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作文 司马迁》4100字
不敢忘记
我的眼睛是因为《史记》才得以在司马迁这三个字旁边停留的~但是~真正让我眼睛充盈泪水的不是《史记》~也不是司马迁所遭受的罪或是他在受到屈辱后选择为了《史记》活下去~而是这一切的伊始~那个朝堂上的他的选择。
汉武帝刘彻是个统治欲极强的人~他是骄傲的~在他看来~李陵的投降给了整个汉朝巨大的羞辱~是非罚不可的。李陵没投降之前~朝廷之上人人都夸:“李将军骁勇善战~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当军报传来后~明白武帝的人都变了风向了~所有的人都像象棋中的小卒~拼命的过河~站在了武帝的那一边~只有司马迁~他在孤独的阵营中显得如此单薄~但是他又看上去是那么的有气势~原因是他后面站着一个等着他去求情的人——李陵。刘备身边总有个诸葛亮随身奔波~因为他们是君臣加好友,沈复穷~陈芸就至死不肯就医~因为他们是夫妻。可是~司马迁和李陵~按照当今笑语来说~那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的~就算有~应该就只有后来司马迁在《史记》里为李陵的投降匈奴的事作出了不带丝毫情绪的品论:可是~即使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正义~因为司马迁他自己心中的那把尺~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尝受了古代士人最大的屈辱。他知道自己的梦想~就从他受辱后依旧编书就能看出梦想对他的重要性~可是~他在朝堂之上丝毫没有受到这一系列后果的影响~他没有想自己会受到什么惩罚~他没有想自己的梦想会不会因此没有实现的那一天~他只是简简单单的想要帮主
上留下一员良将~可是~他的心又是多么不简单~没有人会做到如此~朝廷上的其他官员就是反例~就连我~我也只能做到敬佩和感动~我不知道是否会有一天我能为一个人站出来~义正言辞,
我的眼睛里~我的生命里~司马迁永远不可能会离去~只是为了那能千古流传的正直~只是为了那不会被丰功伟绩夺走所有人眼光的纯粹~我也不敢忘记。
司马的不得不
天汉二年~李陵在出征后一年~矢尽粮绝~终于降了匈奴。
晨雪覆石阶~寒风吹冰檐。我整理好发丝~打理好朝服~出了门。在雪的映衬下~我似乎看得见天地的颜色~即使天还没有亮~我打上灯笼与不打也是一样的了。
“上朝——”太监的尖而细~声音似乎让我有那么一瞬间从昏睡中醒过来~但是还是太微不足道~我想以尽量挺直的身躯告诉其他人我很用心~只不过我灵魂的一半早已飘远。我在半昏半醒的状态中似乎听见了众臣嘴里都“李陵该当死罪”“此佞贼死不足惜”~嚯~是李陵那个孩子~我虽与之不熟~但“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这并非我的诓人之辞~不知这孩子能否逃过这一劫。我正作自叹息~忽闻“太史令司马迁”~我抬头茫然~才知是圣上~惊恐道:“臣在。”速起身施礼~目视殿砖。“你怎么想~对李陵的事。”我本紧张~想不到圣上竟把这个问题抛给我~但心中思绪定了定~便了然。“臣的确有所陈情与其他大人不尽相同。”“讲吧~不用拘言。”“李陵将军英勇善战~虽五千兵马能敌匈奴十万~今虽降~却是男儿真本色~如若他日有战~将军必当披坚执锐~为大汉效力~臣以为~将军此举有情可原。”我边言遍跪“陛下~李将军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呀。”一时间~朝堂之间数道目光向我投来。我知道~我想得到众臣咬牙切齿的模样“好你个司马迁:”李广利跪~陈泰跪~接着几乎是所有人。“圣上莫要听司马迁胡言~皇上圣明呐”我又听到那声音“你如何敢替李陵讲话~这等贪生怕死的宵小~莫非是你也对朕如此不忠,”“臣身为史官~职责就是秉公
而论”我知道~我为圣上的盛怒找了个宣泄的地方~只是不知是否能分得李将军的惩罚,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后悔过~但是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不得不说~人生的可悲就在于有太多的不得不~士者~言~其一为救知己~其二为除异己~今日~我言~只是不想违心罢了~对于心中的东西~最好是不能反抗~于是~我不得不为李将军求情~不得不说的我都说了。
“你终是不忠于朕~来人~把太史令带下去”皇上挥了挥衣袖~决定了我的命运。我终于抬起头~仍是跪着的姿势~却正视了皇上:“微臣冤枉啊~微臣冤枉啊~微臣冤枉~微臣冤枉啊:圣上~微臣冤枉啊。。。。”我被两个人用手架着~架出了大殿“你这个昏君~你这个不识丑恶的昏君:”让我喊几句吧~终于~我喊昏了~那昏迷前的一丝清醒~也被耗在呼喊上了。
PART 2
司马迁
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前86年,~字子长~一说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编撰的《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皇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
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52万余字~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中。
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 38岁~为太史令。
继父职为太史令。《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绅石室金匮之书。”与朋友挚峻书信往还~勉励其抛弃隐居生活~立志于事业~从而立德、立言、立功。
公元前107年,元封四年, 39岁~为太史令。
冬十月~司马迁随汉武帝至雍~祭祀五帝。经回中道~批出萧关,今宁夏固原县东南,~经涿鹿~从代地,今河北蔚县,而还~经河东回长安。
公元前106年,元封五年, 40岁~为太史令。
冬~司马迁随武帝至南郡盛唐,庐江,~望祭虞舜于九嶷山~自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过长江~登庐山~北至琅琊,今山东诸城,~增封泰山~沿海而行。
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 41岁~为太史令。
冬~司马迁随汉武帝行至回中,今陕西陇县西北,。三月~经夏阳至河东~祭于后土祠。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 42岁~为太史令。
司马迁与上大夫壶遂等制定《太初历》~汉武帝宣布废《颛顼历》~改用此历法。太初历对后代有极大影响。
冬十月司马迁随武帝祭泰山。
司马迁开始著述《史记》。
公元前103年,太初二年, 43岁~为太史令。
司马迁专心著述。
“绝宾客之知~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一心营职。”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开汉元年, 46岁~为太史令。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武帝发兵讨伐匈奴。
李陵为将~请“自当一队”。
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 47岁~为太史令。
三月~司马迁随汉武帝至河东~祭祀后土。
十一月~李陵战败被匈奴俘虏~司马迁因替李陵讲公道话~而被捕入狱~判死刑。
公元前98年,天汉三年, 48岁。
李陵被灭族。
司马迁为著作史记而忍辱苟活~自请宫刑。
《悲士不遇赋》约作于是年。
公元前97年,汉武帝天汉四年, 49岁~为中书令。
被赦出狱~任中书令。《汉书〃司马迁传》:“迁既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发愤著史记。
公元前93年,太始四年, 53岁~为中书令。
任安,少卿,此年四、五月间有信给司马迁。
公元前91年,汉武帝征和二年, 55岁~为中书令。
《报任少卿书》作于是年。
完成《史记》。《报任少卿书》说:“仆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改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汉武帝患病~奸臣江充谎称宫中有人埋设木偶诅咒武帝~武帝命江充查抄。江充与太子有矛盾~勒逼皇后自杀~并要挟太子。太子杀死江充~武帝发兵讨伐太子~太子起兵反抗~兵败逃亡自杀。此即为历史上有名的巫蛊案。
公元前90年,征和三年, 56岁。
司马迁约死于这一年。死因不明。
一说司马迁死于公元前87年,汉武帝后元二年,~ 又一说死于公元前86年,汉昭帝始元元年,。
《汉书〃旧仪注》:“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有怨言~下狱死。”郭沫若《关于司马迁的死》:“下狱死事~必世有流传~故卫宏、葛洪均笔之于书~谅不能无中生有~以歪曲史实”。
作文二:《司马迁-作文素材》1300字
司马迁
尽管你也曾悲伤,为一个堂堂太史令竟沦落成阶下囚而哭泣;尽管你也曾孤独,在不见天日的高墙铁栅内,没有一个人去抚慰你心中的伤痛;尽管你也曾委屈,在受尽宫刑的时候,还要忍受别人的冷嘲热讽;你也曾绝望,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下,你不知这样的日子何时是尽头??但是,你没有堕落,没有倒下,而是坚强地、勇敢地站了起来!为了自己的理想,又重新提起笔,著成了流芳百世的《史记》,被近代文学家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论述理想 (麦锝城)
司马迁是汉武帝的史官,在父亲死后,为了实现父亲的遗志,他开始正式写作《史记》。然而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灾难降临了:因为李陵事件,他遭受了腐刑,心理上和生理上都遭到了摧残。他想到了死亡,然而在囚室中,他从“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遭遇中获得了自己新的生命动力,他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了《史记》的创作。 论述生命的意义 (麦锝城) 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就算死,也不枉一个铮铮谏烈之臣。司马迁握着那杆沉甸甸的铁笔走来。他那依然矫健的身姿,依然从容的步履,丝毫没有带着对人生的不公与苦痛。他选择了生,让朋友亲人都感到难堪的生。有些惊讶,那种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屈辱竟没能在他身上留下一点痕迹?不,留下了,留下了灿烂辉煌的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也许只有那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才能证明这一行为的价值。虽斗转星移,仍不失与日月争光的鸿著巨篇。可用于“选择”、“转折”、“坚持自我”等话题。(卢健潮)
有一种苟且偷生是高尚的,它叫忍辱负重;有一种低头弯腰是无奈的,只为高尚的追求。为了《史记》,司马迁抛开尘世的繁琐,放下了个人荣辱,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让人们明白了什么叫坚忍,什么叫崇高。他记录了历史,历史也将他永远铭记。(冯镔华)
当你一个人孤独地坐在那阴湿的牢狱里,等着最后的决断。你,一个小小史官,没有多少家产,面对这样的牢狱之灾,你只能做出屈辱的选择??有谁知道那一刻你的内心所滚动的痛苦和无奈,有谁能体会到你内心所翻腾的屈辱和泪水?假如时光能倒流,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告诉你一句话: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你,司马迁,就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你以你瘦弱的躯体,铸就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魂魄——屈辱非但没有消灭一个人的人格,反而成就了他的非凡的伟大!
微笑的脸,自信而刚强,柔和而不屈,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潇洒。怪不得,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终于成就了你,那位以一张永葆微笑的脸化屈辱为力量、化鄙薄为斗志,“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人。极刑之下见勇夫,因为《史记》,你留给了世人一笔最大的财富;因为微笑的脸,你留给了我们永远的崇敬。
曾经身处那样险恶的环境,忍受着世人的嘲讽和内心的痛苦,太史公却凭着自己的奇崛神笔,以刚毅之心正直之气来书写历史,书写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于是,他的名字便与他的不朽著作一起载入史册,那张悬着两滴清泪的脸也与他的精神一起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后人对他的光辉评价: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作文三:《司马迁简介 作文素材》2000字
司马迁简介 作文素材
司马迁简介 作文素材
司马迁简介作文素材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长,一说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编撰的《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作了郎中。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死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握皇帝的文书机要。于是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他55岁那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 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成就 在两汉时期的星象家中,首先要提出司马迁。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而不知他也是一位对天文星象精到造诣的专家。其实只要仔细读其《史记》的《天官书》《律书》《历书》就可明白称他为天文星家专家决非虚誉。像司马迁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学大师,绝对不会自划范围,限制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探索领域。古代的史官本来以星历之事为其本职之一,故精通星象之学也不足为奇。不过司马迁能用史学家的高赡远瞩的眼光,把星象学与历史问题结合起来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可是其他星象家和史学家皆望尘莫及的高明之处。司马迁并末用星象学去占测具体的人事变异,而是用来总结历史规律,这不能不说是他对星系学的创造性应用。
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遗业,完成《史记》及“推古天变”之任务,并明确表述为“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其结论表述在《天官书》中,即据春秋242年之间日食三十六、彗星三见等星象,联系点天子衰微、诸候力政、五伯代兴及到战国及秦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动荡,而总结出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一百年一中变,五百年一大变,三大变为一纪,三纪而大备的“大数”,最后才认为“天人之际续备”。这是司马迁星学之应用的最重要之范例,在整个星学历史上占有最高地位。 此外,司马迁又总结了战国以来的星象学的基本原则,表述如下(亦记载于《天官书》中): “我仔细检查史书的记裁,考察历史上的事变,发现在100年之中,五星皆有逆行现象。五星在逆行时,往往变得特别明亮。日月的蚀食及其向南向北的运行,都有一定的速度和周期,这是星象学所要依据的最基本的数据。而星空中的紫宫星垣和东
西南北四宫星宿及其所属的众多星辰,都是位置不变的,它们的大小程度和相互向的距离也是一定不变的,它们的分布排列象征着天上五官的位置。这是星象学中作为‘经’亦即不变的依据。而水、火、金、木、土星则是上天的五位辅住,它们的出现隐伏也有一定的时间和周期,但其运行速度快慢不均。这是星象学中的‘纬’亦即经紫变动的部分。把这些固定的和变动的两种星象结合起来,就可以预测人事的变化了。”林海
作文四:《作文经典素材——司马迁》5200字
作文经典素材——司马迁 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一、人物事略 8、开综合纂史之法:《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
1、少年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识的综合纂史方法。《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迁10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的启蒙教育。渊源久长的家学对他后来治学道路有深刻的影响。后随父去长安~同当时史学的发展。
著名经学大师孔安同、董仲舒学习《古文尚书》和《春秋》。19岁为补博士子弟。
2、游历天下:20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他的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 二、名家点评
过姑苏~眺望范蠡眨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萧 1、苏辙: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何的故乡:到过大梁~访问夷门~并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过楚~访问春申颇有奇气。
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此外~他 2、鲁迅:,司马迁,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
3、临危父命:司马迁的父亲病危时~拉着儿子的手~流着眼泪对他说:“……我死了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圃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 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你一定要 3、郭沫若:龙门有灵秀~钟琉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这一番谆谆嘱托极大地震动了司马迁~他看到了父亲作为膺斧钺~吐气比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一名史学家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也知道父亲将自己毕生未竟的事业寄托在白己的 4、李泽厚:司马迁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的美学思想~突破了儒家"一怨而身上。 不怒"的传统~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反抗性~批判性和来自人民,主要是西汉 4、修著历法: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以太史令身份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
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中较下层的白由民,的古代浪漫主义的英雄气慨。 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经这批专家通力合作~反复计算、
选择~终于在这年五月制定出新历~这就是著名的《太初历》
三、素材运用 5、仗义执言:天汉二年 ,前99,~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
,一,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辩言:"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
[材料加工] 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
独自踯蹰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痛苦不堪:徘徊于夜色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护短开脱~把他
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投人监狱~并处以腐刑。
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 6、忍辱负重:不幸的遭遇~尤其是腐刑~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
人生。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己逝的宗族~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
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终于完成他的挫折足可以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一一《史记》 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7、史书体系:《史记》开创了“纪传体”体例。何谓纪传体呢,纪~指本纪~即皇帝,2004年黑龙江高考优秀作文《一蓑烟雨任平生》节选, 的传记:传~指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传记。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
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司马迁创造性
1
,二,话题2:转折 [材料加工]
[材料加工] 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这事实
有转折的风景是美丽的。便如黄河般百丈九回的浩荡、密林的蜿蜿蜒蜒的神秘、山上已成为一种倾向~像古人那样自娱自乐在这个精神世界日渐泯灭的社会峰曲曲折折的奇伟~都是转折造就的。更有那"山重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带来中早已销声匿迹。内心澄澈如水~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的惊喜与顿悟~也都是转折的妙处。 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而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是
如同奇风秀景~有转折的人生才是精彩的。转折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生活状态的改变~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了伟人。我们不禁要反思他们对于更有对意志、生命力和对真理认知的考验。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就是由无数个转折谱写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的。中华五千年的多少英魂~就是由无数转折造就的。 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摈除外界的干扰~在他们心中白己选择的是通向精神殿
司马迁握着那杆沉甸甸的铁笔走来。他那依然矫健的身姿~依然从容的步履~丝毫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没有带着对那次人生转折的沧桑与苦痛~他轻轻耳语:"是转折赐予了我勇气。"有些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恃论中走向辉煌。,2004年重讶~那种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屈辱竟没能在他身上留下一点痕迹,不~留下了~留下了庆高考满分作文《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节选, 灿烂辉煌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明白了~如若没有转折~司马迁恐怕还不知道自己修
史的决心竟有如此之大~是转折赐予了他执著。转折是如此神奇。,2003年高考北京满,五,话题5:变通
分作文《转折》节选, [材料加工]
司马迁着意讲“变”~可以说~他的《史记》的五体——本纪、表、书、,三,话题3:心灵的选择 世家、列传~都在捕捉一个“变”字。他认为“天”是变的~称天变为“天[材料加工] 运”。他认为“物”是变的~说“物盛而衰~固其变也”。他称历史的变化
作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我们无可避免地要面对选择的考验。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为“古今之变”~特别重视历史的巨变~说:秦楚的“五年之间~号令三嬗~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要想彻底抛弃选择~恐怕谪仙人李太白都得摇头叹气道:"噫吁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唏:难于上青天也:"可见~要先学会选择~之后才会懂得自下而上的立世之道。 司马迁十分重视“通古今之变”的“通”字~“通”即贯通~就是对古
我的脑海中走出一位头发花白而嗓音纤细如丝缕的老头子~这是谁呀,司马迁。老今之变作贯通的思考。为了强调这一点~他还作了“略协古今之变”“厥协司马当年不过替李陵说了一句公道话~不想拂了圣听~挨了武帝一刀子。司马迁告诉任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等表述。“略协”、“厥协”、“整齐”均指综合。少卿说"每念及此~未尝不发汗沾衣也。"他想到死~一了百了~也想到老父亲的临终遗总结~就是通过综合、总结而把握全部历史之变的大纲即规律的意思。 言。终于~他选择了含垢隐忍~写一部"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大著作。司马迁的 司马迁正是这样做的。他两次修正历史的断限~就是为了把握由黄帝选择给那些稍遇挫折就 "临清流而赴死"的人上了生动一课~他活生生地让割睾丸的利刃到汉初的从统一走向大一统的规律,就是为了把握人心向背是历史发展决变成接生《史记》的手术刀~其化害为利之术~良足谓今古奇观。,2002年高考河北优定力量的真理。这两点把握雄辩地证明了:古与今的阻隔是可以贯通的~秀作文《发自心灵的选择》节选, 人们是能够化古为今~化传统为现代的。由此我们看到~“通古今之变”~
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而是卓越的历史智慧。,《论司马迁的“通变思想”》,四,话题4:自我认识与他人的期待 节选,
2
,六,话题6:挑战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材料加工] ,2002年高考江苏优秀作文,
司马迁注意到物产分布在不同地区~那么依靠商人互通有无~增进物资交流~丰富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便非常重要了。“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商而通之。”总结致富之术~还首创经济史传。更可贵的是~他还敢于反对正统的义利观。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他非但不认为逐利求富是耻辱的、非正义的~反而认为这是所有人的共性。他引用俗谚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说:“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魁。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
司马迁的“素封论”是他为商人辩护、鼓励百姓从商致富的思想。他引用《管子》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观点得出结论:“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正统文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人要求百姓尊义耻利~认为趋利则失义。但司马迁却把利、义统一起来~为商人的趋利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好选择。是死~用正了名。 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臼,还是活着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在统治阶级鄙弃“小人喻于利”的时代~发出了离经叛道的异——当然是有条件地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响~其光辉却仍然昭然于世。可贵可叹:,《司马迁经济思想初探》节选,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
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七,话题7:买镜 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 [材料加工] 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责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
,一,司马迁有一面镜~一面历史的镜~照出了上至轩辕下至汉武的人生沧桑~照出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历史上人们一直称颂这样的镜~清彻明净~事无巨细~一览无遗。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
可是还有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如此~人如此~镜亦如此。 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决不能屈辱地
所以~如果我要买镜~一定要一面特制的镜:一面光亮如洗~可察毫末:一面昏暗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沉寂~模糊朦胧。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
用一面特制的镜~照人、照世、照史~既不会让目光被瑕疵纠缠~也不会让失误遁睛~让他一下子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形于昏暗~用特制的镜照世界~终会照来一个明媚的未来~,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买镜~我要特制的》节选, 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
,二,一个冷清、幽深的闪房~墙上的窗户里斜射几丝惨淡的光~一个无奈但又沉重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的声音~低低地说:“我~接受~腐刑。”抬起头来~两行清泪从脸颊滑落。 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
对~他就是司马迁~他直言进谏~即惹来君主的大怒~并被赐予腐刑这种让男儿耻马迁~想好了没有,”
辱的刑罚。司马迁是不幸的~但更不幸的却是他的君主~亲手毁了这面明镜~却让昏镜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当道~最终~一片惨像。,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本期话题》节选,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
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四、成品展示
3
作文五:《[优秀作文]屈原VS司马迁》1100字
一、PK之坚强
天幕将暝,浪潮涌起,你――屈原,穿着白色长袍站在汩罗江上,高唱出“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愤慨与无奈。你看到前方的路漫漫而修远,你说你要上下而求索,可是你最终违背誓言,含愤而投江。但面对压力你为什么要选择拥入汩罗江?难道死是你爱国的唯一选择吗?难道求索之路真的走不下去了吗?难道面对困难你只能选择逃避吗?也许你会委曲的说,你是因为无法施展抱负,无法以身报国,无法在混浊的官场生活……可是你那激扬的文字里,曾经记录着你的雄心与壮志。你以芳草自喻,以高洁修身,可你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虽然你被流放,虽然你不再辉煌,虽然你已不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但你仍可在世救民而效国,仍可扶民而忠国,仍可教民而治国,仍可用你锋利的笔尖改变社会。只可惜,你自愚的以死来逃避混浊的人世,逃避生活中的苦难与压力。只可惜,你不够坚强。
而现在要与你PK的是一位同样遭遇不幸的勇士――司马迁。
李陵之祸,为别人伸张正义,司马迁受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你也许会以为他会像你一样选择逃避,会以为太史公就此论落,会以为他再没有往日的大志,会以为……可是他没有,我不知他是用怎样的毅力忍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他“隐忍苟活”着,忍受着“肠一是而九迥”的痛苦。但死而“重于泰山”这是怎样的人生抱负?“成一家之言”这是怎样的历史壮言?他坚强的活着,用执着的雄心抵挡着突如其来的灾难。这样的精神是你我所能超越的吗?只能说,他比你坚强!
二、PK之爱国
屈原,大家都知道你是一个爱国者,连司马迁的巨着上也撰下了“第一爱国诗人”的一页。你的内心一直想着国家,但你却在祖国最需要你的时候离开了。你不该置水深火热的人民于不顾,你不该置垂危的国家而不顾,你应该坚强的担负起国家复兴的大任。倘若所有贤明人士者都像你一样用死来解脱自己的重任,那么世间的邪恶该是怎样的猖狂?正义又如何能胜邪?国家又何时能振兴?你说你是爱国的,可你却为什么那么害怕灾难?
而司马迁忍辱负重,他深知死毫无意义,而活着才能拯救国家。无论他遭到怎样的排挤与辱骂,无论他每天怎样的“汗发背沾衣”他心中那奋发的力量一直都在鼓舞着他,让他坚决得要写出影响后世的读物,他要用文字来改变人世。所以他选择了一个重于泰山的死法。虽然混浊的官场让他感到无奈,但他化愤怒为力量,写出一本“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绝唱《史记》。他要让后人学习伟人的长处,让“后人衰之而不鉴之”。一本《史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到现在我们还在诵读。他能在困难面前执着勇敢的爱着国家,爱着人民,爱着他那锋利的笔尖。他是夕阳下最美的风景。
作文六:《赞美司马迁的作文》3000字
经典网
语录
励志
作文
范文
赞美司马迁的作文
发帖时间:2015-12-16 12:24 , 经典0 | 4条回复,344次阅读
1:向司马迁学习
司马迁是西汉一位十分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从小受母亲河的熏陶和历史故事的感染,还有受父亲临终的嘱托,就要立志写一部史书。可不幸的是,飞来的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他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而得罪了汉武帝,所以入狱受了酷刑。但是这些厄运并没有达到他,他忍辱负重,发愤写史。虽然司马迁在悲愤交加的情况下,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他想到还未写完的史书,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司马迁为了写这部史书,付出了极多的精力,很不容易。他耗尽了毕生的心血,忍辱负重,发愤写史,他用13年的时间写完了3000多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精彩的一部史书。他的决心之大,胸怀之广,不写完这部史书决不罢休的精神令后人敬仰。我们要向司马迁一样,活得虽然不怎么精彩,但死得有价值,死的重于泰山。
现在有的同学就是三天打鱼,两日晒网。遇到难题从来不先认真仔细思考思考,直接就去问老师、家长、同学,甚至去找一份抄。这样的人,以后必定成不了大器。如果我们向司马迁那样,做一件事情就做到底,不三心两用,不半途而废,即使有种种挫折和不幸,也要尽心尽力地去克服、去解决。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我们崇高的理想,为子孙后代贡献一点什么。即使我们死了,后人也会记得我们,崇敬我们。
司马迁就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放弃、发愤的精神,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著成了前无古人的辉煌巨著——《史记》!而且这不是书都流传到现在,可谓是名扬千古,名垂千史啊!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们要学习司马迁,利用其我们短暂的人生,去做一些有意义、有利于人类的事,做一番大事业。这样我们就死得有价值了,死的重于泰山。如果开句玩笑的话,我们甚至可以死得重于喜马拉雅山!
让我们认真向司马迁学习,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最后,让我们真诚地向司马迁致敬!
2:坚忍比什么都重要沙发回目录
2015-12-16 12:25 | 作者:经典1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这把犁,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新的源泉,我要坚韧,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磨练出一颗灿烂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而司马迁就是坚忍精神的写照。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他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认罪;面对威逼,他丝毫不畏惧;面对厄运,永远不屈服。是什么使司马迁忍辱负重,勇敢地与命运抗争?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他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才留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豪言壮语,才成就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才铸就了流芳百世的辉煌。
司马迁用他的亲身经历启迪着人们:一个人有了顽强的意志,就可以战胜一切看似艰巨的困难,坚忍比什么都重要。
3:我读司马迁板凳回目录
2015-12-16 12:27 | 作者:经典2
穿越厚重的历史尘埃,我看见了一条荒凉曲折的路径。沿着这条小路一直走,然后在时光的尽头呈现你沧桑隐忍的脸。
昏暗潮湿的天牢里,你戴着冰冷的镣铐,铁链撞击发出寂寞的回响。在这空旷而荒芜的声响中,你忆起自己的前半生。恍然是一场梦呵。锦衣玉食,雍荣华贵。一切的幻灭,皆因那句祸从口出。你记得灾难降临那日,天空是低垂的暗蓝色,没有风。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涌动着令人窒息的压抑。大殿上是一片死寂。大臣们小心翼翼的察颜观色和千
篇一律的言辞让年轻气盛的你微微皱眉。当武帝询问到你时,你直言不讳的表达了对那位可怜的将军的看法。也许这只是一种观点,一种#楼回目录
2015-12-16 12:29 | 作者:经典3
你被带入大牢,历经百般折磨,你于生死之间选择了腐刑。那是被世人鄙弃唾骂的抉择啊。你怎会不知。
所有的一切,你都接受了。你不是悲剧,却是历史悲剧中最伟大的配角。
我相信对于武帝,你是有过幻想的。当你还是太史令时,你总是异常殷勤,总想博得武帝的欢心。然而,君主的心却是无情而叵测的啊。你在这阴冷的天牢豁然明了:文史星历,本就是供天子戏耍的小丑啊。哪里能有什么人格?
历史总爱蒙着面纱,等待被那些见微知着的人揭开。这曾曾假象在你眼中轰然崩塌。于是,美好与丑陋,阴谋与背叛,忠诚与奸淫,在你笔下倾泻开来。台上的那些旦角丑角,仿佛跳舞的小人,一个个,生动活泼。有愚蠢自大的帝王,有刚正不阿的贤才,也有浪漫温情的侠客。你笔下的这场戏盛大雍容,有鲜血淋漓的屠杀,有涂炭生灵的战争,也有歌舞升平的祥和盛世。你的?史记?包罗万象,而你笔下的古人,也是真正的人,是历史舞台上的戏子。嚎啕出场,低泣落幕。他们都不过是充当了悲剧的配角,但他们人生的血泪和欢颜,却因你而能够留在泛黄的书页间,然后,两千年过去,他们的戏,依旧可以被我们观看,并且由衷感慨。
你知道,自己也将是他们中的一员。在那个繁华而苍凉的年代,你以一颗历尽劫难却仍鲜活丰盛的赤子之心,一笔一画的描刻历史,为它染上同你一样的纯蓝。你在为他人写好剧本后睡去了。你太疲惫,真的要休息了。伴随着沉重的钟鸣,你闭上了眼睛。
我的面前,又出现了一片新天地。而在温暖的日光下,行走着一个因你而愈加坚韧的灵魂,是我的影!
4:司马迁,我想对你说#楼回目录
2015-12-16 12:30 | 作者:经典4
深蓝色的夜空中挂着一轮皓白的圆月,在抬头望月的一瞬间,忽然想起你,我洒下一壶酒,对着月亮轻轻颂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题记
一、向死而生
我不愿说汉武帝的刑罚有多残酷,我不愿讲腐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也不愿提起那五千万铢赎命钱对你有多重要,我只想说这一切的一切,可以让你低头吗?可以拦得住你的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吗?呵,当然不能!
因为李陵之祸,你陷入绝望,然而你没有选择一死了之,你被迫选择腐刑,但事实上,那该需要多大的勇气,曾经有多少人为这屈辱的腐刑而毅然选择死去,我不否认他们的气节,但我更加敬你万分!
二、化蛹为碟
蝴蝶承受了蜕变的痛苦,于是它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因为只有它自己知道,在它的身体里面藏着一只美丽异常的蝴蝶。
对你来说同样如此,你承受了腐刑这极大的痛苦,完成了你艰难的“蜕变”。在那段时间里,你身居小屋,卧床不起,身心都受到极大的创伤,可你依然坚持着度过这难以言表的日子,慢慢的,你恢复了平静,开始了你活下去的意义……我想你是很孤独的,你说过“最下腐刑极矣!”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你不被社会所承认,作为男人的司马迁死掉了,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司马迁也死掉了,但是在《史记》中间激扬文字的那个太史公却获得了新生,这一丝希望始终温暖着你,它也成了你黑暗中不灭的灯光.
三、十年一剑
十多年的光阴,铸成了《史记》的辉煌,这十多年,对你来说是迅速是漫长,是享受还是痛苦呢?我想都会有吧。你用你的全部来铸就这部旷世之作,从此你拥有了不死的灵魂,你走了,你的思想却活着,你没有被人们遗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是你对待生死的看法,也是你人生最好的证明。
四、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后人对你的敬仰和赞叹,你的价值会随着时光而越显光芒,《史记》让我认识了自己的祖先,我为是一个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也让我认识中华民族的信仰和精神原则。
五、逝者如歌
几年后的某个清明,我定会带上一壶好酒到你的坟上祭拜,然后轻轻唱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最新推荐
Copyright ?2014 经典网
作文七:《作文素材之司马迁》17100字
作文素材之司马迁 (2011-05-05 17:26:06)标签: 分类: 教学杂谈一、人物事略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太初元年(前I04),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李陵…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宣传口号 1.我爱我家 2.我爱我家福久远3.我爱我家福之源 4.我爱我家福满园5.家庭平安 幸福之源 6.我爱我家 共享平安7.爱我家园 建我国家 8.家庭平安 幸福久远9.关爱家园 阳光生活 10.人人平安 家家和睦11.心系…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反思____去八一中学学习滕爱英这个月的11日—12日,我去八一中学. 这个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有3年了,掀起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学习、模仿并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们大家都…
作文素材之司马迁 (2011-05-05
17:26:06)
1
标签: 分类: 教学
杂谈
一、人物事略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太初元年(前I04),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尊为史圣。
少年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迁10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教育。渊源久长的家学对他后来治学道路有深刻的影响。后随父去长安,同当时著名经学大师孔安同、董仲舒学习《古文尚书》和《春秋》。19岁为补博士子弟。
游历天下20岁开始了他的壮游生活。他的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眨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过大梁,访问夷门,
并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过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苏辙评:行天
2
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临危受命。父亲病危时拉着儿子的手,流着眼泪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这一番谆谆嘱托极大地震动了司马迁,他看到了父亲作为一名史学家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也知道父亲将自己毕生未竟的事业寄托在白己的身上。
修著历法。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以太史令身份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经这批专家通力合作,反复计算、选择,终于在这年五月制定出新历,这就是著名的《太初历》
仗义执言。天汉二年(前99),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辩言:
忍辱负重。不幸的遭遇,尤其是腐刑,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经过六年的囚
3
禁生活,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一一《史记》。茅坤评:浑浑噩噩,如长川大谷,探之不穷,揽之不竭,蕴藉百家包括万代者司马子长之文也。
史书体系《史记》开创了“纪传体”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何谓纪传体呢,纪,指本纪,即皇帝的传记:传,指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传记。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司马迁创造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综合纂史之法,《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
二、 与司马迁有关的名言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
4
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三、素材运用
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材料加工:独自踯蹰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痛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己逝的宗族,他的挫折足可以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2004年黑龙江高考优秀作文《一蓑烟雨任平生》节选)
话题2:转折
材料加工:有转折的风景是美丽的。便如黄河般百丈九回的浩荡、密林的蜿蜿蜒蜒的神秘、山峰曲曲折折的奇伟,都
5
是转折造就的。更有那
司马迁握着那杆沉甸甸的铁笔走来。他那依然矫健的身姿,依然从容的步履,丝毫没有带着对那次人生转折的沧桑与苦痛,他轻轻耳
语:
话题3:心灵的选择
材料加工:作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我们无可避免地要面对选择的考验。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要想彻底抛弃选择,恐怕谪仙人李太白都得摇头叹气道:
我的脑海中走出一位头发花白而嗓音纤细如丝缕的老头子,这是谁呀,司马迁。老司马当年不过替李陵说了一句公道话,不想拂了圣听,挨了武帝一刀子。司马迁告诉任少卿说
话题4:自我认识与别人的期待
材料加工: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这事实上已成为一种倾向,像古人那样自娱自乐在这个精神世界日渐泯灭的社会中早已销声匿迹。内心澄澈如水,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而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是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了伟人。我们不禁要反思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摈除外界的
6
干扰,在他们心中白己选择的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恃论中走向辉煌。(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节选)
话题5:执着
行舟于历史的长河,撑起时间的竹篙,穿越几千年的风沙。那里的人们正在为理想而执着、拼搏,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首首动人的诗篇,一曲曲激昂的乐章。
游淮阳,追踪韩信足迹;访齐鲁,瞻仰孔圣儒风;经彭城,聆听刘邦故史;别大梁,凭吊夷门旧人??他执着的足迹遍布神州;暗壁孤灯,铁窗寒窖,在寂寞苍凉中,尖锐的只有如影随形的痛楚耻辱和坚如磐石的信念,他执着的笔杆铺开了两千年的历史。人们说他是“史圣”,是的,但哪一个凌驾万人的圣贤不是因了这份百折不回的执着才脱颖而出。
话题6:挑战
材料加工:司马迁注意到物产分布在不同地区,那么依靠商人互通有无,增进物资交流,丰富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便非常重要了。“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总结致富之术,还首创经济史传。更可贵的是,他还敢于反对正统的义利观。他非但不认为逐利求富是耻辱的、非正义的,反而认为这是所有人的共性。他引用俗谚说:“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7
司马迁的“素封论”是他为商人辩护、鼓励百姓从商致富的思想。他引用《管子》“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观点得出结论:“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正统文人要求百姓尊义耻利,认为趋利则失义。但司马迁却把利、义统一起来,为商人的趋利正了名。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在统治阶级鄙弃“小人喻于利”的时代,发出了离经叛道的异响,其光辉却仍然昭然于世。可贵可叹~(《司马迁经济思想初探》节选)
话题7:买镜
材料加工:(一)司马迁有一面镜,一面历史的镜,照出了上至轩辕下至汉武的人生沧桑,照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历史上人们一直称颂这样的镜,清彻明净,事无巨细,一览无遗。
可是还有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如此,人如此,镜亦如此。
所以,如果我要买镜,一定要一面特制的镜:一面光亮如洗,可察毫末:一面昏暗沉寂,模糊朦胧。
用一面特制的镜,照人、照世、照史,既不会让目光被瑕疵纠缠,也不会让失误遁形于昏暗,用特制的镜照世界,终会照来一个明媚的未来,(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买镜,我要特制的》节选)
(二)一个冷清、幽深的闪房,墙上的窗户里斜射几丝惨
8
淡的光,一个无奈但又沉重的声音,低低地说:”我,接受,腐刑。”抬起头来,两行清泪从脸颊滑落。对,他就是司马迁,他直言进谏,即惹来君主的大怒,并被赐予腐刑这种让男儿耻辱的刑罚。司马迁是不幸的,但更不幸的却是他的君主,亲手毁了这面明镜,却让昏镜当道,最终,一片惨像。(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本期话题》节选)
(四)成品展示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魁。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好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臼,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地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
9
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
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责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决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10
我的运用
1.自我认识与他人的期待
当他在满堂非议中“独树一帜”时,没有想到随之而来的铺天盖地的痛楚和耻辱;当他绝望地弃掷生命时,也没有想到那腔止息了激情的血液竟没有流尽。于是不得不思考:为什么要活着,历经了最剧烈的锻造,繁复的生命忽然清晰简洁起来:原来自己是为坦荡的历史而生的,彼端还有老父殷切的期待。足够了,对自我的清明的认识和哪怕只有一个人的期待,足够让史迁以残缺之身登临历史的高峰,以一已之力铺展开两千五百年的辉煌史卷,令后人再用两千年将他敬仰。
2、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
黄河之美在于九曲十八弯,人生之美在于弯道所呈现的柳暗花明的境界,让我们超越了平凡。假设司马迁没有震惊同列触恕龙颜的当庭一喝,人们将难以在众多躬身而行、匍匐在地的史官当中搜寻到他的身影;假如司马迁与常人一样将腐刑带来的痛苦放大到遮蔽生命及至信仰的地步,我国的史学体例将留下一处难以填补的空白。既然挫折是人生绕不开的路途,如果痛苦是生命最鲜活的感受,那就让我们再强大一些,强大到足以利用踩在挫折上的脚心上的清晰的痛苦,提醒自己为所付出的代价追索一个能够慰藉自己的成果。
11
3、心灵的选择
4、转折
5、执着
6、挑战
7、买镜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项羽篇
一、 人物简介
项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楚国将门后裔,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秦二世元年(前二0
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与之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取而代之、先发制人、破釜沉舟、以一当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沐猴而冠、四面楚歌等。
(一)、性格特点:
1、少怀壮志,志向远大,不甘为人下
(1)少时聪明,但学写字和剑法都没能坚持。结果被叔父项梁责备,就满不在乎地说出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
12
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念书识字有什么用处,学会了,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要学,就要学打大仗和万人对敌的本领。)的豪言,令项梁很高兴,遂教其兵法。从其豪言中可以看出,项羽并不甘为人下,要一鸣惊人。
(2)秦始皇巡游会,项羽与父同去观看,发出“彼可取而代也” (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的惊人之语。吓得项梁忙掩其口,警告他不要乱说话。此即成语取而代之的故事由来。他年纪轻轻就可以说出这样的话,而项羽最终尽管统治地位不长久,但也的确带领起义军灭了秦朝。他在摧毁秦王朝暴虐统治的斗争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3)当会稽守通向项梁表达了希望先发制人揭竿反秦,以免后人受制于人的时候,不甘为人下的项梁和项羽就马上把他杀了,接收了他的部下,自己登上领导者的地位,组织反秦。
2、率直爽朗,坦荡淳朴,以诚待人。
(1)在攻占黄城后,他听取了外黄城十二三岁小孩子关于收取民心的建议;
(2)鸿门宴上,对樊哙的“闯宴”大度且容忍,只因欣赏樊哙的英武气质;
(3)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对于刘邦划分鸿沟,约定中分天下的和解条约都信以为真并努力维持。
13
3、勇猛无敌(英勇善战)
(1)身材魁梧,又有才能勇气,吴中的年青人,都很敬畏他。
(2)项羽“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有拔山盖世的勇力(“力拔山兮气盖
世”)。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在追随叔父项梁的反秦斗争中屡建奇功。项羽正是靠着他所向披靡的勇力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节节取胜,夺得了西楚霸王的统治地位,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
(3)(项羽与敌将对阵,经常只要嗔目视之,就令敌将闻风丧胆。)楚汉双方在广武对峙时,项羽派出三名壮士向刘邦挑战,结果都被刘邦的射手楼烦射死。项羽一怒之下拍马出阵,“嗔目叱之”,竟吓得楼凡“目不敢视,手不敢发”,拔马逃回军中。
(4)救赵是最好的体现。巨鹿之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九战九捷,大破秦军,秦将苏角被毙,王离被活捉,涉间不降,自焚身亡,章邯向南溃逃,项羽取得了巨大胜利,奠定了项羽在反秦历史上的地位。也充分体现了项羽的骁勇善战。
秦二世二年冬十月,楚王派卿子冠军率军援赵,宋义行军至安阳,便安营扎寨,整四十天按兵不动,项羽请战,宋义拒绝并说:“夫披肩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连策,功不如义。”之后仍旧“饮酒高会”而不顾“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怒
14
不可遏,便于“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随后派英布,蒲将军率两万兵救巨鹿,但“战少利”“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甄,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战。
(5)项羽在乌江自刎前的逃亡途中,汉将杨喜穷追不舍,项羽勒马回首,竟吓得杨喜人仰马翻,兵退数里。
(6)垓下失败后,他引兵东向逃到东城时,只剩二十八骑,而汉兵有数千人之多。项羽将仅有的二十八骑分为四队,鼓动余部做最后拼杀,向四面突围。他身先士卒,率先冲向汉军,斩杀将军数十百人。最后,项羽退至乌江,江上有一船可渡河而逃,但他因当年率西击秦军的江东八千子弟没有一人生还,竟不肯渡江。赠出乌骓马后又与汉军展开搏斗,相继杀死数百人。最终身负重伤,对乌江自刎而死。这突出他勇猛刚毅的英雄气概,不愧为一代豪杰,李清照有诗云:“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对项羽最好的评价,垓下之战,即使项羽后来只剩下二十八骑,面对汉军几千骑,仍毫不畏惧,只丢失两骑,就把对方杀了几百人。
4、重情重义(有恭敬慈爱仁者之心)
(1)垓下之围中,项羽“夜闻汉军四面楚歌”大为惶恐,项羽面对其随军宠妾虞姬和心爱的乌骓马,不禁感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
15
兮奈若何~”呜喑悲慨,凄凉动人,这是项羽本人面对自己经历和面对失败的心路写照,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千古有心人莫不下涕。歌声在铁马寒风,夜月刁斗的军营中回荡,令人伤感唏嘘~情不深无以至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羽在战场勇猛杀人如麻以外深情至切的另外一面。此时的项羽不再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君,也不是意气风发的英雄,他只是一个真情流露的男儿。
他用情之深之真,在他英雄的身份之上更让人唏嘘不已。他和虞姬的爱情也传唱至今。英雄末路的悲凉和爱情的凄美共同造就了这千古姻缘,让人难以忘怀~
(2)项羽也 “项羽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饮食。”他不杀刘邦,也不杀其父亲和妻儿。
(3)在垓下之围中,他悲歌辞美人,意气慷慨;
(4)在乌江畔,他马赠亭长,情调悲凉,
(5)自刎而死,为仇者成“德”。
5、侠骨柔情、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1)对于谋士范增,虽尊为亚父,但是屡屡不采纳他的意见,气得范增说“竖子不足与谋”。
鸿门宴中,项羽私自改变向刘邦进攻的决定,同时对范增在席间屡次劝他杀死刘邦的暗示不表态(“默然不应”),致使刘邦最后逃离鸿门,丧失除掉自己这一劲敌的机会。
16
(2)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开始他接受范增的建议要“击破沛公军”,可是听了项伯的三言两语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还同意刘邦前来谢罪。堂堂一军统帅,做事却“风吹墙头草”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不能说不是项羽的个人悲哀。而项庄舞剑,项伯以“身翼蔽沛公”时,项羽却一味地姑息纵容,范增的计划因此再度落空,后来樊哙闯了进来,将项羽大骂了一通,按理说樊哙没有资格进会场,况且还带兵器,项羽应对他的擅闯宴会应予制止,但项羽并未将樊哙逐出。不料项羽非但没有发怒,反以欣赏口气连呼“壮士”,对他赐酒赐肉,礼待有加,使得后来刘邦有可能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金蝉脱壳、逃之夭夭。放过了一个绝妙的机会。尤其是樊哙借项羽“复能饮乎”的发问,指责项羽席间舞剑“欲诛有功之人”,项羽“未有以应”,而且非但不怪罪樊哙的放肆无礼,反而赐坐。(仁慈软弱,缺乏原则性)
(3)鸿门宴上,根本没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以为杀之无益;而刘邦亲自来请罪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认为杀之不武。
(4)鸿门宴上沛公逃席却安然接受刘邦的礼物(“置之坐上”)。(与范增对比:“置之地,把见撞而破之”)
(5)项庄舞剑意图寻机杀刘邦时,项伯不奏请,亦擅自舞剑,并暗中保护刘邦。项羽对此睁只眼闭只眼,未对项伯的行为加以制止。
17
6、自矜功伐(骄傲自大)
(1)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所以决定进攻。
(2)宴会上的座次安排,违犯了宾为尊,主为次的原则,项王、项伯最上位,范增第二,刘邦再次,张良侍坐。(“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沛公西向坐;张良西向侍。”)
7、不善用人
(1)在用人原则上,苛礼唯亲,项庄、项伯都是他的族亲。
(2) 在用人态度上,刚愎自用,多疑嫉才,所以很多原来是项羽麾下的将领后来都投向刘邦。如陈平、韩信,尽管他们有惊世之才,但项羽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只将他们分配到地方做小角色,大材小用,最后两人都投奔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臣谋士,夺取天下的有力棋子。
他看不起出身无赖的韩信,当韩信投奔他时,只给他做了个肩戟侍卫的郎中。韩信曾“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无奈之下,韩信投奔刘邦,并在萧何的竭力推荐下达到重用,成为三杰之一。
陈平也是这样,他出身寒门,既无资力可凭,又无声望可恃,仅是一个“好读书”的穷书生,当他往归项羽时,项羽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尽管他有“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的奇才,项羽却不能用,也尽管他有“击降殷王”之功,项羽不
18
仅不予重用,反而“将诛定殷者将吏”(《史记?陈丞相世家》)这就使得陈平在项羽麾下不仅不能谋得存身立命之地,还有丢掉脑袋的危险,“陈平惧诛”只有偷偷地逃走投奔了能用人的刘邦,并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纵观他为刘邦出的六计:一是捐金行反间计,离间项羽和锺离昧;二是用恶劣菜蔬进食楚使,离间项羽和范增;三是夜出妇女,解荥阳围,实是帮刘邦逃出荥阳;四是潜蹑帝足,请封韩信为齐王,以安定天下;五是伪游云梦,抓韩信;六是救出白登,让刘邦脱离匈奴人之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平的奇才,如此贤良,项羽却因其偏见和高傲而不能用,败局已经很明显了。
一个成功的帝王他可以没有卓越的才干,但一定要有识人用人的才华。刘邦之所以得天下,而项羽之所以失天下,究其原因,刘邦说:“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餽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汉书?高祖本纪》)这足见一个帝王能否用人,善于让人才尽其所用,是十分重要的。 能否正确用人,根本原因在于他对世界的认识,对个人关系的认识,在于他的时间经验和策略思想,同时,还在于他的心胸之广狭,换句话说,还在于用人者的不同性格。因项羽出身贵族,所以他身上有贵族的骄傲和偏见,他看不起出身无
19
赖的韩信和出身寒门的穷书生陈平,这就使得韩信、陈平在项羽麾下不仅不能谋得存身立命之地,投奔了能用人的刘邦,并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若项羽可以谦虚些,放下他贵族的骄傲,历史会不会改写很难断定,但至少可以断定他绝不会败得那么悲惨。
刘邦用人则正与项羽相反,刘邦是地痞流氓出身,没有那么多的偏见和傲慢,
他的信念就是于己有用的都接受,一视同仁,心胸宽广。是贵族出身的张良也罢,无赖出身的韩信也罢,只要你有才他都会用,而且能让人尽其全才。王符在《潜夫论?本政》中论刘邦用人:“苟得其人,不患贫贱;得其才,不嫌名迹。”真是一语点中要害。
项羽和刘邦抱有不同的人才观(项取人以名以尊,形成亲亲尊尊的人才观;刘取人以实以贤,形成尚贤任能的人才观),执行了相反的用人政策(刘虚己听人,放手用人,赏不移时;而项刚愎自用,信谗多疑,忘功寻过),用人得失是楚汉战争胜败的关键。在用人原则上,刘唯才是举,项苛礼唯亲;在用人态度上,刘自明听人,项刚愎自用;在用人政策上,刘宽容诚信,项多疑嫉才。所以刘邦本身并不一定具有超人的文武之才,却能取众才用众智,项羽虽武艺出众,勇猛过人,但他用人有失无得,既不能尽己人才,更不能尽人之才,这是汉胜楚败的主要原因。
20
8、做事轻率
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所以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待他来处理之后,便放弃了进攻杀刘的打算。
9、残暴不仁
(1)项羽入关以后,大肆掳掠。不但杀掉了已经投降过的秦王子婴,面且还在咸阳城内大肆烧杀抢掠,火烧宫殿(特别是火烧阿房宫)。在秦都咸阳,坑杀秦降卒20万,把虏掠来的财宝美女带归彭城。“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这么明显的强盗行径,无怪乎后来令“秦人大失望”。(《史记(项羽本记》)
【对比】刘邦入咸阳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而且申明军纪,废除秦的严刑苛政,『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于是『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史记(高祖本纪》)。
(2)项羽自立为王后,把都城由关中迁到彭城,提出“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谁人知之。”后听到别人对此批评他这是“沐猴而冠”(猕猴戴帽子,比喻本质不好却装模作样),就把那个说他的人斩了。
(3)杀掉了由项氏叙侄一手扶植起来的义帝楚怀王,楚怀王虽为傀儡,但他却是当时人民群众抗暴反秦的精神领袖,项羽的不义之举把自己搞得声名狼藉,在政治上空前的孤
21
立。
(4)项羽进攻外黄,外黄因被彭越占领而不投降。数日,外黄投降后,项羽下令要将外黄年纪在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活埋。后来在一名十三岁的孩子的游说下才取消了这个残酷的命令。
10、生性多疑
亚父范增以70高龄跟随项羽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可谓是尽心竭力,忠心
耿耿了,然而就是这样的忠臣也难以逃脱项羽的猜忌。
公元前208年4月,刘邦在河南荥阳被项羽包围,这是继鸿门宴之后又一个消灭刘邦的大好时机,范增立即劝说项羽,要他急攻荥阳,正当项羽对此未置可否之时,刘邦的谋士陈平略施反间小计,就挑拨了项羽和范增之间的关系。项羽由此开始怀疑和疏远范增,并拒绝采纳其正确建议,范增因此愤而出走,客死途中,项羽不但失去了一个消灭刘邦的天赐良机,而且失去了一位辅佐帝业的肱股之臣。
二、项羽语录
1.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2. 彼可取而代也。
3.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
22
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4.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5.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6.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谁人知之。(成语:衣锦还乡)
三、他人评价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
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赞扬项羽是个具有骨气的热血英雄)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
23
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没有穷追猛打彻底打败对手,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刘邦: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 ,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 ? 高祖本纪》
(刘邦认为,不能善用人才,是项羽兵败的致命原因。)
司马迁:
(赞扬)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批评)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 ? 项羽本纪》
项羽是一个血气方刚、有勇无谋的猛将,刘邦则是年已五十、老谋深算的干练政治家,最后是多谋善断的刘邦战胜了
24
匹夫之勇的项羽(周百鸣前引文)。吴仰湘在详细分析项羽的个性心理时,认为项羽的个性是没落贵族阶层中盲目自傲,受打击后又一蹶不振的心理的体现,刘邦的个性则是新兴地主阶级为争权夺利不惜一切手段的心理的典型。
四、简单评一下:项羽之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小时初闻项羽事迹甚时佩服。“力拔山兮气概世”何等的壮伟,是何等的英雄~今日重看楚汉相争,心中有感,小女子之浅见。
南征北战间,匆匆半生,胜多于败,四面楚歌时,最后的一战中,说天要亡他,他有胜的可能,如果他的心比刘邦狠,能够知人善用,会做人,加上他本身所拥有的优势,放眼当时天下,谁敌手,刘邦除了身边的良将几乎一无所有,但是就是那些良将,帮他把项羽逼到四面楚歌的绝境,正是那是良将帮他建立了一个大汉皇朝。刘邦要身世无身世,要学问无学问,只是由一个市井小民发迹,碰上了乱世,仗着一身胆,赌了一场,利用时机赢了罢了。如果身边没有张良韩信陈平之辈,他至少是成不了气候的。
可是项羽却有着妇人之仁,有刚愎自用之心,不听忠臣之言,反被刘邦用计离了君臣之心。项羽也不是没有残忍的一面,只是他没有残忍到底,所以让刘邦抓住了他的弱点,用
25
其作为赌注赌了一把,最后赢了。后人说项羽英雄,而刘邦
小人,从道德上来说,项羽死得光彩,刘邦活得卑劣;但从现实的政治角度来说,刘邦是个成功者,项羽只是一个失败者。现实不理会其他,只在乎成功或者失败。项羽的人格魅力,特别是自刎乌江之时,到了极点,但我认为真正的英雄,能屈能伸,失败了有什么可耻的,大不了重头再来,东山再起~杜牧言“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可是他却自杀了,死得坦坦然然,没有任何留恋,只是觉得愧对江东父老。死要面子。
在他金戈铁马的一生中,唯一的柔情,也许就是虞姬了。那位自始自终一直陪伴于他左右的美人,在最后也是先于他而去。唯一的柔情逝去,活着还有何意思,他的儿女情长,反倒成了英雄气短。
五、项羽作文材料大总结
一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乌江旁,他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
26
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
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的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项羽欲学万人敌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项羽,生于楚国将官世家。小时候家里请老师教他识字,没认几个他就不肯再学下去。再让他学剑术,又没学成。项羽的叔叔项梁十分生气,骂他不长进。项羽袒露心迹说:“认字,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只能对付一个敌人,不值得去学。我要学就学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学习兵法,终于成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大业。
分析:成功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项羽抓住了主要因素,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话题:“人生设计”“努力的过程与结果”
27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这位一代枭雄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鉴戒。杜诗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因此,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侨,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该“包羞忍辱”,这才是真正的男儿。三、四两句设想他当日如果能听取乌江字长忠告,重返江东,再整旗鼓,那么历史或许会改写。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但尤其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王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
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
28
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
项羽
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万丈。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鬼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2005年全国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 “脸”,百姓的字典里,它释义为“面子”;英雄的视线中,它释义为“尊严”。项羽曾经雄姿英发,豪情万丈,而乌江边的霸王,经受了四面楚歌的困扰,就为这一张“脸”,痛别虞姬,江边自刎,遂成“鬼雄”。脸没了,身何益,对于真正的英雄,命不足惜脸足惜~(2005年高考江西卷以“脸”为话题。) 刘邦听谏
刘邦打进咸阳,进入皇宫,一看皇宫里尽是宝贝,又有上千的美女,便想在宫里快活。张良劝诫:“因为秦暴虐无道,您才能到这里来为天下百姓除害。我们应该艰苦朴素反对奢侈才对。现在一进秦宫,就先讲享受,这不是助纣为虐,
也来当秦皇吗,”刘邦接受了张良的意见,下令把秦宫封存
29
起来,部队全部回到霸上扎营。 ,拓展, 刘邦之所以最终成就千古之伟业,除了善于纳言外,也与他的自律行为有关。
,适应文题, “自律”“成功与失败”“纳言与成功”
楚汉战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做皇帝,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战争。战争初期,项羽在兵力上占优势。为摆脱劣势,刘邦采取了一些措施,注意收揽人心,制定“约法三章”,重视人才,加上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根据地,刘邦于是逐渐由弱变强。而项羽则刚愎自用,不能昕取正确的建议,逐渐由优势变成劣势,以致四面楚歌垓下受围,最后被迫在乌江自刎。
?如果立足于整个战争这一角度,我们会得出
(2)如果从项羽这一角度去看,我们就会认识到
(3)如果我们站在刘邦这一角度分析他由弱变强的原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得民心者得天下。?严格的纪律是胜利的保证。 ?要学会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善于运用人才。
发自心灵的选择
第二教育网
?河北一考生
30
作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我们无可避免地要面对选择的考验。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要想彻底抛弃选择,恐怕谪仙人李太白都得摇头叹气道:“噫吁烯~难于上青天也~”可见,要先学会选择,之后才会懂得自下而上的立世之道。
我的脑海中走出一位头发花白而嗓音纤细如丝缕的老头子。这是谁呀,司马迁。老司马当年不过替李陵说了一句好话,不想拂了圣听,挨了武帝一刀子。司马同学告诉任少卿说:“每念及此未尝不发汗沾衣也。”他想到死,一了百了,也想到老父亲的临终遗言。终于,他选择了含垢隐忍,写一部“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大著作。司马迁的选择给那些稍遇挫折就“临清流而赶死”的人上了生动一课,他活生生的让割睾丸的利刃变成接生《吏记》的手术刀,其化害为利之术,良足蔚今古奇观。
范蠡的选择也可称高明。方越国之衰也,他以安民济世为己任,以匡国致君为心期,选择助越国复兴。一旦勾践成就春秋霸业,老范又以李耳“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规箴为座右铭,选择激流勇退,又摇身一变成了富可敌国的“陶朱公”。引得后世的杜牧生出无限遐思,在一个微雨蒙蒙的季节,发
31
出这样的感慨之句:“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这便是选择的魔力,适时而恰当的选择,除了可以成就个人功名,还可铸就不菲的财富,后人的景仰。
上述种种选择,多从自身出发,以个人的所得为选择的归宿,虽然英明有加,但崇高不够。生为有志青年,谁不渴盼鲜花与掌声,谁不祈求事业的辉煌与爱人的缠绵,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背上和囊,拜别年迈的双亲,毅然踏上一条保家卫国,守卫边关的路。他们这样“舍小我顾大家”的选择,折射出当事人心灵的纯洁,灵魂的伟大。
当然,并非说只有去报名参军才算唯一伟大的选择,关键是选择需立足于本职工作,既能带来个人价值的提升,又给集体利益的实现创造条件,取得“双赢”。这种选择,才经得住扪心自问无愧色。
【点评】
论证自己的论点,有力而充足的事例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先列举了忍辱著书,终成良吏的司马迁;辅君定国复兴,然后助成身退的范蠡;紧接着又有一句:“上述种种选择。多从自身出发,以个人的所得为选择的归宿,虽然英明有加,
32
但崇高不够。”以此为转折,举出了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战士,把心灵的选择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结尾处收以恰当的议论,能放能收,功力非凡.
心中的诸葛孔明
“问人间谁是英雄,……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天下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在悠悠的元曲声中,你羽扇纶巾,峨冠博带,踏着那个豪杰争雄的时代的风尘,带着几分自信和从容,带着几分凄苦和无奈,向我们走来了。对耶,错耶,悲耶,喜耶,你摇头笑而不语。“生前身后名,全交与后人评说”。但你永远在历史的星空中,闪烁着耀眼的光华,激励着多少后世豪杰~
但我却一直不懂,为你那人生的抉择。你本是南阳一耕夫,在那秀美的山色田园之中,你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怡养人生,尽情去过人人钦羡的归隐生活,而你却毅然出山,随刘备征战颠沛、操劳毕生;你本可以在刘备的任性出兵而导致的惨败后,面对残局飘然而去,或者“自立为成都之王”,但你却选择了无怨无悔地接手这个烂摊子,智退五路来敌,稳定了疲弱的蜀国;你本可以悠悠然高居丞相之位,颐指气使,享乐安逸,但你却又选择了六出祁山,为了先帝遗愿,为了那缥缈的复国之志,你鞠躬尽瘁、积劳成疾,面对老奸巨滑的司马懿,你无奈地倒下了,倒在秋风瑟瑟的五丈原,倒在蜀
33
国子民的恸哭声中……
在一个个人生的岔路口上,你无悔地选择了你自己的路。或许有人不解,甚至讥笑你的“愚忠”,或许有人对你的选择感到茫然,但历史湮没了该湮没的一切,也证明了该证明的一切,因为那都是你心灵深处的抉择,都来自你那颗经世济民、报效知遇的赤诚之心。你心中没有丝毫的名利、宠辱、享乐之心,你有一颗包容了天下苍生的为公之心。抉择,发自内心便无悔。当一切淡去,你的抉择为你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古谁堪伯仲间~”这便是历史给你最好的评价~
历史不会忘记,你“一烧博望,二烧新野、三烧赤壁”的雄才伟略;历史不会忘记,你“三分天下,一分西蜀,一分江东”的宏业伟绩;历史更不会忘记,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人格 。在一次次人生,更是心灵的抉择中,你升华为历史星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这便是在五丈原瑟瑟秋风中永生的诸葛孔明先生~
作文素材之司马迁 (2011-05-05
17:26:06)标签: 分类: 教学杂谈一、人物事略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太初元年(前I04),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李陵…
34
作文素材之司马迁 (2011-05-05 17:26:06)标签: 分类: 教学杂谈一、人物事略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太初元年(前I04),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李陵…
作文素材之司马迁 (2011-05-05 17:26:06)标签: 分类: 教学杂谈一、人物事略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太初元年(前I04),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李陵…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您的在线图书馆
35
作文八:《作文经典素材——司马迁》4300字
作文经典素材——司马迁
一、人物事略
1、少年司马迁: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亲司马谈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达三十年之久。司马迁10岁起诵读《古文》并接受其父的启蒙教育。渊源久长的家学对他后来治学道路有深刻的影响。后随父去长安,同当时著名经学大师孔安同、董仲舒学习《古文尚书》和《春秋》。19岁为补博士子弟。 2、游历天下:20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他的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眨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过大梁,访问夷门,并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过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3、临危父命:司马迁的父亲病危时,拉着儿子的手,流着眼泪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这一番谆谆嘱托极大地震动了司马迁,他看到了父亲作为一名史学家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也知道父亲将自己毕生未竟的事业寄托在白己的身上。
4、修著历法:太初元年(前104),司马迁以太史令身份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经这批专家通力合作,反复计算、选择,终于在这年五月制定出新历,这就是著名的《太初历》
5、仗义执言:天汉二年 (前99),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武帝大怒,文武百官也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辩言:
6、忍辱负重:不幸的遭遇,尤其是腐刑,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终于完成了
7、史书体系:《史记》开创了“纪传体”体例。何谓纪传体呢?纪,指本纪,即皇帝的传记:传,指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传记。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司马迁创造性
1
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8、开综合纂史之法:《史记》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
二、名家点评
1、苏辙: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2、鲁迅:(司马迁)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圃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 3、郭沫若:龙门有灵秀,钟琉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比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4、李泽厚:司马迁继承和发扬了屈原的美学思想,突破了儒家
三、素材运用
(一)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材料加工]
独自踯蹰在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痛苦不堪:徘徊于夜色仍明的街头,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其实人生中挫折与痛苦时常有之,但调整好心态,以正确的方法面对挫折与痛苦,才能快意人生。身受腐刑的司马迁,生遭尽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己逝的宗族,他的挫折足可以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平静的心境与坚强的意志使其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站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2004年黑龙江高考优秀作文《一蓑烟雨任平生》节选)
(二)话题2:转折 [材料加工]
有转折的风景是美丽的。便如黄河般百丈九回的浩荡、密林的蜿蜿蜒蜒的神秘、山峰曲曲折折的奇伟,都是转折造就的。更有那
如同奇风秀景,有转折的人生才是精彩的。转折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生活状态的改变,更有对意志、生命力和对真理认知的考验。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就是由无数个转折谱写的。中华五千年的多少英魂,就是由无数转折造就的。
司马迁握着那杆沉甸甸的铁笔走来。他那依然矫健的身姿,依然从容的步履,丝毫没有带着对那次人生转折的沧桑与苦痛,他轻轻耳语:
(三)话题3:心灵的选择 [材料加工]
作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我们无可避免地要面对选择的考验。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要想彻底抛弃选择,恐怕谪仙人李太白都得摇头叹气道:
(四)话题4:自我认识与他人的期待
2
[材料加工]
跟随他人的期望可以声名显赫,可以去争取物质世界的充裕,这事实上已成为一种倾向,像古人那样自娱自乐在这个精神世界日渐泯灭的社会中早已销声匿迹。内心澄澈如水,如入无碍之境,司马迁在他人眼里完全是个废人,苏格拉底日日拖着肥大的身躯踽踽而行,贝多芬在他人看来是个聋子,但他们都超乎他人的期望成为了伟人。我们不禁要反思他们对于人生的自我认识,凡是精神伟大的人都拥有一颗自我认识的心,强烈的精神意识能帮助他们摈除外界的干扰,在他们心中白己选择的是通向精神殿堂的捷径。不论世殊事异,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奋斗拼搏,从未放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在他人期望的恃论中走向辉煌。(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节选)
(五)话题5:变通 [材料加工]
司马迁着意讲“变”,可以说,他的《史记》的五体——本纪、表、书、世家、列传,都在捕捉一个“变”字。他认为“天”是变的,称天变为“天运”。他认为“物”是变的,说“物盛而衰,固其变也”。他称历史的变化为“古今之变”,特别重视历史的巨变,说:秦楚的“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司马迁十分重视“通古今之变”的“通”字,“通”即贯通,就是对古今之变作贯通的思考。为了强调这一点,他还作了“略协古今之变”“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等表述。“略协”、“厥协”、“整齐”均指综合。总结,就是通过综合、总结而把握全部历史之变的大纲即规律的意思。 司马迁正是这样做的。他两次修正历史的断限,就是为了把握由黄帝到汉初的从统一走向大一统的规律;就是为了把握人心向背是历史发展决定力量的真理。这两点把握雄辩地证明了:古与今的阻隔是可以贯通的,人们是能够化古为今,化传统为现代的。由此我们看到,“通古今之变”,不是简单的历史知识,而是卓越的历史智慧。(《论司马迁的“通变思想”》节选)
(六)话题6:挑战 [材料加工]
司马迁注意到物产分布在不同地区,那么依靠商人互通有无,增进物资交流,丰富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便非常重要了。“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总结致富之术,还首创经济史传。更可贵的是,他还敢于反对正统的义利观。他非但不认为逐利求富是耻辱的、非正义的,反而认为这是所有人的共性。他引用俗谚说:“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的“素封论”是他为商人辩护、鼓励百姓从商致富的思想。他引用《管子》“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观点得出结论:“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正统文人要求百姓尊义耻利,认为趋利则失义。但司马迁却把利、义统一起来,为商人的趋利正了名。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在统治阶级鄙弃“小人喻于利”的时代,发出了离经叛道的异响,其光辉却仍然昭然于世。可贵可叹!(《司马迁经济思想初探》节选)
(七)话题7:买镜 [材料加工]
(一)司马迁有一面镜,一面历史的镜,照出了上至轩辕下至汉武的人生沧桑,照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历史上人们一直称颂这样的镜,清彻明净,事无巨细,一览无遗。
可是还有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如此,人如此,镜亦如此。 所以,如果我要买镜,一定要一面特制的镜:一面光亮如洗,可察毫末:一面昏暗沉寂,模糊朦胧。
用一面特制的镜,照人、照世、照史,既不会让目光被瑕疵纠缠,也不会让失误遁形于昏暗,用特制的镜照世界,终会照来一个明媚的未来,(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买镜,我要特制的》节选)
(二)一个冷清、幽深的闪房,墙上的窗户里斜射几丝惨淡的光,一个无奈但又沉重的声音,低低地说:“我,接受,腐刑。”抬起头来,两行清泪从脸颊滑落。
对,他就是司马迁,他直言进谏,即惹来君主的大怒,并被赐予腐刑这种让男儿耻辱的刑罚。司马迁是不幸的,但更不幸的却是他的君主,亲手毁了这面明镜,却让昏镜当道,最终,一片惨像。(2004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本期话题》节选)
四、成品展示
3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2002年高考江苏优秀作文)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魁。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好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臼?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地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地咆哮时,当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
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责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冲动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决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作文九:《司马迁作文4篇》2600字
司马迁作文4篇
篇一:司马迁
知道司马迁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像一座巨大的历史画廊,体现出了司马迁非凡的才华,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是司马迁的一生却非常坎坷,他是在非常艰苦的监狱中完成著作《史记》的。他在困境中不放弃目标,不被困难所击垮的精神令我敬佩。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因为辩护李陵,被当成反对朝廷,因此而进了监狱受腐刑。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种很丢脸的事情。几乎想自杀,可是他一想到他的《史记》还没有完成,不能就这样死掉。于是,他克服了监狱里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困难,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白天还要当奴役,只有夜晚才能借着月光,攻读史书。就这样,司马迁终于写完了令世人惊叹的史书——《史记》。司马迁死后,他和他的《史记》一直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荣耀。
司马迁的一生虽然坎坷,但是他不畏困难,坚持目标,实现理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篇二:司马迁与人生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流传千古的不仅是一部史学著作,被一起载入史册的,还有司马迁那颗心怀天下的赤诚之心……
司马迁,这个历史的悲情英雄,不是金戈铁马,战死沙场;而是遭受宫刑,发愤著《史记》;而是一个心被淹没在一个所谓的“盛世”的大汉……
一次挺身而出,犯颜极谏,却惹上这飞来横祸,蒙受这不白之冤。本是一件自己认为对的事,却无人认同。司马迁该是怎样的悲伤,怎样的无奈,……被判宫刑,这令人失掉尊严、生不如死的刑罚。死是一种解脱,司马迁生不如死,却不能死,因为他还有一个理想没有实现,因为他还没有达成父亲的遗愿~所以他不能死,不能解脱,只能忍辱含垢的活着,只能吞咽下心中的血泪,发愤著《史记》。司马迁的痛,是一种难于想象的痛,甚至只用这一个“痛”字形容都显得那么沧桑无力,那么单薄……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若有所亡,不知所往”……“身残处秽,动而见尤”,身体上的耻辱,心理上的创伤,痛苦的肝肠寸断~然而司马迁在这种痛彻心扉的侵袭下,却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坚守一个史官的职责,客观记述史记,不为虚伪的统治者,歌功颂德,刚正不阿,如实记录,评价他们的得失、过错……司马迁的《史记》是,真真切,字字血,声声泪……
若司马迁不为李陵辩护,还会不会有这永垂不朽的巨著《史记》,……生活于唐朝鼎盛时期的诗仙李白,他的诗是浪漫主义的;而处于唐朝衰败时期的杜甫,却是现实主义的;在看这有着特殊经历的司马迁,他的《史记》则是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有现实主义情怀……正是司马迁由平坦到坎坷的特殊经历,才造就了这史学的奇葩,璀璨的明珠,和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记》~
司马迁,这个悲情英雄的执着,让人记住的不仅是历史,也让人记住了这本史家绝唱的背后,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迁,那个经历坎坷人生,却拥有钢铁般意志的司马迁……
篇三:司马迁的名言谈
人,会为奋斗而牺牲吗,答案并不是“是”,也不是“否”,是“可能”。如果说,他只是一个天天坐在摇椅上的阔太太或者阔老爷的话,他的一生将只是一颗尘埃,虽说它价值连城,可只不过是一个摆设罢了。它也可能连一粒芝麻的价钱都不过,但是,有人知道:这,因为这也是一个摆设,它真正的缺陷并不在于这个,或许这个说法都不对。它本身被人瞧不起的地方是它的心态。一个让人都觉得可怜的人,竟然不希望去锻炼一下自己。
而有些人则死去了却重如泰山,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走近科学》节目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他上山去砍柴,结果被一只大黑熊咬掉了半边脸。正当他的家人着急时,医院想到了“换头”的方法,于是他把一位撞了车的司机整个头换给了那个人。
或许,这,就是死的有意义吧,
人生必定有一死,生命的价值在于自己去掌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只求用一颗赤诚的心照亮历史的记载~这是文天祥被俘后的感叹,宁死不屈,为正义事业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这,也许是一种力量……
人生的意义,或许就是这些: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篇四:向司马迁学习
司马迁是西汉一位十分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从小受母亲河的熏陶和历史故事的感染,还有受父亲临终的嘱托,就要立志写一部史书。可不幸的是,飞来的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他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而得罪了汉武帝,所以入狱受了酷刑。但是这些厄运并没有达到他,他忍辱负重,发愤写史。虽然司马迁在悲愤交加的情况下,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他想到还未写完的史书,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司马迁为了写这部史书,付出了极多的精力,很不容易。他耗尽了毕生的心血,忍辱负重,发愤写史,他用13年的时间写完了3000多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精彩的一部史书。他的决心之大,胸怀之广,不写完这部史书决不罢休的精神令后人敬仰。我们要向司马迁一样,活得虽然不怎么精彩,但死得有价值,死的重于泰山。
现在有的同学就是三天打鱼,两日晒网。遇到难题从来不先认真仔细思考思考,直接就去问老师、家长、同学,甚至去找一份抄。这样的人,以后必定成不了大器。如果我们向司马迁那样,做一件事情就做到底,不三心两用,不半途而废,即使有种种挫折和不幸,也要尽心尽力地去克服、去解决。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我们崇高的理想,为子孙后代贡献一点什么。即使我们死了,后人也会记得我们,崇敬我们。
司马迁就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放弃、发愤的精神,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著
成了前无古人的辉煌巨著——《史记》~而且这不是书都流传到现在,可谓是名扬千古,名垂千史啊~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们要学习司马迁,利用其我们短暂的人生,去做一些有意义、有利于人类的事,做一番大事业。这样我们就死得有价值了,死的重于泰山。如果开句玩笑的话,我们甚至可以死得重于喜马拉雅山~
让我们认真向司马迁学习,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最后,让我们真诚地向司马迁致敬~
作文十:《关于司马迁的作文》1000字
笑傲苦难
雨,在漫天飘洒着,打湿了那个古老的王朝,打湿了那个不屈的灵魂。透过千年的历史风尘,我看到了,看到了那个在千古江山下雄心万丈的倜傥少年;那个在生死之间徘徊抉择的佝偻背影;那个在初汉散文中成一家之言的太史公。我看到了那个用千年的心血凝结了历史的身影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款款而来。
或许,对于出生在史官世家的你来说,居今之世以志古之道是你天生的使命,于是,那个生长在山环水带,嵌壤蜿蜒的土地的少年,踏上了漫漫长行路。春水如歌,最忆英姿少年时。你南游江淮,亲临汨罗江畔,颂屈原诗赋,叹英雄早逝;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遗风,揽衣挽袖,高山仰止处,拜谒圣贤。路漫漫其修远兮,无数的脚印塑造了你的坚毅。
然而,上天注定要和你进行一场残酷的游戏。当无情的牢狱摧毁了你的一切,你如梦初醒。在生死抉择之间, 你仍不知做错了什么。你挣扎着,蓬乱的青丝在风中怒号,凌乱的梦想像一把利剑,在破碎的记忆中闪耀,直插进九重宫阙,永远的刻下了你的咆哮!风停了,雨止了,泪眼模糊了。残阳如血 ,清风徐来,穿过婆娑的竹林,斑驳的碎片丢落了一地!
但是,你笑了。在生死之间,你选择了别人最不齿的那条路。可又有谁知,污浊的牢狱里,那四个字在无数的黑夜中熠熠生辉——笑傲苦难!旧时月色,看破红尘悲欢缘!唯有那断云石旁的一湖春水,看到了你那笑容背后的苦涩;唯有那高悬的明月,见证了你那抉择背后的勇气!
从此,一襟春风夏雨,两袖秋露冬雪。清凉的早晨与薄暮的黄昏里,随处可见你的足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用沾满血与泪的衣袖拂去历史的烟尘,用满腔赤诚唱响一曲千年的挽歌!一支生花笔,写尽人间繁华梦。千古风流事,默默低首不言中。当青丝已成白发,你终于写完了最后一笔,迟缓的身躯再也不能在寸寸山河中移动,你静静伫立在锦绣江山下,安然的闭上了双眼。雨,依然在漫天飘洒着,打湿了墓地的钟声。潇潇风雨却和着你的气息,遍洒中华大地。笑傲苦难的坚毅化作千年的血泪,融进了绵延不绝的历史,渗透了千古江山,萌生在这个古老民族的血液中,生生不息,万古长存!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于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哀怨化作浩浩长江前大江东去的吟唱;“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孤寂凝结成风波亭前的点点残血。即使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的江南,在山河破碎的残垣瓦砾下,仍有“一生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的夜泊水村。
千年后,历史重生,一个少年在纸上写下:
一盏清酒,半城烟沙,回首看,江山如画!抬眼望,唯有笑傲苦难者,驰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