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虚拟与现实的距离》1300字
你可曾设想过未来世界的模样?
没有轮子能在半空飞驰的汽车、不需要键盘屏幕的电脑、不再像铅笔一样插入地表的建筑、克隆技术使人类不再担忧寿命终结或衰老……
我想,人类社会是无法脱离科技发展的。交通工具、生产技术、医药医疗、武器战争……科技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越来越依赖科技和网络,它们就像空气与水一般成了一种必然的存在。人类苦苦研发出高等智能的时候,大概对好处和利益的期待远远多过坏处与弊端吧。但是,《终结者》里的“天网”,它认定人类是其发展的威胁,于是便转向攻击其创造者,丝毫没有考虑人类的“创造之恩”。这还远比不上《黑客帝国》里的噩梦――机械控制了人类,让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生存,大肆攫取生物电能来供机械使用。这一切听起来真是绝望至极!似乎人类科技发展的最后都会演变成网络机械的反噬。那么,不再发展科技,人类就不会面临这些担忧了?
《超验骇客》中,反科技组织竭尽一切力量拔除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成就的科研人员。威尔博士生命即将终结之际,他的妻子伊芙琳和好友马克思将威尔的思维记忆上传至电脑,完成了“超验”这一实验。“超验”却在不知不觉中控制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极端的镇压,带来的是更加极端的反抗。沉溺于虚构或滞留于现状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未来。人们是否应该开始反思,虚拟世界之于人类的尺度到底该如何划定?
看似乐土的虚拟世界,为何会在人心中埋下恐惧的种子?这或许正是虚拟与现实的距离所在。按照公式执行的程序,剥离了人类的情感,错误与遗憾既得不到弥补也无法被体谅,生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生命的存在,并不应该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是用灵魂与血肉去体会生命的整个过程。
终结者
20世纪末期,美国军方研制了一种高级人工智能防御系统“天网”。但不久后,“天网”产生了自我意识,认定人类是其发展的威胁,决定灭亡人类。人类在约翰的领导下与“天网”英勇作战,并扭转了局面。“天网”为了改变这一切,派遣终结者人型机械人T-800回到1984年,阻止约翰的诞生。战士卡尔雷斯自愿通过时间通道回到1984年保护莎拉。
黑客帝国
网络黑客尼奥发现,看似正常的世界似乎被某种力量操控着。这时现实中生活的人类反抗组织的头领莫菲斯找到了他。尼奥在莫菲斯的指引下,回到了真正的现实中。在历经同伴的背叛与死亡后,感受到真实世界深情的尼奥仿佛顿悟一般得到了新的力量,将追杀而至的特工程序一一消灭。从此,人类与机械的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鹰眼
公司小职员杰瑞的孪生兄弟意外过世,杰瑞赶回家中参加葬礼。但此行归来后,杰瑞发现家中居然堆满了武器,随即赶到的FBI破窗而入将他逮捕。与此同时,名叫蕾切尔的女人得知自己的儿子被某人绑架。这名绑架者引导杰瑞摆脱FBI,最终上了蕾切尔的车,两名陌生人被迫合作,在FBI的追捕中落入了神秘绑架者的计划……
刀剑神域
桐谷和人是世界首款完全潜行游戏“刀剑神域”的玩家。和人登入游戏后,发现竟然无法退出。而与此同时自称是游戏设计者“茅场晶彦”的人说明,只有打倒位于游戏世界顶楼的头目,才是离开这个世界唯一的方法。并且,GAME OVER或脱下游戏机装置,玩家会立刻被装置发出的高频率微波破坏脑部而死亡……
作文二:《虚拟与现实的界线》2900字
曙光闲话
虚拟与现实的界线
据说上古时代,生产力十分落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非常简单,以至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都混为一谈。比如有人夜间做梦,在梦中杀了一个人,那他对此也要负一定的责任。不过上古时代部落的“法律”也很简单,大多是象征性的惩罚,也就是将“犯人”脸上涂上锅灰,头上插上鸡毛在村里走上几圈,或是在个木杆下站上半天。所谓“画地为牢,刻木为吏”。如果此人被逐出部落,无疑是将此人判了死刑。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道德、法律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了。但在古代的法律中,似乎对于现实世界与虚拟的精神世界还是分不太清楚。如中国的古代法律中,不但有诽谤罪,还有“腹谤罪”。就是即使此人没有任何犯罪表现,但觉得他心里头是在骂君主,那也可以定罪,甚至杀头。还有一种现代人不能理解的就是“巫蛊”之罪。一个人自己藏在屋里,装神弄鬼地将另一个人的名子写到纸人或木头人上,用针扎,贴咒符,便是犯了“巫蛊”之罪。一经查证多半是要杀头的。因为古代人认为这种行为会对现实世界的人造成真实的伤害。清代小说《红楼梦》中对此还有过描写。直到现代社会才将此种行为剔除在犯罪行为之外。尽管有些落后地区的人们可能还有此种画符念咒想置人于死地的妄想,但现代法律已经不再对此行为进行追究,法律上将此称为“不能为”。就是说这种行为只是一种人的妄想,不可能对现实世界的人造成真正伤害。
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再次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搞混,也将会对我们的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进行挑战。比如说网络世界上的财产是不是我们法律上所能认定的财产?受不受法律的保护?游戏中的Q币现在已经能和现实世界的货币挂钩了,那这些财产如何界定或者保护?如果虚拟世界的人格和名誉受损害,是否能够受到法律上的认定,它们是否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
再进一步讲,虚拟世界的扩张,特别是技术的进步,会不会大大挤占我们现实世界的空间,如果“人肉搜索”真的泛滥起来,现实世界的人们还能有什么个人隐私的空间?我们是在网络世界中被虚拟化了?还在现实世界中更加无可逃遁?也许,一个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混沌不清的时代正在重新来临,互联网真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作者为《中国经营报》副总编)
新闻视界
道德“审判”:互联网走进“新时代”
“‘人肉搜索’引擎”只是网络社会刺向现实世界的一根探针,却凶悍异常,这一点虐猫女、很黄很暴力女生、陕西省林业厅人士一定深有所感。但“‘人肉搜索’引擎”的发力者其实是最普通的网人,他们大多没有进化到Avatar(源自印度梵语,本意是指“分身、化身”;互联网时代,Avatar成为网络虚拟角色——网络用户在以图像为主的虚拟世界中的虚拟形象的代名词,通常为卡通形象) 阶段,对赛博空间(Cyberspace,即互联网的“虚拟世界”)的生存规则也并不熟稔——或者他们根本不关心。之所以在现实世界能产生巨大的反响,根本原因还在于现实世界的过度僵化,局部压力得不到释放,所以匿名网络成了最好的发力场。
这是传媒人李劳在其《不是人肉》一文中对“人肉搜索”作用的评判。
网络走向真实化生存
“互联网正在越来越回归本源。从网上到网下,从虚拟到现实,互联网技术正变为影响社会交往、人际交往网络的重要力量。”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分析称,这种力量促使人们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交往方式,依托互联网的“人肉搜索”,人们可以将过去小范围内的互助行为插上腾飞的翅膀,通过互联网的推动、促进和放大作用,极大强化人们的社会关系网。
奇虎公司总裁齐向东对此深表赞同:“互联网必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互联网生活也将取代人们的传统生活,互联网的虚拟世界将逐渐真实化。人们要在互联网上卖东西、交友和做生意,决定了虚拟的东西必须真实化。同时,互联网的影响力增大,要求网民必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任,所以现实社会的法律也逐渐会要求虚拟社会真实化。而且,互联网社会正在不断真实化。比如,电子邮件是真实的,它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网络购物需要真实的身份支付,它改变了我们的商业习惯;工作的MSN是真实的,它改变了我们与同事、朋友之间的沟通方式。更多的改变,还会发生更多……”
很显然,“人肉搜索”即包含在齐向东所称的“更多改变”中,即便目前来看,“人肉搜索”还不是个常态事件,但它对我们社会形成的影响,将进一步加深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互动,并且因为标志性事件常常会引发传统媒体的跟踪报道,从而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影响。
互联网对现实世界的改变与维护
“我反对那种认为互联网是一种虚拟世界并且与现实生活泾渭分明的说法。我认为,互联网从它产生那一天起,就是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项工具而存在的。就像我们不能认为电视、广播、电话会构成一个虚拟社会,我们也没有理由认为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社会。”著名互联网律师于国富的观点甚至比姜奇平和齐向东更为“激进”,在他看来,互联网甚至从未有过与现实社会脱钩的“世外桃源”阶段。而无论如何,虚拟社会真实化趋势背后隐藏的潜台词是,不管狭义的“人肉搜索”,还是广义的“人肉搜索”,其实都面临着更加广阔的社会需求。
姜奇平表示,从更深的层面来看,互联网本就是顺应后工业社会去中心和碎片化的需求而生,在网络应用不断深化的今天,从强调满足社会共性需求的“为人民服务”阶段转向强调满足个性化具体需求的“为人人服务”,搜索引擎从大规模生产的阶段进入个性化定制的“人肉搜索”版本,其实也是社会转型的必然反应。
回首几次典型案例,在2001年的微软陈自瑶事件、2006年2月的“虐猫事件”之后,2006年4月的网游“铜须门”事件、2007年4月的钱军打老人、2007年11月因丈夫变心最终导致妻子自杀的“3377事件”、2007年底由“打虎网民”层层推进的“华南虎照事件”、2008年3月的“天价头”等等,“人肉搜索”的题材,从偏重娱乐层面到社会性话题的道德评判为主,转型脉络清楚;与Google对“人肉搜索”“真善美”诉求的描述,高度契合。
“传统法律除了有教育、规范、惩罚作用以外,还具有对于公民、法人的行为进行评价、指引的作用。在互联网上,如果众多网民同时发表了对于某一主体的不利言论,那么这个主体受到的社会评价会立刻降低。从这一点上来看,互联网的确从某种意义上部分取代了传统法律的作用。有鉴于此,就更应该让发言者对自己的言论承担责任,谨慎发言,避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在如何约束网络“人肉搜索”负面作用的问题上,于国富与姜奇平的判断不谋而合。
在姜奇平眼中,“‘人肉搜索’的强大力量为我们提出了新问题,那就是如何形成秩序。很多人都认为互联网不过是新的物理空间组织规制形式,从这个角度来看,网上的‘人肉搜索’,甚至新涌现的网络道德‘审判’,其实是这个系统的一种追究机制,是一种自组织、自协调能力的建设。当前正处于互联网及众多网民形成规范和游戏规则有序化的关键阶段,首要的就是能保证这些相关原则的确立,否则,作为技术手段的互联网可能导致的混乱和负面效应,也会被相应放大。”
齐向东则对于国富和姜奇平两人的担忧持谨慎的乐观:网络监督力量仅是现实监督力量的一部分,只要互联网的虚拟力量是以现实法律为约束,互联网就不可能替代现实的约束力量,即便这种虚拟社会的监督,已经越来越表现出干预现实的强度和力度。
作文三:《网络的现实与虚拟》2900字
网络的现实与虚拟
人们总说:“网络是虚拟的。”或者说:“在虚拟的网络里??”有些电视台的主持人也常说:“有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如何违法犯罪,如何上当受骗??”甚至有人因此而蔑视和诋毁网络。
然而,我却认为:网络是现实的。没有人的因素,网络也不可能有虚拟现象。因为,网络并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虚幻世界。网络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与现实生活中的其它文化载体和传媒工具一样,都具有一定的虚拟现象。而这种虚拟现象,归根结底都是人为的,是人们为了追求某种效应,实现某种目的,研发或利用虚拟功能的结果。
我们所感知的网络现象,是网络经营者根据自己和网民的不同需求,所制定的具有一定虚拟特点、带有神奇吸引力和视觉冲击力的游戏规则。它就像现实生活中某些文化娱乐场所所特有的规则一样,其规则所规定的每个项目,都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虚拟性和限制性。有的项目必须选择,不选择就不能参与;有的项目可以按照自己的嗜好随意选择,一旦选择之后就必须遵循特定的规则,不然就不能正常运用;还有的项目可以不选择具体选项,允许只在外貌上浏览参观。这就说明:决定虚拟现象的根本因素,是人而不是物!
从词意上讲:虚拟是指人们为了某种需求所制造的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虚假的、虚构的、虚幻的)事物和现象。既然人是虚拟现象的需求者和制造者,既然网络仅是一种文化载体和传媒工具,那么我们就理当树立这样一个观点:网络本身并不虚拟,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需要网络虚拟。
按此观点推论,那种“有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如何如何??”的说法,就该改成“有人在利用网络的虚拟功能如何如何??”,而不该把“虚拟”的名声不分原由地强加于网络,更不该因此而蔑视或诋毁网络!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虚拟现象更具广泛性和严重性!为了证明我的观点,不妨从三个方面来刨析一下:
一、现实生活同样存在虚拟现象
谁也不可否认:虚拟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而且随处可见,形类众多。比如手机:用它可以说真话,也可以说假话??比如电视:用它可以宣扬真善美,也可以揭露假恶丑,当然也可以做些虚假报道和广告;可以看这个台的节目,也可以看那个台的表演,还可以自己播放录像或光盘什么的??再比如宾馆、浴园、歌厅、名片、传单、证件、商品、商标、包装、招牌、装饰、造型,以及戏剧和影视制作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烟雾、科幻、音效,包括人们日常的穿戴、交谈、文稿、书信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带有虚拟的手法或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表现或伪装自己渴望实现的理想意图。 虚拟的东西并不都坏,而坏的东西往往被人的视觉放大。尽管以上列举(包括未列举)的门类所展现出来的虚拟现象,从性质和效果上看: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有合理的,也有非法的;有文明艺术的,也有低俗淫秽的;有造福于民的,也有坑害于民的。但是,从形式和方法上看:它们的手段都是虚拟的,甚至有些虚拟现象的渗透力要比网络更直接、更严重。由此可以判断:如果容有一定虚拟现象的现实生活依然是现实的,那么网络也应该是现实的。
二、网络属于现实生活的一部分
受“网络是虚拟的”言论影响,在不少人的思想意识里,经常把网络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他们或她们认为:网络属于另一个世界。只要一上网,那就完全离开了现实生活,进入了梦幻般的世界??其实,这是一种错觉,或是一种幻觉,或是被假象迷惑了感觉的一种误会和幽默。
事实已经证明:网络领域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拓展了信息传递的空间,缩短了远程交流的时间,提高了两个文明的效率,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生活。不过,网络虽然具有神奇的功能和博大的蕴涵,人们也能通过网络获得诸多的知识和享受,但,说到底,它仍然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渠道和工具。它就像手机、电视、图书馆、娱乐宫一样,属于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并实实在在地服务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如果说现实社会的文明风尚是主流,丑恶现象在一定范围和“虚拟手段”的遮掩下还很猖獗的话,那么属于现实生活一部分的网络,同样不可例外地存在着“文明”与“丑恶”现象。 有人说:“网络是虚拟的,网络人是现实的。”这种观点令人费解。如果说操作并享受网络的人是现实的,那么为人服务的网络工具怎么就不现实而变成虚拟的东西了呢?若按这种观点推论,难道我们手上
拿的手机、眼睛看的电视??都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工具吗?显然,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应该说:网络人和网络都是现实的!
据说,有位网友在网上聊天时,对对方的病情表示了真诚地关心和劝慰。苦闷孤寂的对方十分感激地说:“谢谢!谢谢朋友的关爱!谢谢网络把你的爱心传达给我!”而关心者却前后矛盾地说:“不用谢,网上就没有真心的朋友。”对方惊讶地问:“为什么?”回答是:“网络是虚拟的。”对方又问:“难道现在的你我、以及屏幕上传输的文字都不是真实的吗?”关心者默然无语。这个故事再次证明:网络呈现给我们的包括人为的一些虚拟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三、关键在于人的思想是否虚拟
虚拟现象的广泛存在,正是人们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必然结果。而这种精神的或物质的需求欲望,又是通过人的思想(大脑)产生,并通过人的言行表现出来,然后再由人的思想去支配言行,最终实现和满足人的需求欲望。这是一个无须争辩的自然规律——人的思想支配人的一切。
比如:电影里的许多宏伟壮观、惊险刺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享受的镜头,都是通过虚拟的手法进行编导拍摄或技术制作而成的。但这些虚拟的拍摄和制作,又是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感官)需求,在导演和技术人员的艺术想象指导下完成的。没有创造性的构想,就没有高品位的艺术!
再比如:那些虚假广告和黄色网站的屡禁不止,正是经营者在牟取暴利的思想支配下,抓住人们追求时尚、讲求实惠、以及猎奇窥探、迷恋色情的心理,利用高超而隐蔽的“虚拟”手段和形式,来实现其目的并铤而走险的。没有金钱和色情的诱惑,就没有虚假广告和黄色网站的市场。
即使在我们平时的语言或书信交流中,依然存在着虚拟的想法和言辞。比如:你有个不好的消息或难以启齿的心事,因为不想让家人或亲友知道,就必须以“虚拟”的假象(编造谎言或佯装正常)来掩盖你的苦闷心情。类似这种善意的欺骗,怕是人皆有之。而这种并不真诚的言行,却是真诚的思想在支配着。 再拿网络QQ 和QQ 空间来说:你可以使用真实姓名、身份、地址和资历进行登陆,也可以随意编拟昵称和相关个人资料进行注册;你可以与熟悉的同性相处,也可以与陌生的异性交友;你可以真心实意地聊天交流,也可以投其所好地甜言蜜语;你可以在日志里真事真写,也可以在留言中虚情假意??面对类似这些N 多“真假”选项,最终都是由着自己的需求意愿进行选择和实施的。
说一千,道一万,人的思想是决定一切的。反过来,人的需求又反作用于人的思想。而满足需求欲望的(真实的或虚拟的)过程,又必然受到思想的支配。这一普遍道理告诉我们: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属于现实生活一部分的网络领域,只要有虚拟现象的存在,其根源只有一个——人的思想。
综上所述,充足的理由使我们不得不认为:网络是现实的,是现实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一部分。网络本身并不虚拟,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人需要网络虚拟。网络中表现出来的虚拟功能和现象,是人们为了满足需求欲望特意赋予它的。因为,人的思想是一切虚拟现象的根源!
作文四:《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的和谐》4300字
SHANXIDIANJIAO
山西电教
电教论航标坛
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的和谐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陆
俊
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西班牙学者曼纽尔?卡斯特把信息技术革命(其中包括互联网技术)看作影响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个人而言,我们也面临着向“数字化生存”的格式转换。因此,社会和谐,离不开网络“虚拟世界”的和谐,这一方面是因为网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或生存手段,另一方面,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已经产生极为密切的互动。
网络世界尚不宁静
网络给现实世界带来了积极影响
信息的网络化传播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不是一个完全平静的世界,其中有欺诈和谎言,有冲突和矛盾,有丑恶和罪行,总之,它不是人们原先所预想的“信息乌托邦”或“和谐的网络世界”。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不和谐现象和因素,都能在网络世界中找到。
数字鸿沟引发了各种不平等
网络世界不是一个凭空而来的空间,它在现实世界的技术和社会发展基础上建立起来,因此,原有世界的种种现实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在网络世界中,而且,由于网络社会交往所呈现的新特点、新类型,网络也不会自动地带来人们所期盼的“美丽新世界”,它还存在着各种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例如,人们今天都用“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来表达由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差异和社会不平等。事实上,数字鸿沟、信息不平等,反映的是社会不平等,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距,导致进入网络、获得信息等程度上的差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数字鸿沟反过来又成为人们信息
时代新的社会差异的重要原因。以至于有人用“信息无产者”和“信息占有者”等概念来描述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阶层。一个存在着不平等现实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存在着信息不平等的网络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网络。
网络已经成为种种思想意识形态交锋、冲突的“战场”
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更加频繁,形式更加多样,冲突的范围和主题更加广泛。例如,就“网络社会”本身的定性问题就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社会(信息社会)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网络社会(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信息社会主义”或“数字共产主义”。这正是长达数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争论在网络世界的延续。
除此之外,网络上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倾向的多样性也没有随网络的广泛社会性运用而减少,反而呈指数式增长。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各种意识形态在网络上都会反映出来,而且,网络与各种社会思潮的结合,也产生了新的“网络意识形态”变体,如网络恐怖主义、网络民族主义、网络女权运动及免费软件运动等。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思想和意识形态倾向上的差异,在网上的交流、交往、交锋中,往往形成激烈的网上思想冲突,在许多情况下,其结果会引发网络交往者彼此之间的隔阂和争斗。
网络世界的不和谐由于网络交往的特征而呈现出新的特征,如范围广、形式复杂、社会调控难度大等
以博客为例,Technorati网络负责跟踪不断更新的网络日志,它宣称,每7秒钟就有一个新的博客诞生,其数量还在以每天增加7万的速度递增,每隔5个
?5?
山西电教
论教电学教坛研航究标
SHANXIDIANJIAO
月,博客数量就要翻一番。我们主要关注的不是网民数量的增长,而是每个网民都会通过诸如博客等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网民相互间并不是对什么事物都有相同和相似的认识,因此经常出现的现象就是网民之间的争论或争吵。
网络与现实双向互动
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是相互作用的,两者形成“良了密不可分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既可能形成性互动”,即两者互动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的态势;也可能形成“恶性运动”,即因为存在着种种网络不和谐现象,给现实世界造成种种负面影响。
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都会在网络世界里反映出来
尽管人们今天把网络空间称为“虚拟世界”,但在一定程度上,虚拟并不虚幻,它也是一个由种种信息构成的“现实”世界。网络世界是今天人们生活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现实世界在信息时代的延伸。现实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会在网络信息构造的世界里反映出来。因此,现实世界的不和谐现象也会反映到网络世界中来,如我们现实社会中的社会政治斗争、文化冲突、宗教争议、思想观点交锋等,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它们的踪影,网络世界打上了现实世界的烙印。现实社会的状况往往反映在网络世界中,并对网络世界的“信息生态”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们在关注网络各种信息时,一定要想到在电脑屏幕后面,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他们是现实社会环境下生长并已形成一定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体。
网络化社会、网络世界的各种信息也会影响现实社会及其某些社会结构类型
网络世界并不是一个脱离现实社会的独立、缥缈的世界,它是现实的社会人群“构造”的信息空间。由于这一信息空间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交往内容丰富多彩、交往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越来越成为人们离不开的社会生活形式。网络信息会对现实社会的信息传播、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我们今天的信息生态已经由于网络的出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许多新的社会现象是先在网络上流行再流传于现实世界的,许多现实世界的事件成为现实的公众“事件”,它的传播路径也是从网络到现实世界。
从更深的社会意义上讲,信息化、网络化世界的构造会影响现实社会的结构类型。一些发达国家由于伴随着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转型而较成功的实现了社会转型后,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就?6?
(当然这并不排除转型中依然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过程深深影响着现实社会结构类型和社会管理方式。
现实社会的运动和运作往往通过网络手段来完成
例如,最近几年在世界各地举行世界发达国家政治、经济高峰论坛时,全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运动人士也会在各国首脑会议地点举行各种抗议活动,而他们之间的联系方式主要就是互联网。网络成了现实社会运动的策源地。这些现象之所以比较容易理解和分析的原因在于无论网上的信息传播和组织动员,都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现实”、“实际”的活动,网络是现实社会组织活动的现实工具。
在研究网络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时,我们更要关注的是某些“虚拟”的信息往往也会在现实社会中造成“实在”结果。有时现实世界反而变成网络的一种“延伸”,或者说把现实世界变成了网络思想的实验基地。理论与实践通过网络而得以奇怪的结合。网络之大,无奇不有,这些“虚拟”“虚假”、信息五花八门,但如果人们以这些信息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或根据,并据此实施现实的社会行动,其结果可想而知。
社会和谐要求网络和谐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离不开的事物,在很大程度上,网络世界就是我们现实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自然也要注重和谐网络世界的建设。
我们要正视网络虚拟世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正如现实的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无矛盾的社会一样,网络世界也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疆域。而且,由于网络世界的特点,其矛盾和冲突也会出现一些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没有预料的情形。人们在解决网络世界矛盾、构建和谐网络时,遇到的最突出问题可能就是要解决好“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网络世界的许多现象是“虚拟”的,我们能不能一概用“现实”的规范去处理?如果网络世界的一切都要求用“真实”的现实规范来调控,显然又是不现实的。例如许多的网络游戏行为,只是计算机程序的运作而已。但是,一些“虚拟”的网络行为的确造成了实际的社会后果。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真实”关系,把构建虚拟网络世界的和谐作为构建现实世界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这里要切忌两种倾向:一是当发生网络不和谐现象时,抑制网络发展,把全部罪过推给网络,
SHANXIDIANJIAO
山西电教
电教论航标坛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
周彦英
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通信、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体系迅速形成,引起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变革,从而给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多媒体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和远程网络教学等教育技术已经进入教学实践,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
一、开发应用教学信息资源已成为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中心
我们知道,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由此可见,开发、应用和管理教学资源,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是新时期教
甚至把网站、网吧等一关了事;二是对网络负面现象不闻不问,认为那只是一种“虚拟”的现象而已,一切任其自然,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
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互动中的和谐不是自发的、纯粹技术的过程,是人们主动选择和“构建”的产物。网络信息的传播,其实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实施和完成的。网络世界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冲突和矛盾的反映。冲突由人而起,而化解冲突、解决矛盾显然也只能由人来完成。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认为,人们可以在交往中建立一种“商谈”伦理,来达到彼此间的“理解”并形成“共识”。显然,网络已经给们更深入、更广泛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平台,但如何建立彼此间的和谐、共识,需要靠网民们的“建构”。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本身永远不可能自动建立起和谐网络世界。我们要摆脱对互联网的“纯技术”观点,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社会政治意蕴,即技术过程受到人们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会影响网络生态发展的方向。和谐网络的建设从本质上讲不是一个“技术”过程,
我们不能指望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就能坐等一个和谐网络世界的到来,真正和谐的网络社会构建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人类学过程,取决于现实的人类行动。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人们已经把互联网等看作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网络虚拟世界“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实在性”问题,我们无法一时从哲学讨论的层面把它弄清楚。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一点:无论信息的“真”或“假”,它都在现实社会中产生“实际的”作用,并影响现实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甚至无论信息“真假”,都会形成现实生活“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即“虚拟的”网络往往与之相联的是“真实”的社会现实。因此,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互动。构建和谐社会,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必须构建和谐网络。
(原载2007年5月15日《中国教育报》)
?7?
作文五:《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的和谐》3900字
虚拟的网络与现实的和谐
陆俊
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西班牙学者曼纽尔·卡斯特把信息技术革命(其中包括互联网技术)看作影响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个人而言,我们也面临着向“数字化生存”的格式转换。因此,社会和谐,离不开网络“虚拟世界”的和谐,这一方面是因为网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或生存手段,另一方面,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已经产生极为密切的互动。
网络世界尚不宁静
网络给现实世界带来了积极影响。信息的网络化传播扩大了人们交往的范围,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但是,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不是一个完全平静的世界,其中有欺诈和谎言,有冲突和矛盾,有丑恶和罪行,总之,它不是人们原先所预想的“信息乌托邦”或“和谐的网络世界”。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所遇到的不和谐现象和因素,都能在网络世界中找到。
数字鸿沟引发了各种不平等。网络世界不是一个凭空而来的空间,它在现实世界的技术和社会发展基础上建立起来,因此,原有世界的种种现实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在网络世界中,而且,由于网络社会交往所呈现的新特点、新类型,网络也不会自动地带来人们所期盼的“美丽新世界”,它还存在着各种不尽如人意的方面。例如,人们今天都用“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来表达由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差异和社会不平等。事实上,数字鸿沟、信息不平等,反映的是社会不平等,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距,导致进入网络、获得信息等程度上的差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数字鸿沟反过来又成为人们信息时代新的社会差异的重要原因。以至于有人用“信息无产者”和“信息占有者”等概念来描述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阶层。一个存在着不平等现实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存在着信息不平等的网络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网络。
网络已经成为种种思想意识形态交锋、冲突的“战场”。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更加频繁,形式更加多样,冲突的范围和主题更加广泛。例如,就“网络社会”本身的定性问题就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网络社会(信息社会)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网络社会(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信息社会主义”或“数字共产主义”。这正是长达数个世纪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争论在网络世界的延续。
除此之外,网络上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倾向的多样性也没有随网络的广泛社会性运用而减少,反而呈指数式增长。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各种意识形态在网络上都会反映出来,而且,网络与各种社会思潮的结合,也产生了新的“网络意识形态”变体,如网络恐怖主义、网络民族主义、网络女权运动及免费软件运动等。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思想和意识形态倾向上的差异,在网上的交流、交往、交锋中,往往形成激烈的网上思想冲突,在许多情况下,其结果会引发网络交往者彼此之间的隔阂和争斗。
网络世界的不和谐由于网络交往的特征而呈现出新的特征,如范围广、形式复杂、社会调控难度大等。以博客为例,Technorati 网站负责跟踪不断更新的网络日志,它宣称,每7秒钟就有一个新的博客诞生,其数量还在以每天增加7万的速度递增,每隔5个月,博客数
量就要翻一番。我们主要关注的不是网民数量的增长,而是每个网民都会通过诸如博客等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网民相互间并不是对什么事物都有相同和相似的认识,因此经常出现的现象就是网民之间的争论或争吵。
网络与现实双向互动
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是相互作用的,两者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既可能形成“良性互动”,即两者互动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利的态势;也可能形成“恶性互动”,即因为存在着种种网络不和谐现象,给现实世界造成种种负面影响。
——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都会在网络世界里反映出来。尽管人们今天把网络空间称为“虚拟世界”,但在一定程度上,虚拟并不虚幻,它也是一个由各种信息构成的“现实”世界。网络世界是今天人们生活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现实世界在信息时代的延伸。现实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会在网络信息构造的世界里反映出来。因此,现实世界的不和谐现象也会反映到网络世界中来,如我们现实社会中的社会政治斗争、文化冲突、宗教争议、思想观点交锋等,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它们的踪影,网络世界打上了现实世界的烙印。现实社会的状况往往反映在网络世界中,并对网络世界的“信息生态”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们在关注网络各种信息时,一定要想到在电脑屏幕后面,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他们是现实社会环境下生长并已形成一定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主体。
——网络化社会、网络世界的各种信息也会影响现实社会及其某些社会结构类型。网络世界并不是一个脱离现实社会的独立、缥缈的世界,它是现实的社会人群“构造”的信息空间。由于这一信息空间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交往内容丰富多彩、交往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越来越成为人们离不开的社会生活形式。网络信息会对现实社会的信息传播、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我们今天的信息生态已经由于网络的出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许多新的社会现象是先在网络上流行再流传于现实世界的,许多现实世界的事件成为现实的公众“事件”,它的传播路径也是从网络到现实世界。
从更深的社会意义上讲,信息化、网络化世界的构造会影响现实社会的结构类型。一些发达国家由于伴随着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转型而较成功地实现了社会转型后,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当然这并不排除转型中依然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过程深深影响着现实社会结构类型和社会管理方式。
——现实社会的运动和运作往往通过网络手段来完成。例如,最近几年在世界各地举行世界发达国家政治、经济高峰论坛时,全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运动人士也会在各国首脑会议地点举行各种抗议活动,而他们之间的联系方式主要就是互联网。网络成了现实社会运动的策源地。这些现象之所以比较容易理解和分析的原因在于无论网上的信息传播和组织动员,都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现实”、“实际”的活动,网络是现实社会组织活动的现实工具。
在研究网络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时,我们更要关注的是某些“虚拟”的信息往往也会在现实社会中造成“实在”的结果。有时现实世界反而变成网络的一种“延伸”,或者说把现实世界变成了网络思想的实验基地。理论与实践通过网络而得以奇怪的结合。网络之大,无奇不有,这些“虚拟”、“虚假”信息五花八门,但如果人们以这些信息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或根据,并据此实施现实的社会行动,其结果可想而知。
社会和谐要求网络和谐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离不开的事物,在很大程度上,网络世界就是我们现实世界的一部分。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自然也要注重和谐网络世界的建设。
我们要正视网络虚拟世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正如现实的和谐社会并不是一个无矛盾的社会一样,网络世界也是一个充满着矛盾和冲突的疆域。而且,由于网络世界的特点,其矛盾和冲突也会出现一些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没有预料的情形。人们在解决网络世界矛盾、构建和谐网络时,遇到的最突出问题可能就是要解决好“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网络世界的许多现象是“虚拟”的,我们能不能一概用“现实”的规范去处理?如果网络世界的一切都要求用“真实”的现实规范来调控,显然又是不现实的。例如许多的网络游戏行为,只是计算机程序的运作而已。但是,一些“虚拟”的网络行为的确造成了实际的社会后果。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真实”关系,把构建虚拟网络世界的和谐作为构建现实世界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这里要切忌两种倾向:一是当发生网络不和谐现象时,抑制网络发展,把全部罪过推给网络,甚至把网站、网吧等一关了事;二是对网络负面现象不闻不问,认为那只是一种“虚拟”的现象而已,一切任其自然,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
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互动中的和谐不是自发的、纯粹技术的过程,是人们主动选择和“构建”的产物。网络信息的传播,其实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实施和完成的。网络世界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冲突和矛盾的反映。冲突由人而起,而化解冲突、解决矛盾显然也只能由人来完成。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认为,人们可以在交往中建立一种“商谈”伦理,来达到彼此间的“理解”并形成“共识”。显然,网络已经给人们更深入、更广泛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平台,但如何建立彼此间的和谐、共识,需要靠网民们的“建构”。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本身永远不可能自动建立起和谐网络世界。我们要摆脱对互联网的“纯技术”观点,充分重视信息技术的社会政治意蕴,即技术过程受到人们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会影响网络生态发展的方向。和谐网络的建设从本质上讲不是一个“技术”过程,我们不能指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就能坐等一个和谐网络世界的到来,真正和谐的网络社会构建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人类学过程,取决于现实的人类行动。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人们已经把互联网等看作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网络虚拟世界“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实在性”问题,我们无法一时从哲学讨论的层面把它弄清楚。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一点:无论信息的“真”或“假”,它都在现实社会中产生“实际的”作用,并影响现实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甚至无论信息“真假”,都会形成现实生活“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即“虚拟的”网络往往与之相联的是“真实”的社会现实。因此,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互动。构建和谐社会,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是必须构建和谐网络。
(作者 陆俊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作文六:《谈虚拟与现实的关系》900字
从字面上看,虚拟和现实仿佛是两个意义完全相反的词。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和现实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微博、人人、QQ等各种社交工具不断涌现。在这些虚拟社会中,人们能轻而易举地创造和他人沟通的平台。各种地域的不同文化观念在这些平台上不断发生碰撞,产生了独特的网络文化,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刷微博,逛人人,QQ聊天撑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人们在餐桌上,办公室里,课堂上乐此不疲地评论转发各类消息。在此过程中,信息的飞速传播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甚至道德规范的极大改变。正是在这些改变中,虚拟对现实的冲击越来越明显。
像电子商务一类的新兴事物,无疑是网络虚拟为人类社会带来的福音。但与此同时,一些可怕的事也正在发生。如果说法律给了人们言论自由的后盾,那么虚拟的社交平台的建立则是言论的解放。在这些社交平台中,言论自由发挥了它强大的功能。在那里,赞美与诋毁并存。而因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虚拟社会中的网络诋毁往往更具杀伤力。虚拟的社交平台人人可以参与,人人可以发表言论,它的透明性、公开性、平等性造就了网络欺凌。在影片《网络欺凌》中,主人公在一个社交平台上遭到了炮轰式的诋毁,哪些子虚乌有的荒诞言论对她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最后导致她试图自杀。虚拟网络世界已经取代校园,成为一些孩子欺凌同辈的空间,尤其是他们在网上互相威吓、羞辱和折磨对方的行为,可以走出教师或家长的视线范围。由此可见,虚拟社会中能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个人的现实生活并且力量大
得惊人。此外,影片所描述的故事更让人深思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此类网络欺凌?应该怎样看待虚拟对现实的可怕影响?
无疑,应对网络欺凌的最好方法是影片结尾的结果--立法。针对一个个现象,制定合适的法律对虚拟世界人们的行为加以控制,使人们的言论自由的权利达到一个平衡点。在我看来,虚拟和现实真正和谐的关系是虚拟服务于现实。虚拟世界中有各种实用的工具,它们切切实实地给人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便利;虚拟世界中的各种娱乐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虚拟世界中由许多信息,让人们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种的优点的利用,需要的是人们对虚拟与现实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利用虚拟而不是沉溺于虚拟,减少虚拟对现实带来的危害,让虚拟服务于现实,使现实生活更加美好。
作文七:《虚拟现实的技术与应用》10000字
虚拟现实的技术与应用
——南通市规划局信息中心 胡志杰
[摘 要]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传统的信息处理环境一直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是“人适应计算机”。要实现以人为本,让“计算机适应人”,必须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形成和谐的人机环境。虚拟现实技术就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基本特征 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技术 建设与体会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VR是一项综合集成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它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使用者进行位置移动时,电脑可以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3D世界影像传回产生临场感。该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CG)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一种由计算机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 概括地说,虚拟现实是人们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与交互的一种全新方式,与传统的人机界面以及流行的视窗操作相比,虚拟现实在技术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虚拟现实中的“现实”是泛指在物理意义上或功能意义上存在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或环境,它可以是实际上可实现的,也可以是实际上难以实现的或根本无法实现的。而“虚拟”是指用计算机生成的意思。因此,虚拟现实是指用计算机生成的一种特殊环境,人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特殊装置将自己“投射”到这个环境中,并操作、控制环境,实现特殊的目的,即人是这种环境的主宰。
【虚拟现实的基本特征】
多感知性(Multi-Sensory)——所谓多感知是指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由于相关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的限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功能仅限于视觉、听觉、力觉、触觉、运动等几种。
浸没感(Immersion)——又称临场感,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使用户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创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该环境中的一切看上去是真的,听上去是真的,动起来是真的,甚至闻起来、尝起来等一切感觉都是真的,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感觉一样。 交互性(Interactivity)——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例如,用户可以用手去直接抓取模拟环境中虚拟的
物体,这时手有握着东西的感觉,并可以感觉物体的重量,视野中被抓的物体也能立刻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
构想性(Imagination)——强调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可想像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甚至是不可能发生的环境。
由于浸没感、交互性和构想性三个特性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均为I,所以这三个特性又通常被统称为3I特性。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系统由虚拟环境、以高性能计算机为核心的虚拟环境处理器、以头盔显示器为核心的视觉系统、以语音识别、声音合成与声音定位为核心的听觉系统、以方位跟踪器、数据手套和数据衣为主体的身体方位姿态跟踪设备,以及味觉、嗅觉、触觉与力觉反馈系统等功能单元构成。
【虚拟现实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一直是对全新的可视化技术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之一,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并带来切实且可观的利益。 展现规划方案虚拟现实系统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不但能够给用户带来强烈、逼真的感官冲击,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还可以通过其数据接口在实时的虚拟环境中随时获取项目的数据资料,方便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投标、报批、管理,有利于设计与管理人员对各种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辅助设计与方案评审。 规避设计风险 虚拟现实所建立的虚拟环境是由基于真实数据建立的数字模型组合而成,严格遵循工程项目设计的标准和要求建立逼真的三维场景,对规划项目进行真实的“再现”。用户在三维场景中任意漫游,人机交互,这样很多不易察觉的设计缺陷能够轻易地被发现,减少由于事先规划不周全而造成的无可挽回的损失与遗憾,大大提高了项目的评估质量。 加快设计速度运用虚拟现实系统,我们可以很轻松随意的进行修改,改变建筑高度,改变建筑外立面的材质、颜色,改变绿化密度,只要修改系统中的参数即可。从而大大加快了方案设计的速度和质量,提高了方案设计和修正的效率,也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提供合作平台 。
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使政府规划部门、项目开发商、工程人员及公众可从任意角度,实时互动真实地看到规划效果,更好地掌握城市的形态和理解规划师的设计意图。有效的合作是保证城市规划最终成功的前提,虚拟现实技术为这种合作提供了理想的桥梁,这是传统手段如平面图、效果图、沙盘乃至动画等所不能达到的。 加强宣传效果对于公众关心的大型规划项目,在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虚拟现实系统可以将现有的方案导出为视频文件用来制作多媒体资料予以一定程度的公示,让公众真正的参与到项目中来。当项目方案最终确定后,也可以通过视频输出制作多媒体宣传片,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宣传展示效果。
【虚拟现实系统的相关技术】
VRML技术
VRML 是“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的缩写,意为“虚拟现实造型语言”。它是用于三维环境描述的一系列规范之一。用于定义与多信息相关联的三维世界的布局和内容。
与目前流行的Web 编辑语言HTML 相比,VRML 也是一种解释性语言,只作结构性描述,具体实现和图形显示留待特定的机器完成。但VRML更为直观,且本身有交互性。VRML 的基本功能是用多边形和主体图形描述一个视景的结合形状,即通过许多图形对象来描述一个三维场景对象。它同时也能描述光源、烟雾及诸如色彩、明暗等材料表面特性。从VRML的实际句法来看,它兼有简单的HTML和复杂的Perl 或C + + 的特性,用户可以用一个基本的文本编辑器对简单图形进行编辑,但对复杂的环境描述则需要一些工具才行。VRML 本质上也可以说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它的对象称为节点。一个三维场景由具有层次结构的多个子节点组成,子节点的集合可以构成复杂的结构。节点特性可以被继承、复制,节点定义之后可以用于场景中的其他物体。由于VRML采用类似于Java 的“可执行代码”技术,不必在线路上传输大量的数据,而是只传输用VRML描述的小型指令性数据集,利用客户端机器高性能的CPU 和三维图形处理功能执行代码,对图形渲染。传送VRML 文件与传送普通的HTML 文件所占的带宽大小差不多。因此,VRML 克服了带宽的瓶颈,也被称为“瘦媒体”技术。
VRML在现实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首先,它可以用于Web 页面的制作,向用户提供交互的三维动态信息。利用VRML用户不仅是在阅读一个页面,而是进入一个三维的交互世界。这对于商业网站的建立非常有用。在VRML的帮助下,商家可以设计模拟真实场景的购物环境,用户可以身临其境般地进入各个商店,可以从商品的各个角度观察想购买的商品,如同在普通的商店里挑选商品一样,伴随音乐和一些视频效果,购物环境非常美妙。借助其他工具的帮助,顾客还可以在线购物,只要用鼠标拖拖曳曳,就可以订购所需的商品,并用信用卡付账。当然,顾客仍然无法对商品的质地等一些情况进行必要的考察,但这至少可以满足购买诸如家电、器械等物品的需求。比起HTML 的二维世界来说,这不啻为极大的进步。即使无需进行线上购物,商家仍然可以利用VRML的三维世界对自己作更为生动、全面的介绍,引导因特网用户出入于模拟的三维世界,获得更直观、更具体、更丰富的信息。一些风景名胜或游乐场所、运动场所的介绍将更为真实,用户可以从无穷多的视角观察景色,并且只利用鼠标和键盘就可以游走于各个地点,比起只有二维图像的HTML世界,这无疑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在其他方面,VRML也能发挥极大的作用,像建筑环境的三维造型,在推出VRML之前,仅限于在高性能的工作站上用CAD 软件建立基本结构,而一般用户对高性能的工作站使用十分有限,VRML则可在低成本的PC机上建立细致的三维模型,从而完成以往普通计算机难以完成的诸如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工作,并模拟出真实的环境。还有像动画的制作,创作人员可以利用VRML技术创造出与传统动画不
同的动画,这类动画具有与传统动画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欣赏,而传统的动画要想使欣赏者从不同的角度都能欣赏到相同的、真实的动画则相对来说非常困难。同时,用VRML 技术创作的动画具有不同一般的交互性,既能由一个简单的用户输入触发已制作好的动画,又能连接层次化和顺序化的动画,实时仿真,甚至让动画角色自动进行复杂的动作。因此,VRML同样也将给传统的动画制作带来令人吃惊的新变革。
虚拟仿真技术
虚拟仿真技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是基于模型的活动,力图通过计算机及各类装置达到现实世界尽可能精确的再现。它是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虚拟仿真技术始终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无论是项目设计阶段,还是项目实施阶段,以及项目的检测阶段。利用VR的可视化特性,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工程分析的复杂数据结果。VR 系统可以让用户进入数据本身所在的环境,通过实时交互修改参数来观测这些参数对结果的影响。用户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数据,改变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大小比例,因而能获得更有价值的观察结果。
下面是一个在建筑施工中运用VR仿真技术的例子,VR系统由4个主要的辅助系统组成:
系统界面、数据库、三维模型和知识库。
a系统界面包括用户菜单,它为策划者从三维模型辅助系统中选用三维建筑物、设备模型和非设备模型,来建立虚拟施工现场提供了一个平台。
b三维模型由设备模型、非设备模型和建筑物模型组成。为帮助现场操作阶段的“设备控制”操作,设备模型的可移动部分不得不与其他部分分离开。例如,一台塔式起重机模型的支撑,滚轮和吊钩在三维模型中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建筑物模型包括非设备模型的预制件。
c根据三维模型的设置,需要准备设备数据库、非设备数据库和劳动力数据库。设备数据库存储设备的运作途经,移动速度和载重能力;非设备数据库存储非设备资源的直径和重量;劳动力数据库存储了不同施工操作所需的劳动力数量。
d知识库包含了试探法和相关规则,为现场计划和规划、现场操作和布置等提供了指导和帮助。例如,当混合应力还没有完全达到时,知识库会发出警告信息“加固大面板模板”。
仿真技术发展已有四十年的历史,虚拟技术的引入将仿真技术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年来,各种受关注和推崇的新的仿真思想和技术手段在多个领域都得到成功的应用,先后出现了一批有影响、有工程背景、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如航天领域的空间站数据管理系统通讯的计算机仿真、DAMA 算法的仿真分析、分布虚拟环境(DVE) 下的建模与仿真、计算机图形导航工程(CGPP) 系统、虚拟的交互环境工作站(VIEW ) 以及为修复哈勃望远镜而开发的仿真舱外活动的沉浸式虚拟环境(EVA )、OpenGL和Visual C++进行实时交互的三维图形开发、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Distributed interactive simulation,简称DIS)等。
VRGIS技术
作为虚拟现实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的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RGIS)技术,为地球系统的过程和现象创造了很好的实验和模拟条件,对地球系统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还未能开发出适用于遥感和GIS 用户需要的真三维可视化的数据分析软件包。GIS 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将虚拟环境带入GIS 将使GIS 更加完美。GIS 用户在计算机上就能处理真三维的客观世界的虚拟环境,将能更有效地管理、分析空间实体数据。虚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信息化城市,构造虚拟城市,不仅可以实现城市超越空间的虚拟化运行、分析和评价,为城市规划提供更科学、更完善和更符合自己价值理性的设计方案,而且,由于城市的各个子系统直观地在计算机中反映出来,具有逼真感,还可以实现城市的真实环境再现,很方便地对城市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集中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既提高了对城镇的管理效率,又能大幅度提高生产和贸易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理想的VRGIS至少应具有以下4个特征:①空间数据的真实表现;②用户可从任意角度进行观察、浸入、实时交互,可在所选择的地理带内外自由移动;③具有基于三维空间数据库的基本GIS功能;④用户接口是自然、完整、交互的可视化平台。显然,VRGIS是计算机仿真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交叉并发展到相当成熟水平后的必然结果。但目前受技术发展水平限制,真正满足上述条件的VRGIS系统还不存在,取代的是一些简化或突出某一方面的集成系统,如强调三维可视化特征的VRGIS等。
VR系统构建具有完美人机交互能力和启发构思的多维空间信息环境,GIS擅长空间维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空间关系、空间过程的处理,两者之间存在领域重叠和相互关系,将这两个领域在理论、技术、研究内容和方法上进一步集成已成为VR和GIS领域专家、学者的共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于VR和GIS的系统集成的方式可分为分离应用、松散集成、紧密集成和完全集成四种。现阶段,主要以松散集成和紧密集成为主,完全集成是最高阶段。
目前,VRGI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维虚拟城市模型和虚拟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方面,包括有以三维影像方式构建3D 模型、纯三维方式构建的3D 模型、结合2DGIS的方式构建3D模型、基于虚拟技术构建的3D城市模型(3DCM)、Erdas Imagine-Virtual GIS、ESRI ArcView 3D Analyst、适普公司的三维虚拟GIS系统Imagis 等。
基于web的虚拟现实技术
Web为虚拟现实的实现提供了一种网络基础平台,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虚拟现实技术,同时结合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网上漫游、展览。导游等。
随着 Web3D 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对 Web 中的信息获取由阅读型转变为感受型。如在参观一个网上展厅或是电子购物时,需要三维、立体的全方位感受,包括在不同方向上观察展品,打开展品观察其内部等,如身临其境般切实地感受多媒体带来的虚拟现实。同时web技术的应用使得远程虚拟环境的应用得以实现。
一个基于web的虚拟现实导游系统的应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基于网络的可扩展的三维展示系统。系统提供了逼真的、智能的、具有可交互性、可扩展性的三维可视环境。用户可以在虚拟场景中感受到逼真的视觉与听觉效果,企业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展厅、展品进行选择、评估并灵活快速地生成一个符合特定需求的网上展览厅。
浏览器处于表示层,用户使用内嵌VR插件的浏览器HTTP协议与服务器端进行通讯,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三维虚拟场景的显示、操作和漫游,向服务器端递交请求等。Web Server和应用服务器均处于应用逻辑层,Web Server接受表示层提交的用户请求后,调用应用服务器的相关服务模块,向位于第三层(数据服务层)的数据库与文件服务器提出数据请求,应用服务器的相关服务模块利用Active Server Pages(ASP)技术设计和实现。
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技术还有应用QuickTime VR技术虚拟实景展示、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量和检测技术、人机对话、人工智能、遥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这些技术多与上述的技术相关并且存在交叉,很多都建立在相同的平台上,再次不再详述
【南通市虚拟现实的建设与体会】
基础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建设
随着城市的发展对基础空间数据的强烈需求,2003年南通市政府确立由规划局牵头进行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数据库设计的技术线路是利用ESRI 提供的Geodatabase 模型组织复杂的空间数据,用Oracle9i+ArcSDE 存储空间数据,建立一个开放、稳定的基础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ESRI 的Arcobjects 开发,应用系统采用DotNet框架开发。建立集基础地形、管线、影像、规划专题等多库一体的空间数据库,实现了多源多尺度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索引、查询、应用和服务功能。
经过一年多的技术积累,取得的主要成果有:
1、建立了一套基础空间数据生产和建库标准化体系。
2、建立了一整套地形图成果、数据的规划成果、数据的采集、整理、查错、入库和更新的规范化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
3、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安全机制,包括用户权限控制、功能权限控制、图层权限控制和区域权限控制。
4、完成以下数据的建库工作:1:500地形图约150平方公里、1:5000正射影像图、1:500地下管线图约2100公里、控规用地规划数据约120平方公里以及原市区范围规划审批红线和规划控制线的建库工作。
三维虚拟现实系统的建设
目前我国,许多三维软件仍处于满足局部区域的立体、直观、沉浸感等要求,局限于浏览观看的层次,没有真正用于城市规划的应用。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地域涉及范围大,对三维数据处理能力、三维空间分析能力等要求较强。通过考察比较国内几家不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根据系统目标和应用要求,我们把系统划分为2个子系统,分别是仿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和仿真子系统。仿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ProjectManager),是系统数据库建立、维护工具,负责仿真资源入库、场景配置、数据备份与恢复,以及用户管理。仿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包括二维建库和数据安全管理两个模块。仿真子系统(R
ealcity),是系统的核
心,由系统数据库中调
用模型和相关信息,以
三维可视化的方式展
示出来,提供方案评
审、审批和演示所需功
能。仿真子系统包括二
维浏览模块、三维仿真
模块及浏览数据管理
模块。建设了南通市区
约100平方公里的三
维虚拟现实场景。(如
图)
首先,三维建模就是根据仿真区域的空间数据,利用CAD、GIS、三维建模工具和仿真建模工具,建立该区域的三维模型。
其次,仿真建库是为了规范管理三维模型数据及其贴图数据,方便数据的更新和维护,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将三维模型数据和相关资源数据放到仿真数据服务器上,并通过仿真后台维护软件进行更新维护。在三维仿真客户端通过连接服务器数据库,打开工程来加载三维数据进行浏览操作。
最后,创建三维虚拟环境,允许操作者以多种方式与虚拟环境交互,并且能够对当前的信息进行数据查询显示。在运行实时仿真系统之前需要先完成模型数据及属性数据入库的操作,完成仿真应用定义,然后才能在仿真系统中正确运行操作。仿真功能、视觉效果的实现需要三维模型和软件的密切配合。
在Realcity系统中,任何场景对象均可以描述成为结点。地形、道路、楼房、灯光、控制器、触发器、粒子系统等均为结点对象。任何结点对象均可以成为另一个结点的子结点,父子结点之间的关系通常为空间关系上的绑定关系。基于结点的空间描述模型使得在描述真实空间时变得简单和易于理解,所有结点之间都是对等的关系。通过对象视图可以很方便的进行结点的增加、删除、相互关系编辑等操作。每一个结点均带有自己的属性,结点属性通过平台的对象属性列表可以方便的修改。
(南通市三维海量场景)
三维场景建设完成后,Realcity提供键盘和鼠标两种最基本的实时浏览操作。系统实现了如下基本功能:实时地对GIS、CAD和对象属性查询、分析;提供模型入库、模型管理功能,最终实现三维可视化环境下的综合应用。根据系统目标和应用要求,把系统划分为系统用户管理、三维发布、客户端浏览、系统后台管理四大部分。各子系统相互配合,完成数据入库和管理、仿真应用等城市仿真的过程。
三维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的主要功能
1、属性查询――属性查询面板由:地块属性、建筑属性、分类显示三大功能个构成。属性数据来源于导入的GIS数据。
地块属性
双击场景中想要查询的物体,点击“更新属性”按钮,所选物体的规划属性便在右边的属性列表中列出。
建筑属性
在“建筑名称”中输入要查询建筑的名称,可以是全称,也可以是名称中的关键字,点击“查询”,系统会在右侧的属性列表中列出相应建筑的属性,同时在场景视图中也锁定所查询的建筑物。
分类显示
在
如下图:
属性菜单中选择分类的规划属性,为不同等级范围的属性分别赋予不同颜色予以区分。勾选“色块显示”,整个场景分类显示出来。
2、方案对比
在视图场景中双击选择要进行方案对比的建筑物,在
名称列表中选择相对应的名称,方案列表中列出该项目
的所有方案。分别将两个要对比的方案分别设置为“主屏”和“辅屏”,选择“双屏”显示按钮。主视图便分成两个视图分别显示两个方案。如下图所示:
3、载入图片
提供了在场景中插入图片例如实景照片的功能。
点击“添加图片”,弹出对话框,选择要插入的图片。图片被插入到视图中,通过对图片进行移动、拉伸、旋转的操作,并结合对视图的调整。使得图片大小比例满足当前视点的透视关系。如图所示。
4、成果展示——成果展示面板提供了,可以将当前三维场景输出成:图片、视频文件、网页文件的工具。包括:图象输出、视频输出、WEB输出。
图象输出
将三维视图调整好想要输出的角度,在“分辨率”中选择输出图片的分辨率尺寸。在“路径”中选择输出图片保存的路径。点击“输出”,当前三维视图便被保存到指定路径位置了。
视频输出
在“相机”中选择一条场景中想要输出的相机路径。选择好输出文件的保存路径。点击“输出”,系统会将这条路径输出成AVI视频文件保存到电脑里。
WEB输出
将当前场景输出可以在IE浏览器的网页文件格式,可以用IE浏览器直接打开。选择WEB文件保存的路径,点击“输出”,场景便被保存成为网页文件了。
5、GIS系统
此面板是本系统与GIS数据交流的窗口,通过它可以将GIS的属性数据导入到系统中,作为系统“属性查询”的数据来源;还可以将GIS库中的城市建筑数据导入进来,系统可以将GIS中建筑的二维数据绘制成三维模型。
点击“导入”选择带有场景GIS数据信息的*.SHP文件,GIS数据信息被读入,这样在“属性查询”功能中才可以查询到正确的属性信息。
点击“导入”选择带有城市建筑信息的*.SHP文件。点击“生成”,系统开始绘制建筑三维模型。
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体会
基于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应用Realcity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可以快速利用已有数据低成本建立三维虚拟城市景观。在实践应用中,三维虚拟现实是反映真实城市的空间地理。GIS积累了多源多尺度海量空间数据,有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线划图(DLG)、数字栅格图(DRG)、数字模型(DM)、规划专题等,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数据转换方法,可以快速利用现有数据生成位置准确、表现真实的三维景观。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政府规划部门、项目开发商、工程人员和各界人士从任意角度,实时、互动、真实地看到规划效果,获得前所未有的直观感受,这是传统表现手段如沙盘、效果图、平面图等所不能达到的。而且打破了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得各部门能通过统一的仿真环境进行交流,更快的找到问题、达成共识和解决一些设计中存在的缺陷。
利用虚拟现实系统将需要评审的规划方案插入南通市城市三维虚拟场景中,通过对现状及不同规划场景中各要素全方位的实时观察,感受建筑建设前后的变化效果,比较规划方案与其他建筑物的协调关系。可以利用人机交互界面,对设计方案实时地进行修改。能够直接用鼠标来平移、旋转等操作。也能通过调整物体属性数值,精确实时调整模型,如改变建筑高度、改变绿化密度、改变外立面的颜色等,大大提高了规划方案设计的速度和质量,为专家、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城市规划领域中,二维GIS应用已较成熟,并取得了可喜成果。三维虚拟现实系统则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基本上已能在城市规划行业局部应用。其场景是城市的一
个区域,要扩展到整个城市几千公里的三维虚拟现实系统,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在不久的将来,二维GIS向三维的GIS的发展,将加快整个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促进城市综合管理功能的提升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实现“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
作文八:《虚拟沟通与现实互动的融合》1200字
虚拟沟通与现实互动的融合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有个现象令人疑惑:拜技术所赐,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未像现在 这样彻底(我们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给任何人打电话,发短信,发电 邮,用 Skype 聊天,而我们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但面对面会议的生 意却依然红火, 我们更加频繁地飞往世界各地去与他人交往, 最聪明 的人仍然汇集在硅谷(Silicon Valley )之类的创新中心,公司中的合 作场所也越来越受欢迎。
这是怎么回事?
有一种可怕的预言,认为无处不在(而且常常是无孔不入)的通 信技术将导致“人性时刻”的末日和社群的灭亡,这是不对的。这种 夸张说法所依据的错误假设是, 人们希望交往的程度是有限的。 但实 际上这些技术恰恰说明,我们对交往的渴望还远未达到枯竭的程度。 需求没有得到解决。我们的欲望也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当新的沟通 机会出现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会随之增加。
我们认为, 这些技术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影响, 并非是因为它们取 代了现有的互动手段, 而是因为它们提供了新奇的互动环境。 我们对 现实和虚拟空间中影响互动的因素进行研究时, 探讨了接近性、 隐私 权和许可权的关键作用。 接近性描述了在一个空间中遇到其他人的可 能性;隐私权是指你既可以设置谁能“偷听”你与别人的对话,也可 以限定谁可以访问你的空间; 许可权描述的是在某个空间内获准以何 种形式沟通。 在接近性、 隐私权和许可权之间实现良好平衡的环境会
吸引更多的互动。
新技术通过创造新奇的接近性、 隐私权和许可权组合, 刺激了新 型的互动。 我们使用电子邮件, 在夜里向白天一起工作的人发送信息, 在白天与夜里共同生活的人联系。 这些技术让远隔万里的人彼此拉近 了距离, 使同事之间能够实现在前数字时代无法完成的互动。 给我们 一部手机,我们就可以在开会时向参会的其他人发送信息。 “会议真 无聊!”当你处于不适合大声讲话的环境时,发短信为你提供了一个 私密的空间。 有些公司不允许员工占用工作时间打私人电话, 但与朋 友(悄悄)互发短信也许是可以的。
建筑师克里斯托弗 ? 亚历山大 (Christopher Alexander) 在其 1977年的著作 A Pattern Language 中写道:“人们在公共场合交往时所建 立的简单社交关系,是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交凝聚力之一。”当时,亚 历山大描写的是现实空间, 但他的观点同样适用于数字互动――也适 用于这个新兴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 我们的社交互动既非完全现实, 亦非完全虚拟,而是二者之间日益完美的融合。
这种现实与虚拟的融合为企业带来了一项新的挑战。 希望组织中 所有员工都能分享知识、 激发创意的管理者, 需要创造性地思考如何 整合虚拟与现实空间, 让空间中发生的无数次互动叠加起来, 发挥出 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力。不要将虚拟沟通视为面对面互动的替代品, 也不要认为将人们聚在一处时, 虚拟沟通就不那么重要了。 要在你的 组织中,尝试着将各种沟通渠道混合搭配,对接近性、隐私权和许可 权进行精微的调整,使员工之间的沟通不仅更多,而且更加充分。
作文九:《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区别和联系》1300字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区别和联系
1、人机交互的友好度很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友好的人机接口技术很早已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一个比较差的人机交互接口很可能将使一个功能很强的产品变得不可接受。
总体来讲,人机接口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有两个方面:(1)人如何命令系统以(2)系统如何向用户提供信息。
众所周知,人在使用计算机方面的感受(即人机交互部分的友好度)直接影响到人对系统的接受程度,而这两个方面直接决定了人机交互部分的友好度。
2、虚拟现实时代来临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人类的交流采用了新的方式,进入了新的领域。具体发展过程如下:命令界面—图形用户界面—多媒体界面—虚拟现实。
那么,什么事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 ),是由美国VPL 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 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其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其中,计算机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成为虚拟环境(即Virtual Environment,简称VE )。
3、增强现实技术应运而生
近年来,虚拟现实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而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对现实世界的隔离,与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方式有冲突等等。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增强现实技术应运而生。它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或关于真实物体的非几何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的场景之上,实现了对真实世界的增强。同时,由于用于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并未被切断,交互方式也就显得更加自然。
那么,什么事增强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简称AR ),是在虚拟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户对现实世界感知的技术,并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场景或系统提示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AR 通常是以透过式头盔显示系统和注册(AR 系统中用户观察点和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的定位)系统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的。
4、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今天的发展情况
作为新型的人机接口和仿真工具,VR 和AR 受到的关注日益广泛,并且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VR 和AR 是充分发挥创造力的科学技术,为人类的智能扩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对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深远的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也势必将不断增加。而随着输入和输出设备价格的不断下降、视频显示质量的提高以及功能很强大但易于使用的软件的实用化,VR 和AR 的应用必将日益增长。VR 和AR 技术在人工智能、CAD 、图形仿真、虚拟通讯、遥感、娱乐、模拟训练等许多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当然了,在虚拟现实领域,国内不乏知名品牌,比如中视典。国内VRP (VR-Platform ,简称VRP )虚拟现实软件已经在多个领域投入使用,涉及数字展馆、数字城市、场馆仿真、地产漫游、室内设计、旅游教学、文物古迹、应急预案、网上产品、网上看房、网上展馆、网上看车、影视拍摄等众多领域,且最新的12.0版本已经集成了强大的增强现实功能。
作文十:《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的竞争现状》1900字
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之间存在着竞争问题。
但是,虽然大多数的公司会告诉你,他们比最接近的直接竞争对手有很大的优势,然而他们选错了战场。主要竞争对手并不是VR界的HTC、Sony、Oculus、三星、谷歌,或者是AR界(包括混合现实)的微软、Magic Leap、Meta、ODG。还有更大的和更可怕的竞争对手存在着。
现状
安于现状是AR / VR最大的竞争对手。
人们每天花将近11个小时来使用电子设备。这意味着全世界人们的平均寿命是79岁,但是有超过34年的时间是花费在电子设备上的。是什么东西如此的迷人,让我们几乎花费了一半的生命在它上面呢?
电视(生活和时间转移)占了48%的电子设备使用时间,手机/平板电脑占了20%,广播占了18%,电脑网络占了9%,其他占6%。虽然大多数电子设备使用趋势变平缓甚至下降,但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完成了以前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培养了媒体市场。在过去的两年里,手机/平板电脑的使用时间已经增加了一倍多。而且,在年轻人中,这个比例会更高一些。老人们总抱怨年轻人只盯着他们的手机,这不仅仅是一句牢骚。他们说得很对。
因此,最大的问题是,AR/VR如何与电视、手机和平板电脑竞争?
其他的一切
那些并不是全部的竞争对手。
当人们花费他们一半的时间在电子设备上时,他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来做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工作和睡眠分别平均占用了一天中近7个小时,要是把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也加起来,差不多就是24小时了。
AR/VR无法侵占睡眠的时间,因为即使是强大的手机也没能做到。但是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这就是手机的大获全胜的地方,也是能为AR/VR提供经验教训的地方,同时这是AR和VR开始出现差异的地方。
同时进行法则
细心的人会发现,如果把24小时安排给电子设备、睡眠和工作,那么任何用于吃饭、运动、家务、家庭、社交、通勤和其他追求的时间都无法安排了,而这些正是我们需要去做的。这就是同时进行法则可以存在的地方。它是手机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进行法则就是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做两件事的规律。百分之八十七的人会在看电视时同时使用他们的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电脑(尽管电脑这种情况很少出现)。有些人会认为,电视实际上已经成为第二屏幕,人们只是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同时看电视。
但这并不是全部的情况。一般人每天要看手机超过40次(如果你是年轻人,那么可能每天会超过70次)。人们在吃饭、做家务、照顾家庭、社交、通勤的时候,都使用手机。智能手机是很多人早上一睁开眼睛首先看到的东西) 。
说的都对,但VR又是什么情况?
VR的优势在于它的完全沉浸感。这是它能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但VR本质上是完全消费时间的,这给了它对同时进行法则的挑战,而这是手机无需面临的。试着带着VR头盔走在街上或者与别人互动。虽然你可以把第二屏幕(你的电视或智能手机)与VR的屏幕结合起来,但是你仍然是处在VR的内部世界中,而不是处在你周围的世界中。
所以就时间而言,VR会蚕食你一天24小时中的另一项安排。这是一个与大众消费者的时间难以解决的竞争问题(所以你的爷爷和你的侄女不会是核心玩家)。VR需要把一些东西去除,然后腾出一大块时间,它并没有享受同时进行法则的好处。它将与生活的现状和其他一切东西正面对抗。
那么AR呢?
AR比VR有更大难度的技术挑战,这就是为什么它目前只专注于更有宽容度的企业用户和小规模的消费者群体。但最具野心勃勃的AR发展路线图计划在2017到2018年向大众消费者推出产品,这也只是时间问题。
当AR推出时,它将与手机拥有相同的竞争优势:同时进行法则。事实上,AR可能拥有比手机更大的优势。
你不需要把它从你的口袋里拿出来。不需要去看它。没有小屏幕限制你的视野。没人会越过你的肩膀看到你在工作时玩游戏。你在专心看微信时再也不会撞到东西。
这并不是一个猜想。你见过几个孩子走在街上一起玩着口袋妖怪吗?即使有这样一个非常基本的AR程序,它就已经很好的证明同时进行法则的适用性了。
那么AR/VR内部的竞争呢?
AR / VR领导者
行业竞争更为令人兴奋,因为到目前为止,AR/VR领域还没有人占据着主导地位。市场发展依然还是太初期了。因此,尽管有一个健康的竞争,所有公司都在竞争和争着制订行业规则。
行业内能看到的一个很好的事情是,虽然人们在贬低着对手,但行业内仍然是一个合作关系。行业似乎对于共赢关系有一个很好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季度的AR/VR论坛能吸引到几百个有竞争关系的CEO,企业部门负责人和风险投资合作伙伴,他们在一起做交易和合作)。
因此,AR/VR的竞争继续着。之后将会是一个爆发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