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读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1300字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
“爱满?天下?”是? ?陶行知? ?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 陶? 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 ?是 ?陶 ?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蔟?缤?纷。名?著读?后感? ?
一、?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陶行知? ?先?生说:?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 ?
二、浇?灌爱?的雨?露?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 ?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 ?
三、收?获爱?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让?我们?学? 习陶?行知? ?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
作文二:《读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800字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BIS 小学部 郭建国
“ 爱满天下”是 陶行知 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 陶 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 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 是 陶 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 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 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 一蔟缤纷。
一、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 沐浴下茁壮成长。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 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 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 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二、浇灌爱的雨露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 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 落后的学生。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 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三、收获爱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 自己的心奉献给
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 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 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让我们学 习陶行知 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 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作文三:《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900字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收获颇多。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且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教师教书~不应该是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而应该以学生为教育的重心~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且~应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自身的身心特点~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细细品味先生的话~并联系我的教学实际~我感觉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意味深长。
这本书中~还提到“生活即教育”~这也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
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创设情境~提取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而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很多老师懒省事~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忽视了乘法分配律的算例~导致学生机械套用~不求甚解~效果不佳。其实乘法分配律在生活中有很多原型~我们可以让学生借助生活原型建立模型~体会到乘法分配律来源于不同的算法~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难点也迎刃而解。
像这样的收获还有很多~读完本书~犹如与先生进行了一次思想对话~使迷茫的我~看到渐渐清晰的路。
作文四:《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1100字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在学习中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自我提高。现谈谈自己对“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生活化的教育内容
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贴切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是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否定一切资源。
——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在自然的生活中进行教育,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生活是活的教育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学生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
围绕一次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我进行了观察和引导活动,把关注学生的结果转移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来,让学生真正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方法,获得经验。在动手区“制作动物指偶”的活动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制作的方法,
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绘画。同时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各自表现,发现学生对“困难”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景:有的马上请老师求助,有的表现不耐烦,也有的在失败、尝试中反复继续着……我想这不只是一次操作活动,从活动中,我们更看到了学生处理问题的情绪和方法,因此围绕这次制作活动,我组织了谈话活动“遇到困难了,怎么办?”通过谈话,让学生不仅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学习经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作文五:《《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1200字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教书育人,乃师之天职。作为一名教师,多读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论是很有收获的,而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感触颇深。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受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用毕生的精力来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的改革并付诸于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的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给予我们良好的启示。
陶行知大胆地把杜威学说进行了改造,创立了“生活即教育”理论。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密切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此外还要求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这些都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模式。现在新课标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是其具体表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做合一”是被**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创建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有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教学做合一”的含义是“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中,“教学做合一”实际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二是指关系,对事说是做,对已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指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他同时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旧教育、创造新教育的锐利武器。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们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 陶先生认为第一流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中得了一种,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教师的创造精神体现在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教师要立足岗位实际,学习思考,积极开展实践研究,探求教育革新之路。今天的教育仍然存在陶先生文中所讲的三种“教育家”,因此,能够不为环境之影响,执着实践创造与开辟之精神,方为真正有胆识的一流教育家。
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陶行知先生站在了时代的前头,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显示出科学的预见性和高度的创造性。陶行知先生在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理论,浩如烟海,既博大、全面,又精湛、实际,而且自成颇为完整的思想体系。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理论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笔财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了教出求真的学生,为了让学生学做真人,我们永不止步,用我们坚定的步伐引领着新世纪的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作文六:《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800字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城阳区天泰城学校 孙淑清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簇缤纷。
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作文七:《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3300字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字号: 小 中 大 发布: 2010-01-18 19:14:38 查看( 4401 ) / 评分( 5 / 0 ) / 我要评论(2)
个人分类: 杂谈 学习心得、摘录: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
内涵。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对于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的教育思想,服务于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犹如一丝曙光,引领着我走出教育的误区,走向光明。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让我深感教育原来是如此的美丽。以下是我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些体会: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
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
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我们再回头品位陶行知先生的话,是预见?还是巧合?在震撼的同时,我想更多还是思考和学习。在学习中领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学习中进行
自我提高。现谈谈自己对“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陶行知讲生活就是教育,是对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断增长和完善,教育是对学生经验的改造。”而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以内,这是极有力量的。”同时陶行知又认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地生活,选择生活就是选择教育,不是把教育简单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们理想的教育。只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们健康的教育。“生活教育”另一层意义是人类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育什么。学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学生需要恋爱,那么我们就对学生进行恋爱教育,学生进入青春期,就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
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因此,以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先生的第一面大旗。在教学中,教师常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是否开心快乐,不为教师所关心。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情感活动的中心是爱,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而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的沟通,人与人的交流,联系这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就是爱,爱是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的精神雨露。“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不管他们是否漂亮;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不管他们是否可爱;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不管他们是否聪明。”“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学。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师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不是教师把做的道理填鸭式地交给学生。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新颖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我在实践教学中,经常进行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到学生中间,充当他们的一员。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少了,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现象明显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在凸现,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蔟缤纷。
播下爱的种子:爱心是人间最真挚的感情,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被阳光照耀的地方才是温暖的,被师爱撒播的眼睛才是明亮的。”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
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浇灌爱的雨露: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
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
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收获爱的回报: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担负着党的教育重任,我相信,只要对学生有爱、有信任,心甘情愿地付出,默默地耕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及业务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成为学生的一头源远流长的“活源头”,用自己的爱编织着学生成长的摇篮。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用我们的爱心铸造我们崇高的师魂!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托起明
天的太阳而奋斗不息!
以上都是我的一些肤浅的见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把这种理念贯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堂课上,体现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学生活中。教育之路漫漫而修远,让我们怀揣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解读陶行知
作文八:《《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3700字
有一种成长叫“青春拔节”
单 位:济源市济水一中
姓 名:商艳平
电子邮箱:ksmumy@126.
联系电话:13838937216
有一种成长叫“青春拔节”
——心理故事二则
内容摘要:讲述两名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不羁的女孩”和“爸爸的传声筒”,他们在青春拔节期经历阵痛、摆脱依赖,不断成长的故事。
关键词 :青春 、叛逆、蜕变、拔节、成长
拔节,是一种充满着激情和活力的状态,它显示出生命的茁壮。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自我监督能力不强,容易有过激的叛逆性言行,人们又把这一时期称为?叛逆期?。此时的青少年生理发育迅速成熟,而心理发育则相对迟缓,出现了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脱离的现象,从而会产生许多心理矛盾,在心里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在思想和行为上却往往盲目,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具有逆反、偏执、极端等人格特点。
人们说,青春是哀伤的时节,是反叛的季节,是蜕变的日子。如果人的生命是一颗种子,中学时代就是生命的拔节时期。青春拔节,也许会有很多的坎坷和挫折,会有伤会有痛,但这也是生命的喜悦,历经阵痛才有飞扬人生。在这化蛹成蝶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要讲究策略方法,选准突破口,抓住教育契机,要主动沟通真诚相待,达成协调情感,取得学生
信任,帮助学生积极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安全度过叛逆期。
心理故事一:不羁的女孩
背景资料:
1、三班女孩李雨欣,父母抱养,自幼跟随奶奶,5年级来到父母身边上学。不洗脸不洗脚,头发油乎乎的趴在头脸上,睡觉不脱衣服,一件衣服能连着穿很长时间。性格怪戾,偏执,凡事若不随她意,就开始打闹摔东西。一次向妈妈要钱,妈妈没给,她把东西扔一地,差点掀了柜子,用妈妈的话说,若再迟给,敢把房子给点了。敢和妈妈打架,把妈妈的胳膊抓的稀烂。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她能哭7、8个小时,而且声音越来越大,弄得楼上楼下不得安宁。最终的结果是家里人谁也不敢招惹她,要什么就给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父母的态度是:随她吧,好好长大嫁了算了。家长在向老师转述这些的时候,满脸无奈满眼泪水。
2、军训时她的站姿以及和同龄人不符的表情引起老师们的注意。一点不像初中生的样子,对老师什么话都敢说。比如:老师我不想读书;老师我能不能不写作业;老师我不想上体育课,太累;甚至在教室里毫无顾忌的说:老师我想去lu,(济源土话,即尿尿)。班主任与她多次谈话不管是语重心长推心臵腹,还是狂风暴雨厉声呵斥,不仅收效甚微,反倒是老师伤痕累累。
3、她的优点也不少,漂亮,聪明,接受能力强,口才极佳,尤其擅长狡辩。仗义,热心肠,愿意帮助别人(前提在心情好时)。不记仇,不管当时闹成怎样,不过两天,照样会跟在身后与你套近乎。
诊断分析:
认真思索她的症状,不受约束不受管理,破罐子破摔,是她此刻的心态。从小奶奶管不了,父母不在身边,养成了她随意性强、听不进劝告的性子,她比同龄孩子逆反心更强。与父母家人多次交锋已增强了免疫力,颇有点刀枪不入的架势。但这孩子更让人痛心,在孩童时代最需要爱的时刻,最亲的奶奶去世了,父母远在城里,缺失爱的抚慰可能是造成这孩子现状的罪魁祸首,也许是抱养也许是从小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总把错误归结在遗传上,对她失去信心,同时也失去了爱心。她能持续哭闹七个钟头,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
心理学上讲家庭模式不是培养健康孩子的关键,关键的是教育方法。即使是单亲家庭,如果采用得当的教育方法,一样可以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而暴力或冷暴力的?完整家庭?一样会培养出心理残缺的孩子。所以我决定以我的真心换取李雨欣的真情。
矫正措施:先拉近心灵再树立规矩最后与其他同学一样严格要求。
最初我与她聊天、拉家常,发现这个孩子抗拒心很重,于是我特意找机会拉她手搂她肩,她一开始扭捏,后慢慢接受,卸下了对老师的防备心,逐渐与我亲近起来。然后我一步步树立课上课下的规矩:课堂40分钟我是她的老师她应当尊重我、完成学习任务;课下我是她的朋友,她可以在我面前使小性子发点脾气,我绝不计较。她习惯在上课前一分钟告知老师要去厕所,我掌握这一点后,每次提前几分钟到三班教室,提醒雨欣上厕所不要迟到。几次下来思品课她再没迟到过。
又有一次已响起上课铃声,有学生抱来一摞试题集,其他同学在准备课前提问,李雨欣却从凳子上站起来想看看是什么,我没有训斥,
却手中使劲把她按坐在凳子上,在她耳边嘱咐,把你的好奇心专注在本堂教学上,临下课我要提问你。我一次次把她的捣蛋动作消灭在苗头;一次次让她感受到关注,慢慢培养了她守纪律的习惯,培养了她对学习的兴趣。课堂上遇到稍长稍难的题,我让她做好准备再提问她,当她流利背出来时迎来全班同学的掌声,因为我知道她有这个实力。
矫正结果:
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真心,她也真诚相待。思品课上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还挺仗义,帮我维持课堂秩序,那几个捣蛋鬼还真听这假小子的。期中考试思品单科92分全班前五。可惜班主任说只学思品,其他科目仍提不上劲。我只好安慰自己,学生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心理故事二:爸爸的传声筒
背景资料:
1、八班男孩张原铭,这孩子爱在我讲课时接话头,故意出洋相捣乱。有一次讲自信者的乐观品质,举爱迪生为了发明灯丝,实验了几千次,却说自己并没有失败,而是证明了世上有几千种材料不能做灯丝。张原铭接道,?怪不得他死得早,这么能折腾?。还有一次讲增强民族自信心,我说到将来有一天你走出国门,在外人眼中,你不是张三不是李四而是中国人,你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中国。张原铭接道?我不是张三也不是李四,我是王麻子。?引得全班哄笑。
2、张原铭最大的毛病是有一个口头禅?我爸爸说……?。课堂上老师请他回答问题,谈谈对某事的看法,他开篇是?我爸爸说……?;课下与同学聊天,他开头是?我爸爸说……?。更遗憾的是他的言论
非常消极?我爸爸说人不能吃亏,不要受气?;?我爸爸说那些英雄模范都是傻子?。……学生们给他起了个外号?爸爸宝贝?。
3、这孩子脾气很坦,因为他不中听的言语经常得罪同学,同学对他反击,或表示厌恶或大声呵斥或动手推搡,他一概软语回击,很少提高嗓门驳斥,很少让事态扩大化,是个善良的孩子。
诊断分析:
我多方了解估计这可能是一个父亲没树立好榜样的家庭,父亲当着孩子面乱发牢骚,抨击社会阴暗面,导致孩子是非观颠倒,缺乏少年特有的纯真、积极心态。父亲对他影响颇深左右着他的思想 ,他还处于对父母的依赖阶段,没有自己的主见。时间长了这孩子在班里特讨人嫌,自己也很无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孩子将在家庭教育中掌握简单的行为规则和对人对事,好与坏、美与丑的评价,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被孩子效仿。因此,父母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因为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矫正措施:树立自我意识,改正不良习惯,最终培养自信。
一次我特意安排张原铭到讲台上完成一项作业:面对一群人介绍自己。他说道:?我叫张原铭,在初一八班上课……?我趁机点评道:?你说的非常好,不过你为什么不介绍你父亲叫张某某,你是张某某的儿子呢。??因为老师叫简介自己。??可在课堂上我让你谈自己
的观点时,你却爱说‘我爸爸说’。你是我的学生,我问的是我学生的思想观点,以后碰到问题认真思考你怎么想,而不是你爸爸怎么讲。?我趁机给学生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讲父亲榜样的重要性。以后每到张原铭再提?我爸爸说?都会遭到周围学生的一致指责,他逐渐改掉这个坏习惯,慢慢开始谈自己的想法。对张原铭我选一些难易适中的题目让他做好准备,会背后老师表扬,还能加分,他慢慢有了自信。
矫正结果:
张原铭学会了自己分析问题,学会了谈自己的看法,在教室里很难听到?爸爸宝贝?这个外号了。更可喜的是他在课堂上能融进学习氛围,不再故意接话,成了一个上进的孩子。
后记:心理学认为,初中少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对成人社会的?反抗期?,从而也是?最难教育的时期?。作为教师要以积极的眼光看问题。抗拒、爱争辩虽然比较令人烦恼,但这体现了学生对自主的渴望;他们的某些叛逆行为仅是为了向世界昭示他们的独立性。正是这种?反抗性?推动着他们从童年期的依赖性中解脱出来,走向独立走向成熟。
即使处于叛逆期的学生也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教师需要做的是发现和把握他们心灵中的闪光点,点燃他们蓬勃向上的精神火种,引导他们顺利走过青春期。在这个生命历程中,每个人都向往成长的美好,也逃不掉青春拔节的痛苦。但走过后,不管收获多少,失去多少,沉淀的都是财富。每一个青春生命在痛苦中拔节必将在欢乐中成长。
作文九:《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1900字
姓名 倪晓芬
题目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学习心得、摘录 学习心得、摘录: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 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 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 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 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 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 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 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这也 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二、“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 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 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 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 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簇缤纷。 1、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 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为了教好每位学生, 让每位家长放心, 我认真完成家长拜托的任何事。 有时家长出门在外, 托我多多关心他们的孩子,我就会在工作之余找那些孩子聊天,为他们分忧解愁,有时还 辅导他们的学习,并定期与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长联系。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 埋怨,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心烦,但一想到他们还是孩子,我就努 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不满。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 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 “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 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
护之下生根、发芽。 2、浇灌爱的雨露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
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 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通过大家的努力,王芳、邹 晓静合格地毕业了。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 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3、收获爱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 必将收获丰硕果实。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 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 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 会特别感激你。真情的付出使我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就是王芳和邹晓静这两位学生,在我 请产假期间,携手来看望我,拿着家长给她们准备的鸡蛋,带上自己收集废品后换钱买来 的水果,她们的心是透明的,她们的真诚至今令我深深感动。当我不经意间向学生嘘寒问 暖时,我已赢得了学生的心,学生的爱。在我生病住院时,学生们来看望我,他们告诉我, 我不在时,他们也能得红旗。有的学生精心制作贺卡,写上几句祝福的话语“老师,祝您 早日康复!” “老师,收到我的祝福了吗?”虽是寥寥数语,却足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那一刻,谁 见了都会羡慕地说一声:“当老师真好!”是的,当老师真好!在我看来,无论是那些憨 厚的小助手,还是那个在我喉咙沙哑时提醒我轻声教课的有心人;无论是那个花了好常时 间编制中国结又将它偷偷塞进我手心的胆怯女孩,还是那几个在我参加排球比赛前不断捡 球给我练习、又不断朝我喊加油的调皮蛋,他们的行为都是爱的表现,这份特殊的爱值得 我珍藏一生一世。谁说做老师的只有清贫陪伴,我说,我们教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 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 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作文十:《《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1》1800字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
鹤盛乡中心小学 谷陈杰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
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簇缤纷。
1、播下爱的种子
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为了教好每位学生,让每位家长放心,我认真完成家长拜托的任何事。有时家长出门在外,托我多多关心他们的孩子,我就会在工作之余找那些孩子聊天,为他们分忧解愁,有时还辅导他们的学习,并定期与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长联系。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心烦,但一想到他们还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不满。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2、浇灌爱的雨露
爱是雨露,她能滋润人;爱是夏日,她能温暖人;爱是奉献,她的无私能让幼苗茁壮地成长。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希望得到爱的滋润,爱的温暖,更何况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和行为上暂时落后的学生。
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通过大家的努力,王芳、邹晓静合格地毕业了。伸展在学生们面前的生活之路也许不是那么平坦,但我想,我们老师可以把爱的雨露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做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铺路石
3、收获爱的回报
以真诚对待学生,必将收获丰硕果实。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平日里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度的关爱,照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受到重视的,那么,在孩子心里就会很满足,很满足,他们也会特别感激你。真情的付出使我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就是王芳和邹晓静这两位学生,在我请产假期间,携手来看望我,拿着家长给她们准备的鸡蛋,带上自己收集废品后换钱买来的水果,她们的心是透明的,她们的真诚至今令我深深感动。当我不经意间向学生嘘寒问暖时,我已赢得了学生的心,学生的爱。在我生病住院时,学生们来看望我,他们告诉我,我不在时,他们也能得红旗。有的学生精心制作贺卡,写上几句祝福的话语“老师,祝您早日康复!”
“老师,收到我的祝福了吗?”虽是寥寥数语,却足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那一刻,谁见了都会羡慕地说一声:“当老师真好!”是的,当老师真好!在我看来,无论是那些憨厚的小助手,还是那个在我喉咙沙哑时提醒我轻声教课的有心人;无论是那个花了好常时间编制中国结又将它偷偷塞进我手心的胆怯女孩,还是那几个在我参加排球比赛前不断捡球给我练习、又不断朝我喊加油的调皮蛋,他们的
行为都是爱的表现,这份特殊的爱值得我珍藏一生一世。谁说做老师的只有清贫陪伴,我说,我们教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实践证明,“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要以广博的爱教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让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坚定自己心中“以爱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旅程中抒写最为壮丽的诗篇,奏响一曲激昂的人生凯歌!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读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