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努力跟懒惰的事例》1800字
努力跟懒惰的事例
努力跟懒惰的事例
知乎“努力与懒惰”-作文
作文 懒惰与努力
作文:懒惰与努力(2016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作文题)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知乎”网站上有一个关于“努力”的讨论,很多网友认为,大家都知道懒惰是不对的,也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问题的关键在于—— 既然知道懒惰不对,努力可以进步,人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题意简析
材料中涉及的两个概念“懒惰”与“努力”,在通常语境下其褒贬色彩不言而喻,“懒惰”是应该批判的一种人生状态和情绪,没有目标、不思进取、不爱动脑、依赖他人、推诿、不负责任;而“努力”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不满现状,不甘人后,坚持于目标、敢于吃苦、任劳任怨、不拍打击和坚毅顽强的精神。 从命题形式看,这道作文题材料真实具体,倾向性和指向性明确,直接抛出文章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论题):都知道懒惰不对,努力可以进步,但人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
这种思想认识与现实行动的脱节,根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文应重在对原因的分析,借以反思、省察自身和社会。
就主观原因来说,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趋利避害,好逸恶劳,是人性的常态。要努力就需要改变现状,突破常规,其过程是艰辛劳累的,而现状则安逸满足。害怕辛苦,害怕付出,所以选择安逸,选择拖沓延宕,放弃努力。
(2)意志力薄弱,缺乏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屈的意志。要努力,必定会遭遇困苦、挫折、失败和痛苦的打击,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去克服内心的恐惧,就会放弃努力,选择安逸。
(3)对努力的方向和为什么努力缺乏清晰理性的认知,以致于一旦
出现方向的偏离,动机和目的的错位,马上就选择了怀疑,选择了放弃努力,回归庸常的状态。
(4)对努力的价值认识糊涂,将“进步”常常归结于外在事功的成就,陷入庸俗成功学的泥淖,而忽略了内在精神人格的成长。这样单向度的价值取向,使得一旦所努力的结果与期待不符合时,就失望灰心,干脆不努力。 就客观原因来说,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2016年5月厦门高三质检作文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知乎”网站上有一个关于“努力”的讨论,很多网友认为,大家都知道懒惰是不对的,也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问题的关键在于—— 既然知道懒惰不对,努力可以进步,人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题意简析】
材料中涉及的两个概念“懒惰”与“努力”,在通常语境下其褒贬色彩不言而喻,“懒惰”是应该批判的一种人生状态和情绪,没有目标、不思进取、不爱动脑、依赖他人、推诿、不负责任;而“努力”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不满现状,不甘人后,坚持于目标、敢于吃苦、任劳任怨、不拍打击和坚毅顽强的精神。
从命题形式看,这道作文题材料真实具体,倾向性和指向性明确,直接抛出文章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论题):都知道懒惰不对,努力可以进步,但人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
这种思想认识与现实行动的脱节,根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文应重在对原因的分析,借以反思、省察自身和社会。
就主观原因来说,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趋利避害,好逸恶劳,是人性的常态。要努力就需要改变现状,突破常规,其过程是艰辛劳累的,而现状则安逸满足。害怕辛苦,害怕付出,所以选择安逸,选择拖沓延宕,放弃努力。
(2)意志力薄弱,缺乏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屈的意志。要努力,必
定会遭遇困苦、挫折、失败和痛苦的打击,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去克服内心的恐惧,就会放弃努力,选择安逸。
(3)对努力的方向和为什么努力缺乏清晰理性的认知,以致于一旦出现方向的偏离,动机和目的的错位,马上就选择了怀疑,选择了放弃努力,回归庸常的状态。
(4)对努力的价值认识糊涂,将“进步”常常归结于外在事功的成就,陷入庸俗成功学的泥淖,而忽略了内在精神人格的成长。这样单向度的价值取向,使得一旦所努力的结果与期待不符合时,就失望灰心,干脆不努力。
就客观原因来说,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当今社会,价值观扭曲,功利浮躁,物欲盛行,一夜暴富者大有人在,无需踏实勤勉的努力,辛勤汗水的付出,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名利,直接消解了努力的价值和意义。
1
?努力和懒惰事例
作文二:《懒惰和努力的事例》3800字
懒惰和努力的事例
勤奋事例
凿壁偷光
匡衡,西汉的著名学者,出身于农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他从小就很渴望读书,可是父母没有能力供他上学,甚至连书本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向别人借书来看。
每天晚上,匡衡都希望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于家中穷得连灯油都没有,根本没法点灯读书。正当匡衡发愁时,忽然发现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大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阅读。从此,匡衡每晚就借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约321-379),字逸少,东晋临沂人。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又学习了前辈书法大师李斯、曹喜、张芝、张昶、蔡邕、锺繇和梁鹄等人的书法。这使他的书法融合各家所长,自成一家。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被后代尊为“书圣”。
华罗庚勤奋成才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他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50页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路。
华罗庚辍学期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
懒惰的智慧11
凯利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的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和新颖的论据叙述方式。 3、品味作者生动形象、幽默传神的语言风格。
走近作者
凯利,美国作家,是《纽约时报》《新闻 周报》《家政》以及其他妇女杂志的自由撰稿 人,擅长披露名人秘史。对于她的写作风格, 不少美国人都不认同,她因此被一些人认为是 “遭人非议”的作家。但也有不少人喜欢她的 作品,她所写的传记大都很畅销,美国记者与 作家协会还曾授予她1987年度的 “杰出作家 奖”
预习检查
1.给下列的字注音,并组词
?摞( luò )(补丁摞补丁 ) ?惫( bèi )( 疲惫不堪 )
?循( xún )( 循序渐进 ) ?诞( dàn )( 华诞 ) ) ( 干涸 )
?躬( gōng )(事必亲躬) ?涸( hé ?诫( jiè )( 训诫
) ?泵( bèng )(水泵 )
2、解释下面的字或词语
重叠地往上放。 摞: 近路,比喻能较快地达到目的的巧妙手段。 捷径: 亲躬: 亲自做。 遵守规矩。 循规蹈矩: 疲惫不堪:非常疲乏。 筋疲力尽: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都没有。
一、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作者评价懒 汉的句子(作者的观点的句子),(请注意 这句话的分号,以及第6段的首句,特别是其 中的“也同样”三个字。) 二、用“——”划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即作 者的观点)
三、你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本文举了哪些事例 吗?然后再与同桌或前后桌讨论,议一议这些 事例分别证实了作者的哪些观点。(讨论后师 生共同解决问题) 四、作者所举的事例有何特色,有何作用,为 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 法?
例一:第四自然段举了汉弗莱?波特发明阀门的事例, 以“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 写波特发明前工作的无奈;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 活太累人”写他萌发发明念头的初衷;以“不但他可 以脱身走人,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了一 倍”写他发明后的潇洒;以“他就这样懒洋洋地发现 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总结他的成果。在此, “懒汉”波特其人,简直呼之欲出!
体会上述红色部分的文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特点一:生动传神又不乏幽默的反映了波特“懒汉的智 慧”。
例二:(2)他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 桌上,他讨厌哪怕多走半步路。 特点二:这个句子闪烁着俏皮的智慧的光芒, 表意准确,生动传神,幽默风趣~ 例三:(3)她小心翼翼地把碗摞得高高的。 这时妈妈冷言冷语地责备说:“真是懒汉干活 儿~” 特点三:语言亲切动人,如话家常,具有浓 郁的生活气息。
联系实
勤奋故事
勤奋
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都几乎做着同一件事;天刚刚放亮,他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这个男人名叫斯蒂芬,金,是国际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 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起,电话公司因此而掐断了他的电话线。后来,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整天稿约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之中储存着,出版社高额的订金就支付给了他。如今,他算是世界级的大富翁了。可是,他的每一天,仍然是在勤奋的创作之中度过的。 斯蒂芬,金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的时间是例外的,不写作。也就是说,他只有三天的休息时间。这三天是:生日、圣诞节、美国独立日(国庆日)。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学术大家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勤奋出灵感。”缪斯女神对那些勤奋的人总是格外青睐的,她会源源不断给这些人送去灵感。 斯蒂芬,金和一般的作家有点不同。一般的作家在没有灵感的时候,就去干别的事情,从不逼自己硬写。
但斯蒂芬,金在没有什么可写的情况下,每天也要坚持写五千字。这是他在早期写作时,他的一个老师传授给他的一条经验,他也是坚持这么做的,这使他终身受益。他说,我从来没有过没有灵感的恐慌。 做一个勤奋的人,阳光每一天的第一个吻触,肯定是先落在勤奋者的脸颊上的。 赏析《勤奋人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读了斯蒂芬。金的故事后,我感慨良深,勤奋是人生的基石。勤奋是真知的来源,勤奋人生是美丽的人生。 一代喜剧大师巴尔扎克,他的《人间喜剧》能够问世与他的勤奋分不开的,我国的著名数学家陈景,,在摘下哥儿巴克猜想所付出的劳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在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是勤奋留下的足迹。他想再前进一小步,为之付出了余下的光阴,直到说明的尽头。。。。。据说:他在生命终结的前一片刻,他深情望着桌面上的演算的稿子,依依不舍地留恋。真可谓:生命不挺,奋斗不止。 或许你现在很勤奋,又或许不太勤奋,但是你可要认识到懒惰的人不会受到成功女神的亲睐的。你们有想一下,斯蒂芬。金,如果在贫困的潦倒中一振不蹶,能有今天的成就吗,守株待兔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吧,那待兔人得到的是是什么呢,是两手空空和荒废的沃土,失去了机遇,也虚度年华,很可悲。一分劳动一分收获呀,你们可不要做“待兔人”呀,没有播下勤奋的种子,怎能换得金秋十月的丰收呢, 冬天,你们想在被窝里多睡一会,但别人就在你还在梦乡里前进了,你一天天的就落后了,天才就会诞生,与常人的区别就在勤奋的程度与学习的方法。 好了,,做个勤奋的
人吧,勤奋每一天,收获每一天,成功等着你。
绝对让中国人汗颜的故事,关于韩国
熟悉韩国社会文化环境的人都知道,韩国是一个竞争气氛非常浓厚的国家。在各行各业,激烈的竞争都普遍存在。在这种氛围下,一般的韩国人都养成了不服输的性格,永不妥协成了大部分韩国人的座右铭。
韩国球员从小到大,无论是在私人足球学校还是在大学生足球俱乐部,都会面临
?努力跟懒惰的事例(2015-08-05)
?努力和懒惰事例(2015-08-05)
作文三:《欣赏自己的事例》6700字
欣赏自己的事例一:“环球第一CEO”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宫杰克
被人们称为“环球第一CEO”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宫杰克?韦尔奇曾有句名言:“全部的办理都是环抱‘自大’开展的。”凭着这种自信,在担当通用电气公司首席实行官的20年中,韦尔奇表现了不凡的向导才气。韦尔奇的自信,与他所受家庭教诲是分不开的。韦尔奇的母亲对儿子的关切重要表现在培育他的自信心。因为她明白,有自信,而后才能有统统。
韦尔奇从小就患有口吃症。语言口齿不清,因而每每闹笑话。韦尔奇的母亲费尽心机将儿子这个缺点变化为一种鼓励。她常对韦尔奇说:“这是因为你大智慧,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舌头可以跟得上你这样聪慧的脑壳。”于是从小到大,韦尔奇从未对自己的口吃有过丝毫的担心。因为他从心底相信母亲的话:他的大脑比别人的舌头转得快。在母亲的勉励下,口吃的弊端并没有拦阻韦尔奇学业与事业的发展。而且细致到他这个缺点的人多数对他孕育发生了某种敬意,因为他竟能战胜这个缺点,在商界超群绝伦。美国天下播送公司消息部总裁迈克尔就对韦尔奇十敬仰,他甚至开顽笑说:“杰克真有力量,真有服从,我巴不得自己也口吃。”
韦尔奇的个子不高,却从小热爱体育活动。读小学的时候,他想报名参加校篮球队,当他把这想法告诉母亲时,母亲便激励他说:“你想做什么就只管去做好了,你肯定会成功的!”于是,韦尔奇参加了篮球队。其时,他的个头几乎只有其他队员的四分之三。然而,因为充满自信,韦尔奇对此始终都没有涓滴的发觉,甚至几十年后,当他翻看自己青少年期间在运动队与其他队友的合影时,才惊讶地发现自己几乎不停是全部球队中最为弱/的一个。
青少年时代在学校运动队的经历对韦尔奇的成长很重要。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在球场上培训出来的。他说:“我们所阅历的一切都市成为我们信心创建的基石。”在整个门生时代,韦尔奇的母亲都始终是他最热忱的啦啦队长。所有亲戚、朋侪和邻人几乎都听过一个韦尔奇母亲告诉他们的对于她儿子的故事,而且在每个故事的末端,她都会说,她为自己的儿子感触骄傲。
在培养儿子自信心的同时,她还奉告韦尔奇,人生是一次没有尽头的奋斗进程,你要充满自信,但毋庸对成败过于在乎。
欣赏自己的事例二:斯坦尼夫斯基
俄国著名戏剧家斯坦尼夫斯基,有一次在排演一出话剧的时候,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夫斯基实在找不到人,只好叫他的大姐担任这个角色。他的大姐以前只是一个服装道具管理员,现在突然出演主角,便产生了自卑胆怯的心理,演得极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烦躁和不满。
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练,说:“这场戏是全剧的关键;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这样差劲儿,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这时全场寂然,他的大姐久久没有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说:“排练!”一扫以前的自卑、羞怯和拘谨,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实。斯坦尼斯拉斯夫基高兴地说:“我们又拥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艺术家。”
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有天壤之别呢?这就是自卑与自信的差异。
欣赏自己的事例三:惊天骗局后我依然敢爱
2010年10月3日,名模孟广美在台湾远东饭店席开三十桌,举办订婚宴,未婚夫为北京世贸天阶董事长吉增和,身家20亿元。订婚宴上,孟广美感慨地说:很多人认为我遇见他,是绝处逢生,但我知道,我们是真心相爱,而且,我相信我值得他爱。
一个女人,情路坎坷难修正果,更在41岁“高龄”时,被男友骗光家产。多少人嘲笑她“胸大无脑”,更有人认定她就此消沉。但她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不抱怨不自怜,自信满满,坚强挺立,终获完美归宿。这一路,她是怎样走过来的?
惊天骗局,将她打入人生谷底
2008年6月,媒体爆出与孟广美相恋五年的意大利男友骗取投资人5亿巨款之后携款潜逃,被香港政府扣留的消息。更有消息称,其中4亿元来自孟广美,这几乎就是她和家人的全部家当,这一重创将导致她破产。
时隔两年,孟广美回忆起处于舆论中心的自己,说:“最难过的不是金钱的损失,而是猜疑。别人很自然就会想,你们关系这么亲密,他犯了这么大的案子你能不知道?你是白痴吗?还是和他一伙儿的?”
认识十一年,相恋五年,孟广美一直没发现他有什么问题,只能说不是她太天真,就是他太老道。事实上,男友所表现出的一切都显得很有身份,比如吃饭都是私人厨师订做,出入租用私人飞机,要知道,仅租用一次私人飞机的价格,就足以买一辆价格不菲的名车了!
如此处处表现出雄厚经济实力、良好家世、卓越品味的男人,怎可能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骗子呢?所以,她以为他是投资遇到了问题,从未想过从头到尾就是一个骗局。
直到有天半夜,她肚子饿了起身去厨房,途径男友书房,发现灯竟是关着的。男友一直没有随手关灯的习惯,他们常为此争执。出于好奇,她推门进去,看见男友的护照夹在桌子上,里面的护照却不见。她知道男友有在书房放现金的习惯,赶紧查看,发现现金也没了,她坐在书房里,有种“大势已去”的不祥感,察觉到他可能会潜逃。后来,她又发现了一封男友的信,大意是他投资失利,不知怎样面对她和投资人。其中一句话让她哭笑不得:你一直都那么坚强,我相信你也一定可以渡过此次难关。“他倒是蛮了解我的。”回忆往事,孟广美苦笑着说。
即便如此,即便东窗事发之后,她还是认为那只是他投资失利,没勇气面对投资人而已。几天里她通过电话,苦劝男友出来勇敢面对。“我对他说,你回来,我过过苦日子,不会介意你变成穷光蛋,我和你一起还债!但他什么都听不进去,我甚至对他说:只有你回来,我才能洗清嫌疑,你也要为我想想啊。但对这样的恳求,他无动于衷。”
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真相浮出水面,孟广美才发现投资人的钱全被男友用来挥霍而不是经营公司,包括男友花了15万欧元请了八个应召女郎的事实,才让她相信自己相伴的是一个蓄谋已久的骗子,一个魔鬼!
钱财的损失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情感的伤害。孟广美说:这会让一个女人失去信心和尊严。
顽强挺立,全面出击重建自信
事发之后,很多人好奇孟广美被骗得有多惨?事实是,那是她几乎95%的财产,最可恨的是,还包括父亲去世后留下的遗产。她手中剩下的,只有在北京贷款买下的两套房子,以及一些股票,幸亏当时股票被套牢,否则也会落入骗子的腰包。
那段时间,她最难面对的是母亲,自父亲去世后,母亲就得了抑郁症。钱被骗光,母亲却表现非常镇定。她越镇定孟广美越害怕,越愧疚,足足有一个多月,她不敢回家,也不敢打电话给母亲。她只是托哥哥回家去住,让哥哥劝母亲:不用担忧晚年生活,不用降低生活水准,她有手有脚有脑子,失去的一切,她会靠自己赚回来。
面对朋友的关心,孟广美用一句话回应:我一切都好,只是穷而已。
她把两套房子都租出去,以租养贷,又租了一间房子住,每个月6000元的租金,是她最头疼的一笔开销。恰逢金融危机,她接洽工作已不计较酬劳,到了“给钱就答应”的地步。
一个年过四十的女人,还要在娱乐圈和年轻女孩一起打拼,是辛酸的。但孟广美说:比较现在与过去,那纯粹是自寻烦恼———可能我要再打拼二十年,才能回到那种生活水准。鲍鱼鱼翅是一顿饭,清粥小菜也是一顿饭,该拥有的我都拥有过,所幸的是我还健康,还可以工作,尤其我是很享受工作的人。
她签约华谊,将工作重心转往内地,主持节目,拍影视剧,做商业代言,最忙时,她一天要辗转三个城市,上午在北京,下午在广州,晚上在成都。那时她最讨厌的就是吃饭,觉得实在是浪费时间。
拍摄电视剧《婚姻保卫战》期间,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个商业代言。她一听酬劳不错,就动心了,去向导演赵宝刚请假,说只需要半天。赵宝刚不同意,因为当天下午都是孟广美的戏份。犹豫再三,她还是决定接下商业代言,但电视剧拍摄也不能耽搁。当天下午,她让朋友把要穿的衣服、化妆品都准备好放在车上,事先把车开到拍摄现场等着。一场戏拍完,要转场拍摄,场工要重新布置场景,灯光师要重新调光,大概有一个小时空档,她立即跳上车,飞速赶往商业代言活动现场。
在飞驰的车上,她用矿泉水洗脸、化妆、换衣服、换鞋,迅速收拾停当。到了现场,她发言,接受记者简短访问,然后跳上车,换好拍摄要穿的衣服。一切衔接得天衣无缝,谁也没看出异样。“我的心啊,嘭嘭嘭,跳得几乎要从嗓子眼蹦出来了!”她笑着回忆说。隔天,剧组的人在报纸上看见孟广美商业代言的报道,指着照片问她:难道你有一个双胞胎妹妹?
似乎是被生活逼到了这样一种奔波劳碌的境地,但孟广美说:“正因为我不断接工作,才发现自己有这么多潜能,哎,主持也不错嘛,演戏也不错嘛,有许多机会找到我!我发现自己蛮了不起的,可以说,我真正的自信,就是在这时建立起来的。
收获真爱,上天偏爱坚强女人
和意大利男友分手之后的两个情人节,孟广美都是和女友度过的,她说:与几个好女孩一起过情人节,比和一个错误的男生过来得更好,我当然想恋爱,但是当时的经济状况不允许,没时间也没资格。
也许爱情总是在不期然时降临。2009年年底,孟广美在一次聚会上邂逅吉增和。当时她匆匆忙忙打算露个面就“闪”的,没想到就是这一露面,让两人相遇。并不是一见钟情,但彼此印象都不错,吉增和不知道她是做什么的,只觉得她爽朗大方,充满活力,一点儿不做作。而吉增和给她的印象:清瘦、儒雅、沉稳内敛。聚会之后,两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打开电脑在百度搜索里输入对方的名字,查查对方是干什么的。
一查不要紧,吉增和发现这个女人如此不寻常。“我没想到她当时处在人生那样一个低谷,面对逆境能如此从容,我当时就意识到这个女人是宝贝,不能错过。”他立即展开了追求。他对孟广美说:“让我来帮你分担一些,好吗?一个女人不该承担这么多。”
孟广美却认为当时不是展开新恋情的最好时机,“我自己还是一身麻烦呢,不想拉另一个人进来。”不过他们成了常发短信的朋友,信里,都是无关紧要的话,比如,看见了一处美丽风景,吃了一顿美味晚餐。这些让孟广美觉得,这不只是一个成功精明的商人,还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男人。不过,仅此而已。
直到2010年年初,孟广美感染了甲型流感,症状非常严重。她在家自我隔离,也拒绝亲友前来探望,不愿去医院。那些一直被压抑着的负面情绪,此刻都乘虚而入。她想,就这样在家中孤独死去吧。
吉增和知道了她的状况,从别处打听到她的住址,来到她家楼下。她无奈只能为他开门,他进门就伸手触探她的脑门,“还发烧吗?”吓得孟广美直往后躲:“你也不怕被传染?!”他系着围裙为她下厨房煮粥,然后坐在床边一勺一勺温柔地喂她。她一贯的坚强,终于在这个男人面前土崩瓦解。她哭了,那是她自被骗事件发生后,第一次痛快地尽情地哭……
病好之后,吉增和提出了结婚的请求。看着这个手还没拉过就向自己求婚的男人,孟广美被打动了,她清晰地意识到,她一直寻找的爱情,她一直等待的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终于降临,就在她的面前。那么,还等什么呢?
关于婚后生活,孟广美说:“我当然会继续工作,会保持独立。我想,当初他爱上我就是因为我的独立和坚强,我不会忘记我的魅力之源。”
欣赏自己的事例四:
卓别林小的时候,有一年圣诞节学校组织合唱团,卓别林却落选了,他很沮丧。一天在班上,卓别林背诵了一段喜剧歌词,博得了大家的喝彩。老师说:“虽然你唱得不好,但表演很有幽默的天分。”
后来,父亲早逝,母亲患上严重的精神病。为了生计,卓别林四处到剧院打听,希望能演上一个角色。一天,伦敦一家剧院要上演一出戏,剧院老板答应让卓别林演一个孩子的角色。演出并不成功,《伦敦热带时报》在批评该剧的同时却说:“幸而有一个角色弥补了该剧的缺点,那就是报童桑米。以前我们不曾听说过这个孩子,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定会看到他不凡的成就。”
后来,年轻的卓别林获得了一个去美国演出的机会。不巧的是,这次演出没有引起任何轰动,然而美国的《剧艺报》在谈到卓别林时说:“那个剧团里至少有一个很能逗笑的英国人,他总有一天会让美国人倾倒的。”
多年后,卓别林终于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我想,除了天才与勤奋之外,他的成功与年轻时候宽厚的社会氛围是分不开的。
欣赏自己的事例五:中国阿甘——只要思想不残!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智商仅有75的阿甘,却有一双好腿,他最终跑出了一个传奇而感人的人生。中国的郑心意,条件比阿甘更差,可他以永不放弃的“阿甘精神”,诠释了自己的别样人生。
郑心意出生在湖北省罗田县匡河乡,今年已29岁。他自幼脑瘫,2岁时,不幸患上一种奇怪的脑病——“扭转性痉挛”,病魔导致他的上肢痉挛并向身体一侧扭转,双手成爪形不能弯曲,不能握笔、拿书。嘴巴肌肉歪向一边,连吃饭都要人喂。到4岁时,他还只能扶着墙走路,说话困难。为了给心意治病,家里欠了很多债,在他8岁那年,母亲流着泪对他说:“孩子,咱们认命吧!”
病魔不仅使郑心意失去了自理的能力,也剥夺了他读书写字的梦想。他没上过一天学,在他19岁那年,在广州打工的姐姐手受伤了,郑心意很想安慰姐姐,但他发音含混不清,不能跟姐姐说话;他想给姐姐写信,却大字不识一个。正是这个强烈的想表达亲情的愿望,使郑心意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之后,他跟着电视机,学说普通话。随后,他试着用脚在盆子里装满沙子,用脚指头夹着树枝在沙上划,慢慢找到了写字的感觉。“划”了三年后,他给姐姐写出了第一封信。如今,他说起话来虽然吐字不是很清晰,而且说完几句话,就会累得满头大汗,但他的普通话几乎不带地方口音。
25岁时,他的妈妈患了严重的腰椎病,几乎不能做事情;爸爸也患了严重的关节炎,发病时疼得直打哆嗦。他想,如果有一天父母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应该由自己来照顾父母。所以他一定要去治病,去寻找健康。25岁那年,郑心意瞒着父母,只身来到武汉,那天下着很大的雨,初次来到大城市的他历尽艰辛。几家大医院的医生告诉他,他患的是脑瘫,目前无药可治。同时还告诉他,“扭转痉挛”性脑瘫,会导致肌肉逐渐萎缩,往后他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想到25年来自己一直靠父母照顾,而且以后永远都离不开他依赖的父母,郑心意一下子崩溃了,他踉踉跄跄地爬上武汉的一座天桥,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郑心意低头一看,感到十分震撼:这座城市太美了!他想,双手不能用了,但自己的双脚还是好的,大脑并没有残废。自己应该活下去。就这样,为了治病,他两次跌跌撞撞去北京求医,而身上只有12元钱。令人欣慰的是,今年3月,北京一家医院免费为郑心意做了脑深部电极植入手术。现在,他的头可以上下左右地转动了,他向生活完全自理又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他常常笑着对别人说:“我现在好多了,你看,我能行的。”
25岁后,郑心意决定自立,他靠着坚强的意志离开父母。这看似简单的一件事,对他来说却困难重重。他只能用嘴直接吃放在桌上的饭菜,吃的时候还会撒出一些,而且每次吃完饭后都满头是汗,短袖衬衣也基本湿透了。之后他学会了用脚使用手机,还能熟练地拆卸手机电池,给手机插上充电器,或是按手机免提键接听电话,甚至是发短信。2009年5月,广东的爱心网友给郑心意寄来一台电脑。刚开始,他连开机都不会,键盘上的英文字母一个都不认识。在老乡帮助下,他终于学会了用脚趾操作电脑上网。他扭曲身体坐在椅子里,右脚趾夹起一支铅笔在电脑键盘上打字,左脚踩着鼠标。现在郑心意能自如地在网上和网友交谈了。
除了生活自理外,郑心意还在事业上自强。2006年,郑心意在老乡的帮助下开了个小卖部。一次偶然机会,一位老乡告诉他,说自己的儿子在武汉开公司。随后,郑心意通过短信,认识了这位后来资助自己在网上开店的同乡——多米国际营销咨询集团中国区CEO傅博。2010年8月30日,在傅博公司多名员工的帮助下,郑心意的淘宝网店终于开张了,目前也有了一定客源。
“只要有信心,我相信一定会成功!”郑心意艰难地说出这句话,但一字一句中,都渗透出了他的决心。
面对不幸,郑心意经常安慰自己:“一个人身体残废了不要紧,最重要的是思想不能残废。”他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哭。”他口袋里永远留有一块手帕,用来擦拭面部,让他看起来干净整洁;他坚持锻炼身体防止肢体萎缩,动作相当灵活,让人感到他不屈的生命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视频被发到网上,不仅感动了网友,还被称作“中国阿甘”。
20多年来,郑心意从来没有对父母和社会有过一点抱怨。他痛苦着,却抱着乐观的心态;他面对残酷的现实,却始终不愿放弃希望。这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他坚强的毅力,身残志坚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作文四:《相信自己的事例》1900字
相信自己的事例一:
保罗·特斯在36岁之前,是一个长相平凡、因为结巴常常被人欺负的手机销售员,曾经参加过歌唱比赛赢得8000英镑,但为了学习歌剧,他花去了2万英镑,并筑债累累;因为盲肠破裂,住院开刀;刚开刀结束,被发现肾上腺长了一个十公分的肿瘤,再次开刀;两次手术几近痊愈,从脚踏车上掉下来,锁骨骨折;他甚至放弃过歌剧的梦想,只想当好手机业务员。这就是倒霉的手机业务员—— 保罗,曾被人称为“身材矮胖、长着一口烂牙的土豆”的保罗·帕茨。
最终他坚持下来,站在《英国达人》的舞台上,当时包括评委在内,都对他不以为然。然而,当他开口唱出普契尼的《图兰朵》歌剧选段《今夜无人入睡》的第一个音符时,歌声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获得了冠军,他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成为2007年《英国达人》的冠军,发售了首张大碟(一个机会),首周就在英国热卖13万张,荣登本周英国大榜排行宝座,成为英国乐坛第一个首张专辑就拿到NO.1的平民歌手。
从手机销售员变成歌剧表演家,保罗珀特斯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最让他开心的是他终于变成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相信自己的事例二: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有被打破。
相信自己的事例三:
尼克·胡哲,1982年12月4日出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他是长子,出生时,没有双臂,也没有双腿,唯一有的,是在臀部下面长出的两个脚趾头。父亲看了,满脸忧愁;母亲见了,伤感不已。直到出生半年后,父母才肯抱他,逗他玩耍。
小时候,他没有朋友,也受尽欺凌,直到有一次,他用头部狠狠地回击了一个欺负他的小男孩儿,把那个小男孩儿撞得头破血流,从此,那些淘气的孩子再见到他时,都是毕恭毕敬。
少年时,他曾多次试图自杀,但没有成功。他声嘶力竭地大喊:让我死吧!让我死吧!母亲哭着说:你不能死,你要好好活下去。母亲给他讲了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自学成才的故事,给了他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他喜欢游泳,父亲就把他放入游泳池,他开始在水上学漂浮,后来竟学会了游泳;他想学电脑,父亲就教他打字,他打字的速度达到每分钟43音节;他也可以利用特殊的装置,自己刷牙、梳头、洗脸、做饭,他喜欢连跑带跳地爬楼梯,喜欢潜水、冲浪,喜欢高台跳水、开水上摩托艇。在夏威夷冲浪时,他可以在冲浪板上完成360度旋转,他因此登上了《冲浪》杂志的封面。他喜欢踢足球,还喜欢打高尔夫球,他喜欢各种各样的运动。
尼克·胡哲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是以帮助他人为己任。自己身体残疾,还想帮助他人,这不是痴人说梦吗?他不理会别人说什么,他开始广交朋友。上中学时,他参加学校竞选当上学生会主席。这一年,他开始演讲,并想当一名真正的演讲家。为了有一天能到中国演讲,他还学过一年多中文,我们说话语速慢一些,有很多话他都能听得懂。后来,通过努力,他考上了大学,并获得会计与财务规划双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开始投资房地产,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的总裁。2008年至今,他任国际公益组织“没有四肢的生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2009年,他出版励志DVD《神采飞扬》,2010年,他出版自传式励志书籍。他觉得没手没脚,也许是上天的安排。
他自己吃饭、喝水,走路。他还喜欢和肢体残疾的人们进行跑步比赛。他没结婚,也没有女朋友。他幽默地说:女性都喜欢跟我在一起玩耍,因为她们不用担心我会手脚不老实。他还常说:虽然我不能牵着我未来妻子的手,但我可以拥抱她的心。他能体会到别人的痛苦,并愿意帮助别人解脱痛苦。
尼克·胡哲的座右铭是:态度决定高度。因此,他获得了成功。比如,学游泳,无论海浪多大,只要屏住呼吸,就能浮出水面。生活中遇到困难,他都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走向成功。尼克·胡哲说:不停地尝试,就能走向成功;相信你自己,就能做得到;只要有梦想,你就有希望。
由于尼克·胡哲的勇敢和坚忍,他曾被授予“澳大利亚年轻公民”称号。这是一项很高的荣誉,这份荣誉,国家仅授予真正可以鼓励、激励人们的人。他的“足迹”遍布全世界,他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20多个国家进行演讲,他的奋斗事迹鼓舞了千百万人,他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他成为真正的鼓舞人心的演说家……
作文五:《做自己的事例》9700字
精品文档
做自己的事例
既然是自己喜欢,那么一定就会用极大的热情去投入,同时也会在其中寻到快乐。做事,心情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做事的效率一定很高。反过来说如果是做该做的事,就分两种,一种是这件该做的事实喜欢的,另一种就是这件该做的事是自己不喜欢的。要是喜欢的就如上面的一样,若是不喜欢的,就会对其产生烦感,自然效率就很低。
人的一生是极其有限的,尤其是一个普通人。从空间上看,人是渺小的,他不过是茫茫宇宙中一粒微乎其微的纤尘;从时间上看,人是短暂的,他的存在不过是悠悠历史中微不足道的忽然之一瞬,从人的物质存在到精神实质,从他的本体功能到思想影响所及,都难以达到他本身所贮藏的最大潜能,何况人必须在特定的氛围和群体中,他的能力才有趋于极致的可能。作为生命的动物,人生下来无论从主客观上说,他都要做事情,做事情就是他生命存在不可或缺的部分。把事情做圆合做完整是做人的基本态度,把事情做极致做精纯并轻松自在大雪无痕,是做人的高深境界。其实,有所作为是所有普通人的一贯心态,大有作为才是少数人的理性追求,人有的时候是历史推着你登上舞台的,他也就在半推半就中三心二意地成就了自己,旁人企慕不已,他却冷若冰霜。500年前的孔夫子把中国的文人害得好苦,其实“学而优则
1 / 16
精品文档
仕”的本意也不坏,他让人在一个更好的位置上把事情做得更如人意,这种执著而入世的行为是实现理想的必然手段,只是刻意追求“仕”才使得目的和手段都变了味,“达则兼济天下”话好说事也好做,不就是“有位才有为”吗,然而“穷则独善其身”话好说则事不好做,在这种境况下,心灵淡泊修炼自己,是很不容易的,纵观中国三千年历史,又有几个人达到这个境界呢,
“有为才有位”当前中国官员几乎逢会必说的一种论调,它客观上是鼓励人成才,立足岗位,奋发有为,你在岗位上取得成功了,我就提拔你重用你给你待遇给你官做,这是很有诱惑力的招数,说白了,你给我卖命,我会给你好果子吃,在内子里说你形成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机制,在社会上还弄得个重视人才求贤若渴的美名,这是何乐而不为呢,**当年不是说“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吗,领袖的话一旦说出口,就引发了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天真的知识青年在那里,锻炼了身体修炼了意志了解了农村,又有多少人大有作为了呢,到头来不还是走的走溜的溜,少数出类拔萃者赢得了“有位”,话说回来,那一代人总有当官执政的时候,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为才有位”是当权者的钓饵,愿者纷纷上钩,因为官位的诱惑力毕竟太大了。它主观上是适应了世俗社会发展的人普遍存在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就是
2 / 16
精品文档
官本位思想,过去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说的是读书做官的路子,过去是读书做官,当官者到底还有一肚子学问,现在是不读书也可以做官,通过旁门左道厚黑之学也可走向仕途,因为一旦做了官,随之而来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中醉生梦死,可以在风景区飞来飞去,可以出国泡妞豪赌一掷千金,美女如云任你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能否认,很大一部分人为官的目的和意图是在追求感官享受追逐物欲金钱,有了“位子”,就有“票子”,就有“房子”,就有“车子”,官越做越大,车子越坐越小,钱太多了无法消遣,就到风景区修别墅到外国买股票置房产,除了人格之外,他们要什么有什么。
真正的有识之士,他们的“有为”并不是为了追求“有位”。有所作为是他们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目标,而不是今天所作的努力就是期待明天的“有位”的回报,也不是刻意的违心的被迫的,而是追求形意的合一精神的自由心灵的畅快,寻求适合自己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愿意做的事,然后在这方面发展自己,有所作为便罢,无所作为也未尝不是人生的乐趣。历史上海瑞为民请命,放弃高官厚禄的诱惑;屈原放弃忠贞求得高位,简直太容易了~李白如果不
让杨贵妃磨墨不让高力士脱靴,仕途通达不在话下;嵇康如果在扬锤打铁的时候,对钟会施之以礼,不仅不会埋
3 / 16
精品文档
下惹祸杀身的根子,还许有一个锦绣的前程;陶渊明如果为了五斗米不妨折一折腰,或许不会弄到家徒四壁的境地。你能说他们不是“有为”吗,而他们的“有为”是为了追求“有位”吗,
“有为”真的“有位”吗,未必。这得要看当权者的口味,他口臭你香不行,他好软你硬不行,他为虎你得作伥,他嗜赌你得陪他输钱,他好色你得为他张罗美女,你不仅要忍得一时之气,还要忍得一时之急,长年累月地服服帖帖,把唯唯诺诺演化得地久天长,你还得象和珅一样表现得严丝合缝大模大样。《废都》里拾破烂的老人不是有名言:“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是多么痛快淋漓的官场写照啊~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前后,流行着“不换脑筋就换人”的言论,初听起来大有崇尚观念息事宁人的革新派头,细细分析却有“你不适应我就走人”的火药味,你必须适应我,你必须理解我的意图落实我的意图。此外,人活在世上,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你所出身的家庭所处的环境,你自身的素养所面临的机遇,你的性格遭际你与周围的人际关系等等,你所付出的“有为”要为“有位”的人所欣赏,这“有位”的人是否具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胆识,现实的环境并不是你想象的理所当然,“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却是常有的现象。因此我说,“有为”未必“有位”~ 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事实证明了“有位才
4 / 16
精品文档
有为”的道理。孔子应该是大有作为的人,他的学说主张应该是经世济用的,然而他奔走于诸侯国之间却屡屡碰壁,谁给他实现理想宏图的位置呢,贾谊和王勃少年才俊英姿飒爽满腹经纶,然而雄汉盛唐又有哪个当权者器重他们启用他们呢,他们分别于33岁、27岁这个风华正茂的年龄非正常地离开了人世,可悲可叹可恨啊~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也只是空有一腔热血,报国无门啊~辛弃疾文功武略风流倜傥,他的雄心壮志只能是“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请缨无路啊~诸葛亮这个隆中的卧龙,他过惯了隐居的生活,“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苟且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身在深山野林,心已天下三分,如不是刘备三顾茅庐赋以重任,三国的历史必定重新改写。从有位而有为来看,韩信萧何张良得以重用委以重任,刘邦才可能赢得汉朝的天下;从有位而不一定有为来看,楚霸王项羽有的是血性人情,缺少的是手腕心计阴谋,他麾下的范增项伯徒有满腔策略,空有“竖子不足与谋”之愤,我们为之发出“跟错了主子”的惋惜,历史上不是有许多英才俊杰跟在脓包主子后面而扼腕叹息吗, 判断“有为”和“无为”的标准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墨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为的是:兼爱,尚贤,尚俭,亲身实践,创造美好的生活;有所不为的是:战争,奢侈,空谈,不学无术。他主张手与脑结合,学与术并用,
5 / 16
精品文档
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急需崇尚的东西,也是我们教育改革要面临的方向,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遭致落后挨打的根源所在。我们需要的是俯首帖耳的奴仆顺民,还是有能力有眼光有创见的改革实践者呢,是嘴上夸夸其谈行动华而不实之士,还是默默无闻孜孜求索的潜龙,如今夸海口说大话信口雌黄者谓之时尚,沉没者内秀者不求闻达者不同政见者抛向边缘。三国里面的马谡,委以重任之前是大有作为之士,丧失阶亭之后才落得个华而不实的虚名。大会小会是当权者粉墨登场的大好之机,一个个灼灼其华仪仪其表,说其话来真知灼见慷慨激昂,真可谓改革之先锋治国之栋梁,这不是有为的大才吗,然而,腐败的阴谋一旦东窗事发,腐败的高官纷纷落马,到底还是这等货色,他们能把假话说到慷慨激昂的份上,确要具备厚黑之先机,这是有为呢,还是有位呢,专制之下培养的是虚伪,官场的虚伪之风,带动的是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和坑蒙拐骗,这就是官场化社会对市场化社会的畸形影响,令人思考发人警省啊~
既然“有为”的人不一定“有位”,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位”呢,除了上文所述与生俱来的先天地位,善钻营、善心计、善阴谋的禀赋,奴性、顺民、精通厚黑的品质,跟对主子得其赏识的机遇之外,还要具备耍手段用手腕心地狠毒之特征,要融入并适应中国官场特有的“游戏
规则”,精心学习官场心理学,善于揣摩领导意图,
6 / 16
精品文档
急领导之所急,唯上不唯书,违心不唯物,这样才能在官场上游刃有余,不至于被淘汰出局。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中国人把官纯粹当官做,做出了一门精深宏大的学问,那是一门心照不宣的艺术,这种学问和艺术,必须具备“全方位”综合素质的人才能企及,你不能天真率直个性化,你不能口无遮拦好谈时弊,你不能有棱有角爱憎分明斗胆放言,你不能急于求成越俎代庖,要隐忍苟活窥准时机,你的才华不能太露太出众,你万不可超越领导掩盖了领导的长处,你必须大把大把地花钱并痛快淋漓地让领导心满意足,你不仅要进入领导的视野,更要进入领导的心灵,以人的共性和欲望看待领导掌握领导,做到口中不臧否人物信口开河,心中要善于算计精于谋略,千万要等待时机等待火候,别人不耐烦时你耐烦,别人慌乱时你镇静,世上大智慧的人不少,然小心眼的人太多,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总之,你得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在官场游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你必须把人性中的真善美隐藏起来,戴上虚伪的面具走进虚伪的官场处理虚伪的人际关系。以上诸点,你能做到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中苦竟是如此,人上人也竟是如此,如此荒唐透顶的逻辑,你能做到吗,
我方观点是:我们应该不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说有节制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 问女同学1,你喜欢做什么:逛街
7 / 16
精品文档
问男同学2,你喜欢做什么:打魔兽
我们可以天天逛街吗,我们可以日日夜夜打魔兽吗,
再退一步说, 我们可以放学后逛街到商场关门吗,
我们可以打魔兽打愿意睡觉吗,或者第二天上课,:)
仔细听对方话,进行辩驳
爱因斯坦喜欢的事情是加减乘除开根号
但是他可以不做那个小小的书记员吗,
如果没有做那个书记员,做不喜欢做的事情,他可能连下一个面包都没法买到,何谈相对论。
只有你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我不能告诉你,你的未来在哪里。也许这一切简化下来就是更明确的今天,更好的明天,更愿意回顾的昨天,也许就是在垂暮老矣的时候,能够得意洋洋的对大孙儿说:“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个又一个梦想,实现了一些,失败了一些,但是我有一个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我走在了这个大方向。”
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问了十个人,他们都不满意现在的工作。我又问他们如果在已知的岗位上选择,他们想换去哪里,只有一两个人告诉了我一个模糊的方向,其他的人对我说:“我也不知道,
8 / 16
精品文档
我很迷茫。”
我们好象从生下来就一直在赶,我们的祖国在赶英超美,我们在赶着不拖后腿,还有那从小就最讨厌的不玩游戏只念书的“别家孩子”。报各类没兴趣的“兴趣班”,特别是没事干就从25个头70只脚来判断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和兔子的“奥数”,我就想问你们那有多缺笼子啊,非要把鸡和兔子关在一起。一路背着为了老师和家长学的英语,上着小学、中学、高考、大学、毕业工作。
有一只无形的杆子在身后撵着我们,像撵着一群大脑放空的鸭子。
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你,你想要成为怎样的自己,你没有考虑过。你只看到眼前的这一步和前一个鸭屁股离你的三步内,队伍要走向哪里,你从没想过,也漠不关心。你有没有试过停下来认真的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要去哪里~,
这是一个糟糕的事情,因为我们被安排惯了,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从小跟着头鸭,想要左右偏离一点方向都会被呵斥回队伍,这样游到闭着眼睛都能游出一条直线的时候,头鸭突然回头对你露齿一笑:“整片天空都是你的,忘情的飞吧~”早干嘛去了~你抖了下退化三百年的翅膀,发现自己从未学习过飞翔,特别是,独自飞翔。
这个一件愉快的事情,因为你会发现你从小到大,学的就是如何合群,那么你现在可以继续合群,顺着现行的这条
9 / 16
精品文档
路,跟在别人的后面,不用操心明天的方向——否则你就不得不痛苦的思索,到底是为了什么到了今天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过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到底是为了什么做着这样一份工作,嫁了娶了这样一个人,到底是为了谁,我的未来不是梦,那么未来在哪里。
我不能告诉你,你的未来在哪里。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他们的故事。
他说:年轻的时候以为拥有爱情便会无所不能,长大了才知道顺序弄反了,一般是无所不能后才可能拥有爱情??
他换了几份工作,开了自己的公司,做着自己的事情。他在努力,为的是找到深海里的
那一只美人鱼,并能够轻松的挽起她的手。
她说:我一直以为我的努力,就是为了抬高我的价钱,而不要成为每个人路过都敢翻拣一下的两元店。
她说,要想不被别人看不起,就要努力。获得自身更好的才能,更高的社会地位。
他说:我小时候看见泼妇三五成群插腰在路上骂街,觉得很害怕。很怕会不得不和这样的人一直相处在一起。我希望能进到一个高一些的层次,起码这个层次里的人可以文明的不讲理。更希望有一天,可以每个人都讲理。
他从农村一路读书到最好的大学上最好的专业,念到博士。留任在了国外的某间象牙塔。
10 / 16
精品文档
他说:我某一天突然发现我想要做的事是报道尽可能的真实,尽可能的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以及向中国展示一个真实的世界。
于是在他终于发现自己想要什么的那一天开始,他努力了两年多,然后转行去了那家他最希冀的外媒,并尽他的努力在完成他的梦想。
也许他们依然不知道他们在为了“什么”而奋斗,也许这一切简化下来就是更明确的今天,更好的明天,更愿意回顾的昨天,也许就是在垂暮老矣的时候,能够得意洋洋的对大孙儿说:“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个又一个梦想,实现了一些,失败了一些,但是我有一个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我走在了这个大方向。”
这时的你总好过邻家的大伯,他2011年囤了一百袋盐,到死也没能吃完。
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转自冲冲爸博客 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全世界都会帮你~
这话好像是搭车去柏林看女友那哥们儿说的。
“西单女孩”的火,“旭日阳刚”的火,其实也说明这点。 上海有一对年轻夫妇,婚前,都是外企的“金领”,在重要岗位上独当一面。婚后,俩人都说这样活着没劲,于是一拍即合,打算辞了职,拉赞助自驾车横跨欧亚大陆,去遥远的欧洲畅游,过过有意思的生活。递交辞职报告时,满以
11 / 16
精品文档
为老版会不同意,没想到老版会为他们有梦想并愿为此在所不辞而赞赏,并全力以赴支持他们,调动一切关系帮他们搞搞赞助,帮他们圆梦。后来,他们在多方无条件的支持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们这一生,其实很努力,整天忙着干这干那,马不停蹄,事情做了很多,结果却是少有成功,为此而很郁闷。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主要还是由于我们很努力干的事,基本都是自己不真心喜欢的事。
我们为什么会用一生的时光去很努力地干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呢,
主要还是由于我们从小就被大人们逼迫着去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慢慢的,连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了,跟着
别人屁股后面瞎干一气吧。或者是还清楚自己喜欢干什么,可别人总不让我们干,慢慢的,我们也就养成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很难很难”的恐惧心理和思维定势。
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可是,父母们眼下往往是:第一,不让孩子有自己;第二,就算孩子有了他自己,也不给孩子去实现他自己的机会。这是我们教育的一大特色。
父母们不知不觉地把孩子教“坏”了,然后又极其厌恶他的“坏”,很使劲地要去改变他,让他变好。这是我们教育的另一大特色。
12 / 16
精品文档
冲冲这孩子,有自己的喜欢做的事情,做起来很投入,很忘我。这让我很高兴,当他需要我帮助时,我就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还不图他回报我什么。其实,事情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享受做事的过程。人们在尝试某件新鲜事物时,由于经验、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出错、失误、失败在所难免,熟能生巧,接着往下干就行了。
冲冲刚不去学校上学时,学校很反对,这两年多我们坚持下来了,虽然我们没说什么,如今,学校也开始理解和主动配合我们了。只要把自己的心思投入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上,不去管乱七八糟的事情,就会感动周围人,人们就愿意主动帮你。
搭车去柏林传奇“在路上” ———对话两位主角之一 七?后北京人刘畅
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两个少年在厕所相遇,其中一个找另一个戴帽子的借了点儿手纸,等出了厕所借手纸的给戴帽子的点了根烟,以示感谢。于是俩人边走边聊。戴帽子的说:“最近家里逼着我学钢琴,可我怎么都弹不好,郁闷啊~”借手纸那位诧异地说:“钢琴有什么难学的,我从五岁开始弹,现在越弹越溜。倒是我们家里人老逼着我写诗,烦呐~”戴帽子的一听乐了,从背着的挎包里拿出一沓稿纸:“我就爱写诗,喏,这都是,不行你拿走回家交差去。” 关键在结尾处,原
13 / 16
精品文档
来这个不爱学琴的就是大诗人歌德,不爱写诗的则是莫扎特。
人,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时候做起来不像说着那么容易。但是起码应该去争取。而且,人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从中得到快乐——能快乐地活着恐怕是绝大多数人的追求。
温馨提示:如果你正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那么,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天道酬勤,付出和回报基本上是成正比。只是有一点,你想做的这件事首先应该正确而且是适合自己的。
做自己爱做的事,守自己深爱的家
——读杨绛《我们仨》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这是个纯知识分子家庭,不是“学而优则仕”而是“学而优则学”。
一生只知道读书,工作时读书、休闲时读书,幸福靠读
14 / 16
精品文档
书滋养,艰难靠读书支撑。 读书不为功利,读书没有目的。一家三口三个书桌,“各自工作,各不相扰”。
《围城》《洗澡》写过就完了,评说是世人的事,他们躲得远远地,他们没想以此获得什么,读书让他们心静,也有人说读书让他们清高、高贵、甚至孤傲??
今日凌晨,看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便睡不下。写下一句话:做自己爱做的事,守自己深爱的家。上述几句话是自己读完后的一点评说,好像理解先生了一些,其实离先生很远很远??
1998年,钱中书先生逝世。但罕为人知的是他们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先他们而去。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女士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当我读完薄薄不足200页却包孕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的小册子。了解了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 再回过头读读第一段文字:“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人,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
15 / 16
精品文档
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孤寂的老人,熟悉的老屋,熟悉的物件,恍惚的岁月??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16 / 16
作文六:《认清自己的事例》6700字
认清自己的事例一:诺贝尔奖得主是差生
他学习成绩很稳定,从上学第一天开始,总是在倒数几名徘徊。
整个小学生涯,都没有特别擅长的科目,以致于今时今日采访他当年的同学,大多数人对他都没什么印象,太普通了,成绩也不好。好在有一个同学还记得他——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他的脸上都是阴天。
小学的几年中,他被生物学深深吸引,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看着它们变成飞蛾,这算是他给人最特别的记忆,只因在当时引起老师同学的强烈反感。
15岁时就读于伊顿公学,如愿读上生物课,这是他最喜欢的课程,但是,他的生物课成绩在250个男学生里面排名倒数第一,其他理科成绩也牢牢垫底,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当学科的成绩是最后一名的时候,还梦想将来要做这个学科的科学家,确实让人觉得荒谬可笑。
他的老师加德姆写了一份报告:“我相信他有成为科学家的志向,但以他现在的表现来看,这真是万分的荒谬可笑”。这位教师还觉得他“无法明白最简单的生物学事实”,继续教他“简直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尽管自己成绩很差,老师也认为坚持下去没有希望,但他自己没有放弃,继续自己的想法,他觉得哪怕不能成为科学家,也要满足自己的爱好。
中学毕业申请牛津大学时,由于成绩不佳,他被古典文学研究系录取。招生主任找到他,跟他说,牛津可以录取你,不过有两个条件:第一,必须马上来上学;第二,你不要学习入学考试的科目。
也就是说,牛津大学录取他的条件,是不允许他研究生物专业,或许在老师看来,以他的成绩,真的不适合做科学家。不如去学习他所有成绩中看起来相对还不错的古典文学,这或许是老师对一个孩子的关心,坚持固然重要,但错误的方向,只会让人离成功越来越远。
但是,他仍然对生物学情有独钟,在牛津大学学习一年的古典文学后,他申请转入生物系,再次被老师拒绝,老师听闻过他的生物成绩,不愿意他的加入。尽管不被人们相信,他还是坚守自己的爱好,曲线选择了动物学研究,这跟生物学,有莫大的关系。
这一次,不仅仅是老师,连一直支持他的母亲,也反对转系,在母亲看来,英国的古典文学,是世界出名的专业,放着这么好的课程不学习,选择一个冷门的动物学,还是他成绩很差的专业,简直是一件疯狂的事。
他有点倔强,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意愿,拗不过的家人,只得放任他的选择,如愿所偿,他终于开始自己喜欢的科研生涯。此后的时间,他把所有精力交给了生物研究,可是,他还是“太笨了”。一批的同学,有的生意兴隆,有的出版了小说,甚至在生物研究的专业也有同学出了成绩,只有他,还是默默无闻,不知道在折腾些什么。
喜欢的兴趣,而不是成绩的指引,让他能顶住所有的压力,最终在生物学领域“化茧成蝶”,1958年,在完成博士学位时,他从蝌蚪细胞提取出完整细胞核,成功克隆了一只青蛙,一举成名,被称为“克隆教父”。在牛津读完博士后,他又在加州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研究,从1971年开始,他一直在剑桥大学工作,如今,79岁的他现在仍坚持全职工作。2012年,他以在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性研究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约翰·伯特兰·格登,曾经最差的学生,64年以后的今天,成为公认的同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在他现在工作的剑桥大学办公室,还挂着当初老师给予的那份最差报告,他用此告诉自己:面对爱好,即使失败也不要放弃。
喜欢,就坚持奋斗下去,哪怕你是最差的那一个,无关成功,因为喜欢,便是最好的理由。
认清自己的事例二: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当然是为了拿起文艺的武器,唤醒国民,疗救国民精神上的创伤,最著名、最流行的观点是鲁迅受了幻灯片事件的刺激。这种说法固然不错,但是除了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其它的因素在影响着鲁迅呢?
我们先从鲁迅到仙台学医的经历说起。鲁迅1902年1月被保送官费留学。此前的他没有接触过医学,至少是对西医一无所知。少年时,为治父病,他和中医打过多年的交道。鲁迅那个时代的留学,与现在有些学生出国不一样。当初他不是为了学医而留学,而是为了留学而学医。这两者是有区别的,一是有准备有目的地去求学,一是为了在国外学习一种知识技能。至少可以这么说,当初鲁迅到日本还没有抱定要学医的决心。
同年的3月鲁迅到了日本,先入弘文书院补学日语。1904年9月免试免费转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仙台医专地处偏僻乡下,远离东京300公里,是一所二流学校。鲁迅选中这里,一个原因可能是他对一些留日学生俗不可耐做派的厌烦,希望独自过一种别样的生活;另一个原因可能他看中的是这里没有中国学生。至于选择学医的原因,他自己解释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呐喊?自序》)此时的鲁迅非彼时的鲁迅,他的理想很现实,很平常,那就是学一门知识,掌握一门手艺,将来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即使是这个愿望,也谈不上多强烈,多迫切,在当初确定专业的问题上,鲁迅还处于一个彷徨期,多变期,自己是不是适合学医,学医是不是一个最好的出路,他显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仙台鲁迅感到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藤野先生,他在《藤野先生》回忆道:“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总会强过老师对学生。藤野在听说鲁迅去世半年后,写过一篇《谨忆周树人君》的文章,其中提到:“周君上课时虽然非常认真地记笔记,可是从他入学时还不能充分地听、说日语的情况来看,学习上大概很吃力。在我的记忆中周君不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周君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总共只学习了一年,以后就看不到他了,现在回忆起来好像当初周君学医就不是他内心的真正目标。”
作为一个日本人,相信藤野先生的记忆完全是凭着当老师的直觉,不可能掺杂着别的因素。鲁迅弃医从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志趣并不完全在学医上,也就是说他在确立专业时没有考虑成熟。
我们再来看看鲁迅当年的学习成绩。鲁迅当年的同班同学小林茂雄,保存了一份鲁迅在1905年春季升级考试的“成绩报告单”,单上所列各科成绩如下:解剖59.3,组织72.7,生理63.3,伦理83,德文60,化学60,物理60。7门功课平均分65.5,在142人中名列第68名。而唯一不及格的解剖学,正是藤野教的。客观地讲,在一百多名同学中名列中等,应该说成绩还是不错的。须知,鲁迅当时学习上最大的障碍是语言,老师授课、所用教材肯定都是日文,即使他非常认真努力,笔记仍有“漏记、记错的地方”,学习仍感比较吃力。如果换了一个混文凭的学生,这种中等成绩完全可以说得过去,但是作为鲁迅能接受吗?在一所二流学校得到二流成绩,这不能不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医学是他最感兴趣的吗?是最有出路的吗?他已经26岁了,一百年以前的26岁,他还能在学业无望的医学专业上再耽误时间吗?放弃学医而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文艺,这是最明智的选择。学医无望是他决定弃医从文的直接诱因。
在仙台医专,当时只有鲁迅一个中国留学生,身边极少朋友,处处受到排挤,其苦闷和孤独是可想而知的。即使上面这种成绩,仍然引起一些日本同学的嫉妒。他们翻检他的笔记、写匿名信,语含讥讽,怀疑成绩是因为藤野漏题给他。在这种遭受歧视和屈辱的环境中,鲁迅自然愤恨难忍,他本是一个内心抑郁敏感自尊的青年,又远离家乡,孤身在外,没有同胞朋友,日语水平不及同学,年龄又偏大,学习成绩中等,处处受到排挤,对环境的不适应是他放弃学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从鲁迅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气质性格、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更偏重于文艺。
对鲁迅来说,及时调整专业,发挥所长,舍医学之短,扬文艺之长,根据自己的兴趣,弃医从文,是再好不过的选择。这种选择有当时当地自身客观的现实原因,不仅仅单纯是为了实现文艺救国的理想。
认清自己的事例三: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2011年,对于今年57岁的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来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美国纽约市将一条新建马路命名为“马友友路(Yo-YoMaWay)”,总统奥巴马还亲自为他戴上了象征着平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
马友友的父母都是毕业留美的华人,在华而街做经济研究员。从马友友一出生,父母就为马友友设计好了人生路线:做一位出色的经济人!马友友还没有学会讲话,他们就已经开始教认数字,所以马友友最先学会说的话并不是“爸爸妈妈”,而是“一二三……”,两岁时,他的父母就开始教他算术。马友友在一种受命式的努力中,机械地过完了自己的童年。读小学的时候,马友友是学校的“数学之星”,在许多数学竞赛中夺了大奖,马友友的父母、老师和同学都为他而开心,但马友友自己却觉得,这丝毫没有乐趣可言。
有一个傍晚,天色不太好,马友友在放学路上怕被雨淋,就从一条非常偏静的小路上往家里跑,在一幢老房子院子外面,他听到了一种极为美妙的音乐,那流水一般优美的旋律很快吸引住了马友友。他停住脚步往院子里面看去,只见一位老人正在拉大提琴,那位老人拉提琴的神情无比陶醉,身体随着音乐而轻轻晃动,眼前的画面不禁让马友友轻叹了一声:“如果我能奏出这么美妙的音乐该多好啊!”就在这一瞬间,马友友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并不是数学,而是音乐!
没多久,那位老人发现了马友友,他走过来把马友友请进了院子,在演奏了许多美妙的曲子之后,还为马友友讲了许多关于音乐的动人故事,这一切,都使马友友完全迷恋上了音乐。那时候的美国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补习班、兴趣班,而马友友的父母则把马友友放在了一个数学培训班里,可是马友友兴趣并不在这里,他时常“逃学”,溜到老人那里去听音乐,学拉大提琴。结果不难想像,他的数学成绩在下降,很快,他的父母也发现了这些问题,于是把马友友叫到身边来说:“以前的事情,只要你改正就行了,以后,你一定要用心学好数学!”
“为什么一定要学习数学?”马友友反抗说,“我并不喜欢数学!”
“你只有学好数学,才能和我们一样做一位出色的经济师,甚至可以比我们更出色,成为一位伟大的数学家!”马友友的父母告诉他说。
“为什么一定要和你们走同一条路呢?我觉得音乐是最能让我开心的东西,而且我认为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得更好,那样我会更开心!”马友友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之路一定要自己来把握方向,绝不能让他人来操纵,哪怕是父母。
从那以后,马友友就经常去那位老人那里学习音乐,不久后,他的父母终于被他的坚持打动了,替他在一个音乐培训班里报了名。任何人一旦做起真正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进步都是特别快的,到中学毕业的时候,马友友就在曼哈顿得了全市学生音乐会的一等奖,并前往哈佛大学就读。也就在这些时候,他的音乐名声逐渐大了起来,许多重要的交响乐团以及包括钢琴家伊曼纽尔?艾克斯在内的音乐大师都向他发来邀请,与他一起演奏和表演。
在之后的多年里,马友友在音乐路上探索不断、一路向前,多次受到白宫邀请演奏音乐,而且还多次获得“唐大卫奖”和“格莱美奖”,成了一位名震国际的音乐大师!2006年,马友友被联合国任命为和平大使;2011年2月15日,马友友德国总理默克尔、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股神”巴菲特一起,接受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新自颁发并戴上的象征着平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
当晚,戴上总统自由勋章后的马友友无比感慨地说:“自己的人生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们自己,行走在自己铺设的人生轨迹上,一定是最开心最能取得成就的!”
认清自己的事例四:别让特长击败自己
茫茫海洋,无奇不有,它们千奇百怪,各显神通。提起章鱼,它可是海洋里的“一霸”。章鱼力大无比、残忍好斗、足智多谋,不少海洋动物都畏惧三分。它的特点是身体非常柔软,几乎可以将自己塞进任何它想去的地方。因为它没有脊椎,甚至可以穿过一个银币大小的洞。
章鱼之所以能在大海里横行霸道,是与它有着特殊的自卫和进攻的“法宝”分不开的。首先,章鱼有8条感觉灵敏的触腕,每条触腕上约有300多个吸盘,每个吸盘的拉力为100克,有时章鱼可以运走比自己重5倍、10倍,甚至20倍的大石头。想想看,无论谁被它的触腕缠住,都是难以脱身的。有趣的是,章鱼最喜欢将自己的身体塞进海螺壳躲起来,等到鱼虾走近时,它会突然变成一个庞然大物,向鱼虾发起猛烈进攻,迅速咬破它们的头部,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致死,然后美餐一顿。
章鱼就是靠这个独特的看家本领,在海洋里横行霸道,无物敢敌。
然而,由于章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并富含抗疲劳、抗衰老,能延长人类寿命等重要保健因子如天然牛磺酸等,所以,章鱼不但是营养丰富的海鲜食品,而且在医学方面亦有极高的价值,是非常珍贵的补品。
当初,人们为了猎捕章鱼,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因为它的隐身术太高明了。慢慢地,聪明的渔民根据它的特长,摸索出一套轻松的猎捕方法。他们把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可笑的是,章鱼见到了这些晶莹剔透、光滑可爱的小瓶子,好像见到了护身符一般,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不论瓶子有多么小,多么窄,它们总是向着最狭窄的路越走越远,最后走进了死胡同。
就这样,渔民们不费吹灰之力,把一条条章鱼捕捉到手。
是什么囚禁了章鱼?是瓶子吗?不,囚禁了章鱼的,是它们自己,而且正是它们那些自身熠熠闪光的特长。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正像章鱼一样,本来有着令人羡慕的特长,却不加珍惜,自命不凡,固执己见,结果囚禁了自己,葬送了未来。
认清自己的事例五:别小瞧任何一种职业
他出生于德国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鞋匠,从小到大,他穿的鞋子都是父亲亲手打造的。父亲做鞋的技术十分精湛,做出来的鞋子不仅舒适耐穿,而且新颖别致,他穿在脚上,总能引来小朋友们羡慕的目光。小时候,父亲一直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崇拜的偶像,他曾暗暗发誓,长大以后也要做一名像父亲那样的鞋匠。
可是,随着他一天天长大,父亲在他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开始一点儿一点儿地泯灭。特别是当他进入中学后,发现同学的父亲不是政府官员、富商,就是律师、医生时,他心中仅存的那点儿自豪感随之荡然无存。他感到十分自卑,从来不去父亲工作的地方玩,也从不让父亲到学校来找到,每每有同学问起他父亲是做什么的时候,他要么撒谎,要么吱吱唔唔地跑开。
有一次,他与一位同学闹了矛盾,那位同学不知从什么地方打听到他的父亲是一位鞋匠,于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着他的鼻尖大声地骂道:“一个臭鞋匠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的!以后少在我的面前装腔作势。”那一刻,他的自尊心受到了莫大的伤害,真恨不得能找一条地缝钻下去。
这本来只是同学的一句戏言,而他却当了真,并把所有的罪过都归结到了父亲的身上。那天晚上,他回到家里,愤怒地朝父亲吼叫道:“你为什么不是政府官员,为什么不是富商,为什么不是律师,为什么不是医生……社会上那么多种职业,你为什么偏偏选择做鞋匠呢?”
听了他的哭诉,父亲没有生气,而是极力地宽慰他说:“孩子,鞋匠怎么了,我们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双手吃饭,有什么好自卑的?再说,无论是总统,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在这个世上生活,就得穿鞋。如果没有我们这些鞋匠,那些嘲笑你的人就只能光着脚丫在大街上行走了。你可别小看做鞋这项工作,如果你做好了,大家都喜欢穿你的鞋子,那么你将成为本世纪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你务必记住,无论什么时候,别人可以看轻你,但你自己绝不能看轻自己。”
听了父亲的回答,他的眼前不觉一亮,是啊!全世界有60多亿人口,如果有一亿人穿自己做的鞋子,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从那以后,他不再自卑,开始跟着父亲认真地学习做鞋的技术,并且还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发明了七百多种与运动相关的专利产品,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双运动鞋,第一双冰鞋,第一双多钉扣鞋,第一双胶铸足球钉鞋……当别人再次问起他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说:“我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鞋匠。”
多年后,他成了世界上一个响当当的风云人物,他的产品成了专业运动员和普通市民追捧的时尚,他就是风靡全球的体育用品制造商阿迪达斯(adidas)的创始人阿道夫·达斯勒(Adolf Adi Dassler)。从创业至今,阿迪达斯一直是行业的领跑者,产品远销世界150多个国家,每年的营业额达到几十亿美元,而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一名鞋匠的儿子。
阿道夫·达斯勒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的出生,也不要小瞧任何一种看似不起眼的职业,只要从实际出发,抓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心胸有多宽广,你的理想有多远大,你脚下的路就有多长。
作文七:《改变自己的事例》1200字
改变自己的事例(一)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两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夫差为了报父仇,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奸臣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改变自己的事例(二)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被别国兼并。特别是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
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他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胸有大志使赵国强盛的武灵王,对胡人骑兵的优越性,认识真切。他认为以骑射改装军队是强兵的道路,就对将军楼缓说:我国处在强敌包围之中,怎么办?“吾欲胡服”。
因此,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改变自己的事例(三)
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他统治着一个富裕的国家。有一次,他到一个离王宫很远的地方旅行。回到王宫后,他不停的抱怨脚非常痛,他以前从未走过那么长的路,更何况他所走的路异常崎岖难行。于是,愤怒的国王向天下发布诏令,让百姓用皮革铺好每一条道路。显然,(m.lz13.)这要用掉无数张牛皮,花费巨额的金钱。这时,一位大臣冒着触犯国王的危险进言到:“陛下,为什么要花那么多不必要的金钱呢?你何不剪一小块牛皮包在自己的脚上呢?”听了大臣的话,国王很惊讶,但略加思考,他就接收了这个大臣的建议。
* 老师改变了我作文
* 改变了我初中作文
* 改变了我作文600字
作文八:《改变自己的事例》2000字
改变自己的事例一:
有一条小河流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了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来到了一个沙漠。它想:‘我已经越过了重重的障碍,这次应该也可以越过这个沙漠吧!’
当它决定越过这个沙漠的时候,它发现它的河水渐渐消失在泥沙当中,它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无功,于是它灰心了。‘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了到不了传说中那个浩瀚的大海。’它颓丧地自言自语。
这时候,四周响起了一阵低沉的声音,‘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河流也可以。’原来这是沙漠发出的声音。小河流很不服气地回答说:‘那是因为微风可以飞过沙漠,可是我却不行。’
‘因为你坚持你原来的样子,所以你永远无法跨越这个沙漠。你必须让微风带着你飞过这个沙漠,到达你的目的地。只要你愿意放弃你现在的样子,让自己蒸发到微风中。’沙漠用它低沉的声音这么说。
小河流从来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放弃我现在的样子,然后消失在微风中?不!不!’小河流无法接受这样的概念,毕竟它从未有过这样的经验,叫它放弃自己现在的样子,那么不等于是自我毁灭了吗?我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小河流这么问。
‘微风可以把水气包含在它之中,然后飘过沙漠,到了适当的地点,它就会把这些水气释放出来,于是就变成了雨水。然后这些雨水又会形成河流,继续向前进。’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
‘那我还是原来的河流吗?’小河流问。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沙漠回答,‘不管你是一条河流或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你内在的本质从来没有改变。你会坚持你是一条河流,是因为你从来不知道自己内存的本质。’
此时在小河流的心中,隐隐约约地想起了自己在变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风带着自己,飞到内陆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后变成雨水落下,才变成今日的河流。
于是小河流鼓起勇气,投入微风张开的又臂,消失在微风之中,让微风带着它,奔向它生命中的梦想。
改变自己的事例二:
英国一位国教教主所说:我年少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要改变世界,但当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了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还是太大,我发觉自己还是没有这个能力。接着我步入了中年,无奈之余,我将试图的对象锁定在最亲密的家人身上。但上天还是不从人愿,他们个个还是维持原样。当我垂垂老矣,我终于顿悟了一些事:我应该先改变自己,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影响家人。若我能先当家人的榜样,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将来我甚至可以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
改变自己的事例三:
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在读中学的时候,朱莉娅·科尔曼小姐是他的班主任。她鼓励卡特学习音乐、美术,特别是文学,并为他开列了阅读书目。
朱莉娅小姐关爱她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她告诉他们:“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自我,但是我们信守的原则是不变的。”长大以后,卡特对朱莉娅小姐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朱莉娅小姐当年所要告诉学生们的是,我们应该时时分析新情况,然而无论是在选择相守终生的伴侣还是在艰难时刻、考验时刻或是遇到诱惑须做出困难的决定时,我们都不仅要适应这些新的挑战,还应该坚守我们所学到的某些原则,例如公平、正直、忠诚等。
卡特永远也忘不了朱莉娅小姐的这番话,并始终坚守从朱莉娅小姐和父母那里所学到的基本原则。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引用了朱莉娅小姐的话:“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自我,但信守不变的原则。无论我们面临着多么大的困难,我都决心让我自己和美国人民信守真正的正义与真理的信仰。”
改变自己的事例四:
在闻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
其实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优良的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等二十多位英国前国王墓碑,以及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名人的墓碑比较起来,它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并且它没有姓名,没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 但是,就是这样一块无名氏墓碑,却成为名扬全球的着名墓碑。每一个到过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人,他们可以不去拜谒那些曾经显赫一世的英国前国王们,可以不去拜谒那诸如狄更斯、达尔文等世界名人们,但他们却没有人不来拜谒这一块普通的墓碑,他们都被这块墓碑深深的震撼着,准确地说,他们被这块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着。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作文九:《战胜自己的事例》1500字
战胜自己的事例一:
在美国,有一个名叫克洛尔的推销员,他胆小,身体差,个子又不高,没有一点儿优势,所以他对自己的将来要求不高。长大后,他当了一名推销员,由于自身原因,他的业绩并不好。每次,他出门的时候,母亲总对他说:“克洛尔,当你在为别人做事时,就要全力以赴,如果你不能的话,那就干脆不做。”但克洛尔不是对自己的将来没报什么奢望,只希望不要再比别人差。
有一次,公司经理要他去培训,不然就要开除他。克洛尔沮丧地寻找哪里有培训班。最后他报名参加由梅里尔指导的培训班。一个月后,培训结束,梅里尔找到克洛尔,“你知道吗?我观察了你一个月了,我从未见过这样浪费人才的。”克洛尔很震惊,问为什么。梅里尔说:“你很有能力,但是你却把自己的位子定得太低。如果你投入工作,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克洛尔太惊讶了。从小到大,除了他母亲,没有别人鼓励过他,现在梅里尔的一席话胜过了他母亲多年前对他的鼓励。其实他并没有从培训中学到什么特殊的技巧,只记住了老师的这番话。后来,对生活他不再满足于现状,他相信他的能力足以让他成为一个有名的人物,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的。他经常用成功者的头脑思考,用成功者的心态面对生活。两年后,他成了全美最年轻的地区主管人。
战胜自己的事例二:
1832年,林肯失业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可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 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 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他又 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战胜自己的事例三:
霍金一生贡献於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战胜自己的事例四:
就在1824年5月7日这一天,贝多芬领导着他的乐队演奏着他自己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演奏完时,他们所在的演出地区----维也纳的晚会会场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而贝多芬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全场那么热烈的气氛。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现在的贝多芬已经听不见声音了。 在1796年时,贝多芬突然患上了耳疾,可他还不注意,总认为自己的耳疾很快就会好的。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偏偏他的耳疾不仅没有好转,还更加严重起来。直到1819年,贝多芬彻底丧失了听觉,而他的心也彻底碎了。 但在面对着命运的严酷打击之下,贝多芬并没有屈服,他又再一次从痛苦和折磨中站了起来,他的心又重新倒在了希望和坚强这边,他还发誓说:“我要向命运挑战!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要让它毁灭1 !”从此,他便努力编写乐曲,奋发向上。就这样,贝多芬在受着耳疾的巨大煎熬下,战胜了病痛,创作了大量令人满口称绝的交响乐,以及其它一些音乐作品,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大音乐家和作曲家。
战胜自己的事例五:
高士其是我国科普作家。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玻璃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解放后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作文十:《唤醒自己的事例》1500字
唤醒自己的事例一: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唤醒自己的事例二: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唤醒自己的事例三:皇甫谧浪子回头
皇甫谧,魏、晋年间人,是西晋著名的学者和医学家。皇甫谧小的时候玩劣异常,被村子里的人称为小霸王,一次,他将同窗受气包家的枣树的树皮铲掉,使得枣树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婶婶的教育下,皇甫谧终于浪子回头,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
唤醒自己的事例四: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唤醒自己的事例五:年羹尧拜师
年羹尧是清朝的一员大将。他少年时代骄横傲慢,不肯读书,动不动就打老师。家里先后给他请过三个老师,都被他打跑了,这一来,再也没有人敢到他家教书 了。年羹尧的父亲很是忧虑,无可奈何,只得张榜招聘老师,可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仍不见一人前来应聘。这一天羹尧父亲正在堂上发愁,忽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先 生来访,表示愿意应聘。羹尧父亲说:“感谢先生的好意,只是我这不肖的儿子恶习难改呀!”老先生满不在乎地回答:“我早就听说了。没关系,就让我试试看 吧!”
羹尧父亲见老先生态度坚决,大喜过望,当即留他在府上住下,并嘱咐羹尧好好听老师的话,不得再恣意妄为。
俗话说:“江山易 改,本性难移。”新老师刚来了两三天,年羹尧便逃开学了。老先生装作不知,也不去管他。就这样过了三个月。一天,老先生关起门来拉胡琴。忽然,羹尧推门进 来说:“先生,我愿学这个。”可是刚学了一会儿,他又不肯学了。一天,老先生又吹起胡笳来,羹尧和上次一样,热了一阵子,很快又凉了。
这样又 过了很多天,老先生忽然一反常态,在院子里练起拳棒来。这下子可逗起了年羹尧的兴趣,看来看去舍不得离开。老先生说:“听说你力气大,善搏斗,找几个人比 一下怎么样?”年羹尧当然满口答应,随即叫来十六个身强力壮的仆人跟他比试。只见他棍子一挥,如风似火,十六个人全跌倒了。老先生微微一笑说:“你敢和我 比试吗?”羹尧犹豫了一会儿,真的与老师交上了手。谁知还不到一个回合,老师就不见了。羹尧好生奇怪,猛回头,发现老师正站在他身后呢!他自惭形秽,“扑 通”一声跪倒在地,一再要求老先生教他拳棒。老先生拿出一卷书交给羹尧说:“你先认真读读这卷书吧!”羹尧迷惑不解地问:“我学的是搏斗,读书有什么 用?”老先生回答:“学搏斗,不过是打败一两个人,读此书,则能打败千千万万的人啊!”
年羹尧沉思片刻,觉得有理。从此以后,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