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尺有所长,寸有所短。》1300字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学生的长处,来自教师的发现 案例:
我班学生李晓(化名)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几乎每天都不完成家庭作业,经常受到各科教师的批评,时常受到同学们的冷嘲热讽,可以说在班级中属于最不讨人喜欢的学生。
起初,我为了督促李晓学习,也曾经给过他小小的惩罚:让他补上作业的同时,还让他在多写一遍作业。满以为这样做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出乎意料的是,不但没有起到半点作用,甚至还让他对我产生了抵触,有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完成作业更成了家常便饭。我也很生气,也产生了讨厌他的念头。他一见我就躲藏。我一见到他就烦恼,觉得他一无是处,浑身上下都是毛病。我也知道我的看法是不对的,但心中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非常别扭。直到发生了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有一次大扫除的时候,我看到李晓一会儿和别的同学抬水,一会儿,又去拿拖把拖地,忙忙碌碌,一直没有停下来休息,累得满头大汗,脸上水一道泥一道的,简直成了一只花脸猫。我在观察他的时候正好关窗子,一不小心一扇窗户夹住了我的手。我疼得“哎约”叫了起来,低头一看,鲜血顺着手指滴了下来。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李晓飞快地跑进教室,转眼又跑出来,手里多了一块卫生纸,嘴里嚷着:“快,老师~给你~”我接过卫生纸,感动得看了他一眼说:“谢谢~”
看到李晓作值日这么卖力、这么关心他人,再想到平时不完成作业的懒样子,我不禁自问:“这是同一个人吗,”学习不努力的李晓和干活不怕吃苦、不怕劳累的李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简直判若两人~我在惊讶的同时,突然想到了一句话: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我的心情豁然开朗,一直挽着的心结一下子打开了。从此,也改变了我对一个学生、也是一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的看法。
经过了解,李晓虽然成绩不好,但他经常帮助同学,对老师很有礼貌,劳动也积极主动,在家里能帮助父母做很多家务活,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做,不用家长操心。发现了李晓的长处以后,我不再讨厌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动辄批评惩罚,我开始试着和他交流,开始给他讲道理、打比方。他也开始从句怕我到能和我交谈,上课也能积极回答问题了。现在,李晓的学习成绩虽然还是不理想,但比以前有了进步,作业也比以前认真多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发现学生的长处是教育工作的重点,但往往也是教师工作的难点,发现“优秀学生”的长处尚可做到,发现“差生”的长处则较为困难,教师对学生的良好发现,必须基于他们正确教育观念。尤其是正确的儿童观,首先应充分相信每个儿童是能发展的。教师面对的是一群个性特征尚在发展尚未定型的学生,应该说除了个别由于遗传所造成的差异外,上帝赋予每个人的才能是相同的,具有同样的发展潜力。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潜力得到开发,成为个人的长处,一些潜力未被发掘而成为短处。一些学生的潜力得到
较多的开发,一些学生的潜力被较少的开发。但首要的是每人都有潜力,都能取得各自的发展。其次应承认每个儿童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每个儿童的长处亦是相对的,各人的长处不一,其发现方面,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学生身上,某一方面的长处也是相对于其他方面而言,个人某一方面的长处对他人来说未必是长处,而对其个人则可能是各个方面发展中的长处。
作文二:《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1900字
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凡事没有绝对的“长”与“短”。 在度量衡上尺单位要大于寸单位。尺比寸长,但若是尺跟里比,自然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寸跟毫厘比,那自然也就显得长了~人们长用这个事例来说明,世上没有绝对的东西,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同了。 尺有所短也说明再厉害的人也会有不足之处。 寸有所长则是提醒人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有点,再笨也会有过人之处。
取长补短:滕文公还是太子的时候,要到楚国去,经过家国时拜访了孟 子。孟子给他讲善良是人的本性的道理,话题不离尧舜。 太子从楚国回来,又来拜访孟子。孟子说:“太子不相信我的 话吗,道理都是一致的啊。成脱对齐景公说:?他是一个男子汉,我 也是一个男子汉,我为什么怕他呢,?颜渊说:?舜是什么人,我 是什么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他那样。?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 老师;周公难道会欺骗我吗,?现在的滕国,假如把疆土?截长补短? 也有将近方圆五十里吧。还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尚书》说 ?如果药不能使人头昏眼花,那病是不会痊愈的。”
管中窥豹: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十分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说上几句行内话。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比喻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只是片面了解。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
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徒劳无功:古时候,有个鲁国人很会编织麻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生绢。 有一天,他们夫妻俩商议着想要搬到越国去居住。 有人对他们说:“搬到越国去,你们将会贫穷的。”“为什么呢,” 那人说:“你织的麻鞋要卖给别人穿的,可是越国人都习惯光着脚走路;你妻子织生绢是为了做帽子的,而越国人却习惯披头散发。无论你们俩怎样努力工作,再会做生意,都将徒劳无功,你说能不贫穷吗,”鲁国人连连点头,打消了搬家的念头。多用于指往返奔走,而事情没有成功。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古时候,楚地有个穷苦的读书人,读《淮南子》这部书时,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它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树叶,就能用它隐藏自己的身体。 看到这里,书生呆呆地想:要是我能得到那片树叶,该有多好。我用树叶遮住自己,想要什么只管到集市上去拿,再也不会过这苦日子了。 想到这里,他扔下书就往树林跑去,想找那种螳螂藏身的树叶。他抬着头,一棵树一棵树地找过去,边脖子都酸了,也没找到那些种叶子。 忽然,他看见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树叶的背后。他高兴极了,赶紧爬上树,准备采那片叶子。可巧,一阵风吹过来,树叶纷纷飘落,他要采的那片叶子也落到地上。 究竟哪片树叶是螳螂藏身的那片,他怎么她分不清。好不容易找到的宝贝树叶总不能不要呀~它准在这堆树叶里。书生脱下衣服,把地上的树叶都包了回去。 回去之后,他一片一片地拿起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能看见我吗,”起初,他妻子老老实实告诉他,:“看得见。”后来,见他没完没了地问,不耐烦了,说:“别问了,看不见了。”他高兴地跳起来,大声喊道:“宝贝可找到了~宝贝可找到了~”说完,拔腿就往市场跑。 市场可真热闹,什么东西都有。书生满心欢喜,一只手拿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另一只手去人偷人家的东西,结果,给人当场抓获,被扭送到县衙门。 县官审问他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说:“我找到了一片能隐身的树叶,用它遮住自己的眼睛,什么都看不到,这才去拿人家的东西。不知怎么搞的,这片树叶失灵了,我给别人看见就被逮住了。” 县官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他是个书呆子,训斥了一顿就把他释放了。 这条成语也作“一叶蔽目”,比喻被眼前细小、局部的事物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整体。
瓜熟蒂落: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作文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3600字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成语故事:一只小羊和一只高大的骆驼相遇了,恰好骆驼肚子也饿了。于是,它就抬头吃起了树上的树叶,吃得很开心。小羊见了也十分眼红,它见那树太高,怎么跳都够不着。这时,小羊和骆驼同时发现了一个木栏中有许多又鲜又多的小草,骆驼十分为难,因为它的个子太高,无法钻进去吃草,可它舍不得这一片小草,这回,小羊笑着钻进木栏里吃了个饱,留下的骆驼在木栏外干瞪眼。
这个故事流传了几百年也没有消失,是因为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有自己的长处,每当遇见别人,我们就应该去发现并学习他的长处,而并不是发现他人的短处并去嘲笑、讽刺。
取长补短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出处】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孟子?滕文公上》
【解释】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扬长避短
【相反词】故步自封
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出处: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相得益彰: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明显。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管中窥豹
成语典故: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
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
成语故事: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释义】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片面看问题。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窥豹一斑、管窥所及、以管窥天
【反义词】洞若观火、一目了然
【同韵词】砥砺名号、哑然失笑、大喊大叫
【灯谜】眼中唯有金钱
坐井观天
出处:《庄子?外篇?秋水》:“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解说] 在《庄子?秋水》中,庄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青蛙自豪地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边的那些小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自在~先生为什么不经常到井中观赏游玩呢,”
海鳖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就想进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脚还没有完全伸进去,右脚就被井栏绊住了。它只好后退几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诉青蛙:“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岂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时候,十年里就有九年闹水灾,海水并不因此增多;八年里就有七年闹旱灾,海水却不因此而减少。大海不受旱涝影响,住在广阔无垠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乐。”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在他的《原道》中写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意思是说,坐在井里观察天空,就会觉得天很小很小。其实不然,不是天太小,而是由于看天的人站得低、眼光太窄的缘故。
由这两篇文章便有了两个意义相近的成语——“井底之蛙”和“坐井观天”。井底之蛙”用来讽喻那些见识狭窄、短浅,而又盲目自大、不接受新事物、不识大局的人。“坐井观天”形容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成语典故: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子》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县官审问他,听他说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后大笑起来,笑他只是个书呆子罢了。于是县令把他放了,没有治罪。
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原指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 【解 释】:障: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 【近义词】:井底之蛙
【用 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
【词性】:贬义词
拔苗助长
成语故事:古时候宋国(今商丘)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于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然后回去对家里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释 义】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他成长。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拔:拔; 苗:禾苗; 助:帮[1]助 长:成长。也做“揠苗助长”。
【用 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不切实际地办事。
【结 构】连动式
【感情色彩】贬义词
【近义词】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押韵词】翠尘珠坱、昼思夜想、不赀之赏
【灯谜 】拔苗助长(打字一)——稿 [2] 拔苗助长(打成语一)——欲速则不达
【发源地】宋国(今商丘)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
故事《徒劳无功》:古时候,有个鲁国人很会编织麻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生绢。有一天,他们夫妻俩商议着想要搬到越国去居住。 有人对他们说:“搬到越国去,你们将会贫穷的。”“为什么呢,” 那人说:“你织的麻鞋要卖给别人穿的,可是越国人都习惯光着脚走路;你妻子织生绢是为了做帽子的,而越国人却习惯披头散发。无论你们俩怎
样努力工作,再会做生意,都将徒劳无功,你说能不贫穷吗,”鲁国人连连点头,打消了搬家的念头。
用法:多用于指往返奔走,而事情没有成功。
解 释 即使付出了劳动,也不会有功绩所言,无效的劳动。
出 处 《庄子?天运》:“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管子?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指劳而无功。
示 例 华而实《汉衣冠》 博洛兴师动众,旷费时日,,。
近义词 徒劳无益
反义词 不劳而获
词 目 :瓜熟蒂落
释 义: 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清?翟灏《通俗编?草木》引《云笈七签》:“瓜熟蒂落,啐啄同时。” 出 处
示 例 :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就会成功,不必着急,瓜熟蒂落。
词 目 :水到渠成
释 义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 处 :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示 例 :须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非由车戽,最忌无因而至,突如其来。(清?李
渔《闲情偶寄?大收煞》)
作文四:《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1100字
第 七 册 语文 学科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8、尺有所短,寸有第 1 备课肖桂课 型 新授 名称 所长 课时 人 芹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教学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目标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1、 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尺有所短,教学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重点2、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难点
免类似问题。
教学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准备 2.了解柯岩其人。
我的建议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
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
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
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
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
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
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
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
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
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
通、消除误会等。
备
课
肖桂芹,女,1959年10月出生,1979年7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人
师,现在柳林小学,任教曾先后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发表。
简
介
教
后 反
思
作文五:《尺有所长寸有所短》4000字
电教论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浅谈电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利弊?
单位:商河县沙河?乡燕家小学?
姓名: 王 银 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浅谈电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利弊?
摘要:电化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形成了电教?“满堂灌”。只要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利用?各种电教媒?体,学生的数学?教学就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探究?的精神,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关键词:电化教育 兴趣 利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浅谈电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利弊?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和网?络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学为了符?合时代的要?求——引入了电化?教育,电化教育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科技?,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是教学是?门永远带有?遗憾地艺术?。
在教学中运?用电化教育?,应该是要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不能只是“锦上添花”,更不能是“画蛇添足”。下面我就在?教学中的一?点发现总结?如下:
“雪中送炭”的电化运用?
电化教学的?运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促进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刚入学的孩?子认知能力?较差,还不能自主?学习,需要老师有?耐心,有方法,吸引他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原来的数学?教学,虽然有教具?学具的使用?,但课堂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的?认识和加减?法时,以前只能用6
?小棒、板书来教学?,一个一个的?数字,单调的小棒?,孩子在老师?的教中枯燥?的学习,先是让孩子?通过数小棒?来认识,再分小棒来?学习66
能分?成几和几,在此基础上?学习加减法?,练习也是简?单的式子,数的加减法?。而引入了多?媒体以后,我运用到了?学生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幻灯片,让学生来数?一数有几只?羊,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又运用幻?灯片出示各种不?同的图片来?认识,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个数? 6
字。直观明了,容易理解,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把喜羊羊?、美羊羊等分?组,来学习的?组成,使学生明确能分成几??和几,加固66
认识,再来学习?的加减法就?容易的多了?,学生愿意学?,老师好引导6
?。语言文学家?尼海曙曾经?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兴趣是获取?知识,成就事业的?源头,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学。
电化教学的?应用,化复杂为简?单,课堂容量增?加,能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的发?展。媒体的使用?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无论是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还是老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都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增大课堂容?量不是增多?练习数量,而是思维训?练的高精度?、高效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开动思?维。比如习题课?教学,应注重基础?,由易到难,力求变化,老师重点强?化变化过程?的分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数学?情境的再现?,激发学生兴?趣,在老师有意?识的情境设?置中主动探?索研究,提高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强化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培养学生良?好
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最后?总结确定此?类问题的思?维方法,参与数学思?维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电化教学的?应用,能解放老师?,启发学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马克思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谓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唤醒孩子的?求知欲,开拓思维空?间。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位置》时,光凭嘴说很?难,学生不容易?理解,抽象的位置?怎能用一言?两语说明白?呢,我也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导入新颖,生动易懂。出示图片,提出问题,谁在后面,学生很容易?回答,导入课堂,在教室内,做练习,指一指,说一说,巩固一下,在做课堂练?习时,要出练习题?很难,只能是就教?室内的事物?而言,这我又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幻灯片?来做适量的?练习,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学生易懂,也方便练习?,学生兴味盎?然,轻松掌握。电化教学的?应用,诱发学生的?动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呈现数学知?识的形式过?程,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拓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量的电化?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表示、传递和处理?教育教学信?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空?间密度,复杂问题容?易化。可以促进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达到有许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存在,包括被我们?广泛使用的?电化教学,他也同样存?在一些弊端?。也就是“锦上添花”、“画蛇添足”的使用。
“锦上添花”的运用
我们要摆脱?不运用电化?教学就不是?好课的误区?,我们的目的?是要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例如,在教学几何?形体概念时?,用电化教学?和传统的教?具相比较,实物更容易?理解。几何形体概?念的形成是?抽象的,可以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演示把几何?图形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一年级教材?中新增加“图形认识”一节,为了使岁?儿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6
角形、圆等,我设计了复?合片:底片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几何图形?,上面复合一?片与底面一?一对应的事?物图:国旗、手绢、三角形和圆?形钟面。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入手,认识事物的?外形。有了感性的?认识再把实?物复合片揭?掉露出各种?几何图形,从而得出正?确而抽象的?概念。直观教学证?明,人的感官和?知觉,对教材感知?的越是多种?多样就越是?促进学生牢?固的认识和?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规律。这样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看需不需要?使用,符合实际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画蛇添足”的应用
现在的趋势?是,不使用电化?教学,你就落伍了?,真的是这样?吗,我说,不一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知识,才是最好的?教育。
生搬硬套的?教学不好,跟风的教学?方式更不可?取。曲阜师大李?如密教授认?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现代教育科?技的使用不?是只为了享?受,也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我听过这样?一节课,学生糊涂,老师明白。课题是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度?》,这位老师设?计180
了漂亮的?课件,但使用起来?却不方便,起不到教学?的辅助作用?,在课件中规?范的三角形?,赏心悦目,并演示三角?形内角和,干净利落,但是切割的?三角形又形?成了好几个?角,学生糊涂了?,我也没明白?,学生搞不清?楚哪个才是?原来的三角?形的角了,使用现代教?育科技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但如果,我们不使用?会更好,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其实,很简单,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方法?,用纸剪一个?三角形,示范一下,用手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开,参差不齐的?边缘,一目了然,原来的三个?角还是原来?的三个角,摆成了平角?。学生易懂,制作简单,何乐而不为?呢,
明代著名学?者王阳明曾?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总之,电化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形成了电教?“满堂灌”。只要我们
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利用?各种电教媒?体,学生的数学?教学就可能?
取得预期的?效果,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探究?的精神,享受学习数?学的快
乐。
姓名:王银燕
性别:女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学历:本科
单位:商河县沙河?乡燕家小学? 通讯地址:商河县沙河?乡燕家小学? 联系电话:13964?16538?2
电子邮箱:wangy?inyan?_7.01@163. 邮编:25160?0
作文六:《尺有所长寸有所短》5800字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所长,也有所短,其中性格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完美的人才是没有的,也正是这一点考验着每个领导的用人理念和头脑,一位合格的企业领导必须懂得取长补短、以长制短的用人原则,而力戒长短不分以短为长的盲目行为,这样才能发挥员工在企业中的位置和作用。
在这里,我们试从性格出发,来分析下属的行为特征,从中分辨出下属的"长"与"短",以便领导用人时作为参考。
1、 性格坚毅刚直的下属,长处在于能够矫正邪恶,不足之处在于喜欢激烈地攻击对方;
2、 性格柔和宽厚的下属,长处在于能够宽容忍耐他人,不足之处在于经常优柔寡断;
3、 性格强悍豪爽的下属,称得上忠肝义胆,却过于肆无忌惮;
4、 性格精明慎重的下属,好处在于谦恭谨慎,却经常多疑;
5、 性格强硬坚定的下属,起到稳固坚支撑的作用,却过于专横固执;
6、 善于论辩的下属,能够解释疑难问题,但性格过于飘浮不定;
7、 乐于好施的下属,胸襟宽广,很有人缘,但交友太多,有难免鱼龙混杂;
8、 清高耿介、廉洁无私的下属,有着高尚坚定的情操,却过于拘谨约束;
9、 行动果断、光明磊落的下属,勇于进取,却疏忽小事,不够精明;
10、冷静沉着,机警缜密的下属,善于探究小事,细致入微,却稍嫌迟滞缓慢;
11、性格外向饿下属,可贵之处在于为人诚恳、心地善良;不足之处在于过于太过显露,没有内涵;
12、足智多谋,善于掩饰感情的下属,长处在于权术计谋。他们狡诈机智,富有韬略,在下决断时又常常模棱两可,犹豫不决;
13、性格温柔和顺的下属,行事迟缓,缺乏决断。因此,这种人常常遵守常规,却不能执掌政权,解释疑难;
14、勇武强悍的下属,意气风发,勇敢果断,但他们从不认为强悍会造成毁坏与错误,视和顺忍耐为怯懦,更加任性妄为;
15、好学上进的下属,志向高远,他们不认为贪多务得、好大喜功是缺点,却把沉着冷静看作是停滞不前,从而更加锐意进取。因此这种人可以不断进取,却不甘心落后于人;
16、性格沉着冷静的下属做起事来沉思熟虑,他们不觉得自己太过于冷静以至于行动迟缓。因此这种人可以深谋远虑,却难以及时把握机会;
17、性情质朴的下属,他们的心地痴顽直露,行事直爽。因此这种人可以使人信赖他们,却难以去调停指挥,随机应变;
18、富有谋略、深藏不露的下属,善于随机应变,取悦于人。因此这种人往往不易显露其真实的想法,常常表里不一。
以上18类仅仅是一个概括,不可能包括所有人,但是,其中已经大体表明这样一个基本道理:下属各有性格特征,皆有长短,关键在于领导如何根据工作的特性去精心安排下属。一位下属的优点在企业领导是调控下属的核心,其职责是合理搭配下属的优缺点,否则就是不称职的。因此,慎于发现下属的优点和缺点并扬长避短,是一位企业领导不可忽视的用人之道。假如你是一位企业领导,不妨用归纳法逐个分析下属,分别找出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其各有所用。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意思: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则会获得益处。这句话点明自满和谦虚的弊与利。自满使人沾沾自喜~裹足不前,谦虚才能让人不断进步~不断有所得。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第二十二章。意思:不自我表现~所以高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显著,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建立功勋,不骄傲自满~所以能够长久。这段话告戒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意思: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这句诗多用来说明~胸襟开阔~善于取他人之长~是提高自己、发展自己的好办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意思:尺虽比寸长~但也有它的短处,寸虽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长处。这句话是说任何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为政》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态度。这句话强调~我们在求知、求学中不要弄虚作假~不懂装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意思: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的情况加以改正。这表达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不管什么人~只要他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意思:聪明而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而不以为羞耻。这句话表明~要想获得真知~好学和善问缺一不可~而要做到这两点~都需要有谦虚的态度。
尺等于十寸,显然,尺比寸长得多了。然而,在测量短东西的时候,用尺就不精确,必须用寸;在测量长东西的时候,用寸就太麻烦,必须用尺。可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对待事物都要用一分
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这一事物的长处,也要看到它的短处。
良马可以日行千里,却不会捉老鼠;宝剑可以用来杀敌,拿它做工具就不方便;船夫能自如地驾驶小船,却不能去游说国君——这正如甘戎所说的:事物各有它的短处和长处。
道理是容易懂的,但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却往往要求“尺有所短”,同时又忽略了“寸有所长”。不是吗,在选拔人才上,求全责备,非要找个全才不可,否认“尺有所短”。其实,人的智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不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称状元。所谓的“博士、专家”也不过是某一领域里的博士、专家,所谓的“多才多艺”,也是相对而言的,真正的全才是不存在的,人人都难免有其短。另一方面,有些工作中的问题本是一般工人、技术人员都可以解决的,有的单位偏要到外面去聘请专家,不相信“寸有所长”。
由此观之,我们在用人上,应注重他们的长处,看到他们身上的出众才能,不是两眼死盯着他们的缺点,抹煞了他们的优点,埋没了他们的才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考虑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应该避其所短,扬其所长,这是用人应当遵循的一大原则。缺点和不足是客观存在的,优势和强项也是每个人都有的,就看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了,有位哲人曾说: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日本就曾把垃圾压制成楼板建造高楼大厦。反过来说,宝贝如果放错了地方,也会成为垃圾的。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同时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强项,人才往往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有各的用场,不能用一种才能去否定另一种才能。有位厂长即善于用人之长,又善于用人之短,比如:遇事喜欢吹毛求疵,爱钻牛角尖者——安排他去当质量检查员;处理问题无脑太呆板者——安排他去考勤;脾气太犟,争胜好强者——安排他去当攻坚突击队长;能言善辩聊天者——安排他去搞公关接待;杞人忧天,老是害怕工厂出事者——安排他去当安全保卫科长。
一般人看来,短就是短;对于有见识的人看来,短也有长。清代思想家魏源曾讲过这样一段话:“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
我们中国的智慧充满了辩证法,就看你具备不具备这样的头脑与眼光,如果大才小才、奇才怪才、“庸才”“不才”都被我们化短为长、扬长避短地研究一番,那么,会有多少千里马奔腾起来,会有多少百里马变成千里马,观念与眼光一变,到处都充满了生机。
有的人之所以被人视为“无长”、“无用”,是因为人们只看到一些表面现象,没有看到他们的真正本事。水晶石刚从土里刨出来的时候,是一块块黑乎乎的东西,只看表面,准会把它当作废物扔掉。因此,使用人才,还有一个“发掘”人才的任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逢”正是这个道理。人才使用,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从长处看人,世无无用之才;从短处看人,人人难逃平庸。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有的人是藏龙卧虎,不显山不露水,最易被人视为无用的人、少才的人、不才的人,作为用人者,切勿轻易得出结论,说某某无用,某某废物,不试哪知行不行。
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甘戎所说的事物各有它的短处和长处,这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必须遵循和注重的真理。我们应该让千里马到原野上去驰骋,让宝剑到战场上去逞雄,让垃圾变废为宝,让水晶在人间展现美丽、大放光彩,让人才在当前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每位用人者,都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看清每一个人才,挖掘他们的长处,做他们的“知音”。切忌片面性和绝对性。
云南考生
在寓言诗《鸟的评说》中,麻雀、燕子、黄鹂、百灵等鸟,它们唇枪舌战,互相攻击、诋毁,都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各自对方的所谓“缺点”。读罢寓言诗,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一位大诗人的名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生动地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
道理容易懂,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却往往既看不到“尺有所短”,同时又忽视了“寸有所长”。有的工厂生产技术问题,我国技术人员、专家完全有能力解决,厂领导却非要出高薪聘请外国的洋专家不可,不相信“寸有所长”;又比如在选拔人才问题上,往往是求全责备,非要找个全才、天才不可,否认“尺有所短”。有一句俗语说得好:“人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怎能不犯错误。”十个手指也有长短,一个人不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称状元。所谓多才多艺也是相对而言的,真正的全才是不存在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便概括了这一普遍道理。
选拔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就是要看到他们身上出众的才能,否则,就会埋没人才。牛顿是物理学家,但不善辞令;孙膑是军事家,但未必能亲临前线;陈景润是有名的数学字,但不是个好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因此说牛顿的三大定律无价值,孙膑的兵书对作战没用处,陈景润对歌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就是错的。相反,我们不能不承认他们三人都是名副其实的人才,都是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
使用人才,用人所长。对于人才,应该避其所短,扬其所长,而不是不作具体分析,盲目地一概而论。有的知识分子在某一个专业方面有特长,就应该让他心安理得地搞科研,而不是硬把他提拔到领导的岗位上;有的知识分子专业知识平平,但他却有某个方面的管理经验和特长,我们就应该把他安排到这个部门的领导岗位上,让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他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和积极性。如果安排不当,同样也是埋没人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撼,我们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切忌寓言诗中的鸟儿看待事物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这个成语是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减缩而成,意思是说:尺固然比寸长,但尺在有时却还赚短;寸固然比尺短,但在某些情况下也还是够长的。换句话说:长的也有它的短处;短的也有它的长处。任何人、任何东西、任何事情,都各有各的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
尺比寸长,但运用的场合不同,尺有显得短的时候,寸也有显得长的时候。比喻每个人或事物各有长
处和短处。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精品文档
正确应用空气的H–I图确定空气的状态点及其性质参数;熟练应用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解决干燥过程中的计算问题;了解干燥过程的平衡关系和速率特征及干燥时间的计算;了解干燥器的类型及强化干燥操作的基本方法。
二、本章思考题
1、工业上常用的去湿方法有哪几种,
态参数,
11、当湿空气的总压变化时,湿空气H–I图上的各线将如何变化? 在t、H相同的条件下,提高压力对干燥操作是否有利? 为什么?
12、作为干燥介质的湿空气为什么要先经预热后再送入干燥器,
、采用一定湿度的热空气干燥湿物料,被除去的水分是结合水还是非结合13
水,为什么,
14、干燥过程分哪几种阶段,它们有什么特征,
15、什么叫临界含水量和平衡含水,
16、干燥时间包括几个部分,怎样计算,
17、干燥哪一类物料用部分废气循环,废气的作用是什么,
18、影响干燥操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调节、控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例题
2o例题13-1:已知湿空气的总压为101.3kN/m ,相对湿度为50%,干球温度为20 C。试用I-H图求解:
(a)水蒸汽分压p;
(b)湿度,;
(c)热焓,;
(d)露点t ; d
(e)湿球温度tw ;
o(f)如将含500kg/h干空气的湿空气预热至117C,求所需热量,。 解 :
2o由已知条件:,,101.3kN/m,Ψ,50%,t=20 C在I-H图上定出湿空气00
的状态点,点。
(a)水蒸汽分压p
过预热器气所获得的热量为
每小时含500kg干空气的湿空气通过预热所获得的热量为
例题13-2:在一连续干燥器中干燥盐类结晶,每小时处理湿物料为1000kg,经
干燥后物料的含水量由40%减至5%(均为湿基),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初始
-1-1湿度H为0.00kg水?kg绝干气,离开干燥器时湿度H为0.039kg水?kg绝干12气,假定干燥过程中无物料损失,试求:
-1(1) 水分蒸发是q (kg水?h); m,W
-1(2) 空气消耗q(kg绝干气?h); m,L
-1原湿空气消耗量q(kg原空气?h); m,L’
-1(3)干燥产品量q(kg?h)。 m,G2
解:
q=1000kg/h, w=40?, w=5% mG112
H=0.009, H=0.039 12
q=q(1-w)=1000(1-0.4)=600kg/h mGCmG11
x=0.4/0.6=0.67, x=5/95=0.053 12
?q=q(x-x)=600(0.67-0.053)=368.6kg/h mwmGC12
?q(H-H)=q mL21mw
q368.6mwq,,,12286.7 mLH,H0.039,0.00921
q=q(1+H)=12286.7(1+0.009)=97.3kg/h mL’mL1
?q=q(1-w) mGCmG22
q600mGCq,,,631.6kg/h? mG21,w1,0.052
作文七:《28尺有所长寸有所短》900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一封问一封回。(板书课题。)
3.简介柯岩。
4.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二、自读自悟
1.出示导读提示:
(1)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2)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分析原因的?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
(3)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
(4)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三、交流讨论。
1.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2.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你妒嫉过别人吗?别人妒嫉过你吗?通过
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交流,要尽可能的说得具体一点。
3.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后,教师作适当归纳。)
(1)格式:
①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怎样称呼,依人而定,称呼下面加问候语)。
②正文(将要叙述的事情和说的话写清楚,格式按常规的行为格式)。 ③结语(单独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祝语,内容因人而定)。
④写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两行写)。
(2)语言方面:
相当于与收信人进行面对面的说话,一般用你或者“您”,写给很多人的要用“你们”或“您们”。语言亲切与否,根据收信人和要叙述的事情决定。
四、质疑拓展。
1.质疑解惑: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
2.拓展延伸:
(1)出示冰心的《寄小读者》,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具体的内容略)。让学生读一读内容,看一看格式。
(2)练笔:
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
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讨教:作文获奖──嫉妒、寂寞
从自身找原因
回复: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书信格式:1.称呼
2.正文
3.结尾
作文八:《《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教学设计》3100字
《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课题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容易理解,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 “尺 有所 长 寸有所短”的道理。
二、教学理念:
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见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 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 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四、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 你会用哪些方式?
(生: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 …… )
2、师:同学们讲了很多的交流方式,如电话、发邮件、发 QQ 等,但是古代没有这些 通讯工具, 除了面谈外, 只能靠书信来进行沟通, 所以, 书信是古代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 通方式,而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 等等。 虽然说现代有很多先进的通讯工具可以交流沟通, 但是书信仍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沟通 方式。
3、师: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28课《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的课文里就有两封信,待会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板书: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二)检查预习,读准字词
1、师:周二回去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相信同学们已经看过课文了,那现在老师 先来考考大家,课文中的这些字词你会读吗?
(课件出示:
m èi j ìp àn mùx īhuàn jièf ěi yú
冒昧 寂寞 判断 和睦相处 分析 患者 告诫 受益匪浅 年逾古稀
疏远 飘飘然 年少气盛 患难与共 形单影只 )
2、师:我们开火车朗读(全班同学轮过) 。 (师强调需注意的读音:“匪”读第三声。 )
3、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咱们一起来读,每个词读两遍(生齐读) 。
4、师:说一说你在预习中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可删去)
(三)自由阅读,感知内容
1、 阅读交流第一封信的内容
师:同学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我们就先来读读第一封信,在读的时候把刚才的 生字新词读读准确,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1)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
(2)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注: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 (用横线将重要的内容画下来,并标好自然段) (读完画好 举手示意(2分钟)
师:现在老师请位同学来回答下第一个问题: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结合课文原文回答。
(生答:1、向柯岩请教,希望摆脱困境;遇到烦恼,感到苦恼,摆脱困境。 )
师:第二个问题,他在信中叙述了哪些苦恼?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答, 师总结:2、 张国强在作文比赛中获奖后, 他感觉同学们因为嫉妒疏远了他, 他感觉很寂寞。 ) (课件展示)
2、阅读交流第二封信的内容
师:是呀 ! 获奖本来是件高兴的事儿,但张国强因此变得孤单寂寞了,万分苦恼的他 于是写信向柯岩老师求救。 (穿插一下介绍柯岩的资料:柯岩,著名女作家、诗人。全国政 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代表作:《娃娃店》 《双双和姥姥》 。 )那么我们现在来读 一读柯岩老师给张国强同学的回信,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法,同时思考下几个问题: (1) 柯岩老师认同张国强同学所说的问题(因为成绩被超过而疏远他)吗?你从哪 里看出来的?
(2) 为什么柯岩老师说问题出在张国强同学的身上?
(3) 柯岩老师给张国强开了一张怎样的疗方呢?
师:在读的时候将重要的信息用横线画下来,读完画完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5分钟)
师:好的,同学们应该已经读完了,那么现在我们来回答一下第一个问题,你从哪里看 出来的?(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原文回答)
【生答:1、不认同(第 1、 2、 3自然段) 】 (可在课件中出示) 】
师:为什么柯岩老师说问题出在张国强同学的身上?你从那里看出来的?我们先来 看下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可请一位同学朗读。 (生答:张国强平时朋友多, 与人和睦相处)
师:那么第五段柯岩老师又分析了什么原因呢? (生答:不可能同时嫉妒 (解释 “红 眼病”的意思) 。
师:所以柯岩老师才说“是不是我们自身出了毛病呢?”
【 2、张国强平时朋友多,与人和睦相处(第四段) +不可能同时嫉妒(“红眼病” ) 自身出了问题 (第 5段) 用自身的例子说明:骄傲使人摔跟头 (第 6尺 有所长 寸有所短。
分析第六段, 将柯岩自身的例子与张国强遇到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找出共同点 与不同点)
师:柯岩老师是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呢?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回答。 )
师总结:柯岩之所以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因为她牢记着“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 的道理,才能虽年过古稀,身患重病,却仍能写作的原因。
(要求学生回答“尺有所长 寸有所长”的意思:尺短寸长,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 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的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师:既然我们已经找到了原因,那么柯岩老师给张国强开了一张怎样的疗方呢?读 一读第七段,告诉我答案。
【 3、 生答: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 还 会形单影只, 十分寂寞; 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 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 他就 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
师:这句话说的真好! 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
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来,我们自由朗读几遍。
(同学们自由朗读——邀请学生读——全班齐声读)
(四)深入思考,探究道理
1、 师:对于张国强遇到的问题, 你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是怎样做的呢?如果你今 后碰到了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呢?
(2分钟时间交流,并请学生回答)
2、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柯岩老师提到的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的道理,已经理解得非 常透彻了,我相信同学们也能在生活中实践这个道理
(五)注意书信格式,学习书信方法
1、 师:讲了这么久, 同学们有没发现这篇课文的格式和其他课文的很不一样, 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因为这是两封信)
2、 师:那么同学们观察对照一下两封信,你发现了什么?(PPT 展示其中一封信) (生答:都有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板书: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师边让同学们回答,边点击 PPT ,边板书。
3、 师:总结一下,我们在写信的时候要注意这些格式。 (课件出示:
称呼 :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
正文 :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 :写致敬或祝福的话。 “祝你”之类的话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身体健康”之类 的话在后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 :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 :另起一行写在署名下面。 )
4、师:同学们可以课后自己写封信给别人(父母、同学、朋友) ,在书写的时候注意刚才 讲到的格式。
5、师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柯岩老师,懂得了“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道理, 还学会了书信的格式,收获多不多?用书中的成语说可以称得上是“受益匪浅” 。
(六)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选择正确字音
受益匪浅 ( ) ⑴ f ēi ⑵ f ěi
2、把成语补充完整
年逾() () 患难() () 形()影() 3、填一填
书信的格式一般包括() 、 ( )、 ( )、 () 、 ()五部分。
板书:
28*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
称呼
正文
结尾
署名 日期
作文九:《28 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教案)》2200字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1. 认识本课的“昧、寞、睦、析、患、匪、逾” 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对文中的人和事物进行评价。
1. 从课文的描写和叙述中了解人物特点。
2.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出示一个信封)
书信是交流思想、 传递快乐、 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位名叫张国强 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 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 希望得到帮 助。想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封信吗?那就赶紧打开书本去读一读吧。
二、资料简介
柯岩,原名冯恺,满族人,当代诗人、作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主席 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1929年生于河南郑州, 1949年开始文学创作, 从事多种文学形式的写作,已出版专著 50余部。主要作品有诗集《**,你 在哪里?》 《最美的画册》 ,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 ,报告文
学《船长》 《奇异的书简》等。
三、初步感知
1.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两封信,边读边想。
2. 老师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1)重点讲解会认字:昧寞睦析患匪逾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冒昧: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于谦辞) 。
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摔跟头:比喻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
患难与共:在不利环境中,共同承受困难或灾祸。
年逾古稀:年龄将近七十岁了。
形单影只:形容孤单,没有伴侣。
四、整体感知
1. 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问题了?
2. 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 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提示:要回信,首先要读懂来信的内容。
3. 默读张国强同学的信,说说他为什么要给柯岩写这封信。概括信的主要内 容。
4. 张国强同学遇到的问题,同学们也曾遇到过吗?
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况, 是否也会与张国强同学有同样的想法? (引导学 生联系自己的思想,简要谈谈)
5. 默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简要说说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同学分析问题 的?
引导学生讨论,揭示要点:
(1)提出问题:获奖应该是件让大家都高兴的事,现在怎么竟会变得这样 令人烦恼呢?
(2)提出自己的观点:??不会所有的人都这样的。 (3)启发思考:会不
会是我们自身出了毛病呢?
(4)举例说明。以自己成长中的例子来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 理。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
五、句段解读
1. 你使我想起了自己。我小时候是个骄傲的孩子,听到了一些夸奖,就觉得 自己比谁都强。
明确:这一句是过渡句,由国强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很骄傲。这样讲事实,摆 道理更有说服力,更易被接受。
2. 让我们一起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
明确:也作“尺短寸长”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楚辞·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 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
3. 你愿意试一试吗?
明确:作者用疑问句形式结尾,有一种商量的意味,显得亲切自然,更容易 让人接受。
六、质疑探究
1. 想想张国强同学和柯岩老师的语言特点各是怎样的?
(1)张国强同学信中的语言特点:
①开头用了“冒昧” ,这个词原意含有“冒犯”的意思。一般在信里表示对 对方的尊重。
②结尾,用上祝贺语:敬祝身体健康。
③中间直接写出自己的心境,如伤心、生气等。
(2)柯岩老师的语言特点:语言婉转,在关键的地方大都用商量的语气。 可出示不同表达方式的句子,让学生比较一下,谈谈感觉。如:
是不是我们身上出了毛病呢?
一定是你自身出了毛病。
2. 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从柯岩老师的建 议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畅谈个人见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
内讨论。
3. 学习了这两封书信,同学们明白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吗?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讲解书信格式。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 “此致” 、 “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 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敬礼” “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七、课堂小结
书信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 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张国强用书信向柯岩老 师倾诉烦恼并获得开导。 你是不是也有一些心里话想对别人说呢?运用所学的书 信的写法写一封信说说你的心里话吧!
八、布置作业
看了柯岩老师的回信, 张国强同学很感动, 于是他决定给柯岩老师回一封信, 他会写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结合老师讲解的书信格式动笔写一写。
这篇课文是由两封信组成的, 很贴近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 有感而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让他 们思考引起张国强问题的其他原因及从柯岩老师的建议中获得的启示, 有助于提 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同学们讨论热烈, 课堂气氛融洽, 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 我鼓励同学们总结归纳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让他们踊跃发言, 我来进行纠正总结,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避免了枯燥的识记。最后,在欢笑中,我建议学生给 柯老师回一封信,可自由发挥,学生积极响应。
作文十:《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案例故事》1300字
故事
骆驼和羊
骆驼和羊的故事是我们小学学的一篇课文。内容虽然浅显,道理却发人深省。
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高比矮好。"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证明矮比高好。"
他们俩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四面有围墙,里面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扒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羊摇了摇头,不肯认输。
他们俩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钻不进去。羊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矮比高好。"骆驼摇了摇头,也不肯认输。
他们俩找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们俩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点评: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事物的两面性,高和矮都有缺点有优点,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道理。不能因为各自的高矮,而相互歧视。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取长补短。
我们在工作学习中,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丈量别人的短处,瞧不起人,也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而自惭形秽;不能因为自己能做某种事情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自己不能做某种事情而垂头丧气。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别人。
案例分析
案例1:甘戊出使齐国
甘戊出使齐国,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是个小的间隔,你自己都不能渡过去,还能到君主那里去游说吗?”
甘戊回答说:“不对。你不了解,事物各有它的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让他们侍奉君主,却不可以叫他们带兵打仗;
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能日行千里,如果把它们放到屋子里,让它们捕老鼠,还赶不上一只小野猫;干将可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木匠用它做木工活,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现在用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不如你;然而游说各个小国大国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
古人说,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也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该去发现并学习他的长处,取长补短,而并不是发现他人的短处并去嘲笑、讽刺。那样我们永进也不会进步。
案例2:
有一天,大老虎和小老鼠相遇了,大老虎对小老鼠说:“瞅你这个小东西,黑了吧叽,还想和我森林之王斗?”小老鼠说:“比就比,谁怕谁啊!” 于是,大老虎举起一把铁锁,对小老鼠说:“怎么样,我力大无比吧?”小老鼠把大老虎引到一棵大树旁,然后上了树,大老虎只能在树下干着急。小老鼠得意洋洋地说:“爬树你比不过我。” 大老虎爬上了山,小老鼠在后面跟着,它们来到了长江边,大老虎几下就过了长江,小老鼠在里面直打扑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上岸,大老虎说:“爬树我比不过你,那过江呢?” 小老鼠把大老虎引到了山洞旁,小老鼠钻到了洞里,说:“来呀,来呀,来钻洞呀!”可是,大老虎的身体太大了,钻不进去。它只能在洞外干着急。 大老虎说:“尺有所短,”
小老鼠说:“寸有所长啊!”它俩成了永进不分离的好朋友!结局就是这
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