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托物言志”在记叙文中的运用》14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 托物言志 ” 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作者:王素芳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 ·教师版》 2013年第 08期
近几年在高考作文中,记叙文占了明显的优势,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记叙文。学生 刚刚进入高中的时候,作文训练是以记叙文为主,到了高二是以议论文为主,高三则是让学生 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选择。而往往到了高三学生还是继续写议论文,在这样的情况下,阅卷老 师看到一篇好的记叙文难免眼前一亮,给出高分。高中生写记叙文,绝不是简单地记叙一件事 情的来龙去脉,而是要写出一定的深度,这就需要运用一些写作技巧,那么我们可以选择 “ 托 物言志 ” 。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 “ 志 ” 依托在某个具体之 “ 物 ” 上, “ 物 ” 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 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 “ 志 ” ,借助于这个具体之 “ 物 ” ,表达得更巧 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 “ 松、竹、梅 ” 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 泥土 ” 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 “ 蜡烛 ” 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物言志与借物喻人相 似,都是借别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 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在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还需要注意下面两点:
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首先要注意的是对所写之物要仔细观察,然后在文中把所写之物摹 形传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托物言志, “ 物 ” 是基础,不能很好地写出这个 “ 物 ” , “ 志 ” 则无 从谈起,文章也就失去了站立起来的基础;即使勉强写了 “ 志 ” ,这个 “ 志 ” 也是苍白无力的,很 难获得感人的艺术效果。因此,写好 “ 物 ” ,为 “ 言志 ” 打好坚实的基础,是写好这类文章至关重 要的第一步。写物时,摹形须绘声绘色,形象生动;传神则须神情毕肖,栩栩如生,摹形与传 神要和谐统一,文章才有魅力, “ 言志 ” 才有基础。比如以 “ 挤 ” 为题的作文,我们要想运用托物 言志的手法,可以用太阳这个物来言志,我们可以先这样状物:“ 远处天空那片阴沉沉的云被 镶上了金边,像炫目的金色蕾丝带。但太阳似乎被什么牵绊住了似的,久久不肯露脸。 ” 太阳 被乌云笼罩了,肯定下面就有了一个 “ 挤 ” 的过程。
写托物言志的文章,还应注意的是,必须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使所写之物与所言之志尽 可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切忌面面俱到,什么都扯上一两句,又什么都没有说明白,给人以堆 砌之感。一篇好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所言之志与所托之物的关系不能故弄玄虚,应该在作者的 引导下,步步深入,最终水到渠成,令读者恍然大悟。仍以作文《挤》为例,前面已经状物 了,下面该言志了,我们就选择太阳挤出乌云的笼罩这个点来言志,可以这样写:“ 那朵阴云 一直笼罩着,笼罩着,但太阳似乎并未打算放弃,一点一点地探出身子,一点一点地挤出云 层。最后,它一跃而出,照亮了海面,也照亮了我心中那朵积雨的云。沐浴在第一缕霞光中, 我豁然开朗:挤出黑暗,才能拥抱光明。就如那破茧的蝶,如果不挤出束缚它的茧,怎能拥有 强健的翅膀?怎能在天地间自由地飞翔?承受疼痛是为了告别疼痛,承认失败是为了永诀失 败。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挤破失败的枷锁,怎能拥抱成功? ” 这样就借太阳挤出乌云笼罩言了 “ 我要挤破失败的枷锁 ” 这个 “ 志 ” ,做到了步步深入,最终水到渠成。
作文二:《“托物言志”在记叙文中的运用》1600字
近几年在高考作文中,记叙文占了明显的优势,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记叙文。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的时候,作文训练是以记叙文为主,到了高二是以议论文为主,高三则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选择。而往往到了高三学生还是继续写议论文,在这样的情况下,阅卷老师看到一篇好的记叙文难免眼前一亮,给出高分。高中生写记叙文,绝不是简单地记叙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而是要写出一定的深度,这就需要运用一些写作技巧,那么我们可以选择“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物言志与借物喻人相似,都是借别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在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还需要注意下面两点: 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首先要注意的是对所写之物要仔细观察,然后在文中把所写之物摹形传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托物言志,“物”是基础,不能很好地写出这个“物”,“志”则无从谈起,文章也就失去了站立起来的基础;即使勉强写了“志”,这个“志”也是苍白无力的,很难获得感人的艺术效果。因此,写好“物”,为“言志”打好坚实的基础,是写好这类文章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写物时,摹形须绘声绘色,形象生动;传神则须神情毕肖,栩栩如生,摹形与传神要和谐统一,文章才有魅力,“言志”才有基础。比如以“挤”为题的作文,我们要想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可以用太阳这个物来言志,我们可以先这样状物:“远处天空那片阴沉沉的云被镶上了金边,像炫目的金色蕾丝带。但太阳似乎被什么牵绊住了似的,久久不肯露脸。”太阳被乌云笼罩了,肯定下面就有了一个“挤”的过程。 写托物言志的文章,还应注意的是,必须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使所写之物与所言之志尽可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切忌面面俱到,什么都扯上一两句,又什么都没有说明白,给人以堆砌之感。一篇好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所言之志与所托之物的关系不能故弄玄虚,应该在作者的引导下,步步深入,最终水到渠成,令读者恍然大悟。仍以作文《挤》为例,前面已经状物了,下面该言志了,我们就选择太阳挤出乌云的笼罩这个点来言志,可以这样写:“那朵阴云一直笼罩着,笼罩着,但太阳似乎并未打算放弃,一点一点地探出身子,一点一点地挤出云层。最后,它一跃而出,照亮了海面,也照亮了我心中那朵积雨的云。沐浴在第一缕霞光中,我豁然开朗:挤出黑暗,才能拥抱光明。就如那破茧的蝶,如果不挤出束缚它的茧,怎能拥有强健的翅膀?怎能在天地间自由地飞翔?承受疼痛是为了告别疼痛,承认失败是为了永诀失败。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挤破失败的枷锁,怎能拥抱成功?”这样就借太阳挤出乌云笼罩言了“我要挤破失败的枷锁”这个“志”,做到了步步深入,最终水到渠成。 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一、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相托点即所咏之物与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时,自己的“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物”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二、抓住事物的特征状物。抓住物的特征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精彩传神的状物才能使言志有所依托。三、托物言志的文章重头戏在描写,这就要求作者善于细心观察,角度独特,表现手法要新颖多变,语言要生动传神。四、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作者所借之物是表情传理的外壳,所言之志是表情传理的精神内核,内外之间的联系纽带常常是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手法。在状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真情,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按照这些步骤将托物言志运用到记叙文中去,一定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作文三:《记叙文写作·运用修辞的方法之十二:托物言志法(转帖)》1100字
记叙文写作·运用修辞的方法之十二:托物言志法(转帖)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臧克家:《老马》)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背负重压、在鞭子的抽打下、不得不痛苦挣扎前行的老马;实际上,它写的是被压迫的受苦受难的人民,它是借老马来寓寄旁义的一首咏物诗。这种以某一具体形象的特点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概念、精神、感情的一种创作方法叫做“托物言志法”。运用“托物言志法”有许多好处:一是它能把景或物拟人化,给景或物注入人的性情;二是能把抽象的思想感情具体化,使抽象的思想感情立在形象上,活化起来,灵动起来;三是能使作品摆脱单调、直露和平庸,使作品显得朦胧、深沉而含蓄。
“兴之托喻,婉而成章。”(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托物言志法构意于形象,含蕴而富有诗意,是人们在记叙文写作中十分喜欢采用的一种写作技法。
范文链接
火??? 光
[俄]柯罗连科
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泛舟在西伯利亚一条阴森森的河上。船到一个转弯处,只见前面黑魃魈的山峰下面,一星火光蓦地一闪。
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
“好啦,谢天谢地!”我高兴地说:“马上就到过夜的地方啦!”
船夫扭头朝身后的火光望了一眼,又不以为然地划起桨来。
“远着呢!”
我不相信他的话,因为火光冲破朦胧的夜色,明明在那儿闪烁。不过船夫是对的:事实上,火光的确还远着呢。
这些黑夜火光的特点是:驱散黑暗,闪闪发亮,近在眼前,令人神往。乍一看,再划几下就到了……其实却还远着呢!……
我们在漆黑如墨的河上又划了很久,一个个峡谷和悬崖,迎面驶来,又向后移去,仿佛消失在茫茫的远方,而火光却依然停在前头,闪闪发亮,令人神往,——依然是这么近,又依然是那么远……
现在,无论是这条被悬崖峭壁的阴影笼罩的漆黑的河流,还是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经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在这以前和在这以后,曾有许多火光,似乎近在咫尺,不止使我一人心驰神往。可是生活之河却仍然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流着,而火光也依旧非常遥远。因此,必须加劲划桨……
然而,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
鉴赏点击
《火光》写“我”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航行在一条阴森森的河流上。“船到一个转弯处”,忽然看见前面黑魃魃的山峰下,火光一闪,又明又亮,驱散了黑暗。这令人神往的火光,促使“我们”加紧摇桨。但是,“我”在河流上航行了很久,火光却依然在前面,它似近在眼前,却又非常遥远。在这篇散文中,作家仅仅是写火光吗?当然不是。作品言外有意,弦外有声,它是在用火光象征希望,象征光明。试想,在阴森森的生活之河中,不正是这种希望的“火光”在吸引着人们奋勇前进吗?
作文四:《初中记叙文有效写作方法之 ――托物言志法》1800字
初中记叙文有效写作方法之 ――托物言志法
不言所要言,却借说别的说所要说的,所要说的又一直贯穿于全文,
这就是托物言志。记叙文的写作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看下面的文章:
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一、解读启示: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所托之物:秃桐
所言之志:顽强的生命力
物、志之间的桥梁:形似与神似。
形似: (1)秃桐生于两家交界处,似处于无人管的地方,却仍有清阴和诗意;有些生命无人管,尤其是低贱的生命,但却仍蓬勃生长。
(2)秃桐为蚂蚁所蚀,为雷雨截劈,只剩树身,看似不能再活,可春天到了,却又长出了新叶;有些生命遭受各种侵害,几于苟延残喘,可过阵子却又活了下来。
(3) 秃桐又遭虫咬风吹,可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有些生命屡遭挫折,却仍活着不已。
(4) 老柏香橙大理菊等在秋天渐渐萧条时,却仍“醉得枫叶般红”,开出红艳浅紫的花;许多的生命虽处逆境却仍轰轰烈烈。神似:秃桐屡遭虫咬风吹,却仍不停生长;生命屡遭挫折不甘气馁。
处于逆境仍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二者共有的内在的美。
这里的生命力既可指自然界的生命力,也可指人类的生命力;或者说作者为了赞颂万物包括人类的生命力的顽强而借对秃桐外部顽强的特征及内在的精神的描绘来表达的。不言所要言,却借说别的说所要说的,所要说的又一直贯穿于全文,这就是托物言志。由物及人,象征是其中最大的特点。
二、模式构建:
“立所言之志――寻所托之物――描物之形似蕴志之神似――由物及人揭示主题”。
这是由志――物,有时则是由物的特征悟到人转而写人遭遇及精神,或在结尾处点明对人的赞颂。如杨朔《荔枝蜜》结尾就由眼前的蜜蜂看到在田里辛勤插秧的农民,揭示主题就是赞颂农民的辛勤奉献精神。以上都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模式应用:
所言之志:合作才能共赢。
所托之物:野藤、古树。
形似:藤和树历经风吹雨打而不倒,是因为藤缠住了树,树给以了藤依托;人之所以能克服不同寻常的困难,是因为有许多他人的配合。
神似:藤与树因互相缠扶蓬勃生长,人与人因合作共赢。
作文五:《初中记叙文有效写作方法之――托物言志法》1800字
不言所要言,却借说别的说所要说的,所要说的又一直贯穿于全文,这就是托物言志。记叙文的写作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看下面的文章:
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一、解读启示: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所托之物:秃桐
所言之志:顽强的生命力
物、志之间的桥梁:形似与神似。
形似: (1)秃桐生于两家交界处,似处于无人管的地方,却仍有清阴和诗意;有些生命无人管,尤其是低贱的生命,但却仍蓬勃生长。
(2)秃桐为蚂蚁所蚀,为雷雨截劈,只剩树身,看似不能再活,可春天到了,却又长出了新叶;有些生命遭受各种侵害,几于苟延残喘,可过阵子却又活了下来。
(3) 秃桐又遭虫咬风吹,可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有些生命屡遭挫折,却仍活着不已。
(4) 老柏香橙大理菊等在秋天渐渐萧条时,却仍“醉得枫叶般红”,开出红艳浅紫的花;许多的生命虽处逆境却仍轰轰烈烈。神似:秃桐屡遭虫咬风吹,却仍不停生长;生命屡遭挫折不甘气馁。
处于逆境仍有顽强的生命力是二者共有的内在的美。
这里的生命力既可指自然界的生命力,也可指人类的生命力;或者说作者为了赞颂万物包括人类的生命力的顽强而借对秃桐外部顽强的特征及内在的精神的描绘来表达的。不言所要言,却借说别的说所要说的,所要说的又一直贯穿于全文,这就是托物言志。由物及人,象征是其中最大的特点。
二、模式构建:
“立所言之志――寻所托之物――描物之形似蕴志之神似――由物及人揭示主题”。
这是由志――物,有时则是由物的特征悟到人转而写人遭遇及精神,或在结尾处点明对人的赞颂。如杨朔《荔枝蜜》结尾就由眼前的蜜蜂看到在田里辛勤插秧的农民,揭示主题就是赞颂农民的辛勤奉献精神。以上都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模式应用:
所言之志:合作才能共赢。
所托之物:野藤、古树。
形似:藤和树历经风吹雨打而不倒,是因为藤缠住了树,树给以了藤依托;人之所以能克服不同寻常的困难,是因为有许多他人的配合。
神似:藤与树因互相缠扶蓬勃生长,人与人因合作共赢。
作文六:《记叙文阅读之托物言志》1600字
记叙文阅读之托物言志
云创通 ://.yct158.
【阅读前言】
托物言志类文章,由于所托之物不同,所使用的写作手法也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不管怎样,同学们在阅读这类文章时都必须注意把握物与我之间的相似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一般来说,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读全文,找准作者写作时的所托之物。
二、抓住所托之物的本质特征,理解其主要的象征含义。
三、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找出所托之物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长成一棵树
?厉 勇
世间有树,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地球,因为有了树,才适宜居住。人类,因为有了树,诗意地栖居才成为可能。我常常觉得,这个世界甚至可以没有人,但决不能没有树。
树,以挺拔的站姿坚守脚下的土地,它的根在地底下匍匐蜿蜒,我想它一定是积聚了树全部的力量。树的根也许密如细发,但一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这让树得以在坚硬的泥土里进行着生命的运动,从而扎根生长。
树,以仰望的姿态朝天空发出邀请。枝枝杈杈是树的臂膀,片片绿叶是树的语言。树,站着会生长,过不了几年,便拥有自己的树冠。一团绿色的火焰在大地上燃烧,随着岁月更迭,时光变迁,树不仅没有变老,反而让自己的生命更加蓬勃
昂扬。大树参天,遮天蔽日,树为脚下的土地撑起一片荫凉,为在树上栖息的鸟、虫子、蚂蚁、松鼠等阻挡风雨。与树相望,我总觉得树是可以亲近的。树洞里埋藏了人类的秘密,树荫下有人们活动的身影。树的绿色能让我们绝望的眼睛看到希望,至少也能让疲倦的眼睛得以休息。
村口有大树。古老的村庄,因为有了大树的守候,才有了灵气。有它们陪伴的岁月,村子宁静而安详,村子里的生活如桃花源般神秘而美好。老家村口不仅有参天的香榧树,还有巨大的香樟树、松树,人们从那里远远走过,就能闻到树的香味。村里人相信,这些大树都是有灵性的,它们的命运也是村子的命运。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闻到村口大树的香味。那是家乡的香味。是的,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希望,这些村口的大树都能站立在村口。只要我们一走近,就像是见到了熟人,分别久了,便会热泪盈眶。
寺庙有古树。寺庙里的古树散发着佛光,抬起头,所见的是信仰的天空。在天台的国清寺,一口古井旁,挺立着沧桑古树。我们一行人经过时,有眼尖的人忍不住惊喜地叫了一声“快看,树上有松鼠”。循着他指的方向,我们果然看到了在树叶间跳动的松鼠,树叶的绿光在此刻明亮无比,似乎能划过我们的神经。呵,这松鼠一定是把古树当成了自己的家园、乐园。
而在普陀山的普济禅寺,香道两旁都是硕大古老的树。在去西天的半山腰,走进一个小小的岔道,便望见一小片森林。靠近一看,竟然只是一棵树。这是一棵九百多年的古樟。主干生支干,支干生枝丫,密密层层,各事其主。所有的树干斜向天空,广达数亩。
树,也许比动物还有灵性。在某些地方,树受村民尊敬和爱戴,视若神灵。
世间有树,我多想像树一样活着。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1期,有删节)
【专项训练】
1.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你能从文中的哪一句话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理解。
解题思路:在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首先应通读全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抓住文中反复提到的词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拓展练习】
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部分黑体词语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 理解词语的含义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具体操作时,同学们务必要在对文章内容有所把握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感受作答。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树的外观形态。
解题思路:回答这类问题,同学们应先将文章划分出层次,然后按照每个层次的内容对所写事物的特点进行一一概括。
云创通 ://.yct158.
作文七:《记叙文阅读之托物言志》1500字
【阅读前言】
托物言志类文章,由于所托之物不同,所使用的写作手法也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不管怎样,同学们在阅读这类文章时都必须注意把握物与我之间的相似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一般来说,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读全文,找准作者写作时的所托之物。
二、抓住所托之物的本质特征,理解其主要的象征含义。
三、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找出所托之物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长成一棵树
□厉 勇
世间有树,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地球,因为有了树,才适宜居住。人类,因为有了树,诗意地栖居才成为可能。我常常觉得,这个世界甚至可以没有人,但决不能没有树。
树,以挺拔的站姿坚守脚下的土地,它的根在地底下匍匐蜿蜒,我想它一定是积聚了树全部的力量。树的根也许密如细发,但一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这让树得以在坚硬的泥土里进行着生命的运动,从而扎根生长。
树,以仰望的姿态朝天空发出邀请。枝枝杈杈是树的臂膀,片片绿叶是树的语言。树,站着会生长,过不了几年,便拥有自己的树冠。一团绿色的火焰在大地上燃烧,随着岁月更迭,时光变迁,树不仅没有变老,反而让自己的生命更加蓬勃昂扬。大树参天,遮天蔽日,树为脚下的土地撑起一片荫凉,为在树上栖息的鸟、虫子、蚂蚁、松鼠等阻挡风雨。与树相望,我总觉得树是可以亲近的。树洞里埋藏了人类的秘密,树荫下有人们活动的身影。树的绿色能让我们绝望的眼睛看到希望,至少也能让疲倦的眼睛得以休息。
村口有大树。古老的村庄,因为有了大树的守候,才有了灵气。有它们陪伴的岁月,村子宁静而安详,村子里的生活如桃花源般神秘而美好。老家村口不仅有参天的香榧树,还有巨大的香樟树、松树,人们从那里远远走过,就能闻到树的香味。村里人相信,这些大树都是有灵性的,它们的命运也是村子的命运。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闻到村口大树的香味。那是家乡的香味。是的,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希望,这些村口的大树都能站立在村口。只要我们一走近,就像是见到了熟人,分别久了,便会热泪盈眶。
寺庙有古树。寺庙里的古树散发着佛光,抬起头,所见的是信仰的天空。在天台的国清寺,一口古井旁,挺立着沧桑古树。我们一行人经过时,有眼尖的人忍不住惊喜地叫了一声“快看,树上有松鼠”。循着他指的方向,我们果然看到了在树叶间跳动的松鼠,树叶的绿光在此刻明亮无比,似乎能划过我们的神经。呵,这松鼠一定是把古树当成了自己的家园、乐园。
而在普陀山的普济禅寺,香道两旁都是硕大古老的树。在去西天的半山腰,走进一个小小的岔道,便望见一小片森林。靠近一看,竟然只是一棵树。这是一棵九百多年的古樟。主干生支干,支干生枝丫,密密层层,各事其主。所有的树干斜向天空,广达数亩。
树,也许比动物还有灵性。在某些地方,树受村民尊敬和爱戴,视若神灵。
世间有树,我多想像树一样活着。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1期,有删节)
【专项训练】
1.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你能从文中的哪一句话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理解。
解题思路:在做这类题目时,同学们首先应通读全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抓住文中反复提到的词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拓展练习】
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部分黑体词语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 理解词语的含义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具体操作时,同学们务必要在对文章内容有所把握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感受作答。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树的外观形态。
解题思路:回答这类问题,同学们应先将文章划分出层次,然后按照每个层次的内容对所写事物的特点进行一一概括。
作文八:《记叙文写作之托物言志》1700字
【写作目标】 1.明确什么叫作托物言志法,并学会运用托物言志法行文。 2.能区分托物言志、借物(景)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 【技法指津】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作者的志向和意愿的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法可分为咏物言志和缘物言志两种。1.咏物言志,即描绘物象、咏唱事物,其目的是借用其象征意义,含蓄地抒发作者的情感。2.缘物言志,这种方法中的感情常常是和一定的事物相联系的。特殊的经历、特殊的事物总会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一旦重睹旧物,当年的情景又会栩栩如生地重现在眼前,感情的潮水就会凭借着这一独特的物象宣泄出来。但需要注意的是,缘物言志中的“物”对于作者来说是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的,而对其他人来说,则不存在这种象征意义。 综上所述,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托物是手段,言志是目的。那么,怎样才能通过托物达到言志的目的呢?同学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立意要明确 同学们可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生活中捕捉与之有相似点的寓情物,并以此作为表情达意的艺术形象。把握好“物”与“意”之间的对应点,是写好此类文章的关键。捕捉不到准确的寓情物,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白杨礼赞》就是由白杨树引出其所象征的北方农民。抓住物的特征,通过联想,由物及人,引出赞颂的对象,这是立意的步骤,也是基本的思路。 二、描写要具体 同学们对所捕捉的寓情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时,既要写出其外部形态,又要写出其内在特征,使读者通过寓情物这一艺术形象自然联想到某种可贵的精神或品质,做到“物”和“情”之间既“形似”,又“神似”,从而为抒发感情作好铺垫。 【牛刀小试】 那一抹妩媚的红 □蒋百合 生活相伴着磨难,也相伴着美丽。 ――题记 天空灰暗一片,亦如我失意的心,无法排遣一腔郁闷,于是决定出门去寻找一份美丽。雨“吧嗒”“吧嗒”地打在蜿蜒山道的石阶上,打在碧绿的竹叶上。我融入这细雨中,听着雨的旋律,淹没在竹海里,嗅着清淡的竹香,心里便溢出了一丝惬意。 忽然,我在路旁的石缝间发现了一抹妩媚的红。真美啊!是什么力量让它在这阴暗的林间绽放美丽呢?我弯下腰,却没有半点的喜悦:红色虽然妩媚,但带着些许凄凉;嫩嫩的花瓣虽滑润但无力,那瘦弱的花蕊上还顶着一滴雨化作的泪。我的心中又现阴霾,无端地联系起自己的境遇。我怜悯它,这里没有沃土,没有暖阳,能开出一朵花已是不易,却还要受着雨的欺凌。我轻轻地捧着它,却找不到拯救它的法子。哎,这真是“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我开始抱怨,抱怨这小雨,是它灰暗了这小花的生活,也灰暗了我心里的天地。 该下山了。当走出那片竹林时,我才发现山谷中已是山风劲吹,竹浪奔涌,整座山因风而活跃着,彰显着一种无可抗衡又令人神往的力量。好美的竹海碧涛,这满眼壮美皆因风而起。不知不觉中,我又想起那带雨的一?{红色,我对它又有了一些新的解读:我意识到那林间的花儿虽没有遇到沃土与暖阳,但那风侵雨袭都是它生命历程的必需,也是它生命价值体现的必需。我怜爱那一抹妩媚,但那不正是风雨所造就的魅力吗?正如那万壑竹浪,只因那山风的劲吹才有了惊人的壮观景象。我要为风霜平反,为雨雪鸣冤,与其说是它们带给万物磨难,倒不如说是它们造就了一切的美丽。 自然如此,人亦如此。 【指导教师:周丕星】 点评: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法行文,将“磨难成就人生”的道理呈现在读者面前。全文既有对竹林中的那朵红花外形特征的细致描写,又有点到为止的议论抒情,使全文显得丰盈且充实。 【误区警示】 一、写作时,要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不能一看到景物的特点,就信手而作,否则,就可能顾此失彼。 二、托物言志的文章的重头戏在于描写,而非抒情,二者的尺度要掌握好。 【延伸训练】 请以“__赞”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写作这个题目,同学们可在横线上填写生活中的物品或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或动物,但一定要找准它身上最令你感受深刻的一点入文。因此,同学们可以借用托物言志法写作,但要注意你所托之物与所抒之情之间的关系。
作文九:《中考记叙文阅读之托物言志》1300字
记叙文阅读之托物言志
【阅读目标】
托物言志类文章,由于所托之物不同,所使用的写作手法也就有显著的差异。但不管怎样,同学们在阅读这类文章时都必须注意物与我之间的相似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握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从而正确地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一般来说,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通读全文,找准作者写作时的所托之物。
2.抓住所托之物的本质特征,理解其主要的象征含义。
3.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找出所托之物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
【即学即练】
生命赋
□孙 荪
我常常在大自然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
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鲜花??望着它们,或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的生命力,常常催我爆发我的生命激情,在体内蔓延,奔涌,激荡。
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异常深刻的震颤。 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
当柳芽发出不久,在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
麦收过后,麦地里新播种的大豆,不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无际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
我害怕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我一看见它,就如痴如醉,就完全被它吸引,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巅峰的想象: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满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自己崇拜的球员,在终场前得到一个绝佳的射门机会,即将起脚攻入制胜一球的那一刻,却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我还有一个执拗的习惯: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它们并不可怜,我敬仰它们!
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茂盛的生命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却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幅怎样的葱茂景象!
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
如果有幸获得一次生命的话,那就让生命庄严地向世间展示吧。
(选自《猫头鹰阅读》,有改动)
1.文章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回答这类题目时,同学们只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每段开头一句中的关键词,再结合文意进行具体分析就可以了。)
2.通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文中所描绘的景物非常多。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说出第四段至第七段中所描写景物的主要特征及象征意义。
(解题思路:回答这类题目时,同学们须考虑清楚相关语段中的景物的主要特征,再结合具体语境进
行分析就可以了。)
作文十:《记叙文写作之托物言志[权威资料]》2200字
记叙文写作之托物言志
【写作目标】
1.明确什么叫作托物言志法,并学会运用托物言志法行文。
2.能区分托物言志、借物(景)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
【技法指津】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作者的志向和意愿的一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法可分为咏物言志和缘物言志两种。1.咏物言志,即描绘物象、咏唱事物,其目的是借用其象征意义,含蓄地抒发作者的情感。2.缘物言志,这种方法中的感情常常是和一定的事物相联系的。特殊的经历、特殊的事物总会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一旦重睹旧物,当年的情景又会栩栩如生地重现在眼前,感情的潮水就会凭借着这一独特的物象宣泄出来。但需要注意的是,缘物言志中的“物”对于作者来说是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的,而对其他人来说,则不存在这种象征意义。
综上所述,托物言志这种表现手法,托物是手段,言志是目的。那么,怎样才能通过托物达到言志的目的呢,同学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立意要明确
同学们可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生活中捕捉与之有相似点的寓情物,并以此作为表情达意的艺术形象。把握好“物”与“意”之间的对应点,是写好此类文章的关键。捕捉不到准确的寓情物,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白杨礼赞》就是由白杨树引出其所象征的北方农民。抓住物的特征,通过联想,由物及人,引出赞颂的对象,这是立意的步骤,也是基本的思路。
二、描写要具体
同学们对所捕捉的寓情物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时,既要写出其外部形态,又要写出其内在特征,使读者通过寓情物这一艺术形象自然联想到某种可贵的精神或品质,做到“物”和“情”之间既“形似”,又“神似”,从而为抒发感情作好铺垫。
【牛刀小试】
那一抹妩媚的红
?蒋百合
生活相伴着磨难,也相伴着美丽。
――题记
天空灰暗一片,亦如我失意的心,无法排遣一腔郁闷,于是决定出门去寻找一份美丽。雨“吧嗒”“吧嗒”地打在蜿蜒山道的石阶上,打在碧绿的竹叶上。我融入这细雨中,听着雨的旋律,淹没在竹海里,嗅着清淡的竹香,心里便溢出了一丝惬意。
忽然,我在路旁的石缝间发现了一抹妩媚的红。真美啊~是什么力量让它在这阴暗的林间绽放美丽呢,我弯下腰,却没有半点的喜悦:红色虽然妩媚,但带着些许凄凉;嫩嫩的花瓣虽滑润但无力,那瘦弱的花蕊上还顶着一滴雨化作的泪。我的心中又现阴霾,无端地联系起自己的境遇。我怜悯它,这里没有沃土,没有暖阳,能开出一朵花已是不易,却还要受着雨的欺凌。我轻轻地捧着它,却找不到拯救它的法子。哎,这真是“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我开始抱怨,抱怨这小雨,是它灰暗了这小花的生活,也灰暗了我心里的天地。
该下山了。当走出那片竹林时,我才发现山谷中已是山风劲吹,竹浪奔涌,整座山因风而活跃着,彰显着一种无可抗衡又令人神往的力量。好美的竹海碧涛,这满眼壮美皆因风而起。不知不觉中,我又想起那带雨的一,{红色,我对它又有了一些新的解读:我意识到那林间的花儿虽没有遇到
沃土与暖阳,但那风侵雨袭都是它生命历程的必需,也是它生命价值体现的必需。我怜爱那一抹妩媚,但那不正是风雨所造就的魅力吗,正如那万壑竹浪,只因那山风的劲吹才有了惊人的壮观景象。我要为风霜平反,为雨雪鸣冤,与其说是它们带给万物磨难,倒不如说是它们造就了一切的美丽。
自然如此,人亦如此。
【指导教师:周丕星】
点评: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法行文,将“磨难成就人生”的道理呈现在读者面前。全文既有对竹林中的那朵红花外形特征的细致描写,又有点到为止的议论抒情,使全文显得丰盈且充实。
【误区警示】
一、写作时,要找准托物言志的“相托点”,不能一看到景物的特点,就信手而作,否则,就可能顾此失彼。
二、托物言志的文章的重头戏在于描写,而非抒情,二者的尺度要掌握好。
【延伸训练】
请以“__赞”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点拨:写作这个题目,同学们可在横线上填写生活中的物品或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或动物,但一定要找准它身上最令你感受深刻的一点入文。因此,同学们可以借用托物言志法写作,但要注意你所托之物与所抒之情之间的关系。
文档资料:记叙文写作之托物言志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小学作文教学素材积累之我见 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谈导学案模式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浅析新课改下的音乐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 农村初中学校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乡镇农村初中语文现代诗歌难教难学的原因浅析 活水到渠引自流 浅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浅析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学校生态环境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 基于
问题链的阅读课堂设计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效率 例谈语文基础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寻脉生物科学史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托物言志”在记叙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