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1900字
网页小说明医海外更多
学术微信知乎新闻图片应用视频问问百科购物词典知识翻译
正在努力为您翻译查询词
大林寺桃花鉴赏
作者:白居易(唐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展开查看全诗收起搜狗立知反馈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译文 注释 ...
360个人图书馆 - .360doc.
为您推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阅读与赏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阅读与赏析 作者:李永年 文章来源:会员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m.thn21.
为您推荐: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诗鉴赏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诗鉴赏 白...
360个人图书馆 - .360doc.
为您推荐: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的相关内容_搜狗微信
《给孩子们说古诗》38.《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给孩子们说古诗》38.《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给孩子们说古诗》38.《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给孩子们说古诗》38.《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白居易在江西九江时,到庐山的大林寺游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惊喜之中,写下了这首《大林寺桃花》.【原诗】《大林寺桃花》 ...
【原诗】《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
1周前若虹妈妈讲故事
【借字电台】第137期,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借字电台】第137期,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借字电台】第137期,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借字电台】第137期,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9小时前借字书友会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科学与文学的美丽交融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科学与文学的美丽...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科学与文学的美丽交融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科学与文学的美丽交融
1个月前宝宝轻松学古诗
更多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90%的人还搜了
大林寺桃花的意思 古诗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的诗意 大林寺桃花阅读答案
【大林寺桃花】大林寺桃花原文_大林寺桃花赏析_白居易的诗_亲子宝...
大林寺桃花是白居易的诗集里的一篇经典作品,太平洋亲子网为您介绍大林寺桃花原文,大林寺桃花注释,大林...
太平洋亲子网 - m.pcbaby..
为您推荐: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_唐诗大林寺桃花(白居易)__古诗赏析 教案_...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温馨提...
亲亲宝贝 - zhishi.qbaobei.
为您推荐: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_相关推荐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李白创作的两首诗
风速歌
风的速度等级的诗歌
暮江吟
白居易的诗歌
江南曲
南朝柳恽乐府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的成名作
题都城南庄
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
问刘十九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著七言绝句类
题西林壁
苏轼的诗作
惜牡丹花
大风歌
刘邦诗歌
冬夜读书示子聿
这样一首哲理诗
绝句·迟日江山丽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
阳春曲·春景
胡祗遹的组曲作品
九曲棹歌
江畔独步寻花
去搜狗问问提问: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_百度文库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百度文库1页
为您推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 道客巴巴
享年75岁.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 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注释(1 ) 大林寺: 在庐山大林峰, 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 为我国佛教...
道客巴巴8页
为您推荐:
大林寺桃花原文、翻译及赏析_白居易古诗_古诗文网 大林寺桃花 (956人评分) 8.1 朝代: 唐代 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
360个人图书馆 - .360doc.
为您推荐:
大林寺桃花_百度百科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
为您推荐:
加载中
网络不给力?请点击重新加载 下一页
搜狗搜索APP,4亿用户的选择,最好的搜索工具立即体验
相关搜索
大林寺桃花古诗 大林寺桃花赏析
大林寺桃花翻译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
首页 - 导航 - 免责 - 寻人 - 用户反馈
? 2017 SOGOU.COM
作文二:《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歌鉴赏》900字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歌鉴赏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歌鉴赏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
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
品。
作文三:《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词鉴赏》1400字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词鉴赏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品赏析
【注释】,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不知,岂料、想不到。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初夏作于江州。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
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
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作文四:《读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作品》1700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似乎只是一首寻春的山水诗,写的只是春去的无奈以及在另一个天地里找到春色的欣喜。但是,拔开自然的春色,我们又能发现一片新的人生境界。
在古代诗词中,“春天”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的季节,更多的时候,他是一种富有生机朝气的生命的象征,也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而对封建社会的士子来说,进入官场便意味着进入人生的春天,繁花锦簇,生机盎然,所有的生命的激情,所有的年轻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梦想,都将在这里灿烂地开放。士子上榜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欢畅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第者的无限凄凉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也许正因如此,才会让那些书生日复一日地读书于寒窗之下,用岁月去赌一个“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辉煌未来。多少的士子在无数次的望乡又望乡后,面对着烟波浩渺的江面,头脑中浸润着月下楼头守望的泪光,却又是狠狠心,返身走进了考场。想想那么多的凄婉而美丽的思念,那么多的望断天涯路望不回归鸿的希望与绝望,都盼不回游子的身影,就可以知道官场在他们心中的份量了,在还没有进入其中的文人眼中,那永远是一个神秘的瑰丽的充满希望的所在,而当他们在越来越近地走近它而没有走进去的时候,它永远都是一方再明媚不过的春天。
有的人进去了,白居易、王维包括那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他们都走进了那个他们梦了多少次的梦境,却没有走进他们生命的春天。刚刚迈进门槛的他们,应该藏有多少让人自信的理由啊,仿佛整个天下,就要让他们像用手中的那只轻飘飘的狼毫挥洒出诗文一样地潇洒一回了。然而,他们偏偏忘记了,走进官场,就意味着必须学会阿谀奉迎,学会溜须拍马,学会欺上瞒下,学会放弃自己的棱角,学会做一个没有自我的圆形。周围是冷眼,是无处不在的暗箭,一切的一切都如鲁迅笔下的无物之阵,于是那根瘦伶伶的笔也就成了他们与现实对抗,借以证明自己的唯一的武器。
白居易走出来了,在生命中政治的春天已经凋谢之后,他走进了山寺,在这里的清幽里,他找到了生命的桃源。人间与山寺,这正是生命中的两种境界,一种是仕,一种是隐,在年轻的心中,很少有人会选择山寺,那里太少人间的气息,太少生命中拚搏的激情,太少让人为之忘情的诱惑,这里太少闹动的春意。这里多的是一种天高云淡的秋韵,多的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人生况味,多的是生活的战场上尘埃落定的平静。“身似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在这里,所有的来自人间的浮躁都被洗涤一空,留下的是一个空灵的山水,是一张琴,一卷书,一溪云。
人间的春天太容易凋落了,尤其是对那些太爱做梦的读书人来说,而春日的易逝又能给他们多少的怅惘。“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但是长恨之后的白居易,却又给了自己一个惊喜,又找到了一个新的春天。
白居易的一生,品尝了大悲大喜的人生况味,他少年得志,“大雁塔下题名处,二十人中年最少”,是何等的风光无限,而此时的他也是以天下为已任,希望以一枝弱笔扶起这个正走向生命暮年的王朝。然而元和十年,灾祸降临到了他的头上,因为小人诋毁,他被贬谪为江州司马。正是在这里,他邂逅了那位年长色衰,委身商人的琵琶女,让浔阳的瑟瑟秋风,悠悠江水,冷冷秋月,以及飘飞的芦花记住了白司马的两行清泪。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他对人生逐渐有了新的理解,早期的锋芒渐渐削弱,转而开始用道家的思想来平衡自己。在无数次的寂寞里,在无数次的怨春惜春里,他才发现,生命中还有这样的一个美丽的春天,正躲藏在这样的一个山寺之中。此后的他,就能真正地领略生命的诗意了。
“岁月是有颜色的,他可以是青青的苔藓,也可以是苍苍的白发”,应该说,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怨春悲秋的叹息里度过终生。据说,参禅要经过三种境界:一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三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而这第三种境界,便是参透了人生所有大是大非,而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悟”。白居易生命的后期,写下了许多清丽可人的诗句,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在自然的每个季节,他都找到了生命的春天。
作文五:《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2300字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人间:指山下平原地带。这里的“人间”与下句的“山寺”对举。
2.芳菲: 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3.尽:完了。指花凋谢了。
4.山寺:此指大林寺,是庐山上香炉峰顶的一座寺庙,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5.恨:遗憾。 春归:春天结束了。 觅:寻找。
6.此中:指大林寺中。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想不到春天是反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817年(元和十二年)作者于初夏作于江州。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解释:1.谓机敏出众。 2.指文字或言论含义新颖﹑深切。)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解释:夏季的第一个月,农历四月。),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 的缘故。 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 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 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平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平原高出1 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 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阅读训练】
1、 请简要分析诗人登山前后心情所发生的变化。
登山前,诗人为春光逝去而感到遗憾;登山后,当一片春景映入眼帘时,又感到由衷的惊喜和宽慰。
2、指出市中所运用的一种手法,并就其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
对比的手法。?作者把人间“芳菲尽”与山寺桃花“始盛开”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发现山中花开得惊喜之情。?(意思对即可。如从借景抒情、拟人、比喻等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3、诗中与“芳菲尽”相呼应的词语是“始盛开”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春天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
5、诗歌的第一、二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谈谈这儿这种写法的作用。
对比,突出山寺桃园仙境般的美景,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6、作者白居易“长恨”什么?
长恨春天的逝去,长恨遭贬的境遇。
作文六:《品诗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700字
“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817年作者于初夏作于江州。
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
虽知几年京宫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
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
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
“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
“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这首《大林寺桃花》小诗,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又令人深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中的又一珍品。
如果没有对自然界细腻观察的慧眼,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是难以写出来的。
作文七:《【课题】[大林寺桃花]白居易》1400字
【课题】[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备课教师:冯舒玲)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1、正音纠错。
2、将《大林寺桃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且能熟读成诵;
3、指导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内容;
4、能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体悟作者创作情感;
2、训练学生的想象、联想,提倡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体会景物描写;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情感基调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学习法,互动交流法。
【教学用具】
传统教具(黑板、粉笔、文本等)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步骤】
1、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解诗题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是一首新的古诗。老师先写诗歌题目,请大家仔细看一
看,有没有生字呢?如果没有的话,老师想问大家,你们看到这个题目会联想到什么事
物、时间还是其他什么东西呢?或者说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预设:学生可能会讲关于寺庙、桃花、桃子等话题。
点拨:①大林寺是一座寺庙。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汉),僧人居住的地方;eg :大雁
塔在大慈恩寺内坐落。因位于(江西)庐山大林峰上,所以叫大林寺。(相传为晋代僧人
昙(tan二声)诜(shēn)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②桃花的花期:(3月5日—3月14日是桃花花蕾含苞欲放,盛花期:3月15日—3月底是
桃花灿烂热烈盛开,惜花期:3月底—4月初是桃花缤纷遍地粉红。)春天盛开,现在桃花
已经开了。学生对于桃花盛开时节有争论的话,自然而然引入诗歌首句——“人间四月
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诗文内容衔接。
2、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诗人(中唐),(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被称为“诗仙”。(可让
学生下去查阅并了解古代诗人的称号)
3、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师:了解了作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入《大林寺桃花》,看一看白居易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①默读诗歌,标注字音,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②小组讨论,交流识字,解决问题,遗留问题由老师解答。
·检验朗读。
师:让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是朗读小高手。
指名3人读并及时正音。(检查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生评价3人的朗读。
4、集体诵读
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5、重难点解析(互动讲解)
①字词注释(先问后解)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可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②白话译文(先顺后请同学复述,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此情此景)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已凋谢,高山上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常因为春天过去而无处寻找,感到可惜,想不到它已经跟我们躲迷藏一样,躲在这深山
的寺庙里了。
③情感基调
默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变化。
点拨:先是以为春归而感到可惜,后在大林寺发现桃花这一春色而表现出的欣喜。
④悟情朗读
在了解诗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示范性朗诵)
6、试背古诗
①现在老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大家试着背诵一下古诗,你可以边背边想象诗的情景,看
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合作背诵。
②学生与搭档互相背诵,也可根据课余时间,提议举手当堂背诵。
7、复习巩固
老师用白话文作引导,学生试默写生字词,进而默写整首诗歌。
【备课时间】:2015年4月16日
【教学后记】
1、括号内为备注性知识及指导,由老师灵活把握。
2、考虑到课堂时间,暂省略造句教学环节。
作文八:《《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诗鉴赏》500字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诗鉴赏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因为是闲职,没有实际公事可办,因此得以在闲暇中几次漫游庐山。元和十二年( 817)四月,白居易偕同友游大林寺,作《游大林寺序》以记此行。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写景小品,重点描绘了大林寺景色气候的优美。文中附有绝句一首,就是这首《大林寺桃花》,也是一篇难得的写景佳作。
大林寺:指庐山上大林寺。地址在牯岭西大林峰南,是佛教胜地之一。
诗人在《游大林寺序》中,描绘大林寺的风景,曾写道:“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村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这首小诗就是通过荒野小寺中,桃树开花时节的异常来显示此地春天的姗姗来迟。人们总是喜爱春天的。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给人以美的遐想。然而春光毕竟不能长驻,到四月份时花草就已凋零。这对喜爱春光的诗人来说,不能不说是极其遗憾的事。因此他“ 长恨春归无觅处”。然而在这大林寺中,诗人竟意外地见到“山寺桃花始盛开”,不仅大喜过望,以为又找到了春天。“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表现了诗人重新发现春光时的欢欣,透露出诗人重新发现美时的喜悦。小诗与游记浑然一体,风格隽永,耐人寻味。
作文九:《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歌鉴赏》1200字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歌鉴赏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歌鉴赏
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长恨:常常怨恨。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始:开始。
白居易唐七言绝句:《大林寺桃花》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
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作文十:《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赏析》800字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赏析
一、《大林寺桃花》原文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二、《大林寺桃花》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