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窦桂梅《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7900字
窦桂梅《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课前做个小游戏,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特别喜爱在自己的作品里设计插图,不签名画插画,还喜欢给别人的签名做设计,他的书法也特别的厉害,他的名字在落款上我们已经知道了,他叫——
生:鲁迅
师:对于鲁迅你知道了什么,
生介绍鲁迅生平
师:你搜集到了很多资料,但是有两处需要修正一下,第一处——
生:声音可以更响亮一些
师:第二处——
生:读得要准确,奠基人
师:是的,错了没有关系,我们一起注意,读——一起读
师:生于,死于可以改成去世于,死于有点奇怪。
二、初读,梳理文脉
师:一起走进鲁迅在45岁时的一篇回忆性散文,看看我们和鲁迅相遇会发生什么,名字叫 生:阿长与《山海经》
师:里面有个人名
生:阿长
师:她有哪些名字,
生:第一个名字叫长妈妈,第二个叫阿长,第三个叫阿妈,第四个叫什么姑娘,第五个称呼是女工,第六个称呼叫保姆
师:谢谢他,你瞧瞧,在预学当中你会发现我们的鲁迅先生知道阿长连自己真实的名字都没有,所以就有了那么多大家对她的称呼,可是鲁迅偏偏选了一个——阿长。 再看老师,当我把这个词语加上书名号之后,你会知道鲁迅回忆的这是一本怎样的书,(给山海经加书名号)
生:是一本阿长给他的书
师:还有补充吗,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
生1: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生2读资料:山海经由战国至西汉的不同作者集体完成,以山为经,以海为纬,记录上古的地理、历史、天文等等,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的神话故事,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师:哇,真有意思,这么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连名字都没有的阿长,他们家的保姆,竟然和这本这么神奇的书连在了一起,构成了鲁迅在这篇文章中的回忆。把课本打开,除了回忆这两个内容,鲁迅还回忆了有关阿长和他发生的故事,现在小组内把预学单打开,看看你在预学的时候你提取了哪些关键事件,鲁迅对这些事件又是怎样的态度,结合课文,你们互相分享、对照一下,一会儿我们进行交流,我知道,我们高年级的同学,遇到难懂的字词句,我相信你们都会通过自学通过小组学习解决掉,如果真的还有问题,我们可以拿到班上来帮你解决,好不好,现在开始~
PPT出示:读到了什么——写了阿长什么
(请一组同学到黑板前板贴、板书)
师:其他小组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还回忆了有关阿长的这些事件
生:有谋害寅鼠,还有切切察察
师:我要是你的话,后面还有那么多事,我就把还有的还去掉
生:有谋害寅鼠,有切切察察,摆成大字,爱讲道理,逼吃福橘,还有买《山海经》这几件事。对不对,(向生问)
生:鲁迅对这些的态度是
师:对我们班同学我特别建议,要把声音表现出来,说出来,台下老师要听见。 生:鲁迅对于这些的态度是憎恶(e)
师:发音正确吗,不对,我以为你们都会了
生:憎(第四声)恶
师:不准确,憎(第一声)恶,一起读,你领着大家读(指台上的学生) 生:憎恶,讨厌,无法可想,不耐烦,元旦辟头的磨难,还有敬意 师:问
生:有不同意见吗,
师:这是谁写的,关于阿长切切察察这件事情鲁迅的态度,要尊重鲁迅,鲁迅用哪个词语形容的,
生:不带佩服他
生:鲁迅对于切切察察这件事他是不太佩服她的
师:继续
生:摆成大字是无法可想,爱讲道理是不耐烦,逼吃福橘是元旦辟头的磨难 师:这有点儿罗嗦,其实对这个态度就是,一起说——
生:磨难
生:买《山海经》是敬意
生:同学们这回对不对,(教师示意下追问)
师:好不容易,给她们热烈的掌声
就这样我们发现鲁迅写的蛮清楚的,讲了这些事,而且直截了当地把态度讲了出来,同学们看,我们这样把这些事和态度组合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
生: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师:我们小学,尤其是高年级课文,学习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镀铜、读顺、然后我们把意思理解,概括段意,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梳理和统整,概括完主要内容,这样这堂课的内容就——
生:这堂课主要内容就是上这些
师:对的,就上这些,咱们今天就梳理完了,按理咱们就应该—— 生:下课了(笑)
师:他说的一点都没错,真的就下课了我估算了一下到现在不到十分钟。 生: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建议呢,继续学习这节课
生1:应该从阿长的语言中体会阿长对作者是怎样的态度
师:你的意思是体会他对作者是怎样的态度是吗,因为这里只有鲁迅对阿长的态度,我在帮你主持呢。
生:你的建议非常不错
师:他的建议可以。从文章中会看阿长对鲁迅的表现。继续主持
生:还有其他建议吗,
生2:应该从每件事中细细体会鲁迅和阿长之间的感情。
师:你看见没有,他是从这个角度,你是从鲁迅和阿长两者的角度,抓住一些事件来继续研究。掌声送给她。
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继续交流吗,
生3:先看看文章开始鲁迅开始对阿长的态度,再看看文章结束鲁迅对阿长的态度
师:也就是说开始的态度是——憎恶,最后的态度是——敬意,所以你要研究—— 生3: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师:发现没有,这位同学就把这篇课文从头到尾连起来,她想来比较比较,她的大脑开始进入了思考,所以我觉得这堂课还可以有一个建议,还要——
生:还要有更多的思考
师:换句话说,还要有问题,也就应了古人说的“学贵有疑”。要品读,要比较,还要在思考中品读比较,生成你新的问题,才是我们不仅知道了这篇文章写了什么,还要知道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师: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更好地帮助你们解决这些建议,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这是鲁迅写的文章的顺序,我把它变成一个坐标轴,按鲁迅对这些事件的态度我们来分分类。(请生按正、负分类,板贴)
(留学生主持)
生1:为什么正的只有买《山海经》,负的有那么多件,
师:这是他的一个问题
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生2:为什么山海经写得多,别的写的少,
生:还有谁有问题,
生3:鲁迅写这篇文章到底是写阿长的好还是阿长的坏,
生:还有什么问题吗,(没人作答)窦老师该怎么办,
师: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但我知道,有了问题,顺着这个问题,我们就会有很多问题要去追问,其实就像你刚才主持的一样,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的文章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说说以前我们写人的文章怎么样,
生:以前一般都是只写人的好事,不写人的坏事的
师:结果呢,
生:结果这里却是写了很多关于阿长的坏事,好事只写了一件
师:所以我们要像刚才那样追问我们的鲁迅到底是喜欢阿长呢——
生:还是不喜欢阿长
师:所以你就研究研究这些事背后的意思,这究竟是
生:为什么,
师:其实很多时候就这么顺着去追问的话,你们的建议就聚焦了,那好,我们就一起回过头看,鲁迅究竟是怎么写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回到课文的事件当中,这些事件,其实鲁迅回忆这散文的时候有详有略,他不可能面面俱到,有的就一句话,有的几个大自然段组合在一起,我们学这么多事件的时候也不可能每一个都学,我们也需要抓住——
生:重点
师:重点的事件有
生:买《山海经》,摆成大字,逼吃福橘
师:那要这样的话,我们就重点学这些事件,看看我们能不能由重点带动其他。尊重鲁迅写的顺序,先学学——摆成大字,再学学逼吃福橘,当然还要学一学唯一的正面事件,买山海经,课堂上肯定需要方法,需要选择,给同学们选择,小组为单位,摆成大字和逼吃福橘中选择一件,要求共学,有一点小的建议:
生:共读提示:
默读文本:画出阿长的相关表现,发现表现背后的秘密
聚焦对话:朗读人物的相关语言,发现语言背后的秘密。
师:注意,共学也是要有效率的,共学的时间5分钟左右,建议2分钟自学,3分钟左右共
学。
汇报:摆成大字
生:鲁迅妈妈说的话,有什么含义呢,
生2:我先读读这段话,妈妈的话很委婉,想让她给鲁迅腾出点地方来睡觉,没有直接说出来,从这里看出鲁迅的妈妈是一位很委婉的人
生3:“长妈妈不开口”知道规矩,不该跟母亲顶嘴
生4: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推他呢不动,叫她呢不闻,”看出她睡得很熟,“说她呢不开口”看出阿长是个有礼貌的人,不跟母亲犟嘴。
师:鲁迅说无法可想,我们同学发现了“不闻”的原因是,
生:白天很累了,睡得很熟
师:其实还有一个原因,看课文
生:很胖很矮,难免睡得很熟
师:是不是,给他们小组鼓励
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把刚才那个同学说的这句话调出来,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妈妈说的话)从母亲的这段话中发现,
生:母亲是个文雅的人
师:他老变,刚才说的是
生:委婉的人
师:发现这两处都是什么,
生:问号
师:帮你做个小实验,去掉前后的话,只把这句话放在这里,这句话谁还可以对谁说, 生:鲁迅对长妈妈说(读)
师:听你这么一说,你有对阿长的责备吗,
生:没有
师:有的竟然是
生:体谅阿长,咨询
师:还可以是,
生:妈妈对鲁迅说(读)
师:这个母亲好像挺心疼鲁迅,但是经你这么一问,你发现,
生:母亲也理解阿长的表现
师:我听到了一个核心语词,他刚才说的那个词叫——
生:理解
师:怎么个理解,你瞧瞧,其实对长妈妈的表现,鲁迅的母亲要说的还在这省略号里面,原来在鲁迅九岁的时候推她不动,叫她不闻,说她也不开口,鲁迅真是无法可想,可是鲁迅在回忆,写的时候,我们在字里行间竟发现了这个不懂不问不开口原因竟然藏在哪里了, 生:这段话里
师:所以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所以省略号里还有很多的话
生:自然晚上也就推你也不动,叫你也不闻了。
师:哇,无法可想竟然变成了有法可想。再看这段话里面,没有写阿长的语言、表情,只有这三个不字,还有写没写鲁迅是怎么向母亲诉苦的过程的,写没写母亲是怎么批评啊长的,写没写鲁迅是怎么责怪阿长的,所有的都没写,只有这么简简单单阿长的表现和母亲的一句话,你从中发现了阿长——
生:懂规矩
生:阿长也不容易
师:因为阿长——
生:每天都要管鲁迅照顾鲁迅,身体那么胖那么矮,多不容易啊,所以晚上怎么叫她都不醒 师:现在觉得这个摆成大字你怎么看
生:现在觉得也是情有可原的
师:掌声为他们响起,情有可原写到黑板上去
现在我们才明白,我们的鲁迅表面上写无法可想,其实里面藏着很多密码,接着汇报 逼吃福橘
生1:请同学们看6-11自然段,动作中:阿长一把把我按住,说明她很着急,怕我忘记睡之前说的这句话,而且她还摇着我的肩,希望我能记起来。“福橘”是希望大家一年都有福气,都很幸福。
生1:“塞到嘴里”阿长一下把福橘塞到我嘴里,希望我一年到头顺顺溜溜,看出阿长对我很关心。
生2:虽然唠叨了很多,但是她本意是好的,希望鲁迅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师:你把阿长的话变成唠叨了,看课文,把唠叨的话说一说,这样唠叨像谁,来唠叨唠叨 是:你从这唠叨里感受到,也是对你由衷地——
生2:喜欢
生3:通过“笑将起来”可以看出阿妈听到鲁迅说“阿妈,恭喜”时心满意足,非常开心 生4:阿妈本来让鲁迅说恭喜恭喜,但鲁迅只说了“阿妈,恭喜”,可以看出鲁迅很不耐烦,阿妈是真诚的,说了五个“恭喜”,鲁迅只说了一个。
师:这句话记住,非常棒
生:我们组里还有谁要谈,其他小组,
生:“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写出了阿长看鲁迅好像忘记了非常着急 师:补充了阿长的神态,先把掌声送给她,往上看
生:极其郑重地说,说明阿长对这件事非常看重
师:到第二天早晨,阿长惶急地看着我
看来逼吃福橘这件事,阿长是没完没了地地唠叨,不停地说,不停地表现她的心情,一起来,注意放开声音,用上你的动作。
先是极其郑重,表情,接下来第二天一醒来就按住我,惶急地看着我,把你的理解变成你的表情表现出来。接下来有有所要求似的,然后又十分欢喜地笑将起来。 笑将起来是怎么笑,笑将起来和笑起来不一样,她多么地关心鲁迅,鲁迅只是那么应付了地一句,她就那么地心满意足,该怎么欢笑,笑将起来。开始,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 刚才我们发现其实阿长是不停地呈现自己的心情——
生:很急切
师:她怕鲁迅不听啊,后来又是那么的满足啊
师:现在你们都是阿长(复述逼吃福橘的内容)
我的鲁迅啊,元旦这天啊,你都得听我的,你得说,你得吃,说什么, 生:恭喜恭喜
师:你得吃——
生:福橘
师:我们同学们,现在你就是鲁迅,一起来读——
刚才那组同学已经发现了,鲁迅只说了一个“恭喜”,但是阿长说了五个恭喜 生读
阿长前面费了多大的劲啊,费了应该说是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听到了
生再试
师:现在请你转过来,同学们还有没有新发现鲁迅只说了“恭喜”,没想到阿长却说的是—生:大家恭喜
师:大家都有谁啊,
生:鲁迅、他的爸爸妈妈、阿长自己、鲁迅的爷爷奶奶,
师:说明阿长的心里还装着谁,
生:大家
师:你该怎么读,再读
(强调大家)
师:阿长的心里装的是大家诶,她的心是这么的——
生:善良
师:掌声,不仅这样,你还有没有发现,那么应付她的鲁迅,你应该再发现 生:后面的省略号,说明鲁迅已经不想说下去了,但是阿长却是很在意这件事的,还夸他聪明。
师:还善于——
生:夸奖别人,赞美别人
师:你们再来试试
(生再试)
师:从这些动作里面可以发现阿长——
生1:善于夸奖别人
生2:善良
生3:乐观
师:没有文化,只要说句恭喜,吃个福橘是希望鲁迅一家都顺顺溜溜、快快乐乐 原本在鲁迅看来看来阿长没完没了的,阿长的急迫的心情没完没了的,阿长的动作没完没了的。我们真的可以发现一个秘密,鲁迅先生在写摆大字的时候一个字都舍不得多些,删繁就简,可是写逼吃福橘,这真是——
生:浓墨重彩,不惜笔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写得详详细细
师:让你看人上去感到是磨难,实际上是我们的阿长非常地
生:善良
师:因为有一颗善良的心,所以他如此的急切,因为她心中喜欢鲁迅,关心鲁迅,所以这份看上去的磨难其实也是——
生:情有可原
师:要这样的话,这两件事我们都发现这么多秘密了,你还忍心放在这儿,(负移到正,上下调整)你一定有话要说。
生:鲁迅回忆的这些事情不一定都是好事还是坏事,所以把正和负都擦掉。 师:用你的话说,所有的这些都是鲁迅对阿长的回忆,这些事件不能简简单单地划为不好的事,看上去不好的事,所谓抑,实际上是在——扬,原来抑中有——扬,而不是我们平时写作时故意先抑后扬,鲁迅可是抑中有扬,写作也是简中有繁。现在对阿长有感觉了吗, 买《山海经》
师:最后一件事——买《山海经》相信你们可以自己学习解决,鲁迅称它是伟大的记忆,你有什么发现,还说是伟大的神力,何以见得,你从哪里发现,同样有自学时间。 交流:
生1:“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没想到阿长会给自己买
生2:“连阿长也来问” 阿长非常关心鲁迅,所以也来问
生3:“一见面就。。。”可能会有人买书给他,但肯定没想到会是阿长买书 生4:“阿长也来问”说明阿长关心鲁迅
生5:“一回来就告诉我”,很想告诉鲁迅这件事,很关心鲁迅
生6:“成为了宝书”可见鲁迅对阿长的感激
生7:“三哼经”说明阿长根本看不懂字,但她还是帮鲁迅找来了,把鲁迅说的事都放在了
心上,很爱鲁迅。
生8:“这又使我发生新的记忆了”别人没有给他找到,没有文化的阿长却买来了山海经,看出阿长有伟大的神力。
生9:“我还记得那是阿长告假以后的四五天”可以看出阿长可能是特意去帮鲁迅买书,对鲁迅有很深的情感,
师:在鲁迅的眼里,对鲁迅来说这本书是他——
生:最初得到的心爱的宝书
师:是谁给他的,
生:阿长
师:而且阿长没有给他买之前,他一直——
生:对这本书念念不忘。
师:是他如此——一起说
生:念念不忘的书
师:在你们的交流中,我终于明白了,阿长懂不懂这本书,有没有必要给他买,在鲁迅眼里阿长能不能给他买到书,
不懂,不必,不能,竟然买到了这本《山海经》,所以鲁迅说这是伟大的敬意,而且鲁迅还说这是伟大的——
生:神力
师:刚才有一个同学谈到了——
生:“三哼经”阿长根本看不懂字,所以才会说是“三哼经”,但她还是帮鲁迅找来了。 师:按理,鲁迅对阿长买《山海经》产生了这么大的敬意,照理就应该写买山海经的过程啊,写了吗,写了什么,
师:写了别人——能做到却不愿意做,还写了那么多客观的条件——书店很远,写了很多就是没有写怎么买《山海经》的。
生:这真是个问题
师:既然没写我们就再现一次,书店老板和阿长,现在这两个同学要大胆想象。 师:有可能没有同学演的艰难,也可能比同学想象的更为艰难,可是鲁迅却偏偏没写,为什么,
生1:这样可以写出阿妈有“神力”
生2:反衬出阿妈非常爱鲁迅
生3:对比出阿妈对鲁迅的喜爱
生4:烘托出阿妈很爱鲁迅
师:所有的都是为了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我们美术学上特意给你——留白,越想越让你觉得我们阿长把别人没想到的,别人没做的,别人没做到的做到了,这不就是—— 生:这不就是伟大的神力吗,
生:这不是伟大的神力是什么呢,
师:这本让鲁迅念念不忘的宝书就这样买回来了,伟大的神力竟然让鲁迅遇到一个霹雳,全身都——震悚了
师:所有的感受我们都可以送到这句话,想像一下她该多么高兴啊,好不容易买到了,第一时间就要告诉鲁迅,喊出来~
师:第一声就要让他听见,别看我名字叫不准,但是我知道这是有画的——(再读) 师:还有呢,别人没给你买,是我给你买了(再读,师示范,加上动作) 师:我的哥儿那么想要这本书,一回来放下包袱就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的(生读) 师:刚才我们还说她很有礼貌,还会怎么说,(生读,师示范)
师:来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师先示范,然后生读
师:就这样,这样一个想象,这样一个留白,如果真的写出来了,可能觉得不就这么买来了吗,在这样的想象这样的创造中,感受到了鲁迅在他童年的最关键的时刻,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山海经》。
四、回归课题,强化情感
师:从此之后他又看了许许多多书,有了开始同学们看到的他的这些爱好,现在北大的校徽还沿用他的设计,现在的鲁迅博物馆里还收藏着这么多他一生积累的作品,他还在版画美术方面做了以下巨大的贡献,现在结合题目,你一定有问题要问
生:为什么用“山海经”做题目,谁来回答,
生1:影响了他的一生
生2:是阿长给她买的
生3:洋溢着阿长对她的爱
师:是的,一个人,在他童年的最关键的时刻,遇到了一本影响他一生的书,这是多么的幸福,所以他就郑重地把这本书做了题目,刚才你们一直在谈阿长,所以你们围绕课题一定还有问题要问。
生:为什么用“阿长”做题,
生:因为山海经是阿长买来的
师:是的,一个是一生影响的人,一个是一生影响的书,这个人恰恰给了他这样一本书,多么幸运啊。
问:为什么阿长有那么多称呼,我却用阿长做题目而不用别的,
生:阿长这个名字是原来的保姆的名字
师:原来这个名字是有典故的。还有吗,再联系开头和后面
生:开头知道寅鼠是阿长害死时就叫她阿长,最后还是叫她阿长,感情从憎恶到产生敬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始终叫她阿长(教师牵引)所以题目依然选阿长。 师:相信鲁迅写题目是就像我们同学发现的一样,这样一个阿长伴随着鲁迅这样的一生,(出示ppt)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出生到18岁,阿长都在鲁迅身边,陪伴了他童年和少年青年的时间 师:这么长时间,哪能就这几件事就能代表的呢,鲁迅写《朝花夕拾》时想起了阿长,那时阿长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了,想想他在写摆成大字的时候是怎样的表情,想到阿长那么唠叨,逼吃福橘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想到阿长给他买来对他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山海经》时又是怎样的滋味,相信你们一定有话要说。当鲁迅的笔最终敲定在文本的最后,他最想对阿长说的究竟是什么,拿起笔来,写吧。
生交流
师:除了有感激,美好的回忆,还有深深的愧疚。原来鲁迅就是带着这样复杂的情感在表达啊,千言万语都化成了文章最后的祈祷——
生: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记录人:韩露
作文二:《听窦桂梅老师的《阿长与山海经》课有感》1400字
上周五,学校组织我们听了窦桂梅老师的《阿长与山海经》一课。这一课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窦老师那激情、灵动的语言艺术,周密、细致、完善的教学设计,和她高超的课堂驾驭艺术。窦老师那激情洋溢的讲课,简直就是一条激流勇进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温柔舒缓,时而奔腾咆哮,时而心伤落泪。潮起潮落,使人沉醉在她那满腔的激情中。她喜欢在学生的中间窜来窜去,整节课,她说话的语气、声调、体态、动作、表情都极其夸张,就像一个话剧的演员。在她的调动下,课堂的气氛渐渐活跃起来,她就像一个高明的统帅,不知不觉,不露痕迹地,让所有的孩子思维都在跟着她转悠。在她的课堂中,笑声频传,掌声不断。孩子们跟着她尽情地享受语言文字本身带来的那份体验、愉悦和快乐。
正如她自己所言,她的课是网状结构的,有一个主题把这
1
张网拎起来,这节课上,就是“感怀”。她领着孩子进入文本又跳出文本,走进鲁迅又回归课文,三番五次地出去进来,就是希望孩子是以这节课为起点,饶有兴味地投入到阅读名家----鲁迅的著中去,而不是在课后,自以为已经完全明白了《阿长与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窦老师讲的《阿长与山海经》这节课,采用“聊故事”的方式进行,她的这种“聊”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升在不着痕迹的师生对话中得以落实;她和学生们从《山海经》聊出了与阿长的关系。聊出了《阿长与山海经》特定的“时代背景”——反复叙事;聊出了《阿长与山海经》内容的思想性——感怀,尊敬,思念……
窦桂梅老师咬文嚼字讲阿长性格,鲁迅的孩童视角,最终集中再爱的主题上。
2
一节课,窦老师都是在和学生“聊”,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好,我们接着聊~”“我们再聊聊~”“谁来聊一聊,”一个“聊”字,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课文。她语言风趣,感染力强,时时引得学生笑出声来。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变得灵动了。学生们在朗读、感悟、体会中对鲁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着痕迹,水到渠成,让人感动。
听完了,回过神来细细品味课堂上的每个环节,我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
1、从学生来说,窦老师的课堂上处处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的。她的课是高密度、高含量,高效率的,因此学生是有收获的。我们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凡是语文学得好的学生都是喜欢读书的。他们的良好语感和优秀的文字表达能力并不是教出来的。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要做却不容易。因此,我也应该像窦老师那样处处
3
引导学生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窦老师的语言极其丰富,名诗佳句信手拈来,出口成章。分析课文步步深入,层层解剖,充满激情,极富广度和深度。因此,我也要像窦老师那样开放自我——加强涵养;广泛读书——积淀学养。我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3、要不断积累驾驭课堂的艺术。课堂上我们不仅仅是一个教学者也应该是一个表演者。范读课文,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把每个人物的语言动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激起学生对课文乃至文学的兴趣。
因此,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还要更注重加强学生习惯的养成。如上课认真听的习惯,主动交流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感情朗读的习惯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4
5
作文三:《阿长与山海经》2200字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NO.7 2010.9.12
学科:八年级语文 编者: 审稿:八年语文组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一、学习目标:
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作者:鲁迅:原名-----------字----------,浙江-----------人,我国伟大的 --------
家 ------------- 家 ------------- 家 。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
作品: 小说集《 》《 》《 》 散文集 《 》
散文诗集 :《 》 杂文集 《 》《 》《 》等,其中小说《 》是我国第一篇
白话文小说。
二、、我会学,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 áng( )急 ②粗拙( ) ③烦suǒ( ) ④惧惮( ) ⑤疮( )疤 ⑥憎( )恶 ⑦孤孀( ) ⑧惊骇( ) ⑨渴慕( ) ⑩针灸( ) ⑾矩( )形 ⑿ 珠玑( ) ⒀ 疏懒( )
⒁震sǒng( )⒂诘( )问 ⒃jí( )贯 ⒄pī 雳( )⒅掳( )掠
2、请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
恶: 薄: 帖: 空:
3、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莫明其妙( ) 渴幕( )
4、结合文意,解释下面词语:
疏懒:
磨难:
深不可测:
面如土色: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全体朗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 并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
情的去写的?
2、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
围绕长妈妈写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重点写了:
四、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 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她的
感情有怎样的变化?(用文中原句回答)
阿长:
例如:
作者对她的感情变化:( )————( )————
( )————( )
五、课后拓展延伸。
1、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
2、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六、 布置作业:读一读 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学习内容
1、 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先抑后扬的手法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复习,梳理知识
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朗读19~29段。
1、作者在这里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请复述: 买书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表现出我的
什么心理?
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4、怎么理解阿长有“伟大的神力”?
(二)合作探究 ,判断归纳。
1、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2、在阿长买《山海经》之前,还写了哪些事? 作者对阿长的态度怎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还写了:
态度:
作用:
(三)语言品味,方法借鉴。
1、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请你细细品味,你将会感受到无穷妙趣。请
同学们试着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交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例:我喜欢“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物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
那当然是情有可原了,倒应该我退让。”
因为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
风趣之感。
我喜欢“ ”
因为
2、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你能分析一下吗?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三、交流心得,课外延伸。
1、交流心得:学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呢?
2、课外延伸:
通过一件事, 介绍一位你认为最有特点的同学,尽可能说得真实、生动、传神。
总结与反思
作文四:《阿长与山海经》3400字
一、导入。
同学们, 在初一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 , 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而故事的讲述者长妈妈,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几次都提起, 可见她是 一个对自己很有影响的人物. 那么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就 走进鲁迅先生为她专门写的《阿长与 》。
二、检查预习
(一)注音:
读一读,写一写
骇 h ài 掳 l ǔ震悚 s ǒng 絮说 xù疮疤 chu āng 诘问 ji ?渴慕 m ù霹雳 p ī画舫 f ǎng 惧惮 d àn 孤孀 shu āng 惶急 hu áng 辟头 p ī(劈头) 憎恶 z ang 保姆 烦琐(繁 琐) 疏懒 和蔼 规矩 菩萨
惶急:恐惧着急。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惧怕。惮,害怕。
渴慕:迫切地羡慕。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出的一种强烈的雷电现象。
烦琐:繁杂琐碎。
疮疤:疮口表面所结的痂。
毫不相干:一点关系也没有。
情有可原:这种情况有可以原谅之处。
深不可测:深度大,难以测量。形容深奥难以理解。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 {道理 }。名,说出。
(二)
解题:阿长是什么人?
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也称“长妈妈”。
鲁迅还在哪篇作品中提到“长妈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解题 2:《山海经》是什么书?
《山海经》是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 描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 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共十八篇,分为《山经》和《海经》两个部 分。《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包括《海外经》四篇, 《海内经》四篇,《大荒经》四篇和又一篇《海内经》。它以描述各
地山川为纲,记述了许多当地的神话传说。其中《精卫填海》、《夸 父逐日》、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 帝擒蚩尤》等神话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 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三、品味细节
1.读课文,要求找出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师提示:我们知道,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 也就是说, 这些事情就是我 感情变化的原因。 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联读课文, 用简要的话概括出 这些事情。
明确:一共写了七件事。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略)
②限制我的行动(略)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详)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有详有略)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详)
⑥“吃福橘”(详)
⑦为我买《山海经》(详)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文章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长妈妈, 作者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 真实而 亲切地再现了自己童年时期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请同学们在自读课 文的基础上, 找出描写长妈妈的事件或细节, 并说说这些事件或细节 体现了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情。
1.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
——长妈妈地位低下
2.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 地翻身”(长妈妈睡相不好)
——长妈妈是一个粗人。
3.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
——长妈喜欢饶舌多事。
4.长妈妈“逼”着我吃福桔
——长妈妈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
5.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长妈妈是无知而又淳朴的。
6.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
——长妈妈是一个真诚,善良,关心孩子,尽可能帮助孩子的好人。
概括长妈妈的性格特点
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 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善良、 宽厚、仁慈、朴实、真诚、有爱心、乐于助人、民间文化的 载体
不拘小节、好事、烦琐、粗俗、愚昧、迷信
四.想象创新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 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 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教师举例:
哥儿啊,我虽无名无姓,但经你一写,现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 你说我无名无姓, 生得黄胖而矮倒也罢了, 怎么连颈上的灸疮疤也写 进去了呢?说我规矩多、烦琐、迷信也罢了,那时谁不迷信啊?可是 你, 怎么连我睡相不好这种私事都写进去了呢?特别是给你讲长毛故 事时,讲的将我们掳去后, 让我们脱下裤子站在墙头,大炮就放不出 来,你也照实写下来了,你不怕人笑话我还怕人笑话呢!
1.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从中可看出“长妈妈” 怎样的社会地位?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2.作者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可看出长妈妈什 么样的性格特点?
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
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
3.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 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 ??
真诚和善良
4.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这些描写可以看出长 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长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 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无知、淳朴
5.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事情?
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6、 当阿长问 《山海经》 是怎么一回事时, 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 “我” 什么心理?
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7、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怎样的心 情?
“我似乎遇到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 包。”震惊、感动的同时进而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霹雳:响声很大的雷 全体 :全身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 奋而颤动
既然 “震悚”的意思就是“震惊”,那么可否用“震惊”取代“震 悚”?
不可。“震悚”比“震惊”更震惊。“悚”是害怕、恐惧之意。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比喻。
强调这事对“我”震动之大。
买《山海经》一事写出了长妈妈热爱、关心孩子的美好品质。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 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最后这两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抒情。表达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内疚、祝愿之情。
五、归纳 练习
人物形象:阿长是一个不幸的好人, 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善良、朴实、真诚、有爱心、民间文化的载体
不拘小节、粗俗、烦琐、愚昧、迷信
刻画人物的方法:
1、描写法: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对比、映衬法:
a.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
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
b.先抑后扬
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这是为什 么?
这叫做“欲扬先抑”。“抑”更突出了“扬”。
其中属于“抑”的是哪几件事?
喜欢 “切切察察” 不许“我”走动 摆成 “大”字睡相 教 给 “规矩 讲“长毛”故事
作者写这些“抑”的内容,是要表现对长妈妈的不满吗?
这“抑”的一面,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长妈妈善良的品 格。 例如吃福橘, 虽然作者说是“元旦辟头的磨难”, 但正是在这“磨 难”中,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
长妈妈的一些缺点,如无知、迷信,是那个时代的人都有的,鲁 迅写这些也没有贬义,还让人觉得真实而有时代特色。
3、详略得当
既然作者这么尊敬她,为何题目直呼阿长?
1. 本文前一部分多用抑笔,对她“不大佩服”、“讨厌”、又是“不 耐烦”、“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符实;
2. 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看似矛盾,却令人好奇;
3. 用“阿”字有亲昵的意味, 符合作者当时已经是四十六岁的中年人 的口气。
阿长与《山海经》
感知人物 :烦琐、愚昧、迷信 善良、朴实、真诚
拎出线索 :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品味细节 :竖手指、睡觉姿态、古怪仪式、讲长毛
想象创新 :紧扣人物性格、联系现实生活
主要事件:
“切切察察”的毛病——饶舌多事
摆成“大”字的睡相——不拘小节
令人厌烦的规矩 ——麻烦多事
“长毛”的往事 ——纯朴无知
购买《山海经》 ——热情助人
五、师生作结
鲁迅先生对阿长的热爱与悼念融在了课文的字里行间。
六、布置作业:
以“我的母亲”为题,仿写课文,写一段话。
作文五:《阿长与山海经》3000字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1、全面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2、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难点】 对长妈妈欲扬先抑的写法。
【知识链接】
1. 题目解读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
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
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
2. 走近作者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
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
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
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 战斗一生, 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 是中国现
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
大文豪之一。**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
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3. 相关资料 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
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鲁迅对
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
她的。
4、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
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
书”。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 集《 》,作者鲁迅,原名 。他发表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
《 》。
2.给下列加线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 惧惮( )粗拙( )掷( ) 震悚( )辟( )头
( )疤shu āng( ) ji é( )问 p ī( 3、明察秋毫(辨别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绰( ) 灸( ) 拙( ) 帖( ) 既( ) 悼( ) 炙( ) 绌( ) 贴( ) 即( )
【合作探究】
1、全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什么?
2、本文以“我对阿长的感情”为线索,请归纳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
3、作者眼里阿长是怎样的人?描写她时用了什么写法?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六 阿长与《山海经》
4、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5、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原文答),表现我怎样的心情?
6、阿长买来《山海经》给我时,我有许多话想说,请你帮”我”设计一下当时想说的话(30字)
7、“她却有伟大的神力”文章中出现了2次,请分别说出都指什么?
8、文章写远房叔祖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9、作者为什么说这四本书是我最心爱的宝书?
10、为什么文章不写她怎么买到的?此前此后反到写了不少?
11、怎样理解“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
12、为什么题目上不写“长妈妈”而写“阿长”?
11、归纳文章的主旨
12、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人物?你怎样看待他们?(50字左右)
七背影
【学习目标】
1. 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 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3. 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
【学习重点】1、理解“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
2、感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思念之情。
【学习难点】作者抓住特定情境展开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独特的表现角度。
【知识链接】1. 题目解读
“背影”上面能表现如山父爱,这是作者独出心裁之处,也是情之所至的神来之笔,只要你留心,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感人至深、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
2. 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是其代表佳作,长期被选作大中学校的教材,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3. 相关资料
1947年,朱自清自述:“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自主学习】
1. 看拼音写汉字,给加点汉字注音。
狼j í________ ch óu__________躇 _________
___________ di àn_________记
合作探究:
1、 本文为什么以“背影”为题?把题目改为“浦口送别”“回忆我的父亲”好不好?
2、 归纳本文记叙的要素
3、 找出文中写背影的文字,体会其作用
4、 找出文中流泪的文字,分析原因,与中心的关系
5、 父亲说的话不多且非常简洁,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拳拳深情,分析其作用
6、 文中描写惨淡的家境有什么作用?文章4、5自然段是不是太罗嗦了? 能不能把它们写
简略些? 为什么?
7、 本文从哪几方面描写父亲为我买橘时的背影的?依次找出买橘的动词,体会其作用
8、 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 有什么作用?
9、 写颓唐的老境有何作用?
10、体会加线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1)父亲“因为事忙, 本已说定不送我, 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说定”改为“说过”好不好?
(2)他再三嘱托茶房,甚是仔细
(3)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4)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
(6)我赶紧去搀他
(7)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8)
11、归纳本文的主旨及写作特点
12、我们常常为母亲深情细腻的爱而感动,但常常对父亲如山之爱体会不深。读了此文,请仿照下面例句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在横线上仿写句子,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例句:父爱如虹,闪耀美丽的光辉;父爱如歌,唱出心中的真情;父爱如雨,滋润干涸的心灵。
我的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完背影, 做完以上题目, 你一定想对父母说些什么, 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并把它说给父母听, 爱要说出口。(30字)
作文六:《阿长与《山海经》》3800字
阿长与《山海经》
1.整体把握文章,了解文章的内容。
2.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她的怀念之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全面理解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详略得当的写法。
难点:对长妈妈欲扬先抑的写法。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山海经》和她又有什么故事呢?
2.走近作者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3.相关资料
阿长,鲁迅称之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直到临死。患有癫痫,1899年发病身故。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她,这篇是专门用来回忆和纪念她的。
4.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1.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他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wù) 惧惮(dàn) 粗拙(zhuō) ...
掷(zhì) 震悚(sǒng) chuāng(疮)疤 ..
孤shuāng(孀) jié(诘)问 pī(霹)雳
3.明察秋毫。(辨别下列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绰(chu?阔绰) 灸(jiǔ针灸)
拙(zhuō笨拙) 帖(tiě帖子)
既(jì既然) 悼(dào追悼)
炙(zhì脍炙人口) 绌(chù相形见绌)
贴(tiē粘贴) 即(jí即使)
4.选词填空( B )
我想我 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 不放炮, 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A.也 更 又
C.更 也 又
5.在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 (冷淡、淡薄、冷漠)起来,但完全 (消失、消灭、消亡),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 (询问、责问、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张开、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摆成、摊成)一个“大”字, (挤、压)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烘、烤)得那么热。
答案:(1)淡薄 消失 诘问 (2)伸开 摆成 挤 烤
6.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答案: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所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7.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案: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长妈妈的外貌黄胖而矮,而且她还有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我对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8.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答案: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B.又 也 更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答案: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反映了她的善良。
10.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案: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11.“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答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因为“我”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我”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
有这样的表现。
12.“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表现了“我”对阿长的敬佩和爱戴。
【主题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13.指出上文所叙事情的时间、地点,文中主要人物。
答案:时间:某天上午9点左右或:一个寒潮初袭的清晨(填“一大早”、“清晨”或“9点”也可)
地点:北京,老王家中(填“北京”或“老王家中”也可)
主要人物:老王
14.用文中词语填空。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对他们说话时的絮絮叨叨。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漫不经心、不耐烦;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赶紧截住。
15.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答案:竟没有想到故乡已经下雪了;寒潮初袭时,竟对七旬老母少有牵挂。(后一句有“只想到儿子,却没有想到母亲”意思的也可)
16.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什么写法来表现的?
答案:对比的写法。(答“比较”或“比照”也可)
17.读了上文,你受到什么教育?
答案:略。(要点:领会父母的爱;报答父母的爱;以实际行动发扬敬老爱幼的传统。)
作文七:《阿长与山海经》3600字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学习难点 :
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请。
学习鲁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创造复杂性格的创作方法。
【方法指导】: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住课文内容,然后再着重点研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分析课文时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学重 点,做到纲举目张。
【教后反思】:
第一课时 预习. 交流
学海导航:
一、鲁迅简介: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其中收录了十多篇回忆性文章。本文写于20年代末。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鲁迅作品简况: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一部:《野草》杂文集16部。另外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作品。
二、作者轶事:鲁迅逝世后,不少中外文豪撰写挽联,其中,下面两幅最著名:
(1) 著作最严谨,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蔡元培挽鲁迅)
(2)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斯诺与姚莘农合挽鲁迅)
三、阿长简介:阿长(?——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只是众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一辈子的老妈子,平时也不回家去,直至临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病,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其实,这个自浦东的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个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鹤照的说法:章庆福的老婆阮氏——“庆太婆”才是真正的长妈妈,只是听惯了,也把浦东的那位叫做长妈妈。不过,笔者曾特地为此函询周建人夫妇,回答是否定的意见,周作人日记里的“章妈”也是浦东的那位长妈妈死后才雇佣的。
四、《山海经》简介:《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五、背景提示: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现为鲁迅博物馆一部分)。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一期上。
导学过程:
一、 给加点字注音:
掳去( ) 震悚( ) 惶急( ) 疮疤( ) 诘问 ( )
惧惮( ) 粗拙( ) 疏懒( ) 惊骇( )
二、讨论、交流: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 哪些略写?哪些详写?
略写:
详写: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提示: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
3、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
4、作者在文中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
5、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映? 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6、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7、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意的文字背后,你能感觉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结合课后第二题)
一、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研读. 拓展
(一)分角色朗读6-17自然段
思考: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二)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然而,这种敬意中就因为她谋杀“我”的隐鼠而消失,那么,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而且一生不变的是什么呢?
(三)默读第18-28自然段
1、默读后请同学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2. 阿长为什么也来问《山海经》?她懂得《山海经》吗?何以见得?
3.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4.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5.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二、鉴赏课文:
1.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2.写作特色——洗练的字词、独特的句式和生动的细节描写。
三、拓展学习:
1、课文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大家想象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 请以《阿长买〈山海经〉》为题,写一篇 300字左右的想象短文。
12、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些什么?
拓展. 训练
1、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2、祖母的启蒙
①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②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
③“**”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刘爷爷。??
④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文中共写了四件事,请依次概括出来。其中哪件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上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
3.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________。
A .谆谆善诱 B.启发鼓励 C.以身作则 D.言传身教
4.第①段中加粗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中的比喻句“乒乓球般的淡馒头”形象地表明了馒头的特征是________。
6.第③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意义?
7.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极其平凡”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 “闪光”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
1.四件事依次为:A 启发“我”从小爱读书;B 鼓励待人谦让,热情帮助;C 将虾皮送给李伯伯;D 把豆腐粉送给刘爷爷。其中前两件事详写,其依据在于上文的中心是祖母对“我”的启蒙,而后两件事虽对“我”有所启示,但并非祖母有意识地对“我”进行教育。 2.祖母 3.D
4.宽厚、宽恕 5.小 6.表明祖母所做的这一类事远不止上文所述的两件。 7.普通的家庭妇女;对“我”进行启蒙教育和平时待人中所表现出的非凡的品德。 8.宽厚待人,乐于助人
作文八:《阿长与山海经》2400字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住课文内容,然后再着重研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之事,不面面俱到。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自由读、互相读)思考: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归纳: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2、课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朗读、思考、交流。
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之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完成课后习题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那么,长妈妈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二、理解、探讨:
分角色朗读6-17自然段。
思考: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一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明确: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欣喜之态溢于言表。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3.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学生齐读第18----28自然段。
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指名学生复述买书的起因、 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1、文中怎样描写“我”得到《山海经》时的感受,表明了什么?
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鲁迅笔下的长妈妈,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
2、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3、说说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小结
1.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2. 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 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完成课后习题二、四
作文九:《阿长与山海经》3800字
6、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的写法。
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背景资料
1、“阿长”
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鲁迅儿时最渴慕的一部书。文章重点写了阿长为鲁迅买到向往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事,表现了旧中国一位普通、不幸、粗憨、然而善良、渴望幸福、体察孩子心理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2、关于《山海经》
《山海经》共十八卷,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3、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守旧势力的排挤。在那种境况下,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本文是其中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字注音
骇( ) 掳( ) 悚( ) 絮说( ) 惶急( ) 疮疤( ) 诘问( ) 霹雳( ) 辟头( ) 画舫( )
2、鲁迅,原名( ),( )人,我国现代伟大的( )、( )、( )。
3、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 )集。全书( )篇文章,外加一篇( ),一篇( )。是鲁迅回忆( )( )( )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
4、熟读课文,用“阿长是一个的 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女蛇的故事吗? 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 ——对,是长妈妈。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知道许多事情,懂得许多道理,可以说,她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鲁迅来说,她可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可是在《阿长与》里,鲁迅却将长妈妈称为“阿长”,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究竟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来写长妈妈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切感情。
二、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围绕着这个人物写了哪几件事?哪些详写?为什么详写?
2、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
3、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
4、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
三、合作探究
1. 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2、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
3、. 文中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是什么?
4、题目中“与”表示两者有并列关系,作者用意何在?
5、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6、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7、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8、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作者为什么对长妈妈买回《山海经》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四、重点研读 买《山海经》部分, 学生朗读19~29段,思考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五、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有描写法,有对比映衬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试加以分析。
六、巩固练习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结合文意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无益:
2.阿长来问《山海经》,体现她对“我”的________,而“我”认为“________”,也就从来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这次也只淡淡地回答,表现了“我”对阿长的________,这些都为下文________设下了伏笔和悬念。
3.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
5.选文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它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句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
6.“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
七、拓展延伸。
1、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样到处打听,怎样跑书店书摊,操了多少心才买到这本书的?
2、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3、课外自主积累 鲁迅诗文
《自题小像》 《自嘲》
灵台无计逃神矢,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风雨如磐暗故园;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寄意寒星荃不察,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以我血荐轩辕。。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它冬夏与春秋。
八、课外链接
祖母的启蒙
①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②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
③“**”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刘爷爷。??
④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文中共写了四件事,请依次概括出来。其中哪件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2.上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
3.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________。
A .谆谆善诱 B.启发鼓励 C.以身作则 D.言传身教
4.第①段中加粗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中的比喻句“乒乓球般的淡馒头”形象地表明了馒头的特征是________。
6.第③段末尾的省略号有什么意义?
7.最后一段画线句子中“极其平凡”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
“闪光”照应了上文________________。
8.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
作文十:《阿长与《山海经》》5500字
阿长与《山海经》
一、导入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 写到了—个人,这个人是谁呢 ? 长妈妈。
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 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 长妈妈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呢 ?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 《阿长与 》 去看看长妈妈是个怎样的 人。
二、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也就是鲁迅的往事。 《朝花夕拾》写到他年少时代以至于到日本前 后的若干生活片段, 全书由 《小引》 《狗·猫·鼠》 《 阿长与 》 《 二十四孝图》 《 五 猖会》 《 无常》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父亲的病》 《 琐记》 《 藤野先生》 《范爱农》 《 后 记》 构成。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 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朝花夕拾》 中出现的六个主要人物, 是作者的保姆 (长妈妈) 、 恩师 (藤野先生) 、 朋友 (范 爱农) 、父亲和邻居(衍太太) 、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寿镜吾) 。
长妈妈 —— 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鲁迅写这 篇回忆性散文时, 46岁了, 阿长 “辞了这人世, 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 , 鲁迅还纪念着她, 可见阿长是怎样值得怀念。 从长妈妈的身上, 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她既 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质朴善良、愚昧麻木、 勤劳)
三、字词
四、整体感知
1、主要描写对象?长妈妈
2、描写内容?按生活的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自己童年时期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3、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1)对她的称呼的由来
(2)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
(3)摆成“大”字的睡相
(4)元旦的古怪仪式
(5)一肚子繁琐的道理
(6)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7)谋害隐鼠
(8)给“我”买《山海经》
4、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为什么?
5、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 ? 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 ? 为什么这样安排?
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 “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
文中详写了三件事:(引起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
阿长让“我”过元旦时吃福橘的做法,令“我”感到“古怪” ;
讲长毛的故事时说到她的作用,令“我”惊异“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 ;
阿长买《山海经》 ,更使“我”相信“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
6、文中略写的部分可否删去?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
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 文章内容就会呆板, 头绪就会不清, 情节就会 不连贯。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 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五、具体探究
7、作者重点写“阿长”买《山海经》这件事?为什么这样安排?
作者写此文目的不在于写自己厌烦、讨厌阿长,大揭其短,而是要表述出自己对长妈妈 的敬意和怀念。因此着重写买《山海经》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而略写其他,作者力求 写出—个真实而鲜活的长妈妈的形象, 也为后面抒写对长妈妈的敬意和怀念作了铺垫, 是采 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8、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表现我对《山海经》的渴望?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
9、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 “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 么心理?
“我”想“他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 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 ,因此她也不会理
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10、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 我给你买来了” , “我” 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 样的心情?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到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 “这又 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成功。她却有伟大的神力。谋 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 “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11、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他却能够做成功。他确有伟 大的神力。 ”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 ,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 也“不能做” ,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 “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12、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物。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而又未得的书,又是没文的阿长想方设法买来的。
13、为什么不写她是怎样买到的?之前之后反倒写了不少?
不写阿长怎么买到 的 , 就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空间,想象他是怎样打听的,她怎样 跑书店书摊,她操了多少心,在想象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 。
在阿长问起《山海经》之前,先用大段文字写远方叔祖,为的是写最初是怎么会渴慕《山海 经》的,接着写为什么求之而不可得,又是怎样念念不忘,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为什么 使“我”大喜过望,而且感到她“却有伟大神力” 。
在阿长买来《山海经》之后,写“我”的震悚的心情,写如获至宝的心情,写此后搜集的图 书,写了这些,才能说明阿长怎样令人尊敬而又感激,阿长的热心对“我”的成长有怎样的 意义。
小结:这部分围绕阿长的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 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 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善良、 仁慈、 关爱孩子的长妈妈的高大形象。
(1)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2)用“渴慕”突出我的大喜过望以及她的“伟大神力” ;
(3)得到《山海经》如获至宝的心情以及以后搜集的图书,说明对阿长的感激和尊敬以及 对我成长的意义。
阿长以其“深不可测”的 神秘影响了“我” ,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
同样, “我” 渴望读《山海经》也是因为书的内容不同一般,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 脚的鸟?? ”其神秘怪异的内容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
阿长、 《山海经》以及“我”印象深刻的三件事都是统一在表现儿童对未知、神秘事物有着 强烈的好奇心这一中心之内的。
六、分析人物性格及作者情感
14、从“阿长”的这些事可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1)长妈妈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长妈妈地位低下,不幸。
(2)长妈妈睡觉时总是“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长妈妈睡相 不好)——长妈妈是一个粗人。
(3)长妈妈“常喜欢切切察察” ——长妈喜欢饶舌多事。
(4)长妈妈“逼”着我吃福桔——长妈妈有着太多的繁文缛节。
(5)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长妈妈是无知而又淳朴的。
(6)长妈妈给我买来《山海经》——长妈妈是一个真诚,善良,关心孩子,尽可能帮助孩 子的好人。
15、概括长妈妈的形象特点:
不拘小节
麻烦多礼(繁文缛节)
心地善良、淳朴、宽厚
善解人意
乐于助人??
16、从这些事,可看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加以 说明。 )
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 ‘我”也是‘不耐烦的”
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 “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但那后来也“逐渐 淡漠”了
是因为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才真正“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 ,甚至连“谋害隐鼠的怨 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文章最后以 “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 切怀念之情。
17、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从此对于她有了特别的敬意
敬意逐渐淡薄至完全消失
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
18、两个敬意的意思一样吗?
这两个敬意和神力在字典内是一样的意思,而在文章中变现出的是同样的情感吗?
不是。 第一个敬意源于长毛的故事, 而这个故事是个荒谬的故事, 但长妈妈却讲的一本正经, 看出这个长妈妈很迷信, 愚昧。 也可以看出鲁迅这里是有反讽的意思。 而第二个敬意源于买 山海经, 实现了孩子心灵上的渴望, 看出了一个爱孩子的长妈妈。 鲁迅对她的敬意是真的敬 意,一种感激之情。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 “确有伟大的神力” ?这句和前面的阿长讲 “长毛的故事” 时的 “却 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有何区别?
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 ,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热心;别人 也“不能做” ,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 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她确有神力”
前一次带有调侃的意味,第二次却含有称颂的意味。
18、从课文的情感基调来讲,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的?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 如何“憎恶” “讨厌”阿长,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什么样 的感情?
尊敬 喜爱 同情 怀念
这片回忆性的散文具有双重眼光:一是 “憎恶” 、 “讨厌” 是儿时的眼光, 二是写作时的眼光, 在具体描写中流露着同情与怀念, 这是含蓄的。 作者透露阿长的身世, 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 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有时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 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 ,作者在具体描写中饱含同情。
19、作者先写他“憎恶” 、 “讨厌”阿长,但在结尾处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 永安她的魂灵” ,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
是为了突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怀念之请。 先写了她名字的来由, 讨厌她的絮叨、 对 “我” 的管束严格、繁多的礼节,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反衬后文“我”对她的敬佩和怀念。
欲扬先抑:先表达对所描写的事物或人的不满之情。 然后, 一般来说, 总是在一两件小事中, 突然转变了看法。但在转变过程中,情感自然,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作用:
(1)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
(2)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动人
(3)使作品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20、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本文是以“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展开的,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 2)介绍阿长的身份及称呼的由来(简介长妈妈) 。
第二部分(3— 17) 写“我”对长妈妈由“不大佩服”到“空前的敬意”到“这种敬意消失” 的过程。
第三部分(18— 27)写因长妈妈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而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 。 第四部分(28-29)哀悼长妈妈,抒发了我对长妈妈深沉的怀念之情。
21、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阿长和鲁迅童年时生活中的几件事, 生动地刻画了长妈妈的形象, 赞颂了劳动人 民淳朴、宽厚、 善良、 热情的品质,表现了童年时鲁迅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对长妈妈深深 的怀念之情 。
七、总结
22、 “为什么题目不用“长妈妈”而用“阿长”?
文章的题目其实已表明文章用了抑笔。 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言行多用抑笔, 诸如 “不大 佩服她” 、 “讨厌” 、 “不耐烦” 、 “麻烦”等若用“妈妈” ,与内容不符; “阿长”与《山海经》 连接,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 “粗”与“雅”怎么联系,引起读者的好奇心;题目用的是 46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用“阿”又有亲昵的意味。
23、文章通过什么人物刻画手法来描写阿长?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1)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一写说话的声音,一写说话时一种习惯性的动作。
(2)阿长的睡相:“大”字
(3)元旦的古怪仪式:郑重、你牢牢记住、 “记得么?你要记着” 、告诫、反复说明事关一 年的运气、第二天清早始而惶急继而欢喜的情景。
(4)给“我”买《山海经》 :一句话,一个场面,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靠前面铺垫蓄势, 后面称颂烘托。
选择、提炼最富有特征的一两点,使人物特点鲜明异常。
23、简析过渡与照应在本文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1)过渡:这些过渡使文章能够很自然地由一件事写到另一件事,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浑然一体。
(2) 照应:是指文章有些内容前后呼应, 前面讲了, 后面也有着落。 如文中在开头写道 “也 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后文是这样照应的:“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 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
通过照应强调了阿长的不被人重视,地位低下。文中照应的例子很多。
照应不是重复,而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前后映衬,加深读者的印象。
小结
阿长自己没有读过书,见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经》 ,就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一直 挂在心上,并想方设法买来了《山海经》 ,这部书成了鲁迅 “ 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 书 ” 。 鲁迅是一辈子跟书打交道的大文学家, 而第一部宝书是阿长给买的, 阿长为孩子倾注的这一 片心血,深深地打动了鲁迅,因而阿长值得鲁迅纪念是理所当然的。
她的感情又怎么样呢?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3、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得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 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使得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欲扬先抑 -----抑扬法技巧的一种。指利用事物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性来刻画人物的一种手 法, 多用于表现正面人物和作者要加以肯定和赞扬的事物, 也用于烘托气氛。 先给读者以假 象,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 到一定时候揭示真相,使读者突然醒悟,从而产生强烈 的艺术效果。
问题三:你认识到怎样的鲁迅?
明确:有童心,幽默,宽厚仁爱的鲁迅。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窦桂梅《阿长与山海经