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散文)飞翔的鱼》2200字
在没有人类之前,这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是动物植物,是花鸟虫鱼、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鱼在水底游,它们的世界总是晶莹透明的。我相信动物与植物之间会有语言的交流,只不过人类所具有的聪明与智商与这种充满灵性的语言有着天然的隔膜,因而无法破译。鱼也会弹琴,它们把水底的卵石作为琴键,用尾巴轻轻地敲击着,水面泛开的涟漪就是那乐声的折射。我想鱼们肯定有记录自己语言的方式,也许那些被海浪冲刷到岸边的五彩贝壳,就是鱼希望能送到岸上去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于这些隐秘的、生动的、遥远的、亲切而又陌生、糊涂而又清晰、苍凉而又青春的语言,我们究竟能感知多少呢?在梦境里,与我日常相伴的不是人,而是鱼。每次吃鱼,那条长长的脊椎骨总让我浮想联翩,那一根尖尖的刺让人联想到肋骨,进而联想到女人。圣经里说夏娃是用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制造的,隐喻女人是男人的肋骨,也就是身上最尖锐却不忍放弃的东西。很多古生物学家认为我们人类是由鱼进化而来的,我对此深信不疑。我一直相信所有的鱼都很简单。如果我是一条鱼,我会安于做一条鱼,而不去进化成人。我不想在劳累时闭上我的眼睛,不想在名利场上拼杀得遍体鳞伤。我愿永远睁开我渴望的双眼,用我的躯壳和灵魂来浏览这个世界。做一条简单的鱼是幸福的,这是我很久以来的看法。直到有一天我从电视里认识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鱼,才知道人还须向鱼学习做人的道理。你见过圣洁而有信仰的鱼吗?你肯定说没有。是的,这种鱼极少,你很难碰得到。但《探索》频道的记者捕捉到了它们的镜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鱼的凄美的故事:在北太平洋欧洲水域和我国黑龙江水流相对平缓的地方,每年夏初或秋末,会有大量的鱼从下游向上游迁移,那种迁移异常壮观,整个江面呈现出波光粼粼的一片,很像是繁星。这种鱼体长二到三尺,嘴大,鳞细,刺少,肉味鲜美,当地的居民把这些执着的鱼称为“圣鱼”,从不捕杀它们。他们说,鱼们之所以在这个产籽季节进行大规模的迁移,是因为它们不满意下游水质的脏,它们害怕自己的后代一生下来就面临被人类糟蹋的生态环境。因此不得不顶着逆流艰难而上,那情景真可以说英勇悲壮。这种鱼属北半球高寒地区的冷水鱼类,欧洲人把它叫做三文鱼,我们中国人则把它叫做大马哈鱼。电视里告诉我们,三文鱼在离海洋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淡水河里产卵,幼鱼孵化后在河水中生活三年,然后顺流游向大海。几年后,成年的三文鱼开始向自己的出生地洄游以繁衍后代。它们能利用月光和潮汐准确地判断方位,回到故乡。但是逆水洄游是一个艰苦卓绝、充满危险的过程,急流险滩、巨石横阻、人为捕捞,这一切都使三文鱼的回乡之路遍布着苦难与杀机;然而,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都不能挫败它们坚定不移的回乡的意志。这种鱼一进入淡水区便停止进食,全凭体内脂肪储存的能量坚持前进,碰到无法游过去的石堆、岩坎,尤其是一些落差较大的河道,它们就会奋力跃起,飞腾而过;一次不成,再来一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由于激烈的跳跃,它们的身体会由青黑变为暗红,有的甚至伤痕累累,但它们休息一阵后,便以更大的力量再度跃起。如此反复飞跃,层层升高,纵然摔得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直至越过层层险阻回到故乡。最悲惨的一幕有时会发生在秋末,那群顶着严寒逆流而上的鱼儿或许错过了最佳时期,被提前到来的冰雪封锁住了退路,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上游的江水便结成了冰,大量的三文鱼被冻死在江中,连同刚刚产下的鱼卵??有一位北欧作家在文章里写到:“我曾经尝过那里的河水,有点咸。”我猜想,他或许是说泪是看不见的,但尝得出。每一次在荧屏上看到逆流而上的三文鱼,我的心里便会充满一种悲情,这种比人类古老得多的动物活得这样凄美,令我感到心痛。但就在心痛的同时,我的心头总会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与敬佩。我不知道三文鱼的体内拥有着怎样神奇的遗传密码,使它们不怕牺牲、不顾一切地回归故乡;我更愿意相信,在每一条这种鱼的心里,都有着一个执着的信念——无论漂泊多么遥远,无论路途多么坎坷,最终一定要重返自己的家园!对我们人类而言,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也有一片独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吧?那是梦想发源的地方,也是我们的生命渴望回归的地方。常常地,我会在特殊的日子里与三文鱼在梦中相遇。每当我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
因跋涉而疲惫不堪、因被人讥讽而犹豫不决、因遭受打击而身陷绝境时,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一条汹涌澎湃的江和一尾逆水而上的英勇的鱼,心底便有一个热切的声音响起来:嘿!前辈,你好!你能够终生坚守自己的信念,我会永远向你学习百折不饶的勇气。每念于此,我那伤痕累累的心底,就会积聚起一种巨大的力量!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以风景动物为依托,是一种拟人化的现实,人世间所有的哲理其实都应该产生自它们之中。要知道,在梦境中,梦境的情、景、事是现实,而更多梦境的“我们”则只是一具躯壳,可以说是真实的虚无。而且,梦境的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它就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人类最终把语言变成纸张上的文字,本身就是一个冒险的不负责任的举动,因为纸会衰朽,它承受不了风雨雷电的袭击。如果人类有一天真的消亡了,这样的文字又怎会流传下去呢?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与大自然亲近,与它对话和交流,它们也许会在我们已不在了的时候,把我们心底的话永传下来。假如鱼也生有翅膀,它便拥有两个世界了。一个是水底的,一个是天上的。天上的鱼在飞翔的时候,也许会这样想,把文字留在水底的卵石上,不如让它们镌刻在空中更好。因为天空是一张多么广大的纸张啊。当水底的鱼哀叹人间已繁华不再时,飞翔的鱼却仍可赞美身下美轮美奂的废墟。(2200字) 作者:曾文寂
作文二:《散文:减肥的鱼》1000字
散文:减肥的鱼
散文:减肥的鱼
你打电话来问:“鱼怎么样,”
我将“鱼”误听成“你”,于是,乐颠颠地答:“我很好。”
等到你纠错改正后,我一气之下真想甩了电话:难道鱼比妻儿还重要吗~想想你远在新疆红雁池电厂检修设备,一定很累很困,所以暂且不与你计较。于是,口是心非地再语气平缓地与你叙着家常??
一提起鱼,我就一肚子火。
你在检修部工作,平日里机组大小修春秋检,忙得不可开交。还时不时因公司承包工程,被派往外地,少则一两个礼拜,多则一两个月不着家。
可你就偏偏喜欢养鱼,于是为了保持活水以便养鱼食——红线虫,卫生间里只能细水长流,常常是水漫鞋湿。而客厅鱼缸内的打氧泵则不分昼夜地辛勤工作,使得家中无论白天还是夜深人静时,常闻泉水叮咚响。最让人头疼的是:你不在家时,尽管我又是换水又是加温又是投喂又是消毒,又是查阅参考资料,可无论怎样细心呵护,总
有不争气的鱼,日渐消瘦乃至翻肚。
结果呢,你一回家,保准又会语气温和却性质很明确地批评教育我。
你在家的时候,象个劣性不改的顽皮的孩子,总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去玩。或者钓鱼或者打牌或者喝酒聊天,最高纪录是两天一夜不着家。那一次,从窗户亲眼看见你往家赶。于是,我守株待兔稳坐家中,准备私设公堂,让你老实交待。谁料你大禹治水过了家门而不入——原来你发现情况不妙,继续开溜。那一阵子,真把我气得头顶冒烟,五脏沸腾。真恨自己:为何没出息地去牵挂一个贪玩不回家还不提前打招呼的人~气消了,怒散了,我们握手言和。
尽管在一起的日子,常伴有口舌之争、赌气之嫌。可你不在家的日子,当锁子坏了,水龙头坏了,马桶坏了,不由得想起什么都会修的你,包括修复我敏感而脆弱的心。
你又打来电话了,我先发制人地告诉你“鱼很好,只是在减肥,请勿牵挂。我也学学你,打电话言简意赅。没事了,再见吧~”
你则不急不躁地温言相劝:“多没出息,跟鱼吃醋。你是个通情
达理的人,那么站在我的角度想一想:厂里来新疆的有一百多号人,都想在晚上休息时,用这一部方便的系统内部电话跟家人报平安。现在,我身后就有许多人在排队。谁好意思一个人抱着电话唧唧我我~”
挂了电话,我对你的曲解感到很难为情,于是,起身“爱屋及乌”地侦察你那妖贵的鱼是否依然还有减肥的迹象??
※本文作者:朔漠※
作文三:《(散文)飞翔的鱼[散文欣赏]》2000字
在没有人类之前,这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是动物植物,是花鸟虫鱼、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鱼在水底游,它们的世界总是晶莹透明的。我相信动物与植物之间会有语言的交流,只不过人类所具有的聪明与智商与这种充满灵性的语言有着天然的隔膜,因而无法破译。鱼也会弹琴,它们把水底的卵石作为琴键,用尾巴轻轻地敲击着,水面泛开的涟漪就是那乐声的折射。我想鱼们肯定有记录自己语言的方式,也许那些被海浪冲刷到岸边的五彩贝壳,就是鱼希望能送到岸上去的语言表达方式。
对于这些隐秘的、生动的、遥远的、亲切而又陌生、糊涂而又清晰、苍凉而又青春的语言,我们究竟能感知多少呢?在梦境里,与我日常相伴的不是人,而是鱼。每次吃鱼,那条长长的脊椎骨总让我浮想联翩,那一根尖尖的刺让人联想到肋骨,进而联想到女人。圣经里说夏娃是用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制造的,隐喻女人是男人的肋骨,也就是身上最尖锐却不忍放弃的东西。
很多古生物学家认为我们人类是由鱼进化而来的,我对此深信不疑。我一直相信所有的鱼都很简单。如果我是一条鱼,我会安于做一条鱼,而不去进化成人。我不想在劳累时闭上我的眼睛,不想在名利场上拼杀得遍体鳞伤。我愿永远睁开我渴望的双眼,用我的躯壳和灵魂来浏览这个世界。做一条简单的鱼是幸福的,这是我很久以来的看法。直到有一天我从电视里认识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鱼,才知道人还须向鱼学习做人的道理。
你见过圣洁而有信仰的鱼吗?你肯定说没有。是的,这种鱼极少,你很难碰得到。但《探索》频道的记者捕捉到了它们的镜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鱼的凄美的故事:在北太平洋欧洲水域和我国黑龙江水流相对平缓的地方,每年夏初或秋末,会有大量的鱼从下游向上游迁移,那种迁移异常壮观,整个江面呈现出波光粼粼的一片,很像是繁星。这种鱼体长二到三尺,嘴大,鳞细,刺少,肉味鲜美,当地的居民把这些执着的鱼称为“圣鱼”,从不捕杀它们。他们说,鱼们之所以在这个产籽季节进行大规模的迁移,是因为它们不满意下游水质的脏,它们害怕自己的后代一生下来就面临被人类糟蹋的生态环境。因此不得不顶着逆流艰难而上,那情景真可以说英勇悲壮。这种鱼属北半球高寒地区的冷水鱼类,欧洲人把它叫做三文鱼,我们中国人则把它叫做大马哈鱼。
电视里告诉我们,三文鱼在离海洋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淡水河里产卵,幼鱼孵化后在河水中生活三年,然后顺流游向大海。几年后,成年的三文鱼开始向自己的出生地洄游以繁衍后代。它们能利用月光和潮汐准确地判断方位,回到故乡。但是逆水洄游是一个艰苦卓绝、充满危险的过程,急流险滩、巨石横阻、人为捕捞,这一切都使三文鱼的回乡之路遍布着苦难与杀机;然而,无论怎样的艰难险阻,都不能挫败它们坚定不移的回乡的意志。这种鱼一进入淡水区便停止进食,全凭体内脂肪储存的能量坚持前进,碰到无法游过去的石堆、岩坎,尤其是一些落差较大的河道,它们就会奋力跃起,飞腾而过;一次不成,再来一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由于激烈的跳跃,它们的身体会由青黑变为暗红,有的甚至伤痕累累,但它们休息一阵后,便以更大的力量再度跃起。如此反复飞跃,层层升高,纵然摔得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直至越过层层险阻回到故乡。最悲惨的一幕有时会发生在秋末,那群顶着严寒逆流而上的鱼儿或许错过了最佳时期,被提前到来的冰雪封锁住了退路,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上游的江水便结成了冰,大量的三文鱼被冻死在江中,连同刚刚产下的鱼卵……有一位北欧作家在文章里写到:“我曾经尝过那里的河水,有点咸。”我猜想,他或许是说泪是看不见的,但尝得出。
对我们人类而言,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也有一片独属于自己的心灵家园吧?那是梦想发源的地方,也是我们的生命渴望回归的地方。常常地,我会在特殊的日子里与三文鱼在梦中相遇。每当我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因跋涉而疲惫不堪、因被人讥讽而犹豫不决、因遭受打击而身陷绝境时,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一条汹涌澎湃的江和一尾逆水而上的英勇的鱼,心底便有一个热切的声音响起来:嘿!前辈,你好!你能够终生坚守自己的信念,我会永远向你学习百折不饶的勇气。每念于此,我那伤痕累累的心底,就会积聚起一种巨大的力量!
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这种现实以风景动物为依托,是一种拟人化的现实,人世间所有的哲理其实都应该产生自它们之中。要知道,在梦境中,梦境的情、景、事是现实,而更多梦境的“我们”则只是一具躯壳,可以说是真实的虚无。而且,梦境的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它就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
人类最终把语言变成纸张上的文字,本身就是一个冒险的不负责任的举动,因为纸会衰朽,它承受不了风雨雷电的袭击。如果人类有一天真的消亡了,这样的文字又怎会流传下去呢?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与大自然亲近,与它对话和交流,它们也许会在我们已不在了的时候,把我们心底的话永传下来。
假如鱼也生有翅膀,它便拥有两个世界了。一个是水底的,一个是天上的。天上的鱼在飞翔的时候,也许会这样想,把文字留在水底的卵石上,不如让它们镌刻在空中更好。因为天空是一张多么广大的纸张啊。当水底的鱼哀叹人间已繁华不再时,飞翔的鱼却仍可赞美身下美轮美奂的废墟。
作文四:《关于《鱼》的故事》1100字
郑州中原中原西路二手房 ://zhengzhou.yes515./esfcs/zhongyuanxilu/ 转sdkfwes
关于《鱼》的故事
那是一九七二年的夏天。
那时我祖母生病在家。
我祖母是上山种地不幸栽倒受伤而生病的。
那年我祖母84岁。她在床上躺了近半年了。她病成那个样子,从来没有吭过一声,提出过任何要求,连吃药都能省尽量节省。
有一天,祖母突然跟我提出,说她想吃鱼。
我知道:那可能是祖母回光返照了。
村民们也跟我说:“到时间了,你一定要尽力满足你祖母的要求”。
那时候是人民公社时代,我们的一切一切,全靠集体。除了集体,我到那里去找鱼,
那时候生产队的鱼塘是要到春节的时候才干塘的,目的是保证社员们过年有点鱼吃。其它时间,除了抗旱,天大的事,它也不会干鱼塘。更何况我是小民,生产队里没有鱼。
那时候,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农村兴割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尾巴后的农民那里还有多余的东西,那时候我们那里是没有自由市场的,有钱也没有办法买到鱼。
这件事情可把我急坏了。
事情也怪,老天好像特别可怜我们这些小民,无可奈何中,事情出现了转机。
那天,我和我们村子里的一个下乡知青,一起到红薯地里去锄草。
我们村里的那个下乡知青,是随他母亲一起下放到我们生产队的。他和我很要好,我们俩的自由地都分在一起,并且都是种的红薯。
去我们的红薯地里,要路过一条水渠。先一天,抗旱,水渠刚放过水。
知青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知青跨过水渠,我正准备跨水渠时,听见水渠里有鱼游动的声音。
我拨开水渠两边的草丛,见一条一斤左右的鲤鱼在一个水凼里摆动,我高兴极了,跳下水渠,捉住鱼就高声大喊:“我抓到鱼了”。
知青也很高兴,马上跳下水渠,给我帮忙。
那天我俩再没有下地锄草,抓着鱼就回家了。
我把鱼分成两半。我留一半,准备分给知青一半。知青坚决不要,说:“给奶奶吃,给奶奶吃”。
我把那条鱼做好后全给了奶奶,奶奶吃得很高兴,走的也很安详。
鱼,老天,知青,
我永远记着你们~
我也永远记着那个没有鱼吃的时代~
作文五:《关于鱼的对联》1300字
关于鱼的对联 关于鱼的对联
关于鱼的对联:
烹炸溜煎汤滚涮烩, 摇头摆尾群鱼盛宴。 横批:
胖子鱼庄 点点轻舟腾巨浪 阵阵渔歌卷春风 上联:
朝争潮讯歌盈海; 下联:
夕映归帆鱼满舱。 上联:
乘风破浪扬帆去; 下联:
金甲银鳞满舱归。 上联:
池塘莲藕鹅鸭鱼戏水; 下联:
青山红果绿茶蜂唱歌。 上联:
贺丰年瑞雪飞花春意暖; 下联:
庆地利明珠放彩锦鳞肥。 上联:
湖水碧绿群尾尾鱼待撒网; 下联:
春光明媚匹匹骏马好腾蹄。 上联:
金翅银鳞戏碧草; 下联:
白蛾红掌划青波。 上联:
金鳞戏水知年早; 下联:
喜鹊唱梅报春迟。 上联:
牛马猪羊六畜旺; 下联:
鱼虾菱藕一池香。 上联:
清除恶水莲美湖清重见鹭飞鱼跃; 下联:
整治荒山果多林密再听虎啸猿啼。 上联:
日映清波龙门跃鲤; 下联:
鹅浮绿水玉宇鸣春。 上联:
日照柳堤莺飞芳草绿; 下联:
春来花港水暖鱼儿肥。 上联:
水满玉池红鲤跃; 下联:
春回大地鲜花开。 上联:
水暖观鱼跃; 下联:
花香听鸟鸣。 上联:
塘里莲藕池里鱼有水都秀; 下联:
门前桃李屋后松无山不青。 上联:
一泓春水鱼几长; 下联:
万里蓝天燕子飞。 上联:
银塘水底情何逸; 下联:
玉浪波间乐自如。 上联:
有水皆清鱼莲美; 下联:
无山不绿花果香。 上联:
鱼水合欢春意暖; 下联:
江天一色杏花红。 上联:
鱼跃湖中水淼淼; 下联:
鸟鸣山上木森森。 上联:
渔船冲破千层浪; 下联:
银网拖来万担鱼。 上联:
渔歌互答齐唱丰收乐; 下联:
网船相邀同绘闹春图。 上联:
渔歌晓迎红日出; 下联:
风帆暮载锦鳞归。 上联:
雨过池边鱼鼓浪; 下联:
风来花里蝶寻香。 上联:
云淡天空飞白鹤; 下联:
风涛水面起金鳞。 上联:
金翅银鳞戏碧草; 下联:
吴花雪月游苍苔。 上联:
金翅银鳞戏碧草; 下联:
李花白雁舞苍苔。 上联:
金翅银鳞戏碧草; 下联:
周身玉影横苍苔。 上联:
金翅银鳞戏碧草; 下联:
孙枝绿柳舞丹花。 上联:
金翅银鳞戏碧草; 下联:
吴歌白雁来疏花。 上联:
金翅银鳞戏碧草; 下联:
孙枝绿柳观苍苔。 上联:
日映清波龙门跃鲤; 下联:
风吹冷月瀚海飞鸥。 上联:
日映清波龙门跃鲤; 下联:
风吹绿柳燕子穿云。 上联:
日映清波龙门跃鲤; 下联:
风吹冷月雁阵飞花。 上联:
日映清波龙门跃鲤; 下联:
风吹瘦月瀚海飞舟。 上联:
日映清波龙门跃鲤; 下联:
云遮冷月长空飞花。 上联:
日映清波龙门跃鲤; 下联:
风拂翠柳燕子穿云。 上联:
日映清波龙门跃鲤; 下联:
风摇远影长空飞花。 上联:
日映清波龙门跃鲤; 下联:
风吹白云燕子飞花。
作文六:《关于鱼的教案》1400字
精品文档
关于鱼的教案
1. 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概述鱼的主要的特征。
3. 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3、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域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考虑到学生对鱼比较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较容易会的,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式的指导。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与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
1 / 3
精品文档
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鱼的骨骼标本:制作课件、视频
演示实验材料:水槽、活鲫鱼2条、颜色明显的墨水、小烧杯、吸管、解剖七件套。、 学生准备
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源及本地区常见鱼类资源的资料,我国渔业资源现状的资料。 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四节 鱼
一、多种多样的鱼 二、观察鱼
1、身体分部;、鱼的体形;、鱼的体色;4、鱼的体表;、鱼的侧线; 、鱼的鳃; 、鱼的鳍 三、鱼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引入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并简单复习归纳前三节课的内容,接着通过图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所见,认识课本的九种鱼类并作简单介绍,通过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观察鱼的外形和运动,研究鱼的呼吸,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节课
2 / 3
精品文档
内容较多,时间紧迫,比较注重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相关资料,丰富了课堂资源,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不足的是,学习任务较紧迫,本节课更多的是教师在讲,师生互动较少。
3 / 3
作文七:《关于鱼的介绍》19000字
鱼类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虫类(12%)、哺乳类(9%)、两生类(8%)五大类。根据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所以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应在26000种以上。
编辑摘要
目录
1 分类
2 分系
3 研究
4 特征
5 新物种
1 分类
1.1 进化
1.2 介绍
2 分系
3 研究
4 特征
5 新物种
6 相关词条
7 参考资料
鱼类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几乎栖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从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的变温脊椎动物。已探明的约2000余种,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原始最低级的一群。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鱼体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鱼肝油、鱼胶、鱼粉等。有些鱼类如金鱼、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彩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钓鱼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此外,某些鱼类如食蚊鱼等对消灭疟疾、黄热病等传染媒介,有益人类健康。
鱼类 - 分类
鱼类一般分无颌和有颌两大类。
无颌类
鱼类脊椎呈圆柱状,终身存在,无上下颌。起源于内胚层的鳃呈囊状,故又名囊鳃类;脑发达,一般具10对脑神经;有成对的视觉器和听觉器。内耳具1或2个半规管。有心脏,血液红色;表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偶鳍发育不全,有的古生骨甲鱼类具胸鳍。对无颌类的分类不一,一般将其分为:盲鳗纲、头甲鱼纲、七鳃鳗纲、鳍甲鱼纲。
有颌类
具上下颌。多数具胸鳍和腹鳍;内骨骼发达,成体脊索退化,具脊椎,很少具骨质外骨骼。内耳具3个半规管。鳃由外胚层组织形成。由盾皮鱼纲、软骨鱼纲、棘鱼纲及硬骨鱼纲组成。其中盾皮鱼纲和棘鱼纲只有化石种类。分布在世界各地,主要栖息于低纬度海区,个别种类栖于淡水。现存种类分属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板鳃亚纲约600余种,中国约180种,以南海为多。全头亚纲有3科6属约30余种,中国约2科3属约5种。硬骨鱼纲内骨骼已骨化,具骨缝,头部常被膜骨,体被硬鳞或骨鳞。是现生鱼类最繁茂的一大分支,可分为总鳍亚纲、肺鱼亚纲和辐鳍亚纲等3亚纲。辐鳍亚纲是最多的一个类群。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除鲤形目分布于淡水、鲑形目多为溯河性鱼类外,其他各目主要分布在海洋。当今世界渔业生产中以鲱形目和鳕形目
的产量最高,鳕类次之,两者产量接近当年世界渔业总产量的一半。中国近海的硬骨鱼类有2000多种,淡水硬骨鱼类有700多种。
鱼体构造和生命活动鱼类虽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但已具有骨骼、肌肉及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生殖、神经感觉等相当完备的器官系统,能够进行极其多样化的生命活动。其形态构造除与系统发育有关外,更反映了对水环境的适应性。
进化
最早产生的鱼类是无颌鱼(无颌总纲),他们出现在奥陶纪时期(4.9忆~4.43忆年前),后来就逐渐进化出具有笨重甲壳的鱼类物种。其中便包括异甲目物种,他们与现存的盲鳗目(盲鳗)略有关联。这种底栖滤食动物栖息在浅海中,其头部和有鳞的尾部都覆盖着皮甲。到了此后约0.5忆年的志留纪,首次出现了有颌的化石记录。其中包括异棘鱼在内的刺鲛类群就生活在志留纪到二叠纪的时期内,人们也常称它为“棘鲨”。刺鲛虽然灭绝了,但另两个与之不同的类群却幸运的存活至今,那就是软骨鱼纲(软骨质鱼)和硬骨鱼纲(硬骨鱼)。硬骨鱼纲的物种在所有鱼类物种中占比例超过95%,在所有脊椎动物物种中的比例也超过了一半。
介绍
外部形态和运动
鱼类的体型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在水体上层生活的鱼一般呈纺锤形,在海底生活的鱼呈扁平型,珊瑚礁鱼类多为侧扁型,营潜居生活的呈圆筒型。某些在海藻中生活的鱼表现为拟态体型,金枪鱼呈鱼雷形体型,适宜快速游泳。鱼类的运动主要靠按节排列于身体两侧的肌肉交替收缩,使体躯与尾鳍左右摆动而前进,其他鳍起平衡与转向作用。某些鱼的鳍经变态后还具有攻击、自卫、摄食、生殖、发声、爬行、滑翔、跳跃、攀缘、呼吸等功能。鳔能调节鱼体比重,帮助浮沉。
皮肤、鳞和体色鱼的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由几层活细胞组成,其间分布粘液细胞,以减少摩擦和保护机体。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角质化的产物,与繁殖活动有关。少数鱼类的毒腺和发光器是表皮的衍生物。
鱼鳞分盾鳞、硬鳞和骨鳞。软骨鱼的鳞片称盾鳞。硬鳞与骨鳞通常由真皮产生而来。骨鳞覆瓦式排列便于行动和保护鱼体。不少快速游泳与营潜居生活的鱼,鳞片常退化或消失。
鱼类的体色常是背部深腹部浅,这是与环境相适应的保护色。但生活在珊瑚礁中的鱼类往往有艳丽的色彩和斑纹,一般分保护色和警戒色两种。
骨骼和肌肉
鱼类具有发达的中轴与附肢骨骼,对于保护中枢神经、感觉器官与内脏,支持体驱以及整个身体的活动有重要作用。中轴骨骼由头骨(胸颅与咽颅)和脊柱组成。咽颅是围绕
消化道最前端的一组骨骼,用来支持口和鳃。脊柱由许多块椎骨组成。
鱼类的平滑肌和心脏肌与高等动物无大差别,但横纹肌分节现象明显,分为体节肌和鳃节肌。躯干部肌肉按节排列呈弓形。
摄食和消化
鱼类的食性通常分为4种类型。滤食性,如鲢、鳙、沙丁鱼等食浮游生物;草食性,以草鱼为典型;肉食性,如鱤、狗鱼、乌鳢、带鱼、青鱼等;杂食性,如鲤鱼。
鱼类的消化器官分为口、口咽腔、食道、骨、肠、直肠、肛门等几部分。鱼类食物的消化除与胃肠的收缩运动有关外,还受外界的水温、溶氧量、摄食量、食物的理化性状等因素有关。
循环、呼吸和排泄
鱼类鱼类的心脏一般由静脉窦、心耳、心室、动脉圆锥组成。血液由心脏经腹侧主动脉进入鳃区,经气体交换后的血液,离开鳃区分头向全身各处组织供血。全身血液通过静脉系统返回心脏。鳃是鱼类特有的呼吸器官。鳃的呼吸面就是鳃小片,其面积很大。鱼的排泄器官主要是中肾,由许多肾小管连接肾小体组成。液态代谢废物经肾小囊过滤后由中肾管排出体外。
繁殖和发育
鱼类一般为雌雄异体,生殖腺通常成对。软骨鱼类一般为体内受精,行卵胎生、胎生或卵生,多数硬骨鱼为体外受精。所产之卵淡水鱼为沉性或浮性,海水鱼均为浮性。鱼类的性成熟与种类、营养、水温、光照等有很大关系,并由促性腺激素调节。受精卵经一定时间后孵化,仔鱼脱膜而出。鱼的一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未成熟期与成鱼期。其中仔鱼期死亡率最高。
神经和感觉
鱼类神经系统对鱼类的生命活动很重要,它由脑、脑神经、脊髓与脊神经构成,脑和脊髓为中枢神经,脑神经与脊神经为外周神经。脑分化为端脑与间脑,小脑与延脑。端脑是嗅觉中枢;间脑又称丘脑,与脑垂体相连。中脑是视觉中枢,小脑管理运动,延脑管理呼吸、循环等生理活动的多元中枢。脊神经又称混合神经。鱼的感觉器官构造具有适应水栖生活的特点。皮肤具有触觉、温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位的功能,侧线主要作用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鱼类内耳起听觉和平衡鱼体作用。鱼眼与人眼构造差别不大,无上下眼睑和泪腺,是视觉器官。嗅囊通常由许多嗅粘膜褶组成并产生嗅觉,对鱼类觅食、生殖、夜间集群、警戒反应和洄游等有重要作用。味蕾产生味觉,但一般不太灵敏。
地理分布
世界现存鱼类的分布极广,近4000米的高山水域与6000余米的深海均有踪迹,其中海水鱼与淡水鱼的种数之比为2∶1。影响鱼类地理分布的因素很多,包括盐度、温度、水深、海流、含氧量、营养盐、光照、底形底
质、食物资源量与食物链结构,以及历史上的海陆变迁等。
海洋鱼类
约80%分布在浅海大陆架区,特别是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区。等温线与海鱼的分布关系极大。在寒带与亚寒带海区分布的主要经济鱼类有鲱、鳕、鲑、鲽和鲭等;在亚热带海区分布的主要是沙丁鱼、鯵和鲐;在热带、亚热带海区则分布金枪鱼等。
中国近海区的海洋鱼类区系可划分为5个分区:[1]渤海、北黄海分区,以暖温性鱼类为主。[2]南黄海、东海近海分区,以暖水性鱼类为主。[3]东海外海分区,处于黑潮主干流经海区,主要为暖水性鱼类。[4]南海大陆沿岸分区,以暖水性鱼类为主。[4]南海外海分区,多为热带性珊瑚礁鱼类,总数近千种。
淡水鱼类
通常分原生和次生两大类,前者如鲤形目等鱼类,后者如丽鱼科以及其他由海洋进入淡水生活的鱼类,比较能耐半咸水环境。中国的淡水鱼类区系可分为5个分区:[1]北方山麓分区,分布冷水性鱼类,如茴鱼、狗鱼、江鳕与杜父鱼等。[2]华西高原分区,以冷水性、地向性鱼类为主,如鲤科的条鳅、河鲈等。[3]宁蒙分区,以冷温性、古老性鱼类为主,如刺鱼与雅罗鱼。[4]江河平原分区,以暖水性、静水性鱼类为主,如胭脂鱼科与鲤科的大部分种类。[5]华南分区,以南方暖水性、急流性鱼类为主,如鲤科的鲃亚科与平鳍鳅科等。中国的内陆水域不仅有丰富的鲤科鱼类,并且有青鱼、草鱼、鲢、鳙、团头鲂、鲮等优良养殖鱼种。多数地区气候温和、水面众多,雨量充足是发展淡水养鱼的优越条件。
世界上现存的鱼类约2万4千种。在海水里生活者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中国计有2千5百种,其中可供药用的有百种以上,常见的药用动物有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鳔为鱼鳔胶)、大黄鱼(耳石为鱼脑石)、鲨鱼等等。另外,还常用作医药工业的原料,例如鳕鱼、鲨鱼或鳐的肝是提取鱼肝油(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主要原料。从各种鱼肉里可提取水解蛋白、细胞色素C、卵磷脂、脑磷脂等。河鲀的肝脏和卵巢里含有大量的河豚毒素,可以提取出来治疗神经病、痉挛、肿瘤等病症。大型鱼类的胆汁可以提制“胆色素钙盐”,为人工制造牛黄的原料。
鱼类鱼类终生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大都具有适于游泳的体形和鳍。用鳃呼吸,以上下颌捕食。出现了能跳动的心脏分为一心房和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脊椎和头部的出现,使鱼纲发展进化成最能适应水中生活的一类脊椎动物。这是因为水有深浅之分,各处所承受的压力有差异,海平面为1个大气压,而深海区可达1000个大气压。淡水
和海水盐的含量幅度从淡水到咸水是0.001~7%。此外,随地理环境的不同,水温差和含氧量的差别也很大。由于这些水域、水层、水质及水里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等水环境的多样性,故鱼类的体态结构为适应外界不同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较圆口纲更高等。
鱼类 - 分系
鱼类是现存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大的一类,从动物进化的角度看,本类是有颌类的开始,故为有颌类中最原始、最古老的一纲。这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大的分类类群,远在泥盆纪就已派生出很多的边缘支系,发展和演变至今成为各种复杂体形的鱼类。现存鱼类分为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
鱼类一.软骨鱼系(Chondrichthyes)
本系是现存鱼类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全世界约有200多种,我国有140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里。
其主要特征是:
[1]终生无硬骨,内骨骼由软骨构成。
[2]体表大都被楯鳞。
[3]鳃间隔发达,无鳃盖。
[4]歪型尾鳍。本系共分两个亚纲,即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
二.硬骨鱼系(Osteichthyes)
硬骨鱼系是世界上现存鱼类中最多的一类,有2万种以上,大部分生活在海水域,部分生活在淡水中。
其主要特征是:
[1]骨骼不同程度地硬化为硬骨。
[2]体表被硬鳞、圆鳞或栉鳞,少数种类退化无鳞。皮肤的粘液腺发达。
[3]鳃间隔部分或全部退化,鳃不直接开口于体外,有骨质的鳃盖遮护,从鳃裂流出的水,经鳃盖后缘排走,多数有鳔。
[4]鱼尾常呈正型尾,亦有原尾或歪尾。
[5]大多数体外受精,卵生,少数在发育中有变态。
鱼类最早的鱼是4.5亿年前寒武纪时期出现在地球上的圆嘴无颌的鱼。鱼类很容易从外表上区分开来,它们组成了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在总数为5万种的脊椎动物中,鱼类有2万2千余种。
并不是所有生活在水里的动物都是鱼类。例如:鲸,就是哺乳动物。然而,所有的鱼类都能很好地适应水中的生活。它们用鳍运动。鱼有两对鳍━━胸鳍和腹鳍,分别位于身体的两则;还有一个尾鳍,生长于尾部;并且根据种类的不同,在背上生有一个或两个背鳍,在臀上生有一个臀鳍。它们有一个充满气体的囊,叫做鳔,它使鱼能够在水中沉降、上浮和保持位置。只有鳐鱼和鲨鱼没有这个器官。鱼类还有用来呼吸的鳃,大多数种类的鳃被鳃盖骨覆盖。鳃位于头的两侧,嘴的后方,用来过滤从嘴吞入的水,从水中获取氧,然后从被称为鳃裂的开口处将水排出。不同种类的鱼的大小差异很大。它们的身体由3部分组成:头部、躯干部和尾部。皮肤上覆盖着鳞片,其大小和数目不同。在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线叫做侧线,是感觉器官,用来确定方向。一
些硬骨鱼的肌肉被一些细小的骨头分隔开。
地球上出现的第一种鱼类有圆形无颌的嘴,现在只有70种这样的鱼存在,形成无颌鱼类。在这些鱼中,七鳃鳗最为著名,它们没有鳞片,细长的体型圆圆的,很像鳗鲡。七鳃鳗通过带吸盘的嘴附在别的鱼身上,吸食寄主的血液为生。其他的鱼分为两大类:硬骨鱼和软骨鱼。
鱼类硬骨鱼有一副骨骼。这类鱼中有原生的硬骨鱼,骨骼中只有一部分是硬骨。例如总鳍亚纲鱼类(包括空棘目鱼),肺鱼和鲟鱼类(例如鲟鱼),这些鱼和更进化的硬骨鱼的区别是:硬骨鱼的骨骼完全由硬骨构成。海鳝、鳎和刺盖鱼作为硬骨鱼的代表,外形各异,但都有极对称的尾鳍,并履盖着细小的鳞片(只有少数例外,包括鳗鲡和一些鲤鱼)。硬骨鱼分为几类。鳗鲡类是一些幼体看上去与成体差异很大的鱼。鲱鱼类是一些过着群居生活的鱼。鲤鱼类包含几乎所有的淡水鱼。河鲈和金枪鱼类是尾鳍有坚硬的辐条支撑的鱼类。它们被称为“刺鳍类”,构成硬骨鱼类中最大的类群。
软骨鱼有一副完全由软骨组成的骨架,并由钙加固。这类鱼主要是鲨鱼和鳐目鱼。
鳗鲡出生时是一种身体扁平的小鱼,称作“小鳗鲡”。成熟时它们有一个很长的光滑的身体,一般无鳞,沿着背部是一条连续的鳍。鳗鲡生活在欧洲和美洲的河流和湖泊中,它们迁徙到北大西洋西印度群岛东北部的藻海,在那里繁殖后代。幼仔出生后它们便死去。小鳗鲡在穿过大西洋返回的途中,呈现出成体的形态,在归途中,它们也开始在马尾藻海中生育。
鱼类鲱鱼生活在北海、英吉利海峡和波罗的海。成鱼有一个淡色的腹部和一个深蓝色或近黑色的背。像沙丁鱼和西鲱一样,它们过着群居生活,有时几千条鱼生活在一起。对于每条鱼来说,这是有效的自卫方法,因为对一个捕食者来说,只能在许多鱼中选择一个目标。当被袭击时,鱼群几乎立即消失。
属于鲤鱼类的鱼有几千种,几乎遍布全球。这些淡水鱼有很大的鳞片,它们的牙齿不是固定在颌上而是固定在咽喉上。它们的嘴能够向前移动吸住食物。鲤属中许多种类主要生活在亚洲和欧洲平静的江河、小池塘和湖泊中,各个种类的形状和色泽的差异很大。有些种类只有很少几个大鳞片(镜鲤鱼)或几乎没有鳞片(草鲤)。这些鱼很容易养殖,养殖者已创造了许多变种。鲤鱼主要以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为食。产卵季节要看水的温度,不能太冷(至少20℃)。雌鱼生产成百上千个卵,但大多数小鱼苗一出生,就成为其他鱼甚至成年鲤鱼的食物。
鱼类刺鳍类大约出现在6千万年以前。鲈鱼是这类鱼的典
型代表,它们的鳍都由坚硬、锋利的辐条地撑,巨大的尾鳍有刺。鲈鱼生活在欧洲和北美洲的湖泊和河流中,它们吃无脊椎动物和小鱼,包括它们自己的幼鱼。这些鱼的其他种类生活在海洋中,例如金枪鱼和剑鱼,它们都是强有力的游泳能手,每小时可以游100公里。金枪鱼的体重能达500公斤,是食肉动物。在鱼类中,它们具有独特的能力,即能保持高于水温的体温,它们的种类包括太平洋的长鳍金枪鱼以及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蓝鳍金枪鱼。
鲨鱼和鳐鱼是现代软骨鱼类动物的主要代表,软骨鱼类可能在4.1亿年前就已出现。正像它们的名字所表明的,它们有一副由软骨组成的骨架。软骨是一种充满钙时变硬的柔韧的材料,是像骨一样的固体。软骨鱼在温带和热海洋中大量生长。它们在水中用鳃呼吸。鳃通过头部后面的几个鳃裂直接同外界交流。软骨鱼大约有550种,其中370种是鲨鱼,其他基本上由身体扁平的鳐鱼和电鳐组成。
鱼类 - 研究
鱼类鱼类动物作为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科学等领域的实验研究对象,已在世界各地获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如1950年Gordon氏、1968年Klontz和Smith二氏等的研究,仅在1968年以前十二年中,各国主要生物科学的杂志就发表有关报告达2,500篇,近20余年来,有关文献就更多了,在已知的脊椎动物种属中,鱼类达30,000种(估计有40,000种),而鸟类为8,600种,哺乳类(即现今常用的小鼠、大鼠、家兔、家犬等属之)却只有4,500种。可见将鱼类动物作为实验材料确系取之不尽的资源,这促使人们对如此丰富的潜在资源广为开发研究和尝试应用。
选用鱼类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特别是药物的毒理学和药理学试验,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鱼对某些药物、毒气十分敏感,只要含有极微量的成分就可引起很强的反应;以鱼进行药理、毒理试验,除以死亡为指标外,对其习性的影响可能更为灵敏;以体型较小的鱼直接放入不同浓度的适宜;这对研究某些含量低或药理作用弱而需长期口服给药的中草药可能更为适宜;鱼对某些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药的反应比较敏感;鱼试验法结果判断明确并易于掌握;在饲养管理上,鱼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实验动物。
鱼类至今,已有近交超过20代的纯系鱼类实验动物(Gordon氏,1950);无菌鱼类实验动物的开发也在探索中(Luckey氏,1936)。鱼类实验动物已被广泛应用于胚胎学、遗传学、内分泌学、毒理学、行为科学、比较病理学、环境保护科学等实验研究领域(Mitruka氏等,1976)。鱼类动物独具某些无可取代的优点和特点,其生物学性状完全可以与人类的相应性状所类比。中国内,对鱼类学科及
其养殖方面研究不少,但作为实验动物而加以开发研究和应用的则做得很欠缺(朱洗氏等,1960、1962)。
鱼类实验动物的应用成果累累,已将鱼类动物(特别是小型淡水鱼)用于肿瘤学领域的癌症研究之中,做了大量观察和实验工作。已知淡水鱼类动物机体的所有组织都会发生新生物性病变,其临床经过和形态学表现与其它纲目的脊椎动物(包括人类)的肿瘤相似。故鱼类实验动物成了实验肿瘤学,尤其是其中的比较肿瘤肿瘤学和环境(特别是水源中的)可疑致癌物探索等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实际上,关于鱼类肿瘤学的研究历经系统分类、实验分析等阶段,已达到了防治研究的新阶段(Squire氏等,1978),前景宽广。
金鱼(CarassiusAuratusLinnaeus)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应用已有报导。以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投于金鱼缸水中(低于120ppm)历时4个月,再存养6个月后发现:在13尾实验组动物中,1尾鱼的肝脏发生肝癌;另有4尾鱼的肝脏出现癌前性细胞病灶(Bannsch,1976)。对照组动物的肝脏均为阴性。提示有可能应用金鱼作为实验用动物建立诱发性肿瘤的模型。
鱼类鱼类在毒理学上有独特的用途。常选用鱼作急性毒性实验,进行这类实验时,试验前和实验中必须严格各种实验条件:必须选拔在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试验鱼,此鱼种对有害物质较为敏感。饵料生物等也必须符合实验要求。试验过程中尽量保持有害物质在水中浓度稳定,力求在规定的浓度中能发现毒性反应。进行毒性检验时,要求无论淡水鱼、海淡水鱼或海水鱼,供试验时的平均体长最好在50毫米以下。刚采集到的鱼,最好驯养一周以下,直至逐渐适应实验条件。驯养过程投饵量要少,进行实验前2天停止投饵。实验前4天内,驯养鱼的死亡率及发病率必须在10%以上。水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温水性鱼类要求20~28℃,冷水性鱼类保持12~18℃,一般变动范围不要超过4℃。每个实验浓度组如放10尾以上的试验鱼,应采用流水式试验装置,连续更换试验槽内的水,每天换水6~10次。若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则实验浓度每1升淡水水体保持1克以下;海水水体保持0.3克以下,至少每24小时需将全部水更换一次,应用等对数间距选择100、75、56、42、32、24、18、13.5、10毫升/升的5~10等级试验浓度。予先要进行探索试验,初选浓度必须包括在24~96小时内有50%左右死亡率的浓度。实验水中溶解氧含量,温水性鱼类不得小于4毫克/升;冷水性鱼类不得小于5毫克/升。试验鱼类死亡与否,可用玻璃棒轻击鱼尾柄部,如鱼不动,即判定死亡。要求同时设对照实验,当对照组中死亡鱼超过10%或有
不健康鱼时,所得出实验结果就不能采用。 鱼类岐山斗鱼(MacropolecsOpercularis)或泰国斗鱼(BettaSplendens)是测定药物抑制本能行为的敏感动物。斗鱼生长在东南亚,我国广东省有饲养供应。饲养温度为27~29℃。饲养时如用自来水,需露天放置24小时以上,应避免放入未稀释的药物,以兔鱼饮入高浓度药物而中毒。雌鱼雄鱼群居时并不打斗。饲养时如将隔离一天后的成熟雄鱼与另一雄鱼相遇时就会发生打斗动作。若两条雄鱼分别养在方形玻璃缸中,两缸中间用纸板隔开,抽去纸板时可见到两鱼鳃盖张开,撑开背鳍、尾鳍,向对方冲击。如将盐酸氯丙嗪放入中,含量为2毫克/升,可终止斗鱼的打斗动作。如某一药物有抑制本能行为,则即可使两斗鱼不发生打斗。有人根据药物抑制斗鱼的打斗作用程度而分为五期:0期为不抑制打斗;1期为驯服,抑制打斗动作,取食如常;2期为平衡失调或侧身;3期为麻醉,侧身,触之反应轻微或消失;4期为死亡。
鲶鱼(IctalurusNebulous)没有发电器官,但有灵敏电感觉,已发现4个电感觉中枢,即延脑的后侧线叶、小脑的后侧叶、中脑的半圆突以及前隆核团。适宜作电感觉中枢对静止和偶极子电场的反应研究。
鲶鱼体长为15~20cm,降温(1~4℃)使其麻醉,然后在头顶部开一小孔,显露欲记录的脑部,手术后肌注0.5mg/kg的筒箭毒,将鲶鱼沉入实验水槽中,唯手术部位露出水面,用一乳胶管把含有饱和空气的水引入口中,进行人工呼吸,用玻璃微电极(35~60MΩ)或钨丝微电极(3~12MΩ)作细胞外记录,记录部位是小脑后侧叶和前隆核团。
鱼类 - 特征
鱼类鱼类终生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大都具有适于游泳的体形和鳍。用鳃呼吸,以上下颌捕食。出现了能跳动的心脏分为一心房和一心室。血液循环为单循环。脊椎和头部的出现,使鱼纲发展进化成最能适应水中生活的一类脊椎动物。这是因为水有深浅之分,各处所承受的压力有差异,海平面为1个大气压,而深海区可达1000个大气压。淡水和海水盐的含量幅度从淡水到咸水是0.001~7%。此外,随地理环境的不同,水温差和含氧量的差别也很大。由于这些水域、水层、水质及水里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等水环境的多样性,故鱼类的体态结构为适应外界不同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变化。较圆口纲更高等。
鱼类的主要特征:
1.外形
[1]纺锤形
也称基本型,是一般鱼类的体形,适于在水中游泳,整个身体呈纺锤形而稍扁。在三个体轴中,头尾轴最长,背腹轴次之,左右轴最短,使整个身体呈流线型或稍侧扁,以利于水中运动前进时减少阻力,故这类鱼善于游
泳。常栖息于水的中、上层。可作长途迁移。如鲤鱼、草鱼、鲨鱼、始鱼等。
鱼类[2]侧扁型
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最短,头尾轴和背腹轴的比例差不太多,形成左右两侧对称的扁平形,使整个体型显及扁宽,因此,游泳的能力较纺锤型差,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很少作长途迁移。如鲳鱼、蝴蝶鱼、鳊鱼、胭脂鱼、燕鱼等。
[3]平扁型这类鱼的三个体轴中,左右轴特别长,背腹轴很短,使体型呈上下扁平,行动迟缓,不如前两型灵活,多营底栖生活。例如魟、鳐、鮟鱇和鲇等。
[4]棍棒型
又称鳗鱼型。这类鱼头尾轴特别长,而左右轴和腹轴几乎相等,都很短,使整个体形呈棍棒状。其游泳能力较侧扁型和平扁型强。适于在水底泥土中穴居和水底砂石中生活。如黄鳝、鳗鲡及多种海鳗。
此外,还有一些鱼类由于适应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呈现出特殊的体型,例如海马、海龙、翻车鱼、河魨、比目鱼、箱鱼等。无论哪一种体型的鱼,均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颈为其特点,头和躯干相互联结固定不动,是鱼类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别之一,头和躯干的分界线是鳃盖的后缘(硬骨鱼类)或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类)。躯干和尾部一般以肛门后缘或臀鳍的起点为分界线,准确地讲,是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椎体为界。
鱼类2.运动
鱼类的附肢为鳍,是游泳和维持身体平衡的运动器官。鳍由支鳍担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角鳍条不分节,也不分枝,由表皮发生,见于软骨鱼类;另一种是鳞质鳍条或称骨质鳍条,由鳞片衍生而来,有分节、分枝或不分枝,见于硬骨鱼类,鳍条间以薄的鳍条相联。骨质鳍条分鳍棘和软条两种类型,鳍棘由一种鳍条变形形成,是既不分支也不分节的硬棘,为高等鱼类所具有。软条柔软有节,其远端分支(叫分支鳍条)或不分支(叫不分支鳍条),都由左右两半合并而成。鱼鳍分为奇鳍和偶鳍两类。偶鳍为成对的鳍,包括胸鳍和腹鳍各1对,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后肢;奇鳍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鳍、尾鳍、臀鳍(肛鳍)。背鳍和臀鳍的基本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倾斜摇摆,帮助游泳,尾鳍如船舵一样,控制方向和推动鱼体前进。一般常见的鱼类都具有上述的胸、腹、背、臀、尾等五种鳍。但也有少数例外,如黄鳝无偶鳍,奇鳍也退化;鳗鲡无腹鳍;电鳗无背鳍等等。
[1]尾鳍
依据外形和尾椎骨末端位置的关系,尾鳍可分为三种类型。
圆形尾鳍:尾鳍为1叶,尾椎骨一直伸到尾鳍后端,将鳍分成背腹对称,尾鳍末端尖,多见于鱼类的胚胎期及仔鱼期。
歪形
尾鳍:尾鳍分上下两叶,尾椎末端稍曲向上伸展到尾鳍的上叶内。上叶较长,下叶小而略为突出,形成内外上下均不对称的歪形尾鳍。常见于现代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如鲨、鲟等。
正形尾鳍:分为上下对称的两叶,尾椎末端仅达尾鳍的基部,而稍上翘,保留有歪形尾椎的痕迹,尾鳍外形完全对称,下叶由增加的尾下骨片支持着。正形尾鳍是高等鱼类的特征之一。据鳍形的变化,又包括了多种鳍形。
原形尾鳍:尾椎的末端平直伸展至尾的末端呈圆形,不象圆形尾那样尖,尾鳍上下叶大致相等,这是一种原始的尾型,见于圆口纲,鱼纲仅见于幼鱼。
鱼类[2]胸鳍
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前肢,着生于鳃盖后缘的胸部。对鱼类具有运动、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的机能。当鱼停止前进时,胸鳍用于控制鱼体的平衡;缓慢地游动时,胸鳍又起着船桨的作用;高速行进时,胸鳍紧贴鱼体,当它举起时,则可减速和制动;当胸鳍一侧紧贴鱼体,一侧举起,则鱼体朝举起的一侧拐弯前进,协助尾鳍起舵的作用。
[3]腹鳍
相当于陆生动物的后肢,具有协助背鳍、臀鳍维持鱼体平衡和辅助鱼体升降拐弯。腹鳍着生的位置随不同的鱼类而异,软骨鱼类的腹鳍一般位于泄殖孔的两侧。形状和胸鳍相似而稍小。硬骨鱼的腹鳍位于躯干腹侧的叫腹鳍腹位。这是一类较原始的种,如鲤鱼,鲑鱼、鲇鱼、鲱鱼等;位于胸鳍前方,在腮盖之后的胸部者叫腹鳍胸位,如鲈鱼、黄鱼和鲷鱼等;位于两腮盖之间的喉部者叫腹鳍喉位,如鲇科和鰧科的鱼类。腹鳍胸位和喉位是鱼类进化后出现的高级特征。这些位置各异的腹鳍,在鱼类演化史上是一重要的标志,在动物分类学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背鳍和臀鳍
鱼类主要对鱼体起平衡的作用。但也有些体形长的鱼类,背鳍和臀鳍可以协助身体运动,并推动机体急速前进。如带鱼的背鳍、电鳗的臀鳍、海鳗的背鳍和臀鳍都能推动机体向前运动。又如特殊体形的海马,也是靠细小的背鳍运动来推动机体前进。鳍式,是表示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的记载形式。各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如“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肛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一”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离时用“,”隔开。例如鲤鱼的鳍式:D..Ⅲ一Ⅳ一17一22;P.Ⅰ一15一16;VⅡ一8一9;A...Ⅲ一5一6;C.20一22。
以上表示鲤鱼有一个背鳍,3~4根硬棘和17至22根软条;胸鳍1根硬棘和15至16根软条;腹鳍2根硬
棘和8至9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5至6条软条;尾鳍20至22根软条。鲈鱼的鳍式为D..Ⅻ一Ⅰ一13;A..Ⅲ一7一8;P.15一18;V.Ⅰ一5。表示鲈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由12根硬棘组成,无软条;第二背鳍包括1根硬棘和13根软条;臀鳍3根硬棘和7至8根软条;胸鳍15至18根软条;腹鳍1根硬棘和5根软条。鱼类的运动与体形和鳍的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其游泳的动力主要依靠以下三种方式:[1]利用躯干部和尾部的肌肉收缩波浪式运动。[2]依靠鳍的摆动划水运动。[3]利用鳃孔向后喷水引起的反作用力使鱼体前进。鱼类运动的方式除游泳外,少数鱼还具有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即跳跃或飞翔,如鲢能斜向跃出水面很高,随后垂直落入水中。飞鱼用力跳跃斜出水面后,还能张开宽大的胸鳍,在空中翔达300m左右。鲑鱼能反复跳越过河中多种阻障,从海里洄游到河流的中上游产卵。另外,还有极个别的鱼能爬行,如鮟鱇、弹跳涂。
鱼类3.皮肤及衍生物
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甚薄,由数层上皮细胞和生发层组成,表皮中富有单细胞的粘液腺,能不断分泌粘滑的液体,使体表形成粘液层,润滑和保护鱼体,如减少皮肤的摩擦阻力;提高运动能力;清除附着在鱼体的细菌和污物。同时,使体表滑溜易逃脱敌害。所以,表皮对鱼类的生活及生存都有着重要意义。表皮下是真皮层,内部除分布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皮肤感受器和结缔组织外,真皮深层和鳞片中还有色素细胞、光彩细胞,以及脂肪细胞。色素细胞有黑、黄、红三种,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存在于普遍鱼类的皮肤中,红色素细胞多见于热带奇异的鱼类局部皮肤中,光彩细胞中不含色素而含鸟粪素的晶体,有强烈的反光性,使鱼类能显示出银白色闪光,有些鱼类生活在海洋深处或昏暗水层,具有另一种皮肤衍生物—发光器腺细胞,能分泌富含磷的物质,氧化后发荧光,以诱捕趋光性生物,或作同种和异性间的联系信号,如深海蛇鲻、龙头鱼和角鮟鱇中的一些种类。
在表皮与真皮之间,或者真皮中有很多鳞片,鱼鳞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由钙质组成,被覆在鱼类体表全身或部分(一定部位),能保护鱼体免受机械损伤和外界不利因素的刺激,故有“外骨骼”之称。也是鱼类的主要特征之一。现存鱼类的鱼鳞,根据外形,构造和发生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
鱼类[1]楯鳞由真皮和表皮联合形成,包括真皮演化的基板和板上的齿质部分,即埋藏在真皮中的硬骨质的圆形或菱形基板和突出于表皮以外尖锋朝向体后而中央隆起的圆锥形的棘(齿质)。齿质的表面有由表皮演化而来的珐琅质
被覆着,齿质部分的中央为髓腔,整个髓腔开口于基板的底部,并有血管、神经通到腔内。鲨鱼体表的楯鳞与牙齿的发生和构造相同应属同源器官,故鲨鱼的牙齿又叫皮齿。楯鳞的构造较原始,见于软骨鱼类鳞。
[2]硬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的斜方形骨质板鳞片,表面有一层钙化的具特殊亮光的硬鳞质,叫做闪光质。硬鳞是硬骨鱼中最原始的鳞片,如雀鳝和鲟鱼的鳞。
[3]骨鳞由真皮演化而来的骨质结构,类圆形,前端插入鳞襄中,后端露出皮肤外呈游离态,相互排列成复瓦状。根据游离后缘的形状不同分为圆鳞和栉鳞。圆鳞的游离后缘光滑圆钝,常见于鲤形目、鲱形目等较低级的硬骨鱼类。栉鳞的后缘有锯齿状突起,多见于鲈形目等高级鱼类。不管圆鳞或栉鳞,表面均有同心圆的环纹,称年轮。与植物茎的年轮一样,可依此推测鱼的年龄、生长速度及生殖季节等等。
鱼类身体两侧大都有一条或数条从单独小窝演变成为一条管状的线,称为侧线鳞,每片侧线鳞有侧线孔,能感受水的低频率振动。硬骨鱼的鳞片通常根据其数目、大小、排列形状来鉴定鱼种,记载鳞片数目的排列方式,常用一个带分数式来表示,称为鳞式:例如鲫鱼的鳞式为28一30表示鲫鱼的侧线鳞为28至30片,侧线上鳞为5至6片,侧线下鳞为5至7片。
鱼类4.骨骼
鱼类的骨骼按性质分软骨和硬骨两类。软骨鱼类终生保持软骨,软质中因有石灰质的沉淀物,又叫钙化软骨。硬骨鱼的骨骼主要为硬骨,按照形式不同又分为软化硬骨和骨膜两种:在软骨的原基上骨化形成的硬骨就是软化硬骨,如脊椎骨、耳骨、枕骨等;由真皮和结缔组织直接骨化形成的硬骨叫膜骨,如额骨、顶骨、鳃盖骨等。鱼类的骨骼按部位不同,分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两部分。
[1]中轴骨骼分头骨和脊椎
头骨数目最多:硬骨鱼类的头骨由130块左右骨片组成(指现存鱼类,古代的原始鱼类头骨可多达180块),是脊椎动物中脑骨数目最多的一类动物。鱼类的头骨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
①软骨鱼的脑颅为一软骨腔保护着脑部,构造简单,无分界和缝合,仅背面留有脑囟由膜覆盖,这样的脑颅称软颅。有软骨鱼类的软颅骨骨化成的几块枕骨、耳骨、蝶骨、筛骨,还有由膜骨来源的鼻骨、额骨、顶骨、犁骨等膜颅部分,因而结构非常复杂。硬骨鱼类的脑颅由许多块骨片合成,形成头骨的主要部分。
鱼类②脊椎动物自鱼类开始,咽弓分化成上、下颌,井形成咽颅,鱼类的咽颅最为发达,由7对“>”形的咽弓形成,第一对增大成颌弓,颌弓背段叫腭方软骨,腹段叫麦克尔氏软骨。二者构成软骨鱼的上、下颌
。上、下颌的出现较圆口纲更先进,能积极主动摄取食物。而硬骨鱼类进化为膜性硬骨前颌骨和上颌骨,代替了软骨上颌(腭方软骨),麦氏软骨进化为软骨性硬骨的关节骨、齿骨和隅骨等,第二对舌弓由两侧舌颌软骨、角舌软骨和中央、的基舌软骨组成,主要为舌的支持物,也协助支持上、下颌,第3~7对为鳃弓,支持鳃和鳃隔,让鳃裂彼此分开,利于呼吸。
脊柱代替了脊索:鱼类的脊柱由许多块椎骨彼此连结成1条柱状骨,以取代部分或全部的脊索,具支撑身体,保护脊髓和主要血管的功能,较圆口类更为进步。鱼类的脊椎骨具有前后两面都向内凹陷的特点,称为两凹椎体或双凹椎体,为鱼类特有,在相邻的两个椎体间隙及贯穿椎体中的小管内可见残存的脊索。脊椎动物从鱼类开始,脊椎的基本结构已形成。软骨鱼和硬骨鱼的脊椎骨都分为椎体、髓弓、髓棘、脉弓和脉棘。其中椎体为主要部分,肋骨与脊椎骨的横突相连,硬骨鱼类的肋骨大都较发达。
[2]附肢骨为鳍骨骼
附肢骨分奇鳍骨骼和偶鳍骨骼。奇鳍中的背鳍、臀鳍和尾鳍骨骼都由插入肌肉中的支鳍骨(辐鳍骨)支持鳍条,硬骨鱼的支鳍骨又叫鳍担骨。偶鳍骨骼包括带骨(肩带和腰骨)和鳍骨(鳍担骨和鳍条)两部分。鱼类中除硬骨鱼的肩带与头骨相连以外,所有的附肢骨与脊柱均没有直接联系,这也是鱼类的特征之一,这是由于鱼类的运动方式是游泳而决定的。
鱼类5.消化
鱼类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己有胃肠的分化,还有明显的胰腺。鱼类由于终生生活在水中,故消化器官和食性都适应水中生活。口位于上、下颌之间,口内无唾液腺,鱼类的口咽腔内有真正的牙齿,能积极主动地摄取和捕食,较圆口纲更高级。板鳃鱼类颌骨上的牙齿由盾鳞转化而成,硬骨鱼的牙齿因着生部位不同而分为口腔齿和咽喉齿。一般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牙齿细弱而呈绒毛状排列成齿带;食肉性鱼类的牙齿大而呈圆锥形、犬齿状、臼齿状或门齿状;杂食性鱼类的牙齿呈切割形、磨形、刷形或缺刻形等。鱼类的牙齿具切断和压碎食物等功能。多数鱼类的鳃弓内缘着生鳃耙,起着保护鱼鳃和咽部滤食的作用。鱼类的牙齿和鳃耙的形态、着生部位及数目等,常作鱼分类的依据之一。
6.呼吸
在脊推动物中,只有鱼类和圆口纲是终生用鳃呼吸的水生动物,但鱼类的鳃是由外胚层发生形成,圆口类的鳃起源于内胚层。鱼类一般具有5对鳃弓(少数鱼有6~7对),在咽部两侧各有5个鳃裂。鳃主要由鳃弓、鳃隔、鳃瓣等几部分组成。鳃弓起支持作用,它的内侧缘着生鳃耙,进出鳃
的血管都从鳃弓上通过,鳃弓的外侧缘是鳃隔,鳃隔前后突起形成鳃经,无数鳃经紧密排列成栉状鳃瓣,鳃丝上的无数小突起称鳃小叶,是气体交换之处。鳃小叶上布满毛细血管,血液最后流入窦状隙内,窦状隙的壁由结缔组织组成,起支持作用,鳃小叶的表层为单层上皮细胞,故鱼鳃呈鲜红色。硬骨鱼类的鳃较原始,鳃裂开口于体内,鳃隔发达,前后各有1个半鳃,这两个半鳃总称全鳃,外侧有鳃盖保护,鳃盖下面的内侧为鳃腔或鳃室,以一个总鳃孔向后开口于体外。鳃盖后缘延伸有柔软的鳃盖膜,能将鳃孔紧紧地封住。软骨鱼类有4个全鳃,1个半鳃,共九对半鳃,无鳃盖。
鱼类鱼类除用鳃呼吸外,还有辅助呼吸的器官,如泥鳅等利用肠吞入气体行肠呼吸;弹涂鱼、鲇鱼等能进行皮肤呼吸;黄鳝等能利用口腔呼吸;乌鱼、胡子鲇等能进行褶鳃呼吸;肺鱼等用鳔呼吸。鱼类有两个鼻孔,但不通口腔(仅肺鱼和总鳍两个亚纲除外)。
鳔是胚胎发育时从消化区分出来的,位于体腔背面消化道与肾脏之间的一膜状束,形状据各种鱼而异,有一室、二室或多室。鳔的主要机能是调节鱼体的沉浮或停留在一定的水层,当鳔体积膨胀增大,鱼体在水中比重变小,鱼则上浮,当要停留在一定水层时,鳔就需放出部分气体。当鳔体积减小时,鱼体在水中比重加大,鱼下沉。由浅到深需停留在一定水层时,就需要吸进一部分气体。总之,鳃内气体的增减与水中的压力有关。鳔体积的改变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故无鳔鱼类只宜生活在比较固定的水层中。生活在深海、急流中或营底栖生活,或游速特快的鱼等,鳔对它们的生活已失去了作用。例如游速很快的鲨鱼、鲐鱼、金枪鱼等就没有鳔。因此,它们必须始终保持运动状态,须停息只能在水底。鳔的另一动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就是用鳔协助呼吸,例如非洲的多鳍鱼,在旱季时,就用1对类似肺的鳔进行气体交换。肺鱼、雀鳝等也能用鳔呼吸。
鱼类7.循环鱼类的血液循环
是单循环,心脏主要由一静脉窦、一心房和一心室组成。心脏在血液循环中起着泵的作用,它的收缩将血液(缺氧血)压入腹大动脉,舒张时又从静脉窦的后方吸进血液。进入腹大动脉的血液,在咽部下方前行并列向两侧分支成动脉弓,沿鳃束间向背部延伸。由动脉弓分出进入鳃褶的血管为入鳃动脉,离开鳃褶的是出鳃动脉,入鳃和出鳃动脉间以鳃动脉毛细血管相连,气体交换就在此进行。带氧的新鲜血液经出鳃动脉,通过鳃束背面的鳃上动脉汇入背大动脉,由背大动脉再分送到身体各部分和内脏器官,包括
头部动脉、腹腔动脉、肾动脉和尾部动脉,在这些部位的毛细血管网又将头部静脉血输入前主静脉,前后两条主静脉汇合成总主静脉。另一群内脏(消化管壁)的毛细血管网将静脉血输入肝门静脉,肝门静脉内的血液和肝动脉血者都经过肝毛细血管,最后汇入肝静脉,肝静脉又和总主静脉血都进入静脉窦,最后流回心脏,从而完成血液循环。硬骨鱼类还具动脉球,不能搏动。软骨鱼类具动脉圆锥,可随心室自动有节律地收缩。动脉球和动脉圆锥的作用在于使血液均匀地流入腹大动脉,以减轻心脏强烈搏动而对鳃血管所产生的压力。鱼类的血液循环为非混血循环,动脉搏中的血液含氧量较高,循环效率较混血循环高。但是,鱼类的心脏很小,仅占体重的0.2%,而哺乳类的心脏占体重的0,59%,乌类的心脏更大,占体重的0.82%。所以,鱼类血压低,血流速度慢,如鲨鱼腹大动脉中的平均血压为28mmHg。这样,鱼类在水中的代谢也就较低了。
8.排泄与渗透调节
鱼类鱼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由肾和鳃来完成。泌尿器官是肾脏,鱼类的肾脏是1条长的紫红色条状物,位于腹腔的背部,属于中肾,在排泄废物方面,中肾的主要功能就是形成尿液。血液中溶解的代谢产物、水和营养物质等,经过肾脏内肾小球过滤,其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以及钠、钙、镁、氯等离子)大部分回到血液中去,剩下的滤液和多余的有害物质形成尿液,由输尿管排除体外。除肾以外,鳃也进行氮化物和盐分的排泄,如排泄氨和尿素。实验证明,鲤鱼和金鱼由鳃排泄的含氮物质是肾排氮物的5~9倍。鱼类的肾脏除有泌尿功能外,还能调节体内水盐的渗透,因为鱼类生存在淡水和海水中,外环境与体内组织液和血液通常不是等渗的。海水中盐浓度高达3%以上,淡水中盐分浓度在0.3%以下,鱼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就有可能造成脱水或吸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鱼类仍能终生在这样的水中生活,主要是依靠肾赃的调节,以及鳃部一些特殊细胞来进行补偿和调节。淡水鱼类有由数目众多的大型肾小体和肾小球组成的肾脏,当它们的体液和血液的浓度高于水环境时,肾脏能不断地排出尿液(体内过多的水分),与此同时,鳃部的吸盐细胞又向血液中补充盐分,以保持淡水鱼类水盐平衡。海水鱼类与此相反,由于血液和体液中的盐分浓度大大低于海水浓度,就存在着体内水分不断向体外渗透的趋势,为适应环境,海产硬骨鱼类大量吞饮海水,被吞入的海水中所含大量的盐分由鳃部的一些泌盐细胞排出体外。同时,为防止体内失水,海产鱼类的肾小球
多退化或完全消失。使排出与体液等渗的尿量减少。从而,以这几种方式来调节和保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有些鱼类能由海中游到河内或由河中游到海里,能迅速适应不同含盐浓度的水环境,如大麻哈鱼从海中徊游到淡水河流中生殖;鳗鲡从淡水域游到海洋中去生殖等,这些鱼为什么能迅速适应不同盐分浓度的水环境。是怎样调节体内渗透压?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鱼类9.生殖鱼类的生殖系统
由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组成。生殖腺包括精巢和卵巢,生殖导管由输精管和输卵管组成,生殖导管的出现较圆口纲又进化了一步。大多数鱼类是雌雄异体,卵生。多为体外受精,雌鱼的生殖腺为卵巢,平时呈扁平的带状,呈现出青灰、黄、粉红等色泽,到生殖季节发育长大后可占体腔的大部分。雄鱼的生殖腺一般为白色线形的睾丸,仍在生殖季节增大叫鱼白,是产生精子的场所。软骨鱼类和低等硬骨鱼类的生殖腺裸露。高等的硬骨鱼类的生殖腺呈封闭式,由腹膜分化成的束状膜包裹着,形成囊状卵巢或囊状睾丸。另外,还有少数鱼类为雌雄同体,如鮨属的多种鱼,能自体受精。黄鳝可产生性逆转,即生殖腺从胚胎到成体都是卵巢,只能产生卵子,发育到成体产卵后的卵巢逐渐转化为精巢,产生精子,从而变成雄性。
鱼类受精和发育的方式有以下四种: ①体外受精,体外发育。②体外受精,体内发育,如鲇科的Tachysurusbarbus的雄体在生殖期间停食,把受精卵吞入胃中孵化。③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卵未产出前,雄鱼通过特殊的交接器官。如鳍脚、短管等,使精液流入雌鱼生殖孔内,卵在体内受精后不久,卵成熟后,排出体外发育,如软骨鱼中的虎鲨即是。④体内受精,体内发育,如真鲨科的软骨鱼及柳条鱼等硬骨鱼,卵受精后就开始发育,如受精的鲤鱼卵在20℃时,一周即可孵化,此阶段称孵化期。刚孵出的稚鱼体长约1.2mm,体透明,含色素,骨骼未硬化,鳍也不十分发达,腹部还有卵黄囊此称稚鱼期。当卵黄囊缩小后,稚鱼开始进食,经过成长期(第三期)长成鱼形。鲤鱼从幼鱼长成成鱼,约需2~3年,其寿命可达数十年。
鱼类10.神经与感觉
[1]神经系统鱼类的神经系统主要分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鱼类的脑虽和其他脊椎动物一样分为明显的5个部分,但很小,总的说来还是较原始的,因为有的硬骨鱼类的大脑背面没有神经细胞,只有上皮组织。脊髓圆柱形,呈乳白色,分节明显,每节都发出传出和传入神经,与脊神经、交感神经系统和脑起着传导与联络作用。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
经。脑神经与两栖类一样,由脑部发出共有10对,即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对展神经、颜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而其他各纲脊椎动物都有12对脑神经。脊神经是由脊髓两侧发出的神经,在背根和腹根愈合而成。背根内包含来自感觉器官或背神经节的感觉神经纤维,通入脊髓,故也叫感觉根。腹根包含发自脊髓的运动神经纤维,通向身体各部分,又叫运动根。鱼类和其他纲的脊椎动物一样,感觉根和运动根在髓弓之处结合在一起而成为混合神经,比大多数感觉根和运动根没有结合成脊神经的无颌类动物更高级。鱼类的混合神经又重新分为三支:背支为感觉神经,主要分布在皮肤,分布在肌肉部分者为运动神经;腹支主为运动神经,分布在肌肉,也有分布在皮肤的为感觉神经;脏支则到达交感神经节,与交感神经系统联通。鱼类虽有属植物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但是相当原始,说明鱼类在脊椎动物中仍是很低等的。
[2]感觉器官鱼类的感觉器官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以及水生脊椎动物特有的侧线器官。鱼类的感觉器官与陆生脊椎动物的不同点在于:
鱼类1)鱼类的眼睛视力弱:在水中看不远,晶状体呈球形,没有弹性,角膜扁平为其显著特点。另外,大多数鱼类没有眼睑和泪腺,故鱼眼经常是张开的不能闭合。仅有少数能离水上岸爬行的鱼有限脸,如弹涂鱼等。
2)鱼类体表无耳痕,只有内耳:内耳中有耳斑(感受音响)和耳石(调节平衡)。硬骨鱼类的耳石通常为三块,随年龄的增长而生长,因此,可以此石来研究鱼类的年龄和生长情况。
3)鱼类特有的侧线:是一条伸展于躯干和尾部的纵行管道,它和布满头部的管道分支构成侧线器官,此器官能察知低频率的振动,从而能判断水波的方向及大小,感知水流方向和压力的改变,以及周围生物的活动情况。水中障碍物的有无等等。侧线受迷走神经支配,头部的分支侧线受神经支配。
脑垂体
鱼类位于间脑腹面,由漏斗柄连于第三脑室(间脑室)的底部。硬骨鱼类的脑垂体由前叶、间叶、过渡叶及神经部组成,前三部分称为腺垂体或主叶,神经部称神经垂体或后叶。前叶的后方为间叶,间叶的后方为过渡叶。脑垂体是内分泌中最重要的1个腺体,它分泌的激素作用于机体各种组织,起着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作用,如促生殖腺激素,能促进生殖腺成熟及产卵,除此外,脑垂体分泌的激素还能促进生长和调节糖代谢等。神经垂体主要起传递下丘脑对脑垂体分泌机能的调节作用。
甲状腺
鲤鱼的甲状腺系由鳃笼底部发生
,成零星小块(小囊)分散在咽喉区腹主动脉的腹面、基鳃骨和胸骨甲状肌处。
后鳃体
由最后鳃裂的上皮细胞发生,位于食道及静脉窦之间。后鳃体能产生降血钙素,预防血钙含量过高,还能抑制破骨细胞对骨组织的解体。
鱼类 - 新物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消息,该所研究人员在整理采自于李仙江流域华吸鳅鱼类标本时,发现了两个新物种,并命名为李仙江华吸鳅和大口华吸鳅。
新物种华吸鳅
新发现的两个物种采自李仙江流域,位于普洱市江城县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的交界处。
据陈小勇副研究员介绍,早在2003年,因为要建设土卡河水电站,研究人员到李仙江流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调查。从那时起,就陆续在李仙江流域采集了几批鱼类标本,当时就发现华吸鳅似乎有所不同,可能涉及多个种类。但当时由于没有开展相关研究,这批标本就一直存放在标本馆里。
近年经过仔细的研究,发现该区域其实存在有4个迥然不同的物种,它们在口部结构、体色、侧线鳞数目、鳍条数目等方面差别极大。经过与已报道过的华吸鳅物种进行详尽对比后,研究人员确定其中有两个为新物种——分别命名为李仙江华吸鳅和大口华吸鳅,一个为新纪录种——多斑华吸鳅,另一个为越南华吸鳅。新纪录种,即指曾在国外发现过,但在我国属首次发现。华吸鳅属鱼类,喜欢激流,身上的吸盘可以让它们牢牢地吸附在河流底部的石头上,喜欢温水。
陈小勇说,新物种的发现对认识云南鱼类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爬鳅类的分类、进化、生态奠定了基础。
作文八:《关于鱼的美食》3200字
关于鱼的美食
鱼的营养丰富,食之味美,故人们普遍爱吃鱼。但鱼的种类繁多,不同的鱼具有不同的保健功能,并不是人人清楚。 鲫鱼,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能。腹水患者用鲜鲫鱼与赤小豆
共煮汤服食有疗效。用鲜活鲫鱼与猪蹄同煨,连汤食用,可治产妇少乳。鲫鱼油有利于心血管功能,还可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
一,清蒸白鲫鱼 --
原料:白鲫鱼1条(约500克),姜丝、青红椒丝、红葱头片、香菜段、鲜酱油、花生油
各适量。
1、白鲫宰杀、洗净、擦干水分,随手抹点盐在鱼身上,然后将鱼放一长盘中。
2、把鱼放入开水锅里蒸熟,滗出汤汁(若汤汁少可保留),放上姜丝、青红椒丝、红葱头
片、香菜段;将烧开的花生油趁热浇在鱼身上,随即淋上鲜酱油即可。
二,酸菜鱼的做法--
原料:
主料 鲤鱼1条(1000克左右),陈年泡青酸菜250克。辅料 鸡蛋清1个,混合油40克,汤1250克,精盐4克,味精3克,胡椒面4克,料酒15克,泡辣椒末25克,花椒 10粒,姜片3克,蒜瓣7克。
制作过程 :
1、将鲤鱼去鳞、鱼鳃、剖腹、去内脏洗净,用刀取下两扇鱼肉,把鱼头劈开,钱骨制成块。泡青酸菜洗后切段。
2、将炒锅置火上,放少许油烧热,下入花椒料、姜片、蒜瓣炸出香味后,倒入泡青酸菜煸炒出味,加汤烧沸,下鱼头、鱼骨,用大火熬煮。撇去汤面浮沫,滴入料酒去腥。再加入精盐、胡相通面备用。
3、将鱼肉斜刀片成百姓0.3厘米的连刀鱼片,加入精盐、料酒、味精、鸡蛋清拌匀,使鱼片均匀地裹上一层蛋浆。
4、将锅内汤汁熬出味后,把鱼片抖散入锅。用另一锅入油烧热,把泡癞椒末炒出味后,倒入汤锅内煮1至2分钟。待鱼片断生至熟,加入味精,倒入汤盆子中即成。
{特点}: 鲜嫩爽口,开胃健脾,醒酒提神,汤美适口。
哆嗦点:鲤鱼,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能。鲤鱼与冬瓜、葱白煮汤服食,治肾炎水肿。大鲤鱼留鳞去肠杂煨熟分服之,治黄疸。用活鲤鱼、
猪蹄煲汤服食治孕妇少乳。鲤鱼与川贝末少许煮汤服用,治咳嗽气喘。
三,干烧鱼--
主料活鲤鱼(1000克)1尾。
辅料细面条250克,甜酒酿75克,香葱末50克,细姜末15克,豆瓣酱15克,绍酒15克,米醋3克,泡辣椒未5克,酱油10克,精制盐少许,白糖5克,味精2克,水淀粉20克,精制油300克(耗15克)。
制法
①将鱼去鳞、鳃,剖腹挖去内脏,取出鱼子与鱼一起洗干净,抹干水,将鱼子仍塞入鱼肚内,两面鱼背肉锲一字刀纹。
②将面条投入沸水锅里煮熟捞出,用凉水;中冷,分放10只味碟里备用。
③炒锅放中火上,放油150克烧热,将碟内面条扣入热油里煎黄一面,取去料碟,将面条翻身再煎黄另一面倒出,沥去油备用。
④炒锅放旺火上烧热,用油润滑锅壁后,放精制油烧热,将鱼身抹匀酱油待片刻,投入热油里两面煎微黄色,倒出沥去油,锅里再放油100
克,下泡辣椒末、豆瓣酱炒出红油,再
下甜酒酿、葱姜末炒散后盛出四分之三备用,将鱼回锅加绍酒、酱油、盐、白糖、清热水500克左右烧沸盖上锅盖改用中小火烧6_8分钟至熟,随将备用调料回锅加味精用旺火收汁,淋入水淀粉调粘卤汁,端锅将鱼大翻身后,将调味汁用勺舀上鱼身,滴入米醋脱入大鱼盘里,将10块煎面条放在鱼身两边。
特点成菜鲜红光亮,调味料细致色调和谐,肉质细嫩鲜美,味道浓郁,装形丰富雅致,甜、酸、咸、辣、鲜俱佳,互不相压
四,砂锅鱼头:
去鳃花鲢鱼头1个(约600克);豆腐半斤(切半分厚,一寸见方的片);蕃茄半个(切片);熟猪肚片、熟猪心片、熟猪舌片、红肠片、香菇片、金针菇、黑木耳、青笋片、玉兰片少许
化猪油50克;生姜30克;葱50克(二寸半长的段);蒜片10克;花椒粒5克;白胡椒粉、食盐适量
姜切成两半,用切面在热锅底搽一遍(可防止煎鱼头时鱼皮粘锅)后,用刀侧面把姜拍烂待用
锅内下化猪油烧热后,用花椒粒呛锅(花椒捞出不用),下鱼头中火煎至微黄,下姜、葱、蒜煵出香味
冲入高汤(或滚开水)猛火烧开,倒入砂锅,下肚、心、舌、香菇、木耳、玉兰片烧开转小火炖约3分钟,加盐,下豆腐、青笋、红肠、金针菇,汤开后加入蕃茄片、胡椒粉略翻动起锅(不要加味精,以免影响鱼的鲜味
)
鲢鱼,有温中益气、暖胃、润肌肤等功能,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
粉皮鱼头:
主料:花鲢鱼头1只(约重750克),粉皮5张
调料:熟猪油50克、绍酒30克、酱油40克、白糖2克、香糟15克、葱段5克、姜片5克
制作方法:
1、在鱼头的两面各划几刀,使其容易入味。
2、香糟放入碗中,加入绍酒泡开,然后用纱布滤出香糟备用。
3、炒锅上火,放入熟猪油烧至五成热,把抹过酱油的鱼头,沿锅边放入锅中煎至两面成淡黄色,放入葱段、姜片、绍酒、酱油、白糖、清水1000克,以水正好淹没鱼头为度,盖上盖,用旺火烧沸,看到鱼眼睛变白色后,倒入粉皮,再烧上2分钟,将香糟卤放进去,烧一会儿,淋熟猪油起锅,装入汤碗内即成。
黑鱼:
有补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热祛风、补肝肾等功能。黑鱼与生姜红枣煮食对治疗肺结核有辅助作用。黑鱼与红糖炖服可治肾炎。产妇食清蒸黑鱼可催乳补血。
黑鱼配料:青红尖椒丝
调料 盐、味精、料酒、酱油、糖、鸡粉、葱姜丝、花生油
做法
1.黑鱼处理干净,从背部开刀,片至肚处,去掉大骨,加盐、料酒稍腌。
2.将鱼加尖椒丝,上笼蒸熟。
3.加葱姜丝,浇热油。
4.倒入用酱油、糖、鸡粉、味精对好的鱼汁即可。
特点 肉质细嫩,鲜香味美。
提示 鱼应先腌后蒸,鱼汁可提前对制。
草鱼:有暖胃和中平肝祛风等功能,是温中补虚养生食品。
做法:
(1)精选草鱼、鲶鱼、辣椒、麻椒等原料,对顾客所点的水煮鱼全部现场宰杀,对宰杀后的鱼进行清理内脏后进入片鱼环节。
(2)将宰杀清理后的鱼按规定的宽度和厚度片成鱼片,用盐、味精等多种调料和淀粉按既定比例配比后盛入盆中,然后将鱼片放入盆中进行码味上浆。
(3)在炒锅中装入白水,待烧沸后放入上浆后的鱼片,飞水后捞出盛入盆中。再将色拉油倒入锅中,加入辣椒、麻椒,烧热后浇在盛有鱼片的盆中,这样一盆沸腾飘香的水煮鱼就做成了。
特点:
麻辣味,鱼肉鲜嫩,麻辣适口,风靡京城,经久不衰。
带鱼,有暖胃、补虚、泽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等功能,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肝炎患者用鲜带鱼蒸熟后取上层油食之,久服可改善症状。
原料:带鱼1条、葱、姜、蒜、辣椒末各1大匙。
调料:盐1大匙、胡椒粉1小匙。
做法:
1、带鱼去头尾,切0.5厘米宽的长段,加入调味料拌匀。
2、腌入味的带鱼,拌入淀粉,放入油锅中用大火高温炸至酥黄。
3、另起油锅,加1大匙油炒香葱末、姜末、蒜末、辣椒末,放入酥带鱼及胡椒粉拌匀。 鳗 鱼,有益气养血、柔筋利骨等功能。
原料:
鲜鳗鱼1条,清酒200毫升,柴鱼汤汁300毫升,海带(50厘米长、5厘米宽)1片,山椒粉少许,淡色酱油30毫升,盐少许。
做法:
1.将剖杀后的鳗鱼撒上少许盐腌约5分钟,再放入滚水煮约10秒取出,以木刷和清水将鳗鱼表面的黏膜洗净待用;
2.清酒煮滚,将酒精烧尽,加入柴鱼汤汁、海带,以小火煮约5分钟,将海带取出;[西安美食网]
3.洗净的鳗鱼放置烤架上,烤至两面微焦后放入2,以小火煮约40分钟,加入淡色酱油,再煮15分钟即可,此时鳗鱼肉质呈细软的状态;
4.鳗鱼泡入煮汁内放入冰箱半日,再置烤架上烤热,并撒山椒粉即可食用。
*泡椒泥鳅*,有补中益气、祛除湿邪、解渴醒酒、祛毒除痔、消肿护肝之功能。泥鳅与大蒜猛火煮熟可治营养不良之水肿。泥鳅用油煎至焦黄加水煮汤可治小儿盗汗。泥鳅炖豆腐可治湿热黄疸。泥鳅与虾黄同煮服,可治阳痿不举。
材料:泥鳅,泡椒,花椒,姜,蒜
做法:
1、泡椒姜蒜切末,
2、锅内放油下泡椒姜蒜切末炒香
3、下泥鳅煸炒片刻
4、放花椒的水、料酒、盐、味素(可以放适量的肉酱或辣酱)
烧四五分钟后调味,不宜久烧,泥鳅易烂会。泥鳅鲜嫩,泡椒味浓,典型的川味菜
作文九:《关于鱼的作文》800字
关于鱼的作文
“天哪,天哪!鱼怎么逃跑了!”每当我抓鱼时,都只能叹息小鱼游得太快了,它转眼就不见了,为何这些鱼能够游得这么快?我甚至在探索频道中看到过他们追上了轮船……
我仔细地收索着资料。我想人类对于鱼的了解并没有我们自己认为的那么深刻。
一般来说,鱼游得快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鱼的身体呈流线形,在水中的阻力最小,它们像刀一般,锋利地切开了水面。
其次,鱼的身上长满了鱼鳞,可以很好地保护鱼身,如果一条鱼没有了鱼鳞,它会被各种攻击所伤害,估计也不能活很久了。最关键的是,鱼鳞虽然满满覆盖在鱼的表面,但它并不沉重,不会对鱼的游行造成过多的负担。有了鱼鳞,鱼安全又轻盈地畅游在水中。
再者,鱼的上身非常的长,占有鱼总长的50%~55%之间,强壮的上身让鱼充满了力量,尾巴变得轻盈又灵活,鱼用它的上身优势可以轻松地做出一招“降龙摆尾”,轻松地穿梭水中。
事实上,并不是我一个人认为鱼游得快,很多人也观察到了这个现象,于是,他们进行了各种观察和研究。有人根据鱼的特点,发明了舵,可以很好地控制方向。也有人观察到鱼身和鱼尾的特点,发明了潜水服,让人们可以像鱼一样潜入深海。还有人通过观察鲸鱼(准确得说,鲸鱼并不是鱼),改进了船只的性能,使其速度大大提高。可以这么说,鱼类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如果要我给它们评星级,我愿意给五颗星。
鱼的生命力很顽强,就算将它的头砍下来了,心脏还能扑腾扑腾地跳好久。它们充满了灵性,在西双版纳有个传说:要是捕到了一条有了鱼仔的母鱼,就一定要让她在临死前产下鱼仔,不然就算被切碎了,也不会放过捕鱼者,所以,人和鱼类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共识,如果真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捕鱼者都会让母鱼离开,让自然中的生命生生不息。我也十分希望这个传说是真的。
要是没有了鱼类,人们不仅仅是少了美味佳肴,更不会有潜水艇,潜水衣,甚至是驶得那么快的船只。我希望大家可以一起保护环境,让它们更好地繁衍下去,也能像西双版纳的传说一样,善待它们。
作文十:《关于鱼的诗句》500字
1、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 ——《浣溪沙》 (唐)杜甫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曲》 [晋]乐府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 杜甫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渔歌子》 (唐)张志和5、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观游鱼》 (唐)白居易6、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长安秋望》 赵嘏7、劳动故人庞阁老,提鱼携酒远相寻。——《病假中庞少尹携鱼酒相过》 白居易8、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枯鱼过河泣》 汉无名氏9、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10、海水桑田欲变时,风涛翻覆沸天池。 鲸吞蛟斗波成血,深涧游鱼乐不知。 ——《涧中鱼》 (唐)白居易11、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脍橙荠。 ——《送程六》 (唐)王昌龄12、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现代)**13、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题李次云窗竹》 白居易14、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 海棠花下去年逢。 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临江仙》 (宋)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