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第一次鸦片战争》300字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赔款两千万两白银,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被迫开放了上海在内的五个通商口岸,之后的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还有可以在通商口岸内租地造物……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和北京条约让中国失去了更多的主权,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此后中国又经历了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而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在这次战争中,园明园毁于一旦,中国大量的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 学过历史的人都会对这段历史愤恨不已,对我来说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中法战争,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是清政府仍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无论是清朝晚期还是民国,中国一直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所受的屈辱中国人不应该忘记
作文二:《◆第一次鸦片战争》4600字
◆第一次鸦片战争:
屈辱: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扩张政策
2、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国清王朝落后腐朽的封建统治
3、为什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4、第一次鸦片战争阵亡将领(主要)
裕谦——蒙古族——官衔最高——钦差大臣、两江总督
海龄——满族
5、条约:4个
①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②《南京条约附件》
③中美《望厦条约》
④中法《黄埔条约》
6、鸦片战争的影响:
三个变化:
社会性质变化:独立自主——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社会矛盾变化: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个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革命任务变化:双重任务——反帝反封建
抗争
1、林则徐虎门硝烟
2、林则徐指挥军队抗击侵略者
3、林则徐、魏源发动新思潮,林则徐看眼看世界,中心:广州
4、“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的
——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科学制度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缺陷: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目的,所以不能成功
5、农民阶级的洪仁gang提出〈资政新篇〉——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方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
屈辱: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中国清王朝落后腐朽的封建统治
3、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广州——联军委员会——(英法联军)——人物:柏贵
4、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所为
5、条约:2个
①、《天津条约》
②、《北京条约》
6、有一个国家不费力气取得最大的利益是——俄国
7、俄国割让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最多的是《暧珲条约》——60多万平方公里 抗争:
1、洋务运动
目的:用西方先进的军事、科学技术维护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论战: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相同点;都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不同点: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守旧还是西方的军事=科学技术) 洋务运动的代表
中央:奕忻
地方:曾国藩(第一个洋务机构——安庆内军械所——淮河流域)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军工〉。轮船招商局〈民用〉)
张之洞
左宗棠
洋务运动分期:
早期:自强(口号)——办军工
后期:求富(口号)——办民用
总的旗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评价
正面:
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
推进中国军队、武器、海军的建设
推进中国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
负面:
以维护清政府腐朽统治为目的,不能取得成功
只学习技术而不变革落后的制度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教训——必须变革中国落后的改变——封建制度,才能拯救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加深
◆中日甲午战争
屈辱
1、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日本的世界扩张政策
2、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3、导火索——朝鲜东学党起义
4、旅顺大屠杀
5、条约:1个
〈马关条约〉
6、三国干涉还辽——反映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争夺的剧烈
7、台湾反对割台运动(刘永福领导)
抗争
戊戌变法
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法者天下之公理,变者天下之公理”——梁启超
维新派和顽固势力的论战
要不要维新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
要不要君主立宪
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影响: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潮流
失败的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完全形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屈辱
1义和团
义和团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极端压迫
2、都统衙门——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在上海
中共一大
时间:1921年
地点:上海
提出党的最高纲领:
1、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2、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3、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中华民族的利益
4、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中共二大
时间:1922年
地点:上海
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原因(根据):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
最底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1、对内:打倒军阀
2、对外: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3、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革命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5、特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6、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7、罢工:京汉铁路大罢工(吴佩孚镇压)
◆中共三大
时间:1923年
地点:广州
内容;决定同国民党合作
缺陷:没有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选择国民党的原因:
1、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2、国民党是比较民主的党派
3、国民党在南方有威信和根据地
4、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民智和开明
国民党选择共产党的原因
1、国民党比较混乱需要改组
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撮合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开始
时间:1924年
地点:广州
内容:
1、改组国民党
2、确定:“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3、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比较:
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而旧三民主义没有。
建立黄埔军校
特点: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结合起来
重要内容:黄埔学生军是北伐的主力军
◆国民革命的兴起:
1、旧军阀的准备:
冯玉祥的北京政变
影响:
A:(优)促进北方的革命形势积极发展
B:(劣)但是北京政权还是落入军阀段祺瑞的手中
孙中山北上,发表北上宣言:
对内消灭军阀,对外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召集国民议会,谋求中国之统一和建设
2、工农阶级的准备:
◆五卅运动
反对的帝国主义国家:英国和日本
成立的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省港大罢工:持续时间长,是当时世界最长的一次罢工
结果:
A、为大革命轰轰烈烈的到来作好各方面的准备(群众基础)
B、国际社会(苏联)支持我们的正义之为
C、大资产阶级背叛广大群众,民主资产阶级两面性,所以,只有工人阶级是最坚定的力量。
3、国民党方面的准备
◆两次东征
主力:黄埔学生军
支持力量:工人和农民
结果:统一两广地区,为出师北伐奠定良好基础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北伐:
北伐的目标:张作霖(东北、北方)、吴佩孚(中原),孙传芳(东南沿海) 革命的中心:武汉
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陈独秀、**领导上海第三次起义——成功
湘(湖南)鄂(湖北)赣(江西)农民发展比较迅速,其中湖南最为突出。 **——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优点:
A、支持北伐的顺利进行
B、也发展自己、锻炼自己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权益
A、帝国主义制造的惨案:
万县惨案、一三惨案(直接促成收回九江、汉口)、南京惨案
北伐胜利的原因:
◎国共的亲密合作,制定正确的北伐方针
◎北伐出师有名,属正义战争
◎工农的大力支持
◎北伐将领的英勇顽强
◎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北洋军阀失道寡助,且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反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标志)
教训:
1、中外反动力量的影响
2、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
3、陈独秀人的一味妥协、退让,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意义:
1、通过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扩大共产党的影响与威信
2、共产党开始掌握一定的武装
3、锻炼了群众,锻炼了党
补充知识点:
◆太平天国
爆发的原因:
A、封建统治的极端压迫(最主要的原因)
B、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C、自然灾害的影响
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建制
正式建立政权——定都天京(今天的南京)
两个重要文献(必须掌握)
1、〈天朝田亩制度〉
A、是一个土地革命纲领
B、特点:反映几千年农民对土地的极端渴望
C、缺陷:绝对的平均主义,违反人追求物质财富的天性,是个空想——所以行不通
2、〈资政新篇〉
A、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执政纲领
B、洪仁GANG提出的
C、是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第一个纲领,由农民阶级提出来的
太平天国由胜转衰的分水岭——天京变乱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后期的三个主要人物:陈玉成、李秀成、洪仁GANG
◆中国近代历史上各个阶级的探索:
1、地主阶级:
林则徐、魏源——新思潮
洋务运动
2、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
义和团
3、资产阶级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改良)
孙中山——辛亥革命(革命)
◆孙中山一生的革命事迹
1、1894年,美国檀香山,成立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日本东京,成立资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团体——同盟会
3、提出资产阶级的早期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4、辛亥革命后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新措施、新宪法,推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5、1913年,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
6、1915年,先后发表《讨袁宣言》和《第二次讨袁宣言》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
7、袁世凯死后,依靠大小军阀进行护法运动
8、1924年后接受共产国际建议,以三大政策(联俄、联共、辅助农工)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
◆香港问题:
3部分: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
九龙司(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
新界(1895年甲午战争后英国强租)
条约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条约
①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
⑴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领土主权
⑵赔款2100万银元——加剧财政负担
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破坏贸易主权(福建省最多,厦门,和福州)
⑷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关税主权——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
②1842年《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⑴领事裁判权——外国人在中国犯罪,中国不得制裁,交由外国制裁——司法主权丧失 ⑵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签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享受
③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个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领海侵略,宗教侵略
1844年中法《黄浦条约》
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条约(2个)
〈天津条约〉1858年
⑴、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⑵、增开通商口岸——11个,最多的一次
⑶、赔款
⑷、外国军舰商船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坏处——使得外国侵略者进一步操纵清政府,并把侵略的魔爪触及到中国内地,利用宗教为侵略服务。
〈北京条约〉1860年
⑴割地——九龙司
⑵增开商埠——(天津)——进一步的损害中国的领土完整和贸易主权;
⑶准许华工出国造成华工身心的巨大创伤;
⑷巨额的赔款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造成社会进一步的动荡与不安。
3、甲午战争后签定的条约——1个
〈马关条约〉
(1)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等——进一步破坏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3)开放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最远到重庆。
(4)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注意: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这是整个条约中影响最坏的。
4、八国联军侵华后的签定的条约——1个
〈辛丑条约〉
影响——是中国完全沦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最后形成
总结:中国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程(3步曲)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
总结: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戊戌变法——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辛亥革命前——保皇派和顽固势力的论战
新文化运动
作文三:《第一次鸦片战争说课稿》1100字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一次鸦片战争》,首先要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章第一节,是教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1、本节课分两个部分,分别是“虎门销烟”,即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另外就是《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略讲经过,主要谈结果和影响
2、本节课主要阐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作用。接下来说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概况,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2)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一系列条约 的内容及影响的分析,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 力。在讨论鸦片输入的严重危害、总结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原因和给中国社 会带来的影响
(3) 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使学生明确“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务必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同胞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而努力的爱国热情,另外,让学生认识鸦片作为毒品对吸食者的危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3、教材教学重难点
重点1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定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把《南京条约》作为本课的重点 重点2 中国战败的原因
依据: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 教学的难点则是第一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二、说教法
主要思路:分析导入—学生认知—讨论现象—得出结论
各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三、说学法
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主义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辅差,满足不同”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设计 (用时5分钟)展示一个腐烂了的苹果,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猜想,苹果出现腐烂的原因有哪些?在学生回答后,然后话题一转,假设情境,如果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那同学们你们能想到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呢?而这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呢?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导入新课。
2、重点与难点突破(用时35分钟)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 3、本课小结及布置练习(用时10分钟)
作文四:《第一次鸦片战争习题》2400字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虎门销烟B.清朝政府的腐败落后 C.英国打开中国市场D.英国走私鸦片
2.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派兵占领( )
A.广州 B.宁波 C.香港岛 D.厦门
3.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奋勇抵抗、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清军将领是
A.林则徐 B.关天培 C.琦善 D.邓廷桢
4.鸦片战争发生时,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慈禧太后
5.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6.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品对联“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知对联揭示的问题是( )
A.因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仇杀亿万千人 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D.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7. 初二(1)班的同学要举行一个《禁毒展览》的活动,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甲午海战 D.收复新疆
8.“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请你指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朝封建制度腐朽
C.闭关锁国政策 D.军事指挥不力
10.与广东虎门海滩有关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事件是( )
A.林则徐销烟 B.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C.英商贩卖鸦片 D.琦善与英军谈判
11.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扬眉吐气。香港是通过下列哪一条约开始被英国割占的?(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人民政府在南京下关静海寺内悬挂了一口警示钟,以此警示后人勿忘国耻。这与160多年前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近代史开始于南京,结束于南京”,其中“开始于南京”指(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太平天国定都于此
C. 中华民国的建立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4.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陪了夫人,又折兵”不算,还搭上了许多银子,最主要的是让人家割走了中国近代第一块地( )
A.九龙司 B.澳门 C.台湾 D.香港岛
15.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B.民族矛盾成为当时最主要矛盾
C.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 D.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
16.八年级某班在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形成了以下四种观点。你认为最正确的是( )
A.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此项规定最早出自(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逐步变成( )
A.半殖民社会 B.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0.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中国无产阶级与中国资产阶级的矛盾
21.南京是近代历史的缩影。在此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结合《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请你判断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同一省份的是( ) ①广州 ②厦门 ③福州 ④宁波 ⑤上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2.道光帝决定禁烟的根本原因是( )
A.继续维护闭关政策 B.鸦片输人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C.林则徐的上书言词恳切 D.维护清朝统治
23.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有( )
①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更加贫困 ②军队战斗力减弱
③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激增 ④各级官僚贪污腐败更加严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4.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第一次较量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鸦片战争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25.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以武力强行占领了( )
A.澳门 B.虎门 C.香港 D.香港岛
26.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委屈求全 B.军事指挥出现失误
C.战争准备很不充分 D.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27.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请回答: ① 英国为什么要特别珍惜“这一机会”?
② 英国“强迫中国接受”的条件或最根本的侵略要求是什么?“商务”是指什么?
③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作文五:《第一次鸦片战争教案》1200字
教学设计
第一课 鸦片战争
一、 教学内容分析
鸦片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古代与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西方国家大肆侵略中国的开始,它的开始改变了几千年来辉煌的中国,在发展形势上和以后历史发展的进程上对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鸦片战争吸引了许多发达大多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向往,使中国加快了走向半殖民半封建的步伐,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的前进的道路。另一方面,鸦片战争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负担,加快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1).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对中国和西方侵略国家的影响,让同学在这过程中掌握这段历史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2).掌握林则徐禁烟的的概况。
(3)了解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大量输入鸦片,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充分了解当时鸦片输入的具体情况(比如数量、途径等)。
(4).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运用图示加讲解的方法让同学直观的了解中英交战的情况。
(5).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条约内容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问题疏导教学的方式,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共同的分析,让同学充分应用历史分析方法对本课的学习。
(2)运用图片和史料分析这段历史。
(3)教导学生运用辩证逻辑的思想对鸦片战争和以往国内的战争进行比较,了解这段战争出现的新特点。
3、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飞发展具体情况的分析,使同学认识落后的清政府腐败不堪,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还有当时的中国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后果。
(2)通过对林则徐禁烟的爱国精神,以一个爱国捐躯的将领身份的影响,给同学们数量一种强烈的爱国热情,唤起他们内心的一种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1、重点: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2、难点:《南京条约》内容的分析。
中英《南京条约》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要给同学们分析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对广大人民及以后中国产生的影响,在教学中,这些都是所有的条约要充分的与广大人民的生活联系起来,预测中国未来发展的趋势。
四:教学过程
师:古代的中国,在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在整个世界可以说,从走过来的历史看是无比辉煌的,在清朝前期的时候曾有“天朝上国”之称,所以在自认为无比发达的情况,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为什么就在这次战争后中国紧扣的大门就此轻易地被英国打开了呢,当时的英国和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情况呢?
生:(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回忆)
师:从17世纪开始,西方主要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不断开辟新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正是这种市场的需要,推动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为自己开拓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自然,古老的东方大国——中国,就会成为英国觊觎的目标之一,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正是世界资本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文六:《第一次鸦片战争》3000字
虎门销烟
一、鸦片的输入
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
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
向中国走私鸦片,牟取暴利
鸦片走私船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
二、鸦片的危害
1. 鸦片,俗名大烟,由罂粟果内的乳汁经干燥制成。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而且吸食上瘾后就不易戒除,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以至丧失生命。
罂粟花 吸食鸦片的场景
2. 鸦片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有:白银外流,政治腐败,军力下降。
三、林则徐禁烟
1. 林则徐其人:福建侯官人,清道光帝时大臣,历任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力主严禁鸦片。曾上书道光皇帝,痛陈鸦片的危害。
2. 虎门销烟 过程:
(1)1839年3月到广州,缉拿烟贩,没收鸦片。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收缴鸦片二百多万斤。
(2)1839年6月3日,虎门海滩,集中销烟。 公开销毁,亲自监督;
历时二十多日,才销毁完毕。
影响: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南京条约》
一、鸦片战争的爆发
鸦片走私受抵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战争。
1.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 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沿海北上; 3. 英军攻陷定海,北上直逼天津; 4. 1841年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5. 战斗一年多,清军节节失利,清廷求和。
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二、《南京条约》的签订
时间:1842年
地点:南京
内容: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两白银;
五口通商: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赔款加重了老百姓经济负担;协定关税便利了外国的资本主义商品输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例题1 在我国某城市有一座标志性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用于纪念100多年前发生在这座城市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这座城市应该是( )
A. 福州 B. 虎门 C. 上海 D. 南京
思路分析:由雕塑内容传递的信息来看,烟枪是用于吸食鸦片的工具,一双大手将一根烟枪折为两段,其寓意就是销毁鸦片,严禁吸食。由此不难判断雕塑是用于纪念林则徐虎门销烟的。
答案:B
例题2 在《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条款是( ) A. 割占香港岛 B. 赔款2100万两白银 C. 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D. 领事裁判权 思路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以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由此可知,C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C
例题3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最终“中国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 )
①关税自主权 ②内河航运权 ③九龙司地方一区 ④香港岛 A. ①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思路分析:“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说明其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而现在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借口就是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为此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条约中“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①必选。割香港岛给英国,④必选。②、③分别出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所以选B。
答案:B
1. 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虎门销烟是引发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但不是引起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满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即便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一事,英国也会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 为严禁鸦片林则徐上书道光帝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这说的是鸦片输入的哪一危害( )
A. 白银外流 B. 政治腐败 C. 军队战斗力下降 D. 英国发动战争 3. 小明在课本剧中扮演虎门销烟的领导者,他应选择的台词是( ) A.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B.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C.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 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4. 虎门销烟发生在( )
A. 1836年3月 B. 1839年3月 C. 1839年6月 D. 1842年6月 5. 近代中国丧失领土主权开始于( )
A. 将尼布楚让与俄国 B.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割库页岛给俄国 D. 割台湾给日本
6. 以下哪一城市属于《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 A. 天津 B. 深圳 C. 武汉 D. 上海
7.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 ) A. 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B. 清政府首次被西方列强打败
C.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中国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写给皇帝的奏折 材料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材料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林则徐向皇帝上书的目的是什么?道光帝接受他的建议了吗?为什么?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林则徐为“国家生死”进行了哪些斗争? (3)根据以上述材料,你怎样评价林则徐?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1. C 解析:英国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将中国变成其推销工业产品的市场和获取廉价工业原料的产地,向中国输入鸦片是英国在打开中国市场受挫后采取的非法措施。
2. C 解析:由奏折中“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一句可以判断林则徐说的是鸦片在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方面的危害。
3. A 解析:选项A出自林则徐之口,表现了他严厉禁烟的决心和意志。 4. C 解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全部销毁。
5. B 解析:中国近代史开始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这是近代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的开始。
6. D 解析:《南京条约》规定共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其中包括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7. C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完整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开始沦为一个遭受外来侵略者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8. (1)请求严禁鸦片。接受了他的建议,原因是道光帝意识到鸦片的输入严重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
(2)①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
②到广州查禁鸦片,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③组织虎门销烟,取得禁烟斗争的胜利;
④加强了海防,使英国侵略军在鸦片战争初期在广东海面无隙可乘。 (3)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坚决禁烟的决心和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见答案。
作文七:《第一次鸦片战争》5700字
第一次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改变 了香港的命运。
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却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主要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道光下令封疆大臣讨论禁烟的看法,朝野对禁烟的看法不一,最终打动道光帝的是当时湖广总督林则徐的禁烟奏折。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1839年3月抵达广州,随即开展禁烟,严查烟贩,整顿水师,晓谕外商呈交鸦片。同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万余箱(200多万斤)鸦片。中国的禁烟措施,遭遇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在林则徐的部署下,广州军民严阵以待。英军无隙可乘,逐北犯厦门,也未得逞。又进犯并攻陷浙江定海,继而又前往天津海口,将英国外交大臣的照会送交直隶总督琦善,琦善受命前往天津虎门口外的穿鼻,与英军统帅谈判,议定草约,称为《穿鼻草约》。中国割让香港,赔款六百万圆,英国归还定海,两国国交平行等。清政府大为震怒,于是清政府于道光二十一年一月对英宣战,并派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率兵赴广东作战。次月,英军攻占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琦善被锁拿入京问罪。同年四月,广州城郊三元里发生民众自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入侵的勇气。
同年夏秋,英军继续扩大战火,先后攻陷福建厦门,浙江定海,镇海和宁波。皇侄奕经奉命赴浙江主持军务,连遭挫败,逃至杭州。道光二十二年,英军攻陷吴淞口炮台,守将陈化成战死。之后,英军一度侵占上海,宝山,又闯入长江,攻陷镇江,切断京杭大运河南北交通,继而直抵江南重镇---南京城下。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军的炮口下,被迫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美国,法国随之也接蹱而至,先后胁迫清朝政府与他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九年,葡萄牙驱逐中国在澳门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强占了澳门。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华帝国关闭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门,从此被英国的尖兵利炮打开。从此再也不能复合,美国总统泰勒随即派全权大使乘军舰到广州,清政府已成惊弓之鸟,急忙跟他签订《望厦条约》。
法国军舰开到广州海面示威,宣称将北上攻击舟山群岛,道光帝连忙跟他签了《黄埔条约》。几个中国人听都没听过的西方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普鲁士(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瑞典等等,“一些中国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下卷)他们一一和中国签订了条约,而且均享有和《南京条约》中英国人一样享有的特权。中华帝国顿时陷入半殖民地状态。五千年来,从未受此侮辱。
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但市场并没有完全打开,英、法、美要求修约,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清政府拒绝了英、法、美三国的修约要求。
(3)直接原因: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进一步发展,要求有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掠夺到的权益,要求在《南京条约》的基础上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曾两次以帮助镇压了太平天国为借口,向清政府提出包括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随后,英法两国即策划了一场新的侵华战争,以武力来达到其罪恶的目的。这就是英法共同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法国以1856年2月法国神父马赖在广西西林从事非法活动被杀事件作为侵华借口。英国则急不可奈地制造了一个发动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经在香港领过一张登记证,已经过期。1856年10月,中国水师在广州附近登上亚罗号拘捕匪徒,遭到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的抗议。尽管两广总督叶名琛同意交还在亚罗号上被捕的中国水手,英方却不予理睬。10月下旬,英军突然发动进攻,占领广州以南沿江各炮台,并一度冲进广州城内。由于力量不够,1857年1月英军从省河撤退,等待援军。
1857年9月,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统率海陆军来到香港。10月,法国全权代表葛罗也率兵到达。12月中旬,英法联军5000余人发动了对广州的进攻,29日占领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广东巡抚、广州将军等人投降敌人,在英法监视下组织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地方傀儡政权。
1858年4月,英法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海面。5月20日,联军发动进攻,大沽炮台在经过顽强抵抗后失陷。英法舰队随即溯白河(即海河)而上,到达天津。清政府慌作一团,立即派大学士桂良等赶往天津议和。在英法的威吓下,桂良于6月下旬分别与英、法签订了可耻的卖国条约——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驻北京;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江宁(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雇用外人;外国传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外国人往内地游历通商;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来往;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在此以前,中俄、中美《天津条约》已先签订。同时,俄国用武力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59年初,英、法政府分别任命普鲁斯和布尔布隆为驻华公使。6月中,英法公使率军舰到达大沽口外,拒绝清政府从北塘登陆的指定,蛮横地要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换约。6月25日,英法军舰向大沽炮台发动进攻。经过整顿的大沽守军奋起反击,击沉击伤英法兵舰十余艘,毙伤侵略军四、五百名。英法联军狼狈撤出大沽口。
1860年4月,英、法全权代表额尔金和葛罗率大批军队再度开到中国。5月下旬,英军占领大连湾。6月初,法军占烟台,完成了对渤海湾的封锁。8月1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21日陷大沽炮台,24日占领天津。清军退守张家湾、通州(今通县)一线。9月9日,联军向通州推进,21日在通州八里桥打败清军。次日,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10月初,联军占领圆明园,在恣意抢劫破坏之后,又放火焚烧,一座世界上最瑰丽多姿的宫苑杰作就这样毁于英法侵略军之手。13日,北京留守当局向英、法投降,交出安定门,联军兵不血刃控制了北京城。10月下旬,清政府代表、恭亲王奕与英、法代表先后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至此结束。《北京条约》规定:《天津条约》有效开天津为商埠;准许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发还天主教资产;对英、法赔款增加到800万两。同时,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的40万平方公里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政治上: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共计140多万平方千米)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仅引起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观念的转化。我们的共识是: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武汉市黄陂一中历史教师吴长敏。这次说课内容为人教版高级中学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五
节《甲午中日战争》。下面我分四个部分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从列强侵华过程看,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构成了近代列强侵华的主线索。它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看,也正是这场战争使清王朝腐朽不堪的现象彻底暴露。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此后,一个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出现了。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学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战争的余波(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能力方面: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战争开始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分析其对中国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培养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战争爆发原因和结果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发动的一场蓄谋已久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结果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2).通过对战争过程的讲述,认识清政府在战争中的腐败无能和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广大爱国官兵在战争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3 ).通过对中国军队战败原因的分析,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和军事技术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本节课的第一个重点。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为什么是蓄谋已久的,学生难以理解。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马关条约》签订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既是重点又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对其影响的分析,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二、说学生
与初中阶段相比,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
于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对历史课的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注意高、初中近代史教材的具体分工和有机联系。高中教材侧重理性知识的分析,简化了某些事情的经过、现象的发生过程等等。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引导学生适当“温故知新”。
三、说教法、学法
1、在教学手段上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激发学生兴趣,创
设课堂氛围。
2、在教学方法上设计虚拟展览馆,分别为展厅五(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展厅四(《马关条约》)、
展厅三(甲午战争经过)、展厅二(甲午战争爆发背景)、展厅一(甲午战争简介)。打破常规,使用倒叙法,在时光倒流中以三个环环相扣的问题组成教学主线:“台湾是在什么条约中被割让的?这么屈辱的条约清政府为什么会签订呢?这场战争是怎么爆发的?”带领学生由展厅五至展厅一重温这段悲壮的历史。让学生在亲身感受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增强爱国主义感情。
补充材料:甲午战争爆发背景(角色扮演、分组讨论)
A、 日本政府代表:我们国家自明治大帝变法维新以来,国内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市场狭小,资源有限,
而邻国却地大物博。时下清政府日趋腐朽,我们国内又民众运动不断,阶级矛盾尖锐,所以我们决定发动对华战争来转移国民视线,推动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这也符合我国的既定国策。
B、 清政府代表:我们向来推崇“以和为贵”,况且“老佛爷”六十寿诞在即,战争是不吉利的。老佛爷说
了,谁万寿庆典时让她不高兴,她就让谁一辈子都不高兴。所以我们要积极寻求各帝国主义的帮助,“以夷制夷”,尽量避免战争。
C、 美国政府代表:中国应该是我们以后发展的方向,日本发动的战争会对我们有利,但目前我们以不过
问为好。
D、 俄国政府代表:日本的扩张将会危及我国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利益,但在目前我国尚未做好战争准备
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又表示“无意侵占朝鲜”,我们以采取“不干涉”态度为好。
E、 英国政府代表:俄国是我国在远东的最大竞争对手,目前我们可以利用日本去抗衡俄国、牵制俄国。
我们支持日本发动战争,但不允许在上海港附近作战。
作文八:《第一次鸦片战争》11000字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两次鸦片战争使旧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另有相关电影和书籍。
1. 概述
基本资料
1840~1842年间,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借口中方销毁鸦片而派兵入侵的战争。 日期: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地点:中国
结果:英国胜利
起因:虎门销烟
领土变更:割让香港岛予英国
大清帝国兵力91,680人, 伤亡,22,790人
英国兵力20,000人, 伤亡,523人
清中叶以后,英国等国向中国大量输出毒品鸦片。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 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次年三月,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自此开始,战争经历三个阶段。
英军首次北犯
(1840.6~12) 根据英国政府的训令,远征军封锁广州、厦门(今属福建) 等处的海口,截断中国的海外贸易,并于7月攻占浙江定海(今舟山市) ,作为前进据点。此时,中国沿海地区,除广东在林则徐督饬下稍作战备外,其余均防备松弛。8月,英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道光帝慑于兵威,罢免林则徐,改派直隶总督琦善为钦差大臣;同时,英方也以疾疫流行,秋冬将临,同意南下广东进行谈判。英军南下后,清廷下令沿海各省督抚筹防海口,并命两江总督伊里布率兵至浙东,准备收复定海。
虎门广州之战
(1840.12~1841.8) 1840年12月,琦善与义律在广东开始谈判。1841年1月7日,英军不满谈判的进展,出动海陆军攻占虎门的第一重门户--沙角、大角炮台,发起虎门之战。道光帝闻讯下令对英宣战,派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并从各地调兵万余人赴粤。2月26日,英军又出动海陆军,攻破虎门横档一线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广州。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力战殉国。5月24日,英军对广州发起进攻,一路占据城西南的商馆,一路由城西北登岸,包抄城北高地,攻占城东北各炮台,并炮击广州城。在此形势下,奕山等接受英方条件,纳银600万元,换取英军撤出广州地区。英国侵略者的暴行,激起城北郊三元里一带民众自发武装起来进行抗英斗争。 英军再次北犯
(1841.8~1842.8) 英国政府对义律在广州所获侵略权益尚嫌太少,乃改派璞鼎查(Henry Pottinger) 为全权代表来华,扩大侵略。1841年8月21日,璞鼎查率舰船37艘、陆军2500人离香港北上,攻破福建厦门,占据鼓浪屿。旋北进浙江,10月1日攻陷定海(1841年2月,英军以疾疫流行,放弃定海) ,10日陷镇海(今属宁波) ,13日占宁波。时英军兵力不足,遂停止进攻,等待援军。
厦门、浙东兵败后,道光帝又派吏部尚书奕经为扬威将军赴浙,并陆续调集兵勇以备反击。1842年3月,奕经以兵力已足,决定水陆同时反击,企图一举收复宁波、镇海、定海。3月10日夜,清军对宁波、镇海分别发起反击,接战均不利,纷纷撤回原驻地。进攻定海因风潮不顺而延期。3月15日驻宁波英军乘势反攻慈溪(今慈城镇) 和城西大宝山等地,清军大败,退守曹娥江以西。道光帝见久经准备的浙东反攻又告失败,遂调盛京将军耆英赶赴江南,准备与英军媾和(见浙东之战) 。 1842年5月,英军放弃宁波,集中兵力北犯。18日,攻陷浙江平湖乍浦镇。6月16日发起吴淞之战,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此后,英援军相继到达长江口外,璞鼎查不理耆英等人的乞和照会,以舰船73艘、陆军1.2万人,溯长江上犯,准备切断中国内陆交通大动脉运河。7月21日,英陆军6900余众,发起镇江之战,遭顽强抗击,被击毙169人后攻陷镇江。27日,英舰队驶抵
南京江面,清军已无力再战,全部接受英国侵略要求。8月29日,耆英与璞鼎查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是中国军民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第一次战争,广大官兵英勇抗战,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由于清廷和战不定,决策多变,将帅不善指挥,战法呆板,加之武器装备落后,终为英军所败。鸦片战争的实践表明,落后的封建军队已不能战胜初步近代化的资本主义军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战前的形势
战前的中国
自清朝初期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这强盛国势,从乾隆末年就呈现出江河日下之势。
封建制度已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明代中叶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到鸦片战争前,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土地兼并日趋严重,成为全国的普遍现象。吏治败坏,封建专制发展到了极点。清政府用“四书”、“五经”将人们的思想禁锢起来,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国防空虚,军备废弛。对外关系上,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随着清朝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列强扩张:
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的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美国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
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
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
3. 中英两国贸易逆差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需要一个广大的市场作为货品出口地,而中国刚好符合此条件,能成为英国广大商品的倾销地。由于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英国人希望中国能开放贸易。但英国出口的羊毛、呢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却不受青睐,乾隆皇帝甚至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乏,没必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这使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入超)。而英国在18世纪开始实行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需以银两折算,令英国需要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作贸易用途,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利润受损。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入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使英国大为不满。
4. 鸦片输入与禁烟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工业产品,企图用商品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仍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就采取了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
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
鸦片输入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烟毒泛滥不仅给中国人在精神上、肉体上带来损害,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引起了清政府和广大人民的重视。清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1821——1834年颁布禁令八次;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目睹社会危机,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国严禁鸦片。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禁烟。
[1]1839年3月,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广州筹划禁烟。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知识界的士人与他同一阵线,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学子入贡院“考试”。这次名为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试题四道:“1.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2. 零售商;3. 过去禁烟弊端;4. 禁绝之法。”自此林则徐掌握了所有烟商、贪官污吏之名单。在林则
徐的主持下,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在现场观看的广州城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5. 英国政府对鸦片贸易的态度
关于鸦片贸易,英国政府的态度十分明确,它在巴麦尊给义律的训令中得到了明确的表达,一八三八年六月十五日,巴麦尊写道:
“关于构成您一八三七年十一月十八日、十九日和十二月七日来信主题的鸦片走私贸易,我必须说,女王陛下政府不能够为了使英国臣民能够破坏他们前去贸易的那个国家的法律的目的而进行干预。因此,这些人由于更有效的执行中国关于此问题的法律而可能遭受的损失,必须由那些因他们自己的行动造成该损失的人士承担。”〔《英国档案有关鸦片战争资料选译》(上册),第258页,胡滨译,中华书局〕
在后来英国政府决定派遣武装部队前来中国时,巴麦尊在发给义律的有关指示中也仍然强调:
“女王陛下政府绝不怀疑中国政府有权禁止将鸦片输入中国,并且有权查获和没收那些外国人或中国臣民不顾适当制订的禁令而输入中国领土内的任何鸦片。”
当义律因为全面违反英国政府的指示而遭免职之后,巴麦尊在发给新任全权大臣的长篇训令中再次重申:
“女王陛下政府对于这件事情(指禁止鸦片)不提出任何要求,因为他们没有权利这样做。中国政府完全有权禁止鸦片,如果它愿意的话,从事一项违禁品贸易的英国臣民必须承担这样做的后果。”
对于鸦片贸易,义律的立场比英国政府走得还要远,在他写给外交部的信件中,充满了对鸦片贸易的强烈谴责。他并不满足于英国政府一般的不干预政策,反而企图主动承担起制止鸦片走私的责任。他甚至提出与满清官员一起去阻止鸦片走私,因为他相信,那些英国鸦片贩子不大把满清政府的辑私官员放在眼里,他希望一旦他出现在辑私现场,有助于防止那些人的轻举妄动。出于对鸦片贸易急剧扩大的忧虑,他还更进一步鼓吹英国政府积极干预以制止鸦片走私。在林则徐所发起的最新一轮禁烟运动中,义律代表英国政府发表了大量措辞严厉的通告,警告那些从事鸦片贸易的商人。义律在通告中说:
“本首席监督进一步发出通知,警告所有那些在虎门以内的这种帆船、快艇或用其它方式装配的小船中从事上述非法鸦片贸易的女王陛下臣民:如果有任何中国人因任何英国臣民或臣民们严重造成的死亡或任何伤害前来,该英国臣民或臣民们被正式判定有罪后,将受到重大的惩罚,如同该罪行是在威斯敏斯特的女王陛下法院管辖范围内所犯的一样。
本首席监督进一步发布通知,警告所有那些拥有这种帆船、快艇或用其它方式装配的小船在虎
门以内从事该非法鸦片贸易的英国臣民:如果中国政府认为适于捕获并没收那些船只,女王陛下政府将决不进行干涉。
本首席监督进一步发布通知,警告所有受雇于这些帆船、快艇和用其它方式装配的船只在虎门以内从事非法鸦片贸易的英国臣民:对执行搜寻和捕获任务的中国政府官员进行武力抵抗是一种非法行为,而且他们将按照这种方式承担后果并接受惩罚,即如同上述武力抵抗是在他们本国或任何外国反对他们本国政府官员或任何其它外国政府官员一样。”
即使就是因为“林维喜案件”而被林则徐驱逐到海上四处飘泊之后,义律也没有改变他对鸦片贸易的态度,他在给巴麦尊的信中写道,没有任何人比他“对于在中国沿海进行的这种强制贸易所带来的耻辱和罪恶抱有更深刻的厌恶态度,我不知道在该贸易与海盗行为之间有何选择”。
这些史料可以看出,英国政府承认满清政府完全有权制止鸦片走私,对他们所采取的禁烟措施并不企图干预。
6. 虎门销烟
由于鸦片的危害日趋严重,使得朝野上下,禁鸦片的呼声日趋高涨。1838年底,清朝道光帝颁布禁烟令,并派钦差大臣湖广总督林则徐前往广州负责执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勒令外国烟贩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要再贩卖,保证「嗣後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并于6月3日-6月25日将大部分法律上属于英国人的鸦片库存全部销毁。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促成战争的爆发。
7. 战争经过
概述
1839年7月,九龙尖沙咀村发生林维喜案。英国水兵在村内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林则徐要求英国商务总监义律交出凶手,义律却自己轻判了事。
8月15日,林则徐下令禁止一切贸易,派兵开进澳门,更进一步驱逐英人出境。此事因而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0月1日,英国内阁以商务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理由,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虽然依据中国法律英国人无权在中国领土上存放鸦片。
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根据道光帝旨意,宣布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1月8日英国“窝拉疑”号舰长宣布,自1月15日起,封锁广州口岸与珠江口。1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在
国会演说,谓正密切注意英人在华利益及国家尊严。
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我国臣民与该国通商关系中断,朕已极严重注意,并将继续注意这一影向我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
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英军总司令。
4月,英国国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 ,英政府始终未正式宣战,认为军事行动只是一种报复(reprisal ),而非战争。
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的机动舰队从印度出发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英国出兵的深层原因据罗兹?墨菲的分析,则是为了拥有与巨大的中国市场自由贸易的机会,从而能够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希望清朝政府能够承认英国是平等国家。而中国因传统的天下秩序、五服朝贡制度等非平等外交,以天朝自居的傲慢态度,使英国无法容忍遭受轻视或忽视和遭受排挤,中国的态度在当时已经进入近代世界的国际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英国将中国的拒绝看作是落后的表现,而部分西方人也有一种必要时诉诸武力把中国推向近代世界的使命感,认为这对双方都会带来利益。正是双方的自大,导致了正面冲突的爆发。
第一阶段
战争爆发之初,中方只视英军为蛮夷,认为不具威胁。1840年6月,英军统帅兼全权代表懿律领兵到达广州海面,并根据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指示,在封锁珠江口之后,北上进攻浙江舟山,并攻陷战略要地定海县城。(中国方面称英军之所以北犯浙江,是因为遭早已当地准备作战的林则徐击退,之后转而攻击厦门,亦被闽浙总督邓廷桢击败。但英国方面的指令从一开始已是进攻定海。)8月,英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本来主张战争的道光帝,眼见英舰迫近,开始动摇。8月20日,道光帝批答英国书,令琦善转告英人,允许通商和惩办林则徐,以此求得英舰撤至广州,并派琦善南下广州谈判。10月,琦善署理两广总督。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12月,琦善通过私人翻译鲍鹏与义律谈判,拖延时间。义律失去耐心,决定战后再商。1841年1月7日,英军突然攻占虎门的大角、沙角炮台,清守军死伤700余人,师船、拖船沉毁11艘。琦善被迫让步,1月25日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条约第一款就是将香港岛割与英国。第二天,英国军队就占领了香港岛。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他虽上书道光帝,力言必须禁烟和重视海防,使被道光帝斥为一片胡言。不过穿鼻草约由始至终并未经中国皇帝批准,而琦善也没有盖用关防印,因此该条约不具法律效力。
第二阶段
由于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签订,使道光帝大为不满,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隆文和杨芳赴广东指挥作战。但义律先下手为强,于1841年2月23日进攻虎门炮
台,虽然部队英勇抵抗,但不敌英军,虎门炮台最终失陷。5月21日,奕山令水陆军1700余人,于黑夜分乘快船出动,挈火箭、喷筒,夜袭英船,掷火焚烧。次日早晨英军2400人反攻。清军溃退。四天之内,广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军尽退城内,秩序大乱,奕山竖起白旗求和,签订《广州和约》,不但率部撤离了广州,还勒索广州商家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英军收钱后也撤出广州。期间广州民间反英气氛炽热,发生了三元里抗英事件。而奕山为了不被皇帝惩罚,便虚报战功,甚至将该战役的惨败说成大胜。
第三阶段
英国政府认为穿鼻草约所获权益太少,撤换义律,改派璞鼎查来华为全权代表,扩大侵略。1841年8月27日,英军再次北上,攻陷鼓浪屿、厦门、定海、镇海(今宁波)及乍浦(浙江平湖)。其中定海是第二次被攻破,总兵葛云飞及四千将士战死,英军也损失惨重。英军后来又攻打长江的门户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坚守西炮台,两江总督牛鉴欲求和,下令撤退被拒。牛鉴逃走,东炮台被攻陷,陈化成与部下死守西炮台,孤军作战,直至战死。吴淞的失利,使英军军舰开入长江。镇江驻防副都统海龄自闻乍浦、吴淞不守,认为汉人通敌,纵兵杀害汉人。7月21日,英军6600余人击败镇江城外绿营守军,越城而入,与1500蒙古八旗兵巷战,英军死37人伤129人,旗兵死约600人,海龄自杀。全城惨遭焚掠,废墟一片。镇江对岸的扬州绅商,惶恐万状,向英军交纳五十万两赎城费,免收军事占领。8月4日,英军直逼南京,清廷处于不利位置。
编辑本段8. 战争结果
1842年,清政府被迫在南京的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中国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亦译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3)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军费,分24年付清)。(4)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的限制。(6) 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可不受中国法律制裁。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列强不欲英国坐大,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3日,中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1843年10月8日,中英签署了《虎门条约》,重新规定了英国所享有的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从1845年起,比利时、瑞典等国家也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进一步破坏。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 民众抗英
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大人民,积极地支持和配合了清军作战,并自发地坚持反侵略斗争。侵略军所到之处,无不遭到当地人民的抗击。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自动组织起来,袭击英军,迫使侵略军退守鼓浪屿。英军入侵浙江,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英军。侵略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英国舰队前进。
1841年5月29日,盘踞在广州北郊四方炮台的英军,闯入三元里骚扰抢劫。当地群众奋起抗击,打死英军数名。随后,全村男女老少在三元古庙集合,以三星旗为令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同时,还联络了附近的数千农民和手工业者,手持大刀、长矛,冒雨迎敌。将英军困在牛栏岗,展开肉搏战,数名英军死亡,20多人受伤。第二天清晨,2万多民众高举三星旗,把四方炮台围得水泄不通。英军总司令传话给当地长官余葆纯,如果不解除义勇包围,主力英军将攻打并尽屠广州城。余葆纯清楚双方实力,也知道英军的枪炮不会永远受潮,于是劝退义勇,避免广州被屠,从此担上卖国贼的恶名。三元里抗英后,广东人民又以“社学”的形式,组织武装力量,开展反侵略斗争。
10. 评析
鸦片战争是中国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第1次战争。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30年代,更加没落腐朽,不仅经济停滞,十分落后,削弱了战争赖以取胜的经济基础,而且整个统治集团内部,弥漫着享乐苟安,贪污腐化气息。随着鸦片的输入,统治集团中的大部分人越来越依赖这种毒品来消磨荒淫无度的寄生生活。他们既接受内外烟贩的收买,又依赖这种毒品的走私,从中取得利益。有些走私船,公然插着两广总督或粤海关监督的旗号,威风十足地从伶仃洋驶进广州。清廷的贵族大臣,则从广东和沿海官吏那里,获得丰厚的贿赂。甚至皇帝也收取大量的西洋奇珍,成为这种“通商”关系里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在禁烟与反禁烟、战与和的问题上,他们始终摇摆不定,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没有坚定的方针。从皇帝到将军、督、抚,战守无策,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当战争受挫时,他们立刻求和;和议
不成,又空喊作战。当议和投降比打仗有利于维系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时,他们就屈辱投降。 政治上的反动和腐朽,带来了军事上的无能和腐败辽阔绵长的中国海岸线,长期疏于战备,有边无防。以八旗、绿营为主力的清军,长时期养尊处优,懒于训练,军心涣散,纪律松弛;将帅素质低下,军事思想保守落后,不会组织、指挥打仗。鸦片战争爆发后,许多将领不谙敌情,株守建筑落后的营垒要塞,一线防御,不顾纵深侧后;许多地区的守军,远远看见敌军即开炮轰击,未等敌军靠近,便一哄而散,逃之夭夭,甚至举起白旗投降。宁波、余姚、慈溪、奉化、上海等地,竟不战自弃。而以林则徐、邓廷桢为首的抵抗派在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中虽有决心,有成果,但他们最终受到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徒有救国之志,而无尺寸之权”(诗人陆嵩语) 。任用投降主义分子耆英、伊里布等去抵抗侵略者,无疑是缘木求鱼。
脱离人民、反对人民甚至镇压人民起来反抗侵略者 在民族自卫战争中,清朝反动政府不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单靠有限的军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到处分兵把口,本来是敌寡我众的形势,但在实际战场上却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甚至当中国人民自发地起来抗击侵略者时,他们却怕得要死,荒唐地指责他们“潜相煽惑”、“为害甚大”,横加反对、破坏、镇压,直至堕落到去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爱国人民的抗侵斗争。这样的反动、腐朽的政府,是根本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11. 战争影响
总体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政治上,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但是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社会矛盾上,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从反封建变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政治外交
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以军事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满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从而逐渐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许多有学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对于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著书介绍西方事物。然而包括朝廷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清廷的战败并没有使其进行改革,反而继续行保守的闭关政策,引致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出现洋务运动等的自强救国运动。
经济民生
清廷对于《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反应并不激烈,反而对中英两国文件采用平等体制感到不安。但是经济上,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同时也对外国开放了中国市场。
五口通商后,清朝海关及税率被英国控制,关税主权受到破坏,进口货只抽百分之五的低税率,外国商品大量倾销中国,无法保障中国国内工商业的发展。鸦片继续销售,白银外流,银价上涨,银贵钱贱的情况更加严重。英国输入中国的货品大增,1837年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价值为90多万英镑,到1845年已到达239万4千英镑。随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刺激了国内一批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近代工业的欲望。
新开的五个条约口岸中,长江口的上海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资丝绸和茶叶的产地,又位于江、浙富庶之区,同时是国内南北海运的中间站,原在广州的英美商人及其雇佣的买办蜂拥而至,开设洋行。英美法三国相继沿黄浦江设立租界,并不断扩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后来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道路为纪念《南京条约》开放上海而被命名为南京路。中国市场大门的打开,使得商品贸易首先在沿海地区展开,工商业日益充满活力,大批新兴城市兴起,打下了沿海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基础。
伴随着经济上的深入,国外的先进文化也同时传入中国:自然科学冲洗着国人的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国外的生活方式开始融入上层社会的生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也在中国国内悄然传播,为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开始打下思想基础。
作文九:《第一次鸦片战争》2600字
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国,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中俄共管。同时,沙皇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把历来属于中国的山河湖泊和设在中国境内的卡伦强行指为分界标志,为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件。中国的珍贵文物、宫廷建筑遭到重大破坏和劫掠:比如圆明园被破坏。鸦片战争之后的南京条约以及其后的连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鸦片战争开启了之后中国百年受到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一次侵略战争。由于这次战争是英殖民主义强行向中国倾销走私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从乾隆后期开始,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已有长足发展,并把地域辽阔、人口
众多的中国,作为他们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而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加上保守的“天朝上国”思想,一直以来中国人对外来的产品的需求很小。外国商人为摄取暴利,从华南将大量鸦片走私输入中国,鸦片的输入量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道光延续自雍正以来的禁烟政策,但鸦片走私不但不见收效,反而日益猖獗。事态的发展引起的朝野人士的警觉。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英《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51年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爱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60年 《北京条约》的签订
19世纪60到90年代 洋务运动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83年-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
民国(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 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1926年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南昌起义
1928年 井冈山会师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4年 红军长征开始
1936年 西安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1年 皖南事变
1947年 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66年
1976年
1978年
1992年
1997年
1999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西藏和平解放 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开始 四五运动,**结束 改革开放 **讲话,加快改革开放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作文十:《第一次鸦片战争》1400字
时间:2011-03-31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故事网 点击:2188次
林则徐虎门销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却使英国政府恼羞成怒。公元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司令懿律率四十多艘战船、四千五百名英军来到广东,封锁珠江洋面,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此爆发了。
在林则徐的率领下,广州军民严阵以待,侵略军只能困守海上,根本占不了便宜。于是,他们只得转驶厦门,又受到福建总督邓廷桢的迎头痛击。英军不甘心失败,继续北上骚扰。由于清政府海防松弛,侵略军攻陷了定海,一直向北开到天津附近。道光帝害怕了,下令将林则徐革职,充军新疆,答应英军只要退回广州,就让直隶总督琦善作为钦差大臣去同他们谈判。
琦善一味讨好洋人,拆除了广州的军事防备,裁减了三分之二的广东水师。可是英军得寸进尺,不但提出了赔偿烟价和军费等无理要求,还单方面宣布占领香港。道光帝感到大失面子,改派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于公元1841年1月27日向英国宣战。英军派出二十多艘军舰、二千多名士兵,进攻虎门炮台。镇守虎门的将士只有四百人,奕山却不肯增援。六十二岁的虎门提督关天培,同部下发出了“人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的庄严誓言,顽强应战。炮身因连续发炮而发红炸裂,他们就同英军展开了肉搏战。搏斗坚持了十个小时之久,关天培壮烈捐躯,虎门炮台终于失守。
奕山见通往广州的门户被打开,这才着了慌。他派出士兵捧着马桶出城迎战,说这样可以使英军的大炮失灵,自然是遭到了惨败。英军兵临广州城下,奕山被迫签订了《广州停战协定》,以支付六百万元“赎城费”并保证清军不再抵抗的条件,保住了广州城。
广州百姓痛恨奕山的屈膝求和,5月31日,三元里一带一百零三乡的村民高举“平英团”大旗,将从虎门前来骚扰的英军士兵团团包围,歼灭了五十多人。余下的英军在清政府官员的保护下才捡得了性命。
英国政府并不满足于广州的战果。他们派璞鼎查替代懿律,于9月间再次扩大侵华战争。侵略军北上攻陷厦门,再一次进犯定海。定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在武器装备落后,又是以寡敌众的条件下,坚守了五昼夜,终于全部牺牲。不久镇海、宁波也相继失陷。
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慌忙任命另一个皇侄奕经为扬威将军,率兵赴浙江组织反攻。奕经对带兵一窍不通,他让人把老虎头丢进海水里,认为这样可以激怒龙王,掀翻英舰。这样的将军怎会打胜仗!道光帝于是又派盛京将军耆英为钦差大臣,前往杭州,向英军示意求和。
璞鼎查根本不把耆英的求和姿态放在眼里,战火继续从沿海向长江蔓延。公元1842年6月,英国军舰进攻吴淞。江南水师提督陈化成指挥吴淞炮台守军开炮还击,击沉击伤四艘英舰。但在这时,两江总督牛鉴却排列仪仗,来到前线“督战”抢功。英军士兵从望远镜里望见,开炮轰击,牛鉴吓得跳出轿子狂逃。牛鉴的奔逃造成了阵势的混乱,英军乘机攻占东炮台,夹击陈化成。陈化成亲身点炮抵抗,不幸炮身炸裂,壮烈殉国。
英军攻陷吴淞后,长驱直入,8月间,舰队开到了南京城外的江面上。到了这时,道光帝再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不得不授耆英全权求和。8月29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耆英同璞鼎查签订了有十三个条款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主要内容有:割让香港,赔偿英国白银两千一百万两,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海关税率要同英国一起议定,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等。
丧权辱国的口子一开便不可收拾,美国、法国接踵而至,于公元1844年强迫清朝政府同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葡萄牙也在1849年强占了澳门。从此,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的头上,于封建主义之外,又压上了帝国主义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