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观大国崛起有感》1400字
观大国崛起有感
我关于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的画册一本也不买。 原因是感到这些内容悲惨得令人窒息, 今 天割地明天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个接一个,真是太伤自尊了。不仅如此,在国人 笔下的中国近代史, 深藏着一种强烈的“悲情情结”,一字字似乎都用血泪讲述着中国百年 来的苦难历程, 同时, 还在义愤填膺地谴责西方列强的野蛮无理。 这是中国人一种独特的历 史观、世界观。央视正在热播的 12集纪录片《大国崛起》之所以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评, 我认为关键之处就是, 正面叙述了被我们称为西方列强的国家崛起的过程, 对国人根深蒂固 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提出了挑战。
为 什么 会有“悲情情结”中国的近代史有那么多“悲情情结”,起源于中国自康熙以来紧 闭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撞开、中国人天朝大国的花园美梦被它们的大炮轰开之后。
历史上,中国一直是重农业轻商业,重陆地轻海洋,重防守轻进攻,自给自足,这使中国 完全可以在对外封闭的情况下解决自我生存问题。 再加上本身 “地大物博”, 中国人始终认 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 其他 民族是未曾开化的,把东边的民族称为夷,西边的称为戎,南 边的称为蛮,北边的称作狄,全部都带有贬低蔑视之意。
这样一个向来是恩施天下、极少冒犯别人的大国,自 1840年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前后 被西方列强迫签订了 1000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不仅将自己的领土暂时地或永久地 划归外国,赔出近 20亿两白银,海关也几乎交由外国人管理。这的确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不 可忘记的屈辱历史, 特别是中国几乎从没主动地去惹谁却无辜遭受此惨祸, 更令人心痛不已。 伴随着腐朽、 没落但又自我感觉良好的中国, 被列强连拖带拉、 连打带压地进入了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一种挥之不去的“悲情”自然在中国人心中长久地沉淀下来。
少讲“悲情”,调整历史观“悲情情结”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到底怪谁呢 ? 百年后的 今天,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依然黯然神伤地述说着那段悲惨的经历、控诉西方列强的暴行, 还是更深层次地看待西方崛起的进程,总结那段历史的教训呢 ?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现在 回过头来看那段历史, 生机勃勃的西方与腐朽没落的满清王朝之间是绝不可能有什么 “平等” 条约可言。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这都是一个非常残酷但又无法更改的规律。
对于这个问题, 伟人已有高论。 马克思说:“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旧中国存在的首要条件, 而当这种隔绝状态被英国的暴行破坏的时候, 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 正如小心保存在 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体一样。 ” 邓 -小 -平说:“要改变 ‘落后挨打’ 的局面,就必须打破封闭状态,实行对外开放。西方产业革命后,中国之所以落后,一个重 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封建统治者采取愚昧的闭关自守政策, 不思进取, 因而既跟不上时代步伐, 也不能抵御外来的侵略。”
站在今天的高度反观那些大国的强势崛起, 反思近代中国的弱势发展, 我们似乎应当这样 总结:造成近代中国历史悲剧的因素固然有西方列强的蛮横无理, 但更在于中国自己没有把 握时机, 没有抢先走上近代化之路。 历史绝不能忘却, 可该记住的不只是曾有过的辉煌或遭 遇的苦难, 最主要的应该是经验和教训。 历史需要反思, 可反思的主要不是别人当初不该做 什么,而应是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做,为何不抢占历史先机,事先成为世界强国。只有这样, 才能以史为镜,校正中国今后发展的路标。
作文二:《观大国崛起有感》2700字
大国的兴衰,民族的荣辱,一部大国崛起再现了人类风云激荡的历史征程。那些决定着人类文明和人类命运的瞬间,现在回味起来仍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每当追寻近500年人类走过的历程,我的脑海中就不断的闪现着那一幅幅熟悉而又陌生的画面,我不禁要追问历史,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 追问的同时,我也不断地假想,要是没有发生这件事,要是某个小细节、小事件没有发生,那么历史会不会改写,那么今天人类的命运又会有何不同?我当然知道,时光是不能逆转的,历史的客观性也不容假设,我们只能在静静地思考中,反思我们的过去,在反思中学会理智、更好成长。
不管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它自身现实情况和发展道路的选择都预示着人类未来文明的走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它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人类一定会最终走向面对共同问题和挑战的时刻,不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但是,人类又永远不可能消灭差异,没有悬殊。相反,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会为自己能够过得更好去“争和斗“,争斗或许是人类的天性,自然的法则。也正是在这种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法则下,人类文明才得以不断地向前推进。但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成长,在成长中也得到了宝贵教训,在全球化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人类再也不neng 用野蛮粗暴的方式去竞争,人类要在不断成长中走向理智、走向文明。
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它的发展不仅关系着中国人民自身的命运,而且对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走向富强与文明的道路任重道远。作为后发国家,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给我们留
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引进他们先进的发展思路来促进的自身的发展。在学会学习这方面,我们民族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教训的,正是因为不善于学习、自高自大才在近代饱受西方列强欺辱,从而落后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纵观世界性大国交替兴衰之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其独特性、差异性,没有哪一条发展道路是最好的,每个国家都应该在符合自身国情的基础之上借鉴别国的发展经验,最终建立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完全复制别国的发展模式是完全行不通的。
那么,一个国家的强盛到底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总有一些因素是大国兴起不可或缺的因素。我想,就如同一个人的发展一样,外因和内因都必不可少。在外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我们只有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自身实力,才能抓住未来的机遇。在内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外在因素也可能会影响你自身的成长,或带来保障和机遇,或带来阻碍和毁灭。
在探寻世界性大国崛起之谜时,这两者的缺一不可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如果葡萄牙没有最早在欧洲大陆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那么地理大发现就不可能从这个小国开启。又或如果没有当时外界环境的恶劣——关系西班牙人生存的贸易路线受阻,西班牙人就不会把视野望向一望无际的海洋。但是,也因为自身民族发展的局限性,伊比亚半岛的王公贵族们没有历史的预见性,使积累到资本又像潮水般流走了。再有,如果英国不经受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大英帝国是不是还会拥有当年的风光。
内因就如同一个人的品质,一个国家也要有良好的“品德“。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的交锋,从历史现实的角度讲,我认为是近代的西方文明战胜了古老的东方文明。近代西方各国的崛起源于西方人思想的飞跃。一个拥有落后保守思想的民族是不会有所发展的,一个国家需要思想,只有引领时代的思想才会成就引领时代的民族。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确立,使中华民族保持两千多年的一统局面。文艺复兴使欧洲人得到解放,欧洲人才得以称霸全球。丘吉尔曾经说过,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伏尔泰、卢梭、托尔斯泰、歌德、马克思等思想家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指引人类的发展中仍就有宝贵的意义。所以,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思想家的光芒,因为有他们去深入思考人类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用他们的思想让国民的解放,大国崛起才会拥有强劲的动力。
在人们追求思想与精神的指引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制度、体制就会随之而确立。谁能够说发达国家健全的专利制度不是由人权、公平的思想激发而来。对于体制创新,我不禁想到荷兰和苏联。荷兰只有两个半北京大,而它却曾真正意义上征服过全球。荷兰人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进行商业体制的创新,建立了一系列至今仍在使用的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第一个在苏联诞生,它为人类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很大的展现。中国目前正面临着深刻的改革,只有不断革新体制,在新的体制下,国家发展才会呈现出新的活力。
当然,国家发展是需要它的国民去实现的,只有优秀的国民才会
缔造强盛的国家。对于国民的培养,那当然是要靠教育。美国人认为,先有哈佛再有美国,哈佛是美国的思想库。德意志民族也被认为是在小学教室的讲台上站起来的。德国是现代大学的发祥地,大学为德国培养出一大批高科技人才,这使得德国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毁灭仍在今天走在现代科技的前沿。对教育不负责任的民族是走不远的,随着苏联解体,一些学者认为在美苏格局的角逐中,苏联在很大程度上输在了教育上。美国的教育侧重于对人自身的培养,而苏联只是在培养一个工作岗位上的螺丝钉。中国当下的教育体制也颇令人堪忧,留学热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政治家思考的是当下的现实问题,而教育家则是思考更为深远的人类的终极问题。而当下,中国大学以政治马首是瞻,学术和思想发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或许,钱学森先生的世纪之问能够引起国人的深思。总之,中国教育体制之下培养的新一代能否担负起民族的未来是一个需要不断追问的问题?
历史匆匆而过,我们记住了那个定格的瞬间,也记住了推动历史影响世界的人。无论是历史成就了他们,还是他们书写了历史。我都会不禁思考,我们一个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要是没有罗斯福,美国能否从经济危机中走出?要是没有希特勒,德国是不是不会发动二战?要是没有斯大林,苏联是不是不会出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要是苏联的领导人能够力挽狂澜,苏联是不是不会走向解体,那样世界的格局又会是什么样?作为普通人,我们无法理解他们面对的问题,做出的抉择,我们是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
粟。但是,我们每个人个体的命运或多或少是所属时代的缩影,正是由于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为个人命运与自身幸福而不断努力,社会才得以悄悄地向前发展。
当今是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任何企图用武力征服来发展自己的民族都会以失败告终。人类用血和泪的代价才得到的教训让我们铭记和平相处才是人类的归宿。历史是慷慨的,他总是青睐于有勇气、有智慧,敢于开拓、努力完善的民族。历史也是残酷的,社会变革的完成需要几十年或许上百年才能完成,不适应历史潮流的民族纵然有短暂的风光也会终究被淘汰。对于历史的判断是需要大尺度的,无论世界格局怎样演变,我们当下人的使命是要给后来人营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期待中国的繁荣富强,让我们期待人类的和平发展。
作文三:《观《大国崛起》有感》2200字
观《大国崛起之美国篇》有感
之前也听说过《大国崛起》这一部纪录片,不过一直没有看过,这次借着老师留作业的机会观看了一部分,有一些小小的感触。
一个世界上无可匹敌的政治、军事、经济大国,雄居世界、傲视众强、睥睨八方的超级大国,一个竟然只有短短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看似两个完全不对等的事实,又是怎样交融一体的? 看完《大国崛起之美国》之后,一切的一切已经了然于心,答案就在那。我知道,它崛起是个必然,不是偶然。
这部片共有两集:“新国新梦”和“危局新政”。记录片大概是以时间为主线,记录了十七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殖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艰苦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620年,他们乘“五月花号”船到北美并在船上制定《五月花号公约》。在11月21日于普利茅斯上岸,清教徒与41名自由的成年男人签署共同遵守《五月花号公约》。内容为组织公民团体;拟订法规等。奠定自治政府的基础。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殖民者先后在北美洲东岸(大西洋沿岸) 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后来由于英国对当时属于殖民地的美洲大陆增加税负,从而使矛盾激化,引发了人民的反抗,最终爆发美国“独立战争”,13个州签署《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的成立,这里主要介绍了华盛顿。然后记录了美国历史上的又一大战争“南北战争”,记录了奴隶制在美国的湮灭,简单地介绍了林肯。还介绍了美国自西向东扩展领土,照搬欧洲技术,鼓励创造发明等。最后介绍了奥兰多?罗斯福反垄断,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还有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等。这个国家的出现只有230年的历史,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独创性地的发展道路,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成为拥有45个州、7000多万人口的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美国的崛起之路看似不长,但是同样透露了其艰辛与不易。以前以为美国的强大仅仅是因为战争致富的,可现在,我了解了,美国的崛起与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持之以恒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所以对于美国的崛起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783年9月3日,英美签订《巴黎和约》,宣告“美利坚人”正式摆脱英国的殖民控制,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美国建国之初,人口仅为393万,领土也只有89万平方英里,经济上负债累累,国家实力相当弱小。继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又历经了1861年4月到1864年11月的美国南北战争,这场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是美国历史上又一块重要的里程碑。“第二次革命”, 废除了南方黑奴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工商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确立了统治地位,使南方经济从此纳入到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宅地法》的实施,使大批农民获得了土地,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还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国内市场;欧洲的“剩余资本”和欧亚移民的大量进入,为美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劳动力、技术和资金支持。19世纪后半期开始,美国开始进入到一个广泛和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历经“第二次革命”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奠定了美国崛起的基础。19世纪初期,为了对外扩张特别是加强向拉丁美洲的贸易扩张,美国制定并推行了“门罗主义”;为了进入中国庞大的市场,1899年美国颁布了“门户开放”政策,大开放促进了大竞争促进了大发展。这虽是一种美国式的新型殖民主义政策,但毕竟打开了美国之外特别是中国的庞大的市场,为经济的崛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支撑。
现在当朝者在讨论到中国的台湾问题时,常会援引美国南北战争为例来阐述统一的正当性。不过,人们常常忘了美国南北战争双方的特征是以工业资产阶级民主派为代表的北方与农奴制庄园主为代表的南方之间的斗争。双方各自代表的阶层在历史大潮中此消彼长的特点才是最后成败的关键。回想当年美国脱离英国的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成功,而时隔百年在美
国内部的南部独立战争却失败了。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统一战争或者独立战争都可以以民族统一国家统一的大帽子来代表战争的正义性与否,关键的问题还是双方政权各自代表的阶层和行政经济运作方式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中国人都期盼中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然而统一的蓝图是如何描绘的呢?美国的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给了我们明确的启示。历史老人告诉我们:只有民主的,进步的,代表新经济发展方向的体制才有资格统一或者独立。独立或统一,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而绝不是某些肉食者或民粹主义或民族主义式的呐喊所能决定的。大陆若不自强,最终将无法阻止台湾的独立。
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自我。虽然不能像美国一样通过大发战争财来完成资本的积累,但是可以充分利用我们自己的资源。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可是浪费资源现象却十分严重。政府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新能源。有了资源,才有了发展经济的资本。
我们要学习美国能够抓住发展的机遇,虽然美国的机遇是战争。因为美国凭借其进退自如的地理优势,频频参战,从中捞取利益,而其损失,无疑是小之又小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次劫难,而对于美国来说,却成了一次天赐的发展良机,之后的美国便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随着目前就业压力的增加和发展机遇的减少,我们应该学习美国这种毫不畏缩,善于抓住机遇的思维方式,来抓住发展的机会去努力奋斗。
最后,我认为,虽然目前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的超级大国,但随着我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和人民坚苦奋斗,成为另一个超级大国指日可待。
作文四:《观《大国崛起》有感》800字
《大国崛起》观后感
在老师建议我们看《大国崛起》的时候,我还误以为是电影,对它充满期待地找老师复制回去准备慢慢品尝,打开后才发现原来是十二集的纪录片,但这并没有摔坏我的好奇心。此时,一大堆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有哪些大国呢?中国是怎么崛起的呢?这个纪录片为什么要记录大国的崛起呢?
据记载《大国崛起》是我国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对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等九个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了大国崛起的规律。而大国的崛起是依靠科技,创新的活力,国民素质和人才的较量,反之将会被历史淘汰。那为什么中国没有被列入大国的行列中? 整部纪录片下来,里面所讲的九个国家中有七个都是依靠工商业发展起来的,有的甚至还依靠工商业成为工业大国和商业大国,这令我陷入沉思。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霸主,是因为荷兰有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创立了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走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下,逐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而中国仍然处于封建时代,实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重农抑商政策,从多方面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和商业活
动,对重要的行业采取官营;封建皇朝统治者对自己经济和政治的过分盲目自大,为维护集权统治而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得当时的中国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得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可以说中国之所以不被称为大国,是因为当时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把中国囚禁起来了,根本谈不上崛起。所以我们中国要借鉴这些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的发展,吸收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于是产生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中国梦”。
我们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更应该借鉴大国的发展,提高自身素质,为“中国梦”出一份力量,为中国成为大国这个伟大的目标作贡献。
作文五:《观《大国崛起》有感》2800字
观《大国崛起》有感
,观看了《大国崛起》纪录片之后,我感慨万分,并从中得出一条结论: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这是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通过电视展现大国引领世界文明的辉煌过程,以及世界大国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整部纪录片揭示了大国崛起之路上在于改革和发展这一基本规律。让人们在领略了世界经济史和文明发展史魅力的同时,感受到了世界文明成果给全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而像荷兰那样的小国,却被列入大国行列,显然该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以国土的大小和人口的多少来衡量。
那么以经济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裕为标志的大国崛起之谜底是什么呢?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 思想文化的进步,吹响大国崛起的号角。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情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英国正是有了莎士比亚的文学、牛顿的力学和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等思想文化的进步,才有了大国的崛起。纵观各大国之所以能够崛起,都有其理论观念的更新和思想文化的进步,这是吹响大国崛起的进军号角。
二、 社会革命的兴起,推动大国崛起的步伐。
各大国的崛起都经历了种种阵痛,为了政治民主而进行的国内社会的变革和战争及两次世界大战造就了大国的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苏联是在“一战”和国内推翻沙皇的战争后崛起;美国是在国内南北战争和“二战”后崛起。可见,社会革命是带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人们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是大国崛起的推动力,而战争便成为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三、 经济体制的创新,开辟大国崛起的途径。
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美国反托拉斯的政策出台,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等,都是由上至下的经济体制创新,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计划经济更不能离开市场机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是开辟大国
崛起的重要途径。
四、 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大国崛起的基础。
500年间,从航海技术开始,全球经历了以蒸汽化、电气化、信息化为代表的三次工业大革命,这些科技的发明创造及推广运用,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事实完全可以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大国的崛起,因此重视科学,重视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美国有4000所大学,这就足以说明教育和科学技术在大国崛起中的显著地位和重要作用。
五、 民族精神的宏扬,掀开大国崛起的篇章。
任何大国的崛起都想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都想从本国和本民族的利益出发来调整世界格局,因此民族精神在大国崛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自强不息和秀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为大国的崛起谱写了一幕幕新篇章。当然本民族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其距离也是越近越有生命力。正如德国的考问世界是伟大的,而拷打世界则以失败告终。所以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离开全球利益的民族利益是没有出路的。
纪录片所介绍的9个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强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国家没有分裂,证明历代的制度还是起到了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的作用。说我们的人才和科技不行,可是四大发明是中国的。没有火药,就没有热兵器和火箭,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没有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无法产生信息产业,说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那么,是否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存在问题呢?我更愿意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落后的原因。首先,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其次是,再教育水平低。
可以说,9个大国的崛起充满了血腥,大多建立在对别国掠夺侵略的基础之上,而今天我们中国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决定的。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有着爱好和平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温和的民族;近代倍受列强的侵略,中国不会再去伤害别的世族;中国目前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
环境;大国非和平崛起及其衰落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从时代的需要来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经济的全球化,我们有可能通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逐步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
一部12集的电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该如何认识中国?该如何看待世界?也许仅仅是些小片段,不可能给出完整的答案,但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大国的兴衰风云变换,也让人感慨万千。但真正感动我的却是一些细节。荷兰载物船出海,遇大风暴被困,在生命垂危之际也坚决不动用客户的商品,拼死把客户的商品安全送到了指定地点,树立了良好的信誉,铸就了荷兰大国的崛起,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人无信不立”。还有那德国总理的一跪,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国领导人风范,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大国的责任感,从那一跪开始,德国得到了全世界的谅解,也开始再一次踏上了统一和强国之路。德国的经历告诉我们,人只有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强大自己,赢得对手的尊重。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一战”和“二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有着丰富的史料,专家精彩的点评,还有富有哲理思辩性的解说词,既有知识性,又不乏趣味性,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引起了社会的轰动效应。央视将9个大国的500年兴衰史用12集的短短篇幅浓缩,绝非大众娱乐的电视剧快餐,而是品对于理想的大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关于大国的话题,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穷尽的讨论。我们不知道21世纪的变化将把大国带向何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国之谜,无疑是一个多解的答案。
作文六:《观大国崛起有感》1200字
观《大国崛起—工业先声》有感
500年间,九个世界大国风云激荡,他们分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美国。这些国家能够跻身其中,一定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下面就工业先声来简单谈谈我对英国崛起的一些看法。
本影片主要阐述了两大问题。第一,工业先声率先出现在英国的原因。第二,工业化进程意味着什么。
通过观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我觉得时势与英雄是相辅相成的。时势造英雄,同时英雄也在对时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8世纪的英国,纺织业的供求关系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手工生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摸索,发明了一些小型纺织机,于是原来以户为单位进行的生产逐渐被工厂模式所取代。工厂的动力源是依靠自然界的风车和水排,极度地制约了生产。人们迫切希望找到一种能大大加快生产进程的机器。毫无疑问,这一迫切愿望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需求,而詹姆斯·瓦特就是那个顺势而生的英雄,他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可成为英雄的路途并不那么平坦,在1773年,他与合伙人一起合资的工厂破产,妻子去世,这些危机如一座座大山压着他。此时,另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那就是博尔顿。不得不说博尔顿是有远见的,他已经看到了英国工业的兴起。是他挽留住了想要前往俄国的瓦特,并在他遇到困难退缩时鼓励他,支持他。如果说瓦特是一匹千里马的话,那么博尔顿就是识得千里马的那个伯乐。
其次,通过观看影片,我再次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英国把科技创新战略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他们把创新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而且他们十分尊重创新人才和重视培养创新人才。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何为杰出人才?我认为一个杰出人才,必须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学了很多知识,而英国,他们的中学生学的知识是我们在小学就学过的。那我们不是应该比他们更强吗?可是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总是外国人呢?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模式应该向英国那些西方国家借鉴一些。他们的小孩从小就很注重培养个性,培养动手能力。我知道现在我们国家也在搞教育改革,虽然短期没有看到什么效果,但是有改变才可能有成功的希望。我还是对我们国家的教育充满信心的。总之,创新不是一个人的事,它关乎着整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最后,我认为经济的强大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基础和坚实后盾。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英国,凭借工业革命,成为了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正是因为经济的日渐强大,才使得英国有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的资本。它不断扩张,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虽然中国一直坚持着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并不支持对外扩张,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只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强大了,它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同时保证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宁。
有句话说的很对“成功只可借鉴,不可复制。”中国要想成功,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国强国,可以借鉴其他成功国家的经验,但是我
们也必须自己不断摸索成功之路,走一条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希望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大国崛起》中再拍一集—中国是如何走向成功的。
作文七:《观《大国崛起》有感》2400字
观《大国崛起》后有感
《大国崛起》主要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大国的崛起过程。这些国家之所以被人们称作大国,因为它们在不同或相同领域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创造了世界的奇迹。因此,毋庸置疑,世界,国家需要奇迹的产生,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够向前发展。而从这部纪录片中,可得出,一个大国的崛起一定与国家对科学和技术的尊崇,国民素质提高、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科学技术就是力量,科学知识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为一个国家的霸业提供了基础。葡萄牙是第一个开拓海上航行冒险的国家,但这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开创霸业之前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执着于航海事业,他花了20多年的时间精心研究,最终才让航行得以顺利完成。无独有偶,英国,为什么会成为工业革命的摇篮?答案就是它对科学的尊崇。随着英国城市自治权的不断扩大和大学的兴起,一批批青年更加致力于对知识的探索,牛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发现打破了固有的神权观念,并把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自然科学上。正是有科学作为铺垫,才促使后来的一系列伟大发明的产生。除此之外,英国政府颁布的专利权也大大促进了人们对发明的热情。在此之后,俄国第一任沙皇彼得大帝在还没继位之前,他早已看到自己国家和欧洲他国的巨大差距,所以他隐姓埋名,到欧洲学习之后回国进行改革,他甚至和工人们一起在工厂内劳作,这无疑
是对科学技术的最大敬仰。而后来的美国更是把专利权写进了至高无上的宪法当中,这样的做法鼓舞大批人刻苦钻研,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威力不容小觑,我们应当把它至于一个很高的地位。
同时,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它的提高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大国地位。德国在统一之后就十分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它首先把接受教育作为一项义务,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会受到罚款,因此在短短几十年后德国的国民受教育程度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这也造就了今天德国人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再来看日本,从遭遇了亡国危机开始,日本就看到了自己与欧洲的差距,一直以来喜欢向强敌学习的日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通过明治维新改革,全国上下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风潮,国民素质得到很好的提升。由此可见,国民素质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只有国民的共同进步才能促使一个国家的进步。
其次,经济的发展是强国的直接因素。德意志的长期分裂就是因为各地区的关税壁垒和货币不统一导致的地区隔绝。随着统一大势所趋,经济学家李斯特提出:从经济统一走向政治统一。他的想法得到当时最强大的普鲁士的赞同,很快,在普鲁士的推动下,所有地区统一关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从而促进了国家统一。1871年德国统一,在俾斯麦的政策下,德国的经济步入正轨,并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一个国家也创造了经济
的奇迹,那就是苏联。它通过两个五年计划, 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完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花四五十年才完成的内容,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从而使苏联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同样,随着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根本矛盾日益突显,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陷入低谷,国家一蹶不振。后来是通过罗斯福新政另辟蹊径,才缓解了经济危机。可见,经济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有多么关键,一个国家,如果经济的发展处于世界的领先行列,它的实力一定不浅。
再者,民族观念,民族精神是决定一个国家战斗能力的重要因素。最先开拓海外贸易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虽然通过掠夺让自己的国家充满了无尽的财富,但这只是短暂的,因为它们没有把这些钱用于从事更多研究和发展工业,而是用来装饰自己的房屋,这就好比近代的中国一样,虽然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渐渐发展,但是大部分商人们没有把盈利用来再巩固商业,而是用来扩充田地,这无疑是缺乏远见的行为。纵观其原因,前者是由于长期的君主专制让人民安于现况,不思创新;后者是因为长期“重农抑商”的政策让人们的观念固化了。而这样的一种民族观念是绝对不利于国家进步的。相反,在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美国,民族观念里就充满着冒险、创新、奋斗的元素。就如美国这么多成功的企业家,相信在他们的骨子里面就有着奋斗实践,追求成功的精神以及自由,冒险的民族观念在激励着他们去完成自己的理想。美国的西进运动是商人们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顾艰苦,到
西部建设开发的实例,正是这样的一种建设精神才会有美国今天的繁荣。
最后,来看看我们今天的中国,毋庸置疑,我们的祖国如今也在快速的发展,也成为世界重要一级,能称作世界性的大国,但是我们存在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首先,在科学技术方面,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的大量流失也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与我国长期的历史因素和教育制度有着极大的关系,长期的君主专制使民众的思想受到极大的压迫,普遍安逸,没有自由和创新的意识,也导致长期以来中国的科学研究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而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去探究其原因并进行实践;长期的小农经济只造就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同时人们自给自足的思想根深蒂固;现在大学教育的松散和教育观念也是阻碍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权衡和中和历史因素和现代问题,从而促进创新国家的发展是我国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其次,国民素质不高和经济速度虚高也是十分棘手的问题。最后,大部分中国人缺乏精神信仰,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而活,很虚空,文化缺失现象相当严重,如果一个国家缺乏一种民族观念和精神,那么它就失去了灵魂。一个国家只有拥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有凝聚力,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才长久屹立于这个世界。
因此,大国的崛起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和统治者和人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一个国家长期奋斗的过程,并且,
若只是大国的崛起还远远不够,一个若能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重要地位,那才能算作真正的大国。
黄新媛 2015.8.27
作文八:《观《大国崛起》有感》1400字
观《大国崛起》之工业先声和百年维新有感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大国崛起》了,以前在高中的时候,地理自习课上就有看过,那时候很难得看一次视频的,学校不准放电影的。
以前看感触还没太多东西,现在细细看来,随着认知的变化,感触也有所不同啊。 先从英国的工业革命说起。
工业革命最初发生在英国,并使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究其原因,可以从很多方面谈,但这一次,我只谈谈这次看《大国崛起》之工业先声的感想。这次,我注重了其中的一些细节。其中的主要人物是瓦特和亚当·斯密。瓦特,作为一个极其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成功其实也离不开一个叫做马修·博尔顿的人的。1773年3月,瓦特的合伙人破产了,使他不得不变卖家产来还债。年秋天,和他共同生活了9年之久的妻子去世了,而且给他留下了6个儿女,和他合作的工厂也破产了,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时期,一位朋友推荐他去俄国,但马修·博尔顿留住了他,并全力支持他的发明。片中说道:英国,这篇让瓦特先生沮丧的故土,此时也许会让一个不成功的商人离开,却不会让一个将会带来无限商机的发明家走出自己的视野,因为它早已准备好了,将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各种机制。其中还特别谈到了“专利保护”。马修·博尔顿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吗?或者说,没有博尔顿,还会有另外一个人出现来留住瓦特?他们两个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性格,两人能够走到一起,是工业历史上最难以令人置信的一页。瓦特心思细密、做事动作迟缓并且容易焦虑,而且容易放弃。但博尔顿热情洋溢,非常乐观,因而很好的支持了瓦特的实验。如果没有历史中这样的场景,无论如何,估计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都不会走到一起,共同完成他们的事业。所以,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是当时那样一种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是当时英国将各种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各种机制,留住了瓦特,造就了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由此联想到中国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中国古老的封建制度,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必将土崩瓦解,中国的大门必将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 再谈谈看《大国崛起》之百年维新的感受。日本在两千年来一直以中国为师的小小岛国,到以17世纪的世界霸主荷兰为师,再到国门被美国佩里将军敲开后,向西方列强学习,正是这种积极向强者学习的精神,日本才一步步从一个小小的岛国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大国。片中提到:一天夜里,两个日本青年偷偷爬上了美国的黑船,用手比划着告诉佩里将军,他们想要随船到美国去,看看美国究竟为什么强大,这样做,在当时的日本,按律是要杀头的。 由涩泽荣一一个人到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前往欧美各国,日本一直在积极努力向西方列强学习。仓岩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几乎就是当时日本总官员的一半,而且,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来支撑这次的庞大的出行。这次出行,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由此联想到中国,几千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养尊处优,看不起别的国家。天朝什么都有,无须向别国学习,于是,闭关锁国政策随之而来。中国,也因此而看不到西方各国的发展,于是,迎来了近代各种侵华战争,遭受帝国的凌辱。当国门被敲开之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也积极找寻出路,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和新文化运动等都在努力冲击着中国古老的封建制度,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我们,才找到了一条比较适合自己的路。
从别人的发展经历中,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向先进的文明学习,并重视教育,支持科技创新,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刘文星
学号:11322050
作文九:《观《大国崛起》有感》10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观《大国崛起》有感
作者:邱馨莹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2期
内容摘要:《大国崛起》主要记录了当代大国在历史上崛起的过程,由这些内容以及现在成为大国的结果而引发一系列的深省。古代的中国强盛富饶,而近代之后的中国渐渐没落,中国想重新以一个大国的身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一定要好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中国改革迫在眉睫,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代领下,迈着改革的步伐,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富强的道路。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顺应和谐是主旋律,努力发展自身是非常必要的。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做到以人为本,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民过上好日子。如此,中国距离大国就不远矣。
关键词:大国 崛起 解放思想 改革体制 善于学习 和谐和发展
上周观看了《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最先想到也最想知道的问题就是何为大国。 对于大国该如何定义,在百度百科上有如下解释:古时,指强大的诸侯国。而如今,其常表示在国际体系中,那些权利与资源相较于其它国家,具有显著优势的国家,与强国的含义相像。
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中,大国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等十个国家。但在我个人看来,对于大国所表示的含义还是有待商榷的。比如说《大国崛起》中所描述的国家中,无论从军事力量,还是从领土面积来说,有些国家,很难将其称之为大国。例如片中提到的荷兰。
提及荷兰的领土,我们通常将其称之为小国,没有用大国对其定位。一定会有人反驳说,同被称为大国的西班牙与葡萄牙的领土面积也很小,之所以被称为大国,是因其具有庞大的殖民地。但即便从这个层面上,我也很难将荷兰划归为一个大国。17世纪初,荷兰从西班牙获得独立之后,积极实施贸易的海外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据点,此时期为荷兰的黄金时期,更享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然而,实际上荷兰的扩张也极为有限。历史上真正对荷兰具有重要意义的殖民地,就是荷属中印度,就是现如今的印尼。当然,荷兰在其历史上也殖民统治过其它一些地方,但如果说稳定占领的,只有很小的一些领土,并且并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比如说荷属安德烈斯、荷属圭亚那等几个无足轻重的小地方。
我们所说的17世纪荷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海上霸主,但这主要是指其在商业上的霸权,就战争而言,荷兰人的实力并没有多强。提及新阿姆斯特丹多数人不会知道是哪里,其实就是现如今的纽约,最早被荷兰人所命名,之所以被改名为纽约,正是因为荷兰人的战败。
作文十:《观大国崛起有感》4200字
观《大国崛起》有感
-------日本“百年维新”
有这么一个国家,它的过去就像中国的过去一样,是一个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封建农业国,在近代它也同样地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但是后来却通过自身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的异类~就目前来看,日本是唯一的一个亚洲的经济强国,当年的军事大国~
翻开日本的近代史,你会发现它有着近乎和中国相类似的遭遇~它也被西方的列强侵占过,也被迫签订过诸多不平等的条约~日本这个民族,是一个尊敬强者的民族,敢于向强者学习的民族~所以,在承认自己本身不足的同时,将西方的一套先进的东西快速地搬到了本国之中,并且快速地将其学习和应用,使自己的国力迅速地得到了提高~
1853,美国将军佩里凭借自己强大的武力,强行在日本的横须贺打开了日本的紧闭的大门,使日本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但仅仅在美国打开日本门户的二十年后,日本就用同样的方法打开了邻国朝鲜的门户,成为其殖民国~
在这里不得不承认,日本创造了很多的奇迹~且不说,它于亚洲诸国之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位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林。单看看,日本在二战失败后,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就从一片被战争横扫的废墟之中又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从这就可以看到日本是个多么可怕的民族~
日本的两次奇迹般地崛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这些做着强国之梦的人去探究其成功的原因。毫无疑问,一个大国的兴起是由多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这里包括: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结合;文化的因素;内部变革与外部环境的协调;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向等等。
日本之所以可以在二战后20多年间迅速崛起,和明治维新留下的基础(即我们今天所说的软实力)脱不了关系,像科学、技术、人才和西方的一些制度。在日本的明治维新期间,岩仓使节团的出访出动了当时日本新政权的主要成员,共51人,而这些人都是掌管具体实务的新政权骨干,可以说,这次出访相当于日本行政部门的全体出动,并且还把全国2%的财政收入用来支持考察团的考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这也足以见得日本上层机构对此次行动的重视。日本政府对“求知识于世界”的重视可见一斑。岩仓一行的出访使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前所未见的知识。这次出访对日本政府的主要成员作了一次有效的“洗脑”,认识到当时自己国家的文明不是真正的文明,并开始准备向欧美国家学习。岩仓使节团的出访让日本新政权的主要成员大大地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可以这么说,软实力是硬实力无形的延伸。强盛的软实力,恰是一种硬形象。
在日本改革过程中,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置产兴业和文明开化的维新目标,日本政府最初采取了强硬的采用了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在维新改革之初,这种简单的拿来主义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极大改变着日本的整个社会,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但随着明治维新改革深入,一个接一个的社会问题就开始慢慢地暴露出来,很明显这种简单的拿来主义在当时的日本是很难持久地进行下去的。文明开化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的激烈冲突,这种激烈的冲突将会严重地阻碍日本明治维新改革。面对如此激烈的冲突,社会各阶层展开了自由民权运动,伊藤博文顺应潮流立宪并在《宪法》中结合了本国的传统。一生创办过500多家企业而且曾经是日本天皇的得力助手的涩泽荣一号召日本人做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的企业家。这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只有当生产关系按照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发了展时,这样生产力才能大大地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然而,日本这个生活在岛中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向强者学习的观念。在古代日本就是向与自己隔海相望的中国学习的,把自己国家的各种制度和法规都仿效成中国的样子。在被美国打开封闭的国门之后,日本人开始慢慢地开始认识世界的发展潮流,开始向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把自己的各种法律和制度改成像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而且日本人的生活习惯也向欧美式的发展。就这样民族传统与外来文化逐渐地在激烈摩擦中慢慢地融合。但在民族传统得到恢复的同时,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随之被召唤和强化。日本《帝国宪法》在确立了近似宗教性天皇绝对权力的条款的同时,也使得军国主义抬头,这就像当时的德国一样。但是,通过这种方法,日本人民的精神却得到了统一,解决了尖锐的社会问题,使社会快速地向前发展。
日本人将本国传统与现在文明完美地融合。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作为最华丽和最具民族特征的服饰流传下来并流行着。西方的酒吧流行起来,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和能剧、歌舞伎同时走向繁荣。在吸收了西方油画的同时,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有的史学家将日本文化比喻成洋葱头文化,一篇一篇地剥开,你找不到日本文化的核,因为它的每部分都含有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日本文化的一种结合。
到1910年,日本95%以上的男子,90%以上的女子都接受过教育。可见日本人是何等的重视人民的教育。21世纪,国家间的竞争不外乎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又集中体现为科技力的竞争,科技的竞争靠的就是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是一个民族的教育。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我们每天都在做着强国之梦,也每天铭记着日本给予我们的痛苦国难。但是,我们要知道,只有我们真正的强大,才能让他们对我们俯首称臣~
日本和中国,只有一水之隔,它从封建、落后的“蕞尔小国”变成了现今令人瞩目的“经济大国”,其过人之处让人佩服。惊叹之余,不仅感慨我们中国也应该放眼世界,汲取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借鉴古今中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以谋求国家的强盛。
同时,历史也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靠武力撑起的大国绝不会长
久的,真正的大国应该是对内繁荣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和
安全。
我们所要做的是,打开视野,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结合
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并坚定不移地走下
去。只有如此,我们大国崛起的梦想才有希望。
用电视画面展现曾经的大国兴衰,显然没有浩瀚的历史典籍来得深刻。但是,
电视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转变形象地将历史上曾经的辉煌、荣誉、血战前行和繁
华散尽形象地在大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将历史反思从精英的书斋挪移
到草根大众思考的有益尝试。央视将9个大国的500年兴衰史用12集的短短
篇幅浓缩,绝非大众娱乐的电视剧快餐,而是品读历史的镜鉴和对中国未来的深
深思索。
参考资料:《大国崛起》12集历史记录片
://video.baidu./s?f=0&n=1&word=%B4%F3%B9%FA%E1%C8%C6%F0
《日本近代史 (上、下册)》 -------超星数字图书馆
://img.sslibrary./DsrPath?sKey=&kid=64636B6A6A6369693239303639343733&a=9FDC97D556E16D1C4F4851E202592DF4&pagenum=1&pagetype=&pages=-1&template=templatessl&fav=%3A%2F%2Fpds.sslibrary.%3A80%2FgopdgRead.jsp%3FdxNumber%3D10877066%26d%3DB8DC85C40C6CA25F92FECD51C2F0B1CD%26fenleiID%3D0K3010%26username%3Dssgpgzdaxue%26pdgcode%3D578A0C2924C4FFB7AC652E268A7999E4%26jpathkey%3D3822780650711
《明治维新 ——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超星数字图书馆
://img.sslibrary./DsrPath?sKey=&kid=6766676D6C66676B3830383935303136&a=63EF17EE40F81B04C7D74D06839E47C0&pagenum=1&pagetype=&pages=-1&template=templatessl&fav=%3A%2F%2Fpds.sslibrary.%3A80%2FgopdgRead.jsp%3FdxNumber%3D10176015%26d%3D01B6F6D6EB41FE1D6CAA87BD4A7432CF%26fenleiID%3D0K3010%26username%3Dssgpgzdaxue%26pdgcode%3DFE5EB3EB0E1955AD494C7D3F4689E8EF%26jpathkey%3D3822782853179
《后明治维新——日本战后经济起飞纪实》 -------超星数字图书馆
://img.sslibrary./DsrPath?sKey=&kid=66656D656A6B69653238383530333935&a=89377510F817569F66BBE38A766C94D6&pagenum=1&pagetype=&pages=-1&template=templatessl&fav=%3A%2F%2Fpds.sslibrary.%3A80%2FgopdgRead.jsp%3FdxNumber%3D10805640%26d%3D2CCFD23749F84BA4D0F2D3CEF379432D%26fenleiID%3D0F
1000%26username%3Dssgpgzdaxue%26pdgcode%3DFCEF8DCC84AF8B7379FC10F3E9BD
BBEB%26jpathkey%3D382278285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