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抗日战争以前常在农闲聚众演出,征上述地区的乡镇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它的唱腔音乐尤为群众所喜爱。在旧社会为题材的影片中,经常能看到有唐山皮影的表演。
唐山皮影是光影、美术、雕刻、舞蹈、说唱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足迹遍及中国东北、华北广大地区,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近年来,有德国、法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唐山研究考查皮影。唐山市皮影团也经常赴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演出。
【图.七 ▲ 】
【图.八 ▲ 】
【图.九 ▲ 】
“曲阳石雕”是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的代表。其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式流畅洒脱。
据悉,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下部展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画卷的八幅浮雕,就是河北省曲阳县石雕艺人的杰作。
曲阳石雕有秀美雅致的水果,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以及神话故事,
历史故事,名胜古迹,古今人物等上百种传统作品。
河北省曲阳县是汉白玉雕刻艺术的故乡。曲阳大理石储量大,
质地洁白晶莹、经久耐磨,是石雕的优质原料。
1995年曲阳县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
在清朝末年巴拿马举行的世界石雕艺术赛会上,曲阳石雕曾获得世界第二名。
【图.十 ▲ 】
【图.十一 ▲ 】
【图.十二 ▲ 】
这个“九龙壁”依照北京故宫里面的“九龙壁”而作,九条龙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秸秆扎刻”是用高粱秸杆扎刻而成的各类工艺品,从传统的蝈蝈笼、秸秆花灯,到扎刻各类仿古建筑模型,作品都需要精工细做,它属于典型的民间手工技艺。这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图.十三 ▲ 】
【图.十四 ▲ 】
“定瓷”。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野北村及东西燕村,在宋代属定州,故名为定窑。
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
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器型在唐代以碗为主,宋代则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多。定窑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的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印花以花卉为主,主要有莲、菊、萱草、牡丹等,也有鸳鸯、龙凤、狮子等动物图案,画面严谨,讲究对称,工整素雅的白釉印花定器历来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
【图.十五 ▲ 】
【图.十六 ▲ 】
“秦皇岛贝雕”。是以海滩所产的螺贝为材料加工制成的工艺美术品。
秦皇岛贝雕画是艺人们以传统的螺贝镶嵌技法为基础,利用贝壳的天然色泽、纹理和形态,采用中国国画的构图章法,吸取牙雕、木雕等工艺之长,经过切磨镶嵌而成的,雕制出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的浮雕式画面,画面上的重峦叠峰、古柏苍松、行云流水、仙阁琼亭等。一件件古朴苍劲,自然洒脱而富有诗意。其工艺精细,装模考究。贝壳切磨,有的薄如蝉翼,有的小如米粒,有的细如发丝,有的亮如珍珠。为了使画面的每一根线条或每一部分造型颜色鲜明,浓淡相宜,艺人们还精心选用带有本色的螺贝加工,如用红口螺做山茶花,用粉口螺做荷花,使原画的色调更加逼真鲜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图.十七 ▲ 】
【图.十八 ▲ 】
【图.十九 ▲ 】
【图.二十 ▲ 】
“色又鲜,纸又白,年画打从武强来”
“武强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其丰富的内容是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武强年画历史悠久,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那时人烟稠密的武强南关,便是“家家点染,户户丹青”,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
武强年画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农民艺术,是农民思维与物质观念的产物,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民和农村居住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具有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线条简练、色彩鲜明等艺术特点。
武强年画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武强年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美好期望。
【图.二十一 ▲ 】
【图.二十二 ▲ 】
这里摆放着布料、纸样、剪刀等各式制作工具,博物馆会不定期的邀请民间艺人来这里进行表演和制作,从而激发大家的兴趣,来更好地继承和宣传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二十三 ▲ 】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河北省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美术。
它用手工刻制,再点染以明快绚丽的色彩。以窗花见长。
蔚县剪纸题材广泛,意寓深长,生活气息浓郁。
无论是反映人们对吉祥幸福的祁纳还是来源于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人物;
都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作品疏密有致的造型设计、细致入微的精湛刀工、绚丽鲜艳的独特点染,十分生动、有味、耐看。
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图.二十四 ▲ 】
【图.二十五 ▲ 】
“易水砚台”。在我国古代,笔、墨、纸、砚有“文房四宝”的称誉。
河北省易水产的易水古砚,则是“文房四宝”中的精品。易水制作古砚有上千年的历史。
易县曾经养育出的大英雄荆轲,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绝唱,
易水古砚是由当地黄龙岗出产的色彩柔和的紫翠石制成。易水古砚紫翠石呈紫灰色,
石上有天然点缀的碧绿色或淡黄色的斑纹。易水古砚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艳。
用它制出的砚台易研墨,不伤笔毫,台面潮润,宜书宜画。
1997年,为纪念香港回归制作的5吨巨砚《归》砚,现在作为国宝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2007年,为迎接党的十七大和北京奥运会,易县的杰作——《中华腾龙》砚,体积、重量、工艺为世界之最,成为吉尼斯纪录。它的诞生,标志着易水砚的雕刻技艺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为华夏制砚艺术锦上添花。
【图.二十六 ▲ 】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是我国“民间工艺”的一种。
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们国家的工种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树根雕刻”。
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
【图.二十七 ▲ 】
【图.二十八 ▲ 】
【图.二十九 ▲ 】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黑陶,诞生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四千多年,是黄河中下游原始文化的杰作。
黑陶是中国陶器制作工艺的最高峰。现代黑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收藏品、高档艺术品、高档礼品。
【图.三十 ▲ 】
“藁城宫灯”。藁城地方特产之一;始于东汉、盛于隋唐,因进贡宫廷故名“宫灯”。
藁城宫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屯头宫灯”为代表,传统的藁城宫灯都是手工制作,后经过现代工艺改良发展而形成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模式。以造型优美、易于保存等特点驰名中外。
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为了庆贺统一天下之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所挂宫灯盏盏精致,宫灯之名由此而生,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传入民间。在河北藁城,每逢元宵佳节,家家宝灯高挂,宫灯遍及全城,同时又有游园赏灯猜谜活动,半月不息。
北京天安门、新华门上也曾悬挂过藁城宫灯。
北京亚运会、远东暨南太平洋残运会等均使用了藁城宫灯。
2008年8月在北京奥运会上藁城“福娃纸雕彩灯”作为奥运特许商品。
2009年11月25日被上海世博会授权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
并且上海世博组委会还采用藁城宫灯装点中国元素馆。
【图.三十一 ▲ 】
【图.三十二 ▲ 】
“紫铜浮雕”。被授予省“文化产业产品十佳品牌”称号。
浮雕风行全国,小到几个平方米的主体浮雕,大到数百平方米叙事式的铜雕文化长廊,到处洋溢着铜艺文化的气息,彰显着铜艺文化的辉煌。给人已强烈的精神震撼。无疑锻铜浮雕在成功展现地方历史文化、现代文明及经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图.三十三 ▲ 】
【图.三十四 ▲ 】
【图.三十五 ▲ 】
【图.三十六 ▲ 】
“布贴画”。原名宫廷补绣,俗称布贴画,又叫布堆画、布贴花、布摞花,还叫拨花。底子多用白色,也可用其他颜色,视所要表现的内容而定。布贴画色彩丰富鲜艳,剪贴的边线明朗整洁,富有木刻版画的刀木特点。和丝绸剪贴画相近似仅原料有别。是我国民间常见的手工艺术。
花布是制作布贴画的原材料,它无毒无害,花布可大可小,碎布头在此得到了充分地利用,不言而喻布贴画可称为一种纯天然的环保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浓郁的乡土气息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逐渐受到业界专家的关注和国内外朋友的喜爱。是河北民俗之一。
【图.三十七 ▲ 】
深泽“蝈蝈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图.三十八 ▲ 】
【图.三十九 ▲ 】
【图.四十 ▲ 】
【图.四十一 ▲ 】
【图.四十二 ▲ 】
【图.四十三 ▲ 】
“软陶”。其实并不是陶,而是一种人工的低温聚合粘土。又叫“彩陶”。
从外形上看,这种粘土的小包装极其类似橡皮泥,而在烘烤之前的玩法上也与橡皮泥有很多接近的地方。
软陶器形和硬陶较接近。现在真人卡通塑像,个人主义风潮已悄然漫延。
现在年轻一族中相互追捧,也为软陶工艺带来了更大的市场。
【图.四十四 ▲ 】
“无极剪纸”。是华北平原中部地区的民间传统文化之一,是第一批通过的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极剪纸源于清末民初,当地很早就有每逢佳节或喜庆之日在窗纸贴窗花的习俗,形式多样,题材丰富,古朴大方,纯真完美,作品大多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同时又被赋予时代特色。
剪纸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人们通过劳动和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一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图. 四十五 ▲ 】
我国曾经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十分辉煌灿烂的文化,可是很多中国的传统工艺和技术由于种种原因而失传了,有的只能在考古和墓葬中发现,只得给我们后人留下太多的遗憾和遐想。
在我国古代,手艺人有了技术就等于有了谋生的手段,子子孙孙就可以靠这门工艺技术来吃饭了。很多传统的工艺技术都是通过师徒相传或是子承父业这样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的,这传统行业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行规来限制工艺技术的外传,但又会规定传男不传女或者传女不传男,甚至规定不传外姓人,这就减少了受传人数,限制了一些先进工艺技术的传承,一旦这些掌握着先进工艺技术的人因战乱或疾病等某种原因而去世,来不及将这些工艺技术传承下去的话,那么这些先进工艺技术就会从此失传了。
真心祝愿我们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能永久的保留下来,并且永远的传承下去!
作文七:《维吾尔族的民间工艺》6400字
维吾尔族的民间工艺
维吾尔族手工艺非常发达,种类也繁多,这与维吾尔人居住地区 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所从事的经济生活类型密切相关。 维吾尔人比较常 见的手工业种类有铁器、套具、口袋、鞍子、缝纫、帽子、靴鞋、修 理、肥皂、油漆、榨油、皮匠、毯匠、染匠、钉马掌、织绸、大布、 钉碗、斩棉、弹棉、纺纱、皮袄、绳索、水磨、编席、酒坊、洋铁、 铜匠、银匠、乐器、莫合烟、引火板、补鞋匠、刻字匠、陶匠、桑皮 纸、麻糖、及民族糖果加工业、砖匠、泥水匠、木匠、烤馕、玉石业、 雕刻匠等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剧以及内地工业品的输入, 维吾尔族手工业受到冲击,并且有大量的手工业种类已经失传。下面 简要介绍比较重要的维吾尔族传统的手工艺。 1.地毯:维吾尔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当中地毯是驰名中外的。新 疆地毯历史悠久,早在 2000 多年前,和田一带就盛行织地毯了。以 和田地毯为代表的新疆地毯图案和设计,具有浓厚地地方色彩,常用 的品种有几十种,最多达数百种。过去用植物和矿物制成的纯天然染 料, 现在改用化学染料。 新疆地毯以棉纱作经, 用本地羊毛栽绒。 纬, 传统的图案有“石榴花”式, “洪水”式, “五朵花”式, “伊朗”式、 “艾迪亚里”式等。种类有铺毯、挂毯、座垫毯、礼拜毯、艺术毯、 褥毯床毯等, 新疆地毯中最有名的还属和田地毯, 也是出口商品之一, 远销四大洲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东方式地毯” 。 2. 帕拉孜: 帕拉孜是一种彩染羊毛线或粗棉线纺织的无绒毯子,
一般铺用在炕上或床上。还有一种小形的专用披毯用在驼和马上。这 种毯子花纹美观大方,颜色鲜艳,经济耐用,具有民族特色。一般南 疆各地都能见到小型的纺织房。棉织和毛织帕拉孜的图案基本相同, 如彩条式、素条式、素条式、素花式、几何纹式、宽彩条式等编织方 法,工具与织地毯大体的相同。 3.爱提莱斯绸:爱提莱斯绸是一种纯天然的,富有浪漫色彩的 丝绸,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妇女用来做连衣裙的主要面料。常用 的图案为抽象的山水图案,巴旦姆花、梳子花、木板花纹等花型。爱 提莱斯绸采用扎经染色工艺,在经纱上扎结染色,因染液浸透不匀, 自然形成色晕,似用干笔擦出,参差不齐,增加了图案的层次和过渡 面,同时,也使纹样富于变化。各地生产的爱提莱斯绸风格各异:和 田地区的图案粗犷豪放,色彩简洁明快,比较注重黑白对比,一般采 用黑白波浪式的粗线条图案,有彩色花纹作点缀,素淡典雅;喀什地 区的用色对比强烈,以色彩绚丽著称
,常把几条宽窄对称的条花对称 排列,图纹细密严谨;莎车地区的爱提莱斯绸常用翠绿、宝蓝、黄、 青莲、桃红、紫红、桔、金黄、艳绿、黑、白等色。 4. 英吉沙小刀: 英吉沙县生产的这种佩刀历史大约有 300 多年, 小刀有 20 余种 40 多个花色品种,小刀以精美的造型,秀丽的纹饰和 锋利的刀刃而被人们喜爱。为了显示男人的阳刚之气,一般维吾尔族 小伙子身上都要佩带这类小钢刀,在日常生活中除使用之外,也起到 装饰的作用。 传统的造型有弯式、直式、箭式、鸽式,其规格大小不等;刀柄
装饰华丽,分别用银、铜、玉、骨和宝石等原料组合成俏丽对称的民 族图案, 每一个小刀都有合身的刀鞘, 刀鞘用牛、 羊皮模戳压制而成, 上有图案也有环扣。它不仅是一个有收藏价值的手工艺品,也是馈赠 亲友的最好的纪念品。 5.工艺美术品——“喀帕克” ,维吾尔族自古以来很重视房屋周 围的绿化,因此自家庭院的前后除喜欢栽种葡萄外,还喜欢栽葫芦。 葫芦维吾尔语称为“喀帕克” 。它不仅是维吾尔族家庭中的生活必须 品,而且还可以美化环境,特别是生活在南疆的维吾尔族农民非常喜 欢用葫芦做各种器皿和工艺品。 首先选一个长葫芦,从一面打一个径经为十几厘米的口,掏去瓤 和籽,用来做水瓢(舀水勺) 。大小葫芦器皿的用途不同,有的从葫 芦的上段切开掏去瓤和籽,把带秧子的部分可以当作盖,用来盛水、 油、盐、醋和其他调味品,盛满各种用品的大小不同的葫芦挂在厨房 的墙上,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物美价廉。还有一种小巧玲珑的“纳斯 喀帕克”上面刻有花纹,葫芦脖子上还系有红绸带,十分精巧,是男 人们常用的一种盛烟用具。 葫芦不仅是维吾尔家庭生活中的用具,同时,近几年来已成为维 吾尔族艺术家展现绘画艺术的重要载体, 维吾尔葫芦画多以人物和风 景画为主,艺术家们独特而精湛的绘画使葫芦绘画艺术闻名区内外。 6.印花布:印花布是与维吾尔族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土产工艺 产品, 它以独特的装饰趣味和浓重的乡土气息仍然受到维吾尔人的喜 爱。南疆一带的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农民用它来做墙帷、床罩、
腰巾、壁挂、衣里、褥垫、礼单、餐巾、桌单、门帘、窗帘等,其用 途非常广泛。维吾尔族民间印花布的特点是纯手工的,独创的印染技 术和民族风格图案融为一体,其图案色彩丰富多变、朴素、雅致、大 方。 维吾尔族民间印花布在工艺形式上分模戳多色印花和镂版单色 印花两类。 模戳多色印花, 是将纹样复画于梨或核桃木上, 以木模立槎制纹, 调刻成凹凸分明的图案,
然后用此模戳蘸墨或蓝色梁液印出纹样。一 个模戳就是一个单独纹样。 用一个单独纹样模戳可以拓印形式多样的 适合纹样、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形成一个组合的整体图案。然 后,再用不同的填色模戳和用手笔、毛刷蘸上其他各种染液,按其纹 样所需加以拓涂而形成色泽绚丽的多色印花布。 传统的染料为天然的 植物质和矿物质染料,均用土方法制染。常用的天然染料有槐花、槐 子、桑树根制染黄色;核桃皮制染黄绿色;红花、茜草根制染绯、红 色;红柳根、红柳穗、查树根制染赭褐色、土红色;葡萄干制染红赭 色; 锈铁屑和面汤的酵液制染黑色; 靛蓝染深蓝色等。 还用一种叫 “扎 克”的石料(有矾性)作为媒介剂。这种印花布具有色泽自然,不易 退色等特点。 镂版单色印花,是将纹样复画于厚纸板或铁皮上,镂空花纹成为 印版。印染时将镂版置于白布之上,用灰浆(石膏粉配以面粉和少量 的鸡蛋清)涂抹于镂空花纹处,灰浆即沾着于布上。取去镂版,待灰 浆干后,将布放入染液中浸染,晾干,剥去灰粉,即现出色、白相间
的印花来。由于这种镂版单色印花布,一般采用蓝靛草浸染,能现出 蓝底白花的效果,因此被人们称为蓝印花布。这种印花布的图案的主 体纹样多为各种团花和配以散花, 以纵横平行的二方连续或颠倒拼接 的四方连续排列。其花纹结构严谨,主次分明,色彩协调。一向被人 们看作是土制的高级装饰品与实用工艺美术品。 以上两种不同工艺不同配方的印花布, 其装饰纹样多取材于现实 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象。最常见的主体纹样多为枝叶、蔓草、花 蕾,主要花饰有石榴花、巴旦姆花、芙蓉花、梅花、牡丹花等,除此 之外用壶、盆、坛、炉、瓶、罐等的形象也被用来作为装饰纹样。还 有各种几何图形如方、圆、三角、星形、新月形、菱形、直曲线条、 锯齿形等的运用,使印花布纹饰更加丰富多彩。 维吾尔族的传统印花布中不少图案都继承了本民族民间工艺, 如 地毯、织绣、陶瓷、雕刻等的传统装饰手法,并运用连续排列的具有 宗教色彩的组龛形纹样,色彩对比强烈,绚丽夺目。 7.褡裢:维吾尔族把“褡裢”称为“霍尔均” “褡裢” ,特别实 用,它起手提包和背包的作用,一般维吾尔族男性使用, “褡裢”不 用手提,而是搭在肩上,它有 50 厘米宽,1 米多长,所盛装的东西 要大于提包的好几倍。 “褡裢”是用粗棉、毛绒手工纺织而成,开口 在中央,两端各成一个大口袋,口边留有绳扣,可以串连成销,既结 实,又耐用。农牧民上街赶“巴扎” (即集市)或是探亲访友,若步 行
则搭在自己的肩上,若骑马或毛驴,则搭在牲畜的肩上,其设计非 常合理,携带物品非常方便。
“褡裢”不但实用,而且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其颜色鲜艳,图 案富有民族特色,多用几何图纹样配以色彩斑斓的粗犷线条,格外悦 目。 “褡裢”是南疆维吾尔族的一个特产,人们除了把它作为一种盛 装物品的用具,还把它作为一种挡风遮雨,护身保暖的用品和野外露 宿的垫褥。现在专门设计出了一种小巧玲珑的小“褡裢”做为旅游工 艺纪念佳品,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喜爱。 8.绣花枕头:绣花枕头维吾尔语称“开西提里克亚斯吐克” 。它 不仅非常适用,而且也是一种美化室内的重要陈设品。这种枕头内装 鸡、 鹅的羽绒, 鸭、 有方形、 长方形和圆形。 枕头套上绣有各种花卉, 非常别致,其绣法多种多样,有提花绣、十字绣、镂空机绣、平绣、 结绣、盘金银绣、扎绒绣、格架绣、综合绣、补花、拼花、掏花编织 等,绣花枕头多为白色,有的绣在上面,有的绣在一个侧面,比较传 统的一种枕头称“台克衣” 。这种透花枕头为长扁形,其宽为 40 厘米 左右。其花卉主要绣在枕头的两侧,多采取平绣方法,绣色彩绚丽的 绿叶花卉。一般一个维吾尔族居室内,除供家庭成员专用的枕头外, 而且还具备专为客人准备的七、 八个绣花枕头, 大多放在客室的床上, 花纹向外,或边花向外叠放在箱上,也放置在石膏雕花的龛形壁橱内 或一排放在长炕垫桌上,被褥上加一盖单,上面叠放绣花枕头,花纹 向外,能起到美化点缀居室的作用。另一种是长圆形靠枕;它是一种 置于炕上,供人依靠的枕头,还有一种手枕,是睡觉时为了舒适放手 用的,旧时多供富人使用,此外,维吾尔族姑娘出嫁之前就为自己精 心绣制几对绣花枕头, 透花枕头现已成为新娘嫁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
礼品,同时也就成为衡量新娘是否心灵手巧和好当家人的标准之一。 9.木箱:维吾尔族家庭的客室、卧室内,一般都放有大小不等 的,作工相当考究的木箱。大木箱规格长一米多,宽 60 厘米,高 50 厘米,式样与其他民族不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除实用价值外,还 有一定的装饰作用。维吾尔族的木箱主要有镶嵌花、彩绘花、雕花木 箱三种。镶嵌花木箱还有用金或银色马口铁皮细条,用网格,方形或 菱方套纹,按菱、方、半圆、云、八角、正及三角编镶成各种对称图 案的箱子,这种箱子花纹细密紧凑,熠熠闪光,给人以富丽堂皇、华 贵无比之感。彩绘花木箱多是在箱面中心绘一组花篮式纹样,加角隅 纹,花纹多用牡丹、玫瑰、芙蓉、芍药、百合花、石榴花等以及花
蓓 蕾、实、枝、叶自由组成,似百花盛开。雕花木箱大都是用三组不同 花纹的方形、圆形适合纹样主体花、外饰一至数层三方连续纹样。图 案一般不着色,用各种花卉、几何纹、壶、罐、瓶等组成纹样雕刻在 本色木箱面上,显得朴实无华,古色古香。 10.和田玉:新疆自古以来以产玉著称。在喀什、莎车、皮山、 墨玉、洛南、和田等地不仅玉石的蕴藏量丰富,而且质量极好。其中 和田的羊脂玉属上品。玉的种类有白玉、青玉、碧玉、墨玉、昆仑玉 等,质地纯洁、润滑、硬而不脆、晶莹美丽。古时的维吾尔人视为带 上玉戒不会遭雷击。如喝了放进嘴里可以解渴的说法。因此自古以来 维吾尔人非常珍惜玉。维吾尔族古代的玉雕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实用、 美观、朴素大方,主要是生活用品和装饰品,造型别致,制作方法采 用琢、磨、碾、刻、镂等几种。
现在以和田玉为代表的新疆玉仍然被雕刻成各种各样的玉雕工 艺品和首饰,已成为人们珍藏的“宝物” 。 11.摇床:维吾尔族为婴儿专门设计制造了一种叫作“毕须克” 的摇床。这种摇床高 60 多厘米,长不到 1 米,宽只有 50 公分,全床 用卯眼和榫头嵌镶而成,不用一枚钉。床帮和床腿都镟有大小不等的 圆形花纹,每种花纹上漆有金、银、红、绿、蓝、黄、白等各种颜色 的油漆,现在新型的摇床样式更考究,更为华丽,一般只用一个主色 调,以白色、金色和银为辅调,其设计非常别致,并且具有浓浓的民 族特色。每侧的床腿之间和床帮之间都连结成弧形,使床可以来回摇 动。床帮两头还用雕有花纹的木杆连结,拿起木杆便可以移动床的位 置,同时还可以作为搭妙的支架,摇床的中间还有捆绷带的地方,其 作用不仅是固定孩子的手脚,不让他乱动,以免影响睡眠,而且还能 防止腿的变形成为罗圈腿。小床的铺板中间还留碗口大的洞,通过烟 斗形的尿管(男婴和女婴的有所区别)让尿流在床下面的瓷罐里;这 样可以尿不湿被褥,保持干燥。既使孩子舒坦,又为母亲减少了洗尿 布的劳累。这种摇床喂奶还十分方便,不用解开绷带,只要母亲坐在 炕头,微微侧身,就可以把乳头送入孩子口中。孩子熟睡后,可将一 块薄纱蒙在摇床上,既可避灰尘,又可防蚊蝇叮咬孩子。 维吾尔族妇女常常在葡萄架下哼着优美的催眠曲, 用脚轻轻地摇 晃小床,手里作着针线活或者绣着小花帽。 千百年来,摇床在维吾尔族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至 今养育着维吾尔族的子孙后代。
这种摇床不仅是一个设计很科学的生活用具, 而且还是非常精致 的手工艺品,现在街上有各种精巧的玩具
摇床,它既是小女孩子爱不 释手的玩具,又是一件精美的旅游纪念品。 12. “阿甫都瓦”和“其拉甫其”“阿甫都瓦” : (即洗手壶) ,和 “其拉甫其” (即接水盆)是维吾尔族家中的生活必备用品。来到维 吾尔族人家做客,主人在就餐前一定会拿出“阿甫都瓦”和“其拉甫 其”叫客人洗手,这是伊斯兰的传统习惯,用这种流水方式洗手,要 比在盆里洗手更符合卫生要求。 洗手壶与接水盆是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乌孜别 克等民族家中必备的用品,但以维吾尔族工匠制作的最为精美,并成 为维吾尔族传统工艺品之一。 维吾尔族工匠制作的洗手壶与接水盆有 铜制和陶制的两种。铜制的一般在家庭用,陶制的,供伊斯兰教徒在 做礼拜之前“净身”“净手”之用。 、 以红铜为原料的洗手壶和接水盆的做工非精细, 全部靠手工打制 而成,并进行焊接、磨光、刻花等工艺,全过程不用图纸不用模具, 全靠艺人匠师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双手。 其花纹的题材一般都是植物 的花、叶、藤等。技法有凸雕、欧雕、刻线和镂空等,还用几何形纹 饰做陪衬,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般接水盆肚身很小,但盆沿却 很大,倾斜度,使洗手水能全部接下来,并通过菱形小孔的盖子进入 盆内, 人们既看不到已用过的脏水, 又不使脏水溅出盆外, 特别卫生。 盆盖是带活页的, 水满时可以揭盖倾倒, 非常方便。 洗手壶脖细肚大, 品种有七八种, 大小不一, 有的无把手, 使用时手握壶脖, 也很方便。
这些器具的造型独特美观摆在家里还可以成为一件叫人喜爱的工艺 品。 13.桑皮纸:桑皮纸是非常古老的纸,始于何时无从考证。探险 家斯坦因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麻扎塔格山曾发现过用桑皮纸纪录的 唐代账簿,在上世纪 40——50 年代,在田地区的几乎所有县都有桑 皮纸作坊,当时的许多公文和契约都是用桑皮纸书写的。清代十分注 重豪华的乾隆皇帝修建的倦勤斋装裱的通景画, 也使用了不少桑皮纸。 桑皮纸的制作工艺十分古老,都是以家族代代传承的。桑皮纸的 主要原料是桑树皮,将桑树枝在水里泡软后剥取里层外皮,再在水里 浸泡几日,然后放在大锅里边煮边搅,直至树皮软烂,捞出来放在石 板上用木棰捣成浆糊状。然后再把纸浆倒进桶内,加水搅成稀纸浆。 取适量纸浆倒在用木框纱网做成的纸帘里。 待纸帘里的浆糊分布均匀 了,便把纸帘轻轻从水里捞出来,晾干后揭下来便成桑皮纸了。 2002 年,在美国威斯康辛州举办的第 36 届史密梭民俗生活艺术 节中,新疆的桑皮纸传人托乎提?巴克老人被邀请去现场表演。他带
的桑皮纸被观众一抢而光,国外媒体称这位老人是“地球上最古老手 艺的幸存者。 ” 现在,虽然桑皮纸不再是书写用纸张,但是随着文化遗产保护意 识的普及和提高,维吾尔商人已开始投资恢复桑皮纸的制作工艺,用 桑皮纸印刷精美的请柬、贺信等。 未介绍的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品还有很多,如和田、墨玉、策勒 和于田等地产的绣花毡,各类铜制品,陶瓷品、铁制品、木雕产品、
木制器皿,和田传统造纸,民族式金银首饰等等,传统手工艺生产为 维吾尔族开展民族文化和内外贸易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作文八:《民间工艺:民众生活的智慧》12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民间工艺:民众生活的智慧
作者:邢 莉 田茂军 刘兴禄
来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第 02期
摘要:民间工艺作为民间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民众的生活,是民间的一种生活 形态,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普及性。就民间工艺的本体来说,有其特定的性质、形态、功能及 所形成的类别、规格及使用范畴;就民间工艺的内涵来说,它已经涵盖和超越了一般意义的宫 廷美术和丈人美术的范畴,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民间工艺;生活形态;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 (2015) 02-0092-06
民间工艺是民间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长期来源于民众的生活,使用于民众的生 活,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从旧石器时代起,就有了骨角、骨饰、编织、彩陶、漆工艺 等民间工艺。我们必须将人的生物存在与民间艺术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生产工具、家居陈设、 日用器具、服饰穿戴都是满足人们生活的直接需要。就民间工艺的本体来说,有其特定的性 质、形态、功能及所形成的类别、规格及使用范畴;就民间工艺的内涵来说,它已经涵盖和超 越了一般意义的宫廷美术和文人美术的范畴,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一 . 民间工艺:民间的一种生活形态
中国民间艺术是一个博大的体系,民间美术贯穿于整个民间生活之中。它在多姿多彩的民 俗文化中无处不有、无时不在。长期以来,人们把民 E 工艺置于艺术的角度考察,研究其优美 的造型、独特的色彩、精湛的工艺,也就是说,把民间工艺视为审美的视觉艺术。钟敬文说:“ 忽视民间艺术,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民族文化及基本精神。不将民间艺术当作民俗现象来考 察,不研究它与其他民俗活动的联系,也就使民间艺术失去了依托,不可能对民间美术有深刻 的了解。 ” 我们认为,民间工艺不只是单纯的视觉审美艺术,它首先是民众的一种生活形态。
何谓民间工艺?从字面上看,民可以理解为 “ 民间 ”“ 民众 ”“ 平民 ” ; “ 艺 ” 可以理解为 “ 艺 术 ”“ 工艺 ”“ 手艺 ”“ 技艺 ” 。关于民间工艺和民间艺术,存在着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其广义概念 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文学等。对于工艺美术的内涵,研究者各抒己见。 李锦璐在《对民间美术的一些认识》中,将民间工艺和美术分为 “ 日常活动的 ”“ 节日活动
的 ”“ 祭祀活动的 ” 三大类。邓福星在《论民间美术》将民间美术归纳为供奉、宅居、服饰、器 用、贴饰、游艺六大类。岑家梧先生则把民间工艺和美术分为空间的艺术和时间的艺术。早在 1928年,他在国际联盟合作委员会召开的民间艺术国际大会上指出:“ 民间的各种造型艺术, 家具、装饰、工具、武器等属之,即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 对此学术界众说纷纭。我们采用狭 义的概念。民间工艺主要包括民间技艺\民间美术和民间歌舞之外的其他民间艺术。其内涵包 括:
作文九:《捡拾的山西民间工艺》1000字
山陕两地有一种独特的民间手工艺——在布上画画儿,因为多出现在门帘上,故称“门帘画”,也叫手绘门帘、手绘布画。但远远不就限于门帘,其他的还有供像、床帐、桌裙、包袱皮、荷包等等,是过去民间相当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现在已经罕见了。陕西将“门帘画”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好像也在着手,估计不好找传承人,列入也就难了。
上周去晋南见过这幅门帘画,也问了价,高得没法还,也因为注意力不在这儿,就奔着“钱柜”去的,才没往心里去。
昨天在地摊又见着了,要800,好好端详了半天,也跟卖家聊上了……。他收了4、5年了,一直没舍得拿出来,最近要盖房子……,当地的行里人早给过500啦~。500,对于一块布来说,有点高~。我买过类似的东西,好像就百八十块。
昨晚回到家还惦记呢,今天又去了,可巧又没看中别的,转来转去又到了门帘子的面前。
品相完整,画工不错,近20个人物,虽然有些雷同,还算生动。
十二个胖娃娃骑着生肖,驾着祥云~,画片好,寓意更好。
十二个地支,十二个生肖,十二个时辰,十二个娃娃,意思是:年年月月时时刻刻都生贵子!
早先年生儿子恨不能比娶媳妇还重要~。
照着人家的目标努力呗~,磨了得有一个小时,“我回去还拿给那个人,肯定能卖500”,能让他少卖钱么?看我心诚,480,460,450,再动不了了,就他吧,价值高低不论,人家够照顾了……。老哥最后告我,绣品就买过两件好东西,一是**挂毯,一件是这个门帘。
这个门帘尺幅超大,全展开2.7*1.2米,上面重叠30公分,想象一下门得有多大,不是普通百姓家的小门小户所使用的。
竖着四拼,中间白底画幅两拼,加两边黑包边。比较细的窄幅家织布,很完整,算下来这个门脸用去10米的土布!现在能用手工织机的还有几人?
布局是门帘画的一般规矩,拦腰分成上下两部,上部为圆下部为方,此乃天圆地方。画片的主要构成一般都是跟生活相关的吉语吉喻,剩下的边角也是些借代性、装饰性的花花草草,石榴、桃子、佛手、柿子~。天地上是缠枝牡丹,线描、晕染带设色。黑色据说就是墨汁,耐洗、不褪色。
手绘的门帘画是以中国传统水墨画形式来表现主题的,兼有彩绘壁画、水陆神画和木板年画的影子。黑白效果突出,视觉表现力强,一般的还有设色,在民俗上,尤其婚庆嫁娶的新房布置中,很有讲究。
回来后发现了两个小问题,骑虎的娃娃手捧的牌子上应该写“寅”而错写成“丑”啦;上图中写有“岱仙庄”,下图写有“叩宫”,应该理解为对画片的脚注,但从题字的位置、笔体上看,疑似后添~。同时也查不到这两出戏……,实在是对戏曲掌故不甚了解,请教方家则个。
作文十:《民间工艺:不老的时尚》5100字
民间工艺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传统文化,是民众为了生存信仰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创造的大众的民俗艺?。几千年来,农业是中国文明诞生和延续的经济基础,以土地为生的古代先民生产生活条件有限,决定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只能顺应自然。由此产生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思想,并最终反映到日常的生活中,形成了从生活的使用器具到信仰崇拜的祭祀用品为代表的民间艺?。由于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传统延绵不断,民间工艺作为民族活态文化传统,在生活中以一代代人的口传身授流传至今。 壹 真实的生存状态-民间工艺的特点 民间工艺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祭祀用品,还有一些是为了对生活环境进行美化,或寄托精神追求,目的是满足生产生活和精神的需求。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民间工艺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以满足创作者自身需求或以补充家庭收入为目的,甚至以之为生计来源。 人类的工艺史最早可以推至新石器时代。那时期的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开始使用打磨过的石器狩猎动物。这种打磨技?可以说是最早的民间工艺。无论是陶器的生产、铁器的制造,还是染织、刺绣、编织、雕刻,都是劳动者为了生活中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而从事的民间创造。 民间工艺是劳动人民以传统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就地取材用手工制作的工艺,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在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中,民间工艺有着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原始艺?的一种延续。它继承了实用与审美统的特点,大部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带有乐观向上、淳厚、真实的感情色彩,是人类劳动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思想和艺?语言的体现。 民间工艺多以劳动者群体为传承主体,是劳动者为生存信仰和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艺?传统,表达着最真实的生命情感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愿望。民间工艺作品以日常的生活用品居多,所使用的材料都很普通,往往就地取材,甚至是废物利用。从工艺技?上,有的制作不纯熟,也谈不上精美,但非常实用,是作为生活的必需品而存在。因此,创作者在制作的时候毫无顾忌,设计思维也是任其发挥。民间工艺大部分是结合着传统的节令风俗而延续,主题以歌颂生活为主,在形式上表现了强烈的装饰性。有许多民间工艺作品,表面上看着只是一件普通的日用品或者生产工具,但却表现了设计者的审美和情感。 在民间工艺的传承中,人是传承的主体,口传身授是主要传承方式。民间工艺最普遍的方式是家庭式传承。一些手工技艺性强的经验会被总结为“口诀”,成为传承的重点,有些甚至成了某些家庭的祖传技艺而不轻易授与外人。另一类传承方式是作坊式的师徒传承,师徒传承同样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师徒犹如父子,为了学习技艺,徒弟对师傅言听计从,无偿奉献自己的劳动。 美化生活、装饰环境、表达情感寄托和丰富业余生活等都是民间工艺的重要思想内涵,大都带有淳厚、真实、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色彩,同时也传递着广大的劳动群众勤劳质朴的精神和追求美、渴望美的思想。渴望生存、祈求平安是人类的共性。在民间工艺中,这种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喜庆的剪纸、大红的灯笼、五彩的泥塑、高飞的风筝,寄托的是劳动人民渴望生活红火平安的精神追求,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欣慰。 民间工艺之织锦 织锦是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中国织锦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生产出多色提花锦。到汉代,已能用复杂精密的提花机织出图案优美的锦。汉代设有织室、锦署,专门织造织锦,供宫廷享用。唐代在织造工艺上由经锦改进为纬锦,并出现彩色经纬线由浅入深或由深入浅的退晕手法。之后,以各色丝线和金银线制作的织锦缎及妆花缎,色彩鲜艳瑰丽,喻为锦上添花。 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是山东独有的一种民间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浪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鲁锦具有悠久的织造历史。元明之际,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大面积种植,鲁西南人民将传统的葛、麻、丝、织绣工艺揉于棉纺,形成了鲁西南织锦。鲁锦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大大小小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它以22种基本色线可以变幻出近2000种绚丽多彩的图案。鲁锦的图案意境,是靠各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来体现,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形象。通过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间接的,因而更具有艺?魅力。 民间工艺之鲁绣 鲁绣是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它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俗称“衣线”,故又称“衣线绣”,曾流行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其绣品不仅有服饰用品,也有观赏性的书画艺?品。鲁绣风格较他绣不同,多以暗花织物作底衬,以彩色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采用齐针、缠针、打籽、滚针、擞和针、镇绣(辫子股针)、接针等针法,选取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鸳鸯、蝴蝶和芙蓉花等内容。鲁绣集抽、勒、锁、雕等精华工艺于一身,色彩淡雅、构图优美、虚实适宜、形象逼真。绵远悠长的齐鲁文化赋予了鲁绣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鲁绣从古代帝王公卿的章服走入寻常百姓家,无论是邹县1350年李裕庵墓葬中沉睡的绣裙、袖边、鞋面采用的山东传统“衣线绣”所表现出图案苍劲粗犷、质地坚实牢固,还是存于故宫博物院中的明代作品《文昌出行图》、《芙蓉双鸭图》所表现出的用色鲜明、针法豪放、朴实健美,都向世人展示出鲁绣绣饰鲜明而不脱离实用的民间艺?风格。 民间工艺之年画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表现形式。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道:“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中国著名的四大“年画之乡”是: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末,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风行黄河下游一带。杨家埠本版年画题材广泛,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有神像类、门神类、美人条、金童子、山水花鸟、戏剧人物、神话传说等,同时也有反映民间生活、针砭时弊之作,但喜庆吉祥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 贰 丰富的民间艺?-民间工艺的分类 民间工艺指的是民间造型艺?,包括了民间美?和工艺美?各种表现形式。从功能上看,它包括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作品,也包括了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充分反映了民间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饱满粗犷、色彩鲜明浓郁,既美观实用,又具有求吉纳祥、驱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从材质上看,民间手工艺品由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制成。它们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与生活密切相关。一年中的四时八节等岁时节令、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礼仪、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民间艺?的陪伴。 按照用途不同,民间工艺可以分为生产生活类、节令习俗类、游艺竞技类等几个大的方面。 日常生活的民间工艺 为了美化日常生活,劳动人民围绕着直接的衣食住行制作了很多必需品,如服饰鞋帽、房间装饰品、器皿家具、雨伞、扇子、挂饰等,这些民间工艺有很多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一般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和手工制作而成,简练质朴,明快大方。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多样,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浓厚。比如遍布全国各地的民间剪纸,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山东黄岛剪纸粗犷豪放;山西浮山剪纸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江苏扬州剪纸是民间专门用做鞋花的艺?品,其特点是秀丽洒脱,光洁干净,构思新颖,布局完美。 节令风俗的民间工艺 在中国传统节气中,从正月初到腊月三十,一年里有许多的节令,并有相应的民间工艺产生。如春节的年画、门神、春联等,元宵节的彩灯,清明节的风筝,五月端午节的龙船,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月饼,九月重阳糕等,这些带有民俗特点的艺?年复一年地出现,其形式既有明显的传承性,又不断地翻新,在民间的文化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游艺竞技类民间工艺 还有一些民间工艺是用于娱乐活动的。有儿童玩具,有礼仪使用的,还有用来丰富文体活动的,诸如:皮影、木偶、面具、风筝等。传统玩具是手工制作,俗称“耍货”。它们与民俗关系密切,具有―定的传承历史。传统玩具的生产采取了一家一户的作坊式加工方法,成为代代相传的地方和家族手艺。传统玩具的题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表现的是民众的信仰、习俗和戏曲、传说、民间文学等内容。它的造型、色彩和结构随意、主观,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的特点,反映了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传统玩具丰富了中国民间的游戏及体育活动,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时,人们既得到了娱乐,同时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中国传统玩具在漫长演化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类和地方风格。 叁 不老的生活时尚-民间工艺的演变 民间工艺的活态性决定了它必须适应历史的发展变化。在民间工艺中,信仰祭祀类变化较小,一直充当着维持信仰载体的功用。而对于生活类的民间工艺来讲,则变化极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甚至是消亡。农耕社会的长期性和稳定性,造就了民间工艺的变化缓慢。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农耕社会被打破,机器化生产对传统的手工业产生了严重冲击,传统民间工艺在这种社会变化中迅速地分化,一些适应社会需要的工艺被加工改进,进入了工业化生产的行列,一部分则逐渐被社会淘汰,只能在民间极狭小的范围内赖以生存和传承,有的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耕文化进入快速变化期,更多的民间传统工艺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作用下产生流变。许多工艺类型由于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改变而面临濒危,生产与创造性传承成为民间工艺变化的新趋势。 每一项民间工艺,都是伴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进步而诞生的,对于那个时代来讲,它们代表了社会时尚。今天,传统手工艺仍在引领着时尚。手艺产业赋予了传统的小手艺以时代气息,使其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凸显了传统手艺的时尚活力,使人强烈感受到老手艺创新生活方式、成为时尚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手工艺受农耕社会节俭观念的影响,往往以农作物或生活废弃物为原料,是对资源的再利用。农村手工艺产业具有就地取材、就地加工、量材为用以及能耗低、污染小、附加值高、收益多等特点,提倡对当代生活废弃物的开发与利用,体现了生态、文化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这些都与现代社会提倡的低碳环保理念相契合。 来自“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的显示,农村文化产业已经形成多元的产业模式,例如农民工笔画、年画等呈现出艺?化产业形态,中国结和土布纺织等形成家庭作坊式产业形态,草柳编织、桐杨木作等已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模式,在传承传统手艺文化的同时,总体上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及艺?创意、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在文化经济的整体架构中迎来了传统手艺的产业新生。 地处沂蒙山区郯城县杞柳栽培和加工历史悠久,自明清时就有编杞柳的习俗,农村中多数人会编柳制品。随着城市居民家居生活消费观念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崇尚柳编艺?,看好柳编产品。十几年前,郯城县开始把这种民间工艺发展成产业,并专门针对海外市场,销往美国、韩国、英国、日本、荷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农村手艺产业相对保留了传统手艺制作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同时有效拓宽了市场渠道。 在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突破了季节性生产传统,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农户根据新的市场需求,发掘传统年画的艺?价值与文化价值,实现功能转换,开发出年画挂历、资料画册、精装年画、布艺年画等年画新产品,作为礼品、纪念品、收藏品出售,使之融入现代生活。 “要实现民间工艺的现代化传承,必须深入探索传统手艺如何创新,要使老手艺成为新手艺、新创意,满足当下生活方式的需求,甚至引领当代设计思潮的发展”。民艺专家的建议正是民间工艺的现代化之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