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福州三坊七巷作文》4200字
篇一:游福州三坊七巷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奶奶要去福州的三坊七巷,听爸爸说那里有许多古建筑,还有许多历史名人在那居住过。我迫不及待的就想看见了。爸爸开车,我们一家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三坊七巷。
在三坊七巷的路口有一块牌子对整个三坊七巷的介绍,原来“三坊”分别是光禄坊、衣锦坊、文儒坊;而“七巷”则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宫巷、黄巷、安民巷和吉庇巷,其中以宫巷最具内容。三坊七巷,四十公顷的斗大地方,竟有严复、林则徐、林觉民、冰心等著名人物
整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看着熙熙攘攘的游人,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南后街。当然,最诱惑人的还是街道两边诱人的美食和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
手摸着墙上的明砖青瓦,眼看着雕花门窗,不知不觉来到了禁毒英雄林则徐纪念馆,民族英雄林则徐,他是中国清代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他出生于今天的福建福州的贫困家庭,为官清廉耿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拥戴,最重要的是他还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虎门销烟。
走到林则徐纪念馆前,抬头可见正门匾上写着"林则徐纪念馆",左匾上写着"中兴宗衮",右匾上写着"左海伟人"。一走进林则徐纪念馆,二面的白墙似乎代表了林则徐一生清正廉洁,两袖清风,通红的柱子诉说着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作风态度。在纪念馆的东面是新建的的禁毒教育宣传馆,里面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吸食工具以及各类的毒品,还有近年来警方破获的重大、特重大吸毒案件,在这里面有鸦片发展史以及清朝政府的腐败的历史资料。
在林则徐纪念馆的北面是三块石碑,上面篆刻的是圣旨、祭文和碑文,这些都是林则徐为官时皇上所赐予的,在御碑亭的两根柱子赫然写着一副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必驱之。”这两句诗是他的爱国胸襟,也是他人生追求的写照。在御碑亭右边是树德堂,树德堂内有一尊林则徐的塑像,塑像上有皇帝的御书“福寿”,塑像的左边是一幅**的题词:林则徐的爱国精神永垂不朽。
三坊七巷,盘落在福州城中“最美的符号”。
篇二:福州名片“三坊七巷“
提起心目中的福州名片,我想福州的“三坊七七巷”可谓首屈一指,这是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各城,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座千年古城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繁华的八一七路边,乘公共汽车至东街口或津泰站下,往西侧巷子里钻便是了。”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侧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巷、文儒巷、光禄巷;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今八一七路俗称南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三坊七巷”占地四十公顷,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自古以来,“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三坊七巷”人杰地灵,是出将入相的所在,历史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命脉,它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历史建筑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保存“三坊七巷”的原貌,就是保存历史的记忆,保存历史的延续性,而保护城市的历史,就是保护城市的未来!
‘三坊七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最好见证。’三坊七巷”可谓福州最有影响力的“城市名片”,集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商贸文化、建筑文化和书院文化于一身。所以它不愧为首屈一指的“福州名片”。
篇三:饭桌上的故事
由于这学期我学习成绩下降,所以妈妈给我报读了几个周末补习班。
在一个周六的晚饭桌上,我还没来得及扒几口饭,妈妈就问我:“补习老师布置的回家作业做好了没有?”
“没有。急什么呀,又不是明天就要交!”我回答道,继续吃着饭。
“韩中昊,我电话里怎么跟你说的?抓紧时间,在吃晚饭前把补习老师布置得作业做完。你倒好,一边‘嗯嗯’地应付我,一边却没完成,你当我的话是‘耳边风’呀!”妈妈板着脸,瞪着眼珠,像一个面目狰狞的妖女,向我吼道,“你不要吃饭了,马上去做!还有,做完后,再把课文抄五遍,做不好就别想吃饭!”
“作业作业作业,我脑子都涨了。我是人,不是机器!”被妈妈这一说,我也火了,一怒之下,把碗往桌上一扔,转身跑进了自己的房间。我真弄不明白,这个作业要到下周三才交,她为什么偏要我现在就做呢?
唉,好好的一顿饭,最后吃的不欢而散。我真不明白,难道作业比吃饭还重要吗
篇四:带台湾小朋友游览三坊七巷
今天早上,云朵白白的,懒懒地飘在天上。太阳公公无微不至地晒着大地。我今天起了个大早,因为我要带台湾小朋友游览我们福州的三坊七巷。洗漱完毕,我兴冲冲地去见台湾小朋友去了,带早饭都只吃一块面包。
到了见面地点,我大声说:“台湾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福州!我是若林,是来带你们去游览三坊七巷的小朋友,请上车。”
我们到了三坊七巷,我马上开口介绍道:“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巷坊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还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福州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称“吉避巷”。宋郑姓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改革开放后,吉庇巷成为一条沟通东西方向的主干道,一度更名为“吉庇路”。2009年福州市将其复名为“吉庇巷”,并开始对北侧的破损古建筑进行改造。……
介绍完毕,我也领着台湾小朋友走了一圈逛完了。走到门口,我把他们送回出发地点,便和他们依依不舍地分开了。
“丁零零”!“丁零零”!好讨厌呀,小闹钟又叫我起床了!刚才的事,原来只是一个梦。
篇五:灯火阑珊在指尖——“夜福州”
福州,相信大家都有去过,可你们有注意那“灯火阑珊在指尖”的夜福州吗?
嗯,“夜福州”的夜晚虽静,但有一种“不愿如风如雾如朝雾,只求灯光璀璨”的感觉。那欧式的建筑,望眼放去,像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城堡,江滨公园上杨柳依依,那四周华丽的灯与湖上荡漾起的层层波纹,构成了别致的风景,灯连成一排,来了个完美的弧线,琥珀色的酒楼门与楼顶上顶尖的建筑,是“佼佼者”。
车在开动,窗户开起,依旧感到春意黯然,闭上了眼,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那梦的城堡,梦的美景,梦的世界!春风吹进来,即使是夜晚,也不会有一丝寒意。额头前的几丝头发,打在脸上,它们被风姐姐一会儿吹到这,一会儿打在那,还不时落在脸上,打着脸,像淅淅沥沥的雨儿一样,密密地落在脸上。
“三坊七巷”有一种令人回到往日的感觉,它没有那华丽的“欧洲风”,但却又种乡村静静的感觉……
车又开动了,那绿荫荫的树也跟着“消失”。咦!有架飞机,如果我这时坐在飞机上,必定有种“云行在天,浪行在川”的感觉吧。
车又开动了,那绿荫荫的树也跟着“消失”。咦!有架飞机,如果我这时坐在飞机上,必定有种“云行在天,浪行在川”的感觉吧。
福州是座文明的古城,特别是夜晚的福州,不会让嘈杂的声音淹没了这,更不会热闹到像个“菜市场”。人们即使要谈话,也会咬耳小声闲谈。也许,“夜福州”是留给这灯光,红花和绿叶吧。
在“夜福州”的小路上漫步,会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闭上眼漫步是没问题的,因为,在小路上没有任何车辆经过,累了,那有长长的座椅,可以坐下赏明月繁星。尤其是那繁星,就像镶嵌在深蓝色的天空中,布满了繁星的天幕,还有一轮皎洁的月光,这月光与那闪烁的灯光足可以相提并论……
那绿叶衬红花的花圃里,更加是美不胜收:那夜下漫天的樱花,随地可见,宛如铺上了粉红的地毯,自然,桃花也更胜一筹……
“夜福州”的确美,静,没得像那梦一般的彩虹,静得像僻静的乡村……
篇六:带台湾小朋友游览三坊七巷
今天早上,云朵白白的,懒懒地飘在天上。太阳公公无微不至地晒着大地。我今天起了个大早,因为我要带台湾小朋友游览我们福州的三坊七巷。洗漱完毕,我兴冲冲地去见台湾小朋友去了,带早饭都只吃一块面包。
到了见面地点,我大声说:“台湾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福州!我是若林,是来带你们去游览三坊七巷的小朋友,请上车。”
我们到了三坊七巷,我马上开口介绍道:“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巷坊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还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福州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称“吉避巷”。宋郑姓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改革开放后,吉庇巷成为一条沟通东西方向的主干道,一度更名为“吉庇路”。2009年福州市将其复名为“吉庇巷”,并开始对北侧的破损古建筑进行改造。……
介绍完毕,我也领着台湾小朋友走了一圈逛完了。走到门口,我把他们送回出发地点,便和他们依依不舍地分开了。
“丁零零”!“丁零零”!好讨厌呀,小闹钟又叫我起床了!刚才的事,原来只是一个梦。
作文二:《作文:游三坊七巷》400字
吃过晚饭,妈妈告诉我要到南后街去散步。我穿完了衣服,我们就出发了,穿过了车水马龙的省府路,拐弯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石门,石门的上面写着------“南后街”三个大字。
到了南后街,只见街上人来人往,灯笼在上面整齐地挂在古香古色的木屋上,照亮了整个三坊七巷,还有红红绿绿的灯在不停地动,真好玩,真漂亮。走了一段路,我看到了街道旁有一个小公园,公园门口有艺人们在捏泥人,泥人各种各样,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米老鼠与唐老鸭……姿态各异的泥人,真有意思。旁边还有小店铺,有的小店铺前高景灯照在路边的墙壁上、路上闪闪发亮,而且是绿色一条条的光,看得我眼花缭乱。店铺里有卖玩具的,有卖食物的,各种食物飘香十里,我觉得自己快流口水了。往回走的时候,看到石门旁边有一棵巨大的树,我对妈妈说:“这是什么树?”“这是榕树”妈妈回答道。我觉得它是一棵巨树,因为它像巨人一样,站在那边,下面有几个小朋友在玩小玩具,像灯一样飞到上面,太神奇了。
我喜欢三坊七巷,因为她不仅古香古色,更是我们游玩的好去处。
作文三:《写三坊七巷的作文》9200字
写三坊七巷的作文
篇一:作文
《“难写”的作文怎么写》课堂教学实录
一、一言难尽:畅谈“难写”作文。 师:(板书: “难写”的作文;与学生齐读课题“‘难写’的作文”)今天,我们专门来讨论“难写”的作文。先请你们来说一说,什么样的作文,你觉得是很“难写”的,
生:我觉得经常写的、老掉牙的作文。
师:“老掉牙”的作文是“难写”的作文,有道理。(板书:老掉牙)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个小朋友说他从一年级进校,老师就要求他写一篇文章,叫《我的妈妈》。到了六年级,老师还布置这篇文章。他说了一个笑话,我只有一个妈妈,你要我写出六个不同的妈妈,真的很困难。“难写”的作文还有吗,
生: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却又要求我们写。 生:被逼着写的作文。 生:题目范围太大,超出我们小学生的能力范围。比如:家乡的故事:。 生:父母的爱;介绍自己;难忘的事;不爱写的作文。
师:在你心中,最难写的、最讨厌写的作文是什么,请每个孩子具体回忆出一个题目,写下来。(生动笔写,师巡视) 生:《家
乡的故事》;《回忆》;《父母的爱》;
师(疑惑地问):你的父母不爱你吗, 生:不是,是我想写的都写了。
师:作文有时候可真要命,明明爱满人间,可是写起来就感觉心中无爱,况且每写一次爱就递减一分。还有题目要说的吗,
生:《一件难忘的事》;《我的房间》;《自我介绍》;《家乡的美景》;《改革开放后的巨变》;《我的第一次》;《难忘的一个人》;《观窗花》;《让我试一试》;《给地震灾区孩子的一封信》??
生:我感觉写老师的作文都难写。写老师不好的地方吧,很无聊,没胆量;写老师好的一面吧,又像在吹捧。
(鼓掌认同) 生:腐败是什么,前一段,我们遇到一个主题征文“廉政文化进校园”。你只是个数学科代表,没当过官,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廉政文化”,所以无从写起。 生:介绍一种水果,不仅要写苹果、香蕉之类的形状、味道、营养价值,还要写它的产地等等,很烦琐。 生:我觉得“童话”最难写。我已经上六年级了,还写童话作文,觉得很幼稚。
师:你觉得郑渊洁幼稚吗,他已经50多岁,还在写童话,他是“老顽童”了。 生:最难的是写《向你介绍一本书》。
师:这个文题这节课不讨论,大家马上就会从课文学习中解决。我们会遇到几篇文章,像《鲁滨孙漂流记梗概》《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学完这一组课文, 你就知道怎么写了。
生:《让我痛哭的一件事》。这类事留在我的心灵深处,我不想
靠近它。 (掌声)
二、知难而上:选定案例攻坚解难。
师:刚才,大家围绕着“难写”这一话题介绍得很有条理,先说了“难写”的作文的种类,接着具体举出了“难写”的作文的例子。现在,我们请听课的老师为我们具体选出一篇文章作为今天要具体攻克的难关。(鲍老师选《家乡的故事》这个题目)
师:对,这是今年的全省征文题目。这篇文章“难”在哪里,哪个孩子首先向它“开炮”,
生:需要的资料太多,感觉自己要变成市长才行。(众人笑)
生:大家都生活在一起,知道的都一样。 师:我知道了,你们害怕“雷同”。(板书:雷同)继续交流。
生:我想写的内容很多,有船政文化;陈旧的往事;家乡的小吃,但是材料越多越不知道如何下手了。(众人笑)。
师:这就是第二点困难“内容过多过杂”。(板书:过多过杂)
生:因为对自己的家乡实在是太了解了,反而成为作文中的一大难题,感觉自己身边的事物都是天天见的,没什么好写的。
师:你说 “太了解了”,实际上我认为恰恰相反,因为熟悉所以被忽略,你恰恰是太不了解了,所以无话可写。(板书:无话可写) 生:需要查资料,很麻烦。 师:查资料怕麻烦是吧,但是写这类型的作文又太需要资料。(板书:资料)。
生:有些东西以前比较好,现在都变坏了,写出来害怕家乡形象受损。但是,如果作文不写家乡好就不会被选中;如果一味往
好的写,又觉得不真实。 师:掌声鼓励。(板书:不真实)看来在你的眼中,家乡并不是一个很可爱的城市。你很矛盾,这样的文章不就是要把家乡写得又美又好吗,要不要写真话呢,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水平,切中要害。
生:现在科技非常发达,我能很快了解许多有关家乡的信息,但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就容易记成“流水帐”。
师:你的困惑也属于“过多过杂”类。继续交流。
生:我觉得不容易把“自己”写入文中。
师:《家乡的故事》,故事里确实应该有你,有我。可是怎么样出现“我”呢,(板书:文中无“我”)这个想法非常特别~
三、化难为易: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接下来,请大家集思广益,自由地针对某一个你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写下你的解决方案。你的困难我来办。三分钟以后,请大家各抒己见。
(生动笔写,师巡视。之后推荐产生代表发言,要求其它同学倾听、速记。) 生:我来解决“雷同”问题。雷同就意味着你写的和别人写的差不多。比如大家都是写南后街、三坊七巷。而且用的材料大家都一样。这样当然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来。要想写出特别的文章,选择的素材就必须是特殊的,要经过细心的筛选。何老师说过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一定要找出最特殊的素材来。 师: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出来了,听出来了吗, 生齐:筛选。
师:请你具体说说你的构思。
生:我写居住话题。我过去居住在棚屋区。那时一片木头盖的房子。
师:现在改造后叫什么,你住在那儿吗, 生:仓霞新区。我居住在那儿。 师:以前住在棚户区,现在局住在美丽的新区。遇到和你一样有这样搬家经历的对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避免雷同, 生:我用对比的方法写,相信有相同经历的人很多,但是对比中的差异就各不相同了。 (掌声)
生:我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如果写得过多过杂,就会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我们要从中选出一些比较精彩的,比较特殊的东西来写,而不要统统写下来。特别是那些亲眼所见,亲身体验过的。
师: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亲身经历过的东西太多,写出来的还是“太多太杂”,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生:选择最精彩的,最特殊的。抓住一个点。
师:很好,方法出来了,抓住一个点,请你举例子。
生:我准备写小吃。福州的小吃很多,肉燕、扁肉??各种各样。但是我不为所动,专门写“拗九粥”。 师:只写一个点,放弃其他的,把这个点写清楚了,这篇文章应该会出彩了。可是,有的同学就问了,“光写这个点,那其他点怎么办呢” ,
生:详写一个点,其他的一笔带过。
师:这就叫“详略结合”。 这样,就可以避免过多过杂。
生:我觉得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就要在品十多留心观察。只要
你亲身去过、看过,能在作文中揉进自己的情感,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空泛了。
师:我来解决第四个问题吧~关于“查资料怕麻烦”的问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不怕麻烦。
生:关于“真实”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坚持写真实的,而不要编造花言巧语来写家乡的好。这样,就不是在写作文。
师:是的。不可否认,现在的家乡确实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如实地写,文章不正好给别人以警示吗,记住,“真实”的背后就是大胆和正直。反映问题的文章也许真的会被呈送给市长、省长看,那么,大家提出的建议就有可能被采纳。因此,真实”是很有必要坚持的。请放下心里的包袱,大胆地去写吧,何老师当你坚强的后盾。
生:第六个问题的确不太好办,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可以用写“导游词”或者《城市的自述》《给市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来写,文章中就包含了“我”,而且很新颖。 师:这六个问题基本解决清楚了,写《家乡的故事》应该不成难题了。 生:不难。
《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实录
欣赏一片习作(一)(描写景物片断)
“细雨刷刷的飘着,雨丝笼罩着柳树,笼罩着房屋,远处的山已经和天空中的云融为一体了,燕子似乎特别喜欢毛毛雨,在微风中斜飞着,不时发出唧唧的叫声。”
师:谁喜欢朗读,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读得真好(带头鼓掌)这段话中作家都写了哪些事物,
生:雨、房屋、山、树、燕子?? 师:那同学们又听到了什么, 生:刷刷、唧唧 师:“刷刷”模拟什么声音, 生:雨声。 师:“唧唧”模拟什么声音,
生:小鸟的声音。 师:学习象声词。(板书:象声词)所谓象声词就是模拟声音的词语。
再出示短文(二)(小英雄雨来片断) “雨来刚来到弄堂,见十几把雪亮的。。。。。。嗖溲的飞来”
师:这段话中哪些词是象声词, 生1:嗖嗖、咔啦
师:“咔啦”是模拟枪上膛的声音,那么“嗖嗖”是模拟什么声音呢,生:子弹飞过的声音。
师:这四个词都是象声词。有了象声词的运用,就会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所以习作中不仅要写我们看到的,还要适当的写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这样作文才会有声有色。(板书—有声有色)
师:大自然里有很多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听听看都有哪些声音。 生踊跃回答。
师总结:我们生活在有声的世界中,大自然有风“呼呼”的吹着的声音。有小溪“哗哗”流淌的声音;工厂里有机器“轰隆”的声音;大街上有汽车“嘀嘀”的
声音;课堂上,老师布置好作业,同学们安安静静做作业时还有写作的“沙沙“声;晚上当夜深人静时还可以听到打鼾声。
谁来学一学。(几位学生学得惟妙惟肖,大家都乐了~) 师:所
以我们写作文,不仅写看到的,还要写听到的,当然写声音要恰当要适可而止。 师领大家去游公园
出示录像(无声的公园美景片断) 师:你们看到什么,
生:游人、花、树、草、蝴蝶、小鸟、泉水??
好吃的水果》作文教学设计
导入: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地方,那里瓜果飘香,空气清新;特别是金秋十月,枝头就会挂满累累硕果。同学们,想跟我一起去看一看吗, 学生答:想~ 出示CAI
1、 你看到了什么, 预:我看到了黄澄澄的梨子。 我看到了红彤彤的苹果。 我看到紫溜溜的葡萄。、
2、 你们喜欢这里吗,(喜欢)
3、 为什么喜欢呢,(因为这些水果好吃) 4、 直接板书(好吃的水果)
一、教学过程 指导 观察 练说 练写
1、 今天,有一种水果很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它就是芦柑。你们想他交朋友吗,(想) 那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吧1(出示实物芒柑)
2、 它就是芦柑,你想用什么方式了解它呢, 预:我看。
预:我想摸。 3、 那么,我们先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掂掂,这些方法来全面了解芦柑的外表吧。 全面观察后填表: 形状: 颜色: 大小: 气味:
4、 刚才我看了一下,大家把芦柑的形状、颜色、大小、气味
的特点归纳出来了,把你认识到的芦柑变成一个句子,介绍给大家吧~ 5、 有一个小朋友也写了一段话,看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6、 学生交流: 预1:写得很有条理
预2:他是按照观察顺序 预3:他用了比喻的手法 7、
对,在句子当中加入了合理的想象、用上了比喻句子、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句子生动形象。现大,我们来做处游戏吧~看谁能够把句子生动形象。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看谁能够把句子填写完整,写得更生动,传神呢, (出示三个句子)
8、评价语;形象 生动 具体传神入见其行 哎呀,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已经能够把句子写得很生动了。那么,现在让我们把芦柑的样子写出来吧~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哦。写水果样子时,可以用上比喻、拟人、想象这些方法,大家的朋友芦柑着词语百宝箱来帮助你们,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好吃的水果》作文教学设计
9、 哪些词对你有用,你就把它请进你的文章里吧~ 10、 巡视 (1)这个同学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2)这个同字用上了百宝箱里的词语。(3)这个同学用上了比喻句。
11、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个同学的练笔。
点评:嗯,真不错,你把芦柑的颜色、样子,你把芦柑的?????
12、 哪一位同学还想读一读, 13、 你们觉得他写进怎么样,
14、 老师点评:我通过你的评价,知道你的作文也写得像他这
样恰当的比喻。 (三)
1、同学们,想吃芦柑吗,想,那好,剥开芦柑的皮, 认真观察,按一定顺序填
在下列方框中。 ( )——( )——( )——( )
2、评:(1)刚才有的同学在剥芦柑的时候,在边剥连看。(2)这个同学在吃芦之前,把芦柑对着光观察。(3)、这个同学一下就把芦柑瓣塞进嘴里,我想他在慢慢地品尝芦柑的味道。
3、把你看到的、尝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连句成段写下来。 4、写完的同学,可以默读自己的文章。不满意的地方,或写的不好的地方修改一下。 5、让我们欣赏一下你们的文章吧~谁愿意把自己写出来的片断和人家分享一下。
6、点评: (1)听子这个同学的片断练习,他观察的时候肯定很仔细。
(2)吃完芦柑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回去后给文章加个开头和结尾。注意一定要扣题哦,首尾呼应,让文章读起来有整体感喔。
(四)介绍自己喜欢的水果
1、放松一下,我们来做个头脑保健操——猜谜语。 2、你们为什么能把这些谜语猜出来。 (1)抓特点
(2)观察顺序,介绍 (3)写生动 3、总结写法
(1)抓水果特点,按照一定顺序介绍,这也是文章的写作顺序。这样写,文章才有条理,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这样文章才会写得有条理。
(2)把自己看到的、尝到的、想象的写进去,这样可以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
4、现在水果超市已经开张,这里有很多水果。他们正在招聘水果推销员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想) 5、你要推销什么水果,
6、你们评一评,他是不是一个 合格的推销员, (五)总结
你们都可以做一个 合格的 推销员,你们能抓住水果的 特点来介绍。通过今天的 作文课,你有什么收获,
福楼拜曾经告诫莫泊桑说:光靠仔细的观察是不够的 还要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和 别人没有写出的特点
《素材的串联组合》(习作)课堂教学实录
一、聊生活,引话题。
师:很多人说现在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你们害怕写作文吗,
生:害怕。
师:还有人说,小学生害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没有材料可写。同意的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师板书“材料”。) 师:其实我个人认为,我们不存在缺乏素材的困惑。有个著名作家说过:只要你活着,就有写不完的话。他的意思是说,生活就是最好,最大,取之不竭的素材库。
师:你喜欢你的生活吗, 生:喜欢。
师:如果让你从自己的生活中找材料写,此时,你想写什么,
生:(小声)不知道。
师:若大生活素材库,你还不知道取舍,可惜。不过也没事儿,你可以尝试写一篇想象文,说说你在未来生活中,最想知道的事吧。这样写会吗, 生:会。 师:其他处于生活中的孩子们,你们有话可写了吗,
(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写作初步构想。) 师:记住,“只要你活着,就有写不完的话”。可是问题似乎还没解决,为什么之前大家会感觉到没材料写呢,其实不是因为没材料,而是因为不会合理运用材料。材料的运用方法很多,这节课只讲其中一种——串联组合法。
(板书:串联组合)
二、举实物,道方法。 师:孩子们,老师念初中物理时,才第一次接触“串
篇二: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
福州三坊七巷导游词
导游路线:概况——街巷——古建筑——三坊七巷的历史价值
各位团友,大家好~旅途一路辛苦了。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福州三坊七巷。首先我代表集大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姓郑,是大家此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郑或郑导都行,这位是陈师傅,今天的游览将由我和陈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将本着“宾客至上”的原则竭诚为大家服务,预祝各位团友玩得开心、愉快。
福州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因州北有福山”,故名福州,又因900多年前就遍植榕树,“绿阴满城,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的美称。福州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绿树常青,属暖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11月。市区内有闻名全国的温泉。
今天我们来到了福州三坊七巷——明清时期古建筑瑰宝。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主要标志,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诗人陈衍诗云:“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这大约就是“三坊七巷”的由来。
三坊七巷的民风民俗也是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许多节俗活动常以三坊七巷为中心,它包括民间信仰、岁时节庆活动、建筑物中的民俗等。
三坊七巷,以它近300座的明清民居古建筑物闻名于世。古老的街巷,完整的坊里,配以古河道、古桥梁、古榕树,形成了古朴而富有特色的传统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考古专家的广泛兴趣,成为游客前来福州的必到之处。可以说,它是“全国少见,江南仅有”。而老家在福州的海外游子,三坊七巷是他们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的故园乡土。
“三坊七巷”的路,绝对是小路,也许几百年来就是这样小,小得只能并排走两顶轿子吧!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路不在大,有人则名。就是从这样的小巷里,历代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他们走出幽深的坊巷,走向八闽大地,走向五湖四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们为“三坊七巷”增光,“三坊七巷”也为有他们而骄傲。
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风貌主要表现在:石板深巷,青瓦粉墙。各式精雕细刻的门罩,风火墙式的多进院落,从高处俯视犹如海上层层波浪,那此起彼伏的万顷波涛既无比壮观又震撼人心。
三坊七巷不仅以它的古建筑闻名于世,它还代表了福州人重教育、好读书的优良传统,科举之盛,在全国也属罕见。南宋著名学者,被称为与朱熹、张轼齐名的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在福州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路逢十客九青
衿,半是同袍旧弟兄。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这首诗也是三坊七巷的生动写照,说明了福州读书人之多以及深夜苦读的生动景象。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的见证;“三坊七巷”是闽江流域人民智慧的结晶;“三坊七巷”更是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它记录了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立国的史实,记录了宋末端宗南明隆武皇帝在福州称帝的经历。它吹洒着辛亥革命的风雨,传播着北京“五四”运动在福州的影响。这些坊巷内曾经居住过上百名高官显贵、学者名流。唐著名学者黄璞,宋理学家陈襄,晚唐诗人陈烈、状元郑性之,明抗倭名将张经,清巡抚沈葆桢,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等都曾在三坊七巷居住过,还有黄花岗著名烈士林觉民。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南巷北读书声”,让我们再一次感悟到故乡“三坊七巷”古老厚重的文化对我们的培养和熏陶。
各位团友,“三坊七巷”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集合的时间是×时×分,各位朋友可以在附近自由活动、照相,我们准时在这里集中上车。如果服务有不周之处还望大家包涵。谢谢~
篇三:也谈三坊七巷与福州性格
有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三坊七巷反映了福州悠闲安逸、不与世争、平和安祥的城市性格。这个观点在上个世纪90年代适用,笔者都以为尚有些牵强,更不必说是在今天了。
六、七年前,我曾求学于榕,便闻三坊七巷之盛名。只是当时实在年少无知,太过于学生意气,遗憾不曾能亲临观瞻。昨日,因恩师黄先生有出此相关作文题目,而于今日冒雨走了一遭,算是了却了一份缘事。
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
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称南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到那里,那里便出现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发区”。“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很自然地选择了这片平整的土地,开始了为新一轮创业而组建家园。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民的街区,便在南街附近生成,这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三坊七巷街区。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杨桥巷已经扩建为宽阔的杨桥路,吉庇巷、光禄坊也改变了模样,现在的三坊七巷保留下来的只有“二坊五巷”了。
记得还是在2000年的时候,我刚到福州上学,那个时候王庄、五里亭以东就算是“很乡下”了,到处是低、矮、陈、破、乱的民房。中州岛、中亭街、江宾公园、金牛山公园都还在筹建之中,更不用说金山、五四北一带的状况了。可是,如今这些地方却是平地起风云,高楼、娱乐设施拔地起。现在我们可以到金牛山公园里看水幕电影,可以到中亭街疯狂购物,可以到江宾公园里骑单车、放风筝,赏闽江两岸风光??不亦快哉~有心的人也许会发现,在福州这座日新月异的千年古城里,随着商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随着这座城市性格的变化而改变。变的越来越快,变的不再那么休闲逸致了。走步的节奏明显快了,越来越多的人出门不再去挤费事、费劲的公交车,他们即出门招手打的??追求效率,讲求效益,崇尚和谐正慢慢地成为这座千年古城的新性格。
“三坊七巷”慢慢地被纯粹为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她所体现悠闲安逸、不与世争、平和安祥也成了她留给这座城市人们永远的精神财富。当然,今日走在三坊七巷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看到两边白漆脱落的高墙似乎再也经不住任何的斜风细雨摧残的样子,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巷门破烂不堪,(本文来自:WWw.bDFQy. 千 叶 帆文摘:写三坊七巷的作文)房间年久失修,杂乱无章,巷名更是不知何时就残缺不全了,有的巷子甚至连巷门也被拆毁了,墙上青苔杂草,就连天花板上?a href=“://.bdfqy./zirano/o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霾辛舻男?砉?a href=“://.bdfqy./jianbihua/jianzhujianbihua/”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建筑遗迹,却也残破不已。昔日繁荣早已荡然不存,晦涩笼罩着整座古城。不能不说这是笔者的最大遗憾,我想也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人们的遗憾吧。
作文四:《游三坊七巷作文6篇》4200字
游三坊七巷作文6篇
篇一:游三坊七巷
国庆放假,爸妈带我到三坊七巷玩。刚踏入这人如潮涌般的街道,一股古香古色夹杂着节日气氛的味道便扑面而来。
街道两旁有各种各样的店铺:有现代工艺品店.小吃店.服装店……店老板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听路边的导游介绍,三坊七巷历史悠久,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和福州一起经历了许多岁月的沧桑.洗礼。一些精美的建筑已有些毁坏,但我们仍可以看到它以前那些风貌。政府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专门进行修缮.保护。如今已作为福州的一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一处景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刚到门口,一对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石狮子映入眼帘。步入馆内,各种各样的工艺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银饰.陶泥.剪纸.漆画……真是琳琅满目,许多年长的老人还现场制作工艺品,使现场增添了新意。据说国家为了保护这些手艺不失传,出资请这些民间艺人在此表演。其中有几样工艺品让游客们赞叹不已……
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一件件用寿山石雕刻而成的水果.植物.动物……你看,那荔枝上垂着几滴露珠使它的暗红色颇具生机;十二生肖个个栩栩如生,姿态万千,坐.展.卧.躺……个个精美绝伦。最令人叫绝的是那只深红色的板鸭,上面还泛着几滴油光,真是惟妙惟肖,足以以假乱真,恨不得咬上一口。
一天的游玩结束了,虽然很累,但很充实。
篇二:游福州三坊七巷
来到福州的第二天,爸爸妈妈带我游览了当地著名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中心,“三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指: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一走进去,我就看见坊巷纵横,石板铺地,大街两旁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店铺,里面有多家店铺在卖福州的三宝之一——角梳,还有的店铺卖软木画,看得我眼花缭乱,赞叹不已。我们走进一家木器店,看见门窗镂空精雕,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里面木器产品琳琅满目,有木雕烟缸、笔筒、手链、手指活动器,还有的我都说不上名字,最后我选了一把痒痒挠。
走出店门,踏着脚下的条石,看着两旁的古民居,心想,怪不得这里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人杰地灵,是出将入相的所在,历史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在杨桥巷与南后街处有大作家“冰心”的故居。有的坊名和巷名就可以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三坊七巷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
篇三:游三坊七巷
元旦假期,我和妈妈还有姨妈三人一起去三坊七巷游玩,三坊七巷可美了~我既高兴又兴奋。我知道三坊七巷有哪三坊,哪七巷。三坊:文儒坊、衣锦坊、光禄坊。七巷:安民巷、黄巷、塔巷、杨桥巷、郎官巷、吉庇巷、宫巷。
我们走进一座古宅,古宅里有古代新娘坐的轿子,轿子可漂亮了,上面绣着凤凰。还有一个水池,在水池的中央有一个陶罐,传说谁能把硬币投进陶罐里,他就会得到幸运,有很多游客都兴致勃勃的在往陶罐里投硬币,都希望能给自己带来幸运。于是我忍不住向妈妈要了三个硬币,加入到游戏中,我迫不及待的往陶罐投硬币,一枚,两枚,都没有投进,我很失落,我觉得第三枚一定投不进去,没想到我第三枚投进去了,我的心像小兔子一样快跳出来了~我调节了一下心情,就往卖挂饰的店铺走去,那里有各式各样的手工作品,有绣花、生肖挂饰、还有像玫瑰花一样的挂饰,全都是我喜欢的,可惜妈妈说:“太贵了,不给我买”。我好伤心。
我带着伤心的心情离开了挂饰店,来到了介绍木偶戏的地方,姨妈说:“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三寸金莲,”我问姨妈“什么
是三寸金连,”姨妈告诉我说:“古代的女孩都要用裹脚布将自己的脚裹得紧紧实实的,这是对妇女的伤害。”我们边说边走马上就走出去了,姨妈说:“果然没有三寸金莲”。然后我们来到卖麦芽糖的地方,有许多人围在那里,我好不容易和妈妈、还有姨妈一起挤进去,这时我眼前一亮,“哇”有许多生肖的图案摆在我面前,姨妈问我要什么生肖,我说:“我的生肖是羊,当然要羊了,于是我拥有了我的“羊’’生肖麦芽糖,我高兴极了~
最后我们来到了风味小吃一条街,这里有最有名的“永和鱼丸店”、“肉燕店”、还有“百饼园”,等……三坊七巷是十大民街之一。
篇四:游三坊七巷
吃过晚饭,妈妈告诉我要到南后街去散步。我穿完了衣服,我们就出发了,穿过了车水马龙的省府路,拐弯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石门,石门的上面写着------”南后街”三个大字。
到了南后街,只见街上人来人往,灯笼在上面整齐地挂在古香古色的木屋上,照亮了整个三坊七巷,还有红红绿绿的灯在不停地动,真好玩,真漂亮。走了一段路,我看到了街道旁有一个小公园,公园门口有艺人们在捏泥人,泥人各种各样,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米老鼠与唐老鸭……姿态各异的泥人,真有意思。旁边还有小店铺,有的小店铺前高景灯照在路边的墙壁上、路上闪闪发亮,而且是绿色一条条的光,看得我眼花缭乱。店铺里有卖玩具的,有卖食物的,各种食物飘香十里,我觉得自己快流口水了。往回走的时候,看到石门旁边有一棵巨大的树,我对妈妈说:“这是什么树,”“这是榕树”妈妈回答道。我觉得它是一棵巨树,因为它像巨人一样,站在那边,下面有几个小朋友在玩小玩具,像灯一样飞到上面,太神奇了。
我喜欢三坊七巷,因为她不仅古香古色,更是我们游玩的好去处。
篇五:游福州三坊七巷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奶奶要去福州的三坊七巷,听爸爸说那里有许多古建筑,还有许多历
史名人在那居住过。我迫不及待的就想看见了。爸爸开车,我们一家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三坊七巷。
在三坊七巷的路口有一块牌子对整个三坊七巷的介绍,原来“三坊”分别是光禄坊、衣锦坊、文儒坊;而“七巷”则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宫巷、黄巷、安民巷和吉庇巷,其中以宫巷最具内容。三坊七巷,四十公顷的斗大地方,竟有严复、林则徐、林觉民、冰心等著名人物
整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看着熙熙攘攘的游人,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南后街。当然,最诱惑人的还是街道两边诱人的美食和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
手摸着墙上的明砖青瓦,眼看着雕花门窗,不知不觉来到了禁毒英雄林则徐纪念馆,民族英雄林则徐,他是中国清代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他出生于今天的福建福州的贫困家庭,为官清廉耿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拥戴,最重要的是他还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虎门销烟。
走到林则徐纪念馆前,抬头可见正门匾上写着”林则徐纪念馆”,左匾上写着”中兴宗衮”,右匾上写着”左海伟人”。一走进林则徐纪念馆,二面的白墙似乎代表了林则徐一生清正廉洁,两袖清风,通红的柱子诉说着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作风态度。在纪念馆的东面是新建的的禁毒教育宣传馆,里面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吸食工具以及各类的毒品,还有近年来警方破获的重大、特重大吸毒案件,在这里面有鸦片发展史以及清朝政府的腐败的历史资料。
在林则徐纪念馆的北面是三块石碑,上面篆刻的是圣旨、祭文和碑文,这些都是林则徐为官时皇上所赐予的,在御碑亭的两根柱子赫然写着一副对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必驱之。”这两句诗是他的爱国胸襟,也是他人生追求的写照。在御碑亭右边是树德堂,树德堂内有一尊林则徐的塑像,塑像上有皇帝的御书“福寿”,塑像的左边是一幅**的题词:林则徐的爱国精神永垂不朽。
三坊七巷,盘落在福州城中“最美的符号”。
篇六:游三坊七巷
久闻福州三坊七巷的大名,今日爸爸带我好好游玩了一番。
一进门,我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高高的木雕亭子,一座座并排伫立着,显得古色古香,许多游客正悠闲自得地坐在冰凉的石椅上乘凉。那些看似极为普通而古朴的木楼,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引得游玩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从密密的人群中,我找了一个缝隙挤了过去,进入了一家古玩店。
在一个架子前,我挪不开脚了,上面摆满了用田黄石雕刻的印章,各式各样,真的能与传国玉玺相媲美。我好奇的眼光停留在了一个印章上,这个印章的上端是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凤凰,它尾羽丰满,精致的小脸庞稍带几丝腼腆。小凤凰全身的颜色朦朦胧胧,橙中透黄,黄中带白,堪称印章中的佳品了。架子后边是精美绝纶的古代铜镜,那精心雕刻的花边让它的美丽锦上添花,使映在铜镜上的印章更加美丽动人。我不禁看得痴了。
爸爸催我:“走吧~去另一家看看。”
“好吧。”我恋恋不舍地走了。
“唉~爸爸。你听~”
寻声找去,在一个门口,一人正在悠闲地弹着古琴。他双目微瞑,只付心事于古琴,手一拂,琴弦微动,时急时缓,时张时仰,曲曲心律漾满小巷。
众皆欣然,连声叫绝。
伴着悠扬的琴声,我们信步走进了旁边的一家瓷器店。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大多数的瓷器都有彩色的花卉图案,有的是鲜红的祥云,有的是富贵的牡丹,有的是碧绿的竹子……
逛了一阵子,不知不觉肚子在咕咕响了。爸爸就带我来到了一个烤肉店,一人买了一串烤羊肉。趁着吃烤肉的时间,爸爸问我:“你知道福州有哪些特色美食吗,”
“不知道。”
“让我来告诉你吧~有荔枝肉、太平燕、佛跳墙……各个色香味俱全。”
“哦~太棒了,一定要去尝一尝。”
“好吧~走~”
不知不觉,天际收起了白云,我和爸爸便乘车回家了。
这次游玩三坊七巷不但让我品尝到了美味,更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
教师点评:孩子的文字功夫已经相当老到,尤其是描写“印章”和“弹古琴”两个片段,语言简洁而传神,令人钦佩;以游览的顺序为线索,移步换景,行文流畅,毫无滞涩之感,颇具游记之特色。
作文五:《三坊七巷游玩记作文350字》5800字
三坊七巷游玩记作文350字
太好啦!我终于盼来了我盼望已久的国庆节了,总算可以放松了,我和爸爸妈妈早就约好了国庆去三坊七巷玩了。到了这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一切准备就好后,我们全家坐着小车,出发了!
经过四个小时后就到福州了,又过了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三坊七巷了。到那儿时已经是中午了,因为我和爸爸以前有来过这儿玩,所以我们两个便带她去“永和鱼丸”去吃了。中午饭吃过后,我们就去逛那三个坊和七个巷了。我们第一个逛的是:黄巷。它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我进去第一个屋子,里面摆着出嫁的东西,有轿子,有办酒席的桌子,还有假的新郎官和新娘……我还到轿子里坐了一下呢!我们走着走着,来到了郭阶三的房子。里面有仪厅、门房、大厅、厢房……对面有厚重的大门,门头的房面有五间。为五间排双层书房,见证了五兄弟的史实,散发着书画的味道,五兄弟的房间干净整洁。墙外有花厅,庭院里面的环境优雅、悠闲,有造型美丽的假山、水清鱼跃的鱼池、小巧玲珑的花亭、郁郁葱葱的树木……
啊!参观完了三坊七巷,我这才真正感受到:三坊七巷是福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三坊七巷作文600字
福州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着名的要算三坊七巷的街区了。今天,我来到三坊七巷,领略了福州的风景名胜。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所谓的“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刚走到三坊七巷,就看见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我想:啊!好好看,这一定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吧!真古老。想着想着,我又看见许多屋子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怪不得说三坊七巷是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了。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导游姐姐说在三坊七巷出了许多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等人才。“如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他是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杰出政治家,又是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在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被推向前台。他担任福建船政大臣,负责造船、练兵和人才培养,为组建福建水师、南洋水师而努力,成为早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宗彦是近代的“陆军之父”,他主张:“为今之计,莫若先尽各省已有之饷,练各省洋操之兵,但求其精,不患其少。”即以新法精练陆军。还有人称“世纪老人”的大作家冰心,她是现代着名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要知道冰心奶奶是我学习的榜样。
可别小看三坊七巷,它也有自己的传统小吃。牛滑、香鸡、荔枝肉、太平燕、佛跳墙、春卷、光饼……真是想想就让人回味。
参观完了三坊七巷,我这才真正感受到:三坊七巷是福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小学五
潍坊富华游乐场一日游作文2000字
今天,我和我妈还有我的阿姨一起去了潍坊富华游乐场,这可是我期待已久的!早上我兴奋的5点30就起床了,然后匆匆的检查了一下行李,连饭都没吃,就和妈妈一起去我那期待已久的潍坊富华游乐场了。
我们是坐车去的,在车上我一直问妈妈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妈妈总是不耐烦的跟我说:“快了”。可是我已经等不及了呀,所以我就一直问妈妈,妈妈让我给弄烦了,就跟我说,你睡会觉吧,一觉醒来就到了。我不信,就睁着眼,一直左顾右盼。漫长的路程终于有了回报!
哦!终于到喽!“妈妈,快买门票,我都等不及了!”“不要着急嘛,人家还没开门呢!”妈妈说。啊!现在还没开门啊!真是的!“别着急,你早晨没吃饭,先吃点饭吧!”唉!没办法,先吃饭吧!我胡乱吃了两口,就没再吃了,我现在还那儿有心思吃饭啊!妈妈好像也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一会就开门了,等一开门我就去买票。”我头点的跟拨浪鼓似的。在外面等着也不是个办法,妈妈掏出了相机,跟我说,祝咱们先照几张相吧!好啊,我急忙答应了。“对了,后面有个大喷水池,咱们就上哪儿照吧!”“行,咱们现在就去”。我们走到哪儿之后,我摆好了一个小兔子的造型。“好了妈妈,快照吧!”“咔嚓”。一张漂亮的照片就找好了。我正高兴呢,那边怎么有人开始买票了呢呢?呀!肯定是开门了。“妈,开门了,快去买票吧!”我急忙对妈妈喊道。“嗯,我这就去买,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呀?”“好啊!”我答应道。我们买到票之后,迫不及待的和妈妈进了游乐园。
“哇塞,好漂亮啊!”我惊讶的喊道。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游乐园。妈妈也在一旁称赞。“妈妈,快来,你看这儿有急速列车,好快啊,咱们玩玩吧!”“当然可以啦,咱们一起玩!”妈妈说。我们拿着门票在旁边排队。停着车上人的尖叫声,我不禁心里犯嘀咕,万一太快了,我受不了怎么办!太可怕了。妈妈看出来我有点害怕了,就对我说:“没事,有妈妈在你还害怕什么!害怕我把你扔了啊!”“不是啊,只是……哎呀,也解释不清楚了,我壮了壮胆子,玩就玩!我才不害怕呢!说着,就轮到我们玩了。我和妈妈上了车后,我们收紧紧地抓着把手,生怕我们被甩出去。列车开动了,咦,怎么这么慢,才这么慢啊,我才不害怕呢!车速开始慢慢快了,像飞出去了一样,可别是拐弯的时候,简直是吓死人了,我在车上不停地尖叫。“啊啊啊啊!吓死人啦!”妈妈镇定地说,不要害怕,你闭上眼睛,什么都不看,不就不害怕啦。我心想:要是玩一趟下来,什么都不知道,还不跟没玩一样。再说了,这么快的车,谁能不害怕啊,要知道,这个跑到可不是平地的,而是起起伏伏,拐弯特别急。简直是没法再快了!随着我的尖叫声,列车停了。终于停了。我都给吓得脸色苍白,而妈妈却什么事没有,我就问妈妈,妈妈说:“是她的心理素质比我好。”哦,原来是我的心理在作怪啊!回到家我得好好修理修理我的心理。玩完了列车,我和妈妈稍微休息了一下之后,我们又去玩摩天轮了,摩天轮特别高,而且坐在上面往下看特别恐怖,但是因为速度非常慢,我以我就不害怕了。我和妈妈,坐在摩天轮里边一边说话,一边欣赏风景,别提多好玩了。这一趟下来,也没感觉有什么,好像只是坐了一会椅子。“妈妈,咱们去玩激流勇进吧!”“好”妈妈说。激流勇进可不是只坐一会椅子,而是非常刺激的游戏。因为刚才已经有了坐车的经验,所以我也就不怎么太害怕了。激流勇进的列车是在水上行驶的,列车行驶到一定的高度,嗖一下就下去了,而下面的水流也特别急,所以车上有一块用来遮水的布,坐在车头的人要用手撑着布,我就坐在车头,所以列车下来的时候,把我给吓得也没顾的撑布,淋了我和妈妈一身水,我和妈妈像落汤鸡似的。哈哈哈,太好玩了!我还要玩更刺激的!我和妈妈来到了海盗船旁边,我问妈妈他敢不敢玩这个游戏,妈妈说:“我当然敢了,只是我得看着咱们的东西,所以不能玩了,你和阿姨去玩吧。前几个游戏都是阿姨看着的东西,所以阿姨没完,这次也该让阿姨玩一会了!我和阿姨做好后,往下一看,我的马来,这么高啊,要吓死人啊!“嘟嘟”随着几声哨响,海盗船开始了,我紧紧地握着把手,海盗船越晃坡度就越陡。我感觉一前一后的心脏都要掉出来了。地心引力太强了,实在是太刺激了!船上有好多人在尖叫,干脆我也过过瘾,“啊啊啊啊啊”我也叫了起来,阿姨也吓得紧闭双眼,大声尖叫。从海盗船上下来之后,我和阿姨都晕头转向的,都找不着北了。好不容易扶着栏杆走到了妈妈那儿。妈妈问我:“刺激吗?”我说:“当然刺激了,都快吓死了!”突然我感觉有点不适,一阵眩晕,我吐了,太难受了。我可把妈妈吓着了,妈妈赶紧有时给我擦汗,又是给我喝水,又给我拍背。过了一会,我感觉好多了,但是如果做剧烈运动的话还是会吐。所以我只好坐着了。
不知不觉,一天已经过去了。我和妈妈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游乐园。要不是我吐了,我绝对还会玩更惊险的游戏。还是有点遗憾。妈妈说,没事:“下次我还带你来玩!”“别别别,我可不想再吐一回了。哈哈哈……这快乐的一天就在这笑声中结束了。
府前中学初一:左晓宇
木兰围场游记(一)七彩山作文350字
前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五彩山游玩。我们走在颠簸的道路上,爸爸的宝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上山的路上,我们看到一只骆驼。叔叔邀请我去骑,我便上去了。骆驼站起来的时候,我差点儿从他的后背上掉下来。渐渐地,我熟悉了他的步伐,便在他的背上拍照。一会儿摆出思考的姿势,一会儿摆出武打的姿势,一会儿摆出休闲的姿势。
骑完骆驼,我们爬上了五彩山。山上有许多美景。白桦林的树干上有许多黑色的小眼睛,白色的树干,美丽极了。落叶松落下来的松枝在空中翩翩起舞,落到地上毛绒绒的,很是好看。小小的灌木一丛一丛的,上面有红色黄色的枝叶,层层迭迭。
五彩山顶上,我拿着我的工具(树枝做的钉子锤子),在上面开工了。首先,我把钉子钻入土中,然后用锤子猛敲,一开始,锤子会砸到我的手。但知道它的位置后,便砸不到手了。过了好半天,妈妈拍完照,要走了,让我把钉子拔出来,我死也不拔。妈妈便说:“那你就把它砸进去,不然会绊倒人的。”我使劲砸,但怎么也砸不进去,最后我还是把它拔出来了。
想知道下一站在哪儿,请看木兰围场游记(二)蛤蟆坝。
史家小学二
黄瓜日记之七日游3作文350字
游轮穿越洱海
2013年7月13日
星期三晴(雨)
体验过丽江古镇的古朴、热闹,我们又来到了大理。大理白族人最多,女生叫金花,男生叫阿鹏,这里也是五朵金花的家乡。当地也有少数汉族人,汉族人和白族人生的孩子你知道叫什么吗?叫汉白玉,好笑吧。
上午在蝴蝶泉等着名景点游览过以后,下午就来到洱海。(洱海其实不是海,它只不过是一个高原上一个很大的断面湖)检过票后,就上了游轮。我原本以为游轮上只会有甲板、几个房间,没有想到游轮上设备很齐全:有酒吧、雅间、小卖部、歌厅等等。
坐在房间里,等了一会儿,船开了,它开的很稳,就像在陆地上一样。哇,游轮真的开了吗?我怎么感觉像没开?出去看看吧。手扶着栏杆,望着碧波斑斓,宛如镜面一般平静的洱海,心中也静下来。蓝天白云,洱海中各个岛屿的倒影,都倒映在洱海上。船开动时还有阵阵微风吹过,给人以清爽的感觉:心如静水,大概就是现在这样的心境吧。
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几个小时,船已经靠岸了。我的心中只冒出一个想法:啊!洱海真大啊!
暑假游记宽窄巷子作文650字
当你看惯了闪耀的霓虹灯,听惯了汽车的轰鸣,尝遍了各种山珍海味,是否会开始渐渐怀念曾经古朴无华的日子,是否慢慢想念那种清酒一壶而浊饮的感觉?我想,我会的。我乘着暑假的休闲日子,约上了几个朋友,来到了成都的名片——宽窄巷子。
一走进宽窄巷子,一阵清风迎面扑来,像是一位温婉大方的女子上前迎接你回家。街道两旁的四合群落众多,到处可见成都少城遗存和百年原真建筑。修葺如旧,保持原貌。店铺临街经营。沿街即为市,吆喝不断,招揽游客,品茶打尖,观景休闲,游人的五官得到了尽情的享受。
当我一走进宽窄巷子,就被一个做糖人的老爷爷给吸引了。只见那位老爷爷依靠在一张木质的椅子上,悠闲地吸着烟斗,在他的旁边有一块牌子——“吹糖人”以及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虽说是糖稀,却也还是金光闪闪,兹兹诱人。我可是只听过画糖人,这吹糖人也是头回见。见我走过去,老爷爷笑笑说:“小妹妹,要糖人吗?”“恩,爷爷你给我做一个大公鸡吧!”只见爷爷拿起一小块棕色的绵芽糖,用手捏了捏,又吹了吹,又拉了拉,扯了扯,拽了拽,再用嘴衔起一端,然后轻轻地吹了起来。那糖块竟然像气球一样,慢慢地胀了起来。这可是与成都的画糖人大不相同啊,可算是开了眼!
正当我惊叹于老爷爷的高超技艺之时,一阵叫喊声又将我引领到了过去的日子里,“打尖住店勒!”在一家小吃店门口站着一位叔叔在吆喝,络绎不绝的路人都被吸引了进去,我也被朋友拉进了里面。木制的桌子木制的椅子,桌子上有木制的酒壶,木制的碗筷,客人们坐在椅子上享受着人间难得的美味。小二在人潮中不断地来回走动,厨子不断地坐着美味的菜肴,老板晓得咧开了嘴。
宽窄巷子的事物自当是写不完的,而老成都人的生活自当也是叙不清的,不如乘个时间,来到这个地方。走一走宽巷子,挤一挤窄巷子,体会体会那心灵的享受与放松。
游石门坊作文350字
要是算来,这是第二次去石门坊了。说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我今天要去石门坊了。
今天,天气格外好,天空万里无云,柔和的阳光撒在大地上,空气非常的清鲜,令人心旷神怡。过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石门坊脚下。停片仰望,啊!满山的红叶像一团团燃烧的烈火,红的发黑,红的发亮。从远处看,宛然天上一朵朵的红霞,红叶中还可以看见几棵松柏树,为石门山又添加了几分灵气。
我们沿着羊肠小道上行,自己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又像在红色潮水中畅游。我们在一树阴浓密处席地而坐,来往的人很多,欢声笑语不断,枝头小鸟高叫,形成了一曲优美的曲子。我闭上眼睛,一阵微风吹过,整片红叶林好像动了起来,我的脚下也好象动起来,那飘飘若仙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啊!
我们来到山谷的尽头,有一条小河,是从崇圣寺的石缝里流出的“圣水泉”汇集而成的,峭壁中间雕刻着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晚照。河里有许许多多钱币,传说只要扔下钱,乞求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天色不早了,我们只好下山了。虽然下山了,但火红的树叶和火红的石门山却刻在我的心中。
福州三坊七巷作文250字
今天,妈妈带我去三坊七巷游玩。街的两边有许多商店,我们一间一间地逛过去,看到了许多精致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
说起小吃,同利肉燕是福州特产中的精品,堪称举国无双,神州一绝。始创于清光绪二年的同利肉燕老铺历经三朝,历史已逾百年。店址始终设在福州澳门路这条老街,与三坊七巷毗邻,世代传承,诚信经营,饮誉海内外。
因此,我和妈妈特地来到同利肉燕店里坐下,妈妈叫了两碗同利肉燕。过了一会儿,师傅端来两碗同利肉燕,顿时一股荤香扑鼻,我用汤匙舀起一粒肉燕轻轻送入口中,慢慢地细嚼着,感觉又滑嫩又清脆,不由得胃口大开,我们一边吃一边向店里的师傅了解肉燕是怎么做的?师傅笑眯眯地回答说:“是取猪后腿的瘦肉用木锤打成泥状,均匀撒上番薯粉,擀成纸片般薄的馄饨皮,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肉燕。”
今天,我既饱了口福又学到了知识,真开心呀!
作文六:《三坊七巷游玩路线 三坊七巷游玩记作文350字》7500字
三坊七巷游玩记作文350字太好啦~我终于盼来了我盼望已久的国庆节了,总算可以放松了,我和爸爸妈妈早就约好了国庆去三坊七巷玩了。到了这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一切准备就好后,我们全家坐着小车,出发了~经过四个小时后就到福州了,又过了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三坊…
论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家庭婚姻观念的影响摘要: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又正式颁布实施《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其中,夫妻一方婚前按揭买房,婚后共同还贷,离婚时可以将房产归产权登记一方等条例,引发社会激烈讨论。那么《新婚姻法》到底对现代人们的家…
键盘敲响两岸和平 镜头对准 “ 十二五: 看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与 “ 二 五 ”规 划 纲 要 十十 一 届 全 围 人 大 四 次 会 议 ,月 ,日 规划纲要草案 。 他 认 为 , 过 去 ,年 来 的 两 岸 良性 互 展 单独 成 …
三坊七巷游玩记作文350字太好啦~我
1
终于盼来了我盼望已久的国庆节了,总算可以放松了,我和爸爸妈妈早就约好了国庆去三坊七巷玩了。到了这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一切准备就好后,我们全家坐着小车,出发了~
经过四个小时后就到福州了,又过了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三坊七巷了。到那儿时已经是中午了,因为我和爸爸以前有来过这儿玩,所以我们两个便带她去“永和鱼丸”去吃了。中午饭吃过后,我们就去逛那三个坊和七个巷了。我们第一个逛的是:黄巷。它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我进去第一个屋子,里面摆着出嫁的东西,有轿子,有办酒席的桌子,还有假的新郎官和新娘……我还到轿子里坐了一下呢~我们走着走着,来到了郭阶三的房子。里面有仪厅、门房、大厅、厢房……对面有厚重的大门,门头的房面有五间。为五间排双层书房,见证了五兄弟的史实,散发着书画的味道,五兄弟的房间干净整洁。墙外有花厅,庭院里面的环境优雅、悠闲,有造型美丽的假山、水清鱼跃的鱼池、小巧玲珑的花亭、郁郁葱葱的树木……
啊~参观完了三坊七巷,我这才真正感受到:三坊七巷是福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三坊七巷作文600字福州是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至今
2
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着名的要算三坊七巷的街区了。今天,我来到三坊七巷,领略了福州的风景名胜。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所谓的“三坊”指的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的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刚走到三坊七巷,就看见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我想:啊~好好看,这一定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吧~真古老。想着想着,我又看见许多屋子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怪不得说三坊七巷是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了。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导游姐姐说在三坊七巷出了许多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等人才。“如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他是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杰出政治家,又是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在以“富国强兵
3
”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被推向前台。他担任福建船政大臣,负责造船、练兵和人才培养,为组建福建水师、南洋水师而努力,成为早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曾宗彦是近代的“陆军之父”,他主张:“为今之计,莫若先尽各省已有之饷,练各省洋操之兵,但求其精,不患其少。”即以新法精练陆军。还有人称“世纪老人”的大作家冰心,她是现代着名诗人,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要知道冰心奶奶是我学习的榜样。
可别小看三坊七巷,它也有自己的传统小吃。牛滑、香鸡、荔枝肉、太平燕、佛跳墙、春卷、光饼……真是想想就让人回味。
参观完了三坊七巷,我这才真正感受到:三坊七巷是福州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小学五
潍坊富华游乐场一日游作文2000字今天,我和我妈还有我的阿姨一起去了潍坊富华游乐场,这可是我期待已久的~早上我兴奋的5点30就起床了,然后匆匆的检查了一下行李,连饭都没吃,就和妈妈一起去我那期待已久的潍坊富华游乐场了。
4
我们是坐车去的,在车上我一直问妈妈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到。妈妈总是不耐烦的跟我说:“快了”。可是我已经等不及了呀,所以我就一直问妈妈,妈妈让我给弄烦了,就跟我说,你睡会觉吧,一觉醒来就到了。我不信,就睁着眼,一直左顾右盼。漫长的路程终于有了回报~
哦~终于到喽~“妈妈,快买门票,我都等不及了~”“不要着急嘛,人家还没开门呢~”妈妈说。啊~现在还没开门啊~真是的~“别着急,你早晨没吃饭,先吃点饭吧~”唉~没办法,先吃饭吧~我胡乱吃了两口,就没再吃了,我现在还那儿有心思吃饭啊~妈妈好像也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一会就开门了,等一开门我就去买票。”我头点的跟拨浪鼓似的。在外面等着也不是个办法,妈妈掏出了相机,跟我说,祝咱们先照几张相吧~好啊,我急忙答应了。“对了,后面有个大喷水池,咱们就上哪儿照吧~”“
行,咱们现在就去”。我们走到哪儿之后,我摆好了一个小兔子的造型。“好了妈妈,快照吧~”“咔嚓”。一张漂亮的照片就找好了。我正高兴呢,那边怎么有人开始买票了呢呢,呀~肯定是开门了。“妈,开门了,快去买票吧~”我急忙对妈妈喊道。“嗯,我这就去买,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呀,”“好啊~”我答应道。我们买到
5
票之后,迫不及待的和妈妈进了游乐园。
“哇塞,好漂亮啊~”我惊讶的喊道。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游乐园。妈妈也在一旁称赞。“妈妈,快来,你看这儿有急速列车,好快啊,咱们玩玩吧~”“当然可以啦,咱们一起玩~”妈妈说。我们拿着门票在旁边排队。停着车上人的尖叫声,我不禁心里犯嘀咕,万一太快了,我受不了怎么办~太可怕了。妈妈看出来我有点害怕了,就对我说:“没事,有妈妈在你还害怕什么~害怕我把你扔了啊~”“不是啊,只是……哎呀,也解释不清楚了,我壮了壮胆子,玩就玩~我才不害怕呢~说着,就轮到我们玩了。我和妈妈上了车后,我们收紧紧地抓着把手,生怕我们被甩出去。列车开动了,咦,怎么这么慢,才这么慢啊,我才不害怕呢~车速开始慢慢快了,像飞出去了一样,可别是拐弯的时候,简直是吓死人了,我在车上不停地尖叫。“啊啊啊啊~吓死人啦~”妈妈镇定地说,不要害怕,你闭上眼睛,什么都不看,不就不害怕啦。我心想:要是玩一趟下来,什么都不知道,还不跟没玩一样。再说了,这么快的车,谁能不害怕啊,要知道,这个跑到可不是平地的,而是起起伏伏,拐弯特别急。简直是没法再快了~随着我的尖叫声,列车停了。终于停了。我都给吓得脸色苍白,而妈妈却什么事没有,我就问妈妈,妈妈说:“是她的心理
6
素质比我好。”哦,原来是我的心理在作怪啊~回到家我得好好修理修理我的心理。玩完了列车,我和妈妈稍微休息了一下之后,我们又去玩摩天轮了,摩天轮特别高,而且坐在上面往下看特别恐怖,但是因为速度非常慢,我以我就不害怕了。我和妈妈,坐在摩天轮里边一边说话,一边欣赏风景,别提多好玩了。这一趟下来,也没感觉有什么,好像只是坐了一会椅子。“妈妈,咱们去玩激流勇进吧~”“好”妈妈说。激流勇进可不是只坐一会椅子,而是非常刺激的游戏。因为刚才已经有了坐车的经验,所以我也就不怎么太害怕了。激流勇进的列车是在水上行驶的,列车行驶到一定的高度,嗖一下就下去了,而下面的水流也特别急,所以车上有一块用来遮水的布,坐在车头的人要用手撑着布,我就坐在车头,所以列车下来的时候,把我给吓得也没顾的撑布,淋了我和妈妈一身水,我和妈妈像落汤鸡似的。哈哈哈,太好玩了~我还要玩更刺激的~我和妈妈来到了海盗船旁边,我问妈妈他敢不敢玩这个游戏,妈妈说:“我当然敢了,只是我得看着咱们的东西,所以不能玩了,你和阿姨去玩吧。前几个游戏都是阿姨看着的东西,所以阿姨没完,这次也该让阿姨玩一会了~我和阿姨做好后,往下一看,我的马来,这么高啊,要吓死人啊~“嘟嘟”随着几声哨响,海盗船开始了,我紧紧地握着把手,海盗船越晃坡度就越陡。我感觉一前一后的
7
心脏都要掉出来了。地心引力太强了,实在是太刺激了~船上有好多人在尖叫,干脆我也过过瘾,“啊啊啊啊啊”我也叫了起来,阿姨也吓得紧闭双眼,大声尖叫。从海盗船上下来之后,我和阿姨都晕头转向的,都找不着北了。好不容易扶着栏杆走到了妈妈那儿。妈妈问我:“刺激吗,”我说:“当然刺激了,都快吓死了~”突然我感觉有点不适,一阵眩晕,我吐了,太难受了。我可把妈妈吓着了,妈妈赶紧有时给我擦汗,又是给我喝水,又给我拍背。过了一会,我感觉好多了,但是如果做剧烈运动的话还是会吐。所以我只好坐着了。
不知不觉,一天已经过去了。我和妈妈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游乐园。要不是我吐了,我绝对还会玩更惊险的游戏。还是有点遗憾。妈妈说,没事:“下次我还带你来玩~”“别别别,我可不想再吐一回了。哈哈哈……这快乐的一天就在这笑声中结束了。
府前中学初一:左晓宇
木兰围场游记(一)七彩山作文350字前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五彩山游玩。我们走在颠簸的道路上,爸爸的宝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上山的路上,我们看到一只骆驼。叔叔邀请我去骑,我便上去了。骆驼站起来的时候,我差点儿从他的后背上掉下来。渐渐地,我熟悉了他的步伐,便在他的背上
8
拍照。一会儿摆出思考的姿势,一会儿摆出武打的姿势,一会儿摆出休闲的姿势。
骑完骆驼,我们爬上了五彩山。山上有许多美景。白桦林的树干上有许多黑色的小眼睛,白色的树干,美丽极了。落叶松落下来的松枝在空中翩翩起舞,落到地上毛绒绒的,很是好看。小小的灌木一丛一丛的,上面有红色黄色的枝叶,层层迭迭。
五彩山顶上,我拿着我的工具(树枝做的钉子锤子),在上面开工了。首先,我把钉子钻入土中,然后用锤子猛敲,一开始,锤子会砸到我的手。但知道它的位置后,便砸不到手了。过了好半天,妈妈拍完照,要走了,让我把钉子拔出来,我死也不拔。妈妈便说:“那你就把它砸进去,不然会绊倒人的。”我使劲砸,但怎么也砸不进去,最后我还是把它拔出来了。
想知道下一站在哪儿,请看木兰围场游记(二)蛤蟆坝。
史家小学二
黄瓜日记之七日游3作文350字游轮穿越洱海
2013年7月13日
星期三晴(雨)
体验过丽江古镇的古朴、热闹,我们又来到了大理。大理白族人最多,女生叫金花,男生叫阿鹏,这里也是五朵金花
9
的家乡。当地也有少数汉族人,汉族人和白族人生的孩子你知道叫什么吗,叫汉白玉,好笑吧。
上午在蝴蝶泉等着名景点游览过以后,下午就来到洱海。(洱海其实不是海,它只不过是一个高原上一个很大的断面湖)检过票后,就上了游轮。我原本以为游轮上只会有甲板、几个房间,没有想到游轮上设备很齐全:有酒吧、雅间、小卖部、歌厅等等。
坐在房间里,等了一会儿,船开了,它开的很稳,就像在陆地上一样。哇,游轮真的开了吗,我怎么感觉像没开,出去看看吧。手扶着栏杆,望着碧波斑斓,宛如镜面一般平静的洱海,心中也静下来。蓝天白云,洱海中各个岛屿的倒影,都倒映在洱海上。船开动时还有阵阵微风吹过,给人以清爽的感觉:心如静水,大概就是现在这样的心境吧。
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几个小时,船已经靠岸了。我的心中只冒出一个想法:啊~洱海真大啊~
暑假游记宽窄巷子作文650字当你看惯了闪耀的霓虹灯,听惯了汽车的轰鸣,尝遍了各种山珍海味,是否会开始渐渐怀念曾经古朴无华的日子,是否慢慢想念那种清酒一壶而浊饮的感觉,我想,我会的。我乘着暑假的休闲日子,约上了几个朋友,来到了成都的名片——宽窄巷子。
一走进宽窄巷子,一阵清风迎面扑来,像是一位温婉大方
10
的女子上前迎接你回家。街道两旁的四合群落众多,到处可见成都少城遗存和百年原真建筑。修葺如旧,保持原貌。店铺临街经营。沿街即为市,吆喝不断,招揽游客,品茶打尖,观景休闲,游人的五官得到了尽情的享受。
当我一走进宽窄巷子,就被一个做糖人的老爷爷给吸引了。只见那位老爷爷依靠在一张木质的椅子上,悠闲地吸着烟斗,在他的旁边有一块牌子——“吹糖人”以及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虽说是糖稀,却也还是金光闪闪,兹兹诱人。我可是只听过画糖人,这吹糖人也是头回见。见我走过去,老爷爷笑笑说:“小妹妹,要糖人吗,”“恩,爷爷你给我做一个大公鸡吧~”只见爷爷拿起一小块棕色的绵芽糖,用手捏了捏,又吹了吹,又拉了拉,扯了扯,拽了拽,再用嘴衔起一端,然后轻轻地吹了起来。那糖块竟然像气球一样,慢慢地胀了起来。这可是与成都的画糖人大不相同啊,可算是开了眼~
正当我惊叹于老爷爷的高超技艺之时,一阵叫喊声又将我引领到了过去的日子里,“打尖住店勒~”在一家小吃店门口站着一位叔叔在吆喝,络绎不绝的路人都被吸引了进去,我也被朋友拉进了里面。木制的桌子木制的椅子,桌子上有木制的酒壶,木制的碗筷,客人们坐在椅子上
11
享受着人间难得的美味。小二在人潮中不断地来回走动,厨子不断地坐着美味的菜肴,老板晓得咧开了嘴。
宽窄巷子的事物自当是写不完的,而老成都人的生活自当也是叙不清的,不如乘个时间,来到这个地方。走一走宽巷子,挤一挤窄巷子,体会体会那心灵的享受与放松。
游石门坊作文350字要是算来,这是第二次去石门坊了。说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我今天要去石门坊了。
今天,天气格外好,天空万里无云,柔和的阳光撒在大地上,空气非常的清鲜,令人心旷神怡。过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石门坊脚下。停片仰望,啊~满山的红叶像一团团燃烧的烈火,红的发黑,红的发亮。从远处看,宛然天上一朵朵的红霞,红叶中还可以看见几棵松柏树,为石门山又添加了几分灵气。
我们沿着羊肠小道上行,自己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又像在红色潮水中畅游。我们在一树阴浓密处席地而坐,来往的人很多,欢声笑语不断,枝头小鸟高叫,形成了一曲优美的曲子。我闭上眼睛,一阵微风吹过,整片红叶林好像动了起来,我的脚下也好象动起来,那飘飘若仙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啊~
我们来到山谷的尽头,有一条小河,是从崇圣寺的石缝里流出的“圣水泉”汇集而成的,峭壁中间雕刻
12
着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晚照。河里有许许多多钱币,传说只要扔下钱,乞求的愿望就可以实现......
天色不早了,我们只好下山了。虽然下山了,但火红的树叶和火红的石门山却刻在我的心中。
福州三坊七巷作文250字今天,妈妈带我去三坊七巷游玩。街的两边有许多商店,我们一间一间地逛过去,看到了许多精致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
说起小吃,同利肉燕是福州特产中的精品,堪称举国无双,神州一绝。始创于清光绪二年的同利肉燕老铺历经三朝,历史已逾百年。店址始终设在福州澳门路这条老街,与三坊七巷毗邻,世代传承,诚信经营,饮誉海内外。
因此,我和妈妈特地来到同利肉燕店里坐下,妈妈叫了两碗同利肉燕。过了一会儿,师傅端来两碗同利肉燕,顿时一股荤香扑鼻,我用汤匙舀起一粒肉燕轻轻送入口中,慢慢地细嚼着,感觉又滑嫩又清脆,不由得胃口大开,我们一边吃一边向店里的师傅了解肉燕是怎么做的,师傅笑眯眯地回答说:“是取猪后腿的瘦肉用木锤打成泥状,均匀撒上番薯粉,擀成纸片般薄的馄饨皮,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肉燕。”
今天,我既饱了口福又学到了知识,真开心呀~
13
三坊七巷游玩记作文350字太好啦~我终于盼来了我盼望已久的国庆节了,总算可以放松了,我和爸爸妈妈早就约好了国庆去三坊七巷玩了。到了这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一切准备就好后,我们全家坐着小车,出发了~经过四个小时后就到福州了,又过了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三坊…
三坊七巷游玩记作文350字太好啦~我终于盼来了我盼望已久的国庆节了,总算可以放松了,我和爸爸妈妈早就约好了国庆去三坊七巷玩了。到了这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一切准备就好后,我们全家坐着小车,出发了~经过四个小时后就到福州了,又过了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三坊…
三坊七巷游玩记作文350字太好啦~我终于盼来了我盼望已久的国庆节了,总算可以放松了,我和爸爸妈妈早就约好了国庆去三坊七巷玩了。到了这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一切准备就好后,我们全家坐着小车,出发了~经过四个小时后就到福州了,又过了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三坊…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您的在线图书馆
14
作文七:《关于三坊七巷二梅书屋的调查报告》3200字
关于三坊七巷二梅书屋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为了增进对中外建筑史的了解, 体会闽越历史建筑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 逐步形成的一 种成熟的独特的建筑体系;我和舍友们在国庆期间,对“三坊七巷二梅书屋” 的古建筑进行 一次深入的调查。这次我们的调查主要是通过走访、导游介绍、 网上搜索等形式。 大致可分 为三步,具体如下:
(1)第一步:上网收集“二梅书屋”名字的由来,以及二梅书屋历史文化和林星章背景 了解等。
(2)第二步:通过实地调查,再结合导游的介绍来感受二梅书屋建筑风格、书屋格局和 占地使用。
(3)第三步:整理调查报告。
第一步:在开始调查前, 我们首先希望对三坊七巷历史有些了解, 其次我们上网收集资 料知道 “ 二梅书屋”原是书房斋名, 因 而成为这座宅院的代名词。 究竟二梅书屋有如何历史 文化和主人林星章引起我们好奇?
第二步:2014年 10月 2日趁着国庆假期,我和舍友们来到久违的三坊七巷中的二梅书 屋,我们沿着郎官巷找到“二梅书屋”位置,并逐步参观。
二梅书屋位于郎官巷西口,主人林星章,清进士出身,院共五进,后门通塔巷。四进花 厅原为主人书房,房前 植有两株梅花,取斋名为“二梅书屋” 。进与进之间均用高墙分隔, 通道筑假山云洞, 富有 “山穷水尽疑无路” 之感, 构思奇巧。保留有假山、 亭、 阁、古荔等, 第五进设东花厅,开门通塔巷,二梅书屋占地 2000多平方米。
第三步:根据这次对二梅书屋的现场走访及之前网上收集材料和现场拍照, 我们对二梅 书屋建筑风格和书屋布局进行整理汇总。
二、正言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 王审知罗城, 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 政治中心与贵族居 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 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其总面积达 127公顷,格局发轫于晋,形成于唐末,至明清时达到鼎盛,由“三坊(衣锦坊、文 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
—街(南后街)—河(安泰
河)—山(乌山) ”组成,
是千年城市坊巷棋盘格局
的遗存地和精雕细琢明清
民居建筑群展示地。
二梅书屋 坐落于郎官巷, 因宅院内植有两株梅花而
得名, 始建于明末,迄今已
有三百多年历史,清代道
光、同治年间曾大修过,坐南朝北,东、中、西三座毗连,是一座单层土木结构
的屋子。 二梅书屋占地 2000多平方米,院共五进,前
门通后门通塔巷。 四进花厅原为主人书房, 房前植有两
株梅花,取斋名为“二梅书屋” 。
各主落门、 窗、 壁板等皆由楠木制成, 门窗都有双层镂花,
壁板、门扇上部堵板用油漆绘有戏剧故事和花鸟树木等图案。
进与进之间均用高墙分隔,以假山雪洞为通道,是福州明清时
期 典型的民居代表。
门前双重大门,第一重朝街六扇开(当官才能用) ;入门为门头房,中间小厅、两侧耳 房。 进石框大门 (即防火门, 厚度约为 64公分的墙) ,
三面环廊,东西两廊宽 3米,排列仪仗、执事牌。 步
入院内, 可以看到沿着地面不远的墙壁上都描刻着精 美的壁画,壁画内容多为琴棋书画诗酒茶,描绘的是 悠闲的、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也暗示着主人当官
回老家退隐后的愿望。 与壁画相辉映的是头顶屋檐 的精美雕塑,将麻绳切碎,海蛎壳烧成灰,加上盐 巴,用糯米浆调和,塑成屋檐,粘合度非常好,风
吹日晒不会开裂, 名为 “ 灰塑 ” 。 二梅书屋大门檐角,
用灰塑手法雕刻着精美的梅花和喜鹊, 左手边刻有一枝梅花
与一只喜鹊,名为 “ 喜上眉梢 ” 。右手边的喜鹊多了一只,意
为 “ 双喜临门 ” 。 廊下条石铺成天井, 中为过道, 两旁设花架 ,
檐前铺的石板地砖(檐前石) ,也是很有讲究的。据介绍,这叫通财(才)石,一为通财富, 二为通文采。这块石头要宽、要大、要厚,必须是一整块石头切割成的石板,不能拼补,不 能有裂痕,因为在福州话里, “ 裂 ” 与 “ 穷 ” 发音相同,裂痕意味着贫穷,是为大不吉。 从天井 登上三层台阶为一进厅堂,厅堂上灯笼的“灯 杠” 很有讲究(大挑高,屋顶雕梁画栋,中间 横空架了根大木,当地人称为 “ 灯杠 ” ,灯杠上悬挂了一只雕花灯笼。据介绍,这根灯杠也是 暗藏玄机的。 “ 和屋顶主梁比照一下位置,如果灯杠在主梁外面,也就是靠大门方向,那就
说明屋主是在外地当官或者漂洋过海做生意。如果灯杠靠里面,则说明主人一直在本地发
展。 ” 这根灯杠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材料,通常选用大料、好料,如果主人搬走,这根灯杠是 要随身带走继续使用的。 ) , 而挂几个灯笼就说明这家有几个男丁; 在插屏前往往都摆有一张 平案、一张贡案。平案上一般摆有两只花瓶,花瓶并不插花,只为图个吉祥。有时两只花瓶 中间还放上一根如意,意为 “ 平安如意 ” 。贡案是为呈放贡品祭祀使用, 不用时塞进一小半到 平案,逢年过节时再全部拉出。在旧时传统里,平案加上贡案的组合摆设,取意为 “ 平平安 安 ” 。贡案两边摆放的是宫作椅。在古时,椅子的排座也颇有讲究。接待一般客人,主人坐 右首,客人坐左首, “ 以右为大 ” 。如果家中来了贵宾,比主人辈分高,主人就要让位右首, 自坐左首边。 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前走廊是方形柱子,里头是圆形柱子,故有称为“天 圆地方” ) ,穿斗式木构架,黛瓦双坡顶,鞍式山墙。厅前长廊特宽,可排列 6顶大轿。正间 用彩金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大厅高敞,可搭七层桌;两侧厢房房门四开,里设防水楼(防积 水) ,窗棂用木格纹编缀成各种纹饰,门扇、窗扇、壁板等全用楠木制成。二进建筑与首进 大略相同, 只是厅前天井略小, 天井两侧有披榭。 各进之间以围墙相隔,内院墙檐下有灰塑 彩色花边纹饰,过道露天处均设覆龟亭遮雨。
主座东墙外即是 “ 二梅书屋 ” ,中有两室:一间 藏书屋,一间书房,屋前有两株梅花,自成院落; 院内还有坐南朝北的三间排与坐西朝东的五间排房
屋。二梅书屋的东侧有灰塑雪洞,曰 “ 七星洞 ” ,通 连一、三进(雪洞南北通风效果好,是天然的避暑 山庄,而古代雪洞主要用糯米浆、白砂糖和海边水
壳硅制成) 。穿过雪洞就到三合土(天
井) ,里面是偏房(相当于现代仓库) 。
三进为花厅(花厅是古人琴棋书画、
饮酒喝茶和接客的地方) ,三开间,中为厅,左右四间厢房,所有门、窗、壁、板皆用楠木 制成。门窗都是双层漏花,冬夹窗纸,夏蒙窗纱;壁板、门扇上部堵板都有漆画的树木花鸟 和戏剧故事; 厅堂两侧的隔扇隔心部分都有水彩画, 有戏剧故事和花鸟树木, 背后还有书法 题款 。 厅前小花园中建两座古亭, 其中一座是六角半边亭, 并有一株百余年的荔枝树和一株 棕树,荔枝一红,知了就叫,而读书人则用
“常照株幽静,鸟鸣山更优”来形容享受深
山鸟林, 树后假山均用海石和太湖石垒砌而
成,并设有台阶可上假山顶部,这是三坊七
巷内假山的共同之处 。 看古书里描写的爱情
故事,很多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倚在墙头,
墙下骑着白马的秀才走过,俩见钟情,陷入
爱河。以前想不明白,墙头那么高,小姐如
何爬得上去?看了花厅的布局,就恍然大悟
了:花厅往往是宅院的最后一进,依墙而建,墙边建有假山,假山上修有小栈道,通往山上 的阁楼。古时小姐常常在花厅看鱼,登上假山,到阁楼弹琴晒太阳,有时倚在墙头看风景, 能瞧见墙下路过的白马王子,也就不足为奇了。其二梅书屋后门通往塔巷。
三、结尾
通过对三坊七巷二梅书屋现场调查, 了解闽都福州明清建筑物构造和布局, 进一步增加 中国建筑史。古代明清古建筑物门槛也是有讲究的,门槛越高, 说明官越大; 而且扇门也是 有讲究的,且三坊七巷的墙主要用“马鞍墙” 。三坊七巷经过重修,里面建筑物也是有点变 化,已经回不到以前, 但是基本建筑还是保留下来了。因为建筑成为人类历史的见证、 文化 的标志、心灵寄托;因此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历史遗产,让后人更好的理解中国 5000多年来 建筑的演变。
作文八:《三坊七巷》14700字
1. 福州市南后街两旁坊巷
编辑本义项
三坊七巷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三坊七巷鸟瞰(2009年)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目录
三坊七巷概况
坊巷介绍
一、衣锦坊
二、文儒坊
三、光禄坊
四、杨桥巷(路)
五、郎官巷
六、塔巷
七、黄巷
八、安民巷
九、宫巷
十、吉庇巷
十一、南后街
建筑特色
概述
马鞍墙
雕饰
建筑门
三坊七巷宣言
主题展馆
近代坊巷名人
概述
林则徐
沈葆桢
曾宗彦
严复
林旭
林长民
林觉民
冰心
陈矩孙
王冷斋
郑孝胥
陈宝琛
邓拓
甘国宝
左宗棠
郁达夫
旅游指南
地理位置
公交线路
停车场
门票
餐饮
游览提示
名人蜡像馆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将建影视基地
中国首家社区博物馆
三坊七巷概况
坊巷介绍
一、衣锦坊
二、文儒坊
三、光禄坊
四、杨桥巷(路)
五、郎官巷
六、塔巷
七、黄巷
八、安民巷
九、宫巷
十、吉庇巷
十一、南后街
建筑特色
概述
马鞍墙
雕饰
建筑门
三坊七巷宣言
主题展馆
近代坊巷名人
概述
林则徐
沈葆桢
曾宗彦
严复
林旭
林长民
林觉民
冰心
陈矩孙
王冷斋
郑孝胥
陈宝琛
邓拓
甘国宝
左宗棠
郁达夫
旅游指南
地理位置
公交线路
停车场
门票
餐饮
游览提示
名人蜡像馆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将建影视基地
中国首家社区博物馆
展开
编辑本段三坊七巷概况
三坊七巷是福建省福州市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三坊七巷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约有40公顷。
三坊七巷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
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福州市三坊七巷,作为中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
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编辑本段坊巷介绍
一、衣锦坊
衣锦坊
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福州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
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二、文儒坊
文儒坊是的第二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三坊七巷全貌
三、光禄坊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禄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在今光禄坊公园内) 。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光禄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万历间举人、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学政许豸,其子许友、许宾,孙许遇,曾孙许鼎、许均,玄孙许良臣、许荩臣,都是诗人、书画家。清康熙年间有林侗、林佶兄弟。林侗是考古学家,著有《来斋选古》、《来斋金石考》等。林佶精诗文,著有《朴学斋诗文集》,又善书法,他手写的刻本《渔洋山人精华录》、《尧峰文抄》、《古夫于亭杂录》、《午亭文编》非常有名,被称为“林佶四刻”,在中国印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有诗人、著名藏砚家黄任,琉球国册封使齐鲲、同榜兄弟两进士——刘齐衢和刘齐衔、博物学家郭柏苍、近代小说翻译家林纾、著名作家郁达夫等等。还出过不少才女,如黄任之女黄淑宨和黄淑畹,齐鲲之女齐祥棣,郭柏苍之女郭拾珠姐妹,她们或精书画,或工诗文。
光禄坊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以及宋至清摩崖题刻多处,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四、杨桥巷(路)
杨桥路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
三坊七巷图
杨桥路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巷道扩大为道路后,林觉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可参见词条“福州冰心故居”),有相当部份被保存下来。 杨桥巷(南)有座“双抛桥”,规模不大但传奇多。一是此桥所处内河沟道,是东西两水“合潮”的地方,“万里潮来一呼吸”
的内河奇观,
在此感受得最为真切。二是双抛桥边两岸相向而长的一对榕树,在空中竟枝叶连理,相拥成阴,于是就有个青年男女殉爱的凄美故事,传之久远,以至后人已说不清先有爱后有树、先有树后有桥,还是相反。近闻有海外作家将之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绝唱相提并论,更添了几分悲情。不过,由于河道改造和城市建设的缘故,双抛桥已经由“桥”慢慢变成了一座街边的“亭”,成为路人歇脚品茶的场所。
五、郎官巷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六、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东能八一七北路闹市区,西能南后街。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 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七、黄巷
黄巷在塔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据闽志载,晋永嘉二年间(308年)固始人黄元方(公元280-375年)又名允字彦丰避乱入闽,落户于福州南后街,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837-920年)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 灭烛而过" ,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20世纪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 黄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黄楼”,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八、安民巷
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旧有锡类坊,以宋刘藻以孝闻,后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贤达。元行省都事贾讷居之。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驻闽办事处设在其间。今此老宅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九、宫巷
宫巷
宫巷在安民巷之南,东西两端分别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据清《榕场面考古略》载:“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得名。后崔、李二姓贵显,更名聚英达,明得改英达。”
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如漏花窗户采用缕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饰以重点雕刻。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十、吉庇巷
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称“吉避巷”。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改革开放后,吉庇巷成为一条沟通东西方向的主干道,一度更名为“吉庇路”。2009年福州市将其复名为“吉庇巷”,并开始对北侧的破损古建筑进行改造。
福州著名的“安泰楼”酒楼也就位于吉庇巷口。
十一、南后街
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
三坊七巷之南后街
福州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
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还有专为文化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清末举人王国瑞这道诗中将南后街比为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体现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风貌。明、清时期的南后街依旧是“粉墙黛瓦石板路”、两旁铺面林立的热闹街市。至民国时,将路面拓宽,改成柏油马路。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
翻修后的南后街将充满古色古香韵味,路面的宽度将达到
12米,包括中间宽7米的步行街和两侧各2~2.5米的路侧带。起于杨桥路、止于吉庇路的南后街全长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
历史上的南后街曾聚集了花灯、裱褙、书坊等许多福州传统工艺行业。有关人士说,根据相关规划,南后街的定位是传统文化商业街,初步打算根据老字号的经营现状选择一部分予以恢复,如“米家船”裱褙店、“聚成堂”书坊、花灯等百年老字号,市民喜爱的传统灯市也初步打算每年定期举办。此外,有关部门还有意邀请寿山石刻、脱胎漆器、软木画等福州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在南后街设置工艺美术大师展示店,以增加传统商业氛围。
现在,在南后街的经营商业业态规划上,出现了酒吧、咖啡厅、顶尖奢侈品等“新面孔”。这些新面孔的出现,将给传统的南后街注入现代化的因素。
南后街沿街保护性修复工程于2009年1月全面完成,目前已经开街,再现其“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的历史风貌。
编辑本段建筑特色
概述
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
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 新村" 。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 非" 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的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例如宫巷林聪彝故居之轿厅以及祠庙的戏台,均是如此处理。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 马鞍墙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过精心编排,
构成不
同的装饰效果,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曲线型富有动感,混合型变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如文儒坊尤恒盛的明代古宅,在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上,透雕了较复杂的瓶花图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涤环板上是浅浮雕的花开富贵. 这些用卡榫斗拼或木材镂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饰, 充分显示了福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建筑门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门楼。
编辑本段三坊七巷宣言
《三坊七巷宣言》是在2009年7月20日在福州举办的“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宣言就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如下共识和行动倡议: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一个城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每个城市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不仅注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注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重视建立民众与文化遗产间的情感联系,应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途径,使文化遗产为民众所关注与分享,使文化遗产真正为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
文化遗产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而深刻长远的,是不可复生的精神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遗产的丧失是无法补偿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每个城市都有她应保护的“紫禁城”。
编辑本段主题展馆
用于展示三坊七巷文化价值的博物馆拟选地址现已基本确定,将开辟8个博物馆和3个展示区:
1. 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博物馆,拟选址刘家大院。理由是刘家大院是福州乃至全国领先的城市公共事业的先驱,又临近光禄坊,是三坊七巷的“客厅”。
2. 福州艺术中心(闽都文化大观园),选址蓝建枢故居。理由这里紧贴光禄坊公园,对带动人流,提高知名度,方便参观都极为有利。 2009年国庆节起向游客开放。
3. 当代漆艺博物馆,拟选址南后街中心地段的叶氏民居。理由是这里是福州百年老店与老行当和现代生活嫁接的中转平台。
4. 福州民俗展示与演艺中心,拟选址郭柏荫故居。
5. 戏剧戏曲演艺中心,拟选址水榭戏台。
6. 茶文化世术馆和国宾级接待中心,拟选址林聪彝故居。
7. 明清家具民俗博物馆,选址二梅书屋。2010年春节起向游客开放。
8. 楹联博物馆拟选址梁章钜故居(梁章钜是福州先贤楹联学鼻祖)。
拟开辟的3个展示区为:“一个专项展示区”,即“七巷”中自郎官巷至黄巷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闽台亲缘关系;“第一综合展示区”为黄巷至吉庇路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林氏价值的各种文化和船政文化;“第二综合展示区”即“三坊”中各展示点有机结合形成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文人墨客的相关文化。
此外,三坊七巷还将借助“一水一节点两街两片区”的结构,构建不同功能区。其中“一水”即安泰河的滨水休闲风情带。“一节点”规划是拟将光禄坊的“光禄吟台”作为三坊七巷南节点。“两街”为南后街传统特色商业带和南街商业更新发展带,“两片区”规划是结合北入口,将郎官巷、塔巷及水榭戏台部分作为旅游集中展示区。宫巷—安民巷有大量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将作为博物馆建筑集中区;文儒坊南北段两侧作为会馆会所片区,以创意和
休闲为主。
编辑本段近代坊巷名人
概述
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 “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
林则徐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对西方文明成果采取积极的了解和吸收并为我所用的态度,故能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之开风气者”。三坊七巷旁的澳门路有林则徐祠堂。 沈葆桢
沈葆桢: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1820—1879)字翰宇,又字幼丹。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清末重臣,谥文肃。晚清“同治中兴”时洋务运动的重臣之一,先后曾任总理船政大臣及南洋大臣,对台湾近代史也有重要影响。葆祯妻林普晴是清朝著名大臣林则徐的女儿。在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被推向前台。他担任福建船政大臣,负责造船、练兵和人才培养,为组建福建水师、南洋水师而努力,成为早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引进西方科技的先驱,我国近代教育和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之一。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
曾宗彦
曾宗彦(1850—1912):“近代陆军之父”。曾宗彦居于安民巷。他甫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便于1898年5月,上书光绪皇帝《时艰孔迫,宜用洋操克期练军陆军折》。他主张:“为今之计,莫若先尽各省已有之饷,练各省洋操之兵,但求其精,不患其少。”即以新法精练陆军。并提出必须“整顿军队,各省陆军一律政习洋操,尤以东三省为急”。光绪皇帝十分重视,立即下谕:“今日时势,练兵为第一大政,练洋操尤为操兵第一要着。惟须选教习以勤训课,核饷力以筹军实。”曾宗彦的奏折,引发清廷兵制改革,所以有人称其为“近代陆军之父”。 严复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林旭
林旭(1875—1893):“戊戌六君子”之一。少年即颖绝秀出,为特达奇才。他追随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历时百日,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杀害,年仅24岁,其英名永载史册。
林长民
林长民(1876—192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五四”运动引发者。1919年5月2日
北京《晨报》与《国民公报》上出现《外交警报告国民》的文章,作者林长民惊呼:“山东亡矣,国将不国,愿四万万众誓死图之。”言辞恳切而沉痛。事情缘于1918年的巴黎和会: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外交总长陆征祥奉命出使巴黎和会,总统徐世昌特设外交委员会,聘林长民为委员会主任兼事务主任。日本与英法三国秘密约定,战后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既得侵略权益;并同曹汝霖约定,由日本出资建设“济顺”、“高徐”两条铁路,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林长民知后气愤难平,决定向国人披露此等外交黑幕与卖国行径,遂于1919年5月2日发表文章,并由蔡元培校长告知北大学生及北京各高校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12所学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群情激昂地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就此爆发。林长民女儿林徽因,为建筑学大家,在诗歌、戏剧、散文方面颇有造诣,被誉为“一代才女“;女婿为梁启超之子梁思成。
林觉民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汉族。福建福州人。1900年入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1905年回乡与陈意映结婚。1906年自费去日本留学,专攻日语。翌年补为官费生,入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兼习英文、德文。此间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等在香港建立统筹部,筹划广州起义,遂赴香港,后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4月24日夜,在香港给父亲及妻子写下绝命书,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亲人的爱及为国捐躯的决心。4月27日,陈更新等率福建志士进入广州。下午5时30分,随黄兴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清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在提督衙门内审讯,他毫无惧色,在大堂上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又在堂上发表演说,谈到时局险恶的地方,捶胸顿足,愤激之情,不可扼抑。最后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被关押几天,滴水米粒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冰心
冰心(1900─1999),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
冰心
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在南后街与杨桥巷交界处有她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乡》中,留下了对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记得在我11岁那年(1911年) ,从山东烟台回到福州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是非常地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学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写。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
祖父
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6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
陈矩孙
陈矩孙(1913—1987):“一二·九”运动组织者。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史书记载,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学生运动”,之后波及全国各地。北平燕京大学学生陈矩孙时年22岁,参与组织了这次大游行。在游行的前一个晚上,是他将参与游行的大部分学生匿藏在钓鱼台。在“一二·九”运动前夕,他以学联干部的身份做了大量思想动员工作,将燕京大学的革命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二·九”运动的中坚力量。
王冷斋
王冷斋(1891年—1960年),福建福州人,家住黄巷,保定军官学校毕业,“七七事变”见证者,抗日英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时,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长。在日军攻击宛平城前,他转移民众,避免了更大的伤亡。事变中,王冷斋调动城内警察积极配合驻军,坚决反击敌人,保住了城池。他还专门举行了一次记者会,向公众说明日军主动攻击卢沟桥的情形。自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抗战胜利后,王冷斋作为“七七事变”的重要见证者出席审判日本战犯法庭,被称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王牌证人”。解放后,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成员、北京市文史馆副馆长,1960年在北京逝世。
郑孝胥
郑孝胥(1860年4月2日-1938年3月28日),字苏龕,号海藏,福建省闽县(今福州)人。他是清朝的改革派政治家,抗战初期沦落为“汉奸”,是伪满洲国建国的参与者之一。郑孝胥的故居在衣锦坊洗银营2-3号。
陈宝琛
陈宝琛(1848年-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又号听水老人。福建闽县螺洲人。曾祖父陈若霖官至刑部尚书。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陈宝琛兄弟6人,3人进士,3人举人,人称“兄弟六科甲”。光绪元年(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学士张佩纶、通政使黄体芳、侍郎宝廷等好论时政,合称“清流四谏”。光绪六年(1880年),充武英殿提调官。翌年,授翰林院侍讲学士,纂修《穆宗本纪》。光绪八年(1882年)任江西学政,重修白鹿洞书院。光绪十年(1884年) ,上疏《请募勇参用西法教练》,主张“变化以尽利,任人以责实,筹饷以持久”,中法战争失利,受牵连,被降五级,回乡闭门读书,修葺先祖“赐书楼”,构筑“沧趣楼”。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任鳌峰书院山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任福建铁路总办,修漳厦铁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创立全闽师范学堂(今福建师范大学)。宣统元年(1909年)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宣统三年(1911年),陈宝琛任溥仪老师,赐紫禁城骑马,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追随溥仪。命修《德宗实录》。1921年,修成《德宗本纪》,授太傅。1923年,引荐郑孝胥入宫。张勋复辟时,推举为议政大臣。1925年随溥仪移居天津。1932年,成立满洲国,宝琛专程赴长春探望溥仪。后病逝于天津,谥文忠。有藏书10万册,“清末陈氏私家藏书之多,冠于全闽”。著有《陈文忠公奏议》、《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律赋》、《南游草》等。 邓拓
邓拓(1912年2月26日-1966年5月18日),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左海等。福建闽县(今福州)人。中共宣传战线重要成员,长期担任《人民日报》社长等中央主要宣传机构领导职务。后因多次未能领会**政治部署之意而遭到训斥,并被撤销人民日报社实际职务,**前夜因政治批判而自杀身亡。
甘国宝
甘国宝(1709年- 1776年),字继赵,号和庵,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出生于福建福州府古田县二十六都(今福建宁德市屏南县小梨洋村)。雍正元年(1723年)武进士。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奉旨接任黄士俊担任台湾镇总兵,后并辗转担任两任该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此期间,受台湾道制约的台湾地区最高军事首长。擅山水画,尤工于画虎。今福州市三坊七巷的文儒坊中有甘国宝故居。
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清收复新疆之战)等重要历史事件。左宗棠1865年升任闽浙总督。1866年上疏奏请设局监造轮船,获准试行,即于福州马尾择址办船厂,派员出国购买机器、船槽,并创办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旋改任陕甘总督,推荐原江西巡抚沈葆桢任总理船政大臣。一年后,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1884年6月,奉召入京,再任军机大臣。时值中法战争,法国舰队在福州马尾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全军覆灭,左宗棠奉命督办福建军务。11月抵福州后,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1885年病故于福州。
郁达夫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等。1936年春,郁达夫来福州,住南台基督教福州青年会宿舍。稍后,因他兼任省政府公报室主任,公务繁忙,从南台到省府路很不方便,就在光禄坊早题巷1号赁屋居住。1937年岁首,郁达夫访问日本、台湾归来,因夫人王映霞来福州,在光禄坊刘宅(刘家大院)赁屋居住。1938年3月,郁达夫离开福州,赴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12月,郁达夫流亡南洋。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
编辑本段旅游指南
地理位置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繁华的八一七路边,靠近八一七路、白马路、通湖路等城市主干道。 公交线路
三坊七巷周围道路共有近50条公交车线路,您可以根据您需要游览的地方选择乘坐公交车到达
(1)南后街、杨桥巷(路):乘坐5、18、22 、27、55、61、66、80、118、128、301、317路到“双抛桥”站下车可到;
(2)光禄坊:乘坐16、18、27、61、105、109路到“省电影公司”(白马路光禄坊口)站下车可到;
(3)吉庇巷(路)、宫巷:乘坐1、2、K1、8、11、20、66、76、77、80、101、117、121路到“道山路口”站下车可到;
(4)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乘坐1、2、K1、8、11、20、66、76、77、80、101、117、121路到“南街”站下车可到。
停车场
吉庇巷内有停车场。
门票
作为福州最热的景点,三坊七巷景区内的14处部分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从2011年3月5日起试行收费,票价为每张160元,第一年(2011年)暂定价120元。
收费的14个文保单位分别是: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水榭戏台、小黄楼、林聪彝故居、天后宫、郭柏荫故居、刘家大院、谢家祠、王麒故居、尤氏民居、刘冠雄故居、刘齐衔故居和周哲文艺术馆。
截至2011年6月,已经对外开放的有: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水榭戏台、小黄楼、林聪彝故居、天后宫、郭柏荫故居、刘家大院、谢家祠和周哲文艺术馆。
餐饮
可到南后街、澳门路的福州传统小吃店或吉庇巷口的安泰楼品尝小吃。
同利肉燕老铺
三坊七巷特色菜:红糟醉香鸡、鸡茸鱼唇、太平燕(同利肉燕)、燕皮(燕丝)、木金肉丸(肉丸)、佛跳墙、白炒鲜竹蛏、鸡汤氽海蚌、香露河鳗、一品蟹抱蛋、春卷 、鱼丸(永和鱼丸)、芋泥、锅边(糊)、破蹄。
游览提示
现在三坊七巷部分建筑和街区正在进行大修。一些年久失修的古民居将进行修复工程,部分景点暂停对外开放,参观前请察看巷口提示牌,确认该区域是否开放。
景区提供三种讲解服务方便游客更好的了解三坊七巷:(1)专业讲解员 (2)自助导览机 (3)志愿者服务
名人蜡像馆
《福建省文化旅游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三坊七巷名人蜡像馆的建设纳入了文化旅游业三年规划。
三坊七巷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冰心、林觉民、林旭、林纾、沈葆桢等几十位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福建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建设三坊七巷名人蜡像馆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后人了解这些名人和他们留下的故事。
除了建名人蜡像馆外,三坊七巷还将恢复吉庇巷、光禄坊的坊巷格局,打造以休闲、餐饮、娱乐为主的旅游步行街。据介绍,未来三年内,三坊七巷文化历史街区将围绕着“百年街肆的里坊遗址、历史风貌的建筑部落和闽都风韵的名人故居”,打造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古街品牌。
“除了修复原来的特色外,三坊七巷的特色展馆也将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福州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除了已有的寿山石博物馆、明清博物馆等,今后还将开辟状元第、帝师府或太傅府等。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福州将推动三坊七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正于此间举行的福州市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上,福建省副省长、福州市市长苏增添向与会人大代表作出上述表示。 被称为“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福州三坊七巷地处福州闹市,包括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三坊”和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七巷”;这里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有冰心、林觉民等诸多历史名人的故居。
三坊七巷是闽都文化的重要代表。苏增添表示,“十二五”期间,福州将推进福州历史文化资源、城市空间格局和文化遗产风貌的保护与传承,彰显以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和寿山石文化为代表的闽都文化魅力。
将建影视基地
不久的将来,走在三坊七巷的古宅大院之间,你或许会偶遇影视大腕在拍戏。有“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美誉的三坊七巷,或将成为与横店等相媲美的影视、旅游基地,其中众多的古宅大院将成为影视大片的取景场地。福州三坊七巷管委会的消息说,国庆后再次推出11个院落招商项目,包括引入影视基地、漆画艺术馆等特色场所。目前,三坊七巷正在申报5A 级景区,各类业态的进入,将助推5A 申报进程。
中国首家社区博物馆
福州三坊七巷管委会2011年3月29日发布消息称,国家文物局今年上半年将在福州为中国首家社区博物馆揭牌。届时,有着200多座明清建筑、占地600多亩的三坊七巷将整体成为中国首家社区博物馆。
福州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公司文史部主任翁纪阳当日以“四个全方位”来归纳即将揭牌的社区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民清建筑特色、近代中国名人、闽都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方位展示。
翁纪阳表示,三坊七巷整体就是古风浓郁的大社区,也是中国近代名人聚居地,被称为“一个三坊七巷,半个中国近代史”。近代名人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沈葆桢、萨镇冰、冰心等皆出于此,共有3个海军总长、10个尚书、10位总督、10位院士及151位进士在此居住过。三坊七巷基本保留唐宋坊巷格局,为全国罕见,因此被称为“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拥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规划,社区博物馆将对古建筑以地方工艺“原汁原味”地保护修复,并将编撰地方志以展示社区杰出人物。此外,“馆内”还将深入演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闽都民俗文化。 目前,此地已在刘家大院内建成社区博物馆的核心展示区并对外开放,4000多平方米的刘家大院是福建最大的古民宅,曾为20世纪初福州首富“电光刘”的家宅,作家郁达夫曾在此长久居住。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对社区博物馆的整体建设方案做最后修正。
作文九:《三坊七巷》9200字
总概况
福建省 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 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算" 三坊七巷" 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全貌“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 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三坊七巷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我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福州市三坊七巷,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衣锦坊
衣锦坊衣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
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文儒坊
三坊中的第二坊为文儒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
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光禄坊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禄坊 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在今光禄坊公园内) 。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光禄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万历间举人、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学政许豸,其子许友、许宾,孙许遇,曾孙许鼎、许均,玄孙许良臣、许荩臣,都是诗人、书画家。清康熙年间有林侗、林佶兄弟。林侗是考古学家,著有《来斋选古》、《来斋金石考》等。林佶精诗文,著有《朴学斋诗文集》,又善书法,他手写的刻本《渔洋山人精华录》、《尧峰文抄》、《古夫于亭杂录》、《午亭文编》非常有名,被称为“林佶四刻”,在中国印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有诗人、著名藏砚家黄任,琉球国册封使齐鲲、同榜兄弟两进士——刘齐衢和刘齐衔、博物学家郭柏苍、近代小说翻译家林纾、著名作家郁达夫等等。还出过不少才女,如黄任之女黄淑宨和黄淑畹,齐鲲之女齐祥棣,郭柏苍之女郭拾珠姐妹,她们或精书画,或工诗文。
光禄坊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以及宋至清摩崖题刻多处,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因原来光禄坊旁的房屋都比较老旧,目前该地正在进行整体大修工作,预计2010年国庆节前全部完工。
杨桥巷
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杨桥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巷道扩大为道路后,林觉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可参见词条“福州冰心故居”),有相当部份被保存下来。
杨桥巷(南)有座“双抛桥”,规模不大但传奇多。一是此桥所处内河沟道,是东西两水“合潮”的地方,“万里潮来一呼吸”的内河奇观,在此感受得最为真切。二是双抛桥边两岸相向而长的一对榕树,在空中竟枝叶连理,相拥成阴,于是就有个青年男女殉爱的凄美故事,传之久远,以至后人已说不清先有爱后有树、先有树后有桥,还是相反。近闻有海外作家将之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绝唱相提并论,更添了几分悲情。不过,由于河道改造和城市建设的缘故,双抛桥已经由“桥”慢慢变成了一座街边的“亭”,成为路人歇脚品茶的场所。
郎官巷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东能八一七北路闹市区,西能南后街。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
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 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
黄巷在塔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据志载,晋永嘉年间(307-312的)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 灭烛而过" ,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 黄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黄楼”,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安民巷
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旧有锡类坊,以宋刘藻以孝闻,后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贤达。元行省都事贾讷居之。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驻闽办事处设在其间。今此老宅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宫巷
宫巷宫巷在安民巷之南,东西两端分别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据清《榕场面考古略》载:“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得名。后崔、李二姓贵显,更名聚英达,明得改英达。”
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如漏花窗户采用缕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饰以重点雕刻。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吉庇巷
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称“吉避巷”。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福州著名的“安泰楼”酒楼也就位于吉庇巷口。
南后街
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
三坊七巷之南后街福州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
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还有专为文化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清末举人王国瑞这道诗中将南后街比为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体现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风貌。明、清时期的南后街依旧是“粉墙黛瓦石板路”、两旁铺面林立的热闹街市。至民国时,将路面拓宽,改成柏油马路。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 翻修后的南后街将充满古色古香韵味,路面的宽度将达到12米,包括中间宽7米的步行街和两侧各2~2.5米的路侧带。起于杨桥路、止于吉庇路的南后街全长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
历史上的南后街曾聚集了花灯、裱褙、书坊等许多福州传统工艺行业。有关人士说,根据相关规划,南后街的定位是传统文化商业街,初步打算根据老字号的经营现状选择一部分予以恢复,如“米家船”裱褙店、“聚成堂”书坊、花灯等百年老字号,市民喜爱的传统灯市也初步打算每年定期举办。此外,有关部门还有意邀请寿山石刻、脱胎漆器、软木画等福州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在南后街设置工艺美术大师展示店,以增加传统商业氛围。
现在,在南后街的经营商业业态规划上,出现了酒吧咖啡、顶尖奢侈品等“新面孔”。这些新面孔的出现,将给传统的南后街注入现代化的因素。
南后街沿街保护性修复工程于2009年1月全面完成,目前已经开街,再现其“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的历史风貌。
[编辑本段]建筑特色
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 新村" 。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 非" 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的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例如宫巷林聪彝故居之轿厅以及祠庙的戏台,均是如此处理。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
马鞍墙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过精心编排,构成不同的装饰效果,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曲线型富有动感,混合型变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如文儒坊尤恒盛的明代古宅,在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上,透雕了较复杂的瓶花图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涤环板上是浅浮雕的花开富贵. 这些用卡榫斗拼或木材镂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饰, 充分显示了福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建筑门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门楼。
[编辑本段]《三坊七巷宣言》
《三坊七巷宣言》是在2009年7月20日在福州举办的“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宣言就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如下共识和行动倡议: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一个城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每个城市都
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不仅注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注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重视建立民众与文化遗产间的情感联系,应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途径,使文化遗产为民众所关注与分享,使文化遗产真正为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
文化遗产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而深刻长远的,是不可复生的精神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遗产的丧失是无法补偿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每个城市都有她应保护的“紫禁城”。
[编辑本段]主题展馆
用于展示三坊七巷文化价值的博物馆拟选地址现已基本确定,将开辟8个博物馆和3个展示区:
1. 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博物馆,拟选址刘家大院。理由是刘家大院是福州乃至全国领先的城市公共事业的先驱,又临近光禄坊,是三坊七巷的“客厅”。
2. 福州当代艺术中心,拟选址蓝建枢故居。理由这里紧贴光禄坊公园,对带动人流,提高知名度,方便参观都极为有利。 3. 当代漆艺博物馆,拟选址南后街中心地段的叶氏民居。理由是这里是福州百年老店与老行当和现代生活嫁接的中转平台。 4. 福州民俗展示与演艺中心,拟选址郭柏荫故居。 5. 戏剧戏曲演艺中心,拟选址水榭戏台。 6. 茶文化世术馆和国宾级接待中心,拟选址林聪彝故居。 7. 明清家具民俗博物馆,拟选址二梅书屋。 8. 楹联博物馆拟选址梁章钜故居(梁章钜是福州先贤楹联学鼻祖)。 拟开辟的3个展示区为:“一个专项展示区”,即“七巷”中自郎官巷至黄巷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闽台亲缘关系;“第一综合展示区”为黄巷至吉庇路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林氏价值的各种文化和船政文化;“第二综合展示区”即“三坊”中各展示点有机结合形成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文人墨客的相关文化。 此外,三坊七巷还将借助“一水一节点两街两片区”的结构,构建不同功能区。其中“一水”即安泰河的滨水休闲风情带。“一节点”规划是拟将光禄坊的“光禄吟台”作为三坊七巷南节点。“两街”为南后街传统特色商业带和南街商业更新发展带,“两片区”规划是结合北入口,将郎官巷、塔巷及水榭戏台部分作为旅游集中展示区。宫巷—安民巷有大量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将作为博物馆建筑集中区;文儒坊南北段两侧作为会馆会所片区,以创意和休闲为主。
[编辑本段]坊巷名人
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 、 “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 林则徐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1785—1850)是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杰出政治家,又是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对西方文明成果采取积极的了解和吸收并为我所用的态度,故能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之开风气者”。三坊七巷旁的澳门路有林则徐祠堂。
沈葆桢: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1820—1879)在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被推向前台。他担任福建船政大臣,负责造船、练兵和人才培养,为组建福建水师、南洋水师而努力,成为早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引进西方科技的先驱,我国近代教育和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之一。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
曾宗彦(1850—1972):近代“陆军之父”。曾宗彦居于安民巷。他甫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便于1898年5月,上书光绪皇帝《时艰孔迫,宜用洋操克期练军陆军折》。他主张:“为今之计,莫若先尽各省已有之饷,练各省洋操之兵,但求其精,不患其少。”即以新法精练陆军。并提出必须“整顿军队,各省陆军一律政习洋操,尤以东三省为急”。光绪皇帝十分重视,立即下谕:“今日时势,练兵为第一大政,练洋操尤为操兵第一要着。惟须选教习以勤训课,核饷力以筹军实。”曾宗彦的奏折,引发清廷兵制改革,所以有人称其为“近代陆军之父”。
冰心(1900─1999),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冰心 。“一片冰心在玉壶”。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在南后街与杨桥巷交界处有她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乡》中,留下了对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记得在我11岁那年(1911年) ,从山东 烟台回到福州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是非常地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
学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写。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6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
林旭(1875—1893):“戊戌六君子”之一。少年即颖绝秀出,为特达奇才。他追随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历时百日,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杀害,年仅24岁,其英名永载史册。
林长民(1876—1925):“五四”运动引发者。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与《国民公报》上出现《外交警报告国民》的文章,作者林长民惊呼:“山东亡矣,国将不国,愿四万万众誓死图之。”言辞恳切而沉痛。事情缘于1918年的巴黎和会: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外交总长陆征祥奉命出使巴黎和会,总统徐世昌特设外交委员会,聘林长民为委员会主任兼事务主任。日本与英法三国秘密约定,战后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既得侵略权益;并同曹汝霖约定,由日本出资建设“济顺”、“高徐”两条铁路,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林长民知后气愤难平,决定向国人披露此等外交黑幕与卖国行径,遂于1919年5月2日发表文章,并由蔡元培校长告知北大学生及北京各高校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12所学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群情激昂地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陈矩孙(1913—1987):“一二·九”运动组织者。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史书记载,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学生运动”,之后波及全国各地。北平燕京大学学生陈矩孙时年22岁,参与组织了这次大游行。在游行的前一个晚上,是他将参与游行的大部分学生匿藏在钓鱼台。在“一二·九”运动前夕,他以学联干部的身份做了大量思想动员工作,将燕京大学的革命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二·九”运动的中坚力量。
王冷斋(1891—1960):“七七事变”见证者。王冷斋,家住福州黄巷。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时,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长。在日军攻击宛平城前,他转移民众,避免了更大的伤亡。事变中,王冷斋调动城内警察积极配合驻军,坚决反击敌人,保住了城池。他还专门举行了一次记者会,向公众说明日军主动攻击卢沟桥的情形。自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抗战胜利后,王冷斋作为“七七事变”的重要见证者出席审判日本战犯法庭,被称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王牌证人”。
[编辑本段]传统小吃
同利肉燕老铺三坊七巷特色菜:
牛滑·红糟醉香鸡 ·鸡茸鱼唇 ·荔枝肉 ·太平燕 ·佛跳墙 ·白炒鲜竹蛏 ·鸡汤氽海蚌 ·香露河鳗 ·一品蟹抱蛋 ·春卷 ·葱肉饼 ·光饼· 虾干肉饼·蛎饼 ·七星鱼丸 ·燕皮(燕丝) ·芋泥 ·锅边(糊) ·线面
作文十:《三坊七巷》9900字
(以下文字由新浪博客之:飞旋的草帽 整理)
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个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称南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到那里,那里便出现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发区”。“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很自然地选择了这片平整的土地,开始为新一轮创业组建家园。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民的街区,便在南街附近生成,这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三坊七巷街区。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四十公顷,白墙瓦屋,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现有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因为它是三坊七巷街区最靠近西湖的坊巷,古时被河泽包围着。据说,当年西湖的潮水与巷子里的沟渠相通,充满乡野情趣。到了宋代,水乡的景致逐渐消失,巷子里又有人出仕当了大官,先是宋代陆蕴、陆藻两兄弟衣锦还乡,后来明朝王益祥当了更大的江东提刑,为了荣耀乡里,从此改名衣锦坊。
文儒坊:原始状态下的文儒坊是一条穿过小山包的林荫道。这些小山后来都被高大的风火墙围进了深宅大院,所以最初的名字叫山荫巷。当小山看不见,林荫又消失的时候,坊内住下的人物个个以“鸿儒”自居,于是改名为“儒林巷”,进一步将“白丁”们拒之巷外。宋时,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国子监祭酒郑穆在此安居,里人学风日盛,巷人引为自豪大笔一挥改成了“文儒坊”。明清两代文武官员聚居于此,有明代的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台湾总兵甘国宝,清代五代世进士陈承裘,近代诗人张衍等。
光禄坊:三坊之中靠南边的光禄坊成名较晚。那时以光禄卿身份任福州太守的程师孟上任尹始为民办实事。他扩建城池,疏通河道、湖泊、
修建搭桥、办教育兴文化还救济灾民,民间口碑甚好。在扩建的鼓楼城门上添置沙漏计时器,在乌石山上建道山亭邀请大文豪曾巩作记,所作所为都表现出一种对进步文化科技的追求。当时的坊巷内有一座“闽山保福寺”,程太守常与文人诗友相会在此,寺僧出于对他的尊重,以当时最时尚的手法在悬崖石上镌刻了“光禄吟台”四字,无意间为程师孟也为寺庙留下了一方文化遗产,还为这条小坊取了一个动听又有文采的美名。
杨桥巷:今天的杨桥路在扩成马路之前,叫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端的一条小巷,因巷子通杨桥而俗名杨桥巷,而真正的大名雅称叫“登俊坊”。在杨桥巷与南后街交叉处有林觉民故居,现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冰心小时侯曾在这里住过,她在《我的故乡》一文中,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
郎官巷:杨桥巷之南的郎官巷,街巷窄而短,两侧的土墙和板墙民居在古朴中含着纯真。宋代筑成小巷之时,有刘涛一家数代世袭郎官一职荣耀乡里,故有此名。宋代诗人陈烈,清代名人严复的故居也坐落院内。
塔巷:塔巷在郎官巷以南,西通南后街。五代闽国之时,这里的居民住宅刚刚构筑成小巷的模式,王审知的部将便在此募缘建造木制佛塔,并建有附属的寺院。后不知毁于何时。虽然官方曾给它定名为“修文巷”、“兴文巷”,后又改为“文兴里”,但老百姓始终称之为“塔巷”。他们将塔看成了小巷文化的结晶。清代,在巷内曾造半爿小塔,以示名副其实。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至巷口。
黄巷:据今1600多年的晋朝永嘉年间中原战乱,乃是迁徙入闽的衣冠士族在福州择居,有一黄氏家族落户于次,故有了黄巷名字的由来。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
安民巷:千年之前战火纷飞的年代,农民起义军占领了闽都福州,在没有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年代,为了宣告胜利、安抚百姓,防止谣言,唯一的办法就是张榜“安民”。也许是义军首领亲自择址,也许是下层官兵随手张贴,总之,当时作为城乡交接处部的一条无名小巷承载了这段历史,它的名字也就与“安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宋元时代,多少官人为它改名换姓,最终仍以“安民巷”传名人间。
宫巷:宫巷旧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极巷得名,是福州保护得最完整的
古巷坊。巷内现存明代的建筑6幢,清代的建筑13幢。其中面积在千米以上的深宅大院有10幢之多。福州历代尤以近代名人多居于巷内,如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
吉庇巷:吉庇巷俗呼“急避巷”。明嘉定元年进士郑性之未发迹时,受屠户的凌辱。衣锦还乡后,为泄私愤而仗毙奚落过他的屠户。于是当年横行街市的恶少生怕冲撞郑性之而急避门户,因此有了“急避巷”的怪名。明代以谐音改巷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庇境安宁之意。
自古以来,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三坊七巷人杰地灵,是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福州三坊七巷居住过的名人共有七十多人,单从数字与分量看,无比肩者。
黄 璞:(837~920年),字德温、绍山,黄璞,字德温,一字绍山,号雾居子。诗人,历史学家、大学问家、文学家。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官至崇文阁校书郎,翰林院崇文馆大校书。故居现黄巷36号小黄楼。
余 深:宋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等职,封卫国公,居安民巷内。
陆 蕴:(约1071~1120年),字敦信,侯官人。宋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为太学《春秋》博士。徽宗崇宁中,提举河北、两浙学事,升礼部、吏部员外郎,擢国子监司业。大观三年(1109年)改太常少卿。政和七年(1117年)擢为御史中丞。因直言敢谏,切中时弊,为蔡京所忌。宣和初年(1119年),以龙图阁待制出知福州、建州,加显谟阁直学士。宋宣和年间人,官至御史中丞,后任福州知州,居衣锦坊。
陆 藻:宋宣和年间人,字敦礼,陆蕴之弟,侯官(今闽侯)人,宣和初知泉州,六年(一一二四)知福州,钦宗靖康初坐避事夺职,后复徽猷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居衣锦坊。
陈 烈:宋著名学者,字季慈,号季甫,侯官人。曾任福州州学教授,故居在郎官巷。
陈 襄:宋庆历二年进士,理学家,曾任开封府推官、刑部郎中、提举司天监等职。故居在塔巷。
郑 穆:字闳中,侯官人。宋皇佑五年进士甲科,曾任国子监直讲、汾州通判、杨王府赞善等职。故居在文儒坊。
郑性之:宋嘉定元年状元,朱熹学生,官至参知政事(副相)兼知枢密院事(最高军事长官)。故居在吉庇巷(今吉庇路),现无存。
林 瀚:(1434~1519年),字亨大,号泉山,侯官林浦乡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庶吉士。后授编修,于成化十一年(1475年)参修《通鉴纲目》,两年后擢修撰。正德元年(1506年)四月,敕兼南京兵部尚书
,参赞机务。著有《经筵讲章》、《泉山奏议》、《泉山集》,以及古典历史小说《隋唐志传通俗演义》。府第在文儒坊42号。
张 经:(1492~1555年),字廷彝,号半洲,候官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嘉兴知县。嘉靖四年召为吏科给事中,历户科都给事中、太仆少卿、右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嘉靖十六年年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以镇压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有功,进兵部左侍郎。嘉靖三十二年起为南京户部尚书,改兵部。张经有智勇,能用兵,在江南抗倭期间御将帅,守要害,有功无罪,最后被严嵩、赵文华陷害而死。故居现文儒坊尚书里。
林 泮:明成化八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其兄清源、弟浚渊皆进士,时称“闽中三凤”。曾居黄巷内。
林廷玉:明成化二十年进士,官至都御史。曾居衣锦坊。
许 友:字有介,一字瓯香,福建侯官人。清顺治年间人,少师倪元璐,晚慕米芾,构米友堂祀之。工书、善画、能诗,时称“三绝”,钱谦益尝录其诗于吾炙集中。王士祯、朱彝尊亦称赏之。著有米友堂诗集,《清史列传》行于世。故居光禄坊。
陈 帙:林则徐之母,居文儒坊19号。
林 佶:康熙三十八年举人,五十一年钦赐进士,书法家,官至内阁中书,故居在光禄坊。
林 侗:(1627-1714),字同人,福建侯官人。清康熙年间贡生,林佶之兄,工隶书,研究金石,著作颇丰。年八十八岁。所著有荔水庄诗草、来斋金石考、昭陵石迹考略、李忠定年谱及井野识涂,《清史列传》传于世。故居在光禄坊。
李 馥:清康熙年间官至浙江巡抚,曾居黄巷。
黄莘田: 康熙四十一年举人,诗人,官至广东四会县知县,居光禄坊早题巷4号。
林枝春: 乾隆二年榜眼及第,历任武英殿纂修官、翰林院侍讲学士、江西学政等,曾居黄巷。
甘国宝: 清雍正十一年武进士,历任福建提督、台湾总兵、九门提督等,居文儒坊51号。
沈绍安: 福州脱胎漆器创始人。漆器店曾开在杨桥巷双抛桥附近。
张际亮: (1799-1843),道光十五年举人,诗人。字亨甫,号华胥大夫、松寥山人,福建建宁县溪口镇渠村人。是鸦片战争时期享有盛誉的爱国诗人,与魏源、龚自珍、汤鹏并称为“道光四子”。张际亮一生创作诗文上千卷“万余首”,流传至今的还有32卷、3078首。其诗较多反映了社会现实,揭露了清王朝的政敝民贫,表达自己除弊济民的愿望。其诗作主要辑录于《松寥山人集》、《娄光堂稿》等。曾居郎官巷。
陈寿祺: 清嘉庆四年进士,学者、教育家,官至记名御史,居黄巷36号。
梁章钜: 清嘉庆七年进士,文学家,官至广西巡抚、江苏巡
抚,居黄巷36号。
郭阶三:清嘉庆二十一年举人,曾任连城、同安县教谕,所生的五个儿子皆登科第,盛及一时,居黄巷4号。
郭柏荫:清道光十二年进士,郭阶三之子,历任广西巡抚、湖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等职,居黄巷4号。
郭柏苍:清道光二十一年举人,郭阶三之子,一生致力于福州的水利建设和研究整理地方文献。
郭化若: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郭阶三之重孙,解放后历任上海防空司令员兼政委、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为一代儒将。故居在黄巷4号。
赵 新:清咸丰二年进士,官至陕西督粮道。故居在黄巷。
林昌彝:道光十九年举人,文学家,曾在建宁、邵武、广州等地讲学,一生著作颇丰。故居在宫巷。
刘齐衔: 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林则徐长婿,官至河南巡抚,居宫巷14号。
刘齐衢: 道光二十一进士,刘齐衔兄,历知四川兴文、荣县、江津等县。故居光禄坊10-13号,现无存。
刘崇佑: (1877~1942年),清光绪二十年举人,刘齐衔之孙,著名律师。字厚诚,号菘生,侯官人。17岁中举人。后东渡日本学习法律,毕业于明治法政学堂,人称“双榜举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福建省咨议局副议长,倾向民主革命,投入反清运动。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与林长民联合创办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任董事长。该校是当时全国最大的3所私立法政大学之一。“一二·九”惨案中,为**等被捕学生辩护,并为他们留学法国提供资助。居宫巷14号。
刘崇伟: 刘齐衔之孙,著名工商企业家,福州电气公司和电话公司创始人之一,居宫巷14号。
刘崇杰: 刘齐衔之孙,著名外交家,民国时期曾任外部部常务次和、驻德意志兼奥地利特命全权公使等职。居宫巷14号。
林则徐:(1785—1850)是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杰出政治家,又是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对西方文明成果采取积极的了解和吸收并为我所用的态度,故能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之开风气者”。三坊七巷旁的澳门路有林则徐祠堂。
沈葆祯: (1820—1879),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林则徐次婿,曾任福建船政大臣等职,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在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被推向前台。他担任福建船政大臣,负责造船、练兵和人才培养,为组建福建水师、南洋水师而努力,成为早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引进西方科技的先驱,我国近代教育和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之一。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
诸实践。居宫巷26号;
曾宗彦:(1850—1972):1898年5月,他甫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便上书光绪皇帝《时艰孔迫,宜用洋操克期练军陆军折》。他主张:“为今之计,莫若先尽各省已有之饷,练各省洋操之兵,但求其精,不患其少。”即以新法精练陆军。并提出必须“整顿军队,各省陆军一律政习洋操,尤以东三省为急”。光绪皇帝十分重视,立即下谕:“今日时势,练兵为第一大政,练洋操尤为操兵第一要着。惟须选教习以勤训课,核饷力以筹军实。”曾宗彦的奏折,引发清廷兵制改革,所以有人称其为“近代陆军之父”。居于安民巷。
沈瑜庆: 字志雨,号爱苍、涛园,侯官人。沈葆祯四子,清光绪五年(1879年),父死,恩赏为候补主事。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人,会试落第,以恩荫签分刑部广西司行走。清光绪十一年举人,官至贵州巡抚。居宫巷26号。
沈觐寿: (1907-1997),沈葆祯曾孙,字年仲,号静叟,遂真园翁,福州人。著名书法家,曾任福州书画院副院长、福建省书法协会副主席、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会长等。居宫巷26号。
林聪彝: 林则徐之子,历任内阁中书、六部主事、衢州知府、浙江补用道、署浙江按察使、杭嘉湖海防兵备道等职。居宫巷24号。
林炳章: 光绪二十年进士,林聪彝之孙,陈宝琛长婿,曾任福建省财政厅长、闽海关监督等职,故居为现宫巷24号。
林 翔: 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博士,林聪彝孙,历任民国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特别刑事审判所所长、最高法院院长、考试院铨叙部部长等职。居宫巷26号。
林恩溥: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林聪彝孙,民国时间任福建省建设厅正兼福州务局局,主持拓宽改建鼓楼至万寿桥主干道(今八一七路)、在台江兴建6座码头等。居宫巷26号。
梁鸣谦: 清咸丰九年进士,被聘入福建船政局幕府,此后一直追随沈葆祯,成为得力助手。后回福州鳌江书院任教。故居在文儒坊闽山巷。
陈承裘: 清咸丰元年进士,清工部尚书、刑部尚书陈若霖之孙,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之父,故居在文儒坊47号;
罗丰禄: 福建船政学堂驾驶专业毕业,曾任李鸿章幕僚,从事外交翻译工作,后出使英国并兼任驻意大利、比利时两国大使。故居在光禄坊。
严 复: (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故居在郎官巷20号。
严叔夏: 严复三子,解放前曾任福建协和学院(福州大学前身之一)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
曾任福州市副市长。故居在郎官巷20号。
蓝建枢: 字季北,福州人。福建船政学堂第三期毕业生,留学美国。清末曾任“海镇”巡洋舰管带、海军管理部部长,1881年随丁汝昌赴英接收“超勇”、“扬威”舰,是为中国军舰首次悬挂国旗的洲际航行。此后任“镇西”舰管带,赏蓝翎五品顶戴,1892年调任“镇中”舰管带。1895年参加了威海卫防御战,后“镇中”舰被俘,蓝建枢随北洋海军残兵退往烟台,并被直隶总督王文韶“船亡人存”、“实属咎无可辞”的罪名,请暂行革职、听候查办。民国初任海军总司令部左司令(后改称第一舰队司令)、海军总司令等职。故居在吉庇巷。
陈 衍: (1856~1937) ,清光绪八年举人,近代诗人。字叔伊,号石遗。福建侯官人。曾入台湾巡抚刘铭传幕。二十四年,在京城,为《戊戌变法榷议》十条,提倡维新。《福建通志》总纂,故居在文儒坊大光里8号。
林葆怿: (1863~1930年),字悦卿,侯官人。光绪六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九届驾驶班。光绪十二年(1886年),派赴英国学习,回国后在北洋水师任职。清光绪六年考入福建船政学堂,后赴英留学,民国7年任海军总长。故居在衣锦坊酒库弄。
郑孝胥: (1860-1938),近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福建闽候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曾由陈宝琛推荐任溥仪老师,后又任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州国总理兼文教部总长等。1935年下台。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为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故居在衣锦坊洗银营14号。
刘冠雄:(1861.6.7—1927.6.24),字子英,又字资颖,福州人,闽系海军首领,历任北洋政府海军总长、福建镇抚使、闽粤海疆防御使、将军府熙威上将军,海军上将,民国海军总长,故居在宫巷11号。
陈元凯: 本名陈勋,字元凯,福州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除南武学教授,历南京工、户部主事,榷广陵关。后托疾归隐,杜门却扫,以文翰书画自娱。字与画皆精妙。著有元凯集、坚卧斋杂著。林觉民岳父。故居在大光里23号。
何振岱: (1867~1952),字梅生,号心与、觉庐、悦明,晚年自号梅叟,侯官人。师从名儒谢章铤,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辛亥革命后在福州主纂《西湖志》兼《福建通志》。何振岱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功力深厚。诗作成就亦高,以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闽派中独树一帜,是“同光体”闽派的殿军人物。曾受聘重修《福州西湖志》,任
总纂。一生诗作颇丰。故居在文儒坊大光里21号。
林白水: 近代民主革命者,报人,教育家,曾在文儒坊创办福建省第一所具有进步色彩的中小学“福州蒙学堂”,旧址在今文儒坊36号福州第九塑料厂内。
林 旭: 戊戌六君子之一,少年即颖绝秀出,为特达奇才。他追随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历时百日,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杀害,年仅24岁。曾居郎官巷。
陈 箓: 福建船政学堂学生,后获巴黎法律大学法学学位,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司司长、驻墨西哥特命全权公使、驻法国全权公使、外交总长、南京日伪“维新政府”外交部长等职。故居在光禄坊。
陈季良: 江南水师学堂驾驶班毕业,原名“陈世英”,轰动中外的中日“庙街事件”主角,民国时期曾任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兼任厦门警备司令,后又任海军陆战队总指挥等职。故居在文儒坊。
林觉民: (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留下情真意切的绝笔“与妻书”,和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勇猛地攻入总督衙门,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在提督衙门受审时慷慨宣传革命道理,最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故居现杨桥东路17号。
林长民:(1876—192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字宗孟,“五四”运动引发者。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与《国民公报》上出现《外交警报告国民》的文章,作者林长民惊呼:“山东亡矣,国将不国,愿四万万众誓死图之。”言辞恳切而沉痛。事情缘于1918年的巴黎和会: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外交总长陆征祥奉命出使巴黎和会,总统徐世昌特设外交委员会,聘林长民为委员会主任兼事务主任。日本与英法三国秘密约定,战后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既得侵略权益;并同曹汝霖约定,由日本出资建设“济顺”、“高徐”两条铁路,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林长民知后气愤难平,决定向国人披露此等外交黑幕与卖国行径,遂于1919年5月2日发表文章,并由蔡元培校长告知北大学生及北京各高校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12所学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群情激昂地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谢葆璋: 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驾驶班首届学生,冰心之父,曾任烟台海军练营管带、民国海军部次长、海道测量局少将局长等职。故居在杨桥东路17号。
谢冰心: (1900—1999),著名女作家,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现代
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在南后街与杨桥巷交界处有她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乡》中,留下了对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记得在我11岁那年(1911年),从山东烟台回到福州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是非常地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学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写。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6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故居在杨桥东路17号,即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原本是林觉民生前的住处,后被冰心祖父谢銮恩购得。
王冷斋: (1891—1960),曾就读福建陆军小学堂,为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学生,民国26年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县长,与日军正面交锋,亲历“芦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时,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长。在日军攻击宛平城前转移民众,避免了更大的伤亡。事变中,王冷斋调动城内警察积极配合驻军,坚决反击敌人,保住了城池。他还举行记者会,向公众说明日军攻击卢沟桥的情形。抗战胜利后,王冷斋作为“七七事变”的重要见证者出席审判日本战犯法庭,被称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王牌证人”。曾居黄巷。
郁达夫: (1896.12.7-1945.9.17) 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小说《迟桂花》等。1936年至1938年间出任福建省政府参议、公报室主任,曾客居光禄坊10-13号刘家大院。
刘攻芸:英国伦敦大学经济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民国时期曾任中央银行总裁,又任财政部部长。1948年建议**再发银圆券,并为**秘密运送黄金去台湾。故居光禄坊10-13号,现无存。
高拜石:民国时曾任《福建民报》、《建国日报》总编辑,后赴台,任台湾省新闻处主任秘书。1958年起在台湾《中央日报》副刊上开设专栏,前后达十年之久。故居在杨桥巷口,今无存。
王 助:革命先烈,曾任福建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939年5月受新四军委派,与范式人一起在安民巷53号设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驻福州办事处;
范式人:曾任红军闽东独立
师政治部主任、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等职,解放后任江西省委副书记,中央人民政府粮食部副部长、邮电部副部长,福建省委第二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等职,1939年在安民巷53号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工作。
沈幼兰:福州“兰记”漆器店创办者,曾是全市最大的漆器店。民国15年在美国费城建一百五十周年展览会上,“兰记”产品获一等执照奖,三年后以菲律宾召开的工商业交易会上其产品又获特等金牌奖。故居在杨桥路。
陈体诚:工程师,毕业于美国加基钢铁学院桥梁工程专业,民国七年被选为首届中国工程学会会长,后任福建省建设厅厅长兼财政厅长、西北公路特派员兼甘肃省建设厅厅长等职。故居在光禄坊。
陈矩孙:(1913—1987):“一二·九”运动组织者。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之后波及全国各地。北平燕京大学学生陈矩孙时年22岁,参与组织了这次大游行。在游行的前一个晚上,他将参与游行的大部分学生匿藏在钓鱼台。在“一二·九”运动前夕,他以学联干部的身份做了大量工作,是“一二·九”运动的中坚力量。
庐 隐: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出生于南后街。
翁良毓:省立福州师范学校毕业,曾在上海受到李大钊的教导,民国十四年当选为福建学生联合会副理事长,后开设“福州书店”,销售进步书刊,该店也成为团组织地下交通联络点,后被特务杀害。故居在衣锦坊雅道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