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北方年俗作文500字》1800字
北方年俗作文500字
篇一:家乡年俗
年俗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当人们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预示着新年又来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准备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动便是杀过年猪。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猪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腊肉也是家家户户必做。猪血丸子更是我们邵阳的一大特色。这些原料都在养了大半年的猪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户都是最忙的,每家每户都需要他们的帮忙。一般在这天我们都会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在过年之前热闹热闹。小时候最喜欢这样到亲戚家轮流吃饭了,气氛热烈,开开心心的。
新年除了年夜饭,另一个重头戏便是拜年。我们的大年初一是不能到处拜年的,另一个便是这天不要花钱。据说是初一花钱,这一年就很难进财了。对于小朋友来说,拜年就意味着存钱罐又多了压岁钱,只希望亲戚朋友们来的更“猛烈”些吧~我们那儿有些地方对拜年的亲戚都会有回礼。比如扯一根红布条再加上苹果。红布条寓意着这年红红火火,苹果则是平安的“代言人”。
除了这些年俗,介绍一个我们邵阳的特色菜 - 猪血丸子。顾名思义,猪血丸子是用猪血、豆腐、碎猪肉揉成丸子,随后用炭火
烘干。别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腊肉,这也是家家必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习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环境并未改变,只是身边的人少了,随之心态也变了吧。
篇二:家乡的年俗
家乡的春节
八(3)班 刘佩霖
空气中洋溢着新年的味道,新年带来欢聚,欢聚带来笑语。 我家乡是江西赣州,我虽是在园洲长大,但是我对家乡的春节却并不陌生。
江西过年分大年小年,农历12月24日是小年,除夕是大年。在除夕夜大人会给小孩红包,表示吉祥如意。但是,园洲与江西的分量大有不同。在园洲,红包大多数为5元或者10元。在江西,一个红包最少有12元,最多有几百元,最常见的是102元。整钱加零钱,表示年年有余。
在除夕,大家会吃荤菜,鸡鸭猪鱼等。但是,在大年初一,大家要吃斋饭,不吃肉。在园洲,凡是春节,大家通常有肉有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家乡正月初一,不能洗头,不能洗衣服,不能扫地,因为人们认为一洗就会把财气洗去,一扫就会把财气扫去。
还记得年初一,我穿着一身红彤彤的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奶奶~新年快乐~”一进门我便大喊。屋里十分整齐,干净。奶奶迎
声而来,看见我们,十分高兴,说:“好~真乖~”奶奶脸上的皱纹舒展
开来,就像一朵美丽的菊花。奶奶穿着一件已经掉色的红大衣,黑色的长裤,洁白的牙齿十分显眼,我只是想:奶奶是不是没钱,“给~”奶奶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给我。妈妈连忙说:“不用了~妈~”“没事~给孩子的~”最终,父母未能阻止到“威力强大”的奶奶。我大喜:“谢谢奶奶~”奶奶也很高兴。外面的爆竹声不断响起,像是春节的笑声。
篇三:温情在,年俗变化又何妨作文
温情在,年俗变化又何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除夕,年夜饭后,家里人各忙各的。
爷爷看看忙着用电话拜年的儿子,再看看低头用微信送祝福的孙子,不禁感慨:“现在鞭炮不让放了,祭祖拜神也少了,连逛庙会、看舞狮也不多了,这年味儿真是越来越淡啦~”
儿子放下电话说:“爸,新时代有新过法嘛,传统的过年习俗也可以改进啊。我看明年咱们就去饭店订桌年夜饭,又省事,又热闹。”
孙子抬起头抢着说:“干脆咱们家明年利用过年时间一起出去旅游吧~”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
得抄袭。
24.
2号文
评分:22+24+10=56
评语: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本文作者以辩证的眼光看待过年中习俗形式的“变化”与维系家庭亲情内涵的“不变”,提出“温情在,年俗转变又何妨”的观点,对材料把握准确深刻。文章第3论述了时代的变迁引起过年形式的变化已是历史的必然。第4段强调新年俗的出现无可厚非。第5、6段从新旧年俗所承载的意义入手,阐释了年的内涵——充满温情的文化符号,进而提出“中华民俗发展的根本即是温情”的精彩论断。
全文围绕过年形式的问题,分析传统节日过节方式的变化及其内涵,中心突出,结构工整,逻辑严谨。文章语言准确又充满感情,生动又有分寸。
中国传统节日更多体现的是亲情,文章却立足于“温情”之上,略显不够妥贴。 发展等级打在材料丰富、语言有文采。
作文二:《家乡年俗寻访记 300字作文》2000字
家乡年俗寻访记1、六(2)汪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转眼,我们就踏入了乙未羊年。新年的气息弥漫在整个中国,随着阵阵热闹的鞭炮声,时间滴滴嗒嗒的走动,我们迎来了2015年,喜庆的色彩早已充分的体现在了人们的欢声笑语之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都有不同的过年习俗,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讲一讲我们家乡的年俗吧~
一进村子,我就被浓郁的过年气氛所感染了,我们这儿在大年三十这天早上会早早起床,准备好祭祀祖先要用的酒肉,结伴去祭拜死去的祖先,我怀着好奇心我妈妈:我们这样祭拜祖先有什么用意吗,祭拜祖先一是为了怀念死去的祖先,二是希望祖先保佑我们家来年风调雨顺,事事如意,因为古人认为死去的祖先会在天上看着他们,保佑他们。妈
1
妈对我笑了笑,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祭祀完祖先,差不多到了中午,吃完午饭,休息过后。爸爸拿出准备好的米糊和春联。只见爸爸一点一点地将十分粘稠的米糊均匀的涂在春联后面。涂好后,他又小心地将旧的春联撕下来,换上了崭新的羊年春联。与此同时我的小叔正在展开卷着的鞭炮,随着阵阵鞭炮声,伴着美丽的黄昏,我们大家走进屋里,准备吃团圆饭。
爷爷搬出大圆桌,我也兴奋地帮奶奶端菜、递碗筷、拿酒杯准备好后,一家人举杯欢庆,祝福这即将到来的美好的羊年。吃完这顿丰盛的团圆饭后就到了我们小孩最喜欢的环节??发红包~我数了数今年我收到的红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忙碌了一整天的我们烘着火炉,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收看春晚
过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过年,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快乐记忆,过年,汇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年俗才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
2
家乡年俗寻访记2 (马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年了,今年我回到了外婆家,我已经五年没回妈妈的老家了,这一次一定要寻找城市里面体验不到的真正的过年气氛.
我们回到贵州的那天,外婆和外公刚好要杀猪.我便过去凑热闹,杀猪时满村子都回荡着猪凄凉的喊叫声.外公和大舅把猪的内脏分别炒成菜,凑成一大锅大杂烩煮成火锅宴请一些客人来吃.杀完猪,外婆把泡了两天的糯米蒸了,然后把它们倒在石槽里小舅和大舅拿着大锤子反复捶打,看着他们打我的手也痒痒想试一试.我拎起大锤使劲一打可怎么也抬不起来了糯米很黏怎么使劲锤子也不动,我只好叫大舅帮忙.过了一会小舅和大舅便流出了汗,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才打好.打糍粑真是一样体力活以后一定要好好练练.打好的糍粑散发着一股特别的米香.我们把糍粑做成了一个个圆圆扁扁,白白嫩嫩的小糍粑蘸着特制的酱汁口感香香糯糯超级好吃.我们还要把剩下的猪肉腌制成腊肉和香肠,在外面风干后用松枝小火熏上十几天就可以吃了.到了除夕那天还要请年神,请年神时要在八仙桌上摆上熟品包括公鸡,猪头,豆腐和年糕,而且贡品
3
上附上一张红纸.然后点上一对红蜡烛在点三支香,桌上还要三只酒盅.准备好后外公先斟上遍酒,祈祷来年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幸福长寿子孙满堂.到了晚上,吃年夜饭是屋外烟花灿烂,五颜六色一朵一朵在空中绽放开了,这次回老家让我了解了家乡与众不同的年俗,让我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家乡年俗寻访记3 六2 尹婕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瞧~大街小巷热闹非凡,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在年三十,我们常常贴春联、放烟花、吃年夜饭、包饺子......其中我对吃年夜饭最感兴趣。这一天,爸爸妈妈可忙坏了,他们一会儿洗菜,一会儿烧饭,一会儿切肉。在我买酒的同时一道道美味可口的菜便好了,圆桌上的菜可丰盛啦:金黄色的烧鸡、香喷喷的红烧肉、美味的鱼.......我迫不及待地坐了下来,~都怪我的肚子不争气,还没等人齐了,就开始咕咕地叫,心想:快点来啊,我等不及了,好想吃啊~这些菜馋的我们小孩子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啊~很快,大家都入了桌,我也如愿以偿,尝到了爸妈的拿手好菜。饭后,爸妈也懒得收拾桌子,跟着亲戚朋友们坐在炉子旁边烤火,嗑瓜
4
子、吃葡萄干,也谈谈自己的工作、生活、烦恼......美好的时光留也留不住,不久,亲戚朋友们就回家了。到了晚上,我们一家就聚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边聊边看,爸爸最爱看小品了,每每看到小品就会把他逗的哈哈大笑。我闲的无聊,拿了一根烟花到外面放,顿时,安静的夜空穿上了一件绚丽的衣裳,也被这噼里啪啦的烟花声吵醒了。我们还守岁了,终于熬到了12点,可真不容易啊~是啊,爆竹声中一岁除~我们长大了一岁,爸爸妈妈又老了一岁。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吵醒了,便便早早的起了床。给长辈拜了年:恭喜发财,钱包拿了~不一会儿,就收到了很多红包,可把我乐极了~我和妹妹挨家挨户地拜了年,也拿了许多糖果、零食。心想:过年,可真是快乐呀~
喜气洋洋过大年,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但都感受到了温馨和快乐,衷心祝大家新年快乐,事事如意~
5
作文三:《北方家乡月色作文》5500字
北方家乡月色作文
篇一:家乡的月亮作文600字 三篇
第1篇:谁不说俺家乡好——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座落在淄博市桓台县,它有着建筑之乡和江北吨粮县的称号,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区,像起凤的马踏湖,新城的王渔洋祠堂都是非常着名的。
马踏湖不仅风景优美秀丽,还盛产莲藕、毛蟹、鸭蛋等。因为马踏湖的鸭子是吃湖中的小鱼、小虾长大的,所以马踏湖的鸭蛋营养特别丰富。已进入马踏湖,你马上就会被那里的景色所吸引,树木成荫,湖水清澈,湖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生辉,好像银花盛开。如果你坐在船上游览,那更是别有情趣,岸上高高低低的芦苇随风飘荡,湖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我们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边吃着从湖中挖出来的又甜又脆的藕,还欣赏着美景,那舒服劲儿真是没的说。如果你有胆量自己撑船,那更会让你终生难忘,你一定能从中感觉到江南水乡的风韵。
我们桓台共有13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建筑公司,他们在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我们的爷爷、父亲都有建筑方面的技艺,怪不得被称为‘建筑之乡’呢!
江北吨粮县的称号也不是吹出来的,我们这儿的一亩地一年能够产出一吨粮食呢!怎么样,数目相当惊人吧!
我们的少海公园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到了晚上,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到那里去放松再也好不过了。那里还有我们儿童的乐园呢,夏天我们可以下水玩耍,捕鱼捉虾,滚筒、秋千等每次都会让我们玩的不亦乐乎!
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如果你来到这里一定会拍手称赞、流连忘返的!
我爱我的家乡。
第2篇:家乡的月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我的家乡是扬州。
记得小时候,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抬头看月。深蓝色的天空上挂着一个白色的玉盘--月亮,周围还有一些可爱的星,一闪一闪,仿佛在对我眨眼。我向妈妈撒娇,求妈妈给我讲故事,于是妈妈就把《嫦娥奔月》讲给我听,听着我真想飞到月亮上去配嫦娥姐姐。
中秋佳节,我倚在窗前,看月亮,她仿佛是黑色天鹅绒上的一颗耀眼夺目的夜明珠。珺珺,快来吃月饼!,妈妈叫道。我来到餐桌前拿起月饼。月饼,圆圆的;月亮,圆圆的。它们还真有相似之处呢!妈妈,为什么月饼要做成圆的?我咬了一口手中的月饼问。中秋节、团圆节,月饼做成圆的,意思是祝天下所有的家庭团圆美满的呀。妈妈笑着回答。我们在院子里边吃边赏月,我抬起头,月亮那样遥远,仔细观察,月亮上的幽幽黑影,发出淡淡的古铜
色,仿佛那是个神秘而又有人的世界。这时,我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于是,我拉着妈妈徒步来到荷花池边,今晚的月色真迷人,虽然月光淡淡的,但照在荷花上,显得荷花格外
的高洁,月亮倒映在水面上,静静得,仿佛在和天上的月亮凝视着。池的一旁是些杨柳,她们借着月光把弯弯的倩影映在池子里,好像美丽的少女在对着镜子梳洗。虽说到了中秋节,但树上的蝉和水里的蛙却依然奏着交响曲,给静静的月夜增添了几分热闹。想一想,现在最寂寞的大概要数月宫里的嫦娥和玉兔了吧。
禁不住,又让我想起一首诗来: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
第3篇:故乡的月
就是在那所院子里。
夜晚的明月似冰盘,清亮典雅;像明镜,清明高贵;如宁潭,清澈纯洁,美若天仙。
童时的军营,嬉戏的场所,赏月的空地,乘凉的榕树就好像刻在了我的心里,无法望却。
小时候,放了学,和小伙伴们在楼下的大院儿里玩个没完。什么过家家呀,捏泥人儿呀,反正是应有尽有。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看月亮。春末到初秋这段时间,楼下大院最热闹了。月亮一出来,大人们就把桌子、椅全摆出来:打两把麻将,玩几把扑克,喝两盅小酒。月亮绝对是这里的主角,人们常常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嘴里还小声嘀咕:多美呀!和月亮做伴,多好呀!她好像是位眉
目清秀的少女,圆圆的脸蛋,惹人喜欢。瞧,她还有些忸怩呢——一转身躲到云里去了。
爸爸的文书常抱着我,坐在那棵盘虬卧龙般的榕树下,看月亮。这时就是楼下大院最静的时候。他懂得很多,人品很好,又干净又整洁。他的眼睛炯炯有神,有着又黑又粗的眉毛,黑黑的皮肤,总显得他很强壮。他总在月光下点着灯读书,真有点儿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意味。他常常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月亮是最美的。他就像是我的月亮,在黑夜中陪伴着我,照亮我前行的路。
当我离开辽宁,离开故乡,离开那些人,离开那里独有的月亮时,才深深地体会了乡情总是令人难忘的这句话。但我来到鹤岗后并不感到孤单,不只是因为这里热情好客的人们,更是因为月亮依旧陪伴着我。
但月,还是故乡的明。
故乡的明月啊
篇二:我的家乡——高中作文 三篇
我的家乡作文高中(一)
我的家乡在松原,那是一座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城市。
春天,万物复苏,大树发出了新芽。春风徐来时,大树随风摆动,像一位位少女在梳洗头发。燕子也活了起来,带着它的剪刀似的尾巴这里飞,那里飞。水里的鱼儿欢快自由地嬉戏着。
夏天 ,人们早上三三两两的在大树下围着桌子,玩扑克,玩麻将,还有几个小孩在附近玩耍。晚上,在广场上有跳舞和扭秧
歌的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忙碌的季节。因为玉米沉甸甸压弯了腰 .所以才看到一片金黄的地毯。
冬天,下雪了,好像把白色的羽绒服披在了大树,大地上。有时候,我把我的朋友找到我家来,我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很开心。
这是我的家乡,很美吧!
我的家乡作文高中(二)
我的家乡在安徽,那里风景美不胜收,土特产多不胜数。
黄山的春夏秋冬四季各不同。
春天,山外春归摆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山腰却涧草犹乱,杜鹃始华,桃花初开。过了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才枝枝艳丽,一片粉红。像诗人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降霞披。
夏天,翠绿的黄山,在南方来的暖湿空气的吹拂下,于七月份进入夏季,但黄山高处全年无夏日。亲人曹文埴有句诗:四月始知春,一岁竟无夏。描写的正是黄山这种气候清凉的情况。
秋季别有种种胜景。秋高气爽,白云碧汉,丹枫似火,草深果黄。徐霞客也因此赞赏黄山秋景:枫林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秀。
还因为林茂色艳,鸟语花香,生气盎然,被人们称为秋天里的春天。
冬天来的早,时间长。黄山之冬并不是北风呼啸,冰雪难耐,令人生畏。其实,这里的冬天是寒而不冻。黄山四季皆胜景,唯有腊冬景更佳,冬半年的景色并无萧条冷落的感觉,往往比夏半年还优美。
我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土特产也不少呦!
豆腐中质量最好的数淮南八公山一带,叫做八公山豆腐。这种豆腐采用纯黄豆做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致而成。以细、白、鲜、嫩深受欢迎。
享誉世界的黄梅戏也出于我的家乡。著名的有:《天仙配》、《女驸马》、《红楼梦》、《孟姜女》、《长恨歌》如今的黄梅戏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在海外也日益受到欢迎,将黄梅戏称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我的家乡这么美,土特产这么著名,让我永远忘不了它!
我的家乡作文高中(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永恒的月色,是你永远的暖色调。习旧了落木萧萧的深秋肃景,饱识了叶红南北,寒菊傲霜的寒秋韵色,但是当我们正准备要去唏嘘谈笑它帷幕下真诚而神趣横溢的本色之时而冬却又在沉寂中赶来了,虽没有粉妆银雪前呼后拥,但是空气中真的寒了一分,丛峻之中多了丝丝晶莹少的则是枯乏——无味,在初冬的笔下没有浓妆淡沫,但就是在这寂寞的冬中我们这些异乡儿啊却隐隐感受到了一丝温暖,他仿佛来自遥远,但却又是近在咫尺,那是万千游子望月而
思的地方——家乡。
我的故乡在远方啊,烟雨朦胧,如同我那扯不断思乡之情。望着帘外如绫烟雨,习惯了在老人膝下听着他们落叶归根的玄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啊,他们不断撩动着我思乡的心,一次次的冲动被压制,但一次次的冲动又继续的出现,我知道那是故乡对我的呼唤。离家五六载了,心中承载了太多的辛酸,那沉疺的思绪似乎只有故乡那块坚实的土地才能承载啊。兴时看月,暮时朝;月明通尽,乡渺渺。多少异乡人儿因月而思,多少文人雅客因月而欣,坐看明月诗一首,月下共酌把言欢。月传承了世间的思乡之心,思乡之情啊。人生几何?浮云何意?仿佛只有人们心灵中最纯真的地方才是家乡美景,家乡一切的安魂之处,在子夜你最为的寂寞之时照明你异乡迷途的心。
家乡纵使远在天际,但却又是近在咫尺!无疑时光的飞逝,人生事处的变化万千,我还是会努力的驾奴着对家乡的爱,对于在家乡生活的每一份美好的记忆,不让他驶出我人生的干线。家乡的爱在心头,我对家乡的爱无疑而猜,家乡的虫鱼草木都见证我对她的爱。故乡的柏,挺俊。形如虬龙,高大葱绿,浑身散发着美而雅的芬芳,却又不失稳重,不少一丝青春。家乡的水,带着古朴的乡韵,浸着故乡黄土地的坚韧与不屈,沉着和朴实深深的铸进我的血和肉,灵与魂,从那一刻,我和故乡的灵魂相系相连。
名山大川,小桥流水,可悦人目;蝉吟虫唱,风雨之声,可愉人耳。乡之美,何而弃其阳光,少其木林。诗云;古之山水,何是
明丽?答曰;山不乏木,水不乏鱼。’是啊,山少了树美吗?水缺了鱼灵吗?我家乡的山水,夏时的山葱郁满目,到了秋也依旧是不乏其绿啊。粼波泛壁,当然少不了沉鳞竟跃了,儿时泛波捉鱼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啊。儿时家乡的生活虽说比不上(本文来自:.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北方家乡月色作文)陶弘景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但人生生活的朴实无暇也就绰绰有余了。
如今的我才知家乡美魅力,不过也算为时不晚。我还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去爱他,想想在外为了家乡,为了祖国而在人生浪头奋斗的弄潮儿啊,我佩服你们,佩服你们的勇毅,佩服
你们为家乡而披荆斩棘的精神,你们那坚实的背影将同咱们家乡的一切种植在我这火热的胸腔,有朝一日我必然让他们发出勇敢芽孢,开出咱们家乡美好的明天。
家乡我将永远爱你,将自己人生道路上刻下你雄浑的传奇,刻下我与你的情怀。
冬天,我们家乡是个白雪凯凯的的季节,厚厚的积雪给庄稼盖上了一层白被子,地面上积起的一堆雪,孩子们就开始了打雪仗,堆雪人,开心极了。
这就是冰天雪地的冬天。
这就是我的家乡。
篇三:柔美的月色【中秋作文】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然而,中国也有许多传统
节日,如清明,端午,中秋等。我最喜欢的就是中秋节,看着朦胧如水,如梦似幻的月色,吃着香甜可口的月饼,和自己的亲人聊聊天,叙叙旧,心情不由得好了起来,总想舒展双臂,拥抱着这柔美的境界,心中的烦恼,忧愁立刻烟消云散,使人心旷神怡,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呵呵,你是不是也被这美好静谧的景色给吸引了呢?不急,让我们一起去享受一下这如仙境般的中秋节吧!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十个太阳,晒得人们无法继续生活下去了。当时有个力大如牛的英雄,后羿。后羿是个心地善良,机智神勇的人,他为民除害,射下了九个太阳。
人们得知了这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后,都十分敬重他,拜他为师。有个叫逢蒙的人,为人奸诈狡猾,从不通过劳动来获取东西。当他得知后羿的妻子嫦娥手中有一丸能使人长生不老并可升天成仙的仙丹后,也装模做样地拜在后羿的门下,为的就是找机会偷走仙丹。
在八月十五日的夜晚,只有嫦娥一人在家里。逢蒙乘着这个好机会偷偷潜入嫦娥家里,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可嫦娥善良的人,她想:要是让这种人拿了仙丹岂不是会害死很多无辜的百姓吗?嫦娥不给,眼看逢蒙就要抢到仙丹了,嫦娥一个箭步冲上去,取出仙丹,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飘飘悠悠地飞上了天,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老百姓们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都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时最爱吃的点心,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
的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期盼团圆的中秋佳节。/zl/转载请保留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a href=“://.bdfqy./lu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 傧惆菰滤党鲂脑福 砬笤铝辽竦谋,印,纤危 窦湟栽卤 嘣 ?旁仓 濉,行?胤交褂形璨萘 霰λ 然疃 ,髑逡岳矗 星锝诘姆缢赘 邮??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现在,中秋节不仅可以吃月饼,观月,还可以观看一些中秋节的文娱节目。你瞧,舞台上的男男女女唱着一首首婉转动听的歌曲,有一个个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小品,还有那精彩绝伦的?a href=“://.bdfqy./yongo/”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蛹急硌荨~~~~~?/p> 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啊:手里捧着一杯醇香的热茶,嘴里吃着甜的如蜜糖般香甜的月饼,看着精彩的文娱节目,和家人们谈谈心,此时的心情又是那么美好。。。。。。
这是多么心旷神怡的境界啊:清凉的微风拂过发梢,空气中弥漫着月饼与桂花的清甜香味,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平地上。。。。。。
作文四:《家乡年俗观察》1100字
家乡年俗观察
虽然身在重庆,但是我也没有忘记我的故乡,美丽的天府之国——四川。 每次听家中老一辈的人说起,重庆以前是属于四川的,只不过到了1997年被单独划分出来成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所以,重庆的年俗和四川年俗相似,却不尽相同。因为今年春节没有回家,所以此报告是根据往年观察得出的。
四川农村大概在冬至一过就开始腌制腊肉、灌香肠了,有猪的会挑选一头健硕的杀掉,供家里人吃;没猪的就上街买肉。过年要吃的腊肉香肠是少不了的。四川农村往往都是用柴煮饭。我的老家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厨房,里面有两口大锅,靠门的一个是炒菜做饭的,而另一个则是用来储备热水的。因为炒菜会有烟,烟会在屋顶汇聚。而我们老家的腊肉香肠都是挂在灶前的,所以晒好的腊肉总会色泽偏向黑色,吃起来也有一种烟味。
腊月初八,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吃腊八饭了。在煮饭的时候,把花生米、核桃仁和米一起下锅去煮,而所加的这些东西除米之外,必须要有八种,这也是腊“八”的来历。等饭煮好了以后,一家人聚在一起吃腊八饭,饭好不好吃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那种吃饭的气氛。
腊月二十三,是各家各户打扬尘的时间了。在这天,每家都会找一根长杆,在杆上绑一把扫帚或是一大把带竹叶的竹枝,用它来打扫房屋顶部的蜘蛛网、灰尘。还有,因为老家是土瓦房,所以下雨天会时不时把瓦片冲到地上,于是大人们便爬上长长的木梯子,将屋顶整理好。经过这样一打整,整个屋子就清爽多了,就可以干干净净等过年了。
一直有一句俗语“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这是说,在腊月二十七、八这两天,家乡的人在二十七号不能出远门的,在外地的人二十八号这天也不能回家。
除夕这天,重头戏当然是吃团年饭了。在除夕的早晨,我们家的人会轮流到澡房里洗澡、洗头,并将旧的衣服脱下来,但是不能洗,这样代表着新的一年忘记所有烦恼,一年都是开开心心的。我们家的习俗一直是在晚上吃团年饭。自从科技发达之后,老屋里也安放了一台电视机。于是各自把爱吃的菜夹进碗里,抱着碗,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春晚,一边吃饭。我们吃团年饭之前,会在门外放鞭炮,意思是告诉别人,我们家要吃团年饭了,请不要来打扰,然后关紧大门开始吃饭。吃过晚饭,到了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的时候,晚辈向长辈说些祝福的话,热热闹闹,知道深夜才休息。
正月初一,家里可以组织一起出去游玩。四川有三个地方是极具特色的:成都杜甫草堂;乐山大佛;自贡灯会。
这里要特别谈谈自贡灯会。到了晚上,各式各样的花灯和灯笼都会在大街上贩卖。自贡会有一个集中的地方给大家放花灯,小孩子则是抱着自己喜欢的灯笼看着一盏盏花灯飞向天空。其盛况就连大诗人陆游也写诗描述:“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所以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
作文五:《家乡年俗调查》1200字
调查报告参考提纲:
一、 饮食:
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另有老北京传统老字号以“年糕钱”为名。
用黄米或江米面加各种辅料蒸制而成。年糕品种多,有枣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精细的年糕有白果、什锦、水晶、如意等,烹制方法多为蒸,也有用油炸蘸白糖吃的,均有香甜粘糯的特点。味腻如脂色若琮。香洁定知神受饷,珍同金菊与芙蓉。”自注说:“满洲跳神祭品有飞石黑阿峰者,粘谷米糕也。色黄如玉,味腻如脂,惨假油粉,蘸以蜂蜜颇香渚,跳毕,以此偏馈邻里亲族。又金菊、芙蓉,皆糕名。
二、 清洁与装饰 贴春联
贴春联是家乡的一大民俗,大多在吃年饭前就贴好。 正月初一早饭后,你只要沿街走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的大门上,无不穿起了红红的新衣,映衬出一门的吉祥和喜庆。
记得幼时贴春联,大多为墨写就。而今随着社会的进步,
墨写的春联也逐步被金粉书写的春联所替代。农家小院的门扉,一旦贴上红红的春联,加之不同风格的字体,看上去就鲜活、俊俏起来,洋溢出一种热烈、祥和、喜庆和文明的气氛。有一定文化的人家,春联一般是不买来贴的,而是要自撰自书,这样才显得有品味和档次。因为从街上买来的春联几乎都千篇一律,很难分类张贴,有的还很俗气,就连贴于猪圈或柴房的春联都沾染了铜臭的字眼,联既不好,语又颇俗,因而许多人家还是喜欢张贴手书春联,这不仅避免了俗气之嫌,而且有的自撰春联既可表达主人的心愿和期盼,还可借以言志抒情,岂不美哉?
三、
放鞭炮 庆祝活动
家乡素有“烟花火炮之乡”美称,其量多,故价廉,乡人岂有不放之理。
逢喜事,要放;遇节日,要放;办丧事,要放。以致婚
丧嫁娶,买卖交易,甚或饭店开张,起房盖屋,买彩中奖,无不炮声震天,不舍昼夜。除夕之夜,更是抓住机遇,大放特放。整个江川坝子,一时间爆竹声声,此鸣彼应,彻夜通
宵。一旦鞭炮声响了起来,就要从大年三十下午一直延续到元霄佳节才渐少渐稀,渐放渐停,但腾空的烟花焰火却还不时轰响于半天,绽放出五彩缤纷的图案和光彩。
吃年饭,放鞭炮,看焰火,似乎已逐渐发展成为乡人过大年而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少年儿童,更是日思夜盼。新衣可不穿,好菜可不吃,但火炮烟花不能不放,一旦家长不能满足其愿望,小孩就要直嚷:过什么年!
四、 拜访活动
主者牵幼出谒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
五、
送灶君
腊月二十四,传说是灶君老爷上天之日,故家家户户都在这天晚上把锅灶擦抹干净,用一小碗,盛满五谷和切细了的稻草秸,然后用香盏点上油灯恭送灶君上天。为不让灶君把家丑启禀玉帝以遭惩处,故乡人多用大麦芽制作的白糖(一种宜含化而不宜咬嚼的饴糖)作献品,欲把灶王的嘴给封起来,让他有口难言。
神灵崇拜
作文六:《家乡年俗知多少_》1600字
家乡年俗知多少?
我的家乡在一座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滨海小镇,三门。三门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富,因水而荣,因水而美的小镇。不但有美丽富饶的东海,还有一条清澈的小溪穿城而过。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小镇里也有独特的年俗。
十二月廿日后,我们三门过年的气氛就越加浓烈了,各家各户都准备过年。购物备办年货、在农村
还要杀鸡宰鸭、炒花生瓜子、打米胖糖、裹粽子、做团、炒番薯糖糕;还要忙
着捣麻糍、做年糕、做馒头。廿三日晚以五果“送灶司老爷”,什么是麻糍?我后
面会重点介绍的。
我们这里腊月廿四俗称“小年夜”,在此之前,每家每户都要打扫房屋,掸
扫房内外灰尘垃圾,清洗洗衣被、家具、厨房等,谓之“掸尘”,喻意
在廿六大家要去打麻糍,有人认为麻糍就是年糕。其实是不一样的。 虽然在制作方式上差不多,可是它们用的原料是不同的。我们年糕用的是粳米,所以硬一点。麻糍用的是糯米所以口感上是糯
糯的软软的。
到了廿八家家户户要包粽子。我们当地人喜欢在粽子里添加各种各
样的材料。如:酱肉,黑豆,黄豆,栗子,蜜枣等等。
除夕可真是忙碌的一天。家户户要共聚年夜饭
三十日一早,先要祈福,在桌上摆上桌案,供上茶水等丰收果实,点
香插烛,在叩头拜佛。然后要贴春联,贴在门两侧,有条件的,还要悬挂灯笼或纱灯。除此之外,还要喜爱在客厅、书房或卧室里挂贴年画。
然后饭前先祭祖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请老太公,摆上供品,点香插烛,敬酒
烧纸钱,求先祖们照顾家庭吉庆,全家老少平安。祭祀祖宗后,是最热闹愉快的时
候,丰盛的饭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吃团圆饭,俗称“年夜饭”,共享
快乐时光。此前,外出的人一般都要纷纷赶回家,与亲人团聚,欢度佳节。
除夕夜,家中长辈用红纸包封“压岁钱”分
赠小孩,我们要边说吉祥话边收下红包。除夕
夜家家灯火通明,人们通宵不眠,称为“守
岁”。以前有的人家锅里焐着粽,灶洞里柴火
通红,妇女们在灶前做着新棉鞋。现在大多数
改称看春晚了。到了深夜放鞭炮,称为“关门
炮”喻意把厄运关在门外。午夜要接回灶神,
要换一张新的灶司老爷置于灶中。
正月初一穿新衣,大家大多数到寺庙里去拜佛烧香,喝糟羹。 三门糟羹非
常有名。其做法是青菜、萝卜、笋、粉丝、
豆腐干、腊肉、牡蛎等全部切碎,再放进早
米粉一起烧,烧成糊状,其滋味多种多样,
故而非常好吃。传说阿,这糟羹是当时抗倭名
将戚继光,在我们台州沿海一带抗倭时。没了
粮食。老百姓就你出一点,他出一点放在一起烧而成。
正月初一不能有像日不出工、不扫地、不索债、禁哭泣、漫骂、殴人、杀生等不祥行为。正月初一
这一天,人人穿上新衣新鞋,邻里间往来,互相用吉祥的话道贺,有的一起玩耍,有
的结伴上寺庙拜佛,保佑一年平安,四季发财。
正月初二去拜年 。初二,主要是像我爸爸要到我外婆家拜年,并携礼赠之
初三,开始出门亲戚间拜岁,亲戚间相互携白糖、荔枝干、桂圆干、桔饼、糕点
之类的,上门拜岁,并给双方小孩压岁钱。。获利的总是我们。
正月期间接拜岁客,家家户户上辈人都要在家里备好桂圆、红糖等茶泡,拜岁客
来了,先用茶招待,茶有桂圆、荔枝、红枣等。吃了茶后,再请吃炒米糖、水果、花
生等糖果,吃过糖果还吃点心。中饭或夜饭则备丰盛酒席。春节的算法是从正月初一
起至初八止。
正月十四过元宵
尽管过了初八,民间新年拜岁活动就算告一段落。但过年活动正式结束的,还是要过了正月十四夜“闹花灯”、“接财神”后,过年才算落下帷幕。全国各地都是正月十五庆元宵,而我们三门向以十四日为元宵节。
在正月十四那天,我们的中餐为麦焦,晚餐为糟羹
麦焦就是人们俗称的春卷。
最有意思的是,元宵节晚上,三门人吃糟羹是全免费的,什么人都可以到另一个家庭去吃一碗鲜美的糟羹,且主人都以来自己家吃糟羹人多为自豪。这种风俗由来以久,在当晚一般上一年结婚的新娘子,还得烧几锅甜糟羹,民间称之为“新娘糟羹”,以表示日子过得甜甜美美。
在当晚民间有闹元宵、观花灯的习俗,街头巷尾悬挂灯
彩,家家户户点红烛。儿童牵玩兔灯,舞龙、滚狮、亭阁等民间娱乐队伍穿村过庄出巡,锣鼓喧天,夜半方休。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年”,是流年岁月里难忘的“乡情”,是我们最纯最真的“感情”。
作文七:《家乡年俗[散文欣赏]》3700字
家乡年俗
贾来发
备年货
每进腊月,年味日浓,大人小孩就都有了各自的安排和打算。
小孩生性贪玩,逢年过节,自然更是欢呼雀跃,巴不得年节马上就到,好着一身新衣,拎一串鞭炮,或噼噼叭叭炸响于街头巷尾,或冷不丁地爆响于门前屋后。而每家的大人们,则因过年而忙得不可开交,尤其是春节临近期间,更是起早贪黑,一边要忙于家里的杂务,一边得盘算外边的买卖。但最为紧要的事情,莫过于备办年货了。
事实上,人们过年是吃不了多少的,尤其是吃多了大鱼大肉,你还有多大胃口。但风俗如此,你总不能像城里人一样娇气。大凡买菜买肉,乡人动辄就是十几斤、几十斤甚或上百斤的买,虽然手里并不十分富足,但在年前买下的东西总要足够应付年后最少也是半把个月的消耗。因此每年的春节,都快成了家乡人进行大手买卖、大手使钱和大碗吃菜、大碗喝酒的盛大节日。
送灶君
腊月二十四,传说是灶君老爷上天之日,故家家户户都在这天晚上把锅灶擦抹干净,用一小碗,盛满五谷和切细了的稻草秸,然后用香盏点上油灯恭送灶君上天。为不让灶君把家丑启禀玉帝以遭惩处,故乡人多用大麦芽制作的白糖(一种宜含化而不宜咬嚼的饴糖)作献品,欲把灶王的嘴给封起来,让他有口难言。
每入农家,常见居中的后堂楼墙上贴有“天地国亲师位”
之牌位。牌位之侧,则分别贴有灶王和祖公牌位。在灶王牌位之中弦,有只书“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之神位”的,也有在灶王牌位之侧再各书“人间司命主,天上耳目神”或“上天奏好事,回宫降吉祥”的。从供奉的牌位看,灶王已然成了人间的司命神主,天上的耳目神仙,故而乡人将其送出,还得在大年三十晚上点香灯、备贡品将其毕恭毕敬地迎回,以图风调雨顺,家道吉昌。
烀酸汤
大年三十,家家都兴烀酸汤。
烀者,煮也,熬也,但又不全是煮和熬。煮是短时间的,
而熬却是长时间的,烀却不长也不短,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烹调技术。
家乡的酸汤,说白了是一锅杂锅菜,杂七杂八的一锅菜倒在锅里,烀至两三个小时后即可食用,味极佳。但要烀好一锅酸汤,也不易为。首先蔬菜类要准备齐全,萝卜、藕、茨菇、毛芋、芹菜等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菜类;其次是油水要搭配适中,既不可太素,也不能太油,素则味淡,油多腻嘴,故而肉要选放适度,最好是把猪肉切成坨来烀。鸡鸭则要成只放于锅中(但要除去内脏),然后连同葱、姜、蒜苗(也要成根、成坨用,不切细)、八角和草果等佐料一齐放入锅中,待烀熟后,再抄起盛于瓦盆之内。因每家酸汤量多,故而吃的时间较长。当下吃时,味美可口,能吃半饱,但愈往后搁,酸味就愈重。酸汤之说盖由此始。据说有的人家的酸汤竟能从大年三十一直吃到正月尾二月初的。想想,那时隔月久的酸味,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其酸味怕不亚于酸杨梅吧。况且酸里还有一股很重的馊味呢。但有的人家偏就不怕酸,还挺爱吃的。城里人见之,无由不瞠目者。
贴春联
贴春联是家乡的一大民俗,大多在吃年饭前就贴好。
正月初一早饭后,你只要沿街走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的大门上,无不穿起了红红的新衣,映衬出一门的吉祥和喜庆。
记得幼时贴春联,大多为墨写就。而今随着社会的进步,
墨写的春联也逐步被金粉书写的春联所替代。农家小院的门扉,一旦贴上红红的春联,加之不同风格的字体,看上去就鲜活、俊俏起来,洋溢出一种热烈、祥和、喜庆和文明的气氛。有一定文化的人家,春联一般是不买来贴的,而是要自撰自书,这样才显得有品味和档次。因为从街上买来的春联几乎都千篇一律,很难分类张贴,有的还很俗气,就连贴于猪圈或柴房的春联都沾染了铜臭的字眼,联既不好,语又颇俗,因而许多人家还是喜欢张贴手书春联,这不仅避免了俗气之嫌,而且有的自撰春联既可表达主人的心愿和期盼,还可借以言志抒情,岂不美哉?
放鞭炮
家乡素有“烟花火炮之乡”美称,其量多,故价廉,乡人岂有不放之理。
逢喜事,要放;遇节日,要放;办丧事,要放。以致婚
丧嫁娶,买卖交易,甚或饭店开张,起房盖屋,买彩中奖,无不炮声震天,不舍昼夜。除夕之夜,更是抓住机遇,大放特放。整个江川坝子,一时间爆竹声声,此鸣彼应,彻夜通宵。一旦鞭炮声响了起来,就要从大年三十下午一直延续到元霄佳节才渐少渐稀,渐放渐停,但腾空的烟花焰火却还不时轰响于半天,绽放出五彩缤纷的图案和光彩。
吃年饭,放鞭炮,看焰火,似乎已逐渐发展成为乡人过大年而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少年儿童,更是日思夜盼。新衣可不穿,好菜可不吃,但火炮烟花不能不放,一旦家长不能满足其愿望,小孩就要直嚷:过什么年!
打醋炭
打醋炭的习俗,至今恐已沿袭数百年之久。
年饭后,家人即开始忙着找来铁链(俗称千斤),用一破瓦片(也有用烂甑篱或烂筲箕的)端着已在锅洞里烧过的鹅卵石,以及破铁烂铜、鸡毛、乱头发等,手持桃、柳枝条,燃青香三柱,舀水饭一碗,然后从上往下,从内到外,一边抽打,一边念念有词,什么“天上水,龙泉水;地下水,是发水。搌天天开,搌地地裂,搌人命长,搌鬼鬼灭。桃枝打你三千,柳枝打你八百,打在阴山背后,叫你永世不得翻身。摆子痢疾打出去,灾星疾病打出去,口舌是非打出去,醋炭码子打出去,一切灾恶打出去,出出出,去去去,姜太公在此,诸邪回避。”
打完后,就将铁链横放于门槛内(或待家人睡去后,再用甘蔗顶住大门),然后在大门外两侧分别贴上把门将军和封门纸(也有称封门钱的)。这些事做完后,还得将打醋炭的所有破烂物什送出离家数百米开外的沟边路旁,连同醋炭码子和纸钱一起烧化,才噼噼叭叭燃着鞭炮,转身返回家里。
从村人打醋炭的仪式看,我猜想醋炭可能是一恶鬼灾星,要不然村人咋就会恨之入骨,打得其无处藏身呢?虽然此民俗夹杂了迷信色彩,但人们却是借民风之俗,行扫邪之实,寄寓了人们远凶恶而求吉利,盼家昌而行好运的愿望和祈盼。
捂白酒
捂白酒,也是家乡的一种风俗。
为在正月里享用到醇美甘甜的美味,乡人早在年前就将白酒捂在了青松毛或糠堆里。
捂白酒并不难,只须把糯米蒸透蒸熟,然后端起让其凉定后,再用冷水调和着将甜酒曲(俗称酒药)与糯米饭一起拌匀,然后再用瓦盆或脸盆装起来,盖上锅盖或布块,再捂上青松毛、草席、粗糠或其它易产生热量的物什,让其自然发酵后(一般要两天左右时间),即可端出食用。
家乡的白酒,其色白(也有呈淡红色的,称之为“状元红”,据说还很吉利),其味甜,食后可开胃口、助消化,但不可食之过多,多则易醉。
穿新衣
穿新衣可算是大年初一的头件事了。
这一天,大人小孩,男女老少全都拿出备好的新衣,穿戴一新,也有不讲究这个的,但在乡村实为少见。
早饭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邀朋约伴,逛山游水;或直奔城里,看戏赏灯;或漫步田间,出游踏青。
总之,在这一天里,除了吃喝玩乐,几乎是不做任何事了。大人们也很忌讳,有着许多约定俗成的讲究,譬如出行要烧出行码子,挑水要贴龙王码子,还有不扫地、不动刀、不泼水、不打人、不骂人、不说不吉利的话以及不倒垃圾、不入别人家门等等。
在这一天里,人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意,荡漾出灿烂的笑容。如果登高而望,那穿红着绿的人群就像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构成了乡村喜迎新春的生动画卷。
发压岁钱
大年初一,大人们都兴给孩子们发钱,这钱就称压岁钱。
钱发多少,就得看各家的条件了,有发百元千元的,也有发十元,几元乃至几角的。这些年条件变了,发几角几元的也属少见,大多发到几十元甚至几百元以上。
小孩们手里有了钱,自然是装不住的。他们最爱买,最爱要的除了烟花火炮之外,就是小孩玩具了。
我幼时家贫,发压岁钱的日子很少,至今想来,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错过了天真的孩童岁月,如今手里的钱再多,是再也找不到那段岁月的乐趣了。
接姑爷
过了初一,做了乘龙快婿的姑爷们可以摆架子的时候便到了。初二这天,岳父、岳母家一大早就要打发家人来接姑爷。
事实上,接回去的不只是姑爷一人,还有他们的乖女儿呢。如果是已婚好几年的,说不定身后还跟了一串活蹦乱跳的小调皮呢。只是从实行计划生育以来,这一现象已不复存在。正月初二这天,只要是女方家有意的,不管是刚有眉目的,还是已谈恋爱的,或已结了婚的,女方家都要主动来人,把男方接回家里,好好款待。而作为男方呢,也正好借此机会向女方家或送大礼以促其成,或献殷勤以卖其乖。酒足饭饱之后,男方则要变客为主,反邀女方入其门,进其家,又是一番荤素冷热摆满桌的好招待。
请春客
在正月间,人们只要过了大年初一,就要忙着相互宴请了。
今天才吃了李家的饭,明日又喝起了张家的酒,大家你请我,我邀你,几乎家家都轮流着做了一回东道主。反正一年间难得几日清闲,加之各家早已备办了一应吃喝,因而,请起客来自然要省事得多。正月请春客,人既不多,礼又不送,大家围桌坐定,酒菜随之而上,一时间,男的飞杯交盏,划拳猜令;女的唠叨家常,满面春风。小小农家庭院,顿时充满无限欢乐。
做鲊末
乡人过年既大方,但又不铺张浪费。
本来,年前备办的几多吃喝,不是一时就能处理的,但没关系。吃不完的肉、用不完的油、喝不完的汤,乡人们自有办法——那就是:做鲊末。
做鲊末几乎家家都做,一做就是一大罐。因此过年后的所有剩肉、剩油甚至稍油一点的剩汤都可加盐熬化,然后再把晒干的萝卜丝连同面面辣和鲊面一起搓匀塞入罐中,如果有一时吃不完的酥肉或肉块也可同时放入。只是做鲊末油水要偏重,不能太素,素了不好吃。
做鲊末源起何时,今已难以考证。但鲊末的魅力却是被乡人越炒越大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宴席佳品和馈送礼物。
2003年2月18日
作文八:《家乡年俗(外五篇)》7200字
吃刨汤
在家乡,年味儿是从腊月就开始的。虽说早就没有人再祭灶神了,但一到冬月底腊月初,家住农村的乡亲们就陆陆续续开始杀年猪。因为这寒冬腊月,气温已经很低,空气又极干燥,有利于猪肉的腌制和保存,而这对于农村人来说,实在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他们本也就没有闲钱和时间隔三岔五去街上买肉的。纯朴的乡民们不会独自享有这美味,一则杀一头几百斤重的猪需要有人帮忙,二则这时候大抵也算是农民们家中最富足、时间最清闲的时候,于是总要请来邻里亲戚帮帮忙、一起吃顿饭,这就是“吃刨汤”。
刨汤,农村里杀猪时需要满满地烧好一大锅开水,猪杀死后用大茶壶盛了开水直接淋下去,把猪皮烫至半熟时,用手将上好的猪鬃毛拔去,这可是杀猪匠“刀儿钱”(工钱)之外的额外收入,然后再用刨子直接往猪身上刨,猪的细毛和粗皮就被刮得干干净净。而此时杀猪的凳子下往往有一大盆子用来接那淋下去的水和刮下去的猪毛之类的东西,这就是“刨汤”。诸君一听,定然是吓了一跳?——如此污秽之物,怎生吃得?嘿嘿,这自然不是乡亲们的待客之道。
猪杀死后,杀猪匠在猪的后脚上划开一道口子,然后插入橡皮管,用气枪往里面打气,一边打一边有人用木棒抽打猪的身子,一会儿猪就会像气球一样被“吹”得大了一圈。这活儿以前是杀猪匠直接用嘴吹的,后来改进了。但我爹妈在时是坚决不让这样干的,说是“吹”过的猪肉不耐放,容易发黄变味。但“吹”过的猪大抵更方便杀猪匠干活儿,所以一般情况下都这么做。
吃“刨汤”离不了的是这几道菜:一是炒肉片,二是炒猪肝,三是回锅肉,四是煮猪血,五是油煮萝卜白菜。也许还会有排骨汤或者肚头、腰花、粉肠之类的,但不多见。炒肉片里往往放上些嫩白菜秆儿,回锅肉里放上蒜叶段,煮肉的油烫中直接放上萝卜白菜,猪血里呢?常常放的是白菜叶子。不过多数人家都先把猪血用开水“紧”一下,帮助其凝固,然后把白菜叶煮到快熟时再放入猪血。其实直接在接猪血的血盆里加入凉水和少量淀粉,再放进葱花和少许盐,让其自然凝固后用刀划成条放进锅里味道更好,吃起来也更细嫩。
“吃刨汤”的饭菜说不上丰盛,但因为那猪都是乡亲们自己养的,几乎或者不喂任何的添加剂,又是刚宰杀的肉就直接上灶,就显得特别的鲜嫩,加上农村里做饭时用的全是大口的铁锅和柴火灶,赶得起急,因此,做出来的菜味道就特别的好。
至于为什么把这杀年猪时的请客叫做“吃刨汤”,没有人考证过。大概是乡民们一方面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向他人展示一下自己一年的收获,同时借此和邻里乡亲联络一下感情;另一方面又不愿因此而冲走了自己家的财运,不想趟了那“口风”。那“刨汤”嘛,不过是一盆子废水,肯定是要倒掉了。既然吃的是要倒掉的无足轻重的东西,甚至是要丢掉的废物,当然也就无足轻重了。于是我们常常形容那些“吃刨汤”时跑得慢的客人:“再不搞快一点,一会儿你就真的只有喝‘刨汤’了!”
一般说来,“吃刨汤”时主人家里会备上些酒,但通常并不劝喝,因为农村人每家每户大抵只有一两张可供吃饭的桌子,就算到邻居家里周借,一轮也不过三、四桌,但客人一般会比这多些。人们也往往并不恋酒,只对那新鲜猪肉和浓浓的年味儿感兴趣。
这些年,城里人在宾馆饭店里吃腻了以后,对乡下这种有着独特乡村风味的“吃刨汤”情有独钟。每到腊月中下旬,经常会看见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一帮往农村跑的城里人,问到哪儿去,笑答曰:“吃刨汤!”往乡下跑的人越多,就说明年也就越近了。
除 夕
年三十这一天,一大清早,大人们就特别的忙,他们要赶在这一年结束之前把该做的事情都给做完。
其实,农活一般说来已经是没有多少了的,主要是准备过年要吃的菜,也无非是白菜、青菜和萝卜之类的东西。其他更繁重的工作应该算是搞卫生、大扫除了。在年三十之前,一定要把该洗的被褥、衣服之类的东西全部洗干净;把家里的锅碗瓢盆彻底清洁一次;甚至水缸也要清洗过,换上新挑的水;房屋里里外外,全都要扫得干干净净,整个家真的是焕然一新。然后还要把那扫来的垃圾倒在一起,加上些细碎的柴草,在院坝边上点着了,任它静静地燃,慢慢地熏,这叫“糗岩鹰”(也就是熏山鹰的意思),大抵是借此驱赶山鹰等“年”兽不要伤害自己家养的小动物,乞求来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
年三十的早饭一般都吃得简单。吃过早饭后,女人们就开始忙厨房里的事。这一天几乎所有的锅都不会闲着。又是熬油,又是炸酥,忙得不亦乐乎。小孩儿呢?不时钻进厨房,去那装了酥肉的潦箕里抓上几跎酥肉,吃着到外面去放鞭炮去了。这一天的菜,鸡鸭鱼之类的并非必备之物,但猪肉是一定要的,而且必定要煮上猪头、猪尾和猪肝、猪心、猪肚,因为只有这些东西备齐了,吃年夜饭时才能够从猪嘴、猪舌、猪耳朵,到猪肝、猪肚再到猪尾巴各切上一点用作祭祀,这样做便是不欺瞒祖宗,有好吃的全给老祖先奉上了。如果年猪杀得早一些,就一定还要煮上几截香肠。还有一样菜也是必备的,那就是白菜和青菜。年三十的菜的煮法有讲究,不切段,整片的菜叶洗净后直接下到煮猪肉的汤锅里,我们把它叫“长匹菜”。菜煮得一定要多,切不可在年三十一顿就给吃完掉,要有剩余。而且那菜是越长越好,大概有福寿久长之意。
因为事情太多,年三十的饭通常比平时吃得要晚,所以也都叫吃年夜饭。吃饭前先要祭奠自己的祖宗,将一应饭菜酒水备齐后,在香火上方点亮两支大蜡烛,在香火下方点燃三炷香,然后准备六套碗筷,分别盛上一小点饭,将筷子架在碗上,将六只碗分别供在餐桌的上方和左右两侧,下方不摆碗筷,据说那是留给野鬼们的,因为是野鬼,也就是没有资格上桌子的,然后点燃长短纸钱。此时这一家的长者就需要亲自为祖先祭酒,在三个方向各洒上几滴酒表示敬意。孩子们呢?就需要在桌前一字儿排开,作揖、磕头、许愿,同时鸣响团年的鞭炮,告诉自己的祖宗和各路神仙,也告诉众位乡亲:咱们家团年了!
更复杂的仪式是需要将香蜡钱纸分作三处:一是香火前,那祭的是祖先;二是大门外,祭的是土地菩萨;三是朝门外,祭的便是各路神灵鬼魂。 这年夜饭据说是吃的时间越长越好,这一顿吃过后剩下的东西也越多越好,这昭示着来年的富余。而且,别的菜可以不吃,但那“长匹菜”中一定得吃的,因为大家都希望神仙和祖宗保佑自己健康长寿。这些年,酒和饮料是少不了的,一边喝一边吃,这样可以放慢吃饭的节奏。
吃过团年饭后,女人们忙着收拾残局,男人们则旺旺地生上一炉火,然后带着孩子们开始守岁。在还没有电视看的那些日子,女人们往往又端出特意准备的花生、瓜子、糖果之类的东西让大家吃,一边吃着零食一边闲聊,也算是总结过去、畅想未来吧!待女人们收拾停当,一样地把锅灶打扫干净,点上锅灯,然后加入守岁的行列。这大概是一年里这一家人团圆、热闹的时候。但孩子们总是闲不住的,不时会跑出去放个鞭炮或者礼花什么的。后来有了电视,有了春节联欢晚会,这所有的仪式都被淡忘了。那火呢?自然是越旺越好,这预示着一家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家庭兴旺发达。
守岁是需要守过子时,也就是大约午夜十二点之后。但小孩子往往顶不住瞌睡,两三个小时就得睡去。大人们呢?待孩子们都睡了,还有一项工作要做,就是“泼水饭”——将开饭前祭祖备下的饭菜,用开水泡了,然后备上香蜡钱纸,到门外找一个僻静的路口,点燃香烛和纸钱,将水饭泼在路上,这算是对无家可归的魂灵的祭奠。
至此,除夕就算过去了。
春 节
过春节,贴春联是老规矩了。但这春联可以在年三十贴,也可以在大年初一来贴。其实大年三十的晚上老老实实守岁的人,大抵是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的囫囵觉的。
初一一大早,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这一家的男主人就需要起来了,先是点上香蜡,然后也放上一挂鞭炮,但这比早的习俗,实在也让人很遭罪。放完鞭炮后,还得带上三炷香、三张纸钱,然后拎一个茶壶,到水井里去“买水”,不过这香和纸钱未必点燃。这“买”来的水大概应该算是“油水”、“外水”之类的东西,不过也是一种祈愿吧。
要说这一年里,就数初一的规矩最多,因为这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人们相信这一天做了的事,新的一年便会每天应验。于是新衣服是初一一大早一定得穿的,特别是小孩子,尽管家境再怎么贫寒也得想法让孩子穿上新衣服,当然成人往往并不依这个规矩。压岁钱也初一一大早给,瓜子、花生之类的零食管个够。
初一不能动土,不但不能下地干活,也不能扫地。有时实在因为孩子们的折腾炷一地的鞭炮屑让人看不过去了,非扫地不可的时候,也要从外面往里扫,还得一边扫一边念叨:“金银财宝扫进来,鸡屎狗屎扫出去。”垃圾扫拢后不能撮了来倒掉,因为这一天你倒掉的都是财运。换下的脏衣服这一天也是不能洗的,谁愿意一天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洗衣服呢?
穿好新衣服,贴好春联后要做的又一件大事,就是去给老祖宗们上坟扫墓。往往是一大家族人一起,上坟的男人和孩子偏多,往往平时往来较少的血亲这种时候也会一同前往。一应用品需得在过年之前就准备好,必备的东西有香蜡、纸钱和鞭炮。纸钱在我们这里又被叫做“钱纸”的,分长钱和短(散)钱两种,上面用凿子和钉子打上圆弧和孔,圆弧和孔眼儿的个数也挺有讲究,一金二银三铜四铁五锡,纸上的凿子和钉子印得差不多布满,但又必须是六、七个或者十一、十二个,否则这纸钱便“不值钱”了。
初一上坟与清明不同,初一不能动土,所以不能做坟山修葺一类的事情。上坟扫墓时,需在坟头两方和中央压上三张散(短)钱(纸),然后在坟前点上蜡烛两只,香三炷,再在坟前烧长短钱(纸)各若干,孩子们磕头、鸣炮,告诉已经故去的先人和周围人等,坟主人的后人还在并且已经来看过了,然后离去。
一路走着,孩子们吃着零食,放着散落的鞭炮。男人们抽着一年里最值钱的香烟,大家都其乐融融。这一天的孩子往往特别的放肆,因为大人们决不会在大年初一打骂孩子的,大家都特别忌讳在年初一吵嘴,因为那预示着一年的不和睦。
男人们上完坟回来,女人通常已经把汤圆做好,只等男人、孩子进得家门,放进锅里煮熟即可。初一的汤圆与平时的汤圆不一样,人们常常准备每人吃几个到十几个不等,面值不同的硬币,洗净后随汤圆的糖心一起包进去,待煮熟后随意盛给家人,看谁吃到的钱最多,寓意一家人谁在今年的财运最好。
吃过早饭后,一家人可以在家里玩,也可以上街玩,乡下的男人们大多聚在一起跑到山坡上晒太阳、打牌玩。初一没有走亲戚的习俗,大概也没人愿意天天往别人家里跑,也不愿意自己家里天天有客人叨扰。不过,初一的菜肴往往并不比年三十好,有许多是年三十余下的,还有信佛的,在这一天便需要吃素食。
在县城的街上,初一白天有狮子、龙灯,晚上便常常有焰火,加上那里有数不尽的各种好吃的东西,自然是一个热闹的好去处。不过,这两日不管是孩子或是大人,大概都吃得有些无法消受。所以我总是有些怀疑,许多人除了凑热闹之外,是为了去大街上炫耀自己一身光鲜的新衣服。
过 年
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年三十是最隆重的,但其实这一天并不算过年。不是吗?除夕嘛,就是把旧的送走,仅此而已。年是从初一开始过的,而且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如中国这么内容丰富的节日。过年不只是人的事情,在老祖宗的规矩里,首先过年的也不是人。那是什么呢?
“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棉花”,再往后我就数不上来了。据父亲说,一直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初一是鸡过年,这一天就不能杀鸡,最好也不吃鸡肉,非要吃不可,那鸡也在年三十就杀好;初二是狗过年,这一天狗肉自然是吃不得的,照例得给家里的狗盛上点好饭,最好还有点吃剩下的肉;初三呢?得给猪扫圈(厩),得在猪圈旁烧上些钱纸,让神灵保佑自己家来年能够喂出几头大肥猪,然后要把猪喂得饱饱的。初七这天人过年,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不过晚上需要敬鬼神,因为那鬼和神原本也是人变的,以后也再没什么仪式。不过,想想那鸡和狗还有谷子、豆子和棉花也过年,倒是觉得特别的有趣。
从初二起,最忙乎的事情就是走亲戚了。大人孩子拎上烟酒糖果,背上猪脚,第一件事当然是去丈母娘家拜年。别的地方猪脚可以省得,唯独这里是万万省不得的,遇上小心眼儿的丈母娘,如果有几个女婿,便会比较每家的猪脚的大小和饱满程度,由此推测女儿在夫家的日子是否富足,评判女婿们对自己的孝心。然后按照关系的远近亲疏,一家一家地走下去。不管是谁,家里来了客人,也都总是一家人好好的陪着,大人和大人们摆龙门阵,小孩和小孩们到处玩耍嬉戏。待客人走的时候,主人得给前来作客的小孩子一点礼钱,我们这里把它叫做“毽儿钱”,意思是钱少,只够孩子买毽子踢。至于钱的多少,除了关系的远近亲疏和礼物价值的高低外,主人家里的经济状况才是主要因素。 走亲戚有个讲究,就是“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初七这一天,因为“遇齐”了,日子不好,不宜出门;初八这天是发财的日子,有财自然是外面好,这一天如果还在亲戚家的话,一般晚上也就在亲戚家里住,并不回家,怕因此短了外财。
越往后,年味儿就慢慢淡了下去。从初四、五开始,也就有人在没客人的时候间或做些农活。但这阵子本也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活,不过是没亲戚到家的日子混混手脚而已。
到正月十五这天,是最后一天过年了。所有的拜年活动至此结束,嫁出去的女儿们也往往要在这一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娘家,过一个团团圆圆的日子。这时候女婿在不在不重要,嫁出去的女儿只需要领上孩子回娘家团聚就是,这次往往也还要带上点礼物,但不再背猪脚,也可以随便带上点菜蔬什么的,有个心意就行。因为礼物的可有可无,那“毽儿钱”自然也就可有可无了。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自然少不了的是元宵,老家叫汤圆。初一的汤圆是可以吃肉馅的,这一天的汤圆不包钱而且一律只是糖馅,预示着甜甜蜜蜜,团团圆圆。农村有个说法,如果谁家的汤圆在这一天煮出来“发红”了,那是件大喜的事情,越红预示着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越红火。
吃过晚饭,姑娘们大抵是要领上孩子回家的,因为年已经到此结束,各人也该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而在街上,这一天的夜晚常常是最热闹的,龙灯、狮子、礼花引得大街小巷人头攒动。
最激动人心的,要数那耍龙灯、狮子的师傅们打“瓢儿花”。就是在炉子里将铁水熔化,一个人用瓢儿(勺子)盛上铁水抛向空中,另一个人用一块木板迎着铁水落下的方向使劲拍过去,那又红又亮的铁水便再次四散着飞向高空,划着美丽的弧线落下,犹如盛开的花朵。这需要很熟练的人才敢去做,正因为不容易,每一朵“花”升起,全场人就是一片欢呼和尖叫,接下来是那落下的铁水本也还有些温度,自然是引得一场子人又跳又躲。那气氛,实在比放那五颜六色的焰火还要热烈得多。不过,因为这事儿实在太冒险,加之现在有了各式各样的烟花了,现在早已经没有人做了。
忙过了正月十五,年也就算过完了。
偷 青
大姐家虽然离我所住的地方只有三十多华里,现在坐车只需要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但已经是邻省邻县了。这“偷青”的习俗本不是我家乡的风俗,而是我姐夫老家的风俗。
记得那时我还小,大概是上初中吧,这是我仅有的一次在大姐家过正月十五。大姐家房子那时在城边上,自己有地,仍然是农民,至今也是农村户口,但现在城市早已经把她家的房子包围起来了,成了不是“居民”的城里人。
元宵节这天,吃过晚饭后,做泥水匠、包工头的姐夫就让他的几个徒弟领着我和几个外甥,还有他的外甥们去教场坝看龙灯、狮子,还有“瓢儿花”。场子里人山人海。不时会有小孩子故意丢一个鞭炮在你脚下,“嘣”一声巨响,能把你吓一大跳,还有那不时升起的礼花,但最热闹的仍然是打“瓢儿花”的时候。只觉得那时的心情,兴奋而又有些紧张,总担心一不小心被那鞭炮、礼花炸着、熏着、烫着。
出门时大人们就有交待,回来顺便偷点青回来。回来的路人,外甥们,还有几个姐夫的徒弟就嚷嚷着要去“偷青”。所谓“偷青”,就是去偷别人地里的菜——但不一定是青菜,见青色就行。这是当地的习俗,“偷青”就是偷财、偷好运,谁偷得多,来年就有好财运。一向老实胆小的我,实在没有那胆量。出门时大姐也有交待,说我是外地人,万一被人家逮着了不好办,看着姐夫的几个徒弟带了我的外甥们欢天喜地分头跑了,我心里充满了羡慕。
我刚进家门不到一刻钟,去“偷青”的人已经陆续回来了,每个人手里拎着两三棵大青菜,一进屋就给大家讲他们此行的“传奇”和“冒险”经历。有一个被菜农发现了,追了来,这人一边跑一边用偷来的菜砸过去,口里喊着:“你的菜我不要了!还你还不行吗?”菜农因为忙了捡菜,这才跑脱了。也有丢鞭炮炸跑了追来的主人的。不过最绝的恐怕还是我的外甥,被主人逮了个正着,我外甥说:“菜你要你拿去!你看,谁让你把你们家菜种得那么好,别人家的我还不偷呢!”惹得那菜主人笑了,见他还是个孩子,长得又可爱,倒自己拔了两棵菜送他。
好在这地方有这个习俗,种菜的农民虽然心疼自己的劳动成果,但并不真与偷菜的人计较。因为有人来偷菜,说明自己有菜(财)啊!看看一帮人偷回来的菜,已经足够这一大家子人吃两三天的了。
元宵节嘛,接下来的活动自然是吃汤圆,不过每人只是半碗,有的人只是象征性地吃三两个,然后就着煮汤圆的锅,放入洗净的偷来的青菜,用猛火煮熟,然后用一个大大的盆子,满满盛上一盆,放在桌子的中央,两边各摆上两大碗煳辣子醮水,大家团团围住桌子和菜盆儿,就着吃汤圆儿的碗,将那青菜直接醮了醮水,大口地往嘴里送。那辣椒是真辣!一边吃,一边听得大家嘴里发出“咝——咝——”的声音,但就是没一个人愿意放下手中的筷子。吃了半个月油腻腻的食物,现在突然有这么清淡纯正的素菜,实在是一种享受!就是现在想想那味道,也还会淌口水呢!
不一会儿,一盆青菜就见了底,于是又上来第二盆,直到大家嚷着:“吃不起了!吃不起了!”再没人动筷子了才作罢。孩子们又开始在院坝里放起了礼花和鞭炮,来拜年的徒弟们也才各自散去。
[王云鹏 男,中学高级教师,昭通市首届名师之一。在演讲、辩论、摄影、文学等方面有广泛兴趣和爱好。现供职于永善县实验中学。]
作文九:《[管理]家乡年俗调查》1400字
调查报告参考提纲:
一、 饮食:
年糕(nián-gāo,rice cake; new year cake)汉族传统食物,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
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年糕有黄、
白两色,象征金银,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
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
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另有老北京传统老字号以“年糕钱”为名。
用黄米或江米面加各种辅料蒸制而成。年糕品种多,有枣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
精细的年糕有白果、什锦、水晶、如意等,烹制方法多为蒸,也有用油炸蘸白糖吃的,
均有香甜粘糯的特点。味腻如脂色若琮。香洁定知神受饷,珍同金菊与芙蓉。”自注说:
“满洲跳神祭品有飞石黑阿峰者,粘谷米糕也。色黄如玉,味腻如脂,惨假油粉,蘸以
蜂蜜颇香渚,跳毕,以此偏馈邻里亲族。又金菊、芙蓉,皆糕名。
二、 清洁与装饰
贴春联
贴春联是家乡的一大民俗,大多在吃年饭前就贴好。
正月初一早饭后,你只要沿街走走,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的大门上,无不穿起了红红的新衣,映衬出一门的吉祥和喜庆。
记得幼时贴春联,大多为墨写就。而今随着社会的进步,
墨写的春联也逐步被金粉书写的春联所替代。农家小院的门扉,一旦贴上红红的春联,加之不同风格的字体,看上去就鲜活、俊俏起来,洋溢出一种热烈、祥和、喜庆和文明的气氛。有一定文化的人家,春联一般是不买来贴的,而是要自撰自书,这样才显得有品味和档次。因为从街上买来的春联几乎都千篇一律,很难分类张贴,有的还很俗气,就连贴于猪圈或柴房的春联都沾染了铜臭的字眼,联既不好,语又颇俗,因而许多人家还是喜欢张贴手书春联,这不仅避免了俗气之嫌,而且有的自撰春联既可表达主人的心愿和期盼,还可借以言志抒情,岂不美哉,
三、 庆祝活动
放鞭炮
家乡素有“烟花火炮之乡”美称,其量多,故价廉,乡人岂有不放之理。
逢喜事,要放;遇节日,要放;办丧事,要放。以致婚
丧嫁娶,买卖交易,甚或饭店开张,起房盖屋,买彩中奖,无不炮声震天,不舍昼夜。除夕之夜,更是抓住机遇,大放特放。整个江川坝子,一时间爆竹声声,此鸣彼应,彻夜通宵。一旦鞭炮声响了起来,就要从大年三十下午一直延续到元霄佳节才渐少渐稀,渐放渐停,但腾空的烟花焰火却还不时轰响于半天,绽放出五彩缤纷的图案和光彩。
吃年饭,放鞭炮,看焰火,似乎已逐渐发展成为乡人过大年而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少年儿童,更是日思夜盼。新衣可不穿,好菜可不吃,但火炮烟花不能不放,一旦家长不能满足其愿望,小孩就要直嚷:过什么年~
四、 拜访活动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指新年拜家中尊长及到亲友处祝贺,是人们相互走访祝
贺春节,表示辞旧迎新的一种形式。柴萼的《梵天庐丛录》解释说:“男女依次拜长辈,
主者牵幼出谒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
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
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之。
五、 神灵崇拜
送灶君
腊月二十四,传说是灶君老爷上天之日,故家家户户都在这天晚上把锅灶擦抹干净,用一小碗,盛满五谷和切细了的稻草秸,然后用香盏点上油灯恭送灶君上天。为不让灶君把家丑启禀玉帝以遭惩处,故乡人多用大麦芽制作的白糖(一种宜含化而不宜咬嚼的饴糖)作献品,欲把灶王的嘴给封起来,让他有口难言。
作文十:《家乡年俗调查指导书》1600字
家乡年俗调查指导书
1、调查准备
(一) 阅读相关文献著作
民俗学概论 钟敬文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12出版 选读
中国民俗史:明清卷 钟敬文,萧放等 人民出版社2008-03出版 必读 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萧放 学苑出版社 2011-04出版 选读 老北京的年节和食俗 吴汾//匡峰 东方出版社2008-01出版 必读 江西年俗 梅联华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10-02出版 选读
春节 萧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01出版 必读
(二)选择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应囊括老年、中年、青年以及男性、女性。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有侧重的调查研究。
(三)综合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如:
(1)开会调查
(2)个别访问
(3)现场观察
(4)蹲点调查
(5)阅读有关文献资料
(四)拟定调查提纲
调查提纲可参考指导书所附调查提纲,根据调查提纲进行每一项的详尽调查,同时可根据自己家乡年俗的实际情况对提纲进行补充。
2、报告撰写
首先对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核实,发现遗漏疑问的地方,再作调查补充。 在此基础上分析、思考,调查材料的内部联系,发现事物的本质。
调查报告在详实资料的基础上,一是要结合民俗学理论知识挖掘年俗所蕴含的文化和思想本质。二是要注重通过对古今年俗以及不同地域年俗的深入比较分析,探求年俗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以及与社会变迁的内在联系。
调查报告要求详略得当, 3000字左右。对有兴趣的内容或具有当地特色的内容可以详细写。
调查报告参考提纲:
一、 饮食:
包括年糕、馒头、饺子、豆包、菜肴、汤圆以及其他特色过年食品等。要求详细调查食品的制作过程,制作形式,食品的食用时间等。同时调查近几十年来食品制作及食用情况的变化及原因。
二、 清洁与装饰
1、扫尘即打扫房间灰尘及擦拭门窗玻璃等。调查扫尘行为的时间、具体形式等,结合文献记载探寻扫尘行为的文化内涵。
2、贴春联、年画,福字、窗花,挂红灯笼等。调查春联、年画,福字、窗花等的制作方式、张贴时间、地点等情况。调查近几十年来春联、年画,福字、窗花制作及张贴情况的变化及原因。结合文献记载探寻春联、年画,福字、窗花等的文化内涵。 三、 庆祝活动
1、守岁:守岁活动的时间、地点、过程等情况。调查近几十年来守岁情况的变化及原因。结合文献记载探寻守岁的文化内涵。
2、燃放烟花爆竹: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形式等。
3、春节庙会:调查家乡及附近有无春节庙会。调查庙会活动的时间、地点、组织形式、庙会特色等。调查近几十年来庙会情况的变化及原因。结合文献记载探寻庙会的文化内涵。
4、调查其他庆祝娱乐活动的发展及变化,如走高跷、扭秧歌、篮球赛、足球赛等。 四、 拜访活动
拜年分为给宗族内长辈拜年、给亲戚朋友拜年、给岳父母拜年等;要求调查清楚各种拜年行为的时间、地点,行为仪式(跪拜、鞠躬等)、祝福话语等。另外包括长辈、亲戚等的回礼、回拜等行为。例如给晚辈压岁钱、对晚辈的祝福等。调查近几十年来拜年行为的变化及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拜年对象、拜年方式的比较,分析拜年行为所包含的文化意蕴。
五、 祖先祭祀
包括祖先祭祀的对象,地点(宗祠、家中牌位、墓地等),时间,祭祀贡品,祭
祀方式及要求禁忌等。调查近几十年来祖先祭祀行为的变化及原因。在此基础上,结
合文献分析拜年行为所包含的文化意蕴。
六、 神灵崇拜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除夕和初一对神灵的祭拜,以及其他重要时
间点对神灵的祭拜活动,详细了解神灵祭拜的时间、地点、贡品、祈祷语言及
风俗禁忌等。另外调查有无地方特色的活动如驱傩等。调查近几十年来神灵祭拜
行为的变化及原因。 要求结合文献记载了解各种神灵祭拜活动的来龙去脉、文化意
蕴。
更多内容下载请点击:more
网络赚钱好途径,公司推广等等,尽在我的豆丁免费文档: 《推广赚钱途径方法网站》 豆丁地址:://.docin./p-468912899.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北方年俗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