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次北固山下读后感》1200字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一)?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时达,归雁洛阳?边。? 次,意思为远行中临时停留住宿或者驻?扎,这里特指停船。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
城北,扬子江江滨,是镇?江? 三山 名胜其一,素有? 天下第一江山 的?雅号。 出门在外远行经过北固山,扬子江?水碧绿如玉,我的小舟?就?停在江岸旁。江潮平静江面开阔,扬帆远走?的行船顺风而去。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江上仍有残余的夜色,但是岁?末的寒意已经被冲淡许?多?了。家书什么时候才会被亲人收到,希望归?雁回到洛阳的时候我的?亲?人能接到我的消息。 ?我这个异乡客经过北固山,眼内山前是一衣?绿?水,所乘行舟就停在岸边。扬子江上江潮平??静使江面看上去颇为开阔,?一艘船正鼓着风帆往远处驶去。正在缓缓?升起的太阳驱散着扬子?江上?的夜色,岁末的寒意被这暖阳冲淡了需多?。抬头看到了一行归雁?,心?里不禁希望这鸿雁能将我的消息送回家乡?洛阳去。?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二)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作者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 尝往来吴楚间 ?。题目里提到的 北固山? ,在现在江苏镇江以北,三面临江。诗?人? 行舟绿水前 ,一路行来,当舟次北?
固山下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燕,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
千古名篇。? 客路青山外 ,上岸之后还要跋涉的?驿道,在青青的北固?
山外,诗人看不到,这是?诗人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9xang.)?眼前却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碧波荡漾,与岸齐平?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王?夫之说,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象,通?过? 一帆悬 的小景,一览无余的展现?
在读者的眼前。? 第三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
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时间过得如?
此之快,稍纵即逝,怎能不令?离家日久的诗人感慨系?之,此联妙在诗?
人是在描写江景、节令,无意?说理,却? 无心插柳柳成荫? ,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或许是有意为之,而天然去雕饰。?难怪殷璠给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 的高度评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水上的诗人还要继?
续在驿路奔波,思乡思亲?之情何以堪,家信都早?已写好,只是不知如?
何寄回洛阳,正巧北归的?鸿雁掠过晴空,诗人自??然想到了 雁足传书 ,?欲托雁捎信。与首联遥相呼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浓浓的乡思愁绪?。?
?
作文二:《《次北固山下》读后感》600字
王湾,唐代洛阳人,玄宗712年中进士,历任荥(ying)阳(在今天的四川省境内)主簿,洛阳尉等职。王湾颇负诗名,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现今仅余十首,多为答和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作品体现了新旧诗风的变化。
这是一首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作品。这首诗的逻辑用到前后呼应,文官常有的寄情山水的兴致在这首作品里得到了体现。
客路与乡书前后呼应,说明了游子在外的思乡情怀。“行舟绿水前”一句说明了地点,归雁洛阳边说明了时间,或者说季节。和《千家诗》里介绍的相同,我也以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的气势开阔,景色佳处被洗练得描绘了出来,是很好的诗句。尤其后面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里诗人将惆怅的旅怀融入景色里,有黯然神伤但是也有希望。这里面包含的顽强不屈的精神是可贵的,而思乡的情感也使人同情。(在翻此句时,我好久找不到合适的白话文,惭愧得很,后来仔细想想才决定淡化景色而着重于对诗人心情感受的表达。这样的情况常使我自己也觉得古文的有些魅力是不可磨灭或者说不可代替的。惭愧。)
读这首诗,我们要注意诗句对作者本人的描绘,包括他的背景,情趣,性格等等;还要注意景色的描写方法,从大到小,从近及远;注意诗中用视觉描写来突出景色的优美独特,用寄托的方法展露心中的情感。惟有理解了北固山下扬子江的魅力才能领略诗人胸中的情意吧,读后我总觉得这种寄托是这首作品的精彩之处,也是较难理解的一点。
作文三:《次北固山下读后感》1600字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
(?一)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时达,?归雁?洛阳?边。? ?次,意?思为?远?行中临??时停留住?宿或?者驻?扎,?这里?特指?停船?。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城北,?扬子?江江?滨,?是镇?江? 三山?? 名胜其?一,?素有? ?天下第?一江?山? 的?雅?号。 ?出门在?外远?行经?过北?固山?,扬?子江?水碧?绿如?玉,?我的?小舟?就停??在江岸旁?。江?潮平?静江?面开?阔,?扬帆?远走?的行?船顺?风而?去。?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江?上仍?有残?余的?夜色?,但?是岁?末的?寒意?已经?被冲?淡许?多了?。家?书什?么时?候才?会被?亲人?收到?,希?望归?雁回?到洛?阳的?时候?我的?亲人??能接到我?的消?息。? ?我?这个异乡?客经?过北?固山?,眼?内山?前是?一衣?绿水?,?所乘行?舟就?停在?岸边?。扬?子江?上江?潮平?静使?江面?看上?去颇?为开?阔,?一?艘船正?鼓着?风帆?往远?处驶?去。??正在缓缓?升起?的太?阳驱?散着?扬子?江上?的?夜色,?岁末?的寒?意被?这暖?阳冲?淡了?需多?。抬?头看?到了?一行?归雁?,心?里?不禁希?望这?鸿雁?能将?我的?消息?送回?家乡??洛阳去。?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二?)?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作者?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 尝往?来吴?楚间? ?。题目?里提??到的 ?北固山? ?,在现?在?江苏镇?江以?北,?三面?临江?。诗?人? 行舟?绿水?前? ,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燕,?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客路?青山??外 ,上?岸之?后还?要跋?涉的?驿道?,在?青青?的北?固?山外,?诗人?看不?到,?这是?诗人?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9?xa?ng?.)??
眼前却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碧波?荡漾?,与?岸齐?平?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王?夫之说?,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象?,通?过? 一帆?悬? 的小?景,?一览?无余?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第三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时间?过得?如此??之快,稍?纵即?逝,?怎能?不令?离家?日久?的诗?人感?慨系?之,?此联?妙在?诗人??是在描写?江景?、节??令,无意?说理?,却? ?无心插?柳柳?成荫? ?,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或?许是??有意为之?,而?天然?去雕?饰。?难怪?殷璠?给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 ?的高度?评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水?上的?诗人?还要?继续?在?驿路奔?波,?思乡?思亲?之情?何以?堪,?家信?都早?已写?好,?只是?不知?如何?寄?回洛阳?,正?巧北?归的?鸿雁?掠过?晴空?,诗?人自?然想?到了? ?雁足传?书? ,欲??托雁捎信?。与?首联?遥相?呼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浓?浓的?乡思?愁绪?。?
?
作文四:《次北固山下读后感(范本)》1200字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一)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时达,归雁洛阳?边。? 次,意思为远?行中临时停留住宿或者驻扎,这里?特指停船。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
城北,扬子江江滨,?是镇江? 三山 名胜其一,素有? 天下第一江山? 的雅号。? 出门在外远行经过北固山,扬?子江水碧绿如玉,?我的小舟就?停在江岸旁。江潮平静江?面开阔,扬帆远走??的行船顺风而去。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江上仍有残余的?夜色,但是岁末的?寒意已经被冲淡许??多了。家书什么时候才会被亲人收到?,希望归雁回到洛?阳的时候我的?亲人能接到我的消息。? ?我这个异乡客经过北固山,眼内山?前是一衣?绿水,所乘行舟就停在岸边?。扬子江上江潮平?静使江面看上去颇?为开?阔,一艘船正鼓着风帆往远处驶?去。正在缓缓升起?的太阳驱散着扬子?
江上的夜色,岁末?的寒意被这暖阳冲?淡了需多。抬头看?到了一行归雁,?心里不禁希望这鸿雁?能将我的消息送回?家乡洛阳去。?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二)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
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作者?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 尝往来吴楚间? 。题目里提到的? 北固山 ,在现在?江苏镇江以北,三面临江。诗?人? 行舟绿水前 ,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之时,潮平岸阔,残夜归?燕,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
千古名篇。? 客路青山外? ,上岸之后还要跋涉的驿道?,在青青的北固?
山外,诗人看不到,?这是诗人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9xang.)?眼前却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碧波荡漾,与岸齐??平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王夫之说,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象,通过 一帆悬? 的小景,一览无余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第三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时间过得?
如此之快,稍纵即?逝,怎能不令离家?日久的诗人感慨系?之,此联妙在?诗人是在描写江景、节?令,无意说理,却? ?无心插柳柳成荫 ?,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或许是??有意为之,而天然去雕饰。难怪殷璠?给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 ?的高度评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水上的诗人还要?继?续在驿路奔波,思乡思亲之情何以?堪,家信都早已写?好,只是不知如?
何寄回洛阳,正巧北?归的鸿雁掠过晴空?,诗人自然想到了? ?雁足传书 ,欲托雁捎信。与首联?遥相呼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浓浓的?乡思愁绪。?
?
?
作文五:《《次北固山下》读后感(优秀篇)》1000字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次北固山下》读后感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时达,归雁洛阳边。
次,意思为远行中临时停留住宿或者驻扎,这里特指停船。北固山,位于江苏镇江城北,扬子江江滨,是镇江“三山”名胜其一,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雅号。
出门在外远行经过北固山,扬子江水碧绿如玉,我的小舟就停在江岸旁。江潮平静江面开阔,扬帆远走的行船顺风而去。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江上仍有残余的夜色,但是岁末的寒意已经被冲淡许多了。家书什么时候才会被亲人收到,希望归雁回到洛阳的时候我的亲人能接到我的消息。
我这个异乡客经过北固山,眼内山前是一衣绿水,所乘行舟就停在岸边。扬子江上江潮平静使江面看上去颇为开阔,一艘船正鼓着风帆往远处驶去。正在缓缓升起的太阳驱散着扬子江上的夜色,岁末的寒意被这暖阳冲淡了需多。抬头看到了一行归雁,心里不禁希望这鸿雁能将我的消息送回家乡洛阳去。
小小的读后感:
王湾,唐代洛阳人,玄宗712年中进士,历任荥(ying)阳(在今天的四川省境内)主簿,洛阳尉等职。王湾颇负诗名,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现今仅余十首,多为答和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作品体现了新旧诗风的变化。
这是一首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作品。这首诗的逻辑用到前后呼应,文官常有的寄情山水的兴致在这首作品里得到了体现。
客路与乡书前后呼应,说明了游子在外的思乡情怀。“行舟绿水前”一句说明了地点,归雁洛阳边说明了时间,或者说季节。和《千家诗》里介绍的相同,我也以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写的气势开阔,景色佳处被洗练得描绘了出来,是很好的诗句。尤其后面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里诗人将惆怅的旅怀融入景色里,有黯然神伤但是也有希望。这里面包含的顽强不屈的精神是可贵的,而思乡的情感也使人同情。(在翻此句时,我好
久找不到合适的白话文,惭愧得很,后来仔细想想才决定淡化景色而着重于对诗人心情感受的表达。这样的情况常使我自己也觉得古文的有些魅力是不可磨灭或者说不可代替的。惭愧。)
读这首诗,我们要注意诗句对作者本人的描绘,包括他的背景,情趣,性格等等;还要注意景色的描写方法,从大到小,从近及远;注意诗中用视觉描写来突出景色的优美独特,用寄托的方法展露心中的情感。惟有理解了北固山下扬子江的魅力才能领略诗人胸中的情意吧,读后我总觉得这种寄托是这首作品的精彩之处,也是较难理解的一点。
作文六:《次北固山下》4100字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本诗选自《全唐诗》。
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青山:指北固山。
5.行舟:乘船前行
6.绿水:长江
7.前:向前航行。
8.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9.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10.风正:风顺(而和)。
11.悬:挂。
12.海日:海上的旭日。
13.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14.旧年:未尽的一年。
15.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6.乡书:家书(家信)。
17.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8.边:唐代口语,义同“处”,泛指某处。
19.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译文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行。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才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改写
第一句:船家摇橹声把我吵醒,睡眼朦胧地瞧了瞧远方的景象,江面上一层薄雾使远处的青山忽隐忽现。山好似那样的遥远,甚至看不清那本有的青黑色,而我路途终点可能还在山那边的那边。山的倒影拉的好长,小舟悄悄地在翠绿色的明镜似的湖面上行驶,好像生怕把什么惊醒似的。晚霞映照着湖面,一切都成了火红色。这一些好像都变得太快,水里的鱼儿也好奇地把头露出来瞧个明白。
第二句:潮水这时已涨了起来,江面显得更为宽阔,此刻长江之上只有我一叶孤舟。我站在船头,江水不停地拍打船身。看着这宽阔的江面,望着那火红的天空,有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感。微风吹来,船帆满起。小舟奋力向前驶去。耳旁鸟、虫的鸣叫时高时低,时缓时急。躺下来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我的一切。
第三句:再次醒来时已是黎明,但月亮仍还在天空挂了半边。昨晚的一切都显现在眼前。再看看那初生的太阳,心中不禁感到黑暗过后便是黎明,一种希望之感在心中油然而生。突然想起新年将至,想起家中老母、妻儿,想起家中黄牛……
第四句:而此不能与亲人团聚,心中不免有些悲伤,但一想到自己正为国家而奔波、忙碌,悲伤之感也就渐渐淡下。每当这时,就会动手写一封家书。此时家书已写了好几封了,只是不知怎样寄回给家乡。大雁正好北归,书信带我情回。只请大雁送信归。“儿远行在外,望母勿恐儿不归。大雁南飞家在北,而我远行不久归。”
相关试题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次北固山下
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河岳英灵集》)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总之,这首诗抒写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全诗和谐优美,妙趣横生。堪称千古名篇。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编辑本段主题归纳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类型)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是唐代诗人。字号为德。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年~713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来不幸去世。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首诗词已被选入了初一人教版、苏教版和北师大版的教科书中,深受读者的喜爱。《河岳英灵集》题作《江南意》,字句颇有不同。这首诗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开元中,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明代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诗薮》)。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
其诗《全唐诗》有收录。事迹见《唐才子传》。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编辑本段名句解析
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中评这两句诗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说怎么对人说,可惜殷?没有交待,但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将这两句诗“手题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作文七:《次北固山下》4100字
、次北固山下
(唐)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典故】
①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
【赏析】
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2、赤 壁
(唐)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①春深锁二乔。
【典故】
①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相传曹操消灭袁绍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赏析】
后两句议论,思路奇特。诗人不从正面去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①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典故】
①
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归去”。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
赏析】
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4、鹧鸪
唐)郑 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①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典故】
①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黄陵,山名,一名湘山,在今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畔。相传娥皇、女英是唐尧的两个女儿,同嫁虞舜为妃。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赶至南方,也死于江湘之间。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赏析】
诗的颔联有一层浓重伤感的氛围: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销肠断的氛围。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①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②飞快,弓如霹雳③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典故】
①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视。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②的卢: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相传刘备曾在荆州遭敌将追杀,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③霹雳:指雷声,此处比喻射箭时的弓弦声。语出《北史·长孙晟传》:“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
【赏析】
①“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营造了将士们出征前群情激奋威武雄壮的气氛。
②③“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塑造了意想中的自己无畏的战斗形象:骑的卢骏马,挟霹雳强弓,冲锋陷阵,杀敌立功。
6、使至塞上
(唐)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①。
(摘自七年级下册)
【典故】
①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赏析】
末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7、泊秦淮
(唐)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①。
(摘自八年级上册)
【典故】
①《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歌词极其绮艳轻荡。当年隋兵陈师江北,可一江之隔的南唐陈皇帝陈叔宝依旧沉溺声色,终于被俘亡国。因此,《玉树后庭花》被后人
称为“亡国之音”。
【赏析】
诗人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抨击的是只顾个人肆情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8、雁门太守行
(唐)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①,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②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摘自八年级上册)
【典故】
①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②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
【赏析】
① 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慷慨赴敌。
②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
9、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摘自八年级上册)
【典故】
①南冠(guān):古代南方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晋国囚禁,晋侯见了问道:“南冠而絷(zhí,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作者被清兵逮捕。
【赏析】
①这个典故,既点明自己被捕,又含有要向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思。
10、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①建安骨②,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③。
(摘自八年级下册)
【典故】
①蓬莱文章:指汉代文学作品。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藏有仙家典籍。东汉中央校书处东观,藏书很多,被称为“道家蓬莱山”。诗中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②建安骨:东汉末年,以曹操父子为首的作家,文章刚健清新,后代称为“建安风骨”。
③弄扁舟:这里是归隐江湖的意思。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
【赏析】
①②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
③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
11、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①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摘自八年级下册)
【典故】
①燕然未勒:意思是没有建立破敌大功。据《后汉书》记载,汉和帝永元元年,大将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赏析】
抒发孤城将士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①,到乡翻似烂柯人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摘自八年级下册)
【典故】
①闻笛赋:指向秀的《思旧赋》。西晋时,向秀和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很悲痛,一次他从嵇康的旧居路过,听到有人在吹笛子,笛声使他想起被杀害的好友,就以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思旧赋》来悼念嵇康。
②烂柯人:见《述异记》。传说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两个儿童在那里下棋,他就在一旁观看。一局棋刚完,儿童对他说,“你的斧柄(柯)已经烂了。”王质回到家乡,见同代的人都已死了,原来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
【赏析】
①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②作者借这个典故来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仿佛有隔世之感。
13、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①此去无多路,青鸟②殷勤为探看。
(摘自八年级下册)
【典故】
①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②青鸟:神话中的鸟,像乌鸦,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
【赏析】
诗的尾联借“蓬山”指对方住处,借“青鸟”指传递信息的人,表达诗人的愿望:有人为他们传递信息。
14、行路难
(唐)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①上,忽复乘舟梦日②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③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摘自九年级下册)
【典故】
①垂钓碧溪:姜太公曾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②乘舟梦日: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③长风破浪:比喻远大的志向得以施展。南朝宋人宗悫少年时,叔父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赏析】
①②诗人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③李白暗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15、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①。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③。
(摘自九年级下册)
【典故】
①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记载,东吴孙权曾骑马射虎,马为虎所伤,他以双戟投掷,虎才退却。
②冯唐:汉文帝时人,当时任郎中署长。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云中郡守魏尚是抵御匈奴的良将,因上报杀敌数字较实际多六人,被削职。冯唐向汉文帝提意见,认为处罚太重。文帝接受了冯唐的意见,派他持节去赦免魏尚,恢复其云中郡守的职务。
③天狼:星名。《晋书·天文志》中说,狼星出现,必有外来侵略。
【赏析】
①作者以孙权自比,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②诗人以西汉名将魏尚自比,是希望朝廷重用他,让他有机会再展宏图,为国立功。
③末句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 追问
一部分是苏教版的、
作文八:《次北固山下》12200字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阅读 1
1、 这是朝诗人王湾的代表 ; 体例上属于 诗, 内容上属于 之作。
2、解择加点词语。
①次北固山下 次 :
②客路青出下客 路 :
③乡书何处达乡 书 :
1、 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 ? 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
答 :
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 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
答 :
6、 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 被迫在漠北牧羊, 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 后来人们用 “ 鸿 雁传书 ” 或 “ 归雁 ” 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 ? 是向哪个方向寄 ?
答 :
7翻 译 :乡 书 何 处 达 , 归 雁 洛 阳 边 。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这首诗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
9. 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 :
10.“ 风正一帆悬 ” 以 “ 一帆悬 ” 之小景, 写出了 之大景的 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11. 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1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不少于 20字 )
13. 本文主旨:
阅读 2
8、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定“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9、“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2分)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2)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3分)
阅读 3
1、 “ 风正一帆悬 ” 以 “ 一帆悬 ” 之小景,写出了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3、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5、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6、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 “ 阔 ” 表现出一幅怎样的 情景?
7、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
8、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 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 为什么 ?
9、此诗第二联 “ 潮平两岸失 ” ,有的版本作 “ 潮平两岸阔 ” ,你觉得 “ 失 ” 与 “ 阔 ” ,哪个字更好, 为什么?(4分)
10、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4分)
阅读 4
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
①正 、悬 点示出
②作者从 炼意 着眼,用 “ 生 ”“ 入 ” 字,使之
2、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3.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赏析 :
4.请写出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这两句诗的大意
答:
5、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 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 为什么 ?
6、这首诗中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 句诗的理解示例 :
7、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中哪几个词用得最 好?请说出理由
8、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示例:
9、赏析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10、赏析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11、赏析《渡荆门送别》之 “ 随 ” 、 “ 入 ” 、 “ 下 ” 、 “ 飞 ” 、 “ 生 ” 、 “ 结 ” 等词 12、赏析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一句比喻手法的妙用
13、赏析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之 “ 从 ” 字妙用
15、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 “ 仍怜故乡水 ” ? 16、赏析 “ 万里送行舟 ” 的妙处
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这一联中的 “ 随 ” 、 “ 尽 ” 、 “ 入 ” 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
18《次北固山下》中的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既写出了
,又表现了 。
19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富于生活哲理,说明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 着新事物的句子是:在我们所学的诗词中, 包含此相 同哲理的诗句还有:
20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表达了浓浓的乡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也表 达了这种感情的句子是:
2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 鼓舞的句子是
22王湾《次北固山下》交代作者行踪的句子是
23《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 蕴含 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
2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 “ 阔 ” 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 为什么 ?
阅读 5
1. “ 风正一帆悬
2. 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分 )
答:
5.“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 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 ) 答:
6.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 襟。
b .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 .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 .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
史。
7.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 “ 客路 ”“ 行舟 ” ,与尾联 “ 乡书 ”“ 归雁 ” 遥相呼应。
b. 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淼、轻风和顺的传神 景象 。
c. 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送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 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 蕴含 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 反 “ 日 ” 和 “ 春 ” 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难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 生 ” 与 “ 入 ” 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 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 “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 。
9.请写出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这两句诗的大意。
答:
10.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题 “ 次北固山下 ” 中的 “ 次 ” 是 “ 游览 ” 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 首联先写 “ 客路 ” 后写 “ 行舟 ”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 . 这是一首五言 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 尾联的 “ 乡书 ”“ 归雁 ” 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3分 )
答:
1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
答:
13. 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14. 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答:
15、这首诗尾联中 “ ” 、 “ ” 紧扣首联中 “ ” 一词,直抒胸臆,使全 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1 分)
16、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 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分析:这里的 “ 海 ” ,是指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江面)
b 、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 蕴含 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 、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 、生 ” 和 “ 入 ” 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17.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 行分析。 (3分)
答: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 首 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 ,是 代诗人。
二、用 /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 受?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
(2)
12. ⑴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⑴
⑵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3分) :
1.这是 ____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 _________诗,内容上属 _________之作。
2.解释加点词语。
次北固山下 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路青山下 客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 乡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依次每五字看做一句,诗中哪两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 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 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 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 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 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次北固山下》是唐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律诗,内容上属思乡之作。
2、次 :旅途中暂时停歇 客路 :旅途 书 :信
3、顺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 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6、从江苏镇江市北寄向河南洛阳 向西北方向
7、家信怎样寄给故乡的亲人呢 ? 北归的大雁正飞向洛阳城边。
8、客游他乡思念故乡
9、言之成理即可
10、两岸阔 (或 :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等 )
11、思念故乡
12、 ①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透露出乐观, 积极, 向上的感情。 ③把 “ 日 ”“ 春 ”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④ “ 生 ”“ 入 ” 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13. 主旨:淡淡的乡愁。
阅读 2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8、 A (2分)
9、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1分)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 波平浪静等大景 (1分 ) 。
(1) D
(2) 春潮上涨与岸齐平,水面显得更加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阅读 3
1、 “ 风正一帆悬 ” 以 “ 一帆悬 ” 之小景,写出了 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
3、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自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的写出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2)透露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3)把 “ 日 ” 和 “ 春 ”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答: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漂泊他乡的游子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乘坐的舟船 正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
5、描写大江行船之壮阔景象的诗句是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6、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 “ 阔 ” 表现出一幅怎样的 情景?
答:“ 阔 ” “ 阔 ” 字既写
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7、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
答: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8、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 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 为什么 ?
答:句子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或 “ 江春人旧年
为什么:运用了 ” 鸿雁传书 ” 的典故(或 “ 以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 ” )突出表现 了游子之思 .
9、此诗第二联 “ 潮平两岸失 ” ,有的版本作 “ 潮平两岸阔 ” ,你觉得 “ 失 ” 与 “ 阔 ” ,哪个字更好, 为什么?(4分)
答: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 “ 失 ” 字更好, 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说 “ 阔 ” 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 感受,且读起来与 “ 悬 ” 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 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4分)
10、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4分)
答:残夜还未消退之时新的太阳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上已流露春意。下字准确, “ 生 ” 与 “ 入 ” 二字, 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 “ 海日 ” 和 “ 残夜 ” 、 “ 江 春 ” 与 “ 旧年 ” 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 ; 表现出在昼夜转接、时序交替之际对独特的江南景致 与蓬勃的自然生机的发现的喜悦,并且形成高朗壮阔的审美境界。因而 “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 一联,被后人视为盛唐气象的标志。 (4分)
阅读 4
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
①正 、悬 点示出 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②作者从 炼意 着眼,用 “ 生 ”“ 入 ” 字,使之 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 2、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 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页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天上
3.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赏析 :“ 阔 ” 是表现 “ 潮平 ” 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 “ 以 小景传大景之神 ” ,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4.请写出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这两句诗的大意
答: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 春天的气息已经 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 、
5、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 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 为什么 ?
答:句子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或 “ 江春人旧年
6、这首诗中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 句诗的理解示例 :①诗句含义: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 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 然理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内容: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
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表现手法:“ 日 ”“ 春 ” 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现了作者 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修辞方法:“ 生 ” 与 “ 入 ” 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修辞 方法:这两句诗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 海日 ” 对 “ 江春 ”“ 生 ” 对 “ 入 ”“ 残夜 ” 对 “ 旧年 ” ,词性相同, 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
7、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中哪几个词用得最 好?请说出理由
答:“ 阔 ” 用得好,因为它直抒胸意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岸变得渺远无际,造成视野十分开阔的 强烈感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且读起来与 “ 悬 ” 字相 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 “ 悬 ” 用得好, “ 悬 ” 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传 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8、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示例:
答: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有过完而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是写景, 然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情思已经暗寓其中
9、赏析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答: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 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两句写旅途所见 的大江两岸景色 “ 青山 ”“ 绿水 ” 互文见义
10、赏析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答:此联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 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 闯入旧年, 将赶走严冬美景中虽有缺憾, 却能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 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11、赏析《渡荆门送别》之 “ 随 ” 、 “ 入 ” 、 “ 下 ” 、 “ 飞 ” 、 “ 生 ” 、 “ 结 ” 等词
答:颔联 “ 随 ” 字, 将静止的山岭和原野摹状出活动的趋向, 给人以连续的流动感和空间感 “ 入 ” 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仿佛流入了辽远的原野,境界高远,力透纸背,蕴含了诗 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颈联 “ 下 ” 、 “ 飞 ” 、和 “ 生 ” 、 “ 结 ” 字的配合使用,不仅写活 了水中月影的变化和江上云彩变幻成海市蜃楼的过程, 而且所写的动态景象更瑰丽奇妙, 更 有飞动的气势和迷人的情趣
12、赏析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一句比喻手法的妙用
答:此句为神来之笔, 写出了天空中的云月瞬时变幻的奇景, 富有浪漫之思作者把月亮倒映 在水中的样子比做是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 (夜晚, 近景) , 把天上堆叠的彩云比做是海楼 (白 天,远景) ,写出了平原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变幻莫测的江水、月光、 云彩,让诗人目不暇接
13、赏析 “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之 “ 从 ” 字妙用
全句意为: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一个 “ 从 ” 字,凸显了诗人的 大气魄本是诗人乘船顺江东下,可在诗人眼里,意是长江跟着自己游览
14、赏析 “ 山随 尽,江入大荒流 ”
这一名句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景象: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 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依然滔滔不绝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诗 人开阔的胸襟、 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 这正是诗人开阔的胸怀、 开朗的心境和蓬 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5、诗人已为荆门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 “ 仍怜故乡水 ” ?
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 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 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 “ 仍怜 ” 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16、赏析 “ 万里送行舟 ” 的妙处
诗句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 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 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令人称叹
17、 “ 山随 平野 尽,江入大荒流 ”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 里长江图, 写的是远景这一联中的 “ 随 ” 、 “ 尽 ” 、 “ 入 ” 三个字用得好, 想一想好在何处 —— “ 随 ” 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 感 ——“ 尽 ” 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 入 ” 字用得贴切, 是对前途的展望, 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 空间广阔, 打开了诗人眼界, 奔腾着诗人的想像, 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18《次北固山下》 中的 “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 既写出了 实景之美 , 又表现了 虚景的壮阔 。 19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富于生活哲理,说明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 着新事物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在我们所学的诗词中, 包含此相同哲理的诗 句还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0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表达了浓浓的乡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也表 达了这种感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 鼓舞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2王湾《次北固山下》交代作者行踪的句子是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3《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 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 “ 阔 ” 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 为什么 ?
答:同意。 “ 阔 ” 字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 阔 ” 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阅读 5
1.“ 风正一帆悬
2. 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 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1分 )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①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透露乐观、积极、向 上的感情 ③把 “ 日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分 )
答: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 ? 归雁洛阳边。
5.“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 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 ) 答: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 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 “ 日 ”“ 春 ”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 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 “ 生 ” 与 “ 人 ” 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 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
6.对下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 .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 襟。
b .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 .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 .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 史。
7.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首联写 “ 客路 ”“ 行舟 ” ,与尾联 “ 乡书 ”“ 归雁 ” 遥相呼应。
b. 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淼、轻风和顺的传神 景象 。
c. 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送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 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8.“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 蕴含 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 反 “ 日 ” 和 “ 春 ” 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难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 生 ” 与 “ 入 ” 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 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 “ 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 。
9.请写出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这两句诗的大意。
答: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 春天的气息已经 来到江上。 (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 ) (大意相近即可)
10.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 诗题 “ 次北固山下 ” 中的 “ 次 ” 是 “ 游览 ” 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 首联先写 “ 客路 ” 后写 “ 行舟 ”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 . 这是一首五言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 尾联的 “ 乡书 ”“ 归雁 ” 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3分 )
答:生、入。 (答对 1个 2分,答对 2个给 3分。 )
1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
答: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意 思相近即可。 只答到 “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 或 “ 对大自然的热爱 ” 给 2分。 )
13. 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 潮平两岸阔(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给分) 。 (2分)
14. 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颈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
15、这首诗尾联中 “ 乡书 ” 、 “ 归雁 ” 紧扣首联中 “ 客路 ” 一词,直抒胸臆,使全诗首尾呼应,浑 然一体。 (1 分)
16、对这首诗颈联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2 分)
a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诗人已看到旭日在大海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 分,诗人已感到了春天的气息。 (分析:这里的 “ 海 ” ,是指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江面)
b 、这两句诗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 蕴含 着一种神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c 、这两句诗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全句结构工整,语言生动。
d 、生 ” 和 “ 入 ” 两字运用动态描写,使全句景物鲜明,境界壮阔。
17.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 行分析。 (3分)
答: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 (1分)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 未退红日已出、 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 生 “ 入 ” 赋予 “ 日 ”“ 春 ” 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分析合理即可。 2分) (共 3分)
阅读 6
《次北固山下》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情 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 ,是 代诗人。
二、用 /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客路 /青山外,行舟 /绿水前。潮平 /两岸 /阔,风正 /一帆 /悬。
海日 /生 /残夜,江春 /入 /旧年。乡书 /何处达?归雁 /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四、探究提高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 受?
也因之开阔。 “ 悬 ” 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 “ 正 ” 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 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12. ⑴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⑴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2分)
⑵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3分) :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 而至。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3分)
阅读 7
参考答案:
1.唐 律 思乡
2.停泊 旅途 家信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4.顺利。从 3、 4句可见
5.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6.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7. 略
8.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意思 相近即可。只答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或“对大自然的热爱”给 2分。 )
注: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作文九:《次北固山下》600字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内容理解:
1、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景抒情,细致的描绘了长江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抒发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修辞、哲理、情感)作简要分析。
①、“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②、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③、“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3、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写景逼真, 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4、《次北固山下》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表达这一情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从“乡书、归雁”可看出这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在通过归雁传书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模拟练习: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内容。(2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3分)
作文十:《次北固山下》1400字
《次北固山下》复习导学案
一、文学常识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是 唐朝诗人王湾 的代表作,体例上属于律诗,内容上属思乡之作。 二、译文
首联: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颔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颈联:夜还未散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尾联: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
三、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次北固山下(次: 停泊 ) 客路青山外(客路: 旅途 ) 乡书何处达(乡书:家书 ) 海日生残夜(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
五、诗歌主旨
1、中心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
2、主旨:淡淡的乡愁。
六、重点问题
1、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2、“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
①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
④“生”“入”二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感,更有情趣
4、“江春入旧年”这5个字里边出现两个节令,一个是“江春”的“春”春。另一个是“旧年”的“年”,指的是旧历年的第一天。
5、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6、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①通过时序交替的写法,寓情于景,描绘出一幅思乡的意境图,从而写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7、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答: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等
8
9、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10、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答:“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里透露出自然规律,“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12、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答: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13、“风正一帆悬”的“正”可否改为“顺”?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不能。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